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30 09:5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扶持对象
根据逐年完成脱贫任务要求,2019年重点帮扶对象为陈胜永、孔惟生、刘斌、胡怀春、胡怀友、林昌定、谭为圣、夏招弟、崔光辉、李芳春、曾学根、曾从祯、郭孔任、徐云福、林昌定15户贫困户,其中谭为圣、刘斌2户贫困户计划2019年脱贫。
二、工作目标
通过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劳务输出、智力帮扶、资金扶持6户贫困户,保障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关于。
三、工作措施
1.深入调研走访。对照脱贫任务和目标,积极进村入户开展调研,摸清每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根源,分清类别,因人因户,研究制定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扶贫工作计划。
2.积极宣传动员。将党的惠民政策和“谁先动扶谁、先动先扶、快动快扶”的帮扶原则宣传到位,确定6户今年优先帮扶;对发展扶贫产业积极性不高的,反复宣传发动,激发其发展产业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确定帮扶产业。根据三坊乡罗坊村发展白莲、高产油茶、香芋、“井冈蜜柚”及养牛、养鸡规划,工作队根据6户贫困户劳动能力、生产资源及土地面积等具体情况,帮扶贫困户进行白莲种植和禽类饲养,确保按预定时间脱贫。
4.解决生产难题。积极帮扶村组申报农田水利、道路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持项目:;帮助解决贫困户良种选购,技术指导,危旧房改造资金项目落实难,工作队决定给予每户贫困户生产物资、聘请劳动力补贴等帮扶。
5.为村民办实事。计划开展捐书、捐款活动,帮助解决贫困学生或特别贫困家庭生活困难等问题。
四、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为推动扶贫驻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XX成立以副局长XX为三坊乡罗坊村大村长,XX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XXX同志为成员的扶贫驻村工作队,具体负责帮扶工作,全力推进县城管局三坊乡罗坊村扶贫驻村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2.加强工作协调。干部要按照全县的统一要求,定期深入农户开展帮扶活动,既要当好服务员,又要当好联络员,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加强与乡、村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努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活动取得新实效。工作队成员每月须进村入户20天以上。要加强与扶贫办的沟通联络,及时汇报工作情况,确保扶贫任务顺利完成。
3.严明工作纪律。帮扶工作队不得干预村“两委”正常工作,不插手和干预村工程建设;帮扶中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不给村组增加负担,不做有损干部形象的事,维护良好的干群关系。
篇2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减贫成效。一是贫困人口脱贫退出情况。2019年10月,经对2018年末未脱贫的16户33名贫困人口进行核查,严格履行脱贫退出程序,确定2019年预计脱贫9户16名贫困人口。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组织2次学习,重点学习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二是“三保障”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情况。完成街道141户贫困户家庭饮用水安全鉴定情况,并为19户贫困户安装净水器,实现全街贫困户饮水合格率100%。完成了4户D级危房户、2户C级危房户的危房改造和维修工作,保证贫困户住房安全。完成2019年春季学期4名贫困学生和2019年秋季学期3名学生的“雨露计划”助学补助资金发放工作,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年初完成273名贫困人员的农合、大病保险缴纳工作,另有2人由单位缴纳城镇医疗保险;完成了胜和等9个行政村27公里村级公路维修工作,方便贫困户日常出行。三是产业就业扶贫情况。联系开发区投资1.1万元帮助曙光村贫困户汤士明发展大棚葡萄种植项目,实现汤士明家庭人均收入增收。四是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情况。2018年末,街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户277人,经动态调整,全年自然减少4户15人,自然增加0户3人,现剩余贫困人口141户265人。五是综合保障性扶贫情况。2019年,街道有8名贫困人员经民政审批后,给予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为149名贫困人口缴纳了养老保险。六是社会扶贫工作情况。结合10月17日扶贫日活动,街道16名包保干部分别前往街道直接包保的7个行政村18名贫困户家中送去扶贫慰问物资,总价值约4000余元。七是包保帮扶工作情况。2019年中旬,街道对网格化包保责任人进行了适时调整,目前58户贫困户由街道16名包保干部进行包保;八是问题整改情况。中央第八巡视组6个问题、国家成效考核反馈20个问题,省成效考核反馈10个问题,均已按要求落实整改。九是扶贫干部培训情况。2019年,街道干部参加市级组织的脱贫攻坚培训2次,街道自行组织脱贫攻坚培训2次。
二、2020年工作计划
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分享到的美”为你整理了这篇某镇某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况介绍
王堰镇辖11个村,159个自然庄,6.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793户、9941人,贫困发生率15.55%。截止到目前已脱贫2716户、9765人,2020年脱贫77户176人今年脱贫,全镇5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从整体情况看,我镇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为因病致贫1866户,占比 66.8%,其次因残致贫508户,占18%,其他致贫原因419户,占比15.2%。
二、“十大工程”实施情况
1、产业扶贫。2016年申报到户产业499户1739人,申请奖补资金273.21万元;2017年申报产业扶贫项目2573户,申请奖补资金569.94万元;2018年申报到户产业2064户7367人,申请奖补资金513.37万元;2019年申报到户产业1540户,申请补助资金350.58万元;2020年申报到户产业1919户,已发放第一批补助资金303.67万元;2016年以来共计申报8595次到户产业项目,奖补资金累计2010.77万元,户均奖补资金7200元。
2.光伏扶贫。稳定运营13个光伏电站,集体光伏受益1252户户用光伏受益户513户。2016年来合计打款1299.55万元,户均增收7400元
3.健康扶贫。家庭签约医生定期开展义诊和上门送诊活动。全镇贫困人口签约实现应签尽签,据合管中心提供数据统计,我镇为3577人办理慢性病本。有14021人次享受“180”政策,报销金额达461.61万元,报销比例94.99%;1117人次享受“351”健康扶贫政策,报销金额693.31万,报销比例达92.34%;15138人享受大病救助政策,报销金额144.26万元。2020年至今,有2127人次享受“180”政策,报销金额达15.91万元;126人次享受“351”健康扶贫政策,报销金额11.14万;234人享受大病救助政策,报销金额61.2万元。
4.教育扶贫。全面落实“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和中小学寄宿生补助等教育扶贫政策,重点关注因学致贫贫困人口,对义务教育范围内辍学学生及时摸排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学业。2016年至今义务教育补助7173人次,324.48万元,雨露计划728人次,218.4万元;2016年至今教育资助共计发放7971人次,发放金额542.88万元。
5.社保兜底。目前全镇贫困户有1016户1410人享受社会兜底保障政策,享受政策占比14.18%,其中有827户1206人享受低保保障政策;有189户204人享受特困供养政策。今年脱贫的77户176人中有低保户54户144人,特困供养户23户25人,孤儿救助2人。
6.就业扶贫。2014年以来,我镇共建设3个就业基地和,吸引就业人数近百人,带动贫困户39人,年均增收近万元。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光伏协管员、护林员、保洁员等提供253个就业岗位,其中生态护林员年工资8000元,光伏管理员年工资3600元不等,保洁员年工资7200元。2019年,组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1450人次;招聘光伏协管员26人、保洁员63人、各村自主性开发公益性岗位146个;介绍39个贫困人口到我镇就业基地和扶贫就业车间就业,促其增收。
7.危房改造。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 C类、D类危房摸排工作,对摸排出的危房户,按照C类危房维修,D类危房新建,全力保障群众住房安全。2016-2020年,共计申报危房改造项目375户,申报资金512万元。2017年至今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共计解决我镇151户648人贫困户生态安居问题,分别为2017年易地搬迁安置107户445人。2019年易地搬迁安置44户203人。住房均已通过安全鉴定。
8.饮水安全。镇内有2个自来水厂,满足我镇一万多户人口的自来水供应。对全镇实现了安全饮水的全覆盖。
9.金融扶贫。实施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共有532户贫困户享受小额扶贫政策共计贷款3829.35万元。
10.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基础项目建设:1、我镇累计争取各类落地项目资金近2亿元,其中道路建设投入1.1亿元,自然庄扩面延伸工程投入7200万元,硬化道路1351条近200公里;道路畅通工程投入2600万元,新建道路22公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投入823.8万元,道路15条近9公里;改扩建截岗沟道路6公里,加宽张楼外环街道3.2公里; 2019年投入676.3万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改扩建村党群服务中心1个;新建5个村卫生室,修缮6个村卫生室;新建镇养老服务中心一个,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600万元;新建幼儿园2所,改扩建4所,总投资1768万元,新建中心学校食堂及宿舍楼3700平方米,投入1054.28万元。2、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产业园及各村就业车间建设。产业园一期占地75亩,规划12栋标准钢结构厂房,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已建成8栋,4栋正在建设,园区内道路、绿化、下水道等配套工程已实施完毕,建成8栋厂房已全部入驻企业。3、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村容村貌。2019年全年,我镇清理转运生活垃圾 4000余吨,清理乱堆乱放5000余处;新建农民文化小广场30个,小型公厕50个;自2017年以来,我镇实施改厕共计1513户,正常使用683户,问题户数540户,现已全部整改(维修整改467户,重建整改233户),农户自建卫生厕所130户,其中,2019年实施改厕259户,正常使用259户;生态扶贫流转土地4800亩、已完成植树3600亩;通过开展清洁文明户评选,动员群众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奖励花果树苗,鼓励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全年共计评选清洁文明户14000户次,发放花果树苗24万棵,力争2-3年内,全镇成为大花园、大果园;全镇11个行政村已实现网络全覆盖;宽带村村通,居民安全饮用水有保障;村村都设有文化小广场,群众休闲有去处,文化活动有场所,每村都有卫生室,贫困户签约服务全覆盖。
