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06:4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诚信经营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应有的收益,营造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这一切都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息息相关。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工作职能的深化力度,将宏观市场经济管理和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作为当前工作的核心内容,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自身需求出发,不断对市场交易的规模和范围进行扩展,全面杜绝工作过程中出现部门或地方保护主义,让每个企业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竞争机会。与此同时,还要在市场上建立起完善的第三方诚信信用体系,并保障诚信考评标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企业进行涵盖资格认证、信用评估、法律服务、审计、会计的综合性诚信测评。不仅如此,法院、公安、银行、税务以及工商等部门应该对企业诚信档案进行联网管理,保障企业诚信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大众媒体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提高企业经营诚信的透明度,为企业提供诚信查询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决定是否进行相应的市场经济活动。另外对于企业诚信评估过程,还须建立起严格的法律监控体系,确保企业诚信档案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对于其中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惩。
二、政府加大对企业失信的惩处力度
政府对于企业的失信问题,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企业失信问题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个别企业的诚信缺失问题和多数企业的诚信缺失问题。其中,前者指的是通过非法手段诸如欺诈消费者、经营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传销等谋取经济利益的企业。后者则是指那些严格遵循社会诚信伦理建立经营理念的公司,但由于企业诚信管理理念薄弱,为了快速获得经济收益而发生的失信行为。对于这两类不同诚信缺失的企业,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惩罚措施。政府处理以非法经营手段盈利的企业时,需要大力增强他们的诚信文化建设工作,定期开展诚信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以往非法经营手段对社会大众和市场经济的危害,从而逐步建立起诚实守信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除此之外,政府还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条例,让我国企业的诚信原则能够从法律上获得强有力保障,使债权人的利益远离非法经营手段的危害,做到企诚信经营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惩。同时提高对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并依据相关法律追求企业责任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刑事责任,增大企业的失信成本,沉重打击非法经营者。在管理正常经营企业的失信行为时,政府应该先确定该失信行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如果是企业内部的诚信缺失问题,则应该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引导式教育,帮助企业建立起健全的内在诚信管理体系,依据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确立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经营理念。而在处理企业对外的诚信缺失问题上,政府应该加快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通过外部市场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约束效力,保障诚信经营企业的利益的同时,让投机取巧分子无路可走。
三、企业加大自身诚信建设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本质来说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最大化,而一般员工的努力工作也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所以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员工以诚相待,保障员工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做到言而有信,遵守双方之间的合同承诺,增强企业与员工的信息沟通力度,尊重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降低人才的流失,还能让企业以良好的诚信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从而促进企业的全方面快速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要秉承为客户负责的服务理念,紧抓产品的质量并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进而通过品牌诚信增强企业产品的附属价值,维护客户忠诚度,不断提高企业的品牌诚信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品牌价值与经济效益。
四、总结
篇2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二十一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8年1月17日,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21000万人,仅次于美国的21150万人,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不断改善。但当问及“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仍然排在了最前面,其被选率占70%左右。由此可见,诚信问题成为电子商务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分析现状,做出对策
1.我国诚信基础薄弱,导致电子商务的社会信任度低。应该看到,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一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势必会干扰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
2.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在虚拟的社会中,网络主体表现不完整、不充分,人的自然的、社会的特性都被剥离了,剩下的只是代表交往对象的一个符号,甚至连这个“符号”也是不确定、不统一的。这给处在这种虚拟环境中的网络主体提供了不诚信的温床,从而导致网络相互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3.电子商务秩序尚未形成。作为一个新型的商务活动空间,网络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一些传统的经营准则在网络市场中缺乏网民的认同,而一种能够被网民普遍认同的具有广泛约束力的网络经济秩序尚未形成,在此情况下,网络市场中的商务交往必将处于缺乏规则约束的无序状态,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违背了商务运作的诚信原则。
4.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部分网络法律法规,但有关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认证体系、支付结算、电子发票、交易主体的行为规则以及电子支付安全、隐私权保护、商业合同认证、纠纷调解、网上打假等问题的解决还缺乏相应的游戏规则和制度参照坐标。
5.利益驱动。透过扑朔迷离的网络社会现象不难发现,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仅仅注重短期效益,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结果在商品质量、物流配送和服务承诺等方面很难让人满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在诚信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强烈制约着企业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应该看到,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电子商务发展技术上的差距,可以通过购买引进或独立开发来弥补,但是良好的诚信环境建设和诚信意识的培养,需要人们长期的努力才能培育出来,这是在电子商务诚信机制建设中的难题。
要想突破这些障碍继续前进,就得对电子商务与企业的诚信体系加强建设。
1.树立现代商业诚信资本理念培养网络诚信文化,首先在认识上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两种观念:一是现代商业诚信理念,强化电子商务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二是信用资本观念。
2.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电子商务经济政策和法规,确立新型的电子商务的市场规则。同时针对网络违法行为具有易实施、成本低廉、隐蔽性强和危害性广等特点,在强化立法和执法的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如网上法院、网上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以更加方便和快捷的方式防止和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和网络违法违规行为。
3.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机构作为交易双方的纽带,主要具备分担和降低信用风险,促进诚信经营的功能。为了增强电子商务的诚信经营,应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交易特点发展一些特定的中介服务机构。
4.建立电子商务征信评信制度,征信评信制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它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为建立公平交易的网络市场环境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表现为它所特有的外部效应和社会效应,对电子商务主体形成了一种远远胜出伦理道德约束的刚性约束机制,促进电子商务的诚信经营。
5.强化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功能,加强行业自律,在我国目前整体网络信用环境尚不具备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功能是加强行业诚信自律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透过现状展望未来
通过对电子商务目前状况的了解与分析,电子商务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上的提升,电子商务与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也会同步进行,不然有技术而没有客户的局面是无法托起电子商务发展的明天,也会使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
站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诚信与支付健全的角度,无论诚信体系设计还是支付服务的定位上,要放远未来,不要忽视中小企业、传统行业的市场,无论是国内贸易、国外贸易、资金结算、以及其他增值服务,都能支撑支付服务企业的发展。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广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携手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和谐、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共同建设中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诚商道.实名商圈助力化解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成商道博客,2007.
[2]刘亚.中国市场——论我国电子商务的诚信建设,2007.
