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运维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9 05:5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系统运维年度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系统运维年度工作计划

篇1

一季度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召开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本局各项工作(含综治工作)。拟定年度工作计划,把综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2、制定综治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部署安排。与所属二级机构签定综治工作责任书,细化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

3、要求所属各单位对综合治理、维稳工作开展全面排查,完善各项制度,将排查出的问题及时上报局综治办。

4、重点布置开展2012年春运工作,着力抓好春运安全。

二季度

二、突出重点、加大宣传

5、积极开展“安全月”、“防灾减灾宣传月”等活动。在宣传月活动中,采取悬挂横幅、张贴宣传图片、编印简报、布置宣传台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安全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综治、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各项措施,确保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6、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除要求各单位每月不少于1次深入道路运输企业进行的例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外,局还将组织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预防、控制和整改工作,做到预警在先,控制在先,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季度

三、夯实基础、强化监管

7、采取“抓住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针,对全区交通运输行业综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摸排梳理,集中整治。全采取重点抽查与普遍排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维稳、道路运输企业和公路施工工程、危桥改造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摸排,并建立详细台帐,为整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8、多措施并举,确保整治工作的实效性。积极整治交通安全和维稳隐患,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检查、大治理”活动,大力加强交通安保设施和维稳等各项制度建设。

四季度

四、精心组织、确保稳定

篇2

关键词:同业对标 专业管理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

建立务实合理的突出企业“一强三优”发展目标和业绩考核要求的同业对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分析评估机制,闭环管理机制及持续改进机制。形成学先进,找差距,抓管理,争上游的对标大竞赛。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公司绝大多数同业对标指标进入全省系统中上游水平,推动公司向“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迈进。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

同业对标分析诊断作为一项常态工作纳入公司职责体系,由公司发展策划部负责管理,按照发展部牵头、各个专业部门主导的原则开展工作。指标分析诊断管理部门涉及公司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人力资源部、营销部、基建部、运维检修部、安全监察部、调控中心、信息通信公司、物资供应公司、农电工作部、监察审计部、市场服务组、营销稽查组、二次运检组15个部室及直属单位。

对标诊断分析体系按照国网公司差异性分析、阶段性分析、典型性分析和综合性分析四种分析要求,定期开展对标分析工作,并将对标分析与统计分析、经济活动分析等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分析质量,提升队标管理效果。

1.3 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对标分析诊断的指标体系是以国家电网公司同业对标地市级供电公司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山西省电力公司(简称省公司)同业对标指标体系执行。该指标体系以“业绩对标+管理对标”为基本体系框架,形成“一强三优”和“三集五大”的对标体系,包含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和业绩优秀四大业绩对标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营销管理、配套保障和审计管理十大管理对标专业,总共151项具体对标指标。

根据省公司同业对标工作管理相关制度,我公司对标分析诊断工作结果执行“只公布,不考核”的原则,依照月度、季度、年度的时间节点,涉及的15个部门进行对标指标的计算,通过各种比较法,找出影响指标下滑的“短板”因素,制定下月度工作措施。各部门将已制定具体措施通过日常管理工作的执行,保证对标指标的良好。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对标专业部门指标分析诊断管理建设

部门对标分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指标分析诊断阶段、指标分析汇报阶段、下月指标工作目标执行阶段。

2.1.1 指标分析诊断阶段

部门对标工作是按照时间节点对本部门有关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并根据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可行的措施,形成诊断分析报告。其中指标的统计、计算、分析工作由部门内各相关专责人员进行,形成每个指标分析材料;各专责人员将各自分析资料交给本部门同业对标专责进行汇总,并形成部门对标分析诊断报告。

2.1.2 指标分析汇报阶段

部门同业对标专责将指标分析诊断报告分别报送至本部负责人和公司发展策划部同业对标办公室。部门负责人可根据诊断分析报告内容涉及的下月工作计划、措施,添加自己意见,一起上报至部门分管领导。

2.1.3 下月指标工作目标执行阶段

部门分管领导根据部门递交的对标分析报告,会同该部门负责人共同制定下月部门重点工作计划及目标,并下达至部门各专责人员;发展策划部则根据诊断分析报告中提及的下月计划措施,及时进行跟踪。监督,了解措施实施情况,督促措施及时有效开展,保证下月指标的提升。

2.2 公司对标指标分析诊断管理建设

2.2.1 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2.2.2 主要流程说明

①每月10号之前,同业对标各有关部门对各自的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并将完成的部门指标分析诊断报告报送至公司发展策划部。

