企业管理方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20:1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方向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成本是一个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成本的高低,常常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何管理好成本,无疑是企业关注的问题,成本管理也一直备受企业管理者的关注。而成本管理观念往往会决定一个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原则,因此现代企业若要提高成本管理效果首先要更新成本管理观念。
一、战略成本管理观念
成本管理不仅要有微观的视角,更需要从宏观的视角即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是近一二年兴起的一种具有全面型与前瞻性的现代管理方法,其特点是重视整体的战略规划,强调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它主要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是一种全方位、全环节、全过程和全员管理的统一体,是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相结合的管理,也是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方法措施体系只有融入到管理过程与业务活动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当今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中,企业产前的研究与开发阶段成本及采购本等成本和企业的售后成本如产品的使用成本、维修成本、报废成本等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则成本管理不应停留在产品生产过程的资金耗费方面,更应关注企业的研发、供应、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各阶段,以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控制各阶段成本。另外,战略成本管理范围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还超越企业的边界进行跨企业跨行业的成本管理。通过建立电子信息网使企业更好地与供应商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从而降低信息成本和物流成本。
战略成本管理强调,成本管理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所采取的成本管理战略方法措施要与企业的基本战略、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各种战略措施之间要相互配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要从纵向的和横向的两个方面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首先,企业从纵向价值链对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管理,如适时制生产系统(justintime)的产生使企业的零库存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其次,企业从横向价值链对竞争对手产品进行研究,运用标杆分析比较企业与竞争对手在质量控制、培训员工、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安排生产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将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准确定位于价值链中,消除成本劣势,创造成本优势。
二、和谐成本管理观念
(一)和谐成本管理的概念
“和谐管理”理论由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西民博士提出。“和谐管理”就是围绕和谐主题,利用“和”的手段和“谐”的手段,提供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和”是人及人群的观念、行为。“谐”是物理,有规则性的东西。“和谐管理”使我们有另一种新的管理思维去管理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和谐成本管理,就是按照和谐管理理论的分析思路在企业长期战略的指导下,围绕“成本满意”这一和谐主题,将现存的定量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相结合,以求通过“优化设计”(即谐则)和“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即和则)以及两种手段的互动、耦合实现企业成本的持续降低。(吴君如,2007)这里的“成本满意”是指成本在市场上存在竞争力和持续改进的和谐状态。成本的产生是基于人作用于物的过程,由于企业员工的介入,使得现代成本控制系统成了一个具有人本性、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也就决定了在对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能仅仅依赖纯科学优化的办法和思路,还需要借助于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直觉、经验等来解决成本管理及经济活动中的不和谐(即内耗)问题。这一问题的性质决定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必须考虑企业员工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和谐成本管理的内容
和谐成本管理主要是按照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确定企业当期的和谐主题(成本满意),然后通过和则、谐则分别对成本发生过程中的相对不确定性因素(如劳动者)和相对确定性因素(如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通过成本的“优化设计”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两者的互动、耦合来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降低,以保证企业在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成本方面的优势,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和谐成本管理思想不是对现有成本管理方法的否定,而是依托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将和谐管理中的“和则”引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而通过各种可能的形式(如技术人员以无形资产参股、管理者以管理技能参股、普通劳动者以劳动参股等)让企业员工成为成本管理目标的利益相关者,享有剩余价值分配的权利,以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将“谐则”引入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现有成本管理的优越性,并通过两者的互动、耦合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
三、柔性成本管理观念
(一)柔性管理与柔性成本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这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对“柔性管理”进行过深入探讨的郑其绪教授这样概括“柔性管理”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柔性成本管理则是将柔性管理的精华纳入成本管理过程中。柔性成本管理是与刚性成本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刚性成本管理是根据成文的规章制度,依靠组织的职权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进行程式化的管理,又可称为准则导向型成本管理,柔性成本管理则在此基础上将环境这一外生变量导入组织的决策模型中,并将其作为显著影响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后果的重要参数之一,以此实现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进行柔性化的管理,属于原则导向型成本管理。柔性化的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实现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增加产品的创新速率和多样性,增强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灵活性,有效地实现了范围经济。
(二)柔性成本管理的内容
柔性管理目标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柔性,这一整体柔性不仅包括企业“软件”方面的柔性,也包括企业“硬件”方面的,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柔性成本管理也不仅仅包括组织结构、生产等方面的柔性成本管理,还包括人员、文化、战略方面的柔性成本管理。
1、柔性组织结构成本管理
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是根据本世纪初泰勒科学管理原理设计的。它按照专业化劳动分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依靠各种工作的职能化和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种组织结构由于部门间相互割裂,存在难以协调的弊端也很难适应经营环境的复杂变化。成本管理结构很大程度上受企业生产技术、制造流程及产品组合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因素预期会发生变化,成本管理结构也应当能够及时适应这种变化。比如技术环境发生改变,从传统制造技术向先进制造技术转变,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成本管理系统要从强调对生产的控制转向强调对设计的控制。同时,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也会影响到整个流程中的物料流动,从而导致作业复杂度、物料通过次数和存货水平的降低,这将会简化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另外,企业从采用传统制造技术转向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对成本的构成也造成重要影响。此外,生产的灵活性和产品组合的差异程度也会引起成本管理系统的结构和核心发生变化。因此,成本管理结构的设计要体现柔性的原则,能够满足生产技术、制造流程及产品组合差异等因素变化的需求
2、柔性产品成本管理
柔性产品成本管理是把人当作“社会人”,尊重每个人的个人选择,尊重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个性自由发挥,是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柔性产品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柔性成本差异分析和柔性业绩考评上。柔性成本差异分析要求在成本差异分析方面做到经常及时和建立畅通的成本信息网络,以便执行者能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执行情况,及时知道自己是处于“正确的轨道”上(有利成本差异)还是处于“错误的轨道”上(不利成本差异),从而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形成一种“自我调节、自行控制”机制。柔性业绩考评要求业绩考评应遵循可控性原则,对于不可控因素带来的不利成本差异不应纳入考核范围,切不可不问原因采取“一刀切”或实行“一票否决制”。因为这种强制性考核制度虽在短期内可带来成本下降,但其成本改善是不可持久的。
3、柔性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员工管理柔性化
柔性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首先应经常向员工讲解降低成本对企业的重要性,协助员工分析每种可能浪费的方式,帮助员工清晰了解并逐渐看到浪费现象。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并非企业人人都能够正确认识,企业应当经常进行宣传,通过不断的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形成一种成本文化,使人人都来关心企业成本问题,同时,企业领导还应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协助员工解决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浪费,并寻求解决方式。其次,应向全体员工提供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及其他信息资料,建立良好的成本学习环境,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企业成本的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竞争对手的成本资料并进行分析,将其与本企业的成本资料进行对比,找出本企业差距并向企业员工进行宣传,发动员工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吸纳各种合理化建议,并给予奖励。强烈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会激励企业员工去奋发努力赶超先进水平。第三,应帮助企业员工提高素质。企业员工素质得到提高,便可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使产品合格率上升,废品损失减少,高质量产品的长期成本要比低质量产品的长期成本低,同时高素质员工更能熟练操作现代化生产设备,对成本降低措施方案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无边界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成本管理的方法局限,视野狭窄、方法消极,无法使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现代成本管理应当以无边界理念为指导,实行无边界成本管理。所谓“无边界成本管理”,通过宽广的成本管理视野(能够跨越企业职能、单位、跨越企业现有的官僚等级体系、跨越企业的外部边界及地理边界等各种障碍),在广泛的企业内部的和外部的联系中、广阔的时空中,寻求降低成本途径的一种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甘永生,2006)。
(一)从跨越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外部的边界来进行成本管理
在企业内部,一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企业内部的辅助活动与基本活动是密切联系的,各项辅助活动对各项基本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成本构成具有重要影响;各项基本活动、各项辅助活动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这些联系越密切,配合得越好,最终提供的产品质量就越高、成本则越低、交货越及时。在企业外部,供应商、用户与企业是相互联系的,企业与供应商、用户的关系如何是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既然联系是客观的、广泛的,就应该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放宽视野,努力打破各种隔断这种联系的各种边界,通过改进企业内外关系,加强合作,促进企业成本的降低。
(二)从跨越时空的边界来进行成本管理
篇2
第一、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确定论文论述的方向。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合适的论文选题。
第二、电大学员毕业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是对这几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对学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全面考察。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既要考虑论文涉及的层面,又要考虑它的社会价值。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从那些学过的课程内容中选择值得研究或探讨的学术问题,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否则达不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我们学得是工商管理专业,选题当然不能脱离这个大范畴,而且在限定的小范围内,也不能脱离工商管理、企业经营去谈公共事业管理或金融问题。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任何现成的学说,都有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这就是选题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价值性原则
论文要有科学价值。那些改头换面的文章抄袭、东拼西凑的材料汇集以及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当然谈不上有什么价值。既然是论文,选题就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就是要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企业管理中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论题,或是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义的议题,还可以是新管理方法的使用。毕业论文的价值关键取决于是否有自己的恶创见。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整理和归纳书本上或前人的见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实或新的理论来丰富专业学科的某些内容,或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可能性原则