[3]瞿燕萍.电子商务诚信问题及其策略.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
篇3
关键词:商品使用价值 企业社会责任 医药企业
近年来,国内医药企业频频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药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企业所提供药品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其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如何使企业重视这样的社会责任,笔者从商品使用价值角度出发,探讨了医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商品使用价值理论阐述
马克思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分析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其主要论点是: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亦即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便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每种有用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总要生产多种多样的使用价值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各种需要,因此,在任何社会,社会财富从物质内容上看,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所以,马克思说:“无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4.“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因为,作为商品,它不同于自然界的一般对象。自然界的一般对象,无论人们是否去使用或消费它,它都可以在自然界存在,它与人们是否使用或消费没有关系。而作为商品则不然,第一,它的使用价值必须实现,否则商品生产者便无法进行再生产,就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第二,只有被人们使用或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实现。 5.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商品的交换价值。但是,由于“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生产者为了最终获得交换价值,为了赚到利润,必须生产出能卖得出去的使用价值。
二、商品使用价值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
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能得到实现,否则,商品生产者便无法进行再生产,就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所以,商品生产者为了最终获得交换价值,为了赚到利润,必须生产出能卖得出去的使用价值。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消费者的需求,生产经营消费者乐于接受的商品,以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尤其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讲求商品的质量就是讲求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确保自己生产的商品在购买者手里真正充分实现其满足某种需要的属性。一种商品成为优质商品总是在购买者通过消费实现其使用价值之后给予认可的,伪劣商品的要害在于生产者使该商品特有的使用价值功能丧失。所以,企业如果仅仅为了赚钱,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是不道德的、也是违背商品使用价值理论要求的。其直接受害者虽然是消费者,但生产者最终换来的必然是商业信誉的毁坏及市场的丧失。就这个角度而言,商品使用价值理论要求企业要对消费者负责,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企业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赢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公司的存在不应该仅消极地追求无害于社会,更应该积极地追求有益于社会。“消费者是上帝”不应仅仅挂在嘴上,而应时时刻刻放在心里。愚弄消费者的企业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三鹿集团因无法支付高额的民事赔偿而进入破产程序就是明证。少数企业在市场中曲解了商品使用价值的要求,将追求效益理解为唯利是图,造成社会责任意识严重缺失。
三、商品使用价值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造成的后果
企业生产合格的商品,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使用价值,通过商品销售把所生产的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转让产品给消费者的同时,获得货币,社会为企业补充和追加投入生产要素,企业因此也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企业生产假冒伪劣有毒有害商品,不但伤害消费者,影响企业声誉;还会造成资源危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就社会角度而言,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造成极大的危害,也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已形成的个人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严重冲击。进一步说,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加剧了社会财富向不公平分配方向发展,加剧了社会上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的发展。损人利己、害人致富,毒化了社会环境,破坏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则,制约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严肃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四、培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
(一)树立诚信经营理念
诚信是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其社会责任,但诚信缺失是目前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产品宣传和产品服务缺乏诚信,尤其是在那些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行业中,如有些医药企业。医药产品是特殊商品,它的使用对象是人,重视产品质量、确保安全是第一要求。医药企业生产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保障公众的安全、健康是医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社会责任重于经济利益,企业行为应以其产品能够保障公众健康、以尊重人的价值为准则。以诚待客是医药企业起码的经营理念,树立诚信经营理念,也许不能为企业赢得眼前利益,但是可以赢得更丰厚的长远利益。因此,医药企业一定要主动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企业的基本职责来加以重视。
(二)加强政府引导作用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导是保证医药企业向社会提供合格产品,提供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又一有效途径。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重新确立政府职能部门的在药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建立起药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督机制。长期以来,广大消费者常常存在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那些假冒伪劣的药品能够大摇大摆地进入正常的销售领域?为什么过期的药品没有得到销毁,反而由厂家回收后重新流向市场?我们政府的相关部门此时又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充分说明必须加强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导和监督,进一步理顺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和职责,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促使药品企业有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在政府媒体上扩大对药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引导社会关注和重视药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力营造和推进药品企业重视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那些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任的医药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行业自律
强化药品企业的行业自律约束,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在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行业协会、商会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采取制定行业内会员企业的社会责任公约、行业规范、开展诚信承诺活动、提倡议书等形式,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提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履行社会责任光荣、推卸社会责任可耻”的价值观,自觉履行好应尽的社会责任。因此,从行业组织的角度而言,只要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机制来促使会员企业在相关方面达成自律约束,就等于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作出了贡献。
(四)充分运用社会监督的力量
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完全靠企业自身的觉醒形成的,是多种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面当然包括有效的社会监督。社会监督的主体包括社会公众、股东、新闻媒体以及消费者协会、环保组织、工会等社会群众团体。只要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重视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舆论监督,宣传报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行为,形成社会模范效应,同时在道德上谴责那些恶意规避、漠视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监督氛围。
总之,商品使用价值理论认为企业应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企业获得收益,但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能经得住考验,企业应承担由商品使用价值所带来的社会责任。企业有社会责任观念,就会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承担对消费者和社会的责任,其结果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该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而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无形资产,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中其.医药企业永恒的使命――在社会责任与追逐利润中寻找平衡[N].中国医药报,2006 (10).
[2]严明,李阳.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分析[J].医药导报,2009 (6).
[3]牛文文.中国企业需要新的商业伦理[J].中国新闻周刊,2006 (6).
[4]王凯,黎友焕.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导刊,2007(1).
[5]周祖城.企业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7).
[6]成党伟.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竞争力提升[J].商业时代,2007 (5).
