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1 01:0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精神,是科协组织的首要任务,作为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十”报告的精神实质,用“十”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镇党委、政府坚持把科普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组建以宣传、党建、财政、广播、农技站、林业站、计生、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协工作领导小组,肩负起科技和科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把力量凝聚到建设“酒香兆雅、花香兆雅、书香兆雅”目标上来,强力实施“两化互动强镇,文化旅游兴村,产业新村富民”发展战略。
二、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增强科普服务能力
(一)加强协会组织的管理,通过学术交流引领自主创新。
1.建立兆雅镇教育学会。通过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推动教学改革和推广应用教学成果。
2.建立酒类企业协会。搭建镇域内酒类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建立产学研关系,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导兆雅酒类企业走集约式、规模化发展道路。
(二)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力度,构建农村技术普及推广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新农村建设。
继续巩固我镇建立的较大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明显的科普示范基地,即兆雅镇花木示范基地、石龙村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永和村龙眼示范基地、两河村柚子示范基地和型家村琵琶示范基地。继续推进精品花木园区建设,新增花木精品示范园1000亩,示范推广种植川优6203优质水稻品种,扩大水稻高产示范片规模,在万得路和泸永路沿线五个村完成高产水稻规范化栽培1800亩,扩大现有蔬菜基地规模,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形式引进业主,建设蔬菜基地100亩。抓好农业专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人队伍建设,推进产销一体化。充分发挥好花木、水稻、畜牧、龙眼、柚子、养殖等技术协会的作用,带动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农村实用技术普及推广,进一步建设好科普惠农服务站,开展以信息公布、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发挥科普示范作用,更好促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
三、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一)高度重视《纲要》实施工作。制定《纲要》实施计划,成立《纲要》实施工作领导组,认真贯彻《纲要》精神。
(二)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品牌活动。我镇将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认真开展好“科普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三下乡”等大型品牌宣传活动,大力推进科普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六进”活动,通过科普讲座、科普文艺汇演、科普知识竞赛等方式,把科普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扩大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让科普活动惠及更多社会群体。
(三)有效推进社区科普工作。认真制定好社区科普工作计划,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行动”,继续开展“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力推进和深化社区科普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大胆探索建立社区科普工作运行机制,使社区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科普公众服务。
(四)切实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抓手,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举办科技辅导员培训,开展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加强对中小学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指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把科技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着力增强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
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作用
(一)多部门联合形成一支科技队伍。充分利用好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科技人才到企业、到农村第一线为科技进步作贡献,为加速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篇2
一、进一步明确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的目标任务
企业院士工作站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合作项目为纽带,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重要资源,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平台。从2012年起,在加强已建省院士工作站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在市级科技计划中增设院士工作站建设计划,旨在吸引更多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集聚、为企业服务,攻克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企业创新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开展产业及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联合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攻关;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在企业共同开展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企业创新人才。
二、进一步严格企业院士工作站的建设标准
企业院士工作站由符合条件的企业自愿申请,建设期原则上为两年。为切实增强企业院士工作站的建设成效,各地、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企业院士工作站的建设标准,加大研发场所、设备和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大研发投入,为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开展自主创新提供基本保证。一要加强基础条件建设。相对集中安排面积不低于500㎡的研发场所,配置研发活动所必需的试验、检测等仪器设备。二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工作站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建立稳定投入机制。设站单位每年提供不低于200万元的专项科研经费,用于企业院士工作站的研发活动。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院士团队每年累计进站时间不得少于200天,建站企业要按不低于1:3的比例配备企业研发人员进站协同工作,并借助院士资源培养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四要加强工作站业务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每年年初要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研发方向、科研项目,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五要确保院士工作站建设成效。院士工作站建设期内,要充分发挥院士团队资源优势,积极争取联合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国内外重大工程、标准制定等,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行业协会等,并努力实现每年新申请发明专利1~2项。
企业院士工作站要切实加强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项目组织、考核、激励等内部独立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经费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进站人员名录、仪器设备清单、院士团队进站记录、年度工作计划、具体项目(课题)合同或协议、创新产出、人才培养、会议纪要、宣传资料等基础台帐。
三、进一步加强企业院士工作站的管理和服务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科协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联合组建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工作办公室,负责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的管理、指导和考核。市财政对市区企业建设的院士工作站,经考核验收合格后给予50万元建设资金补助。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认定标准另行制定。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改革实践
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在校期间受到很多理论知识、专业及技能的教育培训,他们较普通的人群有较大的创新潜能。开展创新教育是高等学校为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其担负的责任。从总体看,目前高校的教学改革基本停留在认识层面或一些单因素的分析与实践,缺乏对影响学生群体创新能力的多因素、多环节、系统性的研究。笔者曾参与“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研究,结合对大学生创新教育教学的改革思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创新教育相关问题的探讨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创新人才培养要经过多个环节过程。其中有四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课堂理论教学、实践工程训练、课外科技创新。它们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构成了相互关联的过程体系。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很多因素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其中有五个关键因素: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大学生创新激励机制建设,科技创新导师制建设、创新教育环境建设、经费保证制度建设。它们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从机制、制度、环境及经费上提供了保证,构成了创新人才培养四个主要环节循序有效运行的支撑基础。
二、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建设
为了实现创新教育的规范化、常规性,必须建立稳定的创新教育运行机制。我们首先建立了创新教育管理制。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领导班子主要领导负责主抓创新教育工作,创新教育列入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由专职辅导员负责组织管理,成立大学生求是创新协会。
