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2 05:1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并成为当前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中在中国从事生产、销售及采购活动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发展迅速,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此外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如私营企业、快速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围绕货运、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流程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储运设施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我国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年投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其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与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连通。此外EDI、ERP、MRP、GPS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促进物流效率的提高。
在包装与搬运设施方面,现代包装技术和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物流活动中的货物运输的散乱状况和传统的手工搬运方式,并且带动了包装、搬运等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等地政府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其中,深圳市已明确将物流产业作为支持深圳市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初步制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北京市就物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设施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规划;天津市也根据其城市功能定位和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天津现代物流发展纲要。
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如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也从不同角度关注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地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二、虽然中国物流尚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物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2008年,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两大自然灾害,北京奥运交通限行和环境整治,油价剧烈波动和燃油税出台,都对物流业带来影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冲击。在严峻形势下,中国物流业增速放缓,但行业总体发展仍保持增长。2008年12月,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外汇局联合发文,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西北物流园区等17个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推动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壮大。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物流行业遭受一定冲击。但随着政府各类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行业的市场前景也开始逐步好转,农村物流、零售业物流等细分市场成为投资热点。
十一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中国物流产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第一,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第二,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第三,随着物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第四,物流服务方式日益多样化。以现代信息技术、运输技术、管理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第五,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第六,合作互动将成为物流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七,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进一步优化。
物流业需求呈扩张趋势。经济增长需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主动拉动,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需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主动带动,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在国际上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国内是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这两个转变和转移,带来了物流需求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趋势明显。在市场的激烈竞争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物流业务的分离外包。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趋势也相当明显,几乎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专业供应链。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的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
三、物流企业呈个性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薄,而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自主物流服务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
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明显。各行业物流的规模、结构和要求不同,其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这就加速了物流市场的细分化。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国外企业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国际化的企业将加快并购国内企业,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国内的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面临国际化竞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将随着中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
区域物流呈集聚与扩散之势。区域物流集聚的亮点有:一是围绕沿海港口形成的物流区。二是围绕城市群崛起的物流带,如成、渝地区的综改试验区,两型社会试点的武汉城市群和湖南长株潭地区。三是围绕产业链形成的物流圈,如青岛的家电、长春的汽车、上海的钢铁、汽车和化工等。区域物流扩散的热点有:一是东部沿海地区物流服务向中西部地区渗透和转移;二是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工业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下乡推动的城乡双向物流,带来由城入乡的现代物流方式的扩散;三是大量依靠国外进口的资源型企业由内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的趋势明显。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中转联运设施和综合运输网络布局逐步完善;多式联运将得到发展,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将大大提高;市场机制在资源的整合、功能的拓展和服务的提升上将发展作用;各地加快物流聚集区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和制造业基地附近和交通枢纽将合理规划、改造和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
篇2
关键词:发展战略定位经营物流企业
1我国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1.1我国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就中国2005年底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注册登记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已达到1.6万家。不难看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也顺应潮流日益兴起。加上国家法规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扶持,为物流企业带来了相当不错的机遇。然而,中国这个市场虽大,随着中国加入WTO,也与世界经济自己接轨。与此同时,国际上诸多物流企业也相继涌入。与国际物流企业相比,尤其是国际大中型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的流企业整体竞争力就显得相当薄弱:资金匮乏,设备落后,管理不善,信息技术落后,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操作缺少经验等等。
1.2制约我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1物流服务意识淡薄
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一线员工,甚至包括部分领导在内,或多或少地没能树立起“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的理念,只是单纯地把物流工作当成一桩体力劳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员工对发货人不理不睬,态度怠慢:送货司机懒散、迟到、闯红灯、拉私货甚至对收货人恶语相激;部分员工衣冠不整、不爱惜货物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
1.2.2企业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
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运输网点不多、综合化程度低、技术服务力量有限的问题。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制约了其发展: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在一定限度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单位经营成本呈下降趋势。我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服务功能和运作经验,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功能单一的运输和仓储,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人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无法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超常规的增值。
1.2.3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的物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企业数量众多、资源极为分散、市场竞争过度。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不仅需要整合自身资源,还要有效整合同行资源,才能形成完善的价值链,进行业务整合。而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没有很好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持。信息化水平偏低直接制约着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这些企业的业务开展。
2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以何种姿态参与市场竞争,一般说来企业会有三种选择。一是积极参与到大企业的价值链中去,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选择产业链中大型物流企业经营的缝隙,实施高水平、差别化经营,获取区域的竞争优势。三是介于两者中间,形成以中介为核心的中小物流企业集群。有条件的中小物流企业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寻找高质量的中介组织,借助中介组织的力量,以其为媒介,由其进行业务开发,组织信息服务,进行物流需求的区域调节和要求调节。然而,中小型物流企业要取得一席之地,不被并购洗牌并取得长足理想的发展。
2.1特定资源战略
即依托企业所处环境定的资源来从事特定的物流服务。通过对自身的环境中相关资源,比如旅游,矿产,轻重工业与社区商业组织等的调查,寻找相关的机构与组织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多功能的一系列服务,帮助对方扩大市场,也为自身赢得利润,甚至扩大自身业务面。比如,与旅游公司或旅游景点管理部门合作,提供功能优质的旅游服务,与矿产开采机构合作,实现物流的外运需求,增加市场广度,与家政公司合作,实现一体化便利:代购商品,递送包裹,垃圾回收处理,物品保管等。
2.2局部市场扩散战略
中小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市场特点,利用靠近市场的优势,向局部市场提供服务。比如,中小物流企业作为本土企业,对当地顾客群与潜在顾客群以及相关组织与个人消费心理更为了解,与之关系也较为亲密,对本地交通路线更为熟悉,从事某些特殊物流服务已久并具有相当的经验优势等等。这些优势都可以构成抢先于竞争对手的保障。但是,我们也要不断的突破市场格局,不断改进运营技术和产品及服务质量,不断的扩大业务面并使自身顾客群成为忠诚的顾客群而仅仅是满意顾客群,以防范外地企业入侵,从而实现“防患未然,生于忧患”求得发展。
2.3服务经营网络战略