三、脱贫攻坚工作存在不足与薄弱环节
一是少数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二是扶贫资金需求投入不平衡,扶贫资金倾斜于贫困村较多,非贫困村双基设施缺口仍大。
镇政府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阜南夜话等方式宣讲政策,普及种养技术、宣传就业岗位,为群众提供就业职位和产业发展技术;同时联系学校、卫生院跟踪服务群众医疗和教育问题,定期走访查看群众住房情况,确保安全住房有保障。结合本镇实际,建议加大对非贫困村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2021年工作计划
1.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快推进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路网、水网、信息网,构建城乡一体、配套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2.持续挖掘产业效益。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打造王堰镇农产品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进城”。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活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性收入达到一定规模。
3.持续实施健康扶贫。深入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落实好贫困患者就医和“351”和“180”等医疗保障政策。
4.持续落实兜底保障。对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基本生活。落实县级财政代缴贫困户农村医疗保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100%,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
5.持续推动劳动就业政策。鼓励各村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让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自己“端起饭碗”;鼓励各村积极宣传扶持就近就业,让群众在县内、镇内、村内实现就近就业;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资金,组织有就业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篇4
民生事务涉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而且投资巨大,比如2012年贵州省完成各类民生支出达2157.04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78.4%;2013年计划投资550亿元为群众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际投资70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8%。
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要以‘马不停蹄’的步伐改善民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倍加关爱老人孩子、困难群众和返乡农民工,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首要民生:精准扶贫
扶贫,是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的核心目标。
“贵州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一个主战场。向贫困发起总攻,发展就是最大的扶贫,发展是解决贵州贫困的关键。”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日前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道出了贵州发展的主要障碍和任务。
扶贫是贵州的第一民生工程。2013年贵州首件“民生实事”提出“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完成的情况是,6个县172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
经过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11―2013年,贵州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4%下降到22.2%,累计有14个重点县366个贫困乡实现“减贫摘帽”。
“减贫摘帽”、精准扶贫居2014年贵州“十件民生实事”之首。今年的目标是,新增8个县、95个乡镇“减贫摘帽”,建成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
跳出扶贫抓扶贫,扶贫需要大思路。今年1月4日至6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威宁县迤那镇调研时,首次提出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重要措施。当前,贵州省已经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全省11590个村都已派驻同步小康工作队,精准扶贫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协同共进。
精准扶贫的要义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需要对贫困人口、贫困状况等进行精准识别。贵州省已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县并基本完成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为“六个到村到户”帮扶工作提供了重要条件。
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贵州省成立了“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组”。这个专题组发挥着“特攻队”作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扶贫工作成效。
《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4]23号)于5月16日印发。该实施意见从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等十五个方面对贵州扶贫开放工作进行了部署,并配套出台了《贵州省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和《贵州省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这份实施意见强调,从2014年起,对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扶贫导向考核,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评价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扶贫,更要扶教育
教育落后成为贵州“穷”的突出表现,“只有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割断贫困的世代传递。”近3年来,贵州投入1500亿元启动教育“四项突破”工程和“9+3”计划,将计划用3―5年时间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再用“两个五年”的时间把教育搞上去。2013年,省级压缩5%行政经费共计5992万元,全部用于支持教育“9+3”计划。
在贵州,不少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欠缺,百姓对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期盼很高。作为全省民生实事之一,2013年新建或改扩建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400所,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10万平方米。2014年,这项民生工程继续推进,其计划是,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8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200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
目前,贵州省教育厅已下拨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2.82亿元,现已开工建设241所,开工率为61.6%,其中竣工24所,竣工率为6.14%。供2014年建设学生宿舍使用的10.6亿元资金已经下拨,共计实施项目749个,目前已开工建设658个,开工率87.85%,其中竣工148个,竣工率19.76%。
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是贵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据贵州省教育厅数据显示,2013年,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其中,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2014年为94万。建设800个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列入今年贵州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中。
配备电脑、电话、电视机等设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可以让孩子们和远在他乡的父母视频聊天,孩子们也能在这个“家”里阅读、娱乐。留守儿童之家多作为农村中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各地投入力度较大。比如在大方县,2012年至今,已经建设了100多所留守儿童之家,县财政投入400万元统一配备了标牌、阅览桌椅、电子琴、篮球等设施,每所留守儿童之家有市级投入100万元配备电脑、电话等物品。
贵州省教育厅4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拟新建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818个,其资金来源是省级补助与自筹相结合。6月底,部分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陆续启动,预计9月份完成近60%的建设进度。
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在2014年贵州省“十件民生实事”中,住房保障工程也与扶贫直接相关。根据部署,贵州省今年要开工城镇保障房40万套、竣工1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5万户,建成扶贫生态移民房4.3万套。
“早安排、早部署、早开工”,提前完善项目土地、规划、施工等各项建设手续,贵州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014年项目于去年12月中旬提前开工。
务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村危房改造已于5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完成。2014年,务川将投入各级补助资金1761.95万元,对1800户危房进行改造。在锦屏县,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已分解落实到各乡镇,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竣工入住,受益群众将达5000余人。
