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22:3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服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次调查将辖区内各管理项目的合格活动的电子档案进行等距抽样,抽取各单位一般人群、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档案各10例总计50例档案,其中一般人群健康档案为年内新建档案。对档案的真实性规范性进行核查,并对所有档案进行电话核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较高;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开展老年人查体工作,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高,电话真实性、群众满意度高。经过近两年的产后访视服务强化培训和督导,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后访视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服务满意度较好。
入户时间方面,产后访视新模式成功运转后,产后访视入户时间明显提前,电话随访平均入户时间在产妇出院后8d。调查发现,全区0~1岁儿童基本能够按照计划免疫时间按时参与查体,全区1岁以内小龄儿童系统查体较规范,管理较好。3~6岁儿童健康管理逐步规范;全区儿童保健健康管理工作正有序进行,儿童保健工作覆盖率符合工作规范。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站均按照文件要求和各项规定,积极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建设和管理工作,卫生监督协管档案全部建立,整理比较规范,资料较齐全,各类相关表格填写及时,信息上报较及时,上报率100%。调查发现电子系统内存在重复档案及使用率很低的旧档案,档案更新不及时,导致无法联系本人或家属;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档案需继续梳理,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点人群电子档案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的情况;存在部分重复档案、旧档案,导致系统内重点人群数量虚高;精神病患者、老年人查体各单位开展参差不齐,部分单位重点人群的查体、随访尚未录入完毕。个别工作人员对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不熟悉,对系统使用不熟练,不规范档案较多,导入的数据存在问题,需要继续核实更新。建册孕妇系统管理不到位,各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建册孕妇系统管理不到位问题,缺少对孕妇的健康随访及检查记录。早孕建册率仍偏低,对群众针对性宣教及村(居)摸底工作落实不好。存在流动儿童管理不到位问题,多数流动儿童健康档案由于儿童住所变更,未及时参与查体,也未进行电话随访,无结案记录。
部分单位缺少对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定期考核,或者考核资料过于简单,缺少考核细节,考核次数过少。建议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数量,重视技术指导单位的意见建议,技术部门要定期培训与指导,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规范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重点人群的查体及随访工作,尤其是老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查体工作,以提高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进一步提高建档质量,定期更新档案,梳理系统内重点人群,将旧档、死档、假档尽快删除,已经完成的随访要及时录入,避免缺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
加强建册孕妇系统管理,采取各类适合本辖区服务条件的途径加强孕期系统管理。加强1~3岁儿童健康系统管理,配备合理的工作人员,对该年龄段未进行及时健康查体的儿童进行电话提醒。对于拒绝及时参与查体的儿童应电话了解儿童近期身高体重及健康情况,并进行相应登记;可以通过群发信息缩小电话随访范围,对于仍未按时返回查体的儿童进行进一步电话随访。
作者:井夫华 孙方芹 单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卫生监督所 青岛市黄岛区黄岛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服务站
篇2
关键词:餐饮服务员;卫生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虽然得到不断改善,但实际问题依然突出,其中餐饮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餐饮服务员的卫生管理工作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等,往往通过不健康的服务员污染食品而引起。因此,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进餐者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餐饮服务员的卫生。
一、餐饮服务员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餐饮服务员的个人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是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当前,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对餐饮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曾翔云.食品营养与卫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1.1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卫计、发改、财政、民政、教育等15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汉川市健康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卫生计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相关科室和试点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汉川市卫生计生局健康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4个乡镇试点单位均成立了以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1.2技术保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团队的基础上组建了5支市级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团队,负责全市项目工作的指导、督查与考核。每个乡镇试点单位组建了由医疗、公卫等人员组成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健康管理督导、村级考核、签约服务。
2提升服务能力
2.1实施规范化工程投入150万元,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二楼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力争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健康管理中心;自筹资金180余万元,在5家试点单位组建示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健康小屋;4家试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辖的试点村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做到绿化、美化,真正体现人性化。
2.2实施标准化工程投入资金50多万元,制定了统一的《汉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手册》、宣传专栏、签约协议书和宣传折页,做到形象标识统一、制度标牌统一、宣传专栏统一、档案管理统一、工作模式统一“五个统一”。
2.3实施信息化工程依托汉川市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医、保、防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将身份证号作为唯一识别号码,启用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均安装运行统一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行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新农合管理系统已实现市、乡、村全覆盖;试点单位健康体检系统、健康管理评估系统和健康小屋所有数据及时与综合管理平台对接。
3强化工作模式的探索
3.1建立健康管理流程按照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结合该市实际,坚持个性化设计和跟踪服务两个原则,建立了汉川市健康管理六项工作流程,即:“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体检、填写评估问卷、解读评估报告、制定签约服务、实施干预指导、开展阶段评价”。制定了《汉川市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康管理中心;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健康管理部,市人民医院组建高血压、糖尿病干预门诊,市中医医院组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科,市妇幼保健院组建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门诊;在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隍镇卫生院、沉湖镇卫生院和杨水湖防治院等4家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康管理室;每个乡镇试点单位确定4家村卫生室开展健康管理试点工作。