服务经营网络战略就是鼓励企业进行横向纵向整合,结合集团化战略,努力拓展自己的经营网络和服务网络,使物流业涵盖的领域尽量扩大,使物流服务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服务经营网络战略是一种市场竞争战略,一旦企业占领了某一市场,该企业就具有了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同样一旦某一城市物流业的服务网络和经营网络覆盖了本地区,那该城市的物流企业就具有了较其它相临城市更大竞争优势。因此,服务经营网络战略是构筑物流枢纽城市的关键问题之一。
3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定位
3.1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定位
定位战略一般可以归为经营策略,考虑到物流企业在建立初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定位,而且定位是保证企业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与关键所在。因此,把定位策略单独进行详细分析。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在经营初期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在众多的物流服务队伍中体现自己的特色,找到市场中一块还不是竞争十分激烈或竞争不足的区域。当能,最好能找到市场细分的空白区域。定位策略就是提供一些手段帮助企业进行适合自己的定位。定位之前首先要对物流服务市场有一些清晰的认识,并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描述。具体的操作步骤主要有:
3.1.1认识当前自己服务的市场情况
1)考虑到实际情况,企业不必自己进行全国物流服务市场情况的分析,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对于全国物流市场情况的把握可以通过获取一些行业组织或科研单位进行的调研报告,比如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每年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及中国物流年鉴、中国仓储协会每年的中国物流市场供需情况调研报告以及目前相关的物流行业实务杂志与报刊(物流技术与应用、物流、环球供应链、中国储运、物流时代、现代物流报、国际商报等)。这些资料对于了解我国物流宏观发展情况均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如果需要了解物流政策与行业组织方面的信息,建议企业可以多关注商务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网站,这些网站会及时的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数据及概略的调研报告等。
2)对于企业所在地区的物流市场情况是企业必须要亲自着手并需重点了解的,主要有三个途径
(1)明确自己所在地区的物流主管部门,定时关注其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
(2)加入所在地区的物流行业组织,参与会员活动,从而及时获取其它物流企业的相关经营情况
(3)定期派信息调查员对所在地区的货运市场、仓储集中区、商贸市场以及其它物流基础设施进行信息采集,作到心中有数
(4)通过以上三个途径,基本上可以对企业自身所在地区的物流市场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3.2物流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定位
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经营,定位是经营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好的市场定位,其具体的经营工作就不能有效开展。定位决定企业的经营策略的制定,合理的定位体现成本领先、标新立异或者目标集聚。经营策略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竞争优势。
3.2.1目标集聚
主要是指找准某一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的为其服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要实现目标集聚就是要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或者在提供相同物流服务项目时能够比其它公司更加高效、专业化或低成本。目标集聚是建立在准确定位基础上的,主要体现形成有成本积聚与歧异集聚,即在某一细分市场上做到成本领先或者标新立异。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此战略。
3.2.2标新立异
通俗说来就是做到在某一方面独树一帜,以此获取溢价的服务价格。这种战略在制造业中广泛采用,并使很多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常用的手段有专利、技术、服务、质量等。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技术以及专利均无法占据优势,只能采取服务以及质量等达到标新立异。主要手段有以独一无二的物流服务区域或覆盖范围、高订单满足率、快速的仓储周转率的软性手段以及独一无二的物流装备、物流线路、物流设施等硬性手段。
4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通过施行以上战略,并有政府政策的扶持,物流企业会在规模上得到扩大,在业务范围上得到扩展,在服务质量上得到提升,在技术含量上得到提高,在人才结构上得到优化,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能力,有助于缓解我国物流服务的需求压力。当然,战略的施行是指明发展的方向,不能指望近期会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要配合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实现各项战略的战略目标。
4.2展望
中国经济今后要向工业化、城镇化、商场化和国际化发展,带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大有可为。推动物流市场主体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是经济发展进入供应链竞争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国物流行业的合作化、规模化,不仅要求工商企业完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有效分离企业内部的物流业务,提供物流市场充足的物流需求,而且要求物流企业为满足社会多样化物流需求而提供社会化、专业化、高效化的物流服务。才能发挥现代物流服务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健《现代物流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夏文汇《物流战略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森田富士夫《中小物流企业制胜的关键》许京孙庚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
[4]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5]陈安之《创业成功的36条铁律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9月
[6]贾玉萍《试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2004年6月
[6]李贞华《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2004年3月
[7]俞佳《探讨第三方物流》[J]商场现代化2006年10月
篇3
关键词 物流行业 行业现状 生命周期 发展前景
一、概述
“物流”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已经将物流业和信息业、金融业共同看作三大新兴生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物流行业的上游行业范围主要为各类物流设施、设备、燃油等行业。其中,运输设备、仓储费用、燃油等采购成本较高。物流行业的下游行业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等,其中占比较大的为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制造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中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因此,制造业物流亦是行业物流发展的重点。制造业发展不断加速且所需服务不断升级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物流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一)我国目前物流行业发展迅速
第一,社会物流总额不断扩大。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的《2015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201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9.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物流业总收入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5%,总收入平稳增长。2016年1月~5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86.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物流市场规模增速回升,总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3.9%。社会物流总额稳步提升。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的提升与物流业设施、设备、技术改造及基础建设投入增加有关。据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交通、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3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幅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高于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水平。目前,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趋向衔接配套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加快完善、物流园区节点已初具规模。
第三,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中国物流市场需求经过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中高速的平稳发展阶段。自2011年开始年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到2014年达到7.94%。其原因主要为全球化的经济衰退的影响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物流行业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得益于其经济动脉的属性,与企业生产销售息息相关。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的调查结果,大多数的企业采用物流业务外包的形式,在外包干线运输或配送服务方面,有37.9%的企业将其70%以上的干线运输或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物流行业生命力旺盛
第一,我国物流业正处于成长期的初级阶段。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引入概念,到目前的快速发展经历了仅仅30多年的时间。2000年中国物流产业规模仅约为17万亿元,此后其市场规模一直持续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尽管2010年以后其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了每年约12%的增长率。而同时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已逐渐向成熟期迈步。根据中国物流产业规模数据统计,物流产业十多年来保持了大于l5%的增长率,与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相比,目前中国物流产业正初步进入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
具体来说,物流产业在生命周期中经历着三个方面的变化:在行业规模方面,市场需求、投资规模的增长先缓慢、后快速、再缓慢;在行业技术方面,技术逐渐成熟,质量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由最初的单一性逐渐多样化、差别化;在行业组织方面,进入壁垒由低到高,厂商数目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市场结构先分散、后集中;行业利润先提高、后降低。由于这些变化都与行业发展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因而能够从产业规模、产业组织等侧面反映产业发展过程,进而也为不同视角的行业生命阶段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物流行业具体的表现来看,中国物流产业目前正处在“物流硬件升级阶段”末期和“物流成本管理时代”初期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日益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伴随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业进入整合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也开始涌现。例如,供应链管理、整车零担运输等,也涌现出很多具有很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的公司。
第二,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为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中央相继出台了《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中国物流业政策环境将趋于宽松向好。除此之外,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等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其中,深圳市已明确将“现代物流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并列作为深圳市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并制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陆续了《关于加快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促进深圳电子商务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支持性政策。
第三,行业发展高端化。据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的数据资料显示,中国物流企业经营效益有所改善,中国物流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物流业经营模式在变革创新,物流业服务网络向覆盖全国范围拓展。企业间物流联动的发展(从物流管理到供应链管理转型),物流业各细分市场的成熟发展(公路货运市场、铁路货运市场、水路货运市场、航空货运市场、仓储服务市场、快递服务市场)。