篇4
关键词: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一、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一)工作现状
在浦发银行于2006年了中国银行业第一份正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我国各大银行都相继社会责任报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工行等五大行还成立了专门部门负责社会责任工作,如工行的战略管理与投资关系部、建行的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关注公共利益成为各行的战略目标,交行董事会下设社会责任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家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的公司。作为处于积极转型期的城商行也不甘落后,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嘉兴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杭州银行等也了社会责任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责任与文化建设紧密相连。
例如,北京银行本着“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使命和“诚信、稳健、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了“积极回应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客户、员工、社区及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不断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以规范责任治理为基础,勇于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与环境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赢。”的责任模型。上海银行已经有了五年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历史,并将社会责任渗透到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方案的实施更是加强了员工银行的认同感,使得社会责任观念深入人心。江苏银行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推动人才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党风建设,也树立了良好的文化风尚。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指导下,不少城商行都被亲切地称为“百姓的银行”。
(二)存在问题
1.对社会责任认识比较单一
虽然在灾难来临之际许多城商行都做出了积极响应,纷纷捐款,但由于文化建设的缺失,大多数城商行仅仅将履行社会责任看做是提供经济支持,殊不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还需要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与援助。城商行建设社会责任型文化时过于强调经济责任,难以体现社会价值——这也是城商行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差距之一。
2.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不够
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履行脱节是多数城商行在在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结果。部分城商行仍然存在着经管分离、部门间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城商行建设社会责任性文化任重道远。
二、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建设必要途径
(一)必要性
1.是城商行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基本要求
城商行扩大总资产规模,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员工福利,增加公益活动,或许短期内不能看到成果,但从长远角度看必定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
2.是城商行提高自身声誉和知名度的必要保证
由于城商行起步较晚,服务范围较为狭窄,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较为欠缺,所以提高自身声誉、扩大知名度成为了城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头戏。与最普遍的商业性的广告宣传相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显然更容易从侧面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
3.有利于城商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虽然城商行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国内影响力,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化的竞争看要求城商行顺应建设社会责任型企业这一时代潮流。城商行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土,面向国际,企业文化是其根本,而发展社会责任型文化则是城商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措施
1.诚信经营,树立积极形象
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也是城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尤需强调的一点。只有诚信经营的银行,才能树立正面形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增强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在具体实行时,可将建立诚信文化与社会责任型文化相结合,力图谋求更好发展。
2.加强宣传,扩大内外影响
城商行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性活动和研发立足公益的新型产品来服务大众。可先通过手册、网站等途径,扩大在行内影响力,然后进行全行宣传,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身认同感,最后通过社区支持等渠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用社会效益的提高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3.关心员工,实现共同发展
员工是城商行的核心力量,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员工,丰富员工生活、加强员工文化建设、完善员工福利制度,力图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4.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企业
城商行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建设和谐企业,营造出人性化的工作氛围。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也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详细、深入的解读,并组织会议讨论传达,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统筹规划后,将其分解为具体措施下发到部门。
5.立足整体,促进多方合作
社会责任型文化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全行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完整的规划和各方积极响应、配合,这不仅体现在行内支持,行外也要加强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提高企业自身盈利的同时对社会有所贡献。
篇5
[关键词]蓬莱市旅行社 行业问题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16-01
1 蓬R市旅行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准入门槛低、经营成本少,造成了旅行社规模小、竞争力差、管理松散的局面。
我市旅行社总量59家,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而旅行社业务市场确基本没有多大变化。大多数旅行社负责人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没有品牌意识,不靠质量取胜,而靠数量人头盈利,解决温饱问题还可以,企业做大做强谈不上。为了节约成本,一方面,80%的旅行社没有聘用专职的管理人员,商业秘密走失、过分依赖计调、导游异地带团失控、管理不力带来利润损失、对员工给公司带来损失行为束手无策的问题,旅游旺季应接不暇。另一方面,为了逃避缴纳导游养老保险,大部分的旅行社导游被挂在管委导游服务中心,借调旅行社期间,导游才有报酬,挂在导游服务中心,导游员既无工资也无保险,以从旅游经营单位索取回扣为主要生活来源,导致缩短行程、增加另行收费的旅游项目、增加购物等行为的产生。
1.2 低价竞争,固守传统经营模式
大多数仍居于传统的观光游,深层次的产品开发严重不足,大多数旅行社主要以地接为主,组团社份额仅占旅行社总数的12%,各旅行社竞争激烈,为了占领同一客源市场大打价格战,而从目前旅行社的发展角度来看,蓬莱不是旅游的第一目的地,而是充当了烟威、青岛的中转站的角色,利润高的客源多数被青岛、烟威垄断,即便是蓬莱旅行社接待利润低的客源,胶东半岛常规团费用组团社了如指掌,团费被组团社一压再价。往往一个团队,组团社向几个地接社询价,谁的价格低就给谁,你不做他做。地接几乎零收益的团队,旅行社只有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克扣房标、餐标、增加其他项目实现收益。
1.3 市场混乱,景区内外政策不一
为全面有效遏制景区门票销售无序、价格混乱、旅游企业不正当竞争等扰乱市场行为,进一步净化我市旅游市场经营环境,维护正常旅游市场秩序,2016年在全市范围内下发了《关于全面叫停游览场所预售门票的通知》,景点门票预售市场混乱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还是存在宾馆饭店、渔家乐等无旅游经营资质的商家出售各景区门票,甚至门票价格与旅行社在各景区获得的优惠票价持平,可以说“抢占”了旅行社的生意。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我市景区对内对外优惠政策不一致。旅行社普遍反映个别景区对本地与外地旅行社实行两种政策,蓬莱的旅行社买票必须是7个人成团,而青岛的旅行社却可以一个人也成团。有的景区考虑到路途原因,有的优惠政策对外地比本地的还要优惠。景区的散客票政策限定几家旅行社,且价格不统一,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1.4 思想陈旧,网络营销手段滞后
目前我市旅行社有独立网站的10家,少数旅行社与携程、同程、途牛、去哪儿、欣欣、蚂蜂窝等影响力较大的OTA合作。从各旅行社网站的经营情况看,网站知名度不高、在网站的宣传投入方面维护费用较低,基本在5000元左右,网页功能单一、更新滞后、缺乏吸引力,只是最简单的线路、景点、价格信息的,追加一些浮动广告窗介绍最新的活动,没有做到线上、线下的有效统一,带来的业务量屈指可数,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在调研中,为数众多的旅行社满足于现有的状态,对电子交易很少有兴趣。随着微信的发展,现有旅行社基本转向通过微信朋友圈平台推荐旅游线路,但是也仅有近10家旅行社推出公众微信号,旅游信息。
