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0:0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效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技能逐步要转化课堂教学艺术。尽可能地使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导学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恰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导入新课、恰当灵活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灵活地选择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是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课堂技能。它的直接目的并不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解释与阐述,而是在课堂上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在此阶段,必须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动机等诸多心理因素,诱发学生的课堂参与。
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我选择了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哪个大?”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学生中有的说圆的面积大,有的说一样大,还有的说正方形的面积大,孩子们都异常激动,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起来。而后,我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各自的思路,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数学课堂中,用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很好的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授中激趣、引导思考
在数学课上,如果想让孩子们能跟随着你的思路走,那就需要教师的语言亲切,具有感染力,还需要一些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孩子们傻眼了,他们认为不可思议。他们就很想探个究竟,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孩子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跟随着教师引导,一步步去发现规律,并设法去知道为什么,给自己解惑。
而在讲授新课时,我们也可以适时地去诱导学生,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思维受阻、诱导反思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教3的倍数特征时,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知道判断2、5的倍数特征都是看个位上的数,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看个位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中,当发现这种方法无效时,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我就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一个学生随意的报一个数,我很快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在学生报数时,我把是3的倍数的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分类板书,同时又有意识地把这些数按个位分成是3的倍数与不是3的倍数两类,然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然后我给出12与21这一组数,学生在相加后发现和是3的倍数。学生们很快在计算中,自己发现了隐藏其中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四、回归生活,激起情感
篇2
1.相信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很大的潜能可供教师开发。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够自主地解决许多问题,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技能与方法的整体提高。不要认为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自主完成探究,而由教师包办代替,这样先学就失去了支撑。
2.深入探究,实现深层学习。先学并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预习,而是要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实现深度探究。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设计预习问题时具有前瞻性、探索性与开放性,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学会怎么用。如对于单词,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写,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音形义结合起来,会读会写会用,能够自如地应用于交际之中。
3.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认知。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简单处之,而是要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在小组内展开合作探究与交流。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来解决一些问题,对于小组合作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拿到全班来进行集中讨论。
二、以学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是说教师的教不重要。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所要解决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也并不是教师直接告知,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所展开的师生互动探究。这需要教师做好调查与组织工作,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有导引作用,那么要搞好教学,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情况深入了解,全面了解学生学情。包括学生的英语基础、生活阅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兴趣爱好等以及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过程,要明了全体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激情,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即大多数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集中讲解,而对于个别学生所存在的个性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是利用其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尽量不要占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共同时间,因为那样会降低时间的利用率,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多学少教
多学少教,我们首先要确定让学生多学什么,教师少教什么,否则教学就会陷入误区,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学,不仅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力、情感与思维。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新课改倡导要改变以往只重知识的教学倾向,要打破学科界限,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技能的提高、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的培养,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不直接灌输。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提供更多的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来展开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思维认知活动,让学生分享知识、方法、能力与思想等,让学生实现学习的自我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我们要让学生多运用语言,在交流中提高初中英语水平。初中英语对听说读写具有很高的要求,要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即使教师传授再多的经验与方法,学生不亲身运用同样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运用语言素材,让学生大量输出,这样才能在运用中提高学生对单词、语法、句型的理解,才能灵活地运用于交流实践中,促进语言素材的内化。
四、总结
篇3
