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5:1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剧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奈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动态对等”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功能对等”理论。简单来说,功能对等就是要将文化因素反映到译文中,达到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达到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而不是追求在语言形式上对等。奈达认为,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然后是风格,同时考虑译文在译文读者心理反应是否与原文在原文读者的心理反应相似。(叶子南,2008:168)加之翻译也被大多数人们看做是一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方式,目的是彼此间的了解和学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译文的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梁爽,2012)因此,在翻译过程当中,译者应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形式上对应,这一做法也符合了影视剧字幕翻译的目的,让译入语的观众通过字幕,能像原语观众一样理解对白内容,因此“功能对等”理论适用于字幕翻译的研究及应用,它是一个包括了文化、语言、社会和心理等因素的“全方位”翻译理论。
2.历史题材影视剧字幕翻译特点——以美剧《都铎王朝》为例
2.1历史题材美剧《都铎王朝》简介及其语言特点
《都铎王朝》是由美国Showtime有线电视台出品的一部时代古装剧,故事背景横跨1509至1547年,主要讲述HenryⅧ(亨利八世)在位的三十八年的执政期间的风云变幻包括对法战争,脱离罗马教会统治的斗争以及对英国意义深远宗教改革。跌宕起伏的剧情,令人回味的台词,奢华夺目的布景和演技精湛的演员,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十六世纪的宫廷,使其成为一部质量上乘的美剧。作为一部时代古装剧(costumedramas),即有时代背景设定为古代的电视剧或电影,与现在大多数口语台词新鲜时髦的现代剧有所不同的是,在《都铎王朝》的台词中,有许多的日常用语和表达方式和现如今的有所不同,例如一些措辞用语等,像在“Letmeconceive.”这句话中,conceive指的是怀孕,而不是构想、设想之意;在“You,unhappyman”这句中,这里的unhappyman并不是指不快乐的人,而是指行为不正的人。另外,在当时社会里,不同阶层的用语有比较大的区别,特别是皇室成员与官员、下人之间对话的用语都有着很严格的规定。例如在与国王说话的时候不能直呼其名,而只能称他为Yourmajesty,与不同官职的官员说话时亦不能叫其大名,只能根据其官职称为Youreminence,YourGrace等。不在场的时候亦不能对其指名道姓,只能用敬语Hismajesty,Hermajesty,HisGrace等。正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说话者身份阶级的不同等原因,使得该剧字幕的翻译工作更显复杂,更加考验译者更全面的语言功力和更丰富文化背景知识。但字幕翻译毕竟与文学或非文学翻译有些许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做好字幕翻译还需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2.2字幕翻译特征
我们这里所说的字幕翻译指的是语际字幕,即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译文叠印在字幕下方的文字,即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李晓梅,2007:82-83)而影视剧语言本身就具有极大的信息量,内容涉及到时事、宗教、风俗、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且对话内容存在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此想要每次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字幕信息时,都能够正确地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翻出优秀的译文,制作出精良的字幕,仍然是学界需要不断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地。许多学者有着丰富的影视字幕翻译经验,他们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各自撰文总结了影视剧字幕语言的特征。其中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钱绍昌教授也指出影视语言不同于书面文学语言的五个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钱绍昌,2000)。麻争旗归纳的影视翻译五大特征包括口语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口型化、通俗化(麻争旗,1997)。张春柏总结出影视剧语言的两大特征:即时性和大众性,尤其对影视语言的口语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张春柏,1998)。除此之外,影视字幕翻译具有严格的空间限制。简单来说,时间限制就是字幕必须在与原语对白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所要传递的信息内容,太长或太短都会在译入语观众的理解上造成偏差。而空间限制是指由于画面屏幕受限,所以字幕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信息传递,字幕过长不但会占用过多的画面,同时也会给译入语观众对内容的理解造成困扰。结合历史题材的美剧《都铎王朝》的语言特点及字幕翻译的特征,在做翻译时应该“对症下药”,学会灵活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不赞成“从一而终”地只使用单独一种翻译方法。
3.《都铎王朝》字幕汉译的翻译策略分析
奈达提倡“读者反应说”,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或言语接受者,要评价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他在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inTranslating(Nida,2001:86)一书中写到“Itisessentialthatfunctionalequivalencebestatedprimarilyintermsofacomparisonofthewayinwhichtheoriginalreceptorsunderstoodandappreciatedthetextandthewayinwhichreceptorsofthetranslatedtextunderstoodandappreciatethetranslatedtext.”也就是说,当译文读者看到翻译内容时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在阅读原文时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等同时,才算达到了“功能对等”。因此,在做影视剧字幕翻译前必须了解剧集语言的自身特点,深刻理解影片,正确认识其中的语言现象、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等。不论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都要以观众为中心,要充分把握译语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先在知识、心理需求等,注重译语观众的接受性,从而正确估计潜在观众的现实视野和历史视野,采取翻译策略(谢锦芳,2009)。
3.1归化策略
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主张译文应为目的语观众着想,尽量适应、照顾目的语的文化习惯,消除语言文化的障碍。(徐建平,2002)归化从本质上使译文本土化,强调翻译效果,注重目的语观众的反应。(王红卫,2002)因此,把奈达“功能对等”的理论应用到翻译上来达到归化的目的,不旨在追求译文与原文本词语在形式上的相似,而是使译入语观众得以更加清楚地理解原文的语境意义,这是符合我们翻译的目的的。在此剧的字幕翻译中,不难发现译者大胆地将英语的表达中国化,即归化策略。例如:YourMajestyisbesetbyenemies.译:陛下您正四面楚歌。这句话中,虽然直译“被敌人所困扰”也无不妥,但“四面楚歌”这一成语的使用,更能体现出当时HenryⅧ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的危机之势。Butdon’tsayanythingtoalarmhim.译:但别打草惊蛇。Saysomethingtoalarmsb.在中文中可以找到意思相近的成语“打草惊蛇”,虽然在语言的形式上没有达到一致,但是意思表达上准确无误,加之这是一个常见的成语不会给译入语观众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符合了“功能对等”的原则。又如在第二季第十集,HenryⅧ的第二位皇后Anne在临刑前的告解中,牧师所念的经诗中的话:Thereisatimeforeverypurposeunderthesun.译:天道昭昭,万物有时。由于本剧是一部历史剧,年生在十六世纪,当时的英语也非现代语体,加之是有关宗教的诗句,而译文不但非常中国化,还有古汉语的表达方式,是把原文语体、意思、时代背景都考虑进去的译法,在译入语观众欣赏画面的同时,字幕还有能将他们带回到古时效果。归化得很到位,意思上没有偏差,亦不会影响译入语观众的理解。在《都铎王朝》这一部历史题材的美剧中,不难发现归化策略使用得相当频繁,在这里是合理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归化赋予了比剧中原文更多的时代感,更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更容易被译入语观众接受和欣赏。
3.2缩减策略