其次制定了创新教育奖励制。每年举办2次创新设计大赛,每年举办2次工业设计大赛,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为获奖学生颁发奖金和奖励证书,对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获奖学生颁发奖金。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创新教育的培养锻炼,创新教育被列入教学学分,每名学生四年里必须取得6个创新学分,这种创新教育学分制强化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广泛性。
再次建立了创新教育导师制。教师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主导力量,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工作,将教师创新指导列入教学工作量,指导大学生创新活动作为教学任务下达给指导教师,对优秀指导教师给予奖励。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活动指导水平,指派3名教授作为大学生求是创新协会的科技创新顾问,为学生举办科技创新讲座、科技创新咨询等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
最后建立了创新教育保障机制。(1)环境保障:为改善大学生创新教育基本条件,我们加强了工程训练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并且面向学生预约开放。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创新与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经建立了惠达陶瓷集团公司、北京工业设计研究发展中心、宏福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创新基地,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空间。(2)经费保障:建立多种渠道筹集创新教育资金的经费保证制度。除了在预算内经费用于创新教育外,积极对外联络,争取企业支持建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其中德龙钢铁有限公司、赛福特电子信息工程公司和惠达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大学生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另外通过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还能获得科研经费的支持。创新经费的筹措保证了大学生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通过创新教育的制度建设,从机制上保证了创新教育的规范化、常规化开展。
三、创新教育改革思路的实践
(一)把创新教育融于思想教育及管理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融入创新教育思想,在学生党课、团课学习中增加创新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我们在试点学院组织成立了大学生求是创新协会和科技创新部,制定了协会章程,各班委会配备了一名科技委员。创新协会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各类科技讲座,举办科技创新研讨会,定期组织各类创新设计大赛和设计作品展,使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的热情,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潜能,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创新活动。
(二)把创新教育融入课堂理论教学
为了在课堂理论教学融入创新教育,专门为学生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创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测试》、《基础工业工程》、《CAD/CAPP/CAM》、《机电传动控制》等课程中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及时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最新科技发展动态,为学生奠定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基础。通过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训练平台。
为了将创新教育教学有机地融入到一般工程技术课程中,我们选择《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为示范,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改革,在课程中增加创新性课题的讨论课,鼓励优秀创新方案进行实际制作,推荐参加院校及省创新设计大赛,选拔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作品申报国家专利。改革作业模式,选择一些典型题目由学生组建测试系统,完成实测作业。(下转第99页)
(三)把创新教育融入实践训练教学
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课建设中加强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开发,机构创新设计、机电传动控制、基础工业工程、产品造型等实验室对学生预约开放,为学生提供开放型的创新实践平台。工程训练强化了学生实际动手的工程能力培养,工程训练中心构建模块化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为全校学生提供了工程训练实践机会。在生产实习环节,选择海尔集团、维柴集团、一汽集团、惠达卫陶集团等多种类型的现代化知名企业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为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构筑工程背景知识。
(四)把创新教育寓于趣味效应
利用课外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自主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大学生求是创新协会的作用,通过协会广泛吸收学生会员,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创新设计大赛大型创新活动,组织优秀会员参加省内和全国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企业的产品创新设计,形成长效、规范的创新效应:“传帮带”效应、“趣味”效应和“主动”效应
篇4
一、“科技西进”基础扎实
相对主城区,西部五县(市)科技资源缺少、创新基础薄弱。但近年来,五县(市)党委政府重视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环境不断完善,工作呈现许多亮点。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省科技强市(县)复查,五县(市)全部通过考核,其中富阳、桐庐、临安获考核先进;富阳、桐庐、建德、临安通过省科技强市(县)复查。主要表现在:一是拥有一批科技型企业。截止到2011年底,五县(市)有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85家(全市159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32家(全市2528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全市11家)、省级11家(全市55家)、市级35家(全市172家);雏鹰企业100家(全市678家)。有省级企业研发中心62家(全市284家)、市级134家(全市490家),浙江万马集团(临安)、新安化工集团(建德)建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二是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全市首批5家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中有富阳光通信、建德有机胺化工。五县(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建立了21家面向企业的市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全市29家),每家中心配备1-2名市级科技指导员。分水制笔、临安涂料2家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三是企业科研活动活跃。近3年,五县(市)企业共承担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6项,获得市本级资助2486万元。2011年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五县(市)企业共承担375项(其中建德98项、临安96项、富阳74项、淳安54项、桐庐53项),占全市立项数1463项的25.63%,市本级资助4257.02万元。四是创新载体建设有突破。截止到2011年底,五县(市)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科技创新载体30家,引进科技人才600多人,已投入建设与研发资金2亿多元,在研项目60多项。杭州千岛湖游船艇研究院等4家被认定为杭州市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青山湖科技城聚焦“研发+产业化”,成为杭州西部吸引人才、院所、企业研发总部的高地。五是知识产权工作有成效。2011年,五县(市)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7386件和5742件,占全市总量的18.06%和19.63%。知识产权(专利)试点示范企业不断增加,新安化工集团成为国家级试点示范企业,有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1家,占全市22.5%;市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77家,占全市24.6%。六是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以“富民、惠民”为核心,五县(市)创建了国家级新农村科技示范镇1个,省级示范镇2个、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镇9个、示范村22个。拥有省级农业科技企业82家,市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87家;省级农业企业研发中心22家、市级29家。临安太湖源镇、桐庐县和富阳市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二、“科技西进”任务明确
根据市、县(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意见精神,结合杭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知识产权和科技服务业规划,通过对五县(市)开展调研,征求县(市)对科技西进工作的建议意见,组织编制“科技西进”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科技西进的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及人、财、物等科技资源要素西进的行动计划,以指导实施“科技西进”。
指导思想是:围绕发展十大产业,树立大杭州、大科技、大协作理念,以科技政策覆盖、创新要素下移、服务体系延伸、科技创业拓展、科技“两员”服务等为抓手,以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坚持政策优化、机制创新、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充分激活城区和五县(市)协同创新的能动性,推进县(市)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三城三区”。
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通过实施“科技西进”计划,初步建立市、县(市)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机制,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县(市)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引领支撑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培育出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科技型企业和若干个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为县(市)发展十大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三、“科技西进”近期重点
(一)健全工作联动机制,构建县(市)创新体系
