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1 14:0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和谐社区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

篇1

一、提升和谐文明感受度,活跃社区文化,广泛宣传社区精神文明公约,提高文明新风、文明行为,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宣传、法制宣传,青少年校外思想道德教导,办好家长学校等各类宣传和培训活动。治理好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鉴室。

二、提升平安幸福感受度,搞好社区综合治理,认真做好户籍治理及外来人员私房出租户的治理,完善综合治理构造网络,形成群防群治,杜绝黄、赌、毒现象,及时做好民事纠纷的调解,做到公平公正,确保社区内无重大刑事案件,让社区内的居民安居乐业、秩序良好。

三、提升素质修养感受度,做好充分就业工作,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政府劳动部门、社区的关心下,实现稳定就业,树立自主创业、建全就业援助等,为构建和谐社区扎扎实实做好充分就业的各项工作。

四、提升科学发展感受度,保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区建造,增强自身学习,增强党员队伍建造,不断提高做居民工作,为居民谋利的本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五、提升低碳环保感受度,搞好社区环境卫生,保持环境卫生自查制度,每月自查2次,发挥社区内卫生监督员的作用,做到社区内净化、绿化、亮化、无脏乱差,确保环境整齐干净。

篇2

一、巩固本社区原有的资源,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始终把老龄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老龄委的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社区老龄事业的发展。社区要从广大老年人精神生活需要出发,组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

二、 进一步做好社区独居老人关爱工作,针对各种不同需求的独居老人提供各类相关的服务,巩固所有老人一对一的结对关爱活动。大力宣传“安康通”呼叫装置,为有这方面需求的老人做好服务工作。

三、认真做好老年人来访、来信工作,热情接待,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困难。

四、深入开展敬老活动,对小区困难老人及时送温暖,经常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发现困难及时解决。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夏季高温等重大节日前夕对无业老人、高龄老人、离休干部等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在“三八”妇女节,组织文体骨干排练节目,为社区中的老人们表演。

五、加强老年人权益维护力度,利用小区科普画廊、小黑板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对社区老人在赡养、家庭、财产等纠纷问题及时处理和调解,并在社区开设法律维权讲座,增强老人们自我维权意识。

六、发挥社区内三个“睦邻点”的特色功能,继续作好“空中老年大学”的工作。

七、充分发挥离休老干部作用,使他们的余热能得到发挥。

八、定期开展志愿者送温暖活动,扩大为老服务志愿者读物,为特殊困难居民送医、免费测量血压、健康咨询、理发等。

九、继续做好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老人的结对帮困工作。

篇3

额镇团结社区党支部

自9月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有力指导下,团结社区党支部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严格按照镇党委“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部署要求,以“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完善服务功能,创建精品社区”为载体,认真做好三阶段每个环节的各项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一、学习调研认真广泛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团结社区党支部把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社区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力契机,予以了高度重视。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实效,团结社区党支部从强化领导、健全机制着手,狠抓了三个环节。一是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进行。二是紧密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三是明确了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制定了工作计划,坚持对各个阶段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督查,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一直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的状态之下。三是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按照“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明确了“提高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使学习实践活动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

二、分析检查细致深刻

(一)认真动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团结社区党支部把分析检查作为巩固扩大学习调研成果的重要阶段,突出广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科学发展。为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顺利进行,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及时召开了转段动员会议,部署分析检查阶段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全体党员要充分认识到分析检查阶段的重要性,正确把握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切实加强领导,从事关学习实践活动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党员干部能否受到教育、各项工作能否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的高度,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好分析检查工作。通过动员,全体党员进一步提高了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了这一阶段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二)找准问题,深入开展对照检查。在前期召开座谈会、送学上门、走访调查等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征求意见建议,并进行汇总、梳理,分别整理出对党员干部、两委班子和社区今后发展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如实反馈。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深入分析研究,边查边改,认真进行对照检查,确保找准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三)把握关键,切实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会前认真准备。团结社区党支部对召开组织生活会十分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进行了会前准备。一是围绕这次会议主题,认真开展了“谈心、交心、净心”活动;二是发放了征求意见表、设立了意见箱、公布了联系电话,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归纳。三是“两委”班了和班子成员均认真撰写了书面发言材料。按时召开会议。团结社区党支部按时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会上,团结社区党支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分析查找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问题根源,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班子成员均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务求在思想上共振、情感上共鸣、行动上共进。

