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11:2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战略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战略论文

篇1

关键词:寿险公司;阶段性战略;创业生存期;品牌经营期;创新发展期

寿险公司的成长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业生存期、品牌经营期和创新发展期,公司高层正确地把握每一个阶段的形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是寿险公司能够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一、创建期战略:以生存目标为决策核心

“创业生存期”是每一个寿险公司发展历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正确认清创业生存期的管理内涵和经营关键,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创业生存期的经营重点和经营节奏,是关系公司能否立足的大事。

(一)建立行业视野,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决策的第一步是要认清形式,明晰自己的起点,要反复理清自己现在究竟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怎样分步骤并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及目标?只有从认识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工作中才会不浮躁,才能够抵挡住外界的短期诱惑,才会在一个更高的、更坚实的平台上稳步发展。同时,要注意到这个阶段的主要使命是为“未来”作铺垫。因此,发展伊始,一定要树立高远的标准,要建立“行业视野”,以行业高标准来布局谋篇,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准则来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发展蓝图,从大处和长远发展着眼,从小处着手。

(二)明确发展业务是创业生存期的首要任务。没有一定的业务量,公司就谈不上以后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做大业务量这个核心,充分调动人、财、物等资源建立高效的运营体系。由于是经营初期,各个方面都处于创建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培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畏艰难的创业思想,树立“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理念,并以此逐步发展成为公司的文化。

(三)依据发展业务这个主题,从“队伍、架构、制度”三大基本要素出发来构建体系化的管理平台。队伍建设要从公司的“生存、成长、发展”整个过程来考虑。明确什么样的事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完成?如何实现人才匹配?怎样合理解决当前和未来队伍建设标准的冲突问题?怎样实现“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对接?未来的人才梯队如何在变革中转轨及搭建?

搭建公司的组织架构要坚持“简便、直接、高效”的原则,每一个部门的人员都应具有“上马为将,下马为兵”的能力,减少中间环节的效率损失和过程效率损失,中高层管理者要直接进行具体的工作操作,实现管理工作的一步到位。

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制度,确立以制度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做到按规章办事,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件事情,避免任何个人的主观臆断,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规范的管理格局。

(四)强化队伍塑造。由于寿险业务的特殊性,业务量的稳定增长有赖于一支稳定而有效率的队伍。因此,要努力塑造员工对本公司的“忠诚度”、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同事之间的“和谐性”。

所谓忠诚度就是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员工热爱公司、同舟共济、克服浮躁情绪、发展事业的定力。例如可以通过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发展目标的趋同化过程,稳定一批核心骨干,并通过核心骨干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员形成健康向上的事业团队。

良好的职业习惯包括职业精神、团结精神、学习精神、主人翁精神,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懂行规能力,能够将工作做到极致,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把事做正确。

和谐性就是员工要学会合作、协调、包容,要有宽广的胸怀,具备将工作和生活分开,简单和谐工作的能力。

(五)管理好基本经营单位。创业生存期,一切都处在不稳定状态,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很多,管理流程和管理秩序尚处在不断试验和建立期。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到下抓两级,直接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经营单元,直接管理。从管理手段看,这一做法似乎违背了层级管理的原则,但在这一时期只有如此,才能克服“人人负责,人人不负责”的散漫状态。可以说,这是创业生存期特殊而有效的管理手段。

(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业生存期,环境至关重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经营“造势”。这一工作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将来发展的空间大小。外部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到当地社会事务之中,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与当地政府及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积极协调与同业的关系,倡导行业“共生共荣”的理念,与同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同业的支持与理解,“化敌为友”。

(七)树立公司的品牌。通过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培养忠诚客户;通过“客户永远是对的”的经营理念,树立公司良好口碑;通过便捷优质的理赔服务,扩大公司的市场影响力;通过让客户享受公司的经营成果,建立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共同利益机制,为公司发展赢得长久的客户。

二、品牌经营期决策:战略转变

经过初期的业务大量发展之后,公司有一定原始积累,经营过程进入了品牌经营阶段,这一阶段不同于“创业生存期”,有了新的特点,公司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实行经营决策上的战略转变,重点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经营格局的规划。经营格局即经营的未来版图。管理者在公司实现业务快速发展、做实公司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洞察和判断,确定公司在业务发展、财务经营、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机构建设、品牌文化等方面的经营格局,只有明确了这样的目标,才能做到纲举目张。

(二)打造公司的独特文化。这一时期应将管理制度升华成企业文化,将员工的正确行为习惯升华为全员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判断标准,用文化来经营公司。文化塑造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在制度文化方面,应根据公司发展的阶段特征,用扬弃的态度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变革和创新,制定适合新的发展阶段的规章制度。

在行为文化方面,通过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对员工的工作习惯、态度、职责、流程等方面进行约束和引导,形成衔接有序、运行高效的运营秩序和管理流程。

在精神文化方面,倡导“岗位责任文化”,建立公正、公平、向上的职业生涯氛围,让每位员工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

在物质文化方面,通过公司的快速发展为员工提供在行业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通过公司实力建立品牌形象,以“百年老店”为己任。物质文化的核心在提高对员工和客户对公司的依存度,形成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突出主业。突出主业就是要解决寿险公司长期经营发展靠什么以及永续经营及综合竞争力的问题。重点发展个人业务是寿险公司经营的主题。在重点发展个人业务的同时,还要高效发展团体业务和银行业务。个人业务的发展要抵挡住市场的诱惑,做好基础管理和基础训练工作,将组织发展与业务品质作为个人业务发展的两个轮子一起抓。

(四)系统运作。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行动、体系化联动、系统化推动”的管理行为上。公司一定要提高“执政能力”,中心支公司一定要提高“执行能力”。公司必须建立市场开拓能力、统筹规划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文化经营能力、综合管控能力、系统运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品牌提升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及机构管理能力。

(五)抓好人才升级。主要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人才的标准化问题。实现永续经营必须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必须要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作为员工和部门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变革创新,不断用最成果武装员工和干部的头脑。

在人才标准化问题上,要着重明确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才必须具备哪些标准和条件。要系统进行工作岗位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岗位人才的基本标准和提升标准。建立公司员工在职培训的长远规划,对全体员工分课题、分主题、分阶段、分层级进行系统培训,不断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全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升级。

(六)管理范式的变革。管理范式主要体现在“运营流程、组织架构、管理评估”三个层面。在运营流程方面围绕“分工协作、扁平化运作、垂直化管控”的原则,以提高公司的整体执行能力作为主要指标;在组织架构方面,遵循“层级管理、责任上收”的原则,设定不同层级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明确组织系统的管理程序,对组织流转的顺序、效率、时限、职责进行横向、纵向界定;在管理评估方面,以价值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指标,以效率为标准,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为落脚点。

三、创新发展期决策:能力的提升

当公司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就要不断用市场标准来对行业进行思想的引领、品牌的引领,创新行业标准。要实现这个目标,公司要重点实现以下能力的提升。

(一)哲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要把哲学思维能力融人到市场环境中,看透事物的本质,善于不断将危机变为机遇。客观辩证的分析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内外部环境,用“实事求是”的哲学工具,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制定公司在引领行业期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

(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公司团队的学习能力体现在主要管理层的学习意识,特别是核心管理层的学习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能否不断超越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学习能力实际上是团队的集体学习和创新能力,团队的每位成员是否都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成果,组织学习能力实际上是管理心智的变革。

(三)组织变革能力的提升。企业是一个有机体,必须随着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组织变革能力直接体现了组织的应变能力、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能力,要在变革中创新发展机遇。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组织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组织变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创造机会能力的提升。在引领区域行业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守住机遇。抢先市场一步,实质是创造机会。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封闭坐等,必须善于识别机会,善于抓住企业发展的每一次历史机遇。作为寿险公司,一定要紧紧抓住区域市场的发展机遇,主动创造发展机会,抢先一步,加快发展。