1、建立工作会商机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市、县(市)科技工作会商活动,与县(市)分管领导工作通气,明确科技西进促进十大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签订两级协同推进科技西进协议,落实相关工作计划。市、县(市)两级科技局建立项目会商制度,争取各县(市)每年有1个以上需要市重点支持的科技攻关项目进入会商,以帮助解决县(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
2、建立资金联动机制。从分散支持向集中支持转变,从县(市)资金为市配套向市为县(市)配套转变。和市财政局加强沟通,统筹安排城乡区域发展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农业及社会发展科研、功能区行业研发中心等市科技专项,每年可安排资金大于3000万元。重点支持县(市)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发展十大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发展现代农业等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与县(市)联动实施。扩大县(市)科技部门的项目选择权,重点支持县(市)已立项、事关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市级科技经费予以配套。
3、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会同市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对县(市)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对五县(市)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指导,把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抵扣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科技政策兑现落实。继续优化考核指标,重点体现县(市)研发强度、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科技企业、特色产业等导向性指标,运用考核结果促进工作。指导县(市)创建创新型县(市),走创新驱动的
道路。
(二)集成两级科技资源,激发县(市)创新活力
1、加强科技服务工作。营造西部创新创业氖围。每年组织科技服务西进月活动,重点开展政策宣讲、科技下乡、资本对接、专家服务、科技小分队、产学研合作等。推进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创投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向县(市)延伸科技信息、专利服务、科技金融和成果转化服务。加强杭州知识市场与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的结合,依托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联盟等科技中介,完善科技成果对接交易评估和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组织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赴西部县(市)开展服务,争取在县(市)建设4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子平台。和市科协合作争取在桐庐、淳安建立院士工作站、五县(市)全
覆盖。
2、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雏鹰、青蓝计划西进。引导五县(市)企业和外地高校、院所专家开展科技合作、转化科技成果;引导创投机构带项目带资本去县(市)兴办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五县(市)籍大学生毕业后回家乡创办科技型企业。“十二五”期间,在五县(市)新增雏鹰和青蓝企业100家。认定市级创新型企业4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培育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0家。在县(市)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组建认定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时,主动吸收县(市)骨干企业加盟。
3、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工作沿伸到西部县(市)。指导桐庐县开展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工作、富阳、临安完成省知识产权示范验收工作。鼓励五县(市)建立中国(杭州)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工作站。到“十二五”末,争取五县(市)的国家、省和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达到120家,有2个科技孵化器或工业功能区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指导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专利数据库,引导企业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工作。提高知识产权信息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五县(市)产业和企业的专利预警工作。
4、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抓好国家级创新类试点与基地的建设和拓展,引导五县(市)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升级为科技型、创新型园区。加强富阳光通信、临安节能灯、临安电线电缆、富春江水电设备、横村针织、建德五金电器、淳安水饮料等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富阳光通信产业、建德精细化工等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科技指导员”、“科技小分队”制度,提升工业功能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能力,加大对块状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的引导与支持。在五县(市)创建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类试点(基地)或拓展区。在五县(市)已建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础上,引导县(市)创办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探索项目孵化地与企业承接地在一定时期内税收合理分成的机制,促进五县(市)园区承接主城区孵化器毕业企业。
篇5
一、基本情况
xx区xx镇xx村位于xx区西北商洛路x公里大荆与李庙之间的一条山沟内。本村辖x个村民小组,全村x户,人口x人,x名劳力,有耕地x亩,人均x亩。全村总面积x亩,有桃、杏、李梅经济林x亩,核桃新建园x亩。全村是一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浅山川原区。先后筹集资金x万元,修筑通村公路x公里。从2010年开始栽植良种核桃建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有核桃良种园面积x亩,占全村总面积的x%,已有x亩进入挂果期。全村副业各项人均收入x元,把核桃资源作为经济增长又一新的亮点纳入议事日程。今后还需在补植、科管、防虫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实现xx村宏伟目标。
二、主要工作
1、制定全年工作计划,以良种核桃建园为己任,确保示范村核桃发展。今年3月份,帮助xx村制定全村发展规划,制定核桃科管工作年历。精心抓好产业布局,规范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路子,召开村组干部会议2次,群众会1次,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广泛宣传核桃生产的良好机遇,核桃市场行情看好,价格稳定,政府种苗扶持,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2、以提效增收为目标,加大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全年共组织建园、科管、防虫培训班x期,培训农民技术员x人次,发放技术资料x份,科技图书x本。使群众从思想上彻底转变到产业经营上来。
3、以核桃科管为重点,确保核桃基地建设。全年共补植良种核桃x亩x株。修枝、定干、除萌、施肥、防虫共x亩1x株。全村为每户购买核桃专用肥1袋,每袋村上再补助x元,共计x袋。
4、组建农民核桃技术服务协会1个,认真落实核桃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确保核桃经营、收购、销售一条龙服务。
三、一年来核桃科管工作体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就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讲解科管技术,群众对核桃栽植建园有了充分认识,愿意在栽植建园上投资,在xx村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以核桃产业带动水杂果产业生产,形成一个多种经营的产业链,带动农家乐休闲旅游农业,增加农副产品收入,将会很好的促进该村林业事业发展,为周边村起到模范作用。
四、工作存在的问题
xx村核桃产业从近几年才开始,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小,大部分还未进入挂果期,单位面积效益比较低,全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经营的大多是上年纪缺少技术的劳动力。加之资金短缺,要达到全面科学经营管理还有一定差距。一些群众受小农意识的束缚,还未从农耕经营模式上转变过来,形成村上干部心热群众冷的现象。要从“粮农”转到“林农”上来的一个大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1、理清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路。以宣传做好群众思想转变工作,加强技术培训,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技术协会服务,向核桃产业大村奋斗。
2、制定长远发展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根据省政府“以建设绿色基地为重点,实现陕南突破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区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千亩核桃良种基地建设任务。在各级部门争取资金、种苗、农药、化肥等物资和技术的支持。
篇6
【关键词】 科技评价 创新型国家 第三方评价
一、引言
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按2012年全球创新能力指数排名,瑞士居第一,其次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中国排在第20名。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06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科技评价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创新型国家非常注重科技评价的工作,他们认为科技评价制度建设是科技评价活动健康发展的保障基础。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科技评价制度建设,经过多年的评价实践和努力,建立起了适合自己国家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并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相对而言,我国的科技评价工作大大落后于西方,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创新型国家科技评价的宝贵经验,对完善我国科技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型国家科技评价体系特点
科技评价活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后日本、法国、德国以及瑞士等国家也开始进行科技评价工作。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科技评价体系是从属于科技管理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涉及组织机构、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内容,科技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取决于评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效性。