三、整改落实扎实有效

(一)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团结社区党支部把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作为整改阶段的关键环节,给予了高度重视。第三阶段一开始,就组织力量提前动手,以学习调研中查找到的问题、分析评议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思路和措施为依据,对制约社区科学发展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

(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学习调研是基础、分析检查是关键、整改落实是目的。在整改落实阶段,我们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认真执行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社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是走访了社区贫困户张桂香,为其送去一袋冬储菜。二是我社区组织党员和居民二十余人来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收拾行李,协助他们搬家,得到了院领导及职工们的认可。三是协调清理了辖垃圾死角,得到了居民的好评。四是协助阿右旗人民医院建立家庭健康档案385户于建立个人档案1354人,为医院提供了居民的初步的健康信息。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工作总起来看,团结社区党支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以下几个显明的特点:

一是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比较突出。团结社区领导都能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带头参加学习、带头记写笔记,亲自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实实在在做到了走在前、学在前,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

二是党员干部自律意识强。团结社区党支部党员领导干部多,党龄比较长,资历比较老。但恰是这些党员自律意识强,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认识也比较高。特别是老干部、老党员,学习热情高,参加讨论踊跃,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

篇4

近几年来,龙柏社区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充分创建以绿色为主题的和谐社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环保机制

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高度重视创建绿色社区工作,将其作为传播绿色文明、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此,社区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绿色社区居民公约,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了部署和思想发动。二是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驻区单位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居委会内,居委会工作人员中设环保专干一职。三是组建了社区、单位、以及所有居民家庭的创建绿色社区组织网络,在驻区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四是社区按照绿色社区的标准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计划。五是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绿化管理制度》、《社区公共设施管理制度》、《袋装垃圾管理制度》、《清洁保洁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居民环保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使创绿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些都为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地组织保证。

二、营造环保氛围,倡导绿色生活

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抓好创建绿色社区工作,必须强化对广大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居民群众环保意识,动员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到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和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摆在突出位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一)宣传发动,让创绿意识深入人心。

我们组织居民群众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动员,明确了创建的意义和目的。社区配备了环保书籍报刊近100册,在社区居民活动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了6块固定宣传栏,定期不定期地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环保教育、市民学校及活动。

我们制作了四十多块宣传标语张贴在小区各个醒目的地方,并将《社区居民环保守则》、《居民绿色公约》等资料发放到居民手中,这样居民的绿色生活理念不断加深,居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使创绿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创绿意识深入人心,继而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二)特色活动,让创绿氛围长久保持。

社区分别成立了环保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小卫士等,这几支队伍带头宣传、带头参加创建,也带动了其他居民参与到创建中。

社区充分利用驻区单位力量进行环保建设。湖南省教育厅是驻社区的一个省级单位,社区与其签订了一份关于共同开展特色环保活动的意向书,利用双方力量进行绿色社区的创建;另外,社区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小广播站,定期不定期地向广大社区居民播报宣传一些环保信息和社区绿色创建的工作动态,让创绿氛围长久保持。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社区联合辖区内的两个幼儿园,向小朋友们开设节约水资源的环保课,教育孩子要从小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社区向广大居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尽量少抽烟或不吸烟,开展校园禁烟活动。