1.5 安于现状,欠缺开发设计能力
一是表现在对本地旅游市场的发动能力不足,没有有效的办法来刺激市民出游消费。二是针对有出游需求的,旅行社却没有能力去承揽。介于我市旅行社实力有限,满足不了旅游目的地、出游时间等技术要求,导致旅行社没有能力独立成团,只能通过委托招徕业务转给外地大社。三是个性化产品的设计欠缺。目前我市旅行社开发的旅游线路基本上一种是套用其他旅行社研发的产品,另一种就是简单的将旅游要素进行组合,缺少考察踩线,综合、提炼各种元素,没有任何技术门槛。
2 对策措施
2.1 加强宣传覆盖目标群体
旅游公司在差异经营策略中将大学生市场作为细分目标市场的重点差异服务对象,那么针对这一群体的意识感染力度就需要大幅加强。除了在组建民族历史教育游,红色少年培训基地、野外生存拓展训练,追寻成吉思汗足迹等精品路线方面努力吸引大学生视线,旅游公司更应走进校园,进行面对面宣传;培养校园内部直销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校园内部固定咨询营销网点,不仅保证宣传力度提升,也增强了企业认可度。当消费群体产生依赖消费时,带动的就是业务量的延续提升以及校园环境下的稳定营销局面。
2.2 加速建设完善网络平台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媒体将成为旅游公司面向旅游者的一个新窗口。旅游公司要高度重视旅行社网站建设,应成立一个专门的网络业务部门,聘请专业工程人员参与建设维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企业产品进行介绍、宣传、推广;业务人员在网上提供咨询、订单、征求售后反馈等“答、问、讲、记”服务。同时旅游公司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业务规模选择合适的组合式营销模式,开展虚拟旅游、虚拟社区等,尤其是手机移动终端出现后,微信成为人们最喜欢的沟通工具之一,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旅游信息,提供出行常识,线上线下双重结合,打造营销新模式。
2.3 保证信誉打造诚信名片
旅游投诉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发生几率最大的民事诉讼,所以,旅游公司要想长足发展,就应从宣传、服务过程中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注重信誉,实际与宣传相吻合。所以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定期考核,提升员工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以“诚信”为主的企业文化氛围。而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而国家旅游局也号召,广大游客出游可以选择公开承诺诚信经营的旅行社报名,并鼓励游客进行监督和举报,旅游主管部门对违反承诺的旅游企业将依法依规给予严厉处罚。
2.4 整合资源开发特色产品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旅游公司作为中小规模旅行社因为在标准化的产品路线营销上不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应渐缩建设比例,加大对蒙古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向专业经营转型,形成特色服务,以便满足目耸谐】突群体的旅游需求。这样不仅在可以丰富路线项目内容,还可以增加收益。
结语:综上所述,旅游业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而旅行社的服务与经营却停滞不前,为提高旅行社行业利润,提升旅行社服务水平,应全面地了解中国旅行社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现状,并分析其经营的优势与服务创新对策。在变幻莫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旅游者,时时都可以作为旅游季。企业决策者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揣摩研究行业环境,认清企业自身处境,及时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迎合消费者需求,匹配市场供给,保证市场份额,使企业在良性循环中得到长足发展。鉴于本篇论文调研区域的局限性,数据统计针对性强,统计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同时在对旅游公司目标市场细分后,所提出的经营对策还不够完善,这将有待结合公司经营策略实施进度而逐步做出补充和调整。
参考文献:
[1] 栗超.我国旅行社行业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 殷晓晶.旅行社服务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
篇6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甩挂运输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了推动甩挂运输行业发展应大力倡导、扶植具有创新意识和规模化经营的集团性运输企业,推广一车多挂的模式,力图对甩挂运输这一先进的道路运输运营方式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推动作用。
甩挂运输是指带有动力的机动车将随车拖带的承载装置,包括半挂车、全挂车甩留在目的地后,再拖带其他装满货物的承载装置返回原地,或者驶向新的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也可简单理解为一辆带有动力的主车,连续拖带两个以上承载装置的运输方式。
甩挂运输方式具有组织效率高、运营成本低、管理信息化等特点,是我国道路运输行业改善运输组织结构和物流效率的有效手段,对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推动甩挂运输的发展是当前道路运输行业不断向现代物流方式延伸的重要课题之一。
用于甩挂运输的车辆称为“半挂牵引车”和“挂车”。其中,半挂牵引车是指装备有特殊装置用干牵引半挂车的商用车辆(俗称半挂拖头)。其种类包括:专门牵引挂车无货厢的专用牵引车、半挂牵引车、鞍式牵引车。挂车是指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或拖拉机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用于载运货物和特殊用途Ill
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又将挂车按用途分为:普通半挂车、厢式半挂车、罐式半挂车、平板半挂车、集装箱半挂车、白卸半挂车、特殊结构半挂车等。
1甩挂运输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贸易交流的不断扩大,对外口岸和交通枢纽的货物吞吐量也不断增大,特别是伴随集装箱在现代化运输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甩挂运输方式。作为公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甩挂运输的产生及应用将以往传统公路运输中的多种散杂货物、多种包装形式、多件不同规格和重量的货物进行编号,统一成标准货组,实现集装箱化,使货物在各种不同运输方式(如铁路、公路、水路)间不拆分装卸就进行衔接运输,弥补了散杂货运输中劳动强度大及效率低下的缺陷,达到了速度快、费用低、损耗少的现代道路运输要求。因此,甩挂运输已逐步发展成为当代运输生产中一种无可替代的重要运输组织方式‘2]
甩挂运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对大量散件杂货的运输争取有效的工作时间,快速周转车辆运力;能够减少对物品的破损和公路的占用;能够提高货物装载容积和吨位利用率;能够保证散件杂货运输过程中的防盗和防污染;能够实行货物堆放零库存,提高仓库利用率;能够采用站点接驳,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能够遵循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宗旨,降低油耗,保护环境;能够运行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平台调度,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等诸多甩挂运输的优势。
据国家权威部门估算,在道路运输中采取甩挂方式,可提高车辆运输效率30%一50%,降低成本30%一40%,油耗下降20%一30%。如我国现有运力全部实行甩挂运输,整体运输能力将提高40%以上。
2甩挂运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甩挂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已逐步受到道路运输行业的广泛重视,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积极提倡和支持。近年来,在车辆管理政策上调整了牵引车与挂车使用同一块牌号的限制,实行头尾分开上牌,为甩挂运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甩挂车辆得到了充分利用。目前我国约有牵引车23万辆,挂车30.2万辆。牵引车与挂车比达到1:1.3,但与世界发达国家1:2.5以上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甩挂运输的发展依然缓慢,大型的集团性、规模性运输组织方式少至甚少,从甩挂运输现状看,在甩挂运输的发展和推动中仍存在着相关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tat,主要包括:公路规划与运输站场的布局不配套,道路设施限制多,影响了道路货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大了能源消耗;车辆管理制度不完善,各地规费征收政策、标准不统一;牵引车、挂车检测时间不同,使年检次数频繁,占用大量生产时间;牵引车无固定牵引挂车,出车时携带较多证件,交接、保管繁琐;挂车利用率低,且报废年限设定过短,导致资源浪费;技术标准不完善,车辆生产质量有待提高,箱体与挂车尺寸标准不对称等问题较突出;法规不健全,市场不规范,违法无照经营、扰乱运输市场、恶性竞争、竞相压价、效益下降等问题突出,外挂车辆、假牌套牌等非法经营行为,加剧恶性循环;运输企业经营规模小、散户多,建立运输网络覆盖能力有限,组织化程度差、市场结构薄弱、管理手段落后、运输工具档次低、经营形式单一等因素导致运力分散,以及诚信服务缺失等的情形,致使先进性运输组织优势弱化;管理部门缺乏对道路运输整体的布局和调控,同时运输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的政策扶持,竞争意识薄弱,缺乏调研分析和融入市场的适应性能力。
3甩挂运输在上海的发展情况
1978年9月,随着上海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航线的开航,甩挂运输也开始起步,当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1976标准箱。进入90年代初,上海经营甩挂运输的企业已发展到15家,甩挂运输车辆拥近500辆,约占全国甩挂运输车辆总数的25%。随着上海集装箱运输能力的提高,到2007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600万标准箱。为适应港口集装箱和其他甩挂运输需要,上海发展应用了港口集装箱、危险品货物箱、干货箱、冷藏箱、特种箱以及超大型的甩挂运输业务。
目前,上海甩挂运输企业已发展到40家左右,甩挂运输车辆约2.35万辆。但牵引车数与挂车数相比仍偏少,二者比率为1:1(同期相比深圳达到约1:2),有的企业甚至存在头多尾少不对称现象。运输企业运营模式、组织形式的发展和甩挂车辆的发展也不平衡,在车辆规模上,100辆以上规模的单位占总单位数的0.017%,车辆数占总数的43% ; 100辆以下车辆规模的零星企业和个体私营运输散户占总单位数的99.983%,车辆数占总数的57%0
