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5:0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学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生物化学教育的内涵
生物化学是一门组合性质的边缘类学科,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运用化学检验和分析的方法解释生物体内部或者外部的一些生理和生化表现,从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和手段了解致病原因并寻找相关解决方法。因而在中等卫生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从事医疗服务行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门学科结合了化学、生物理论和实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了卫校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自身分析病因、合理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因此提高生物化学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水平,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整个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的提出和实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其关键在于如果一个国家特别是这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的任务只是将公式和定理在每一代学生脑海中简单进行灌输和复述,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技术和方法的落后以及进步源泉的枯竭。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我国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化学生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停滞渐进性
目前我国中等卫生学校的生物化学教育出现了萎缩甚至停滞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国家近几年固然加大了职业教育发展力度,但长期忽视职业教育的结果尚未得以真正改善,学校相关设备设施落后;另一方面是按所谓“实用型”教育模式,学校大幅削减基础学科课时,有的专业甚至不开课,目前只有检验、药剂等专业还保留有生化课程;还有就是国内的卫生学校之间缺乏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从而使得各个学校的生物化学教育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发展状态,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这种落后的状态日益加重。
2.2缺乏实践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得学习者快速稳固掌握一门服务于社会的技能,从而能够在从业过程中不断锻炼和发展,以达到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看,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两者的目的都是要求和希望学习者能够首先掌握自己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并且通过日后的实践和锻炼最终创造价值。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践和理论教学的脱钩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基础学科,理论多,实践少,缺少实践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2.3教育考核的机械性
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波及高等教育,而且正在影响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合格从业者,而并非是像高等教育那样是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从而在中等卫生学校教育中应采用偏向于实践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考核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知识的背诵和理解能力,彻底摒弃传统教育影响下的机械性的考核方式。
2.4学生基础知识普遍低下
任何学科的创新不仅要求人们要有新思路和新想法,同时也要求受教育者对于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着扎实的基础。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校即使加大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终也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这也是学校应该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课程的必要所在。
3生物化学创新教育在中等卫生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3.1有利于学科教育自身的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结合性边缘类学科,其自身就有发展的局限性。首先是因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技术和理论的成熟度不够,在两个学科的结合点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融合问题。其次是因为国家在中等卫生学校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投入不足,从而使得生物化学的创新型教育发展存在客观方面的限制因素。因此在中等卫生学校开展生物化学创新教育,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于这门学科和该行业的重视程度,对于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有利于学校综合学科的联动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中等卫生学校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在现实中应用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首先是因为在护理学和病理学中,应用生物化学的分析方法将有助于医疗服务人员从微观的分子原子结构方面了解疾病背后的本质原因。其次这门学科也是连接诊断与救治两个环节的关键性纽带,传统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方法固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却更能从致病机理和病理学角度分析、判断病发原因、病征指标与发展的趋势。此外,多学科融合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因此拓宽中等卫生学校中的生物化学创新教育思路将有利于整个学科教育体系的改善和发展。
3.3有利于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
创新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学生更应该具备自我提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前提和要素,从而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要想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就应该首先适应教育创新的这种国际大环境,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学校、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当地政府在支持对外交流的基础之上,给予该校一定的财政支持,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个区域的办学理念有了较大的提高。
3.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目前创新教育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更倾向于以研讨会和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交流方式首先需要学生在课堂外做足准备,获取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活动中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的见解和想法,在无形中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此外,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型改变了以往老师单一通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进行双向互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之这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方式改进,将大大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繁荣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3.5适合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发展,促进教育行业
美国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孩子就像一颗颗种子,是大树就让他成为国家的栋梁,是小草就让他装点绿色的大地”这句话充分反映了美国教育的创新性和自由性。尤其是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思想的主导作用,在生物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创新性地提出建立每个学生的发展意愿档案,使得在教育过程中贴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意愿进行生化教学的课程教授。
4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
4.1学生转变态度、教师增强自身素质
中等卫生学校的生物化学创新教育首先要求受教育者转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合理增加实验课时,尽可能引导学生从实践经验中获得对于知识的新感悟和新体会,对一些生化过程的机理通过多媒体或者动画直观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要点。此外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队伍,应不断提高自身对于生物化学学科的补充学习和不断学习,因为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更需要老师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整个框架的了然于心,所以创新教育的发展思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方面。
4.2加强学校生化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的经济发展要依靠财政部门的投资和公共物品的投入,此外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也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样的,在教育领域要想实现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创新教育的转型问题,就得不断提高学校内部生化实验室和配套设备的更新和建设,不仅要在理论创新方面与国际接轨,实验器材、试验的方法都要尽可能向国际先进方法靠拢。及时更新引进先进的生物化学配套设施,这是因为这门课程仅仅只有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先进理论要结合配套的设施才能够完整地发挥其创新的作用。
