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6 06:0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德育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学期继续以“建立体系、形成序列、注重养成、突出创新”为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为能形成“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时展需要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计划。立足学校实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致入微,持之以恒。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年级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路,创建“温馨教室”;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学校的工作计划是本计划的基础。目的是为学生负责,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做好本学期的班级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行为规范工作:
1、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训练,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以“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为主线,抓实抓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以学校校舍改建为契机,倡导学生以爱护学校为荣,损坏学校为耻。
(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教师当面辅导、红领巾值日岗、少先队队风队纪评比、年级组进行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等制度,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4)、继续组织学生参与“行规示范员”、“行规示范班”的争创活动,使养成教育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在校一日规范水平。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
1、工作目标
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班主任做好本班家长的思想工作,调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对本班学生和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本期组织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完成经验总结,参加评比。
(3)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A对一些特殊家庭学生做到重点上门家访,对重点指导的学习型家庭做到上门指导,弘扬师德,让师爱在学生家庭中闪光。
B、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根据学校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目标,引导更多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和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合理利用我国的重要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融入各科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科德育的作用。
3、合理使用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基地活动,加强实践体验。
(四)、进一步推进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创建“温馨教室”。
1、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园地、黑板报、家校小报、小队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和谐规范、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
2、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争创年级组特色文化,班级特色文化。创建“温馨教室”。
(五)、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诚信品质教育。将生命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有机结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
本班共计36名学生,大家面临小学毕业,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少数虽然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作业的质量有待加强。少数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灵活,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较差。有近12个同学学习基础不够扎实,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制力又较弱,这种自身的矛盾要求教师应用新的工作方法,让工作更有针对性,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三、德育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奋斗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查漏补缺,扎扎实实搞好复习计划,迎接毕业升学考试。
五、本学期工作重点:
1、努力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
2、狠抓后进生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对特长生的教育和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美术、奥数、舞蹈体育、英语等兴趣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做出成绩。
4、加强学生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过渡。
5、少先队工作中,落实好雏鹰争章活动,让雏鹰争章活动真正为学生的成长起到有效的作用。把园地由后黑板移到北墙壁,腾出后黑板作为学生的学习园地。
六、工作措施:
1、加强德育教育:利用各种有利的时间和活动(个体谈话、班队课、小型体育竞赛、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或活动)施加影响,对学生讲清意义,并做好总结,使其真正能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利用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课的作用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
2、后进生工作要加强,它是班级稳定和班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帮一;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工作树立信心,共同确定帮助他们的办法;多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效果。
3、形成竞争氛围,互相帮、赶、超,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互帮、互学、互比的良好学习风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篇2
为体现建设校园文化,培育学校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我校体育部在组织建设方面有如下计划:
1、为更好建设学校的体育活动,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保持密切地联系,尤其是篮协、足协、排协、乒协、羽协等一些深受广大学生们喜爱的体育社团,多做经验的交流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以共同开展体育活动为载体,发挥我校体育部的主导地位。
2、和各二级学院保持紧密联系,更好地督促与监督各二级学院的活动。
3、与外联部联手,和其他兄弟学校建立友好的交流平台。主要是在学习他人之长的同时补己之短;并把我校的体育文化向校外推广,加强我校在其他院校中的影响力。
4、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多为同学们传播最新的体育新闻及体坛盛事,使我校同学能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同学们全民健身的体育意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才是振兴强国的保证。
(一)部门例会管理计划
(1)由于体育部的任务特点,将采取比较机动的会议方式,但是我们同样设置了。
(2)全体成员必须准时出席。无故迟到者须说明理由,例会每次须到,多次不到者除名。若有事不能来时应提前向部长或副部请假,经同意后方可。
(二)干事培养管理计划
提高本部成员的自身素质,多给干事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一个团体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1)在每次例会中,我们将尽量让干事有更多的发言权,把总结的机会留给部委,尽量让他们发表好的意见,好的观点,并且从中观察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再加以培养。
(2)每次活动的之前要详细工作分配与部委,要求各有关部委工作到位。活动结束要有工作总结。此外,还将积极配合校体育活动。
(3)关心部委的学习与生活,紧密与干事间的关系,促进部门成员间的交流和工作的开展。
(4)制订完整的计划让体育部成员知道本学期活动的总的方向,同时也可以为一些同学的新创意提供参考。
(三)我校体育部在活动开展方面的计划
1、校级班级篮球赛篮球赛的宗旨在于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加强个班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同学们感觉到大学生活的五彩斑斓,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展现我院同学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们将会尽力贯彻 人文精神 ,比赛注重的是友好,而不是竞争。
2、趣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顾名思义就是集体运动会与娱乐于一身的运动会。让同学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体会体育的精神,我部将全力配合好生活部,我们坚信这将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运动会。
3、体操比赛
以上活动主要以加强各组织交流及鼓励学生体育运动为目的而设计,其详细内容详见各活动的策划书。
祝愿下学期我校体育部在校学生会的领导和我们体育部人员的努力下可以再创佳绩,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同学们多服务,服好务!
