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0:2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营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终端销售的供货管理规范性较弱,窜货问题日益严峻运营商终端销售的供货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终端窜货率呈逐月上升的趋势,某些省份的终端窜货率高达12%;供货时限不能严格遵守协议,尤其是热销机型,常常出现供货不足或断货的情况;由于退换货流程复杂,存在人为设置退换货障碍的现象,用户对此的投诉率居高不下。
1.2终端销售的营销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目标客户需求与终端类型匹配性较弱目前单机销售补贴率较高,销量增加与终端补贴资源相对紧缩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终端销售缺乏与资费套餐、流量经营及增值业务的融合营销,深度运营不足:营销活动的终端换机用户价值贡献不高,营销活动的目标客户与终端类型的匹配存在较大的偏差,终端未能与业务联动,没有形成营销关联收入。
2运营商终端销售运营管理能力提升措施
针对运营商终端销售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系统支撑能力不足、渠道覆盖效率低、供货管理不规范、营销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有必要通过强化终端销售在流量经营、新业务营销及中高端客户保有中的作用,优化、规范终端销售流程、机制等提升终端销售的运营管理能力,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系统运营支撑、库存管理、渠道管理、营销管理、售后服务五个方面。
2.1构建省级统一的终端销售运营支撑系统,订单、物流、平台统一管理终端销售运营支撑系统建设方面,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基于BOSS的省级一体化营销系统,实现一体化的终端销售管理和终端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包括合约捆绑、客户订单管理、全网一体化营销、统一酬金结算;终端采购管理包括需求申请与汇总、订单创建与下发、终端库存管理、终端调拨等。通过一体化的营销系统,实现目标客户的选取、相应营销活动的自动匹配及宣传、订单处理与合约开通、厅店酬金结算的智能化管理;通过一体化的营销系统实现终端申购、订单生成、终端调拨的自主化管理(见图1)。(2)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省级终端销售管理系统,实现一体化的终端结算管理和配送管理,包括销售结算、到货结算、退货管理、价保管理、串号管理、终端分配、平台备货、配送查询等。将终端的供应和BOSS的销售贯穿起来,并通过和ERP等相关系统集成,实现终端厂商到销售的全流程的管理;将运营商的终端销售运营管理相关的各级部门、厂家、平台、社会渠道整合到系统中,使库存管理资源能够共享。依据终端串号资源与实物的一致性原则,对终端串号状态进行跟踪与稽核,确保帐实一致,同时将供货、调拨、退货控制点提到平台,对铺货量、到货地点等提前进行控制,确保终端供应的准确和及时(见图2)。(3)在省级层面建设统一的终端销售运营管理中心,直接支撑地市终端运营服务平台,承接地市的订单、采购、供货、配送等生产性需求。同时建设省级的统一物流系统,由省运营中心负责汇总地市各厅店的订单,完成采购调拨后直接配送至各地市的厅店,减少中间周转环节,提高终端物流效率。
2.2规范终端的采购与库存管理流程,信息流与实物流准确匹配(1)规范终端的订单式采购流程,匹配信息流与实物流。终端串码是信息流与实物流匹配的核心和基础,作为终端信息的唯一标识。通过各个环节的多级串码验证,流转,形成定制终端、非定制终端的完整供应链条,同时利用条码、二维码等设备统一扫描串码,实现订单式采购流程(见图4)。(2)优化终端的库存流程,缩短终端的库存周转时间。调整物流配送流程,减少终端流转环节,将终端由供货商直接铺货到销售渠道,取消市、区县公司的流转环节;地市分公司集中化管理营业厅,区县不再进行终端库存管理;以不缺货为前提的最小库存量为目标,按月考核终端库存周转率,实时监控各营业厅的终端库存情况。对终端统一扫串、统一录串、统一汇总、统一核查,加强对终端库存的全过程管理。
2.3建立渠道分层分级管理制度,多种类型渠道协同提升终端销售规模运营商应建立渠道分层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类型渠道对终端类型的定位,实现渠道的终端类型区隔。(1)自有渠道聚焦于高端终端机型、明星机型,销售方式以合约捆绑方式为主。一是全力落实新型厅建设,县以上的自营厅全部改造为体验厅。二是连锁化运营,对市、县、乡镇三级改造的指定专营店实施分类分级管理,重点依据终端销量进行星等级划分;统一品牌形象、统一产品管理、统一供应链管理、统一信息系统、统一考核体系、统一服务标准。三是实施以自营为主、引商入柜为辅的厅店终端销售运营管理模式,每个地市的合作商家不少于两家,单厅合作商家不超过三家,营业厅内的终端专区由合作商家负责管理。四是集中管理,即自营厅由一个大后台营业中心直接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所有自营厅均要实现前台运营(包括选址、VI、销售、服务等)标准化及后台支撑(包括物流、资源、稽核、投诉等)集中化。(2)社会渠道着重于中低端机型、强化机型的多样性、丰富性,销售方式以补贴零售方式为主。重点工作一是打造社会渠道区域分销体系,每地市建设区域分销商3~5个,每县、区确保1~2个优质平台。二是建设连锁卖场,巩固核心卖场掌控,每地市建设1~3家4G连锁标准化卖场,实现渠道覆盖率及4G承载率100%;三是借力终端厂商的销售渠道,发展特色类型终端厂商直供渠道,如对OPPO、金立、步步高、朵唯等以广告投放的方式提升产品溢价,通过高额渠道酬金提升渠道积极性;四是与全国连锁的卖场建立渠道战略联盟,国美、苏宁、迪信通、乐语等自身门店形象较好,强化与这些渠道的长期捆绑;五是扶持零售店4G专区形象建设,以运营商为主导,整合终端厂商、商的资源共同建设4G终端销售专区。(3)电子渠道侧重于客户购买终端的便利性,以增强用户体验为主,加强线上线下的协同。重点工作一是电子渠道的成本优势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利益优势,以网上商城终端销量占比达到10%为基本目标,围绕购机体验优化和销售能力提升,加大资源投入;二是创新网络营销模式,以明星机型首发、专属机型等形式,短平快开展营销活动;三是加强线上线下协同,打造在线交易B2B平台,推进代客下单和目录营销,终端厂商/可以在线产品、订单处理、在线收款、在线发货,渠道商可以在线选择机型、下达订单、在线支付、物流监控,运营商可以在线服务考核、质量考核及激励兑现等;四是增强与京东、天猫、易购、亚马逊、一号店等大型电商的合作,以开店的方式进行互联网渠道的拓展。
2.4加强目标客户挖掘与细分,终端营销资源与目标客户、业务、终端类型精准有效匹配这方面运营商的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目标客户群与终端型号匹配模型,例如为年轻群体定制外观新颖时尚的手机,为商务人士定制功能强大、使用便捷的手机,为老年人群、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定制简单实用的手机。(2)构建终端与业务内置匹配视图,标识终端品牌、价格、操作系统、屏幕尺寸、分辨率等信息,与业务的活跃度对应,动态调整终端的业务内置。(3)构建终端对标库,根据市场需求研究各终端的价格档位,终端类型与目标客户匹配;对在售终端和竞争对手同型号或同价位的终端进行政策、价格、配置等多个维度的动态对比。(4)加强终端市场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包括终端品牌竞争力、公开市场销量、集采市场销量、产品性价比、终端竞争环境、厂家市场投入等,为终端选型和营销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5)常态化开展终端营销活动,提前布局营销计划,实施全局性系统营销;梳理全年营销时节,达到持续性全年促销;细分目标市场特点,紧抓营销节点重点开展促销活动,提升营销效率,一般要求提前6个月进行规划、提前3个月进行活动策划、提前15~30天进行预热、100%准时上线,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2.5优化终端售后网点布局及运营模式,搭建快速、多渠道的终端售后服务体系(1)完善终端销售售后网点布局,完成维修中心(市)、维修点(县)、接机点(镇)三级覆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三级售后网点布局根据业务量调整(2)优化终端售后运营模式,分地市运营,不同级别网点匹配不同运营模式,以售后平台运营为主,本地售后服务商为辅。(3)缩短终端的维修时长,提升维修响应速度,理顺维修中心—维修点—接机点之间的双向物流,实现当天配送、终端维修不出市,以及市/县区客户维修时长不得超过3天,乡镇客户不得超过5天。(4)建立终端售后的授权合营模式,吸纳优秀社会服务商参与终端售后服务,加强县级分公司售后接机点覆盖,完善细化接机点柜台、售后网点VI规范与服务规范,对售后服务按量核算维修补贴。
3结语
