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4 09:3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对待工作内容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最明显的体现是采编工作网络化,然而在传统的图书采编工作的影响下,高校的图书采编工作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
(一) 网络化图书采编的变化
采编对象方面。在旧式的图书采编中,是针对印制型文献为主和音像文献为辅的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采编对象丰富了,出现了电子、网络这种数字化的文献,其数量与比例逐渐增加,导致了图书馆角色的改变,即由收藏者转变为信息中介。
采购方式方面。电子商务使得传统的文献采购方式发生变化,图书馆的文献采购逐渐通过互联网下订单采购文献。从而提高了图书采购的效率,节省了很多业务程序,减少了工作成本。
采访质量方面。网络化图书的采访,为采访者节省了时间,使得采访者有富裕的时间对更多丰富的文献进行查阅选取。而网络中丰富、海量的文献资料也有助于图书采购质量的提高,图书馆可以通过多方对比将高质量的图书进行采购,对资料信息的品种来说,图书的品种更加丰富了。
编目技术方面。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出现了对文献的联机编目,各网站间能够实现共享彼此数据资源,同时对分编质量会有所提高。联机编目主要是以权威的编目数据机构为核心,然后与成员馆进行编目资源共享。这方便文献的查找与对文献目录的读取,从而形成一种规范,简化了传统的编目程序,方便借阅者对资料的查阅。
(二)业务外包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普及,加之采编工作任务繁重以及出于成本等问题的考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实行采编业务外包。近几年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三)采编工作成本降低
外包业务是图书馆资金紧缺所引起的节省成本的图书采编工作,图书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图书供应商的选择,此种采购方式能节约1/4的图书采编经费,缓解资金紧缺问题。采编外包业务就是由供应商承包图书馆的采编业务,解放图书馆内人员的工作量,对于图书馆来讲就不用聘用大量的人力资源,节省劳动力成本。然而该种方式的图书采编对图书的文献质量不能够保障,同时还培养了馆内采编工作人员的懒散性,使其越来越依赖于外包采编工作,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二、改进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对策
根据前文总结的我国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问题,因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当前的图书采编工作较传统采编工作在性质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采编、外包采编业务的引入,丰富了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渠道,另一方面在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的同时也加速了图书馆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方便高校图书馆为读者营造优越的借阅氛围。然而也存在一些管理问题,如前文所述的质量问题、依赖性问题、部分工作人员对新技术还不熟悉等问题。
(一)深入掌握读者需求
图书馆在网络化办公中有了职能的转型与升级,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了提供信息的中介者,因而要有以读者为中心的发展意识。这要求文献采集者要牢牢把握图书的质量,深入读者掌握其阅读需求,将读者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充分重视读者的信息检索需求,并将检索信息进行归纳排列,选择读者关注的文献进行采购。关于读者对书籍的借阅方面,要统计好相关的拒借书籍类型、流通书籍类型与预约借读类型,掌握馆藏书籍情况,定期对文献进行调整。
(二)提高采编人员素质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与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与方式,使得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它要求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者应对市场中的图书情报与其技能和营销知识有所了解,当某些学科的图书有所欠缺时,还应要求工作人员深入学科专业知识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图书借阅,从而做好借阅服务工作。对于部分前沿的学术性文献资料要有所研究,最好是有一定的深度,能为读者提供较高级的咨询服务。采编人员必须储备相当的网络与计算机技能与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及时有效的调整图书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三)控制好外包业务的风险
外包业务会给图书馆带来图书质量风险,如何控制风险是图书馆外包业务的首要任务。因为其关系到图书馆作为信息中介者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因此,图书馆对外包业务的承包商进行择优合作,引进承包商的竞争机制,对承包商进行等级评估,考察其运作机制与财务状况及关键工作人员的资料,掌握承包商的业务能力,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质量风险问题。合同是最好的约束,采用合同机制保障自身的利益。图书馆应在合同内容方面加入监管条件,对承包商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避免因为监督不力造成低质量的图书问题。图书馆对承包商的意见与不同看法要通过协商解决,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沟通,避免冲突扩大化,减少图书馆的隐性成本的增加。
(四)做好工作职能的转型
第一,将采编文献的业务工作转向管理型的工作。采编业务的外包机制解放了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量,使其将注意力转向对外包商的监管上。所以,图书馆应培养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能。第二,将封闭的工作职能转向寻求合作的工作职能。对于以往图书馆较少与外界交流的工作来说,外包模式要求高校图书馆增强交流、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第三,对于长期外包滋长了图书馆工作者的依赖性因素,图书馆可将部分工作者选派到外包业务中进行锻炼。
篇2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主动服务”为宗旨,本学期,图书馆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建设,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提高综合素质。遵循图书馆的工作规律,加强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对图书报刊管理、读者服务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图书馆工作。
三、具体工作
1、完善图书馆常规工作管理。落实文献资料采编、加工、借还、保管、赔偿、清点、剔除及借书、阅览等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严格执行。
2、进行科学、规范的文献管理。加强电脑化管理。 重视日常管理,做到书刊排放有序,整齐美观,落实防盗、防火、防潮、防鼠、防虫等措施。注意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3、抓好流通管理,发挥图书育人功能。
(1)提高学生图书服务员的管理质量。 进一步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小助手队伍的建设,抓好定期培训,组织借阅知识和图书馆情况介绍讲座,明确职责,提高服务水平。
(2)重视图书借阅阵地建设。 落实各班定期借阅制度,更好地发挥班级图书角灵活方便的特点,提高图书资料的流通率,扩大学生的(本免费公文来自第一diyifanwen.com,转载请注明)借阅范围,延伸和拓展学校图书馆的功能。
4、积极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1)指导学生选择好书。开展读书指导活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有意义的好书,使其从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更新认识,调剂学习生活,促进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定期进行好书、新书推荐活动,给学生的读书活动导向。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少先队工作和有关创建工作,配合开展各类读书活动。
5、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认真学习《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和各类业务书籍,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篇3
摘要:编目业务外包已经在国内许多图书馆得到不同程度的实施。本文从实施编目业务外包的主要原因、模式、编目业务外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阐述了本馆实施编目业务外包的实践、优化过程。充分肯定了编目外包工作的积极性,阐明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是否可行,关键在于各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并进行严格的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075-02
近年来,编目业务外包已经在国内许多图书馆得到不同程度的实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这一理念,在给传统的编目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图书馆更加合理地配置自身人力资源,围绕工作中心进一步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实现工作优势最大化,进而增进工作活力和增强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提供了契机。本馆编目业务外包是从2006年底开始实施的,已运作了4年多的时间,笔者也亲身经历了本馆编目业务外包的整个发展及不断优化过程。面对蓬勃发展的编目业务外包现象以及不同观点的各家评论,笔者凭借若干年来的编目经验和近年所经历的外包实践,特撰文与同行共同探讨。
