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20:1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儿童写作,本质上反映的是学生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乐于倾诉,成为作文的主人,并享受其中的快乐是写作的原本意义。为了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让“习作”变为“喜作”,我这样教作文:
1.激趣,开启幽闭心智。
学生感到写作有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并努力做好。激趣,作文教学关键的一步。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二写有关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播放《童年》这首歌,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想象那快乐自由的童年。谈话激趣: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快乐的,她像一首歌,唱出了我们快乐的心声;像一粒粒珍珠,在生命的长河中熠熠闪光。让我们回忆本组学过的四篇课文,想想、说说他们的童年是怎样让人感动万千的。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其次,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小结:是呀,童年多么令人留恋和难忘!童年充满纯真和情趣,童年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童年生活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我们要珍视童年,感恩童年。
最后,畅所欲言,述说童年趣事。教师出示有关童年生活图片,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捉黄鳝、捡蘑菇、喂小鸡、下河捉鱼捉虾……大家发言踊跃,兴致高涨。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打开思路,学生就乐于表达。学生不是没话说,只要有一定的情境和氛围,教师点拨到位,学生那似乎关闭的心智就会打开――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交流,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倾吐心声。
2.激活,尽情挥洒文笔。
许多小语界的专家指出:小学生的作文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次一次的练笔,是一个写出心里话的过程。作文并没有那么神秘,就是用笔将想说的话记下来,用笔将梦想与追求记下来,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解决“写什么”。如:《童年趣事》,趣事是放风筝,捉小蝌蚪,玩老鹰抓小鸡等,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来写。这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在“重温童年”,是将写作过程与享受生命联系起来。这是感悟立体生命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懂得了写作就是“用文字留住童年”。
解决“怎么写”。以“童年趣事”为主题的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心中的愿望与感想;以时间、空间为序,紧紧抓住一两件事来写,抒发真情实感,不来“假、大、空、套”,再现烂漫童年时光。当学生两眼放光、小脸通红时,正是他们急于表达、乐于倾诉的时刻,让学生拿起笔来,开始写吧。
3.激励,铆足写作动力。
评讲作文,欣赏好词佳句。找出班上学生写出的优美句子,一一展示,尽力“放大”优点。当学生看到自己名字投放到电子白板上时,那种兴奋,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颁发“作文新苗”奖和“小作家”奖,拍照留影,让写作带来的喜悦挂在脸上,留在心中;奖励“优秀句子”作者和“优美段落”作者,一支铅笔、一张“加分券”、一颗糖果,足以形成一股写好作文的动力。要激励学生不断写,不断改,享受写作文带来的刺激与幸福。
篇2
一、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创设愉悦的氛围,将单调的作文教学改为参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口头作文、演讲等多种形式。课前将作文重点内容讲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材料,课后对得失进行小结。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心理压力,从而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在浓厚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以提高。
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思维的翅膀,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在命题作文训练中,选择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题目,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克服畏难心理。例如《三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市长》等,这类作文都是让学生用联想和想象,学生大多数把自己当成大有作为的人物塑造且较合理,这类作文虽纯属虚构,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同时让学生读、写范文,在《皇帝的新装》一文后,让学生以《皇帝的新装续写》为题,展开合理想象,通过续写文章,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拓展了写作思路,培养了写作兴趣。
三、读、写结合激发写作情趣
学生们都喜欢阅读喜闻乐见、感人至深的文章,因此要善用范文的诱发力,调动学生的写作欲,让学生从课内、课外读物中获得写作知识和借鉴。教师可抓住精彩段落,启发思考使之成为训练思路的好材料。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景物描写,精妙无比,用“碧绿”写菜畦,用“光滑”写石井栏,用“紫红”写桑葚;油蛉“低唱”,蟋蝉“弹琴”,鸣蝉“长吟”,何首乌的根是“臃肿”,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既抓住了动植物的不同特征来突出其各自的特点,描摹出动态之美,也渗透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写雪地捕鸟中的“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依次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的生活乐趣。让人流连忘返,讲完课后可结合本文让学生练笔,写自己童年生活片断,题目为《童年趣事》。这次作文同学们都能按要求写自己童年时代的天真幼稚甚至荒唐可笑的事情,都能写出真情实感。通过读、写结合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变被动为主动。
四、发掘写作因素 创设写作情境
教师要善抓有利时机,发掘写作素材,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抒发真实情感。引导学生阅读林海音《爸爸花儿落了》一文时。绵绵父爱,让英子小小的心里荡起层层涟漪,父亲真挚淳朴不加雕饰的爱如丝丝细雨,这份父女情让我们的心弦不禁为之颤抖。抓住这一时机,可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与父亲有关的作文,如有同学写到:“自从我上初中后,父亲像变了一个人,那么的关心我、爱我,为了我,他与我学习到深夜;为了我,他与电脑挥手;为了我,他甚至辞去了许多酒宴……看到父亲斑白的两鬓,我的心在哭泣……”
五、课内教学、课外活动相结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过程中常发现一些学生绞尽脑汁却无话可写的现象,我采取有效措施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就像万花筒。每个事物、每种现象都可成素材,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因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写作的习惯。有意安排或指导学生在校内外搞一些有益的活动,为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写作素材,例如,学校举行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义务劳动、主题班会等活动,文体上不但要求学生会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鼓励学生写对联、贺词、赠言、演讲稿等,这样既让学生走出了课堂,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增加体验,不但思想受到教育,而且提高了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六、把好“三关”由“难”变“易”
作文教学应坚持注意把好“三关”,即命题析题、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
1.命题析题关。作文一般由教师统一命题,学生照题规定习作。学生思维易受限制,写出的文章言不由衷,草草应付,文不附题,一塌糊涂。对此应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多种命题形式,让学生写自己最感兴趣、有切身体会的事;或由教师规定写作者范围,学生自己拟题;或依据要求,让学生自主细致分析命题的体裁、体现的中心思想以及写法等。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写出的文章自然、流畅。
2.作文批改关。“作文是改出来的。”老师的批改很重要。批改中,我始终坚持批改学生的作文。从语句表达、详略处理、中心表达多方面写好眉批和总批,使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即知自己文章的得失优劣,使学生在作文练习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3
关键词:习作教学 整合 有效
小学语文课标中指出:“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不太乐观,教师最不愿意教,学生最不愿意上的就是习作课。一提起习作,师生都感到头痛。因此,我校将语文学科的研究就放在了习作教学上,教研组的集备活动也紧紧围绕着习作教学展开。几个学期下来,我深感习作教学不能是孤立的,它必须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紧密融合,才能实现习作教学的目标,切实有效地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单元整合,整体备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习作准备不能在习作课的前一天才做,需要一段时间地观察和酝酿。教材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整体,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和习作往往是相统一的,是一个训练点的持续学习。因此,在教学每单元前,教师要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分析,明确单元的设计目的,训练的重点,以及怎样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来实现目标,而不是教一课备一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仅教师在教之前要对整个单元有整体的了解,学生也是一样。在教学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习作是什么,并开始进行观察等准备,四篇课文学完,就有了近两个星期的观察,学生心中都有可写的内容,自然不会再为写什么而发愁了。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教材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和《我的长生果》。