6月5日世界环境日里,社区为居民开设环保知识讲座,在社区内开展环保征文比赛。

世界卫生日,社区进行了绿色庭院的评比活动,让社区居民养成讲卫生、爱护公共卫生环境的好习惯。

在平时,社区居民和环保志愿者经常自发地参加绿化、美化、净化社区活动。住在社区7片5栋的退休老师唐映华同志是个老党员,她主动请缨担任了社区的义务护绿队员,义务给社区的花草小树剪枝、灭虫、浇水。只要你随便在社区走一下,就可看到唐老师瘦小忙碌的身影。

七月,社区组织开展了“清除白色污染,共建绿色社区”的主题活动,有50多名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参加了清理草坪、修补绿地、清运垃圾的劳动。连社区的小朋友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们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带着家里的小保姆,小手牵大手,护卫美化着社区。

另外,社区还不定期开展了以倡导绿色消费、节水节能、室内空气污染等家庭小常识为内容的环保知识讲座,为创建绿色社区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宣传活动,绿色文明新风进入居民的心田,使居民普遍提高了环保意识,从而也增强了居民创建绿色社区的参与自觉性。营造出人人参与环保工作的浓厚氛围,传播了绿色生态文明。

三、狠抓环境整治,力改人居环境

为尽快改变社区的环境形象、净化社区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加快创建绿色社区步伐,社区大力开展环境治理、保护活动,如:组织低保户清除“城市牛皮癣”3500多张;清理死角垃圾4次,参加人数达120多人;清理施工后遗留的石头、沙土100多车;清除白色污染4次,参加人数达1000多人;清理堵塞垃圾道、下水道26个;维修、安装垃圾门78个等。还对辖区的楼栋进行了分批楼道亮化工程,投入近万元在社区安放了20多个可分类回收废弃物的垃圾桶。

9月19日,社区配合城管部门对乱搭乱建的建筑、不规范的飘雨篷、防盗网、招牌广告等进行了拆除。拆除了社区7片的违章建筑、违章单车棚等近2000平方米。社区在拆除后的空地上修建花坛,栽花种草,新建了两个中型健身广场,共新增绿化面积1525平方米,新铺草皮1441平方米,新栽植乔木702株,真正让居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此外,社区积极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地进行绿色消费。如举办“重提菜蓝子”活动,这使大多数社区居民养成了购物时使用布袋子、菜篮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住在社区6片12栋的王慧兰老人就是个典型例子。她环保意识非常强,子女都在外地,只和老伴两人在家。平常出去买菜都是背着一个大的竹篓。有人劝她,你每天只买两人的菜,何必背那么大一个竹篓,用个塑料袋不省事多了?王慧兰老人回答道,我听说塑料袋对环境有污染,这样不好,能少用一个是一个,干脆你也用篮子买菜得了。在社区,像王慧兰老人这样注重环境保护的人还非常的多。

现在,在社区里,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的使用量明显下降,无磷洗衣粉的使用率达到100%,环保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的拥有率达到12%。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环境整治中,社区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对废电池、废灯管等危险固体废物实行了定点分类收集,对辖区内餐饮业签订责任书,杜绝使用煤块、排油管道做到环保化。下面说三个典型的例子:

辖区内位于东二环线的省教育厅,其食堂以前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煤式锅炉,一到做饭时间,高耸的烟囱经常排出黑色的浓烟。为配合市环保局开展的“劲风行动”,还市民一个洁净的环境,社区的环保专干多次上门联系教育厅后勤部门,利用市环保局黎局长致湘雅医院院长一封信的实际案例向他们宣传环保政策,分析利弊关系。最后,省教育厅克服经费上的困难,对锅炉进行了改造,全部采用无污染的蒸汽锅炉。烟囱也将在今年12月底以前完全拆除。

