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5 08:5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急管理

篇1

强化值守应急工作

1.健全值守应急工作制度。实行值守应急24小时值守制、领导带班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规范节假日、重大活动和灾害性天气等特殊时期值守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县政务值班工作,加强对全县政务值班系统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

2.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与收集。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责任追究制度,督促乡镇、县直部门(单位)抓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着力解决迟报、漏报、瞒报等问题。

深化预案体系建设管理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继续组织开展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2.指导、督促乡镇、部门开展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3.统筹规划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应急演练长效机制,着力抓好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应急演练。

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

1.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设,重点推进农村及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2.组织开展县应急委工作,及时调整县应急委成员,适时召开县应急委成员会议,研究推进全县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3.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市政府应急办(总值班室)及县维稳办、公安、民政、交通运输、卫生、安监、气象等县应急委主要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突发事件协调处置合力。

加强预防预警工作

1.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和危险源普查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切实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并积极加以整改。

2.加强隐患点监测工作,努力构建全覆盖的监测网点。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专业队伍管理,积极提升基层志愿者队伍救援能力。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应急物质储备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动态管理,探索规划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3.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县级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县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综合应用,积极争取配备移动应急平台车辆,确保实现现场图像采集、视频会商和指挥调度等功能。

4.充分发挥应急维稳基金在突发事件处置、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物质储备、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推进应急宣传培训工作

1.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应急管理知识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深入推进应急知识“五进”宣传活动。

2.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依托县行政学院,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加强学校应急知识教育工作。

加大应急管理督查力度

1.建立健全自查制度。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特别是预案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管理工作自查。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趋势分析制度。每年元月30日前,各乡镇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上年度突发事件工作评估和本年度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工作。

3.强化应急管理执法力度。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不力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依法对其实行经济处罚;政府工作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依法对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问责。

4.强化应急管理考核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全县年度综合绩效评估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各项任务。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8〕67号)和全市第一次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我县应急体系建设,现就有关事项做如下通知:

一、年内应急管理工作重点

(一)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抓紧建立或明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承担应急管理的各项职责和任务。机构和人员情况报县政府应急办备案。同时,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督促辖区内的学校、企业落实应急机构和人员,并负责对其进行备案登记。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首先,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县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的决定》(足府发〔2008〕41号)文件要求,加强与县政府应急办和市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完成各自的预案编制任务。其次,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督促辖区内的所有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编制一套应急预案,并对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备案登记。

(三)信息报告和预警。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在辖区内的所有村(社区)设立1名隐患监测信息员并进行备案,对各种非安全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力争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建立一支以民兵为主体的义务救援队伍,对队伍情况做好备案登记,并实行动态管理。

(五)培训演练。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年内组织一次应急演练,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二、有关注意事项

篇3

“这是中国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雪灾。”2008年的第一场雪在这样的评语中逐渐远去。但这场雪灾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又适逢春运,给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了一系列重要问题:交通瘫痪、旅客滞留、电力中断、物价上涨、能源紧张……

大雪也是“大考”,通过这场几十年不遇的雪灾,中国的灾难应急模式暴露出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总结之处?

预警机制:效率与流程

这场始于2月中旬的雨雪,延续时间不可谓不长,但是不仅老百姓没有得到警告,相关部门也没有作好准备。

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缺位致使交通、电力、车站、群众都没有任何准备,还在悠哉悠哉地过着和以往一样的生活。有的居民家中断电,断水,防寒物资缺乏,有的地方蜡烛卖到一块钱一根,有的电厂发电的煤都成了大问题。可以说就是猝不及防。

此外,大雪也暴露出了我们的协调机制没有发挥作用,有的省一方面供电紧急,另一方面发电厂缺煤停止运行。

雪灾非一夜形成,做足准备并非绝无可能,防范胜于救灾。假设这场雪灾到来的前几天,我们得到了预警,老百姓就可以多储备些粮食、蔬菜和水等生活用品,老年人就可以不出门,就能减少摔伤和支气管方面疾病的发生,电厂就可以多存些煤,不至于天寒地冻的时候没有电力供应。

