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3 19:0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教师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1

寒假即将来临,它为中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时空条件。按照省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我校在假期将继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愉快、充实的假期。

二,具体计划如下:

(一)建立寒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分工负责,全面管理和组织学生的寒假活动,以确保寒假各项计划顺利完成。

(二)优化学生假期活动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和学生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防范工作机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确保学生的寒假安全。寒假前,学校要以《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动员全体学生家长确实承担起学生在校外的安全教育和监护责任,与家长签订一份《学生寒假安全委托书》。假期,学校要通过家访、学生返校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继续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学生在校外的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工作。

(三)开展寒假系列主题活动

1、开展安全活动。假前,对全校同学进行寒假生活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专题教育,加强学生安全使用煤气、电器,安全燃放烟花爆竹、遵守交通规则等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教育学生不去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场所,不上,不随意结交网友和不明身份的朋友,远离“黄、毒、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的预防教育,在师生中积极宣传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同时教育家长在假期中对学生也要加强禁毒教育。

2、开展温暖行动。走访慰问困难学生。组织教师和学生对低保、低收入家庭学生,患大病,重病学生、孤儿、家庭困难的单亲子女、农民工子女进行走访慰问,给予困难学生经济、物质上的帮助,或者通过新年寄语、书信交流等方式鼓励困难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克服困难。大力开展关爱特殊青少年群体活动,开展爱心慰问活动;另外也要与这些学生家长沟通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技能。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做贡献。

篇2

(20__—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服务”的思想,在县教科室的指导下,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务实奋进,开拓进取,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科研促进质量”的科研兴教战略,围绕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聚焦课堂,研培结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引领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着眼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2.全面推进以预习、课堂教学、限时作业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

4.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

5.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为重点,深入开展常态课堂案例研讨、教育叙事、教育沙龙等多元化的校本研究活动。

6.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活动。以课堂教学设计为重点,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合作、和谐、持续发展。

三、采取措施

(一)规范课题管理,突出科研的实效性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课题成果的推广,突出科研的实效性。同时,做好各种教科研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迎接市教科研样本校年检、课题年检等上级部门的考核和检查。

不断树立“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使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们将突出省、市、县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和实效性,形成以教科室为主导,主持人为中介和桥梁,参与教师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踏实稳健地开展研究。

定期对各级课题进行阶段推进,检查落实研究的进展情况,确保课题研究的过程真实、有效。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开课研讨、阶段研究讨论等。开展好课题相关的实践活动,确保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课题论文;各课题组要撰写若干教育叙事或案例,课题论文、案例应该是对这些实践活动的记录、反思、概括。各课题组要作好研究实时记录,积累好学习文献、典型课例教案、评课表及其他相关活动资料。

善于积累各种资料,并能对原始资料加以积累和提炼,在总结中做理性思考,在剖析中提升。把教师的课题研究报告、活动方案、个案分析、研究论文等编入《__教科研》,努力办好这份刊物,使它成为广大教师施展才能的舞台。积极组织教师的优秀论文向市级以上刊物投稿,精心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评比。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本着年轻教师进步大,骨干教师出特色的思想,坚持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着力构建校本交流平台,积极推进校本研究,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1.读书反思提升

营造学习化环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型教师队伍。继续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坚持“四个为主、四个结合”的读书策略: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学习相结合;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相结合,鼓励教师广闻博览。学校将把读书活动列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及常规检查中,学习时间15周,每周一次,学习内容自主安排,但必须摘自教育名著、教育教学类期刊。同时,教科室关注现有的主要教育教学刊物,收集先进的教育理论文章,汇编成《教科研文摘》发给教师,为大家的 学习提供方便,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本学期将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以便评价老师们读书效果。

2.专家引领辐射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报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学思想,积极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并将活动中的先进理念和操作方法带回来,和大家进行共享。另一方面我们将采用观看录像、邀请专家进学校作专题讲座,为本校课题研究工作提供指导,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学期将通过名师引领、课堂示范、专题研讨等方式搭建有效的教科研交流平台。认真参加镇、县教研活动,所有教师要按时参加相关学科的活动。如有事不能参加,必须提前请假,写好请假条。