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并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本单元的习作,教材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有益”展开辩论,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三个题目,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个题目“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属于写人写事的纪实性习作,是学生习作的重点,因此,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进行了读写迁移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窃读记》中,作者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特别的生动形象,于是我设计读写迁移的练习:“写一段自己读书时的情景,运用动作描写或心理描写,体现出当时的心情。”学生在练笔中,将习得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尝试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季老讲述了自己童年读书时的故事,生动有趣。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读书的经历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或难忘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学生在交流中,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为习作的选材,做好了准备。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引导点拨,进行了选材的指导。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的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比喻、拟人、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来表达对书的喜爱。于是,我借助书后的小练笔来引导学生学习写法:“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我的长生果》这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又善用比喻,使得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我引导学生仿写比喻句,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将习作的选材指导、写法指导进行分解,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习,学生循序渐进,等到习作的时候就不觉得困难了。
第二个题目“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我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学习第二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引导学生学习访谈的方法,然后确立访谈的对象,设计要访谈的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并及时整理记录。
第三个题目“围绕‘开卷有益’展开辩论,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利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辩论,引导学生经历过程。而习作课,则将一个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进行整理,选择三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习作。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有关于“童年”的,习作的题目是“写童年趣事”。在教学第二单元的课文时,每一课的课前或课后几分钟,我都引导两三名学生讲讲自己童年的趣事,大部分学生在将近两周的学习中,完全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想起了许多童年的趣事。由于学生写的都是真事,不仅表达了真情实感,而且以往学生经常出现的雷同现象也不见了。
二、读写结合,指导写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也曾说过:“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
学生习作材料的选择不是一朝一夕,同样,写法的习得也不应该是公式化的。若问学生怎样将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学生都会说:“要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方法。”可在实际习作中却不会运用这些描写方法。被选入课本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最好的范例,因此开展扎实的读写迁移训练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一课,通过对小嘎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争强好胜,负有心计,机灵活泼的小嘎子。本课中运用的一系列的、连贯的动作描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观察“放鞭炮”,并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放鞭炮的同学的性格的小练笔。学生仔细观察,运用了“轻轻地拿起香、小心翼翼地移到鞭炮前、慢慢地伸出手、点引线、扔了香、紧紧地捂住耳朵、跑出两三米远”等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充分体会了如何将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如何运用恰当的修饰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这次成功的训练后,我又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引导学生观察我喝中药时的样子,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习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将老师喝汤药难以下咽的表情写得惟妙惟肖。
三、用好口语交际课,分散习作难点
篇4
一、聊出笑容可掬的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为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不会写作文而大伤脑筋。作文对于学生而言,就像一位永远板着面孔的老夫子一样。但就是这个“聊”字,却给作文带来了新景象。
1. 为作文乔装打扮
学生作文难,首先是由于心理作怪,一提到作文,他们就厌恶、害怕。越是厌恶就越不想写,越是害怕就越无法写好。为我们的作文量身定做一件新颖的外衣,使它通过乔装打扮,以可爱面目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心甘情愿、满心欢喜地接受它。
一位老师这样进行《童年趣事》作文课的开场白:“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不上课,同学们四人一组聊聊,但是DD不可谈伤心事,要谈得越高兴越好,可以是‘傻’事、‘蠢’事,逗得大家能发笑。”“Yes!”原本因要上作文课拉得长长的脸上忽然漾满了笑容。
教师运用聊天的办法,变换作文的呈现方式,消除了学生写作的恐惧感,激发了儿童的创作激情,他们就会乐此不疲,积极地将自己所经历的、感兴趣的生活细节,主动、自由地表达,喜悦、创造性地表达。
2. 让教师重塑形象
教师一本正经、高高在上地说教是学生害怕作文的又一原因。而通过聊天,教师再不是置身于作文之外者,也不仅仅是写几篇范文的指导者,而成为和学生一道体验生活,一道写作文的合作者。
当教师成为聊天的参与者,学生会感到你很信任他,进而亲近你,乐意参与你设置的“聊天”内容;当教师成为聊天的参与者,作文教学变得和谐轻松,淡化了作文的痕迹,学生尽情倾吐、流淌、宣泄,我相信心灵之门开启之后会别有洞天。
3. 使课堂变换时空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室、课堂。其实,我们的作文课可以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不应该只靠那一周两课时作文课。而聊天则给作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因为我们可以随时聊:课间十分钟坐到孩子周围去,参与、引导他们的聊天;学生游戏时,加入他们的队伍进行聊天;考试前后可以聊;高兴失望时可以聊……我们可以随地聊:教室里、操场上、放学路上、参观途中……
就这样不经意地聊着聊着,作文就会由“面目可憎”变成“笑容可掬”,学生们自然而然就会爱上作文。
二、聊出丰富多彩的作文
好多学生觉得没东西写,这又是学生怕写作文的一大原因,究其根源很多时候是他们的记忆没有被唤醒。聊天作文就是老师与学生比童年,将心比心,以事激事,唤醒学生的记忆。聊天的内容绝对是自由的、开放的。
1. 聊身边事
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事件,可惜有许多同学却不能留心,他们总感觉自己的身边无事发生,亦无事可记。“同学们,今天在你的身边发生了哪些事,看到的、听到的、自己亲身经历的都行,能挑一件事跟周围同学聊聊吗?”一个聊天的话题,唤起了学生的回忆,如果长期如此去聊,也让同学们逐渐养成了留心身边事的好习惯。
2. 聊眼中景
童真无邪,童趣漫烂。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可爱大自然,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随处可见,放心大胆地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的去聊他们眼中的大自然,尽情地去聊他们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疑问。就在这不经意的聊天中,学生知道了去细致观察,动脑思考,这些都是写作文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3. 聊心中情
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是极其丰富的,他们会因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而或喜或悲,或骄傲或委屈,或兴奋或紧张……敏捷地捕获孩子们情感的微妙变化,于孩子们的生情处进行聊天,你就会听到他们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在此时,作文就是快乐的倾述。
4. 聊梦中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其实孩子天生爱做“梦”,这个“梦”不仅是晚上睡觉时做的梦,更指他们爱做的“白日梦”――丰富的想象。教师抓住学生这一感兴趣的方面来聊,会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就这样,天南海北地聊,天马行空地聊,不仅聊出了学生们对作文的兴趣,更聊出了丰富多彩的作文题材。此时,学生的作文再也不会处于“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三、聊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何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充满真情实感,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点。在聊天中,教师除了要充当好一个聊友、听众之外,仍不能忘记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身份,我们要巧妙地引领着孩子聊得生动、聊得精彩,聊得充满真情实感。
1. 入情入境地追问