4.3定期举行各区域交流项目
创新不仅是对于原有知识的提高和改善,其前提条件是能够了解到最有效率的信息和专家的想法。所以我国不同区域的中等专科卫生学校可以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派遣学校老师和学生到医疗卫生较为发达的城市中的卫生专科学校进行交流和学生之间的联合培养项目,使得较为发达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在不同地域之间流动,最终实现区域间创新教育的联动发展。
4.4鼓励学生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篇2
(一)注重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相结合
“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是指要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依法治校为基础,对学生实行“刚柔并济”的管理,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人性化关怀。学生管理工作繁琐复杂,成千上万的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管理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法规。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全面、规范、可实践的管理制度。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自律性比较差,必须依靠严格的刚性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刚性制度并非硬管理,而是以学生为着眼点,注重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相结合。在具体管理时实行“严制度、软管理”,严宽结合、情理相济、以生为本,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与育人环境。其次,高职院校要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续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必须基于以人为本来开展。采用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种资源,如网络资源、心理教育等对学生进行管理。
(二)注重社会需求和个性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国家对于学生的培养往往具有统一的标准,还要借助制度来规范。然而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经历、个性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注重规范,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要注重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等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人格、心灵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咨询保障和激励评价相结合
高职院校生源多数都是高考没有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比较不满,对未来比较迷茫,来到学校缺乏明确的长远规划。这些现象应该引起学生管理部门的重视,学生在学校学习这几年,并不是不让学生出事,而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关的咨询机构和评价机制,为学校提供相关的咨询和保障服务。咨询可分为两类:心理咨询和就业咨询。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对学生进行受挫训练、成功训练等多方面的指导。就业咨询是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自主择业等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进行,及早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建立保障助学机制,为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开展有效的护航。首先,建立选课指导中心,对学习迷茫的学生提供关怀和指导;其次,建立勤工助学指导中心,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开通勤工助学渠道,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建立激励评价机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进行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导向的需求,重新审视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储备和质量,引导学生今早对为未来职业进行规划。同时,评价体系必须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改变传统单一考试的评价模式,实施笔试、设计、实践等覆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四)注重人文精神与和谐环境营造相结合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更注重体现学生的情感、意志及综合非理性方面的能力培养;技能教育更注重体现学生逻辑、思维及认知理性方面的能力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将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必须做好下述几方面:第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科研能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人为素养,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精神导师;第二,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核心,构建全面的人为知识体系。可以在学校开展各种讲座或课程,如:社交礼仪、心理健康等,扩宽学生人为视野,让学生感受到高雅的人文空间。第三,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加强技能教育时,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将其融合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二、结束语
篇3
[论文摘要]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研究其消费趋势,对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提高企业营销的针对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有着不同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多数大学生是从进入大学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自,其消费行为对家庭、学校、企业、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容、特点,研究其趋势,对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提高企业营销的针对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内容的特点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1.基本生活消费
由于学校所在的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2.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
(1)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
(2)考证消费。近年“考证热”在高校悄然兴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不少大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3)电脑消费。好多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采取集体所有,分担成本的方式购买电脑;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大学生自己拥有电脑。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沟通方式也多了起来。QQ、MSN、BOLOGE因其互动性,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交流经验、增长知识的新途径。同时,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也成为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3.休闲及娱乐消费
(1)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研究,文体活动、义务劳动、听名师讲座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却较少参加。
(2)娱乐消费。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相当可观。进迪厅,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等。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3)时尚信息消费。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较高。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学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大学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
(4)旅游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热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数。
4.人际交往消费
(1)人情消费。同学过生日、当选大学生干部、入党,得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赴宴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2)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抠”出来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根据我院两年来对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05级06级学生一年的消费总额有明显增加趋势,05级学生在校一年的消费总额在6000元~9000元之间,06级学生升为7000元~13000元。
二、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内容表明,他们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讲究实用性:从相关统计数据中看出,大学生认同率最高的三个选项是知识、事业和健康,其次是友谊、爱情、家庭和金钱,而后才是理想、权力、地位和名誉。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大学生对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杂志的选择率较高,而对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较低。
2.崇尚个性化: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当代新青年表现出的时尚化和风格化,表明青年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反映出当前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例如,手机、银行卡、电脑、MP3等物品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必备之物,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独有的消费现象和观念。