瞬间性是钱绍昌教授总结的字幕翻译的特征之一,由于字幕翻译有时空制约,经常需要大幅度删减不必要的标点符号和一些多余信息,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信息量,激发影视欣赏的愉悦性。缩减法就是对信息接受者在有限时空中的与认知活动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可进行删减节略,以凸显相关性更强的信息;对信息接受者固有认知结构中缺乏而在有限时空中又无法补充的信息可从略;对画面或音乐已提供了充分语境的信息亦可考虑进行缩减。(李运兴,2001)例如:IamcompelledtotellyouthatIcan’tdefendthiscastlewithoutmoresoldiersandarms.译:我被迫相告,若无增援,城堡恐将失守。Thereishopetheymaydispersepeacefully,butoftheserebelscontinuewiththeirillegalassembliesandtheirdefiancethentheirrebellionwillbecrushedsoforciblythattheirexampleshallbefearfultoallsubjectssolongastheworlddoesendure.译:有望和平解放叛军,但若叛党一意孤行,吾等则将赶尽杀绝,永世以儆效尤。Iwasjustthinkingofthosewhoarenolongerheretosupwithus.译:逝者已矣,念意尚息。在以上的例子中,都或多或少地缩减或浓缩了一些英文单词或表达方式,也许可能导致部分语义或文体亏损,但因为具有图像和声音(比如表情、语气等)的补充,在一些情况下译入语观众也能够通过剧中人物的表演而了解到大概之意,因此字幕所传递的信息并不会影响故事情节发展。此外,也有采用汉语中习惯使用的四字短语表达,结构紧凑,意思简单明朗。这样一来,译文虽然没有逐字逐句地翻译原文,但却用最少的字数传达出了原文的含义,不仅没有丝毫影响到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反而加快了观众处理信息的速度。
3.3增译策略
增译法是在翻译时按照意义、修辞或句法上的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成分,从而使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王雪梅,2012)译者加以对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导致译入语观众难以理解,从而妨碍对影片欣赏的这样一些信息甄别并使用恰当的手段增补空缺,以确保译入语观众能够无障碍地理解台词语言的内涵。除此之外,增译策略的使用也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特点所要求的。我们都知道,英文是一种比较直白,朴实无华的语言,许多的词语、句子需要加以我们的想象才得以更好的理解。而中文则不同,中文有着华丽的辞藻,丰富的表达来描述世上一切事物。因此在该剧英译中的过程中,适当地点缀用词,可以使句子看起来更有文采更加饱满,也能体现出说话人的涵养(剧中大多为受过教育的贵族)。例如:Theserebelsareourtraitors,Charles,fullofwretchesanddevilishintense,theymustbepunished,fortheirdetestableandunmaturedsinfrebellionagainsttheirsovran.译:那些叛军是叛国者,查尔斯,卑鄙肮脏,穷凶极恶,他们必应期作乱逆上这的行为而受到严惩。ForGod’ssakes,williteverrain?译:上帝啊,何时再天降甘霖?Yourgenerosityoverwhelmsme,asalways.译:你的慷慨一如既往,让我感激不尽。除此之外,在翻译一些口令时,也应该增译,把意思补充完整,这样更符合译入语观众所熟知的表达习惯。例如:“Theking!”译作“国王驾到!”,“Stay!”译作“留在此处!/留守在此!”等。
3.4转换策略
在字幕翻译中,为了使句子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词类转换经常出现在对字幕的翻译中。例如:NowIaskhisgraciousmajesty,thekingofEngland,toalsosign,ingoodfaith,thetreatyofuniversalandperpetualpeace.译:现在我恳请仁慈的英格兰国王,诚挚地在条约上签字,共同缔造持久的和平。(名词转换成动词)HaveInoteveryreasontobehappy?译:诸事顺遂,自然喜由新生。(疑问句转换为肯定句)Ifstilltheydonotsubmit,Mr.Cromwell,thenIpromisethedestructionofthem,theirwivesandchildren.译:如果他们还不归顺,那我发誓必将他们一网打尽,斩草除根。(名词转换为动词)除了这四个策略外,加注释也是该剧集里常用的翻译策略。因为字幕有瞬间性,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把所有的信息放入字幕里一目了然,加之许多文化因素,例如一些概念、典故或特有名词等并不是人们所熟知的,需要特别注释出来。这样做不但有助于人们更好理解台词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积累外国的文化知识。例如:Iwanttomakehimacupbearer.我要封他为侍酒官[皇家宫廷的高级官员]。TheFrenchbuiltacastleatArdresandabridgeintothepaleofCalais.法军在阿德尔简历城堡又建起通往加来[曾属英国]的桥。
4结语
篇2
“移情”本是美学术语,指审美主体把情感渗透到审美对象中。后来该概念被应用到修辞学和跨文化交际领域。美国学者B.DRuben提出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交际的七个要素,这其实就是移情下的交际过程。在国内外语界,何自然于1991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发表了“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提出了跨文化交际中“移情”的概念,即文化移情。“文化移情”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有意识地超越本民族文化的框架模式,摆脱自身原有文化的传统积淀和约束,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文化模式中,在主动对话和平等欣赏中达到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其文化的目的。人们在一定的文化环境成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受自身文化固有的思维定势影响,往往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文化价值标准判断别的文化中的事物,有时难免怀有民族文化优越性的倾向,将本民族文化凌驾于其他民族文化之上,而且希望得到来自客体文化的人们的尊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常有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或冲突的事例。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效果的因素有多种:交际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合作态度,良好的语言习惯,移情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移情能力,通过移情可以克服面对陌生人和环境的焦虑、恐惧与偏见等心理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效果,因此移情能力是成功地进行交际的重要条件。文化移情可以克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文化移情的前提是熟悉自己和他人的文化,而且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并愿意进行换位思考。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既要表现自己的文化,也要适度地顺应对方的文化,为文化移情创造条件,以达到,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跨文化交流成功的事例中都含有文化移情的成分。随着交通通讯科技的发展,全球一体化发展形势不断加快,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影视剧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机会也日益增多,而影视剧跨文化传播同样需要跨越交际障碍,因此研究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很有必要。
二、影视剧跨文化传播与文化移情
影视剧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展现特定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使观众感触到直观的文化;作为文化传媒形式,它集艺术性、文化性、娱乐性和商业性于一身,可以雅俗共赏,影响广泛。影视产品跨文化传播时,由于受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认知等方面差异因素的影响,异域受众会对作品中的人物言行、思想主题或艺术表达形式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影响传播效果。在2013年11月北京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如何与海外市场对接”论坛上,专家学者指出中国电影在对外传播中遭遇文化壁垒,有些在本土大获全胜的电影,在海外的表现却差强人意。由于自娱自乐、晦涩难懂、价值观模糊以及不善讲故事等原因导致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屡屡受挫。因此需要研究国产影视如何穿越文化障碍,达到东西方文化与审美认知的融合,实现与海外市场的对接。从接受心理上看,人们往往倾向于接受与自己情感相通、观念相似和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信息,因此,要让中国影视具有吸引力,我们需要了解目标观众的审美认知心理和艺术欣赏习惯,创造文化认同,以全球化视野观照中西文化差异,用国际视角阐释中华文化精神,拍摄融合目标市场文化需求的影视剧,克服跨文化传播的屏障,也就是适当进行文化移情,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路子,寻找与世界电影的文化共性,减少文化折扣,有利于影视作品被海外观众认同接受。在影视艺术的文化移情方面,好莱坞电影的思路和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好莱坞电影经常借用外国文化题材,在国外取景拍摄,表现美国文化价值观。电影既满足了自己国内观众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又让场景拍摄地的观众倍感亲切,从而消除了异域传播的文化障碍,为电影走向海外奠定了基础。好莱坞这种文化移情策略提高了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了销售市场。华语电影成功使用文化移情策略的当属李安导演,他执导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卧虎藏龙》、《断背山》等影片在国际市场大获成功。他熟悉西方文化与观众的欣赏习惯,能以国际视角诠释中华文化精神,他在处理东方题材影片时考虑到西方观众的欣赏眼光,他在处理西方题材时,又以东方的视角加以适度的改造,使之既为东方人所接受,又让西方观众觉得新鲜,李安运用文化移情策略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一起的电影文化,可以说是其电影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移情策略