同学们在聊一个话题时,刚开始总习惯性的只聊个大体内容,很难具体地去聊。于是,作为听众的老师此时应抱着对同学所聊话题极大的兴趣去进行入情入境地追问,同时还可以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追问。如一位同学聊到“他今天因被表扬很高兴”这一话题时,老师就饶有兴趣地追问:“老师怎么表扬你的?”“被表扬了的你当时有什么反应?”“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这位同学就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追问中将这件事很生动、很具体地聊了出来。
2. 不露痕迹地点拨
众所周知,进行写作,就要注意一些写作的技巧。可我们发现,将这些技巧很生硬地塞给学生,学生不是掌握不了,就是死搬硬套。在聊中,老师适时地不露痕迹地点拨,会让学生很自然地、毫无负担地消化好这些技巧。
如有关细节性描写的指导,一位同学在聊他考英语前很紧张的话题时,只说了“我真的太紧张了!”老师就说:“你能不能不用上‘紧张’这个词,聊聊你当时是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的?”经老师这么一点拨,“紧张”一词就会变成一段有血有肉的文字。
3. 发自肺腑地肯定
很多老师在面对学生的作文时,总爱挑刺,什么内容不具体,选材不新颖、立意不高……许许多多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同学们感到写作文太难了,久而久之,他们就视作文为负担、毫无乐趣可言,从而形成怕写与不会写的恶性循环。但因为是聊天,所以学生们的作文就多了几分真实,去了作文书写中的过多的粉饰,作为聊友兼听众的教师在此时发自肺腑地肯定,这一切都会激发学生的聊天激情,更能引导学生真实地、愉快地去表达自己的内心。
罗杰斯在《教育心理学》中说道: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大:一个人只有在心理上完全感到安全、自由时,他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而聊天,不正是为作文教学创造了一个安全、自由的境界吗?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自由、喜悦中,也是最能流露出天真、率直、可爱的儿童世界,其喜、怒、哀、乐的表达,是真挚、鲜明的,而这,不正是我们小学作文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吗?
篇5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 衔接 有效策略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加了,时间变得紧张了,课堂节奏加快了,用于复习的时间减少了,课程难度加大了,家长的重视程度较小学减弱,而学生对初中语文感觉与小学语文差不多。因此,他们的注意力、兴趣自然而然地转移至数学及新增的其他科目上。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既有中小学语文本身的差异和教材的差异,又有学生的差异。小学语文侧重字词教学,初中语文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变了,思维方式变了,改变了机械记忆,强调理解、概括能力的培养,不再是老师过多的启发下的思考。作业量相应减少,而阅读题增加,难度加大,阅读速度由小学六年级的每分钟300字增至初一的每分500字(大纲要求),同时体会感彩及表达效果。新增了古文教学,古诗除了背诵外,还要会简单地赏析,理解诗意及表达的情感。
根据中小学在语文学习方法、学习重点的不同,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老师就要尽可能地借鉴与学习小学老师通过情境导入、游戏、模仿、讲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引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初中语文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的做法。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现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呢?
一、注重兴趣培养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语文的兴趣有延续也有分化。在教学时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着力实现中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衔接。如在教学七(上)第二单元童年趣事时,让学生回忆童年有趣的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童年的回忆,然后进行本单元的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等,静下心来感受到他们身上有童年时受到的呵护,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也有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留下了社会的印记;也有童年远未定型,表现出未来的某些个性……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无尽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情趣和想象能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注重语言积累衔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小学语文以提高学生识字、朗读等基础能力为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语言积累上做好衔接。初中语文字词增多,文言文难度加大,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老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有效的预习,设置导学案,让他们将不会的生字、词及优美的语句摘抄至学案上。注意授之予法,勤于动手,继续养成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养成圈点习惯,结合预习,让学生明白修辞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显性积累的数量要进一步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诗文,努力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
三、注重阅读能力衔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预习、听课、复习等进行摸底了解,掌握学生的阅读文章方法,教给他们好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哪几个地方的事?(2)写作的顺序?(3)百草园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景物?有哪些景物?(4)从哪些角度写的?(4)用了哪些修辞?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他们分清节次,通过设置有关文意的概括性问题,了解文章结构,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让他们逐渐做到读得懂、懂得读、读得宽,学会整体感受,通过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会多角度思考、深入思考。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天雪地捕鸟的情节中,让学生找动作性词语:扫、露、支、撒、系、牵、提……能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其中的乐趣。学会品味实词、虚词,对越是不寻常的词语越要重视。注意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读中外名著,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结合故事会、演讲、小组竞赛、社团活动等形式消化吸收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指导他们学会精读与泛读,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刚入初中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思路不是太了解。因此,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阅读能力的衔接,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四、注重写作训练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6
电教手段促使教学过程优化,它特有的优势已让人们所认识。我在“写一个场面”作文指导课教学中,运用了录音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突破难点“写一个场面”,首先关键的是如何在“场面“上取得突破,怎样让学生对“场面”有初步的认识呢?不可能用解释概念的抽象方法去给学生谈“场面”,这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软弱无力,这正是教学的难点。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启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因此,我借用了录音手段和教师有感情朗诵相结合的情景法,创设教学的立体情境,引发学生感性地认识“场面”,突破教学难点。一开课,我播放了歌手董文华演唱的歌曲《长城长》,并配合自己精心设计的、富有感情的朗诵:“大家一定很熟悉这首歌吧!这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令人难忘的199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那场面是多么令人难忘啊:”那感人肺腑的歌声、美妙的音响、扣人心弦的朗诵,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学生倾听着,回想着:五彩缤纷的舞台,气魄雄伟的长城画面,热泪盈眶的观众,掌声雷动的演播厅……栩栩如生的一个个场面顿时展现在学生眼前。这就是场面。生动、直观,学生马上具体认识了“场面”,同时进入了一个为中华民族骄傲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的意境,创作的源泉挖掘了,写作的愿望激发了。产生了非吐不可”的表达感,达到了教学目的。在这里,录音手段发挥了其它手段难以产生的作用,它的优势显而易见。
二、丰富内容,拓展思路,推动想象通过前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场面,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写作共鸣,但兴趣只是写作的入口,要进一步通过唤起回忆,展开思路,指导学生选择材料,丰富作文内容。这时我首先通过一段谈话,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场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场面“童年的趣事,野外的嬉戏,校园的欢乐,家庭的幸福,那一个个场面都多么令人神往啊!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闸门里一定留下许多精彩的场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吧!”这时,课堂上气氛更加热烈,畅所欲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包含了感知过程、思维过程等。如果学生的认识过程只停留在感知阶段,只认识了“场面”,这只是初步的不完全的。作为参与教学过程一个重要因素的录音手段,如果能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自然地进入思维的过程,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去思考,去判断,这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在学生发言谈了部分生活场面的基础上,这时我把握最佳时机按下录音机键钮,录音机中传出了雄壮有力、庄严激奋的国歌乐曲。这乐曲一传出,马上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恰当地刺激了听觉,诱发了学生的思维。这时,我抓紧时机发问:“听到这声音,你们会想起了什么场面?”课堂上又活跃起来了。“听到这乐曲,我想起了晨会操场上升国旗的场面。”“听到这乐曲,我想起了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取得冠军时的场面。”“听到这乐曲,我仿佛看到了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时那历史一瞬间的场面。”“听到这乐曲,我想起了《开国大典》中那万众欢呼的场面。”……思路开拓了,题材丰富了,这时,我又及时播放了一段鞭炮“劈劈啪啪”的音响录音,进一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立体情境。这一来,课堂上的场面更热闹了,学生几乎都举起了手,情绪高涨,进入了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境界:“我想起了除夕那热闹的夜晚。”“我想起了哥哥婚礼喜庆的场面。”“我想起了元霄节舞龙灯的场面。”“我想起了生日夜晚吹蜡烛那快乐的时刻。”……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取得较好效果。