我国目前物流市场结构按照服务对象和物流供给特点可分为低端、中端、高端三个层次。高端层次中为少数的规模化的快递及综合化物流公司,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全程式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并且拥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营销模式;中端层次中为数量相对有限的中型的快递、物流公司,此类公司能够整合物流资源,承接项目物流等全程物流设计,但受限于运输地域、资金调配和管理模式;低端层次的主要基础性的物流公司数量众多,零担专线。在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国内许多物流企业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物流企业的管理及运营模式的经验,纷纷寻求产业升级突破。
三、结语
我国物流业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市场对于物流的专业性、高效性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应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据,科学设计工作任务,使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锻炼实际技能。
(一)主要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主要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有现场教学、技能实训、课堂教学角色扮演、网络教学、物流沙盘教学、企业专家讲座等。现场教学包括带领学生进入中储物流、华宇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仓库进行仓储管理现场学习;入驻各种连锁店、超市、卖场、客服等场所学习各种职业技能;带领学生到物流货运现场进行运输调度指挥活动;学生实际参与物流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客户开发;到企业生产组织现场进行物流单证的填写、审核、签收;熟悉了解GPS的基本功能;在实训室内操作供应链管理软件、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运输组织与管理软件等,未来引入3D视频软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校校合作的形式,共享物流设施设备硬件资源,如与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利用其实训室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物流管理流程情景再现,综合使用头脑风暴法、案例讨论等,由学生制作幻灯片进行演讲,学会搜集查找资料的方法,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模式改革,以《物流管理基础》为例
以《物流管理基础》该门课程为例,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
1.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尝试使用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多种模式,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目前石家庄区域的物流行业企业现状,采用任务驱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方式,让学生分组亲自设计调查问卷,赴市内各物流园区、物流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回收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石家庄市物流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为了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综合物流管理过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承担教师布置的企业物流管理任务,进行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物流的流程管理;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仓储管理的环境及流程,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分赴华宇物流、中储物流等企业仓库,参观并学习仓储管理的基本流程。
2.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工作任务
本门课程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了四大项目、十九项任务,教师作为中国远洋模拟物流公司的董事长,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四大项目为各小组组建中国远洋物流公司的全国各地分公司、各小组构建大型综合生产型企业、分公司承揽生产企业的各项物流业务、分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任务设计为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如物流市场调查、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等十九项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并汇报成果,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掌握物流管理基本技能。
3.设计情景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幻灯讲演、模拟演练、案例讨论、创业设计、企业参观、实地调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掌握物流相关知识,锻炼物流管理基本技能。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各种运输方式的管理、仓储管理等基本作业流程,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幻灯讲演、模拟演练等方法,学生分组分项目进行角色扮演,如某小组演示公路运输管理流程时,分别担任客户代表、运输主管、运输调度、司机等角色,参照企业的真实运作单据,制作胸牌及各种单证等道具,现场模拟整个公路运输业务流程,最后,选派一名代表制作幻灯片,现场讲演真个流程的基本过程,这样既让大家参与并融入了教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达会助推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过程中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训练学生视、听、感、说、读的目的。
(一)主要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利用包括普通的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视频、卡通、3D动画;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上传教学案例库、试题库;利用物理、电子沙盘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手机短信、飞信、公共信箱、电子邮件、QQ、MSN、博客、微博、校讯通等工具及时与学生沟通,实现文件资源的传播与共享。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物流管理基础》为例
以《物流管理基础》为例,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多媒体、视频、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网站、第三物流管理软件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运用幻灯片展示集装箱、仓储立体货架、物流单证等资料,运用视频播放先进的企业生产物流现状,运用网络查看各大物流企业的基本运作现状、运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参看物流发展最新趋势,运用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模拟企业的业务运作过程,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高职物流专业考核方式改革:过程考核,融入企业行业评价
传统的理论课程分为考试课、考查课两种形式,考核仅重视期末的一张试卷,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具体的职业技能的锻炼,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
(一)主要的考核方式
课程改革的推进决定了考核方式必须相应改变,不同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同,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企业考核成绩,其中企业考核成绩纳入实践课考核。
平时成绩包括日常考勤、任务完成情况、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报告提交情况;期末成绩包括卷面成绩,卷面要求题型全面、非学科化、非理论性,强调实践性;企业考核成绩主要根据该门课程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决定,如根据参与企业讲座(形势讲座、技能素质讲座、企业真实案例、业务流程、企业新技术等)、参观、实习、调研等活动,据企业反馈的情况进行评定;最终采用学校企业双考核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以《物流管理基础》课程为例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改变传统考核方式,重视过程考核,采用以过程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其分配如下:
(1)60%的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的指标分别为十九项任务的可展示的成果,如调研报告、创业可行性报告、业务流程明细、分析报告、总结报告、PPT演讲汇报、产品设计作品、软件流程操作等,根据重要性分别赋分,根据学生各项成果的质量高低、组员表现状况进行评分,形成过程性考核分数,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
(2)40%的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主要为期末卷面成绩,试卷的的设计同样从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的原则出发,避免传统的填空、选择、判断等仅侧重理论知识的题目内容,而是偏重考核学生处理物流管理的一般业务的能力的角度出发,使期末卷面考核更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科学性,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
作者简介:
王翠敏(1982—),讲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信息管理。
篇5
关键词:五年高职 物流营销 行动导向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需要,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开办了五年制物流专业,但作为新学兴科,物流专业教学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实践与探索的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和成熟。高职院校如何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五年制高职物流人才,是很多学校探究的一个课题。在五年高职物流课程中《物流服务营销》作为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将市场营销学科应用于物流领域,并以研究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专业基础类应用学科,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成长起来,同时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基于此本文对于五年制高职课程中的《物流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一、五年高职物流专业目前现状
1、五年制学生现状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多为初中毕业生,虽然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但因基础知识大多比较薄弱,所以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由家长做主选择的专业,基本上入校前对所要学习的专业一无所知,更不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2)对于整体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学生以前的学习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强制性,因此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被动性。他们通常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机械性作业,但自己很少学结。
2、物流专业现状
物流专业的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所以在教学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机械地忠于教材,甚至照本宣科,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法比较乏味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前沿性不足,教师主要在教学上以教材的内容顺序来讲解,学生以固定思维模式来学习。
(3)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目标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教学以行为为导向,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 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行为导向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使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内容设计
成功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任务,任务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与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不仅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以课程中的物流市场调研内容为例:
(1)任务背景。某快递公司位于××路,其周围300米内的距离分布着三所学校,有在校生5000余人的某高中学、3000余人的某职业学校和万余人的某综合大学。为了充分利用好优势,快递公司决定与一个快消品公司联手打造校园快消品快递业务。但销售哪些种类可以取得更好效益,学生能接受的快递费用范围为多少呢?