就像陌生人进入到一个他者群体需要收敛他固有的个性一样,中国影视走进异域文化,也要适当采用文化移情策略,顺应当地的文化环境,选取能够激发国外观众对我国文化产生共鸣的视角,消除跨文化传播障碍,才能得到理解和认同,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正如在论坛上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所说:“中国电影要讲全世界都听得懂的中国故事,传播正确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寻找人类精神价值的中国表达。”那么,中国影视剧跨文化传播如何进行文化移情呢?笔者认为文化移情应从影视剧的文化题材选取,思想主题表达和艺术审美三方面进行,精心选择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影视题材,在主题表达和审美认知方面适应目标观众的欣赏习惯,达到艺术与思想的共鸣,从而突破跨文化传播的屏障。
(一)题材的文化移情
题材的文化移情指选择能够吸引海外观众的独特的中国文化题材,用中华文化符号诠释人类共同关心的思想主题。西方人偏爱观看反映动物、自然和生命题材的艺术作品。在制作影视作品时,为了保证跨文化传播的成功,重点选择能够体现自然美、人性美的题材,反映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人口问题、战争问题、种族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社会治安问题、老人问题、青年问题、妇女儿童问题、人际道德关系、婚姻家庭伦理等等。目前我国影视作品亟须进行题材创新,摆脱拘泥于历史题材,或者因跟风拍摄导致题材相似的现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历史和民俗文化,有许多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无数的民族英雄、科技文化精英,也有众多普通百姓的题材可以表现,甚至可以借鉴好莱坞电影做法,融合中外文化题材,诠释中华文化内涵。与我国相对集中的拍摄题材相比,好莱坞电影较少表现雷同题材,因为跟风模仿不符合美国文化所推崇的创新精神。
(二)思想主题的文化移情
中外艺术精品无一不是成功歌颂真善美、表现惩恶扬善这一思想主题的作品。虽然中外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由于人类喜怒哀乐的情感相近,具有追求幸福的相似愿望,中外文化可以找到共通元素,能够共享公平、正义、诚信、善良的思想价值观。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影视作品的艺术风格百花齐放,思想主题可以,易于引起观众共鸣。中西文化具有思想上的交集,如西方文化信奉勤奋尽职、遵守契约、个性解放以及开拓创新等价值观,认同公平、正义、勇敢、智慧的美德,这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仁、礼、智、信、勇等价值观具有共核部分。纵观好莱坞的电影,不论何种题材,它们折射出爱、正义和人性的思想光芒,往往集观赏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目前我国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没能反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是过多地表现勾心斗角的权谋和阴暗残酷的斗争,导致跨文化传播难以被海外观众接受的现象,《甄嬛传》在美国播放时删去大量的此类内容,也就不足为怪了。我国影视剧在思想主题的表达上不妨学安的成功经验,适当进行文化移情,融合中西文化精髓,表现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与价值观,如兼容并包、亲和力强的和合思想和中庸之道,反映中华民族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表现中国人民追求公平、正义、勇敢、智慧的美德。以优秀文化为依托的影视作品,能够反映人的精神风貌与生存状态,进入海外市场后才能赢得文化认同,得到海外观众喜爱。
(三)审美的文化移情
按照德国学者姚斯(HansRobertJauss)和伊塞尔(WolfgangIser)的接受美学理论,受众的接受能力取决于受众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个人性格等因素,它们会对受众的接受过程产生作用,也可以说,影视作品的题材与主题表现以及拍摄策略要由话语环境、观众等因素决定,因而影视作品制作时需要考虑受众的欣赏水平和他们的期待视野。一般来说,西方观众“倾向于喜欢与自身审美期待一致、自然人性单纯直观、沉淀了自身情感体验、易于诱发和满足自然人性和欲望”的艺术。鉴于东西方审美认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我国影视剧在艺术风格上应进行文化移情,选择受众容易接受的审美心理模式,减少中西文化差异对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的不利影响,比如中国电影善于创造意境,有如中国的诗歌和水墨画,含义丰富,节奏舒缓,而好莱坞电影擅长叙述故事,节奏较快,风格明晰。我国影视作品可以融合二者风格,故事情节的设计不必太过复杂,但故事要建立在现实生活事实的基础上。在拍摄历史故事片时,应尊重史实,不戏说,不穿越,否则影响海外观众的理解,甚至可能误导他们,对我国文化产生质疑,影响中国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四、结语
篇3
研究数据表明,影视投资项目中,大约只有20%左右是获利的,10%能做到大抵收支平衡,剩下70%都是赔钱的。高收益的影视投资行业同时也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业,它的风险来自影视剧作为文化产品本身的特性和市场的不规范性,具体包括内生风险及外生风险。
影视剧投资内生风险
影视剧投资缺乏科学的分析和管理和好莱坞的每一个影视项目确立和决策都必须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和严谨的数据分析相比,国内的影视投资立项就显得十分幼稚了。动辄上千万元的投资额,或仅凭主创人员的主观意志或根据投资者的个人喜好,头脑一发热就拍板决策了。立项后的项目管理更加是无从谈起。这种缺乏专业管理的投资,事前没有慎密仔细的立项调研,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事后更加不会进行检讨总结。于是宝贵的投资款就在这种低级的项目管理中慢慢流失,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还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影视剧投资外生风险
1.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受国家抑制房地产投资政策的影响,大量的热钱涌入,炒热了影视剧投资市场,推高了影视剧的投资成本。同时,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给影视剧投资带来了空前热潮。但影视剧投资获利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获利概率低,并面临着费用超支,同质化严重等风险。与此同时,限广令等政策的出台,使得下游电视台对影视剧的购置更加谨慎,价格也大幅降低。
2.市场供过于求引发的经营风险据统计,2011年申请立项的电视剧接近3万集,但最后获得发行许可证的不到一半,进入卫视黄金档的更是不过6000集左右。也就是说只有不到20%的剧集产生了效益的,剩下的大部分或卖不出去或干脆就胎死腹中。另外,影视剧制作成本越来越高,而作为主要购买方的各地电视台购片价格却没有什么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资本市场的不规范,必然加大供需的不平衡,影视投资的经营风险及同业竞争风险必然不可避免。
3.“轻资产”带来的投资回收风险有学者将影视剧投资划归到“创意产业”投资,即通过提供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从而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这种创意产业的特性是:人力资本是投资成本的主要构成,固定资产投入甚少,资金的投入、退出将与创意企业的经营周期紧密相关。目前投资一部影视剧,演员片酬要占到总投资的50%-60%,甚至接近80%,加之剧本荒现象愈演愈烈,导致人力资本成为投资中的主要构成,加大了影视剧的“无形化”程度,若投资失败,清算价值几乎为零。另外,作为“创意产业”,影视剧投资的制作周期长,初始成本高,但复制和模仿成本低,若被盗版等侵袭,投资损失巨大,投资风险不言而喻。
4.融资渠道不健全带来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影视投资市场主要是以民营资本为主,融资来源大约90%是自由资金,这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中小型投资者,自筹资金有限,银行贷款不畅。另外,影视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动性差,版权质押存在法律问题等问题,投资企业即使是拥有自主版权的影视公司,拿着版权等无形资产做抵押物去贷款时,也很难说服银行。银行即便放款,通常也会伴有实物资产的抵押。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脱节,使得投资者无法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影视投资市场仍处于相当原始的阶段,既缺乏专业有效的项目管理,又缺乏成熟完善的市场体系;一方面,投资者和项目管理者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建设一个成熟有效的影视投资市场引导机制。
影视投资风险管理探讨
影视剧投资市场的现状决定了投资的风险程度及投资价格,为规避投资风险,投资者应该科学选择投资项目,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并根据市场环境及时调整投资策略,降低影视剧投资风险。