三、积累迁移,恰如其分,提高效益有了许多的材料,如何指导学生组织材料表达出来,写好自己熟悉的一个场面呢?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指导要学生能把阅读训练中所获得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及其它有关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所以,这时,我又一次按下了录音机的键钮,播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场面描写的典型片断(第一自然段),用声音引导示范,为指导写作提供范例,渲染气氛,利用“有意注意围绕这一段讨论写场面的基本方法: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一般先后述后分述,把主要的人物及其活动写具体。再让学生结合这一段的写法,谈自己将如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场面,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合理地使用了录音软件,刺激了学生听觉,避免了复习旧知识的枯燥累赘,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复习了阅读教学中学习的知识技能,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最佳发挥了录音的功能,提高了课堂效益。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对录音手段的合理应用有很深的感受:
(一)要准确、适当地选择制作录音软件,有明确的运用目的,恰如其分,有的放矢。
如这堂课选择《长城长》就因为学生熟悉这首歌,熟悉这春节晚会的场面,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运用录音可向学生提供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习作范文,使课堂信息容量增大。
(二)使用录音手段要和其他手段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扬长避短,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播放《长城长》歌曲时我不是单纯让学生听这首歌,放放录音而已,而是用充满感情的、回味的解说和录音紧密配合,使学生的感知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录音优势相辅相成,由此诱发了许多难忘的场面回忆,在课堂上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如果单纯、孤立地使用录音,只能给学生无目的的欣赏,模糊教学目的,失去录音在教学领域里的地位和作用。
篇7
【关键词】美德熏陶;美化教学;培养能力
语文课是一门由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课。语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实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
一、感知教材之美,在美德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致力研究的一切美。教师应把语文看作美的载体,把语文看作一个美的系统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从审美感知中获得美感,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纵观语文教材,美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纯文学的美和文章的美。从语体学角度看,纯文学既文艺语体,其中包括叙事语体、抒情语体和戏剧语体,三者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纯文学的美集中体现在“语言――意象”上。一般的文章主要是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其中鼓动公文语体、通俗科技语体和文艺政论语体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他们的美集中在“审美――感情”上。文章中的情不是融于意象之中,而是与人、事、理相依傍。
2.语文教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汉语教材形式美首先体现在字形、语音及其组合上。汉字是方块,能体现整齐、对称等形式美的规律。汉语语言丰富,包括声、韵、调,能带来形式美。比如律诗,有平平仄仄的对称呼应,有韵脚的重复回环,诵读起来有规律的节奏间隔,能造成抑扬顿挫之美。汉语教材的形式美还能体现在文章作品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和叙事类的作品的悲欢离合的结构。它是抑扬顿挫之美在结构布局上的体现,切合我们民族由传统文化所铸造审美形式美。
语文教材的内容美表现在,语言文字能够鲜明生动地描绘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形象。如《爱的项链》展现心灵美,《三亚落日》颂夕阳美,能给人以如临其境般地想象。语言文字还能细致充分地展示优美,如《燕子》。还有表达壮美的,如《安塞腰鼓》等不同的形态美,给人各种不同的审美感受。
课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美,那美不胜收的画面,精彩的修辞手法,鲜明的感彩,具有个性的人物刻画等,无不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语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以致创造美,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美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语文兴趣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之美的同时,还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者发生感情上产生共鸣,更要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渗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彼此成为审美对象,互相关照,互相感染,互相融合,形成美的艺术的教学整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以进行美育的实施。
1.引入佳境,激发兴趣。在这一阶段,老师积极引发学生的感情,使他们与具体课文建立审美关系。引发学生对课文感兴趣,唤起他们内在的审美需要和欣赏课文的热情。此时教师可直接把教材的美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范读,朗读技巧较好的范读,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率先进入佳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若朗读条件较差,可借助放录音来弥补不足,配乐范读更有效。老师可选择意境相近的乐曲来播放,这就使审美客体通过音乐的优美旋律,在审美主体的脑海中更加形象,产生更加热烈的氛围。
2.自主欣赏,形成美感。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在上个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地诱导学生自主地欣赏课文,这是理性的分析、讲解与欣赏性阅读、描述交错进行的阶段,也是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其中的关键是,此时的教学更要重视艺术,教学始终应在审美化、情感化的情境中进行。教师要逐步地把课文中的美突现出来,使学生自觉介入。如在教学《桂花雨》时,教师不宜繁琐分析,而应抓住文眼“乐”贯穿其中,学生精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几次“乐”的场景,适当点拨,使学生在欣赏性阅读的同时,被文章所表达的欢乐和谐的气氛所感染,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审美想象,从而形成审美化的教学情境。
3.深入启发,升华美感。在这一阶段,教师进一步深入启发学生,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得以升华,这通常是在课文总结时进行的。但无论是课文内容的总结,还是写作特色的归纳,都不应是抽象的概括和枯燥的归纳,而应当是根据学生实际获得的审美感受,并饱含教师的审美感受而作的有血有肉的言语概述。
4.精心指导审美创造。教师对文章作归结,并非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还应当在分析课文美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审美创造,把语文教学与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师在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时,及时地进行口头或书面作文训练,一方面结合欣赏课文的感受,一方面调动有关的生活经验,有感而发,有法可效。在《桂花雨》一文结束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所写儿时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回忆,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有哪些趣事,写一写,并和大家交流。学生此时一定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因为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的审美感受已经被调动起来,并激发起他们创造美的愿望。
篇8
一、开放
1.开放命题形式。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出“母题”,再由学生出“子题”:如苏教版第3册“夏日印象”一课,教师可以以“我与暑假生活”为主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回忆假日趣事后自由拟题,于是作业时“神奇之旅”、“我和鱼儿一起游”、“我买的大西瓜”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
又如“梦中的另一个我”一课教学时,学生在自由出题时更是如鱼得水,“10年后的电脑专家”、“名模—我的梦想”“2008的超级拉拉队”等别有情趣的命题跃然眼前;纸版画、剪贴画、泥塑等作品形式多样、独具创意。
2.开放题材形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单元,可以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以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些形式比起美术课本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设计等有趣的多。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是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
