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6 06:0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秦安县博物馆;古籍普查;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72-02
一、秦安县博物馆馆藏古籍的基本情况
秦安县历史悠久,文教兴盛,民风淳朴,人才辈出。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文化遗址的发掘,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整整向前推进了3000年。历史上,秦安曾是州、郡、县、道的治地。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秦安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明清时期,秦安科举发达,出现了众多进士、举人,如胡缵宗、侯一元、李元芳、张锦、杨于果、张位、蔡曰逢、张思诚、安维峻等,秦安名人仅《二十四史》记载的就有247位。基于此,这里养成了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社会风气。这些文化脉络的物质遗存,既体现在古庙宇、牌楼、匾额等建筑文物中,还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数量众多的古籍文献中。
留存于秦安县博物馆的古籍数量众多,馆内现藏古籍约有400多种、4185册,经、史、子、集四部齐全。馆藏古籍的来源主要是县文庙藏经阁的旧藏、县图书馆移交和社会征集。馆藏古籍内容丰富,既有文人学者的著述,也有民间流传的手抄本及戏曲剧本。就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经部最多,约有90多种,以“四书五经”的各类注本、释本为主;史部包括了《宋书》、《金史》、《明史》等《二十四史》的大部,以及《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外纪》等通鉴类史书,另存有《镇原县志》、《秦安县志》、《万县志》等县区的地方志;子部以民国时所刊刻的佛经类为主,还有一些琴谱、园艺类的古籍,如清乾隆年间刊刻的《芥子园画传》、清刻本《五知斋琴谱》等;集部主要以清代刊印的前人诗文集为主,包括诗集、戏剧集、文集,其中有明胡缵宗《鸟鼠山人集》、清安维峻《望云山房馆刻诗》。
二、秦安县博物馆古籍整理工作的成果
近年来,秦安县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关于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遵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省古籍保护中心的部署, 深入领会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和甘肃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有关精神,并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积极推进古籍普查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成立普查小组
秦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古籍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分管领导曾多次到博物馆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为了加强对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馆内成立了由馆长任组长的古籍管理和普查领导小组,由分管业务的副馆长负责,抽调责任性强、业务素质高、热心古籍整理工作的职工组成普查小组,并将抽调人员固定下来专门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以保证人力和时间,充分利用古籍普查经费,添置了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在业务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为古籍整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开辟了古籍普查专用的办公室,进行古籍的普查整理登记工作。与此同时,为更好开展古籍登记工作,结合馆内实际,及时制定了《秦安县古籍整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明确。
(二)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
古籍普查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他们既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字、历史、古籍版本学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电脑和网络工具。为此,博物馆先后派出三人赴甘肃省图书馆和天水市图书馆古籍部学习培训,并积极引进专门性人才,现有两名研究生加入到了古籍普查人员的行列中,为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造册登记,摸清底数
摸清底数,既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以前馆藏古籍乱摆乱放、登记不规范、底数不清等问题,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套一套地清查、一本一本地登记,于2012年6月底前,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所藏古籍的底数及详细情况,并按照《四库全书总目》分类法制作了一套书本式分类目录。通过普查登记发现,秦安县博物馆馆藏古籍共400多部,4185册。
(四)及时整理,分类排架
由于客观原因,秦安县博物馆所藏约400多种古籍没有留下原始登记信息,古籍摆放也极为散乱,没有章法。借这次古籍普查的机会,博物馆增设古籍专库,使用面积40平方米,防虫蛀书架20个。按照四库分类法,分门别类摆放,注明书目。并将各类古籍登记造册,为每部书编写了索书号,并按四部分类法归类摆放,使查阅更为方便。
(五)严格规定程序,完成著录和数据提交工作
在摸清底数、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博物馆严格按照《全国古籍普查方案》的要求,在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按照古籍普查工作的标准和程序,普查人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对400余部古籍逐一填写题名著者、版本、分类、版式、装帧、相关书影等各类信息,一部一部地审查,一遍一遍地推敲,于2013年12月前录入完成了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并向上级单位提交了数据。
(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巩固安全管理
制定和完善古籍书库管理制度及其他各项相关制度,如《古籍部安全责任制度》、《业务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了古籍账目、藏书环境及人员制度的管理工作;严格遵守馆内古籍管理的规则,养成对古籍文献加倍爱护习惯;完善库内安全措施,保持书库环境整洁卫生,空气流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三、秦安县博物馆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2
