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20:5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商管理毕论文

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价值观; 企业管理;  

1、企业文化概述  

1.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为企业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日常行为的准则。  

1.2、企业文化的作用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 企业文化的有效执能带来以下作用:  

(1) 导向作用:对于企业的整体和全体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2) 约束作用:对于组织内的员工的思想, 行为, 心理产生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及影响。  

(3) 凝聚作用:组织文化被员工认可接纳, 形成为自己的信念, 具有相同信念、思想价值的员工产生一定的凝聚作用。  

(4) 激励作用:通过熏陶, 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自己内心的信念, 对自己的有引领激励的作用。  

(5) 品牌功能:企业树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及形象, 在公众心目中的形成品牌形象, 构成公司的软实力。  

2、XX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  

2.1、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况  

组织文化建设从外到内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精神层:精神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层, 如同一颗种子, 包含企业的愿景, 使命, 价值观, 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 精神作风等, 它也决定着组织的文化建设。  

制度层:制度层主要是企业根据精神层的要求, 在企业规章制度层面加以约束和体现, 保障内外的和谐统一, 企业的制度层能反映精神核心层, 同时也为其实现提供制度的保证。  

行为层:企业的精神层、制度层搭建之后, 通过长久的熏陶, 潜移默化, 转变员工的信念, 最终通过转变为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企业的行为, 以及企业内部的环境, 风俗, 故事等方面。  

物质层:包括企业客观物质环境, 办公场所、文化设施、企业产品和服务、企业对外宣传的价值观及形象、企业logo等客观物质来体现。  

2.2、企业文化理念  

愿景:  

锐意创新, 优质服务, 成为行业内的标杆。  

使命:  

尽最大可能满足行业内的客户需求。  

经营理念:  

专注于某领域, 不断超越, 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服务于市场。  

发展理念:  

以质量求生存, 跟随市场变化, 结合自身发展让企业立于市场不败之地。  

2.3、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1) 诚实守信:言必行, 行必果。  

(2) 执行力:不拖延、不懈怠, 当日事, 当日毕。  

(3) 创新: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客户体验, 提高市场效益。  

(4) 服务:客户至上, 向客户尽可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5) 成长:不断学习, 超越自我,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4、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根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对员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规范及准则。企业员工行为准则从员工必须具备的个人修养、价值观, 对员工提出了10项行为准则要求:  

(1) 承诺的事情, 全力以赴做到, 不能言而无信。  

(2) 当日事, 当日毕, 勤勤恳恳, 脚踏实地完成好每个任务。  

(3) 锐意创新, 提升工作质量、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 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高市场规模和效益。  

(5) 主动服务,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6) 对待客户及伙伴, 互相尊重, 态度谦和, 微笑服务。  

(7) 客户至上, 努力提供最优值的服务, 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  

(8) 不断学习, 成长, 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9) 与时俱进, 学习新知识, 新理念, 不被时代淘汰。  

(10) 顾全大局, 服从领导, 坚持公司利益高于部门和个人利益。  

2.5、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  

企业的组织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传播和监督的职责, 组织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管理人员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影响者, 其每一具体的管理行为都向员工传达着企业文化的要求和信息, 影响着员工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根据企业文化精神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对管理人员提出了16项行为准则要求。  

(1) 以自己作为团队的表率, 用良好的素养影响他人。  

(2) 践行企业文化, 通过传播和日常管理让企业文化一点一滴传递学习。  

(3) 对公司未来和目标承担个人风险, 达到并力争超越公司要求的业绩。  

(4) 承诺客户或合作伙伴的事情, 全力以赴做到, 不能言而无信。  

(5) 当日事, 当日毕, 勤勤恳恳, 脚踏实地。  

(6) 锐意创新, 提升工作质量、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7) 提高客户满意度, 尽可能提高市场规模和效益。  

(8) 主动服务,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9) 对待客户及伙伴, 互相尊重, 态度谦和, 微笑服务。  

(10) 客户至上, 努力提供最优值的服务, 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  

(11) 不断学习, 成长, 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12) 与时俱进, 学习新知识, 新理念, 不断更新升级自己。  

(13) 尊重关爱员工、给与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营造开放、分享, 共同进步的环境。  

(14) 给与员工充分的指导、培训, 有效评估绩效, 设定员工职业发展目标, 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和发展。  

(15) 奖罚分明, 让奋斗者、奉献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16) 从公司大局着眼, 坚持公司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6、企业文化的LOGO (略)  

3、企业文化的落地实施  

3.1、企业文化的实施步骤  

企业文化如想有效的事实落定, 一般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知信行  

3.2、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  

(1) 知:通过内部传播渠道将企业的理念为全体员工所熟知, 常见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传播渠道:  

(1) 员工新入职培训的传播, 新入职员工培训有关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行为准则要求等, 让员工清晰透彻的理解企业文化, 在内部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识。  

(2) 公司举办重大活动或事迹的传播, 在企业重大事纪或活动,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传播, 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耳濡目染, 最终被员工熟知和接纳。  

(3) 企业公文及内部资料的传播:公司开展的各类会议、下发的通知、文书、或者企业内部的公文、制度、文件等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运用好公司会议、公文系统在日常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企业的媒体信息渠道:如企业的官网、微信公众号、新媒体信息等渠道或者企业内部的期刊、杂志等是很好的企业文化宣传载体和传播渠道。  

(5) 非正式渠道的传播:通过言传身教、人际网络、小故事等各种方式渠道传播。  

(2) 信:将企业的理念转变为员工认可和接受的信念, 让全体员工相信企业文化, 成为员工内心认同的信念, 而不仅仅是知道了企业文化而已。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领导的不断宣传、示范和关注:公司的上层领导、老板在公开场合对企业文化的不断宣讲、传播, 在实际的工作中关注和重视, 也在行为中体现, 会在员工内部形成一种很有影响力的氛围。  

(2) 规章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公司的规章管理制度, 应该对倡导的企业文化有所指引和体现, 制度推崇、激励什么便引导员工遵守并向该方向去奋斗。规章制度相对于企业文化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并且与员工的实际利益相关, 很容易使员工潜移默化为自己的信念。  

(3) 氛围的强化和营造:公司内部的环境、实物logo、企业的文件、通知、会议纪要、等文书, 企业重要的文化庆典活动等, 在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行为中逐步熏陶成为员工的信念。  

(3) 行:行就是要让全体员工将自身信服的信念、文化、精神、作风等转变为日常的行为活动, 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中渗透、体现, 形成全体员工共同的行为习惯, 并长久的保持, 不断地互相影响传承, 最终形成公司的企业文化。主要的方法有:  