(2)任务内容。为该快递公司制定合理的调研方案,内容包括调研的对象、时间、地点、目的;采用的有效调研方法;调研的内容等;根据调研结果提交完整的调研报告。
(3)考核方式。与传统教学考试不同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倡形成性考核,各任务的完成情况、口头表达能力、平时表现等都列入考核的范围。对于任务成果展示与评价要提高透明度与参与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竞争的精神与自主意识。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市场调研任务耗费的时间较长,不能在上课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以,应在前一个任务结束的时候就将其公布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上只做成果展示和评价。小组分工时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各活动小组的每个成员,做到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实施任务前由各组制定工作的步骤和程序,便于管理和控制任务实施的进度。这是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环节。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转换为引导者,学生则为活动的主角。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相互间的讨论,指导其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相关信息,对学生分进行层次辅导,并且对相关知识点、技能点最后进行总结。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教学中实施建议
1、选择合适的任务,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
3、尽可能的采取情境教学,并设有主题。
学生在行动导向应用的课程中不仅会主动参与、探索创新、自主协作, 同时还能够解决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这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注重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 同时能面向社会实际需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也能获得必要的技能, 可以更快实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兰. 浅议项目教学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J] .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2007, ( 14 ) .
[2]徐涵. 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 4 ).
篇6
【关键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发展问题 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已成为现代各行各业发展的要素及灵魂;信息资源于物流行业而言,更是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情报及财富。物流信息化战略已成为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标志与必然要求[1]。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2006年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发展的载体即为信息平台的构建,而在物流领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指出:“要加快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即构建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同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4661.3―2009《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服务及服务等级划分规范 第三部分:现代物流服务平台》,2010年2月1日正式实施。借此东风,加之各级政府推波助澜,全国迅速掀起了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热潮[2]。
一、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建设意义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具有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面向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的基本特征。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是有效解决我国信息化程度偏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畅等导致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低下,全社会物流成本偏高等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其意义是:
1.有助于推动政府功能的转型。由管理向服务与管理并存的方向转型,使政府能够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
2.有助于交通管理的业务升级换代。业务重点由单纯的运输管理向集约化的物流管理方向转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必然是以交通运输管理为核心,与银行、保险公司、仓储系统、贸易公司等紧密结合,从而为社会提供集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仓储管理、采购、为一体的集约化物流服务。通过这样的转型,交通运输系统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3.有助于推动区域成为经济与物流中心。高水平、集约化的物流系统对于推动出口、引进外资和企业的国际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点已经为武汉保税物流园区的实践所证明。实际上,物流水平,特别是物流信息水平的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武汉国际采购业务的发展。
(二)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国家政策引导及政府相关文件的支持下,武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快速发展。相关资料显示,武汉大中型物流企业,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设了信息管理系统,6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3],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武汉已建成大型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7家(如表1),从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来看,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典型方式:一种是在政府的依托下进行,另一种是将平全交付于市场化运作。政府依托下建设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获得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拉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其典型的代表为湖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纯粹的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建设中则存在多种思路及方式,如以货源和车源信息服务为核心的平台建设、物流黄页建设等[4]。其典型的代表为银河物流信息网等。
“中部通,则全国通;中部活,则满盘皆活”[5]。武汉市作为中部崛起的领军者,除了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物流基础外,物流信息化建设也率先走到全国前列,为打造我国商贸物流中心奠定良好基础。据荆楚网――湖北日报2010年7月8日报道,武汉已于2010年7月7日正式成立武汉市物流发展处(中心),标志着武汉市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和物流业发展组织保障机制创新迈上新台阶。
一方面,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另一方面,“空车找货”的现象在武汉却比比皆是。
调研中,多位货车司机告诉我们,他们经常为车和货物无法有效对接匹配发愁,“不是车找货,就是货找车。”而用来车、货信息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泛滥成灾”,等你完成注册、下载软件、信息后,结果都是闹得欢,成交少。最近,武汉市交委、物流局提供的一份《关于武汉市物流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调研报告》中指出,不少已建成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呈现出“上马快、下马更快”现象,更有的成为长期无信息更新的“僵尸”网站。从我们登录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网站调研来看,该情况属实。可见,物流信息的网络平台不少,但是能真正解决供需交易的网站几乎没有,大量的网站都是重复建设的无交易的“媒体”网站[2]。
通过研究,武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主体业务不是交易。尽管各平台都设有交易功能,但是,由于无法快速有效地实现信息撮合、供需对接,需求者越来越少,部分平台甚至陷入“无交易信息更新”的尴尬地步,交易功能设而无用,渐渐形同虚置,平台最终成为了物流信息的媒体宣传网站;
2.缺乏物流信息服务标准。缺乏物流信息服务标准是无法快速有效地实现信息撮合、供需对接的直接原因。平台上,未经过滤处理的大量物流信息“自由”,导致只能实现物流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共享,而难以按信息进行资源的匹配,形成有效的物联网;
3.平台交易成本高。由于上述原因,为了完成一次交易,供需双方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甄别信息的真伪、核实信息的匹配程度,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提高了物流服务的交易成本,这也是交易功能设而无用的主要原因;
4.平台监管机制不严格。即使交易信息对接成功,也易因平台监管不严而失信于顾客,诚信问题成了阻碍对接成功最大的障碍。尽管各平台都采取了监管措施以服务于顾客,但问题仍然存在,如:传输速度慢、收费太高、操作复杂等,更重要的是处理诚信问题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交易缺乏诚信而使平台失信于人;
5.平台维护成本越来越高。部分平台为了在众多平台中获得竞争优势,简单效仿国内外物流网站的差异化策略,争相推出各种增值服务,对物流软件的要求和服务器的维护成本显著上升;而这些服务的推出,目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变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负向增值服务。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加之平台盈利能力较弱,平台维护成本增高,压力越来越大。
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问题的研讨,结合我国发达地区的经验及武汉商贸物流发展的特点,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调整物流信息平台业务结构。将物流信息交易提升至首要地位,充分发挥平台的信息传播、沟通及信息对接功能,以满足物流市场需求,促进平台发展,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物流效率,促进武汉市物流业发展;
2.建立物流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引入信息处理技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平台内所有信息进行梳理、过滤、整合,以确保物流信息能按照需求者要求进行精准、迅速的匹配与对接,从而提高信息时效性,吸引更多信息提供者及需求者的加入,进而降低平台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严格规范的信息监管体制。加强平台信用监督体系建设,实现对信息的监控及考察;加大处理诚信问题的惩处力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可信度,从而加快信息传输速度,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提高平台运作效率;
4.合理引进平台管理系统,降低平台维护成本。各物流信息平台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平台运作相匹配的平台维护系统,避免造成过多的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将平台主要竞争力转移到提高物流信息的精确性及信息对接功能上,同时开发合理的增值服务吸引顾客,增强盈利能力,从而降低平台维护成本;
5.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物流人才。充分利用湖北省、武汉市教育资源,组织协助本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物流企业有目标地培养专业人才,打造多层次的物流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模式。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专业人才;
6.政府提供政策、财政支持。政府可出台相关文件,制定有利于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法律法规,用以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武汉市物流信息化发展;或通过直接出资建设一些物流信息平台和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各平台的发展;
7.采用交易所方式对平台进行实体化运营。这将有利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营主体迅速运用市场手段,整合物流市场中各类资源要素,使平台更加有效地实现物流交易和电子交易这一主要功能。
三、结束语
通过调研发现,尽管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势头强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也初具规模,但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大力发展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发展,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屈军锁.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06).