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一定要有前瞻性、指导性,要从事中控制转变到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相结合。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就是要使危机预警成为政府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事件事先有充分的估计,选择最佳的应对方案,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和公众的损失。

思考:建立辅助政府决策的各类专家队伍,建立对外危机信息的科学流程。关键要做好信息收集与分析、从而识别危机,并且提前告知公众,做好物资、人力、抢险等多项准备。识别危机要做到专家决策与领导决策相结合,确定的预警信息要有应急管理部门对外统一。危机预警时还要要注意让老百姓看得明白,知道要采取什么相应措施,现在的什么“橙色、红色预警、一到四级灾害响应体系”,不要说老百姓听不懂,就是政府工作人员也有很多说不清的。

应急系统:统一与实践

我国大部分省份均已经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各区县也被要求成立相应机构。但真正发挥高效统一的指挥作用还需培训和实践。

像这次雪灾中关闭高速公路、机场等一些不利于化解危机的决策都应该由应急办统一批准才能实施,不能片面强调安全因噎废食。这种情况部分省份在雪灾中就发生过。好在当地主要领导有了不能轻易关闭高速公路的明确指示。

此外,灾害发生后抗、救、援几个环节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集中、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是实施有效管理的保障。在通讯、网络这么发达的今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次雪灾,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不可能自发地去一些相关信息,气象、交通、民政部门又不可能指挥通信部门,这时候政府应急部门应该紧急部署通讯部门支持政府工作,负责免费传递短信和电话提醒。危机管理中信息往往是决定性因素,无论是灾情汇集,救援指挥乃至个人安危都不可或缺。

在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安徽休宁。2006年,休宁县委县政府专门对副科以上干部进行了应急管理培训,并建立了很好的应急信息系统。此次雪灾发生后,当地老百姓手机上从1月29日就收到8次救灾提醒短信,有动员上街扫雪,帮助身边老、弱、病、残、孕妇等内容,也有安全用电、不要驾车出行、桥上积雪易滑等内容。这些短信时时刻刻提醒着群众,让人们在寒冬中感受着党和政府的温暖,而在其他地方就很少见到这种温馨提示。

思考:危机发生时应有像110、119、120一样可以联动的一个公众信息公告平台,负责告知天气、交通信息和灾害情况,引导老百姓正确应对。同时,应急指挥部门要提高协调意识和能力,要掌握安全信息,要协调各部门信息共享,要协调各部门落实救灾资金和物资,科学调度本区域人、财、物,协调各部门落实救助,协调政府职能部门支持救灾。

政府动员:意识与能力

雪灾是对社会整体能力的综合考验,也是对政府动员能力的挑战。

中部某市在第一场雪到来时,有8000多名环卫工人夜以继日扫雪,第三场雪到来时,不少机关干部参与了其中,但市民发动远远不够,甚至有的部门,门前雪都不扫。尽管当地政府办公厅也下发了扫雪通知,但积雪处理,如何分工负责保证主干道全部清扫完毕不留死角没有详细规定,不少道路,小区都没有清扫,不少单位连一把锹都没有。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特例。在此次雪灾中,不少车辆人员滞留在公路上几天几夜,仅贵州公路滞留人员高峰时就达10万多人,湖南公路、铁路滞留需救助8万人,滞留车辆绵延几十公里,有的旅客滞留几十小时,他们亟需帮助。虽然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苦于人员有限,饥寒交迫的乘客大有人在。而同时,却是有很多市民想参加扫雪或相关救助,但大部分却不知道哪里最需要,也没人组织和个人去组织。我们大多数市民没有被动员起来。

