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8 12:3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单位财务工作计划

篇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软件、应用产品不断开发,各类财务会计应用软件的出现,使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向前迈进、向前发展。使财务会计工作者不再为结算报表烦恼,不再因为结算报表、年度报表不及时而被领导批评教育或扣罚奖金,不再为现金进出账与会计总账不对应而烦恼,不再为和银行对账而烦心,不再为发放工资时与同事纠结几元钱而争吵。财务会计应用软件、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不仅减轻了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负担、精神负担,还方便了各级管理部门的查看、审核,形成了财会信息资源共享,不用劳累辛苦的跑路去每级送报表、送资料、去汇报,减少交通费用节约了旅途成本,提高了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办事效率,改变了财务部门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使财务部门的工作更规范、更科学、更严谨。

二、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应用的不足

自从有了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相对规范化,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善,如下。

1.内部监控机制欠完善

一些行政单位虽已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但思想观念一时未能转变,实际工作中一些人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不强,加上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工作方式不断更新改变,财务内部管理控制、管理机制、管理制度没能及时修订完善,依旧有一支笔审批资金、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依旧没能明确资金审批流程、审批资金权限,依旧没能完善委托、授权审批制度。依旧存在因人员编制有限,工作岗位无法细分,有时会计和出纳还兼职,有的依旧代管单位公章,完全违背了财务和公章相关管理制度和原则。

2.信息技术运用操作水平不高

单位有些工作年限较长的财务人员,拥有较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对会计法等财务知识和相关管理规定已经牢记在心,但对新时期现代科学知识学习的不够好,计算机应用操作不够熟练,对信息化技术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实际运用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操作速度较慢,时常会出错,有时数据忘记保存一切又得从头来,致使工作效率不高。而一些工作年限较短,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会操作财务会计管理系统,财会软件应用较熟练、信息化技术较好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却又缺乏财务会计知识,缺乏财务管理经验。

3.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单位各类规章管理制度都已经制定,但经济社会的形势不断变化,财会工作模式也相应进行某些调整,财务部门实行电算化、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运作,如何管理、如何监管现代技术,信息化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尚需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遗留下的管理弊病依旧存在,财务部门审批流程尚未理顺,多部门管理、多层面管理财务部门使得管理权限比较复杂、比较混乱。一些行政单位上下级财务会计部门在数据方面存在误差,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数据快速传递、数据快速交替的作用。

4.信息化暂未达到共同分享

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财务工作属于保密性质,除了分管、主管领导知晓具体情况外,普通工作人员一概无权过问、不得知晓。改革开放后,国务院下发的第492号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了财务会计管理新规定,一些不涉密的财务收支账面向每个员工公开,实行公开透明、阳光民主的管理机制。但由于个别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传统的工作思想依旧存在,陈旧的财务管理理念还未抛弃,习惯的工作方法延续使用,对财会电算化管理实际运用不行、实际操作不精,按老思路走很多路径不通、处处遇到问题,只能传输一些原始数据、简单的数据,使信息化管理运用无法达到目标、无法达到高效率,对一些经过财务会计统计、核算后的数据无法及时传递,更无法实现财务信息共同分享、充分利用、相互整合的目的。

三、加强财会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应用实效

1.完善内部监控管理机制

行政单位工作人员、财会管理人员应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应尽快脱胎换骨不再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在现实工作中除应严格执行国家会计法、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应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还应根据新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工作方式必须改变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管理机制、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资金审批流程,确立审批资金权限,进一步修订完善委托、授权审批制度。严格单位公章管理制度,杜绝一支笔审批资金、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杜绝会计和出纳工作岗位无细分还兼职的现象。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操作水平

行政单位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工作年限长财务工作经验丰富,熟知会计法等财务知识和相关管理规定,但现代科学知识学习不够好,计算机应用操作不够熟练,信息化技术缺乏深入了解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应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或要求他们参加此类科目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操作财务会计管理系统、财会应用软件,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反之,对缺乏财务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经验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也应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行政单位应根据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运作的具体情况,逐步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逐步理顺财务部门审批流程,认真清理复杂、混乱的多部门、多层面管理财务部门的现象,保证财务管理权限合理符合实情。同时,应加强与上下级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对工作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应及时反映尽快解决,减少各类数据的误差和失误。应尽快建立财务会计工作网上监管、财会系统内监督相应的、系统性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和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快速传递数据、快速交替的作用。

