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市场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4 15:0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训机构市场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保障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
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印发2021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的通知》(皖人社秘〔2021〕88号)和市商改联办《关于印发宿州市市场监管领域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的通知》(宿商改办字〔2021〕9号),市局研究制定了《2020年度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以下简称《抽查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抓好实施。
一、夯实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基础制度
各县、区人社部门要持续做好本辖区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两库”)精细化建设,将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分别按照行业类别、岗位资质等要素进行分类标注,并实行动态管理;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随机抽查工作指引和细则,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局有关科室、局属单位要按照《抽查计划》要求,指导县、区人社部门做好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监管平台”)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两库”)完善工作,实行动态维护,确保精准监管。
二、规范制定年度抽查工作计划
各县、区人社部门要根据市局年度抽查计划,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年度抽查工作计划,于4月30日前录入监管平台,在单位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并报市局政策法规科备案。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原则上应覆盖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中所有监督检查事项。除抽查对象基数过少或有特殊规定外,原则上一般检查事项的抽查比例不高于5%,重点检查事项的抽查比例不设上限,对属地要求采取全覆盖式检查的事项,应在计划中予以明确。各县、区人社部门制定抽查计划时,要加强内部沟通配合,统筹各项抽查事项;要主动联系其他执法部门,加大联合抽查力度,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防止重复检查。严格实行年度抽查工作计划管控,各县、区人社部门,局有关科室、局属有关单位自行组织对企业的执法检查,必须纳入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需要临时增设、暂停延迟或者取消实施的抽查任务,要及时公开公告。
局属有关单位要按照年度抽查工作计划明确的责任分工,牵头指导各县、区人社部门组织实施年度抽查任务。对于省、市级统一发起的抽查任务,要提早谋划具体实施方案,有序做好建库、摇号、派发、上传、公示等工作。
三、规范制定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计划
各县、区人社部门要按照《抽查计划》要求,主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联合抽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名称、联查部门、抽查事项、检查对象、实施主体、责任分工、抽查基数和比例及时间安排等内容。联合抽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合部门,增加《抽查计划》外的相关部门参与。鼓励县、区人社部门将未纳入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的事项,进一步整合到部门联合抽查范围内。对于重点领域突发风险和情况,以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发起部门可以组织临时性联合抽查,补充纳入联合抽查年度工作计划,并向社会公开。
各县、区人社部门,局有关科室、局属有关单位要按照《安徽省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实施办法》和市市场监管部门发起的年度联合抽查事项通知要求,主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研究制定“劳动用工管理情况检查”、“劳务派遣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企业年度报告公示信息检查”等联合抽查事项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名称、抽查事项、检查对象、实施主体、责任分工及时间安排等内容,按照要求开展好联查行动。
四、规范有效实施双随机抽查
县、区人社部门,局有关科室、局属有关单位要按照年度抽查工作计划逐批次抽取检查对象,根据需要因地制宜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双随机抽取过程应通过监管平台操作,确保全程留痕。要根据监管实际情况采取实地核查、书面检查、网络检测等方式开展抽查,规范抽查流程,做好抽查记录,及时督促整改,提高监管效果。除依法依规不适合公开的情形外,各县、区人社部门,局有关科室、局属有关单位要在抽查任务完成后20个工作日内,将抽查检查结果录入监管平台,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相关网站平台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加大惩处力度,产生的行政处罚信息应在7个工作日内归集至监管平台,记于相应市场主体名下。
五、强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各县、区人社部门,局有关科室、局属有关单位要根据《安徽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和《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信用分类监管办法》,完善本地区、本单位信用分类监管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根据监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用状况,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中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科学设置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对守信企业,可以合理降低抽查的比例和频次,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对失信和严重失信企业,适当提高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实行严管和惩戒。
六、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人社部门,局有关科室、局属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日常监管的基本手段,加快与各业务职能的整合融合,加强信息共享,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双随机抽查与审批许可、信用监管、重点监管的衔接。局有关科室、局属有关单位要强化对口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加强信息化支持,切实提高基层履职能力和水平。市局将依托监管平台,适时对抽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请各县、区人社部门,局有关科室、局属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抽查计划,及时完成抽查任务,并于2021年6月29日和11月29日前,汇总填写本地区、本单位«2021年度抽查任务开展完成情况统计表》(附件3),报送阶段性和全年抽查工作总结。市商事制度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将统计结果作为对各地各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联系电话:0557-3699829
附件:1. 全市人社系统2021年度随机抽查工作计划
2.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
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
3. 2021年度抽查任务开展完成情况统计表
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4月22日
附件1
全市人社系统2021年度随机抽查工作计划
序号
抽查任务名称
抽查事项
发起方式
抽查主体
(层级)
抽查
对象
抽查基数(户)和比例
抽查
目标数
抽查比例
抽查
时间段
备注
1
2021年度全市人社部门劳动用工管理情况检查
规章制度制定情况检查
市、县(区)两级自行组织发起
县、区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机构及相关科室)
全市存续企业
辖区监管对象数在2000至10000家的按2%比例随机抽取。
60家
2%
2021年11月底前完成
劳动合同及招用工管理情况检查(已列入联合抽查计划,按联合抽查计划执行。)
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情况检查
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检查
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情况检查
工资支付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检查(已列入联合抽查计划,按联合抽查计划执行。)
2
2021年度全市人社部门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除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外)
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除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外)
市、县(区)两级自行组织发起
县、区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机构、相关科室、各险种经办机构)
全市存续企业
2000-10000家。
60家
2%
2021年11月底前完成
3
2021年度全市人社部门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
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
市、县(区)两级自行组织发起
县、区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机构、人力资源流动开发科)
全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50家
5
10%
2021年11月
底前完成
4
2021年度全省人社部门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机构检查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检查
市、县(区)两级自行组织发起
县、区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机构、职建科、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全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全省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
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40家。
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36家
4
4
10%
10%
2021年11月底前完成
2021年】1月
底前完成
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检查
5
2021年度全省人社部门劳务派遣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
劳务派遣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
市、县(区)两级自行组织发起
县、区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机构及相关科室)
全省劳务派遣单位
全市约80家。
8
10%
2021年11月
底前完成
附件2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
“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
序号
抽查任务名称
抽查事项
发起方式
(牵头指导科室)
抽查主体
(层级)
抽查
对象
抽查基数(户)和比例
抽查
目标数
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要求
抽查
时间段
备注
1
2021年度全市劳动用工部门联合抽查
工资支付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检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检查。
