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21:3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经过初级培训,绝大多数的参训者无论是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媒体设计与使用的技能还是教学资源获取与处理的技能都有明显改善。本次主要从这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根据《标准》,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结合初级培训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本次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案编写等七各方面对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了专项调查。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案编写;一般和非常熟练的教师人数基本相当,非常熟练的稍多一点。但在教学评价和教学媒体评价方面非常熟练地较少,特别是评价方面一般的人数居多。
(2)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媒体是承载、传播和加工教学信息的所有工具或介质。本次调查主要以传统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模型等)常规的电教媒体(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和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交互媒体为重点进行调查。如表3所示,82.5%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传统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模型),54.5%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常规电教媒体(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录音机),49.0%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交互媒体,这个比率有点偏小。
(3)教学资源的制作、处理与加工技能教学资源的制作、处理与加工是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次调查主要以教学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加工,几种课件制作软件的应用,网页制作和网络课程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55.9%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非常熟练的28%,不会的教师只有2.1%,可见Powerpoint软件是中小学教师使用最多的,也是用的最好的软件。熟练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的中小学教师占49%,非常熟练的占14.7%;使用Flash,Authorware,视音频编辑软件制作课件及使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网页和网络课程方面,熟练使用的人数在20%左右,非常熟练的人数10%左右,大部分不熟练或不会。
(4)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经过教育技术能力的初级培训后,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在积极地运用教育技术,但还是存在一些困难。82.3%的中小学教师缺乏课件制作技能,26.3%的中小学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51.2%的中小学教师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65.2%的人缺乏准备时间。49.7%的中小学教师认为缺乏教学设备,50.1%的中小学教师不熟悉设备的操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1.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已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143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识淡薄尽管大多数教师表示愿意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手段教学的意识,但也有一些人明确表示对教育技术缺乏兴趣,还有一些人由于长期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根本想不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经过初级培训的教师也是有一段时间的热情,过一段时间也就想不起来了。
(2)大多数教师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虽然进行了初级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培训过程中虽能勉强完成培训任务,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件制作,他们感觉到困难重重,无处下手,最终望而却步。
(3)农村中小学硬件投入不足,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经调查,有一部分老师想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但是学校没有相关的设备,就只能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还有部分老师不会使用教学设备,尤其是计算机的操作,这样就出现了想用而无法用的局面,被迫放弃;另外,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普通教师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的机会很少,长期按部就班的上课,思想封闭,没有形成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氛围。
2.解决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要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提高中小学对教育技术能力的认同感,强化应用意识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校长要重视起来,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教育技术能力好的老师要适当地奖励,鼓励支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尽最大可能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或派遣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形成人人想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的良好氛围。
(2)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健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可划分为3个层次培训,一是初级层次,主要针对不会操作计算机的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设备的使用培训,主要内容是几种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利用网络查询,加工处理、运用相关的教学资源;二是中级培训,对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的教师的培训,主要内容是《标准》中规定的各种教育技术能力(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的培训;三是高级培训,主要针对有教育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各类学习网站、数字化平台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3)加大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增加完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教学设备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能保证在每个教室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同时要接入互联网。要鼓励教师自制或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