一、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以深入学习党的大精神及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坚持“二、五”学习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党员集中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省、市、县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素养。二是召开了全县文化体育工作会,并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工作发展的新需求。三是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及“重品行、讲党性、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文化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为镇、乡、乡、乡、乡、乡文化站配发了6套台式计算机,完成了乡村等6个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二是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全部立项,目前乡、乡已实现二层封顶,乡、乡也相继开工建设。三是启动了县文化馆修缮工程。争取实施的“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两个农村网络培训学校建设项目,目前各配套设施已到位,准备安装试运行。四是申报了省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项目4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28个。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夯实,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群文工作有效开展,文艺创作推陈出新。
一是充分利用节假日在广场、园、文庙、体育场等活动场所组织了庆新春文艺演出、篝火晚会、焰火晚会、大型游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县文化馆利用假期开办了书法、古筝、声乐、钢琴、小提琴、吉他、舞蹈等培训班,培训人次达200余人。三是县文化馆在太阳广场开展了族、彝族、拉祜族及藏族等民族民间广场舞蹈培训,参与人群达3000余人。四是农村群众文艺蓬勃发展,乡寨文艺队、村文艺队被市表彰为先进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五是在第三届市民族文化艺术节中,我县选送的族原生态歌曲《玉苛科》荣获演唱一等奖,新创作歌曲《家在阿》荣获音乐创作二等奖,舞蹈《雅迷吾着》、《龙踨欢歌》分别荣获集体表演二等奖及三等奖。
(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上半年放映电影1041场,其中乡(镇)电影放映671场,县城体育场公益数字电影放映60余场,县电影院放映310场。二是图书馆分编上架图书198册,期刊641册;到馆读者21337人次,借阅图书16652册次,借阅人次14907人次,阅览人次9971人次;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图书流动点”1个,流动图书120册;举办“六一读书活动”三次,读者达507人。三是县民族歌舞团“送戏下乡”2场,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圆满完成了第六届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太阳节的各项组织工作。
第届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太阳节节庆活动在保持传统特色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双胞明星全程代言,节庆活动热烈喜庆,充分彰显了“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独特魅力。“两节”期间,共接待游客达11.3万人次,同比增长8.7%,旅游综合收入达1695万元,同比增长9.1%,与省内外客商达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项,协议总投资为11.72亿元。同时“两节”活动被人民网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动之一,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共赢,加强了的对外宣传推介。
二、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大精神及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有效开展好争先创优活动。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大及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引领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全面掌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重品行、讲党性、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建设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务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廉洁勤政,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和学习好、团结好、作风好、纪律好、政绩好的“五好”领导班子,全面提升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水平,为切实履行好“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建设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进取心强的文化干部队伍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狠抓落实。二是加大项目督查和监管,实施好已开工建设的4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力争在年内启动所有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全力实施好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2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站点的建设。三是以村为重点,以就近方便、灵活多样、安全适用、管理规范为原则建设4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四是积极争取完成28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和县文化馆的修缮工程,为构建涵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城乡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充分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城乡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不断加强文化惠农活动的实施。充分发挥流动舞台车的作用,积极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努力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拓展延伸图书馆业务。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流动图书点”建设工程,在县体育场每周五、周六继续安排公益数字电影放映,逐步解决贫困地方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享有。三是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建设“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在开发九个支系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上下功夫,认真打造《阿迷车》为主题的歌舞精品剧作,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作品。四是继续推广和创新广场舞蹈天天跳,努力实现广场舞蹈的纵深发展。
篇3