市、县(市、区)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发起,同级市场监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支队及相关科室)
市、县(区)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部门。
辖区内建筑行业和相关用工企业。
辖区监管对象数在2000至10000家的按2%比例随机抽取。
60家
2021年4月至12月
附件3
2021年度抽查任务开展完成情况统计表
抽查任务
名称
任务开展完成情况
抽取检查企业数
(户数)
累计已完成抽查企业
(户数)
发现问题
(户数)
责令整改
(户数)
立案调查
(户数)
结果公示
(户数)
备注
篇2
一、指导思想
围绕高校学生的就业需要,坚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政策引导,政府资助,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所需的岗位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以增强大学生技能来促进他们更多更好地实现就业。
二、目标任务
2010至2010年3年内,组织在杭高校学生、以及有杭州户籍且未就业的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建立相应机制,实现职业培训与就业岗位的紧密对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技能水平。要结合实际,采取本校培训、实训基地实训和培训机构培训等办法,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要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操作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二)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认证服务。在各高校积极倡导实行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制度。对参加岗位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有鉴定要求的大学生,由市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安排鉴定机构提供鉴定服务,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做好就业服务,促进技能岗位对接。各高校要积极为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定点机构和培训项目信息服务;要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特点,选择合适项目参加培训。要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面向大学生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改进服务方式,切实帮助大学生尽快实现就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任务。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根据在校学生落户杭州的意愿,制定职业培训工作计划,落实目标任务,逐步建立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引导大学生参加符合杭州产业升级和发展导向的、技术含量高和紧缺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要将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对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实行业绩考核,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
(二)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职业培训网络。要动员我市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承担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社会公示和公布"原则,确定一批社会信誉佳、专业特色强、培训质量高、培训效果好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及民办培训机构作为技能培训的定点机构。要引导定点机构根据企业需要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实现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同时,要加快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在2010年底面向在杭高校开展技能操作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
(三) 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定向培训是指用人单位对拟招用的大学生,自行组织实施或由其委托定点机构组织实施的明确就业岗位的技能培训。定向培训项目由具有培训能力且经市劳动保障部门同意的用人单位组织实施,也可由用人单位委托定点机构组织实施。
订单培训是指定点机构针对单个用人单位需求人数较少,岗位较分散的实际,自行开发并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后组织的明确就业岗位去向的技能培训;用人单位也可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用工需求,由劳动保障部门有计划地委托定点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组织实施。
(四)完善补贴办法,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大学生参加定点机构组织的定向、订单培训和技能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结业证书”,并首次在杭就业的,给予其培训鉴定费用的50%补贴,原则上不超过XX元/人。
参加培训取得当年杭州市公布的紧缺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首次在杭就业的,给予大学生本人培训鉴定费用的全额补贴。
篇3
一、指导思想
(一)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需要,通过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所需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以增强劳动者技能来促进他们更多更好地实现再就业。
二、目标任务
(二)20*至2010年5年内,对2000万(每年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同时,在全国300个城市普遍建立相应机制,实现再就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紧密衔接,提高技能岗位对接服务成效。
三、主要内容
(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要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进一步密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使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和选定适合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技能培训项目。要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特点和需求,采取日夜校、长短班、送教上门以及远程培训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和手段,方便其就地就近参加培训。
(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认证服务。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有鉴定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主动提供鉴定服务,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鉴定合格的,按规定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结合生产服务岗位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特点,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通过初次技能鉴定、生活确有困难的,要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
(五)做好就业服务,促进技能岗位对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积极帮助前来求职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技能,通过多种方式,公告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信息。要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参加培训。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改进服务方式,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保障措施
(六)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任务。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专项工作计划,落实目标任务,逐步建立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将再就业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业绩考核,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工作。
(七)广泛发动社会,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再就业培训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社会公示和公布"原则,确定一批社会信誉佳、专业特色强、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实施再就业培训的定点机构。引导定点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实现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技能操作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
(八)完善补贴办法,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各级财政促进再就业资金中落实培训和鉴定补贴经费,根据培训和鉴定的实际成本,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培训和鉴定补贴。进一步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和办法。要根据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就业率以及培训计划落实情况等对定点机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九)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图画等多种新闻媒体和介质,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制定的培训就业政策,宣传提高职业技能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宣传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教育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宣传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后成功实现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更多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技能,实现技能再就业。
能力促创业计划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要求,推动创业培训,以创业促就业,决定在"*"期间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围绕国家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需要,广泛发动社会,面向下岗失业人员、青年学生、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以及社会其他群体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同时,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创业服务,为劳动者成功开业和带动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目标任务
(二)20*至2010年5年内,要对200万(每年4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力争培训结束后3个月内开业成功率达到30%以上,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并实现1人创业平均带动至少3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成功开业的企业中,稳定经营一年以上的比率达到80%。在全国300个城市普遍建立社会化、开放式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三、主要内容