(4)努力构建城乡学习共同体城乡学习共同体是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平等互助、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依托互联网,建立网站、开展互动课堂、开设微博、微信、QQ等交流平台,借鉴引用城市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二是制定定期交流学习机制,互相派遣优秀的教师到对方学校教学、参观、交流经验,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提供优秀教案、优质课的教学视频等,促进农村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三、结束语
篇2
一、充分利用慕课自身特点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已广泛得到普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与学生的需要,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虽然伴随着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师在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做成一个单一的课件或者文档在课堂上将这些素材以集中展现的方式传授,单一地输送给学生,老师拥有课堂中的话语权与教授权,而障碍学生则是信息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课堂、教材和其它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以潍坊聋校现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Photoshop为例,教师上课的方式一般是先把本次课的内容做一个PPT,将知识点、重点或难点都放在这上面,上课时,就放给学生们看,然后是作练习,教师在课堂中现场指导学生操作和回答学生的疑问。这样难免会单调,慢慢地学生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将信息技术与慕课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就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慕课具有开放、资源易获取、课程优质等特点,授课不再像传统课堂那样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要有电脑或者手机等可以上网的设备,就能方便及时地在线下载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资源。如果特校信息技术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慕课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生动的慕课资源去引导学生,让其自主地进行课前、课后学习知识。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利用慕课带来的便利资源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还可按照自己的特点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向学生灌输信息到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信息。网络信息量非常大,刷新快,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符合特殊孩子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识别信息。二是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可以用一些鼓励措施,充分掌握学生在上以课前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的热情,及时回复学生线上线下的问题,随时掌握学生的线上的学习情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慕课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转变观念,创新发展
慕课时代下,特殊学校教师须积极主动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及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素养,做好新形势下的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与慕课教育结合,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技术平台,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从讲台到慕课平台,快速地把握住特殊教育信息技术与慕课结合的机遇,精心研究并设计属于特教学校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为其将来顺利地走上社会,自食其力,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慕课对于特殊教育是比较具有创新概念的题材,目前有大范围影响力的特殊教育慕课课程还不多,有国际知名度的特教理念慕课课程更是没有。因此特殊教育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时机,将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慕课有效地结合起来,无论是教材使用还是教学环节的设想,理论指导与上机操作实训,从上课过程中的学习讨论及互动到课上特校学生的管理,视频拍摄及手语的合成、制作成片,还有上传至网络平台做成视频素材到慕课平台的研发,处处都是潜力无限的新世界。慕课在特教学校教学领域一定是一个集专业化、个性化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领先面对与慕课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创新发展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迈上新台阶创造新的契机。
三、慕课时代促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关系,便于沟通
慕课时代下,使原来的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由“手把手”的传统教学逐渐变为“面对面”的线上教学,使教师由原来的距离感到现在与学生的亲密无间,得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线上与教师展开交流,让学生不受约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也加深了教师和学生的之间的友谊,便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等,方便了管理学生。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还要看到,直观能力强是学生的一大特点,所以制作一个慕课旁加手语支持,以这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效果显著。另外,慕课方式的教学也要密切地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要分离融合恰当,不仅要在线上了解学生,还要在现实中近距离地与学生接触,帮助他们做好实际操作等动手环节。近距离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自控力不强,自己不学习,而是上网浏览或者打游戏等。要及时引导他们,避免出现烦躁、厌学等情绪。在特教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慕课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用慕课的优质资源来实现特教范围内的教学共享,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还可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习好习惯。
作者:葛琼杰 单位:山东省潍坊聋校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
[2]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曾翰颖.慕课时代下重构计算机基础教育[J].计算机教育,2015(22).