篇2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还处在传统管理模式状态下,所以必须要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因为企业正在承受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所以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引入新理念以及新管理技术的方式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学性,提升管理质量。经过学习,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从企业的总体来看,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并没有理解先进的运营管理理论,无法发挥先进理论的作用。
1.基础管理水平低,运营管理方式不细致
当前国内企业对自身认识不足,盲目追求所谓先进理念,忽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在不健全的基础管理上,让企业收到效益较少。据2013年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基础工作都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对北京市2000家工业企业调查中,有健全的原材料消耗额定的企业只有60%,比较健全的劳动工时定额的企业占75%,有完整原始记录的企业占40%,有比较健全的质量验收制度企业仅占有28%,能够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企业仅占到18%。
2.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应用程度低
近年来,我国企业大规模的引入现代化运营管理技术,争取跟紧发达国家的发展脚步,但我国企业在运营管理模式上依旧存在问题,跟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异,主要因为我国企业实行现代化运营管理方式时间还短。
3.重技术改造、轻管理创新的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我国运营管理水平比较落后,但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同样落后,企业运营中矛盾比较突出。但是企业在选择更新的时候,企业更看重的是看得见的技术和设备,而忽视运营管理的作用。
二、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企业的运营体系与传统的模式发生很大改变,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渐增大,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服务过程改善要求更大,市场环境随时都在变化,企业的运营理念和产品也随时变化。近年来科技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提高,对企业运营模式有很大影响。
1.现代运营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现代企业生产过程发生重大改革,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企业的运营需求扩展到非制造业的营运过
程和运营系统的研究上。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不在局限于传统的生产、组织、控制三方面,把整个运营过程细化,把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原料采购、配送适时的加入,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现代企业运营管理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相互制约,企业想要快速成长就必须增加发展速度,而企业的效益相应的决定企业发展规模,企业高效益是企业的运营核心和关键,所以企业发展主要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规模首先应该建立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由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决定。
3.信息技术成为运营系统控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的科技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的生产中,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急需变革,以适应新的生产环境。在企业运营中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对产品研发、产品特征、加工技术、信息处理和通信等方面造成影响。
三、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建议
想要保证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对管理方式进行转变,不仅要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同时也要转变企业的人员组织结构以及基础管理模式等,优化企业运行流程,不断完善企业体制改革。
1.提升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个人认识,让工作人员可以自觉的追随现代中国企业运行管理趋势,通过完善内部科学技术的方式来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管理理念。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去迎合市场发展背景下的新社会理念,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便于做出一些科学化的策略。我国企业比较重视生产经营成果。而世界上一流企业重视的则是企业经营中的过程。所以中国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发展过程,要注重经营的过程。
2.加强基础管理,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企业的运营基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低,只有拥有良好的运营基础,结合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企业经济效益才会显著提高。完善企业日常基础管理工作,构建科学化的规章制度,将员工个人的行为规范起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完善员工工作状态,构建适应时展的规章制度,是实现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
3.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探索有我国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我国企业为了快速发展,引进外国的先进运营管理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借鉴和创新的关系,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和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创新,寻找适合我国企业的新运营管理理念。
四、结束语
篇3
(一)深圳模式——政府多部门管理1.主要内容及特点。深圳市公租房运营管理主体涵盖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深圳市住宅租赁中心等政府部门或政府委托授权下的事业组织;其公租房保障范围确定较为合理,覆盖本地户籍的家庭、单身人员以及非本地户籍的家庭以及国内外引进人才;从监督管理机制来看,存在体制内部监督现象,缺失外部监督力量,主要由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进行自我检查、监督。2.存在的主要问题。(1)多头管理若协调不得当,则必然导致公租房审查程序冗繁。深圳模式下其程序审查需经过三层,面对住房需求迫切的中低收入人群,对本就稀缺的公租房资源,申请者需等待更长时间,政府管理效率有待提高。(2)就目前反馈的数据来看,深圳公租房租金设置不尽合理。对“夹心层”群体而言,公租房的吸引力正在于其优惠合理的租金设置,但因前期调研工作未落实到位,深圳公租房租金标准过高,出现保障对象弃租现象,公租房保障功能未能发挥。以2007年深圳市建设的2730套公租房为例,直到2010年末,才有894户入住,其入住率仅为32.75%,而2008年深圳福田区配租成功的300多套公租房在第一批租房两年租赁期满后,绝大多数租户不再选择续租。(3)房屋的配套建设、物业服务水平都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目前深圳市营造的公租房多为临时筹建,房屋质量、配套建设以及社区服务都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公租房社区在水电、防盗、电视网络等基本配套项目存在工作缺失现象,很多社区表现为公共居住环境差,租户满意度低。