3.追求前卫性: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追求品牌,崇尚权威;二是追求新颖、时尚;三是理性消费。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对于品牌商品,青年大学生不太注重的产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文化价值,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价格”以及“文化”的权威性,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化,如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买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要查阅价格、性能等有关资料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4.差异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较高的学费和其他教育费用,对年收入人均才数百元的农村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尽管国家充分给予考虑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负,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心理承受着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社会上的高消费现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同校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三、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1.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质量型发展: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而传统的吃穿住用行等物质消费或生存型消费正逐步向有营养讲质量方面发展。
2.学习消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学生日益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开展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用于继续学习的费用也将日益增大。
3.健康、健身消费增加,休闲及娱乐消费呈现多样: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购买保健品的支出也在逐步上升,健康消费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体育健身消费在校园中渐成时尚,“花钱出汗”不再被视为可笑的事,大学生对各种美容与健康产品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的预防疾病的需求,进入更高层次。
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迪厅、游戏机,台球和保龄球将更为普及;蹦极、攀岩、速降、滑翔、漂流、潜水、探险、探幽这类刺激的活动,今后会吸引众多的青年大学生。
4.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在校大学生渴望理解,喜欢交友,用于请客吃饭的费用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信息消费的最大群体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网民年龄分布的高分值在20岁~30间岁,手机、电脑等产品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大学生上网率的增长,个人电脑的畅销,也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实用至上转向感受为本。
5.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一方面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一方面希望拥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们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几点启示
1.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的特点和趋势,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费,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2.营销企业应把握大学生注重个性、时尚性、模仿性的消费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运用不同的销售方式,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也要肩负起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志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中国青年研究》2002.5
篇4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模仿力强,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是施教的最佳期。有人把小学生比作一张白纸,最容易在上面画出美丽的图画,反之,如果对他们教育引导不当,孩子不慎染上坏习惯,要再来进行改正,那就很困难了。因此,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遵循基本方法
(一)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整体性是指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要设定一个总体目标,使小学生在学校、生活、文明、守纪等方面的养成教育有一个总的要求。由于小学阶段的六年,时间跨度较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接受能力的变化很大。一般将小学阶段细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年龄阶段。根据每个年龄段的认识能力和接受水平,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使得每个阶段性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明确化,任务具体化。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结合,就是使得养成教育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达到和谐统一,保证各阶段教育协调一致,使得养成教育既有层次又有连续性,不然的话,易产生各个学段之间教育和训练脱节,不能发挥各阶段养成教育的合力作用。
(二)“知”与“行”相结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知”、与“行”统一的教育过程。尽管他们的年龄很小,认识水平有限,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意义,一下子不能完全认识到位,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比方说用宣传字画形式吸引去看或编成儿歌让学生去唱,还可以通过广播、图片、团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哪些是良好行为,哪些是不良行为,来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增强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在“知”与“行”相结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知的层面要避免简单说教,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便于学生接受,在知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且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二是在行的方面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地位,特别是抓好第一次,或者说前几次,力争做到手把手的教,要避免因指导不到位而产生新的不良习惯,再回过头来矫正,这就无形增加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难度。
(三)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三方面的角色和侧重点各有不同,首先,学校是专业培养人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有较强的教育组织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理所担当重任。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有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目标要求,在广泛征求家庭、社会意见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其次,应积极主动的与家庭联系,一方面,把学校养成教育规划方案与家长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深入各家庭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状况,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针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形成个性化的养成教育方案。
三、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篇5
笔者认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五要”、“五忌”。
一、善于设疑,忌直接灌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设疑,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善于设疑,可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
二、形式多样,忌刻板单调
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
三、面向全体,忌冷热不均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表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可是,有的教师上课,翻来覆去总是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参与讨论问题,起来发言的学生仅仅几个人,很多情况下还是重复发言。
四、点面结合,忌泛泛而过
我们强调开展学生活动要面向全体,并不是说搞什么活动都是“大轰隆”:一起读、一起答、一起背……实践证明,过多地搞学生集体活动,只有“面”,没有“点”,效果往往不理想。应该做到点面结合,多搞一些学生的个别活动。搞学生的个别活动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为教师进行分层次教学提供依据。第三,多搞学生的个别活动,有助于抓好知识和能力的落实,防止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
五、积极评价,忌求全责备
篇6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注重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195-01