篇3
1借助计算机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能快捷、方便的接受外界的事、物、人才图片、音像、声音、文字等信息,并且还能很容易的进行编辑、输入、储存、输出。多媒体的技术,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直观形象的体现出来,从而为小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相关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积极的进行观察和思考,不断的发现、认识、探索,优化数学教学的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的时候,首先我让学生掌握一天中时间内的时针刚好要走两圈。因此,对学生的一天的作息时间情况进行这样分配:分成午夜休息,早上起床、上学、放学,中午就息,下午上学、放学,晚上是做作业的时间,再午夜休息等几个镜头进行录制,然后再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借助计算机的编辑,在每一个镜头的下方写上字幕,再在右上方开一个小窗口配上一个不停走动的钟面,并配加上声音。在课堂上的时候,一边让学生看着屏幕,一边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短短的几十秒钟内,使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时针在一天内的时间刚好走两圈,也就是24h。在多媒体的配合下数学知识在小学生的面前体现得直观、具体,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缩短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而且还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适当的运用促进学生的思考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是处于一种由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进展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握时机,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概念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之一就是有关概念定义的教学。小学生对于数学内容中出现的比较抽象的概念、定义并不能完全的理解和应用,那么借助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很快很好的解决这一难点。
例如在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者一定义的时候,如若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就只能是自己使用尺子来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如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就能通过“平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完全的重合,然后让同学们观察、思考,从中得出三角形同底等高面积的这样一个定义,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而进行思考,从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的概念和定义。
2.2空间观念的形成
在小学图形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教学立体几何图形,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观念。然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必须要借助多媒体的使用。
“圆面积公式的推测”和“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的教学中,教材上虽然是提供了“割拼实验法”,但是具体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导致很多同学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教学,可以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切割整16等分的扇形,再将这些扇形拼凑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将其切割成32等分的扇形,并拼凑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分数的增加,将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近似长方体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体现出来,从中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3导入的时机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它能图文并茂,深动形象直观的体现,但是要注意适时的导入,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如若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将长方体表面积展开之后的平面图展现在多媒体屏幕上,这样会使多媒体过早的导入课堂,反而适得其反。在多媒体导入之前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猜想、触摸、动手拆开长方形之后,再导入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通过实践再结合形象的多媒体,有助于理清学生的思绪。这样适时将多媒体导入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使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借助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性问题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并且还服务于生活。如若在教学中我们能够将教学内容充分的进行结合,将计算机媒体技术恰当的运用于数学生活实际中,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的有效价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章时,当学生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之后,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地方?在学生做了简单的解答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将其画面展示如下:三辆汽车(有装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有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和装有圆形车轮的汽车)同时行驶,装有正方形和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行驶的时候出现忽上忽下、不停的颠簸的现象,并且行驶轨迹也不能和地面平行,学生们通过如此形象的画面,在大笑声中明白了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这样既说明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还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4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往往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一方面巧设学习情景,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和再现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譬如,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风光、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及影视片段,通过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感受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唤起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巧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深化理解
从儿童的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较强,分析综合能力较弱,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知识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巧妙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从而分散学习难点,便于学生抓住知识关键点,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借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释疑解惑,激活思维,深化知识理解。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一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哲理性较强,课本重点:学生能够凭借文中语言体味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难点: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巧妙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中的“乘虚而入”“不堪设想”等词,指导学生放飞想象,领悟“眼前利益”和“身后正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之意,领会吴王“恍然大悟”的道理。最后,通过播放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的事例,深化学生理解,把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有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空间,提升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广泛阅读、多方涉猎,然而,这一要求在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难以完成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学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充分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自主学习探究,学会搜索、查询、分析、鉴别、筛选、归纳、整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网络信息环境,广泛开展课外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通过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延伸,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一课后,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神州八号”“神州九号”“神州十号”的成功发射,以“中国航天科技”“探索太空奥秘”为探究主题,让学生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查阅相关资料,并开展相关专题学习活动,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和设想。