(1) 榜样模范的力量:通过内部评选奖励的榜样, 公司内部评选优秀员工等方式, 让员工见贤思齐, 向着榜样的方向去学习努力。  

(2) 通过经验的推广来鼓励员工的行为。  

(3) 通过内部的行为规范和领导的言传身教、讲演等方式鼓励员工的行为。  

篇2

2、大型商业企业快速扩张与中小商业企业生存问题探讨

3、新会计准则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4、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5、云南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制度研究

6、完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补贴政策研究

7、云南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

8、(云南文山地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管理问题研究

9、(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财务绩效评价问题探究

10、境外国有资产监管问题研究

11、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研究

12、助学贷款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13、云南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研究

14、云南文化品牌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15、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社会风险实证研究

16、企业财务风险与保险保障研究

17、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信用保证保险问题研究

18、经济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保险问题研究

19、云南企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研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20、云南外向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21、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

22、家族企业变革与发展研究

23、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24、中小企业二次创业对策

25、云南零售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26、云南物流企业发展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27、(云南或地区)旅游投资与开发研究

28、(云南或地区)旅游行业内不正当竞争问题及对策研究

29、(昆明或地区)酒店营销管理策略

30、(云南或地区)房地产问题及对策研究

31、(行业或区域)商业贿赂问题分析与对策

32、(改革效果良好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与机制研究

33、(某行业内的)创业问题研究

34、区域创新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35、(昆明或地区)工业园区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36、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问题分析

37、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38、会计报表作弊分析与审计策略

39、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

40、高校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41、完善离任审计工作

42、投资决策中定量分析方法比较

43、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44、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45、商业贿赂形成过程及内部审计治理对策研究

46、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

47、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关系

48、网络环境对预算会计假设的影响及其构建

49、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50、资产减值新旧准则比较研究

51、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审计的发展

52、改进县级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

53、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54、对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55、绿色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及其核算原则

56、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与发展

57、对绿色审计的探讨

58、信息网络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59、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60、环境审计规范化研究

6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62、当前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与发展

63、涉外企业的财务核算问题

64、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的探讨

65、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与实证

66、中外合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67、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68、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和调整

69、物流管理与企业效率问题

70、会计信息的市场管制

71、公司清算的审计和会计问题

72、企业内部控制设计

73、影响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因素

74、成本控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75、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

76、企业财务分析评价

77、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

78、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79、我国企业投资组合分析

80、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81、我国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82、价值链分析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83、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84、管理会计假设的局限性

85、我国推行作业成本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86、我国企业在价值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87、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88、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

89、电子商务的网络财务风险及防范

90、电子商务时代财务管理的新趋势

91、大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92、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93、工程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

94、项目采购管理中成本降低的策略研究

95、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创新

96、知识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97、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98、融资成本分析和融资决策

99、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100、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101、我国环保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102、供电企业内部控制探究

103、我国企业创立阶段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104、会计政策的选择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的应用

105、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及误区

106、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计价及会计处理的探讨

107、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108、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思考

109、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110、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困难及对策

111、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企业应用的可行性

112、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

113、不良资产挂账的操作手法及控制措施

114、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思考

115、我国企业如何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116、商业促销的会计处理

117、改进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探讨

11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物流企业的运用

119、我国中小企业预算控制制度的问题

120、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

121、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比较

123、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营销

124、赊销风险的防范管理

125、新准则对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126、对我国税务会计的思考

127、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28、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及对策

篇3

一、毕业实习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研究方法。为了全面地了解毕业生实习的情况,主要以实习单位的地点、实习的时间与步骤、实习的能力要求、实习的效果等方面为基础,分别从实习单位、实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实习效果评估等方面用SPSS 统计软件、EXCEL 绘图软件等进行处理,采用频数分析来总结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实习管理,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这些方法具有实用性、简洁性等优点。

(二) 调查样本的分析。为了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实习的状况,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已经毕业的学生,正在实习的毕业生,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相互控制配额抽样的方法,其比例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样本分布情况类别已毕业学生实习毕业生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样本数80 120 50 50样本比例26. 6 % 40 % 16. 7 % 16. 7 %在确定样本的时候,主要是对正在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同时也选择26. 6 %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取调查人员到学生宿舍、实习单位、学生工作单位等地方,以填写调查问卷这种方法完成调查。本次调查从2007 年6 月15 日持续到9 月5 日,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243 份,回收率为81 %。经过对问卷的严格审核,有效问卷238 份,有效回收率79. 3 %。对调查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大多数是正在实习的毕业生,已经毕业的学生有80 人,实习单位有50 份,实习指导老师有50 份。从实习结果来看,这样的分布比较合理,因为正在实习的学生感受最深,对实习的过程了解比较透彻,所以具有代表性,分析结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推荐阅读: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毕业论文

下面我们主要从正在实习的毕业生入手,对他们实习的过程、实习的效果、实习的感受进行全面的分析。

二、调查内容的分析

(一) 实习问题的分析。

1. 实习指导。我们从老师对学生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向老师汇报两个方面来分析。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次数,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月指导一次占了48. 90 % ,几乎没有指导的有40. 40 % ,这两者之和为8913 % ,占了绝大部分。说明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还是比较少;从图2 学生向老师汇报实习情况的频率来看,1~4 次/ 月有58. 50 % ,没有汇报的有27. 70 % ,而4 次以上只有占到总数的13. 80 %;可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是比较少的,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了解不是太多。

(二) 毕业实习生的基本信息。

篇4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关系到维护千百万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目前的工伤保险制度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一、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

(一)我国现行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在覆盖人员范围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基本上是“全民企业执行”、“集体企业参照执行”。改革开放后,涌现出大量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不少企业劳动条件较差,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率较高,而国家又没有及时出台相应的劳动保护法规,在“预防”上予以强制及约束,也没有相应的工伤保险法规强制对职工进行工伤保险,甚至出现有些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只发工资、不管伤亡的“生死合同”现象。

工人为了赚钱与雇主签订“生死合同”,一旦发生伤亡事故,一切损失由工人自己负责。虽然法律明确规定此种免责条款是无效的,但是如果没有强制的工伤保险作为后盾,赔偿也是不可期待的。即使很多劳动者没有签订所谓的“生死合同”,用人单位也往往是在出现工伤事故后,草率处理或仅付给受伤害者医疗费用,或索性与受伤害者“解除合同”,将其踢出单位大门,对于死者的赔偿也不一致。尤其是在三资、私营、乡镇企业中的职工中缺乏劳动保护,发生工伤后,以双方“私了”方式对工伤职工只支付极低补偿金的现象仍大量存在。由于工伤保险没有立法,大部分外资、港澳台及私营企业不愿参保,严重制约了工伤保险的发展速度。