社区内的红辣椒餐馆,以前采用的是煤炉,污染较大,周围居民怨声不断,社区彭书记非常重视,亲自和环保专干一道上门做业主陈老板的思想工作。开始陈老板以生意不好、资金短缺为由拒绝整改。彭书记毫不气馁,带领环保专干一次次登门找陈老板,给他提建议、想办法,宣传法律政策。工作做通后,陈老板一次性拿出20余万元装上了新奥燃气。此后,社区再也没有接到居民对红辣椒餐馆的投诉。

辖区内的小立哥饭店也非常配合社区工作,主动投资数万元对锅炉和排气系统进行了改造,让周围居民不再被油烟熏得睁不开眼睛,用实际行动支持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

通过整治活动,社区居民一致欣喜地反映,现在的社区楼道亮了、院落净了、环境绿了、空气清了、小区美了,只要一进入社区,就是满眼花草、举步皆绿,较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创建绿色社区,共筑和谐家园

社区发动周边学校、单位共同开展共建绿色社区活动,建立起社区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绿色社区的网络体系。我们的环保宣传走进了单位、小区、幼儿园、楼栋,也走进了每一个居民家中。我们通过在幼儿园开设环保专题课、活动课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以“我们心中美丽的家园“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50余份。经常性的在社区进行环保科普宣传,让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各项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共筑一个和谐的家园。

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以来,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社区的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在一个美化、亮化、绿化和谐的社区环境里。

篇5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区工作 职业能力培养

社会工作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助人自助,以协助个人、家庭、团体或社会发挥潜能、调整关系,解决或预防各种社会问题为目标,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岗位。《社会工作实务》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核心必修课,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熟悉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团体方法、社区方法、行政方法及一般的社会工作流程,能够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民政、司法、卫生等机构和社会团体从事社会工作实务的应用型人才。从目前该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也开设了社会工作的相关课程,但大多数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基本相同,甚至有的院校还沿用了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开设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课程,作为对《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细化与补充。笔者认为,作为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工作专业是有一定区别的,社会工作的课程对 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养成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却不能全盘照搬,必须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岗位的特点进行该课程的改革。

一、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着眼于培养一线的社区实务工作者,具体来说,本专业主要面向基层政府、城乡社区培养具有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城乡社区管理与服务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热爱基层社区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下,本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城乡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居委会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大多数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院校其培养目标及主要就业岗位与上述阐述是基本一致的。而这一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与上述的社会工作专业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后者是以培养社会工作者为主要目标,其工作岗位为民政、司法、卫生、教育等各个机构和社会团体中的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在职业能力要求上有相同的方面,都需要从业者有较高的人际沟通、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和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满足了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训练,因此无论是本科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还是高职层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大多都开设了此课程或与其相近的课程。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大多学制四年,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作为高职层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生源质量还是人才培养质量上都很难达到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因此,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要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设的《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本课程培养具备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熟练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实务技能,能及时回应并解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社区各种人群提供专业服务,建立和谐社区,适应我国社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养成社区工作者的品质与职业道德,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并在社区工作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够与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团体、社区等方法,处理与解决相关社会问题。通过课程的学习,须具备在日常社区工作中及时觉察和发现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要,并能主动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对问题进行预估和分析,选择合适的介入策略,充分寻找利用有效的资源,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使工作更具有成效。

由此可见,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社会工作课程不可能脱离社区这个环境而独立存在,必须紧紧围绕社区环境中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构建。

三、《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模块构建

社区工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社会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的训练和运用。根据社区岗位工作的实际以及上述课程的重新定位,对本课程进行了重新构建,建立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本的高职课程。以模块为单位,任务为基础将本课程内容以三个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分别是走进社会工作、掌握社会工作方法、参与社会工作实务。第一模块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把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树立社会工作价值观;第二个模块是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主要涉及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训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大方法进行实践;第三个模块主要是综合运用三种工作方法实践于三个常见的实务领域即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以情景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如家庭社会工作中重点涉及夫妻关系个案和亲子个案的实训。通过这些任务的学习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临场应变、人际沟通能力这是学生将来从事社区工作,面临繁琐复杂的事务所必不可少的知识与技能。