3.2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市妇幼保健院与市民政局联合办公,对已登记的新婚夫妇进行摸底造册,进行跟踪管理,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对其进行定期随访;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中、小学生建立健康档案[7],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其进行评估和干预;高中至65岁期间的所有人群按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由服务对象自主选择不同的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不同内容的个性化服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管理[8];乡镇卫生院负责为本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评估和干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指导和督导,市级综合医疗机构负责提供技术支撑和转诊服务。
3.3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结合流程制定并下发了《汉川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有机结合的创新之路,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汉川市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参与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管理办法》,将全市30家项目实施单位分成3个片,分别由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3家市直综合医院负责,向每个卫生院选派不少于3名临床医生的团队,建立对口包片、定向联系、双向转诊制度。结合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制定和下发了《汉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和《汉川市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办法》,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设计了特定需求和个性化的服务包,供服务对象自主选择签约医生和服务包。
4强化政策支持的突破
4.1实现新农合资金突破积极探索新农合资金总额预付和费用前置的方法,新农合先期出资100万元,主要支持4家乡镇试点单位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和65岁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和65岁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签约式服务。本着“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高血压患者签约600元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包,个人自付400元,新农合报销200元,享受在基本药物目录内一年免费针对性用药;糖尿病患者签约900元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包,个人自付600元,新农合报销300元享受在基本药物目录内一年免费针对性用药;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500元的健康管理服务包,个人支付100元,新农合报销240元,可享受相应价值的健康管理服务。
4.2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突破在实施65岁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检项目的同时,我们将老年人基础服务包体检项目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省的137元提高到150元,对试点单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考核经费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倾斜。
篇4
关键词: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制度困境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是对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递送体系和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组成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递送体系的统称。优先发展以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为基础的基层卫生服务递送体系,能够通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重心的下移,较好克服卫生服务递送体系的高端集中现象,带动卫生服务利用重心下移,促使卫生服务提供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医疗与康复的有效供给,以实现卫生服务的提供公平。为了厘清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所存在的基本问题,这里分别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两个方面,来对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制度困境予以实证解读。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1.现状,我国医疗体制所存在的初级卫生服务与二级卫生服务之间缺乏制度化分工的结构性特征,需要构建一个专门的初级卫生服务提供者网络。鉴于此,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就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缓解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也作为推动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1999年,卫生部等10部委联合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05年各地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到2010年在全国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初级卫生服务。自此以后,各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始建立起来,全科医生培养也开展起来了。可以说,这种制度设计考虑到了我国的具体实际。“从理论上或者从制度设计者的主观愿望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该是有较高效率与较好经济性的卫生服务模式”,能够很好实现卫生服务提供公平。但客观的现实并没有同主观的愿望相吻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据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3-2005)统计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全国各地都新建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只有少许政府部门兴办,大多数为集体所有制或民营;在2003年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面还相当窄,即使在卫生资源条件较好的大城市上海、北京和天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较少,且用同期全国两周就诊率测算(资料来源: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即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最多的吉林,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理论上要在每天服务140人次;从2003年一2O0年的数据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在相当一部分西部地区以及若干直辖市相对滞后。
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利用率较低。从2002年一2004年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服务的市场份额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门诊服务市场上的份额相当低,在2002年一2003年甚至低于门诊部,绝大部分为医院所占据。在西部11个省,城市患者仅有10.3%前往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无疑,大部分患者还是直接到医院去寻求门诊服务。
再次,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普遍比较低,同时服务面狭窄。据调查,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远没有达到政策文件所规定的、或者教科书所描绘的状况,而基本上停留在门诊、输液、注射、出诊与访试(跟踪随访)等服务内容,慢性病管理、健康档案建立以及家庭病床服务刚刚起步,至于精神病人管理、儿童系统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残疾人康复等服务基本上没有开展。
2.制度困境。自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来,我国通过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形式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法规。尽管这些系列法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技术队伍建设、财政补助、服务功能、医疗保险定点、服务价格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对以上系列法律制度的适应性反应。笔者认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以下制度性困境。
