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4 23:1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时间:每季10日前稽核统计股对上季度本局业务经办情况进行抽查。
(二)2015年度日常监督重点:
1、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的调整:受理缴费基数调整申请,是否严格执行政策法规;是否执行初审(录入)和复审(监督)、领导签字认可等程序;是否存在对已退休人员违规调整缴费基数的行为;提交审核申报的资料是否真实、齐全并完整归档。
2、数据信息管理:是否对数据的修改、维护等操作有明确的权限,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业务、财务数据修改是否有业务、财务部门授权;数据修改记录和手续是否完整、合规,并定期存档备查;有关数据及相关资料是否及时备份,并建立数据远程备份机制。
3、单位增减人员的办理:办理人员增减时所收集的资料是否真实、齐全或有效;是否有初审(录入)和复审(监督)岗位,且复审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只能回退;办理减少人员时,若参保单位或人员有欠费的,是否要求完成清欠。
4、养老保险费和个人账户记账:核查个人账户历年记账本金、利息计算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正确无误;核查系统中个人账户缴费记账数额是否与征缴部门发出的缴费计划、基金财务部门基金实际到账数值保持逻辑对应关系,有无擅自更改缴费基数、记账金额的现象;个人缴费基数变化或发生稽核补缴以往年度社会保险费,是否及时、准确更新个人账户缴费及记账信息;核查业务股室是否定期与参保单位或个人核对年度缴费信息,重点核查个人缴费人员缴费基数是否和省里规定的档次一致。
5、社会保险关系跨统筹地区转入、转出:核查转入转出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转入转出条件;核查申请人的参保缴费凭证和《接续信息表》上记载的基本信息和账户信息是否一致;核查转移转出人员历年缴费工资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记账额是否准确、完整;核查业务经办环节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转移转出手续。
6、退休人员待遇审核发放:核查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核定资料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核查养老金发放计划是否符合经办、审核、领导签字的程序要求,对用人单位养老金发放情况进行环比、跨年同期对比、重点核查部分养老金异常增长情况是否真实、准确;核查养老金直发后业务部门与金融机构、与待遇领取个人之间的各项经办操作是否符合内控管理规定,是否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传输准确、安全。
7、基金财务管理:核查基金管理部门是否与开户银行签定社保基金存储优惠利率协议,是否按优惠利率计息,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否建立业务、财务、银行自动对账制度,实现财务对账日清月结;基金支付业务是否匹配业务计划单据,支付结果是否与业务支付计划一致;二次以上支付业务是否与发放失败数据进行比对,确保二次支付信息为上次失败的支付信息后,财务才可办理二次支付处理。
(三)抽查方式: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实时查询、档案室纸质档案查阅、实地问询等。
(四)抽查程序:抽查相关记录;填写日常监督记录表;对发现的疑似问题经稽核统计股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签字后交予相关股室确认,确认没有问题的应提交书面说明,有问题的提交整改意见并落实。
二、风险管理检查评估计划
本次检查评估按照统一部署、股室和单位自查、市处抽查的方式进行。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下:
(一)自查阶段(8月30日前完成)
1、成立自查评估小组。6月底前完成。本局抽调专人组成自查评估小组。
2、股室自查阶段。7月底前完成。各股室对照本股室相关业务进行自查,填写相关表格,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报自查评估小组。
3、自查评估小组抽查。8月底前完成。自查评估小组对各股室相关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抽查,作好相关记录,并经相关股室确认,在抽查中发现问题的要报相关领导,并提交整改意见,要求相关股室整改并落实,根据股室自查和自查评估小组的抽查情况形成自查报告。
篇2
为有效贯彻国资委“管理提升”要求,南方电网公司在2013年的工作会议上,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列为2013~2015年工作重点,并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同年,广东电网公司在深化创先工作总体方案中提出了2013~2015年全面风险管理总体创先关键举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供电企业中仍然缺乏成熟有效的建设方案。针对目前的情况,江门局认真学习《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结合南方电网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研究与探索了江门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江门局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和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等措施,建立起一套运转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获取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2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现状诊断
随着创先工作的有序开展,江门供电局在安全生产风险、财务与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四个领域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对比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2.1风险体系覆盖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江门局虽然在安全生产风险、财务与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四个领域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并未建立覆盖全部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如战略、市场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风险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
2.2专业风险管理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目前,江门局安全、财务与经营、法律、廉洁四个领域已经开展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各领域之间的管理工作尚未有效的统筹协调。专项风险管理工作由各专业部门牵头开展,各专业领域之间交叉和重合的风险管控工作尚未得到有效统筹。随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战略风险、市场风险、公共关系风险也纳入风险管理的范围,自此风险管控涉及专业面更广泛,如果各领域之间缺乏系统运作和协调性,这七大类风险管控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无法全面管控。
2.3风险数据库的实用性有待提升
各专业领域的风险数据库只是对风险信息进行了简单的罗列,具有大而全的特征,不适用于日常工作。目前各专业领域都识别出大量的风险点信息,但是对于一些真正影响企业决策、安全生产、经营策略的重大风险,没能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导致风险数据库只是风险点的累加而实用性不强。
2.险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风险文化和风险意识的建设水平不高。目前,江门局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亟需提升,部分人员对风险管理不够积极主动,对于风险的危害性、易发性不够重视。各领域风险文化建设举措执行力不强,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此外,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强。
3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现状诊断中发现的问题,江门局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探索创新,专业归口、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规范运作”的原则,参照公司一体化管理的规范要求,坚持“整体部署、分专业分步实施、逐层推进、持续改进”的思路,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一般风险管理要求,又符合电网行业特征,既符合国资委风险管理要求,又具有南网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3.1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管理组织机制、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风险管理运作机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五部分组成。
3.1.1风险管理组织机制。指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以及各自的职责权限划分。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应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专业小组、审计部、下属分子公司等各主要参与主体。
3.1.2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指运用一体化工作方法,对风险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结构化设计后形成的规范化管理机制。该机制包含了风险管理工作的业务分类、流程设计、管控策略、统一规范策略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3.1.3风险管理运作机制。指各级单位在组织职责要求和规范化要求的指引下,于业务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并产生成果的过程。风险管理运作机制要求公司各级单位在清晰的职责划分和协同下,在业务管理PDCA循环中,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督等工作,并形成风险库、风险评估结果、风险应对方案、监督评价结论等成果。
3.1.险管理信息系统。指公司用于支持风险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与业务应用系统结合,具备风险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递、报告等功能,支持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督等风险管理流程。
3.1.5风险管理文化。指公司各级员工对待风险的价值观、理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应承接公司整体文化体系,覆盖上下各级员工,将风险管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3.2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制
江门局按照风险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设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组织支持。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归口部门、业务部门和监督部门。