1、多层次的评价机构
纵观创新型国家科技评价机构的设置情况,一般分为议会层次、政府层次、科研院所三个层次。由于各国历史背景不同,从事科技评价工作的机构设置也有所不同。如美国、法国及德国科技评价组织机构设置健全,三个层次的评价机构并存而立。法国的科技评价机构更有第四层次的独立第三方中介科技评价机构,如法国科技创新与转移有限公司,提供了从项目评价到市场调查、再到后期跟踪的全方位服务。而瑞士的评价机构主要是瑞士科技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是联邦政府的科技政策评价机构,其中瑞士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和瑞士科技研究中心都隶属于科技顾问委员会。
日本政府1997年8月出台的《国家研究开发评价实施办法大纲指南》指出,评价主体是独立于被评价机构和评价委托机构的第三方,规定评价机构不能随意设立或撤销。日本的科技评价组织机构非常庞大,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综合性科技评价机构和由国家直接管理开发的事业评价机构、专业性评价机构、企业性评价机构、各研究机构内部也设有评价机构。
2、多角度的评价范围
创新型国家的科技评价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机构、科技人员等与科技活动相关的各领域,且创新型国家大都对科技活动过程开展了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和跟踪评价。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这些国家侧重点不同,法国规定所有拟立项的国家级项目必须经过评估后才能实施,德国科技评价活动更重视对项目的事后评价,而日本对于竞争性资金资助的课题,以事前评价为主,除短期的和小金额的课题以外,还要进行事中评价和结果评价。重大的研究开发成果,在研究开发课题事前、事中评价之后,各部委还要进行跟踪评价,在评价其影响和效果的同时,还要验证以往的评价是否妥当。
3、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在长期的科技评价实践中,上述创新型国家组成评价联合体,制订了评价行业共同遵循的评价标准,以期提高评价工作的规范性与专业性。目前国外科技评价标准的结构、维度等已较为统一,如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1975年颁发的项目评价标准,该标准由可行性、正确性、实用性、精确性四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下包含若干标准,用于保障评价活动的质量。德国评价标准选取可行性、实用性、公平性与精确性这四个维度,更加强调了评价人员能力、评价效率及公平性等要素。瑞士评价联合体的评价标准虽然与美国一样选取了可行性、正确性、实用性、精确性这四个维度,可是每个维度下的具体标准却不完全一样。
4、多种类的评价方法
科技评价方法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在仍处于研究和探索中。目前,各国根据其不同的科技评价发展状况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美国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同行评议为主,以案例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及指标分析等为辅。而瑞士是典型的以定性评价为特色的国家,主要以外部专家的同行评议与定性评价为主。法国则采取同行评议制。德国主要依靠同行评议,事前评价方法是展望分析,而事后评价则是回溯评价。日本则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但是针对不同性质的研究课题,评价机构则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包括总体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及复合评价法等。
5、多样化的评价指标
创新型国家开展系统的科技评价工作时间较长,在数据收集与定量分析方法上日趋成熟,具体的评价指标也日益丰富。如美国对政府委托式的应用研究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时,以合同中所列条款为主要依据,综合专利情况和应用情况给出客观评价结果。瑞士对基础研究项目的立项评价重点考虑项目的科学价值、原创性、采用的方法及申请者的资质。应用型研究项目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意义、科技意义、潜在市场、可持续发展性、工作计划清晰度以及预算规划。法国评价科技项目的重点内容是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及市场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德国评价基础研究项目参考标准涉及的数量与质量、引用率、是否被国际权威文献摘录、获荣誉称号次数、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日本有关安全或环境方面的科技项目主要从经济社会的角度而非技术角度进行评价,在科技评价过程中注重发掘创新人才,更看重他们的科研创新潜力。
6、多渠道的专家选择
创新型国家在进行科技评价活动中十分重视对评价专家的选择,在评价程序中专门对评价专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对于评价专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每位评价专家收到项目评价材料时,会附上评价须知和利益冲突与保密声明,对评价专家的公正性提出具体而严格的要求。
瑞士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的评价专家来自于大学与私人咨询机构,为维护评价专家的独立性,评价的直接委托方不能决定专家的选择,但是为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平,被评方有权对专家的选择及得出的专家报告发表自己的意见。瑞士特别强调在评价中聘用国外专家,德国进行同行评价活动中的专家也多数来自国外,法国的科研机构评价委员会中1/3人员聘请国内外专家,这可为本国带来专家所在国的评价经验,日本对国家特大型科技计划的评价,也会选择适当比例的第三方外部评价专家,既不属于评价机构,又不属于评价委托机构。
7、多元化的评价程序
创新型国家开展科技评价活动的基本程序类似,但每个国家又有其特色的一面。美国制定了严格的科技项目评价程序:首先评价机构论证自身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再由评价专家开始项目评价的筹备阶段,制定评价方案、评价指标、调研提纲,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最后评价小组起草评价报告举行听证会。
法国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每位专家都会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论证报告,再汇总一份综合评价报告,根据初步鉴定意见,举行听证会,与被评对象代表和主管部门进行三方商谈,对初步鉴定意见进行研究和讨论,最终独立地完成两份评价报告,一份提交政府供决策参考,另一份交被评估单位。
被评价方首先进行自评价是瑞士与德国科技评价的一大特点,自评价对于被评方是一个自我反馈的过程,而专家们也可以通过对被评方的自评价进行研究,避免走弯路,最后举行听证会,汇总自评价报告、评价机构调查评价结果、专家外部评价和评价对象的意见,形成最终评价报告。
三、对我国科技评价工作的启示
在分析和了解上述创新型国家科技评估活动的特点和经验后,我国的科技评价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启示,以完善我国的科技评价工作。
1、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保证评价过程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科技评价活动的基本原则,国外评价实践的经验表明,评价的独立程度越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越大。国外隶属于政府层面的评价机构,都独立进行评价活动,不受政府的行政干预,政府在评价活动中实行出资人和评价者相分离的制度。2012年9月23日国务院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同时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因此,要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有效,必须保证科技评价机构的高度独立性。首先,改变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借鉴股份公司内部管理的“防火墙”原则,将评价机构与政府隔离开,建立第三方评价模式,即政府作为出资人与委托人成为第一方,被评价者为第二方,第三方则是独立于政府和被评价者的科技评价机构,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自律组织,可以发展为科技评价中介机构。其次,在费用问题上,要给予评价机构资金的独立性。由政府出资,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活动,这样出资人(政府)和评价执行者之间既建立了互相监督的机制,又改变了传统的政府既当教练员、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最后,效仿法国赋予评价人员独立的身份。评价人员都必须从国家科学技术协会取得从业资格,否则所作评价无效,将评价责任落实到个人,如存在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完善专家选择机制,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专家的遴选和信誉度对科技评价的可信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同的评价机构使用各自不同的专家库,专家的准入条件也不是太严格,为避免专家受行政领导或相关“人情”专家过多地干涉评价工作,应建立健全评价专家的资格审查制度、信誉制度及动态轮换制度。专家选择的前提是专家识别,而专家识别标准包括专家的社会属性、学术水平、评价水平及专家参加评价工作所反映出的态度。同时还要定期对专家信用进行反评价,将专家反评价与项目评价相结合,这样可避免评价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和人情网。在对项目立项评价中,多采用同行评议,评价专家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聘请国外的,对我国来说,引入国外专家的参与不仅能促进我国科技活动质量的提高,还能为我国带来专家所在国先进的评价理念与经验,对于处于探索发展中的我国科技评价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防止专家在评价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与人情关系,还应建立完善的专家数据库作为筛选专家的依据。
3、丰富后评价指标体系,扭转评价目标价值取向
为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计量统计法被广泛运用于各行业的职称评定、晋升、科研成果奖励的评审及科研项目的资助。目前文献计量法是国内应用最多的一种评价计量方法,以专利、论文、著作和引文为评价指标。科学论文是科学技术产出的一种形式,我国习惯性将在SCI作为评审科研人员业绩或科研成果水平高低的标准,体现了科技评价工作中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刊物的影响因子及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有意义的,但高质量期刊并不代表高质量论文,将论文数量用来判断论文的内在价值及进行科技评价,只宜作为参考指标。应时刻将为什么评、评什么、如何评(即价值导向、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循环检验确定是否一致。而专利作为科技项目研究成果之一,有着重要的评价意义,但是只注重成果数量的评价相对简单,随着国家专利战略的推进,在科技项目后评价中,专利不仅仅只看重数量,更要看重质量,以及成果转化后的价值。
4、加强科技项目跟踪评价,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国外科技评价是全方位的,涉及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并且对科技评价活动实施全程跟踪评价。而我国科技评价重在对科技成果进行鉴定和奖励,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跟踪评价往往没有实质性展开,实际上对于重大项目的跟踪评价有助于后续科技项目的立项决策和跟踪管理。跟踪评价是在科技活动完成一段时间后的后效评价,后效评价时间的确定至关重要,要分行业划分进行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如计算机软件业,其发展更新较快,一般选择2年后进行后评价,而生物医药行业试验时间较长,成果转化需要较长时间,则一般在5年后开始实施后评价。
(注:课题来源:新疆科学技术协会专项经费项目“新疆财政科技投入评价体系研究”(编号:xjkx2012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齐艳伟:美国科研评估体系对我国科研管理的借鉴[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4).