(二)重庆模式——政府专门机构管理1.主要内容及特点。与深圳模式不同,重庆公租房运营管理由专设的公租房管理局专门负责,其职责涵盖公租房规划、房源储备、配租审核、监督管理等;保障对象十分广泛,无住房者以及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家庭皆可申请,保障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在主城区无住房的人几乎都可申请公租房;租金设置相对较为合理,大致为主城区同类型住房市场租金的60%,其标准设置以户型大小为参考;租赁期限设置较为合适,最短为一年,最长为五年,从承租人具体情况加以确定。2.存在的主要问题。(1)准入机制设置过低引致“挤出”效应。重庆模式下,保障对象范围设置很广,限制较少,容易导致部分亟待解决住房困难的群体无法享受政策的优惠。重庆的公租房社区主要位于二环附近,而重庆的二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由此租户居民的出行成本较高,合理优惠租金的优势被削弱。导致中低收入人群即使符合申请条件,亦不愿租住。(2)管理主体相对较为薄弱,监督管理工作滞后。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有助提升公租房运营效率,但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仅有45名工作人员,却需面对截至2014年初已经竣工的3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重庆对公租房建设运营做出较为详细的规定,真正实施起来却存在困难,某些社区空置公租房违约事件仍然存在。面对巨量的公租房出现,如何对公租房住户进行有效的动态监管,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需重点关注的问题。(3)重庆市公租房运营管理制度规定租户五年租期结束,可对承租房屋进行购买,从目前反馈的信息看,很大部分先期承租行为的目的皆为“购买”,其购置意愿较为强烈,若随后的公租房融资建设无法跟上步伐,则将有可能出现“无房可供”的尴尬情境。
(三)上海模式——市场化运营模式1.主要内容及特点。从运营管理主体来看,上海通过设置一批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租房运营企业,在“全封闭”的模式下具体实施公租房市场化运作,其职能集中在房源供给、租赁管理、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投资建设等;保障范围设置宽泛,不要求当地户籍,符合经常居住一年以上、有一年就业合同、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条件即可申请入住公租房;公租房的监督管理,主要由上海市、区两级制定规范化申请审核检查办法,以定期或随机的方式进行监督。2.存在的主要问题。(1)上海市在保障对象准入标准中,并未设置收入门槛,容易导致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与可供房源之间形成巨大落差,造成真正存在住房困难的群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2)对居住年限、工作稳定性、社会保险金缴纳等方面加以限制,可能会对很多底层外来务工人员产生“挤出”效应。这部分群体普遍存在未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未办理社会保险等情况,由此无法申请公租房。这部分真正需要住房保障的群体被制度排斥于保障体系之外。(3)上海市取消了收入与财产的限制,住房面积的要求更是宽松至人均15平方米的条件,试想一户三口之家拥有上海市将近45平方米的产权房,依据目前上海市的房价行情,整套住房的价值将超过100万元,如果拿去置换,完全不存在住房困难的问题。而且拥有产权房的申请者,如果成功申请到公租房,极有可能将公租房或产权房对外出租,赚取租金,将产生很大的寻租空间。(4)监督管理机制不甚健全,尽管上海要求各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制定规范化检查办法,但具体执行效果不理想,过多集中于检查运营机构的申请审核状况,未运用多种手段实施动态监督管理,导致很多违约甚至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惩处。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公共住房管理模式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都十分重视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住房保障的实现方式,并以法律权威为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依据。如美国为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先后颁布《国家住房法》、《住房和社区发展法》、《国家经济房法》等法律,力图透过法律的强制力实现住房保障的目标。
(二)充分调动非营利性组织等社会团体的力量通过对我国现行公租房运营管理模式的分析发现,不能仅靠政府责任强化这一手段,还应看到非营利组织的巨大潜力,应注意引导非营利性机构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减轻政府负担,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法国建立低租金住房联合会,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承担着法国相当部分的公共住房营建、投融资平台构建以及运营管理职责,而法国政府更多为其提供政策倾斜,提供补贴和优惠贷款等。
(三)运用多种手段实施动态管理美国和我国香港在动态管理手段实施中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如美国的地方管理机构以5年为周期重新审查接受房屋补贴的低收入人群,若发现其不再符合政府规定的范围,则将取消其享受政府补贴的资格,不再帮助其解决住房问题。香港房委会也经常对公共住房申请资格标准进行审查,防止出现租金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脱节现象。
(四)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提高公共住房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完善的配套服务保障。新加坡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新加坡公共住房建设以方便居民出行为要旨,其主要在公交车站、地铁出口等附近营建,“组屋”住宅施行24小时紧急维修制度,为居民住户营造出安心、放心的居住环境。我国香港地区重视公屋建设与配套设施同步完成,并对学校、商场、文化娱乐项目等进行合理布局,尽量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三、公租房可持续运营管理发展建议
为解决现行公租房运营管理模式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运营方式,保证住房公平目标的实现,提出完善公租房可持续运营管理的建议。