②公司发展策划部审查专业部门报送的分析诊断报告,如审核不通过,则打回至部门同业对标专责处,要求一至两天内修改报告后重新报送;审核通过的部门报告,则由发策部同业对标专责统一进行汇总、编制,形成公司对标诊断分析报告。

完成的公司对标诊断分析报告由发策部同业对标负责人校核后,发送至公司同业对标分管领导审阅,并将报告返给本部门对标专责人。

③发策部同业对标专责人在每月15号将公司对标分析诊断报告上报至省公司同业对标办公司,并将报告在公司内部网站专栏中,共各部门阅览,参考。

2.3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组织机构:

①同业对标工作领导组

组长:公司经理

副组长:党委书记

各副经理(生产副经理为常务副组长)

成员:发展策划部主任

运维检修部主任

营销部主任

基建部主任

人力资源部主任

安全监察部主任

财务资产部主任

监察审计部主任

信息通信公司主任

调控中心主任

物资供应中心主任

农电工作组组长

市场服务组组长

营销稽查组组长

二次运检组组长

领导组主要职责:研究审议公司同业对标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审议公司同业对标工作规章制度;审议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奖励办法及相关事项;研究拟订解决流同业对标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方案;对公司同业对标工作负总责。

②同业对标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展策划部。

主任:发展策划部主任(兼)

成员:发展策划部专工、运维检修部专工、营销部专工、财务资产部专工、安全监察部专工、基建部专工、人力资源部专工、监察审计部专工、信息通信公司专工、调控中心专工、物资供应公司专工、农电工作组专工、营销稽查组专工、市场服务组专工、二次运检组专工。

联络员:发展策划部专工

领导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a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及公司领导的要求,归口管理公司同业对标工作。如期完成创一流同业对标指标收集和汇总,分送各部门审核、确认,报请领导组签批,排序和上报工作。

b及时、动态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公司同业对标信息,形成常态工作机制。

c牵头组织指标承担部门,拟订公司同业对标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d牵头组织指标承担部门,针对公司所处位置,找出机制、管理和指标上的差距,制订相应措施,报领导组审定后,负责分步实施。

e丰富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建立工作评价体系,对公司及所属支公司同业对标工作进行评价。

f用制度保证同业对标工作的稳步推进,拟订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考核制度,并负责具体实施。

g负责公司同业对标日常管理工作。

③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人力资源部、营销部、基建部、运维检修部、安全监察部、调控中心、信息通信公司、物资供应公司、农电工作部、监察审计部、市场服务组、营销稽查组、二次运检组15个部室及直属单位各设负责人一名,同业对标专责人一名(均为兼职),其具体职责为:

a认真研究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专业管理对标方案,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并按照要求向公司同业对标领导组报告工作情况,对本专业同业对标工作负总责。

b参与公司同业对标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拟定,提供相关数据,并提出建议。

c按时完成对公司所属单位上报指标的专业审查。

d针对本专业在全省的指标排序,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重点寻找机制和管理上存在的差距,确立标杆,制定相应措施,并指导督促基层单位贯彻落实。

e按照规定时间和内容,提供本专业同业对标指标数据及相关分析材料及相应措施。

f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基层单位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的检查与考核。

2.4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公司同业对标工作采取的原则是“只通报,不考核”。公司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大会均会对各部门对标工作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公司也会由发展策划部牵头,进行季度对标指标专题分析会议。通过对标成绩的通报及季度指标分析会议,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管理情况,制定阶段性指标计划目标(一般以季度为一个工作计划阶段),并形成会议纪要,通过公司内部文件形式,督促关部门抓紧对标工作的开展。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3.1.1 评估方法

对比分析法

3.1.2 评估的内容

管理体制是否完善,流程是否清晰,责任是否明确,效果是否显著。

3.1.3 评估步骤

同省公司标杆单位的管理体制进行对比。

3.1.4 衡量标准

公司对标分析诊断水平,分析诊断报告的完整性、全面性、可行性,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公司对标指标的成绩,公司同业对标在省公司的综合排名成绩。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专业体系缺乏管控力度

由于采用的“只通报,不考核”的管理原则,缺乏有效的激励与考核力度,个别部门在对标分析诊断工作中时常缺乏积极性,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现象,影响了整个对标管理工作进行,消弱了同业对标对于公司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的积极作用。