(1)社区卫生服务补偿的制度困境。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无疑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也涉及到两个部分,即公共产品的补偿和服务的补偿。前者属于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范畴的项目,理应以政府投入或购买为主,必要时个人也分摊部分费用;后者属于有偿服务的项目,除了从医疗保险获得补偿外,个人也应当负担部分费用。显然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途径理应包括政府财政投入、医疗保险支付、个人支付等形式。其中政府投入既包括对公立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阵地、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也包括政府购买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鉴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公立性的,一般指前者。医疗保险支付是指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可是,这两方面的制度建构与制度落实均存在严重问题。
目前各地仍然将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展大型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改善大型医疗卫生设施设备和加强大型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人才建设上。尽管政府投入卫生服务的资源十分有限,而这一资源却主要用于补助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医院、尤其是高等级医院。据卫生部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3-2005)资料显示,2004年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拨款与补助仅占当年卫生拨款与补助的2%,而医院占当年卫生拨款与补助的64%。同时有资料表明,政府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10%。“全国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自己通过市场租赁来解决业务用房问题,通过银行借贷来解决医疗卫生技术装备问题。”
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为了控制保险基金的使用、规范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采取定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办法,就意昧着部分非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失去了对经营绩效有着很大影响的参保就诊群体。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近1.4亿人,可是近半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这既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政府补偿的不公平与机构发展的不平衡,又放缓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将非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边缘化,减少了投资力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未能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既未能扮演好守门人的角色,又严重影响了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究竟是应该先提高能力再赋予守门人角色,还是先赋予守门人角色然后它们就可以自然提升能力,这的确是鸡和蛋孰先孰后的问题。”这也是医疗保险定点制度构建必须思考的问题。
(2)人力资源建设的制度困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较低、服务面较窄等现象显然同他们的能力建设滞后相关。人力资源是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全科医生所提供的服务是以社区为取向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全科医生制度的构建与落实情况。目前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受现行体制的限制,没有固定的人头经费,同时政府不发工资或工资额度很低,主要依靠自己创收解决,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医院的医护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社区很难吸引和留住有用之才。加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短缺致使“重利用轻培养”的用人策略盛行,且未建立有效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引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严重短缺。据资料显示,在东中部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l/5,中专和大专学历的还占绝大多数。同时根据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3—2005)数据显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多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卫生技术人员却从2002年的29.22人下降到了25.87人,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许多业务还未开展起来的现实,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卫生技术人员的减少是其人力资源不足的表现。
(3)双向转诊的制度困境。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系列法规中都不同程度规定了“双向转诊”制度。可现实中,双向转诊制度却遭遇了“零病例”的制度运行困境,主要表现为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医院的“单向转诊”占大多数,而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即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并不多见。导致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于双向转诊制度设计中缺乏统一有效的双向转诊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现行制度规定对于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转入、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转出以及如何实现便利、通畅的转诊都没有具体的规定,同时没有规范医生的转诊行为,也没有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的转诊与接诊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相关配套制度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比如现行医疗保险定点制度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排斥在外,现行卫生服务价格没有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型综合医院之间拉开明显差距,体现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价廉”优势。
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1.现状,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村地区形成了“以县域为基本单位,以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为功能连贯、人才接续的节点,构成了底座庞大、顶尖狭小、中间枢纽贯通型的”医疗卫生机构体系。而在市场体制下,因环境与需求的重大变化,加之卫生政策法规的被动性偏移,致使农村卫生服务的供给体系发生很大变化,县、乡、村机构各自为战,之间的体系联系不复存在,尤其是乡、村两级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走向了停滞与倒退。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大大萎缩。“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是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桥梁和枢纽。”而乡镇卫生院却在外部的市场经济与内部的计划经济之间处于两难境地,同时处于“村级诊所和县医院之间,在技术上它不如县医院,在服务的灵活度以及成本方面又不及诊所”,显得相当尴尬。同时村卫生室发生体制变化,“集体所有制下的村医制度变为私人执业医生制度。”其直接的表现即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减少。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资料显示,从2001年一2005年乡镇卫生院从48090个下降到了40907个,下降率为14.94%,村卫生室从698966个下降到583209个,下降率为16.6%。同时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61%的农村病人是在村一级医疗机构就医,而2003年全国尚有23%的行政村没有村卫生室。因此,尽管我国农村基本上改变了缺医少药的局面,但是,农村居民的初级卫生保健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部分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甚至又回到了缺医少药的状态。
其次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素质较差。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人才的培养有了明显成绩,但新增的卫生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镇。据调查,0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占1.4%,中专学历占53%,高中及其以下学历的占36.4%;技术较高的医护人员多数集中在县城和县以上医院。在作为网底的村级机构,还主要依靠乡村医生,且大多数乡村医生或卫生员虽然或多或少参加过一些业务培训.