(一)科学选择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投资项目
1.多渠道获取征集项目信息影视剧投资始于项目的征集,而所征集项目的质量好坏也反过来决定着投资的成败。把握好项目征集阶段,其中信息的获取是关键。投资者可以从把握市场各种关系的角度,来逐步建立信息获取的渠道。(1)从金融机构获取投资信息和金融圈内机构长期保持密切关系,可以利用金融机构接触面广、人脉资源丰富的特点,让其在投资机会的需找和发掘过程中,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成为影视投资项目发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另外还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以优惠的价格获得项目融资,实现投资的财务杠杆效应。(2)从影视投资项目中介机构获取项目信息和拥有影视投资项目信息的中介机构长期保持密切关系,能够通过中介机构构建的信息平台上,获得影视项目投资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关系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获得优先地位。
2.准确定位影视作品(1)以目标受众需求为导向在整个影视产业链中,处于最下游的观众最有话语权,包括影视剧在内的以内容为根本的文化产业最本质的目的就是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由此,有针对性地投拍符合目标受众需求的影视剧,是降低市场风险的首要因素。(2)结合社会环境因素在市场中不难发现,影视品的成功与否与其社会影响有着很大关联。例如近年来许多优秀的弘扬主旋律题材的影视取得成功,观众乐于关注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因为其向广大观众展示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人们容易从影视作品中受到这些精神力量的感染。反之,消极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很难有亮点吸引观众眼球的,往往也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所以,投资者有必要对其投资的影视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3)准确把握档期在黄金档期,影视作品更容易吸引公众的眼球,成为观众的话题焦点,因此获得收益的机会也随之增大。现在国内成熟的档期有四个:贺岁档、寒暑期档、五一小长假、国庆黄金周档期,仅仅几十天的时间,所以选择合适的档期播出,是影视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环。(4)宣传包装到位“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现在的影视市场已经行不通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谁的宣传更到位,更出位,谁受关注的程度就高。宣传包装运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者最后的收益。
3.可行性分析筛选项目在实际投资当中,投拍项目的筛选始终应该遵循可行性的原则进行周密的市场调研和严谨的数据分析,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投资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将项目风险最小化,利润最大化。(1)从投资目标来看多选择一些战略性的有助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容产业投资项目,少进行一些纯粹的金融性投资项目。(2)从项目范围来看应该多选择面向全国市场的影视投资项目,辅以少量的地方特色影视投资项目。扩大项目的目标市场能够满足更多客户的需要,也意味着更宽阔的市场前景。(3)从投资风格来看应采用独立投资、主导投资、共同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并举的方式来进行,灵活的投资方式能够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中提前占得先机。(4)从投资介入阶段来看尽量选择在项目创建甚至在萌芽期就选择介入。越在项目后期,进入的难度和成本就越大,也越缺乏投资价值。(5)从投资规模来看初次涉及影视项目的投资数额建议不宜过大,在经过慢慢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后,才推荐逐渐尝试进行更大规模的项目投资。(6)从收益方式来看如果风险较大的项目,多采用固定收益的方式,如果项目风险较小,多采用参与收益分成的方式。
(二)完善项目运作管理机制
项目运作管理是整个投资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中,各种实际的问题会直接反映到投资过程中,需要具备更多目标项目的投资技巧、管理能力以及实际运作经验才能克服,因此也是对投资者水平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投资者需要完善管理机制:
1.保证项目运作进度正常项目运行的进度关系到投资的全盘计划,进度的滞后容易造成成本的扩大,无法在预定的档期安排作品的推出,增加资产债务等风险,这些因素很有可能直接导致投资的亏损。所以,投资者必须考虑合理的方法来管理项目运作的进度。
2.部门间要各司其职由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管理层成立项目投资管理委员会,制定项目投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每一项决策科学严谨,判断项目运作中合理性与可行性,探讨项目运作执行的情况。
3.及时监控消除风险通过设置的多个“去/留”决策点来监控风险,制定严格客观的里程碑保持对项目的监控,最大限度地控制项目特别是项目早期的风险。
4.总结投资经验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检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是否合理、阶段性里程碑的设置是否科学,并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CRM(客户资源管理系统)档案与对方保持良好关系,定期拜访,增加与对方下一次合作的可能性。总结投资经验,虽然不能生搬硬套到以后的每一次投资当中,但这些经验仍然可以值得投资者去借鉴。
篇4
1.1过程数据链路层接口1)数据集上层协议通过LPI访问通信存储器中的过程数据,LPI提供链路层端口初始化,包括数据集的读写以及同步操作等功能的原语。LPI规定了数据集的访问。在一个设备内,数据集由其数据集标识符(DS_Name)来识别。DS_Name由4位的通信存储器标志(traffic_store_id)和12位的端口地址(port_address)组成。2)LPI原语及调用流程链路层上各个原语及其先后调用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进行通信前,发送者侧和用户侧需要对链路层进行初始化(lp_init),然后调用原语ds_subscribe来预订一个用于同步的数据集。接着者调用原语lp_put_dataset将数据集写入相应的通信存储器中,在进行此操作时,需要解析DS_Name。当数据集通过了物理层发送完成后,用户通过调用原语lp_get_dataset将数据集从通信存储器中取出。这样就完成了数据集的发送和接收。最后双方共同调用原语ds_desubscribe,从预定表中移去用于同步的数据集。
1.2过程变量应用层接口1)过程变量标识符在一个设备内,过程变量由其所在的数据集(DS_Name)和其在数据集中的位偏移量(Var_Offset)来标识[6]。通过总线传送时,过程变量由逻辑地址和被传送的数据集的位偏移量来识别。2)AVI原语应用变量接口AVI定义了变量提供给总线的服务。应用变量接口原语只访问通信存储器的端口,并没有触发总线的通信。在应用变量接口中,过程变量是单个访问的,属于数据集的一部分。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属于同一个数据集的过程变量作为一个坚固的整体进行传送和存储。过程变量和其所在数据集的刷新定时器一起在一次不可分割的操作中获取[7]。应用变量接口AVI原语分为3类:单个变量访问,集合访问,群集访问。
2过程数据通信设计思路
2.1过程数据链路层的设计
2.1.1过程数据链路层数据结构设计在链路层传输的数据属于数据集的一部分,数据集由其DS_Name来标识。
2.1.2过程数据链路层接口函数设计此函数用于实现过程数据模块的初始化功能。首先,读取配置文件建立相应的端口属性表来建立初值。然后进行差错判断,分为通信存储器标识和端口地址的判断,如果超出了系统设定的最大值,那么初始化过程失败。只有在以上条件为真的情况下,才初始化强制变量表和数据集预定表。2)过程“lp_put_dataset”此函数用于数据集的发送,从应用拷贝一个数据集到通信存储器中的端口。首先,要对输入参数的合法性进行检查,主要是对通信存储器和端口地址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在系统设定的范围内。在完成参数检查后,开始进行数据的发送,将数据拷入相应的端口中,同时,前一次的数据集将被覆盖。3)过程“lp_get_dataset”此函数用于接收数据集,即从端口拷贝一个数据集和其刷新定时器到应用层。首先,要检查输入参数的合法性,分别是对通信存储器标识和端口地址的值的判断。然后,根据相应的端口属性表,将端口中的数据集和刷新定时器拷贝到应用提供的内存中。
2.2过程变量应用层的设计
2.2.1过程变量应用层数据结构设计1)单个变量数据结构设计对于单个变量,利用结构体PV_NAME来描述一个变量,如下:2)集合变量数据结构集合变量使用结构体PV_SET来标识同一个数据集的一组变量,包括每个变量拷入(或拷出)的内存地址以及整个数据集的刷新定时器。3)群集变量数据结构群集结构体PV_Cluster标识一组PV_Set,由通信存储器进行排序。