大学生学生会体育部个人工作计划
经管系的体育部走过了丰富的一学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运动会中我们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会再接再厉。本学期体育部工作计划大体如下:
一、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1.积极组织各项体育活动(院、系)
2.坚持不懈的抓好体育方面的工作
3.协同好学生会其它部门做好相应的工作
4.带动起系同学热爱体育的风气,提高同学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5.要通过举办体育活动,促进系里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沟通,使我系全体同学融为一体
二、又到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样好的季节里,我体育部会开展多项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热爱校园和热爱体育,努力成才的热情。
1、拔河比赛
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认真学习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我们会举行一次拔河比赛,这样的比赛还可以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让大家相互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2、趣味运动会
为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加强各班级同学的联系,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特举办趣味运动会,并且选出优秀的运动员代表我系参加校趣味运动会。
三、 工作要求:
1、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办好各项活动。
2、积极配合好其他部门的工作。
篇3
半年来,我们挥洒汗水。每天,我们在那里驻守着自己分配的班级,等到开始做操,我们便认真地去清点该班的人数,光清点还不够,我们还得记下缺操有因的人以致于能与学校校对,进行下一步处理,我们开始很不习惯我们的职责,但是在付出中,我们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我们配合学校和班级工作,将学校和班级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前,我并没有想过体育部还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可想想我们走过的脚印,是一个个留在了校园的土地上,实实在在。
作为体育部长的我,的确很高兴,高兴部中一帮好兄弟尽职尽责,高兴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要追求更好,我们就应该为更好制定一个计划。
由于高三马上就要高考,体育部中高三同学已经全部退出,可是高三同学在我们体育部声势浩大,竟占了2/3的人数,他们一走,我们剩下的就仅有7人了,对于一、二年级25个班,我们拥有的人数太紧,每人就要清点4个班,这样一来,清点速度必须加快,那么准确率就降低了,有的班还未来得及记下有原因不上操的人时就已经做操完毕了,所以希望学校考虑调些人到体育部工作,按每人两个班算,我们还差6人。
如果人数到齐,我们就必须按原来的执勤纲领进行:
1、按时到岗,不得误时,有其它事情必须及时请假。
2、认真清点人数,不慌报。
3、维护两操纪律,及时记录。
4、不得提前离开岗位,要以身作责,对工作充满热情。
5、见到在教室打篮球、踢足球等剧烈体育活动,要及时制止。
6、尊重本部成员,不得侮辱对方。
篇4
关键词 学生工作模式 创新 “碎片化” “大数据”
Abstract Student work mode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new focus of attention in today's society, a profound change - "fragmentation"". "Fragmentation"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nagement and service requirements of individualized and diversified, internalization, triggering a personalized guide, "irregular" oriented and multi participation oriented students working mode innovation; and "big data"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student work path and model innovation.