安居方能乐业。作为我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在完成了自2008年以来的192.48万户后,贵州计划自2014年到2020年再改造完成农村危房178.63万户。
据《贵州扶贫生态移民规划(2012―2020)》,到2020年,贵州将建成1041个集中安置点,对全省47.7万户204.3万人实施搬迁,安置地以小城镇、产业园区为主。在该规划实施的前两年即2012、2013年,贵州省已搬迁贫困人口25万人,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302个,住房5.9万套,共投入资金49.33亿元。
贵州引导生态移民到城镇、产业园区、企业等地就业,将进城移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使移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通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人均收入增加。2013年,全省移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732元。截至目前,贵州搬迁移民中,97%的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实现就业,14.7万人参加新农合,5.58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4年,贵州省继续推进“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8万人。2014年年初至5月,“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6832户,共投入扶持资金 2.6亿元,带动就业3.6万人。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一个很大的民生问题。
按照工作计划,今年7月前,贵州要完成全省88个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及县域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为实施严格的水、大气质量管理监测,省环保厅已制定并引发了《贵州省环境质量公示》、《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度排名及公布办法》,目前,省环保厅每月10日在其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公开全省13个设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排名,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按月公布。
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纪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为目标,以监督和制约权力为核心,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权力“阳光”运行体系,为我县实现“三县并举”战略营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重点
(一)推进保障性住房阳光监管。从建设、分配、监管等三个方面入手,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立项、土地供应、政策处理、工程建设、施工环境、资金保障、建成分配、后续管理等方面开展阳光监管。推进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建设、住房配租配售和住房保障后续管理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息公开,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源头上防止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县建设局)
(二)推进教育阳光招生。制定《县高中、初中和小学新生招生办法》,把学区划分、入学资格、报名材料、报名时间、咨询电话、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等信息,通过政府网络、招生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告。初中毕业生能在教育网免费查询本人学业考试成绩。各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录取名单等资料,在当地教育网、校园网或学校醒目位置公示。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整治工作,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阳光招生。推进学校食堂等工作公开。(县教育局,中学)
(三)推进医疗服务阳光公开。一是建立公立医院基本药品、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制度。杜绝医疗单位单独擅自采购,保证采购物品质量,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最大限度预防腐败风险。二是推广处方点评制度,开展抗菌药物整治,推广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全面推行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按季将全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阳光用药等相关信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
(四)推进“三公”经费阳光公开。在2012年度控制数基础上压缩“三公”经费5%,完善公务接待制度,明确公务接待内容和标准,按季度公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机关运行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制定并下达2015年度全县各乡镇及县直机关部门“三公”经费、水电费、会议费控制数,做好相关经费的支出控制工作。(县财政局)
(五)进一步减轻农民、企业、基层负担阳光行动。巩固惠农资金专项清理检查成果,完善农民负担监管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涉农收费“公示制”,统一制作涉农收费公示公示版式。通过政府网站、触摸屏、公示栏等方式,公开各项补贴政策和村级财务收支,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公示制度,清理整顿代收代扣和搭车收费行为。(县农业局、经商局)
(六)加强“四项资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专项资金、救灾专项资金)阳光监管,在资金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等环节做到全面公开。
加快实施社会保险基金阳光监管,积极推进社会保险行政重大决策公开、社会保险经办阳光内控建设和社会保险基金重大信息披露,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社会保险监督体系。(县人力社保局)
完善住房公积金政务公开工作。设立业务咨询和举报投诉电话,及时更新承办住房公积金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贷款楼盘信息、存贷款利率、住房公积金的有关行政法规、规章等信息。定时向监管部门报送住房公积金运行报表,使用管理分析报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中心)
坚持扶贫专项资金、救灾专项资金的“三公开、一监督”管理制度,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工作规程,通过法定程序、步骤确定救助对象。扶贫专项资金、救灾资金发放实行社会化方式,通过银行“一卡通”等形式直补到户。(县财政局、民政局、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
(七)推进征地拆迁阳光补偿。强化对征地拆迁的监管,公开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和征地拆迁工作程序,维护被征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全面推行“统一流程、规范操作、民主公开”的“征地拆迁流程图”,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内容和对象,公布征地补偿标准,增加政策制度和操作流程的透明度,切实维护被征群众的合法权益。(县国土局、建设局)
(八)推进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资营运机构招聘等事项的公开。全面推进公务员阳光招录、事业单位和国资营运机构阳光招聘,规范招录(招聘)程序,强化招录(招聘)监管,实行招录(招聘)政策、计划、资格、成绩、结果“五公开”;规范招录(招聘)条件的设置、笔试、面试、技能操作和体检等流程,形成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机关、招录(招聘)单位、社会和考生共同监督的合力,确保招录(招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县人力社保局、县教育局)
(九)推进公路阳光收费等收费事项的公开。制定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和公路收费站点年度“阳光收费”工作计划,落实信息公开、政策公开、服务公开制度,重点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收费公路专项清理政策的贯彻执行。(县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
(十)开展银行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回头看。制定切实可行的回头看工作方案,巩固2012年度民主评议成果,着力整改2012年度行评中查摆出来的问题。修订完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服务项目和标准,推进银行收费等事项的公开,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各金融银行)
三、工作措施
(一)梳理公开项目。按照“管行业的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及时组织,对“阳光工程”涉及内容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明确职责分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职权法定、程序合法的要求,梳理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
(二)健全公开平台。以县政府门户网为依托,开设“阳光工程”建设专栏,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在本单位门户网站设立“阳光工程”建设分栏,推进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阳光工程”项目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三)深入基层一线。“阳光工程”措施落实的好坏,关键在基层。全县的“阳光工程”建设要向基层延伸,结合基层站所对接服务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向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最近的地方延伸,做到“阳光工程”有关政策和要求落实到乡镇(街道)、基层站所、村居(社区)。