3.开放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装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4.开放教学程序
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学生同样感到新奇而快乐,作业效果也会令人吃惊:太阳火红的骄艳、彩虹的七色眩目……。
二、沟通
1. 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和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对音乐、舞蹈的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利用美术与语文学科联系:进行故事插画、日记画、诗配画……;与音乐学科联系:制作会跳舞的小纸人、线的交响乐……;与自然学科联系:表现有趣的昆虫、我和动物朋友……,这一堂堂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的教学内容,是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转换的一种有机结合,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一种好方法。
2.沟通课堂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像来滋养学生的意识。”如在第十一册创作画《家园》一课学习时,课前让学生收集、阅读我们的家乡——溧阳的历史变化、风土人情,并运用作文的方法描写自已的家园。课上再结合欣赏有关表现家园的作品、诗歌、音乐,最后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来表现自已的家园,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表现在画了一张好的绘画作品中。
此外还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如在学校定期举行手抄小报、校园美术节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热点话题”:如“我们周围的环保”、“我与e网”、“新世纪畅想”等,促进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有内容可画,有感而发。
三、合作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靠、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同桌合作”、“ 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活动的自由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帮助。
篇9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学习时间偏长,学生睡眠不足。有的学校不执行规定的作息时间,上午课程安排密度大,放学时间在12:00以后,学生普遍感到饥饿和疲劳;中午作业较多,不能适当休息,导致下午精神不振,学习效果较差;有的学校晚自习时间太长,学生每天学习累计时长超过10小时,多数学生睡眠不足。
2.作业名目繁多,数量过多。中小学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日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各年级不超过1个半小时。”但实际上,许多学校或教师并没执行这一规定,其布置的作业量远远超过这一界限,甚至数倍。作业形式一般有: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同步练习、单元作业,语文还要增加日记、摘抄、作文等。由于作业量大,学生大都不能按时睡觉,晚11点上不了床已不见怪。初中9门文化课程,初二开始偏重,初三过重,双休日的时间也几乎全被作业挤占了,有些学生甚至出现惧怕过“双休日”的现象。
3.开展活动少,各类补习多。一部分学校擅自加语数外课时量,削减体育、音乐、美术及活动课程,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学校沿用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模式,把提高质量的希望寄托在苦干上,有的家长违背子女意愿,要求子女参加奥赛班、兴趣班,考级班和补习班,多数学生对周末补习感到苦不堪言。
二、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中小学生正处于最佳发育、成长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强迫发挥其身心潜能,使学生的生理、心理负担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种摧残,会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这就像用超过弹性限度的强力来拉伸弹簧,即使弹簧当时没被拉断,但那种看不见的弹性已经受到破坏。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也必将导致学生身心的损害和提前老化。心理学规律还强调:过量的反复的强烈刺激引起的过度兴奋将导致抑制。对中小学生的强刺激(包括过量的反复练习,偏难偏深的学习内容,频繁的各种考试等)不仅由于造成抑制会对其学习阶段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且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迫在眉睫。学生课业负担减不下来,其中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
(一)教师精心设计作业。据调查,48%的公众认为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低水平教师往往驾驭不住教材,依靠课后补习和反复演练迫使学生掌握知识,更有教师布置惩罚性作业。怎样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老师要精心选择编写,合理布置作业。这是“减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认为:“课外作业数量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是相关的,有些学生作业少,学习成绩并不差。”
1.作业要有针对性。要不要布置作业,该布置多少,什么样的作业,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2.作业要呈多样性。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
3.作业要含全面性。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供有能力的学生再提高训练。这样,则既可以保证优生“吃饱”,又可以保证后进生“吃得了”。既可以起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4.尝试作业批改的多样性。学生上交作业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批改作业或者互相批改作业,教师再去检查学生批改过的作业。这样,教师更有精力去备课,学生也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彻底杜绝让学生去买复习资料,然后去做这些资料的做法。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沉浸在愉悦的气氛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竹影》一课时,我就采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学生很兴奋地说:喜欢)
师出示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学生抢着回答:影子。)
师: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一节课就在和谐轻松的情境中开始了。
2.精心设问,激发兴趣。教师要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我先请学生自读课文前半部分,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厌烦”阿长的,接着又请学生深情齐读课文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然后就抛出“这个令作者厌烦的阿长,作者为什么还如此怀念她呢?”这个问题,造成学生渴望解开奥秘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阅读全文,解决学习重点的强烈兴趣。
3.活动多样,保持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对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倦,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教学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孔乙己》一课时,就围绕本节课“梳理课文有关孔乙己的主要信息、探究人物性格特征”两个目标,把两个问题化为两个活动――写寻人启事、做结案报告。导学问题活动化,每个活动有自学指导――小组互助――班级展示,这样一来,学生人人参与写寻人启事,人人参与做结案报告,学生人人参与,学得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效率也很高。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巩固新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4.设计竞赛、提高兴趣。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将竞赛引入课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益会起积极的作用。如接力赛、猜谜语、对口令、击鼓传花等游戏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应用,都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更加热爱学习。
(三)注重课堂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把“想”的时间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探索能力。如教材中所出现的“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什么规律”,“这道题还有别的理解吗”等,这些都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认识过程,亲身感知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说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2.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多问是开拓创新之门的钥匙。教师要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抛出这一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体会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学习叙事中恰当抒情,理解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之上便提出了诸如“四处背影为什么要详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文章对父亲的几处语言描写有什么表现力”等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多去探索,让学生各抒已见,在热烈的讨论中解“疑”。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精讲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多提供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使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主动参与讨论、汇报交流、提高质疑、争论释疑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4.把“练”的舞台供给学生。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搭设一个“练”的舞台,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不断地创造。