(五)需求挖掘能力的提升。需求挖掘能力是体现以客户为导向的专业能力。要细分客户,做好客户的深度开发和挖掘工作,不断深化客户关系,不断提供增值服务,并通过对客户的增值服务不断深化和延长公司的增值链。

篇2

本文着重分析了公司战略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探析两者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项目管理与公司战略相结合的具体措施,解决了项目管理与公司战略的矛盾,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公司战略;项目管理;协调;措施

引言

公司战略是公司发展的方向,而项目则是公司发展的动力。两者既可以联系统一同时也需要划分界限。在公司战略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是其保障,如何把握两者的内在联系辩证统一促进其有机契合是每个公司都值得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研究分析,重点探讨了基于项目管理的公司战略实施。

一、公司战略与项目管理的联系

公司战略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公司稳定发展的目标规划。而公司项目则是公司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是公司战略实现的具体载体。由此可见公司项目是公司战略有效实施的保障,因此将项目管理与公司战略良好的结合能够促进公司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公司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

公司项目管理概念最早提出是基于项目型公司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制定的“配套式管理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公司项目长期性的管理规划,而是逐渐向公司其他活动延展,久而久之就构建起了一定的项目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公司资源库。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资源作为主要的约束条件,解决资源问题是每个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因此为了契合公司战略的实施,在项目管理中首先就要建立起评审公司资源详情的资源库,这样的措施为公司进行自我诊断提供了便利。

(2)工作程序标准化。

公司战略既有长期战略同时也有短期战略,但是无论哪种性质的战略都需要按照已定的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在公司项目管理中,工作程序标准化是解决项目实施与公司战略矛盾的有效措施。

(3)组织结构扁平化。

在项目管理中应当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各个项目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从而处理好项目间的矛盾,促进企业文化由阶级文化向团队文化的转变。

(4)责权的分配和界定。

在公司管理中,责权的分配和界定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的关键,因此在项目管理中也应当注重责权的分配和界定,要以权责对等,明确目标为原则,合理分配项目主管与部门主管间的权利。

三、公司战略的特征

公司战略具有很大维度,是公司一系列战略的统称如:发展战略、竞争战略、人才开发战略、品牌战略等等。因此公司战略的特征也具有普遍性,即公司各种战略特性的综合化外显。经过总结得出公司战略的一般特征如下:

(1)整体性。

根据战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公司的战略普遍都是站在宏观的角度从整体上去看待公司的发展前景,而不是拘于某一隅。它是相关负责人根据眼下的形式,基于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从业经验所做出大致判断,并不能细分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因此战略普遍都具有整体性。

(2)长期性。

公司的发展目标实现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公司员工要有锲而不舍的公司家精神,也需要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这就决定了公司战略的长期性。

(3)适应性。

战略的适应性也可以称作为调整性。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曾料想得突发事故,这些事故可能是公司内部的(如资金问题),也有可能是公司外部的(如经济危机),总之这系列的事故都会影响公司的发展方向。当面对这些事故的时候,公司管理者会通过对形式的判断从新制定或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这就是公司战略所具有的适应性。

四、基于项目管理的公司战略实施策略

1.公司战略管理原则

(1)顺应形势的原则。

正所谓顺天者昌,在公司战略制定过程中也无可厚非的要考虑社会形势的因素,只有在对时事深刻理解的基本前提下,深入透析宏观的经济形势、政府的经济政策等问题,从提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战略,才能保证公司战略的科学性。

(2)全程监控管理原则。

对公司战略的监管工作是公司战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战略的制定、管理评估、修正调整等一些活动,本来就属于一个有序的完整的公司战略管理流程,既不能交换顺序进行同样也缺一不可。因此在公司战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也要注意对其工作展开的具体活动做好监管。

(3)全员参与原则。

对公司战略的落实少不了公司组织的密切配合,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同样也离不开每位员工的积极参与。不言而喻,没有员工积极参与的战略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勤奋工作,让公司全员参与到战略的落实工作中去,献言献策,拼搏进取。

(4)反馈调整原则。

随着战略措施的不断推进,可能由于经营环境、社会经济情况、政府实施的政策等因素的改变,会使得公司既定战略与实际形势相悖。

2.公司战略实施过程

(1)首次确定公司的发展宗旨、战略目标。

这一步是基于公司管理者对公司发展前景的初步判断,这样的判断是公司管理者的职业素养、专业眼光所决定的。其正确性还有待商榷,但这破冰式的举措事实上也为公司发展方向的从新思考提供了思路。公司各层管理人员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做更多积极的思考。

(2)经济环境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经济环境就是常说的公司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其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部分:整个行业的经济情况即行业的整体行情、国内的经济环境、世界经济环境。只有通过这三个方面问题的具体分析,公司才可以准确的把握行业的整体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下就是对国内经济环境的具体分析项目:①对政治环境的具体分析。由于我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决定,我国的经济活动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即政治环境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主导性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公司在制定战略时,首先就应该对我国政治环境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战略的可操作性。②对法律环境的准确把握。法律是约束社会公民与社会公司最有效的武器。一家公司的长远发展必然也是基于遵纪守法的前提之下,违背法律而“逆水行舟”的公司只有死路一条,比如制造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公司三鹿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产品与质量监管协会的要求相悖,不仅触犯了法律并且在道德层面也是不容姑息的。所以一家公司的发展必须要知法懂法、遵纪守法,只有对法律环境的深刻认识,才可以避免公司走上歧途。③对技术环境的透析。当今社会公司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没有技术支持的公司,就好比没有发动机的游轮,没有前进的动力于是随波逐流最终湮没在公司竞争的深海之中。因此对社会技术环境即国家的科技机制、科技政策;以及行业的技术水平、发展趋势等因素的思考,有利于公司对行业核心技术的掌握,从而在战略上掌握主动权。

(3)对发展机会和发展威胁的具体分析。

在通过对经济环境、行业前景的深入分析后。公司通常可以发现一定的发展机会,但是往往机会和威胁相互依存的。在此时就要求公司决策群要有足够的智慧去衡量其中的利弊,然后做出适当的取舍,从而确保战略的利益最大化。

五、结言

综上所述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项目管理,而公司战略的制定又需要结合项目管理细则慎重考虑发展方向,一言以蔽之项目管理的公司战略实施能够有效的提升公司竞争力,从而稳定公司的发展。

作者:赵玉臻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罗杰.A麦凯恩.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2]符定伟、毛晓明、戴波;跨国公司中国攻略[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0)

篇3

摘要:公司战略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公司战略决策本身要以财务分析与评估的结论为依据。所以,财务分析与评估的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公司战略决策的质量以至成败。本文尝试将期权评估的方法应用于公司战略的评估与决策,同时,也说明了这种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公司战略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从生存考虑还是从发展考虑都是如此。而同时,恐怕没有人会否认,财务对于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也是非常关键的。先不说任何项目、任何部门事先的预算、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考评都离不开财务,公司战略的选择与决策本身也要以财务分析与评估的结论为依据。所以,财务分析与评估的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公司战略决策的质量以至成败。本文试图将期权评估的方法应用于公司战略的评估与决策,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财务方法的新尝试。

一、传统的财务评估

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有很多,例如年投资回报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以及作为辅助方法的敏感性分析等。其中,最完善的做法莫过于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或资金成本率计算净现金,如果净现值大于0,说明方案可行,在此基础上再做敏感性分析。这也是长期以来战略财务评估流行的做法。