[2]易兵.云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研究(一)[J].管理学家,2014,(06).
[3]安永梅,张莉,贾鑫.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商贸,2011,(18).
[4]王孝坤,杨东援,张锦,杨扬,王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定位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04).
[5]张予川,刘彩波,刘刚.武汉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0).
篇7
关键词:冷链物流;深蓝物流;城市配送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8-0091-02
1现状分析
1.1深蓝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作为保证冷藏或冷冻类食品质量,减少其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已经是我国物流行业中重要的一环。而根据整个物流过程中低温的标准高低,它又可以被进一步细分为深蓝物流和浅蓝物流。相较于主要适用于蔬菜、水果、奶制品和部分包装熟食等的浅蓝物流,深蓝物流对于低温环境有更高的标准,以肉类、水产品和速冻食品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1.2我国深蓝物流的现状
从20世纪30年代的初步成型到如今完整的产业体系,欧美发达国家的深蓝物流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发展时期。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为3000亿美元,但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而在物流过程中被浪费,个别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0%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相比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深蓝物流体系,我国的深蓝物流行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2我国城市深蓝物流配送主要存在的问题
虽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然而在我国一些主要的大中型城市如上海、北京、青岛、大连、广州和深圳等地,区域性的深蓝物流配送系统正在兴起,对高质量深蓝物流配送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庞大。在这种趋势下,许多城市都开始着手规划自身的深蓝物流配送建设,而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城市深蓝物流配送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2.1物流配送集约化待加强
由于深蓝物流配送体系是一个要求保持低温环境的供应链系统,因此相比一般的物流系统,它有着更复杂的技术要求和更高的成本投入,有效控制成本与深蓝物流配送的发展密切相关。而行业整体的设施利用率不高,较为低下的集约化程度以及缺乏资源整合使得我国城市深蓝物流配送的企业和社会成本居高不下。
2.2物流配送效率待提高
深蓝物流配送需要具有冷藏冷冻功能的专业货车进行物流配送服务,而其主要收货方则大多是市区内的大型连锁超市和冷库。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对货车进入市区进行了管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很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将原本由一辆冷链货车运送的货物分拆后交由若干不具备制冷功能的小型客车进行配送,这样不但给食品安全造成了隐患,提升了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配送的整体效率。
2.3深蓝物流配送冷链断裂
对于深蓝物流来说,一旦出现冷链断裂的情况,其实际效能和意义就将大打折扣。使用并不具备制冷功能的车辆进行深蓝物流配送,不仅仅影响了整体的物流效率,更造成了冷链的断裂,使得易腐食品二次冷冻和变质。许多以超市为代表的销售终端迫于成本的压力而选择了降低冷链配送的标准,由此带来的连锁效应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深蓝物流配送服务商降低了自己的服务标准,从而加剧了冷链断裂的现象。
3解决城市深蓝物流配送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集约化程度不高,物流效率低下和冷链断裂作为我国城市深蓝物流配送发展规划中所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我国城市深蓝物流配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为促进这一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和成功的范例,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可供参考。
3.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集约化的经营方式
从发达国家发展深蓝物流配送的经验来看,建立大型的第三方深蓝物流企业,提升全行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是这一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我国深蓝物流配送的发展并不是盲目建设基础设施,而是通过企业之间合作、合并等形式实现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最高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深蓝物流配送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一部分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第三方深蓝物流配送企业或企业联盟,显著提升了其所在区域的深蓝物流配送能力和水平。除了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积极引导这一趋势外,更要努力打破地域上、行政上和观念上诸多不合理的障碍和桎梏,为我国第三方深蓝物流配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2实行夜间配送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率
城市对大型冷链货车的限制、大型冷库建设选址的局限和位于市区的超市的收货时间构成了城市深蓝物流配送规划时的主要矛盾之一。如果超市门店等销售终端能够将收货时间调整为交通状况较好的夜间,城市管理当局允许大型冷藏货车在夜间的特定时段进入市区,这种夜间配送模式将不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首先,对于深蓝物流配送来说,利用全天温度最低的时段交接货物,既有利于保证配送货物的安全,也减少了产品的在途风险。同时,易腐产品的保质期通常较短,在夜间配送后,这些产品当日即可销售,保证了市场供应。最后,夜间配送减少了白天的运送数量,也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3.3建立完善的监察制度,杜绝冷链断裂
冷链断裂是深蓝物流配送的大敌,一旦出现这一情况,配送的易腐商品就可能腐败变质,从而使整个深蓝物流配送功亏一篑。即便是冷链断裂的时间相对较短,配送的商品在重新冷冻之后仍然保持不腐败,这种二次冷冻也会大大降低商品的品质,影响深蓝物流配送的整体效益。更何况对于某些特殊商品,如药品以及个别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食品来说,二次冷冻所带来的哪怕微乎其微的变质风险都是不能被允许的。但目前从供货方、深蓝物流配送服务提供商到收货方,整体冷链意识的淡薄和相关监察制度建设的落后使得真正严格执行全程深蓝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企业反而举步维艰。这对我国深蓝物流配送行业的整体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为解决此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监察制度和信息系统,对供货方、深蓝物流配送企业和超市等销售终端进行有效的监管。其次,深蓝物流配送方面的行业协会应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规范化的测温、控制收货时间和损耗率等手段,提高深蓝物流配送服务的品质。最后,超市等零售终端应提升自身的冷链意识和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冷链食品的检查以及验收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深蓝物流配送冷链断裂的现象。
4结语
作为物流配送行业中相对复杂和高端的领域,深蓝物流配送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物流配送行业技术水平与思想理念发展的高度与深度。因此,不论是加强深蓝物流配送的整体规划和研究,还是深蓝产品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的建立,乃至第三方深蓝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和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的联动机制的建立,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切实加大相关投入,以无比的耐心和热情去营造我国深蓝物流配送行业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营资本俱乐部.2008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调研报告[R].2009-11-24.