1编目业务外包的主要原因
图书馆管理发生深刻变革对图书馆馆员原有的角色产生了影响,也提出了不断适应新的管理形式的要求。从业务流程上来说,管理重心从基础业务向服务转移,使原来的编目岗位在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已逐步被面向读者的一线服务岗位所替代。
图书馆实行编目外包,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财务考虑,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笔者所在的图书馆近几年不断推出新的公益活动,如“文心讲堂”、“文心展厅”,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免费开放,读者数量的激增,无疑使本已人员紧张的矛盾更为突出。在人力、经费不增加,甚至还有外调的情况下,编目外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外包后分流出的编目人员,可以流动到其他更合适的服务岗位上。
2编目业务外包的模式
究竟采用何种外包模式?我们在做了大量调研后,才做出慎重决定,把文献分类以外的编目业务全部外包。
2006年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外包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将图书馆的核心,如此重要的业务工作外包出去,由外行人来代替完成,能行得通吗?采编部的同志一度感到迷茫、困惑与无奈,但是面对图书馆现有的人力、物力,编目外包势在必行。
当时,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单位还很少,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广东有图书馆已经开始实施编目业务外包,对我们有所启发。对本市的图书馆调研后发现,仅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将编目业务的非核心部分外包,如把盖章、贴磁条等简单易行的工作交由书商完成,编目业务的核心部分,如标引、分类、取号等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业务仍由各馆自己完成。本馆究竟采用何种外包形式?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寻求适合本馆的编目业务外包方式。初定方案为:第一,在哪家书商采购的图书,由哪家书商负责来馆加工。第二,编目业务中除了分类,全部外包给书商,即由他们来馆给图书加盖馆藏章、加贴报警磁条、贴条形码、加工编目数据、打印书标、贴上索书号标签和薄膜、典藏处理、打印交接清单,最后协同采编部同志将这些书送往借阅部门。第三,图书加工耗材由书商提供。
分类工作之所以没有外包,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分类工作毕竟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熟悉编目工作的人都知道,分类所占的时间绝不是小数,即使有多年分类经验的老馆员,也只能对一些分类过程中常见的类目信手拈来,对大多数文献还是要翻阅分类法的,对于内容复杂一些的文献自然少不了要作仔细斟酌。如果让书商来分类,一是他们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他们为了提高编目速度,只会套用其他馆的分类或直接利用在版编目数据,而这样做并不符合本馆的要求。
为什么不能套用其他馆的分类或直接利用在版编目数据呢?一方面,本馆有自己的分类细则,其他馆的分类号不一定适用于本馆。另一方面,笔者从事分类工作时,曾对到馆新书在版编目数据上的分类做过统计,错误率接近0.8%。其中,有印刷错误的,如《感恩企业自动自发》一书,CIP上的类号是K272.92,而其正确的类号应是F272.92,F印成K,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根本性错误的,如《大癫狂》一书,将应为F831.9的类号印成N914.42;有将国别印错的,如《明日帝国》一书,作者是美国的雷蒙德•本森,正确的类号应是I712.45,但再版编目数据却印成I561.45。以上是罗列的几种比较明显的错误,如果外包加工人员依葫芦画瓢录入数据,岂不是要贻笑大方。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如此下去会直接影响到文献检索的效果。
徐荷莲:优化编目业务外包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3编目业务外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外包商参与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只是为取得订单而开展的一项不得已而为之的增值服务,他服务的对象是图书馆而不是读者,其编目人员大多学历不高,只是经过简单培训就上机操作,对本馆的著录规则、分类、标引并无深刻的认识。对他们来说,编目工作只是一项简单的对号入座、填满各个字段即可,有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3.1来馆加工时间、人员上的不确定性
外包初期,由于各种原因,图书供应商来馆进行批加工的时间并不能完全按照本馆要求落实,造成时间安排上的不确定,耽误部门工作计划。另外,由于来馆加工图书的人员不固定,而且每次间隔的时间比较长,导致本馆工作人员根本不可能完全放手,必须腾出时间重复不断地指导讲解。
3.2编目数据质量不能保证
常见的错误有:①分类号错误。由于承包人员不懂分类,导致他们不能准确地著录分类人员所给的类号。比如:把I类输成L,把Z类输成I。分类人员有时很明显的笔误,外包加工人员很难看出。②MARC数据字段的录入与馆藏要求不符。由于外包加工人员大多学历不高,对图书上著录信息的理解有偏差。比如副题名与分卷书名容易混淆;不按照文献编目规则著录,过分地依赖在版编目数据,这些问题若不一一检查,难以发现。③所贴书标与图书不一致。在编目过程中,有时会少黏贴书标,在贴书标的过程中,若不每种书都校对分类号,极容易贴错,返工重贴也不容易,因为图书一到流通部门就已经散放在书架上了。
4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图书馆业务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任何实施业务外包的相关单位都不可忽视和必须设法加以解决的。现根据4年来的实践经验,针对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如下。
4.1明确来馆加工时间、人员
在外包工作开展前,本馆与各外包商都签订了《镇江市图书馆与***书店关于图书文献采购与相关服务的协议》,通过协议的方式对书商的工作加以法律意义上约束。同时,加强与外包商的联系和协商,预先了解外包商对各批图书加工时间的具体安排情况,综合后明确指定加工时间,并对多个外包商来馆加工的时间先后作出合理安排。针对人员不确定情况,本馆与图书供应商达成共识,尽量固定来馆加工人员,以减少差错。
4.2多管齐下,保证编目质量的不断提高
制定相应的编目规则,并由专人负责实施,对其工作随时进行检查,及时纠正编目中发生的错误。
4.2.1给外包商提供编目加工的资料
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对外承包过程中,若不加以严格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容易造成编目不规范、质量差等弊端,影响读者的使用,给图书馆正常的业务开展带来不便。为了让外包加工人员能更快、更全面的掌握编目工作,我们制定了一套采编编目工作流程说明,包括《镇江市图书馆加工流程》、《镇江市图书馆图书加工标准》、《镇江市图书书馆馆藏图书分库说明》、《汇文系统简介》、《图书馆分类知识简介》、《镇江市图书馆MARC字段使用规则》、《镇江市图书馆MARC数据的套录》、《镇江市图书文献验收流程说明》、《镇江市图书馆图书文献编目、典藏流程说明》、《图书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4.2.2对外包加工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减少数据录入的操作差错是提高书目数据质量的关键。针对验收、编目、入典、加工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由采编部专业人员针对编目过程涉及的相关环节对外包加工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同时,要求他们增强责任心,不仅要掌握CNMARC格式和操作基本知识,还要全面了解《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相应标准,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编目质量。
4.2.3对外包加工工作严格管理与监督
图书馆把业务外包出去后并非万事大吉,而是需要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去认真从事。在业务管理方面,加强重视业务外包的过程管理,主动配合外包商妥善安排各项工作,做好本单位与外包商、专职人员与外包人员的协调工作,有效发挥双方的工作优势,为加工质量得到保证打好基础。在业务技能方面,要求具备分类知识、编目知识和编制机读目录、图书加工等诸多方面经验和能力的本馆专职人员恪守职责,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积极、适时地对外包加工各环节的操作进行认真校对、严格检查和跟踪监督,发现差错就及时纠正,以杜绝差错,确保书目数据录入和图书加工的质量。通过制定有关表格,可查知各外包商出错记录,以便我们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的症结,加以修改,有效地减少出错的几率。
在编目业务外包的过程中,我们仍面临着一些困难。虽然通过协议的方式约定必须固定外包加工人员,但是外包商内部也有人员的流动,同时,与我们合作的外包商也会发生变动。外包加工人员流动和新外包商的加入,都需要采编部投入大量的人力去培训、指导和审校。但是,我们仍有理由相信,实施编目业务外包仍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5结论
图书馆编目对外承包是否可行,关键在于各图书馆根据自身的需要而定,一旦实行,就要采取严格的管理。近几年的外包实践表明,本馆的编目业务外包模式是可行的。虽然在外包初期,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外包,在困难中摸索着前进,逐步形成了一套极有成效的管理模式,使得编目业务外包走上比较稳定的状态。本馆采编部由2006年的5人,缩减至现在的4人,节省的人员,可以充实到图书馆的其他业务工作中去。
编目业务外包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外部的社会资源服务于图书馆,使图书馆能够专注核心能力的发展,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品质,这是促进图书馆创新与提升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方法,它的普及已成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成为我国图书馆健康发展的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力,孙佾琳.对我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现状的质疑与反思[J].图书馆建设,2008(7):72-74,84.