“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爱学、善学、乐学,发展思维,张扬个性,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学校才真正成为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园。教师也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千方百计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千方百计地促进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敏勤《高效课堂教学五大策略》。
[2]教育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座谈会》(2009年2月23日)。
篇10
班主任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一)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中抽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你们的到来既是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是对你们子女教育的关心。哪一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哪一位家长不望女成凤?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呢?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光靠学校就能够做到的,我想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配合是非常必要的。今天请各位来开这个家长会,我们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最近的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表现,更好地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更好地帮助孩子渡过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关键时期,使孩子顺利迈进中学。
一、关注学习
1、加强对孩子有关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加,孩子肯定会觉得辛苦。我们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孩子有怨言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懂得,不努力、不吃苦就不会有大的收获。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好的表现及细小的进步,对他们通过努力、勤奋得到的进步要表扬、鼓励,使他们有更多的乐趣投入紧张的学习当中。
2、加强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要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作业时尤其要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业。尤其是回家作业,有的学生回家不能及时完成,就出现了第二天早晨到校后趁老师没到校之前抄其他学生的作业的现象。所以家长在这方面也要配合教育好孩子从小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可以跟孩子做作业方面提出如下的要求: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请家长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家长的辅导主要在“导”: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诊断”,从孩子的思维障碍出发,一个一个地加以排除,启发孩子真正地自己弄懂道理。这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懂得关爱
1、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学习任务重,孩子的体力消耗大,适时增加平时的用餐营养,以防孩子生病。要知道,由于时间紧,教学节奏变快,如果孩子一旦身体不好缺课的话,就很难有时间补上。另外,在休息方面也要加以监督,不能使孩子的睡眠不足,到一定的时间要提醒孩子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复习。
2、有双休的家长在双休日多陪陪孩子。要关注孩子双休日的安排,同学之间不要有过多的来往。还有如果家长只顾工作或自己的娱乐,不正确引导孩子,就容易使孩子迷上电视、电脑等,把什么事都忘在了脑后。有的孩子为了多玩一些时间,几天的作业花半个小时就给解决了。也有孩子,先玩个痛快,等到第二天要上学了,实在没办法,才匆匆做作业,有的甚至作业都完成了。这样的作业,它的质量可想而知,不是字迹潦草,就是错处很多。因此,家长在孩子的双休日中,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业,督促按时保质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工作。
3、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对孩子完成作业有很大帮助,而不良的家庭气氛则会降低孩子学习的效果。如家中关系比较紧张的家庭的孩子,做作业的态度不如别的孩子好,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自暴自弃。所以,做家长的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学习环境,避免孩子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即使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也要努力克制自己,以免孩子的情绪受到波动。有的父母见到孩子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时常抱怨、斥责,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太好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地帮助,而不是训斥,甚至责骂,要让孩子在愉快的情况下完成作业。
三、善于沟通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思想波动较大的时期,这个阶段家长们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正从思想上情感上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每个孩子都需要关爱。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关爱呢?多跟孩子在一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烦恼与劳累甚至怨恨。但工作再忙,当你的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疑惑,生活中有什么想法来请教你时,希望家长们不要因种种理由——忙于工作,或者忙于家务,忙于应酬,或者有了时间也要忙于打麻将、看电视什么的而没时间与耐心来听孩子心中的疑惑与想法。千万不要敷衍了事地说“不知道”,或者常常以“我很忙、我太累了”等等为理由,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也不要稀里糊涂地把孩子的问题打发掉。一次不知道,两次不知道,第三次孩子就不会来问你了。作为家长的,要有这样的意识,并非只要让自己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行了。其实孩子在长大,要抽空多与他们谈谈心、说说话,了解他们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同时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辛苦与烦恼,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会与你无话不谈,渐渐地会与你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也能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四、他山之石,共同分享
我看过,美国评出的优秀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给家长提出了10条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是对你现在有启示,对你孩子进入中学后的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我在这里也推荐给大家:
1、尽量多表扬。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乐于学习。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
3、经常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这可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从而有利于发挥潜能,增加自信。
4、刺激学习欲望。不只限于书面,还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例如,制定旅游计划时让孩子从书中查找地名、路线、测量距离等。
5、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七、结束语
教育,的确是一门艺术。只有潜心研究并实践它的人,才会收获到惊喜,品尝到快乐,享受到幸福。我希望今天来参加会议的家长能有所启发,回家后,对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教育,希望你的孩子能在你与我们老师的教育下更加幸福茁壮地成长……也让我们一起努力,助孩子以一臂之力,向着他们的理想目标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班主任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二)
各位家长,上午好!欢迎你的到来,真诚地感谢你对我校的信任,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在渐渐地长大,一转眼,他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终生学习的一个中转站,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小学六年级,也是小学与初中的接轨点,学生素质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即将面临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受到一个新的挑战、新的评价。我们应该认识到,六年级是小学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携起手来,在教育孩子时,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做得实些”。
六年级是家庭教育的黄金时期,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抓好萌芽教育,才能使孩子逐渐步入正道。
孩子进入高年级的变化:
(1)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作业量相对多了,学习方法改变了。所以出现了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十分渴求,总有一股生怕落后的不服输思想,学习很自觉;而有一部分同学则出现惰性,怕辛苦,或因为知识的掉坎而自信心丧失,破罐子破摔,成绩出现较大滑坡;也有一部分同学协调不好不同学科的学习,学习出现偏科现象。