由于本市零星企业和个体私营运输散户占比重较多,甩挂运输规模普遍较小、组织化程度过低、物流服务的低层次,这一现状与推动运输行业发展,优化公路运输,搞好“三个服务”、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发展目标不相协调。
为加大对甩挂运输的支持力度,促进甩挂运输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联合发文鼓励有条件的道路运输企业开展集装箱牵引车甩挂运输。交通部在2001-2010年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运输效率,大力鼓励发展厢式车、半挂车、特种专用汽车及重型车,并对推荐车型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特大型交通枢纽和港口贸易城市,积极倡导和大力发展甩挂运输行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阶段,为此提出几点基本设想:
3 .1政策支持鼓励甩挂运输发展
根据国家积极提倡和鼓励甩挂运输发展的政策指向,管理部门应尽可能加大鼓励措施,在政策、行政许可、培植骨干企业方面加以扶持和引导,运用杠杆作用体现鼓励甩挂运输开展的力度,包括:对甩挂车辆在规费征收政策上制定优惠措施,统一确定征收标准和计量标谁,并鼓励运输企业使用推荐的车型,促进运力结构调整;降低挂车的购置税征收标准,降低企业发展甩挂运输中因挂车数量多而产生的较大成本支出;选择优秀的、有创新意识的骨干运输企业进行试点示范,相关企业可享有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以此提高企业的信心,调动运输企业的积极性,引导运输企业加快发展甩挂运输。
3.2充分依托和利用现有优势
上海属于沿海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公路建设初具规模、信息技术高效和集装箱运量增长稳定持续发展,从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层面看,据预测到202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4000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好似催化剂,将进一步提升甩挂运输需求量的比重。
同时,上海的大型骨千运输企业可以依托自身经济实力雄厚、运输资源保障有力等优势,组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甩挂运输车辆数量规模,开展一车多挂运输,实现牵引车、挂车比例达到1 : 2--1:2.5的运力。
3 .3发展甩挂运输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指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海、陆、空、内河)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的一体化货物运输。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运输组织方式,将组织货物连贯街接运输而途中不需要换箱和装箱操作,减少货物因换装卸时对货物的损毁可能、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上海的海运、公路、铁路集装箱运输应当强强联手,形成合力,加快甩挂运输的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把甩挂运输的优势做大做强。
3 .4规范运输市场,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依法加大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整合运输队伍,提倡诚信经营,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公路运输市场秩序,提升运输组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资质、服务、诚信考核体系,营造运输市场良好氛围。
同时,积极引导一些经营规模小、散户多、运力分散的甩挂运输群体向现代运输模式转型,通过大型规模性骨干运输企业的培植,加快营运模式的转变,使这部分甩挂运输群体逐步实现合理可行的现代运输模式,从而带动运输行业整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3.5科学规划路网布局,建立信息平台
对于公路建设,应科学规划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增加高等级公路建设,提高路况质量,统筹区域和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建设,建立以公路运输为枢纽的现代物流园区,促进公路建设和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发挥路网规模效益与公路交通运输的优势。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道路运输发展,建立以公路网络为依托的运输组织信息平台,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增强统一管理、协调功能,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整体优势,推进甩挂运输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3.6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鼓励和推进甩挂运输发展的宣传工作,借鉴试点示范经验,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让运输企业了解甩挂运输的优势所在,增加透明化,引导鼓励运输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道路,促进甩挂运输的有序发展。
篇7
关键词:安全质量,诚信体系,建筑市场
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市场和谐运转是建筑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工程建设节约能源、保护国家和群众利益、构建和谐行业的重大举措。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诚信考评体系,加强安全质量信用管理,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推进建筑业社会信用建设的有益尝试和大胆创新,也是建筑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树立行业形象的客观需要。
一、充分认识推进建筑业安全质量诚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历年来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大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措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这既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牵扯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十五”以来,尤其是我市实施“一创六建”活动以来,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设速度迅猛加快,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高、大、难、新为特征的各类建筑工程急剧增加。这给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工程质量一点都不能差”,“安全管理丝毫不能马虎”,这是市建设局党委确定的工作原则。经过全市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近几年,我市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取得了历史性的好成绩,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但是,由于有些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意识差、管理松懈、技术规范落实不到位,甚至偷工减料等,安全质量事故、投诉仍时有发生。这些问题虽然都得到了及时处理,但是,由于现有管理制度的局限性和处罚措施的一次性,对企业只能“就事论事”,处理结果不涉及其他,没有连锁放大效应。因而,这样的结果有时不足以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很小的违法成本不可能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这是个别企业忽视安全质量管理,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鉴于这一现状,把社会信用建设引入到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进一步丰富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使问题的处理结果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与企业的切身利益挂钩,产生连带效应,显得尤为重要且非常紧迫。这样才能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时刻警醒企业坚守安全质量防线,不敢越失信的雷池半步。
在安全质量诚信制度的引领和规范下,使我市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更加坚实可靠,更加保障有力。
二、创新方式,科学监管,把安全质量诚信建设推向深入
为切实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诚信管理,市建设局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临沂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诚信考评管理办法》(临建发〔2009〕157号),与2009年7月27日下发实施。。本考评办法适用于在临沂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本市及外地进临沂施工企业。本市施工企业在市外承建工程中的安全质量行为也纳入本企业诚信记录管理范围。考评管理办法制定了详细的施工企业安全诚信评分标准和质量诚信评分标准,起评分为零分,凡有行为优良记录的予以加分;有行为不良记录的予以减分。如同一情况受重复奖励或处罚的,其评价加减分以最高分计算,不重复计分。安全质量诚信记录评价每年度一次,结果每年公布一次,对有安全质量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的施工企业每季度公布一次。市建设局根据年度安全质量诚信记录评价结果,从最高分依次向下排列,前若干名为安全质量诚信记录优秀企业;从末位第一名起依次向上排列,倒数若干名为安全质量诚信记录差劣企业。评价结果在全市通报,并在有关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公布,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资质管理、市场管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等单位将依据公布的结果分别对企业做出相应的奖励或处罚。这样,就使企业不仅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受到奖励或处罚,而且其结果将成为建筑行业其他管理制度对该企业进行考核管理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安全质量诚信考评的结果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关联效应,增强和延展安全质量诚信管理的力度与广度。从整个管理程序上来看,较好的体现了社会信用管理的联动效应,形成了安全质量诚信考评管理的联合奖惩机制。真正使企业一处失信违法,多处被动受罚;时刻诚信守法,信誉质量双佳。