(一)理清公租房参与主体角色,形成有效良性互动根据社会治理理论,政府并非社会管理的唯一有效主体,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职能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像公租房资源这样的准公共物品,政府应当以各种形式积极促进非营利性组织、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二)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公共住房建设、运营管理的完备很大程度仰赖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在法制治理模式下,所有的参与主体都应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保障性住房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应通过多样的媒体宣传手段,在社会征求意见基础上,拟定意见稿,充分参考民意、反映民意,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公租房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准入机制从目前我国的公租房建设来看,房源数量有限,必须把好入口关,否则将导致高收入阶层的投机行为,损害公租房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准入机制的完善主要在准入与资格的审核上。1.设置合理的准入标准。公租房准入标准的设置与社会公众和承租人有着密切联系,应积极汇集民意民智,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状况的标准。关于申请对象身份的认定,户籍不应成为公租房申请的障碍,只要申请者对城市发展做出贡献,其收入无法保证其租住到合适的市场化住房,就应保障他们的居住权。对于申请对象条件的限制,必须对财产设置严格要求,保障房体系内的群体必须为无法通过自身能力解决住房问题的人员,政府应科学、合理地综合考量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物价、房租水平等,合理地划分公租房收入线以及总资产量化标准。2.对申请条件进行严格审核。公租房的审核程序必须实现透明化、规范化,对申请条件进行严格审核,申请者家庭的收入来源多元化为审核工作带来很大麻烦。申请者财产和收入审查工作十分繁复,若仅靠政府进行审查,行政效率不高,且存在浪费行政资源现象,作为运行模式的重要参与者,非营利性组织可依靠其专业性、贴近基层、灵活性等优势在公租房准入程序审核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申请人的工作单位应提供初审意见,据此非营利性组织进行复核,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示,任何参与主体都可行使其监督职能。其次,个人信用体系建立给公租房审核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将有效确保管理部门能够实时掌握保障对象的住房变动以及收入变化情况,目前上海市廉租房建设中采用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值得推广,政府部门之间应当构建信息交换平台,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共享。最后,可根据保障对象的表现,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与保障对象的银行贷款、保障房申请直接挂钩。
(四)合理设置租金标准政府、社会公众、承租人等参与主体应通过相互协商,确定公租房的租金标准,不应由政府或者产权者单方面确定。租金标准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承租人收入水平,制定合理的标准,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极端。美国的一些做法值得学习,如地方立法确定租金控制水平,主要通过承租人投票表决,多数人认为租金过高,则可适当调整租金的标准。我国可根据治理机制,通过定期举办价格听证会,保证听证会程序的透明化、规范化,充分征求承租人以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反映广泛参与主体的利益,避免出现“听而不证”的现象。
(五)重视并加强退出、监督管理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保障对公租房使用效率的有效监管。首先,应充分发挥非营利性组织的监管优势,非营利性组织作为贴近基层的民间团体,可与承租人之间进行更有效的沟通,更容易获取其信赖,也更容易收集其所需数据。可以两年为周期定期检查承租人的收入变化、住房使用状况等,不定期抽查承租人的租赁行为是否规范,有无私自改变租赁用途现象存在。其次,应建立健全有效互动的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基本的监督渠道畅通。最后,应不断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加大惩处力度,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这些都需要参与主体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此外,我国的公租房建设也应注重配套管理与服务的跟进,争取实现公租房建成后相关配套服务能马上运转,以吸引更多的“夹心层”群体申请入住。
四、结语
篇4
(1)不断加强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体系,有利于地开创新的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以及他们工作中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更有利于人们不断地创新医疗保健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以及人们日常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将无线通信从固定方式发展为新型的移动方式,从而更进一步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2)国家不断地加强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体系,则进一步有利于我国坚持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好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造福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二、我国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
1.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1)就当前世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是世界各国通信技术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关注的焦点,各国都希望在我国的市场上占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信息化,但仍需要人们不断开创新通信信息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
(2)作为现代通信技术之一的三大通信网络运营已基本都做好了3G网络部署及其相关业务的发展规划,并且也正以较快的速度实现3G通信网络的大面积覆盖工作、实现通信网络管理的新型化,创建通信网络管理的新型管理体系。
2.加强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体系的措施
(1)要加强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体系,首先必须实现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高素质的实现,可以使相关的部门制定出一个大致的培训计划对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或工作经验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技巧。可以让培训管理人员就会召集他们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计划的评估,然后再根据之前的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内容的相关调整。最后再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进行最有效的人员场地落实培训的各项检查,最后进行工作人员的高素质培训。
(2)丢弃原有的落后的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方式和方法,开创新型的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方式和方法,主要从技术层面和组织机构两方面对现代通信运营管理和通信企业组织的运营进行管理,从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现代通信管理体系。
(3)要合理的管理现代通信技术运营体系,探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则无疑是现代通信技术管理体系的首要问题,建设IT基础设施,对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精准的运营管理模式,从而创建更好的现代通信技术运营管理体系。
三、结束语
篇5
1.部门人员主动工作意识不强
岗位职责不清晰,自我要求不够严格,敢于担责的意识不强,在专业技术领域“话语权”不够,对运行、维护的指导不够。
2.工作没有形成闭环,工作计划、执行、监督、考核、整改等五个方面执行不到位。
具体表现在维护部、发电部定期工作没有核查到位,重复缺陷抓的不严,煤场掺配掺烧缺乏有效监管等方面。返工工作较多。
3.部门人员普遍缺乏经营意识。