[2] 鲍悦华、陈强:科技评估:瑞士的经验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8).
[3] 顾海兵、姜杨:法国科技评估体制的研究与借鉴[J].科学中国人,2005(5).
[4] 陈乐生:德国科学评估经验及其对中国科技评估实践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8,29(4).
篇7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班级文化;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18-02
班级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班级管理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中最基本的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状况。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当今高职院校的一个重大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以和谐的班级文化作为着力点,同时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能够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高职院校班级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于不同的中学、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所以班级文化会受到不同社会文化、其他校园文化以及不同的家庭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那么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就需要探索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不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方式,而是一种认识,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的特殊性体现为四个词:精确、细致、深入、规范。精细化管理更多的是倡导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持、认真、严谨的态度,要重视细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另外精细化管理还需要创新的思维,要启发人们能够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要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等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已达到用节约优先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另外,精细化管理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
高职院校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要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及精致的过程,把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是对规范管理的一种科学提升。其深层次的含义是:一是“精”,每个学期开学初都要根据上一学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班级的工作计划,并有工作重点,重点抓重点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二是“细”,要有详细的规章制度,要保证每件事都有章可循,需要法治,但有的情况也不能放弃人治。三是“化”,就是把制度的内容转化为每个同学都能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班级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反复积淀、升华,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从学院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办学成果看,我院办学规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8.5%以上,今年又迈入全省自主招生高职院校行列,发展势头强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首先,以发展的眼光不断为创新营造条件,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我院坚持改革与创新相结合,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结合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及时完善改革的方案,以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尽管我院的前身是百年老校――池州师范和池州农校,整合前很是纠结,茫然一片。第二,要持之以恒地加强管理。第三,应注重突出“职”的特点。
1.班级文化可以维系班级的凝聚力。众所周知,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内聚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只要班级的凝聚力足够强,班级的各种工作就很容易开展了,因此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凝聚和感染班级内的同学,而班级文化建设又是保证和提高班级凝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增强班级凝聚力进而提高班级整体工作情况。
2.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班级文化虽然看似无形,比较抽象,但它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可以在无形中对身在其中的学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学生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另外,这种文化是班级中大部分人的习惯和行为表现共同体现出来的,这样就可以带动那些本身比较消极的元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变,这样就对那些班级内比较消极的同学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内成员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是具体的和不可忽视的,可以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3.良好的班级的文化可以促进班级和谐。班级文化是班级内各成员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推动南极的和谐化程度,这种和谐化程度可以体现为一个班级的思想和谐、行为和谐、学以及生活和谐,班级文化建设得越好,其在班级和谐方面的促进作用就更加突出,更能激发班级内各成员的团队意识。
三、班级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班级文化的概念提出已久,虽然在近些年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班级文化建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形式主义现象较多。党的十过后提出了节俭倡廉和杜绝形式主义的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和举措,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后也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倡导,通过对现今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某些方面的思考也发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内容。例如在高职院校中倡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但近些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一味地追求科技创新的数量和参加学生的覆盖率,却忽视了科技创新作品的质量,这就造成了部分科技创新作品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对学生的锻炼意义也不大。
2.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由于高职院校的班级较多,加上学校各相关部门会根据时事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活动,这就造成了在短时间内各班均开展内容和主题相似的活动,使各班的活动大同小异,没有自身的特色,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大同小异和缺乏自身特点的局面。
3.缺乏创新,没有突破。通过对近些年不同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调研和分析发现,目前各高职院校大多数沿用或效仿其他班级的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方式和方法,长期这样下去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体上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创新,没有突破性内容。
4.影响面窄。由于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小班制度和政策,每个班级的人数均在30人左右,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严重不足,基本上都是各班的骨干成员策划和执行,这样一些较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教育效果和关注程度较低,这样就是收益人群变窄,受众面就更小了。
四、精细班级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或疏忽是造成上述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的共性原因,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也应该从管理的角度去探讨更好地解决班级文化中遇到的问题的途径,而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近几年来,我院围绕打造大学文化、特色校园文化的总体思路,加大社团建设力度,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组建具有文化特色、学术性强的社团。如半月池文学社、大学生艺术团、电脑爱好者协会、学院BBS论坛、演讲与口才研究会、太极拳、篮球等体育协会、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创业协会、青春恋曲吉他社、街舞技艺社等具有文化特色的社团已有几十个。
1.建立班级文化精细化管理制度。在进行任何事情前都应该有一个制度和规定作为导向,因此,首先要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并强化班级文化建设的专项制度和政策,在专业内建立班级文化建设的奖惩制度,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能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导向。
2.适应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的媒介。班级文化建设的初期需要通过网络等新媒介搜集各种资料,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的时候,还需要对自身文化和特色内容进行宣传和推广,这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就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新媒介。不但要通过网络宣传自己,而且需要在网络上与其他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的班级进行交流,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例如:可以建立班级的人人网公共主页,建立班级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等,在这些平台上不但可以进行班级自身的宣传工作,而且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与其他班级或高职院校进行沟通和交流。
3.充分发挥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骨干和班级成员自行管理班级的一种体现,但辅导员也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由于班级骨干和成员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或方向上的偏差,这就需要辅导员定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动向和成果进行一定的把握,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密切关注,充分起到监督的作用,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
4.针对新时期学生特点,善待学生,承认学生的发展潜力。中国式管理的精髓是:绩为先,人为本,和为贵,变则通,这种精髓我们还需要继续继承和发扬,现如今各高职院校的各年级的本科生已经全部是“90后”了,“90后”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较强,性格特点突出。因此我们要首先承认学生自身的特点,承认他们的发展潜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点和特长,为班级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个性突出、具有多元性的班级文化局面。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级内成员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现如今班级文化建设中面临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细化班级的管理制度和政策,调整管理方式和方法,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办法的执行,相信可以形成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并感染班级内的每一个成员,使他们能够在充分享受大学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充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加强组织管理
是开展“讲、比”活动的基础
巨化科协在开展“讲、比”活动中,不断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结合巨化实际,积极探索广大科技工作者易于接受的方法和形式,改进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办法,明确工作流程。