这一方法考虑了战略方案形成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和风险,这是其有别于年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方法的优点。但同时,这一方法与所有传统的方法一样,也存在严重的局限性。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同时,我们将用同一个例子演示期权评估的方法,以便于读者对两种决策过程和结果做出对比。

[例]H公司是一家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生产、销售的中型企业,经过1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财力和知名度。高层经理与技术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对未来10_20年中国市场需求结构与演化趋势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根据本公司的技术与财力基础,认为公司应该尽快进入家用电器(视听设备)领域,依靠领先进入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抢占未来信息家电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内部将这一战略称为“蛙跳战略”。

在进入的突破口和进入方式的选择上,考虑到目前公司的财力和进入的紧迫性,高层经理认为收购一个中等规模的VCD企业是最佳选择。原因主要在于:VCD行业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其市场前景普遍地不被看好,而一个中等规模的VCD企业的前景简直可以说是“不妙”。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VCD企业的市场价格可以说已经接近“谷底”。同时,公司高层经理普遍认为,目前VCD的市场并没有做透,换句话说,VCD并未真正达到市场饱和(分析略),在DVD产品大规模上市之前,收购企业的VCD生产本身有希望全部或接近于全部收回投资。当然,VCD生产本身是否赚钱并不很重要,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本公司实现“蛙跳战略”的“跳板”,而通过企业收购进入VCD行业是进入这一新行业的最为快捷的方法。

按照公司的战略,在踏上这一跳板后,在取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至少有两件事可以考虑:(1)在适当的时机及时购置DVD生产技术和生产线,上马DVD,利用并扩大公司VCD的经销网络,力争使公司的DVD成为知名品牌。(2)在适当的时机及时购置数字化电视生产技术,并利用本企业的技术优势进行深度开发,使本企业的数字化电视在质量、性能及生产成本方面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国内数字化电视的第一品牌。从而,数字化电视普遍取代普通电视之时就是本公司蛙跳战略成功之日。

现在的时间是1999年,即公司投资VCD的时间;专家估计,合适的投资DVD的时间为2002年,合适的数字化电视生产技术购置时间为2003年,本公司研究开发期为2年,生产线购置时间为2005年。假定所有现金流量都是从生产线购置的第二年开始产生,专家估计的有关投资及现金流量数据如下(为避免繁琐的说明,已经将原始数据简化):

公司根据长期经验,将经过风险调整的VCD投资和DVD投资的资金成本率确定为20%,数字化电视投资的资金成本率确定为30%。

计算净现金流量的总现值,即净现值为:

以投资时为基准时间和以当期时间为基准时间计算的DVD投资的净现值都为负值,说明DVD投资本身不可行。NPV(数字化电视)(以2003年为基准时间)

投资时为基准时间和以当前时间为基准时间计算的数字化电视投资的净现值都为负值,说明数字化电视投资本身不可行。VCD投资是公司蛙跳战略实施的前提,而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则是公司蛙跳战略的展开。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可供考虑的情况下,如果如上述计算所显示的,三项投资的净现值都为负值,则公司的蛙跳战略无法实现。

当然,这是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结论。

二、期权的方法

上述传统的财务分析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对于公司蛙跳战略而言,是否投资VCD必须尽快决定,否则,战略机会的损失是无可挽回的;但是,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则是3年和4年以后的事情,公司自然可以根据自身和环境类似,我们的总体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但具体每场战斗是打还是退、是攻还是守则要到时候见机行事。

具体而言,到第3年和第4年时,DVD和数字化电视所需的投资和将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都会与当前专家测算的数据不同,通常,随着时间的临近,投资成本和市场前景都会更加明朗,因而数据更加准确。公司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为有利的决策。比如说DVD,如果到第3年根据最新的数据计算的NPV大于0,则投资;否则,就放弃。也就是说,无论是DVD,还是数字化电视,其投资时NPV的期望值肯定会大于0(因为有大于0的可能性投资,也有等于0的可能性放弃,但没有小于0的可能性)。既然DVD和数字化电视在其投资时NPV的期望值肯定大于0,那么这一期望值经过折现的现值也肯定大于0。

换句话说,VCD投资为公司争得是DVD和数字化电视的投资机会,这两个机会本身是赚钱的机会,其价值不可能为负值。这一机会的价值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投资价值即为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初始投资)的总现值;机会价值则是投资价值与投资成本(即初始投资)之差,当投资价值小于或等于初始投资时,机会价值为0,当投资价值大于初始投资时,机会价值大于0(此时,机会价值即为投资的净现值)。

图1表明,机会的价值实际上是以初始投资为约定价格的一个买方期权。其标的物为投资项目的价值。如上述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的价值。

期权(Option)是这样一种权利,其持有人在规定的时间有权力但不负有义务(可以但不是必须)接约定的价格买或卖某项物品或某种标的资产或物品。如果持有人有按约定的价格买的权力,则称为买方期权(CallOption)。标准买方期权的到期内在价值线的情形与上述机会价值线的情形完全相同。按照价值评估的折现现金流量方法,到期内在价值是确定资产或机会当前市场价值的基础,在风险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到期内在价值及其概率分布会导致相同的当前市场价值。因而,我们可以利用期权的价值评估方法估算上述机会的当前价值。

迄今为止,对于期权价值估算的较为成熟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以考克斯(Cox)、罗斯(Ross)、鲁宾斯坦(Rubinstein)等为代表的二项树估价模型;其二是费雪·布莱克(FischerBlack)和梅隆·舒尔斯(MyronScholes)(国内有译为梅隆·斯科尔斯)创立的布莱克舒尔斯模型。下面不妨借助于布莱克舒尔斯模型估算上述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机会的价值。

三、布莱克舒尔斯模型

以C表示买方期权的价值,P表示卖方期权的价值。布莱克舒尔斯模型如

其中,S是期权标的物(此外为相应投资)的当前价值;X是期权的约定价格:r是无风险年利率;T是期权到期期限(年)。N(d1)和N(d2)分别表示在正态分布下,变量小于d1和d2时的累计概率,d1和d2的取值如下:

其中,σ在本文中为投资价值相对变动的年标准差。通常,σ取值在02_04之间。假定专家估计DVD的σ为35%,数字化电视的σ为30%。r可以理解为不冒任何风险就可以取得的投资收益率,以下假定为5%。用期权的概念来定义,DVD投资机会的价值等同于一个期限为3年,约定价格为2400万元,标的物当前价值为136108万元的买方期权的价值。

即:σ=35%,T=3,S=136108,X=2400,r=5%。

根据布莱克舒尔斯模型计算如下:

d1=-03851;N(d1)=03502

d2=-09913;N(d2)=01608

C=144486(万元)

数字化电视投资机会的价值等同于一个期限为4年,约定价格为291716万元,标的物当前价值为100304万元的买方期权的价值。

即:σ=30%;T=4,S=100304,X=291716,r=5%。

根据布莱克舒尔斯模型计算如下:

d1=-1146;N(d1)=01259

d2=-1746;N(d2)=00404

C=29793(万元)

DVD和数字化电视的投资机会的价值分别为144486万元和29793万元。

四、期权方法的结论

如果开始实施蛙跳战略,就要投资VCD,其投资支出为1000万元;所得有三项:项目本身价值98415万元,DVD投资机会的价值为144486万元和数字化电视投资机会的价值29793万元。因而,蛙跳战略的总净现值为:

-1000+98415+144486+29793=158429(万元)

总净现值大于0,说明蛙跳战略可行。

五、总结

从上述实例分析中,我们至少可以直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传统财务评估存在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源于其忽略或否定了决策者对一个战略所涉及的后续投资的灵活处理,实际是忽略或否定了起码的企业家才能。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出的分析当然会在大大降低一个战略的实际价值,从而错误地否定了本来是可行的战略,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失去许多宝贵的战略机会。