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具有说服力的课件进行有效的播放,可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促进学生学会乐观地面对一些问题或者困难,帮助学生很好地消化要学习的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与挫折同行》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通过播放震撼全国的《千手观音》作为新课的导入,这种有效的情景导入让学生意识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挫折,我们师生在学习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利和失败,但是我们也要学习“千手观音”中的那些聋哑人的那种坚强乐观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敢于向困难发出挑战的勇气,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德育渗透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德育为先”的课程,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形成的阶段,同时又是学生学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思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学科的具体特点,真正地将德育教育教学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
1.积极拓展有效性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比如,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地分析教材内容,要把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社会的实际相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内容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例如,我们在教学“挫折”一课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一下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寻找它们与课本知识的联结点,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产生的种种心理反应;比如恐惧、紧张、消极、烦躁等,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通过这样的交流,用学生现有的思想认知,让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活动场所,正确地地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让学生觉得生活中有德育渗透,让思品课成为生活的大课堂。
2.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在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要把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给学生,再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渗透,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主要是针对了时下的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展开了一次《路遇摔倒老人,扶不扶》的辩论大赛。在这个辩论赛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们对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不道德现象进行有效地答辩、分析,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谈谈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辩论活动,充分地发挥出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渗透的功能,让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责任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让学生认识到责任的重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总结
篇4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问题意识的增强,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施创新式教学,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
(一)提出开放性问题
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而开放性的问题,并没有拘泥于固定的答案,这样更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真正将学习与自身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课堂上有更多的标新立异,形成更多的独特见解,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主提问正是学生创新的体现。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让学生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挑战教师与教材,能够自主地提出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这正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表现。
二、正视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并非工厂里整齐划一的机械与零件,他们由于其自身水平、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等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具有鲜明的个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视学生间的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这样并不利于全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相反,还会抹杀学生的个性,而使学生失去发展的重要契机。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要兼顾学生间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尊重学生的爱好与特长,采用不同的方法,制订不同的目标,以帮助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全面与发展,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一)解下枷锁
我们要全面解放学生,少规定,多自由,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发表,让学生能够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尊重他人时,我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与空间,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来发表个人见解。这样的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大多学生也都可以就自己的理解来举例说明什么是尊重。
(二)因势利导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要抓住在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契机,有机渗透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展现个性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展现他们的个性。如小组辩论赛展示学生的口才,情景剧表演展现学生的表演天赋等等,让学生在更多的活动中来展现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三、联系学生生活,开展探究性学习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植根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学科,其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只有将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学才能生动活泼,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后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充分认识到了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突破教材的权威地位,要以教材为中心,向丰富的现实生活空间延伸,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向教材引向宽广的现实空间。这样既可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增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实性与亲切性,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充分地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生活行为,深切地感受思想品德课的实用性,在运用中加深对学科的认识,更加关心生活,乐观生活。
(一)选取发生在身边的实例
学生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时,尤其是近年来通讯技术的发达,缩短了地区距离,学生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都会接触到许多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与教学有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更加关心生活,关注教学,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
(二)引入时事热点问题
时事热点问题是历年中考的重要考查点,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及时引入一些时事热点问题或是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学生针锋相对,展开激烈的讨论来交流见解,交汇思想,碰撞思维,让学生将之与所学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篇5
一、教学重难点应准确切入而简