但因缺少专门的业务训练而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初级卫生保健医疗需要。且据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一2005年农村每干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数由1.28人下降为1.16人,同期平均每村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也从1.41人下降到了1.40人。
再次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效率很低。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取按行政区划建院的体制,基本上每乡镇建一卫生院,每行政村建一村卫生室。在市场体系下,卫生机构随着乡镇区划的改变而撤并,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在撤并后没有按照人口和地理环境进行资源配置的调整。同时卫生机构按部门分置,乡镇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机构与卫生院分设,造成了农村不多的医疗卫生资源高度分散和无序竞争。同时,乡镇卫生院违背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初衷,与县医院竞争,设立专科、增加病床、配备检查设备。但随着农民收入提高和交通条件改善,农村居民倾向于“大病”进县医院、“小病”就近看村医,致使乡镇卫生院的设备使用率很低,门诊与病床利用率都很低。
2.制度困境。“以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为重点,保障和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历来是我国各级政府一贯坚持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制度建构方面表现为我国制定了系列有关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这些法规对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通观我国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之中的问题,不难发现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以下的制度性困境。
(1)缺乏有效的成本补偿机制。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明确了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由乡镇政府管理经营。由于本级财政只负责对本级卫生机构的投入,因此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运作更多地依赖于基层政府的财政负担。鉴于农村县、乡财政的拮据,加之“农村医疗卫生在基层财政预算中的份额没有明确的或强制性的法律规定。由此带来的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在意料之中。”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成本补偿主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根据《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07)No.3——转型中的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页)统计资料显示:1991年一2O00年间,我国农村卫生的财政投入仅增加了48.5%,年平均增长4.49%,大大低于同期全国卫生总费用13.1%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全国农村总费用12.6%的年均增长速度。政府对县乡卫生机构的拨款占其支出总额的比例仅有5%一30%左右,而对村卫生室没有补贴。
同时,目前对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财政差额补助一般选择按人头或按床位数的方式进行。该补贴方式所引起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人力资源准人降低和机构床位的虚设,导致了投入效率的低下,加剧了供给过剩。另外,该补贴方式也加剧了农村卫生服务市场的进入成本,不利于农村医疗市场有序竞争的形成。
篇5
关键词:文献计量;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
卫生资源是指提供各种卫生服务而使用的投入要素总和;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对相对稀缺的卫生资源在各种可能用途之间进行选择、安排和搭配,以获得最佳效益的过程;卫生资源分配公平性主要是指按需分配卫生人力资源、物力资源[1]。卫生资源配置公平作为卫生服务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的前提,对促进社会公平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回顾和分析2000-2015年我国关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相关研究,了解以往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为深入研究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选取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统计源,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卫生资源配置and公平”为检索式,采用“模糊”检索方式,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共检索出文献1184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年代、关键词、作者、期刊、论文内容等。其中,年代分析、关键词分析、作者分析以118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期刊分析、论文内容分析以654篇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
二、结果
1.文献总量的年度变化
如表1所示,2000年至2015年6月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相关的文献共1184篇,其中期刊论文654篇(占55%),硕博论文463篇(占39%),会议论文28篇(占3%),其它论文39篇(占3%),即期刊论文、硕博论文是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相关文献的主要组成部分。文献总量从2000年的19篇增长到2014年的140篇,其中,2010年开始超过100篇,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由此可见,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卫生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医疗改革序幕的拉开,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2.中文关键词分布
统计分析某领域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可以发现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2]。在1184篇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文关键词是“公平性”(305次),其次为“基尼系数”(153次),“卫生资源”(135次),表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得到广泛关注,其评价指标主要是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尤其是基尼系数。同时,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公平性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见表2)。对1184篇文献的作者所属单位进行统计,排名前十的机构都为高等院校,其中综合性大学7所,医科大学4所,说明高等院校是该研究领域的主力;医科大学的发文量低于综合性大学,可能与卫生经济学科的交叉性有关(见表3)。发文量超过4篇的作者共有33人,表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有较为稳定的研究队伍。
3.论文的期刊分布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刊载论文总数占33%的期刊是这一学科的核心期刊[3]。结果显示,在654篇期刊论文中,《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资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研究》《医学与哲学(A)》《医学与社会》《卫生软科学》9种期刊共刊载225篇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相关的论文,占期刊论文总量的34.40%。其中,《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资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与哲学(A)》《卫生经济研究》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医学与社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表明2000年以来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相关的论文质量较高。
4.论文的研究内容分析