思考:雪灾中的“事中管理”阶段要求所在区域政府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快速救助民众的生命。如何做到,就得依靠沿途县乡政府发动群众送水送饭,组织巡回医疗队伍。当然政府可以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所需物资资金问题。例如在此次雪灾中,安徽黄山歙县就组织了上万名干部、群众上徽杭高速公路扫雪保证了道路的通畅。而在美国一些城市,市政府要求房主必须在雪停后第二天中午把雪扫干净,否则被罚100美元,连续三次不扫,监禁90天。

全民应对:素质与NGO

天灾难避,人祸可防。在危机关头,除了政府提高应急救助动员能力外,民众的自护、互助等抗击灾害意识公德意识也亟需普及和提高。危机管理实质是对整个国民应对能力的综合考验。“911”中美国人表现出了勇敢、镇定和凝聚力,事发两天,美国就重开航班;日本如遇车祸,不会有车辆投机取巧加塞,从而保证了道路交通不堵。他们表现出来的内在秩序和恢复能力,不仅仅源于法治化程度,也取决于政府对全民危机教育的管理。这次雪灾不仅考验了我们政府应急能力,也在考验着国民的精神和素质。

一是开展群众性的危机教育和应对危机训练。这是提高公众自身危机意识、危机预防能力和危机应对水平的关键。全民受灾,就要全民救灾。

前几年在东北一起酒店火灾中,烧死的都是中国人,20多个日本人却全都安全脱险。这是因为日本从小学到中学都有关于地震、洪水、火灾、核战争等危机应对必修课,每个学生都必须过关,他们各地还专门有抗灾救灾商品出售,国民还会被组织到“抗灾救灾预防救助中心”去接受训练,日本国民的忧患意识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高度重视全民防灾减灾指导,在各级学校、村镇、社区将防灾减灾列入教育内容,提高广大群众在发生灾害时的自救和施救能力。这样一来,民众在恶劣天气中哪怕战争发生时就不会再处于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而知道如何自救或相互救助,同时也会减轻政府的负担。

例如,黄山风景区除了有10余人专业医护队伍外,几年前就组建培训了包括防火队员、保安、宾馆服务人员等100多人共同参加的急救组织,收到很好的效果。

思考:教育等相关部门要有制度性安排,防灾减灾从学校抓起。

二是鼓励其他组织发挥作用。每当处理紧急棘手问题时,我们习惯于沿用过去熟悉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利用行政系统来强力的推行公共政策,当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的时期是必要的,但是,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危机,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外救灾是除政府全力抗灾外,可以见到许多非政府组织(NGO)的身影,包括基金会、慈善组织、宗教组织以及各种志愿组织。志愿者协会、社区组织、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和民间团体,他们反应灵敏,尤其在救灾初期,省去了政府组织研究决策等过程。

篇4

为切实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台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并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

各镇(街、场,下同)、各部门单位要切实抓好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工作,要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并逐级落实责任。要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应急管理融入到防灾减灾、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医疗救援、宣传教育、群众思想工作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切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今年8月底前,各镇要成立以镇长为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相关人员做好日常应急管理工作。村(居)委会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本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分管领导,配备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争取年底前全市基本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各镇、各部门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等有关情况请于8月底前报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力争在**年底前,所有镇、村(居)和各类企事业单位要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本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为使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更主动,各镇、各部门单位要加快应急预案编制步伐,争取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各镇、市直各部门单位及有关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10月底前完成村(居)委会及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各镇、各部门在抓紧本镇、本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同时,要组织村(居)委会及属下各单位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各镇及市直部门单位的应急预案要及时报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村(居)委会应急预案报镇备案,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报主管部门备案,企业单位的应急预案报市安监部门备案。基层应急预案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还要加强预案演练,确保专项预案演练数占总数的60%以上。各镇、村(居)和各基层单位要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原则上每年要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各类演练活动。

三、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

建设上下联通,具备视频监控、视频会议、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等功能的应急系统平台,是及时预防突发事件、科学处置突发事件、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目前,市应急指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已与**市政府视频会议系统联通,市信息产业局要在此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整合我市现有资源,逐步建设与公安、水利(三防)、人防等指挥系统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平台。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整合本镇、本部门的各种应急资源,组织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