[2]曹秋霞,陈如好.美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经验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09(5):56-59.
篇4
关键词:图书馆 编目 管理 对策与思考
一、图书馆编目工作强化现代化科学管理势在必行
1、从宏观上加强编目的管理工作
①对急需的图书要实行紧急编目,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有些图书是教学科研急需的,它们具有新意、创意,表达了科学前沿动向。此类图书应采取“紧急编目”的方式。紧急编目必须遵循范围小、数量少的原则,其范围只限于教学科研需求的图书资料以及一些热门书。紧急编目既满足了特殊读者的需求,密切了与读者的关系,支援了教学和科研工作,又弥补了常规编目作业时间较长的不足。它体现出一切从读者着想,读者第一的新观念,其意义不可低估。
紧急编目的作业方法:第一、需读者向采编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紧急编目工作申请单》;第二、鉴于目前采编部门的作业能力,只限部分读者有申请资格,如:讲师及以上职称、学术带头人、或推荐教学科研急需用书的教学等。
②分类编目要规范化、统一化,提高编目工作的质量。鉴于许多读者忙于教学、科研,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在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随着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多的读者利用计算机检索查询所需阅读的文献资料,这样既方便,又节省时间。在这种前提下分类编目的规范统一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图书的分类编目人员应严格地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以及《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的标准进行分类编目。此外,还应根据本馆的藏书特色以及适应新兴学科图书的特点,制定出本馆分类编目细则,使图书分类编目工作达到科学化、准确化、规范化的要求。如果图书分类、编目不统一、不规范,造成相类似内容的书分为二种分类号,流通部门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就会给读者的检索、查询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错查、漏查的后果,给教学、科研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图书分类编目人员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和工作的责任心,把错分率减少到最低限度,以确保高质量的文献机读目录数据。
③要建立信息及反馈系统。“没有反馈就没有控制”我们要通过反馈对目录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就要通过编目人员的工作,把图书信息变成一定形式的目录提供给用户,让用户得到所需的图书信息,同时又通过反馈渠道得到用户的意见,从而使编目人员不断调节和逐步完善目录,使目录质量不断提高,因此,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2、从微观上加强编目的管理工作
①图书馆领导要正确决策,科学分工。现代管理的一大特点是突出决策,没有决策就没有管理。馆领导应懂得、熟悉全馆业务,根据本馆的任务、规模、发展方向、人财物等对全馆工作合理部署、科学安排。在编目工作上,馆领导要了解采访对图书编目的制约,以及读者对编目工作的要求,合理配备编目人员,使编目工作与全馆业务工作基本平衡,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编目工作。
②安排编目工作时要考虑藏书建设对编目工作的影响。编目工作是依据采购人员每年提供的图书资料进行的,直接受藏书建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各图书馆的性质、类型不同,经费多少和年进书量大小均不同,而且受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藏书建设均不一致,因此编目工作量就得因馆而异。
图书馆类型、性质不同,馆藏图书的学科内容及学科内容的深浅度也不同。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文献的学科内容较全面,要求编目人员掌握较广泛的学科知识,编目工作的难度较大。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难度比专科性高校图书馆的大。这就要求各馆根据所藏图书的学科内容对编目工作带来的深浅度不同,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和指标。
③安排编目工作时要考虑目录体系和目录质量对编目工作的影响。由于各图书馆的类型、性质、藏书规模不同,目录设置上就各有差异,要求编目工作量也就不同。一个目录体系健全的馆同一个目录体系不健全的馆相比,工作量将成倍的增加。除目录体系外,目录质量也是安排编目工作要考虑的因素。高质量的目录要求条目著录得准确完整,条目编制得完善,目录组织得科学系统。这一切付出的劳动必然比质量低的目录付出的劳动要大得多。因此在制定编目工作计划和指标时,一定要考虑以上因素。
④编目工作的设备要有利于编目工作的开展。编目室的空间、书架、工作台要使未编图书和已编图书的周转达到流畅。专用打字台要利于计算机、打字机的使用、保养、维修,这不仅关系到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关系到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编目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基本对策
1、培养骨干,稳定队伍
以相对较少的人力去完成较多的编目工作量,人员素质是关键,编目队伍必须精干。编目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积累性的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很重要,特别是分类与主题标引技术,没有几年认真的学习与实践是难以胜任的。因此,有计划地保持一支稳定的编目业务骨干队伍,使有经验的、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成为编目工作的主力。稳定队伍的关键是稳定人心,管理者要尊重和关心业务人员,重视感情投资,对编目工作的劳动价值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其工作成绩予以各种形式的鼓励和奖励,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稳定骨干队伍。
2、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在业务学习提高上,中小型图书馆可向大型图书馆或专业编目公司派送实习编目员,去学习编目技术,增加编目实践经验。因为相比之下,大型编目单位文献数量多、类型全、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实力强。通过实习可以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有利于编目业务和技术上的提高,从而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
此外,要引导编目员之间互相学习。如老编目员可能对机读格式的理解较深入,对分类与主题标引较内行,但操作计算机不够熟练。年青编目员则相反,操作计算机灵活、熟练,输入文字快,但分类与主题标引缺乏经验。如双方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则工作效率就会有一定的提高。还有,编目人员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计算机硬软件的使用能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编目软件,如(中图法》第四版的机读版和其它机读版的编目软件。
3、实行激励机制,岗位上提倡业务竞争
效率的提高需要定额的不断突破,定额的突破需要一定的激励,而业务竞争是一种有效的激励,高效率往往在竞争中产生。编目定额是一种动态的变量,从计算机编目初始阶段的填工作单,到专门输入员输入到如今编目和输入的一次完成;从过去较低的定额到目前相对较高的定额,编目效率随着技术的进步、业务的成熟而不断提高。业务竞争可以加速这种进步和成熟,促进编目效率的提高。开展业务竞争应主要以效率为评判尺度,在分配上把利益与效率挂钩,工作实绩的论定应体现效率优先,做到评判公平,杜绝照顾,以达到鼓励突破,奖励先进的目的。
4、以改革为动力,开展技术创新
编目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能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在以往的编目工作实践中,不少编目员通过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反复实践,创新了多种编目技术,摸索出许多提高编目工作效率的方法。如计算机自动纠错与书次号自动取号程序的设计;原编书目数据时的近似数据复制、加工;利用计算机的复制、转换功能实现数据著录内容的一次输入多次利用,减少重复劳动。从各图书馆编目工作定额的差异情况来看,效率的高低确实同编目技术的改进与创新、编目软件功能的实用性有关。因此,在编目工作中要鼓励和发展技术创新,经常组织业务研讨,推广先进经验,介绍先进技术,对有功人员加以鼓励,提高编目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5
1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三年发展规划》、《图书馆20*年年度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建立,即有大量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2台服务器、学生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课题研究资料检索及复印、刻录等服务,并坚持每月更新图书馆网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料服务及信息的网络化。
二.优化基础服务
在这一年中,我馆继续把师生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
1.满足师生需求,增加开放时间。随着学校的发展,师资队伍壮大,学生人数增多,使图书馆直接面对的学生对象达到4446余人,教员工263余人。为满足师生需要,我们增加各室的开放时间,如小学、初中借阅室、教师阅览室实现每天连续上午8点——下午5点10分开放制度,电子阅览室有专职教师上课。此外,还为寒暑假的师生借书服务。接待师生借阅人次和去年全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馆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图书室现有图书进行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设置各类图书导引本许多种,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还包括教材分发、期刊订购、新书采购、书刊加工等诸多工作,全馆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涨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做好师生服务工作。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三、拓展图书馆功能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教育形式下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索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教育功能。