现将区文广新局20__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市民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区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设,完成新馆装修设计、弱电设计及设施设备采购工作;完成__路、二仙桥、建设路等3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特色打造,完成双水碾街道云景社区等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的主题文化社区建设;完成全区公共文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公共图书的采购更新,并做好公共图书流转及“通借通还”服务。试点探索活动中心的服务外包。开展__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服务标准。完成我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工作。
(二)着力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完成20__年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群众品牌活动;组织开展并参加20__成都市文化四季风·音乐消夏、欢歌庆秋、劲舞暖冬各项比赛活动;开展__区邻里文化节、__之声·社区合唱节、全民阅读等品牌活动,继续开展“筑梦家园·文化同心”20____区“走基层”主题文化活动,及“戏曲进社区、高雅艺术进广场、文化直通车进校园、慰问演出进工地、公益电影进院落、文艺培训进中心”等“六进”文化惠民行动,积极配合市广新局实施“公益电影进影院”文化惠民活动。
(三)继续实施文化艺术培训工作。以“以创代训”方式开展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培训和扶持;完成市民文化艺术学校摄影、戏剧表演、__清音、二胡演奏等项目培训,培训学员1500余人次;根据街道需求,向各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安排文化培训150课时;区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6期、中老年电脑知识免费培训班1期、各种少儿暑期及阅读推广活动5场。
(四)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和文态建设。进一步调整文化产业工作思路,找准产业发展促进工作抓手,探索政府部门产业促进工作模式。继续做好二环路沿线配建经营性文化设施项目促建服务工作,及时跟踪业态选择和招商情况,确保相关设施经营项目落地。做好新华社区(校园)数字院线和亚太影展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力争项目落地。认真做好公建配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跟踪、设计审查、验收移交等促建服务工作。密切配合市文化局,研究制定“文化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设计要求”行业标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启动__墓维修工程设计立项申报工作,完成__墓维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通过发改委项目立项。继续开展可移动文物“一普工作”,实施全区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及平台登录工作。实施__区文化地标建设,完成不少于5个点位的地标标识设置工作。
(五)全力加强行业监管。一是运用__热线服务平台和文化市场移动执法平台,积极稳妥处理群众举报,及时查处违规行为,不断提高监管效率,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信息化水平。二是构建全区文化市场监管网络,提高文化市场管控能力。全面完成基层文化市场委托协管工作,组建文化市场协管员队伍,将文化市场委托协管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监管网络。三是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强化重点领域和重点点位的监控。四是加强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配合和联合相关单位加强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安全宣传教育和监管查处,做好全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五是组织开展“扫黄打非”进社区、版权保护进社区等主题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六是依托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推进执法规范,进一步完善执法队伍建设、行政执法等相关制度建设,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法制化。
篇4
一、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创建。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区创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创建工作班子,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源,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去年4月份,召开全区创建动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区政府成立工作督查组,区人大、政协多次开展创建工作视察和专项检查。区创建办公室建立工作例会制、信息通报制、联动协作制、综合督查制等有效机制,通过工作例会、分析会、专题联席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各方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抓创建。围绕创建目标,制定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及任务分解等文件,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创建责任。区政府和各街道、镇进一步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区文化中心、区体育中心和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全部达到创建标准。认真对照标准,高质量完成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装订工作。注重细节、精心准备,圆满完成创建迎检。
三是强化营造氛围抓创建。通过媒体宣传、环境宣传、活动宣传和介质宣传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宣传创建意义和目标。设置户外宣传广告和墙体广告,制作创建专题片、画册、图板,区创建办编发创建工作简报32期,动态反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我区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多次被省政府《专报》、《信息》、《参阅》等刊物刊发交流。
二、阵地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设施规划编制完成。作为市唯一的试点区,《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于去年5月获市政府正式批准。专项规划提出了近期到今年、远期到2020年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为我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阵地网络不断优化。区文化中心、网球场、体育场分别于去年2月、10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区级已形成区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广场、全民健身广场“三馆、两中心、两广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逐步构建区、街道(镇)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综合体。至去年底,全区8个街道、镇已有6个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全区4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东海文化明珠”标准,8个街道、镇创建为“东海文化明珠”。