(二)必须进行改革以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

工伤保险是我国目前政府文件唯一提出在“中国境内”实行的社会保险项目,范围比较广泛,但目前社会化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较低。工伤保险范围的扩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它保证社会公平原则的贯彻和社会成员的安全,并保证企业机会均等、效率优先的竞争原则得以实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伤保险制度要逐步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在我国,当务之急是通过立法尽快把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纳入到工伤保险范围中来。这些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差、设备陈旧,发生工伤事故的数量已占全国工伤事故的一半。只有实行工伤保险的“广覆盖”,才能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减轻企业的负担,保证职工发生工伤时得到公平合理的保险待遇。如果没有一种社会统筹的工伤保险机制,一旦发生事故或意外,企业就要单独承担全部风险,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实行工伤保险就是要通过社会共济,达到风险分担的目的,免去企业的后顾之忧,从而改善整个投资环境。深圳市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受到了企业的欢迎,更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国外一些国家的工伤保险社会化程度都是很高的,职工和企业双方面都得利。当然“广覆盖”是一个滚动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参加工伤保险,权利义务应该是对等的,不能少缴费甚至不缴费也享受同等待遇。

二、工伤的认定标准问题

(一)我国工伤认定的标准及其存在问题

1.现行制度中工伤的认定标准

在工伤保险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对于工伤的认定问题,因为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目的,就在于给予因工伤亡者优于非因工伤亡和疾病受害人的待遇。我国目前对于工伤的认定,立法主要采用列举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明确、具体。但是,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可能使应当按照工伤处理的工伤伤亡被排斥在工伤范围之外。

我国现行工伤认定的依据是劳动部1996年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工伤的认定,规定了10条界定标准,对全国企业统一工伤标准和认定工伤,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使大量的工伤得到工伤保险的认可和法律的保护。但实际中仍有一些工伤事件按10条标准难以界定,例如,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他人蓄意伤害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职工于深夜在办公室被害可否认定为工伤?职工值班期间外出用餐突发疾病能否认定为工伤?

2.现行工伤认定的10条标准存在着词汇界定不明晰的问题

《办法》界定工伤的标准表达含混,很多词汇的含义难以界定。例如,“履行职责”的范围有多大?如果包括了职工正常上班从事本职工作的行为,为何上班时间遭人蓄意伤害却得不到工伤认定;因“公”与因“工”又该作如何划分?版权所有

笔者认为,可对“履行职责”作扩大理解,在正常生产工作中遭受的不法侵害导致的人身伤、残、亡,也应划入工伤范围。只要劳动者在工作生产的时间和区域内从事正常工作生产,遭遇来自他人的伤害,就应认定为工伤,给予工伤保险待遇。至于因“工”作为工伤,应该是无可非议的。目前难以把握的主要就是因“公”。公与私相对,因“公”是为了区分因“私”,由于个人私事而造成的伤害不属工伤范围。这也许就是因工与因公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工伤保险法规中的原因。但是因“公”的尺度较难把握,因“公”与因“私”某些时候不能完全的区分。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劳社厅函[2000]4号文件规定,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他人蓄意伤害是否认定工伤的问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损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对暂时缺乏证据,无法判定受伤害原因是因公还是因私的,可先按照疾病和非因工负伤、死亡待遇处理,待伤害原因确定后,再按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笔者以为,从保护劳动者角度出发,此规定对受伤害的弱势劳动者的保护不利。应当先认定为工伤,使受伤害的劳动者能尽快康复和恢复劳动能力,若确认不是工伤,则可向劳动者追偿。

3.不认定为工伤的6种情况

《办法》中还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况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1)犯罪或违法;(2)自杀或自残;(3)斗殴;(4)酗酒;(5)蓄意违章;(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工伤保险中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无过失责任”原则。所谓无过失责任是指劳动者在各种伤害事故中只要不是受害者本人故意行为所致,就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对其作出伤害赔偿。在这个原则中排除了受害的劳动者本人的故意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劳动者故意实施的行为导致自身的致伤、残或致死,用人单位及雇主可免责。工伤保险制度源于近代私法中的雇工赔偿制度。最初,劳动者只要存在过失或过错,雇主即可免除责任。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不断加强,发展到现在,劳动者的严重故意才能构成雇主免责的要件。

我国的劳动法律规范中没有明确限定雇主免责的要件,但基于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笔者以为也应该对用人单位及雇主的免责条件进行严格限制。而《办法》中的6条内容规定不明确,存在着难界定、尺度难把握的问题。如果一概不认定为工伤,不利于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比如蓄意违章,蓄意与故意的尺度如何把握?在工作过程中明知是违反工作纪律的,仍然故意违章,这是否算蓄意违章?目前还缺乏对蓄意违章的权威的解释。有学者认为,蓄意违章,一般是指职工凭主观臆断,故意制造事故以达到个人目的;或因违章行为发生事故,但不采取任何措施遏制事故,任其扩大;或经常违章作业屡教不改的。劳动者及其家人蒙受着巨大的不幸,因此要朝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向倾斜。而且相对于受伤害的劳动者而言,单位取证要容易一些。但是,如果所有的举证责任都由单位一方承担,又会过度加重单位的责任,所以劳动者一方也应承担部分举证责任。在西方国家,没有独立的劳动法律部门,劳动法包含于民商法之内,而民商法一般都涉及平等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我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也是平等的法律关系,劳动者虽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但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还无法也不可能达到与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同等的地位,因此不可能由用人单位单方面承担所有的举证责任。简单地说,如果用人单位否认劳动者的伤亡属于工伤,举证责任的分担就是“谁主张,谁举证”,用人单位主张不属于工伤,就要由用人单位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