3.2.1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局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部门主任及县(区)分子公司主要负责人组成。各县(区)分子公司需按照市局要求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1)统筹领导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2)审批风险管理方面制度和流程;(3)审批并签发风险环境分析报告、风险管理工作年度计划、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报告;(4)审批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5)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推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6)审批、决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3.2.2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挂靠在企业管理部,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由企管部负责人担任。各县(区)分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或综合部,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由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要职责:(1)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2)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3)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风险环境分析、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4)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跨领域重大风险应对策略及方案;(5)指导、监督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6)组织开展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工作。
3.2.3风险管理归口部门。按照“专业归口”管理原则,市局风险管理由七个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负责,各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分工详见表2,县(区)分子公司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详见表3。主要职责:(1)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落实专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2)指导、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风险环境分析;(3)负责专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和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工作;(4)组织制定专业领域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5)指导、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风险自我控制,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6)负责开展专业领域风险评价工作,撰写专业领域风险管理报告。
3.2.4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在风险管理归口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业务部门应指派一名风险管理联络员作为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在业务部门的联络窗口。主要职责:(1)配合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2)落实风险自我控制,执行风险环境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活动;(3)配合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4)配合开展风险管理评价工作,配合编写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3.2.5监督部门。监察审计部作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部门,主要职责:(1)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制定风险监督相关制度;(2)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方案,并组织实施;(3)按照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部署,对业务部门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4)根据监督情况,编写风险管理监督报告。
3.3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
为规范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江门局制定了各类工作指引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
3.3.1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能力,江门局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规定,按照网省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部署,结合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遵守以下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实现全员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过程监控;(2)突出重点原则。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和重要流程的管理为重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3)有效落地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应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力求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嵌入日常业务流程及管理规范,确保实效落地;(4)成本效益原则。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与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应兼顾成本与效益,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3.3.2制定风险管理各项工作指引。编制《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指引》《绩效考核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表梳理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修编工作指引》《全面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工作指引》。各项工作指引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地提供指导和规范。3.3.3制定管理体系评价标准。江门局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运用风险管理评价理论、成熟度理论,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
4结语
篇3
为配合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执行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整体应用水平,加强对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及公司信息的安全管理,特制定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办法。
二、2010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办法加强对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一)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计算机数据和信息包括公司计算机和移动存储设备里内存储的销售数据、活动方案、财务报表、员工资料、客户资料、生产技术、各种合同和档案资料等。
一、各种数据及信息严格控制在公司内部,任何人不得泄露公司的数据及信息;
二、涉及机密的资料处理按公司的保密规定执行。严禁将存有涉及公司经营管理、销售合同等信息的移动存储设备带离公司,
三、公司计算机里的保密资料文件夹不提供共享。
四、对个人使用的公司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文件,员工定期备份到移动存储设备;电脑管理员负责将服务器上的oa数据库及其他数据库每月底备份一次,每半年一次将备份数据刻录成光盘,并做好记录。
五、加强对系统服务器的安全管理,及时升级更新各系统。
(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
从信息处理的过程来看,一个信息系统模型大致包括几个要素:信息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输出、过程控制和结果反馈。管理信息系统是特定的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中包括管理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it在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策略与解决方案主要表现在软、硬件两个方面。
一、计算机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或困难,使用者作简易处理仍不能解决的,由电脑管理员负责维护、维修;
二、 计算机维修维护过程中,首先确保对公司资料和个人资料进行拷贝并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或者失效。
三、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或具有一定操作经验,未经培训或无操作经验者一律不准使用公司计算机。
四、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要求进行,要做到人走停机断电.
五、严禁在计算机旁存放易燃品、易爆品、腐蚀品和强磁性物品,严禁在计算机键盘附近放置水杯、食物.
六、定期对使用中的软件进行软件更新检查,及时升级,保持其可用性;
七、定期对系统垃圾、磁盘碎片等进行清理、整理和维护工作。
八、严禁随意复制他人软件及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闪存和其他移动存储设备,以防感染病毒;。
九、严禁安装各种盗版软件,防止盗版软件留下软件后门造成的信息泄露。
十、严禁擅自修改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设置(如ip地址、浏览器的相关配置、oa的参数设置、杀毒软件的设置、操作系统的参数设置等)。
十一、如工作需要,需对计算机的软件设置进行改动的,应按程序申请同意后,由计算机管理员实施加强以上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
篇4
关键词:成本管理;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一般人对成本一词似乎是耳熟能详,但常因为使用时的背景与所谈论事务的不同,对成本的见解也会有所不同。许多人采用简单的思维,只考虑付出的金钱额度,这样计算成本的方式显然是最狭隘而错误的思维。事实上,成本存在于从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规划到提供货品与服务所需的服务,包括仓储、运输、配销等各个环节,而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也可以引导经营人员一步一步做好企业管理的工作。
一、加强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
企业成本控制目的在将各项活动中的预估与执行差异找到,但找到各项活动其预估与执行间的差异,远比找出各活动间的差异会更有执行上的效果。对集团企业日常运营活动的成本而言,每一工作所对应的预算并非一项,故管理人员通常以工作类型为领款的依据,但不一定为成本控制的对照。集团公司要想做到对于成本的很好控制,有必要加强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预算是指以数字来表示的计划,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工作计划与所需经费的配合。预算管理是指预算筹编、审议、执行与控制及考核等过程。其中筹编与审议主要工作为总预算、部门预算等进行筹划与编制,并交由集团公司主管进行审议。执行与控制主要工作为分配预算及监控预算的执行。主管部门在总预算通过后,必须依据预算规章、企业集团不同部门的预算执行要点及集团公司总体的预算执行要点进行分配预算,按月或按季编制分配预算表,并送交主会计处加以审核,以作为年度预算执行与控制的依据。预算考核的主要工作为办理决算及年度预算执行绩效评核。另外,集团公司要持续生存还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内部资源配置效用最大化,有效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这就要求集团公司不仅需要确保企业内部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观念转变,而且要构建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需与企业总体的经营战略相融合,这种融合要充分体现在企业高、中、基等所有层次,保持不同层次员工对其具有共同认识,最终使得全年预算管理工作在每一层次当中顺利开展。