四、总结
篇5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丰富且信息量大,教学的涉及面也比较广。由于小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比较少,感知发展水平有限,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全部的知识一股脑的呈现给学生。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信息功能为一体,图象清晰,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动态感强,能够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信息量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授课,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也会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支配下去探究相关的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各个教学的重点环节,结合多媒体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或者图像、视频资料等呈现给学生们,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有关抗美援朝打仗的片段,再将志愿兵与朝鲜人们分别时的感人场景展示给学生们看,通过这样的导入,也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他们对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大的得到提高了。此外,教学时,教师还要将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或者是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元素有机的整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兼顾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推动学习动力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兴趣之后才会对探究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学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出来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将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挖掘出来,然后再结合信息技术表现手段的多样化特点,把教材中一些静态的、枯燥的且难懂的资料融入到三维空间当中,集文字、图形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一体,使之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让展示的内容更加的充实、具体,形象更加的生动,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美”的意境,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文章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维也纳这座城市的了解和印象,将课文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欣赏多媒体课件中有关维也纳这座城市的一个录象片段,这一组画面的播放让学生们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丽以及到处都充满着爵乐的气息,对整个文章的基调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学生再理解起来“音乐之都”就会容易的多。因此,在教学时,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依据教学需要可以将不同的信息形态组合在一起展示给学生们,既能增强教材内容的动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也打开了一条通道,促使学生达到“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篇6
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可以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展示动静结合的图画和视频,能够直观明了、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恰如其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以上优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借助声、形、色、态等元素感知事物。比如,在教授《2008,北京》一课时,我主要考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申奥成功时天安门广场是怎样的欢腾鼓舞。基于这个目的,我选择了远程教育中原有的课件,给学生播放了申奥成功时的视频。在视频动画、图像、声音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心灵被震撼了,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祖国共同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对文中的一些词语,诸如“四面八方”“潮水一般”等都有了明确的感受,加深了印象。所以,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不仅能协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启迪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情感,进而达到求知和愉情的双份收获,优化课堂效果。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图形由静变动、大小转换,也可以实现动态图片或视频的快慢转换。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或视频,置身于所处的课文情境,不仅能够接受知识信息,而且会产生较好的情感体验。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依然会有一些内容枯燥、抽象,甚至难以理解。如果用传统的教学策略,教师一味单调地讲解,结果只能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勉强消化部分内容。相反的,教师如果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文章中抽象的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各个感官从几个层面来感受和接受知识,就可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为解难答疑找到完美的突破口。比如在《松鼠》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如下改变。教师先请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松鼠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接着教师再把学生描述的话语展示在多媒体上,全班学生集体谈论,前后左右交换意见;最终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顺便阐述遣词造句的意义。多媒体展示出的形象、直观的画面,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为学生培养出了想象力,进而,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展开海阔天空的想象提供充足的机会,用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使传统的教学环境改头换面、焕然一新。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课堂的时间、空间都交还到学生手中,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空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改变、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创新,产生创造的内驱力。例如《小儿垂钓》中,前两句诗的内容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画面,并配上与文字相符的曲调和节奏一致的音乐,比如明朗、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在聆听诗文朗诵后,展开丰富的、合理的想象,最后让学生对思考内容进行口头描述。这时候教师就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激发出来了。其实,学生生来就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能否得到开发,就看教师能不能充分利用有效因素进行激发和训练。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以迅捷的速度进入课堂,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情感渗透、情景创设、思维创新等方面的缺失,并以一种鲜活生动、丰富有趣、快乐积极的形式占据了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高地,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也显示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诸多的实践证明,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学习资源。
四、总结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整合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我国教学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将信息技术介入到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将它变成自己手中的认知工具,从中收集资料,增强阅历,进而充实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以实现作文教学的优化已是必然。
1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后的教学结构
1.1 "创设情景"环节
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把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将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的交互界面和超文本连接,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展示的内容、设置的情景进行细致观察,抓住所展示画面、场景、情境的主要内容,明确写作目的。例如,在指导六年级《难忘的一次活动》习作时,我播放了本班曾经开展的一次关于科技辩论的中队活动录像,引导学生对照录像观察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感知当时的场景气氛,同时利用Powerpoint软件讲述写作要求,并展示多篇写作范文,分析探讨写作方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一改以往的畏难情绪,对本次写作表现出跃跃欲试之状,写作信心溢于言表。