2.2.2过程数据应用层接口函数设计1)函数“ap_put_variable”此函数用于单个变量的发送,从应用内存地址空间拷贝一个单个过程变量及检查变量到通信存储器。首先,检查PV_NAME参数的合法性,从PV_NAME中获取数据集DS_NAME的信息,接着调用lp_get_dataset函数从相应的端口读取数据集,然后根据PV_NAME中var_type类型,分7种情况进行数组元素个数和数据派生类型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将过程变量和检查变量拷贝到数据集中,变量上一次的值被覆盖。在上述过程完成后,调用lp_put_dataset函数将数据集拷贝到宿端口中。2)函数“ap_get_variable”此函数用于单个变量的接收,从通信存储器拷贝一个过程变量及检查变量和刷新定时器到应用内存的地址空间。首先,要对PV_NAME进行参数检查,然后根据PV_NAME获取的端口信息,调用lp_get_dataset函数从相应的端口获取数据集。接着就根据算法从数据集中获取过程变量和检查变量。3)函数“ap_put_set”此函数用于集合变量的发送,在一次不可分割的操作中,从应用内存地址空间拷贝集合变量到端口。首先,获取PV_LIST中DS_NAME信息,根据相应的ts_id和port_address调用lp_get_dataset函数获取数据集。接着,将变量写进数据集中,在进行此操作前,先对PV_LIST进行参数的检查。在检查完成后,调用lp_put_dataset函数将数据集拷贝至相应的端口。4)函数“ap_get_set”此函数用于集合变量的接收,在一次不可分割的操作中,从端口拷贝属于同一个集合中的过程变量到应用内存地址空间。首先,对PV_LIST进行参数的检查,检查通过后,根据PV_LIST中DS_NAME的信息,调用lp_get_dataset函数获取数据集,然后根据算法将数据集中的变量进行提取,实现群集变量接收的功能。5)函数“ap_put_cluster”此函数用于群集变量的发送,从应用拷贝一个变量群集到通信存储器中,属于同一个PV_SET的变量一起拷贝。其实现的过程和函数ap_put_set相同,只是在参数检查上改为对PV_SET的检查。6)函数“ap_get_cluster”此函数用于群集变量的接收,从通信存储器拷贝过程变量的一个群集到本地用户实体。其实现的过程和函数ap_get_set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参数检查是对PV_SET的检查。
3过程数据实时协议通信测试验证
3.1测试验证平台由于变量服务对于MVB和WTB通信存储器的访问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因此测试基于MVB设备间的过程数据通信来验证链路层和应用层接口功能[8]。本测试连接以D113为核心的MVB主设备、UIC网关A、B两组的MVB通信板以及MVB协议分析设备,组成拥有一主、三从的MVB通信网络,如图3所示,连接无误后各套设备上电准备,UIC网关的两组从设备分别与电脑主机通过以太网相连,MVB协议分析设备通过USB与电脑主机相连。
3.2过程数据链路层测试及验证首先启动D113MVB板卡的PC104核心模块进入winxp系统,启动UIC网关MVB板下位机VxWorks系统。然后启动上位机Tornado集成开发环境,运行FTP服务器程序Tftpd32,建立连接后,下载MVB实时协议栈代码。接着就开始进行端口配置,在测试中,配置0x001,0x002,0x005为源端口,接收来自D113MVB板卡发出的数据,3个端口功能码分别为0,1,4,接收字节数为2,4,32,配置0x008,0x009,0x00a为宿端口,向D113MVB板发送数据,功能码为2,接收的字节数为8,测试结果如图4,图5所示。链路层接口向上层应用提供数据集的读写操作,对于应用是不可见的,因此,为了测试的可视性,在上层应用中设计了两个函数ap_get_dataset和ap_put_dataset,这两个函数调用了链路层lp_put_dataset和lp_get_dataset这两个收发数据集的函数,测试时能实时反应出收发数据的情况。通过以上两个结果图可以看出,D113板卡和UIC网关的MVB板卡能准确地互相接收和发送数据,验证了过程数据链路层能正常的进行数据通信,功能得以实现。
3.3过程数据应用层测试及验证应用层的测试针对集合和群集变量的收发进行了试验。在进行集合变量测试时,配置主设备端口0x004为源端口,功能码为4,从设备配置相应的宿端口。群集变量测试配置0x003端口,数据0x10和0xAA在数组1中,0xA1A2在数组2中,两个数组整合成一个变量集合发送。测试结果如图6~8所示。根据图6~8,集合变量和群集变量能准确的收发和接收,验证了实时协议变量应用层接口能正常使用,功能得以验证。
4结束语
篇5
作者:安强 龙天渝 黄宁秋 马志鹏 刘星月 李玉芳 单位: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95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的是葛洲坝上游水位的月平均值,2003年7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的是三峡大坝上游水位的月平均值.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Index,THI)采用Oliver的指数公式,物理意义是湿度修订以后的温度,综合考虑温度和湿度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风效指数K采用由Bedford提出,Spile、Court以及Thomas-Boyd等改进的计算公式,物理意义是指皮肤温度为33℃时,体表单位面积的散热量.THI和K计算公式分别为:(式略)1.3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划分标准基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区域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标准见表1[12].将区域温湿指数或风效指数的生理气候指标分为9级,当等级为A、B或b时,气候适宜性为舒适;等级c、d、e对应的为冷、不舒适;C、D、E对应的为热、不舒适.
多年月平均THI与K值变化从三峡库区多年月平均THI的计算结果来看,三峡库区1、2、3、11、12月的人居环境都处于不舒适区,其余各月属于舒适区.而从K来看,库区6-9月的人居环境处于不舒适区,其余各月属于舒适区.综合考虑THI和K,整个三峡库区只有在4、5和11月份属于人居环境舒适区,总体来说,人居环境并不乐观.从11月至翌年3月,库区气候偏冷、较不舒服,特别是在1月份,THI最低,整个库区寒冷,属于不舒适人居环境.而夏季的6-9月,整个库区气候偏热,也属于较不舒适人居环境.年平均THI与K值空间分布三峡库区1995-2010年的年均THI和K分布表明,库区的年均气候适宜性指数随地区的变化略有差异,整体表现为库区中部分别向东、西方向递减的趋势(图略).THI的高值出现在万州以及重庆主城地区,低值区则出现在江津南部以及巫溪、兴山北部地区.而从K来看,库区的高值地区出现在忠县和万州地区,低值则出现在江津南部以及渝东北以及鄂西地区.总体来说,从多年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来看,三峡库区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人居环境舒适区.人口数量随人居气候适宜性的变化三峡库区的人口变化趋势[19]表明,截至2008年,除2001年人口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这同样表明三峡库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人居环境舒适区.由于气候适宜和库区经济的发展才会出现人口的稳定增加.三峡工程蓄水前后气候适宜性变化分析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份开始蓄水发电,因此本研究以此作为时间中点,对1995年1月至2003年6月以及2003年7月至2010年12月两个时间段的库区气候适宜性指数进行对比.库区多年月平均气候适宜性指数表明,三峡工程对于库区气候适宜性的影响并不大.三峡工程蓄水后的6-8月THI比蓄水前略有减小,其余月份都略有增大;1、2、3、7月的K比以前略有减小,而其他月份略有增大.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THI和K发生了局部变化.库区的THI在渝西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而在万州、忠县等库区中心地区以及渝东、鄂西地区,THI发生了变化.总体来说,THI的高值区沿着长江方向,自上游向下游地区移动;而K则相反,其高值区自下游向上游地区移动.这主要是由于三峡库区形成以后,库区部分地区,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由过去的河道型气候转化为湖泊型气候,因此THI增大,K减小.从人口变化趋势来看,以2003年为中间点作比较,其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库区蓄水并未对居住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同类水库,三峡工程对库区人居环境影响不是很大,这主要是由三峡库区所属气候带决定的.例如,埃及著名的阿斯旺大坝修筑以后形成的纳赛尔湖区,由于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库区形成引起的微小湿度变化反映到温湿指数上便被扩大,使库区居民产生较大不适感[17-18],而三峡库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是高湿度气候类型,局部湿度的变化不足以对区域的整体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不会使库区居民产生不适感.
多年平均值相关性分析通过对三峡库区三峡大坝段水位与库区THI、K以及相关气象因子1995-2010年年平均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表略),三峡库区的水位变化与气候适宜性因子并没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水位与温湿指数呈一定的正相关,而与风效指数则呈微弱的负相关.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三峡库区的水位变化对库区的气候适宜性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如随着库区水位升高,库区湖泊型气候区域的面积加大,温湿指数增加,风效指数减小.但是从相关系数较小这一方面也说明三峡库区水位的改变对于库区气候适宜性指数的影响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月平均值相关性分析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库区气候适宜性指数与对应时间段的库区水位月平均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库区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在蓄水前后有显著的变化(表略).蓄水前,库区水位与THI以及K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这主要是由于蓄水前长江水体面积相对于库区来说较小,水位的变化不足以影响整个库区气象因素的变化;而蓄水后,库区水位值与温湿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风效指数则呈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三峡水库建成,水面面积大约比原来增加一倍,随着库区水位升高,库区湖泊型气候区域的面积加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库区气候因子以及气候适宜性指数的变化.