一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抓好活动立项。“讲理想、比贡献”,就是要善于把握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研攻关、技改革新活动,力争在“四新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新用途)的新技术研究和应用上有所发明,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上有所创造,在制约产品升级换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上有所突破。如:在年初即组织开展“金桥工程”项目比选和立项,并通过巨化科协的牵线搭桥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使之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载体。在每年的省重点“金桥工程”项目中,巨化均榜上有名。
二是加强和改善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将“讲、比”活动纳入巨化科协年度工作计划中,做到有立项、有落实、有总结,并建立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做到既富有企业科协特色、又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如:巨化科协相继出台和修订了《巨化科协所属学(分)会工作考核评分表》、《巨化科协专业学会管理办法》等,明确了开展“讲、比”活动的工作要求和考核评分细则,使活动组织更加规范有序,绩效评价也更具可操作性,进一步激发了各学(分)会开展活动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联合协作的工作方式。加强科协与公司工会和人力资源部、生产运营部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协同整体优势,共同营造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如:在开展“讲、比”活动中,十分注重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与配合,努力做到目标一致,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并及时解决活动的场地、经费、人力、沟通联络等实际问题,使科技工作者借助这一载体有效实现自身的价值。
持续不断的创新
是“讲、比”活动蓬勃开展的动力
巨化科协紧紧围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安全水平、争创“浙江省政府质量奖”三大主题,结合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升装置生产能力、生态化循环经济示范区改造等实际工作,创新“讲、比”竞赛内容,开展比专业水平和技能、比创新思路和方法、比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长效机制,使“讲、比”活动成为广大科技人员踊跃参与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
第一,充分发挥科协联系广泛、人才荟萃、学科跨度大的优势,精心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尤其关注具有前瞻性、全局性、重大性的课题研究,汇集各方智慧,探索建立“学术研究+科学论证+决策建议”的科学咨询模式,为企业发展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将专业视野聚焦于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方面,重点围绕产业方向、项目可行性、工作实施方案等开展调研分析与科学论证,着力提高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水平。如:化工学会提出“建立产学研新能源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研发联盟的设想”建议,获有关部门高度赞赏并予采纳;电机工程学会完成《巨化集团公司电网事故应急预案》、《延长框架断路器使用寿命的研究与实践》等多项课题研究,已付诸实际应用。
第二,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心任务,引导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研攻关、技改革新活动,营造人人为企业技术进步作贡献的良好氛围,并针对科研成果转化难、新技术应用难等现象,在公司内召开新成果会、组织技术推广和技术咨询活动,做好牵线搭桥工作,推动科研新成果、科技新方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聚焦“安全环保、节能降耗、创效服务”大目标,推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三基”管理(基层、基础、基本功),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管理为主线,树立“技术为安全之本”的理念,在技术方案、图纸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建设、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的全过程中完善和加强技术服务与监管,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的本质安全水平。
第三,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举办各种科技论坛、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据不完全统计,巨化科协及所属各学(分)会近两年来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70余场,如:“含氟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应用”、 “含氟聚合物品种及主要成型工艺简介”、“化工企业防爆安全技术”等,共有科技人员8000多人次参加,营造学术氛围,丰富学术内涵,提高学术水平。
第四,每年一度的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不仅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总结技术工作成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而且也活跃了学术气氛,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近两年共收到各学(分)会初评后推荐的论文62篇,巨化科协严格按规定程序和办法组织评审,分别评出一等奖7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39篇。
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
增强了“讲、比”活动的魅力
巨化科协所属9个专业学(分)会,拥有会员2540名,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巨化科协在“讲、比”活动中尤其注重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围绕安全环保、清洁生产、新产品开发、技术工艺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等进行课题调研、立项攻关、技改革新等活动。
两年来,共有4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了“讲、比”竞赛活动,申报专利25项,授权11项;科研立项200余项,其中重大技术项目24项,完成18项。如:电机工程学会与机械工程学会联合自主研发热电联产技术—利用汽轮机蒸汽在减压时释放的能量驱动机械以替代电能,运用此技术的6台风机和水泵每日节电72000千瓦时,效益显著,该项技术被评为“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技术进步二等奖”;化工学会针对离子膜烧碱装置的盐酸尾气吸收效果不好而严重影响环保排放的问题,组织会员进行技术会诊,提出工艺改进措施,彻底改善了盐酸尾气吸收效果,该项技改年可节约成本近5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把“规范流程、提高质量、形成氛围”作为重点,开展了“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等专项活动,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合众人之力、集群体之智,近两年累计收到9900余人次提交的合理化建议12633条,其中被采纳9538条,实现降本增效8537余万元,内容涉及到企业扭亏脱困、产权多元化改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氟化工竞争力、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和创新创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融入企业文化
丰富了“讲、比”活动的内涵
巨化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的愿景—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巨化科协把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看成是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技道德、提高敬业精神、建设企业创新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讲理想”,就是要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把发挥创造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比贡献”,就是要以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发展壮大为目标,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创新中展示才能、体现价值、建功立业。
首先,通过“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发动广大科技人员“讲”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比”对本职业务的执着和追求,营造创先争优、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壮大了技术创新的群众基础,促进了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工艺技术改进和产品质量提高,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的原则,以“保持行业领先、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员工成长”为目标,推动出台“员工培训教育管理办法”、“依据员工实际绩效表现,职称上实行低职高聘”、“设立学术技术带头人津贴”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和措施,有效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造就一支思想稳定、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篇9
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
10月14—18日,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联合举办全国行业协会商会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首次将社会组织人才培训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孙建立指出,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推进,国家已经进入一个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成为促进国家发展重要抓手,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社会管理社会创新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人才发展纲要确定的六支人才队伍之一,实现社会组织的科学管理,健康发展关键靠人才的培育发展。(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聚焦人才流动
10月10日,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在京《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下称“蓝皮书”)。蓝皮书呼吁,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和创业。在面临就业总量压力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蓝皮书认为,主要原因是劳动者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在全国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重占到70.3%,大学以上学历仅为12.94%。劳动力市场中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蓝皮书认为,虽然劳动者收入总体逐年增长,但是近年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所下降,部门、行业和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工资增长机制不完善,部分垄断企业薪酬机制不合理,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报)
我国加快培养基层水利人才
10月16日,教育部、水利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水利职业教育视频会。我国将加大对水利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水利职业院校实习培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基层水利技术人才,力争到2015年,培养高、中职水利类专业毕业生15万名,实施基层水利职工继续教育50万人次,培训面向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30万人次。“为加速推进现代水利职业人才,今年我们把水利类专业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比例从去年的30%提高到40%,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比例。”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今后,教育部将继续完善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加大高等职业院校水利类专业的助学力度,并与水利部共同建设一批水利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光明日报)
全球四个大学联盟研讨一流大学建设 签署合肥宣言
10月1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会议期间,中国首批9所“985”大学校长或校长代表,与美国大学联盟、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的负责人,共同签署了旨在阐释现代研究型大学主要特征与使命的《合肥宣言》。《合肥宣言》从全面追求卓越、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重大科研工作、源源不断地输出值得尊敬的毕业生、坚持科研诚信和相关道德准则的最高标准、有责任地行使学术自由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10项特质。“这4个研究型大学联盟涵盖了近百所北美、欧洲、澳洲和中国最著名的大学,相信《合肥宣言》的签署将推动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大学之间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深化,也将掀开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崭新一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院士说。(中国教育报)