四、课程的实施

本课程的重点为第二个模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针对这个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实战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个案工作部分。在此种模式下,根据个案工作的工作过程,为完成六个子任务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学。与传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相区别,在本单元中没有过分强调个案工作的理论,而是重点放在了个案工作的会谈上,对于如何接案,如何维持会谈,如何进一步探索案主情况作为重点实训项目。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接待居民,针对居民的问题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第二种模式是基于真实情境的互动体验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小组工作环节。由于小组工作比较抽象,很难用小组工作的理论来讲述清楚,因此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在班级组建真实的小组,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小组活动,获得自我提高。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全面参与为核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体验式教学。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作为社会工作者,在学生中招募具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同学成立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调试小组”,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使组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其他同学也见证了小组工作的具体实施与活动过程。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亲眼见证小组工作的组织和开展,亲身体验到小组工作方法的无穷魅力。第三种模式是基于真案真做的自主学习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社区社会工作部分。这也是在真实的社区工作中运用最多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社会工作部分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我们在济南历下区燕子山社区和甸柳社区建立实训基地,将课堂搬进社区,进行实地教学。另外,根据我院进行警务化封闭式管理的特点,还把整个校区作为一个真实的社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作为工作任务,分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第一阶段的教师引路确定了社区工作的目标,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工作计划,第三阶段由师生对社区活动进行共同归纳总结。此模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模拟案例的做法,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每一级学生选择的案例也不尽相同。

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也有不甚成熟的地方,但是,传统教学中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不能完全适应,需要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篇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围绕“人人受到宣传教育,人人增强防范意识,人人掌握基本常识”的目标,建立健全社会消防宣传教育网络,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水平,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抗御火灾的能力。

二、年重点工作目标

1.完成设立大型公益消防宣传广告牌;

2.建立有特色的消防志愿者队伍,注册人数不少于300人,并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3.行政村和社区至少建有1处消防宣传角,各村(社区)组建1支消防志愿宣传队,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4.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宣传“三提示”工作;

5.积极开展消防控制中心操作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确保消控中心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6.加强城镇居民家庭消防安全自我防范教育,公众消防常识知晓率不低于80%。

三、工作职责和任务

(一)派出所

1.制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策划开展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部署指导每年“119”消防宣传周和季节性、阶段性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2.组织建立消防宣传队伍,开辟消防宣传教育阵地,协助广播、电视、刊物等媒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3.会同镇团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消防志愿者”行动;

4.督促、指导开展消防宣传“六进”和教育培训工作,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二)各行政村(社区)

1.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在每年的11月9日前后开展“消防宣传周”活动,将每月的19日作为消防宣传教育日,制定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消防宣传计划;

2.制定村民防火公约,组建义务消防宣传队伍,设置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牌,定期利用文体活动、墙报、标语、广播、电视等形式宣传普及消防知识,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3.加强对辖区范围外来务工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的针对性消防宣传教育和服务,提高弱势群体防范火灾能力,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宣传教育;

4.开展家庭消防宣传,使每个家庭做到“懂家庭火灾危险性、懂基本消防常识,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自救逃生”。推动城镇居民家庭配置灭火和逃生器材,鼓励农村居民家庭配置灭火器材。

(三)教育科、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所

1.督促全镇各中小学校将消防知识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编制相应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总课时不得少于5小时(其中必须有防火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内容);

2.督促学校建立消防宣传教育阵地,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积极创办“少年消防警校”,开展“消防宣传平安大使”、“雏鹰行动消防章”评选活动;

3.组织开展消防讲座、消防夏令营、消防运动会、消防知识竞赛、应急预案演练和逃生自救训练等消防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参观消防站、教育馆。做到有校外消防辅导员、有消防安全读物,每季度有消防知识课,每学期有消防主题活动,每年有自救逃生演习,使在校学生消防受教育率达100%;