1.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对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组织学生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参与学生图书资源利用研究型课题研究;开设网络资源信息检索拓展性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今年馆办读书活动4次,主题是:《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比较》读书讲座、《我与学校图书馆》征文交流、《博览群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组织学生参加市中小学刊物比赛,组织学生读书读报制作小报活动,如新书阅读、读书征文及《电脑作品》制作,初中、小学参加学生数人,我馆荣获学校优秀组织奖。
3.开展图书馆宣传。开展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通过本馆网页、《图书苑》小报及新书专架,向学生报道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好书借阅排行榜,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
4.开展教育情报服务。坚持每年编制各学科教育期刊题录及有关教育文摘,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或教学用资料检索服务,为学校建立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分课题及子课题提供有关资料检索服务。
四、提升馆员素质
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安排了本科学历的耿春琴主任和图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人员朱小娟负责图书馆工作,充实了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其他在职人员读本科继续充电,学校领导关心图书馆发展,利用激励机制激发了全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1.加强业务学习。不少馆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学习。
篇6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流动;知识转移;知识共享;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042-04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需顺应发展的大环境,不断的变革并与时俱进。如馆员自身服务能力、职业服务素养的提升;图书馆自身作用的发挥、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以及图书馆的知识存量的不断扩充;知识共享空间的创新开拓等等,切实需要图书馆内及与外界的知识流动,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并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最终实现馆员及图书馆整体价值的提升。
1图书馆内部的知识流动
内部的知识流动以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馆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上下级间的信息传达为知识流动的主要承载方式。以发生知识的转移为前提,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增值和知识的共享。
1.1图书馆内部纵向知识流动
纵向知识流动是指每个知识环节的知识流入是上一个环节的知识流出,同时该环节的知识流出也是下一个环节的知识流入。以图书的采访验收、分类编目、典藏流通为例,可充分体现在图书馆内部的纵向知识流动[1]。
新购置的图书到馆后,首先由加工人员进行图书的粗加工(包括:敲财产号、馆藏章,贴条码、磁条等)后由采访人员向图书信息管理系?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既胪际榈牟撇藕吞趼牒牛约巴际楣丶畔ⅲ鏘sbn,题名和著者,简要主题等。再由编目人员根据图书内容进行图书的分类以及规定字段的标目,并为每本图书分配索书号,使完整的图书信息进入图书信息系统并可供读者检索。最后将编目好的图书进行典藏,即分配到相应的阅览室和借书处,实现图书的流通。图书由进馆到加工再到流通这一纵向流程实现了知识从图书到馆藏资源的转移。
1.2图书馆内部横向的知识流动
横向的知识流动是至少有两个主体参与知识的输入,并最终实现知识的输出,参与主体之间存在联系性,单一主体不能独立完成知识的输出,需要参与主体间相互的配合和协作来完成知识的输出[2]。
以自建数据库为例,整个数据库的构建需要完整而规范的数据资源、相应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对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和要求和所需实现的目标等等。信息咨询部可以对自建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网络或纸本的收集或通过其他途径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并以统一的格式对数据进行录入。信息技术部利用便捷的软件工具构建数据库的整体框架,并对字段进行定义和实现相应字段的网络检索。馆长对整个数据库的构建提出相应的要求、所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的功能等等。数据库自建的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技术的开发、规范的制定到数据库的完成,最终实现了知识由各参与主体到自建数据库的转移流动。
1.3.1图书馆内部各部门之间双向知识流动
双向的知识流动是指知识流动的双方互为知识的输出方和接受方。即每一方既是知识的需求者,接受来自对方的知识流入,同时也是知识的提供者,通过满足对方的需求完成知识的流出。
图书馆各部门之间以及馆长和各部门之间都存在知识的双向流动。图书馆各业务部门承担着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咨询服务以及信息流通等不同范畴的工作内容。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尽最大可能的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为此,怎样更好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工作,更好的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图书馆整体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切实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实际的业务知识、工作知识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1.3.2馆长与各部门之间的双向知识流动
馆长对图书馆的整体价值观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其辅助作用,可以激发全体馆员的热情,统一馆员的意志和工作期望并齐心协力为实现图书馆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同时,各部门在馆长的统一号召下
,会定期向馆长反馈一段时间来的工作业绩,所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工作中的创新与突破等等。馆长将依据各部门的反馈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规划与工作部署,从而实现馆长与各部门之间双向的知识流动。
2图书馆与外界的知识流动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维护与更新需要与外界有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如何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当前本校各学科的发展近况;学生课程的设置等需要哪些方向的信息资源;老师的科研,教学又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资源来满足等等。对这些需求的了解和认知离不开与外界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决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储备的目的性、方向性和外界需求的主导性。
2.1图书馆与外界的主动知识流动
主动知识流动是指图书馆作为知识发送方主动向外界发送知识的过程。如对入校新生的数字资源利用培训,通过e-mail或讲座向读者传授新购置的数字资源或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每月分两次向老师发送的各学科的新书通报等等。都属于图书馆向外界的主动知识流动。为使用户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现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价值,图书馆向用户的主动知识转移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更进一步得到用户资源利用方面的反馈以及激发用户潜在需求的重要前提和首要途径。
在图书馆购置数字资源方面,通过向各个学院的教学主干老师发送数据库购买调查问卷,积极征求老师对各个数据库购买的意向。并对老师的反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使图书馆在购置数据库方面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对calis三期示范馆的项目,我馆申请了e读、外文期刊网和虚拟参考咨询,在通过对用户的使用培训以及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图书馆也拟定了针对3项数字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主动并有选择的发送给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和馆员。来普遍获取用户在资源使用的过程中对哪些方面是认可的,哪些方面是存在质疑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等等,为进一步改善并优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指导性意见。
2.2图书馆与外界的被动知识流动
被动知识流动是指图书馆被动接收外界所发送的知识的过程。如读者向咨询馆员发送的文献传递申请,需代查代检的科研课题,以及读者在留言板上的留言等等。用户通过服务平台向图书馆发送的信息都可以看作是图书馆被动接收外界所发送知识的过程。
图书馆采访部定期或不定期的收到来自书商发送的相关学科的最新图书目录,以及图书馆的公开邮箱时不时会收到来自高等院校或培训机构的培训通知、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等信函。都属于图书馆与外界被动的知识流动。
2.3图书馆与外界交互式的知识流动
交互式知识流动是建立在双方同为不同知识需求者的基础上,通过发送,反馈,再发送,再反馈来满足双方对相应知识需求的过程。如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馆员与读者通过虚拟参考咨询平台实现在线的实时交互,馆员想通过平台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读者则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解答。读者向馆员发送问题,馆员将答案反馈给读者,读者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发送还存在的疑问或对原有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和更改,馆员对用户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答。从读者到馆员,再由馆员到读者形成一个知识的回路,即通过循序渐进的迂回过程来不断使知识达到一个平衡点。在馆员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已暂时没有疑问的情况下,读者与馆员之间结束交互式的知识流动。