山东建统一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
近日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该省2014年将建立统一的校企合作公共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并于今年起将学生实习实训补贴和投保经费统一纳入公用经费补助范围,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推进机制。根据山东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山东要求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发挥好现有1189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作用。2014年建立统一的“山东省校企合作公共服务网络信息平台”,青岛、潍坊、德州市依托平台开展人力资源统计、预测、供求信息试点,2015年在全省全面推行。(中国教育报)
浙江在京举办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10月20日,浙江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联合在京举办2013年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本次洽谈会是浙江省自1998年以来,连续第16次大规模组团赴京举办的大型招才引智活动,主要面向首都高校和社会各界,招聘各类创新型人才、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后、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以及各类高技能人才。采取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引才和引智并举的方式招聘人才,除通过办理调动录用手续外,还采取了业余兼职、项目合作、借用委派等多种方式进行。此次洽谈会共组织浙江省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及部分事业单位等198家单位参加现场洽谈,推出高层次人才岗位3800多个、各类人才需求5500余名,省内11个地市均组团参加,规模人数远超以往。(中国人才网)
陕西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近日,《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到2020年,陕西省将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00名、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个、青年科技新星400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的战略布局,实现人才、科技、经济紧密结合。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将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以“人才(团队)+项目(基地)+成果转化”模式,加强高端引领,在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中国组织人事报)
甘肃将建海外人才联络工作站
日前,甘肃省人社厅表示,甘肃今年将建立海外人才联络工作站。据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并资助了2013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碧水蓝天”人才促进项目。建立海外人才联络工作站是该项目内容之一。据介绍,甘肃海外人才联络工作站前期工作为开发中英文网站平台,主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推介甘肃人才政策,提供所需高端人才信息和项目,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海外人才招聘、举行对接洽谈等人才和项目引进活动,方便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到甘肃创业。(中国组织人事报)
宁夏举办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合作洽谈会
近日,以“聚才引智、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主题的2013中国(宁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合作洽谈会在银川举行。14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国外院士参加了会议。会议表彰了近三年来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院士工作站”10个、“先进专家服务基地”10个,分别给予10万元奖励,这是宁夏自治区首次对院士工作站和专家服务基地进行表彰。此次高洽会上,10家企事业单位与区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签订了人才合作项目,6家单位与全职引进的博士签订了引进协议。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8人、知名专家57人,全职引进博士30人,人数创历史新高;新建院士工作站8个、专家服务基地5个,签订引才项目23个。(中国组织人事报)
电力行业企业技能培训协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10月16—17日,中电联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中心在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组织召开了电力行业企业技能培训协作研讨会。会议成立了由江苏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牵头的电力行业技能培训工作协作网。明确了协作网各参与单位联合协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标。会议就近期项目筹备思路及2014年工作计划初步方案做了深入讨论,确定2014年组织开展的四个工作项目并明确了牵头筹备单位:一是电力行业生产技能培训工作年度交流会,二是以一个技术技能专业类培训项目为依托,组织思想理念、项目研发以及授课内容、授课手段方法与评价等各环节的专业交流与讲评活动,三是研究电力行业生产技能培训网络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共享,四是建立电力技能培训品牌培训师资源库。(中电联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中心)
国家电网公司举办2013年优秀管理专家
人才培训班
9月24日,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优秀管理专家人才培训班在高培中心举办。培训为期6天,共有51名来自各省公司和直属单位的公司级优秀管理专家人才参加。此次培训邀请了来自公司总部、国家能源局、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教授,围绕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电网新技术及未来应用展望、“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等内容进行授课,旨在提高管理专家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授课水平,进一步加强公司系统优秀管理专家队伍建设,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国家电网高培中心)
华能启动高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选拔工作
9月25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在京召开高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宣贯会议,阐述了制定实施公司《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和《高级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公司起草两个办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精神,并对下一阶段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会议要求,公司系统各单位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贯彻实施两个办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准确把握政策规定,尽快启动集团首席专家、首席技师选聘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高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选聘工作,加快推进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环境,充分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创造性,使公司各类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大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9月29日,大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京举行。大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是在原中国大唐集团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基础上,整合集团公司科技产业资源而组建成立的。该公司的成立是集团公司“调整四大结构、发展七大板块”战略的重大举措,标志着集团公司科技产业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进行对科技产业公司下一步发展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加强战略管理,制定符合集团公司发展实际的发展战略。二是要抓好安全,做好服务,打造集团公司上下放心满意的产业集团。三是要采用培养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四是要做出特色、创出品牌,为集团公司改革服务作出贡献,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产业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能建电规总院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批准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我国电力规划设计行业的引领者,该院多年来在我国电力工业科技进步和优化升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规总院组织转化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研发了一批先进工程技术,培养了一批行业知名专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在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家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纽带。电规总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可以引进高水平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原始创新,同时还能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合作,将为电规总院打造国家级高端能源咨询机构及专业智库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技术支撑。(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核集团在南华大学设立人才培养基地
10月16日,时值南华大学建校55周年之际,中核集团在南华大学举行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授牌仪式。中核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李季泽,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邹树梁、校长文格波出席授牌仪式。中核集团在南华大学设立人才培养基地,有利于集团公司与南华大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双赢局面。集团公司将会在海外人才引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互派专家担任特聘教授、科研项目合作方面与南华大学展开务实合作;南华大学将在毕业生就业、学位建设、人才培养培训、核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享有在集团公司的优先权。(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国网天津电力研究生合作培养成效显著
10月8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心2013届研究生正式进站,就智能变电站等课题,开展专业人员联合培养,通过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赢。根据合作协议,国网天津电力和天津大学成立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心,由天津大学选派优秀学生,与国网天津电力技术人员一道围绕电网发展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2012届联合培养研究生4名,其研究开发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动态性能仿真技术研究”等多项成果已投入天津电网生产运行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下一步,国网天津电力与天津大学将进一步扩大校企联合培养范围,新一届将有10名天津大学在校研究生在“智能变电站与调控中心一体化信息交互系统应用研究”和“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国家电网公司)
清华“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