三、加强组织领导,创造有利环境
建筑企业安全质量诚信考核工作在我市是第一次,既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希望各县区建设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从建设工作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建筑施工企业诚信考评工作做好、做扎实。
一要明确责任。各县区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作为具体负责诚信考评管理的有效责任主体,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安全质量工作的领导,要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二要严格标准。各级监督机构要在认真学习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不折不扣地把各项评分标准落实到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始终。要认真做好日常监督考核数据的的统计管理工作,确保每项考核数字公正、真实。要深入调查研究,对贯彻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与市里沟通交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使诚信考评制度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三要加强宣传。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开展施工企业安全质量诚信考评的作用和意义,充分调动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舆论引导和典型带动,在全行业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营造起“重质量、保安全、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篇8
论文关键词:企业 道德 规范建设 保障机制
企业道德规范即是针对企业这一特殊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而制定实施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道德规范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甚至违法行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加强企业的道德规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加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则是核心内容。本文论述了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几种主要保障机制,希望能为推进我国企业的道德规范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领导机制
领导机制在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保障机制中处于最首要的地位。从本质上说,领导机制就是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领导体系和领导方式。领导机制主要涉及领导机构和领导者这两大问题。首先,企业必须建立保障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领导机构。对企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实施,都必须由领导机构做出决策才会得到普遍认可和遵守。同时,领导机构对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还起着平衡和协调的作用。领导者的素质高低.作风好坏也对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具备了优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者,才会避免因领导者素质不高.作风不正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克服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中领导不力和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真正维护领导机构的权威。另外领导机制对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其他保障机制也起着保障作用。
二、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保障机制是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物质条件。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经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首先,企业设立专项资金物资是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其次企业员工道德的惩罚制度的实行,即对不道德行为进行物质惩罚也积累了一定的资财,这部分经费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提供了有益补充。对于这些经费的管理必须建立规范的经费收支制度。在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中,经费可以分为一为二分来使用。一部分用于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实施机构的自身建设及其工作人员的报酬,一部分作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宣传教育经费,其余的作为对有突出的道德行为的员工的奖励基金。简言之只有经费得到了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三、宣传教育机制
宣传教育机制是企业道德制度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占领市场一是要有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要有良好的信誉,这些都建立在企业的道德规范建设上。宣传教育机制作为一种软约束机制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重要。目前宣传主要是借助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等载体来实现的,但我们应该寻求更加广泛的方式来加强宣传。比如,可以用一些反面事例来告诫员工必须遵守企业道德规范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反过来,员工也会慑于道德舆论的压力从外在的强制变成内在的约束,进而达到道德自律,变被动道德为”主动道德”。教育则采用正面教育.树立榜样.形成舆论等方法,以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进行。其中,在企业中应树立道德榜样、道德典型,注重发挥道德榜样的教育和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推动整个企业道德风尚的进步。
四、赏罚机制
赏罚机制是企业道德制度规范建设的动力。从根本上来说,赏罚机制就是对企业员工道德行为进行强化激励的一种机制。就奖赏机制来说,对在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把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就惩罚机制来说,它对公然践踏企业道德规范的个人或组织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惩罚发挥了企业道德规范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加大了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力度。而这些赏罚应以企业员工的相对满意度来作为合理标准。
篇9
【关键词】农村小额保险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 发展建议
自从2008年6月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拉开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的序幕以来,随着试点区域和试点产品不断增加,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风险保障的作用不断体现,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然而,从试点工作的情况来看,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在宏观层面,有相关法律、政策以及监管等方面的缺乏和不足;在微观层面,既有农村金融环境薄弱,农民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缺乏,保险购买能力低等制约保险需求的因素,也有来自保险公司对农村保险市场不够重视,农村人身保险专业人员匮乏,市场营销策略不完善等制约保险供给的因素。今后,要促进我国农村人身保险的发展,必须突破这些制约因素的限制。为此,本文在考虑上述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我国农村人身保险的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宏观层面
(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长效的制度保障
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和《农业法》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规定方面存在空白,新颁布的《农业保险条例》也只提到了涉及农民的生命和身体等方面的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参照适用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农村小额寿险、健康保险等险种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不利于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长期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层面完善涉农保险的规定,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纳入相关的法律体系,明确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性质和作用、政府的主导地位、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合同和业务经营规则、法律责任等,鼓励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支持相关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可以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农业部和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和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细则,例如:减免经营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保险公司和销售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营销员的营业税、所得税;对投保的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等低收入农民实行保险费补贴等),完善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由财政支持的针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风险损失基金,从制度层面鼓励、支持和保障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长期发展。