走在教育前沿阵地的教育工作者,理应认识到,人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数学科学知识至关重要,数学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我们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的确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着力点,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论及小学生思维的培育,助推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一、多管齐下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扫清数学的障碍
我们一线教师,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扫清数学的障碍方面,方法较多,但我始终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二是,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二、教师要巧设探索情境,赋予尝试乐趣,培育创新精神,“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学生思维的时空,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
1、设置情境触发质疑,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要巧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考先生:“只要你报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3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报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判断出来后,学生好奇心就转化成求知欲,迫切想了解其中奥妙纷纷问老师:“为什么您能判断得又对又快呢?”这就激活了学生质疑的思维火花。
2、启导学生自主试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切实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常多样的探索尝试,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增加一份创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愉悦,驱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3、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本无法培养。不少教例表明,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如能针对学生好动心理,把教具变成学具,指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探究各种形体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不但能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能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形式要多姿多彩
篇7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82-02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一、数学思维的培养
1.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出发。小学数学知识互相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只有掌握了已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复习,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例如在进行“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学时,通过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复习,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示,教师再对学生的推导思路进行纠正,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对旧知识也是一种复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总结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从感性认识出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公式的推导等也都从生活中来。但是数学知识又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这就需要我们从感性认识入手,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数学知识有很好的感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角”,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进行了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去画出不同的“角”,通过自己动手,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在动手的过程中,把角的概念具体化,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3.从课堂设计问题出发。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设计有创造性的、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
4.从进行积极的说理训练入手。对于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采用说理训练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弄清各个概念的区别,教师严谨的逻辑思维还能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1.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使用温柔的并带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中发言,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温和的态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还能够使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变得轻松和容易,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的激励,会增强学生的信心。
2.合理设置问题情境。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具体特点,和知识之间的差异,巧妙合理地设施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生动的情境之中,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在进行数字大小比较的教学中,以同学们都爱看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为故事背景,可以设置如下的情境,某天壮羊羊和懒羊羊出去参加义务劳动,村长为了激励懒羊羊干活,就提出如果谁搬砖搬得多就会有好吃的作为奖励,于是懒羊羊拼命地干活,到最后大家都搬了一堆砖并码放整齐,教师在授课前要制作相应的幻灯片或者课件,最后让学生们看一下每个人搬的砖的高度,教师设置三种不同的结果,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它们两个搬的砖高度一样,那么我们说它俩搬砖的数目是怎样呢?如果不一样那么我们怎么将它们两个的搬砖数目进行比较呢?这样学生也会主动提出问题:在数学中我们怎么用式子比较它们的搬砖情况呢?通过巧妙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能够使学生对学习有更大的兴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对学生多多鼓励,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在表扬某个同学时,不要忘记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这样能够促使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分数计算的教学时,通过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引出相关数学内容,然后向同学们提问,让他们自己发现里面的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对于学生做出的回答给予表扬和激励,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鼓励其他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发现更多的问题,并对提出问题最多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小奖品,这样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地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科学激励对学生思维和自信心的培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注重提出问题的质量。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其提出的问题水平参差不齐,问题质量有高有低,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同时高质量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可先让其自己进行回答,使学生发现所提问题的不足,有利于以后学生高质量问题的提出。
三、总结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进行了一些探讨,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具体特点,正确合理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意识问题。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方法,做好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工作,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翠莲.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4):12-13.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14-1
农村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现状是怎样的呢?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被动性强,主动性差;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门口小食品包装袋等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加强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以德育活动月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小学立德树人的基础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为进一步夯实德育基础,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我校制定了十个德育月主题活动。分别是:二月举止文明活动月,三月尊重他人活动月,四月勤俭节约活动月,五月卫生环保活动月,六月安全自护活动月,九月惜时守时活动月,十月热爱祖国活动月,十一月懂得感恩活动月,十二月锻炼身体活动月,一月诚实守信活动月。