专业专工对电力市场形势缺乏认识,对检修技改等工作安排缺乏统筹,项目投入、产出、费用出处等不够关心。工作瞻前顾后,不敢拍板,往往造成进度缓慢,更加起不到参谋和助手作用。
二、整改措施
以节能降耗为中心,以耗差分析为抓手,以安全指标为约束,始终把降低机组能耗、提升机组效率作为关键所在,在日常管理上狠抓闭环,在运行管理上精益求精,在技术管理上精雕细刻,指标包干到人,严格绩效考核,全力完成各项责任制目标。具体工作包含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监督、可靠性管理:
1.加强安全管理
随着脱硝项目的投产临近,对BOT项目的管理任务将更加严峻,我们将按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技术管理和减排核查,确保生产安全和形象安全。同时,我们还将从员工安全素质培养和配合做好安全监察工作两方面着手,将安全管理知识入脑、入心、入行、入管理。
2.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设备管理是保障企业稳产创效的先决条件,将从制度、责任、维护、效能四个方面入手。借鉴邹县电厂“实事求是、尊重技术、责任心强、雷厉风行”的十六字方针,树立设备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建立精细化设备管理与考评体系;强化技术监督,将技术监督相关工作及设备管理责任落实各个岗位,依靠绩效激励机制,使设备运行状况真正成为员工关心、上心的事儿;细化设备保养,加强巡检频次,丰富监测手段,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将其纳入生产一线班组建设和业绩考核;建立设备运行状况评价机制,重点加强重复缺陷统计、考核、治理,不断减轻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的重复工作量,解放劳动力。在做好收益预测的前提下,组织规模性技术公关和改造,提升其设备运行效能。抓实技能培训工作。目前维护部大部分正式员工实操能力欠缺,大部分忙碌于办票、领料等事务性工作,检修工作主要依赖于外聘检修工。一来造成了企业开支增大,二是由于外聘人员的不稳定性,对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不利。针对这种局面,一是对全厂设备主人进行全面梳理,要求以我厂正式员工为主,提高责任意识。二是会同安监、物料等部门加强监管,要求物资库房领料以外聘员工为主,现场消缺时设备主人必须在场,并亲自干活。三是加强培训,充分发挥外聘高级工的特长,通过言传身教、现场讲课等形式提高维护人员的技能。
3.加强运行管理
不断提高运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充分调动和发挥运行人员的积极性。我部门打算通过到邹县电厂调研学习,通过接班、巡检、监盘、操作、交班五个工作模块和缺陷管理、工作票、操作票、异常处理、值班记录五个后台模块的完善建设,力争通过数据共享,实施监督,做好“引导、纠偏、评价”工作。加强运行对标管理,以集团公司标杆为目标,科学下达月度经济运行指标,通过小指标的精益管理,精心操作调整,来促进大指标的不断优化。加强运行班组长管理,长期以来,运行值长定位过低,在完成当值调度工作之余,很少参与班组建设管理,部门管理,对运行方式和缺陷处理也缺乏关注和意见建议。今后,我部将指导发电部加强对运行值长的考察考核力度,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共同做好运行方式管理、指标管理及缺陷管理等迫在眉睫的工作。
4.抓好技术监督管理
技术监督贯穿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设计所有的技术专业,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厂的技术监督工作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对生产管理的指导性不强,前一阶段发生的尾部烟道飞灰可燃物超标就是很好的证明。今后,我们将务实做好技术监督的组织工作,严格制度,落实相关人员的技术责任,不断提高技术监督工作的质量:一是把技术监督项目、指标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作为监督管理的最基础工作,杜绝因为个人经济利益而掩盖问题,不报告或晚报告设备存在的问题。亡羊补牢未为晚,提倡和鼓励生产技术人员自行“揭短”,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抓好技术监督分析,找出设备状态变化规律,找出薄弱环节,想办法解决或重点监控,要未雨绸缪而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三是加强专业协调配合,由于涉及专业较多,设备、系统也不同,这就要求各专业加强协调配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抓住技术监督的主要环节,抓住影响安全和指标的主要环节,提高设备经济健康水平。四是注重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当然前提是做好收益测算。
5.加强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管理不仅仅是安全监察部的工作,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来只有我们才掌握准确、适时的可靠性支持信息,特别是设备、系统的故障原因。二来可靠性信息汇总后将更加科学地指导生产部门的工作。两方面都要促进。做好可靠性管理工作,需要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管理,对机组检修中的重大非标项目、检修施工的组织管理,大小修前的招投标、备品、材料和劳力调配准备,较大技改项目的质量、进度控制等关键环节要从优化检修计划安排和改革工艺工序入手,以减少不可用小时,提高可用率;对“四管”泄露应当作为重点项目中的重点来控制,以减少非计划停运次数和停运小时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如加强上煤机械维保、加强捞渣机养护、加强掺配掺烧同样可以避免设备因为“吃不饱”或“拉不出”而导致的停运事件。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博物馆;免费开放;运营管理;必要性
当免费开放博物馆这一举措正式被实施之后,很多人都开始参观博物馆。然而随着不断增加的参观者,这给博物馆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安全问题、保护文物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让博物馆开始思考如何管理博物馆,如何保护好博物馆中的每一件展品。
一、免费开放博物馆的必要性
博物馆中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其可以将我国的社会文明展现出来。在每一座城市都有相应的博物馆,但是去博物馆参观的人是少之甚少。为什么参观博物馆的人那么少呢?究其原因在于博物馆的门票较高,人们不愿意将钱花在参观博物馆上。通过免费开放博物馆,可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更好的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二、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所面临的问题
(一)多样化的观众结构。当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参观博物馆。在以前由于参观博物馆需要收取门票,因此参观博物馆的群体往往是旅游群体、学校群体。然而当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观众结构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参观者数量的不断增多,难免会出现乱扔垃圾、破坏展品等现象。同时参观者数量的增多也会导致博物馆内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对展览室的温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展览室的书画。(二)博物馆缺少运营资金。当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博物馆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即:资金问题。免费开放博物馆这一措施降低了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同时还增加了博物馆的运营成本。从硬件设施上来讲,我国博物馆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不断增多的参观者会增加保护博物馆文物的难度。通常情况下,每个博物馆要专门设置讲解员、清洁员等,以此来保护博物馆的文物。再加上博物馆还要为参观者设置一些歇脚的设施,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博物馆的运营成本。(三)博物馆缺乏专业的人才。随着不断增加的参观者,这导致博物馆急缺专业的讲解员、管理员。