4.共同分享财务会计信息化成果

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一、绪论

在我国民办高校是指企业事I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采用自筹经费的形式,面向全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分为专科和本科。在我国最常见的民办学校组织形式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组织结构一般是由按专业特点设置的教学单位和人事、财务、后勤等职能部门组成,民办高校财务部门是进行会计核算、规范财务行为、处理各院系、行政部门、后勤部门财务关系而设立的机构,财务部门作为民办高校的重要职能部门,除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之外,还承担着民办高校发展资金的筹集、投资安排、日常运营以及收益分配等财务工作,在民办高校中担任着“大管家”的角色,所以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民办高校的财务部门主要的功能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民办高校竞争加剧,民办高校要改变短期逐利的特性,转向树立长期持续发展目标,由粗放式增长转向内涵建设。这些转变必然面临大量的资金需求,而民办高校出资方往往资金有限,所以对于发展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和日常运营以及收益分配的问题要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财务部门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财务部门应更多的参与民办高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

(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不足

我国民办高校常见的组织形式是董事会下校长负责制,但是没有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很多民办高校常见的现象。预算管理制度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资金运用的有效性,民办高校应该建立规范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实际工作中的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预算来执行,减少预算的随意性,但是不少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多数民办高校的做法是各院系或专业根据自身资金使用需求而不是学校发展计划需要来编制预算,然后提交财务部门汇总,而对于资金使用计划和预算的可行性缺乏必要的分析,在预算资金的管理上也是重使用、轻管理,一些高校甚至没有预算执行的效果评价,没有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民办高校以自筹资金的方式办学,其筹资渠道多样化,经济活动多样性,且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复杂化,此时内部控制制度显得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高校正常工作的进展,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障民办高校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促进民办高校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使其适应经济的发展。大部分民办高校也逐步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规章制度制定不完善、内控执行力度不到位、检查监督行为流于表面等。

(四)财务人员的数量少且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内容繁琐、程序严格、操作复杂等特点,所以从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而大多数民办高校出于节约人力成本的考虑,财务部门基本只设一个处长、一个出纳、两个核算会计、一到两个税务会计从事简单的财务收支工作,财务人员少且没有专业财务管理专人或财务管理岗位,对现代财务管理知识以及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了解不够,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控制也缺乏认知,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优化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但是由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的历史不长,其属性又定为“民办非企”,兼有公益性和营利性特征,至今国家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少数地区如广东省出台了地区性的财务管理暂行管理办法,可以说大多数的民办高校只能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民办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自身情况来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较为粗放,且重点在事后的会计核算,显然已经适合民办高校的发展需要,民办高校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工作内容,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财务管理预算制度

民办高校必须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方法和审批程序。近几来各民办高校不约而同地在强调内涵建设,而增加了对建设资金的需求,但同时又面临生源不稳定甚至在逐年减少的状况,作为民办高校主要资金来源的学费来源不稳定,对于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就建立预算制度,合理使用资金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规范有效的预算制度,首先要强调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明确预算管理不是约束二级学院花钱,而是将钱和工作计划结合起来,使工作有目标,资金有去向,预算执行情况还可以作为工作绩效的评价依据之一。其次预算的编制要科学合理。高等学校一般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编制工作量大,而且预算一般是由基层的教学单位或行政单位编制,由上级部门分析汇总,最终形成全校的预算,但基层的教学单位或行政单位预算项目任意捏造,资金预算随意列出,财务预算从自己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所以要有专门的审核部门来负责各教学单位或行政部门的预算以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审核部门可以是由董事会成员、财务人员、外聘专家组成的临时部门。再次预算的执行要监管到位,最后建立预算考评机制,分析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以及学校工作目标的贡献,同时要配合设立奖惩制度,预算评价要全面,严禁用预算完成与否单方面确定预算执行的好坏。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出资人投入和银行借款,而且近几年来民办高校竞争激烈,资金需求增加,大部分高校是通过银行借款来解决的,财务风险在增加,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并完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资金使用,降低务风险。

民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学校经营管理有秩序和有效的运行,维护民办高校资产的安全性及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地降低民办高校运作中的风险,而建立的一个管理控制系统。而国家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企业制定的,并没有针对高校或者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法规,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国家的相关法规为基础,结合自身的财务管理情况而制定。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对教育经费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方面。

加强民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设立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使得民办高校的日常经济业务处于相关机构的有效监督之下。二是建立重要经费管理信息公开制度。三是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四)提高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鼓励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进修学习。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强,又受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财务人员要有过硬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胜任财务工作,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内容、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所以财务人员要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工作内容的发展变化。财务部门组织财务人员的继续学习和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和其他高校财务部门的业务交流和讨论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外在的推动力,比如财务部门可以在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中增加成长与进步的考核指标。

2.引进专职或校内兼职高素质人才。民办高校采用自筹经费的方式经营,人力成本是财务人员招聘时着重考虑的因素,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一直是招聘市场的稀缺人员,是从不愁工作的一类人,如果民办高校无法低成本地从市场上得到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可以从内部解决,会计专业一直招生很好,几乎是所有民办高校都会设置的专业,会计专业的老师一般是学历高,专业素质强、知识面广、甚至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一类人,这些人如果能得到民办高校财务部门的合理利用,既能节约人力成本又能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小兰.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5).