1.2 "收集素材"环节
在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写作网站,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取之不竭的资源库,根据个人需要浏览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自由选择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触发瞬时的写作灵感。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文章内容不再空洞,语言不再贫乏,学生自然得心应手地实现个性创作。例如,在上作文课《今天我当上了小记者》时,课前我提供了中国少年雏鹰网站,建议学生浏览网站中的小记者栏目,学习小记者课堂知识,明确当小记者的要求。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由于有了充足的材料准备,因而这次写作成了他们的快乐,积极性很高。
1.3 "创作表达"环节
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内容呈现、互动交流等强大的功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利用网络各种通讯工具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例如,在写想象作文《我的理想》时,我建议学生把写作中的困惑发到班级群空间,让大家共同解决。在班级群空间里,不少学生抛掉昔日的羞涩,纷纷畅所欲言。有的学生问:"老师,我的理想是当医生,但我不知道要当好一个医生要具备什么条件?"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时,我看见屏幕上已经跳出了一行字:"你可以在搜狐、百度、谷歌里输入你的问题,答案马上就出来了。"通过这种开放性的交流,我发现许多学生变得活跃起来,班级凝聚力加强了,我与他们的师生关系也更加和谐。
1.4 "评议修改"环节
评议修改是前一次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本次作文讲评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扩展了学生习作评议的时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意见。如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把《我熟悉的一个人》一文以软盘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也可以保存在班级群空间里,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网上共同阅读,互相批改,写出批改评语。最后,我有的放矢地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已修改后的习作,以屏幕广播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这种修改方式方便快捷,提高了反馈作文的效率,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广泛互动交流。
2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应注意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亮点。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优化了作文教学,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既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又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具备以下素质要求。
2.1 教师应该掌握好关于网络的基本知识技能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是时展的新趋势,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顺应教育的发展潮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自觉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网络基本知识和网络使用技能,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2 教师应该做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导航角色
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庞大资源库,小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还没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也十分薄弱。为防止学生在网络上漫无目的地浏览,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教学网站,并与家长共同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切实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服务于作文教学。
2.3 教师应该调动好网络与生活的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搜索一切写作资源。现实生活也是写作资源之一,学生不能完全脱离生活谈写作,个人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是网络不可替代的。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资源,还要关注生活中的事物,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让作文教学既要现代化,也要生活化。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环境,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篇8
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内容的兴趣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样的兴趣激发,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即应着手进行。一般情况下,我会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展开教学。
(一)以问题导入课程的教学。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时,因多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与认识,但并未有系统认识,因而我提问“你们认识计算机吗”,在学生做肯定回答后,我即追问一系列专业问题。学生不能够做出准确与科学的回答,很自然会进入课程的学习。
(二)通过演示导入新课程教学。
学生对教师的演示与“炫耀”产生兴趣,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进入课程学习。例如,在教学“用图片素材制作贺卡”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我制作的贺卡,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贺卡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自然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三)以对比凸显新知识的优点,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教学“用EXCEL建立统计图表”时,为突出新授内容的优势,我先将文字、表格和图表所表示的同一信息放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感觉,图表形式的信息表示更加形象、清晰,从而激发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以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仅在课程的导入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采取措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保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热情与动力。在信息技术课中,为培养学生能力、以实用为目的,一般多采用任务驱动、实例操作、吸引教学等方法展开教学,既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又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自参与教学活动,完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经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更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与提高了能力,完善与提升了信息素养。在这些教学方法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最为信息技术教师所钟爱。其原因在于,这一教学方法下,师生双方的“教”与“学”都指向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而明确的任务。一方面,教师思路清晰,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与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等任务为己任;另一方面,学生目的明确,可以主动构建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因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时,涉及插入剪贴画、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视频文件、声音等多项内容。我在教学时,以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将其分解为6个小的任务,每课时完成3个。这样,教学时,重点明确而突出,过程清晰而富于条理,授课节奏亦张弛有度,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这一教学方法的采取,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杜绝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产生一种“我要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当然,这一教学方式下,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及个体差异,有针对的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性目标供学生完成,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指导,否则即可能会造成学生能力差异的两极分化,反而会降低教学的效果。
三、以多种手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副科”且不是中考课目,学生多不会再拿出课余时间用于该课程的学习,因而教师要向45分钟课堂要效益,及时巩固教学效果即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精讲多练。