篇6
[关键词]贺岁影视剧 文化寓意 内涵分析
作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影视形态,贺岁影视剧出现在每一年的元旦和春节档期,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顾名思义,贺岁影视剧拥有着“贺岁”的主旨,在上映时间和题材选择上都与中国的年节风俗相贴近,具有鲜明的地域魅力和时代特色。“贺岁片”概念在中国大陆影视剧市场上的第一次广泛传播,还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冯氏贺岁片”的崛起时期。《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作品在贺岁档时段的上映和热捧,掀起了延续至今的贺岁影视剧热潮。占据春节这一黄金档期固然是贺岁影视剧热火的重要时机因素,从文化环境的角度来说,正是贺岁影视剧与大众文化群体的合谋关系,造就了这种影视形态在当前社会语境中的生存契机。从彼时至今的十几年间,我国的贺岁影视剧层出不穷,在数量和题材范围上均有所突破。可以说,由贺岁影视剧所构筑起的文化景观,已经折射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潜在文化心理,以及由社会变迁带来的大众文化走向。
一、贺岁影视剧的存在背景与文化符号功能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贺岁剧热潮,借助着节日民俗的重要阵地,与民众的文化接收“圈子”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除了“冯氏贺岁片”之外,类似于《家和万事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讨个老婆回家过年》等影视作品,都出现在了电视或者大银幕上,成为年末年初时节人们的娱乐观赏对象。为了应时应景,贺岁影视剧基本上都以个人或者家庭为叙事单位,以接近正常人的认知范畴去讲述一个个情感故事,大部分以喜剧为主。这些影视作品中透视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的种种特质,以及个人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代表性面貌或者转变。为什么贺岁影视剧会受到观众的追捧、其热度一直延续至今?究其原因,就在于贺岁剧在现阶段的文化环境中获得了生存的土壤,它内含的文化寓意符合民众的意识需求,与大众文化形成了水融的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市民文化孕育成一个广阔的温床;再加上日趋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人们对日常化的幸福抱有了更多的期待与憧憬,渴望能够在虚拟的影像中完成一种接近自身生活领域的情感体验。因此,贺岁影视剧的大行其道便有了存在的理由。
事实上,贺岁影视剧在现代社会的疆域中,充当着一个“文化符号”的角色。所谓文化符号,即某个事物的表象与内涵已经积聚成一种表意式的存在,可以反映出社会文化的某个侧面,并独立地与文化环境之间产生交互性的作用。贺岁影视剧发挥着文化符号的表意功能,其本身含有的文化内涵是对现实要素的艺术化延伸。这种表意不仅仅是对现实环境的再次反映,也能反过来作用于我们的现代文化社会,对民众意识和思想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深入到贺岁影视剧的文化表意层面去分析其内涵,具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与意义。
二、具体文化内涵分析
单论贺岁影视剧的内涵是什么,难以作出准确的、详实的回答。因为近些年来贺岁剧花样百出、形态各异,形成了一种轰轰烈烈的“贺岁剧热”。每到年关将至,大银幕和电视剧场都会掀起贺岁剧的浪潮,影视作品之间竞争激烈、竞相争夺着观众的眼球。虽然景象复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这些贺岁影视剧有着文化层面上的共通之处,即在文化诉求和精神形态上的共同立足点。贺岁影视剧的这种共同的基点与指向,正是它们的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应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与市民文化达成依附关系,将影视剧标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多元文化思潮的涌入,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独特的发展环境,需要一种想贴合的影视形态来加以反映、满足。贺岁影视剧正是基于这一文化环境下,契合了大多数民众的日常生活节奏,与他们的心理期待、情感想象达成了“供给――需求”关系。大众的爱好是影视剧孜孜追求的标准,惯以为常的戏剧标尺必须要在大众爱好的标准下予以改良、变更。例如说,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喜庆节日,人们的情绪是欢乐的、充满希望的。所以贺岁剧基本以喜剧为主,或者最好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尾,以贴近传统佳节的情感氛围。再比如说,民众对于和自身生活经验相关的、喜闻乐见的事例,往往会报以热情,并容易激发起同感。因此当前很多的贺岁影视剧都聚焦于小人物的命运,将主角设定为普通民众,从生活化的场景中塑造可观性强的戏剧故事。这便是大众生活与影视剧创作的一种结合,是贺岁影视剧主动接近民众生活、获取关注度的表现。
其二,在纯文化与娱乐之间找寻平衡点,充当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文化娱乐商品。在现代社会,精英阶层所共享的纯文化传播有着一定的难度,大众在接受纯文化时往往被抱有抵触的心理。而单纯给予观感享受、毫无文化价值的纯娱乐,也难以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长期立足,容易遭受主流群体的抵制和抨击。影视作品不应当是纯文化或者纯娱乐的,否则很难得到大众文化接受群体的认可。比如“冯氏贺岁片”的台词一般都非常诙谐,但并不是“低级趣味”,而是包含有深意的,可谓是一种有厚度的幽默。贺岁影视剧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商品,担负着盈利和文化传播的双重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贺岁剧就必须在纯文化和纯娱乐之间寻求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完成经济上的回馈,也能够有助于主流价值文化的构建。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贺岁影视剧需要在主题拟定、影像制作、策划宣传等各个环节加以整合,找寻到一个受众易于接受、能够体现自身文化价值的路径。
其三,在“速食主义”与精神产品之间徘徊,发散出彰显、暗喻、渲染等内在含义。都市文化的盛行带来了“速食主义”的出现,不少文化产品仅仅被当做是一次性消费品,一经“使用”后便失去了价值。在一年之中,贺岁档期很短暂,打着“贺岁”头衔的影视作品如果不能体现出可延续的精神价值,则很容易沦为一次性消费的“速食产品”。因此,贺岁影视剧不仅要让大众乐于消费,还要彰显出精神产品功能,以丰富自身的文化指向意图。不少影视作品都在尝试着将“可观性”与文化深度相结合,既要追求画面、情节足够好看,也会在作品的主题、台词中裹上“意义”的外衣。比如《手机》致力于用新兴的通讯工具去反映现代人的情感变异;电视剧《梦想成真》探讨了人、房子、梦想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和精神状态做了一次现实化的注解;姜文执导的《让子弹飞》,被认为是“暗喻丛生”,引得众人纷纷解读台词背后的深意、电影主题的真正用意……贺岁影视剧与现实问题的结合,既是创作群体意识的一次展现,也是文化产品与现实文化环境之间的某种“对话”。
总之,贺岁影视剧充斥于银屏之上,有其深刻的存在理由与表现优势。影视文化产品的创作,离不开大众这些“衣食父母”,也脱离不了与现实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影视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大众文化的影像化、艺术化反映,犹如一个时代的“标本”。贺岁影视剧若想要摆脱单一娱乐消费品的狭隘束缚,延伸出更加多元、全面的文化含义,显然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刘燕.贺岁电影:创意、现实与流行文化[J].电影文学.2009(5)
[2]刘振东 张万兴.冯小刚贺岁电影创作的文化基础[J].电影文学.2009(2)
[3]罗西亚.文化产业的贺岁印象[J].文化月刊.2010(3)
篇7
“京剧艺术领域内所讲的流派,往往是指流派创始人在他们所演出的一系列的剧目中,在他们的唱腔和表演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风格。……都以其独有的音调和色彩,给观众以不同的审美享受,而得到观众的承认、同行的赞许和后学的模仿,其别是由于后学者的师承、学习和模仿,使得流派创始人的艺术,得以推广开来、流传下去,从而形成流派艺术。”[1]结合陈培仲先生的观点以及历来研究成果,对于京剧流派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特点:1、京剧流派具体指在京剧表演上,且是个人表演的风格化扩散到群体;2、这种艺术风格备受大众喜爱推崇的同时,也得到师承、流播。
京剧流派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京剧最早的三大流派――徽派、汉派、京派,与其说是结合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三位演员的艺术表演风格区别确立的,毋宁说是按照地域笼统划分。事实上,到了谭鑫培时期才逐渐确立了以个人表演风格为主的流派――谭派。而对于谭派的传承影响最大的文人则非陈彦衡莫属。
陈彦衡曾为谭鑫培做琴师,琴艺高超,享有“胡琴圣手”、“第一琴师”等美誉。然而陈彦衡做琴师实属客串性质,他更为擅长的是案头工作。不过这“案头”也与寻常不同,因陈彦衡从不曾编写剧本,也不参与剧本修改工作。
陈彦衡对谭腔研究至深,虽然当时“无腔不学谭”,但是却没人能比陈彦衡对谭腔更加了若指掌,包括谭鑫培本人也未必能将自己的技艺条分缕析述说清楚。再加上谭鑫培从不收徒,所以后辈余叔岩、言菊朋等名家虽说师出谭派,其实一唱一和、一板一眼多是从陈彦衡处学来。
陈彦衡将谭鑫培演出的诸多剧目记录下来,并用“工尺谱”整本大段地记录谭腔。工尺谱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记谱方法之一,但是用工尺谱记录京剧,陈氏却是首创。陈彦衡记录的曲谱,工尺细密,板眼符号予以详细注解,细致入微地标明谭鑫培的唱法。尤为可贵的是,陈彦衡没有门户之见,同样也记录了其他名角唱腔。
1918年谭鑫培故去,陈彦衡著《说谭》一书聊以纪念。《说谭》并非谭鑫培个人传记,而是研究皮黄声韵和谭鑫培唱念技巧与表演精神的著述。此书是对谭派的唱腔风格进行系统的整理,为今后的专业研究留下珍贵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文字资料。稍有遗憾的是,《说谭》在总结分析谭鑫培个人唱腔时,褒扬之词溢于言表,但并没有提出一个标准作为谭派准则,因此不能将其看作谭派技法规范。
当然,瑕不掩瑜,对于陈彦衡与他的《说谭》我们应报以肯定态度。虽然陈彦衡不是谭派教习师,《说谭》也非派中“修炼秘笈”,但在通过表演风格确立流派的初始阶段,这种记录剧目与曲谱的行为却起了积极的推广作用。因其可以避免传统戏曲教习时由于不可抗拒的个人局限性造成的越传越少,越传越走样的弊端。此外,有些流派创始人因自身不足在某些唱腔、身段技巧上难免会有因缺就美的无奈之举。而如果有了白纸黑字的“宗派规范”则也可以很好的避免后人把个人缺失当作特色传承,避免那些为求模仿逼真就得让自己拥有某种缺陷的盲目继承。