[2]季红霞.民办高校投资“合理回报”与教育经费监管.财务月刊,2016(08).

[3]林荣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实证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1(02).

[4]朱明琪.论高校财务内控体系的完善.中国总会计师,2016(09).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资金进行科学的筹划、配置和使用,对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监督和核算,确保单位能够高效运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活动。它是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管理的关键。但目前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不到位等,影响了内部管理工作质量,本文就如何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预算管理不够规范

预算编制是有效开展预算管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但是当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普遍性问题。有些单位对预算的理解还不到位,不能够正确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将预算管理看作是要钱、花钱的过程。编制工作开展不合理,并没有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对预算年度的工作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加在其他业务部门没有积极参与,致使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与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为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导致执行过程中实际支出与预算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实现预算的有序执行。支出控制不到位,一些人员巧立名目随意支出,对一些专项资金随意挪用,对专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虽然一些单位编制预算十分全面,但是在使用资金过程中不进行跟踪审计,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不进行深入核查,对资金使用的规范要求没有认真履行。

(二)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松散,很多单位财务部门只负责经费的收支情况,国有资产的具体情况并不掌握;作为后勤部门只负责采购和发放,对资产具体价值和使用情况并不了解;使用部门职责不清,不进行管理,只是使用。这些现象导致国有资产的管理脱离了财务管理范围,使得资产管理人员不清楚财务账面价值情况,财务人员不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使得很多资产处于管与不管之间,导致很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不一致,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很容易导致盲目采购和闲置浪费的情况,财务管理不能够发挥自身作用。

2.国有资产核算不到位

单位在采购国有资产过程中将此项支出列入一次性事业支出,在使用过程中不对这些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导致账面价值大于实际价值,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结余虚增,财务账面很难反映单位实际资产情况。

3.国有资产存在流失现象

财务管理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不能够发挥作用,很容易导致财务账面与实际资产情况不相符,加之国有资产管理松散,长期不进行清查盘点,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大量国有资产随意流失。还有一部分固定资产在转让过程中并没有办理相关手续,调转随意性很大,随着工作岗位人员的频繁变动,这部分资产很难详细说明归属,导致资产流失。

(三) 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不流畅。很多单位并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对财务部门配置人员的时候普遍存在配置不足的现象,内部管理体系混乱,很多职权责任划分不清,岗位责任很难落实。对会计事前、中、后工作很少开展监督工作,审核工作不能严格把关,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单位虽然设置了内审部门,但是部门独立性不强,不能有效履行职责,甚至一些单位没有设置内审部门,无法开展内部审查工作;一些内部管理控制制度陈旧,不能够满足单位发展和管理需求,还需结合时展和单位内部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虽然制订了控制制度,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执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成效发挥。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加大管理约束机制

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合理性是确保单位有效实行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益的基础;我国当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预算编制质量不高,预算难以有效执行的现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强化预算意识,规范管理编制部门预算,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绩效评价措施,做好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对各项支出都要制定标准定额,科学合理地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质量。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要严格根据预算批复要求对支出和收入进行有计划的落实,改变随意追加预算和变革预算的现象,要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好事后评价工作,要对收支项目进行深入细化,对政府提出的各项分类收支改革政策要全面落实,确保实际支出与预算相吻合。同时要建立完善、合理评价体系,为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准确标准。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事业行政单位管理人员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和不法侵占现象的发生;各单位要对自身拥有的国有资产建立详细台账,认真核查当前所有国有资产种类、数量、账面价值等详细信息,根据内部各部门上报的情况结合财务账面信息,查缺补漏,查看是否与账面资产相符,对一些流失的国有资产尽快查明原因,并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最终形成准确的明细台账。同时要明确职责,每个部门的资产情况都须有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并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对国有资产开展管理,确保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使用人员,从而杜绝流失和不法侵占现象的发生。针对国有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报废等都环节都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管理的规范性,避免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三)规范内控措施,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依法理财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强化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和自学开展对《预算法》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认识到工作应负的责任,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单位的实际管理需求,在建立过程中要向内部所有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尤其是财务部门要参与制定制度的全过程中,确保能够发挥作用,在实际落实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严格执行资金支出审批制度,确保资金支出合理合规,凭证真实有效,严格明确各项审批手续,经办人员如实填报,审核人,审批人等加强对业务情况的审核;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当预算同执行支出与所批复的预算出现偏差的时候,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情况 ;对专项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随意挪用于其他项目;要对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全面落实审计决定,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资金使用更加合理,将单位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作为贯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系统工程,对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但财务管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预算管理,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确保各项业务规范有序进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扬国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 (03):145-154.

[2]刘广宾.财务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现代经济信息[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5(10):163-164.