[2] 智库在线.2008年中国冷链物流研究报告[R].2009-03-31.
[3] 仲量联行.潜力无限的中国冷链物流市场[R].2009-09-24.
[4] 罗文丽.低温流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6).
篇8
深刻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环境,项目地的城市产业结构与市场客户需求
踏踏实实进行实地市场调研,分析项目周边的可能竞争对手及其相关企业
项目地的区位交通情况是项目战略定位的客观基础
项目的具体战略定位和规划设计
在开工前确定项目的开发和盈利模式
做好项目的后期运营管理服务是决定项目成功的保证
获得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
一、深刻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环境,项目地的城市产业结构与市场客户需求
在进行物流园区项目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政府政策,也不是投资者的实力,而是市场需求是否支持项目发展。
物流园区项目的宏观把握有三个要点: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般来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要从三个层面和两条主线来把握。
三个层面:即全国层面、省市(地区、区域)层面、本地层面。
两条主线:即总体经济和物流行业,包括现状、结构、特点、问题、趋势等。
2.当地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一是了解当地城市主导产业的构成,以及支撑主导产业的重点企业分布。
二是当地物流产业发展情况,包括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相关优惠政策。
3.市场需求分析
具体分析当地物流需求是什么?
如果是产地物流,那么主要企业是谁?主要产品是什么?
如果是销地物流,那么主要需求企业(消费者)是谁?需求什么?需求多少?
如果是中转地物流,那么本地的相关物流集散设施和渠道是否满足物流中转需求?
二、踏踏实实进行实地市场调研,分析项目周边的可能竞争对手及其相关企业
考察宏观市场需求后,还要实地调研项目周边市场竞争的状态,寻求可供选择的差异化策略。
物流园区项目的实地调研,一般也是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周边主要产业(工业、科技)园区
即对项目所在地一定半径区域内的各类产业(工业、科技)园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包括这些园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布局、未来规划,入驻企业、优惠政策等。这些园区有可能为项目提供市场需求,也可能与项目产生竞争。
2.周边同类物流园区及其入驻企业
包括已经建成正在经营的和规划中拟建的各类商贸市场、货运市场,以及这些市场的主要入驻企业和业户。对重点市场和企业进行深度访谈,进行优劣势对比分析,从而形成实地市场调研报告,供项目决策参考。
3.潜在客户需求
具体了解项目地的主要制造、商贸、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情况。对这些企业进行物流需求调查,了解它们入驻项目的可能性。对那些潜在目标客户,要进行逐个的“地毯式”调研,为项目后期招商积累客户。
三、项目地的区位交通情况是项目战略定位的客观基础
城市的区位与交通,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物流要素。在很大程度上说,区位交通是客观存在、难以改变的。因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区位优势
具体分析项目所在地城市本身的自然情况。包括城市性质(是工业城市,还是商贸城市)、目前的经济总量以及发展趋势、人口规模等。
宏观上,了解项目所在地城市在地区经济、区域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核心枢纽,还是辅助从属?
微观上,要具体了解项目地周边四邻情况,即项目所在区域的控制性规划,周边相邻的都有什么项目规划。
2.交通优势
根据项目初步判断和项目周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公路,即临近项目地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其他规划道路。
铁路,特别是与铁路货运站的距离和目前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主要种类。
港口,了解当地港口集装箱、散杂货、特种码头等情况,保税监管的情况。
机场,一般附加值高的货品会关注机场货运。
在交通优势分析中,一般以某种运输方式为主进行分析。如公路港主要考虑公路情况,也会考虑多式联运的可能性。
四、项目的具体战略定位和规划设计
物流园区项目的战略定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目前很多物流园区项目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主要是忽视前期的战略定位,结果就是先天不足,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把握物流园区项目的战略定位,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具体的战略定位
即根据市场需求、区位交通和投资企业掌控的优势资源,确定项目的基本定位。是做商贸型物流园区还是货运型物流园区?如果做货运型物流园区,是单纯的公路港,还是公铁联运、铁海联运等?要具体化,市场针对性要强。
战略定位包括市场定位(细分市场在哪里)、客户定位(具体是哪些企业入驻)、产品定位(建筑形态是联排商铺、大型仓库还是独栋办公)、品牌定位(市场形象如何)等。
2.主要功能确定以及分区的空间布局
项目的主要功能,包括办公、交易、加工、仓储、配送、信息、金融、配套服务等。
各功能区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相互关系。比如,每个功能区多大面积,将来计划有多少家企业入驻,平均每家企业的办公面积,仓储面积和停车需求如何。
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以及相互关系。既要考虑项目建设的外观形象,也要考虑各功能区的业务互动和效率优化。
3.具体规划设计
包括建筑形态(外观和内部)、道路规划(人车分流)、景观绿化等。
总之,具体规划设计既要考虑租售经营的需要,也要具体照顾物流作业的技术需要。
五、开工前确定项目的开发和盈利模式
众所周知,物流园区是投资大、周期长的项目。传统的物流园区就是依靠园区租金收入;而现代物流园区要成为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需要向入驻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因此,确定园区项目的经营模式,才能形成园区建设与运营的良性发展。
1.土地规划
(1)土地性质
物流园区用地一般属物流用地,因自身配套服务需要(国家规定物流用地比照工业用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部分市场(商业)用地。
(2)土地价格
与当地政府具体洽谈,协议确定,需要走招拍挂流程。
(3)规划条件
商业配套部分保持在20%-30%为宜。(在三、四线城市,建议商业用地比例为40%-60%,以强化销售,回笼资金,降低风险。)
2.开发原则
正因为物流园区项目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而且招商、培育市场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建议物流园区项目的开发原则为“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分块管理”。
3.经营模式
物流园区的具体经营模式有三种,一是全部持有出租,二是全部销售,三是租售结合。
因物流园区投资大,全部持有出租的资金压力也就比较大。而如果全部销售,也难以对入驻企业(业户)进行管理。因此,采取租售结合的模式是最佳的选择。
租售结合模式下,投资者持有部分的具体比例保持在20%-30%为宜。
4.项目后期运营的收入结构
除了房屋租金(含物业费)外,还有业务整合收入(入驻企业产生新的业务需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收入(为入驻企业和相关企业提供),以及其他收入。
六、做好项目的后期运营管理服务是决定项目成功的保证
物流园区项目的成功,市场调研是前提,战略定位是关键,运营管理服务是保证。
做好物流园区的后期运营管理服务工作,就是要“1+1+1”,即建设一个体系――园区公共服务体系,搭建一个平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打通一个链条――供应链金融。
1.园区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专业性物业管理服务。如同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为入驻企业和客户提供基本的保安、保洁、工程维修等基本服务。
二是一体化行政服务。包括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代办,统一开具发票,办理行政许可(开展物流业务的行政审批)等。争取引进相应的工商、税务、银行机构以及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入驻园区。
三是企业管理服务。因为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园区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为它们提供人力资源、财务记账、法律合同等服务;也可以推荐社会机构长期合作。
业务整合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业务信息,提供辅业务服务(如配送、装卸等),使得入驻企业集中核心业务成长。
2.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外部的公共信息服务;另一个就是园区内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由园区统一开发建设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既可以满足入驻企业业务管理的电子商务需要,也会降低这方面整体的投资和费用。
3.供应链金融服务链条
物流金融服务包括贷款、担保、保险、融资租赁和仓单质押。这点是很多物流企业想做而又难以做到的。拿仓单质押来说,单个物流企业做,贷款额度一般在货值的30%-50%;而园区做,最低为50%,有的甚至高达70%。
七、获得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