2.十个德育主题月活动,由我校德育处主任亲自主抓该项工作。每月围绕主题月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周一国旗下讲话、手抄报比赛、剪贴画比赛等,做得真,抓得实,成果显著。如,二月“举止文明活动月”:(1)开展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横幅、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报道。举行一次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班级、校园内要张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十字用语”、“文明习惯十做到”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有计划地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十字用语”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自我排查。组织学生对照《小学生守则》、“文明习惯十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查找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并制订整改措施。
(4)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
(5)开展“我与文明同行”征文竞赛。组织开展一年级“一日常规”比赛等。
(6)进行一次全员参与的“文明习惯”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明确良好的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突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评价,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
3.延伸活动,长期坚持。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班队要以活动为契机,认真进行研究分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以《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为引领,强化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1.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我校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在举止文明习惯、尊重他人习惯、卫生环保习惯、安全自护习惯、惜时守时习惯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所以,我们把《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划分为十个子课题,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组、分工,确立了子课题负责人。
2.为了进一步夯实我校的德育主题月活动的成果,我校举全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合力,开展了《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分为十个子课题:举止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尊重他人习惯的养成教育;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教育;卫生环保习惯的养成教育;安全自护习惯的养成教育;惜时守时习惯的养成教育;热爱祖国习惯的养成教育;懂得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教育;诚实守信习惯的养成教育。这十个子课题和十个德育主题月活动一一对应,有利于进一步把我校的德育工作做真、坐实,并彰显一定的特色和成果。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一些综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中有着巨大的竞争力。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在招聘职员时除了关注人才的专业技能,更希望能够招到具有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卫生学校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卫生学校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学任务和目标决定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
卫生学校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始前,就应该确立好语文教学任务及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规划。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及目标的确立时,应该积极寻找语文教学与就业之间的共通点,以就业为导向,将语文学科与就业进行紧密结合,突出语文中的职业性、专业性,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以便学生在走进社会后更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二)学生学习能力决定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就业导向
目前,我国卫生学校学生存在认知能力差、理解能力差等多方面的问题,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进行专业课学习时,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从而阻碍了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在平时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教学并不重视,无心为语文学科花费过多的精力,在很多学生心中只要学习好专业技能,就能具备就业竞争力,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这些都导致卫生学校学生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基础素质需求。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将语文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卫生学校语文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语文教师水平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仅要答疑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教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卫生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参与到各个教育环节中,不断开拓眼界和认知水准。要完成这些工作,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通过学习及参加培训等方式,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式,具备专业的教学修养。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卫生学校应该定期邀请专家,安排教师参加定点培训,以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学校学生存在教学环节中参与度不高、学习被动等问题,语文教师理应正视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具体来讲,语文教师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群体,创新教学方式,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激发出对语文学科的热情和好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帮助锻炼学生的探索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创设场景,模拟实际职场环境来进行。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和学生专业相关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医院中的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让不同学生按照角色模拟工作中的日常沟通以及遇到的突发事件,通过模拟场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发展需求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在对专业素质的硬要求之外,还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从专业实践性来讲,卫生学校是专科学校比一般高校更具实践优势,但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低下的问题也是事实,尤其部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点学校必须下功夫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机会。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例如可通过朗诵、演讲提高学生的口语清晰度。定期选择题目召开班级辩论赛,教师拟定社会热点事件或者新闻为辩题,让学生通过选择立场进行辩论,在辩论赛中不仅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对社会事件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也得到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都将得到锻炼。此外,还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用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等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初步建立医学思维。
(四)整合教学材料,多元化教学
医院机构在招聘学生时,对其理论要求不是很高,而是更看重其实践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面对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应整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材料,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语文知识。例如可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写作为例,学生在创作时常常遇到思路阻塞,缺乏灵感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选择优秀的文案、启事、议论文等应用文进行播放,并进行分解分析,让学生归纳所播放的应用文都蕴含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然后再对比播放一些形式单一、无新意的文体,让学生通过直观观看来感受二者区别,了解两篇文章的特点等,进而进行模拟创作。通过这样不断的练习,就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语
卫生学校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语文教育对培养综合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就业的硬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卫生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只有将语文知识和就业实践相结合,以贴近职业发展需求为教学目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入手,才能加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美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36.
[2]许娜.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4,22:7.