三是基层文体设施全面覆盖。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区新建、改造健身苑(点)等设施36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气排球、地掷球场(室)31个。目前,全区共有全民健身苑(点)330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嗒嗒球、门球、气排球等场地182个,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80平方米,社区(村)健身苑(点)的建设数量和质量均走在全省前列。以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为动力,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一证通”工程100%全覆盖,是全省首家实现“一证通”工程全覆盖的区(县、市)。
三、群众活动彰显特色
一是“文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元宵灯会、服饰风情节、红歌会、国际龙狮邀请赛、区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月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主办、承办浙江省青少年游泳达标赛、市钱塘武术功力大赛、市五人制笼式足球赛、区机关系列健身活动等20余项省市级体育竞赛与活动。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送体质健康测试”进村社、进大项目、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的“五进五送”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广场文化年”活动,目前,全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798场,放映电影1385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区文化馆举办了舞蹈、声乐、摄影培训和社区文艺骨干等培训班18期,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充分发挥全区554支文体团队的带动作用,区摄影、文学、舞蹈、音乐等团队创作表演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奖项30余项。钱江影会会员作品在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充分发挥区体育指导中心和体质监测中心作用,全年完成单项国民体质监测人数3000余人,完成机关干部和社区群众专项监测500人。
三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组团参加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部28个项目、成年部8个项目的比赛,取得青少年部金牌总数是32枚、总分1030分的成绩,名列全市金牌数第9位和总分第7名。建立青少年单项运动队,全年参加省、州市各单项比赛20余项。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浙江省少年儿童国际象棋锦标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品牌培育取得突破
一是启动筹办广场民间文化市场。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区广场跳蚤市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市场管理运行方案,开展前期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市场定位,制定入市条件,开展摊位设计与制作,制定《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及交易人员、交易品准入(试行)管理办法》、《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管理运行(暂行)管理办法》,抓紧抓实市场启动筹备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活动宣传、广告宣传、海报宣传、网站宣传等各种途径,广泛进行市场宣传推介和招商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织造技艺”作为我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通过举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保护。去年,获得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大力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形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皋亭山文化,出版民间文学作品《皋亭山传说》。加快推进影视文化一条街建设,举办年会、“亲近”知识竞赛等活动,旧居接待参观2万余人次。积极培育“一街一社一品”,全区8个街道(镇)的115个社区(村)明确了“一社一品”培育方向、目标和举措。积极打造“欢乐文化周”、“文化超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活动。
五、市场监管日益完善
一是监管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以“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契机,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开展普法培训5期,培训文化市场从业人员550余人。坚持日常监管、重点稽查、专项整治相互协调,组建街道(镇)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全区文化市场巡查覆盖率达100%,社会义务监督员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文化市场监管网络不断健全。
二是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开展文化市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无证照电子游戏机、赌博机专项整治和创建“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镇、街道”等2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检查400余人次,检查文化体育市场2250家次,查处、取缔非法经营点87个,取缔非法音像制品大、要案3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6万余张,非法出版物近300张,办结行政处罚案件68件,受理各类来信、来访、来电57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
六、管理创新不断推进
一是依法行政理念进一步强化。健全完善了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明确了重大决策事项的范围、决策程序规则,健全了科学民主规范的行政决策机制。同时,建立行政执法内部评查制度,规范执法文书。按上级业务部门规定和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行政执法行为的社会效益。
篇5
【关键词】 地方政府;数据;公开;民主;监督
一、前言
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民众对政府数据共享的需求和期待。政府数据是指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外部,对政府事务、公共活动、社会大众有影响、有意义的数据资源的统称。[1]政府是否公开数据及公开程度如何成为了衡量政府效率及行政透明度的重要指标,政府数据公开成为了全社会普通大众的基本诉求。除了政治价值外,政府数据公开还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数据不被公开,那它就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如果将其放在公共平台上,得到大众和有需要的组织的关注,使它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可以产生不可比拟的附加价值,从而为社会带来巨大的产值。