谭鑫培之后,虽然京剧各种流派雨后春笋般各放异彩,但却没再出现任何关于流派的理论著述。到了四大名旦时代,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竞相争艳,这一时期的文人们曾前赴后继地为演员策划剧目、编写剧本。辅佐梅兰芳的齐如山可谓著作等身,也曾撰写出《国剧身段谱》这样极具指导性规范性纲领性的专著,但其作品中却没有关于梅派唱腔、身段特点的详细文字记录。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齐如山以及养育辅佐程砚秋的罗瘿公等文人前辈为流派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齐如山和罗瘿公分别为梅兰芳和程砚秋编写过剧本,是当时介入京剧的文人代表。这一时期京剧各方面渐趋成熟,文人们编写剧本时更加注重市场需求,而非借以抒情遣怀或浇灭胸中块垒。什么样的戏能得观众青睐?表演什么能卖座?这些已成为影响文人编写剧本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文人虽关注盈利卖座等问题,却也是真心实意地将艺人看作朋友、知己,因此并没有出现以演员牟利的行为。再结合本文前面提到的京剧流派的特点来看,我们知道,只有切实考虑过观赏因素,才可能赢得观众喜爱,喜爱的人多了才会去追捧、去学习,这也是形成流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另外,这一时期的文人们“专事”一角儿,所以对各位艺人的个人特点十分清楚,于是创作剧本时也会考虑如何才能更多的展示艺人的技能,怎样才能扬艺人之长并避其短处?甚至细微到擅长什么板什么调,唱词适合什么韵辙等等。除了技术方面,文人们在创作时还兼顾演员的性格为人、身材扮相等因素。齐如山为梅兰芳在编戏时就有意展示其雍容华贵、端庄典雅的一面。又考虑到比起表情神态,梅兰芳更擅长歌舞,故在写戏时会考虑怎样最大程度发挥其歌舞技能。因此齐如山把古代的各种舞,如羽舞、拂舞、垂手舞、杯盘舞、绶舞等想方设法地安插在不同戏中。这无疑对梅兰芳个人风格形成流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结合艺人声腔特点编写独具其艺术风格的剧目也是这一阶段文人致力追求的。罗瘿公在为程砚秋组班时曾说过“要自立门户,就要有自己独创的戏。”[2]遵照这点,罗瘿公为程砚秋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剧目,如《青霜剑》、《金锁记》等。同样,辅佐其他三大名旦的文人也为角儿们策划编写了个人风格明显的代表剧目。“代表剧目”的出现使得各流派传承进一步具体化,从学某个人具体到学他的某出戏,这不失为一条便捷的传承之道。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文人们参与京剧创作等种种行为,也让我们看到京剧流派虽是个人风格的扩散,但却不意味着只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从流派的产生到发展传承的全部环节。只有各方人才通力协作相互作用,才能刺激产生优秀的作品,才能促使流派孕育而生,继而传承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文人集团的参与绝对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辅佐名角大家寻找并最终确立其独有风格,编写具有专业指导性的权威典籍,为流派做阐释,比较研究区别各流派的异同,分析流派的各自特点等等。当然我们也知道,尽管文人集团对流派传承的影响至关重要,但不等于说文人在流派传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更不意味着文人是流派传承的主角。
分析清末民初文人集团的参与对京剧流派传承的影响,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引起我们当下文人、研究者的思考。在今天,京剧流派传承基本处于停滞或者是盲目摹学的状态,对此,我们这些文人又能做些什么?这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认真思考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现状;建议
近几年来,《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一系列著名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和人气,进而形成了一股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风潮。但是,其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诸如改编脱离原著、改编质量低下、改编影视剧雷同,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相关人士加强重视,并且通过合理有效的办法进行解决,才能规范这一市场,使得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作品能够有较高的质量。
一、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的现状分析
(一)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整体下滑
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目前达到了一个非常快速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希望通过改变网络文学作品,利用网友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喜好和情怀,将其转化为切实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利益目的驱使下,使得不少影视公司在改编网络文学作品的时候,仅仅是贪图数量,而没有重视质量,导致改编影视剧中存在各种低级错误,令观众大失所望,最终影视公司也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改编深度不够,观众群体不认可
从网络作品影视剧改编的实际情况来说,不少影视剧之间都存在改编深度不够的情况。所谓改编深度,是指影视剧作品在改编过程中应该对网络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内涵深意反映出来,而不仅仅是照搬剧情。比如在2016年7月上映的《大鱼海棠》,对于“原著党”而言,其唯美的中国风以及对剧情的渗透和映射,让许多人都大呼过瘾。但是对于“非原著党”而言,仅仅是从中看到了一段非常玛丽苏的三角关系,并且直呼狗血。这就是对原著作品的深度体现不够,导致“非原著党”无法通过电影看出其中内涵。
(三)雷同度较高,改编质量低下
雷同问题在网络文学改编过程中一直存在,而且愈演愈烈。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文学改变影视剧的作品主要有这几类:历史穿越、玄幻和现代言情等等。这三类题材从影视剧制作的角度上来说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阻碍。而且这三类小说的受众群体比较宽泛,尤其是女性群体诸多,能够获得稳定的收视。但是随着一些优质的网络小说被改编殆尽,越来越多的劣质小说也开始被用于影视剧改编,由此就产生了很多质量低下的改编影视剧作品,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的对策建议
(一)控制数量,提升质量
虽然一直说量变引起质变,但是在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这一方面,量变也会引起质变,不过是向差的一面变化。所以,为了提升影视剧改编的质量,规范整个行业市场,就需要对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数量予以严格控制,避免改编之风泛滥于整个市场。首先,就相关的广电部门而言,应该加强对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数量的控制,出台具体的规定对改编数量予以限制,由此有效减少质量低下的影视剧改编作品。其次,对于各个影视公司而言,应当认真对待影视剧改编这一产业,合理规划发展战略,避免盲目改编。最后,需要加强对影视剧改编质量的审核,对于质量低下的影视剧不予过审,避免其流入市场。
(二)加强深度,提升内涵
影视剧改编不能局限在网络文学作品的表面,应该深入到作品的内里体会其实质意义。首先,在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改编之前,应该先对文学作品多次通读,确保能够熟悉其每一个环节之后,再从适当的角度进行影视剧改编。其次,在改编的过程中,需要对照文学作品,对一些细节进行还原或是艺术加工,通过这些细节在影视剧中体现出网络文学作品的内涵,实现影视剧的升华。最后,在改编的过程中应该加入一些编剧自身的思想和意识,不能对原著直接抄袭。在加入新的思想和元素之后,通过艺术加工和处理,使其形成一个基于原著,但是又有所区别,具有独立思想和意识的影视剧作品。这样的影视剧改编既能够被“原著党”认可,也能够为“非原著党”接受,是最好的改编形式。
(三)多元化的改编
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的雷同,使得其发展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因此对于这一情况,需要实现影视剧改编的多元化,从不同的网络文学作品入手,选择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给观众群体足够的新鲜感。比如在2016年上映的电视剧《余罪》,其就是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变的电视剧,属于剧情、惊悚、悬疑题材,这就和以往的古装、言情和奇幻存在很大差别,给了观众不一样的新奇体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由于演员在电视剧中的而精彩表演,使得观众对这部改变电视剧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所以,对于影视制作人员而言,一定要实现影视剧改编的创新,推动多元化发展。
三、结语
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受众群体逐年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说来,在这一方面还是存在改编雷同、质量低下、深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对于影视剧的制作人员而言,需要在改编过程中加强创新,提升质量,挖掘文学作品内容,从根本上实现影视剧改编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楠.中国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的趋势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
篇9
