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7:2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生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生论文

篇1

【论文摘要】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对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它可以揭开大千世界的奥秘,又可以使他们志向高远,憧憬未来,应该是学生们最为钟情的一门课程。然而,有时它竟是学生最为恐惧和头疼的课程,本文重在解决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时出现的问题。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沟通交流,发现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在谈到高中学习时,都反映高中的物理是所学科目中最难的,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感觉较难的原因主要有:初、高中物理教材研究的内容、深度及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要求不同,是学生感觉较难的客观原因;物理学习中没有斗志、毅力,不自信、心理素质差及学生的性别心理不同,是学生感觉难学的主观原因。作为物理教师对此问题如果认识不清,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也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存在原因的研究,作者总结出解决方案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兴趣、有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教学中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做不好题,对物理感到头痛,学习情绪低落,成绩自然无法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因此可知,兴趣和很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其次,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加重了,演示实验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学生实验更使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课外小实验又有趣,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经过调查,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学生亲切感,消除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

再次,加强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新课改下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以新的内涵。

认识到学习兴趣、学科情感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就会早日进入物理学习的正轨,主动克服物理学习的困难,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二、重视与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西方一位颇有名气的学者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美国的《九十年代的挑战》一书中指出:“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不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当前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教法的探讨轻学生学法的研究的现象,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实践证明:学生学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教师教法的探讨,更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研究。新课改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过程,毕竟,科学过程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把科学过程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引入物理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得其精髓,有所借鉴。所以,物理课程不应该把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擦去,科学家们曲折顽强而又闪烁着智慧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不能被公式和逻辑的面纱遮盖。离开了引向结果的方法过程,而只追求裸的结果,就等于没有结果。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们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中学物理学习方法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做笔记、思考、作业、考试的方法等;二是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化归法、外推法等一般科学方法,再如临界问题分析法、动态电路分析法等具体解题方法;五是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做笔记的方法等。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决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

教师与学生都要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必然会喜欢物理并能够顺利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

三、注意性别差异,消除性别差异心理

虽然学生存在性别差异,但是要让他们都明白:每个人的大脑生理结构都是相同的,不存在思维学习上的差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女生处于劣势不是绝对的,不应盲目自卑,通过努力,女生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比如,2007年全国各省的高考状元绝大多数是女生。所以,教师要多通过事例与学生交流、沟通,多给女生以充分的鼓励,树立其自信心,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让其明白“人人是可树之人”,绝不放弃与轻视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信心学好物理。

以上我们针对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感觉较难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我们认为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及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其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当学生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时,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过渡期。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关注教育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成长、思考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想法解决,必将取得师生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教育事业的明天也将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对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它可以揭开大千世界的奥秘,又可以使他们志向高远,憧憬未来,应该是学生们最为钟情的一门课程。然而,有时它竟是学生最为恐惧和头疼的课程,本文重在解决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时出现的问题。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沟通交流,发现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在谈到高中学习时,都反映高中的物理是所学科目中最难的,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感觉较难的原因主要有:初、高中物理教材研究的内容、深度及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要求不同,是学生感觉较难的客观原因;物理学习中没有斗志、毅力,不自信、心理素质差及学生的性别心理不同,是学生感觉难学的主观原因。作为物理教师对此问题如果认识不清,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也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存在原因的研究,作者总结出解决方案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兴趣、有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教学中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做不好题,对物理感到头痛,学习情绪低落,成绩自然无法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因此可知,兴趣和很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其次,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加重了,演示实验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学生实验更使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课外小实验又有趣,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经过调查,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学生亲切感,消除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

再次,加强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新课改下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以新的内涵。

认识到学习兴趣、学科情感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就会早日进入物理学习的正轨,主动克服物理学习的困难,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二、重视与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西方一位颇有名气的学者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美国的《九十年代的挑战》一书中指出:“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不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当前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教法的探讨轻学生学法的研究的现象,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实践证明:学生学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教师教法的探讨,更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研究。新课改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过程,毕竟,科学过程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把科学过程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引入物理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得其精髓,有所借鉴。所以,物理课程不应该把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擦去,科学家们曲折顽强而又闪烁着智慧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不能被公式和逻辑的面纱遮盖。离开了引向结果的方法过程,而只追求裸的结果,就等于没有结果。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们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中学物理学习方法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做笔记、思考、作业、考试的方法等;二是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化归法、外推法等一般科学方法,再如临界问题分析法、动态电路分析法等具体解题方法;五是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做笔记的方法等。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决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