二、做好成本分析工作
成本分析是企业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其正确与否会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顺利实施计划制定工作之后,预算编制阶段更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将影响整个企业各项工作执行的结果,有经验的预算编制人员,懂得收集许多相关的资料,无论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或是在工作完成后对于决算的管理,都可以适时的作合理的分析判断,并提供明确的数字根据,以做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参考,有助于各项工作的决策质量。而在企业项目施工中,由于其用途、造型、设计及材料都较为固定可循,如果能够对成本结构有效的剖析,其结果将更具有参考价值,尤其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经专业工程人员的分析比较后,往往能够迅速的提供精确的施工预算,来协助产品销售的定价核算及利润保障,这对于企业产品销售条件的影响巨大,因此成本分析及工作预算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就成本分析方法而言,其基本包括:建立成本分析表格;成本结构比较表建立;单位成本比较表建立;成本造价比较表建立。另外,对于企业各项工作成本分析,还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依工作性质将成本结构分类;比较同类型工作判断成本结构的合理性;差异性较大的成本结构剖析比较;市场行情,判断与预估,确实修正成本单价。
三、导入风险管理
集团企业的成本控制一向是管理工作的重点项目。由于成本管理本身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使得风险管理也逐渐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管控环节之一。在以往国内营建风险管理的领域中,主要系针对项目的执行面及技术面进行风险管理,但实际上具备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成本控制流程,也应考虑成为风险管理的执行对象。
将风险管理系统的精神(PDCA循环)用于企业工作成本控制生命周期,导入这一序列的成本控制作业要项,并以有秩序、系统化的方式循序执行,以期获得较好的成本控制效益。风险管理过程可分为风险规划、实施执行、检查矫正及管理审查等四大步骤。这四大步骤恰可说明风险管理的执行程序。此外,在集团企业风险管理执行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矫正这些步骤,风险管理程序必会获得一些新的信息及结果。通过这些新的信息及结果,又可重新启动风险管理的整体流程,进入新一阶段的风险管控。如此周而复始,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成本的效果。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导入项目成本控制的要项,仍依照风险管理的PDCA循环,分为风险规划(P)、实施执行(D)、检查矫正(C)及管理审查(A)四个过程。
四、重视成本控制制度的作业基础
现今企业的成本结构,随着交易形态及服务的多样化,直接人工与直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低,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却日益增加。由于传统成本会计对于费用分配的方式,并不够严谨,难以对资源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估,因而可能产生企业成本结构扭曲与交互补贴(cross subsidies)的现象。作业基础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则可以反映不同作业基础下,真实的成本状况,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针对企业资源所产生的耗用程度,进行成本评估,足以弥补传统会计系统在成本信息上之不足(田林永,2011)。ABC成本法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构面模型(one-dimensional model),主要在于建立产品成本与资源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成本分摊的基础,以提升成本的正确性,改善定价策略;第二阶段为双构面模型(two-dimensional model),为作业成本基础/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的整体改进架构。
参考文献:
[1]张楠,徐兴权.简析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J].理论探讨,2006(09).
篇5
(一)要学会有效的识别经济财务风险
要想规避经济财务风险,前提条件就是要能有效识别风险。能够准确判断企业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否存在风险性,是风险规避的基础。风险的识别主要由财务工作者负责,要想办法在风险出现之前,通过各种手段,做到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做出准确的识别。财务风险的识别是否准确和及时,关系到企业能否对于风险做好科学处理,赢得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先机。经济财务风险的判断可以通过感知风险、综合分析等手段来实现,感知风险主要是了解风险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而分析风险则能够使管理层了解风险来源,提高风险的处理效率。感知和分析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感知奠定基础,帮助企业了解风险的状况;分析是关键环节,分析的准确性越高,判断的正确几率也就相对越高。风险识别时要注意分辨财务问题引发的风险、企业人事风险、社会环境带来的风险、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和目标风险几种的不同之处,要遵守规定的原则,比如综合考虑、量力而行,确保足够全面和详细。
(二)对风险做出科学预估
对于企业即将面临的风险,运用已掌握的财务知识对于风险的严重程度做出科学的预先评估,这个过程就属于风险评估。做好这一环节可以改善企业风险管理的质量,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其他原因,风险的处理也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对于严重的要优先处理,轻微的可以适当延后,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出现时间比较早的风险可以提前先制定相关的应对政策;对于严重影响企业的风险,一定要慎重对待,优先考虑解决,科学决策、及时处理;对于短时期内尚未出现或者是对企业影响不大的风险,考虑到企业的事情比较多,可以适当往后放一放,延时处理的前提是确定风险对于目前的企业正常运营影响不大。风险评估有五种方法可选,在这里不再多做赘述,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风险评估办法。
(三)对于面临的风险要想办法进行控制
现实中存在很多的不可抗力和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于由此造成的风险后果,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衡量,决策者需要想办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减小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尽量不要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风险应对办法有转移、保留、回避和控制损失等四种。风险保留又叫风险承担,分为有计划保留、无计划保留两种情况,指的是企业的损失由自己的资金进行弥补。有计划风险保留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遇到的风险的情况,得出科学的风险承担结论,并制定有相关的应对政策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还有一种是对于出现的风险企业直接承担,没有制定后续工作计划和应对措施,这种情况是无计划风险保留。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手段或者合同,将渡人的风险移至受让渡人,使其承受风险。风险回避指的是企业主动放弃风险的承担,使某一种风险没有办法发生。此种行为相对来讲比较消极,因为这样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发生,但是企业却也有可能因此失去某些潜在利益,做法相对保守。损失控制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计划,采取科学的手段,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利益,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需要在风险发生之前、过程中和事后等三个阶段进行。
(四)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作为企业自身,对于行业风险要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把握市场规律,对于市场变化保持敏感,制定多项风险应对措施,提高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加强人员管理,特别是财务人员,企业要加强培训教育,帮助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重视,确保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应对措施的选择上要多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商品直销;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实时调整公司的管理政策,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他们明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待工作必须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公司目标制定时,要提前做好风险预估,确保短期目标实现的同时,长期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尽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促进企业平稳运行。
(五)完善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制度
企业除了要对现金使用进行准确编制之外,对于汇总资金也要注意仔细核查,公司应该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可以实行按时间编排,每月一次、每三个月一次或半年一次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目的是能够形成科学的预警系统。比如建筑公司,可以通过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反应具体的资金流向,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改善运营。管理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险,掌握公司的资金使用实况,真正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六)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公司必须重视风险规避工作,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对于已经出现或者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估,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公司除了要对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范章程之外,对于财务工作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工作,都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保证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与公司的利益相一致,完善控制制度,规范现金使用行为,发挥资金价值,为公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有序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岗位的作用,对于风险做到提前识别、科学评估和控制管理,提高风险规避的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结构,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尽可能的为公司发展谋求更大利益。
二、总结
篇6
大家好!