选题要充分考虑到论题的宽度和广度以及你所能占有的论文资料。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选题太大、太难,自己短时间内无力完成,不行;选题太小、太易,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不行。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主要应考虑选题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和信息,是否和自己从事的工作相接近。一定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限,选择那些适合自己情况,可以预期成功的课题。一般来说,题目的大小要由作者实际情况而定,很难作硬性规定要求。有的同学如确有水平和能力,写篇大文章,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当然是很好的。但从成人高校学生的总体来看,选题还是小点为宜。小题目论述一两个观点,口子虽小,却能小题大做,能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这样,自己的理论水平可以发挥,文章本身也会写得丰满而充实。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小论题,特别是与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容易搜集资料,同时对问题也看得准,论述也会更透彻,结论也就可能下得更准确。
三、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第一、 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占有的论文资料快速、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论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全面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从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之后,就会有所发现,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论题。
第二、 追溯验证法。这种方法要求学员先有一种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学员应该先有自己的主观论点,即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选题方法应注意:看自己的“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千万不可轻易放弃。
第三、 知识迁移法。电大学员通过两年或者三年的学习,对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经济或者法律或者其它)有一个系统的新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对旧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一种有效的更新。在此基础之上,学员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用所学到的新知识来感应世界,从而形成一些新的观点。理论知识和现实的有机结合往往会激发学员思维的创造力和开拓性,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第四、 关注热点法。热点问题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能够引起公众广泛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关系国计民生,或涉及时代潮流,而且总能吸引人们注意,引发人们思考和争论。电大学员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大部分也都会关注国际形势、时事新闻、经济变革。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文论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引起指导老师的关注,激发阅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而且对于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文的论题对于学员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完成论文也提供了许多便利。
第五,调研选题法。调研选题法类同于关注社会热点这样的选题方法,但所涉及的有一部分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有一部分并不是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调研所涉问题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问题的现实认识将更为清晰,并可就现实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电大学员将社会调研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论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而且可为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路径。笔者认为这是电大学员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
四、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同学们可依据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进行论文的设计和写作。 1、企业管理理论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和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如以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般内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及效率、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等问题为论文选题的参考,进行毕业论文或学年论文的写作。
2、企业战略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展开写作论述。比如竞争优势的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企业战略态势的选择、企业成长战略的选择、企业技术战略的创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可以作为论文的选题的核心展开。
3、人力资源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扣“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展开论述。比如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价值分析、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构建、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的激励模式、培训模式的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绩效与薪酬管理(尤其是高管人员的薪酬模式)等问题,都可以作为论文选择的主题。
4、市场营销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扣“顾客主导”的市场营销理念,以实现顾客价值为主导思想展开论文的写作。比如顾客主导型企业营销战略选择、顾客价值管理、市场营销方式与渠道的选择与创新、品牌的管理与建设等等都可以作为论文的写作主题。
5、运营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运营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紧围绕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方法,展开论文的写作。比如可以以6西格玛(6sigma)管理方法、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生产系统的布局、生产流程再造、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周期性生产类型的作业计划和总体计划等等问题作为论文的主题进行论述。
篇3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控制;研究方法
一、引言
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日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重视,广大研究人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探讨。综观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大多数成果以规范性研究方法为主,且多为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的结合,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则相对较少。同时,因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该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规范研究方法的应用
综观学者采用的规范性研究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归纳法、演绎法和规范性案例研究方法。
(1)归纳法。隋欣(2006)在《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控制系统构建》一文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规范研究方法,该论文在借鉴与吸收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价值链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是近年来管理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它们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指出了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控制系统的框架。闫孜冰(2007)在《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中,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构建。首先对价值链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结合对现行成本管理模式的评析,引申出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规范研究中的归纳法对构建整个价值链的理论体系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
(2)演绎法。陈巍(2005)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一文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运用逻辑推理,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在对企业产品价值链各阶段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与对策。袁志健(2007)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热电厂供热成本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运用逻辑推理,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在热电厂供热价值链各阶段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与对策。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供热成本的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该论文主要关注的是热电厂如何控制供热成本,对有些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全面。规范研究中的演绎法对分析价值链视角下的具体问题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在全面的考虑问题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3)规范性案例研究法。黄艳萍(2007)在《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系统研究》一文中,主要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首先,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价值增值已成为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价值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次,运用文献法,分析国内外价值链管理与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楚蓓(2007)在《基于模拟市场的价值链成本控制》一文中,总体上以规范研究为主,具体的研究方法运用。该论文将规范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力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主体缺位,价值链成本控制与外部市场脱节的问题,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之处。以规范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能够很好地诠释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的理念,所构建起的理论框架为这种方法的使用者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但它未被应用于企业当中,所以,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研究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未被应用于实践,在日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的与实践相结合。
三、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
由前面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前期对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的研究主要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随着企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应用,研究人员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向实证方向发展。韩清(2005)在《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一文中,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总体上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珊妮・安德森(Shannon W. Anderson)(2007)在《Managing Costs and Cost Structure throughout the Value Chain: Research on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一文中,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对价值链和战略成本管理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的是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Xue Mei,Zhijun Han,Hu Chen(2009)在《Study on the Cost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Value Chain》一文中,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论文认为整个价值链包含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在成本控制基础上进行价值链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在企业中进行应用。
四、结论
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和其他研究方法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每种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优势,对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规范研究方法在构建整个理论体系框架上发挥了巨大优势,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方法在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上有其独到之处;其他研究方法也为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当然各个研究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如规范研究方法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起步晚,发展较慢;其他研究方法不能独立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贻设.农业战略联盟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3):258-263.