四、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抓好隐患排查整改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要做到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相结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镇、单位要按照有关信息报送规定向市政府报告。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各镇和有关应急成员单位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村(居)委会及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值班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信息员的作用,各镇要建立基层信息报告网络,重点行业要设立安全员,并明确其信息报告任务,同时鼓励群众及时报告相关信息。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应以书面报告为主,但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的突发事件,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告,可采用电话或口头方式先行报告,随后在45分钟内补报书面材料。要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努力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

各镇、各有关单位还要经常组织力量认真开展突发事件隐患普查工作,特别是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限期认真整改。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限期整改,同时要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应当及时向市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要建立隐患排查数据库,并根据有关应急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确保掌握底数。

五、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建立应急管理示范点机制

对于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我市已制定了《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方案》,各镇、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开展员工应急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确保生产岗位上的员工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有关防范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高危行业企业要重点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宣传的培训。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课堂,把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各镇、各部门单位要研究创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方法,通过推广应急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建议,推进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市确定台城街道、各镇要确定一个村(居)、市安监部门要确定一家企业、市教育部门要确定一所学校作为市应急管理工作的示范点,坚持以抓机构、抓预案、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抓联动等“十抓”为突破口,以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等“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以点带面,深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六、加强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篇5

一是初步建立了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继去年*月出台《*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后,各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市)政府制定的各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分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也在此后陆续出台。

二是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市应急管理委员会,正在筹建委员会办公室。各区、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也相继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投入运行。

三是较好地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公安局组建了*人的特警支队。畜牧、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通过应急预备队的定期培训和演练,增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反应能力。去年,全市开展各类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次。

四是妥善应对和处理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我市先后经历了诸如*年的非典疫情,*年*月的*江水污染事件,去年*月的*煤矿爆炸等突发公共事件或事故,由于有关方面应急预案启动及时,采取措施得当,有效地减少了损失和危害,也大大提高了各部门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与新形势下公共安全的需要相比还很不适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还不够完善;现有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缺乏统一标准和综合管理,预案之间缺乏有效对接,部分预案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灾害预警工作漏洞较多,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不及时;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少,设施设备落后,难以应对高难度、特殊类、复合型灾害事故等。对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务必予以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国家安危、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居安思危,充分估计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和挑战,清醒地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充分理解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才能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和谐之本,和谐必须安全。只有首先保证安全,和谐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客观分析近年我市的安全形势,总体上较好,但是问题不少,不容乐观。如*年,全市由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都有所上升,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和环保、卫生、治安等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也是接续不断,凸显出形势的严峻性。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高度警觉、高度重视,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想方设法扭转被动局面,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定、谐和的基础条件。

其次,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维护公共安全。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无疑会对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个威胁不排除,人就无法安生;政府不能有效地应对和解除这些威胁,那就是失职,也就难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既是公众和社会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

其三,加强应急管理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日前结束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届一次人代会确定了加快建设*城市、实现*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和主要任务,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共安全作保障,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仅是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我市宏伟目标的基本保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为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宏伟目标保驾护航。

三、努力把应急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

全国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没有制定分预案和专项预案的单位,要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加紧制定分预案和专项预案;已经制定和正在制定的,要进一步完善。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门要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后谁去处理、怎么处理等重点环节,周密细致地编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的要求有两条:第一条是纵到底、多层次,就是要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市到区、县(市)、乡镇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应急分预案要相互衔接、不断层;第二条是横到边、全覆盖,就是对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要制订专项预案,确保全方位、不缺失。科学审定应急预案。市应急办成立后,要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区、县(市)的分预案和各部门的专项预案进行评估论证,然后提交应急管理委员会审定。同时,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针对实践和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对预案体系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应急机构建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前,暂由市政府政务值班室代行其职能。各区、县(市)政府要抓紧建立本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做到有专门的机构管事、有专门的人员办事。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要坚持实事求是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解决好职能和编制等问题。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作用。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特别要在公安、消防、交管、医疗急救、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着力培育骨干力量。加强预案演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依据各自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演练活动,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实战技能,锻炼战斗队伍,确保应急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靠得住。