[3]东瑞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2016(21):189-190.

[4]贾明春主编.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7 .

[5]杨丹主编.财务管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08):125-126..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单一账户体系 支付制度

从2013年1月开始,为适应瓯海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区教育系统部分直属高中的学校财务工作也从会计核算集中制度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变,笔者也从报帐员变为了学校的会计管理人员,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笔者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同时其涉及面也较为广泛,它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运作方式,以国库单一制账户体系为基础,依托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清算系统,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并将资金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再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有效的保证了政府支出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它的实行,有效的避免了我国传统财政资金缴拨方式的种种弊端,对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完善公共管理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1 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1.1 预算管理的精确性 学校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根据学校的账目管理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其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将其落实到类、款、项、目预算支出,有效地规范了学校的财政性资金管理,保证了学校资金支出的公开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1.2 集中支付的统一性 对学校而言,其集中支付的对象为财政性资金,学校将资金统一存入国库存款账户中,便于统一保管。另外,在资金支付时,学校按照实际需要统一进行支付,有效地保证了财务支出的合理性。

1.3 资金使用的保障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学校将全部资金都放入一个零余额账户,而所有的支出都必须在用款计划的规定下直接或授权支付给相关收款单位,这一措施提高了学校资金的安全性,降低了资金支付的风险性。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进行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事业单位理财观念、思想认识未根本转变

由于受传统支付模式的影响,预算单位无论是领导还是财务工作人员,都习惯于传统支付模式,而对国库集中支付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不能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意义,且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操作过程还较为繁锁,观念还停留在原有的资金拨付方式和管理方法上,喜欢沿用老思路、老方法编制及执行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预算单位办理收支业务比原来程序要多、手续复杂、要求规范,使经办人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预算单位较难操作,切实履行起会计核算职能。

2.2 国库集中支付中授权支付比例偏高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下,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包括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前者所适用的范围只有工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出以及大额工程采购,直接支付是通过审批支出,后者包括除上述之外所有的小额零星支出,授权支付全都由预算单位独立支出。从目前来看,每月的工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出业务较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难以直接控制,而实现了授权支付,是对于较多的小额的零星支出,预算单位自己监管自己,有时候又出现大额工程采购通过将其进行合理的拆分,来尽量满足授权支付的要求,摆脱了集中支付中心直接的监控。

2.3 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不到位

目前,在国库集中支付中,支付中心对授权支付中的一些违反相关规定的开支缺乏必要监督,导致支出秩序混乱,支出行为随意性较大,无法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部门预算的有效执行。同时,支付中心的受理人员在办理授权业务时,常因无法获取预算单位的原始单据而导致其支付内容的真实性难以确定,影响了其监督职能的发挥。

2.4 用款计划预见性低。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需按用款进度每月申报用款计划,本月需对次月的用款计划进行申报,而很多单位在申报用款计划时,仅由财务人员对用款计划进行了大概估算,而财务人员并不完全了解业务部门的资金使用需求,故不能进行全面申报,用款计划的预见性较低,很多时候单位需进行某项资金支付时,由于没有可用用款计划而不能进行支付,影响了单位的业务开展。

3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保障措施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全面推行,预算单位应顺应改革发展积极作出调整,并逐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3.1 统一思想,提高业务

当前经济形势下,预算单位要树立起现财观念,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实践,整体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首先预算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意义,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的文件精神,了解国库集中支付的业务流程,大力支持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针对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工作调整。其次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熟练掌握国库集中支付涉及的各项业务操作技能,切实承担起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提升分析管理能力。如何将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提炼,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何对资金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和预测,这都要求财务人员提升分析管理能力,做好各项分析工作,为领导提供全面的决策参考信息。

3.2 降低授权支付比例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提高资金安全性,预算单位可以通过拆分大额支出项目的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单位的预算质量。同时,预算单位还要加大财政监督力度,逐步取消中间账户,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3.3 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职能

一是制定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各财政部门可以在国家相关规定的指导下,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经费开支标准,并通过定期检查督促各单位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二是坚持国库集中支付服务和监督并重,严格执法,提高服务质量,并积极研究和制定网上授权业务原始凭证抽查机制,通过严格审核标准,减少因审核不到位而造成的不合理支出。

3.4 提高用款计划编制的预见性,准确性

制定用款计划是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和支出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具体举措。用款计划不仅是财政支付的依据,也是预算单位办理有关开支和用款的依据。因此,如何提高预算单位编制用款计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对于预算单位意义重大。预算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制定合理的年度预算工作计划,并规定其用款数目及用款时间,严格规定报送时间。

参考文献:

[1]张蕾.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单位财务的影响[J].当代经济,2009(20).

[2]钟锦仕.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09(06).

[3]孙国华.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4]晋海霞.论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现状及改革措施[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5]程海龙.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财政支出管理体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