[2] 韩清.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D].山东农业大学会计学博士
学位论文,2005.
[3] 汤广宇.基于价值链的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工商
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4.
[4] 隋欣.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控制系统构建[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
计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 闫孜冰.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7.
[6] 张首楠.价值链理念下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
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常媛.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会计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8.
[8] 李琴.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成本降低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管
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李明聪.价值链理念下的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会
计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 C.Janie Chang,Nen-Chen Richard Hwang.The effects
of country and industry on implementing value chain cost
篇4
[关键词]经济学与商学论文;计量分析;研究动态;研究热点;研究力量分布
1文献计量分析在经济学与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文献计量学是借助于统计学和数学方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来评估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预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运用文献计量法可对总量达13万多的经济学与商学文献进行精细分析,实现对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态势的全面了解,也可实现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近距离细致分析。关于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经济学研究状况的我国已经有文献报道,万珊珊对2005-2014年期间ESI数据库中经济学与商学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全面的文献分析[2],罗润东以CSSCI经济学期刊为数据源计量分析了2015年我国经济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了十大研究热点领域[3],顾海兵基于中国知网对1995-2017年中国经济安全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安全研究的文献特征和结构特征[4]。但国内对于经济学与商学全部国际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的还很少,将基于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SCI、SSCI数据库中近五年经济学与商学国际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挖掘出世界范围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机构、学者和刊物,揭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密度和发展轨迹。
2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平台检索近五年数据库核心合集SCI、SSCI数据库中的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具体方法是在高级检索中检索全部经济学与商学相关大类即Economics;Business;BusinessFinance;AgriculturalEconomicPolicy等四大类中的全部文献,文献类型包括ARTICLE、REVIEW、LETTER,时间跨度为2014年至2018年,共得到文献133318篇,其中中国论文有11913篇,下载全部133318篇国家经济学与商学论文题录信息,并借助Excel对全部论文的所属作者、机构、国家地区、来源期刊、资助基金、学科方向、关键词等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和统计分析,并采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
3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论文现状分析
3.1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力量分布
为考察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的研究力量分布,对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的高产国家和研究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第一作者地址对全部机构进行甄别、合并和统计。按发文数来讲,2014年至2018年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共46387篇,占世界经济学与商学论文总数的35%;其次是英国和德国分别为17046篇和12186篇,占总数的12.79%和9.14%。中国经济学与商学研究成果数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为11913篇,占总数的9%。就发文数量而言,美国一枝独秀,发文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是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金融领域研究成果的最大产出国;英国、德国和中国发文量位居第二梯队均为1万多篇,是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力量所在国度;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六国位居第三梯队,发文量在5000~10000篇之间,在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力量格局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第一作者单位进行统计发现,国际产出经济学与商学论文量前10名的机构依次是伦敦大学(3400篇)、加利福尼亚大学(3993篇)、国家经济研究局(2637篇)、弗洛里达州立大学(1687篇)、国家科学研究中心(1567篇)、美国联邦储备局(1546篇)、格鲁吉亚大学(1500篇)、哈佛大学(1498篇)、德州大学(1407篇)、伦敦政治经济学与商学院(1404篇),详见图2。产量前10名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8个,英国的有2个,说明美国和英国的拥有研究力量强大的研究机构,并且许多研究机构内形成了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其中英国的伦敦大学是世界产出量最大的研究机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紧随其后。我国经济学与商学国际研究论文发文总量排名世界第四,产量可观,但中国没有研究机构进入前50强,说明在经济学与商学领域,中国研究力量比较分散,未形成较集中的强势研究团体。另外,伦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国家经济研究局、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美国联邦储备等高校或研究机构排位靠前,可以作为我国学者访学和取经的首选单位,同时也可以作为我国学者合作研究的优选单位。
3.2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
发文量仅仅反映研究产出量,为了从质量或影响力的角度来反映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影响力分布,我们综合了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论文被引百分比、高被引论文数量、h指数、引文影响力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为论文实际被引次数除以同年、同学科、同类型论文被引次数的平均值,通过标准化来减弱不同学科引文习惯不同而形成的学科间差异,CNCI在不同学科之间具有可比性。筛选出排名靠前的20所学术机构详见图1。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伦敦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得克萨斯大学系统、牛津大学等。这些学校在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的学术和研究水平在世界上是先进的。综合各国研究产量、质量和影响力等多方面表现来讲,美国在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中独占鳌头,英国位列第二,美国远超过其他国家。英国的伦敦大学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产量和影响力均位列前两位,是世界研究力量分布中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另外,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综合影响力前20名中是亚洲地区的领先研究机构。
3.3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重要作者
近五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约有10万名作者,产量最多的前50名作者发文量占了文献总量的13.76%。发文最多的作者分别是比勒陀利亚大学(UniversityofPretoria)的RANGANGUPTA(143篇)、德雷塞尔大学(DrexelUniversity)的SHAWKATHAMMOUDEH(85篇)、诺森比亚大学的NICHOLASAPERGIS(70篇)、逢甲大学(FengChiaUniversity)的TSANGYAOCHANG(张仓耀54篇)、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的RUSSELLSMYTH(54篇),他们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
4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热点及前沿
关键词表达了文献的主题内容,通过作者关键词词频统计能够分析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别采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对2014~2018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五年整体分析和分年具体分析。首先,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年~2018年五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图6是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的关键词图谱,分析图6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学与商学关于模式(15351)、绩效(10225)、市场(9216)、影响(8148)、行为(6185)、增长(6069)、信息(5947)、风险(5542)、公司(5356)、管理(5023)、政策(4999)、改革(4905)、视角(4549)、价格(4333)、决定因素(3954)、竞争(3906)、工业(3646)、投资(3633)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绩效、市场、模式、行为、工业、增长等关键词的中心性较高。另外,运用VOSviewer对2014~2018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主题密度视图进行逐年分析后发现,近五年核心研究热点为改革创新、经济增长、企业管理,五年中这三个关键词均列前三位,且研究热度持续上升,说明近五年国际经济研究主要围绕改革创新、经济增长、企业管理展开;另外,年度的次要研究热点是渐进改变的,2014年次要研究热点为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公司治理;2015年次要研究热点为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企业社会责任;2016年次要研究热点为教育、人力资本、新兴市场;2017年次要研究热点为社会媒体、不确定性、信任;2018年次要研究热点为企业社会责任、气候变化、公平性研究。可以说,五年主要研究热点不变,次要研究热点从货币政策、金融危机、企业管理逐渐转移到人力资本、新兴市场、社会媒体、气候变化等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上。