物流产业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物流园区作为重点工程,可以得到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1.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
物流园区项目在当地政府(发改委)办理立项手续后,要争取列为省重点工程项目。一是可以顺畅解决土地指标,再就是向当地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扶持资金。
2.当地政府的具体有关政策
(1)土地政策
土地价格在挂牌前签订协议确定。一般比市场价要低很多,甚至零地价。要根据谈判情况,看项目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2)规费政策
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市区两级行政事业收费减免。据了解,各地一般按照建筑面积收费在几百元不等。
(3)税收政策
无论建设期和经营期,园区项目缴纳的税收,地方(市区两级)留成部分至少可以做到“免2年再减半征收3年”,一共是5年的优惠政策。有的地方可以做到5年内全免。特别要提醒的是,入驻企业要享受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点对未来招商、吸引入驻企业(商户)来说很重要。
(4)其他政策
篇9
【关键词】“营改增”; 物流企业; 税负
“营改增”作为近年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受到各方关注。其中物流行业由於被视为可以在本次税改过程中受益而备受关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不久前深入上海市纳入试点的物流企业进行详细调研,最终得到这样的结论:部分物流企业税负不减反增。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以减负为初衷的“营改增”为何却增加了企业的税负负担?
一、税负增加原因分析
1、税负成本分析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研显示,上海市从事仓储、货代等“物流辅助服务”类的物流企业,“营改增”后的增值税税率为6%,相比于税改之前5%的营业税来说,这些企业的税收负担基本持平或增加不多,多数企业可通过内部降本增效等措施自行消化。但是,装卸搬运服务和货物运输服务类的物流企业从3%的营业税税率调整为11%的增值税税率,上调幅度较大。特别是货物运输服务,该服务是物流企业最基本的服务,且实际可抵扣项目较少,导致试点后企业实际税负大幅增加。例如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的1月份实际税负比营业税税负上升约3.4个百分点,增幅高出1倍还多;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1至2月由营业税实际负担率1.63%上升到增值税实际负担率4.71%,上升了189%;上海中远物流公司1月份实际负担率增加了215%。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货物运输业务11%的增值税税率偏高;二是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少。“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可抵扣的项目主要为购置运输工具和燃油及修理费所含的进项税。由于运输工具购置成本高、使用年限长(尤其是船舶,使用年限可达20年以上),多数相对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不可能有大额资产购置,因此,实际可抵扣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很少。另外,在货物运输业务中,燃油、修理费等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足40%,即使全部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实际负担率也会显著增加。另外,人力成本、路桥费、房屋租金、保险费等主要成本均不在抵扣范围之内。
2、税目分析
我国现行营业税制度将物流业务划分为交通运输业与服务业两类税目,运输、装卸、搬运税率为3%,仓储、配送、等税率为5%。物流业务各环节税目不统一、税率不相同、发票不一致,是多年来困扰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瓶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试点方案》),仍旧对物流业设置了“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仓储、货代)两类应税服务项目,交通运输服务按照11%的税率,物流辅助服务按照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
在实际经营中,各项物流业务上下关联,很难区分运输服务与物流辅助服务,人为进行划分不仅不适应现代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也增加了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因此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实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运作、开展一票到底业务、一站式服务,是物流企业基本的运作模式,也是客户普遍的服务需求。
3、快递企业适用税率的不明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贺登才认为,在现行营业税体制下,由于对政策理解和掌握尺度不尽一致,各地基层税务机关在快递业营业税税目的认定上存在差异,分别有交通运输业、货代业、邮电通信业等3种不同的身份认定。征管标准不统一,是长期困扰快递企业的政策问题。由于在营业税体制下,税收差异不大,矛盾并未凸显,但是,“营改增”后这种矛盾被放大。
除了以上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物流企业集团及其分、子公司无法合并缴纳增值税,这将无法平衡集团内税收负担,不利于物流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还有增值税发票征管问题,因为物流企业与传统生产制造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类型差异较大,有些物流企业开票金额小、频率高、数量大,物流企业在发票的购买、开具、比对等方面工作量太大,既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也给税务机关增值税发票征管工作带来不便。
二、“营改增”中出现的问题相关政策建议
为了解决“营改增”试点过程中因新老税制转换而产生税负增加的问题,2月初,上海市出台《关于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提出对这类企业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过调研也对“营改增”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1、统一快递业行业归属及适用税率。 “营改增”试点后,试点地区税务机关实际操作中是依据原营业税纳税税目来确定试点纳税人。多数快递企业这次被认定为试点纳税人,按照交通运输业纳税人对待,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有的快递企业不在试点范围之内,依旧按照邮电通信业缴纳营业税。这样,一方面造成同业间适用税目不一致,税负差异较大,导致同类企业税负不公。另一方面快递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高,可以抵扣的项目更少。
2、允许试点物流企业集团及其分、子公司合并缴纳增值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人,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以视为一个纳税人合并纳税。” 由于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的需要,物流企业普遍采用总部统一采购运输工具、分公司实际运营的方式,造成分公司可抵扣进项税额很少,而总部形成大量进项税留底的情况。如果允许集团化的物流企业合并缴纳增值税,将平衡集团内税收负担,支持物流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
3、设计使用物流业专用增值税发票。物流企业与传统生产制造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类型差异较大,有些物流企业(如货物运输服务、报关服务、仓储服务和装卸搬运服务等)开票金额小、频率高、数量大。如,中外运长航集团下属华东公司,每月开具发票约2.5万份,取得的发票则超过10万份。物流企业在发票的购买、开具、比对等方面工作量太大,不仅企业增加了人力成本,也给税务机关增值税发票征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通过调研还提出将货物运输服务纳入物流辅助服务、对存量资产(非不动产)采取过渡性抵扣政策、明确试点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慎重对待试点扩围等措施,为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营造环境,便于各个不同服务环节的物流企业开展公平的竞争,减轻物流企业的发展负担,体现对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要求,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斐,樊剑英,上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货物运输业税改前后税负及发票使用分析;
[2] 李振兵,物流费推高通膨胀[N].重庆晚报,2011-5-16;
[3]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2011年11月16日
篇10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仓储作业实务;教学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项工作。它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的过程,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典型内容和形式。一般而言,一个职业由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近年来,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广受推崇,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一种新手段。本文以仓储作业实务这门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定位