3.2.2 对标专责人员水平有限

由于公司对标体系建立在国网公司及省公司对标体系基础上,每年对标体系的变更影响公司对标专业、指标、岗位人员的变动,大多对标专责人员缺乏有效的对标知识及管理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对标分析诊断工作产生阻力。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3.3.1 建立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

①公司同业对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分管指标的各部门进行检查、指导。同业对标办公室每季度至少一次到部室检查、指导同业对标工作。

②同业对标工作的考核奖惩纳入公司经济责任制,由公司绩效考核委员会考核。

③年度专业指标每出现一个排序进入省公司与去年同期比前进的,公司同业对标领导小组根据各部门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对指标责任部门、支持部门进行奖励。

凡被省公司确定为对标的标杆部门,公司同业对标领导小组将对其奖励。

④年度单项指标排序每出现一个在省供电公司与去年同期比后退的,公司同业对标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对指标责任部门、支持部门进行处罚。

完不成公司下达的同业对标经济技术指标值每出现一项,对指标责任部门、支持部门进行处罚。

⑤对不按时报送同业对标指标完成值、报表、分析、总结等资料的部门,对指标责任部门、支持部门进行处罚。

⑥在同业对标工作中弄虚作假,每被上级部门发现或通报一次,对责任部门进行处罚。

3.3.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公司将加强对标专责人员、指标专责人员进行对标管理及知识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邀请省公司对标工作专家对公司全体对标管理人员进行授课;组织人员对系统内各单位典型经验进行规范的总结提炼,形成各项业务、各类管理的最佳实践;全面搭建对标学习交流、实施最佳实践的平台,推动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勇强,武蒙,牛佳庆.培训指标量化 检查纵横结合——衡供“立体式”培训工作对标管理创新实践[J].价值工程,2011(36).

[2]万旭.同业对标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山东大学,2010.

篇3

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直存在与预算管理脱节问题,并引发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在2015年新预算法提出的原则和要求下,建立与固定资产绩效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将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以达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将成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固定资产;绩效;预算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较于旧预算法,新预算法首次将绩效管理以法律的形式融于政府收支行为明确将“提高预算绩效”列入预算草案及预算执行情况审查结果报告的内容,并补充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预算编制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规定,根据其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进行编制。与传统预算管理方法不同,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融入传统预算管理流程中,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监督、结果评价等,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方法。高校属于基层预算单位,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高校固定资产的形成主要是公共财政预算分配的结果。按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固定资产利用的最大化。因此,建立与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实现存量与增量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是高校管理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1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是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物质保障,目前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普遍停留在看帐管资产的静态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财务部门主要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核算,总务处、后勤管理部门、图书馆、科研处、实验管理处实行对固定资产实物的归口管理,具体使用和占有部门又在各科室、教研室和实验室。这样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多头交叉管理,但又无专一统筹管理部门,从而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从近几年财政部门加大对国有资产清查的力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普遍存在,购置资产的不合理,报废手续的不齐全,随意处置资产,导致固定资产严重浪费,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1.1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不全面

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2014年各高校正式实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出了要求,但对于固定资产各大类(除图书、档案、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如何计提、计提年限等并未做明确要求,导致高校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普遍缺乏参照,甚者部分高校仍未开始计提折旧这项工作。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并不计入预算部门的当期支出,所以是一种“虚提”方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引入“虚提”固定资产折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价值,解决了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一直虚高的问题,但如果能进一步将计提折旧与各预算部门的当期效益挂钩,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将会更有益处。

1.2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重钱轻物现象突出

固定资产重分配,轻管理,争着要资金、要项目,支出形成资产后能不管就不管。固定资产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在目前经费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侧重强调控制支出增幅,项目可行性及预算增量的变化,并未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考量。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导致单位在进行资产配置时,经费分配向置一些价高、档次高的资产倾斜,盲目追求资产设备的数量和档次,出现设备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的现象。目前财政部门普遍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跟踪,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资产购置的随意性[1],有些部门甚至为了保证预算完成率,在经费下拨之后,并没有将其用于当时申报的设备,随意调整预算购置明细。

1.3信息共享资源网络缺失,资产浪费严重

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可以覆盖整个学校乃至其科研机构信息网络平台,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将校内资产配置情况及校外资源共享给其他部门,导致在预算申报时,各科室、实验室仅根据自己部门的需求进行采购,难以共享使用,导致重复配置、闲置浪费、占有使用不公现象。大量前期购置的设备闲置任意摆放,由于昂贵的维修成本及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技术,闲置的资产使用年限遭人为的缩短,导致这些设备更容易遭到淘汰,资产浪费严重。