5结语
篇5
微观经济学论文2800字(一):留学生微观经济学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对留学生专业课程开展全英文授课既是顺应中国高校高等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必然趋势,又是提高高校自身的办学质量与办学层次的重大举措之一。江苏海洋大学自2019年起针对面向留学生开设的《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进行全英文教学探索。在分析留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工作的实践,分析得出在当前全英文授课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理念不明确、教学形式流于表面、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应在课堂教学与课程考核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改善,以期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留学生微观经济学全英文授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b)-0215-02
在“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提出的背景之下,江苏海洋大学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自2015年“连云港市中亚留学生培养基地”成立以来,通过留学生项目、交换生项目以及自主招生等形式,已招收来自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老挝等国近两百名留学生,且规模正稳步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授课水平,面向留学生开展全英语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选取了作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微观经济学》进行全英文授课试点,开始在语言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摸索。
1《微观经济学》全英文教学实践
1.1课堂教学
作为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任课老师主讲这一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可以确保学生清晰地掌握课程的理论框架。但为了避免“满堂灌”的枯燥感,每周授课包含练习—讲授—讨论3个环节。以第八周课堂教学内容为例,授课计划是第五章(Elasticityanditsapplication)。第一节课是以需求定理与供给定理为主要考核内容的随堂测验,以深化学生对供需概念的理解,同时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解析及时巩固已学知识。第二节课以教师主讲為主,采取一节课一个关键词的形式,围绕“弹性(Elasticity)”这一核心概念让学生理解可同通过定量分析来进一步了解供求关系的变动幅度对市场运行的影响。第三节课就3种完全不同的市场(小麦市场、石油市场、市场)是如何利用弹性进行市场运作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理解弹性这一概念的实践意义。
1.2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是检验一门课程教师授课水平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该课程的总评成绩是由期末考试成绩(50%)和平时成绩(50%)两大部分构成。期末考试采用笔试,由名词解释、单选题、判断题、计算题与问答题五大题型组成。其中,试题中的60%从平时课堂测验中抽取,目的是让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在平时成绩的评价中,为了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针对部分留学生遵守纪律意识较差的实际情况,评定是由出勤率、课堂测验结果以及课堂讨论参与程度3个部分组成。确保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留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发挥留学生个性独特与思维活跃的特点。表1统计的是该学期学生的最终成绩,总体而言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向留学生的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不同于专业英语课或者是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由于全英文教学尚处在初期摸索阶段,因此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第一,留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学实践中面对的留学生的英文基础参差不齐,而《微观经济学》理论性较强,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不易理解。虽然部分留学生英语水平较高,但口语带有地方口音,与教师接触的标准英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上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足以保障留师生进行无障碍交流。因此,语言障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授课效果。
第二,任课老师的全英文授课能力。授课教师在教学理念上,遵循传统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加上对授课对象英文水平了解程度不够,致使课堂授课进度出现滞后情况。此外,由于欠缺较强的英语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未能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较好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致使教学互动性不足。
第三,课程考核内容与形式的设计。尽管课堂测验与课堂讨论贯穿始终,但形式大于实质。一方面,课堂测验的内容设计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试试卷的设计上,作为客观题的单选题与判断题占据了一半分值,加上题目的主要来源是平时课堂测验,这样极易导致部分学生单一地背答案。此外,受到学生自身英文水平的影响,而在专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不足,致使主观题方面的得分明显不理想。表2总结的是期末试卷各题型的得分情况,由此不难发现存在的弊端。
3促进《微观经济学》全英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分析得出的种种问题,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先做好调整。
首先,明确教学理念与目标。全英文教学只是一种比较依赖语言的授课形式,而《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训练留学生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当树立的是重视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培养教学理念。只有让师生都明确这一教学目标,才能够激励学生在全英文教学的专业课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自身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利用专业知识去解析经济生活中各种问题。
其次,多种授课方法有机结合。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堂谈论方式以外,要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本身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可以探索在课内安排外贸企业主管人员来做专题讲座,或者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实习基地,开展学生进企业的现场教学模式。通过实际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管理者的言传身教,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最后,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积极性。由于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被安排参与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相对比较多,使得学生比较少利用其课余时间学习。因此,应当从课堂案谈论主题中布置一些延生性议题,甚至可以形成学术报告,纳入到最终考核体系。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各大网络平台提供的经济学课程,如英国公开大学公开课《60秒经济学探奇》、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公开课《微观经济学》、网易公开课《十分钟速成课:经济学》等。课程均采用英文授课,内容以案例教学为主,适合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4结语
近年来,江苏海洋大学积极探索完善适合留学生的培养模式。全英语授课是一种将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高效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适合国际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面向留学生开设的《微观经济学》作为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第一门全英文授课课程,希望在未来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大胆尝试多种手段、方式和途径以提升教学水平。
微观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微观经济学解决企业管理若干问题论文
摘要:对于我国企业管理来说,微观经济学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来看,依然有很多问题出现,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的努力。可以,国家的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进而让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就微观经济学解决企业管理若干问题方面做了简要的描述和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企业管理;解决问题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经济不断的进步,对于当代的企业管理来说,微观经济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通过有机的结合促进了企业管理更好的发展,对企业管理来说,微观经济学是一个理论基础。它对于企业的管理更加的实际化,能够左右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决策。如果能够在企业管理中更好的应用微观经济学,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让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就目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足够的资源。
如果将企业的经济资源分类的话,可以分为物理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方面。这些都是与微观经济管理息息相关的方面,而且他们也是判断企业的资源是否充足的一个依据。目前很多的企业在贷款时都是非常困难的,他们的资金运用无法到位。这些条件的约束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物质条件的提升,企业无法及时的更新设备,甚至在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时都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资金的支持,那么会造成企业拥有较为薄弱的人才力量,发展速度也会缓慢,渐渐与社会脱轨,设计的产品,也没能够包含新的科技,会逐渐的被市场所淘汰。所以资源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已有的资源应该降低建设的成本,做到节流,而在市场上不断的进行开拓,与他们合作,实现开源,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在管理结构和模式中存在问题