Keywords student work mode; innovation; “fragmentation”; “big data”
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学生工作模式是将学生管理的理念、内容、手段、程序以及方法等要素整合成为一个完整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形成一套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自觉使用的范式。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就是高校在对学生工作新环境识别或再审视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工作诸要素以及整个学生工作网络的重新设计与构造。因此,学生工作模式创新是对高校学生工作的系统再思考,是对社会变革、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回应。本文拟从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社会“碎片化”及其与“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关联性来探寻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1 社会“碎片化”
社会“碎片化”是近年来社会学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社会“碎片化”是指传统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社会观念的统一性被打破,进而形成一个个利益诉求差异化的族群,呈现社会成份的碎片化分割现象。
技术革命是社会变革的根本性决定与推动力量。当今技术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社会阶层运动模式的变革。传统社会阶层流动是突变式,即通过社会革命或者改良,一个阶层整体性社会地位根本性变化:由统治阶级变为被统治阶级,甚至被消灭,而被统治阶级转变为统治阶级或其他。新技术革命使社会阶层运动形式由整体性转向分散性:具备阶层转换条件的单个或者一部分人群从一个阶层流向另一个阶层,阶层演化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新的社阶层运动模式表现出无序状态,个体通过不同路径实现阶层的变迁,或上升或下沉,零散发生;阶层的分化进而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习惯偏好、利益诉求等等,使社会呈现出“碎片化”态势。
2 高校学生群体的“碎片化”
社会“碎片化”表现为群体的分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自我意识的扩张以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等等;在大学生层面上,这一社会态势呈现出以下具体特征:
2.1 统一性群体的衰落与新群体的崛起
高校学生虽然在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相同或相近,但其内部也由于家庭环境背景等的差异引发价值观、态度、性格爱好、生活方式的不同而“破碎”为不同的学生群体。当今大学生群体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学生群体微小化,形成小众学生的“微群体”。在社会“碎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态度、性格、爱好、生活方式的学生通过特定途径自由组合形成独具特点的专属少数人群的“微群体”。二是学生群体分化。传统的、依据行政力量组建的学生群体影响力下降,而建立在诸如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基础上的自发学生群体受到追捧与热爱,于是各类新型非官方、非正式学生群体不断涌现,大学校园中风起云涌的各类学生社团:攀岩社、登山社、摩登社、创客社、证券社、FLASH爱好者社等等就是学生群体碎片化的具体体现。
2.2 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内在化
由于学生群体呈现“碎片化”,形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碎片群体,甚至呈现出每一个学生个体对学校管理与服务要求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形成对经济帮扶的需求;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交往困难,形成对人际心理帮扶方面的需求;有的学生可能学习上有困难,需要学业指导等等。与此同时,还存在很多小众需求,即仅限于少数人甚至是个别人的需求;例如个别学生性别认知出现问题,需要提供有关性别认知矫正方面的帮助,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以及离异后的财产分割问题而形成对情感疏导与法律支援需求等等。学生集中化、同一化的需求态势被打破,形成分散小众需求。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仍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服从与被动,学校提供的管理与服务还能够接受,但是个性化、追求内心的体验与满足以及自我价值实现成为学生最基本、潜在的诉求;学生的兴趣和追求不再集中于学校所主动提供的管理与服务上,而是渴望通过各种途径表达需求,展现不同的自我。学生对自身内在感受的关注超越了对外在的关注,他们在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渴望更多的互动与参与。
2.3 “权威”的衰落与自我意识的扩张
信息来源与渠道的泛化使过去只有学校官方一条信息渠道转变为多样化分散的信息渠道,学生处于各类媒介、各类信息的包围之中。对于一些特定的问题,学生在接受了大量信息基础上,用自己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做出判断,在这一过程中,碎片化群体中提供的各类非正式信息传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会对传统的学生工作者或教师的权威提出挑战,一些学校或者一些地方发生的学生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学生盲目从众时代已经过去,所谓的权威意见、专家意见已不再是唯一的行动指南,能够接受的意见才是行动的根源。社会“碎片化”允许甚至鼓励个人生活的自构,允许与他人相隔离,形成人际孤岛现象。因此,权威的衰落与自我意识的扩张是碎片化时代突出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已经从获取知识与服务转向获取更多有效信息与服务转变。
2.4 “大众群体”影响力下滑,“小众”群体影响力攀升
全校统一的大众学生群体,如学校学生会等的影响力在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特色鲜明小众学生社团。他们没有严格的组织,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兴趣、特长自发加入组成,学生全身心投入,更加忠诚,学生在这类群体中更加自由,体验到共性与自我,感受到充分的关爱,更容易接受群体共同观点。一般意义上的“大众群体”的覆盖率优势对学生的作用越来越弱,所谓的“小众”群体和“个性化群体”则能够快速准确地针对目标学生进行精准宣传。因此,“大众群体”地位衰落、“小众群体”地位提升成为必然。
3 基于“碎片化”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碎片化”对传统学生工作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学校希望通过一个活动、一个通知或一条命令等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服从并执行已经不可能;而是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渠道与内容来吸引那些不同类型的特定学生群体。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碎片化使高校服务内容的量身定做成为必然,单一的、粗放式的学生管理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碎片化时代的要求。