课程特点决定了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与学生练习时间应保持在3比7左右,并根据具体内容及时调整,或缩短讲授时间,增加练习时间。对于教师讲授,一方面,并不是讲授越多效果就会越好,特定教学内容下,讲授越多,学生可能会越糊涂,另一方面,受时间限制,教师的讲授要精到,言简意赅,并提高其感染力。对于学生操作练习,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利用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心无旁骛把时间用在实践操作练习上,巩固学习成果。
(二)分段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为促进学生随时掌握所学、巩固学习成果并为后面学习奠基,教授与练习均可分段进行,交叉前进。例如,对“数据表处理”单元相关内容的学习,因其难度较大,为便于学生理解、消化与巩固所学,即可采取这一方式进行。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教学成果。
对于相对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吸引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采取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例如,对“防治计算机病毒与保护软件著作权”单元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学生示范、复习与演练。
教师的示范固然重要,在教学进行一定阶段,来自于同伴的示范演练对于其他学生所起到的榜样作用与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既是对进行示范学生的肯定与表扬,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无言的促进与鞭策。五是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切磋、帮助等,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其作用也是非常积极的。
四、结语
篇9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革新术课也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是信息技术学科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的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装来说具有非常的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激发,培学生装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教育允许学生别出心裁,鼓励学生多提新问题、多独立钻研、主动探索、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术,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我们在组织“写字板”或“word”的教学内容时,都可以将语文或数学或其他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范例及练习使用;在“画笔”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可以与美术科中的有关知识结合,介绍色彩、画画工具、画画技巧竺知识,同时可与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中的有关作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有机整合;在“midi”的教学中,可将属音乐课的一些内容比如“五线谱”贯穿其间,通过将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融合于信息技术教育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使学生装在学习班上相得益彰,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其次是信息学科有利于提高警惕学生装的抽象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操作过程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要解决反抽旬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面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使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信息的编辑、控制和传递于一身,为学生营造了资源丰富、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景,极大地优化了学习环境,它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方法、过程等全方位地得到优化和拓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独创性的学科,它有太多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信息技术教育,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锻炼信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而素质教育也正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具有互动作用,为一面提高学生能力提供条件。我们需利用信息技术配合相应的学科,进行多媒体实验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效果比较,让很多教师认识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过时了,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同时,应该制定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要自己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1~2节课,并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指标,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并与所教学科课程渗透,逐渐探索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正因为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尽快让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归位,它才能根据新的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发展中的教育事业倍添动力。
作者:赖正美单位:赣州开发区潭口中学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从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学习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关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⑴.课内教学要完成对青少年的计算机知识普及。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长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爱好,能适应学校教学中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要求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人担任高一年段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是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五笔字型)、Word2000文字处理系统,VB程序设计基础等。
计算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理论知识与上机相结合。
⑵.校内、外的课外科技活动要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更好作到计算机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我校一直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的。电脑兴趣小组才刚刚起步,就有喜人的好开端。晋江季延中学在近四年"中国电信杯"信息学竞赛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两次取得了高中组团体第一、个人奖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信息技术会考也大面积的丰收,今年高一所有学生将参加福建省信息技术(二级VB)会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定能硕果累累。我曾设想,中学也象大学一样,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将机房向有志学习计算机的老师与学生开放。当然这样可能产生人多、设备不够的矛盾,不过凭"机票"上机能解决此问题,我校目前每天中午与周末免费开放电脑室让学生上网进行"研究性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前中学有繁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可能会对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有小的影响,但若真正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计算机教学正是其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素质,从而给其他学科带来好的影响。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六点建议
现在教育体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考试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网络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计算机做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历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学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还必须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相反,只有加强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内容,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从而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高速光纤(10M)宽带网专线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愿全社会多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为"科教兴国"献上一份厚礼。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参考文献
1.吴文虎主编:中小学计算机知识辞典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