(二)加强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的引导和监管
1.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积极引导本国保险公司、外国保险公司及其他合作组织进入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探索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低收入农民需求的供给主体及形式。
2.加强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的监管,注重防范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经营风险,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投保群体的利益。一是规定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和退出要求。经营主体要具有提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服务的能力,应制定详尽的业务发展规划和内控制度,具有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对于不能正常经营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扰乱市场秩序的经营主体要求及时退出市场。
二是对市场行为的监管。要求经营主体强化对保险营销员和营销渠道的培训和管理,注重诚信、合规经营,避免误导投保人,防止恶性竞争;加强对经营主体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做好市场异动的风险提示;要求经营主体定期报送业务经营情况报表,收集相关市场统计信息。
三是对偿付能力和准备金的监管。要求经营主体达到保监会规定的最低偿付能力要求,并且根据所开展的不同小额人身保险业务提取相应的准备金,按要求披露相关的财务信息。
四是对中介组织的监管。加强对介入销售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其他中介组织的日常监管,要定期报送有关业务和财务报表,完善市场调研。
(三)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购买保险的能力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开发的人身保险,由于这部分农民的收入低,购买保险的能力不足,制约了他们的现实保险需求。为此,需要切实增加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为农民增收提供制度环境保障。
要改进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发展效益农业;强化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生产及时提供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为农村低收入群体提供就业信息,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重视对低收入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发展农业保险,防范农业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的提高。
(四)注重宣传,普及保险教育,增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
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整体素质较低,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薄弱,是制约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要重视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宣传,转变经营主体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认识,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多形式、通过多途径大力普及保险知识,实施保险教育,增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险意识,丰富他们的保险知识,增加他们对经营主体的了解和信任,提高投保积极性。
二、微观层面
当前,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的供给主体集中表现为保险公司,下面主要从保险公司的角度,对如何拓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进行分析。
(一)转变经营思路
C.K.普拉哈拉德的金字塔底层战略理论和菲利普?科特勒的利基策略理论表明,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一方面,由于农村低收入人数众多,犹如金字塔的底层,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另一方面,这一市场属于农村保险市场的细分,通过利基营销,易于在这一细分市场培育自己的优势,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因此,保险公司应立足长远,改变以往“重城市、轻农村”的经营思路,积极拓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坚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农村低收入群体对保险公司的信赖感。
(二)强化人才培养
拓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需要相应的精算、营销、承保、理赔等人才。保险公司要重视对这些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要以人为本,完善人才的选拔、配置、培训、激励和考核制度,尤其要大力加强对农村营销员的培养和管理,让他们树立诚信营销的理念,完善其保险知识,提高相应的营销能力和技巧。要建设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完善产品的开发和改造
当前,保险公司已开发了二十余款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产品,主要是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和信贷保险。今后,还需要在监测前期所开发产品运行情况、进行相应改进的基础上,开发农村低收入群体急需的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域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和保险需求等因素的差异,突出产品的保障功能,减少投资功能,注意长短期业务的搭配,注重发展期缴业务,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和确定缴费时间,拟定有针对性的通俗易懂的保险条款,并使保险合同方便携带和保管。
另外,还可以结合在农村广泛存在的基层合作组织(如蔬菜生产合作社等)开发相关的团体保险产品,以扩大承保面,有利于风险的分散。
(四)拓展营销渠道和宣传手段
1.建立和完善直接营销渠道。考虑到农村低收入人群缺乏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且人口众多、居住分散,保险公司有必要在农村直接设立营销服务部,派专人进驻,一方面有利于向目标客户进行宣传,加强保险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力培养本地营销人员。
2.积极拓展间接营销渠道。积极拓展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在农村的基层金融机构的营销渠道,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社区组织、群团组织和经济组织的营销作用,加强与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的合作。
3.拓展宣传手段。通过多种媒介(如电视、报纸、墙体、车身等)以平面和立体广告的形式进行宣传。
(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与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交流和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保险需求,保持客户队伍的相对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掘客户资源,注意提高售前、售中及售后的服务质量,特别要讲清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避免误导和欺瞒客户,理赔要及时、公平、合理,注重收集客户反馈的情况,向客户提供免费体检等附加服务,做好事前的防灾防损工作。
(六)加强风险管理
定价风险、道德风险和逆选择是制约保险供给的重要原因,在这里,主要就这两类风险的防范进行简要分析。
1.防范定价风险。注意全面收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投保人的相关信息,分析投保人的风险状况,注重积累经验数据,编制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经验生命表,并利用现代信息分析技术,分析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和影响程度,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和设计保险条款。
2.防范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对于来自投保方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要加强对投保方的售前审核、提高承保要求,注重售中和售后监控,做好风险预警;对于来自保险方的道德风险,要加强诚信教育,完善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峰,王珺.小额保险需求分析[J].保险研究.2008,(10).
[2]李珺.小额保险运营主体的比较分析[J].西南金融.2009,(5).
[3]粟榆,李琼,李池威.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运行回顾与评价[J].保险研究.2010,(12).
[4]聂京华.论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经营管理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5).
[5]林熙,林义.印度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经验及启示[J].保险研究.2008,(2).
[6]刘冀广.我国保险监管在推动小额保险发展中的实践与政策建议[J].上海保险.2008,(3).
[7]刘玉焕,吴婷婷.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面临的难题及破解策略[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12).
[8]刘如海,张宏坤.发展小额保险的国际经验及对策建议[J].上海保险.2008,(5).