三、工伤保险的待遇问题

(一)我国目前工伤保险待遇制度存在的缺陷版权所有

我国目前工伤保险的待遇构成还是比较合理的,但待遇标准和水平均偏低。现行的工伤伤残待遇和死亡待遇都是按本人标准工资计发的,基本上还是五六十年代的标准。改革开放后职工收入提高了,工伤待遇标准与工资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再加上待遇没有正常的调整机制,伤残待遇及死亡抚恤就显得更低。伤残职工及死亡者遗属本来就属于社会最困难的群体,在此情况下,他们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1.待遇项目不完全,缺乏明确的、专门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规定。职工无论轻伤、重伤或死亡,只有医疗免费及勉强维持最低生活的待遇,死亡待遇和残疾待遇都过低;没有一次性抚恤待遇的制度,不能适当弥补职工及其家属突然遭受不幸所造成的损失;劳动者自身劳动价值得不到承认,工伤职工在心理上失衡,损失得不到适量的弥补,这是社会对具有不同风险等级的行业、企业的价值不予承认的表现。工伤保险待遇项目中没有明确规定各项目随工资或物价水平的增长而变动,使工残职工生活水平相对降低。由于待遇长期不作调整,全残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篇5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备受争议,“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当前很多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 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 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 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 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 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 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 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 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 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 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 ,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 ,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 ,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篇6

关键词:VBSE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环境平台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模拟企业中的实际运作场景,包括设置企业职能部门、工作岗位、工作流程、财务管理、运营体系等,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专业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让学生在虚拟的企业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商务环境中,结合教学课程内容,体验真实的企业经营与业务运作,认知并且书写现代企业中内部组织结构、不同职位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培养学生从事财务管理所需要的综合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与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解决当前大学生校内实习的问题,同时为将来就业时能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与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财经类院校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很多财经类院校的实践性教学中,往往通过企业实习、课程论文等形式来完成,导致各个教学课程内容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从而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教学模式。同时,大部分的实践性教学都是统一的内容,形式非常单一枯燥,没有针对岗位工作进行系统化的了解与训练,导致学生对于如何在当代企业中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一定的认知与专业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水平却仍然比较低,在将来的工作中无法满足职业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

二、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在财经类院校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成功的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束缚,坚持以学生为教学实践主体的思想理念,实现了“教学、学习、实践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且对课堂教学内容、方式与手段等方面都有以一定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从课堂教学内容上看,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财务运行系统,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去了解财经专业课程在现代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与内化。

其次,从课堂教学方式上看,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并且采用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将所需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一键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所扮演企业工作岗位角色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完成任务所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工作流程发送给学生,作为可供参考的依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的职能需求,并且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分工合作,这种教学方式,充分的发挥了学生作为实践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团队协作的精神。

最后,从课堂教学手段上看,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环境下模拟企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借助于信息化手段,直接将所有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即可,极大程度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压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效率。

三、VBSE实践教学平台课程建设

结合财经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培养,同时结合VBSE教学平台中所具备的教学功能,可以根据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构建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企业外部经营管理环境、管理教学模式三个系统来完成对学生的教学实践。其中,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为学生提供企业管理、市场采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会人员、运营生产等工作岗位,并将财会人员的岗位工作作为训练核心,主要是通过对财务部中的会计、经理等进行模拟,让学生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环境有个初步的认知与整体了解,以此来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好铺垫;企业外部经营管理环境,为学生模拟企业的经营与市场社会中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供应商、客户、工商管理、企业广告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与综合职业素养;管理教学模式,这一部分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企业工作岗位为背景的教学任务,将学生作为体验对象,实施教学、学习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通过这三阶段的综合实践,可以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企业财务工作的核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财务专业技能。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案、学生学习指南、教学大纲等,按照教材中知识点合理的安排课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模拟企业中的财务业务,将财务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财务业务能力与水平,获取了丰富的业务经验,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在处理业务过程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个人竞争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推动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郝倩.基于VBSE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6(13):156-157.

[2]罗.以VBSE为核心的跨专业实训平台建设的探索[J].现代物I・新建设,2014(12):26-27.

篇7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 工程流体力学 教学改革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浙江工商大学建立了校级预选精品课程及责任教师制,为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流体力学》于2006年即被选为校级预选精品课程,目前正以校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建设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是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重要基础。各学院必须充分认识到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采取措施。加大课程体系优化和课程整合的力度,加快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抓紧课程教学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教学队伍,努力使这些课程进入相关专业领域的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1.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坚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利用学科专业具备的科研、教学等基础条件,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加强课程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法

1.强化教师的学科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改革中,采用多名教师协作教学,形成教学梯队,加强团队协作。形成新的教学模式。针对课程的结构,学院成立了课程教学课题组,聘用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讲授任务,从而形成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中。形成了老中青三个层次的教学骨干,共有教师7人,其中3位教师主讲,2位小班讨论,2位辅导,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占教师总数的71%;副高职以上3人,占教师总数的43%;40岁以下教师6人,占到教师总数的85.7%;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课程负责人孙培德教授长期从事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学术造诣,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同时言传身教培养年轻教师开展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得课程教学队伍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好。团队成员承担各种教学研究课题并发表多篇教改论文,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能力培养问题。对环境工程专业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

授课教师分工协作,分别负责基础理论知识、能量水力计算以及工程实际应用三部分的内容,突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又增加了部分讨论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与科研结合,将任课教师的科研经历及最新学术成果溶入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起到深化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位教师的知识体系结构和专业背景的不同,配合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讲课,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避免授课内容重复以及内容讲授不完全等问题,将课程内容完整化,统一化。

2.改革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

我校是一所以商科为特色,经、管、理、工各学科共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就业面宽。《工程流体力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平衡和机械运动规律为核心,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加上实验数据以及数值模拟或经验公式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2001年环境工程00级学生首开“流体力学“课程,采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流体力学教程》,随后,为了更适应工商管理类大学工科学生的授课需求。从2002年环境工程01级学生开始,课程名称改为“工程流体力学”,教材采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力学教程》,随后几年至今。课程教材从第一版更新为第三版,增加了边界层理论简介、有压管路中的水击现象等内容。具体的知识模块课时分配计划为:

第一章 绪论

4学时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6学时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6学时

第四章 水头损失

6学时

第五章 有压管道的恒定流动

8学时

水力计算可视化教学与讨论

2学时

3.完善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

(1)可视化教学

组织力量编制《工程流体力学》ppt课件、课堂全程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水力计算可视化教学软件以动画形式演示本课程部分内容。例如,第三章水动力学基础部分流线和迹线、元流和总流、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渐变流与急变流等概念非常抽象、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可视化仿真软件,以动画形式将各种的流动形态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深受学生欢迎。

(2)扩充性资料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国内外期刊等扩充性资料,以便学生获取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信息。包括一些参考书目:①清华大学水力学教研室编,水力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②年,水力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修订版,2002;③陈文义,张伟主编,流体力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④禹华谦主编,水力学学习指导,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以及一些与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外文专业期刊:Environmental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ti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Intem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a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省略/,观看该课程完整的教学文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预习和复习,并可通过在线答疑解决问题,较好地满足了课程所需。