任何一堂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一定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这是执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明晰的教学思路。但凡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平均用力,多重点而无重点,主线不明的特点。因此,教师紧扣教材,选准教学突破口准确切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分别以课题、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过渡句(过渡段)、课文插图、文章脉络……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准确切入,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我在教学《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就紧扣“舍身”这一题眼来设计。在读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大家各抒己见: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难道就没有更好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了吗?是怎样炸暗堡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怕不怕?暗堡最后被炸毁了吗?随后,我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在认真的、细致的阅读中找答案。这样,选择了恰当的切入点,阅读教学就可以长驱直入,深入文本的内核,教学的重难点便可以有的放矢轻易突破。
二、教学框架的建构应紧扣教材,精当提问而简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考,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深入地钻研教材,紧扣文本阅读理解的关键,在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个阶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巧设疑点,彰显特点、凸现亮点、填补空白点,通过精当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往往能简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环节简洁,同时在不经意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书中的插图问学生:跪在小提琴前面的人是谁?在学生回答后,我追问: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到扬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酷爱音乐,大自然的一切声响在他听来都是美妙的音乐。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回答到插图上,问:扬科为什么跪在小提琴前?这把小提琴是他的吗?他把双手伸向小提琴想干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在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后,学生不但找到了答案,还带着对扬科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到图中,问:为什么扬科仅仅摸了摸小提琴,就挨了一次又一次毒打?扬科的悲惨结局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的难点:是剥削制度的不公造成了扬科的悲剧。
三、教学方法因品读感悟而简
曾几何时,我们紧跟着语文教学的潮流走,倾情于组合各种流行元素,满足于那种肤浅的热闹与快乐,把语文课堂主要应当学会什么问题置之脑后。课堂上那些事倍功半的活动,华而不实的形式多了起来,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毋庸置疑,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活灵活现的动画课件适时、适度地使用。的确可以扩充课堂容量,化抽象为直观,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令语文教学更加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然而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还远远无法实现多媒体电教设备进入每一间教室,但这并不意味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就一定相应大大滞后。其实,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使用多媒体的家常课同样也能上得很精彩。因为语文课归根结底就是在教师循学而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尤其是阅读教学,其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让学生直面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进而实现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深层次对话,以获取真知。
四、教学资源的开掘因循学而导、互动生成而简
篇6
第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化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既有具体直观的事物,又有抽象概括的概念。同时,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存在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仅靠教师讲解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教学过程别棘手的问题。多媒体以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非常直观的手段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冲击。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视觉,也冲击了学生的视觉,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有效碰撞”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比较陌生,难以理解,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来展示分子之间的碰撞图像,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了这一理论,并掌握了知识。
第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优化组合。真正参与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幸福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尝试着在不同形式的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直观讲授法、小组交流讨论法、问题预设法、实验探究法等,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中获得了知识。
第三,趣化知识点的连接,强化记忆。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和知识点的细化,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在这一形势下,灌输式教育已不再适合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便于记忆与掌握。
二、课堂提问及课上交流的实效性
一堂化学课,教师要想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就必须在问题设置上体现出实效性。因为巧妙的问题设置能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入问题情境当中。反之,教师缺乏严谨的教学思路,只是盲目地进行提问,毫无章法,必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的放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以紧凑的问题设置、巧妙的教师引导、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评价。比如,我校一位教师在化学课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初中阶段你都接触了哪些化学反应,说说看。”他的预期是让学生说出化学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名称,然而,学生却将一些琐碎的、具体的化学反应乱说一气,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还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三、思维训练的实效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通过充足备课、精讲细练,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做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前备课要充分。确定好所要讲的内容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参考,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吃透。
第二,教师授课中要把讲、议、练紧密结合,让学生的手、脑、口密切配合,使其全面发展。
第三,教师在授课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很重要。启发是执教者常用手法之一,适当的启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当出现疑问或分歧时,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进行交流与探究。
第四,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面向的是广大学生,而学生的学习现状又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第五,课堂教学要和现实紧密联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生活信息,扩大化学知识的技术含量,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强大的时代气息,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价值。
第六,鼓励学生敢于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四、小结
篇7