(四)畅通投诉渠道。坚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阳光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以公开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拓宽、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受理政策咨询和举报投诉,听取意见建议,做到群众的公开需求清楚、公开的责任主体清楚、公开的实际效果清楚。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成立由本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阳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提出牵头负责工作意见和具体措施,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和联络员名单,以电子版形式于2015年5月底前报县纪委纠风室。
篇6
二、突出重点,落实政策,加大扶助力度
(一)切实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认真落实《*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2*0)》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政发〔2*4〕30号)精神,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全市扶贫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组织,重点实施。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每年对15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残疾人进行重点扶持,使一批贫困残疾人随村整体脱贫;结合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利用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发展和扶持适合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公司+农户”项目,使一大批贫困残疾人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实现就业脱贫;认真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积极稳妥地发放小额扶贫贷款,扶持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和多种经营,使他们增加收入,解决温饱,逐步脱贫致富。
(二)重点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问题。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政办发〔2*0〕141号)要求,把贫困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和再就业总体规划,确保下岗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优先安排和录用下岗残疾职工再就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采取地税部门代征代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办法,保障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完善对福利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残疾人,对达到福利企业标准的民营企业,税务部门给予减免税待遇,使贫困残疾人能集中稳定地就业。鼓励贫困残疾人自谋职业,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工商管理、场地安排等优惠政策措施,工商部门对残疾人申办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提供免费咨询和优先办照服务,并适当减免有关规费;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给予适当补贴。要鼓励和支持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大学生自强创业,通过建立一批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带动一批贫困残疾人稳定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切实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完善服务功能,在残疾人求职登记、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术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开发和购置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有关部门在组织各类招聘活动时,要给贫困残疾人开设窗口,免费提供服务,并适当组织有一定技能的残疾
人外出务工,帮助贫困残疾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三)认真做好贫困残疾人的救济工作。将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农村重度残疾人,优先纳入集中供养范围;将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农村特困残疾人,优先纳入农村特困救助范围;将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按规定及时纳入城市低保范围,按照分类救助的原则,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的社会保障水平。对贫困残疾人中的计划生育户特别是独生子女户,要给予重点扶助。民政、税务、劳动、残联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等政策规定。
(四)建立和完善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与康复服务保障体系。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问题。特困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各级政府帮助解决,对其中的重残患者适当提高救助标准。贫困残疾人和贫困家庭的残疾人进行白内障复明、假肢装配、听力语言训练,由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给予适当补贴或免费配发用品用具。进口残疾人专用品,对符合国家有关残疾人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在办理有关海关审批手续后,可减免进口增值税、消费税。有关部门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和场地支持,为贫困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提供就近方便的康复服务,使康复服务融入社区和家庭。
(五)落实对残疾人特殊教育优惠政策。逐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的所有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将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寄宿生纳入城镇低保对象,确保在*期间“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提高到90%以上。有关部门、各高校及普通高中在使用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时,要优先照顾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子女,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避免因贫失学。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城乡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期间,每年重点扶持一批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示范基地,各级政府要安排资金,对贫困家庭的盲、聋哑、弱智“三类”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要给予适当补助。每年重点扶持一批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教育网络的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各级在安排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时,要重点用于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费用实行全免,对贫困残疾人培训期间生活费用给予补助。残疾人到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机构参加职业培训,免收培训费。
(六)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的住房问题。认真实施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把危房改造项目所涉及的贫困人口搬迁扶贫和“消茅”、“安居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市、县1?U1的资金配套和帮扶单位支持、受助对象自筹、村组帮工帮料以及减免有关建房费用等办法,力争在3―5年内完成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对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的,要纳入政府廉租房分配范围;对特困残疾人户,要创造条件优先落实实物分配和租赁。
(七)积极开展专项救助活动,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工作,严厉打击利用残疾儿童进行乞讨的犯罪行为。妥善解决在征用土地、城市房屋拆迁中发生的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在解决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营运问题时,应从实际出发,采取妥善的过渡措施,保障以此谋生的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各级法律援助和服务机构要根据“优先、优质、优惠”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进行司法救助,提供法律援助,减免诉讼费用。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一)加强对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及时研究解决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抓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要通过开展“一帮一”、“众帮一”、“单位包户”等各种形式,帮助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致富。党员干部要重点联系贫困残疾人户,帮助他们解决就医、就学、就业和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问题,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篇7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重要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任务,拿出与贫困重点县同样的力度,尽锐出战、持续攻坚,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解难点,高质量推进全区扶贫脱贫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可以用“34533”来概括:
第一个“3”,即突出“三项”举措,高站位部署推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把2019年作为“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将扶贫脱贫工作纳入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289”重点工程,出台了《区2019精准脱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11个专项行动,大力提升全区脱贫工作质量。二是周密部署推进。今年以来,先后通过三级干部大会、区委常委(扩大)会、扶贫领导小组会、政府常务会、政府办公会、约谈会、擂台赛、调度会、过堂会、现场观摩会和业务培训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多次对扶贫脱贫工作进行安排、指导、督促、调度和推进,扶贫脱贫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三是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双组长”制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年度脱贫攻坚计划,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切实强化了各级抓脱贫攻坚的责任意识。同时,结合全区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区扶贫部门的工作职责。投入170万元,给17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安排办公场所、配齐办公设备,全面提升乡镇扶贫工作站的履职能力。
“4”,即打出“四张”特色牌,高标准抓实整改
为确保国家和省市扶贫考核、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等问题按时高标准整改到位,立足工作实际,打出了“四张”特色牌,即“一访二赛两查三行动”:
“一访”,即开展乡镇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户活动。聚焦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区17个乡镇党委书记,集中一周时间,对363个村所有贫困户进行遍访,面对面了解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宣讲国家扶贫惠民政策,增进干群感情,使贫困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赛”,即每月举办政策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擂台赛”。每月举办一次脱贫攻坚擂台赛,围绕中央和省市有关扶贫脱贫会议精神、“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扶贫、问题整改、贫困退出等内容,安排若干个政策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或乡镇党委书记进行擂台比武,通过公开亮相,形成了你追我赶、拼搏进取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夯实了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
“两查”,即开展帮扶责任人之间和乡镇之间推磨互查活动。为确保帮扶活动实效,区通过召开动员会,制定并印发《关于在帮扶责任人之间开展推磨互查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乡镇之间开展扶贫工作推磨互查的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帮扶责任人之间、乡镇之间推磨互查活动。一是帮扶责任人推磨互查。集中五天时间,由帮扶责任人派出单位带领本单位全体帮扶责任人,以推磨互查形式,深入被查单位和所帮扶村,按照每名帮扶责任人走访检查1-2户的形式,对全区1946个贫困户进行入户互查。重点围绕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帮扶情况、资料台帐和满意度等内容进行互查,并按照“谁查谁负责”的原则,分别填写《入户走访表》、《台帐资料检查清单》和《问题清单》并签字,对检查结果负责。二是乡镇之间推磨互查。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带队组成检查组,带领本乡镇不少于6名熟悉扶贫业务干部,深入被查乡镇,采取“问、查、看、访”等方式(即:问乡村干部扶贫政策掌握情况、查扶贫站室建设和扶贫档案资料、看村“两室”建设和村庄环境卫生、访贫困群众对帮扶工作和帮扶责任人满意度),开展扶贫脱贫工作互查活动,做到村村到、户户到。
“三行动”,即:户容户貌整治行动。制定印发了《市区户容户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整治重点和实施步骤,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户容户貌整治行动,确保贫困户家中干净整洁、文明卫生。中秋节走访慰问集中行动。为加强结对帮扶工作,组织所有帮扶责任人于中秋节前,深入帮扶贫困户家中,宣讲政策、帮办实事、完善档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问题清零行动。以帮扶责任人所在部门为单位,针对上级考核、巡视、督查和审计等发现问题的整改清零情况,进行再次推磨互查,真正确保问题清零结果真实到位。
“5”,即坚持“五个突出”,高质量推进工作
(一)突出“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来源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总投资4200余万元谋划实施了37个农业产业和7个股份合作扶贫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使80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公益岗位和入股受益实现增收,人均年最低增收5200余元。二是抓好经营主体建设和服务培训。在全区17个乡镇建设了50多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带领贫困户创业和就业。组织农技人员入户发放产业扶贫政策明白纸,各农业区域站对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全部走访,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发展扶贫产业的积极性。累计开展集中培训22次,培训贫困户1789人次,发放资料6000余份。三是抓好惠农政策向产业扶贫倾斜。在刘营、刘汉2个乡镇实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对所有农户免费进行植保防治和玉米旋耕作业。结合作为优质粮主产区的实际情况,继续利用节水小麦项目和绿色高产高效项目,打造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带动贫困群众节本增收。目前,全区有1292户贫困户种植了强筋小麦或节水小麦,138户贫困户从事蔬菜产业,63户贫困户从事养殖业,22户贫困户从事林果业,21户从事手工业,12户从事光伏产业,以点带面推进扶贫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推进旅游扶贫。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27户贫困户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惠及贫困人口110人,人均年增收1063元。五是加大电商扶贫。开展了10期电商知识培训,参加人员346人次。1人上岗魔豆妈妈物流“云客服”岗位,月增收1000元。11人在香环虎头鞋厂就业,月增收1600元。
(二)突出“就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
一是扎实开展免费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组织职中等3家定点培训机构深入全区各个乡镇,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引导性培训17期,共培训贫困劳动力531人次。二是积极组织劳务洽谈和走访跟踪服务,多途径帮扶就业。举办了“春风行动”大型劳务人才洽谈会和秋季招聘会等招聘活动,组织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70余人参加,发放企业用工手册和就业扶贫政策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了进户“送岗位、送政策”行动,由乡村干部按月逐户走访贫困户,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人社”、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形式,多渠道宣传就业扶贫政策和就业帮扶活动。三是夯实基础数据,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明确各乡镇人社服务所所长为本乡镇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责任人,定期入户开展跟踪服务,填报《省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全程跟踪服务卡》,按月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变化、就业需求、培训需求等情况录入省就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一人一卡”实名制管理台账数据库,动态掌握全区贫困劳动力的各项就业信息。四是积极推进“千企帮千户”志愿帮扶行动。通过制定方案、现场观摩、每月调度、督导检查等措施,全区共招募志愿帮扶企业1155家,帮助1153名贫困人员通过创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志愿企业通过修缮房屋、助学助医、慰问等形式,累计出资74.7万元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质量。
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有2427人实现了就业并稳定增收,其中,区内就业1550人,区外就业877人。
(三)突出“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群众应享尽享得实惠
1、在健康扶贫上。一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全区17个乡镇卫生院均达到至少具备1名全科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标准,并配置X光机、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全区363个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同时,在乡镇卫生院建立“国医堂”6个,其余卫生院均有中医服务专区。二是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水平。由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机构联合组建363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平均每村一个,已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服务率达到100%,并按时履约续约,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和指导。三是提升贫困患者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水平。对贫困人口罹患25种大病的,以区一院为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截至目前,全区共集中救治贫困大病患者131人。四是提升贫困人口慢性病监测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对贫困人口中患有慢性病的,及时办理慢性病手册,让其在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享受门诊治疗和慢性病签约服务,共办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认定1631人。五是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所有公立医院全部设立了“一站式”即时结算窗口,报销比例均达到90%以上;累计有5895人次贫困群众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普惠率达100%。六是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成效。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在显眼位置通过展牌展板、墙体标语、电子屏等载体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各乡镇卫生院每月进村入户宣讲健康扶贫政策;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制作张贴了《健康扶贫政策一览表》,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