第三,要不断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近期,国家将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市政府法制办现在就要着手研究和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和实施细则,逐步把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要及时清理、修改、废止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不相符的现行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保持法律、法规的协调性。

第四,要加快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风险隐患分级分类标准,组织力量集中做好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综合采取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和制度。信息报送要做到及时、全面、真实、准确,信息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虚报和瞒报。完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各地、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做出准确评估,把应急能力建设纳入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做好纵横两个方向的协同与配合工作,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有机协调、高效运转。

第五,要切实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群众一旦受灾时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屋住、有医治。完善物资、装备、技术和财政保障制度,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必要投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切实保障应急工作之需。提高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在规划和建设各类公共设施时,充分考虑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应急处置设施和备用系统。逐步整合应急指挥平台。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并与急救、市政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以我市现有网络资源为依托,切实加强中枢平台建设。

第六,要突出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立足基层、重心下移、依靠群众的原则,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抓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社区的各项应急措施要更完备、更具体,便于操作。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农村应急基础条件较差,特别容易受各种灾害侵袭。要按照全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把做好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提高农村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类企业特别是矿山、石化等高危行业企业,要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经委等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加强重要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供水、供气、供电、医院、地下商场以及能源、运输、通讯等部门,是公认的应急管理重要部位。这些部位更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而且往往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些重点要害部位,一定要有完善的应急管理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第七,要扎实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工作。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广泛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推动应急宣传工作进工厂、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印公共安全手册或应急知识宣传手册,向社会免费发放。

四、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做起,务求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首要责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调度指挥;较大以及其他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领导及具体负责人也要相应负起责任。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不负责任,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二,密切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工作千头万绪。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加强本地区、本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还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指挥、协同应对的总体要求,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篇6

一、明确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

(一)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建立起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装备齐全、保障有力的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企业危险源监控,实现企业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有机结合;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企业应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大型企业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企业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企业(以下简称高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其他各类企业也要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自身应急管理工作。

(三)完善企业应急联动机制。县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高危行业企业分布、企业重点危险源、应急队伍、救援基地、应急物资、道路交通等基本情况,加强与企业联系,组织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协调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中央企业要加强与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主动接受安全生产监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要及时报告有关情况,预警信息。

三、推进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四)编制完善企业预案。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各企业要针对本企业的风险隐患特点,以编制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为重点,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其他方面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生产企业要在预案中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具体应对措施。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差企业、产生或经营危险废弃物的企业和改革重组改制企业的指导,明确预案编制要求,制订编制指南或预案范本,提高预案质量。

(五)加强企业预案管理。建立企业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备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预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四、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和基地建设

(七)加强企业专兼职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对已经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依托已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涉及高危行业的中央企业都要建立起现代化、专业化、高技术水准的救援队伍。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签订救援协议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协助协议企业排查事故隐患,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协议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专家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指导作用,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八)加强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大型矿山、石化、民航、铁路、水上运输、核工业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建设专业特色突出、布局配置合理的应急救援基地,并在做好本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工作。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要率先建立一批管理规范、装备先进适用、信息畅通、处置能力强的区域应急救援基地,承担起一定区域内的重大抢险救灾任务。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相关地方的沟通,做好救援基地规划布局和组织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全国救援基地信息沟通渠道。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的支持,充分发挥救援基地在区域救援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做好隐患排查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

(九)开展企业隐患排查监管。各企业要组织力量,重点针对企业生产场所、危险建(构)筑物以及企业周边环境等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治理整改,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对隐患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实时监控,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改革重组改制企业要特别重视矛盾纠纷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防范发生。有关部门要加强隐患标准的制订、完善工作,加强督促检查。