4.提高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流体连续介质的理论模型、公式推导应用以及实际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如实际液体恒定流能量方程式的应用、管路沿程阻力系数变化规律的确定、管网计算等。因此,要解决学生难掌握理解的办法主要是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流体力学的理论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突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根据本课程特色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课程组老师正组织力量自编教材,将水力计算可视化教学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整合到新教材体系中,满足环境类专业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f2)对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系进行提炼,理清概念间的逻辑关联,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理论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题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运用。并在课程网站上进行试题自测,考试题目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并与人为修正相结合,实现教考分离。

(3)开展实验教学。目前,我们通过购买流体力学仿真软件,首先在网上实现各种流体力学实验的模拟操作,包括伯努力方程实验、雷诺实验、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毕托管测速实验、局部阻力实验、孔口与管嘴实验、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等等,使学生了解这些实验的基本流程、操作步骤、数据处理,为今后实际实验操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4)教学结合科研。将任课教师的科研经历及最新学术成果溶入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到了很好的深化作用。该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能应用本课知识进行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开展“大班教学,小班讨论”教学模式。不定期举办课外讲座(如流体力学与日常生活、流体力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等),进行小班讨论,也可进行网络教学及对话,使教学手段等丰富,教学过程更深化。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近期规划

1.建设新教材体系,编写与本课程配套的精品教学及实验教材,自主开发仿真教学软件,建设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实验室。

2.进一步完善丰富网络教学。提供该课程国内外相关知识内容、专业资料,通过现有网站,促进国内外同类课程间交流,扩大我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社会影响力。

3.力争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水平,并完善成为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全省乃至全国精品课程。

篇8

激励与约束是每个组织都要面临的核心管理问题。而对一个拥有众多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医院组织,激励可能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信息不对称和委托理论,对拥有专有知识的专门人才需要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减少内部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从而整体上减少成本。激励制度主要包括薪酬奖励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而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首先要设计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是否科学和公平,绩效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是关键。因此,绩效评价的核心是绩效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

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研究文献已经很多,但研究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应用的文献目前仍非常少见。公立医院是一个典型的非营利性组织,它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和多项政府税收优惠政策,承担重要的社会医疗服务重任,需要加强内部绩效管理,改善组织绩效,从而提高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计分卡(以下简称BSC)是一种创新的业绩评价和组织战略管理工具, 不仅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根据BSC理论,以广东某公立医院-ZY医院为案例,根据ZY医院的战略目标,构建了医院战略地图,通过分析医院特点,构建了该医院的BSC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问卷调查与德尔菲法进行了指标优化和权重确定。

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一)我国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方面的研究 我国公立医院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引入绩效管理这一概念,随着医院改革发展和管理者视野的不断开阔,在实务界,绝大多数医院均建立了自己的绩效管理办法。然而,绩效管理大多局限在对部门绩效的管理上,主要采用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方式,表现为以各种形式的管理制度散落在医院内部管理各环节之中,较少将绩效管理与医院战略目标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能够不断提升医院绩效的、持续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服务的完整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在理论界,由于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相关研究还不多,在医院绩效评价方面, 汪丽娟、李士雪(2007)认为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几个原则:突出社会效益导向、兼顾经济效益成果、简单、可操作性强;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关键在于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指标值的标准化。齐二石、刘传铭、王玲(2004)提出了公共组织运作模型研究框架,包括评价准则设计、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模型设计和评价结果分析四个方面内容;并通过对其各个层面的分析,构建了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运用基于AHP多层次模糊综合法,对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评价模型进行评测,对绩效管理关联因素进行量化。庄霞、尹爱田、任续功、李文(2006)认为在对公立医院绩效进行评价时,以关键业绩指标(KPI) 技术理念为指导,主要依据有关专业理论和实践筛选评价指标。筛选指标时力图分清主次,抓住主要指标,剔除次要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对结果的影响,挑选那些代表性好、有一定区别、较少关联的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杨海人、王阳、孔小妹(2006)认为,可以将BSC的思想引入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过程中,引入BSC的关键步骤包括:办院思想要在一级KPI中得到体现;职能管理思想要在二级KPI中得以体现;量化指标在考核单元中的确定;专业软件在全院网络中运行。

(二)国外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方面的研究 在国外,对医院业绩评价方面,1995年美国卫生组织鉴定委员会(JCAHO)使用一套绩效评价系统对卫生机构的绩效进行评审。它允许每个医院或医疗机构能灵活地选择与本机构特点相匹配的评价系统。该系统包括28项绩效评价,被分为五类:病人护理、员工及服务提供者、物理环境与安全、组织管理水平、特殊部门需求(Loeb,1995)。每个指标的得分在0~100之间,委员会对每个医院的鉴定结果写出报告,并公之于众。因此,每个医疗机构的鉴定报告可以成为消费者对医院之间进行比较的最有价值的工具。英国国家卫生部为了在卫生部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而制定了21 项指标,开展星级医院评审。其中有9 项关键指标,包括预约等待住院病人的数量、门诊等待的时间、无预约等待住院18个月以上的病人、无被急诊全科医生怀疑为乳腺癌等待门诊治疗大于2周的病人、满意的财政情况、在推车上等待12小时以上的病人、当天取消的手术少于1%、改善员工生活条件的承诺、医院清洁状况。根据指标,按照达到、未达到和显著未达到分成三类,全部达标被视为三星级医院,有1项或2项未达标视为二星级医院,再有1 项显著未达标视为一星级医院或最差医院。新加坡在医院绩效管理方面主张推广完全量化的绩效管理指标。医院绩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营分析,医院实行分科经营(归到各科经营),每日分析比较经营成果,并定期检讨;二是绩效管理要做到有量可查,除医师外其他人员也有奖励机制;三是人事管理,人力成本大约占医院总成本的40%。新加坡实行典型的双重卫生服务体系,公立和私立的医疗服务机构均占据着主要地位。建立了医师费制度,医师无薪水,从收入中得到医师的劳动报酬,其他人员发放绩效奖金,从制度和环境上激励员工的士气。美国部分学者认为将BSC引入医院管理会成为未来医院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管理工具,BSC可以很好地描述医院未来发展前景以及现在需要的资源和条件,清晰地描绘出股东回报与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并通过四个层面的管理实现医院盈利与社会公益性统一的目标 (Noorein, Inamdar, 2005)。