在大部分的企业管理中,他们会出现断层缓解的现象,每一个部门之间都是较为独立的,他们在生产环节,以及各方面都缺乏及时的沟通和联系,导致整个生产现象不能流畅的进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而让成本提升。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结构和模式,往往会造成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不断的增加,而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质量管理方面也缺乏监督造成質量问题。这些都是因为缺乏一个流畅的管理条链。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他们的管理组织结构过于简单化,虽然这样在初期运营的阶段,效率是很高的,但也容易出现资源集中的现象。对于小型的企业,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可能是适合的,但随着企业不断的扩大。信息量不断的增加,数据越来越多,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的出现。这样过于简单的结构组织,不能再符合企业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阻碍作用。
二、将微观经济学应用在企业管理中
(一)解决目前企业中人才流失的问题
研究市场中的个体行为是微观经济学所要做的内容,他主要的出发点是“资源是稀缺的”。而他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最低的资源而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个过程是由个体来完成的,所以在微观经济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大的是个体。那么也就要求了企业在管理的时候应该要以人为本,以其为指导思想,对人才给予足够的尊重,加强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更好的为企业做贡献。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叫“激励”。顾名思义,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来对个体进行奖励或惩罚。人们对于激励的反应还是非常明显的,对于理性的人来说他们会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进而作出选择。另外一些奖罚制度,还能够激起人们的好胜心。所以它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企业想要有效的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可以通过微观经济学中的激励这一方法。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项目或一个工程实施的时候,采取有效的奖罚制度,激励企业的人员更努力的工作,让他们对企业有家的归属感,对这个企业,更有信心。以此提升他们,更好的为企业服务,长期的,为企业做贡献。
(二)对企业的资源管理不断加强
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想要在同行中更拥有竞争力,需要在有限的环境下创造更大的价值,需要利用最低的资源,取得最大的利润。所以可以利用微观经济学原理,促进资源配置的最高效化。提升资源配置有两个方法,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升利润,但就在实际管理中的经验来看,控制成本是更容易更便于操作的。所以企业可以着重从这一方面入手,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在日常的管理中,企业应该对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再采购物料的过程中,尽量的降低成本,对于库存管理及时的更新避免一些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过程中对,销售渠道不断的扩展,创新结算方式,在配送的时候更加的简化,以此来对每一过程中的资源进行节约,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也可以从创新方面入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企业只顾及自己的壮大速度,不断的扩大规模,但忽略发展的方法进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所以企业应该更加脚踏实地,注重对科技的研发,提升产品的价值,在技术方面,保证自己的优势。不断的创新企业的管理,这些对企业的稳固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 工商管理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起步晚,综合实力弱,缺乏管理经验,生存与发展的困境更为严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观念较为保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实践较弱,因此,必须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探寻出一条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中一个与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作为民办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入学分数比较低,底子较差,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缺乏积极性,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者应该高度关注社会经济的走向,在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设置上应具有前瞻性,积极开拓社会紧缺的而在公办高校又没有的实用型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新方向,以形成能够满足当前企事业单位急需的特色专业方向体系。
二、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具备中小型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所需要的分析决策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以及职能层所需要的创新应变能力和执行能力,能适应中小型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基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民办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旨在优化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搭建优质课程、特色课程、自主学习课程、特色实践课程等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适应与引领未来能力,从而使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毕业生综合素质更加具有比较竞争优势。
三、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1.切实建立基层岗位的参与式认识实习。对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宽泛,管理类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涉及到,而且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进入企业后,面对的是企业操作层的日常工作,比的是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对业务的理解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沟通、协调能力;只有当条件成熟时,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际工作锻炼,企业才会从内部提拔优秀者进入中层管理人员。因此,应当让学生们从思想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安排学生到基层岗位进行参与式认识实习,让学生们从基层做起,从点滴做起,比如办公室的文员、产品的销售工作等;不能进行实际操作的岗位以学生参观和咨询为主;总的实习时间至少应当有一个月。为了更好的组织学生进行基层岗位参与式认识实习,学院经济管理系制定了学生实训手册和实习工作实施细则,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实习真正的学到东西,把自己在书本上学会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成为一个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构建校内模拟实习平台。经济管理系依托学院的资源,尝试在校内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模拟实习平台,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依托实验中心开展实习。通过这种模拟实习的平台,把企业真正的“搬进”学校,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实习,掌握企业运作的规律,熟悉企业运作的流程,体会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构建校内模拟实习平台,学院购置了《因纳特工商管理综合实训软件》,这个软件为更好的模拟企业实际场景,使学生有一种仿佛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为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该模拟实习平台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景设计,都非常贴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际,突出模拟实习的高度仿真性。通过该软件的实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特点实行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一体化指导方式。经济管理系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特点,实行了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的一体化指导方式的改革和探索。实习指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大三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由系里安排具有相近科研方向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教师,实行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一体化指导。这种指导方式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有计划地安排实习时间,明确专题调查的主题,从而使实习目标更为明确、内容更为充实。同时,这样还可以克服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和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耘.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03
[2]杨艳,罗如学.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企业导报,2010/04
篇7
关键词:财务成果,敏感性,分析
1、财务成果的敏感性分析
1.1财务成果的敏感性分析涵义
财务成果的敏感性分析,是指研究当制约财务成果的有关因素发生某种变化时,对财务成果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财务成果是企业的综合性指标,也可以归结为利润。论文参考,财务成果。在财务成果的形成过程中,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对财务成果产生影响,其中有些不确定因素稍微有变动就使财务成果指标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另一些因素尽管本身发生较大变化,但对财务成果指标的影响不大,这些财务成果指标值相对于影响它的各因素变动的反映程度称为敏感性程度,把那些对财务成果影响大的因素称为敏感性因素,把那些对财务成果影响不大的因素称之为不敏感因素。
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是敏感系数:
某因素的敏感系数=利润变化(%)/该因素变化(%)
其判别标准是:
①敏感系数的绝对值>1,即当某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利润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化,该影响因素为敏感因素;
②敏感系数的绝对值<1,即利润变化的幅度小于影响因素变化的幅度,该因素为非敏感因素;
③敏感系数的绝对值=1,即影响因素变化会导致利润相同程度的变化,该因素亦为非敏感因素.