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认真研究探讨课改中出现疑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教研组、备课组在学科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密切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的联系,使科研进一步贴近教学,甚至融于教学,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教研组活动各学科每周都要正常开展。每周开课,初一、初二、初三轮流开课,各学科尽可能围绕各学科的课题开展研究型开课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 3、7、13、16 4、8、14、17 5、9、15、18

初一 语文、地/生 数学、政/史 英语、体/艺

初二 数学、政/史 英语、物理 语文、地/生

初三 英语、物理 语文、化学 数学、政/史

开课后,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要将开课教师开课的教案和课件的纸质文件以及评课表和评课记录交至教科室归档。同时,开课教师将开课的教案和课件的电子文档发至学校信息中心。每周一,教科室将把上周开课教师的开课证明和下周的开课通知单发给年级负责人。

4.支持教师互助学习

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骨干教师或青年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要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师徒”结对作用,举行新一轮师徒结对仪式,并加强师徒开展活动的过程管理,完善师徒工作常规制度和师徒结对考核制度。深入开展中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拟举办一次围绕课程改革的主题沙龙活动,并邀请兄弟学校教师一起参加,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课程改革的内涵。

(三)进一步完善教科研机制

教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充实内容,进一步完善教科研机制。

1.各项活动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列出负责人、内容、时间、形式,及早公布,使活动明确有序,进展顺利。

2.建立考核与奖惩制度,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科室开展的各项活动将纳入对教师及教研组、备课组的考核,评选“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长”。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学期末,参考课题研究、、沙龙活动情况等,评选“教科研先进个人”。

四、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制定学校本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2.合理安排本学期静校教研活动计划。

3.研究确定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4.召开教研组、备课组工作会议,讨论其工作计划的制定。

5.发放教研组、备课组、个人工作计划表,指导填写并收取归档。

6.静校教研:集体备课,提前备两个星期的课。

7.开展开课、观课、议课、评课工作。

8.开展读书节活动。

10月份:

1.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资料展评。

2.与外校进行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3.做好《教科研文摘》的编辑工作。

4.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检查。

5.举办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11月份:

1.案例研究交流会。

2.读书笔记检查。

3.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中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

4.进行论文评比活动。

5.完成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12月份:

1.参加市教科研样本校、课题年检。

3.完成教科研工作总结。

4.各课题组汇总上交各种材料,教科室进行资料归档。

5.对全校教师进行教科工作考核。

篇3

学校有物理实验室一个,可以一次供48人实验; 有8个教学班级,其中八年级有2个教学班,九年级有2个教学班。

学校实验仪器不怎么配套,加之仪器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对一些实验没办法完成。

二、实验任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物理课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形,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充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改革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鼓励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五、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六、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七、物理实践活动 八、考察

本期对学生实验教学的考察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方面,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否会对实验仪器进行调整,是否能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能否在实验中正确测出实验数据等。二是对实验理论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及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

九、本期实验安排

八年级探究实验: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水的沸腾

3、电流和电路

4、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八年级教师演示实验:

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

2、用放大镜看物体

3、乒乓球会下落吗

4、光是怎样传播的

5、光的折射

6、光的色散

7、透镜对光的作用

8、凸透镜使光会聚

9、投影仪成像

10、凸透镜成实像

11、凸透镜成虚像

12、自制温度计

1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4、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5、串联和并联

九年级探究实验:

1、测物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如何使用刻度尺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5、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杠杆的平衡条件

7、比较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8、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九年级演示实验:

1、钟表

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二力平衡的条件

4、模拟引力

5、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7、液体压强的特点

8、托里拆利实验

9、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深刻领会新《义务教育法》精神,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工作。本学年,教导处将按照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化新课程教材与考试改革的学习,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力度,积极研究校本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编写好系统的校本教材,全面实施学生评价改革,使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实施新课程学生评价办法,构建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特长明显的目标。

2、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运用能力,提升对考试改革的认识和把握,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

3、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库和校本课程教材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过程管理

1、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重点查学生出勤和教师的教学组织,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学生、考核班级、教师的依据。

2、对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加强检查督促。教师常规工作,每月检查一次(普查与抽查相结合),有检查有讲评,每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目标管理重要考核内容。学生学习常规每期全校抽查一次,各班普查,检查结果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评价的依据。