第二,期权的方法完全可以突破传统财务评估这种源于假设前提的局限,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战略财务评估的方法。具体而言,一个战略的实施意味着许多的后续投资机会,期权的方法是将这些投资机会真正当作“机会”来评估,而传统财务无法评估未来的机会。

六、期权方法的应用价值

一提到期权,许多人都会说它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这样说并没有什么错。自从本世纪70年代标准期权合约问世以来,期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独领,以致于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期权成为人们心目中期权的全部。然而,期权并不仅仅是指一种衍生金融工具。

期权的英文为option,option可以翻译为期权,也可以翻译为选择权。在西方,option就是有时候代表衍生金融工具,称为金融期权(financialoption),有时候代表现实的选择权,称为实物期权(realoption)。

近20年来,西方期权理论的发展日新月异,期权应用研究也是紧随其后。由于期权理论的应用,传统财务的许多难题得以解决,许多局限得以突破,财务理论与方法(包括投资、筹资分析,资产与公司价值评估,风险管理与控制,购并机会研究等等)的面貌为之一新。1997年,有关期权定价的研究使两位美国经济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使得西方“热了”20多年的期权及其应用研究进一步升温。

篇4

关键词:寿险公司;阶段性战略;创业生存期;品牌经营期;创新发展期

寿险公司的成长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业生存期、品牌经营期和创新发展期,公司高层正确地把握每一个阶段的形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是寿险公司能够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一、创建期战略:以生存目标为决策核心

“创业生存期”是每一个寿险公司发展历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正确认清创业生存期的管理内涵和经营关键,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创业生存期的经营重点和经营节奏,是关系公司能否立足的大事。

(一)建立行业视野,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决策的第一步是要认清形式,明晰自己的起点,要反复理清自己现在究竟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怎样分步骤并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及目标?只有从认识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工作中才会不浮躁,才能够抵挡住外界的短期诱惑,才会在一个更高的、更坚实的平台上稳步发展。同时,要注意到这个阶段的主要使命是为“未来”作铺垫。因此,发展伊始,一定要树立高远的标准,要建立“行业视野”,以行业高标准来布局谋篇,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准则来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发展蓝图,从大处和长远发展着眼,从小处着手。

(二)明确发展业务是创业生存期的首要任务。没有一定的业务量,公司就谈不上以后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做大业务量这个核心,充分调动人、财、物等资源建立高效的运营体系。由于是经营初期,各个方面都处于创建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培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畏艰难的创业思想,树立“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理念,并以此逐步发展成为公司的文化。

(三)依据发展业务这个主题,从“队伍、架构、制度”三大基本要素出发来构建体系化的管理平台。队伍建设要从公司的“生存、成长、发展”整个过程来考虑。明确什么样的事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完成?如何实现人才匹配?怎样合理解决当前和未来队伍建设标准的冲突问题?怎样实现“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对接?未来的人才梯队如何在变革中转轨及搭建?

搭建公司的组织架构要坚持“简便、直接、高效”的原则,每一个部门的人员都应具有“上马为将,下马为兵”的能力,减少中间环节的效率损失和过程效率损失,中高层管理者要直接进行具体的工作操作,实现管理工作的一步到位。

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制度,确立以制度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做到按规章办事,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件事情,避免任何个人的主观臆断,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规范的管理格局。

(四)强化队伍塑造。由于寿险业务的特殊性,业务量的稳定增长有赖于一支稳定而有效率的队伍。因此,要努力塑造员工对本公司的“忠诚度”、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同事之间的“和谐性”。

所谓忠诚度就是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员工热爱公司、同舟共济、克服浮躁情绪、发展事业的定力。例如可以通过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发展目标的趋同化过程,稳定一批核心骨干,并通过核心骨干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员形成健康向上的事业团队。

良好的职业习惯包括职业精神、团结精神、学习精神、主人翁精神,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懂行规能力,能够将工作做到极致,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把事做正确。

和谐性就是员工要学会合作、协调、包容,要有宽广的胸怀,具备将工作和生活分开,简单和谐工作的能力。

(五)管理好基本经营单位。创业生存期,一切都处在不稳定状态,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很多,管理流程和管理秩序尚处在不断试验和建立期。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到下抓两级,直接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经营单元,直接管理。从管理手段看,这一做法似乎违背了层级管理的原则,但在这一时期只有如此,才能克服“人人负责,人人不负责”的散漫状态。可以说,这是创业生存期特殊而有效的管理手段。

(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业生存期,环境至关重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经营“造势”。这一工作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将来发展的空间大小。外部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到当地社会事务之中,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与当地政府及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积极协调与同业的关系,倡导行业“共生共荣”的理念,与同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同业的支持与理解,“化敌为友”。

(七)树立公司的品牌。通过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培养忠诚客户;通过“客户永远是对的”的经营理念,树立公司良好口碑;通过便捷优质的理赔服务,扩大公司的市场影响力;通过让客户享受公司的经营成果,建立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共同利益机制,为公司发展赢得长久的客户。

二、品牌经营期决策:战略转变

经过初期的业务大量发展之后,公司有一定原始积累,经营过程进入了品牌经营阶段,这一阶段不同于“创业生存期”,有了新的特点,公司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实行经营决策上的战略转变,重点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经营格局的规划。经营格局即经营的未来版图。管理者在公司实现业务快速发展、做实公司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洞察和判断,确定公司在业务发展、财务经营、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机构建设、品牌文化等方面的经营格局,只有明确了这样的目标,才能做到纲举目张。

(二)打造公司的独特文化。这一时期应将管理制度升华成企业文化,将员工的正确行为习惯升华为全员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判断标准,用文化来经营公司。文化塑造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在制度文化方面,应根据公司发展的阶段特征,用扬弃的态度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变革和创新,制定适合新的发展阶段的规章制度。

在行为文化方面,通过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对员工的工作习惯、态度、职责、流程等方面进行约束和引导,形成衔接有序、运行高效的运营秩序和管理流程。

在精神文化方面,倡导“岗位责任文化”,建立公正、公平、向上的职业生涯氛围,让每位员工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

在物质文化方面,通过公司的快速发展为员工提供在行业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通过公司实力建立品牌形象,以“百年老店”为己任。物质文化的核心在提高对员工和客户对公司的依存度,形成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突出主业。突出主业就是要解决寿险公司长期经营发展靠什么以及永续经营及综合竞争力的问题。重点发展个人业务是寿险公司经营的主题。在重点发展个人业务的同时,还要高效发展团体业务和银行业务。个人业务的发展要抵挡住市场的诱惑,做好基础管理和基础训练工作,将组织发展与业务品质作为个人业务发展的两个轮子一起抓。

(四)系统运作。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行动、体系化联动、系统化推动”的管理行为上。公司一定要提高“执政能力”,中心支公司一定要提高“执行能力”。公司必须建立市场开拓能力、统筹规划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文化经营能力、综合管控能力、系统运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品牌提升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及机构管理能力。

(五)抓好人才升级。主要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人才的标准化问题。实现永续经营必须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必须要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作为员工和部门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变革创新,不断用最成果武装员工和干部的头脑。

在人才标准化问题上,要着重明确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才必须具备哪些标准和条件。要系统进行工作岗位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岗位人才的基本标准和提升标准。建立公司员工在职培训的长远规划,对全体员工分课题、分主题、分阶段、分层级进行系统培训,不断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全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升级。

(六)管理范式的变革。管理范式主要体现在“运营流程、组织架构、管理评估”三个层面。在运营流程方面围绕“分工协作、扁平化运作、垂直化管控”的原则,以提高公司的整体执行能力作为主要指标;在组织架构方面,遵循“层级管理、责任上收”的原则,设定不同层级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明确组织系统的管理程序,对组织流转的顺序、效率、时限、职责进行横向、纵向界定;在管理评估方面,以价值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指标,以效率为标准,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为落脚点。