(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对溢流、井喷、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源失控等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企业要在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报告有关情况,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要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地方政府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置的指挥领导,组织开展救援和群众疏散工作。有关单位要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要求,做好各项救援措施的衔接和配合。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企业应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消除环境污染,并加强事后评估,完善各项措施。

六、强化企业应急管理职责分工和相关政策措施

(十一)明确和落实企业应急管理责任。企业对自身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在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现有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监督指导有关企业预防和应对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分类指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篇7

[关键词]突发环境污染 应急管理

突发环境事件尤其是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其中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不但包括常规性环境污染,也包括由于重大化学品、危险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和消亡过程中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类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严重、污染物不明及处理的艰巨性等特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突发船舶污染事件等。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物辐射污染事件。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通常发生方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可分为:(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排放不当导致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污染事故。(2)毒气污染事故:实际是上面事故的一种,由于毒气污染事故最常见,所以另列,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氨气等。(3)爆炸事故:易燃、易爆物质所引起的爆炸、火灾事故。(4)农药污染事故:剧毒农药在生产、贮存、运输过程中、因意外、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泄漏所导致的污染事故。(5)放射性污染事故: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放射性物质过程中不当而造成核辐射危害的污染事故。(6)油污染事故:原油、燃料油以及各种油制品在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因意外或不当而造成泄漏的污染事故。(7)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因不当或事故使大量高浓度水突然排入地表水体,致使水质突然恶化。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类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程度,《国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总体预案》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用红色表示)为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Ⅱ级(用橙色表示)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Ⅲ级(用黄色表示)为较大环境污染事件,Ⅳ级(用蓝色表示)为一般环境污染事件。

三、突发环境污染的危害

1.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在瞬间排放出的大量具有危害性的物质,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2.威胁生命和人健康。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所排放出来的有害有毒物质,特别是易燃易爆的有害物质,将直接严重威胁生命和人体的健康。

3.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由于其高危性的特点,一般均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危机城市生命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一般相当严重,可能危及城市的生命线。

四、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

1.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是针对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和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2.应急管理的指导原则。在应急管理中,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一些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来进行应急管理的决策和处置。

篇8

根据《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对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08年应急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2008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落实了全市2008年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2008年全市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2008年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了领导负责人员配置,明确了相关机构的职责分工,局行政办公室具体负责管理教育系统的应急事项,办公室主任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重点做好了3项工作:一是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置细则,整合了应急队伍人员配置;二是强化了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做好应急设施的维护和检测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三是做好了应急管理日常培训和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理意识和应急实战能力。同时,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院校,成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督促指导了各项制度建设,将应急管理意识融入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为止,全市教育系统未出现应急管理方面的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二、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在原有预案基础上,结合奥运安保实际,建立了《教育系统奥运安保和反恐工作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6个应急预案。要求各地校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并切实开展演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建立应急预案2356个,共举行各类应急演练80余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三、突发事件风险排查整治情况。年初以来,我局5次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开展学校安全自查整改工作,重点加强了春节、两会、“五・一”、“十一”和2008北京奥运会等敏感时期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在此基础上,市政府组织教育、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工商等部门(单位)3次对全市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联合检查。目前,全市共整改各类安全隐148个。

四、应急物资普查情况。对全市教育系统应急救援物资、装备进行了统计排查,按规定进行了经常性维护、保养、补充和更新,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保证了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的完好。

篇9

一、迅速传达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

这次全省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专题会议是在全国重特大安全质量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上,副省长于莎燕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分析了今年以来全省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并部署了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这对第四季度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迅速传达此次会议精神,吸取各类事故的教训,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打好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百日会战。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

(一)要突出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每个施工现场都要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着重消除薄弱环节的安全隐患。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企业从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创建标准化工地活动。