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一直是学校教学的死角,教师往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没有积极性,在课堂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案的制作时仅仅是照搬硬套,不会创新。教师课堂内容的单调传授,则大大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度。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或者不配合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连学生家长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不重要。改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法可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互统一,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合理的思想觉悟。通过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在增加学生思想政治课堂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提升思想觉悟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使思想政治课堂高效学习获得长远发展。
二、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想政治课程虽然简单枯燥,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本宣读,不可以仅仅针对字面意思进行陈述,而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师生对思想政治的重视程度。而且,将课堂内容联系实际,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实际,帮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课本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联系到其最熟悉的生活中,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素质水平。例如,针对当前的时事政治,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析。如针对近期大家所关注的APEC蓝现象来讨论环保与国家的荣辱一致性;针对主席的反腐贪污行动总结当前的社会现象,以及我们需要牢记的政治思想。
(二)坚持思想政治继承与创新相互统一
学生是一群新生力量。对此,教师要不断创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多种教学元素,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添加网络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和自我批评,并使学生不断创新思维,将良好的思想政治继承下来并合理运用。教师必须要学会推陈出新,用于帮助学生总结和创新。教师还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总结和相互反思。同时,教师不能盲目否定一切旧有的思想倾向,而要善于总结、创新结论,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如若不然,走老路,走弯路,过于盲目地学习思路,就会减少课堂教学时间,达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课堂教学手段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如可以融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频教学、语音教学相互统一,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可以引入“微课”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微课”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打造出全新的翻转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坚持教学改革,坚持有效“教”与有效“学”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积极独立思考,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之间展开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并要求学生针对当前各种社会现象和课本知识开展一系列讨论、质疑、观察,对社会现象进行探究,总结事物的辩证性,总结如何改善社会的不良现象。通过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积极交流的沟通机会,教师可以观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应积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提高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性的同时,教师应促进学生产生终生学习的思想理念,拓宽思想政治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从自身出发将“教”与“学”相互统一结合。思想政治课程较为抽象,但教的核心思想是学以致用,所以必须要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如可以让学生到敬老院践行爱护老年、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同学之间心连心,尽量多地举办各项团体活动;到医院、社区做志愿者义工,使学生产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
三、结语
篇8
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些有趣的书籍,还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籍,让学生在家里阅读。让学生每天带课外书,学校里利用读报时间进行阅读,有些学生作业写得快,写完后也可以阅读。
二、联系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在作文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生活本是多姿多彩的,可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有内容可写,真正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没有学会观察生活。对小学生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事物,写好作文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启慧眼,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获取真实、生动的第一手素材。如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第四篇作文是写观察日记。这学期科学课有一课要求学生观察植物,我看学生带了许多植物,有猪笼草、含羞草、红掌等。我说:“你们好好观察,看看它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再观察它的变化等。”有一课要求观察动物,我看学生有的带了蜗牛,有的带了金鱼,有的带了乌龟,还有的带了海螺。我说:“你们认真观察它的样子,看它是怎样吃食物的,怎样运动的,怎样睡觉的等,到写第四篇观察日记你就有内容可写了。”由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有目的地观察,所以,写的时候学生就有作文的素材。三、营造氛围,激发写作情感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好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并全身心地参与学习。因此,习作课上,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努力构建一个民主、轻松的环境,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才有真情实感。如我指导学生写《快乐的大课间》,我先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去玩游戏。我们玩了“老鹰吃小鸡”“编花篮”“切西瓜”等。学生一看老师和他们一起玩,特别高兴。我到哪一组,有些学生就跟到哪一组。当我去玩“老鹰捉小鸡”时,我当“母鸡”,后面缀了许多“小鸡”,但学生很开心,操场上一片欢笑声。游戏结束后,我问学生:“刚才你们玩得开心吗?”学生兴高采烈地说:“开心!”我接着说:“谁来说说你玩得最开心的地方?”学生纷纷举手。我让几个孩子说了他们玩的过程。写作的热情就被激发了出来。写观察日记时,我说:“同学们最近对观察很感兴趣,你在观察中有新发现吗?”学生纷纷说自己的发现,有的说:“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粘液”,有的说:“蜗牛喜欢吃嫩叶子,老叶子不吃。”趁学生兴致高,说:“同学们观察仔细,能不能把你们的新发现写下来?”学生说:“能!”写作的兴趣就这样激发了出来。四、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中每篇语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如教学《燕子》和《翠鸟》这两篇文章时,让学生明白描写动物外形,一般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学习《爬天都峰》,要让学生明白先写爬山的时间,爬的哪座山,谁去爬,接着写爬山的经过,最后写爬上山后互相道谢,使学生知道自己写事情,也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叙事的文章,还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如在学习《风筝》时,让学生明白文章先写事情的结果:童年最大的快乐是做风筝、放风筝。接着叙述事情的经过:做风筝、放风筝怎样快乐。同样是倒叙,而《玩出了名堂》与《风筝》又不同,《玩出了名堂》,先总写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接着写列文虎克怎样在玩中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写人,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去写。教学时把比喻句、拟人句与叙述句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比喻句、拟人句更生动、更形象。这些写作知识,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进去。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一位学生写的《开心大课间》,就用倒叙的方法开头“我们玩了‘老鹰捉小鸡’‘吃毛豆’‘编花篮’‘猜字谜’等,我觉得最开心的是‘老鹰捉小鸡’”。在写活动时,就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写,他写到“王老师是老鹰,我们看见了,也急忙跑去当‘小鸡’,躲在‘鸡妈妈’的身后,左躲右闪地逃避‘老鹰’的捕捉。‘鸡妈妈’奋力地保护着‘鸡宝宝’们,而‘老鹰’却寻找一切机会想要捉住‘小鸡’们。”