1.4资产处置缺乏监控机制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要求高等学校对固定资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由于目前高校资产普遍资产数量多、金额大,相应的预算监控机制缺失,导致这项工作难于开展。在近几年的清产核资审计中,对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理不当也是突出问题之一。很多部门当资产为自有物,随意处置,报废、减少、注销、捐赠也未经过资产管理部门和上级部门报批。非经转经的固定资产也未按要求进行评估,出租、出借、转让手续不齐全或根本未办理[2]。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用和使用,资产的投入得不到合理补偿。

2固定资产使用绩效与预算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必要性

预算法的修订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大了预算分配的透明度,强化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联系,并且将绩效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目前高校的预算编制需人大审议,并接受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使得各高校在申报资产购置计划时也要谨小慎微,在资产购置的可行性、合规性均需要合理的说明,从而在资产购置经费预算的年度计划分配及日常运维方面得到较合理、有效的控制。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利用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平台,运用资产预算和统计报告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使资产的配置与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及使用部门的需求充分结合,从而实现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资产处置的合规性。绩效预算是预算改革的方向,是促进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寻求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不仅是将各类资产的运行结果体现在预算考核的范围,而且要将资产需求与产出效益都能体现在整个预算系统中,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资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绩效考评,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3基于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的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

3.1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及运作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保障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机构包括预算的执行部门、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委员会。3.1.1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为预算决策提供支撑的部门,由各单位财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后勤、总务部门组成。财务部门主要把握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预算经费分配的可行性、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等;后勤、总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需利用现有校内、校外信息网,结合现有存量设备的利用情况,对各预算执行部门上报项目中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可行性、必要性进行综合考量。两个部门形成综合意见后,反馈至预算评审及绩效评价工作小组。

3.1.2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校内预算的决策机构,需要由一位固定、唯一的副校长牵头带领,避免出现资产的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小组成员需包括图书馆、实验室、总务部门、科研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部门负责人。审计部门是监督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的财务和内控审计。财务审计涉及到定期检查固定资产的存量及增加变动情况,账实相符情况;内控审计主要是检查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设备采购、处置的流程审批情况。图书馆、实验室、总务部门、科研部门等部门是资产使用归口部门和管理部门,主要对校内预算反馈的资产购置意见进行核实,定期对占有和使用存量资产进行盘点等。财务部门是资金的分配部门,负责对整个学校的预算资金进行总体的额度控制,保证分配至各部门经费的合理性、可行性。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校内预算反馈的意见进行复核,对校内预算提出的资产购置意见进行核实、修正,形成最终部门预算明细及其资产配置调整意见,并将最终结果反馈至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委员会可设立在财务部门。

3.1.3跟踪并监督预算执行情况

校内预算管理办公室将控制数下达至各预算执行部门,并要求预算执行部门按调整后预算进行资产购置,根据现有学校资产配置情况实现资源共享。预算批复资金下达后,预算执行部门应严格将预算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并将采购的资产信息及时传递给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预算执行的结果,统计资产增减变化数据,为预算执行、调整提供参考数据。同时,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包括采购计划安排,资产配置,使用、维护、处置以及资产清查等工作。年度终了时,形成年末资产总体情况报告,与部门决算相辅相成[3]。

3.1.4固定资产绩效考评

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预算申报的绩效目标设置,通过运用相应的绩效评价方法及评价体系,根据评价内容和标准,对固定资产使用的产出结果、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资产管理及使用部门,以便能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将固定资产由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为提高固定资产的绩效,实现资源的共享及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3.2保障预算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3.2.1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平台是分析预算申报过程中资产购置是否合理、可行的重要依据。通过集合校内各使用部门的资源及校外共享平台,借助政府公共网络平台,实现内外部资源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所以,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推动多种类型平台建设,对高校资产“专管共用、统管共用”的资产管理模式起着重要作用。

3.2.2部门保障机制

新预算法下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运作,要避免以往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统筹规划和管理的部门。如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全校专门负责校内固定资产的统筹规划部门,管理人员队伍需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平,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技能保障固定资产的绩效运作。

3.2.3跟踪监控机制

以审计部门为主要承担主体,在源头及过程中对资产的使用行为进行监控,主要负责学校内部控制审计及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处置是否符合程序,定期检查资产的存量及增减变化,资产是否存在非正常的减少、毁损及消耗,资产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

作者:陈芳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蒋泽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9(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