2、在教育扶贫上。一是聚焦控辍保学,建立劝返机制。把每年3月、9月作为重点监测时段,实行网格化管理,对未按期返校学生及时开展劝返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建设,促进均衡发展。投资4600余万元,对12所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投资约500万元,对5所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改造;投资470余万元,启动建设了3所公办幼儿园。三是实施营养改善,增强学生体质。制定了《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组织,通过会议调度和现场观摩,9月1日,全区245所农村小学的76000余名在校学生顺利吃上“营养餐”。四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建立健全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9年9月份向农村薄弱地区中小学下派32名优秀支教教师,目前已全部到岗任教。五是加快特色发展,提升中职教育。对区实验中学进行了改建,加快其优质特色发展。依托职教中心,开展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目前,已培训1320人。六是严格落实政策,扎实开展资助。以“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结果全告知”为目标,确保学前教育(一年幼儿减免保教费和部分餐费)、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小学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和普通高中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三免一助”(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科书费和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全覆盖。2019年春秋两季,全区共资助建档立卡学生2688名(学前201名、小学1117名、初中969名、高中271名、中职130名),发放资金159万余元;普通高中“三免”137人,免除资金37.94万元;中职“两免”152人,免除资金6.08万元。落实雨露计划政策157人、23.55万元。目前,各项资金已按时、足额、全部发放到了学生手中,有效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3、在安全住房上,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精准确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二是强化住建、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对接,对申请危房改造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贫困身份进行确认。三是派出专业人员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其唯一住房危险程度达到C级的,对房屋进行修缮加固;危险程度达到D级的,对房屋进行原址翻建。四是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区级审批的补助对象认定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截至目前,2019-2020年度全区危房改造任务117户全面完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C级7户、D级4户),并按照C级户均补助7000元、D级户均补助21000元的标准全部补助到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住房安全率达到100%。
4、在安全饮水上。一是水质检测。对全区17个乡镇363个行政村全部抽取水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是全面落实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明确并公示运行管理责任人、供水服务电话。健全完善了区级运行管理办法,严格水质保障,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举办农村饮水安全评估培训,重点对饮水安全扶贫政策、评价方法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同时,在每个行政村显眼位置张贴饮水安全公示牌,将负责人姓名电话和水利局监督电话信息公示于众,确保贫困群众饮用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标。
(四)突出“帮扶扶持”,凝聚强大扶贫工作合力
一是扎实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坚持由区级领导牵头,全区1946名帮扶干部认真落实“一帮一”帮扶责任,坚持“三日一网”(每月一个走贫日、两个月一个交流日、每季度一个恳谈日,全区一个扶贫心愿网)机制,扎实开展入户帮扶活动。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组织召开了全区扶贫干部培训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参训人员3000余名,各级扶贫干部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国家考核等问题整改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帮扶责任人之间、乡镇之间推磨互查活动和“扶贫月、户户行”、中秋贫困户慰问访谈等活动,使结对帮扶活动更加扎实有效。二是金融信贷扶持。通过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强化风险防控等措施,由区级财政拿出200万元,支持金融扶贫扎实开展,其中,195万元作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5万元作为贴息资金。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32万元,用于支持40个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种植、手加工等产业实现增收。三是精准防贫救助。通过招投标,与太平洋财险签订协议,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区财政拿出36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区10%左右的农村人口购买保险(全区农村人口72万人)。针对“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两类人员,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开展精准防贫救助。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实施防贫救助258人,支付防贫保险金190.75万元,人均获取防贫救助资金达7300余元(其中,曲陌乡西旧寨村的非贫低收入户贾焱锴救助金额最多,其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花费587515.31元,自费268010.1元,通过精准防贫救助,为其支付防贫保险金181209.09元),真正从源头筑起贫困发生的“截流闸”和“拦水坝”。同时,对已救助人员明确专人结对帮扶,落实后续帮扶措施,确保防贫效果巩固不反弹。四是低保兜底保障。按照《关于推进农村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民〔2019〕19号)要求,对全区分类施保,集中时间推进低保兜底保障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开展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享受低保政策2657人,人均每月领取低保金227元。享受特困供养政策32人,每人每年领取特困供养保障金6600元。
(五)突出“基础提升”,大力推进路网电网建设
1、提升公路建设质量。借助政府代建购买服务的历史机遇,实施了农村路网改造工程(一期工程)项目。共包括140条路段,总里程190.85公里,涉及16个乡镇,总投资约3亿元。相继完成洺李线、永河线、107国道、永峰线整修和赵辛线改建项目。总投资4.12亿元的旅发大会道路整修、绿化提升工程全面完工。目前,营运客车共284辆,行政建制村通车率达到100%。建成充电桩35个,候车亭、招呼牌58个,四级站、公交枢纽和客运站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19年底客运站投入使用。
2、开展农村电网建设攻坚。总投资9110.15万元,完成单体工程160个,涉及180余村;完成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22.82公里,0.4千伏线路191.81公里;新建配变284台,新增容量56.8兆伏安,实现了户均容量2.09千伏安。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生活用电问题,改善全区困难群众生活用电环境,实现了17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用电保障100%。
第二个“3”,即强化“三项”保障,高水平确保实效
1、资金保障。明确规定资金投入“两优先一增加”,今年全区总投入专项资金4535万元,其中多方筹集区级扶贫专项配套资金230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6.7%,达到并超过2019年省定扶贫资金投入目标数额2260万元,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2、机制保障。一是调度机制。建立了调度过堂机制,区级领导干部到分包乡镇对帮扶干部和村支部书记进行调度“过堂”。坚持定期举行脱贫攻坚“擂台赛”,切实增强了各级干部扶贫工作责任感。二是帮扶机制。全区1946名帮扶干部每月走访慰问雷打不动,有事帮忙、无事慰问,解决问题,联络感情,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网络,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三是督导机制。将扶贫脱贫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大督查首要工作任务,区大督查办联合区纠“”办和区委政府督查室,不定期深入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进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良性督查机制。