教师与学生都要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必然会喜欢物理并能够顺利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

三、注意性别差异,消除性别差异心理

虽然学生存在性别差异,但是要让他们都明白:每个人的大脑生理结构都是相同的,不存在思维学习上的差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女生处于劣势不是绝对的,不应盲目自卑,通过努力,女生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比如,2007年全国各省的高考状元绝大多数是女生。所以,教师要多通过事例与学生交流、沟通,多给女生以充分的鼓励,树立其自信心,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让其明白“人人是可树之人”,绝不放弃与轻视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信心学好物理。

以上我们针对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感觉较难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我们认为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及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其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当学生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时,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过渡期。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关注教育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成长、思考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想法解决,必将取得师生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教育事业的明天也将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障碍;素质;策略;创新精神

一、学习障碍

1、根据对本校学生学习物理现状的全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是:57%的学生喜欢这门学科,认为物理知识与现代化建设、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有实用性、趣味性。约15%的学生能较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感到学习物理只要平时深刻理解概念,考前不必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同时感到很开心。34%的学生,特别是女同学占多数,她们认为高中物理难学,不象初中那样生动有趣,感到枯燥无味。8%的学生经常做不出题目,有的甚至抄袭他人作业,考试成绩偏低,对学习感到厌烦。9%的学生觉得理科考试招生人数多,物理又是[3+x]综合考试中的综合科目,在试卷中所占比例不大,只要应付的过去就行,学习兴趣时有时无。

2、学生在学习目的和动机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有64%的学生不知道学习物理是为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片面地认为只是上课、做作业、应付考试,认识的不深刻给学习物理造成极大的障碍。

3、心理障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学习障碍,其表现有三种形式:

(1)自卑性。部分学生上高中之前,就听说高中物理难学,认为自己头脑笨,不宜学物理,学习情绪低落,受自卑心理支配,怕苦怕累,若考试成绩不佳就更加悲观,形成心理上的定势障碍。

(2)依赖性。由于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加之在初中学物理时,由于直观定性多,依靠记忆和模仿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于是养成了依赖习惯,总希望老师讲解,做题目总希望有参考答案帮忙,养成不善于独立思考、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

(3)盲目性。由于目前高中物理使用新教材,概念多而且抽象,要求应用各种物理模型替代直观现象,不少学生不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识记上,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理解,联想,想象,概括。同时教材中的插图、图表、补充说明文字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在认知心理上的盲目性和方法的不完善,使学习过程陷入困境。

二、应对策略

1、加强心理因素调整和疏导,密切师生关系

经验告诉我们,物理教学欲速则不达,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注意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平稳过渡,在课堂上把握好教学深浅、问题设置及测试题目的难度,保护大多数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平时教师尽量多接触学生,关心和理解他们,善于捕捉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和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细心观察,发现、扶持、培养尖子,扩大队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面批作业、个别辅导、个别答疑等方式找出问题,对症下药,联系感情,缩短差距,在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树立信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望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激励的心理情感体验,就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教诲转化为行为,从而去实现我们的期望。2、注重教学过程的情感交流

据调查,学生喜不喜欢教师上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可亲和平时是否喜欢他们,这就告诉我们健康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师生的相互信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果。苏霍娒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学生在听课时总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们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只有教师信赖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才能满怀信心地学下去,为此,教师应着重把握以下四点:

(1)讲课要进入角色,带有情感。教师要以自己对科学的兴趣,热爱以及教学认真的态度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要充分应用形体语言,不防模仿当时牛顿躺在苹果树下观察苹果落地的情景,从而发现和解决了行星间的引力问题;模仿奥斯特在电流周围放置小磁针,发现磁针偏转,揭开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等角色,让伟大的科学家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及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应对教材感受深切,授课感情激荡,以自己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激情。