10月10日,“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平台新闻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今年5月,清华大学加入了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发起的MOOC平台edX。6月,清华大学组成攻坚团队,启动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的中文平台研发工作,历时四个月,正式推出“学堂在线”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指出,“学堂在线”将汇聚两岸四地优秀大学的优质课程资源,还将积极引进世界名校的高质量在线课程,有效促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堂在线”秉承开放共赢理念,积极与政府、高校、企业协作,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同时,还将积极推动基于“学堂在线”的课程学分互认、校间课程合作,先修课程等工作,努力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载体。(清华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与保定供电公司共建校外
实践教育基地
近日, 华北电力大学与保定供电公司共建河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保定供电公司举行。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王增平指出,该基地的建设围绕“电力工程创新”,面向生产实际,集工程训练、学生实习、员工培训为一体,凸显实践教学特色,对学校电力工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都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和示范作用。保定供电公司经理王军利指出,此次校企双方共建创新实践教育基地,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益尝试,有助于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员工素质,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为校企双方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保障。(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与英利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9月25日,华北电力大学与英利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河北保定举行。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王增平指出,在双向合作的框架下,依托华电“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英利的“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两大国家级平台,双方可以联合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点项目申报、重大课题攻关、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产生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的集聚效应。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指出,英利与华电建立起“科技协同创新、资源平台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的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产学研合作,必将进一步提高优质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助推光伏产业的发展,共同开发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能源。(华北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与国网浙江电力合作培养
篇10
一、畜牧业生产形势
据统计:全县生猪存栏55.6万头,出栏92万头;牛存栏4.9万头,出栏5.4万头;山羊存栏42万只,出栏60.5万只;家禽存栏712万只,出栏940万只;肉类总产10.7万吨;禽蛋产量4.8万吨。
综合分析我县畜牧业生产形势,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总体发展形势是好的。一是畜牧业生产保持上升,全县猪、羊、禽存出栏量分别同比增长。二是畜牧业生产方式有了明显转变,规模养殖呈上升趋势。三是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加快,畜禽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四是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得到加强,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五是基础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改进,逐步迈向生态、健康养殖。六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的养殖积极性高,畜牧业收入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为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新形式的需要,保证养殖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我县在认真总结历年来发展养殖业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县域自身实际,明确了“以发展规模化养殖、建设养殖小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的总体思路,确定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推进、适度规模”的养殖小区建设目标,把推进养殖小区建设作为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政府引导、规范、组织、扶持和服务,全力推进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目前,已建设养殖小区4个,规模养殖场40个,规模养殖大户1230个,养殖专业合作社60家。
(二)、依托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为实现畜牧业健康、快速、良性发展,我县在加快培育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很下功夫,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创造宽松环境、组建产销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使我县以龙头企业带动、市场拉动、中介联动和畜牧科技服务机构牵动的多形式、多经济成分的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涌现出成安牧业养殖协会、**县动物保健品协会、**县泗州养猪协会、**县开发区养猪协会、**县瓦坊乡养鸡协会和**县龙牧猪业集团、泗州种猪场、**县慧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县向阳牧业有限公司、**县飞扬牧业有限公司、**县新联种鸡场等产供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
(三)、依法行政推行标准化生产,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必须朝着安全、优质、高效、品牌方面发展。为此,我县重点抓了畜禽品种改良和普及、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建名牌畜产品、建立无公害畜产品基地等方面的工作。
在畜禽品种改良方面,主要通过以引进国内外良种(包括冻精)和选育地方良种为核心,不断提高品种档次,采取先进的繁殖技术,大力开发利用杂种优势,扩大总量规模,提高饲养效益,促进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通过多元化投入和多体制经营,逐步建立一批效益高、品种优、示范性强的畜禽良种基地。黄牛改良主要是以人工授精技术为手段,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等肉用牛冻精为主,由县级统一调配到全县各乡镇、村配种站点,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黄牛改良体系,全年冷配黄牛3.2万头。生猪生产以龙牧猪业集团、**县成安牧业为种猪生产基地,全面开展猪的人工授精,重点推广普及杂交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家禽生产以新联种鸡场、飞达种禽场为基地,辐射带动全县2160个农户发展养殖业生产。
在标准化生产方面,我县始终把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畜牧业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来抓:首先是制定标准化生产标准规程,为广大农民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其次是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我县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在科学分析全县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依托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养殖户积极投身于标准化养殖中去。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我县始终坚持加强动物卫
; (四)、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五)、推广实用畜牧技术,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解放思想,以畜种改良、配合饲料、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畜禽高效饲养、青贮氨化饲料、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新建生态发酵床10600平方米,大力推广畜牧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全年举办培训班五期,受训人员1500人次,印刷宣传材料3000多份。积极促进畜牧业新成果转化,切实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
(六)、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我局认真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促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到位,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七)、再发动、再动员、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三、存在问题
1、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差,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
2、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市场准入及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不健全,因此存在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二O一二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畜牧兽医水产局将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发展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畜牧业生产向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高等方向发展,不断加快我县畜牧业生产产业化步伐,以开拓创新精神,确保完成当年工作任务。
二、目标任务 三、实施措施
(一)、加强对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尤其是对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控制与扑灭。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继续用好生猪大县奖励资金、能繁母猪补贴、信贷支持等,千方百计扩大畜禽总量,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畜禽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国内、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必
; 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条例采取了严格管理措施,尽快普及完善畜禽标识和质量追溯制度。
(三)、努力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一是加强畜牧业科技培训。二是做好技企联合。加大养殖大户、示范户及科技示范小区的建设,走“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化、产业化”五化道路。与此同时,努力扩大投(融)资主体,多渠道投入资金,促进畜牧产业化快速健康形成,大幅度提升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要科学合理的布局我县畜禽分布,注意畜禽新型圈舍的改造与兴建,以生态养殖为基本模式,实行减量排放,降低畜禽粪便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强调人与动物、人与环境、动物与环境的和谐共栖。
(四)、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建设。要把发展种畜禽产业作为促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畜禽生产方式转变、改善畜产品质量和提高畜牧业竞争能力重要基础来抓,重点围绕种畜禽繁育、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种质监督检测和良种推广应用四个方面,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等措施,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技术水平,规范行业管理,加快建成选育、扩繁、推广、应用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体系。
(五)、创新组织形式,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因地制宜,政策扶持、科学引导的原则,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要以发展规范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积极协调解决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的用地、环境治理和环保设施建设的等问题。应以畜牧产业化建设为目标,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好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形成利益关系一致的产加销一条龙。认真总结我县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的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 上一篇:建筑协会工作计划
- 下一篇:用水者协会业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