3、继续实行校务会值日随堂听课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促和指导。

(二)落实考核评价

1、全面实施学生评价改革,注重积累学生平时关键表现,使评价结果更客观。

2、规范学生评价的程序,按照自评—互评--班评--校审—公示的程序认真落实,确保评价公正。

篇5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篇6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 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 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 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 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 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教学要求

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明确教学任务。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内容多:从目前高考的考纲的要求看高考内容涵盖了整个中学阶段的10本教材即初中的《中国地理》上下册《世界地理》上下册《高中地理》必修123册《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三环境保护.从知识结构看包括了世界和中国的各区域地理和高中的系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1)就高二地理学科来说,学科主干知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思想、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地理图表的识读、分析与应用。一方面要注重基础,不要讲得太深和太难,另一方面要突出主干知识,不必面面俱到,要大胆地处理教材,要把时间放在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和基本原理、规律及其应用或者迁移上。

(2)初中地理主要是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着重复习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难度,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重抓基础,又要突出重点,适当补充热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通时结合世界热点地区复习重点地区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是学会区域定位,认识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评价区域发展条件。在此,该背的就要强求学生背。如世界分区、世界主要8个国家的定位和地理特征以及中国分区地理就要采用这种方法复习。在复习中,区域地理内容的掌握要超越初中地理的能力要求,与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渗透和结合。

(3)培养学生地理能力。包括读图能力;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在复习是应重点强化提高。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要有详细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认真挖掘教材。

2. 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能使学生会学、学会就是好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倡导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学释疑、知识整理、训练矫正、迁移延伸四个环节。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地,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网络收集有用信息,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法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能力培养。地理学法的设计必须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在知识的运用上要有适当的提高,以适应高三的教学和高考的需要。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本期高二地理教学将认真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遵照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在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的统一部署下,地理教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技能与终身学习能力,力争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人口、城市、文化、旅游、世界政治经济、中国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力争使学生掌握用基础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成为有强烈爱国情操又具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学生。

三、工作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本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力争能在具有影响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四、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然后复习初中中国地理。

2、工作安排:李进廷任教241、242、243三个班并肩负尖子培优辅导,任备课组长;任爱民任教238、239、240、242四个班并负责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肩负普通培优工作。

3、课时安排:每周安排四课时,本期预计23周,实上课时18周,共计课时72课时。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五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教育教学法规,落实素质教育和自成教育。通过数学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渗透终生数学教育思想;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并通过数学课的情感渗透培养学生自强成才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住校班以农村孩子居多的班级。他们虽然大多朴实善良,但因为从小家长管不上,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较差。通过一年半的努力,本班数学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无论从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已初步形成。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等数学思想方法已在一些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但一些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数学知识上一些拔高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的同学人数还不理想。

三、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挖掘整合教材,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篇8

[关键词]冷作工 做中学 做中教 “一体化”教学改革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014-02

2007年9月7日,总理在视察大连市轻工业学校时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教、学、做”的重要讲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总理的讲话,内涵深刻,概括精确。是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诠释,实施“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是强调教师职责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引导学生认知、理解、评价及行动,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通过认真学习和研讨,下面我以冷作工专业课教学中,任务一、圆方过渡接管的制作为例,阐述我校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一、学情分析与实施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我校的示范校建设,于2012年9-10月份对本校11级、12级冷作工专业的123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本校冷作工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下为调查问卷的数据。(表1)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目前职校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觉、玩手机,学习兴趣淡薄、沟通能力差、厌学情绪普遍,即自卑又自负等,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他们思想活跃、好奇,数据显示有73.9%的学生对专业实践操作却有浓厚的兴趣。

2.实施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学情,我把重点放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把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我时常鼓励学生“用今天的努力,开创未来无悔的人生”通过教育手段给他们讲解当前国家和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新时期技术工人的优秀代表王亮说明技术工人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回学校给学生做报告,讲述他们在工厂里学习技术的重要性,通过他们的交流让学生们知道在学校应该做什么、学什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在示范演示教学中,找出操作姿势较好的同学,为其他同学进行操作演示,以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课堂归属感,通过展开竞赛,创设生产情境,把同学们分成几组,看谁的任务做的好,哪个组的任务做的好,以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奖励法,对在学习中表现好的,任务完成好的优秀生给予奖励,对于期末成绩比上学期成绩有较大提高的同学给予进步奖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进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展评法,把每一次的任务课题,精选出几个较好的,进行展评,使同学们有学习的榜样,通过看他人的工件,找出自己工件的差距,使学生更加自觉刻苦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整合教材内容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加强