三、创新发展期决策:能力的提升

当公司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就要不断用市场标准来对行业进行思想的引领、品牌的引领,创新行业标准。要实现这个目标,公司要重点实现以下能力的提升。

(一)哲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要把哲学思维能力融人到市场环境中,看透事物的本质,善于不断将危机变为机遇。客观辩证的分析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内外部环境,用“实事求是”的哲学工具,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制定公司在引领行业期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

(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公司团队的学习能力体现在主要管理层的学习意识,特别是核心管理层的学习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能否不断超越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学习能力实际上是团队的集体学习和创新能力,团队的每位成员是否都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成果,组织学习能力实际上是管理心智的变革。

(三)组织变革能力的提升。企业是一个有机体,必须随着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组织变革能力直接体现了组织的应变能力、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能力,要在变革中创新发展机遇。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组织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组织变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创造机会能力的提升。在引领区域行业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守住机遇。抢先市场一步,实质是创造机会。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封闭坐等,必须善于识别机会,善于抓住企业发展的每一次历史机遇。作为寿险公司,一定要紧紧抓住区域市场的发展机遇,主动创造发展机会,抢先一步,加快发展。

(五)需求挖掘能力的提升。需求挖掘能力是体现以客户为导向的专业能力。要细分客户,做好客户的深度开发和挖掘工作,不断深化客户关系,不断提供增值服务,并通过对客户的增值服务不断深化和延长公司的增值链。

篇5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管理创新 经济增长 优势

一、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特殊企业,在面临着我国经济大市场的竞争化大背景下,要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就要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然而,从总体上看,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现状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现行需求也不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现阶段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管理模式不恰当

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逐渐形成了现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直线职能模式,是一个最传统的线条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总分行支行,一条线下来,不是一种全能的。在以往管理中往往出现银行信息传达不及时,难以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及时反应。在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管理中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创新要求,造成企业运转经营困难甚至陷入困境。银行的运作要求就是快速和高效,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业务多,类似银行比较少,所以工作繁琐,如果不能改良管理模式,就会堆积越来越多的问题。

2.管理战略的意识薄弱

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但战略管理效率不是很高,有时会滞后;农村银行企业普遍重视市场运作、偏好多元化、对长期发展考虑不够全面导致管理意识欠缺。由于农村的资金观没有城市那么先进,所以资金应用不活跃,也就形成了农村商业银行长此以往的战略意识薄弱。新型农村资金实行县(市)级统筹,因此需要很高的执行成本。一方面使得资金管理本身的行政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人员冗余,部门和单位之间没有做好相关职能的有效定位,引发的组织管理成本上升也过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侵蚀新型农村农民对于资金的实际效用。

3.银行管理理论与内容不适应决策需要

在我国以往的传统经济管理时代下,经济增长方式来源于旧式的机器、传统的技术,偏离了在创新管理形势下的知识经济时念,银行管理企业也是以最基础的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以比重较大的趋势不断提升,可是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理论与其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甚少,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和内容已不适应投资决策所需要。

4.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总体指导思想发生偏差

在总体管理上看,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总体指导思想发生偏差,导致银行内调受阻,内部监督力度弱化等问题相继发生。自从银行趋向市场经济化改革以来,农村商业银行也在这个趋势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市场定位,可是在调整的过程中,“重发展、轻调控”、“重业绩、轻管理”、“重激励、轻管制”的不良现象频频出现,各地方分行的一级人很容易和总行之间形成“尾随其后”的现象,忽略稽核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减弱稽核体系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职能与作用。

二、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的新对策

1.完善管理体系,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督力度

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督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内部的机构。为保证董事会对内部稽查系统的有效监管,还需在董事会的基础上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同时完善监事会的结构,加强监事会成员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管理创新能力的加强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思考,需要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银行经营活动离不开员工培训的开展。针对创新思路开展员工培训是始终坚持的原则。在继承和完善已有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广泛引入现代培训手段,是培训能否取得效果的根本要素。

3.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企业银行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本身应注重提高对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全新认识。要不断的加快企业农村商业银行信息化的步伐,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等计算机的创新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创新的管理水平;加快发展信息化电子商务,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创新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创新型的大转变。

4、加强宣传力度,让管理创新得到巩固

在管理创新活动中,需要不断的涌现出优秀的管理人才。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宣传灌输,增强全员认同感,一流的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在一流的思想观念上。在解决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时,首先要从解决广大员工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问题入手,通过广泛的宣传,普及银行企业文化知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从而让管理创新得到巩固。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体系,要不断的努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要全面加强创新管理,培育良好的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创新管理体系,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之本。企业在经历了“传统管理型”适时转向“创新管理型”,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将创新体现于企业制度当中,开展银行企业管理创新对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的加强管理创新目标,才能取得企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峰,《建立与完善有效管理行为的评价机制》.[期刊论文]-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孟祥华,陈士俊.《略论企业内部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01

篇6

论文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把人上升到资源的角度进行配置和管理,那如何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构建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体系成为企业HR工作的重点。本文就人力资料管理中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进行一些阐述。

1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思想,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石。坚持以人为本,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是要依靠人、激励人、培育人、关心人,不再是将人看作是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目的。其次,把员工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融为一体,为员工良好的智慧、才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充分的施展,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与工作环境。再次,要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潜能,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不断创新的理念等。

2 什么是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3 人性化管理的四个阶段

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形态进行有序组织和改造的过程。人性化管理大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人际权力管理阶段、人际沟通阶段、合作管理阶段、奉献管理阶段。这个发展阶段实际是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意识或文化意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下面就这四个阶段进行阐述。

3.1 人际权力管理阶段(规范约束阶段)

由于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员工的文化意识不一样,而可能出现混乱和冲突,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并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促使员工服从企业管理。

3.2 人际沟通阶段(换位思考,阶段)

其实已进入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培育和调整阶段,是为企业发展、成长塑造企业文化的开始。在此阶段应着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并开始逐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3.3 合作管理阶段

此阶段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阶段,企业领导如不注重研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就没有文化上的创新,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一个阶段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3.4 奉献管理阶段(共赢阶段)

奉献管理阶段(共赢阶段)是全文化管理阶段,就是企业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也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之中,这时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自觉地在企业文化的支配之下,并能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很快地联合行动,采取对策。

4 人性化管理的三大要点

4.1 人性的自然属性,满足人性自然属性中的基本需求

(1)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

(2)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

(3)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

4.2 人性的社会属性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

(1)不同行业,应培育不同风格的文化意识,使人的社会属性组织化。

(2)思想意识的第一任务是为其生理、心理满足服务。因此,企业组织要有合理、明确、科学的分配制度和规章。

(3)思想意识完成第一任务之后就要为长远目标或其他目标服务。因此企业要有满足这种欲望的措施,要塑造自己的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使来自四面八方,在社会属性形态上有差异的人逐渐统一于企业的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之下。一旦这种文化意识达成共识,团体的工作效率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4.3 承认人类自然属性和其心灵意识中有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天性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有符合这种双重天性的机制。为了使合作与竞争的自然属性能有序高效地得到发挥,必须通过一种社会化组织结构和一种社会化的意识文化加以联结、控制和导向,使人性中这种竞争与合作天性在企业家的组织领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5 怎样进行人性化管理

5.1 以人为本

(1)所有员工在人格上一律平等。

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与首要前提。这种平等的氛围最直接地表现为:无论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在食堂吃饭时都是同样排队、打卡。