目前博物馆中的讲解员他们所学的专业与讲解工作并不对口,并且他们自身的能力较低。在讲解的过程中,他们仅仅死记硬背讲解词,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无法满足参观者的各种需求。博物馆的运营资金往往来源于国家拨款,这就导致博物馆缺乏竞争意识。(四)博物馆发展进入瓶颈期。当博物馆刚刚实行免费开放的政策后,很多人都会去参观。然而当这些人参观完免费的博物馆之后,他们的参观热情会大大减退。在这种状况下,博物馆如何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们重新再进入到博物馆。博物馆管理人员要注重文物的摆放形式,让参观者在参观的过程中真正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只有这样做参观者才愿意再一次进入到博物馆中。(五)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博物馆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并不赞成免费开放博物馆这一举措,他们认为免费开放博物馆有害而无一利。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作为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他们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让观众真正喜欢上博物馆。
三、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措施
(一)构建完整的、科学的管理机制。在以前博物馆的运营资金来源于国家拨款,要想真正改变旧体制,博物馆要弄清楚自身的责任、政府的责任,按照政事相分离的原则来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同时博物馆还要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借助客观的考核方法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都激发出来。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其必须要具备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比如:博物馆可以参考人流量的数据来适当增加卫生间等,以此来提高参观者的满意度。(二)增加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渠道。从相关的规定中,我们了解到:在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政府会给与博物馆一定的补助。但是博物馆要想正常运营下去,仅仅依靠政府的拨款是不行的。博物馆管理人员要将博物馆潜在的资源挖掘出来,通过利用这些资源来获得相关企业的赞助,从而给博物馆带来一定的收益。另外,博物馆还可以销售旅游纪念品、文物图书等,以此来增加博物馆的收益。当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那么博物馆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硬件设施、聘请专业的人才,以此来推动博物馆的长远发展。(三)加大人才管理力度。博物馆既是展示文物的机构,又是接待观众,给观众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鉴于此博物馆要始终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备着服务意识。许多大学生都喜欢参观博物馆,博物馆管理人员可以抓住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招聘志愿者的形式来为博物馆的发展引进先进的人才。(四)博物馆资源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当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博物馆还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发展数字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博物馆。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可以以动态的方式来将静态的产品呈现在参观者的面前。现阶段,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博物馆开始运用了三维动画等技术,让参观者更为直观的认识了历史。
免费开放博物馆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公民的素质,还可以增强公民的文化内涵。尽管在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博物馆面临着运营管理问题、资金问题、安全问题等,但是博物馆要在发展中总结经验,以此来推动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德珍 单位:泰来县博物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
公办高职院校作为政府兴办的职业教育类高等院校,近十年来的校区规模扩张使得其资产大量增长,主要包括校区场地、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办公设施、交通设施、家电家具等生活设施、体育文娱设施、图文资料等,均属于国有资产。一方面,学校需要按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对学校资产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贴近高职教育需要,以服务专业(群)建设、服务课程建设为工作重心。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水平仍难以适应这种新要求,需要从理念和体制上进行改善和提高。
1公办高职院校资产运营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1资产管理主体多头、扯皮低效
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仍然延续的是计划经济旧有管理思维和方式,资产部门管理房产、设备,财务部门审批资产购置资金和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各个使用部门管用不管维护,总务后勤部门管维护不管购置和使用。这种方式分散了公办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资金形态、实物形态和无形资产形态的有机联系,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单一主体的统一管理。
1.2教学科研资产产权不清、使用低效
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的配置必须依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但其使用不提折旧,也不计算使用费用,易于诱导教学科研单位争房产、争设备,就使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近十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大幅增加,相应配套资产的使用状况差强人意,二级院系的大量新设备、实训室经常处于闲置状态。
1.3资产管理处置不当、流失严重
一是资产使用过程中流失。如公物配备给个人使用,长久则公物变成私产。二是资产处置过程中流失。在处置闲置资产和淘汰设备的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进行,随意报废。三是管理不善导致流失。资产长期不核查或核查流于形式,且不提折旧、不计损耗等懈怠行为,造成资产流失。
1.4校企合作过程中资产的界定和使用问题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起来越深入和宽泛,出现了“校中厂”、“厂中校”,双方资产交互使用,如果要使这些“校中厂”、“厂中校”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益和科研效益,其中必定涉及到双方的资产运营和管理问题。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实际上只拥有对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而利用资产的所有权(如将设备放置在企业车间中)与企业共同进行有偿开发,其管理和维护如何确保有效?其收益或者亏损该如何处置?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同样会向高职院校提供设备资产和技术进行合作开发、培养人才,其中就涉及到学校场地是否有偿使用?假如收取场地使用费,这些费用该如何处置和使用?