篇9
1.1聋校学生的概况推理能力不足
聋生的视觉捕捉能力非常强,他们往往就是通过视觉信息来认识世界,他们容易通过食物的表面现象来推理,很容易产生主观臆断的倾向。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题都是用抽象的文字来表达的,在他们缺少实物支持的情况下,凭借他们自身的能力很难构建题目的现实情境,很难摸清题目中暗含的数量关系,缺乏系统的推理过程,这样就不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1.2聋校学生生活经验缺乏
总所周知,数学的很多题目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和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具备良好的生活经验,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题目。对于聋校学生而言,他们缺乏与正常孩子的游戏、玩耍等交流,生活实践经验缺乏。在认识数以及进行数的运算过程中,由于缺乏生动生活经验的支持,许多题目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就很难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认知。
1.3聋校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差
对于聋校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非常困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的困难,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聋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上,我就发现很多他们能够解决的数学题,他们也不思考去解决,没有积极主动去应对。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有时碍于给老师面子,很多学生选择随大流,随声附和,不独立思考。数学学习只有有了学生情感的真正融合和思维的真正参与,学习和教学有效性才有基础。
2加强聋校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利用聋校学生优势,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聋生的视觉捕捉能力非常强,他们往往就是通过视觉信息来认识世界,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点优势,为小学学生创造良好的视觉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实物展示、模型展示、图片呈现等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的直观思维优势,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丰富聋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2注重课堂练习和提问的有效性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课堂练习是提高学习水平、巩固教学知识的关键环节。因为,对于聋校学生而言,一定要注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生活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发散学生的抽象思维。在课堂练习中,要坚持从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同时,根据聋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老师还应该因人而异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一些优等生,要提问一些相对有深度的问题,对于一些差等生,要提问一些简易的问题,并且要加强对差等生的指导和鼓励,这样就能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进而提高聋校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质量。另外,数学老师在课堂提问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尽可能把生活常识和抽象的理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更容易去把握问题。
2.3注重聋校学生的有效参与
学生参与是课堂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因素,学生的积极参与则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聋校数学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学生的有效参与,让老师真正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第一,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比如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非常明确不同个体的具体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让每一个参与的个体都能够在团队的管理下实现自己的任务,同时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第二,让学生确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对于聋校学生而言,确定一个学习目标非常重要,所以,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并让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个人体验,同时,学生的学习成功后的结果也能够给予教师良好的反馈,让教师能够体验教学的成功感,从而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够受益,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好达成。
3结语
篇10
①多样化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内容应当丰富多彩,避免单调。应当允许学习者通过多种可选的交互方式选择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建立学习日志,让学习者及时记录每天学习体会、学习进展、知识重点、难点等信息,然后还可通过网络测试平台检验学习成效。
②互动学习环境。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同他人交流、沟通、探讨,互动学习环境就是为学习者交流学习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为他们营造互动学习环境,方便学习者进行学习交流。
③辅助学习环境。辅助学习环境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发辅助教学模块,为学习者更好地使用网络教学内容学习知识提供有益的帮助。
2.网络教学有效模式要实现多样化内容呈现
网络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将教学内容以文本形式呈现在网络上,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知识重点及难点、在线资源、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者之间及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内容。从网络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上来看,有文本、图像、声音、图表、Email、FTP、MOO/MUD、Internet、视频对话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只有多样化的内容表现形式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趣味,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最终使学习者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3.网络教学有效模式应当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习者角色的转变
网络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习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巧,还要及时跟进网络技能的学习,要不断地跟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时掌握新的网络技术为网络教学服务。另外,网络学习要求学习者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上,而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网络技术,吸收和共享各种网络资源和服务。
4.网络教学有效模式应当注重建设,及时更新在线资源
网上资源建设是网络教学的核心问题,学习者自主学习要进行大量的知识搜索,这就需要内容丰富的资源库与其相匹配。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在线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会日益凸显,内容丰富,不断更新的资源库和资料库不仅可以吸引学习者重视使用网络资源,而且有利于学习者拓宽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5.网络教学有效模式应当有丰富的教学活动的任务
具体来讲,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交流信息。借助电子邮件,即时信息平台,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解惑,而且方便教师对学生问题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②开设网络论坛。教师在网络论坛组织学习讨论,指导课程学习活动,下达学习任务,进行教学指导。
③进行多用户对话。学习者利用交互文本,创建出多用户对话环境,尝试多方共同探讨交流。
④聊天记录。通过对话聊天记录和来自电子论坛或者视频会议的信息,为以后的学习和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有效的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