三、ZY医院背景与实施BSC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公立医院的基本特征与业绩管理内涵 根据国家体改办等部委于2000年所颁布的《关于城镇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我国的医疗机构被划分为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两类。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立医院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其利润的再分配主要用于医院自身的发展和回报社会。(2)在办院的资金来源上,公立医院作为事业性单位,享受国家财政相应的补贴。(3)在价格制定上,公立医院要接受政府物价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医疗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最高限价、药品实行规定差率的作价方式。(4)在税收政策上,公立医院可享受多项政府税收优惠政策。

医院绩效是指医院经营管理的效益,可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社会效益是综合性的总体概念,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考虑的对社会的影响及总体利益;经济利益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是指以较少的劳动耗费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两个效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医院绩效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医院的目标,在明确的组织目标下,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进行医院绩效管理时,既要考虑投入(行为),也要考虑产出(结果),同时还要考虑个人自主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它是全体员工参与的上下协同推进的过程,目标之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终目标是建立组织的绩效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氛围(蔡志明等,2005)。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则强调社会效益、工作效率和经济运行状态的和谐统一,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强化医院的内部管理、改善组织绩效;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增加顾客满意度、提升医院外在形象。

(二)ZY医院制度背景分析 广东ZY医院成立于193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医院已成长为在广州、珠海、香港等地拥有五间三甲医院、四个分门诊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成为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之一。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医院逐步形成了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核心价值观,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声誉。

“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最完美的医学”是ZY医院管理者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所制定出来的发展战略(吕玉波、庄一强,2007)。不断追求最高水平的中医治疗方法,不断追求最前沿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力争使两者完美结合,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不断提高临床疗效,是医院上下员工所认同并为之奋斗的愿景。广东ZY医院的战略出发点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构建人类最完美的医学。为达到这一目标,医院必须强调中医特色,使医院的中医诊疗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但同时又能掌握最新的现代医学知识,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办院之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从另外两个角度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支持,从而最终达到战略目标。

基于这一战略规划和思想,根据BSC的原理,以医院的战略选择出发,并反向沿着这一因果链制定从患者和财务角度的目标直到学习与成长的目标。具体目标与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

(三)ZY医院实施BSC的可行性分析 BSC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理论或其他组织的经验,必须根据BSC的核心原理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广东ZY医院已经基本具备了推行BSC的前提条件。

(1)战略目标清晰。当为医院的长远发展确定了愿景之后,战略的作用就是为“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问题提供思路。BSC的优越性就是将医院战略置于管理的中心,为医院的战略提供支撑。如果医院还没有制定出有效的战略,引入BSC就可以帮助医院重新认识和制定医院的战略。整个BSC实施的过程,就是医院战略实施的过程,所以要求应用BSC的医院必须具备重视目标、重视战略的基本素质(陈威震,2008)。对于广东ZY医院而言,作为一所大型的中医医院,管理层对医院的战略定位十分清晰,就是“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最完美的医学”,这为下一步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指明了基本方向。

(2)管理水平高、信息化程度较高。BSC的实施要以较高的管理水平为前提。推行BSC工作量巨大,有些数据根本不容易采集。所以实施BSC需要管理水平高、信息化程度高的医院。广东ZY医院目前在门诊、住院系统均实行了医院管理系统,在财务方面已经使用了金蝶ERP管理系统,同时医院在2008年又与IBM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了医院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平台,目前正稳步推行。这些信息化的推进,为绩效评价数据的采集提供了方便,也使得BSC的顺利实施成为可能。

(3)医务人员素质水平较高。引入BSC需要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目标,需要每个人完成目标,需要医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医院整体战略发展,所以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是决定BSC应用成败的因素之一。广东ZY医院经过近几年的育人工程,已经形成了一大批既对医院文化具有较高的认同意识,同时又在本专业有所建树的中青年专家。近年来,医院针对医务人员尤其是科室主任在医院管理这一领域所存在的不足,制定了长期系统的培训方案,也包括对BSC基本知识的讲授,使其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对BSC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也为BSC在医院的引入奠定了基础。

四、ZY医院BSC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一)ZY医院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原则:

(1)病人至上原则。医院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病人至上、真诚关爱”是其核心价值观。在这一价值观下,组织内部的业绩评价指标设计必须贯彻“病人至上”原则。在BSC指标设计时,一般要将财务指标放在最前面,因为财务指标是结果指标。但在医院BSC指标设计时,则要贯彻和体现“病人或者患者至上”原则,需要把“患者或者客户”指标放在最前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

(2)公益性原则。广东ZY医院作为一家公立医院,其最终目的是保障社会人群基本医疗和健康,同时通过内部管理,达到持续经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效果,在有限的资助下,促使医院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让大多数人享受基本医疗服务。

(3)SMART原则。SMART原则分别指具体的(Specific)、可度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ttainable)、现实的(Realistic)和有时限的(Time-bound)。在筛选各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时,需要考虑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以便达到绩效评价的目标。

(4)简洁实用的原则。BSC强调从四个不同的维度对组织的愿景目标实施分解,并通过不同层次的具体指标体系帮助员工认识工作目标,形成合力,共同向战略目标迈进。因此,各个维度及各个层次所涉及的指标非常繁杂,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尽量选取那些代表性强、计算简洁但评估效果好的指标,以便使绩效评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二)ZY医院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本文采用专家评分法筛选医院绩效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种指标的权重,设计步骤如图2所示。

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广东ZY医院实际,在对医院绩效管理内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其他医院实施绩效管理的措施和效果,结合医院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确定绩效评价初选指标。同时,为了使绩效评估初选指标与临床实际更贴近,由主管院长牵头,召开由部分代表性强的医疗、医技、药房等科室主任参加的科室意见征询座谈会,将其反馈的意见作为建立初选指标的依据之一。在初选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绩效评价框架; 2008年广东省医院管理评价实施指南;广东ZY 医院5年发展战略规划;各科室所反馈的意见。

(1)分析医院BSC四个维度并设计绩效评价初选指标。根据广东ZY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BSC原理中所划分的四个维度,在众多的指标中选取对医院战略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关键指标作为初选对象。

第一,患者维度。患者维度的指标侧重于两个层次,一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必须完成的结果性指标,如市场占有率、患者满意度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社会声誉,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来评估,具体还包括患者的表扬投诉数量、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等;另一个层次是影响患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价值主张的量度,如医院的社会声誉、患者的门诊住院费用等。该维度初选评价指标有:患者满意度、患者增长率、患者投诉率、患者表扬信数量、市场占有率、外省患者占患者总人数的比例等。