2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管理出效益。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目前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潜力,最根本的必须先转变管理理念,综合分析当前经济大转型对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用以指导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一是院校领导意识要提高。资产是高职教育得以开展的坚强物质基础。学校领导必须切实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确定资产管理服务于教学教育的目标,对准各个专业和课程的建设要求加强对资产的调配管理,以提升资产管理效益促进提升教学效益。二是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要加强。建立一级专职管理人员与二级兼职管理人员的两级管理体系,由责任心强、做事细致、专业素质好的人员担任,每年或每学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在学校的总体预算中专门划出管理经理经费,对兼职人员给予适当补贴。同时要配套完善仪器设备等资产管理量化考核办法,激励管理人员。三是资产管理的职权要归统。设立或强化资产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组织、分层负责、守土有责的原则,构建单独、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实施对公办高职院校资产的集中管理,明确各个层级的责任人,该收的权要收,该放的权的放。如为了避免重复购置和无序使用,就要实行集中采购资产和出入库管理,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如网络信息登记制度、记录审核制度、验收采购制度、保养维护制度、节约利用奖励制度等。四是资产结构要优化。要合理配置非经营性、经营性资产和教学性、非教学性资产,确保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非经营性资产配置,并为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以及经营性资产创收寻求渠道。除此之外,还亟须抓紧按照产教结合的要求,针对专业(群)和课程建设需要,大量设立具有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室、实验室和教学课室等,使高职教育的教学真实再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环境。五是闲置资产要盘活。前提是要协商好企业对学校资产的有偿使用费用问题,这取决于校企双方合作的相互依赖程度以及合作效益的好坏。之后,一方面,要大力吸引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设立“校中厂”,借此扩大校企合作成果并盘活闲置资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已经有很多院校组织设立)这个平台,大胆创新体制,通过职教集团平台,组建混合所有制资产经营公司对高职院校的对外投资进行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作者:张晓云 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李娜,祝梦林,王凤湘.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9,(6).
[2]姚琴.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徐以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实践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4]郭蜀晖.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5,(2).
篇8
水利是农业的发展命脉。我国地大物博,地形也相对复杂,而且南北气候和环境的差异十分明显。在各地区每年的降水量也不均匀甚至常有变化,比如常见的南涝北旱,但有时也会出现例外,南方也有可能出现旱灾,北方也会出现洪涝,最典型的就是前几年发生的云南干旱,北京出现洪灾。这些不确定的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正常生产。面对这种情况,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完全有必要的,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工程的建设,在保障农村农业的发展方面有着巨大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是在田间地头建设一些小水库或者小的池塘等,耗费的资金比较少,花费时间也是相对较少。因此这种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的转型打好了基础。
2小型农田水设施利建设与运营管理问题
2.1我国国情比较特殊,所以小型农业的水利工程要想很好的进行运营管理,除了政府的一定扶持之外,必须还要结合一定的私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发挥水利工程的实质作用,才能提高农田的质量和产量。就政府方面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宏观调控能力,将粗放型的农业经济管理转变成集约型、密集型的,模式,在工程施工中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资金以及相应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并且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跟承包单位或者私人承包者进行有效沟通和配合,如此一来便可将整个施工程序纳入规范化,同时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和养护队伍,实行管理与养护的分开管理,提高作业的工作效率。在最后的竣工验收中,政府要将各部门的汇总信息资料详细检查,发现有出入的问题要及早督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
2.2制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具体运营与发展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对于信息的收集正是管理者应该进行的重要的一环。设立专门的信息采集机构,主要针对农民对于水利设施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记录,最后形成符合农民要求与水利工程发展水平的有力措施并予以执行。但是我国的现状是,这个建设、管理与维修是断层的,一旦问题出现便找不到相关的确定负责机构,这是因为机构的设立与管理缺失加之民众的监督力度不够所造成的,所以设立民众“基层组织”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民众基层的力量相结合。
3小型农田水利运营管理的紧迫性与可能性
3.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紧迫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般都是些比较小的水库、塘坝、蓄水池、池塘等,因此跟大型水利工程相比投资比较少,建设规模也不大,所以整体上耗费的成本投入也相对都比较小,而且实际功效也比较高。目前农田的小型水利工程都是有农民自己经营,所以免不了没有搞好水利工程的紧迫感意识,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后期维护不够,在出现洪涝或者旱灾的时候难免是的工程不能及时发挥应用的作用,耽误了农业的正常生产。从改革开放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农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尤其是在农业税方面,农业税的改革促进了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农业结构的调整也优化了农业资源的配置,新型生态农业的建设改善了农业区域的环境气候和产量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3.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制度创新的可能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我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带来了深刻变化,以集体为核心的高度统一为根本出发点的生产利益分配关系,转变为尊重农户和农民个体的意愿,生产、经营自主化,农户和农民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4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运营管理的几点建议
4.1增加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家应该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特殊性和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和省财政除继续对大、中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的投入以外,应划拨出一定专项资金对农村的塘、坝、沟渠进行修建规划,确保有一定的比例资金用于改建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4.2改革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鼓励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促进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对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短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3强化管护制度,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制度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或模式,积极倡导农户参与农田水利项目规划。由县乡(镇)政府组织受益乡村或村村自愿组合开展相互协作。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额内实行统筹安排,采用借工、换工或有偿用工等办法组织实施,实现“推磨转圈、轮流受益”。
4.4政府应该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自己工作目标,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在当前情况下,国家不可能把大量的财力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由受益单位负责”的原则,农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受益者,投资主体也应该是农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民应该占相当大的比重。要把分散经营的农民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有关部门协调组织起来,有效搞好小型农田水利。