我叫xxx,xxxx年我有幸加盟xx证券xx营业部,我进公司以来一直在营业部工作,先后从事xxx岗、xxx岗和xxx岗等工作。通过xxx年多的努力,我熟练地掌握了证券业务相关知识和电脑操作技能。获得了证券从业资格和经济师职称。在营业部领导和服务部经理的培养和教育下,使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证券从业人员。我深受公司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营业部这个具有团结向上氛围大家庭的影响,学会了如何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去生存和发展。同时,感谢各位同仁给予了我无限的关怀和极大的鼓励,时时感受到来至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以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在此,请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诚挚的说声谢谢。
今天,是我进入xx证券近xx年来第一次有幸参加这样盛大的竞聘活动,我非常的兴奋,同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也是对我能力的一次全面的检验。我相信只要大家支持和鼓励我,我的竞聘一定能成功。
我竞聘的岗位是营业部风控总监。证券公司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是证券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营业部又在市场最前面,风控总监显的更为重要。之所以竞聘这一岗位,我认为我具备了如下理由和优势:
一、我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证券工作牵涉到许多国家的政策,多年以来,我在工作中,始终注意加强思想政建设,服务上级安排,认真自觉完成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时刻以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工和,树立“合规创造价值”、“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理念,坚持以合规与风险管理为基础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创新。
二、xxx证券xxx年来培养了我较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务实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上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将工作与个人利益挂钩,事事以公司利益为重。如为了营业部的利益,我常常主动找相关部门协调关系,为避免营业部利益受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如为了多开发客户,我多次自费组织从其它证券公司开发的客户到xxx办理转托管手续。在工作中不论困难有多大,希望多渺茫,我从不轻易放弃,总是想千方设百计的努力地让工作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三、我有从事营业部风控的实践经验及工作能力,了解风控工作
xx年来,我作为营业部xx开发岗位上的主力队员,为营业部风控工作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出了一些成绩,所取得的业绩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仁们的肯定、认可和不断鼓励,这是我竞聘营业部风控总监信心之源。于对营业部风控工作的熟悉,对风控工作充分的、理性的认识最我最大的优势。
目前在风控体系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在防范意思不强、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合规管理手段不足、风险培训力度不大,风控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都需要一个熟悉精通业务,有敬业精神的人来担当。我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与素质。鉴于以上理由和优势,我毅然决定报名竞聘营业部风控总监职务。
如果我有幸竞聘成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风控工作:
(一)加强风控人员素质培训
风控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风控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风控工作的好坏。针对目前公司风险文化培育和全员风险教育不足;营业部合规风控岗的培训尚未展开;风险管理岗位员工的配备、知识结构和专业胜任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着力加强营业部人员风险教育,开展风险管理人员培训,努力提高风控人员素质,为做好风控工作打好基础。
(二)完善营业部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
“风险的控制最根本的还是靠制度”。营业部严格以新修订的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为基础,制订和完善营业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推动构建科学严密的授权体系,提高决策效率,防范决策风险。同时,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责任体系,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三)加强合规体系建设
针对营业部目前在合规管理嵌入各业务领域深度和覆盖面都还不够,合规管理的支持手段不够充分;忽视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内部控制管理较为松懈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营业部将对在合规检查、常规审计和效能监察等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行为的问责和处罚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以公司整体规章制度体系为基础,进一步营业部优化完善外部规则和内部制度的动态管理系统。提升技术手段继续夯实合规审查、监控与检查机制,对各业务领域流程的合规风险进行评估,将其固化到各项合规检查指标中去,形成各业务条线的合规管理指引。
(四)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与业务相结合
针对目前风险控制与业务流程结合得还不够紧密,风险管理重点和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业务一线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有所不足;风险管理信息的获取渠道不够通畅,相应的查询权限和技术手段不足等问题,在今后,将进一步建立和规范风险管理部门参与重要业务决策风险评估的机制;做好对营业部的垂直管理,做好对经纪营销前端的风险控制。加强对经纪人管理的监控和客户交易行为的分析指导;建立投行业务部门与风控部门相衔接的业务风险管理流程。根据业务开展情况,继续完善资产管理业务和创新业务的风险管理,确保不出现重大风险。
(五)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一是认真贯彻“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围绕经营工作主动和有前瞻性地规划风险管理工作,根据市场情况和业务开展情况及时调险管理的重点和工作方式,使风险管理工作与业务发展同步。贯彻后“后台服务前台,前台服务客户”的理念,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将风险管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一线。二是督促和检查本营业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案件防范的落实情况,做好本单位的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等。
篇7
关键词:操作风险 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 基层分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8-036-04
引言
2006年巴塞尔委员会的《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作为一项单独风险纳入第一支柱,随着新资本协议的推广实施,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开始逐步实施操作风险管理,但是一方面,操作风险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其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涵盖各业条线和基层机构,涉及人员、流程、系统及外部多因素,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架构为多级总、分支结构,管理链条长,总行对分支行的控制能力逐级下降,基层分支机构具有较强的“内部人”特征,操作风险管理落实的有效性重在基层,因此要强化操作风险管理,除了要搭建合理统一的管理体系外,如何在全行,尤其是基层网点层面落地管理体系、在第一线业务运营中应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在基层分行全面普及和培育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仍然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
一、基层分行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操作风险内生于业务和机构,与银行的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营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需要在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多个层面来展开。基层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是整个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它是全行操作风险管理向分行各业务经营单位实施的关键纽带,是总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在分行的一个本地化应用。因此基层分行的操作风险必须是在全行统一的操作风险体系下,结合分行业务和管理实际,确定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定位、管理内容和组织机构等机制设计。
(一) 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基础
区别于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管理要求建立统一的操作风险治理架构,应用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标准和工具,从银行内部管理来说,虽然具有本地化特征,但众多基层银行的操作风险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以便全行的汇总、比较和管理。因此,建立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是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