(2)生理、心理方面:本年龄段的孩子,生理逐渐发生变化,很大一部分进入青春期,对于身体的变化,很多孩子紧张、焦虑、害怕,羞涩之中又希望有人能帮助自己得以舒缓。这种情况下,很多事他们都处于好奇阶段,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
(3)思想意识: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不再什么话都与父母说了,有了自己的世界和秘密,把心事都写在日记里,还仔细地锁起来,要是家长翻看了,往往会十分愤怒、伤心。但同时他们是非辨别力弱。尤其法律意识特别薄弱,犯了错、违了法都不知道。
作为家长与老师都要掌握孩子一切情况,进行有效的启导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常常说,孩子是别人教的,这是个不可争议的事实,我们老师本身也有这个想法。于是很多家长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师的身上,反正孩子都是别人教的吗。但我不完全赞同这个看法,诚然,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知识的积累最主要靠的是老师,但他更不能离开家庭,因为家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经验告诉我们,优秀孩子和优秀的人才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我相信各位家长在你的事业有成之际,也很希望看到孩子茁壮成长,你才感到快慰。那么面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作为父母的该怎样做呢?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呢?下面我主要从学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并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孩子的学习进步呢?最主要的就是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儿童的的学习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而且,还伴随着非智力的活动。诸如,认真与否、刻苦与否、时间安排、学习方法等,对学习的效率都有极大的影响。
学习习惯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家长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第一、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家长若不加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不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后做操、晨读,下午放学后游戏、复习功课、做作业,晚饭后看电视、读书等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为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第二、要教育子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教学所得的主要方式,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业,要么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要么在家里缠着家长替他解答、替他检查,因为现在家长素质提高了,能帮助小孩解决作业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业也是很难掌握真知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位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约法三章:
1、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
2、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
3、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请家长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家长的辅导主要在“导”: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诊断”,从孩子的思维障碍出发,一个一个地加以排除,启发孩子从中悟出道理。家长可选择一些与孩子的难题相似的题目做示范剖析。
第三、要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是学习方法坏比较消极、被动,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并使之形成习惯。通常指导孩子学习方法有很多,不一一讲,其中最主要的是:课前要预习,先大致阅读一两遍课文,对教师要讲的内容略知一二,因此,预习是我们作业的重要之一。
第四、要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坏毛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放学回家后贪玩,作业马虎,不愿自己检查,在作业本上乱撕乱画,不爱惜文具,随意损坏或丢弃文具等。这些毛病如果说在最初还不十分明显的话,那么进入中年级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长进,家长一定要和教师互相配合,帮助孩子克服。
克服上述毛病的基本方法是,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
要求 :
1、针对孩子的情况,及时和老师联系,及时沟通。我们班级的学生比较多,对班主任来说,是个与家长联系的一大难题,因此请家长们多和老师们取得联系,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形成一种前进的动力。沟通有很多方式,电话、亲自来到学校等。
2、注意不要让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尤其是不能进网吧,六年级这个年龄段最危险。
3、家长平时要抽出一点时间,督促好学生的作业,配合老师辅导好自己孩子的学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注意文明礼貌,孩子的模仿性特别强,常常以父母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和感染孩子。此外,有事进校要衣冠整洁,找孩子最好不要直接到教室,可以先找班主任和老师。
5、六年级学生大部分自己上学,如果要家长接送的,家长也只能送到指定地点。放学后,家长要到指定地点接孩子。凡是要接送的一律在学校门外,特别要提醒的是校门口的路很窄,
6、注意教育孩子交通安全,尤其过马路时更要注意。根据有关规定,必须要在12周岁才能骑自行车,到年龄的可以申请。
各位家长,你们的孩子需要我们教育,我们的学生也需要您的呵护。学校和家庭和谐配合才能培育出我们新社会的新人才,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你们的孩子,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出力。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班主任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三)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表示忠心的感谢!
一、召开家长会的目的
各位家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在渐渐地长大,一转眼,他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终生学习的一个中转站,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小学六年级,也是小学与初中的接轨点,学生素质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即将面临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受到一个新的挑战、新的评价。我们应该认识到,六年级是小学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初始,我们请来了各位家长,目的就是为了针对本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生理、学习等方面特点,加强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家长能够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材。总之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因此我相信,我们今天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二、汇报学期班级各项情况:
各位家长,下面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班上学期和目前的基本情况。
在上学期,我班几乎每周都获得学校卫生、路队流动红旗,月文明班评选,我班也多次获得荣誉;同时又因为良好的班容班貌和学生整体素养,我们经常获得学校领导和课任老师的肯定。同时,我们班既涌现了学校作文竞赛获一等奖的崔艺文同学,也有“实小神算手”之称的胡雪松同学;有英语歌曲、诗歌朗诵等比赛中崭露头角的敬雅、王慧君等同学,也有“六一”文艺汇演中起舞亮嗓的夏思佳、廖麒瑗等人,还有篮球校队主力王泞、红领巾广播站小编辑解晨光……他们的成绩太多了,在这里因为时间的关系,我都没有办法一一向各位家长汇报!
本学期,我班又转来1位同学,现有学生为72人,其中男生49人,女生23人。男女生人数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的难度,并且他们在校已有五年的时间了,经历比较丰富,对学校的管理比较熟悉,又面临毕业,学生普遍心浮气躁,叛逆抗拒心理增长,因此在管理上比较复杂。五年来,在学校领导、各位家长的关心、帮助下,全体课任老师共同努力,孩子们逐渐成长管如此我们班容量过大,这使得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可能还不够,个别同学自信心缺乏,学习不能做到有恒心有毅力,与优生距离逐渐拉大,他们自控力需加强,学习习惯需纠正,学习方法需改进;个别家长对孩子关爱不够,没有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给予孩子的具体指导太少;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来自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各种焦虑感逐渐增加等等。
班主任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四)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很高兴你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级的小学生入学,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能让孩子们尽快地适应校园的新生活。今天我们同各位家长们共同探讨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高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效果。
一、班级基本情况 :
我们班是一个有着76名学生的大家庭,女生31人,男生45人。 男生多,女生少,男女不平衡。孩子们活泼可爱,积极向上。但是有些娇气,不爱劳动。
二、学校开设课程:
语文、数学、写字、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等几门课程。为了我们的孩子, 在心理、生活、学习上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家长们应做哪些准备,我来具体说明一下。
三、学生上课时间安排:
上午:8:00上课,中午11:30分放学,这期间包括有十分钟早读,四节课,两节课中间有一次课间操。
下午:2:00上课,4:20分放学,下午两节课,第二节下课后有课外活动,开展室内(简笔画、写字等),室外(跳绳、踢毽、扔沙包等)。
四、对学生的到校要求:
要求家长接、送孩子时不能过家长止步线。上午、下午都提前十分钟到校(上午7:50,下午1:50)。为保证每位孩子的安全,我们一年级学生上学、放学要求家长按时接送。
五、孩子刚跨入小学的校门,开始人生的新阶段,家长应和孩子共同做好以下几点:
1、孩子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向孩子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光荣的、骄傲的、高兴的事,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在小学的趣事,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但是也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一件没有商量余地的必须做的事。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请家长注意几点:教育孩子在学校应遵守基本规则;记住自己的学习用品,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等学习用品;放学回家注意安全,不跟陌生人走;除了将家长的联系电话告诉班主任外,还要叮嘱孩子,有事跟老师说,不懂的就问老师。
2、物质准备。
父母要为孩子准备好合适的书包、铅笔盒、橡皮、铅笔,以及必要的练习本和抄家庭作业专用本等文具用品。购买的文具用品都应简单实用,不要让孩子用自动铅笔和中性笔。必须使用木质铅笔,每天晚上为孩子们削好五支铅笔。
3、家长的心理准备。
(1)了解学校是学习的的场所。
学校是孩子在团体生活中磨练学习能力、培养社会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场所,所以,家长要认识到,学校不同于幼儿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辛苦,孩子必须努力读书学习,适应团体生活的规律。
(3)孩子的训练从入学开始。
“学问没有捷径”,家庭学习非得从入学后立刻开始不可。 上学以后,孩子必须养成家庭学习的好习惯。孩子放学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复习当天所学习的功课,时间从10分钟到20分钟,习惯以后,慢慢延长时间。即使当天老师没有布置作业,也要让孩子在书桌前学习学习,渐渐地,让孩子养成放学后就做作业的习惯。开始时,家长应陪在孩子身边比较好,当小孩表示:“做完功课了!”家长应亲自检查,如果做得好,必须加以赞美。如此小孩不但可得到成就感,也会产生兴趣,不对之处,可以让小孩立刻改正。特别要说明的是:家庭作业既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包括听、说、读、写,家长都应该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并检查,如果不检查,不签字,小孩会想:“反正妈妈也不看。”所以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甚至养成坏习惯不完成家庭作业。所以请父母亲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一点。
六、在家庭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读书的习惯。
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对孩子的听力、理解力,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另一方面,听多了故事的孩子,接触各种文章的内容,表现能力及语言表达也会很好。低年级的家长可以考虑小孩的年龄、发育、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图画书、故事书。
2、养成做事情精力集中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边学习边做其它事。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学习就会没有效果。
3、让小孩有广泛的兴趣。
应该尽量培养小孩的兴趣,对各种事物表示关心,一年级正是好奇心旺盛,有活力的年龄,家长可以依照孩子兴趣参加各项活动,让孩子成为有个性有魅力的人。
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一年级孩子大约需要10小时睡眠,早餐一定要在家吃好,不要把零食带到学校,中午吃过午饭,最好让孩子午休半个小时,保证下午的上课效率。如果生活没有规律、零零散散,则孩子的内心也是零零散散、缺乏朝气,就是坐在位置上也会发呆,也有很多孩子忘了带这,忘了带那……这样就无法集中精力上课。
2、遵守纪律,准时到校。
以免发生不安全事故, 所以不要让孩子过早来到学校。也不要让孩子迟到,如果孩子因病或事不能到校,家长一定要打电话通知老师,避免意外发生。
八、家长的期待和鼓励会推动孩子不断进步。
1、家长发现孩子优点,就称赞:“好棒!”看见他为朋友做了什么事,不要责怪他:“你怎么这么做……”应该称赞他:“真会帮助别人,乖孩子。”当孩子沮丧时,不要说:“你看,谁叫你不听我的话的!”应该安慰她:“你的心情,我了解。”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笨,一定有进步的潜力,在学习方面也是这样,如此一来, 孩子对学习才会更有信心。
2、让孩子体验“学会”的喜悦。
明白一件事,学会一件事,对小孩而言,就像开启另一个世界的门一样,充满感动,这种感动会带给小孩自信,不断地明白、学会,小孩就越来越爱学习了,让小孩燃起学习的兴趣。所以要让孩子尽量体验了解、学会的喜悦,扎稳知识的根基。
最后,谢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孩子们上小学的第一次家长会,再次谢谢家长对我们学校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班主任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五)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作为班主任,我首先代表我和所有任课老师,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深深的感谢。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你们的到来既是对你们子女的关心更是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一、介绍班级情况
我们这个班现有有41位学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23人。总体来说,孩子们思想活跃,活泼可爱,求知欲、上进心强。我们六年级是一个团结、向上、温暖的大家庭。
二、表扬各项优秀学生
三、六年级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六年级的教师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六年级的学生不好管。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躁动:不听老师的说教,自由行动。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表现在这个时期,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意识增强,排斥老师、家长的管理。孩子们总想通过说话、做事证明自己长大了,例如在自我意识上他们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大人,他们最爱说的话就是“我能行”、“我自己的事我自己知道”、“不用你们管”。在他们的心目中,家长、老师的权威已经慢慢的减弱,他们可以对家长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他们开始对家长、老师的言行提出质疑、表示反对。同学间的交往更频繁了,许多事不让大人参与,不让大人知道,甚至是非不分的为了义气而互相隐瞒包庇。他们之间希奇古怪的事情甚至我们都蒙在鼓里。
2、不尊重人,敌对情绪强烈。在自我意识的强烈导向下,孩子们唯我独尊,对待周围的人与事都是比较冷漠的。在他们的眼中,父母与师长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他们比较重视自己的感受,而不去在乎别人的感受。在家里对长辈不尊重,冲着长辈们发脾气;在学校,对师长不礼貌,主要体现在态度上。面对师长的批评,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我又怎么了?”马上找理由为自己辩护,你才说一句,他已经说了十句。而不会去思考自己究竟是在哪里做错了,似乎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敌对情绪主要表现在:受到家长批评后,他就通过拒绝接受父母的任何安排来表现;受到老师批评后,他就通过不听课,课堂捣乱、直接抵触师长等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
3、易冲动。处于青春期萌芽的学生好胜心强,但自控能力差,当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使用攻击行为,把敌对情绪直接发泄到造成其挫折的人或物上,经常处理孩子们之间问题的时候发现仅仅只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4、缺乏责任感。在孩子们做错事情的时候,他们不会主动去承担责任,而是选择逃避。在学习上,他们马虎浮躁,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体现。
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成长的表现,我们都经历过。所以,老师们、家长们,作为成年人,作为孩子们的长辈,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成长高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容易犯错误,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们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在成长中所犯的错误,同时平时要注意正确引导。
四、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班有两名同因不注意安全严重影响了学习。一个是李慧妮,她在开学前一天将左胳膊摔骨折了,开学近两周时间不能上学,到现在为止左胳膊还不能动;还有李嘉诚,在第九周周么骑自行车时摔倒了将一条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不能下床,更不要说来学校了。他可能后半学期都来不了学校了。这两位同学不仅给自己的生活、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给家里人造成了许多麻烦。在这里我不是批评这两位同学,而是通过他们的事例提醒在座的各位家长,时刻警惕自己孩子的安全。也许意外就在你粗心大意,疏于管理的时候发生了,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过马路要小心,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要骑着自行到处乱跑,不要到沟洼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去,放学后要按时回家等等。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放纵孩子,孩子不想写作业,你也就说玩去吧。作为家长必须让孩子懂得完不成作业,想玩根本不可能。这样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形成按时写作业的习惯了。
3、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每天晚上除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外,还要让自己的孩子按时睡觉。(必须在九点之前睡觉);周末提醒孩子写作业,对他什么时间玩,什么时间写作业要进行安排,不能让孩子把所有作业放到星期天的晚上去完成。
4、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一些孩子,在行为上出现了偏差,如拿别人东西,撒谎,和同学打架等,这些行为家长要及时制止,否则时间长了,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5、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6、提醒孩子谨慎交友。一个好的朋友能让你的孩子更加优秀,而一个不好的朋友则会让你的孩子走上歧途。
7、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脆弱,都禁不起批评和挫折,作为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要正确对待批评,要正确对待失败。
- 上一篇:找春天作文
- 下一篇: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