仓储是物流领域最古老的一个功能要素,从原始社会产品有了剩余开始就出现了仓储的行为。时至今日,仓储依然是支撑物流行业的一大支柱,也是物流行业吸纳最多基层操作和管理人员的一个职业。因此,仓储作业实务是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物流专业职业岗位方向的模块课程。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有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硬件的支持。所以,这样的课程非常适合“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方式。
二、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的现状
1.组织课堂的形式理论多于实践,学生接受的知识有限
长期以来,国内众多职业学校由于资金、场地的限制,所建设的物流实训室规模都比较小,功能简单,能够满足学生同时进行实操的岗位数很少。这无疑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困扰,大部分上过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师都感觉实操课难以组织管理,实操内容少,部分实操项目甚至因为缺乏必要的硬件而无法开展,专业教师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仍然把这门课程当作理论课进行授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很大的影响。
2.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师队伍大多数存在师资经验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物流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高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也较晚,在职业院校任教的专业教师大多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校门到校门型”,缺少在企业一线操作岗位锻炼的经历,很难组织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以我校为例,所有物流专业教师当中仅有1~2位教师是有过短暂的企业工作经历,其余都是毫无企业实践经验的理论型教师。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当前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已经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势必要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1.总体思路
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传授知识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在“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下,仓储作业实务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份工作。其次,教师应该走进企业一线的操作或管理岗位去熟悉业务,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最后,教师要学以致用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
2.“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
“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需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A段是对本课程涉及的职业与工作进行调研分析,这个阶段要求学校必须邀请企业一线操作或管理岗位的专家共同参与,必要时,专业教师需下企业进行学习调研,最终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制订阶段性的成果――仓储作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第二个阶段是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学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与企业物流经理、仓库主管、仓库管理人员一起确定仓储岗位的职业发展历程、仓储职业工作任务列表与任务描述从而提炼出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学习任务(建议为120课时)。
任务一:仓库规划(12课时),分解为仓库库区的分类布置与规划、仓库参数的丈量与确定、仓库面积与仓容定额确定3个学习活动;任务二:货物入库操作(30课时),分解为接单处理与信息系统操作、接运货物、验收入库与信息系统操作、理货操作、货物上架操作、登账与归档6个学习活动;任务三:货物在库操作(20课时),分解为货物堆码与苫盖、商品编码与货位编号、仓库5S管理与商品养护、盘点作业与账务处理4个学习活动;任务四:货物出库操作(30课时),分解为出库凭证的制作、接受出库凭证、货物下架操作、货物分拣与包装、发货出库与交接、出库凭证归档与登账6个学习活动;任务五:仓储商务活动(6课时),分解为仓储服务的需求调查与谈判、仓储合同的制作与签订2个学习活动;任务六:库存管理实务(10课时),分解为仓储物资的ABC分类法、安全库存量以及警戒库存线的设置、异常库存的处理操作3个学习活动。
3.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1)明确任务。这是开展仓储作业实务教学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发挥其引导作用显得尤为关键。教师首先在所有的学习任务前设置任务情景,可以通过企业案例、企业现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仓储工作的背景,吸引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带着如何完成工作的疑问进入课程的学习。其次,要按照企业岗位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讲解明确任务阶段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需要掌握的技能点。再次,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必要的解读,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围绕问题查阅资料并进行信息记录。最后,各小组学生上台描述任务或问题解决的方法,教师补充与点评。
(2)制订计划。这个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制订工作计划的能力,也是对第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进一步加深。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将小组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订成方案或工作计划。
(3)做出决策。决策是计划的前提并为工作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而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由此可见,“典型工作任务”的决策阶段与制订计划阶段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所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决策阶段的任务要求。其次,小组派代表讲解决策的内容,其他小组进行记录与打分。最后,学生提交决策方案书,教师进行点评。
(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设计的核心阶段,是检验学生制订的工作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效果优劣的评价标尺,也是考查学生对于工作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关键所在。教学的地点要求设置在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或者借助企业的物流工作现场,教师要充分做好任务实施前的现场准备工作,教学的设计可以分为5个步骤: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描述与要求;实施前准备;实施过程;问题解答。
(5)检查控制。检查与控制是小组计划实施后对其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是一份完整的职业工作的收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引导其他小组进行检查并强调这个阶段是考查工作人员的细节能力,仓储职业是很重视员工细节把握能力的工作。例如,入库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对入库的单据进行审核并移交文员归档。
(6)评价反馈。制订教师评价表与学生评价表,教师对任务进行评价并组织其他小组学生进行交叉评价。这样,小组互评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学生更喜欢参与,学习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四、小结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法,是为了解决当前职业院校过多组织理论课,缺乏实践训练的难题,是坚持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以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搭建学习平台,共同培养与评价学生能力,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新型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