(2)教师必须将教材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和教材的思想方法,知识结构,因果关系,学习技巧要溶为一体,使教学不是单纯地知识传授,而是真心实意地吐露教师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感染学生,给他们以信心、趣味,反对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充当搬运工人。

(3)教师要成为学生认知的对象。教师的情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而且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课堂上除传授知识外,教师通过自己的意识信号,进行着看不见的课程,教师满腔热情地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可使他们增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又给教师以精神慰籍,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激情和感染力。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师生互动,以教带学,以学促教,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保障。

(4)重视课堂情感评价。课堂评价的方法不仅能用语言进行简单评价,如你的观点很独特,其他同学应向你学习,有勇气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很好,太棒了,谢谢你的合作等,还可以通过微笑,点头,竖起大母指等多种形体语言进行鼓励表扬和批评,还可以用热情洋溢的启发示范性的讲解来评价。课堂评价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还要接受学生的评价,当课堂教学出现失误或偏差时,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接受学生的批评,并及时予以纠正。总之,创造一个科学、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重视实验研究,突出物理学科特点

实验课作为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不容轻视的,做好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总结规律,强化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应当重视以下四个问题:

(1)课堂演示实验。以教学大纲为宗旨,在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所有的演示实验进行精心设计和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能见度更大。甚至有些比较安全的实验操作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增强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口头实验,黑板实验,教师做实验,学生观看实验的不良倾向。

(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室里的分组实验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教师不只是需要组织管理好实验安全,强调操作程序,更重要的是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提出新的不同问题,尽力自己解决问题,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绝对不要放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大好机会。

(3)课外兴趣实验。在课外兴趣活动中,教师完全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现代科学技术中的热门话题等内容设置课外研究性实验,然后把男女学生按比例分成几个实验小组,组织学生认真研究,学会应用学过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处理新问题,培养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实现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正向迁移和创新。学生的思维有广阔的发散空间,定期进行总结评价,对哪些有价值的,见解独特的研究结果,鼓励帮助学生发表文章,积极参与各种竞赛。

篇4

化学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了解化学领域的前言动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热点知识。如此一来,学生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比如,近年来始终被持续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进行食品添加剂相关教学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收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材料性知识,并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关注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毒大米等,强化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让学生加强对食品热点问题的关注,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在进行二氧化硫相关内容教学时,笔者结合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和负面影响,强化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再比如,每次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结束后,笔者都会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掌握化学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而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目前,消毒剂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因此在进行完氯气、过氧化氢讲解后,笔者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手制作一个安全使用家用消毒剂的手册,比如卫生间消毒液、洁厕灵的正确使用等,同时组织学生对他人进行有效宣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树立起他们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化学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化学思维,调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入手,为学生们构建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比如,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时,笔者用老年人常用的假牙作为问题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积极思维。而在乙酸教学时,笔者用手机事先拍了一些日常生活经常看到的带有水垢的暖瓶、热水瓶,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水垢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如何采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将其除去。经过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后,笔者告诉他们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然后再引导学生能够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厨房用品将其除去。最后,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了该厨房用品为食醋,它可以和CaCO3产生化学反应,达到消除水垢的目的。此时,笔者告诉学生食醋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乙酸,继而引出乙酸和水垢之间的化学反应式:Mg(OH)2+2HAc=Mg(Ac)2+2H2O、CaCO3+2HAc=Ca(Ac)2+H2O+CO2。

三、课堂内外相联,完善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而且化学也属于与时俱进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的化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课内知识,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并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比如,在进行金属钠相关教学时,笔者以学生们经常在武侠小说中接触的“削铁如泥”为切入点开展教学,铁属于十分坚硬的金属,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那么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像泥一样的金属呢?如此一来,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得到了充分激发。随后联系消防官兵常戴的消毒面具和供养剂来理解氧化钠的性质。联系蒸馒头时用的泡打粉去学习碳酸氢钠的化学知识。再比如,进行二氧化硫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回家问妈妈怎样挑选银耳,为何不挑选那些颜色非常白的呢?带着问题学氧化硫的漂白功效。加强课堂内外联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魅力,明白化学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进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