3.1 个性化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满足个性化需求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就是建构一套既关注大众学生需求也关注“小众”甚至个体学生需求的新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大众工作模式的统一化、高效化与基于小众或微群体的个性化定制的高符合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高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引领下的学生工作模式变革的基本方向。高校可以通过建构基于学生网络的自助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共享平台,使他们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量身打造可以满足自己个人生活与发展需要的各类产品与服务,自己完成组织与管理,甚至商品提供等。在一些大学,学校将商场直接承包给经济困难学生或学生社团,他们可以完全根据学生需求组织运营,充分接近学生真实需求,又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在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下,一些高校反对学生做饭、烧水,而有些学校在学生宿舍设立厨房和烹饪工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做饭做菜,满足了多样化需要。这样,学生工作内容真正贴近学生,学生工作方法与手段与学生性格特征相匹配,不再使用“大一统”工作模式,真正实现因人施教,因人施管,因需施扶的教育与管理效果。
3.2 “编外”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所谓“编外”是指过去学生工作过程中的非常规工作(例外的偶然性工作)和非常规人群。“编外”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就是将过去被学生工作所忽视或遗漏的学生,以及在常规管理与服务以外的各类非常规、非大众化具有“小众”特点的管理与服务内容纳入到学生常规工作范畴之中。“碎片化”使“小众”需求普遍存在,是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基本前提。学生工作要从以往提供针对大量学生的少数共性管理与服务转向提供针对少数学生的多样化差异性管理与服务。基于“编外”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基本思路有两条:第一,在常规管理与服务以外开发与创新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以满足少量需求;第二,把被常规学生工作系统排除在外的非工作群体转化为服务对象,即关注曾被忽视的群体。基于“编外”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实质就是将潜藏在以往统一的共性需求背后的大量个性化需求通^工作创新激发出来,使原本不曾提供的管理与服务以及被忽略的工作对象纳入学生工作体系之中。
3.3 多元参与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多元参与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思路主要有两条:第一,外包与合作。管理学上所说的外包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高校学生工作也可以借鉴这种外包思想,就是将过去全部由学校提供的管理与服务交由社会专业机构来完成,这样既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可以节约学校资源,使学校能够集中精力做好自身的中心工作:教学与研究工作。例如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交由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完成,他们常驻学校,通过精湛的技术与专业化服务更加高效解决学生心理难题。第二,学生自组织化模式。学生自组织化是在“去中心化”、学生参与、协同创新等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组织模式,学生以自我需求为导向,通过组建各类团体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例如学校可以提供特定场地与平台,由学生自行设计组织各类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等。
3.4 构建学生工作大数据平台
上述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实现有赖于先进技术和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对代表当今基本时代背景的大数据资源与技术的运用。在我们研究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导向与实现路径的过程中也发现:社会“碎片化”与“大数据”对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驱动效应是互相交织的。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为学生工作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和路径可行性:一方面,“大数据”为学校了解和接触学生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另一方面,它也在为学生以新的方式与学校沟通、以及学生的联合搭建平台。(1)学生工作大数据平台有助于呈现与捕捉学生(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73页)个性化、真实需求。小众需求的识别与实现有赖于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技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始终是有差异的,以往的技术条件很难精确统计与分析需求差异性,也无法满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且学生的真实需求具有“隐蔽性、复杂性、易变性和情景依赖性”,学生工作者用传统的手段与方式很难发现与捕捉到;构建学生工作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海量痕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无限接近学生的真实需求。另外,大数据多来源、多格式数据的快速综合对比分析能力使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响应可以在瞬间完成,使高校动态捕捉学生真实潜在需求以及快速响应成为可能,例如可以通过学生QQ或BBS留言等途径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真实反映学生需求状况。(2)学生工作大数据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工作效率与效果。按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学生发展真实状况提供管理与服务不仅要求精准而且要求有效率。在 “大数据”帮助下可以实现管理或服务使用过程、频率、强度的实时监控和记录,提高了供给与服务的可分析性和透明化。学校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大数据提供的海量信息,针对学生特点定点定时定对象提供,使学生更容易获得所需服务等,这种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文莲.基于社会“碎片化”的商业模式创新[J].改革与战略,2014(7):53-55.