在政府数据公开方面走在世界领先地位的是美国纽约市,通过制定《开放数据法案》,美国成功将政府数据大规模开放纳入政府工作日程。法案要求,纽约市政府及其分支机构的所有数据均须对公众开放,在获取、浏览、使用等方面均不能有所限制,当然,涉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的数据不在数据公开的范围之内。继纽约市后,在世界范围内,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均搭建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内容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二、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公开的现状
我国近年来也大力倡导政府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在中央大力号召下,各省级地方政府纷纷推进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将收集到的数据公开给社会大众。在对政府数据公开平台的调查中显示,[2]最先响应国家号召建立政府数据公开平台的是上海、北京、湖北、贵州、江苏等省市,但各省市因实际情况不同,开放的程度也参差不齐。其中,上海市走在了我国数据开放的前列。除制定全国首个正式的开放数据指导计划―《上海市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年度工作计划》外,通过搭建平台,列出重点开放领域清单等措施,上海市政府构建了完备的数据公开体系。与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市数据更新最快,提供的数据种类也最多。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地方政府的数据公开流于形式,很多数据老旧且没有分类,数据打开后往往以链接形式从其他政府信息公开网页上调取数据,但很多链接失效,从而造成数据的可读性不强。此外,在公开的资料中,以表格形式出现的数据很少,多是文件,很多甚至不能下载,只能在线浏览,导致数据的可利用性不高。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政府数据公开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境。
三、取得成就及存在问题―以贵州省网站为例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政府数据公开的研究,笔者选择国内最先起步进行政府数据公开的贵州省作为研究对象,以贵州省政府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数据为研究重点,探讨贵州省在政府数据公开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1、取得成就
贵州省作为全国最先开展政府数据公开的省市之一,其在地方政府数据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最有代表的是2012年贵州省政务微博“黔办之声”的开通,是政府数据公开的一次重要实践,在省级政府开通官方微博的探索中,贵州省先于其他省市。以政府网站为主导,同时将政府报刊、听证会、咨询服务电话、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站等多种信息公开渠道纳入政府数据公开体系,构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信息公开网络。目前,贵州省已经形成政府网站为主、其它多种渠道为辅的“一超多强”格局。相较其他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的省市来说,贵州省在数据公开和共享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数据纵向、横向分类清晰。在贵州省人民政府的官方网站首页上,我们可以看到四个模块,分别是:信息公开、办事大厅、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政府网站曝光台。点开“信息公开”模块,可以看到贵州省的数据公开摆脱了以往将原始数据不经处理全部摆在共享平台上的做法,而是将统计到的数据进行了有条理的分类和处理,便于有需要的人们查找和使用。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来看贵州省的数据分类:从横向层面来说,将收集到的数据分为省政府信息、省政府部门政府信息及市州政府信息。从政府机关到各部门之间,再到市州基层政府信息都有明确的统计和分类,使信息更加清晰和有条理。从纵向层面来说,贵州省将公开的数据分门别类,包括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财政、金融、审计、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安全、教育、科技等多个主题,方便民众根据关键词快速、便捷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可读性和可利用性。
(2)信息全面,可利用度高。相较于其他省份流于形式的数据公开现状,贵州省的数据公开真正落到了实处,突出表现在信息种类健全,便于查看和利用这一点上。在贵州省政府网站上,从数据公开的制度规定到数据目录,该省构建了完备的数据公开体系,有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省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省政府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市州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年报、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和信息公开意见箱这八个条目供访问者选择,从制度保障到信息目录,再到意见建议,普通民众可以完整地了解贵州省数据公开的实况,在便捷大众的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在信息种类方面,从该省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可以看到,其统计的数据主题分类达到1766个,涉及全省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方面,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其数据统计的全面程度居全国前列。
此外,在信息全面的基础上,贵州省数据公开的另一特色是信息阅读舒适性和下载便捷性。打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一栏,可以看到一个类似电子书的界面,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就出现在界面首页,浏览者可以像阅读纸质版书籍一样进行翻页、跳页,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设计非常人性化。同时,在页面下方还有“点击下载报告电子版”的按钮,改变了过去只能阅读不能下载的弊端,提高了公众对政府数据的利用程度,便于有需要的人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在可以电子阅读的同时,还辅之以视频介绍,给读者全面的视听感受,使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更有成效。