(三)实施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的基本能力。要组织具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劳动者自身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推广"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对于有创业意愿但尚未创业的人员,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他们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提高创业的基本能力。对于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要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角色扮演、互动教学、创业者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积极利用现代培训技术,开发适用于远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手段。
(四)提供开业指导,帮助创业者掌握基本的开业技巧。要聘请一批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专家以及政府政策部门人员组建创业专家队伍,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和服务,使其掌握基本的开业技巧,并能运用经营策略和国家有关政策。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开发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建立项目资源库,及时向创,业者推荐,指导其制定科学、适用的开业方案,帮助其成功开业。
(五)搞好创业孵化,提高创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依托当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利用部分关闭破产企业的闲置厂房,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创业市场或孵化基地,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帮助其在场(基地)内完成创业见习,丰富创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强做稳做大企业奠定基础。
(六)开展融资服务,提高创业者的诚信意识和资金运作能力。要抓紧落实国家有关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发放贷款。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创业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要结合信用社区建设,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诚信教育,跟踪了解资金使用状况。逐步建立创业者诚信档案,提高其诚实守信、按期还贷意识。
(七)加强跟踪扶持,提高创业者的经营能力。要跟踪了解其所办企业运营和发展状况,针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帮助其不断提高经营能力,改善经营状况。要建立创业指导中?协会),加强创业交流,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实现共同发展。
四、保障措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力度,切实将其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并从各级财政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中落实创业培训所需经费。要结合地区实际,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强化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以培训合格率、企业开办率、稳定经营率以及带动就业率等为重点,建立健全科学的创业培训绩效考评体系。国家创业示范城市和SIYB培训重点联系城市要率先在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树立培训品牌、实现能力促创业、创业促就业上做出成绩。
(九)密切部门合作,落实扶持政策。要密切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经贸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界和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搭建面向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公共平台,使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享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和优化创业环境。
篇4
为了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早在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培训的目标和任务以及配套的政策措施作了相应的规定。2004年中央1号文件也提出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育部2004年先后印发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关于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并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会”。在教育部的组织和推动下,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普遍加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力度,仅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规模就达到了3146万人,四川、贵州等省的转移培训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与农村劳动力“蓄水池”中1.5亿的剩余劳动力存量相比,对农村劳动力实施转移培训仍然任重道远。
一、政府介入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理由
(一)教育产品的准公共性
从理论上严格地说,在政府经济领域中,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并且是一种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充分供应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条件。但是公共产品的市场供应存在天然的缺陷,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履行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环境和基础服务的职能,为社会供应充分的公共产品;同时,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构,具有合法的强制力,一般能够公正地、稳定地提供公共产品。从1986―2001年,16年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仅拨款9个亿,教育公共经费不足,投入太少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裹足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今后五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这100亿对职业教育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说明了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
(二)实现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也是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要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就必须依赖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即公民能够自由平等的分享当地公共资源的状态,它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它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主要是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教育是扶贫的最佳手段和根本途径,大力发展教育是减少和改变贫困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实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其目的就是使农民在就业机会面前不因后天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而导致就业能力的不平等。为此,政府就必须尽快废除以GDP为单一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指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维护和保护好农民的基本权利,为农民提供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创造农民增收的社会环境。
(三)整合各类职教资源,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仍然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各部门的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很好的整合。职业教育中呈现出一种资源分散、各自为政、优势不能互补的条块式局面,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政府应该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引导和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政府应该引导和鼓励教育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培训订单或输出协议,实现培训和输出的良性互动。
二、政府作为――着力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
我国农村约1.5亿富裕劳动力的长期沉积,很难通过农业和农村自身的增长、发展而获得具有平均收人水平的就业安排,所以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提升其人力资本水平,实现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就业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从目前操作的过程来看,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组织难度大、资源整合不力等困难。要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键性的举措就是政府要及时地介入培训过程,着力建设以经费投入、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和权益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
(一)多元化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国务院《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因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发挥政府主导和统筹作用。首先,要以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分担,设立专项经费,作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基本保障。政府的财政支持应该突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两个重点。其次,要本着“成本分担、利益分享”“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类用人单位要依法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在岗农民工的培训。再次,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政府应实行“政府主导、加强统筹”的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肯定民办职业教育在整体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广泛吸引各类民间资金投入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培训者个人也应该适当承担部分培训费用。政府应把加大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强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投入的新机制。