1.2利润敏感度的计算
根据各因素绝对数与利润绝对数进行对此,得出以下几个利润敏感度指标。
销售单价的利润敏感度S1=销售单价×销售量÷利润;
单位变动成本的利润敏感S2=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
销售量的利润敏感度S3=(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论文参考,财务成果。
在运用利润敏感性对实际业务进行定量分析时,常运用的方法可以包括质性的分析和量性的分析两方面:
质性的分析。即与利润变化方向的分析,如果因素i对利润的敏感度Si>0,则说明该因素的变化方向与利润的变化方向相同,或说增大此因素会使利润增大;反之,若Si<0,则说明此因素的变化方向与利润的变化方向相反,或说削减此因素会使利润增大,很显然,在上述标准模型中,销售单价和销售量的敏感度大于零,说明价格的提高和销售量的增加都会使利润增大;反之,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的利润敏感度均小于零,说明两类成本增大都会使利润减少。
量性的分析。即因素的变化与利润变化的幅度大小对比。因素对利润的敏感度S的绝对值越大,则说明因素变化对利润的变化影响大,当影响利润的任一因素的任意幅度和任意方向单独变动时,则可以利用事先测算出来的某因素利润灵敏度指标Si很方便地预测出来这种变动将对利润产生的影响程度。
1.3影响财务成果的敏感性因素及分析
影响财务成果的因素通常是指价格、成本、销售量、负债等因素,本文就价格、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对财务成果的敏感性进行分析。
1.3.1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任何企业,无论是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还是以提供服务为其主要营销活动的,无一例外都面临着价格决策。价格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可控因素,是企业争夺市场、获取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一个基础手段。价格对利润的敏感程度也是影响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以例1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设价格增长20%,其他因素不变,则企业的利润为:
利润=[100*(1+20%)-60]*10000-300000=300000元
利润值变动百分比=(300000-100000)/100000=200%
单价敏感系数=200%/20%=10
由此可见,单价对利润的影响很大,极为敏感。从百分率来看,利润以10倍的速度随单价同方向变化,提高单价是增加利润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价格下跌也是企业最大的威胁。
1.3.2变动成本的敏感性分析
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论文参考,财务成果。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就例1对单位变动成本对利润的敏感性进行简要分析:
设单位变动成本增长20%,其他因素不变,则企业的利润为:
利润=[100-60*(1+20%)]*10000-300000=-20000元
利润值变动百分比=(-20000-100000)/100000=-120%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120%/20%=-6
由此可见,单位变动成本与利润成反方向变动,且较为敏感。由于变动成本是因本期制造产品所引起的成本,所以要想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搞好成本预测,制定和完善各种消耗定额,劳动定额,降低单位产品内的材料消耗量或工资含量来提高企业的利润。
1.3.3销售量的敏感性分析
当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越大能使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多,这样销售量对利润的敏感性分析也是相当重要的,以上题为例,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设销售量增加20%,其他因素不变,则企业的利润为:
利润=(100-60)*10000(1+20%)-300000=180000元
利润值变动百分比=(180000-100000)/100000=80%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80%/20%=4
由此可见,销售量与利润成同方向变动,对于企业来说,应通过促销手段,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企业的利润。
1.3.4固定成本的敏感性分析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1、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如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金和保险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维护费、办公费等。当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的变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固定费用就会有所增减。论文参考,财务成果。
2、固定成本是不管生不生产都会发生的成本,比如折旧.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论文参考,财务成果。现就例1对固定成本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设固定成本增长20%,其他因素不变,则企业的利润为:
利润=(100-60)*10000-300000*(1+20%)=40000元
利润值变动百分比=(40000-100000)/100000=-60%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60%/20%= -3
由此可见,固定成本与利润成反方向变动,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固定成本的管理,降低固定成本中的量性部分的指出,提高企业的利润。例如,若单价实际达不到既定水平,则既定的目标利润就实现不了,此时,可根据其它3个因素的敏感系数,首先通过调整其中敏感系数最大的一个因素来弥补;若仍不能达到调整后应达到的水平,则既定的目标利润还是实现不了,于是需要在通过调整剩余因素中敏感系数最大的一个来弥补;以次类推,通过个别因素的一一调整,直到能够保证实现既定的目标利润为止.
1.4敏感系数的排序
综上所述,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分别为:10,6,4,3敏感系数最大的是单价,其次是单位变动成本,再次是销售量,最后是固定成本。
2、财务成果的敏感性分析法帮助企业决策
一般而言,在对利润产生影响的各因素中,灵敏度高的为单价,最低的是固定成本,销量和单位变动成本介于两者之间,如何利用敏感性分析帮助企业决策,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2.1慎重实施价格决策
单价为绝对敏感因素,单价的变化会引起利润以几倍于单价变化的速度发生变化。所以在经济决策中,对降价必须给予格外的关注。
价格下调带来的利润损失,若不能通过扩大销售量或降低单位成本予以更大程度的补偿,则企业的整体利润肯定会下降,目标利润难以实现。同时,价格上涨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抑制销量的大幅缩减和成本的大幅上升。否则目标利润同样难以实现。
2.2扩大销售量
销量的增加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大幅度增加。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单价的降低幅度不能太大,否则,由于价格的敏感程度大于销量的敏感程度,销量的增加反而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论文参考,财务成果。
结论
由此可见,通过对财务成果的敏感性研究,使我们了解到影响财务成果的因素,但是不只是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这四种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本文只是从本―量―利这个原理出发来讨论影响财务成果的因素。
篇8
1.1对安全工程(职业卫生)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
除了进一步考取研究生深造外,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到各类型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安全管理及相关工作。由于各学校行业背景不同,安全工程毕业生就业方向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主要分布在矿山、石油开采、化工生产、建筑施工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各行业,就业范围相对较广。本科教育的培养类型主要包括:学术性本科教育类型、专业性本科教育类型、职业实用本科教育类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网,对本科教育思想、模式、方法的再思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主要定位于专业性本科教育类型。这种本科教育主要作为最终学历教育进行,也考虑后续研究生教育的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运用高深知识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训练,培养社会各行业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结合目前社会需求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基础条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安全工程专业下又分设劳动安全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以及职业卫生等3个方向。其中职业卫生方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两方面基础理论,具备事故伤亡损失和健康危害预防与控制基本技能,熟悉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应用型人才。着力培养能够将职业健康危害的医学机理与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工程控制及个体防护手段有机结合的职业卫生专业人才。
1.2对安全工程(职业卫生)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职业卫生的管理也逐渐纳入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做好一名合格的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仅需扎实的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而且要具有过硬的与本企业生产过程相应的安全生产技术与技能。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学生4年的培养方案可划分为校内学习和校外企业实训2个阶段。因此,可将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同样设置成2个阶段。其中,校内学习阶段主要是给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使其学习并熟练掌握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通过校内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由学校负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程的选择以满足基本的学分要求,一般通过3年时间完成;而企业实训阶段主要由企业为主导,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行到企业从事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实训过程中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相应的实训方案以及毕业设计等任务要求,在实训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安全技术,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促使学生将前3年所学到的理论分析方法用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促使学生培养基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3+1”培养方案的设想
2.1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