[9]刘智夫.析城乡小额保险供给制度及其创新[J].保险研究.2008,(5).
[10]吴珍胜.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其创新[J].农村经济.2008,(9).
[11]徐淑芳.国外小额保险经营模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经济.2008,(6).
[12]袁春兰,谢玉梅.我国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的思路[J].农业经济.2008,(9).
[13]张翼飞,李琼,杨博. 从历史深处看小额保险的产生与发展[J].上海保险.2008,(12).
[14]张宗军.小额保险业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发展[J].金融发展研究.2009,(3).
[15]张静.我国开展小额保险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
[16]郑青松.小额保险升温[J].中国保险.2008,(3).
[17]朱俊生,庹国柱.推动小额保险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供给效率[J].中国金融.2009,(5).
[18]中国保监会网站:http://
篇10
论文摘要:旅游业是新兴的高速发展的产业,目前国内外兴起旅游热,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社会、伦理问题,分析了目前旅游发展带来的一些旅游伦理问题,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注重生态旅游,合理规划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旅游伦理消费行为竞争行为生态伦理
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是涉及到多个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加快了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随着旅游发展,由于受到外因以及内因等的影响,旅游业带来了对资源、环境、经济、道德伦理、文化等方面的破坏,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我们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我们不得不对其予以重视。
一、旅游伦理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1980年世界游乐组织把旅游定义为,“人们小于非移民及和平目的或m于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作的旅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外出旅游。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必须处理一系列复杂的关系,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文物古迹的关系、旅伴之间的关系、人的身心关系等等,道德规范是协调这些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规范。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旅游伦理”。旅游伦理基本规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其所协调的基本关系,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尊重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凿;(2)尊重保护文物古迹,实现人与历史的和谐;(3)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4)认真对待自我,实现身心和谐。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环境持续性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又不妨害满足后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既保证旅游者的利益、旅游地居民的利益,又保证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实现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它的实质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和发展,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i个基本的方面,强调社会的发展是复杂系统的整体推论、不断优化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二、建设旅游伦理的重大意义
建设旅游伦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助于游客旅游目的的实现。旅游伦理可以为游客的旅游行为指示道德方向,并内化为旅游行为习惯,提升游客的人格,从而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与人和谐相处,在宽松的氛用中达到旅游的目的;其次,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自觉地把自身置于整个生物圈相互依存的网络中,用旅游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而主动地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创造高度的生态文明;第,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旅游伦理首先规范调节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生人有助”是其重要规范。这种道德规范有助于升华旅游者的人格,进而自觉创造熟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旅游伦理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戴尼逊·纳什(DennisonNash)从“帝国主义”的概念开始分析,指出今天的帝国主义与以往已有所不同,提出了旅游具有帝国主义的侵略特点。他超越了对具体的旅游过程的研究,把旅游活动看做一种文化接触和交往的方式,注重分析它对接触双方带来的影响。旅游开发特别是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十分重视对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给当地社会带来民族文化的破坏,社会秩序的破坏等方面的影响。现在我们开发原汁原味的民族旅游产品,旅游者去民族旅游区旅游都希望能够真正体会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于是出现了讲民族旅游资源的本来面貌不加修饰地呈现在旅游者面前的情况。在实际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往往存在“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现象,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了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扭曲和“舞台真实”,都给旅游的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旅游开发的进程,旅游者的大量涌入,旅游者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带到旅游目的地,渐渐地使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情况发生变化。弱势族群的文化传统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是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外力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当代民族一国家对边缘地域和非主流群体的“同质化”或“经济一体化”战略是此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旅游产业向“弱势族群”聚居地的拓展也只不过是构成这一战略的一个子环节而已。
2.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有的人类学家把旅游称之为“现代朝圣”。但是有的认为也是世俗的,因为旅游本身包含了很多世俗的成分,如娱乐、游玩、享乐,即他们所谓的四个S:太阳(Slln)、沙滩(sand)、冲浪(surf)、性(s)。因为这些问题涉及到了许多具体问题,如文化认同问题,文化整合问题,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问题,文化的重构与真实性问题,文化的生产和保护问题等等。旅游业带来的很多社会问题,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及由于而带来的疾病,如性病及艾滋病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也将会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甚至反过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世俗性特点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使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文化优越感强加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使离开原居住地的,非定居性的活动,旅游者的活动受原居住的道德约束较小,会出现文化优越感,旅游者就想把自己的消费观念强加到旅游目的地。其次,正常道德行为约束程度下降。由于离开了原来的熟悉环境,不再受到原有的道德法规的约束,很容易做出违反道德道义的行为,出现赌、黄等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再次,出现奢侈浪费消费情况。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夸大消费行为,出现攀比心理,从而出现铺张浪费,浪费社会资源。最后,旅游消费层次降低,消费质量不高。特别是娱乐消遣文化,它偏重感官享受,刺激受众的直接需要。
3.对旅游企业的竞争行为的影响。旅游业作为一个非传统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是一个赢利性较高的行业,但是在利益驱使下使旅游企业的竞争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正进入服务业革命时代。旅游服务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旅游企业存在缺乏旅游服务诚信观念,从而导致经营组织者和旅游者的利益纠纷不断。中国现有的旅游服务质量却不尽人意。旅游秩序混乱,不合理的行程安排,不规范的旅游服务等,导致了旅游利益纠纷和大量旅游者投诉,严重败坏了中国旅游业的声誉。由于旅游服务者的诚信服务意识不够,缺乏旅游服务道德约束和法律监督机制,导致我们旅游企业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出现恶意削价,损人同时害己;以贿赂的手段拉拢顾客;为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制造和散布有损其他旅游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的虚假信息。盗用别的企业的名牌或开发成果等等现象。
4.过度不合理开发对旅游资源、环境的破坏。对于旅游开发,就全球大多数国家而言,都经历了先建设,后环保;先过度开发,后治理污染的曲折道路。中国旅游开发中存在旅游资源破坏严重的问题,挥霍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中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而独特,但是,面对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者数量倍增的压力,旅游资源稀缺性表现越来越明显,出现了从旅游资源开发者、经营组织者到游客挥霍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由于一些开发项目缺少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出现了旅游开发到哪里,污染与破坏就带到哪里的“旅游摧毁旅游”的现象。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