(3)网站设置新颖,富有地方特色。地方政府数据公开是否能取得成效,一方面在于数据本身的全面、有效,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数据本身或地方政府本身对公众的吸引力如何。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查找和使用数据并不是刻意为之,是在浏览网站新闻或地方政府官方网站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数据或信息,并由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利用,而通常来说,地方政府官方网站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地方政府政务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政府网站页面美观、体现地方特色等都是吸引公众访问、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点上,贵州省政府网站就做得非常成功。打开贵州省政府网站,“中国贵州”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网站背景选取贵州省最具特色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且每3秒会更新一次,同时,它改变了过去该省政府网站刻板、颜色单调的弊端,整个页面以蓝色为主,其他各种颜色为辅,显得充满活力,也给人继续浏览下去的兴趣。改版后的贵州省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商务投资”“便民服务”“多彩贵州”等版块多种多样,特色性与针对性兼具,在信息公开的同时,也拓展了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吸引更多普通民众就政府公开的数据进行研究和监督。
2、存在问题
贵州省数据公开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更新时间参差不齐。纵观贵州省政府网站上公开的数据,可以发现,在共享信息全面、清晰的同时,信息的更新时间却参差不齐。例如,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中,贵州省关于农业、林业、水利的信息公开文件更新到2016年的5月9日,但关于民族宗教、对外事务等的信息公开文件仅更新在2014年或2015年左右。在不同信息分类主题下,信息数据更新的日期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相差一两年之久,如此巨大的数据更新时间差异,一方面反映了政府在数据获取与分析上的乏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该省数据公开缺乏统一和规范的标准。
(2)数据来源不清。《2015年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中统计了贵州省2015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数据,包括财政资金数据(“三公”经费预算及使用情况、各级政府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等)、各类教育入学及毕业人数、环境监测及治理相关数据、安全生产数据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中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也做了数据统计,其中,省、市、县三级政府及部门累计公开政府信息达601万条,同比增长8.98%,其中,省级公开39.18万条,市、县级公开561.82万条。此外,还对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如政府网站、微博、政府公报、新闻会等公开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涵盖范围较为广泛。虽然数据统计全面,但在报告中并未说明这些数据来源渠道及统计方式―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是以贵州省某个特定群体为样本还是考虑到各个阶层等问题,均没有提及,因此,该份年度报告的数据虽然详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却有待甄别。数据来源不清是贵州省数据公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3)缺乏公开标准和规范。虽然针对数据公开,贵州省制定了《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但里面仅仅是针对数据公开工作的相关通知和指导意见,缺乏具体的标准和规范,对公开哪些数据,怎么公开,公开的方式是什么,数据更新周期等均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只是由政府单方面主导的数据公开过程,缺乏公众与政府的双向互动。由于没有可依据的标准和规范,公众无法对数据公开过程和结果予以监督和建议,从而使该省的数据公开工作难免有流于形式之嫌。
四、解决对策
1、完善数据公开体系,制定工作计划及政策
要想建立完备的数据公开体系,指导性的工作计划和相关政策必不可少。[3]为此,我们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设立主管部门。数据公开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加以指导和管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尚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政府数据开放工作的主管部门,这必然导致数据开放工作成为政府部门管理的“空白地带”,并直接导致开放政府数据工作的发展出现滞顿。因此,我们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或指定某一机构作为主管部门,专职管理政府数据开放的相关工作,明确该部门的职能和权限,从而保证数据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制定指导计划和相关政策。政府数据公开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切实可行的、前瞻性的工作计划和相关政策法规,以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政策法规作保障,以保证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向前推进。最后,及时公开、定期总结。针对数据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定期总结,及时向大众数据公开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确保群众能够知晓相关情况,从而及时监督,提升其参与度。
2、规定数据更新周期,监督数据更新工作
在设立数据公开主管部门基础之上,各级地方政府应建立相应的规范和监督机制,确保数据得到及时更新。该规范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应从政府和民众两个角度进行:从政府层面来说,数据公开主管部门要定期监督地方政府的数据公开工作,对没有及时更新的相关部门予以督促和警告;从民众层面来说,畅通公众监督、建议和举报渠道,对没有更新的数据及时上报,借助大众的力量,推动相关部门及时更新数据。
3、构建全面数据公开体系,多渠道促进数据公开
政府的数据公开工作不仅要做到与公众共享数据信息,还要将数据的来源渠道、统计方法、分析方法等均对公众开放,真正做到全方位的数据公开。同时,在开放渠道上,力求形成以政府网站为主,微博、微信、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为辅的多平台数据公开体系,使公众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获知地方政府的数据公开信息,一方面可以拓宽数据公开的受众面,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公众对政府数据公开的好感度和兴趣度,从而直接提升公开数据的时效性和可利用度。
五、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府数据公开已经成为政府有效治理、民主行政的必由之路。本文以贵州省政府网站上的数据公开为例,肯定了该省在地方政府数据公开方面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但仍存在数据来源不明、更新缓慢、标准缺位等问题。以小见大,通过贵州省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推进政府数据公开方面正在做出积极努力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数据公开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取得显著效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迪莉娅.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09.86-93.
