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9 01:4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白城市;园艺特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028-2
近年来,白城市坚持“抓住重点、注重规模、突出效益、高标准起步、多层次开发”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种养加多业并举,使全市园艺特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全市园艺特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1 转变经营理念,推进园艺特产业发展
干旱是制约白城农业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频繁的旱灾和日益紧缺的水资源,市委、市政府通过舆论引导、典型示范等措施,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从传统的被动抗旱模式摆脱出来,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实现由被动抗灾向主动防灾、避灾转变。在种植业上。我们大幅度减少了玉米、高粱等生育期长、需水量大的粮食作物,增加油葵、绿豆等生育短,棉花、蓖麻等需水量少,且比较效益高的特色经济作物。棉花是我市1992年引进的开发项目,经过十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早、密、矮”加地膜栽培技术。2010年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在玉米平均灌溉5-6遍的情况下,棉花只灌溉3遍,公顷平均收入却达到了10800元,是普通玉米的3倍。2010年全市特色经济作物达到了452.7万亩,比上年增加95万亩。其中绿豆106万亩,油葵80万亩,蓖麻42 万亩。在全市农业遭受百年不遇的严重秋吊的情况下,各种特色经济作物发挥了重要的避灾增收作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17元,创历史最高。
2 完善产业化经营,带动园艺特产业发展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我们从白城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项目拉动,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加快特色基地建设,建立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发展壮大协会组织,大力推进园艺特产业产业化经营。
2.1 围绕龙头建基地
全市紧紧围绕龙头企业的需求,不断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白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棉纺织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公司年均消耗原料20500吨,其中:棉花10200吨,全部从外地购入,每年需运费600万元左右,高昂的运费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针对这一情况,2010年12月,李晋修市长在白纺主持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决定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发展棉花产业。通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今年全市落实棉花基地10万亩,预计可产皮棉6000吨,可为白纺节省运费近600万元,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2 围绕基地建龙头
几年来,我们立足白城特色农产品资源,面向市场需求,采取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洮南市是红干椒的主产区,为此,洮南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辣椒加工企业。目前,洮南市有较大规模的辣椒加工户21户,年可加工辣椒700多万斤。特别是洮南市北方金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省福顺爱迪尔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进一步提高了辣椒经销加工的能力和加工产品的档次,有力地带动了洮南市及周边地区的辣椒产业的发展。
2.3 基地龙头一起建
为加快资源开发利用,我们积极引进开发燕麦、黑大豆等一批特产业项目。在新产业开发时,我们就按照产业化的方式运作,做到龙头和基地建设一起抓,同步建。黑大豆是我市2007年引进的新作物,经过3年试验示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增收作用。今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吉林公益源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在白城工业园区建设了有机黑大豆综合加工项目,10月份可试生产。为保证企业有充足可加工原料,市政府多次召开加工企业与基地协调会议,落实基地面积;基地的乡、村干部积极组织农民与加工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指导,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省里已把黑大豆纳入良种补贴范围,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全市落实黑大豆10万多亩,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目前,全市已形成辣椒、葵花、蓖麻、燕麦、黑大豆、烤烟、西瓜、桑蚕等14个特色龙头型产业。
3 加大科研推广力度,促进园艺特产业发展
园艺特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科学技术是园艺特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发展园艺特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的工作力度放在重要位置。
3.1 搞好科研开发
我市农业科研门类齐全,设有农业、林业、畜牧业、农牧机械4个研究院,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国家燕麦、油葵2个中试基地和抗逆性实验室。近年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针对白城长期干旱和风沙、盐碱严重的实际,积极开展新项目的科研开发工作,先后研发了油葵、绿豆、蓖麻、桑蚕、燕麦、白刺等特色产业新品种100多个。白城市农科院从1998年开始,同加拿大燕麦专家开展燕麦研究与技术合作,选育出优良中加燕麦杂交后代材料600多份,高代材料100多份,审定了7个适合吉林省西部以及类似生态区种植的优良燕麦新品种,开发了燕麦米、燕麦纤维素片、燕麦饼干、燕麦即食粥、燕麦早餐、燕麦方便面、燕麦酒等系列营养保健产品,这些成果已在生产中广泛应。
3.2 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为了确保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我们在抓好科研开发的同时,以各类科技示范园区(场)为载体,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筛选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生产力水平的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全市建有各类示范园区(场)120多个,每年引进示范的新品种新技术500余种。位于图乌公路东侧的大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场,是一个综合性示范场,占地面积30 公顷,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00 栋,试验示范着辣椒“特长优981”、北极狐等动植物新品种210个,微灌、气体大棚等新技术26项,每年都有一批新技术、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在生产上广泛推广。