(2)创造宽松、自由、开放的工作氛围。

宽松的工作环境更能够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将约束性的规则减少,如员工上下班不用打卡,也不对工作时间的着装加以限制。同时,崇尚开放的沟通,员工可以就公司的政策、经营状况等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

(3)对员工充分关怀的个人保障体系。

员工个人保障体系包含有很多人文关怀的因素,如员工生病、亲属过世,公司都会派人前往慰问。为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建立心理咨询室,如员工遇有心理负担、心理障碍时,鼓励员工向专家咨询求助。

5.2 完善的个人发展计划

(1)持续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一般而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寻求动态中的平衡。每一年度,公司应该根据员工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如沟通技巧培训、当众表达技巧培训等。

(2)完善的内部晋升体系。

上升空间对于员工不仅仅意味着更高的职位与薪酬,更是对其价值的肯定,以及获得更多工作经历的机会。当公司内部出现职位空缺时,人力资源部应及时公告,所有员工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竞聘,为员工提供了在不同部门、方向发展和不断学习的机会,对其个人发展有很大帮助。

(3)多层次的员工培训系统。

公司应为员工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很多资源,不仅鼓励员工在本岗位上不断提升,而且鼓励员工就未来可能担任的岗位进行学习。首先,对于新人职员工采用“师傅制度”,每名新员工都有师傅并在工作、生活上给与其帮助、指导,使其尽快融人企业。

5.3 建立技术交流平台

对于员工而言,在专业领域内可以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保持同步,不断学习、成长,这一点尤其重要。公司建立一个技术交流平台为员工提供一个机会,员工可以分享、参与最新的技术和资料。

6 结语

“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的生活目标也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原有六大模块基础上不断细化、创新。

参考文献

[1] 孙东红.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问题[D].北京:对外经济管理大学,2006:18~19.

[2] 尹志雄.论现代企业在人性化管理[J].求索,2001(2).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 防范措施 内审制度 负债比率

1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外部原因

一是宏观经济变化。宏观经济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二是税收法律规范变化。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安排和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但是如果税收法律发生变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三是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市场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公司债券可能遭到赎回的压力,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1.2 内部原因

一是理财者风险意识淡薄。二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单个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或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三是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四是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治理制度不健全。五是营运赊销存在的风险。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这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2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消极情况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任何市场都是有风险的,因此,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一定要有必要的风险意识。因为企业处于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特别是企业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影响,如果企业缺乏有效市场适应能力,也没有建立必须的风险准备基金,当市场任何一个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由于适应能力较差,而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一个成熟的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都会自觉的培育和完善企业的外部环境,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关注和跟踪经济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及时有效的调整起经营战略和财务方针以达到预防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

2.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强调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系统全面的识别、分析与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分析,并对管理效果做出客观评价。这表明了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性特征,强调企业整个财务活动是一种风险性活动,要求管理者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关注财务风险这一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

2.3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内部理结构实质上是一种委托——合约,这一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侧重于监督与制衡,而忽视了激励合约,委托——下的道德风险与成本是不能仅靠监督与制制衡的。因为,公司的动力归根到底源于公司各利益主体在公司统一目标下实现自身利益主体之间合作中产生的外在性内部化,这就必须要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配合。由于董事会处于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以强化监督和加强激励为目标重新构建董事会就成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

2.4强化企业内审制度

签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要通过强化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改善会计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企业内外部审计对企业会计控制系统所实施的监督,及时发现企业会计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会计控制系统的措施与对策,并将审计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汇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贯独立高效、中间层次较少、结构紧凑并且富有弹性、反映灵敏、高效迅速,是依赖于财务管理组织来构建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前提下建立财务信息、网络,可以保证及时获得数量多、质量优的财务信息,为正确进行企业各项财务决策和风险识别创造条件。

2.5保持合理负债比率

企业的负债比率多少为适度,并无定论。但一般来说它必须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匹配。由于在企业中,只有作为所有者权益的那一部分资产才是偿债的来源,因此,举债规模应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适就,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净资产的数额。但是,不同企业情况千差万别,负债比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因素:蠃利能力高低、行业特征、资金周转速度。

2.6加强资金的流动性

对于现金流动性管理企业可以根据资金负债的期限结构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通过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企业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将未来的现金流入与流与按期限进行分装组合,寻找出现正现金流和资金缺口的时点。不断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来防范流动性风险。

3. 结束语

对于现代制度下的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设计许多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非常复杂的的系统工程,本文没有完全顾及到,希望这篇论文能会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上海会计,2005(2).

篇8

关键词:文艺团 吉剧院 文化改革 财务工作

一、文艺团的现状和改革

目前文艺团正处在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正在加大文艺团的改革步伐,企图通过“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要求,发挥国有文艺院团在演艺市场的主导作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地方的各剧团的改革步伐都还处在滞后的状态,剧团演员的老龄化、演出少、缺乏活力等问题层出不穷。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促进文艺团向企业体制改变,让文艺团自主创新,建立具有艺术规律的经营管理体制。对于频临稀有的具有重要文艺价值的文艺团也要实行自我经营政府补助的方式。

(一)吉剧院的特征和现状

吉剧院是于1959年创立的集吉剧、京剧等多种剧中演艺于一体的文艺团,作为吉林省事业单位的一分子,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下也居于改革的浪潮中。演员的老龄化、演出少和演员的积极性低也是吉剧院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吉林地区的主要剧院之一,吉剧院肩负着重要的实验和示范责任。加快吉剧院的改革使其紧跟中央文艺团的改革步伐,是吉剧院的当务之急。

(二)现状的原因分析

费用浪费大、演员演出积极性低、剧院演出少等问题现状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文艺团隶属于中央或地方的政府部门,是事业单位的一分子,“吃皇粮”“铁饭碗”的思想存在于艺术团中。这就是使得艺术团在能不劳动的情况下就不劳动,这就导致了演员积极性低、文艺团演出少的问题。

文艺团的经费是由政府财政给报销的,文艺团的消费都能转嫁给政府财政,这就导致文艺团浪费现象十分的严重。

文艺团财务管理体制相对薄弱、管理结构混乱,这无形中使整个文艺团的工作状况混乱效率低下。

(三)改革方向

根据中央文化改革的要求,现在文艺团的改革方向是完成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同职工订劳动合同,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要把转制改革和资源整合、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签培育演艺产业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这就是要求文艺团向企业体制发展,结合文艺团的状况发展创新出适合本文艺团文艺规律的管理体制。

二、文艺团财务工作的内容

文艺团的的财务工作同所有企事业单位一样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员工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润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监督。这些反面涵盖了会计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各个方面能够很好的体现文艺团的工作绩效和经济效率。

(一)预算管理

所谓的预算管理就是通过对文艺团一个会计期间的活动进行预测,然后预测各活动所需的费用支出获得的收入以及最后的结余进行整体的计划和估算。这有利于文艺团合理分配自己的资源安排各项收支,同时有利于单位对于经费差额的预测和申请。

(二)收支管理

所谓收支管理就是文艺团对于收入和支出项目的范围、标准进行的管理。在文艺团进行日常的演出和排练等活动时,会发生各种收支活动。文艺团应该做好收支的核算,并将其与预算的收支进行比较,达到控制和安排收支不断调整整体战略的目标。

(三)员工管理

所谓员工管理就是核定员工的工资支出,对人员工作的分配和协调进行管理。员工管理促使文艺团将工资薪酬控制在预算范围的情况下,合理分配人员使其组合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能为文艺团带来最佳的收入,同时要实施相应的激励机制,调高员工的积极性。

(四)资产负债管理

所谓资产和负债管理就是对文艺团资产负债情况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资产、应收应付账款、预收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有利于文艺团确定最佳的资产负债比使其在最近的资本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经营管理。实现整个文艺团的整体价值和效益最大化。