四、结语

篇5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物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本身的知识层次.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有些知识是和初中生物有关系的,比如说生物分类、细胞基本结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在讲到这部分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启发,给其机会,让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对比和总结,这对学生知识面拓展和生物学习热情激发都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二、重视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

学生进行生物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学的时候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本身是一种对话方式,不但需要老师的教,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需要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更加积极的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度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能力提高不甚重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真正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将生物本身的特点利用进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对学生更好的进行诱导,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学习生物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

四、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重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学习的途径以及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新课改对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视,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做到这点,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方面的培养和熏陶.在进行探究的时候,应该将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进去,对于那些难度比较小的问题,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那些比较难的问题,在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问题本身的层次性,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对其人文素养进行培养.

五、将类比的方法运用进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要点的理解

很多生物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没有办法用肉眼进行观察,这是高中生物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直观经验是无法形成的,所以,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抽象知识转化成比较形象的或者是和学生的生活有关系的知识来进行讲解,这种情况下便有必要将类比的方式运用进去.比如说在讲到物质跨膜运输的时候,进行主动运输讲解时,老师可以将渡河的例子运用进去,船本身是一种载体,河是膜,想要渡河便必须付钱,付的钱便是能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能够比较直观的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然后在进一步的进行跨膜运输方式的研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抽象知识的理解.

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目的性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提问,能使得学生产生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从而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艺术性的课堂提问应当具备哪些原则?笔者归纳为目的性、反馈性、密度性、层次性四个原则特征。在教学中,只有了解、把握好这些特征,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艺术性提问,进一步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问具有目的性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挑起学生“我想知道”的欲望。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将本次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连接起来,设计出目的性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三垂线定理”时,向学生提问:哪几条直线之间相互垂直?怎样分析这个定理的题设与结论?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应用这一定理?能否用三垂线定义来解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笔者的问题,其一,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二,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若学生的回答是正确且唯一的,则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若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则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问注意学生反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知道,高效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情况,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若是学生“一脸茫然”或是“无所事事”,则应及时反思问题所在,是问题难度太大,脱离学生的认知范围,还是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回答兴趣。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才能让整个教学活动正常的运转下去,避免教学流于形式。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思考,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而不是一提出问题,马上就将答案说出来,这样不止导致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机会,还会使得师生之间不能进行有效互动。

三、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在教学中,设疑问难是必然,但要调节好问题的密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提出的问题过多,会导致学生忙于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学生滋生的厌倦情绪,还容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效率下降。但提问也并不是越少越好,提问过少,最直接的问题是导致师生之间互动减少,课堂效率也难以提高。事实上,衡量一堂课的成败,提问的多少并不是重点,关键之处是所提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能否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在导入阶段创设各种趣味性的情境、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在课堂结尾阶段,通常以提问的方式做总结,这样既能清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有效地活跃课堂,保持课堂活力。

四、注重难题的层次性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面对难题时“束手无策”,事实上,并非学生真的毫无头绪,而是学生处理难题的信心不足,遇见难题,心里第一反应就是“我不会”,甚至连试探性的尝试也没有,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中,对于难题的提问,更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作为基础,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思维习惯从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将问题难度扩大,从直观形象到虚拟抽象,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例如,高二教材中的一道例题:某处发生爆炸,在A处停贷爆炸声比在B处晚了两秒,那么爆炸点在什么样的曲线上?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这样提问:第一,A处听到比B处晚,说明了什么?第二,设爆炸点为M,音速为V,可以列什么式子描述?学生轻易地列出:MA-MB=2V。第三,这个式子能否满足双曲线的定义?第四,解题过程与你的想法是否相同?通过这几步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入题目、思考题目,从而成功地解答了这一问题。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欲望的有效途径,是师生之间良好互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创造品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往往教师“教”的过分夸张,漠视、淹没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为“教什么”,“如何教”等因素而设计,考虑教材多,考虑学生少,这样学生是“他主”的,不是“自主”的。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改革中,“传授式”的教学方式遭到了否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对自主学习的实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存在着不同的学派,但对其中心内容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对其在教育中的地位都是十分肯定的。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塑造学习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动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达到不教……”,我国古语“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都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或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等方法去找到答案,在恰当的时候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教材中介绍了两种处理尾气的方法:①用气球收集尾气;②改进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的火焰燃烧掉CO。利用这两套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各装置的利弊。①.气球吸收不方便、不保险;②.用酒精灯火焰处理不节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自的处理方案,集思广益,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循环利用法来处理尾气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去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还原同样多的CuO,采用循环利用法可以减少CO的用量。