科研人员与咨询馆员面对面的知识交互,如对某个研究课题的讨论,科研人员希望咨询馆员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咨询馆员则需要明确该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等。双方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实现知识在双方之间的转移和互动交换的流动。
3图书馆内部知识流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内部知识的流动涉及到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关系,以及部门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接收。图书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需要个人、部门之间的知识转移来保持其活力并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知识存量。
3.1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为了拓展图书馆工作的知识面,扩大图书馆的知识共享空间,将图书馆的工作运营置于一个更科学、更优质的环境中,需要每位馆员摒弃私欲,热情积极的将自己的隐性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或途径表达为其他馆员
接受和理解的显性知识[3]。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实现知识转移进而实现知识共享的先决条件。
3.1.1岗位轮换
图书馆每位馆员都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并从事某项固定的工作。长此以来,各个部门所从事的工作事项并不被其它部门所知晓。每位馆员自身工作岗位的知识点并不能被其它馆员利用或共享。以我馆信息咨询部所做的新书通报为例,因咨询部馆员对图书分类法不是很了解,已至在进行定向、专业推送上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对新书进行归类和筛选。而从事过图书编目工作的采编部馆员会很轻松的完成新书的定向推送工作。以此为鉴。图书馆不同部门之间定期的进行岗位轮换,可使馆员掌握到不同工作岗位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工作的实际当中。从而实现知识的显性化,并进而推动知识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
3.1.2自觉学习
馆员之间知识的不平衡是馆员进行自觉学习的先决条件。图书馆在馆员交流座谈会或年度总结报告中,通过叙述或探讨工作业绩、学习心得、以及任务目标等等可以使馆员对自身的工作现状、差距、以及其它馆员的工作情况建立明确的认识。也为馆员的自觉学习提供了动力和方向。馆员的自觉学习是自觉向其它馆员学习,包括工作知识的学习,工作业务的学习,工作心得的学习等等。馆员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流动的过程。通过馆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实现个人知识的群体化。并进一步实现由隐性到显性的知识性质的变化过程。
3.2增进部门之间的互溶性
互溶性主要是指在部门之间形成一种互存、共有、协调一致的交互状态。使各部门尽可能多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2.1馆员整体意识的建立
各部门的成员不仅要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有充分的认识,还应意识到本职工作在整个部门中乃至整个馆中所处的位置,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等等。馆员应将自身的工作职责和目的放在图书馆整体的大环境中去从事和完成,可为知识的良性流动提供导引和方向,也同时提升自身的知识存量。以编目为例,编目员每天编目多少条书目数据并不是最终的工作目的,应尽可能的去思考或改进字段如何著录更能方便读者的检索,索书号如何生成更有利于流通部人员的排架等等。即将本职工作放在图书馆整体工作中去考虑和完成。在提升自身整体服务意识的基础上,也使馆员知识的流动更具有方向性,自身知识的提升也更具有目的性。
3.2.2部门之间关联性的提升
图书馆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工作知识的交流与互动,坚决舍弃个人英雄主义、部门封闭主义,创建开放、灵活、共享的工作氛围,使各个馆员乃至整个部门真正融入到图书馆整体的事业中。
在对各项工作或项目的分配上,应尽可能多的让不同部门的馆员参与进来。馆员工作分工要细,关联性要强。在体现个体专项知识的同时也增进知识的流动和转移,并最终完成整个工作计划和项目。
增加部门之间的工作接口,将各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流通部应定期汇总图书借阅的专业倾向、各专业的借阅数量,并及时反馈给采编部,使采编部的采购工作更有的放矢。信息咨询部的在线咨询馆员也应熟悉借阅、阅览前台的借阅事宜,可在第一时间解答读者的疑惑。只有加强并提升各部门之间工作业务、共同服务上的关联性,才可为知识在图书馆的有效流动提供宽泛的渠道和更广阔的空间。
3.3图书馆文化与组织结构
3.3.1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来源于馆员自身的素养、工作的理念以及思维与行为方式。图书馆整个团队的教育背景,图书馆工作的性质以及馆员之间的相互接触与交流,决定着图书馆整体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走向。为使图书馆内部知识的流动更顺畅,更自如,并不断扩充图书馆知识的共享存量,营造和建设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激发知识主体(知识提供者)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将馆员自身的知识以及馆员之间的知识流动纳入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范畴。同时,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也更有助于馆员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知识的转移。
3.3.2图书馆组织结构
图书馆多数为金字塔式的等级组织体系,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馆长下设副馆长、馆长办公室等等[4]。还包括采编部、技术部、流通部、阅览部、咨询服务部等具体的业务部门。此种结构等级划分
过多,信息与知识传递过程多,知识转移的成本过高,也加大了知识的失真性。因此,图书馆应该创建一个更加柔性化、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减少图书馆的管理层次,简化上下层之间知识转移的过程,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充分重视每个知识员工的价值,变层次森严的线性管理为超文本的网络化管理。将各部门的馆员作为知识的节点,使知识在各节点之间自如的流动和转移。
4图书馆与外界知识流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4.1图书馆作为知识转移主体的境况分析
4.1.1图书馆资源建设
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目标应定位在更有益于读者去发现资源、存取和利用资源[5]。将馆内资源的建设与读者需求的满足密切联系起来,把提高馆内资源的利用价值并推动馆内知识向外转移作为资源建设的核心点。以图书馆网站建设为例,一站式检索的添加,方便了读者的检索,即通过一次性输入便可以查找到资源的所有馆藏地,使读者不用再去各个数据库中查找所需的资源。检索的便捷性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加速了知识的转移和流动。图书馆资源建设应恪守以“用”为本的原则,可为实现图书馆知识的转移和流动提供最先决的基础和平台。
4.1.2馆员的职业素养
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是其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的结合[6-7]。良好的职业道德,热情的工作态度,信息开发组织能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力。皆是图书馆员实现知识转移并推动知识流动所应具备的内在要求。认真分析读者的信息需求,运用专业能力进行信息的组织整合,并最终满足读者的需求是承载知识由馆内向馆外流动的主要运行模式。对读者服务的理念,工作的忠诚度以及信息分析组织能力是图书馆实现知识由内向外流动的关键点。鉴于此,馆员的职业素养与知识的转移和流动息息相关。
4.2外界作为知识转移客体的境况分析
外界能否发起对信息或知识的需求力,以及对所获知识的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8]。知识的转移和流动取决于外界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素养的首要出发点是信息意识,在信息意识的驱动下,对具体的问题产生信息需求,并向图书馆发起需求,而后馆员将所需知识转移给外界,外界对所获的知识进行评价,将可利用的知识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对没有满足的需求继续反馈给图书馆。来索求图书馆更进一步的知识传递,通过反复的交互过程来最终实现图书馆与外界之间的知识转移和流动。
当前信息社会的时代已将终身学习提上了日程。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保持与信息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顺应社会发展所应具有的素质要求。高校或是整个社会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内化将会更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知识的转移和流动。
5图书馆的循环知识流动
图书馆部门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外界之间的知识“势能差”,信息不对称,以及差异性,互补性的存在,皆是促使知识流动和发起知识转移的动力和充要条件。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下,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对其知识的需求有明确理解和认识,才能使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和流通,并最终实现图书馆循环的知识流动过程。
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尤其是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倘若图书馆依旧停留在静止的知识框架中,依旧墨守成规惯用的流程和思路,乃是与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相违背的。图书馆应在部门之间以及与外界之间的知识转移和知识流动中,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创新,增加图书馆知识的存量,扩大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空间,使知识流动处在一个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图书馆的价值和图书馆的知识内涵。
参考文献
[1]陈梅,黄丽霞.近五年来我国图书馆知识转移理论研究评述[j].情报科学,2011,29(4):633-637.