(二)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机制
1.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全面准确地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无序转向有序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所以要完善以市、县级政府主导的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资源的地域分布、资源总量和结构状况,完成对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意向等资源档案的建立,构建最基本的
农村劳动力供求资源系统,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及时的收集、统计、,保证供求信息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实现信息联网互动化
应畅通农村劳动力资源调度和资源共享的渠道,实行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将资源信息网络同培训机构、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和驻外办事服务机构连接起来,创新信息服务机制,特别是要培养一批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人员作为信息员,通过这些人广泛搜集企业用工情况,及时了解企业用工动态。开展广泛的联合协作,形成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农村劳动力供求资源网络,构建农村劳动力有效储备和团体性输出的快速反应机制,努力开创一条资源共享、培训就业、转移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信息一体化服务机制。
(三)多渠道的技能培训体系
1.建立“多轮驱动”的培训体系
应改变过去单一由就业培训部门承担培训工作的做法,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广泛建立培训基地,形成培训网络。首先应该以各类高职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社会力量、各部门的培训机构为依托,充分利用这些力量,实现培训服务的社会化。其次是积极倡导企业自主培训,可以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培训的内容和技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而且在培训师资配备上,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性,政府应该对企业的这种行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再次,逐步建立起9年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相结合的机制,延长农村适龄青年的在读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迟其就业时间,能有效地遏止这类人群的“政策边缘化状态”。另外,采取联合、连锁、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提高和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推动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发挥辐射作用,与相关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2.形成务实的培训特色
立足市场需求,加强培训的质量和特色,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面向劳动市场,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教什么”的原则,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基地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突出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培训要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对已经转移的农民工可以采用“基地式”培训模式,增加其胜任工作的能力;实行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培训与就业三结合,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培训的合格率、就业输出率和就业适应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成功就业和稳定就业。
3.建立合理的培训评估和激励机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应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采取抽查和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师资情况、培训质量及培训后的就业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对师资力量不能达标,培训质量差、教学管理混乱的机构,政府应及时取消其培训资格;对难以就业的培训工种,要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就会对培训机构形成一种“倒逼机制”,逼迫其在市场中找订单,根据市场的需求取舍专业,修正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同时,也应该建立培训工作激励机制。政府每年要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对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和部门要给予奖励。
4.增强培训基地“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双师型”是指教师个体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要达到“双师型”的目的,必须从个体结构和整体结构来考虑。从优化教师个体结构来说:一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二要鼓励教师多深入工矿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跟班研讨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从优化整体结构上来说,首先要按照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使二者基本保持动态平衡,鉴于培训内容随就业市场变化而具有多变性,教师队伍还应该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相应多变的关系,保证专业教师有稳定的来源渠道。其次,要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把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作为一项长期策略。
(四)建立法律援助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建立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专门管理机构
为了从体制上根本解决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经常受侵犯的情况,政府应该设置管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来负责监测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的状况,指导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提供比较准确的劳务信息,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成立专门负责的机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也是彻底改变目前多头管理、分散负责的局面,尽快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纳入统一、规范、高效管理轨道的需要。
2.加强维权服务体系建设
篇5
一、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把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把解决好城镇失业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就业与政府促进就业结合起来,打破城乡就业分割格局,建立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就业培训、就业援助、服务到人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促进我市城乡充分就业。
(二)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目标是:从2006年起,通过3年的努力,使我市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城镇每年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每年不低于10万人;2008年末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到28%以下。中心城区在2006年基本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近郊区县在2007年基本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远郊县市在2008年基本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比较充分的考核目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适龄劳动力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80%以上;90%以上的社区建成充分就业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全部建成充分就业社区;7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
(三)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完善"三项制度"、建立"六大体系",即健全完善积极就业政策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包括进入我市务工的外地农民工)的普惠制度、针对持《优惠证》人员的扶持制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劳动力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援助体系、服务到人头的工作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开发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二、对城乡劳动者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统一的就业政策
(四)统筹规划城乡就业工作。在搞好城镇就业的同时,把农村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坚持把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与统筹城乡就业相结合,坚持把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统一安排,同步实施,综合考核。坚持把扩大城镇就业、降低城镇失业率、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范畴,使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比重不低于10%。
(五)制定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的界定标准。准确界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失业标准,在2006年6月底前根据其从业时间、收入水平、收入来源以及对生产资料的拥有情况等因素制定出具体的界定标准。根据界定标准,将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或在城镇就业以及外出经商务工的本地农村劳动力,纳入就业统计范围,并对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失地无业劳动者(包括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失业登记。对虽有土地,但同时又有其他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在纳入就业统计范围的同时,实行求职登记。
(六)建立城乡劳动力动态管理机制和失业预警机制。全面实施就业实名制度,在2006年6月底以前完成对全市城乡适龄劳动力就业、失业、培训、社保等情况的调查,建立起城乡劳动力资源数据信息库;从2006年7月份起对全市城乡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和就业服务,并逐步加以完善。建立劳动力抽样调查制度,从2006年开始,每半年对城乡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为决策和目标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并逐步建立起失业预警机制。