(二)要突出抓好供热燃气安全管理。要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对燃气运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排查。供热企业要加强对供热设施、管网特别是运营时间较长的管网进行巡检。

(三)在突出抓好房屋拆除安全。要严格执行房屋拆除许可制度,将房屋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批准房屋拆除施工,必须严格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拆除技术方案,并监督其认真落实。

(四)要突出抓好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十一”黄金周在即,要加强游乐设施的安全管理,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加强游乐设施的质量检测和安全监察,确保游乐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游人游览安全管理,对重要游览区、险要路段,加强执勤,严加防范。

(五)要突出抓好在用房屋建筑及市政府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对住宅、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市政桥梁,要开展一次全面自查和检查,对接近或已超出使用年限的,要强制进行鉴定、检测。对存在使用安全隐患的,要督促产权和使用单位落实监管措施,视具体情况,采取观察使用、处理使用、停止使用和整体拆除等措施,及时控制消除安全隐患。

三、严格执行制度,落实责任主体,加强督促检查的力度

(一)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严格执行岗前培训、班前交底、安全巡查等规章制度,特别是严格执行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纪做出严肃处理,该降级的要坚决予以降级,该吊销营业执照的要坚决予以吊销,该清出市场的要坚决清出市场。对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要坚决取消其从业资格。

(二)要明确落实责任主体。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并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评价制度,按期完成对下级部门、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评价和本部门的自评工作,在各类评奖获优、资质升级增项、市场准入,甚至对干部的提拔使用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使安全生产责任真正得到落实。

(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力度。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近期要对所有涉及安全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重点对旅游、公众聚集场所、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行业的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确保取得实效。

四、加强组织领导,纳入工作日程,确保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一)要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继续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督促;分管领导要拿出主要精力一线指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定期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严禁任何单位、任何部门以招商引资等各种理由阻止有关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安监、质监等职能机构要全力以赴,严防死守,抓好隐患排查,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建设系统内部各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应急机制;应急预案;电力供应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18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5.091

1 电力事故的危害

某年初,南方很多地区遭受低温降雪的侵害,很多电力设施遭到破坏,形成大面积停电现象。面对这些严峻形势,电力企业贯彻国家号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完成电力恢复任务,确保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在电力的使用中,“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逐渐成了人们的口号,也是社会稳定的时代要求,在一些突发事故或者灾难面前,如果预先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就会减少很多伤害。

2 电力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关系

持续安全生产是企业对电力供应的最大要求,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电力企业安全,保证为社会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清洁的能源,为生产企业提供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灾难事故都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在一些无法预见的灾难面前,更多表现的是无可奈何,如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方案,保证电力可靠供应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在面对突然的灾难时能及时地解决问题并减少损失。电力的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生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做好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能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高事故处理能力,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

3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电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应急体系的建立是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应急预案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主要

内容。

应急体系的建立是以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系统、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不同为依据的,这些依据的不同对建立的应急体系也会不同。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实际生产情况,依据岗位类别、部门到班组等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这些预案相互之间联系形成体系。电力企业需要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分级进行负责、区域结合并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应急预案是建立应急体系的基础,对事故的危害程度或者事故类型做好详细的调查,对应急管理明确责任,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有效,实施方案迅速及时,统一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提高应急机制质量。同时也要进一步推进电力安全应急组织体系、预警系统、物资储备、应急实施团队、领导指挥等方面,以提高电力的应急综合能力。

3.1 编制健全的应急预案

编制电力安全的应急预案是生产企业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进行贯彻和执行,使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对风险的发生和事故的突然出现提高防范能力,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

3.2 应急预案的种类和数量

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应急预案的合法性是安全管理的底线,因此电力企业需要认真地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再进行编制应急预案。电力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含有法律法规关于安全生产的所有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灾难的发生,同时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自身情况来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也要编制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者应急预案。