[2]耿有三.基于图书馆内部知识转移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2):7-10.
[3]陈宗炎.基于隐性知识转移转化过程的图书馆知识创新[j].图书情报研究,2011,4(3):32-36.
[4]赵新龙,窦剑.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组织情境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
011,(11):77-79,50.
[5]耿有三.图书馆馆员间知识转移的分析研究[j].图书馆,2009,(1):40-42.
[6]闵红武.十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8,(4):63-67.
篇7
图书馆依赖必要渗透性把握机理职能要务,满载信息包容内涵的积极灌输要领,使得深刻知识管理的多维视角扩展趋势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关于相关文献加工知识技巧的有序化排列,提供给读者一定的空间掌握技巧支持环境,维持基本接近一致的整改标准方案价值。图书馆承载着社会沟通职能的科学知识传授效应,结合社会大众的基本素质和经济支持建议服务功能,进行强调性共享信息内容的包揽,通过不同国家、地域文化的集合吸收,强调创新能动支配改革工作的主观认同,进而推动整体组织核心教育思想的可持续发展规模。面对情报研究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巩固实践开展的流畅效用,在结构周边的外部环境整改应该符合社会客观要求的定位格局,满足自身组织的创新形态调整和管理综合理念成效的发挥。实时性阶段指标,就应该结合具体时空界定规则,维持细节点内容的延续性能,促进不同角度的广义认同效应,满足统一征收意见的汇总规模建设理论水平要求。
图书馆系统知识源的管理活动,针对实质性资源的组织延展计划,运用集体智慧的业务拓宽特定效益,具体发挥结构知识创新体验潜力。响应知识应用管理理论的社会大众成分配置和资源堆建认同成果足,联系客户专用延伸渠道的构建配件组织技巧,提升计算机程序内部的算法样式内涵,发挥应答自动式探寻道理的模式创新建设技艺。透过一定狭义和广义判断背景后下的实际生产技术资料收集、组织的先进单位评比和交流活动的应用搭配研究指标进行分析,对涉及必备知识经营方案运作的储备资源,实现固定格式的转换;凭借单纯经济资本的积累成效,联系不同部门的人力、设备技术储备数量进行统计,完成固定知识产权资本的全方位管理规划。在此基础上拓宽的情报机理效应和互动管理学要领阐述活动,以及狭义图书技术资源本身的生产理念延伸要论进行现实应用方案的汇总记录,这种围绕现实经济状况达成的知识普及中心部门建设要领,就是创新式技术服务改建工作的核心指导标准。落实图书馆应用现实知识的技术资源整编计划,首先要改变传统管理思想理论,仰仗原有的知识组织结构和信息管理的制度部分成果基础,实现知识框架共享枢纽的建设,搭建知识、人、组织三者之间的换位传输接收组织框格形状。知识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包括:在馆内和馆外知识获取中心的构建活动中,依赖电子信息资源和个人素质积累的对应体系,进行既定形态的整修。在整个环节中,注意用户服务工作的制备技巧、供应商专用沟通环境的保密和资源的构建格局等。在知识组织流程中,联系初步探索的精简信息挖掘技术和提取要点,进行信息质量隐含内容的提取,并连续落实分类、整合的有序措施编排。知识的创新式共享,主要是建立促进内部建设工作的专业知识库补充机构,包括信息个体向群体规模的重建,显性和隐性内涵的同时拓展,维持交流活动的呼应效益。而图书馆知识内容的最终创新改建目的,就是诱导式的系统复杂工程在延伸全方位的技术开发应用管理环节中,适当激发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实效认同感,落实不同个体向群体知识的汇总形式转变,保证增值知识和图书馆结构的有机调整。知识服务工作是连接现实读者参与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现代工作任务价值达成的最终实现途径,在整个系统整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地位,满足组织共享设备的幅值上升条件,制定经营参考咨询附加产品的回馈支持准则是对知识交流社会响应程序的高标准应答。
二、创新式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必备策略研究方案分析
(一)良性应答组织的构建
我国现下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设计主要是依赖传统的定式形态进行资源固化整合,就是利用一线采编技术人员的实体活动记录进行理论内容的灌注。在一系列手工操作环节中不免会造成一定规模的混乱现象,并且关于二次文献的加工搭配,人员支持数量严重不足,难以发挥组织计划的跟进性任务施展效能。在一定纵向以及线性的组织结构设计要素中,整体知识内涵的流动等级链,容易引起信息在放大等处理环节中出现失准和传递阻碍问题,并且内部设备的灵活调用和应变转换机能水准极差。即便拥有一定的刚性稳固能力,但关于应用型的社会经济结构内涵的响应标准基本处于失效的现状程度。组织结构的改革建设,是为了迎合一定柔性扁平模型的延展潜力,维持一定效应的知识共享规模成果,坚持创新活动的出发归属原理,创建知识服务的中心咨询部门,具体把握不同时段读者的趣味需求和素质建设要领。在业务流程技术支持资源相对丰富法前提下,利用计算机智能指导输入的验证流程实施建议方案的制定,保证具体硬性政策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基准价值原理。通过对传统的分工设岗运作体系进行研究,完成向业务流程岗位职能工作标准的调换要务,落实不同部门的智能限制跨越,积极维持业务渗透性整改的重组要领。在广阔的体验活动中,适当联系知识链流动部门的探索经验,进行采编部门、期刊借阅处理服务终端的共联合,完成集参考、传授、反馈于一体的数字化特色指导建设资源的巩固基础。根据适当规模的创新合作知识流动保障体系的搭配,确保必要供应链结构的有效创建效益。
(二)人本服务价值指导策略的制定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服务职能;知识服务;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134-03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校辅助教学科研的知识中心,是知识传递与信息共享的资源中心,是知识创造与传承的文化中心,曾被誉为“大学的心脏”和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标志之一[1],尤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纵观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发展、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经历着一个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到智慧服务的演进过程。
14种服务职能界定
文献服务是图书馆基于对文献资源描述性特征的揭示与组织,向师生提供以文献为单元的服务形式[2],主要包括文献信息组织(如文献搜集、整理、典藏等)和文献信息传递(如文献流通推广、情报服务等)。文献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最基本和最传统的服务职能,贯穿于图书馆发展的各个阶段,但在不同阶段其作用和地位相差较大。
信息服务是图书馆通过加工、整理文献资料获得相关信息,并利用各种手段向师生提供的服务方式。信息服务是在电子文献资源在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比重日益增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的过程中出现的,此时图书馆大量的文献资源可以实现集成管理,文献的检索基本实现自动化。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员在深入了解文献资源的内容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上,根据师生教研工作的特定需求,通过收集、组织、加工和分析信息资源而形成知识,并传递给相关师生的服务方式,其本质是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针对相关师生的特定需求提炼知识的过程。
智慧服务是建立在知识服务基础上,图书馆员融入到师生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运用创造性智慧对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形成实用性的知识增值产品,有效支持师生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并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服务形式。
2.1服务理念的演进
传统文献服务体现了传统图书馆办馆思想。传统图书馆以物理实体的文献收藏为重点,重“藏”轻“用”。因此传统文献服务工作以“图书馆”或以“图书”为中心,体现的是消极被动、闭关自守、等客上门的服务理念。
现代信息服务体现了现代化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现代化图书馆馆藏的构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子文献的组织和传播成为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信息载体多元化、服务手段自动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开放的、积极的、超越了物理实体限制的服务系统[3]。信息服务体现的是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知识服务中图书馆员充分考虑师生的具体需求,通过对海量信息进行甄别、组织和加工,形成结构化信息[4],并从中提炼出对师生有用的知识,以帮助师生减少获取无用信息的时间,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由于不同师生具有不同的具体需求,知识服务不追求为一切用户服务,而更关注具有特定需求的特定用户,因此体现的是对特定用户“有用”的服务理念。
智慧服务是建立在知识服务基础上的专业化的创造模式,通过知识组织和知识传递达到知识生产和知识创造的目的。智慧服务关注知识的生产和价值实现,主要通过显著提高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效率来实现价值,体现的是有效“运用”知识与“创造”知识的理念。
2.2服务方式的演进