3、纪律保障。针对全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通过开展作风纪律大整顿大提升和乡村干部作风大整顿行动,进一步深化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对在扶贫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该通报的通报、该调整的调整,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三个“3”,就是“三个效果”:
一是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区达到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938户7515人,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9.6%。中国农网、经济日报、长城网、《扶贫杂志》等媒体分别刊发《区产业扶贫新路径:“互联网+共享农业”》《区分类施策,精准扶贫》《多措并举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和《市区“四个突出”抓实脱贫攻坚》等信息,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报道。12月2日,省委副书记赵一德在调研指导工作时,对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干部“一帮一”、“千企帮千户”、产业扶贫、帮扶“连心牌”等给予高度赞赏。9月12日,市委副书记薛永纯对扶贫工作进行视察指导,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全区1946名干部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帮扶贫困户家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与贫困户保持电话、微信等常态化联系,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信赖和对干部的信任,干部和群众真正成了“亲戚”。
篇8
尊敬的谢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xx店镇201x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完成情况和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x年度工作取得的成效
201x年县委xxx书记两次带领县级包镇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莅临我镇召开脱贫攻坚现场办公会和交办会,指导“率先脱贫示范镇”的创建工作。组织部谢部长每月都要深入村组现场督办,每周都要了解工作进度,有力促进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
从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提效能、树形象五个方面着手,脱贫队伍建设坚强有力;坚持短中长产业相结合,发展中华蜂1万箱、土鸡4.2万只、蛋鸡2万只、黑猪1万头、香菇100万袋、木耳5000架、苍术、五味子等中药材5000亩、核桃科管8000余亩,被市政府评为核桃科管示范镇;开展“素质提升 技能脱贫”专业培训活动,邀请新潮学院、实施“雨露工程”,实现21个村居全覆盖;成立合作社26家,探索“政府支持入股,村委会自筹入股,贫困户以产品入股”的运营形式,将政府支持与村委会自筹部分,作为集体收入,实现对贫困户二次分红,壮大集体经济;建成xx街迎宾大道一期322户、裕园小区二期200户、vv二期184户;启动vv坪移民搬迁点210户、迎宾大道二期836户;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栽植樱花树1115株、大颗樱桃5000株、枣树10000株、枇杷2080株、桂花904株、塔柏1350株、女贞1500株、柳树6423株,全县核桃提质增效和城乡绿化现场推进会在我镇观摩;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美化院落场面520户、改造厕所圈舍1100处、更换线路15600米、灯具1800盏、添置家具家电1000余件、改造厨房墙面14500平米。
一年来,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得益于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谢部长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体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201x年全镇724户2674人实现脱贫,其中vvvvvvv村实现脱贫摘帽。11月29日,胡和平省长到xx村检查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对贫困群众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给予了肯定。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项目资金到位慢,国开行第一批验收后至今未兑现,第二批还没有验收;二是居室改造和环境整治欠账大;三是大部分村主导产业不突出,集体经济发展难;四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销路不畅;五是基层组织不适应新常态,致富带富水平不高;六是贫困人口等靠要、乐贫、安贫思想严重;七是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沉下去“潜伏时间不长”深入群众不够。
201x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201x年是我镇全面兑现“率先脱贫”承诺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突出“八项重点工作”,筑牢“五大基础”,创新“三带三创”模式,推进两大项目建设,夯实“四个责任”,咬定目标,狠下决心,上下同欲一举完成4个贫困村摘帽和2196户6060人脱贫任务,实现早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
一、突出“八项重点工作”,落实县委张书记指示精神。
(一)突出队伍建设:按照县委组织部谢部长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基础组织规范化建设,从“”抓起、从组织生活会严起。一要选优培强村两委会班子,人人事事干在群众前头;二要开展“党性体检”,优化党员结构,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党员个个站的正、叫的响、干的好;三要开展“新农民教育大课堂活动,以法律规范人、以道德引领人、以真情感化人,打开脱贫扶志新思路,抓住党建不放松,凝聚发展正能量。
(二)突出产业发展:抓住产业脱贫这个关键,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突出“一村一品”,实现“户均一业”,通过短、中、长结合布局“食用菌、中华蜂、生态养殖、良种核桃、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全镇21个村居每村至少发展成片中药材100亩,总量达到1万亩。坚定不移的推行政府补、群众筹的办法,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
(三)突出技能就业:继续加大建筑劳务、厨艺技工、家政服务等外向型技能的培训力度,扩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鼓励外出技能就业,腾出发展空间;突出中华蜂养殖、禽畜养殖、药材种植、核桃科管等内向型技能的现场培训,加强内在经济发展技术含量,培养职业农民,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四)突出集体经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梦就必须壮大集体经济。要求21个支部必须领办一个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将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到村班子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与年度考核相挂钩,考验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
(五)突出移民搬迁: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一要抓好xx街迎宾大道一期、裕园小区二期、石头梁二期三个移民点入住工作;二要保障好牛家坪移民搬迁点、迎宾大道二期工程顺利实施;三要加强移民小区精细化管理,让搬迁群众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服务;四要加快迎宾大道100亩香菇产业园、ccc北竺千头林麝养殖园、xx街农产品加工园和千亩立体生态种植园等配套产业的建设进度,打造产城结合新格局。
(六)突出政策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基本保障。健全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严格实行村级账务公开,严禁吃拿卡要与优亲厚友,不折不扣的将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七)突出村容村貌:村容村貌改善是提升脱贫风貌的有效办法。一要注重全面覆盖抓整治,不留死角死面,不做盆景工程;二要注重核心区打造,塑造村居亮点。
(八)突出民居改善:民居改善是保障贫困户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一要加大对已搬迁户和危旧户拆除力度,消除安全隐患,恢复生产用地;二要对切实需要改造的民居进行全面改善提升,为贫困户提供安全有保障的住房。
二、筑牢“五大基础”,确保工作高点起步。
(一)统筹“两个规划”,确保“三个全覆盖”。扎实做好国开行支持贫困村脱贫建设规划和财政整合资金支持非贫困村脱贫建设规划的统筹工作,做到环境整治、居室改造、产业发展“三个全覆盖”,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抓好生态产业,确保春季工作开门红。当前要利用春季有效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与络亿等公司合作力度,发展订单中药材,采取政府补、群众筹的办法,探索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签订合作协议,落实连翘5000亩、紫苑2000亩、五味子1000亩、前胡500亩、当归500亩、丹参300亩、九月菊200亩,确保每村完成至少100亩的集中连片中药材的最底线工作任务。
(三)立足长远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我镇要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镇发展的主战场,进一步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坚持产业优先、四化引领、产城联动,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做到高起点连片规划、高标准建设、集中打造、适度超前,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
(四)切实开动脑筋,破解四大难题。一是通过强班子,培养全村“领头羊”,抓党建,形成强大引力场,树榜样,营造做有标杆、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解决群众积极性不高的难题;二是通过用足项目资金,调动社会资本,降低工作成本和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撬动贫困户投入四个方法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难题;三是通过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遵循客观规律,引导贫困户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时制宜,倡导订单产业,确保贫困户有产有销、有投入有回报,从根本上保障产业脱贫持续稳定,解决产业定位不准问题;四是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开设“远程教育学习课堂”、农闲时间召集群众开展“实用技术”课堂、根据农时季节特点开设“田间实践课堂”,新农民教育大课堂着力提升贫困户整体素质。