篇5
在班主任生涯中,我在内容上主要实施了“六心”教育,并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画龙点睛的技巧。我的“六心”教育是:“真心交换情感;诚心打动心扉;关心铸就团结;爱心赢得信任;细心洞悉世界;全心营造和谐”。
我在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中虽然有“六心”教育内容作为依托,但有一定的技巧可循,班主任应注意表情、语言、距离、情绪和环境等方面的心理效应,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技巧。
一、真心交换情感,诚心打动心扉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前提应表露着亲切、关怀的情感。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心理学家莫勒比恩也有一个公式值得借鉴:感情表露=语言+声音+面部表情,当然还有一定的占有比例。在进行个别谈话时,班主任亲切、真诚、自然的表情,不仅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和对立情绪,而且会使学生感受到对他的关爱,从内心萌发对班主任的尊敬与信赖。所以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班主任要根据个性不同的学生、性质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环境与氛围,恰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情。德国有一句谚语:一两重的真诚,其价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心是真的,他才会与你交流情感;让学生看到你的诚意,他才会向你敞开内心的世界,达到“心诚能使石头开花”的境地。这是谈话成功的技巧。
二、关心铸就团结,爱心赢得信任
有句谚语说得好,“有了巧舌和诚意,你能用一根头发牵来一头大象”。有了真诚之心作为奠基,关爱两心就成了推动谈话技巧的助力器。在真诚之心运作下,学生与你倾心交心,你同时巧施关爱,关爱他的学习;关爱他生活;关爱他的困难、挫折、疑惑、迷茫……用亲切、自然、风趣、幽默的语言,增强与之谈话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从而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说出心理话。真诚在先,关爱跟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实施关爱之心,必须坚持平等原则、尊重原则,切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放下教师架子,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尊重他,尊重他的个性、人格,给他以实在感、亲切感,学生才会感觉到你的真诚,感受到你的关爱,才会信任你,谈话才能得以纵深,问题就能挖究出来予以解决,达到谈话的目的。
我班有个叫李家星的学生,是个双困生,他思想不求上进不思学习,上课睡觉,放学不回家,出外上网吧,夜不归宿,一直是同学们、老师眼中的差生。作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与他谈过三次话,第一次在校园里漫步畅谈,谈他的家庭、他的现状、他的今后,让他感受到我的真诚。第二次家访。与其及父母倾心相谈,关注他的发展,给他向上的动力,使其及父母感受到我的关爱。第三次转换角色,跟他交朋友,与他亦师亦友。告知他“做任何事情,没有坦途。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目标才会拼搏”的道理,并及时定下学习目标,后来他端正了态度,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种子”。我用真诚播下种子,用关爱育出了硕果。
三、细心洞悉世界,全心营造和谐
在班级管理中,仅有真诚和关爱之心远远不够,更需要时时刻刻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其融为一体,想其所想,学会用细心去洞悉他们内心世界的千变万化。既要综观群体的发展趋势,也要细察学生个体的个性成长与发展空间,这样才能缩小与个性相异学生的心理距离。师生之间细心交心的谈话,可以及时并准确地获得彼此的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给双方一种知无不谈、言无不尽、畅所欲言的感觉,细心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尊重,有利于班主任通过学生一些细微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捕捉学生流露的思想,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谈话的角度、内容和方式。在进行个别谈话时,班主任需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表现出细心和耐心、希望与期待,才会收获实效。
篇6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此文转于]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欢度国庆
第八周我爱秋天
第九周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中秋节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我的家
第十三周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新年到了
篇7
【关键词】公寓文化节;特色;育人;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文化形象的支撑,是书香校园的重要载体,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学生的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公寓概念逐渐增强,由学生公寓组成的社区已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全新空间。
1 打造品牌
目前中国各大高校公寓文化品牌活动,已经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延伸;坚持从课堂走进公寓,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以学生公寓为主要空间、以宿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文化活动。公寓文化节主题需紧扣公寓文化核心,多开展“公寓故事”微电影大赛、“呵护你我,留住感动”最喜爱阿姨叔叔评选等系列公寓特色活动,参与人数要广而多,才能达到以活动培养人、以故事感染人、以文化熏陶人的目的,引导公寓文化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切实加强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文化育人作用,有效传递学生公寓正能量。
2 确定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在[2004]26号文件中的精神,各大高校要在学生公寓以宿舍为阵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寓文化节面向全体大学生,以学生公寓及其周边场所为开展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建设文化引领工程、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为根本目标,开展大学生和公寓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并大力弘扬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体现出的先进文化底蕴和内涵。通过公寓文化节优化生活环境和浓厚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思想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使每位大学生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得到标准化的提高,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在新形势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3 理清思路