5结束语
篇9
[关键词]营运资金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风险
营运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资金,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流动资产净额。在数量上等于全部流动资产减去全部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流动资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营运资金的特点就是流动资产的特点,即回收期短;具有流动性;多种形式上并存性和数量上波动性。
在流动资产中,来源于流动负债的部分由于受短期索求权的约束,因而企业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自由使用。相反,扣除流动负债后的流动资产,企业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自由使用。因为这部分流动资产净额是由长期筹资方式筹集的,它的偿债索求权时间压力小。
营运资金不仅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二者的差额,而且其规模受企业销的影响,同时又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所以,营运资金的管理不能单纯地考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较差异,而需要从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把握。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营运资金数额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小。因此,增加营运资金的规模,是降低企业偿债风险的重要保障。然而,营运资金规模的增加,必然要求企业利用长期筹资方式筹集更多的长期资金而占用在流动资产上,但长期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成本大,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此以往,最终因为盈利能力低下,影响偿债能力,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反之,营运资金规模小,企业财务风险高,而企业盈利能力大。同时,营运资金的结构不同,也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在盈利能力、财务风险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可见,要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必须从四个内容进行:
一、财务风险
从理论上说,只要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就具备了短期偿债能力。因此,企业营运资金的最低理论值为0。但这必须以流动资产的变现数量与期限结构同流动负债的偿还数量与期限结构完全吻合为前提,否则,企业就可能形成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时,可以将长期资产进行变现,来偿还到期的债务。然而,在实际中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不会动用长期资产来偿还流动负债。再者,由于流动资产的变现数量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应收账款坏账和库存商品削价的可能性存在,所以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数量必须大于流动负债,即营运资金的数量必须大于0。同时,由于各类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和变现数量不同,作为流动资产净额的营运资金的结构不同,它的偿债能力也不同,因此,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态度不同,要求营运资金的结构也不同。
二、盈利能力
如果企业单纯地考虑偿债而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势必会约束自己灵活、机动地运用营运资金,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因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互为结果的,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长期低下,最终会削弱自己的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财务风险。企业盈利能力是受收入和成本二个因素所决定,企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不同,收入和成本的水平也不同。假如一个企业营运资金的规模过大,就会增加营运资金中非盈利流动资产的规模和比例,相对减少了企业的收入,同时增加了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反过来讲,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利润目标,来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
三、弹性
由于弹性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营运资金管理中要考虑自身变换的可能性,以便在需要时,调整营运资金的结构。实际管理中,弹性会影响营运资金的规模,如果现有营运资金的弹性不好,又需要对营运资金结构进行调整,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牺牲信用和收益,将弹性较小的营运资金强行转换其形态;第二个选择是增加具有弹性的营运资金的规模,用于准备短期债务的偿付和财务调整,这样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收益,维持企业现有的信用。
四、营运能力
营运就是经营运作,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运作能力。狭义的理解是企业经营运作的速度,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和运用的效率,即资产的周转速度,在财务分析中常用资产的周转率来表示,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指标。:
篇10
1.明确目标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资金回流,是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资金回流速度以及营运资金周转期决定着公司的绩效。合理利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对企业营销环节进行评价,促进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高。
2.确定关键因素
找出影响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关键因素对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有重大影响,是制定关键绩效指标的重要依据。
3.确定关键因素与营销渠道之间的关系
将关键因素与营销渠道联系起来,明确关键因素对营销渠道的影响,及其在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所扮演的角色。
4.建立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应精简,如果对过多的指标进行测评,造成信息冗余和忽略关键信息
5.绩效指标的测试与修正
对选定的绩效指标按评目标与原则进行测试,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指标进行修改或淘汰,得出最理想的指标。
6.确定指标体系,并进行绩效评价
经过测试和整理,我们得出关键绩效指标,按照企业绩效评价目标对企业进行整体绩效评价。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的构成要素,即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房地产开发产品、应交税费、预收账款。营销活动则是将产品通过营销活动销售出去,形成销售收入并盈利,这是营销活动的目标。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365/(全年销售收入/营销渠道营运资金)=365×(平均房地产开发产品+平均应收账款+平均应收票据-平均预收账款-平均应交税费)/全年销售收入。
二、2006-2010年房地产上市公司营销渠道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我们选取房地产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房地产上市公司营销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状况的调查,以期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运用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提供参照。
1.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为保证研究数据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选取深市和沪市2006年至2010年报表数据完备的25家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所需数据来源于CCER数据库、巨潮资讯网。
2.统计方法现
以万科集团和沙河股份2009年和2010年财务报表数据做具体演算过程。其余的23家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期的演算步骤在此不做累述。万科集团,2010年销售收入1081.6亿元,应收账款15.94亿元,未经银行承兑的应收票据0,产成品存货52.9亿元,预收账款744.05亿元,应交税费31.65亿元。2010年万科营销渠道营运资金=15.94+0+52.9-744.05-31.65=-706.86亿元。2010年万科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365/(1081.6/-706.86)=-238.56天万科集团,2009年销售收入634.2亿元,应收账款7.13亿元,未经银行承兑的应收票据0,产成品存货53.11亿元,预收账款317.34亿元,应交税费11.76亿元。2009年万科营销渠道营运资金=-268.86亿元2009年万科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154.56天沙河股份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7.23亿元,应收账款0.055亿元,未经银行承兑的应收票据0,产成品存货2.85亿元,预收账款1.02亿元,应交税费1.84亿元2010年沙河股份营销渠道营运资金=0.045亿元2010年沙河股份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2.28天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