一个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操作风险治理和偏好设计、操作风险管理标准统一、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应用及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的有机体(见图一),应具有“完整的组织、统一的标准、全面的流程、通用的工具、集中的系统、循环的管理”六个核心特征。
完整的组织,是指建立了满足监管要求的操作风险管理各级组织和报告路线,包括董事会、高管、总行、分行、经营单位等个层面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
统一的标准,是指建立了操作风险的分类标准、评估标准、风险容忍度等统一的规范;
全面的流程,是指对全行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盘点和梳理分析,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建立了可靠的基础;
通用的工具,是指引进了国际通用的风险与控制自评估RCSA、关键风险指标KRI、损失数据收集LDC三大工具,作为管理操作风险的基础手段;
集中的系统,是指通过建立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操作风险的各类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循环的管理,是指在日常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标准和方法。
(二)基层分行操作风险管理架构
基层分行操作风险管理是总行统一管理体系的具体应用,有众多具体细致的管理和操作内容,涉及各业务条线,因此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应设有分行领导层和管理实施层,建立起操作风险管理专岗和联系人兼岗制度,深入到各业务线及第一线网点(具体架构建议见图二)。
分行领导层,主要由分管风险的行长和会计、公司、零售、国际、风险等业务的负责人组成,对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具体进行总体性领导;
管理实施层由分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组成,它们是操作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力量。风险管理部是分行层面的操作风险管理牵头者,指导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和业务经营单位进行操作风险各项管理应用与实践。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本条线的操作风险管理,开展本条线相关的管理工作。
在分行的各级经营单位中,应设立操作风险管理联络员,分行风险管理和业务管理部门,通过操作风险管理联络员,将操作风险管理的各类要求,落实到分行的每一个经营单位。
(三)基层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
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由风险管理部门(专业的操作风险管理)和业务经营管理部门承担主要的工作,这两个部门在操作风险各类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可以归纳如下表:
二、基层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内容
基层分行承担着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些职责和管理内容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即操作风险日常管理、操作风险体系的本地化实施。
(一) 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
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团队承担了总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应职责,是总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在分行的延伸和深化,是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制度办法的制定、三大工具的运用、培训、报告等职能,具体为:
1.建立涵盖下辖分支行经营机构、业务经营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及分行风险管理部的操作风险管理机构、及日常的联席工作机制。
2.制定分行层面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根据总行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和实施办法,结合分行当地业务实际情况,制订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细则,包括: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实施办法,分行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细则,分行操作风险事件收集细则等。
3.组织收集分行范围内的操作风险事件,对分行层面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进行确认,按照总行统一的信息收集模板,收集操作风险事件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及时向总行上报,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此业务流程从流程、制度、人员培训,IT系统设计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优化、整改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4.组织分行层面的业务流程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按照总行的自评估要求,确定分行的自评估工作计划,开展自评估工作,抽查相关部门的自评估结果,对自评估的总体结果,进行确认,对发现的存在重大风险的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5.撰写操作风险评估报告,每季度末,汇总全行的操作风险情况,撰写整个分行的操作风险评估报告,重点反映操作风险事件的统计和重大事件的分析,反映分行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的结果,对分行所采取的操作风险措施进行汇总,并给予评价,对分行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点进行揭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6.组织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培训和文化建设,对业务经营部门及辖属行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做好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工作。
(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本地化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本地化,是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推广到分行层面的一个必不可少环节,也是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在分行层面落地生根的一个重要因素。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本地化的目的,是使分行能够按照其实际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对其操作风险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和管理。操作风险体系的本地化工作,有以下几个部分:
1.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办法本地化,根据分行的经营情况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制定或修改与操作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和办法。
2.业务流程和RCSA评估问卷的本地化,在总行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制度办法基础上,根据当地行的特点和特色化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流程和制度上的微调,对评估问卷进行相应的本地化调整。但为保证全行风险评估问卷的统一和完整,分行层面对问卷的调整主要是限于:一是业务流程的调整,删除分行没有开展的业务,增加分行的特色业务,对特色业务按照总行的模板进行问卷的生成;二是控制措施的增加,分行可根据本行对此业务的管理制度,增加相应的控制措施,但不允许删除总行模板中原有的控制措施。
3.风险容忍度、风险地图的本地化,由于各分行的风险偏好、业务规模、业务的获利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的情况,因此,各分行对操作风险的容忍度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不同分行对同一业务的风险地图中红、橙、黄、绿之间的三条边界线是不一样的,总行在下发标准模板时,已经考虑不同业务的风险容忍度的差别,因此,分行应根据本行的经营情况和当地的经济环境,对每个业务风险地图的边界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的三种:一是财务指标法,根据此业务的盈利或支出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设定风险地图的边界值。二是管理目标认定法,根据此业务的管理目标值,如会计核算业务中的差错率指标,来设定红、橙、黄、绿各区的边界值。三是主观认定法,由业务专家来主观认定其风险容忍度的边界值。
三、基层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操作风险管理的特点,决定了推广至各基层分行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把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顺利地推进到分行。
1. 制定合理的整体方案和计划,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事先应仔细规划好向分行推广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并按照轻重缓急来组织安排,同时考虑到在全行范围推广,将这些分行分片分块,使得各块的推广工作交叉进行,这样,既提高了推广工作的效率,又减轻了总行推广工作的压力。
2. 专项和日常工作相结合,将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逐步深化。通过专项工作方式,集中推进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推广层面上的工作,如组织机构的建立、政策制度的制定、集中培训、体系的本地化工作、风险与控制的首次评估等,而在项目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操作风险事件收集、风险自评估、季度评估报告等工作转入到常规化的状态,这样,在分行建立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