第二,财务维度。医院作为一个医疗服务市场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反映经济效益的财务指标。按照BSC理论,利用财务指标对绩效进行评价需要根据组织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相应地选择财务指标。根据对广东ZY 医院发展阶段的分析,医院目前兼具成长与保持期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医院外延的急速扩张,需要引进培养大量人才,同时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来实现各方面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医院历史悠久、并且在近几年的机制改革中已经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定的口碑,产生了品牌效益,因此医院集团整体业务收入还将保持一个稳中有升的趋势。该维度初选评价指标有:成本收益率、人均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增长率、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总资产周转率、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平均每住院人次收费水平等。

第三,内部流程维度。如何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为患者提供快捷有效的医疗服务在医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识别医疗市场、了解患者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成为医院发展的关键问题,BSC提供了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框架。而获得患者数量、扩大不同需求的患者人群和得到患者对医院的认可,需要医院内部流程的有效运作作为基本条件。内部流程对医院来说,是提高医院全面发展的驱动因素,更是医院医疗产品和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成本和安全的重要保障。该维度初选评价指标有: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诊断符合率、患者治愈率、主要病种中医治疗率、甲级病历率、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护理基础工作合格率、医技工作开展情况评分、医疗设备维修率、管理费用节约率、采购成本节约率、医疗事故例数、感染监控传染病漏报率等。

第四,学习与成长维度。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医院不断改进现有技术水平和服务方式,这就需要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附加价值并提高工作效率,医院才能保证竞争优势(Santiago,1999)。广东ZY医院一直把建设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作为发展医院的着力点,实施了以继续教育为核心的育人工程, 培养方案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宽知识、深钻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该维度初选评价指标有:内部员工满意度、员工进修培训次数、 取得科研课题和的数量、 学历及职称结构、医院职工金点子被采纳的数量、 新项目的开展情况、 培训覆盖率、 团队精神等。

通过对以上四个维度指标的合并与整理,初步确立广东ZY医院的绩效评价初选指标,包括四个大类共36个指标。如表1所示。

(2)根据专家咨询打分调整确定BSC指标。基本指标确定后,可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经咨询医院外部专家,参考之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在对评估指标的选择上,决定采取SMART法,分别从指标的战略相关度、可获得程度、具体性、可衡量性和时效性五个方面进行打分。对每一重点因素的专家数据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剩余专家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各因素的相对可选性分值。各指标对应的衡量维度中可实现的程度总分以10分计,1~4分确定一个标准,5~7分确定一个标准,8~10分为一个标准,最后以各个维度得分最高的指标作为医院绩效评估的最终指标。

专家库由广东ZY医院的4位高层管理人员、2位外部专家、3位财务管理人员、3位职能部门医护管理人员、7位临床科室医护人员、2位统计分析人员、3位临床医技人员、3位科研管理人员和3位药学部人员共同组成。在专家库人员的结构上,主要以医院内部专家为主,这主要是基于内部管理人员对医院战略、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在内部专家人员的分配比例上,基本按照高层人员:中层人员:一般人员=1:3:2的标准,管理人员:临床人员=1:1的标准来分配,以增强本次问卷调查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专家咨询共发出问卷30份,回收25份,回收率83%。从调查结果来看,专家们对一级指标基本同意,在二级指标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以及与部分专家座谈,最终确定了基于BSC四个维度的医院绩效评估指标。

一是患者维度绩效评估指标。对公立医院而言,病人是医疗服务的中心环节,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病人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是医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患者角度的绩效评估指标应该高于BSC其他三个维度的评估指标,成为其他指标选择的基础。广东ZY医院将“病人至上、真诚关爱”作为其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医院对病人需求和服务质量的重视。医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服务优势一直是其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但随着周边地区同类医院服务意识的提高,以及广东ZY医院自身规模的快速发展,加之医院对部分分院尤其是新进员工服务意识的宣传力度没有跟上,导致这几年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有所下降,与其他同类医院之间的服务优势也正逐步缩小。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加强对这一维度的考核,对于重新树立服务品牌、留住患者并最终实现医院的战略目标有重大的意义。

从打分情况看,专家倾向于选择患者满意度、患者增长率、患者投诉率和市场占有率四个指标。

调整后各指标的具体涵义如下:

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所获得的满意程度和期望值。满意度水平是可感知的效果与期望值两者之间的差异函数,即患者满意度=F(可感知的效果-期望值)。患者满意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是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其他还包括医疗费用、就诊环境、诊疗是否便捷和治疗效果。对患者满意度的重视不仅包括强调医疗护理质量,而且还包括让病人在细节如饮食等方面的满意,并且需要建立医生奖惩与病人满意度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病人满意度的获取主要通过医院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病人的反馈综合评分而取得。

患者增长率包括住院患者增长率和门诊患者增长率。是指相同的计算周期内就诊患者人数较上一个计算周期内就诊患者人数增加的百分比,这个指标的特点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少,数据比较容易取得。

患者投诉率反映投诉患者的数量占医院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可分门诊和住院两个方面进行统计,它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水平的总体评价。一般来说,患者投诉按照不同的投诉内容、患者的不满意程度分为灰色、红色、黑色等投诉,因此在对这一指标进行评价时,也要区分不同情况来处理。

市场占有率主要用来描述在特定的范围内医院在这一医疗行业中所占的份额,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医院的号召力与竞争实力。

二是财务角度绩效评估指标。财务指标是结果性指标,结合之前对ZY医院所处的发展周期的分析,根据专家的打分情况,筛选出以下财务指标:

从打分情况看,专家倾向于选择成本收益率、人均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增长率、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门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和总资产周转率六个指标。

公立医院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在选择财务指标时既要考虑到自身消耗的正常补给,同时又要从患者的角度考虑患者的负担问题(杨文刚,2008)。从专家的打分情况来看,所选取的指标基本反映了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综合考虑。由于国家对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有所要求,因此这一指标成为公立医院一项强制性的指标,它反映医院的收入构成情况。根据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应超过45%。门诊、住院病人的人均费用是反映患者负担的最直观的指标之一。降低病人人均费用,不仅是国家对公立医院服务大众、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医院自身提高竞争力,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的一条途径。

三是内部流程维度的绩效评估指标。内部流程的关键因素包括科室建设、门诊住院病人就医流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效率。对广东ZY医院而言,突出中医特色的临床诊疗方案是其在医疗质量控制中必须加强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考虑具体评价指标时应将其纳入。

从打分情况看,专家倾向于选择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患者治愈率、主要病种中医治疗率、甲级病历率、护理基础合格率、以及医疗事故例数这七个指标。