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精神,我校在示范校建设中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针对对口单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日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车间主任、工程技术人员、工段长、车间的班组长共23人,调研内容通过访谈和问卷形式获得,其目的是通过调研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使学校的教学真正融合到生产中。以下是问卷调查内容:

①你单位招收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表2)

②你认为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是否符合你单位生产的需要(表3)

③近几年大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船营铆焊厂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情况(表4)

④大船重工公司船营铆焊厂一线员工的职业资格情况表(单位总人数1300人)(表5)

调查显示,表①说明技工院校的学生是企业用工的首选,学生毕业后具备大专、本科学历,适应岗位能力强,吃苦耐劳、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复合技能人才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表③说明学生的就业率看好,但调查中我们也会看到,表④说明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表②说明目前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差距很大,有的同学甚至图纸都看不懂。希望在机械制图、金属材料 、材料力学等学科教学上能多和企业生产挂钩,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综合以上调研,我校对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我带领本专业老师编写了适合专业发展的冷作工校本教材。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去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

下面就以本课任务为例,谈谈冷作工的教学方法。

(一)、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针对任务要求,本课我采用了三个原则对教学目标、重点内容进行设计,一是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结合市场需求:三是结合学情要求的原则。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技能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责任意识;职业素养;爱岗敬业;协作精神。

2、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 点:《圆方过渡接管》的操作技能。

难 点:《圆方过渡接管》作展开图的基本方法。

关键点: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生产中,能用所学知识,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本课任务用360分钟完成。

通过“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按需定教”的课程设计理念,使我在实施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最大程度发挥了教学效果。

(二)、整合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孟广斌老师主编的《冷作工工艺学》一书中的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教材的内容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理论基础,学生对这部分专业知识掌握得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的发展,因此,本教材在行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只是单一的理论展开内容,没有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很差,针对学生的特点,我将本课任务改编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确保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贴近企业岗位需要。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实践,本课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三、注重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生产的工艺要求、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

的知识兴趣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实践,成为实践的主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认知和体验。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不但教授知识,更应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本课采用了以下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我把任务安排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产品制作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总结反思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善于总结课堂上的学习成果,通过

观察和实践,利用工作页形式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3).模拟操作法:模拟操作是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中只有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才能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才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细化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共分:组织教学、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作业布置、四个步骤。(一)组织教学:(8分钟)

本课通过组织教学,向学生讲清本课的意义和目标,特别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再按生产实际需要分好组和岗位,确定好负责的各小组长;检查出勤、劳动保护用具的穿戴情况及5S管理要求,为任务的实施作好课前准备,

(二)任务导入(2分钟)

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情境。本课我通过模拟工厂生产情景,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使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我以生产车间班组长和调度员的身份,导入本课圆方过渡接管的生产任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

(三)任务实施:根据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六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识读零件图纸及相关知识复习(20分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与本课相关的技术资料、提高学生识读图纸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相互沟通能力。

学习活动2:加工工艺分析(30分钟)

本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多个工艺方案,然后要求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指导学生确定一个可操作性的工艺方案,确保任务实施的正确性。

学习活动3:编写工艺流程(20分钟)

要求学生将活动3讨论后的可操作性工艺方案编写成工艺流程技术文件,便于指导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习活动4:圆方过渡接管的展开放样(30分钟)

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从看图-作图-作展开图以及制作成形、验形样板。然后,让学生自检、互检、小组检查,确保成形制作的产品质量,培养学生未来职场的责任意识。

学习活动5:圆方过渡接管的成形制作(200分钟)

在操作环节中,通过小组完成成形方案,教师采用示范演示法,规范产品生产的工艺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全方位的巡回指导中,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指导学生对工具、 胎具的正确使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习活动6:成果展示及总结评价(45分钟)

通过评价和总结,点评各任务小组的合作情况,讨论产品的质量检查结果及5S管理情况。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到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对评价环节学生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给予纠正,将学生发散的思维集中起来,共享学习成果。使教师传授的知识,真正变为学生自己的学到的技能,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评价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表1《圆方过渡接管》的制作工作过程质量评价(占40%),表2《圆方过渡接管》的制作工作成果评价标准(占60%),两成绩合成百分制为学生的评价成绩。