(七)落实城乡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制定出台的各项积极就业政策,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进入我市城镇的本地和外地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给予一次性培训补贴;对城乡所有劳动者和进入我市城镇的外地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等。扩大《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国有、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失业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作为享受扶持政策的凭证,提供相应的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在完善企业招用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的同时,试行企业招用农民工的社保补贴政策。
三、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职业培训体系
(八)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加强公共培训机构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具有资质的各类职业和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以区(市)县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为补充,能够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组织体系。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根据培训项目招标确定培训机构,按照培训协议验收培训成果,给予职业技能培训经费补贴。建立对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评估和淘汰的动态管理制度。
(九)切实加强对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资金安排和任务分解,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从2006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对所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普遍开展一次免费的引导性培训,指导其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其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结合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复转退军人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转岗转业再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再就业培训数量不低于12万人;鼓励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失地无业农民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对获得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学员,由劳动部门认定后给予50%的学费补贴;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结合产业发展和项目开发,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有条件的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以新毕业大中专学生为对象的"青年职业见习"制度,提高青年的就业竞争能力。加强在职职工培训,实施"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新技师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劳动者,注重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级技能人才。到2008年全市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的比重达到5%以上。
(十)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以市、区(市)县就业训练中心为基础,统一规划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完善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从2006年开始,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每年递增5%。
四、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十一)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机构,与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以及已认定的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组成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服务工作网络。2006年全市所有城镇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都,要建立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城乡网络互联互通。建立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网络建设纳入全市信息网络建设统一规划;建立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预测和信息公开制度。2006年,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已与528个街道(乡镇)、社区联网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城镇街道、社区和农村重点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联网运行;今后,凡是新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都要实现与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联网。
(十二)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实行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服务计划、项目、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的基础上,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得到规范服务。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城乡劳动者实行公平待遇,对登记求职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建立城乡劳动力分类服务的工作机制,针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进城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区别制定工作计划,并抓好组织实施,促进城乡就业协调发展。完善已开通的"12333"劳动保障热线服务功能,免费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十三)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已建成运行的成都市"就业援助962110"援助体系,按照"有话必接、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援必成"的要求,积极开展援助工作,兑现"就业困难人员不挑不选,两个工作日安排上岗"的承诺。建立完善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申请、核实情况、开展援助、安排上岗、回访登记等工作制度,开展规范化的援助服务。健全公益性岗位申报、收集制度;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作用,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职介机构、社团等社会力量提供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在区(市)县之间、街道社区之间调配使用岗位,实行公益性岗位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调配制度。
(十四)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在完善现有公共就业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开展"职业素质测试"、"远程面试"等个性化服务,有效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6年各区(市)县开通"远程面试"系统;2007年,市和区(市)县建立"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并切实开展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以,进城农民工为对象的"春风行动",在对农村劳动力实行《求职登记证》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智能化(1C卡)管理体系,全面掌握农民工就业动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和维权的宣传,通过印制"农民工维权扑克牌"向农民工免费发放、制作"农民工维权电视宣传片"等措施,切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
五、建立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
(十五)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改变劳动、人事、工商等部门分头管理模式,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统一管理各类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人事中介机构、劳动力(人才)信息中介机构。加强市场监管,打击非法中介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十六)完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3年行动计划。2006年全市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其中农民工达到60%以上),2007年全市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其中农民工达到80%以上),2008年全市城镇职工劳动合同实现全覆盖(其中农民工达到90%以上)。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6年内,全市建筑行业企业和建筑施工项目实现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和担保制度全覆盖,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全市、各区(市)县农民工维权投诉举报热线的工作制度,受理投诉结案率达到95%以上。
(十七)强化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监督检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条例》和《成都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逐一对全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进行采集,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2006年上半年完成全市国有、集体、股份制、外资和私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信息采集;2006年下半年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信息采集;2007年上半年完成全市个体工商户的劳动用工信息采集。在2007年内建成全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2006年9月前完成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仲裁结案率达95%以上。
六、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十八)完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办法。全面落实《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成府发[2003]7号),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工伤、医疗、养老保障,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市综合保险制度,按照与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可转移的原则,建立农民工个人账户和缴费年限记录。加大综合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力度,使综合保险参保覆盖范围逐年提高,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较上年递增长20%、25%、30%。