3.3 抓好实用技术推广
抓好实用技术的推广,是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全市每年都利用冬春农闲季节,以棉花、桑蚕等各业生产办公室,西瓜、狐貉等各类专业协会为主要组织者,以组织专家讲座、印发科普资料、示范户现身说法等为主要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特别是在生产的关键环节,都要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生产一线,跟踪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园艺特产业的比较效益。
4 强化质量管理,规范园艺特产业发展
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是现代市场对商品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用工业化思维改造农业的重要举措。我市充分发挥土壤、水体污染少,空气质量好的优势,不断加强园艺特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签、储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管理,创建了 “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商标管理为手段”的开发管理模式,初步形成相对独立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方式,带动全市园艺特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市开发螺旋藻豆奶粉、非常大豆条等绿色食品15个,绿豆免煮面、瀚海珠葵花仁等有机食品14个,鹤园绿豆、红干椒等无公害农产品76个;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园艺特产品生产基地150万亩。镇赉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大安市、洮北区被省政府确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我市通过“三品”认证的绿豆、红干椒直接出口日本、韩国,通榆县生产的葵花仁直接出口欧盟各国。面对国际上日益提高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给我市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较大考验。为此,我市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相继制定了葵花、绿豆、西瓜、红干椒等48项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其中白城燕麦、白城绿豆、白城油葵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的验收,予以实施。同时,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要求,改进生产方式,推行产品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品种纯正、品质优良。目前,白城燕麦地理标志产品已申报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白城绿豆、白城油葵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申报至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园艺特产业的发展。
5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园艺特产业发展
发展园艺特产业,特别是开发新产业,建设新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组织任务重。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园艺特产业的发展,对重点发展的产业,都成立了由市级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主管部门,抽调专业的工作人员,制定专门的工作计划,全面负责整个产业的规划制定,基地建设,龙头发展,品牌培育、市场开发和政策制定等项工作,形成了“开发一个新兴产业、明确一名市级领导、组建一个办公室、实行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园艺特产业的发展。我市新开发的桑蚕产业,由市委主要领导任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市桑蚕开发办公室,负责桑蚕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调动全市各方面力量参与桑蚕产业开发。目前,全市已植桑45万亩,建养蚕室 7万平方米,养蚕7000张,初步形成植桑、养蚕、缫丝一体化的产业化龙型产业。同时,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农民及社会各界发展园艺特产业发展。尤其是为推进桑蚕、白刺、燕麦、棉花等新兴特产业的发展,分别制定了宽松、优惠的发展政策。在发展白刺产业上,把种植白刺的盐碱地承包期延长到70年,营建白刺园可纳入国家生态草、荒漠化治理、西部治碱等生态计划盘子,对企业或大户种植的经省里验收合格后,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享受国家生态补偿资金等;在发展燕麦产业上,市里和各县(市、区)都安排了专项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燕麦的种植经营者实行补贴。在发展棉花产业上,全市各地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通榆县八面乡去年投入80万元扶贫资金,为种植棉花1公顷以上的农户打1眼抗旱井,80万元扶贫资金共打抗旱井420眼,带动农民种植棉花20000多亩,仅此一项就使农民增收400多万元。既推动了该乡植棉面积的扩大,又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在组织推动和政策扶持下,全市园艺特产业形成了传统项目上档次、开发项目扩规模的良好发展态势。
目前,白城市的园艺特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真正要把园艺特产业做大做强,还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全市园艺特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景和.吉林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中国农村科技,1995(03).
[2] 吉林省园艺特产业将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02).
[3] 张耀君,包臣,孙振天,杨吉祥.园艺特产业科技致富指南.
农村天地,2000(03).
[4] 宋秋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必须先调整农业技术结构.华夏星火,2001(01).
[5] 姜忠海,于杨.永吉县园艺特产业稳步发展.吉林农业,2004
(12).
[6] 马占春.吉林特产的发展战略.特产研究,1988(03).
- 上一篇:心理协会活动工作计划
- 下一篇:防艾协会会长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