(五)利润及分配管理

利润就是在会计年度期末通过收入减去各种费用支出得到的结余。对于利润和分配进行管理就是合理安排企业利润的用途,在保证文艺团最佳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合理提取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稳定文艺团的股价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六)财务分析

所谓财务分析就是对于文艺团的整体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这个不仅包括对于本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将本年实际的经营状况和预算的状况进行比较,综合评价文艺团本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为调整团里下一步的整体和详细战略提供指导。

(七)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就是企业组织进行的确保财务工作在相应的法律、方针、政策和制度下得到有序进行的控制活动。财务监督不仅能够确保财务工作的质量而且能够确保财务工作的效率,是每一个组织不可缺少的活动。

三、文艺团财务工作的改革对策

积极促进文艺团的改革工作,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形势下的当务之急。进行文艺团的体制改革,财务工作的改革是其重要的一部分。怎样能够确保文艺团财务工作改革的成功进行呢?加强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建设、做好预算和控制工作是这一改革的重要工作。

(一)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建设

建立文艺团的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有利于文艺团在遵行相应的会计准侧和行为归规范,实现各项财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条件下,根据文艺规律实现财务的预测、制度的制定、资金的管理、收支的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财务工作的监督等工作。这对于文艺团战略和计划的有效制定,工作的顺利执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预算的管理

财务预算是每个单独核算的组织所要进行的必要活动,是企业进行战略计划制定和修正的有利依据。它从组织整体层面和具体部分进行了全面的预测,不仅是组织本身的财务预测同时也是国家整体财务预测的一部分。预测结合文艺团的实际情况,为文艺团资金的需求、资源的分配、款项的使用和资金差额的向财政的申请提供了指导。加强预算管理是文艺团进行财务改革的重要部分,是组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三)财务控制监督

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对其的控制和监督,财务工作的控制和监督包括组织内的控制监督以及组织外审计监督。

1、组织内的控制监督

对于组织内的控制和监督,企业法人应该根据组织的规模和特点设置专门的控制监督部门或人员。这些部门和人员独立于财务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审核、控制和监督。常见的控制形式有组织的机构相互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配准授权控制、对于实物资产专人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进行控制和监督。

2、组织外的控制监督

企业不仅要实施组织内的控制监督还应该实施组织外的控制监督,这一过程更能够保证财务工作的客观公正。常见的外部监督有政府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的监督,外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外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的审核是主要的形式。

四、 文艺团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我们知道其财务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公司的进销存等阶段,能够实现各阶段资金流的控制,综合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状况。有利于公司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对于像文艺团这种非盈利组织,财务工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它能够控制组织的收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减少资源浪费节约国家财政支出的目的。其次,文艺团实施财务工作进行员工的管理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后,文艺团实施与文艺规律相适应的财务工作能够实现文艺团的价值最大化,让我们国家在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情况下实现国家的经济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铁铮.改制后文艺院团财务管理思考.长三角.2010

[2]刘巨文.文艺院团财务管理探析.经济师.2012

篇9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管理演变、现行行政管理误区剖析、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走向等方面的理论分析,阐述了科学管理的新趋势,并深刻揭示新时期行政管理须注意的几个环节。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展开,对日常行政的指挥、监督、控制成为强烈的必需,科学化管理的需求日益上升。实践证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务效率与质量。因此,对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行政管理的演变

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实践是历经无数人的努力,步步演变,才走向科学化的。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工业化时期的泰罗制和福特制管理,管理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期,泰罗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科学管理是由组织、协调、合作、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等多种要素结合而成的。这使人们对科学管理开始一窥堂奥,特别是现代行为科学的诞生,为管理注入了新的心理因素,而系统论的发展,为系统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此时,以梅奥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管理不仅仅是为追求有序化、合理化,同时也追求人的需要的满足,而且谋求管理的整个系统功能的优化。这就是管理的科学化问题。

现代行政管理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趋势性变化。首先是从流行程序管理变为倡导目标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明确行动的目标,且交代每一个行动的操作步骤,而且标管理仅需对被管理者明确目标及其工作要求,具体步骤由被管理者、操作层次的人自行解决。当然,不同的被管理者应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在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仍一味奉行程序性管理是过于落后了。

其次,是从单一管理发展为分层管理。系统论中的结构——层次——功能理论开始在管理中发挥作用。不同人员结构的系统5单位8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管理方法不能相同。高层次的管理者仅仅关注战略性决策,而日常程序性决策都授权于低层次管理者操办。不同的管理者其管理半径不一样,其控制力、监督能力也不一样。

再次,是从刚性管理发展为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强调硬性行政命令约束,管理思维是非此即彼,容不得权变。而柔性管理认为管理存在弹性,管理者往往根据不同的被管理者和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第四,从无风险管理发展为危机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被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的对称即所谓的奖惩机制的建立。通过表扬的手段、树立典型的效应来带动一批人前进,不谈忧患,不提危机,害怕被管理者受刺激过度,产生惧怕心理,影响工作及效率。危机管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其独特、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都说明危机管理的独特功能。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危机管理似乎有演变为一种经常性管理模式的趋势。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管理中强调“最好的软件公司离真正破产永远只有!#个月。”正是有这种危机管理技能的运用,微软公司才会日益强盛。

不仅仅是管理模式在变,而且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在变。如鲶鱼效应和木桶原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的兴起等。鲶鱼效应是一指在一批沙丁鱼的远途运输中,如果掺入几只凶猛的鲶鱼,反而会使沙丁鱼的死亡率降低,这是因为有了逃生的竞争,使沙丁鱼游动频率增高,从而生存力增强。同样,在管理中,如果多引入一些不同类型的人才,则会使单位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这破除了传统的“一山难容二虎”的理念。木桶原理是指一只由几十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大木桶,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一块木板。这给管理上的启示是:面对被管理者的差异与管理环节问题的差异,其实是最薄弱的那一个环节,可能会导致管理上的麻烦与致命伤。因此,一名优秀管理者应从最薄弱环节改进入手,去提升整体的管理绩效。只有经常性检查,经常性抓落实,抓责任制的贯彻才会获得满意的管理效果。现代科学还告诉管理者,如何将自己所管理的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已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传统的管理认为,被管理者一次充电,受益终生,知识、才能运用只须储备一次,便可应付全部的挑战。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管理理念落伍了。只有带领组织成为持续学习型的组织,摆脱单纯的模仿,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一个单位、组织才会生机勃勃,不断发展,不断超越同行,取得成功。

二、现行行政管理的误区剖析

当前,一些人戏称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为“领导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一些管理人士并将其作为管理上的金科玉律。这其实是行政管理庸俗化的表现,是一认识误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管理将贻害无穷。

首先,将开会布置任务,理解为科学决策的替代,这首先是管理者的悲哀。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会海”连绵,管理者开了会就等于事情完成了,长此以往,落实工作成为顽症。而没有落实的政策一切都是空的,管理的效能无从体现。

其次,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仅仅是收费吗$把管理权限混同于单项财权行使、赚钱的所为,这是极端简单化的表现。的确,好的管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管理不是为了收费了事。这是管理导向的错误,会造成管理可有可无,机构形同虚设,人浮于事,最终断送了事业。

再次,协调就是喝醉,这是将管理极端庸俗化的表现。当然,协调是需要将方方面面的利益进行平衡,对各方倾向、意见进行妥协,但决不是一喝了事。

还有一种的管理误区就是多订制度,认为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从而导致规章多如牛毛,有否贯彻执行则无人问津。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文山”现象,管理者须签阅大量的文件,哪有时间、精力去真正管理呢?其实,有了制度不等于就有管理,有了制度,只是为管理准备了一些基本前提、准备了一些条件,这只是管理的开始,实际上,被管理者是否自觉执行这些规章,这需要监控、需要调研,这都是管理题中之义。制订过多的规章等于没有规章,因此,规章过滥也会影响管理的效能。