(十九)切实解决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认真执行《成都市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和《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成府发[2004]19号),在已解决199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保问题的同时,重点做好已征地政府补贴按时足额到位工作,确保已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2004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只要符合参保条件的,由征地部门在征地时为其办理社保手续,并一次性为征地农转非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纳入社保覆盖范围。建立征地农转非人员失业保险制度,2006年以后新征地的农转非人员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二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体系。在清理、整顿原个人储蓄式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按照"广覆盖、低费率、可转移"、"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6年,在中心城区试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选择l一2个条件成熟的近郊区县开展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同时选择1个远郊县市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试点工作。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法。
七、切实加强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领导
(二十一)成立成都市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都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督导制度,2006年从市级机关中抽调20名局级干部(任组长)、80名处级或后备干部组成20个专职督导组,分别对20个区(市)县的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进行督导;各区(市)县也参照市上的做法抽调机关干部"分片定责入户"促就业。充分发挥各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局面。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营造全社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十二)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利用国家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所安排的资金,切实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按照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到人头的工作体系的要求,通过实施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劳动保障监察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和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能力建设项目,建设覆盖全市城乡的基层就业服务工作平台以及延伸到基层平台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城乡适龄劳动力电子信息档案和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建立全部用人单位用工电子档案和单位就业劳动者基础数据库;建设就业援助信息网络系统(即"就业援助962110"电话服务系统);加强对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十三)落实试点工作资金和工作经费。市和区(市)县根据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资金的投入,将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所需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资金主要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劳动力市场和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等。中央和省财政分配我市的就业补助费及市级财政安排的就业补助费的分配下拨与各区(市)县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及工作实效挂钩。切实加强对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整个试点工作所需的资金将主要由我市统筹安排,同时,请国家对我市的试点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主要用于公共就业服务的能力建设。
篇6
一、2012年就业工作情况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1 2 3 4 5 6
3、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制度,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为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对促进就业的重大作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紧紧围绕促进就业稳定和服务企业和谐发展这一中心,建立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季报制度,面向各类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全面开展“一站式”、“一对一”的“人本化”就业服务。市人力资源市场面向为社会公开承诺“不挑不拣5个工作日推荐就业岗位”,并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全市各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年初我市组织3个劳务信息对接考察组,到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等经济发达省市收集就业岗位43608个。同时,组织专人采取了分片包干制,深入全市各类用工单位广泛收集就业信息,重点加强对工业园区新建项目跟踪服务,摸清了全市用工需求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2月下旬,经我市职业介绍中心牵线搭桥,烟台、南通两市就业服务部门带领多家企业与煤电技师学院等个培训机构签订劳务协议20多项,订单式培训12项。
1 2 3 4 5 6
4、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工程,充分发挥创业的倍增效应。以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主线,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加强创业培训。每期创业培训班均设立班主任跟班制度,将集中授课与互动教学、创业见习有机结合,邀请成功创业者以现身说法激发学员创业激情。截止11月底,共举办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88个,其中农民工创业培训1976 人。二是加强创业后续服务。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建立了创业服务中心,专家志愿团每月两次在就业服务大厅集中开展“会诊式”创业服务,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三是鼓励返乡创业。利用两节期间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召开返乡创业座谈会,通过宣传政策、亲情拉动,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四是建立了创业项目库网络系统,拥有分类检索查询创业项目、在线创业服务指导等多项功能,城乡劳动力可“足不出门”查询创业信息。
1 2 3 4 5 6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大学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矛盾突出,“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群体实现就业难度更大。全市仍有一批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岗位不稳定。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带来一定压力。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适应,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 状况并存,结构性矛盾成为影响就业形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2011年就业服务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11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就业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我市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就业目标任务,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服务制度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形成促进就业综合政策体系。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促进充分就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创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及创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做好困难就业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
(二)主要目标
1 2 3 4 5 6
(三)保障措施
1、实施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坚持在促进发展中扩大就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最大限度地吸纳就业。
2、深入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将促进创业工作作为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工作考核“五大体系”。
3、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加强对全市就业工作的分析研究和指导,准确了解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就业情况。将人力资源信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谋职业、自强自立的意识;开展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楚,帮扶到人;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 2 3 4 5 6
篇7
行政工作计划(一)
转眼间xx年上半年已过去了,回顾这半年,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上半年度的工作,作为公司的行政专员,半年来,在公司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勤奋踏实地完成了上半年度的本职工作,也顺利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自身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现将这半年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
一、踏实的工作态度
半年来,我坚持工作踏实,任劳任怨,自觉维护公司企业形象,妥善地做好本职工作,尽量避免工作中出现任何纰漏。
行政专员是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且比较繁杂。每天我都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保障各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日常的工作内容比较琐碎,需要细心、谨慎,且不能疏忽大意,更不能马虎潦草。为了按时完成各项工作,坚持每日建立备忘录。我将当天的工作列入到备忘录里,一项一项的去完成,以免出现遗漏现象。
二、尽心尽责,做好行政人事工作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事务性工作,协助领导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环境,使各项档案管理日趋正规化、规范化。同时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让领导和同事们避免后顾之忧,在部门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积极、主动的做好本部门日常内务工作。
1、物资管理工作:做好公司日常必备的物资采购,根据部门领用情况,进行领用登记。