4.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在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5.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所把消防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

(四)广电站、卫生科、农经中心、民政科、建管所、工商分局和科技办、司法所、安监所等职能部门

1.督促指导本行业、本系统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部署开展每年“119”消防宣传周和每月19日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日常消防培训工作;

2.督促指导公众聚集场所通过宣传海报、公益宣传栏、户内及户外公共视频、公益广告和各种消防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消防常识宣传;

3.督促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参加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火灾报警、扑救初期火灾和引导群众疏散等消防知识后方可上岗;

4.按各自职责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培训、宣传和就业教育内容,把消防宣传纳入“法制宣传日”、“科普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

5.要将消防知识宣传教育纳入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纳入社区建设及和谐社区、示范社区、示范村(社区)等考核内容。

(五)镇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慈善分会等社会团体

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会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职工“安康杯”竞赛活动,共青团要组织好各类消防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协同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对消防志愿者队伍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妇联应当将消防安全作为“五好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慈善分会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全镇慈善义工等志愿者服务内容,根据需要组织慈善义工等志愿者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益消防宣传工作。

(六)新闻媒体

1.结合媒体特点,开辟消防专版、专栏、专题、专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播放、刊登消防公益广告,把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常识作为消防宣传教育的重点,在群众喜爱的版面、时段、栏目进行宣传;

2.要主动构建消防信息传递和公示平台,通报政府和公安消防部门提供的消防监督执法情况,组织对典型火灾案例进行点评和分析,开展消防安全警示教育;

3.要做好重大消防问题的深度报道,特别是对那些久拖不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重大火灾隐患,要跟踪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

4.协助有关部门策划开展有影响、有力度、有深度的消防宣传专题报道,深入宣传消防官兵积极投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灭火救援的英勇形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的治本之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组织领导和工作班子,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确保各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篇7

一、当前社区民警的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警务室建设形式具备,效果发挥不够。自推行社区警务战略来,基层派出所按照上级的部署大力加强警务区建设,深化改革,把工作重心从“打击”转移到“防范管理”上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警务区不同程度出现了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局面。目前,警务区有的是实行一村(区)一警,有的是一村(区)两警或一警多村,但不少社区民警都是挂靠在村(居)委会办公,按规范化标准要求独立设置警务工作站(室)的相对较少,许多村(居)的警务室还处于被“托管”、“兼管”状态。本来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但派出所普遍存在重打击轻防范的思想,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社区警力经常被挤占用来巡逻、伏击、清查、破案等,再加上值班备勤、处置群众集体上访等突发事件,社区民警“疲于奔命”,特别是遇到民事纠纷,一般要花去五至十天的时间才能调解完结,而民警是单兵作战,自己的责任区自己负责,结果经常是忙了这项丢了那项,旧的还没有办完,新的又来了,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社区警务无法得到保障。

(二)基础工作摸底量大,部分社区民警存在应付思想。基础工作是社区民警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加强人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对入户访查的范围过广、面积过大,民警平时要值班备勤,办理手头的各类案件,还要应付各种非警务工作,难以实际完成工作量。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环境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群众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比较普遍,邻里之间互不往来,许多群众对穿警服的民警来串门,大都有戒备、疑虑和排斥心理,社区民警在访查过程中常会遇到“脸难看,门难进,户难查”的现象。同时,由于警力不够,社区民警往往单独下乡入户访查,若此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该如何处置,很难操作。这些都导致一些民警为完成户访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有的把入户访查等同于核对户口,有的为完成任务叫协警去访查,还有的甚至在办公室造台帐。这就对社区警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使一些社区民警对开展群众工作产生了畏难情绪。