3. 强化培训和文化建设,使操作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要进行形式多样的、多层次的操作风险培训,如实地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渠道,对全行员工进行培训。同时,通过网站专栏、手册折页等多种形式,专门宣传普及操作风险管理知识,还可以开展多形式的操作风险管理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
4. 纳入绩效考核,以考核来引领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应将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成效纳入到总行对分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中,通过考核,来促进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考核的指标,可以是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情况、风险与控制自评估的工作质量和及时性、操作风险事件收集的质量、操作风险管理评估报告的完整性等。
结论与展望
分行操作风险管理,是整个银行操作风险整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通过分行管理这个纽带,才能使操作风险管理渗透到全行每一个经营单位,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类操作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充分重视基层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应用各种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在基层分行第一线业务运行中强化操作风险管理,保证业务的健康发展。
篇8
关键词:合规风险管理 境外业务 基建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因素受到很多国家的欢迎,这为我们“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我们在合规经营方面行为不当,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品牌或声誉,而是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及整个国家的形象和声誉。而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好坏,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声誉如何,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对本国的接纳程度,关系到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的核心利益。因此,我们要将合规经营上升到国家层面、政治层面去考虑,上升到能否实现强国梦的战略高度去考虑。
一、中国基建企业面临的国际合规环境
目前,中国基建企业面临的境外经营合规风险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全球反腐力度在加强,具体体现在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机构正在加大反对商业贿赂的力度。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先后出台了各自的反腐败法,联合国及其他国际机构纷纷签署反腐败公约,并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
从1996年开始,世界银行正式实施反腐败战略,这主要源自于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的詹姆斯 ・ 沃尔芬森在年会上发表的《腐败的毒瘤》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讲话。世界银行反腐败战略实施后,在世行贷款项目中被世行确定为有腐败欺诈行为的承包商、制造商和咨询者将被列入黑名单,在世行贷款项目中永远或一段时间内不能中标。2010年4月,非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集团、美洲开发银行共同签署的联合执行制裁决议,形成集体执法行动。
在美国和国际组织推动反商业腐败的同时,很多国家先后出台了各自的反商业腐败法。在各国政府反海外腐败的法规中,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力度最大,威慑力最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也被严格监控,在美国公开的资料上,就有将近20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因违反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而被惩罚过。即便有些违规看起来并不算“严重”。
因商业贿赂被美国法律追究的跨国公司往往被处以重金罚款,当事人甚至受到刑事处罚。与此同时,公司声誉严重受损。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例,由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行贿获取订单,而被美国和德国行政当局处罚16亿美元,以公司监事会主席(相当于我国企业董事长)为首的20余名高级管理人员被解除职务,有的还被追究法律责任。
强化合规经营,反对商业贿赂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为减少合规风险,很多跨国公司都在强化合规经营,遏制商业贿赂。不少公司设立专门的合规专员,完善合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预防、检查公司运行流程中的违规现象,积极处理违规事件。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亚太地区反腐败行动计划》《国际商务交易中打击勒索和贿赂行为准则》。作为成员国的中国企业,必然要顺应全球合规治理加强的大趋势,履行公约所规定的义务,积极预防和应对商业贿赂,树立和维护国家形象。
二、中国企业建立境外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意义
(一)维护国家形象的需要
跨国企业虽然具有国际性,并且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行事,但在以国家为主体的当代世界中,让人产生的第一印象还是其国家形象。如果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能够塑造一个遵规、亲和、友善、负责的中国形象,就会减少许多冲突和困境。因此,建立合规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是使企业所有商业活动始终保持合法合规的基本保障。
(二)文化融入的需要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基建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并不大,但在管理和文化层面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思维方式,成为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
在合规经营、反对腐败成为主流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要创新的就是合规文化。要把文化理念转变为行为,需要通过建立系统的制度,将合规要求融入具体的工作流程及岗位中,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将表面的合规管理逐渐变成习惯,形成一种严谨的行为方式。通过合规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合规文化的培育,将管理文化由任意型、粗放型向信誉型、集约型转变。
中国文化比较强调变通、灵活,有时候这是优点,有时候就容易出问题。企业要想真正融入国际大家庭、实现做强做优,就必须对我们的行为方式和道德文化进行认真反思和总结,学会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才有可能自立于世界大企业之林。
(三)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一部分中国企业已处于发展变革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是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合规风险,二是在合规要求更严格的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决定我们只有走合规经营之路,才能防范合规风险,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竞争。
(四)防范政治风险的需要
在和平时期,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的竞争,而经济领域的竞争则突出表现在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世界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和西方国家,用冷战思维遏制中国的崛起。在国际市场上,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企业,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一旦出现失误就会被无限放大,削弱我们的市场竞争力,遏制我们的发展壮大。
西方国家冷战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寻找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的差异,并在中国企业的软肋上大做文章,突出中国企业的弊端,从“软实力”上削弱我们的竞争力,破坏国际形象,从而阻挠我们走向国际市场。
三、基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某大型基建企业在境外合规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企业境外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合规管理体系的构建,以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建立为保障,以员工行为合规为基点,强化七大高风险领域的管控,建立三大机制,设置五道防线,并通过合规风险的动态识别、定期沟通、及时应对,有效防范合规风险的发生。
(一)构建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
建立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明确的组织体系是开展合规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企业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参照美国反腐败法等法律规定及世界银行等有关国际组织的合规要求,借鉴国际最佳合规管理实践,对自身合规管理现状、海外业务特点及市场环境进行细致分析,找出现有合规管理工作与有关要求的差距,构建权责分明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为企业合规风险管控提供保障。
(二)以员工行为合规为基点,打造合规经营基石