“3+1”培养方案是“卓越计划”提出的一种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照“3+1”培养方案,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联合培训人才,本科4年时间里前3年进行专业基础及技能教育,最后1年根据行业生产特点进行专业化的实训实践。培养方案由企业和高校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重在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行业相关技术的全面了解。在实训过程中,企业将全程参与教学,指派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及方法的“实操性”,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经验。
2.2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优化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职业卫生方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与管理以及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职业病危害辨识与控制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从事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程设计、管理、教育培训、监察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对国内已加入“卓越计划”的安全工程专业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制订经验,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职业卫生方向)的师资力量及实验、实践条件设计具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将课程体系设置为数学和自然科学类、人文和社会科学类、通用技术基础类、高级专业技术类、企业实践学习类5个课程体系模块。通过上述课程体系设计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卫生类课程的基础能力,并依托职业卫生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设计、实验、现场测试等实践机会,全面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化、力学、职业病预防医学等基础理论能力、以及企业生产管理过程所必需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行在企业现场授课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考虑了企业各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灾难预防及应急工作的需要,设置了跨学科选修课程,确保学生具有多行业的灾害防控能力,以满足各类型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
3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的构想
为了确保“卓越计划”中对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明确要求,高校应针对学生“3+1”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为学生个体(分组)配备2-3名导师,导师应包括在校专业教师及实训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相关人员构成。“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其自身的优势,使其在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双师型教师”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4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为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指派导师过程中应侧重选择既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的高校“双师型”教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卫生方向)所安排的企业实践学习可划分为工程项目设计、实际操作技能锻炼、现场实践等3方面内容。作为学生导师,“双师型”教师应全程参与到学生培养方案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去,全面落实导师负责制。
3.1高校导师的条件
作为“卓越计划”的导师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外,更重要的是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目前国内有关“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基本满足学生导师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成为“卓越计划”导师应至少具备以下3方面素质及技能:(1)应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科研及工程实践能力和素质。(2)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属行业发展动态,熟知本行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掌握行业发展变化,能够对本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提出有价值的建议。(3)具备较为成熟的社会沟通、交往、组织和协调能力,与行业企业有着广泛的交流,从事过一定数量的服务于行业企业的科研合作项目。
3.2指导方法
“双师型教师”作为导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自身特征等对学生大学4年学习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尤其在工程实践、实训阶段应重点把握学生进行工程项目的选题、深度、质量等3方面要素。其中在项目选题时首先要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参考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知识结构及内容,并在学生进行充分沟通的前提下,结合实训企业的基本生产特征,确定恰当的工程实训项目的工作任务及内容。另外,学生实训项目的任务及内容应有一定的深度,体现在实训工作量、工作内容复杂程度以与企业生产符合度等方面。实训工作量应既能保证学生实训工作时间安全充实,同时保证学生有时间对工作任务及实现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合理计划,而不是将所有时间用于赶进度而忽视的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因此,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在联合培养实习生的过程中要定期沟通交流,确保学生工作时间安排合理,当出现与工作安排不符合时应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为了确定实训质量,导师应在项目选题阶段明确项目完成验收的量化指标,并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成果指标要求。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学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阶段性工作成果,导师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完成质量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作为学生最终实训成绩的判定依据。
3.3实践训练
企业类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导师应优先选择那么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能代表国内生产水平的行业领先企业。同时,高校导师应与该企业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项目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高校导师与企业能够及时、高效地沟通,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全程把关与监督。在设置学生实训任务内容时应从专业培养方向与企业生产实际2方面着手,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学生实训的总体任务及阶段性成果要求。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除了完成实训所要求的任务外,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为了达到较高标准的工程实践类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高校导师及企业导师应自毕业论文选题、任务书的下达、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以至论文答辩等阶段进行跟踪指导,相互沟通交流确保论文工作达到“卓越计划”对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标准。
4结论
篇9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企业寿命是比较短的。这一点我们多少可以从国内百年企业的数量和消失的速度看出点问题来。大企业况且这样,中小企业何尝不是如此。据《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营销手段。360媒体网作为国内最大的全媒体即时交易平台的,也正是在这种潜在的巨大能量背后看到了庞大的需求。
很多企业主认为中小企业资金不够充足,品牌力薄弱难以与其他强势品牌进行竞争。固然,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大型企业的挤压和其他同类型品牌的冲击,但是我们的市场是巨大的,也是变化的,中小企业制定合适的品牌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才能够走通发展之路。其实,中小企业能不能够成长,主要还是看营销。
说到营销,不得不谈营销策划。策划是执行和管理营销活动的基础,一个企业进行营销活动讲不讲究策划,关系到其营销活动是否成功。很多企业对营销的认识相当片面,简单的把营销理解为推销、推广,这是营销手段落后的表现。事实上一些新型的营销手段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在这种变化中发现问题,找到需求和机会。这种需求既是企业自己的需求也有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发现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哪里来的发展勇气?
从企业能力方面来看,缺乏创新力是影响营销活动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中小企业一般进行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而这种产品往往缺乏技术含量,在大量重复化生产的情况下,价格战及其他不正当竞争模式形成恶性循环,很多中小企业就是在这种死亡营销的漩涡里面被淹没。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企业管理者认为创新没有用,花钱去搞创新不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可以预估到的利益。所谓一年赚,二年赔,三年亏。无不是企业的这种经营思想在作怪。创新力代表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生命力差的企业就会抵抗不住这种冲击,慢慢走向消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企业发展没有方向,缺少战略和规划也会影响营销。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市场足够大,哪怕只是很小的市场份额也够吃好久。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企业的根本不谈发展,只谈规模,只谈业务。争客户,找渠道就是其营销活动的核心。
试问一个企业没有发展方向,没有规划谈何成长?一个人连往哪儿去都不知道怎么前行呢?说到底这种企业还是一种小农式的粗放经营。在其看来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就是空中捉鳖,无任何实际意义的事情,营销自然也是不可能有规划性和策略性了了。吃“年成”饭,似乎可以恰当的形容这种企业经营思维。
篇10