三、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走向

1、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一项正确的决策,有赖于完全准确的信息,也需有一套动力机制去刺激决策付诸实施。传统的管理以领导者“拍头脑决策”为主,凭经验、凭主观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寻求决策的动力机制,健全为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办公的自动化。制度、决策的落实在于执行,它涉及到办公的启动,传达贯彻、督办决策的实施到位。传统管理这些环节都已齐备,但缺乏的是高科技手段。现代管理就是要借助于办公自动化技术,成倍地提高政务效率,建立督办网络体系,使事中、事毕都存在可测性与可控性,使决策者、管理者随时能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以便实现全程动态管理。

3、管理的信息化。无论是决策,还是日常管理监督,都需要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反馈实施信息是管理的要求,总结反映、宣传信息是管理效能的体现。因此,信息化管理是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通过重视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注意管理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随时调整管理的目标和方式,达到优化。

4、监督的经常化。好的管理,必须伴随大量的、经常性的日常监督,否则,薄弱环节随之产生,突变因素随之潜伏,久而久之,随着问题的累积,可能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发挥群众监督,加强内控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监督,使问题、隐患没有藏身之处,是十分必要的。

5、管理的法制化。依法管理是今后行政管理的大势所趋。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我国制定了成千上万的涉及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规章,这大大改变了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政策进行管理,而使行政管理具有很大随意性的弊端;另一方面,我国通过《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救济的法律制度。在这一基础上,我国于80年代末正式提出“依法行政”的口号和要求,管理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这对新时期的行政管理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斌伟、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J]2001,1:26-28 转贴于

[2]洪威雷、黄华+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湖北大学学报[J]2001.2:15-18

[3]吴瑞坚、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长春市委党校学报[J]2000,62(0)62-66

[4]乔革宇、石英等+略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J]2001,1:70-73

[5]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孙耀君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3版

[6]知识经济+吴季松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3月

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移动服务质量;模型评价体系;构建

1 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

格鲁诺斯曾撰文将服务质量分为两部分:技术质量(Technical Quality)和职能质量(Functional Quality),技术质量指的是服务供应商提供给用户“什么”,职能质量指的是“如何”提供服务[34]。它们和企业形象一起,构成实际的服务质量。在移动通信服务质量中,技术质量即各种无线、有线通信技术服务质量等;职能质量指一些“售后服务”,即提供通话服务后的一系列连带服务,例如话费服务等。

(1)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对大多数服务行业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在各个方面影响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如果企业在客户心中原有一个很好的印象,那么即使发生了一点失误,客户一般也不会计较,甚至为企业解脱。反之失误不断发生,损害了企业的公众形象,甚至达到臭名昭著的地步,那么再发生任何一点微小的错误都会令客户难以容忍。企业形象在评价服务质量时起到一个过滤器的作用。在这里我们称它为形象质量。

(2)技术质量。主要指某项服务带给顾客的价值,包括所使用的设备和作业方法等技术层面的内容。例如:旅馆客人需要房间和床睡觉,饭店客人需要美餐,航班乘客需要从起飞地到目的地,银行客户希望获得一笔贷款,机器设备需要维修保养等等。

技术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质量的高低。客户一般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这个方面的质量,因为它是服务交易的核心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的可触知性。客户获取的这些实际效果对于评价服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仅仅是质量的一个方面,技术质量并不能够代表客户感知的实际服务质量。

因此,移动通信行业这一服务行业中,其服务质量可划分为这三类:形象质量、技术质量、职能质量。随着中国移动通信行业步入服务竞争时代,如何不断了解客户需求,分步骤有重点地改进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最终实现客户忠诚,对移动通信运营商提高市场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移动通信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是提高电信运营商运营竞争力的有效工具。本论文深入分析了该评测指标理论,并结合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特点,阐述了建立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测指标的必要性;其次是建立了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测指标体系对移动通信服务各环节关注点的不同设计出了一套适用移动通信行业的可以有效评定、改进服务质量的评测指标模型;最后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用一个案例应用论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通过前面的分析,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为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测评的方法。应该指出,任何一套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这套方案也不例外。同时,这套方案在具体实施时也应该不断改善,具体的改善方向是:调查方法、抽样方法、资料整理方法、测评指标、指标的权重以及如何结合获得更多的顾客满意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改进,更快地提高顾客满意度,改善服务管理。

对于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指标评测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满意度分值的测评和优先改进服务的探询,满意度指标评测将更多应用于服务流程的改造和服务标准的制定。因此任何一项研究成果均是特定环境下的研究成果,环境发生改变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也要重新审视。通过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使研究成果日渐完善,这样就可以使其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

2移动通信服务的特性

移动通信产品是一种“服务”,而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根据服务的共同特点,学者们对目前名目繁多的移动通信服务进行了研究,认为移动通信服务具有以下共同特点[33]:

(1)移动通信服务具有无形性,是一种行为或过程。移动通信服务与冰箱、空调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商品不一样,移动通信服务是无法陈列、展示在顾客满前,顾客只能在购买后,在使用过程中体会和感受。

(2)移动通信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有形商品的生产与消费是分开的,而尽管移动通信企业需要提前建设通信网络,但是针对某个顾客的一次消费而言,移动通信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在同一时间与空间进行的,且顾客参与服务提供过程。

(3)人是移动通信服务的一部分。移动通信服务的两端即受动者(顾客)、施动者(移动通信服务递送系统)均包含人,服务过程是顾客与移动通信服务提供者广泛接触的过程。服务提供者的素质、能力、训练水平和顾客的修养、情绪、期望、行为都与移动通信服务绩效好坏、服务质量高低密切相关,所以人是移动通信服务的一部分。

(4)移动通信服务的过程质量很难控制。人是移动通信服务的一部分,服务的施动者和受动者的观念、行为及其相互作用都会对服务质量产生影响。由于人的加入,所以需要企业人员直接与顾客接触的电信服务过程就难以控制质量。因此,移动通信服务企业需要像实体产品那样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加以度量和管理。

因此,本文在分析评价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时,更强调顾客对服务过程质量的感知,并且根据移动通信服务的内涵与特性,制定出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测评指标和评价量表。

3理论探讨与分析

在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上,学者们一般采用SERVQUAL或SERVPERFF评价方法,并认可PZB提出的服务质量五维度观点。在计算方法上,有些采用加权绩效评价方法,而有些采用未加权评价方法。现代的学者们一般忽略企业形象问题而直接将服务质量划分为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因此,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也应该从技术质量或职能质量两个角度切入,很少有全面分析整个服务过程的,这使以上的质量评价模型有了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另外可以看出:对中国联通各分公司的研究中,四川、重庆、福建分公司都属于南方企业,而很少有北方联通公司的研究。事实上,在我国电信市场上,南北差异较大,尤其是在新联通(联通与网通合并)成立后。南方业务中剥离C网业务的联通与南方网通在业务种类上重合度较高,同时,南方联通与原南方网通的客户数量比大约在2:1,原联通的主营业务G网业务将在未来演进为3G业务,成为新联通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4建立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明确建立该指标体系的原则和该指标体系评价的对象;第二,将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标准分解为可以测量的若干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筛选、修改和选定;第三,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指标体系,是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指标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实用性。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应该具有这些特征:包含可操作的多个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能真实地反映移动通信技术服务质量的主要标准;这些指标划分了等级,有计算最后得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梁小威.略论我国电信服务企业价值创新战略[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34

[2] 王雷,吕静.电信企业的服务质量与提高[J].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07(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