[2] 21世纪经济报道.政府数据公开平台调查[EB/OL].
http:///20151026/n424111391.shtml,2015-10-26.
[3] 郑磊,高丰.中国开放政府数据平台研究:框架、现状与建议[J].电子政务,2015.07.08-16.
篇6
近年来,全县下上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把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平台,凝心聚力,通力协作,大打了一场城乡建设和交通开发管理总体战,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先后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国家卫生县城,特别是南湖生态园经过几轮投资改造后,被国家批准为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广大城市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四处公铁立交桥的开工建设,更是为我县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市的发展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也为经济发展打造了环境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许多域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大客商到*投资兴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市场化运作的力度不够大,投融资渠道还不够宽;受拆迁征地大环境影响,拆迁征地难度日益增大;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特色需要进一步挖掘塑造,缺少精品亮点,规划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管理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积极政策,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增长、保民生的重要举措。这为我们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竞相加快发展的形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和抢抓意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全力组织实施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大思路、大投入、大动作、大手笔,推动城市的大开发、大建设,交通状况的大改善、大提高,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开创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新局面
2009年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民生民利为宗旨,以争创国家园林城、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为目标,抓建设,打基础,抓管理,上水平,抓服务,上品位,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整治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加强规划调控,科学引领城市建设。城乡规划是城乡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第一资源,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全县上下必须树立规划先行、引领建设的理念,强力推进县城和镇、乡、村规划编制,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要突出抓好城市规划。围绕县城“东移、南扩、北征、西拓”的发展思路,高起点、高水平、高档次地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规划。统筹抓好城市重要景区景观设计,为城市增添新的亮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新城市。要大力推进镇、乡、村规划。认真落实《城乡规划法》,抓紧编制完善乡镇的总体规划、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提升城乡建设和交通品位。要严格规划执法。建立健全城市综合执法工作机制,整合规划、公安、城管等职能作用,实行联合执法,实现由单纯规划审批式管理转变为综合性规划管理。要实行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将规划建设管理范围向镇、村全面延伸和覆盖。对未经规划批准的违法建筑和不按规划建设的违规建筑,要坚决依法拆除,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龙”,不因人、因届而废事。
(二)强化精品意识,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一是道路建设工程。新建华城南街、幸福路,维修华城北街。完成城西、城北两个出口的公铁立交桥建设,高标准规划城西、城北两个出口公铁立交桥连接线,使其成为*高档次景观大道,启动实施城西部分连接线建设。新建村村通公路400公里,加强对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好路率和综合值要分别达到91%和88.6%。二是给水建设工程。新建南湖街给水工程、嫩江西路给水工程、铁路涵洞工程、二水厂给水工程(剩余部分),共计5946延长米。借助“引嫩入白”工程,启动实施城市湿地引水工程,将嫩江水引入南湖生态园,逐步形成环城水系,全力打造湿地城市风光。三是城区绿化工程。包括街旁绿地、街路、广场新植补植、森林公园续建等,新增绿化面积7600平方米。四是城市亮化工程。新安装路灯28基杆。五是环卫设施建设工程。编制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可行性报告,购置环卫车辆2台、垃圾桶550个、果皮箱350个、新建及维修公厕35座。六是房地产开发及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完成房地产开发25.57万平方米。其中:完成棚户区改造10.57万平方米;完成其他房地产开发15万平方米。七是市政设施维护工程。搞好人行道改造工程、街路排水管线清淤工程、巷道维修工程、雨污水井维修、过街排水管线冲洗工程。八是污水处理厂及街路排水管线建设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施工。九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图书馆、档案馆、老干部活动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殡仪馆、四中建设工程,继续完善森林公园雕塑、小品,启动旅游接待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工程。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要求,今年要完成《*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成果报批工作,乡镇总体编制和调整工作,完成中心村和基层村年内指标的编制工作。完成泥草房改造6288户;完成黑鱼泡镇移民新村140户移民住房建设工程。开展以改水、改路、改灶、改厕为重点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认真开展村镇房屋普查登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村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城市经营理念,努力破解瓶颈制约。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金问题,关键是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银行、个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一要抓好城市土地经营。