2、文件管理工作:上半年共书写会议纪要20篇、新闻通讯投稿8篇,各项申请报告及总结20余份,同时完成各部门交待打印、扫描、复印的文件等,对公司所发放的通知、文件做到及时上传下达。
3、人事管理工作:每月月初统计公司员工考勤、加班值班表、按时完成员工社保缴费基数的变更,及每月五险一金缴纳及核定工作。
4、日常行政工作:车辆的使用、办公用品和印章的管理,做到细致和仔细。
5、公司资料办理工作:办理了公司营业执照年检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
6、协助工作:协助部门经理做好公司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工作,以及搞好公司企业文化的宣传活动。
三、学习到的知识
作为房地产公司的一名员工,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学习的紧迫性。所谓学海无涯,而现有的知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企业不断深入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报名了国家人力资源师二级培训,通过学习,加强了本岗位专业知识,同时提高了自身专业素质。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面临着项目已接近尾声,在下半年工作中,我将积极协助部门经理组织各项验收手续办理的准备工作,按时完成资质证书的年检工作,确保各部门工作正常开展,认真做好员工考勤及社保缴纳核定工作。以端正的心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完成上级交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企业明天的壮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行政工作计划(二)
关于我4月行政工作可以分为三方面:
一、 人事治理方面
1、 根据市公司人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合理的招聘一批员工
2、 较好的完成各部门人员的入职、转正、离职、调岗等人事审批工作,并及时上报;
3、 规范了各部门的人事档案并建立的员工电子档,严格审查全体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的一律补起档案
4、 强化内部治理和考核;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为每个员工建立绩效考核治理方案;
5、 岗位职责:对各岗位员工进行了明确分工,使每位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6、 与领导的沟通
二、 行政工作方面
1、 成功组织公司的第一次员工培训,根据工作情况的需要,拟定了长期进行培训工作计划
2、 采购日常办公用品,使员工的工作顺利进行
3、 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沟通工作,以使公司对外工作通畅
4、 对内严格审查办公用品的领用和使用情况,并做好物品的领用登记,合理的采购办公用品
5、 严格控制各项办公费用的开支,以节约降低成本为第一原则
6、 做好公司各部门的后勤治理保障工作:食宿安排、酒店预订等,及时、主动的完成日常治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
三、 公司治理运作方面
1、 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公司相关制度,制定相应的治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寻,为强化内部治理提供了保证。行政部出台了《档案管理》,并制定《卫生轮值班制》规章制度,通过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
2、 逐步完善公司清洁监督机制,加强了对员工的监督治理力度。
4月工作尚存不足之处:
1、 作为公司的综合治理部门,在对各部门的治理、协调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人员纪律的检查力度还不够
2、 对内的监督治理如清洁卫生的检查力度不够
3、 缺乏对公司企业文化及工作范围的建设;
4、 员工培训机制有待完善和加强
5月份工作计划,行政部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作:
1、继续完善公司制度的建设
特别是日常行政治理和劳动人事治理方面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修定和完善奖惩规定、激励机制等制度。
2、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
企业的竞争,最终归于人才的竞争。目前各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使培训工作能起到切实的效果。
3、协助各部门工作,加强与员工沟通,加强团结,迅速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4、加强公司档案的治理,强化保密治理工作
行政部将加强档案现代化治理,对档案进行计算机管理,争取早日实现档案治理电子化,保密文件的治理工作,加强机要文件的取送、传阅和保管工作
5、加强劳动人事治理工作
劳动人事治理工作规范化方面仍有待加强,提升治理水平,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从单纯的实物性工作到向现代人力资源治理过度
6、推行网络,提高公司工作率水平,逐步向无纸化办公迈进
7、组织员工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对企业有良好的个体干劲和归属感
行政部在4月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要努力工作、加强学习、积极配合各部门工作,尽最大努力使公司的形象、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行政工作计划(三)
五月份对于我们部门来说是极具挑战的一个月,幸好大家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中豪优美这个家庭。纵观全年我们有付出有收获,有失误有成果,有学习更有成长。在这一年反复的锤炼,使我们的工作能力有了更进一步提升,工作方法和效率有了很大进步。下面我对五月份的人事部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1、人才引进——为企业配置人才。根据xx年度营销规划,公司的组织机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并在后续不断完善各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职责的工作要点,让每位员工更清晰自己的职责动向。结合整年的招聘情况,基本上完成各部门的用人需求。
2、入职培训工作。由于目前公司培训体系暂未建立起来,我这里所负责的都较为表面的入职培训及岗位培训跟进工作。根据这情况,我们设计了岗前培训表格要求进行表格跟进,此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新人入职培训完成后进行后续跟进,力求达到每位新入职员工都能清楚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等。
3、劳动关系的管理。根据国家《劳动合同法》,结合公司的管理模式,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在过去一年中,都能较好的按公司管理模式来执行此项工作。在这一年中,企业与员工之间难免有摩擦之时,我们在坚持以公司利益为先的原则上,收集各方资料,与员工谈判,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也会秉承严谨专业的态度,做好此项工作。
4、人员转正、考核、离职、调整工作。每月及时检查档案资料,对新近人员做到时时跟进,了解其状态,针对工作进行评估,按转正考核流程做好员工转正工作。
5、薪酬管理工作。由于物价的上涨,各地区纷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我们根据各法律法规,在其基础上进行市场信息收集,同行竞品的调查工作重新评估我们现行的薪酬制度。第一、重新修改我们终端团队的薪酬制度,以达到稳定团队力量,提高销量的目的。第二、针对试用考核、技能熟练考核及岗位考核,对其中部分人员适时做出薪酬调整,给其一定激励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
对于五月份的工作总结,我们工作重点更多在于基础性的工作,结合公司20xx年年度营销规划,我们人事工作可以说是更为严峻,其中有几项工作更是迫在眉睫。现对明年的工作计划重点工作做如下简短的规划:
1.工作分析及岗位职责的修订。根据公司20xx年年度营销规划,人事行政部结合公司目前的际情况进行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确定明年新增岗位及岗位职责。此项工作已与12月开始开展,做好前期工作准备,收集资料信息,与各部门进行沟通;调整及完善阶段:确定组织架构及岗位后,与各部负责人沟通,完善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工作要点,让每位员工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加清晰;此阶段的时间开展为:20xx年xx月。
2、招聘与录用。根据目前情况分析,明年网络招聘仍是主要渠道之一,根据网络招聘行业的信息收集,此项工作开展时间:20xx年xx月;完成时间:20xx年xx月
3、培训与开发。培训作为团队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员工培训列为明年重点工作之一,把以前单只是一个简单的入职培训进一步完善,建立系统性的培训计划,做好培训指引及跟进工作。确定好年度、季度及部门培训计划后,做好培训管理制度,做好培训开展前的细则工作。
4、绩效考核及管理。目前公司考核体系暂未建立,只有终端考核,经过一年的考核执行情况,也并不太理想,结合实际情况对于五月份考核体系的建立做如下规划:终端团队考核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建立销售考核制度、职能部门的考核制度:在终端团队及销售人员考核机制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可开展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具体时间根据前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而定。
5、薪酬与福利。调查同行业关键岗位薪酬水平、薪酬变动频率及幅度、年终奖数额及兑现和增长方式等因素,结合公司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规划,对薪酬福利进行调整
6、人事日常工作。此项为日常人事管理,秉承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更好的完成。
对于明年的工作计划,设计范围较广,任务较重,有些细则不够详细,此点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计划的补充及完善。望各位领导以及同事能够针对此份总结及计划做出较为详细的指导。
行政工作计划(四)
为了确保公司的高速发展,为公司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及后勤保障,人事行政部五月份工作目标是:认真学习,落实公司的经营的长远规划,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落实公司对人事行政部的人力资助人源及工后勤力工作的布置,统一思想,加强服务意识,做好本部门承担的工作。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20xx年将是公司高速发展的一年,发展中最首要的保障就是人力资源保障,人力是根本。所以20xx年,人事行政部将根据公司经营策略的需要,在人力资源工作中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人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组织结构完善
1、五月份将根据公司职位设置及人员配置计划,确定招聘需求及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2、招聘方式及渠道。
⑴、主管以上管理人员,人事行政部将会同集团人力资源中心一起沟通、协作招聘,主要渠道以内部提升、网站招聘、猎头公司为主。
⑵、一般员工,由人事行政部自主招聘,主要渠道以公司内部提升、同周边人才市场、职介所合作、招聘网站、及张贴小广告的方式进行招聘。
3、招聘政策。
⑴、内部提升优先,公司职位空缺,优先从基层员工中挑选有能力胜任该职位的员工进行竞聘,选拔提升。
⑵、德才兼备者优先,在人员的选择中,注重员工的个人品德、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让品德优秀、有才干、集体观念强的人才进入公司。
⑶、对公司忠诚度高的人才优先,为了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减少不确定因素的流失,在人员选拔过程式中,对公司忠诚度高的员工优先选拔及重用。
4、招聘费用预算。
⑴、网络招聘费用:(无),网络招聘利用集团招聘网站及资源,由集团承担费用。
⑵、人才市场招聘费用:按全年到人才市场招聘6次左右计算,预计费用为:2280.00元左右。
⑶、猎头费用:(无),高层职位如果需要与猎头公司合作,人事行政部将与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沟通与集团共同完成。
⑷、全年总计费用:2280.00元左右。
5、组织结构完善。
⑴、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确定20xx年度公司组织结构。
⑵、根据公司发展的需求设定组织结构的原则及时调整公司组织结构。
⑶、精简臃肿的组织机构,压缩非必要的编制人员,减少管理层级,确保工作效率的提升及工作汇报、沟通的及时有效。
⑷、对市场硬件设施进行改善及添置,增加安全防范设备,减少人员编制,降低运营成本,加咳嗽迸嘌担拷欢咸嵘谐芾硭郊胺袼健
二、培训
培训工作作为五月份人事行政部的重点工作开展,争取在以下几方面争取得一些长足的进展: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培训档案、制定培训纪律与考核制度等。从实际需要出发,从提高服务意识及技能需求出发,开展好培训工作。
1、培训内容:
⑴、根据2五月份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公司职员以上管理人员,将主要进行,公司制度、管理能力、专业技能知识、办公室礼仪、良好的沟通、成本控制、团队建设、执行力等方面的培训。