调整后的各指标的具体涵义如下:

病床使用率:反映平均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例情况。计算公式为:(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该指标使用率高,表示病床得到充分使用;反之,则说明病床空闲较多。床位使用率一般为90%~95%,超过95%则说明病床负担过重。当病床数和工作人员固定后,收治病人数多,病床使用率高,病床周转次数快,说明工作效率高。

平均住院日:是平均每张床位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天数,反映床位的使用情况。计算公式为:出院病人占用床日数/出院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越少,说明医院服务效率越高,另外,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黄锋、裴丽昆,2007)。

患者治愈率:衡量医疗治疗的最终结果。患者治愈率的计算公式为(治愈好转病例数/出院人数)×100%。

主要病种中医治疗率是中医医院所特有的一项指标,旨在评价患者使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疗疾病的效果,指标值越高,说明医院中医特色越明显,中医治疗水平越高。

甲级病历率:是指病历书写基本符合标准的病历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反映病历文书的规范程度。

护理基础工作合格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基础护理合格人数/抽查基础护理人数)×100%。基础护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是病人日常不可缺少的护理,也反映了护理质量的高低。基础护理包括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分级护理和出入院护理等。

医疗事故例数:主要从医疗事故发生的数量反映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水平,其特点是客观性强,且易于统计。

四是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绩效评估指标。学习与成长指标体现了BSC强调短期和长期均衡的特点,避免短期行为,重视长期战略。广东ZY医院非常重视员工的学习与成长,把构建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作为医院实施中医特色、形成中医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基础。近年来,医院每年投入在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上的资金已超过上千万元,各种育人计划,如朝阳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名师带徒、西学中等培养模式为医院员工特别是青年人早日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广东ZY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保持竞争优势等方面遭遇到了瓶颈,鉴于此,医院开始强调文化建设在推动医院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实施了全民参与的“金点子、好建议”活动、感恩文化宣传的活动,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医院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民主氛围。

根据专家打分情况,对于侧重学习与员工维度的二级指标基本同意,而反映团队角度的指标得分较低。各指标含义如下:

内部员工满意度: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反映医院员工对医院的总体评价。医院员工尤其是医护人员感到满意是提高工作效率、反应速度、质量和对患者服务的必要前提。衡量医护人员满意度方面,通常可以定期举行员工意见调查,或是每月随机抽样调查一定比例的人员,按照其对医院各方面评价进行打分,作为管理人员判断各级员工满意度的依据。

培训覆盖率和员工平均培训次数:反映医院员工中能接受培训的人数的比重和所接受培训的频率的高低。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能否拥有最新的知识往往成为一所医院是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这一切都源于对人才的培养。将这两个指标纳入绩效评估系统,可以引导医院各级管理者注重业务培训的开展和最新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

科研课题和的数量:这是对医院科研和论文评价的一个有效指标,目前国内大多数三甲医院完全有能力进行知识创新,发挥其核心竞争力,但对这一指标进行评价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级评价,如按照课题取得的难易程度、论文刊载期刊的影响因子等。

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数量:这一指标反映了医院的创新与学习的能力,该指标的高低影响着医院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在确定了绩效评估指标之后,还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本文选择德尔菲法作为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通过第一轮专家调查咨询,发现对于医院人员来说,由于对BSC这种新的医院管理方法了解较少,也可能是医院管理者多数为医务人员出身,在咨询对象上与项目咨询专家在管理理念上有很大差异,双方的观点不易协调一致。采用德尔菲法可以消除或减少这方面的影响。其次,在确定权重时尽量采取简单易理解的方法,这主要是基于院内专家对医院经营管理等问题的直观认识较为深刻,但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欠缺这一原因。

本次调查将已确定的4个一级指标、10个指标侧重、22个二级指标的分配权重,请专家对每一指标的权重单独填写意见,并对结果计算平均值,得出初步结果。然后将统计结果反馈给每位专家,请专家再次提出意见,经过再次调查,最终确定各指标权重。本次咨询所选择的专家主要从第一次调查对象中选取,这是基于其对本次工作比较熟悉、调查的针对性较强考虑,共发放咨询表15份,收回13份,回收率87%。经过统计,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如表6。

BSC指标权重的计算说明:上述指标先由德尔菲法分别确定一级指标、指标侧重与二级指标权重,再进行加权计算,最后得出指标权重。如:患者满意度权重=患者维度(30%)×患者方面(80%)×患者满意度(45%)=10.8%。

五、结论

本文运用BSC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德尔菲法得出了ZY医院业绩评价的BSC指标体系。在整个体系中,由于公立医院的特殊性,故将患者层面放在最前面,起到导向和拉动作用。从四个方面的权重上,为体现患者层面的重要性,患者层面的指标权重最高,达到30%;财务层面和内部流程层面权重各占25%;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占20%。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得出了患者层面4个关键衡量指标、财务层面6个关键衡量指标、内部流程层面7个关键衡量指标、学习成长方面5个关键衡量指标,整个体系总共22个关键衡量指标。指标体系体现了以患者满意和增加医疗市场占有率为导向,兼顾经济效益、患者负担、资产运营质量、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效率、医疗安全、员工培训、科研创新和员工满意等各个方面的平衡。该指标体系对同类公立医院完善内部绩效管理,充分调动医院全体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一定启示和参考价值。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71032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姜合作:《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吕玉波、庄一强:《医院品牌战略发展实录》,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孙永玲、毕意文:《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陈威震:《我国医院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实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系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6]杨文刚:《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非营利性医院绩效评估研究

――以上海港医院为例》,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系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7]何芒、游宇:《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卫生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8]黄锋、裴丽昆:《平均住科日作为绩效指标的有效性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第5期。

[9]杨海人、王阳、孔晓妹:《浅谈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6年第10期。

[10]齐二石、刘传铭、王玲:《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综合评测模型及其应用》,《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1]汪丽娟、李士雪:《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卫生软科学》2007年第2期。

[12]庄霞、尹爱田、任绪功、李文:《构建综合医院绩效评价关键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第5期。

[13]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的通知》,gdwst.省略/html/200718wj/200903046379.html,2009-

3-4。

[14]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财务部门管理职能、规范经济核算与分配管理的规定》,wst.hainan.省略/News/news_

view.aspnewsid=307,2006-3-6。

[15]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ww

w.moh.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7846/200904/

39847.htm, 2009-4-6。

[16]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刘俊勇、孙薇译:《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7]保罗.R.尼文著,胡玉明、刘运国等译:《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8]Loeb. From the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AMA,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