论文摘 要: 如何提高员工绩效,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长期关注的问题,传统理论的激励作用显得 越来越不明显。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精确思考,结合各自 企业实际,开拓新的激励手段和措施。企业管理者帮助员工确立明确的目标,以及对员工目 标 实施科学的监控与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及时反馈协助员工整改,是新时期提高企业员工绩效 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一方面要认真做好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圆满完成其应分担的任务; 另一方面关键是要管理好下属员工,充分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每位员工最大限 度地发挥各自的能力,实现最好的工作绩效。然而,企业管理者究竟应采取哪些激励措施来 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呢?传统的激励理论已经很多,诸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 的“保健——激励”双因素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一直被管理界所推崇和借鉴,但是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人们心理的变化,传统理论的激励作用显得越来越有限,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 须结合各自企业实际,开拓新的激励手段和措施。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下面所 提出的提高员工绩效的措施仍然来自传统,但转换一下思考角度,赋予这些传统的激励手段 新的内涵,其作用仍不可小视。
一、企业管理者应学会换位思考、精确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在发生矛盾时,一方能站在另 一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换位思考在使用上具有方向性,一般只适宜上 级对下属换位思考,而不能要求下级对上级换位思考。上对下换位思考有利于采纳下属意见 ,实行民主管理,特别是下级提出的一些较尖锐的问题,在换位思考的状态下,企业管理者 才可能就听得进去,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因此,换位思考一般只适宜上对下,不 宜下对上。但在实际中,当员工在工作上出现问题,员工绩效不佳时,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因 绩效问题发生矛盾时,多数企业管理者往往很少会换位思考,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 喜欢一股脑地把责任都推到员工头上。埋怨员工难管理,缺乏责任心,没有按照管理者的意 图去做事情,素质低,如此等等。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真心要想提高下属员工的工作绩效, 就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精确思考,把自己放到一名普通员工地位,站在员工的角度仔细分析 造成绩效不佳的原因,用员工的眼光评价自己:自己在工作安排上是否有疏漏之处?对员工 之间关系的协调是否到位?是否清楚自己的手下性格好坏、能力短长?是否知道自己手下的 缺点和长处?对员工工作安排是否科学到位?是否存在“狗拉犁、牛看家”的工作分派现象 ?员工在工作、生活和思想上有疑惑时是否喜欢向自己倾诉?下属们能否紧密地团结在自己 的周围、“唯自己的首是瞻”?企业管理者要经常思考以上问题,并且对每一个问题都有圆 满的解决。
二、企业管理者为每位员工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
几乎每个企业管理者都深知为员工确立目标的重要性,也很看中目标的确立,但是确立目标 的真正意义何在,应该清楚地告诉员工,他们的工作应该是销量第一?还是服务第一?还是 利润优先?或者是三者兼顾。如果员工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那么通常会比较迷惑、彷徨, 没有方向感,当然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员工没有得到明确的目标指引,员工的 努力方向同公司所希望达到的结果难免有所不同。制定目标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如何确立 目标,其实许多企业管理者并不是十分清楚。
1.为员工确立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动力,没有目标的工作就好象是在大海航行中失去灯塔的航船,员工没 有方向感,容易感到迷惑和彷徨,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也很难团结成一个有力的团队,一个涣 散的团队其工作效率是可想而知的。有了明确的目标,员工们才能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 劲向一处使;才能对工作树立信心,准确地掌握自己的岗位责任,对行动计划有充分准备, 在企业里会有一种神圣的参与感和价值感。所以,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就向成功迈出了关键的 一步。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其首要任务就是清楚地告诉下属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产品第 一还是产量第一?是质量第一还是销量第一?是销量第一还是顾客第一?是顾客第一还是利 润第一?是“舍鱼而取熊掌”还是“鱼和熊掌兼得”?目标的确定应以员工工作岗位为依据 ,以企业的发展计划为导向,符合“SMART”目标原则,即:Specific——工作目标是准确 界定的,是员工清楚把握的;Measurable——工作目标是可测量和评价的,至少可以细分为 不同的量化考核指标;Agreed——工作目标是双方认可的,是由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双方通过 协商认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Realistic——工作目标是可达到 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Timed——工作目标是明确规定了最后期限和回顾日期的。
2.为员工确立目标的步骤。 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当在充分掌握所有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在企业能够控制的资源、工 作难度、以往经验和个人能力为下属确立工作目标。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若能对本部 门各种资源随意调配,就可以 为每位员工确立明确的目标,把每一个下属放在最适 合他的位置上。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让员工知道自己承担的目标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作 为一般员工,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利益的得失,所以为下属制定目标时,企业管理者必须向下 属详细解释目标能够给组织、部门和员工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员工能从中获得何种好处 。以此降低和消除下属心理压力,排除不愿承担责任的阻力,为下属指明前进方向,激发前 进动力。第二,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员工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最了解员工的的莫过于员工 自己,在企业管理者向下属详细传达本部门工作目标之后,让员工自定目标,一方面可赋予 下属更多的权力,使他们感到更多的责任感和压力,对问题的考虑更为全面和实际,对潜在 的问题会做更多思考并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下属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第三,目标与绩效考核的标准要统一。统一的标准是激励员工更好工作的有效手 段,是激发员工追求更高标准的动力,不一致的标准只能引起员工的抵触和不满,降低员工 积极性,激化员工矛盾 ,而不能带来任何好处。第四,要求下属在为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 下,首先草拟自己的目标;其次,企业管理者与下属坐在一起详细讨论目标的现实性和可行 性,制定目标考核标准。第五,确定目标实现的先后顺序。
三、建立科学、清晰、能够量化的绩效考评标准
有了目标,没有对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标准,目标就成了无意义的目标。所以,为了更好的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清晰、能够量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借助绩效考核, 员工通过对自己目标完成情况与标准的对比,很容易知道自己与公司要求的差距,自觉做到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目标确定后,必须围绕目标的实现,设定考核的分项指标及其评价标准。一般地,考核指标 应是经过提炼的关键绩效指标,通常有5~7 项,一般包括个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 能力、工作态度、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工作责任感等基本 需要考核的内容。指标的设定,既要考虑避免出现因指标数量太少而过于宏观的现象,又要 考虑因数量太多而使被考核者无所适从的现象,同时每一项指标都应赋予不同的权重。虽然 指标和标准的设定应尽可能易于测量,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定量指标(如营业额、营业利 润指标、成本监控、市场占有率指标)和定性指标(如培养后备干部的优劣)两类。定量指 标与定性指标的比例由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在绩效管理实施的开始阶段具体商定。定量指标往 往与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指标有关,定性指标则产生于企业业务特点、企业文化特点和战略 目标。企业发展越稳定,着眼越 长远,定性部分比重往往就越大,被考核者层次越高,定性部分的比重也越高。考核指标和 标准确定后,千万不能把标准“挂在墙上”不管不问,那样只能是空洞的标准,无意义的标 准。重要的是必须把考核标准灌输到每位员工心目中去,使他们清楚的知道每一项标准的执 行条件、效力范围,知道自己的每一步行动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对行动后果承担什么样的责 任,获得什么样的好处,从而使员工自觉参照考核标准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与考评标准 相对应的是还必须有与考评相匹配的科学的薪酬奖惩机制。以绩效考评结果为依据,适时奖 惩,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有了科学、清晰、公开、透明的绩效考评标准,有与 之匹配的奖惩机制,即使没有专职的绩效考评员,员工也会自己考评自己,自己为自己算薪 酬、做评语。
四、适时考评,及时反馈、及时激励
明确了目标,制定了考评标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适时对员工进行考评,并及时将考评结果 反馈到每位员工。考评的周期上,企业管理者应结合企业实际,配合薪酬发放规律,每月或 每季度进行一次。做每一项工作,都应取得应有的结果,考评也一样,决不能为考评而考评 ,赶时髦,走过场,搞花架子工程。每次考评都必须认真细致,切实发挥考评的作用,真正 借助考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工作绩效。不考评期间,必须对考评标准的执行 情况进行必要的监控。只有监控及时,才能在考评时获得全面客观的真实信息,才能避免考 评时被那些“聪明员工”钻空子,做面子活讨好上级或考评者,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制 造不必要的矛盾。对于考评结果,企业管理者应及时,无论公开与否,都应让每位员工 清楚自己的考评结果,知道优势与不足,并针对不足及时整改,从而促使员工不断提 高。
企业管理者往往很关注绩效不好的情况,对绩效不好的员工、部门很敏感,批评很及时。但 是,对于员工工作中的亮点注意不够。成功的管理者应该以正面激励为主。对员工工作中哪 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肯定、赞扬。让员工始终处于一种自信、兴奋的状态。这样,才能 激发出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工作绩效才会达到最佳。另外,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 经济激励不及时,甚至只有感到员工的工作状态有问题的时候,才想到是否激励不够;而当 看到员工的工作热情很高时,就忘记了激励。正确的做法应该在员工状态很好时就激励,等 到员工表现出现问题时才激励效果不好,并且还会给员工一种错觉:闹情绪(之类)能获得 好处。及时激励并不意味着对员工的任何出色表现都予以经济奖励,实际上不可能对员工的 任何出色表现都给予经济奖励。那样做实际上是在贿赂我们的员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随 时随地给予精神激励——赞美、表扬。任何人,从刚刚出生的婴儿到暮年的老者都喜欢被 赞扬、欣赏,没有哪个人喜欢挨批评。所以,笔者比较主张以欣赏的心态看待他人。对他人 的一点点进步、成绩、优点等都应该赞扬、欣赏。这样能够起到激励的效果,促使人们不断 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丛 庆,王玉梅.员工绩效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4(12)
4.赵曙明,成思危.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