二、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良好的创造品质又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创造品质的人才能不囿于传统、安于现状,不盲目从众、唯上、唯书;才能面向未来,求真务实,勇于进取,乐于改革,欢迎新事物、新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尊重别人的劳动、贡献,注重效率、效益;才能目标明确,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才能对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充满信心。一个具有良好创造品质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会更加自觉地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促进自主学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充分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科学面前师生平等。教师应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使课堂上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教师应及时对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扬,更不要忘记对出错者予以耐心指导和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得到了重视,自信心自然越来越充分。

其次培养创造的意志力。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化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应长期坚持的化学实验,如水质监测,其监测的时间可以是半年、一年,甚至几年,其监测的项目有很多,如PH测定、硬度、富营养化、跨学科如物种数量和种类及变化等等。教师应不断检查坚持者的实验情况、实验成果,给予必要的鼓励与帮助。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化学兴趣小组,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造意志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造品质为目标的自主学习,如果缺乏一定的保证,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故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3.1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对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广于提问,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较奇特的实验现象、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不同于惯常结果的实验方法等等,易使学生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奥妙,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如“魔棒”点火、荒郊野外的夜晚“鬼火”、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的植被特别茂盛、豆科植物不用施肥就特别粗壮,化学中有许多这样的好材料。

3.2培养适度的批判精神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热情。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在培养“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在培养会做题的孩子。这样的学生对老师教的、课本上的知识奉为“圣旨”;这样的学生迷信权威,崇信书本;这样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面临选择时束手无策,难置可否,结果放弃思考,人云亦云,窒息创造。“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对事物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它是一般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所以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吸收化学科学的精华。化学科学中的许多规律的认识过程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由错误到科学,教师不应是简简单单的传授,可以引导学生再来一次“创造”,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寻幽探微,穷根究底,最终才能有所发现与创造。例如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让学生正确地去理解凯库勒式的积极意义,又要让学生通过性质的学习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比我们现有的课本上更科学的解释。

3.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创造想象力是创造的核心,是创造的源泉,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启迪和鼓励联想、设计一些化学问题进行想象力训练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如:引入有机物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没有有机物的世界会是怎样,有机物是怎样形成的……;在学习氢键时激发学生想象如果水分子之间没有氢键,我们的地球会怎样、若外星球也有生命但没水,那么那种物质会相当于水的作用;在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时,可提示学生你由此还会发现哪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有没有离子的结构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有没有哪些物质虽然不是由分子和离子构成但其中存在正四面体结构;甲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乙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2,2–二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由此总结出什么样的规律,又怎样运用此规律有所发现。

3.4加强实验和观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验证、探索、创造的可靠手段。观察是创造的入门阶段,要创造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敏锐的观察能力来自于训练有素的观察技能与问题意识的结合。平时观察到的、偶尔发现的奇异的化学现象要探索它的实质就要动手作实验。因此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创造思维、创造实践的根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在这方面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端正观察态度,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师应根据所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由短期到长期、由宏观到微观,使学生学会全面、系统地观察,训练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如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就应该引导学生不应停留在金属钠在水面上“跑来跑去”这一“好玩”的实验现象,而应引导学生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出气体、液体颜色变化、滋滋的声音等等实验现象。只有现象观察全面了,才有可能结合其他知识彻底搞清“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2)注重课堂演示实验,同时注重开阔学生视野。课堂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切勿包做包讲。当然,仅仅观察课堂演示实验还是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化工生产中的实验现象。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乐山大佛”为什么慢慢被侵蚀,又怎样保护?为什么要兴建火力发电厂、而为什么又要关闭一些小型火力发电厂?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饮用?