员工行为合规是合规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应立足员工行为合规这个基点,积极推动全员、全过程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为保证企业合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一是对员工进行合规制度,尤其是员工行为准则的培训,确保员工知晓企业对员工合规行为准则的具体要求;二是要求企业及所属单位有关领导和高风险员工签署合规声明,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三是对员工进行合规操守考核,将考核结果按适当权重纳入个人或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中。如果出现员工违规行为,将视严重程度按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定,进行警告、记过、降职、撤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
(三)强化高风险领域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合规管理工作
企业应通过深入调研与全面对标,在识别、评价管理及业务流程中的内部风险及相关外部风险的基础上,确定第三方聘用、采购、投标、合同、业务招待、捐赠与赞助、业务付款等高风险领域,并从防范合规风险的角度,参照最佳实践,对合规管理要求、合规管理职责、运行机制及流程进行梳理、补充和完善。
一是应强化第三方聘用合规。通过第三方协助企业开展市场开发工作,是我国基建企业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或业务领域通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二是强化业务采购合规。在采购招标前,合规官应对招标项目立项审批流程进行复核、审阅,对项目外包的必要性进行独立审查;编制招标文件期间,合规官应对潜在投标人及审批过程进行复核、审阅,对其合规性进行独立审查;评标期间,合规官应对评标小组的评审过程进行复核、审阅,对招标过程有无违反招标程序进行监督检查。
三是强化业务投标合规。合规官要审查投标工作人员是否与招标人或其他竞标方有利害关系;受理投标过程中对投标合规性的质疑与举报。要对项目投标是否有第三方合作伙伴参与、项目是否与政府或国际组织有关、招标人的诚信背景等内容进行合规资格审查,对投标项目的合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
四是强化业务合同合规。企业应设立合同管理机构,配置工作人员。在现有法律审查的基础上,对拟签订合同增设合规性审查程序,以对法律风险以外的其他合规风险进行预防与控制。合规官要对合同约定的业务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进行合规性审查。根据审核结果,合规官判断合同中的潜在合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及修改意见,并告知合同承办人。
五是强化业务招待合规。业务招待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业务招待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礼品与款待不得成为获得不正当利益的途径;礼品与款待不得是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礼品与款待的场合、对象、频率、价值、接受者的职位和社会地位不得造成不道德、不诚实或不恰当的印象;礼品与款待的费用必须合理,且用于合法的业务目的;业务所在国法律和习俗允许等。如果礼品与款待不符合上述原则,如在3个月内出现两次以上向同一接受方提供超出象征性价值的礼品,礼品是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款待与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没有直接关系,或有任何娱乐成分等高风险事项,应依据审批权限事先经过合规官审核并获得有关人员的批准。
(四)建立三大机制,助推合规管理工作持续开展
合规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是支撑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保证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有效持续开展的重要基础。
1.建立合规风险分级管理机制。对合规风险进行分级管理,规定各级合规审批权限,所有审批事项须经至少两个及以上的人员进行审核和审批。
2.建立合规监督机制。合规官对第三方聘用、采购、投标、捐赠与赞助、业务付款等高风险事项进行合规审查;组织合规官对合规交叉(如跨地区、跨单位)进行审查;受理违反或疑似违反企业合规制度和流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内外部投诉和举报,对违规事件组织监察等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3.建立合规工作传达与沟通机制。定期将合规工作计划传达至所属单位及各个部门,并部署相关合规管理工作。每年初,合规部门应协同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有关部门制订合规工作宣贯计划,及时有效地向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传达合规工作计划、合规制度和流程等内容。
(五)设置合规风险五道防线,做好事前预防
1.明确员工合规要求,建立防范合规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员工签署合规声明,明确员工合规要求;招聘中高级管理人员等高风险岗位员工时,要开展合规背景调查,从源头上规避合规风险。通过合规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员工合规风险认识。建立员工合规操守考核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强化员工合规意识及合规义务的履行。
2.开展管理部门合规审批,建立防范合规风险的第二道防线
在规范业务合规经营行为时,除了合规部门、合规官对业务事项进行审批外,企业应要求管理部门针对特定事项发表意见,审核、审批业务事项。涉及金额较大或风险较大的,上级企业的管理部门还要进行审核、审批,加大防范合规风险的力度,为防范合规风险构建一道新的防线。
3.设置合规官,建立防范合规风险的第三道防线
企业应将合规官作为合规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日常工作中,合规官对第三方聘用、采购招标、投标、合同管理、业务招待、业务付款等审批事项中的高风险环节进行合规审查并严格把关。合规官还要受理违反合规管理的内外部投诉和举报,对违规事件组织调查等。
4.构建合规交叉审查,建立防范合规风险的第四道防线
企业应每年抽调合规官对所属单位、海外公司、办事处进行合规交叉(如跨地区、跨单位)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合规官不仅要对合规管理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也要对合规官的培训和履职情况进行审查。合规审查工作完成后,应出具书面的合规审查报告,送首席合规官审阅签字。
5.设立海外合规举报、投诉渠道,建立防范合规风险的第五道防线
企业应设立反商业贿赂的举报、投诉电话,建立违规违纪及调查取证制度,发挥内部员工、外部相关利益者和纪检监察部门在业务合规排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风险预警;控制;措施
医院的档案记录了医院的发展建设的饭方方面面,同时也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因此,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更好的贯彻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更好的适应了人们的医疗卫生需要,同时也是医院未来发展与建设的重要保障,做好这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档案所包括的几点内容
医院的档案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六大类,其中详细内容如下:
文书档案包括:文件档案、人事档案。此类档案为医院工作计划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协调各项工作正常运行作参考资料。有利于医院领导更好的领会国家的方针政策来管理医院,推动医院和谐稳定的发展。
业务档案包括:医院的医疗教学档案、业务学习档案、科研档案。该档案是研究和借鉴医院发展历史经验的重要参考资料,对研究医院的学术、技术进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科技档案包括:医院财务档案、基建档案、医疗设备档案、药品目录档案。其中财务档案的管理是重要的一项。
医疗法定文书档案包括:医院所有病案档案及所有医疗司法鉴定档案。
声像、电子、实物档案包括:医院重大事件、活动的声像资料、医疗教学教材声像资料、实物资料,以及随着信息化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电子档案。
特殊档案包括:医院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战场,在特殊时期将会产生的特殊档案,具有专门的研究和使用价值。其中有计划生育档案、防洪抗旱档案、医德医风档案、传染病档案、医疗行业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档案等。
二、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医院的档案管理方式还不够成熟。档案的收集不够及时,在进行管理工作中,档案不能够进行更好的归类,另外,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来说,不是主要的经营业务,在工作中缺少专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能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而由于档案管理的设施和管理模式相对较为落后,档案管理中也出现了档案流失的现象,这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严重制约着医院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与此同时,医院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也相对较少,相对于医院其他的医疗、行政和人事等制度有着不小的差距,这也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水平相对较差的原因,因此,现如今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有着很多的问题存在,也是档案资料发生流失的重要原因。其次,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目的不够明确,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针对性不强,目的不够明确。最后,医院的档案应用意识较差,对档案的认可程度相对较低。另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医院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也是影响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
三、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