积极实施土地资产化经营,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认真制定出让计划,科学有序地推出开发用地。要统一拆迁市场、统一补偿标准,实行净地出让开发,杜绝国有资产流失。要加大土地出让金清欠、收缴力度,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做到应收尽收。二要充分发挥城司作用,提高资本运作能力,着力推动城市资源向资本转化,统筹城市土地、公用设施以及文化、生态等各种有形、无形资源,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实现最大价值转化和最优配置。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大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包装和推介工作,积极探索采用BT、BOT方式参与市政、公用、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抓住国家拉动内需扩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契机,努力将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盘子,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债资金。
(四)理顺机制体制,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建城是构筑城市的躯体,管城是铸造城市的形象,育人是培树城市的灵魂。要在城乡建设和交通指挥部的领导下,推行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配齐配强城管队伍,变联合执法为综合执法,变多口管理为归口管理,突出抓好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县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对市场、卫生、交通、治安等方面的整治都要做出具体规定,作为我县今后城市管理中的“法”,城管部门要执法必严,各单位要有法必依,无论谁违犯了都要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宣传、广电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城市管理的各项规定和市民守则,增强市民的道德意识、守法意识,让市民对城市是自己的家园有认同感,对管好城市有责任感,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爱的社会氛围。要继续组织开展好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回头看活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彻底根治,消除死角死面,落实机制,长效管理,巩固提高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
(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城市是否和谐、市民是否满意,主要取决于市民对城市环境、城市公用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要尽快理顺荣翔热力公司管理体制机制,扎实推进供热管网建设,确保楼群开发到哪里,管线就铺设到哪里,保证新建楼房及时供热。同时,要加强老供热管网的维修改造,必保在下一个取暖期前全部更新改造完毕,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供暖问题。组织搞好城市安全供水管网建设,加强老管网改造,保证让城市居民都吃上安全饮用水。认真组织搞好排污站维护和排水管网清淤工作,确保畅通排污。特别要组织好平房区雨污水排放工作,防止出现水泡住房,影响居民居住安全的事件发生。要把社区建设作为完善城镇管理体制的重点,尽快把物业管理抓起来,不断完善物业管理的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城镇管理、创业、就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后凡是没有物业管理配套的房产开发一律不批。建设局要全力做好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提高物业服务水平。要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工作,确保道路、路灯、供水、供热、排水等设施完好,使城市更加整洁、更加干净、更加美丽。
(六)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紧紧抓住省里建设100个百强镇的有利契机,加快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以各建制镇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体系,争取在年内将坦途、大屯、五棵树三个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纳入到省百强镇行列。其它各乡镇也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农村文化、卫生、教育、科技、养老和改水、改路、改灶、改厕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每个乡镇都要力争抓好“六个一”,即1条示范街、1个住宅小区、1个农贸市场、1个工业园区、1个养殖园区、1个休闲娱乐公共场所。要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集中三个月时间对农村所有村头地角、村道两旁、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清理。要建立完善农村环卫清扫保洁机制,各乡(镇)场都要确定专职保洁队伍,配备保洁设施。各村屯也要因地制宜,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洁措施,确保村屯内无乱堆乱放,无暴露垃圾,保持村庄环境整洁。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一)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县里对各项工程建设任务都落实了责任领导和牵头部门,各承担建设任务的乡镇和部门都要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迅速落实领导和责任人,制订工作计划,排出时间表,把每一项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县城建指挥部要加强指挥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各项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强化在岗就要敬业、在位就要有为、履职必须到位的意识,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全力配合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城建、交通部门要充分发挥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的主力军作用,发扬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敢打硬仗的精神,继续在全县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中做出模范和表率。宣传、广电部门要加大对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的宣传力度,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宣传相结合的办法,既要宣传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又要曝光那些破坏花草树木、偷盗市政设施等不法行为,努力营造人人理解、支持、参与城乡建设和管理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