(1)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马国芳[4]等运用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2001-2010年新疆13个地州市卫生资源(卫生技术人员、床位、医生)配置情况,发现其卫生技术人员、医生的配置处于不公平状态,建议从卫生投入、人员培训等角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李贞玉[5]运用泰尔指数分析评价辽宁省医院(卫生院)卫生总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师和护士(师)等配置公平性,显示其总体公平性较好,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2)卫生财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郭锋[6]等分析了2010年辽宁省政府卫生支出的资金分配情况,发现政府补助在不同级别机构之间分配不公:城市医院(包括城市中医院)所占比重最高,为70.35%,县医院(包括县中医院)为11.26%,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分别为8.68%和9.71%,也就是说,城市高级别医疗机构获得了大多数的财政补助。吴欣[7]等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2008-2011年我国社区中医服务财政投入的区域差异情况,认为东部地区的社区中医服务财政投入波动较大;中部地区总额持续最低,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西部地区逐年持续增加。(3)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王春晓[8]等利用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广州市115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认为其核定编制数、在编在岗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按服务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处于正常公平状态;按服务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处于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闫亚玲[9]等以29省乡镇卫生院数据为样本,评价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结果表明:我国乡镇卫生院核心人力资源配置在较大程度上关注了当地的健康水平状况,配置公平性较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存在问题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但城乡发展不协调、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10]。罗志红[11]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江西省城乡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都偏向城市,乡村公共卫生资源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卫生保健的需要,农村人口均等的生存权和健康权得不到保障。贺买宏[12]等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分布公平性进行评价,表明我国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处于高度不公平状态,政府部门在制订区域卫生规划时,应着重考虑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公平性,同时注重卫生资源结构的优化。
三、讨论
1.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的总体关注度上升,论文质量较好
从文献的数量变化可知,文献总量呈增长趋势,说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同时,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的水平较高。对此,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要挖掘新的研究方向,创新研究方法,发表更多高质量论文。
2.研究主体较为单一,研究内容较为集中,有待进一步探索
根据对1184篇文献的作者单位统计,排名前十的机构都为高等院校,也就是说,研究主力为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而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涉及多方面内容,应得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团体等共同关注。从论文的中文关键词看,相比其它领域,人力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公平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从论文的内容看,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较为集中,对其它如物力、财力资源的研究较少;以实证研究为主,侧重省级以上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评价指标主要为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因此,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领域及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柏高原,王耀刚,杨文秀,等.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政策选择[J].中国卫生资源,2014,6:477-481.
[2]李范,赵玉虹,何欢.我国DRGs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病案,2013,2:65-66.
[3]马志强,唐青,朱永跃.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现状———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3:173-176.
[4]马国芳,潘雯,安尼瓦尔•阿木提,等.2001年~2010年新疆13个地州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3,7:68-71.
[5]李贞玉,孔祥金,高丽敏.基于泰尔指数的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3,7:65-67.
[6]郭锋,马月丹,万泉.辽宁省政府卫生支出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7:40-42.
[7]吴欣,许仁丹,叶清丽.我国社区中医财政投入的公平性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视角[J].中国卫生经济,2014,6:55-58.
[8]王春晓,廖军娟,彭荣春,等.新医改框架下广州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77-180.
[9]闫亚玲,张志明,陈颖.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基于29省乡镇卫生院数据[J].中国卫生经济,2013,6:37-39.
[10]高建民,杨金娟.健康公平性概述[J].卫生经济研究,2014,10:51-54.
[11]罗志红,朱青.公平正义视阈下城乡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研究:基于江西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01-203.
篇6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领导,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要分管领导和成员,根据本单位专业优势制定本单位科技工作远、中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落实,建立健全科技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诚信科研,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提升医药卫生科研人员科学道德修养,确保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目标任务
(一)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市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对往年已立项开展而正在继续中的科研课题,要按课题设计的要求予以结题,并力争有新的实用性强、效益大的科研课题立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骨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在科研工作上起到标榜作用,年内要有一项以上新科研课题立项,并争取有市(州)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其它市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业务专长拟定科研课题立项计划,力争有新的科研课题立项。
(二)加强重点专科能力建设。各单位要以省、市重点专科建设的要求为标准,着力打造有特色的重点专科,加强科室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充分发挥本单位技术优势,进而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三)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运用。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卫生科技成果推广运用,要根据本单位专业需求和人员、技术能力建设的要求,按照国家、省、市批准公布的先进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和适宜技术项目,积极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转化为社会和经济效益。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年内要引进和推广三项以上的卫生科技成果项目;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利用卫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积极开展推广适宜基层群众需求的适宜项目,年内要引进和推广一项以上的适宜项目。
(四)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各单位要结合医务人员晋升职称的要求制定激励措施,提高卫生技术人员撰写本专业论文的积极性,争取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年内要10篇以上,其他市级单位5篇以上。乡镇卫生院要积极鼓励卫生技术人员,针对农村卫生工作、基层临床经验题材撰写论文。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市医学会组织专家评选,给予优秀论文作者奖励。
三、目标考核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将科技工作纳入本单位目标考核内容,以促进本单位科技工作的开展。市卫生局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医疗卫生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以督促科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资料上报
(一)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务必于年3月前将本单位科技工作实施计划上报市卫生局医政中医科教科。凡往年已立项开展的科研课题,需提交进展情况小结,与科技工作计划同时上报。新立项的科研课题,事先应将课题设计提交卫生局医政中医科教科备案,对重大科研立项需经专家论证。
篇7