3.1 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为活动主体
活动新颖,与时俱进,形式多样,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真正的让学生在公寓文化节活动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真正成为公寓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
3.2 提倡主流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
从高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出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流文化,发扬传统文化,体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
4 公寓文化节的特点――创新、特色
4.1 特色鲜明,围绕公寓概念来开展活动,充分把握和体现了党的思想主旋律
公寓文化节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公寓这块阵地来开展活动,主题在凸显了公寓文化的同时,充分结合党的思想主旋律,展现了时代文化特征,让党的核心思想能够寓教于乐。
4.2 创新形式,有效利用新媒体促进活动宣传
充分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发挥新媒介传播快的优势,线上运用易班、微信、微博等学生使用率、关注度高的平台,线下使用海报、黑板报、宣传单、下宿舍和设点宣传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公寓文化节的主题文化。让学生自觉产生追求公寓文化的需求,自觉参与到公寓文化建设中,促进公寓文化的发展。
4.3 突出精神内涵,提升公寓文化节活动的层次和品位
“寝室文化”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体现。宿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从小接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有所不同,因而各自流露出来的文化传统、个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就不一样,通过四年的共同学习、生活、交流,起到一种互补、提升作用,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寝室文化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多届的公寓文化节经验最终把寝室文化凝练为党员示范型宿舍、学习型宿舍、创新实践型宿舍、低碳环保型、才艺型宿舍、自主创新型等多种类型,通过“争创品牌宿舍,共建美好家园”主题优秀宿舍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宿舍是我家,安全靠大家”安全教育宣传周活动使学生感到母校的自豪,感到自身的荣耀,进而发奋图强,立志成才;通过“施展创意才华,共筑温馨小窝”寝室美化大赛开展养成教育,促进寝室成员的友情交流,使寝室更有凝聚力;通过开展“呵护你我,留住感动”最喜爱阿姨、叔叔评选促进心灵沟通,营造和谐的公寓管理氛围;通过“团结共进,快乐同行”公寓趣味总动员、“阳光成长,定格瞬间”摄影大赛、“公寓故事”学生微电影大赛、“彰显梦想风采,散发青春魅力”才艺大比拼、科技创新进公寓活动日等活动,使学生受到爱国爱校教育、进取成长教育、美化环境教育及人文和艺术素养教育。提升了文化节的育人实效,使教育溶入文化,文化体现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摒弃陋习、文明修身、提升素养。
5 公寓文化节的成效
5.1 提高“三自”素养
学生公寓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由于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素养缺失,他们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参与度不高,公寓文化建设缺乏成效。
5.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浓厚了和谐幸福的校园氛围
通过开展公寓文化节,不仅增强了校园文化的氛围气息,提高了学校的精神面貌,也挖掘出了大学生的自身特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理工科学校,发动学生参与创作、实践、开展各种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树立了属于高校自己的校园文化。
5.3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当代大学教育,往往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大学生自身对人文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存在缺失现象。尤其是理工科学校,理工科氛围明显低于人文社科氛围,学生公寓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度过的,并且公寓里的状态代表学生真实的自我,作为一片新天地的公寓区,开展系列文化节活动将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带动了起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进一步的提升了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5.4 增强自律意识和团结精神
篇8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 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 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
3、 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 、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 的道德的、科学的 、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
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美丽的校园》
第二周 《老师,你好》
第三周《学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小学生》
第五周《我喜欢我们班》
第六周《我们一起做》
第七周《学习真快乐》
第八周《麻烦事 我不怕》
第九周 《我的爸爸妈妈》
第十周 《亲亲热热一家人》
第十一周《 让我自己来》
第十二周 《新年到了》
篇9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19-02
一、构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特点所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相对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管理不严,迟到、旷课严重,传统学生过程管理无法监督。教育学有个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手段。