(3)要注重验证性实验。化学教材中很多是验证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使用常见的仪器,组装仪器,自己作实验,而不应该操纵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失败时,应该及时地帮助他找到失败的原因。

(4)要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进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时,就可以先按照常规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学生辨别红褐色沉淀的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怎样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甚至还可以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经过探索获取了知识,还获取了方法。

3.5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业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成功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组织模式。因此,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突破口,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各角色进行互换,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构建,学生是主动参与的,小组成员是平等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自主学习所要求的。

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学习SO42-的检验方法时可设置下面一系列问题:①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何现象,再加入盐酸有何现象,盐酸有何作用?②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③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再加入HNO3,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④你组认为检验SO42-的最严密的方案是什么?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还要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既有联系性又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污染”时可布置以下开放性问题:①何为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②酸雨是怎样形成的?③空气中的SO2主要来源?④如何防治酸雨?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

篇8

1.学校、老师对实验课的重视度不高

大多数生物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认为生物实验教学只是生物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而存在,没有理论课来的重要.这就导致许多学校的实验课基本上是讲解、背诵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考试时也仅仅是粗略地考查实验,片面强调实验操作的熟练化,注重实验的结果,轻视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看到的实验现象,实验课沦为一种简单的实验技能训练,而研究方法的探寻不被重视,它的重要科学价值被抹杀.常此以往学生不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更会变成只会机械背诵,应付考试的机器,创新精神的缺失将更加严重.生物学的教学形式迫切需要变革,生物实验教学急需改进,一定要将生物实验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学生.另一方面,实验室利用率很低,大都闲置着.大部分学校都有单独的生物实验室,但平均利用率很低.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将大部分的时间安排在理论课教学上,学生的实验课时间被大大压缩,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

2.学校的硬件设施没有跟上

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与学校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总体而言,当前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都可以满足基本的硬件设施配备需要,只要学校更加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加大一定的投入,基本的实验器材还是可以满足的.但生物学实验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实验课开设度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一些生物学实验需要用到较为先进的观察仪器,但这些仪器的价格高昂,大多数学校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引进.另一些实验需要用到活体,像家兔,小白鼠,蟾蜍等,这些实验材料的储存需要找专人看管,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其次,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比较偏远的农村,想达到和大城市学校一样的实验配备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是不允许的,许多农村中学缺乏实验课程必备实验器材,开设实验课困难重重.

3.缺乏实验研究意识

当前学校开设的一些生物学实验,仅仅是从书本中选取一些操作相对简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少,没有危险性的最基本的实验,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的生物学教学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

二、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水平的举措

1.增强学校和老师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

生物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上实验课不是一种上课的新形式,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能使学生更愿意动手操作、与他人展开合作和积极探索科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为着相同的实验目的进行相互分工合作,在合作中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亲身参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得到培养;实验的失败与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教会学生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畏失败,坚持不懈,克服艰难、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这些实验可以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和老师要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协调好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生物实验教学中来.

2.完善学校的实验设备

高中生物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门高中学科,在理科高考中占据一定的地位.生物课的教学成果差的话,将影响学生的整个高中生活.高中生物的很多知识都需要一些实验来证明,例如细胞分裂等实验.这些实验如果不能让学生实地得去操作,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些实验所讲述的原理.所以学校引进优良的生物实验设备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向政府申请一定款项来重新完善实验室设备或者向社会的慈善的人士求助,帮助学校修葺生物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里学习,提升学生的生物成绩,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爱上这个这门学科.

3.提升学生对实验研究的重视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仅仅依靠机械背诵是不能牢固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内核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逐步对生物学科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实验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一种直观的重要的手段,也是老师进行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内容去进行一系列生物实践活动是实验课的主要形式.通过生物学实验,学生获得一些对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技能得到锻炼.由认识,分析,掌握,到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实验大大激发,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秉持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综上所述可见,要完成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任务必须提高实验课的质量,要提高整个学科的综合成绩,也必须重视实验课.对此,提出以下举措:学校要从长远出发,积极开展一些生物实验型研究性学习,生物界缤纷多彩的,可以拿来进行研究的课题也层出不穷.引进一些具有较强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骨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三、对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的展望

篇9

1错误的表现形式

1)主谓不一致。由于汉语当中主谓之间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因而写作时时常被学生所忽略。如:例1:Whathesaysmakeusupset.例2:Doingexercisedogoodtoourbody.例3:Tomaswellastwoofhisclassmateswereinvitedtotheparty.例1中,whathesays作的是该句的主语,并且应该视为单数,因此谓语make应改为单数形式makes。例2中是现在分词短语作主语,谓语动词也应改为does。例3中真正的主语是Tom,这里运用了英语当中的就远原则,因此were应改为was.