(一)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赵仲堂教授。当我面对科学的高峰有些彷徨时,是导师在鼓励我,“攻坚莫畏难,只怕肯登攀”;当我在科学的殿堂中步履蹒跚时,是导师在指点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埋头于书本执迷不悟时,是导师在明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导师在引导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导师,学识渊博,对专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读书不辍,不断探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传道授业,呕心沥血。如果说我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那么首先应该说我从导师那里领略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地感谢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宝法、王束玫、彭绩、方鹏骞、卢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陇德、姚志彬、江捍平、张丹、钟育新、陈广源、王立新、刘松暖、陈金喜、钟天伦等领导,在我工作和学习中,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全体老师。当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时,是他们慷慨地为我敞开了大门,把我领进了一个深奥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谢亲爱的师兄弟们,感谢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衷心地感谢深圳市卫生局、宝安区卫生局及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在我平时工作及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编委等各级领导及区人事局、区计划局、区局等部门、各界对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执行力作出的突出贡献!(孙玉卫博士)
(二)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三年来呕心沥血的培养。
三年来,在课题设计、现场、实验室工作、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导师给予了悉心和无私帮助。导师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忘我的奉献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谢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洁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宝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贾存显老师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指导和支持。
衷心感谢李士保老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诸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丁树奇站长、赵民书记及全体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患者追踪、样品保存、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刘洪庆、郑文贵、李林贵、周英智、杨艳芳、郑国华等在学习、生活、实验室工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科学院施胜芳老师、刁玉涛同志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潍坊市妇幼院妇科周兰英医师在提供CytoThin宫颈取样专用毛刷、缓冲液、预实验所用样本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潍坊医学院病教研室郭文君、刘汝清老师、整形医院唐胜建主任在标本超低温存放、宫颈细胞学检测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妇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阳性标本方面给予的帮助。(陈会波博士)
(三)
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的精心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对科研工作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对导师三年来对我学术上的精心指导与生活上的关怀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王永杰副书记、姜希宏副书记、李士葆老师等在业务与生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姜宝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贾存显老师、王洁贞教授等在我学习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山东省科学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师、黄海燕老师等在我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验室邢杰大夫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所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标本采集中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章丘计划生育服务站、诸城计划生育服务站、岱岳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无棣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领导与有关人员在现场与标本采集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涛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师兄弟、师姐妹王志萍博士、郑国华博士、陈会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杨艳芳博士、房学强博士、郑薇硕士和黄克锋硕士在我学习与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关怀。
最后感谢在我学习、生活及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刘洪庆博士)
(四)
本课题是在导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谢导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对我在生活、工作、学习、研究等各方面的无私帮助。王老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认真勤奋、不知疲倦的的工作作风,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都将使我终生难忘,并时时鞭策我努力工作,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发向上。
特别感谢流行病与卫生研究所的王洁贞教授在本课题的统计学分析方面给予的指导。
本课题整个实验过程中得到了王桂亭老师、宋艳艳老师、姚苹老师、许洪芝老师、龚忠发老师的无私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薛永磊、王小凡、王战勇、任桂杰、陶泽新、宋绍霞、张文强、吴冰、刘晓丽等师兄、姐、弟、妹的无私支持和帮助,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帮我完成了实验以及论文中的部分工作,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共同进步。特别感谢我的师姐王战勇在我的实验过程中给我的无私帮助。
本课题还得到了卫生Du研究所的谢克勤教授、于丽华老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研究所的王束玫教授、汪心婷老师、免疫学研究所的马春红教授、学院的王凤山教授、刘一红同学、李媛同学、腾莉同学、徐洋同学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同学张翠丽、孙秀彬为我的课题提供的帮助。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温红玲博士)
(五)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毕振强主任医师在我硕士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的悉心和帮助。他对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有信心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我的另一位指导导师王志强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他们不仅支持我的研究工作,也关心我的生活。两位导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我会牢记终生,它将一直Ji励着我将来更好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各位领导的支持。特别感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的王显军所长、王玫所长给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其它老师的热情帮助,使我的课题在那里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师、姜宝法老师、贾崇奇老师、贾存显老师的热忱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李建同学、房学强同学、杨丽萍同学、刘兆兰同学给我的无私帮助,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
最真诚的感谢对我理解、支持、帮助的各位!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的理解、支持和关心,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马卫胜硕士)
(六)
看似漫长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了,心里实在舍不下山大这美丽的校园,更舍不得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
三年前,我怀着无尽的遐想,来到山大,来到卫生教研室,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们的关爱和教研室同事们的无私帮助
衷心感谢导师丁守銮副教授,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高度的敬业精神,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让我感到惭愧。在我写毕业论文期间,导师虽远在国外,却无刻无刻不在鞭策着我的学习,给予我勇气和动力去继续完成我的论文,我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衷心感谢导师王洁贞教授给予我学习生活中的教诲和在毕业论文上的极大帮助
衷心感谢本教研室全体老师和同学曾给予我热情的帮助
衷心感谢师兄孙秀彬三年来给予我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衷心感谢山东学院田金方老师在时间序列知识方面给予我的
衷心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写论文处于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衷心感谢那些曾默默支持过我的朋友,在这里请接受我真挚的谢意