传统文献服务以纸质书刊为资源向用户提供服务,其服务方式主要为2种:(1)图书借阅服务。这是传统文献服务中最经常、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2)参考资询服务。通过与读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解答读者在查阅文献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读者有效查阅文献。
信息服务主要关注电子文献资源的利用,其服务方式主要有:(1)图书馆基本信息网站。图书馆在其网站上集中有关馆史介绍、馆藏书目、馆藏利用方法、服务项目、数据库链接、图书馆活动公告以及图书宣传等信息,指导师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2)数据库检索服务。指导师生利用电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及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等。(3)虚拟咨询服务。利用E-mail、BBS、博客或微博等形式,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4)文化娱乐服务。利用视频点播、新闻论坛等形式提供文化娱乐休闲等服务。(5)电子阅览服务。提供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师生提供电子文献资源的查询与下载等服务[3]。
知识服务主要关注文献资源对师生是否有用,其服务方式主要有:(1)专题数字馆藏服务。针对特定的学科和专业,通过对文献资源进行甄别和组合,形成特定专题的文献资源数据库。(2)个性化服务。包括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推荐服务和个性化决策服务[5]。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网站都建有Mylibrary站点,Mylibrary是一个用户驱动的个性化集成门户,可以根据师生读者的学科、偏好,通过用户定制、系统推荐和推送功能,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6]。(3)传统学科馆员服务。学科馆员是具有特定学科背景的图书馆馆员,既熟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又掌握或精通某个或某些学科知识,是图书馆与相关院系或学科专业的联络人,能主动地、有针对性地为相关学科师生提供深层次的对口信息服务(如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学科馆藏资源建设、学科参考咨询服务等)。
智慧服务的关注点不再是知识的收集、传播和使用,而在于知识的生产和增值,其服务方式主要是学科馆员“嵌入式”服务[7]。“嵌入式”学科馆员的服务能突破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局限,全程参与并融入到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建立新型的互动合作关系,学科馆员注重以师生读者的视角协调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主动地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的知识增殖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2.3图书馆员角色的嬗变
随着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演进,图书馆员的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书籍守护者:传统文献服务中图书馆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从事文献采编;一类从事文献借阅。前者远离师生用户,后者虽直接面对师生但对文献的内容并不熟悉,不能为师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在读者眼中图书馆员就像是库房的保管员。
信息检索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藏资源特别是电子资源得到极大丰富,面对种类繁多纷繁复杂的资源,读者用户往往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信息服务中的图书馆员利用专业知识,通过介绍、培训和咨询等方式,引导读者有效地检索信息资源,此时图书馆员就像是库房的导游。
知识咨询师:知识服务开始关注用户需求,图书馆员需要建立与师生联系的实时通道,经常与师生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其实际问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此时图书馆员已成为师生的合作者。
知识生产者:智慧服务需要图书馆员深入到具体学科甚至是具体的研究项目中去,对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服务[8]。智慧服务中图书馆员不仅对相关学科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对该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当前以至将来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已然成为师生教学科研工作的参与者,从而从知识的收集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演变成知识的生产者。
34种职能的关系
文献服务是以纸质馆藏资源为主的传统图书馆的产物,是文献信息服务的传统模式。信息服务是以电子馆藏资源为主的现代化图书馆的产物,属文献信息服务的现代模式。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服务是知识服务的基础,知识服务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延伸,其根本目的是帮助用户节约时间、获取有用信息,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如果说信息服务重视读者需求,知识服务则重视对读者有用。
智慧服务是建立在知识服务基础上的专业化的创造模式,其根本特征是知识的生产和增值,提升了知识服务的内涵,知识服务是智慧服务的基础,智慧服务是知识服务的升华[8]。
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演进过程一方面反映了知识的生产和运用过程,即对知识的基本载体即文献资料进行分拣,获得对读者有用的文献,并转化为信息,升级为知识,升华为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献资料是最原始的信息表达方式,信息是有价值的文献,知识是用于解决问题的结构化信息,而智慧则是为达到目标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信息来源于文献,知识来源于信息,并成为智慧的基础。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演进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知识关注重点的差异。文献服务主要关注的是知识有形载体文献本身,重“藏”轻“用”;信息服务开始关注文献资料的有效使用,但仍然局限于知识有形载体,并不关注其知识内涵,同时对服务对象也不加区分;知识服务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关注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并开始关注知识的内涵,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智慧服务则深入知识的内涵,关注知识的生产与增值。
4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将逐步常态化,这一方面为图书馆的复兴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服务意识的更新与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培训与管理上:
4.1服务意识的更新与提高
主动意识既是图书馆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的短板,也是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的前提条件,是图书馆从传统服务到现代化服务转变的关键所在。传统的文献服务中,图书馆员等人上门的作风体现的是完全被动的服务意识;信息服务中多是“有求而后应”,仍然是被动有余主动不足;知识服务对主动要求较高,但学科馆员的工作也大多是根据用户“定型”的工作计划、工作任务要求来进行的,表现的还是一种被动的配合、迎合,缺少主动的契合;只有经过与读者用户磨合和对业务工作的熟练掌握后,图书馆员才能真正了解读者用户的需求,也才具有智慧服务的能力,从而真正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实现图书馆在知识经济中的价值。
4.2人力资源的培训与管理
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要求图书馆员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既要成为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专家,又要是指导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专家[9],这对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加强图书馆员管理,重视馆员业务素质的培训与提高,特别要重视具有图书管理和特定学科专业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直到智慧服务的演进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递进过程,是图书馆服务职能得以不断深入和升华的过程。高级职能的有效实施并不是以低级职能的消失为代价,而是在低级职能得到高效执行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演进过程也是各种职能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在高校建设中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2]王淑敏.图书馆从文献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J].教学与管理,2004,(12):15-16.