1.1高尔夫俱乐部市场营销人员现状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统计,我国现有高尔夫球场612家。通常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需要市场营销人员约12人,据此全国范围需要高尔夫市场营销人员超过7千人。2014年对省内外10家高尔夫俱乐部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表明员工中高尔夫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人员屈指可数,远远不能满足球会的需求。高尔夫俱乐部都希望可以多引进些高尔夫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专业人员,以提高市场销售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1.2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建成一座18洞高尔夫球场大约投资1.2亿左右,一家18洞高尔夫球场的的会籍饱和度大约1200张,会籍销售是球会收回投资成本的重要途径,会籍销售工作是球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1.3市场营销岗位应具备的能力通过对高尔夫俱乐部市场营销岗位调研分析,确定高尔夫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有:市场策划能力、市场销售能力、会员服务能力,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尔夫市场营销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90学生,理论学时64,实习实训26学时,课程的前导课有《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高尔夫赛事策划和组织管理》、《高尔夫礼仪》,后续课有《高尔夫服务心理实务》、《高尔夫球规则》,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1项目情景式以一个高职毕业生来到球会工作为主线设置情景,从应聘、面试到上岗,展开工作内容既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同身受,今天在课堂学习的,也是他们将来面对的。下面以项目教学法为例,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分析。
2.1.1项目情景:杨昊所在的球会已确定9月1日开业,公司领导想通过与红十字协会联手,通过举办一场感恩社会的慈善邀请赛的形式来扩大球场的知名度,同时利用这次赛事达到促进会籍销售的目的,接到任务的杨昊,积极准备赛事策划方案,策划方案不但包括领导邀请、媒体邀请、新闻、赛事的流程、还要考虑广告设计和宣传的各种途径等等问题。情境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情境的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并使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掌握技能。使学生置身其境,让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进行。但是,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可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2.1.2项目内容本项目名称为高尔夫促销策划一个大的项目分解成几个不同任务:任务1高尔夫赛事策划;任务2高尔夫广告策划;任务3撰写高尔夫赛事广告招商方案,通过任务的学习对项目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每个任务都配有实训练习。任务训练:结合杨昊所在的球会开业之际,为扩大球会知名度,杨昊策划一高尔夫赛事活动,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撰写高尔夫赛事策划方案。实训目标训练学生能够明确赛事举办各阶段的工作;训练学生能够撰写高尔夫赛事策划方案。实施过程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组织策划高尔夫赛事活动;每个团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整合思路;每个团队归纳总结,形成高尔夫赛事活动策划方案的内容;每个小组将结果制作成WORD文档,用PPT来讲解小组活动成果,展示该高尔夫赛事策划方案,并对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给予合理的解释。团队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是大学生就业时必备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的。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是职业教育的要求。实训考核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评价,其标准应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能否完成实践项目活动及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本课程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本课程注重学生实操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和评价学生能力,项目考核成绩分别记录最终成绩取平均分。项目化教学方法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主决策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篇10
关键词:文字编辑;秘书工作;素养与能力
文字工作是秘书工作者日常活动中较为常见的工作内容。为此,秘书工作者应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不断对业务知识熟悉,学习写作常识。个人综合能力包括了写作能力,写作形式应该与内容紧密相连,既要有精彩的形式,也要求内容有血有肉,充实。写作并不像我们日常谈话那么简单,并不能轻而易举的做到。所以,秘书者应该在工作中、闲暇时训练写作,翻阅常见的公文,记住写作要求、规范以及用字要求,收集自认为有利用价值的公文。审视文字编辑的新时代命题,特别是文字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为现代文字编辑工作夯实基础。
一、现代秘书工作的态势及对文字编辑的要求
编辑加工类似于艺术批评活动,它从性质上来说是一种批评式的判断,仿佛总是用一种理性的、挑剔评价的眼光来看待编辑客体,时刻斟酌品评。首先看内容上的差异。不同的编辑,有着不同的与生俱来的感受性,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工作阅历,因此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因而引发愉悦的事物以及由他们所产生的美感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编辑,随着心境、情绪的不同,美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变化。即使对同一事物,由于审美角度不同,美感也会不同。首先,要求文字编辑必须有市场观念,按照市场运行和竞争的规律做好编辑工作,全面满足读者需求;其次,要求文字编辑必须提高自身素养,转变职能;最后,要求文字编辑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努力提高综合能力,自如应对学术期刊发展新形势带来的各种挑战。
从总体上讲,审美经验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统一,其非理性因素要比别的经验表现得突出。但是,理性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因为它能从根本上控制和掌握人的各种经验形式,审美经验只是在其显性方面凸显的一定的非理性特征。具体到批评家身上,这一点尤为突出,他的感性审美比之他的理性思维就成了很小的一部分。同样,文字编辑在进行批评式的判断时,也可以伴随一种感性的审美体验,但理性的成分要远远大于感性的成分,以至于有人认为他的工作严谨而枯燥,可敬而不可亲、不可爱,无美可言。编辑在进行判断时,往往表现为凭借自己的直觉和悟性,其实在直觉和悟性的背后是厚重的文化积淀,正是这个理性积淀和个体的聪慧一起成就了非理性的直觉和悟性,及其审美体验。
(1)提高政治素养。文字编辑首先应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这要求文字编辑要与时俱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政治理论方面有所建树,用科学的、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辨证思想,实时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明晰工作努力的方向;要树立和坚持法治观念,深入学习各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在法制的轨道上,做好编辑工作;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提高以道德为基础的社会公德,使学术期刊不断成为服务社会、引导社会的重要文化载体。
(2)提高文化素养。文字编辑首先应具有专业文化素养,打好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掌握学科内在的发展规律,着力培养一定的学科内的科研能力,凝聚热爱专业学科的心智和潜质,逐步树立奉献科研事业的信心和毅力;其次应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突破单一专业的限制,涉足多学科领域,对多学科有所认识和建树,打通多学科间的文化壁垒,在触类旁通的文化历练中,逐步培养综合性文化素养。
优秀的文字编辑除了应具备上述政治、专业、文化素养之外,还应具备过硬的文字语言能力、技术能力、审美能力,以此满足学术期刊的综合性需求。
(1)掌握扎实的文字语言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文字编辑承担着大量的文字录入、反复校对及审稿工作,几乎天天要和文字打交道。因此,文字编辑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文字语言能力,应掌握过硬的标点、符号能力,熟知如何断句、断落,如何使用各类数字符合、数学符号、标点符号;应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掌握丰富的图文标志、中英文缩写及某些专业里的文字标志和特定的表达方式等,尊重和掌握专业内在的语言规律;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善于交际,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打好基础。
(2)练就娴熟的技术能力。在科技信息时代,电脑已经普遍深入运用到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文字编辑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具备娴熟的打字能力,既要确保录入速度,又要确保录入的高质量;熟练掌握专业的编辑排版软件,并在实践中探索出各种巧妙的编排技巧,省时间、省精力、得实效,全面M足文字编辑的技术需求;深入掌握Word、Office等基本的文字编辑工具,着力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插图、文字、符号的编排能力,确保满足特定学科的特殊需求;应及时掌握网络传输工具及技巧,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业务沟通联系,缩短时空,增强时效性。
(3)提高特定的审美能力。文字编辑应“对读者的理解力和欣赏水平负责”,应深刻掌握学术期刊编辑的形式美学规律,用较高水准的审美力,提升读者的审美愉悦和享受;应深化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努力提高内在美学造诣,提高审美评判力、鉴赏力、表达力,用学术美的功底和底蕴诠释文字编辑的现代价值。
综观而言,现代学术期刊的多元和市场化发展,给文字编辑开拓了巨大的提升空间,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字编辑只有立足整个行业发展的宏观态势,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方能不断满足变化发展的学术期刊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耀铭.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