4 加强预案编制,加强应急管理

企业的健康稳定生产遵循的原则是珍惜生命、安全生产,要尽可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生产的过程中,一些常规工作必须按照规范制度进行操作,对于突发性的事故就要采取应急方案。编制预案一定要常规化、系统化,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把预案的编制化为工作质量的考核范围内,企业也要经常组织演习,在演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补充应急方案。

在电力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建立应急方案编制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了解并结合所在企业、所在部门职能类型,确定编制工作任务,不断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通过职能分工,结合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制定工作计划,使应急预案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制定电力安全应急预案需要收集各个方面的资料和详细信息,也要借鉴国外的应急管理措施和经验,然后进行风险判断和分析,对自身情况做出风险分析、排除事故存在隐患的基础上,找出企业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的类型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分析风险存在的大小,最后形成分析报告,将这些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资料。通过以上程序介绍,对可能会发生的、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要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应急处理预案。电力企业之间应该经常组织交流,互相吸取对方的先进技术或者管理方法,但不可以照抄照搬,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有所取舍,借鉴同行的经验及管理方法是非常宝贵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分析,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在实施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5 应急管理的实行

5.1 建立三个保障体系

在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需要三个体系标准加以保障,即目标体系、组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目标体系是对应急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推进中要达到的目标。组织体系是明确各个部分或者各个层面的管理者,能够承担领导责任,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管理意识,提升工作质量,同时也要将各项工作按标准化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推行采用的考评办法,依据考评内容核实工作质量,通常使用的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5.2 加强风险管理

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行也要加强风险管理,比如加强风险识别体系、风险预警体系、紧急处理体系以及应急公关体系等。2010年,在渤海出现的“麦莎”台风,给周围临海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一些卸船设备被台风刮入大海,这就是风险管理没有做好,对台风可能造成的危害预计不够,台风造成周围电力系统的损害的预警系统没有做好。

5.3 人员工作素质

在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使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激发工作人员潜力,使工作人员处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并要求员工有安全生产意识,使工作人员面对紧急情况都有应急处理的能力。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认真实干,掌握工作主动权,对工作认真负责,提高事故预警分析能力,提前将一些不稳定或者不安全的因素扼杀在摇篮里,工作时保持头脑清醒,时刻警惕,使电力的安全运行状态时刻保持,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四川某一电厂机组破坏非常严重,电厂及时采用应急方案,工作人员在艰苦的条件和不顾个人安危的情况下投入工作状态进行抢修,使机组顺利恢复运行,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奥运会举行期间,南方很多地区遭受台风以及洪涝灾害,电力设施受到严重损坏,各地区电力企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实行应急预案,在短时间内使电力恢复正常运行,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损失减少到最低。

6 应急管理在电力使用中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建立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顺利发展的需要,使事故减少发生率,对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有效提高。电力应急管理实行的优点有:确保全体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满足企业的安全基础设置;在突发紧急情况出现时,减少管理层的干涉或者中间环节简化,以免逐级上报情况而耽误时间,有利于安全管理控制;改变传统的管理层比较多或者垂直管理模式,将信息的上报通道尽量缩短,以提高工作效率,越及时地解决问题越能减少伤害。比如,在台风冲击电厂时,如果紧急管理工作做到位,就不会出现很大的损失。2008年年初的一次暴雪中,贵州中部地区电网受损严重,电路故障频频发生,很多电源点都无法发送,多数地区面临停电,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并实行应急管理方案,使贵阳多数地区在短时间内恢复电路,这就是应急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运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7 结语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笔者对电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虽然目前电力的供应和需求还会存在很多无法预料事故的威胁、自然灾害时常会发生、电力设备使用机制不健全等都会对电力的安全使用形成威胁,但是只要做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电力工作人员提高职业素养并不断学习现代电力管理知识,对事故的风险预测能力不断提升,就能保证电力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建立全面有效的电力应急机制,加强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磊.电力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措施分析[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谢楠楠.电力企业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

技日报,2014,(12).

[3] 雷奕明.浅析电力的安全使用和应急管理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