2.高职学生工作适应新时期所需。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多校区,学生规模上万;管理职能增加,由单一的管理教育向服务转变,如学生资助管理、绿色通道、心理健康建档筛查等。这些都需要打破传统纸质办公、手工作业的固有模式。
3.信息化发展必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软件技术的推广,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热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施、应用和升级已是大家研讨的重点对象。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二、现有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统体系不完善,功能单一,覆盖面窄。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推行“数字化”校园工程,但主要集中在网络建设、网络使用,保证学生、教学上网需要,对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考虑较少,大多数学校仅限于教务管理系统、财务收费系统等,部分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也仅停留于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等简单功能上。
2.各系统数据库不统一,数据不一。由于高职学生中途退学、休学,甚至不管学籍,一走了之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导致学校很难对在校学生说出一个准确数字。主要是因为各系统建立的时间不一、开发公司不一,导致数据库接口不开放,基础数据不能及时共享等。
3.应用推广度不够。目前部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公司开发成品,直接拿到各学校使用,但不同单位管理模式、方法和流程不一,未进行有针对的二次开发,导致“水土不服”,并未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增重负责,导致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和学生等不愿使用。
三、构建新型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1.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构建本系统的主要思想就是“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如一:学生日常管理子系统中对学生考勤管理,可以采用指纹打卡或教师课堂考勤网上录入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如果一个学生课堂缺勤达到不同数量,可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其个人进行警示,同时辅导员、任课教师也可看到其出勤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管理。
2.数据接口统一,数据共享。构建此系统时打破原有的数据接口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的问题。系统统一规划,共享数据接口,数据库采用SQL2005或Oracle,不同子系统可以数据互访互调。
3.体系完善,结构清晰。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工作职责与特点,为更加合理有效第构建管理信息化体系,把体系分为“1个核心数据库,4个管理模块系统,10个子系统”。“1个核心数据库”即为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中心;“4个管理模块系统”即根据学生管理工作职责与需要,分为“学生管理”、“学生成长与服务”、“学生个人评价”和“管理绩效”四个管理模块系统。
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各子系统功能简介
针对高职学生工作管理与服务权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包含了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全部核心系统和子系统(功能系统),现在就各主要模块的基本功能作一个简要分析。
1.核心系统。核心系统同时作为一个数据中心,主要提供全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交换,以及用户管理等功能,其数据中心所拥有的数据不仅包含学生自身的各种信息,而且包括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文件资料。它没有直接的用户,但又同时为所有使用本系统的用户提供服务。信息系统应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维护,以保障其持续正常运行。
2.信息系统。主要有关学生相关信息的平台,并且按院、部门、单个学生来、查询、审核。
3.学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学生基础信息管理,采用系统编号的管理模式。主要提供对学号、学生身份证、学生家庭信息、学生简历、学生在校异动、学生联系方式的查询服务。
4.公寓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学生入住、学生寝室调换、学生退寝等,主要管理者为公寓管理部门,主要权限为调用数据中心学生学号、考生号等信息进行学生入住、对学生在公寓住宿情况的统计、修改、审核、统计等。
5.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档案入校后的管理、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学生及二级院系学生事务办公室,含档案入库、退学、休学、毕业离校档案的管理,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6.学生就业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就业数据的管理、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就业与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含学生投放简历、学生就业情况、学生创业情况的管理,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7.学生奖惩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处分管理、学生奖学金评定系统和学生三优评定系统、学生违纪记录系统。
8.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主要是帮助学生在生源地、绿色通道等有关学生资助方面的事务,将相关信息传送给财务系统,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本文从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设计完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并对系统模块进行解释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胡红霞,孟治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2]纪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科技向导,2012,(08).
[3]倪玉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研究[J].中国外资,2011,(05).
[4]杨晶晶.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5]吕爱玲.浅谈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12).