[3]张秀岭.现代信息服务与传统文献服务之比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4):69-71.
[4]乔京洲.从文献信息服务到知识创新服务――对当代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的研究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186-188.
[5]王科.论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J].图书馆,2003,(3):42-44.
[6]罗彩冬,靳红,杨咏梅,曹丽娜.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运营思路和方式之探讨[J].情报杂志,2004,(11):86-88.
[7]郝慧.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现状之比较[J].现代情报,2011,31(4):155-158.
篇9
【范文一】
一、图书室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服务的教育机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读能力、提供教育教学情报资料认真做好服务工作。
二、图书室在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
三、图书室需建立科学的图书管理账目,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四、图书分类应使用国家标准《中国图书室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应使用《中国图书室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图书著录应以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为依据;期刊著录应以国家标准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为依据。
五、图书目录设置以卡片式目录为主。小学图书室设书名目录或分类目录。
六、认真制订书刊资料的选购标准,使之结构合、复本量适当,不断提高藏书质量。对于内容陈旧、过时不宜流通、借阅率不高、复本量过大和破损无法整修的图书要定期剔除,及时注销。
七、新书到室后,要及时验收、登记,在两周内完成分类、编目、排架等工作,以加速书刊资料的流通。
八、加强图书资料的流通工作,提高书刊资料的利用率。工具书、大型成套书只供查阅,一般不予外借;教师教学用书实行限期限量的办法。
九、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辅导。积极搞好班级图书角、图书箱等活动。
十、遗失书刊,原则上应赔偿原书,可加倍赔款;孤本、善本等贵重的书刊要按3—5倍赔款;成套书刊,如丢失一册,应按全套价加倍赔款,剩余书刊留室使用。对于轻微损坏书刊者,应予以适当批评教育及必要处罚,情节严重要给予赔偿。
十一、认真做好藏书利用率、书刊流通率、藏书保障率、读者到室率、图书拒借率等项统计工作。
十二、经常保持室内整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防晒、防火、防盗、防尘、防霉变、防虫蛀、防鼠咬等图书保护工作。
十三、教工调离,学生休学、退学和毕业离校,均需主动还清全部书刊,并交回借书证,否则,不予办理离校手续。
【范文二】
一、各岗位职责
馆长工作职责
1、在主管校长、主任领导下,把握办馆方向,负责全馆工作。处理日常业务和对外事务。
2、组织全馆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及学术交流活动。
3、主持馆务会议,遵照领导指示,参照学校工作意见确定本馆任务,制订工作计划。
4、每学期结束前,向领导书面报告工作,提出下学期初步打算。
5、不定期修订本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使之行之高效,工作人员职责分明。
6、根据上级拨款,学校财务预算,制订图书采购计划。
7、负责申报添购期刊、报纸、资料工作。
8、负责申报图书期刊的报废、注销工作。
采编工作职责
1、熟悉馆藏,了解各方面读者的需求,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提出图书采购意见,并报领导审批后实施。
2、采购工作以外采为主,兼顾征集、交换各种书刊资料。
3、对新增图书及时办理入库登记手续,加盖印章。
4、图书分类使用《中图法》,著录以《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为标准,设置馆藏书各目录和分类目录。采用计算机的图书馆,分类后编目并输入微机。
5、对新书及时加工,投入流通。
6、有重点、有选择地宣传优秀新书,定期新书通报或简介。
外借室工作职责
1、整理、维护开放书库的书架,书刊排列正确、整齐。
2、组织学生图书服务员上岗服务。
3、负责教工书刊借还工作,督促读者按期归还图书。
4、做好图书流通工作的统计。
5、对调离本校的师生进行清书工作。
6、修补破损图书,办理读者遗失图书的赔偿工作。
7、指导读者利用电脑查检图书的工作。
8、设立新书展览架,积极推荐新书。
【范文三】
一、图书室、阅览室规则:
1.图书室、阅览室应保持绝对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
2.进入图书室、阅览室严禁抽烟。
3.阅览室内陈列的杂志及参考书、工具书只能在阅览室内阅读,不得携出室外,也不出借。
4.学校确定的贵重书籍、绝版本,只准在图书室查阅,一律不出借。
5.外单位如需向本校图书室借阅图书,须经教导主任同意,出具借据,写明归还日期,方可提书。
三、图书室需对图书资料分类、编号、登记、建卡。
6.凡调离本校的教职工和毕业生、转学生必须归还所借图书方能离校。
7.各人所借图书,应妥善保管,如有涂污、撕损或遗失者,酌情赔偿。
二、教职工借还书规则:
1.教师借业务书借期为一学期,期末将所借的用书及时归还图书室。
2.教职工借阅其它书籍每次限借二本,期限为一个月。
三、学生借还书规则:
1.凭图书室发放的借书证借书,不得代借。学生离校时应办理还书手续。
2.学生按规定日期凭借书证借阅图书,每次限借一本。
3.毕业班学生于毕业考试前一个月停止借书。
四、赔偿制度:
1.读者应爱护图书,因污损但不影响流通的,按损坏程度酌情赔偿;不能修补者按原价赔偿。
2.遗失图书原则上必须赔偿相同版本的原书,如无法购到原书,则按原价加倍赔偿,贵重书和绝版本须以4--5倍价格赔偿。
3.成套多卷书(二本以上)如遗失一本,按成套书价赔偿,但原书仍由图书室收藏。
五、剔除旧书原则:
1.属内容不健康书刊,一经发现,立即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