篇10
【关键词】实训基地 教产结合 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41-02
2012年9月,北海市卫生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三批立项建设单位,示范学校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和教产结合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建设。2013年4月北海市卫生学校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获得正式批复,将教产结合的临床教学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
对卫生职业院校而言,附属医院是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附属医院能够科学准确地制订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实训和生产一体化。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北海市卫生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示范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从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扩大医疗服务规模、增强科研能力、逐步物化成果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和总结建设教产结合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做法。
一、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
(一)完善医院的教学硬件设施
附属医院重视加强与学校的护理、医学影像技术、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和助产等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6个病区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手术室和超声诊断室的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同时完善了医学影像PACS系统,先后投入266万元设备用于临床诊疗及教学。不断投入和完善医院的教学硬件设施,使得医疗服务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医院的业务量也不断增加,学生见习、实习岗位(机位)也明显增加。
(二)提供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平台
附属医院已建立《专业教师临床与教学换岗和兼课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参加临床实践有关规定》,注重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教师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医院的临床实践和管理活动,将理论知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骨干教师担任附属医院科室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参与教学。例如,2013年6月,附属医院组织“双师型”教师参加北海市医师急救技能大赛,获得优胜奖。可见,附属医院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创新教学方法
附属医院作为校内的重要实训基地,要自觉承担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病例见习、阶段见习和实习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工作以及进修生的(教学)实训活动,为学生尽早掌握与岗位对接的实践技能提供教学平台。此外,学校与附属医院的教师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了解医学行业和专业知识,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更为明确。因此,附属医院要规范教学活动,注重教产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临床学科与办学专业无缝对接
学校充分依托附属医院临床学科的师资、设备和场所优势,逐步形成放射科和超声科对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检验科和病理科对接检验专业、药剂科对接药剂专业、妇产科对接助产专业、五官科对接眼视光专业的产教互动态势,推进人员、设备和场所优化配置,促进学科和专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附属医院应构建“校企院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阶段见习+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过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临床见习、阶段见习和毕业实习等活动,使学生更熟知所学专业和本职业的责任和前景,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发挥教学功能
附属医院应充分发挥教学功能,例如,每年能接纳2600名中职生临床见习和300名大中专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每年接纳36名外单位医务人员进修,并承担对外社会培训项目;每年约有310名孕妇及其家属报名参加孕妇学校学习。此外,附属医院认真落实国家送医、送药到基层相关政策,每年派出30名业务骨干到基层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培训乡镇医务人员659人次,赢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扩大医疗服务规模
附属医院不断地扩大医疗服务规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顺利通过执业校验,增加三个住院病区,拓宽了原来血液透析的医疗用房面积,全院实际开设病床增至400张。二是附属医院的年住院人次为1.5万、年门诊人次为31.7万、年业务收入为9100万元等,均比前期增长5%~15%;与影技、药剂、检验等办学专业分别相对应的医影收入为763万元、药品收入为3670万元、检验收入为1087万元,均比前期增长。三是医院还承担“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每年为3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深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增强科研能力
医而不研则嬉,研而不医则虚。附属医院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以“科技兴院”促进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全面协调发展。从医院的实际出发,精心选题立项,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目前,附属医院共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立项2项,北海市科研立项7项。2013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现状研究》和《三维立体定向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通过了北海市科技局专家的结题验收,专家组认为上述2项科研分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区内领先水平。2014年3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细菌污染与眼内感染干预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进行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2013年附属医院专业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5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
四、成果物化
在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附属医院的教师不断地探索、分析和总结,已发表的课题成果主要有:《产教结合,建设临床实训基地》《依托附属医院,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建临床实训基地,促医学影像专业发展》《依托附属医院, 护理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究》《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等等。可见,附属医院重视科研成果的积累,并主动与其他同类型学校或医院的教师分享示范校建设的体会和经验,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职业教育方面
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区内外多所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到北海市卫生学校交流和学习临床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经验。例如,2013年6月10日,陕西省榆林市卫生学校考察团到北海市卫生学校进行交流,校长向考察团重点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和产教结合方面取得的成绩;7月,云南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团到北海卫生学校交流经验,共同推进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加快了现代医学教育教学改革;8月13日,广东省湛江市卫生学校临床实训教学部内科、针灸、推拿、护理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到北海市卫生学校进行为期十天的交流学习。此外,区内的钦州市卫生学校、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中医学校等职业学校也先后到北海市卫生学校参观,交流建设教产结合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建设。
(二)卫生行业方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示范校项目建设以来,学校组织教师参与全员培训、专题讲座等学习活动,教师的医疗专业技术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医德高尚、医风正气。附属医院的教师严格按照诊疗指南,积极推进临床路径,不断更新业务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附属医院坚决执行国家医改政策,用足、用好新合农和城镇医保政策,从群众和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真正为民办实事,为当地群众提供费用合理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例如,医院长期坚持以下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多选用基本药物以及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的甲类药;少选用或不用性价比低的药物;能用价廉的药物就不选用高价药物治疗。
(三)教育学生方面
附属医院的发展壮大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平台,医疗卫生服务的良好环境和服务流程,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与日后所从事职业所需的技能。医院重视新生入学培训、早晚穿插见习、顶岗实习前两周集中见习等教学阶段,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卫生保健重视以及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卫生保健服务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总之,在国家示范校特色项目立项建设过程中,学校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不断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扩大医疗服务规模,增强科研能力,努力物化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