篇10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网格化管理
一、前言
网格化管理较早应用于城市管理,是指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网格管理员在单元内的巡查,发现问题上报,对已解决问题核查并反馈结果。与传统管理思维相比,网格化管理对管理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反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解决,有助于对组织资源进行整体的、全面的管理。网格化管理对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反馈和针对性强的特点,正越来越多地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应用的范围不断地拓展。
我校(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宁波市政府直属的全日制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下设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部,设有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营养、医疗美容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10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800余人,学生安全工作任务重大。本人为护理学院学生安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现就护理学院近几年开展的学生安全工作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汇报如下。
二、高校学生的特点
(一)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目前高校学生公寓失窃事件和消防事件时有发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原因,除了管理部门防盗措施不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本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够。现在学生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学生宿舍除简单的日常用品外,增添了高档贵重的电脑、手机,现金、银行卡等,而平时又不注意保管。不少学生在宿舍使用电热毯、电饭煲、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私接乱拉电线情况比较严重,使学生宿舍消防问题危机四伏。
(二)不遵守校纪校规
部分学生存在着自立意识强,但意志较差,夜不归宿沉溺网络。尤其是男生,容易意气用事,在男生公寓内,赌博偷窃打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极易酿造伤害事件。这些不良行为,不但违反了校纪,而且还导致学业的荒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三)学生自我处理能力差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被家里宠惯了,个性比较张扬,又缺少社会阅历及生活磨练,处事缺乏冷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能很好的应对。
三、对策
护理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实际工作情况,深入开展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建立学工办-安保部-班级-寝室四级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一是构建主要由学工办辅导员老师负责的安全管理一级网格,做好护理学院学生的安全管理和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二是构建以学生会安保部参与的安全管理二级网格,正副部长分别作为大二大一的负责人,负责相应年级的安全管理和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三是构建以班级为主体的三级网格,班级安全委员同时是安保部的成员,作为三级网格的负责人,负责本班级的安全管理和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四是构建以寝室为小组的四级网格,寝室长为负责人,负责寝室的安全工作,组织寝室成员积极参与学院、班级的安全教育活动。网格化管理精细了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实施,明确了各网格的职责,使护理学院的安全工作更加规范。
(一)明确四级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职责
以往安全工作由辅导员老师主抓,但是辅导员老师有其他的事务工作,往往无法将工作重心放在安全工作中来,导致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被淡化。现在让学生共同参与安全管理工作中来,而且明确和细化了各网格的职责,各司其职,各种资源和力量得到统筹整合,实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安全管理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管理中不断地学习了安全知识,加深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我解决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建立四级网格化的信息畅通机制
以往的安全工作中学生上报的信息不及时、不准确,通过网格化管理,实行隐患信息动态管理,要求三级网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将每周学生动态、每月四困生的排摸情况上报给二级网格,由二级网格进行整理归纳并报于一级网格。当每一次有紧急事件通知下发时或典型案件发生时,通过网格将信息一级级传达,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地了解安全事件的信息,从而有效防范相关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建立四级网格化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以往的安全工作是针对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而忽视其潜在的问题,安全工作应以预防为主,排除安全隐患。在事前防范中,网格化管理可以层层落实安全防范工作。实行排查工作以网格为主,由专人负责,对重点问题网格实行重点关注,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各级网格负责人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努力将问题化解在底层网格,如不能则报上级网格,或直接报一级网格进行处理,真正做到网格内问题网格内化解,并在网格内进行资源共享,便于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在处理事件中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对网格化管理队伍建设
以往的安全工作很多都是突击式的,然而很多学生能在突击前做好准备工作,导致安全工作没有实效性。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将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日常工作上来,定期对二、三、四级网格成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开展系列讲座和应急演练,便于相应网格进一步开展安全工作。这样就做到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常态化管理明确了目标,责任到人,提高学生学习力,注重创新力,不断激发各个网格内学生的内在潜能,把护理学院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四、成效
通过近年的网格化管理,护理学院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显有成效,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多次被学院评为平安校园先进部门。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讨论
从学生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看,安全工作的基础在学生,要着力把学生队伍培养好、管理好、考核好,网格化管理要求管理权力适当下放,学生即处于被管理位置也有权利去管理其他学生,权责分明。网格化管理将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各个网格中,抓好信息收集、问题化解等常规工作,把力量通过网格分层放在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