三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不得不将要和大家说离开,但是,一想起
曾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像今天这样感动,这种感动,将会伴随我的一生。(王强硕士)
(七)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尊敬的导师王洁贞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三年来,导师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果断干练的作风、诚挚谦虚的品格和宽厚善良的处世方式,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效仿。导师在我的学业上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我许多教诲和,将使我终生受益。多年来,导师还在生活方面给予了我诸多慈母般的关怀和爱护,使我在感Ji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不安。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恩师的期望。
薛付忠副教授对本研究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鼓励。薛教授勤奋的科研作风、与时俱进的科研精神和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真正体现了一位学者的风采。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山东省CDC的康殿任和王志强医师,以及莒南县和平邑县CDC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本研究的资料收集还得到了山东省CDC陈仁友、张晓菲、郭婕、范轶欧和袁群医师以及本教研室孙林博士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我学习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本教研室老师和同学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每当我在学业上受到挫折时,总能从他们那儿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我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关心我和照顾我的男友,在地图测量、论文资料整理和图像绘制过程中,他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使我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向所有关心我、爱护我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再一次致以诚挚的谢意!(张娜硕士)
(八)
本课题是在导师于素芳副教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顺利完成的,导师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三年来,您使我懂得了学无止境,在学业上不断求索;学会了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您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宽以待人的处世风范,我会牢记终生,并将永远受益。
本课题从设计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还受到卫生Du研究所谢克勤、赵秀兰教授、于丽华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劳动卫生和卫生学研究所李杰教授、李国珍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无私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特别感谢宋福永师兄、宋美芳同学、乔春霞同学,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配合,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合作,共同进步。
感谢师弟和师妹们的帮助和合作,希望我们的友谊永存。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予我支持和鼓励,使我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谢谢!(易超硕士)
(九)
三年紧张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硕士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衷地感谢尊敬的导师蔺新英教授的谆谆教诲。三年来,蔺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蔺老师的心血。蔺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深厚的学识功底,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工作作风,都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本论文是在蔺老师的精心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实验的进展以及文章的修改等环节,蔺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谨向蔺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课题在实施中,得到了山东省立医院两腺科马宏岩主任及本教研室所有老师和同学热情的帮助与支持,还要感谢病Du所的姚平老师和Du理所的于丽华老师以及实验中心的郭冬梅和王淑娥老师,他们的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蔺新英教授和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的人们!(赵妍硕士)
(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在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涯里,曾经得到过许许多多老师、同学和同事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谢克勤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胸襟坦荡,他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三年来,学习上谢老师对我严格要求,精心,并很早就向我提出论文的指导意见,帮助确定论文的主题,从论文的主题、内容、到整体的结构都给予了细致、有效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谢老师不惜休息时间,细致、耐心的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他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难以忘怀,受益非浅。
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开展期间,还得到赵秀兰、赵丽、张翠丽、于丽华、朱振平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还得到王青山、张利平、郭新、宋福永、周贵珍和潘光兵等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以及所有这三年学习过程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我帮助的亲人和朋友们!(朱英建硕士)
(十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徐凌中教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从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到论文的撰写等全程的悉心和帮助,对导师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王兴洲老师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给与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对本文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贡献;荆丽梅、杨学来等同学在资料收集与分析讨论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无私帮助,给予了许多方便,在此表示感谢。
在现场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卫生局、威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威海市卫生监督所、文登市卫生局、文登市卫生防疫站、乳山市卫生局、乳山市卫生防疫站、荣成市卫生局、荣成市卫生防疫站的有关领导在现场组织协调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还要感谢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各市(区)参与本次的全体人员。
最后,特别感谢威海市卫生局对本项目提供的特别资助以及有关领导给予的高度关注。(高校教师侯淑军)
(十二)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我得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自由翱翔,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真诚感谢教研室的XX博士和师兄XX硕士,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感谢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的互助合作,正是集体的努力才使得项目进展顺利。
由衷感谢我的室友同学,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
篇8
关于农村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崔卓兰,赵静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创新——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
[2]王峰.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法制与社会.2010(1).
[3]曾国平,曹跃群,王韧.重庆: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协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黄泓.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重庆出版社.2006.
[5]何淑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开发研究.2008(2).
[6]周辉.试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3).
[7]李铮.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0(4).