(五)保持清醒头脑,精准使用扶贫资金。党风廉洁工作搞不好,一切工作都是零。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严禁任何人挤占挪用、虚报冒领,镇村两级干部要加强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镇纪委要定期抽查,监督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提醒纠正不当行为,对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
三、创新“三带三创”模式,探索脱贫攻坚新途径。解决“主体是哪些、钱从哪里来、工作怎么抓、产品怎么销”等核心问题。一要加强对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支持力度,发挥带动作用,结实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链条,通过收益分配和定期分红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二要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利用好扶贫资金,发挥好金融扶贫的作用;三要创新包抓工作模式,摸清情况、有的放矢,坚持实事求是,体现“全面、严实、精准”要求;四是创新产品销售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订单产业,扩宽电商渠道,保障产销同步。
四、强力推进两大项目顺利实施。举全镇之力,争取金鸡扶贫项目和光伏扶贫项目在我镇早日开花结果,一要采取超常规措施保障北区1100亩“一园四场”工程建设进度,努力使南区120亩蛋品交易中心近日交地开工,确保9月全面建成投产;二要加大金山130亩光伏产业用地的流转和地面附着物的清理力度,使5.6个兆瓦的农光互补项目早日开工。
篇9
总体目标:贫困发生率降到4%。2016年实现贫困户52户158人脱贫,全村脱贫摘帽。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建好班子:通过交心引导、培训或督促自学等方式,使支部成员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带头致富的实际本领,抓好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组织实施贫困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定好思路:帮助村委制订今后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理清村里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努力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和农民群众收入。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村支部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务契约化管理等制度,推进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2016年硬化6.85公里公路,路面拓宽3.5公里(按村道路建设标准加宽为4.5米);
2、解决贫困户25户100人的饮水困难;
3、规划2016年清淤扶坡山坪塘7口,分别是:,3.2km,分别是:赵家梁至谢家山1.2km、处至大坝里0.8km、梨子院至柿树坪1.2km。新建微水池20口。新增灌面500亩。
4、实现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全覆盖。
(三)、抓好阵地建设。
1、新建村办公室120平方米;
2、新建村卫生室80平方米;培训合格医生、添置设备实施。
3、新建村文化室80平方米。
(四)抓好产业发展。通过实施“五个一批”,保证贫困户脱贫;通过逐户规划,2016年全村贫困户养猪331头,养羊140头,养牛35头,养鸡1300只,养鸭140只,养鱼3000尾,种植商品蔬菜20亩,外出务工52人,低保兜低46人。抓好三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五)抓好安全住房。全村2016年8户26人实现移民搬迁; 46户138人实现危旧房改造。
篇10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股室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各股室、二级单位的相互配合下和股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及本股室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工作,现将确权登记股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高效完成XXX第三次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暨2019年变更调查工作。今年我区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进入统一时点更新阶段,几轮整改过程中,内业根据国家、省级反馈的疑问图斑和错误图斑,自主提取的重点地类图斑,以及与增减挂钩项目分析对比的疑问图斑,共完成外业举证图斑XXX个。于X月份开始共向国家汇交X次成果数据(初始库X次,统一时点年末数据库X次)。目前我区调查成果已通过国家级内业核查和数据库质量检查。12月份根据统一时点更新成果和2018年变更调查成果,顺利完成了2019年变更调查工作。
(二)全面完成房地一体外业调查和内业建库工作,并助力易地扶贫搬迁房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我区农房补充外业调查工作于今年6月份初结束,内业建库工作于10月上旬完成。截止目前完成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外业调查共XX户,调查宗地面积XX平方米,调查建筑面积XX1平方米。调查成果分别于10月下旬、11月经过我局验收专班初验和市级验收组的预检。从7月上旬开始,我局将易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作为重点。全区易迁安置房户共XX户,符合发证条件的共XX户,目前易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发证数达到XX本,年底能顺利完成全区符合办证条件的易迁安置房的发证工作。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率也达到90%了以上。
(三)稳步开展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今年在去年完成XX条区级以上领责的河流和XX座水库的划界确权工作基础上,再加措施,完成了区及以下领责河流XX条,XX座水库,XX座电站和XX条灌区的划界确权工作。我区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全部完成。
(四)扎实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我区现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XX平方公里,但是存在一些问题,现行生态保护红线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限制了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从2019年9月份以来,我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工作、地方产业项目布局,经过了几轮艰难的评估调整,摸清了矛盾冲突,调出了不合理保护范围,调入了具有生态保护需求的范围。目前调出XX个图斑,面积为XX平方公里,调入自然保护地XX平方公里,生态服务功能及重要区XX平方公里,公益林XX平方公里。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XX平方公里,占X区行政面积的XX%,做到了调整后面积不减少、功能有所增加。同时保障了地方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使划定成果科学、可执行。目前最新成果已提交至国家等待最终的专家论证。
(五)统筹谋划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并根据我区实际,代区政府制定拟定了《XX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方案》,目前该方案已印发。
(六)积极服务乡镇、其他部门、企事业单位完成了其他日常性的工作。今年以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一起;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部门提供查询服务256次;提供查询证明25份;在严格遵循保密制度的前提下提供基础数据成果服务34次;出具权属说明162份;配合农业农村局开展了渔民退捕禁捕渔船上岸工作、农业资源台账建立各种,配合民政局开展了行政界线踏勘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三调工作、农房补充调查工作项目资金拨付不到位。按照项目进展和合同约定,目前我区需向三调内外业技术单位、农房补充调查工作技术单位支付剩余尾款,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款项无法拨付。
(二)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试点工作未能启动,易迁办证工作滞后。按照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安排部署,从7月上旬开始,将易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作为重点,普通农房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试点因此没有开展,不利于我区普通农房的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全面铺开。我区共有易迁安置点XX个,安置贫困人口XX涉及安置住房XX套,已登记发证住房XX套。但是目前由于部分安置点因压占基本农田或不符合规划,导致部分安置点手续不完善,暂不能办理登记发证手续,严重影响了我区易迁办证进度。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联系相关主管部门落实三调、农房补充调查工作尾款经费。
(二)开展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在“三调”统一时点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全面掌握2020年度的地类、属性及相关单独图层信息的变化情况,更新国土利用数据库。
(三)在总结2020年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的基础上,全面铺开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按照上级部署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四)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和易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农村不动产发证试点,在全力开展全区易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的同时,推进普通农房的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将“两权”和农房补充调查工作的成果真正利用起来,保障农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五)主动作为,积极汇报,加强宣传。积极总结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的经验做法,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逐步实现对自然资源登记的全覆盖。
- 上一篇:扶贫前期准备工作计划
- 下一篇:人行扶贫帮扶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