(四)、作业布置(5分钟)

我采用了三种形式:即课外拓展、课后复习、课后作业。通过课外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基地,通过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检修问题产品。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结合所学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在实训基地进行个人创艺冷作产品的制作,在参加辽宁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中,我校冷作工创艺展品获得省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通过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预习下次课的内容及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反思

1、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模式的教学效果

本次课克服传统专业课教学弊端,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角。使每一课题都能从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及工具产生熟悉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针对难点问题,通过课件、实物的演示、全方位的巡回指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中,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通过测评,绝大部分学生很好的完成了圆方过渡接管的任务,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通过教学改革,由自己辅导的学生单得权在参加大连首届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院校独立竞赛项目冷作钣金工竞赛中荣获冷作钣金工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我校冷作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的技能水平受到了领导和用工单位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2、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模式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样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专业课教师应始终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注重专业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认真钻研业务,扬长避短,善于自我加压,具有终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创新,紧紧跟上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技能。使学生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所学知识真正用到实践中,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需具备“做中学,做中教”一体化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每一次课后的总结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自我提高,通过教学反思,我认为,中职冷作工专业课教学,创新应用“做中学,做中教”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是实现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值得我们同行教师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婉林.职业教育教学方法.[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年8月.

[2] 盛波.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4).

篇9

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主要工作:

1、提高我校教师学历层次。对男教师50周岁以下,女教师45周岁以下取得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要求,鼓励他们进行学历教育,积极支持教师参加自考、成人高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等形式的学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受训教师的学历层次,促进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另外还要注意处理好提高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的关系,加强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的考核力度,教师一学期听课课时数不得少于20节。校中层不得少于30节,其中30%必须是校内课。

2、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效果。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建立教学研究网络,健全教研工作的各级组织。建立“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研工作管理网络,实行在校长室领导下,教导处具体组织协调下的教研组长负责制,明确各级职责,推行“分级管理,分工合作”的思想,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听课、评课活动,请专家来校讲座,认真开展校内“六认真”检查和教学常规检查,切实提高教研活动成效。本学期继续安排教研组进行活动展示(3/28英语教研组,5/9艺术教研组)。各教研组要把教研活动的情况,组内成员的教学案例、反思、随笔、论文、练习设计等,及时上传到校园网教研组网页,并注意内容的更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网上教研。

3、积极地创造条件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专家指导、外出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帮助。并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

4、重视新教师培训。根据区教师进修辅导站工作安排,组织新教师参加各次培训活动。要求认真听讲,做好记录,与期末考核挂钩。

5、班主任工作常抓不懈。除安排教师参加区组织的交流培训活动外,由杨玉芳老师负责,做好校内班主任培训工作。

6、安排教师参加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班,为校心理咨询室提供师资保障。

7、组织2004、2005届青年教师参加区综合素质考核,认真及时地做好指导工作。

8、开展师生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2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完成读后感,上传至校园网。

9、开展实课研讨活动。各教研组推出1到2位教师,参加校级公开课,上课内容、形式、时间,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其他老师上组内研讨课。要求认真听课,作好记录,课后组织评课,写好评析或教学反思。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拟订、学习本学期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3、上报一人一课

4、学习新课标

5、分学科学习备课要求和作业设计、批改要求

三月:

l、开展组内交流课活动

2、英语教研活动展示

3、组织教师参加区金阊教育报告厅

4、区新教师培训(一)

5、校级研讨课(语文)

6、读书活动开始

四月:

l、区新教师培训(二)(4/2语文、4/3数学)

2、校级研讨课(数学)

五月:

1、艺术教研活动展示

2、组织教师参加区金阊教育报告厅

3、区新教师培训(三)

4、校级研讨课(艺常)

六月:

1、优秀读后感交流

篇10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

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南方的水稻土、红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标本并进行观察记录,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再进行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做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又如讲述广州地区“三年一中变”的成果,就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编辑,进行演示性讲解,教学效果比老师讲授好得多。

9、增强学生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学会发问、懂得看书、学会查找资料,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读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如《少年科学》、《世界奇观》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悟性。

三、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