(三)片面理解警务室作用,工作水平难以提高。主要表现为对群众工作存在模糊认识,忽视了依靠群众这一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认为社区警务就是把办公地点搬到社区,把社区警务室当成“小机关”,警务工作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巡逻、防范上,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能推就推,工作方法简单,在群众中失去了威信和感召力。同时,部分社区民警没有将掌握的各类情况信息及时共享,因而无法为侦察破案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对象人正在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过渡,而相当一部分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仍然依赖静态的台帐式、日常式管理,工作时间固定、勤务方式变化少,造成与现实斗争服务相脱钩。

(四)奖惩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考评监督机制和量化考核标准,社区民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民警每天去向哪里,干些什么,基层领导难以掌握,脱离了视线,有失控之感,不能准确地了解民警实际工作状况。素质强、积极性高的民警能自觉干好各项工作,素质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的民警就不能很好完成任务。有的干了几年,群众也不认识社区民警。久而久之,由于缺乏监督机制,自觉工作的民警干脆也躲起来偷懒,进而影响了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同时,由于“重打击轻防范”的管理取向,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民警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民警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尽管当前对基层民警的考核奖惩形式很多,但真正能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却不多,而且操作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考核奖惩导向问题上,存在重打击轻防范、重一线轻后勤的倾向,影响了部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以社区防范为例,本来这就是一项软任务,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有时也未必能抓出成效;而侦查破案则不同,成绩看得见摸得着,在评功论赏时一旦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往往功劳就记在具体办案部门或民警身上,通过基础工作提供线索的民警反而被忽视,这种反差使民警不愿从事防范和后勤等工作,即便无法推脱,积极性也不高。

(五)部分社区民警业务素质不高,基本功不扎实。总的来看,当前社区民警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尤其是社区民警的素质与所担负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不相适应。部分社区民警对自己的责任区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工作方法简单,动辄以管人者自居,很少考虑怎样去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艺术和办法,下到社区只懂得办几张暂住证,对群众的求助爱理不理,调解民事纠纷的能力也不高;一些社区民警宗旨意识不够牢固,自觉地服从于大局、服务于中心的意识也不够强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部分民警还习惯于强调职能,忽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对从何做起、干些什么还不十分明确,对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心中没数,既没有一个长期工作计划,也没有短期工作安排,只懂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于应付,分不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和主次。

二、加强社区民警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准确定位,把社区民警工作的重点放到开展群众工作上来。公安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群众满意,而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使之自觉、自愿地协助、参与公安工作,已成为开展群众工作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就是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打牢群众的思想基础。一是要把握社区警务的定位,将警务前移,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全方位了解公安,为开展群众工作提供机制保障。二是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沟通,学会发动群众、鼓动群众,组织、带领群众积极开展各种群防群治工作。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和防范宣传,在提高群众自防自卫意识的同时,增强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自觉性。

(二)完善机制,使社区民警真正走进辖区融入群众。一是实行弹性工作制。社区警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案件高发以及群众最需要的时段和地段,特别是错开社区居民上下班的时段,实行群众休息、我上班的灵活机动的弹性工作制,从时间上满足民警开展群众工作的需求。二是建立“以房找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以房找人”,需要切实建立起长期的、日常性的社区民警入户查访工作机制,并形成惯例、促成规范。三是建立社区人口管理责任倒查追究机制。从追逃、抓获暂住流窜犯罪嫌疑人等方面扩大责任倒查的渠道,提高社区民警的责任心,促使民警走进社区,融入群众,强化实有人口管理。

(三)注重考评,调动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评价社区警务工作的标准应该是围绕公众的反应而制定的。第一是群众的认同满意程度。第二是协破案件的程度。因为,社区发了案,有没有线索,除了科技手段,主要就看社区民警了。第三是发案的升降程度,即群众的安全感。构建和完善社区民警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社区工作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实行单列指导、单列考核、单列奖惩的模式,不仅把社区的基层基础业务有效地划分出来,还增强了社区民警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制定社区群众工作评价指标时,既要考查工作过程,也要注重实现结果。在考核形式上可以采取定期考核与即时监测相结合,保证公开、公平和透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