首先,加强对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医院不仅要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培养出有效的专业管理人才。以往,医院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忽略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这就使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需要列入到医院医疗人员的培养队伍当中,让其充分的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学习进修的机会,获得更好的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从而在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医院的自身情况,更好的推进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发展到一个有效的高度。这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思想意识和管理技术上有所提高,医院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有效发挥医院档案作用的重要途径。其次,对于档案制度的建设要更加完善,同时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的、统一的管理。最后,医院在档案管理中要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是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对管理设备的更新与使用的投入,从而保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另外,档案管理必须要重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模式的发展,以便能够更好的建立起专业的管理团队,这样也为未来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重视并搞好医院档案管理的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1、建立档案管理风险预警的重要性
医院档案是医院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凭证,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医院档案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医疗科技发展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对于医院的发展和医疗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措施,通过风险预警措施的建立,有效的减少在档案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有效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构建医院档案管理的风险预警系统
档案管理的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有档案数量、档案数据库数量、数字化设备数量和备份设备数量,档案数据库数量有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备份设备数量有移动硬盘、光盘等。风险方面主要有: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洪水、强磁场、强电子脉冲等);人为因素有责任心不强、泄密、操作失误、非法联网等;环境因素有电源质量差、温湿度不适应、无抗静电、抗磁场干扰、硬件和软件问题有网络安全事件、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恶意信息增删以及密钥、口令被盗等;社会安全事件有战争、国内动乱、恐怖袭击事件等。
3、 对医院档案依据分类做出风险评估
医院档案管理要根据前文叙述的六种档案分类分别做出风险评估,把各种档案管理风险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预警,把预警分为5级,分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无危害。
4、 风险管理的控制实施
第一,要建立风险管理控制系统。第二,要定期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一是确认风险,确认威胁、危险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确认如何才能最好地管理这些风险,再开始行动。第三,要建立危机警报体系,确定危机级别,对档案管理进行危机定级,根据不同的危机级别确定不同的处理方式。第四,要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模拟危机管理训练。
五、结语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档案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同时,加强档案利用反馈信息的管理,实现各级医院信息的横向联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风险管理;肿瘤医院;日间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37-02
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住院难成为肿瘤患者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肿瘤患者住院难问题,我院于2008年1月设立日间治疗室,收治病情轻而稳定,自理能力好的肿瘤化、放疗患者、术前患者、生物治疗患者。医院对日间治疗室病人视为住院管理,患者白天在日间病房进行系统治疗,安排专职值班医师负责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晚上回家休息,如有不适可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或到其主诊医师所在的病区就诊。此种住院模式既让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又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更有利于病情康复。但是由于日间病房存在病人多、周转快、流动性大、病种杂、病情变化快、缺乏全程观察护理等问题,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风险。医院风险管理是指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所造成的危害[1]。现就本院2008年1 月至2012年12月间,对日间治疗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
1 对日间治疗患者现有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认识与评估
1.1 护理管理上的风险因素
护士长除正常的业务管理工作外,还要忙于其他多方面的事务性管理;科室化疗患者多,输液治疗量大,病房繁忙时护士长参予协助治疗工作,因而可能出现对护理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部分护理人员对医院和科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护理预案等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无法落实到位,或某项护理服务流程不够合理,导致护理风险的存在,并有可能导致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
1.2 护理人员的风险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潜在风险的认知缺乏预见性;护理工作兼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当工作量大时易产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工作,工作忙时随意简化护理操作程序或工作中思想不集中;日间治疗患者多,常出现患者同名同姓或异姓同名现象,并且由于与住院病区之间频繁迁床,有时存在一个床号出现两个患者姓名的现象,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如未认真核对患者情况,或医生下错医嘱时护士把关不严,就容易产生护理差错。
1.3医护沟通的风险因素
日间治疗病房可收治全院主诊医生组的患者,主诊医生分布在全院各个病区,在日间治疗病房查房的时间有限,存在护士与主诊医生沟通不良的现象或查房时间以外患者如有需求或疑问,护士需电话联系主诊医生,当医生忙于处理病区事物或上手术台时则没有充足的时间沟通;此外面对患者相同的问题时不同的医护人员往往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容易使患者产生疑问或不信任医护人员,从而可能导致服务满意度下降甚至医患纠纷的发生。
1.4护患沟通的风险因素
部分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或工作忙时健康宣教不详细、态度生硬、指导不耐心、入院介绍不规范、出院介绍不详细、安全告知不全面等造成患者未能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或对护理工作持怀疑态度,导致纠纷发生;患者白天在日间病房治疗,间歇期和晚上回家休养,与护理人员接触时间相对比入住病房的患者少,相互间情感交流不足,且流动性大,出入院、和病房对迁几率大,护理人员亦无法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内心动态,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实施不够全面,不利于为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和疾病的连续观察。
1.5药物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日间化疗药物品种繁多,护士对每种化疗药的注意事项及其毒副作用了解不够全面传达给患者的知识也就不够全面;或因工作繁忙未认真进行指导、宣教,或因患者自身文化水平、性格、认知能力不同等原因,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当患者在家中休养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懂如何处理,发生突发症状来院就诊前的自我护理知识缺乏,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日间治疗模式无法做到分药到口,护士将化疗前的预处理药物地塞米松分装好后贴上标签,注明药名、剂量、服药时间后交给患者或家属嘱遵嘱服用,但仍有少数患者存在漏服现象,以至次日无法按照计划实行化疗;此外,紫杉醇类化疗药物过敏反应发生快,并且存在迟发性过敏反应,给护理工作带来极高的风险。
2 日间治疗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
2.1加强病房管理职能
护士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把护理风险管理列入工作计划中,长抓不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的执行;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小组的作用,发现、收集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每月底召开一次护士会议,及时提交讨论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整改及防范措施;经常在科内开展护理风险意识教育,通过教育使护士改变“管理是护士长的事”的认识偏差,使全科人员共同认识现有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从而共同防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工作流程、落实科室重点护理环节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机制,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最终确保医疗安全。
2.2 护理人员风险管理
2.2.1 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及护理安全教育,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