关于农村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琪.中国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王保真.医疗保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田勇,冯振翼.医疗保险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4]王陇德.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J].中国卫生,2005(10).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医改的成败得失[J].中国卫生,2005(8).
[6]沈松泉.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小康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J].中国医疗保险,2004(4).
[7]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8]张晓,刘蓉.社会医疗保险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9]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蔡仁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11]许正中.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2]乌日图.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关于农村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祝小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体系的当代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05).
[3]姜作培.统筹城乡发展:主要矛盾和出路分析[J].理论前沿,2003(22).
[4]党双忍.城乡统筹推动九大制度创新[J].经济学家,2004(13).
[5]陈希玉.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方针[J].山东农业,2005(05).
[6]蔡玉胜.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篇9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上海预防医学》苏南编辑分部、《中国工业医学》苏南特约编辑部和《职业与健康》华东编辑部于11月5-6日在苏州市乐乡饭店举行了《“三刊”编辑分部全体编委会议暨职业健康促进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由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无锡、常州和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浙江和江苏各市及县(市)、区的80多位有关职业病防治等专业领域的领导、专家、教授、编委和作者参加了大会。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汪华主任、苏州市卫生局王烨源副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研究所李朝林主任、邹昌淇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周志俊教授以及《上海预防医学》编辑部姚正鸣副主任、《职业与健康》张印德总编、编辑部张军主任和《中国工业医学》编辑部曹明琳主任应邀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洁主任主持,王烨源副局长致欢迎词,汪华主任作了重要讲话,“三刊”编辑部领导也分别致辞祝贺。
王烨源副局长在讲话中,对一贯大力支持、指导和关爱“三刊”编辑分部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三刊”编辑部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并认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源头活水。“三刊”编辑分部的建立,为苏南地区以至江、浙、沪长江三角地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加强职业病防治学科的人才培养等内涵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编辑分部的生命力,促进编辑分部的可持续性发展,编辑分部必须着眼促进疾控相关领域的科研和疾控能力建设,突出“三刊”在长三角地区预防医学学术交流的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分部编委的专家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学术研讨。为了征得更多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编辑分部还应着力于提高各地编委和作者的科研能力,加强与各地高校的科研合作。要认真做好杂志的征订发行工作,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辑部之间的联系,使编辑分部在沟通读者、作者和编辑部之间的联系中起好纽带与桥梁作用,从而使这一学术平台在推进各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汪华主任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三刊”编辑分部为江苏省,尤其是苏南地区在学术交流和学术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他指出,这一学术平台的建立,充分展示了疾控体系与期刊杂志在人才智力和科研协作横向联系方面的优势,树立了学术期刊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新形象。同时,杂志也为全省预防医学各专业人员提供了极好的专业学术平台,为预防医学各专业人员职称晋升提供了有利条件。他希望编辑分部进一步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服务平台,为促进预防医学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提高,促进疾控体系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全省各疾控机构都要重视学术建设,扩大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活动的范围。他同时指出,在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要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切实落实职业卫生与健康的监督管理,不断深化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
开幕式后,进行了专家专题讲座和学术论文大会交流。李朝林研究员、邹昌淇教授和周志俊教授分别作了《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及任务》《二氧化硅与致病性》《帮助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组织是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要任务》的专题学术报告。本次学术研讨会共征集到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7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胡达敏供稿)
篇10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食品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关键词】食品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内涵
【本页关键词】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双刊号CN期刊
【正文】
食品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因饮食不当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已逐渐减少。
1.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它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腐乳、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包括臭豆腐,这些都是颇具魅力而长期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发酵食品经发酵后使一些不能被人体利用的物质(如乳糖、棉子糖等)转变成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并使一些食物中有害的氰基化合物经发酵转变成安全无毒的物质,改善了风味和结构;对于酸奶发酵生成乙醛、双乙酰、3-羟基丁酮等,使其产生愉快的口感,具有柔软结构,而且发酵食品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增加保质期。发酵能提供种类繁多的组分、风味和结构的食品。
2.方便食品。多指工业化大规模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或稍加烹调即可食用的食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兴起,省时省力的方便食品已是食品市场的“宠儿”,并逐渐成为市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现在最普遍最常见的方便面、各种饮料、以及方便米粉、芝麻粥、果蔬罐头、肉类罐头、速冻水饺、速冻面条等,种类繁多、风味各异,趋于大众化,是利于人们生活性很强的食品,它将成为食品中消费量最多的食品。
3.冷藏食品。是抑制化学反应和酶反应,阻止微生物生长的手段,使其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冷藏食品是消费者喜欢并青睐的食品。人们把新买来的食品放入冰柜中冷藏,几天后还可以保持其新鲜度。在一些超市可以看到有些食品通过包装改变气体并与低温相结合,使食品有更好的保藏效果。食品的冷藏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高效快速的发展。
【文章来源】/article/47/178.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