2)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混用。汉语当中是没有对动词的个数有所限制的,但是英语句中要求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若有多余的动词出现时,需要将其转化为非谓语动词。例4:Thereare61studentsstudyinourclass.(study应改为studying)例5:Doexercisesisgoodtoourhealth.(Do改为Doing)例6:Theboystandsthereismybrother.(stands改为standing)3)动词时态和语态误用。汉语中的时态一般是通过一些词语来表现时态变化,英语中则是通过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来展现的。例7:Ihavefinishedthisbooklastweek.例8:IwaslearningFrenchsincelastyear.例9:Heorderedthatthebooksshouldprintatonce.例10:Greatchangeshavebeentakenplaceinourprovinceinrecentyears.例7中有明显的表示过去的时间词,因而要把havefinished改为finished.例8中sincelastyear则是表示现在完成时的时间词,因而该用havebeenlearning.例9中从句的主语为thebooks,与谓语动词印刷之间是动宾关系,所以需用被动表达,改为shouldbeprinted.例10中takeplace是一个不及物动词短语,无被动语态,所以应改为havetakenplace.

2错误的原因分析

1)母语迁移。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的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影响”(Ellis,1997:51)。而母语迁移又包括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如果这种影响对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于晓芳,2005:104)则称之为正迁移,负迁移即“母语干扰,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于晓芳,2005:104)。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进行英文写作,就会出现很多主谓不一致的错误。长期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也会逐渐地产生焦虑、紧张和抵触等消极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语法错位。Tan(2005)认为每一位学习者无论是在写作上,还是口语方面要想让自己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对方进行有效交流,就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很多学生对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知识的缺失,致使写出来的句子要么缺谓语,要么就是双谓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清楚掌握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正确用法。

3)环境缺失。王磊(2005)认为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是学习者动词错误的主要原因。不管学哪种语言,我们都要用来交流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把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并让形成语言习惯。然而在缺少语境的境况下,学生就只能是想象,运用起来也是生搬硬套,达不到真实环境下的语言交流的效果。于此同时,动词的时态语态变化也容易被忽略掉。

3应对策略

1)及时加强引导。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文章也会出现很多的中文式英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保持宽容和客观的态度。对学生错误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相反,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好句并及时进行鼓励,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而这种热情的良性发展,不仅会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还会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其获得优异成绩积极的因素。对于作文中句子的错误,教师也要及时的提出并予以纠正,提升正确率。

2)巩固语法知识。在英文句子当中,谓语动词极其重要。动词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还有时态语态的变化形式;固定短语搭配用法等方面的要求,因而动词出错的频率也特别的高。针对这些情况,首先,教师应该尽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到知识。其次,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把语法知识融入到比较典型的句中,让学习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归纳出语法点。这样既让语法点降低了难度,也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在实际运用中也能减少或避免错误。

3)拓展阅读范围。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只有保证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在写作当中才能较好的输出。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扩大词汇量。除了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时,教师要积极予以学生学法指导,并提示好句、好文要求学生适当记忆,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篇10

1.1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

计算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除一些基础性知识外,许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2教学手段较多

计算机和其他学科不同,它可采用的教学手段较多,如课堂演示、实际操作和网络教学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3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

传统的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并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考查学生能力的办法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具体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质量是衡量学生的标准,因此评价学生和衡量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方式不是考试,而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的策略

2.1运用网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网络教学法,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互联网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运用网络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并且通过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探索相关资料,这样就可以把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网络技术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2.2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3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计算机基本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积极创作,并把创作成果分享给其余学生,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展示优秀作品的同时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作品的亮点,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此外,还可以举办创作比赛,从中选取有创意和有独特之处的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