⑵、对基层员工,特别是市场服务部安全队员,主要以军事技能、消防技能、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公司制度、有效沟通、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培训。
2、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⑴、建立并完善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
了解员工的基本情况—准备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配套资料—拟定培训计划—发放新员工培训调查问卷—执行培训计划—培训后考核—建立员工培训跟踪表—新员工座谈—新员工到各岗位安排—跟踪新员工直接上级,对其岗位技能培训—新员工试用期满转正考核。
⑵、完善岗位技能培训体系:
由其直接上级对新员工进行岗位技能的系统培训。
由其直接上级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反复的强化喜训,不断提高其专业工作能力,促进其工作水平。
⑶、加强晋升培训体系:
要求每位晋升或即将晋升的员,都必须参加相应的管理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在考试合格后,才能担任相应的职务。
⑷、外部培训体系的建立:
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培训机构、咨询顾问公司、高等院校的沟通交流。
根据外部培训的不同科目,选派不同的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提升公司内部的管理水平,对参加外部培训的人员必须要签订培训协议。
参加外部培训人员的考核成绩及培训心得、总结等,必须以书面形式汇报给其直接上级及人事行政部,作为个人考核的重要部分,对参加培训不能认真对待,考核成绩差的人员,要予以处罚,考核成绩好的人员公司要予以表扬。
3、培训档案完善:
⑴、培训资料档案的建立:
所有培训的教案要保留,建档。
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资料的留存。
行业相关部门,政府机关下发的学习资料及文件的归档留存。
所有购买的以及集团下发的书籍、音像资料等出版物,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建档。
⑵、培训活动档案
培训的考勤记录
培训的考核试题、成绩的记录。
员工培训跟踪表。
4、培训制度完善:
⑴、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完善,只有通过培训,入职考核的才能录用。
⑵、晋升培训制度完善,只有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岗位职责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才能晋升或转正。
⑶、岗位培训制度的完善,没有完成岗位培训的员工不能转正,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否则不得上岗。
⑷、培训活动管理制度完善,对培训的开展、记录、考核等工作做出明确规定,避免培训科目的泛滥、培训内容的空洞、培训目的的盲目。
5、培训费用预算:
⑴、培训资料费用:计划1500.00元左右。
⑵、外部拓展培训费用:计划5000.00元左右。
⑶、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培训:计划5000.00元左右。
行政工作计划(五)
为切实配合20xx年公司计划的顺利实施,按岗位职责及任务对20xx年公司行政部工作做出如下计划:
一、深化绩效考核成果
通过20xx年近3个月的绩效考核及目标管理,公司各部门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及行为转变正在逐步改善,以工作目标结果为导向,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本部门在20xx年的工作中将全力配合公司的绩效改革,以提高员工满意度为指导思想,加强与各部门各级员工之间的沟通,切实提高工作绩效。
二、全面响应“全员营销”工作理念
配合公司与营销有关的职能部门,建立一套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实行承诺制,对相关部门提出的协助做出承诺,并写进绩效考核指标,保障公司销售目标的实现。
三、抓节约、保指标
在明年的工作中,行政部必须与各部门充分沟通,出台详细制度,大力抓节约,天天抓,时时抓,日常工作中多进行监督、检查、改进,从“节流”的层面确保公司利润指标的达成。
四、狠抓安全生产
以现有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平台为基础,多进行安全检查、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注意隐患排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保证安全生产零事故率。
五、企业文化建设
针对这一行政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计划以日常企业文化建设为主,主题活动为辅的方式,通过吸收别人先进企业文化经验,在明年内完成公司企业文化框架的搭建工作。
六、创新十主动
作为行政部负责人必须花时间进行思考、针对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独特的改良办法及方式,主动出击,将创新管理分解到明年各月的绩效考核指标内,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用创新精神和意识为工作加上助推器。
篇8
1、解决用车瓶颈。目前公司仅有租赁旅游大巴15台,小汽车16台,合作旅游大巴45台。经营规模偏小,不能参与政府或企业的租赁竞标,影响运营。为解决经营规模问题,计划在下半年从两个方面入手:
⑴调查长途兄弟单位闲置车辆,申请集团划拨到租赁公司统一管理,参照折旧费用,内部考核补偿给兄弟单位。利用这些车辆壮大租赁市场。
⑵与汽车厂家洽谈,与租代购方式购车(融资租赁——先租入车辆经营,待租赁期满优先购买)。
2、寻找盟友,搭建合作平台。为完成经营目标,优先发展业务,在直接业务拓展能力有限情况下,抓好旅游旺季,与酒店、宾馆、培训机构、旅行社等结成盟友,通过延伸业务扩张。
⑴下半年度与5-10家酒店、宾馆,3-5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
⑵与1-3家银行金额机构开展战略合作,采用银行卡租车,简优租赁手续,降低信用风险。
⑶对定制租赁汽车的政府机关或企业单位,采取以新换旧方式,确保租赁收入的稳定。
⑷以新换旧下来的车辆,通过电话、网络、市场宣传开展,应用于假日个人租赁,或一般商务租赁。
3、建立客户数据库,并与信息技术部门合作,在网络平台上开发电子商务订单系统。记录客户的姓名、汽车等级偏好、信用卡号码、地址、公司信息和历史租赁记录,确保为客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稳固的服务体系,通过网络平台,服务业务开发。
4、调查个人汽车租赁市场,拟订会员制租赁管理办法,培育商旅、假日的个人汽车租赁市场发展。
二、做好市场工作,夯实业务根基。
虽然至尊宝公司董事长何伟军曾宣称,汽车租赁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但目前,包括中外合资的汽车租赁企业在中国都遇到了发展瓶颈,主要是发展规模小、缺乏配套法律法规约束而存在的信用风险、政府支持少,税负率高,企业负担重。在此困难面前,还是有一些民营汽车租赁公司却蓬勃发展起来,这是因为他们做好市场,夯实业务根基。
1、市场调查与连锁经营的网络布点。服务业务不是等出来的,是做出来,因此,下半年度是做好市场调查,找准切入点,在适合地点抢滩布阵,寻找业务发展机会。
2、加强媒介宣传:利用集团长途公交、城市旅游大巴、的士便利,车身、彩页、电子广告;利用电台、户外广告,加强宣传;与酒店、宾馆开展战略合作,汽车租赁信息;让顾客知道xx租赁,能找得到xx租赁。
3、加快网络平台建设。现代企业都有自己网络主页,介绍自己公司发展现状、经营优势、业务项目、电子商务订单、联系与投诉方式,我们应尽快利用络网无界限延伸经营。
三、做好财务服务与监控
1、做好市场定价工作:租赁市场是一个价格透明市场,准确测算成本,制定合理定价区域,有利于业务开展。
2、成本控制:在市场价格透明情况下,控制成本,则获得更多价格优势。压缩经营成本、节减管理开支,合理筹划资金使用成本与税收缴纳时间,赢得利润空间。
3、预算分析:加强预算管理,开展预算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纠偏措施,确保经营轨迹不偏离最终目标。
四、加强安全生产。加强驾驶人员的安全行车管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或不发生交通事故,就是对生产经营的节约,对公司利润的贡献。
五、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是人才提供的服务竞争。建立xx服务品牌,从每一个员工素质抓起,通过服务培训,展现工作面貌。
篇9
个人销售工作计划有哪些?具备了资源的同时要突出一个“快”字,快速占领市场,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竞争和消耗。共同阅读个人销售工作计划最新汇总【5篇】,请您阅读!
个人销售工作计划1本工作计划包括宗旨、目标、工作开展计划和计划评估总结,日计划,等五部分。
一、宗旨
本计划是,完成销售指标100万和达到小组增员10人。制定本计划的宗旨是确保完成指标、实现目标。
二、目标
1.全面、较深入地掌握我们“产品”地段优势并做到应用自如。
2.根据自己以前所了解的和从其他途径搜索到的信息,搜集客户信息1000个。
3.锁定有意向客户30家。
4.力争完成销售指标
三、工作开展计划
众所周知,现代房产销售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服务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而我们房产销售也是一种“服务“,所以前期工作即就是售前服务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因为如此,我的工作开展计划也是围绕“售前服务”来进行。
1.多渠道广泛地收集客户资料,并做初步分析后录入,在持续的信息录入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使自己在对房产销售特点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体会,做到在客户面前应用自如、对答如流。
2.对有意向的客户尽可能多地提供服务(比如根据其需要及时通知房原和价格等信息),目的让客户了解房源和价格,在此基础上,与客户进行互动沟通。
其次给客户一种无形的压力,比如:房源紧张,价格要上涨等。挑起其购买欲望。
3.在用电话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实时掌握其心理动态,并可根据这些将客户分类。
4.在交流的过程中,锁定有意向的客户,并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沟通,在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或希望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安排面谈。
5.在面谈之前要做好各种充分准备,做到对房源,面积,单价等了如指掌。
6..对每次面谈后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向上级汇报,听取领导的看法。
克服困难、调整心态、继续战斗。
7.在总结和摸索中前进。
四、计划评估总结
在一个月后,要对该月的工作成果、计划执行情况做一次评估,总结得失,为下个月的工作开展做准备。
个人销售工作计划2我于__年02月份任职于__公司,在任职期间,我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在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我们这个集体当中,成为这大家庭的一员,在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改变,,在任职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销售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作为__公司的销售内勤,我深知岗位的重工性,也能增强我个人的交际能力。销售部内勤是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八方的重要枢纽,把握市场最新购机用户资料的收集,为销售部业务人员做好保障。在一些文件的整理、分期买卖合同的签署、银行按揭合同的签署及所需的资料(刚刚开通)、用户的回款进度、用户逾期欠款额、售车数量等等都是一些有益的决策文件,面对这些繁琐的日常事务,要有头有尾,自我增强协调工作意识,这半年来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着落。
二、分期买卖合同、银行按揭合同的签署情况:
在签署分期分期买卖合同时,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但是在填写的数据和内容同时,要慎之又慎,我们都知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一旦数据和内容出现错误,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搜集用户资料时也比较简单(包括: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等证件)在签署银行按揭合同时,现在还比较生疏,因为银行按揭刚刚开通,银行按揭和分期买卖合同同样,在填写的数据和内容同时,要慎之又慎,按揭合同更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办理银行按揭的过程当中,购机用户的按揭贷款资料是一个重工的组成部分,公证处公证、银行贷款资料、福田公司存档、我公司存档资料。这些程序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公证?银行不给贷款。这些环节是紧紧相扣的,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公司在存留有户档案时,我们取公证处、银行、福田三方的精华,我们在办理银行按揭贷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我相信随着银行按揭贷款的逐步深入,我将做得更好、更完善!(我建议组织一次关于银行按揭贷款的培训,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三、及时了解用户回款额和逾期欠款额的情况:
作为___公司的销售内勤,我负责用户的回款额及逾期欠款额的工作,主要内容是针对逾期欠款用户,用户的还款进度是否及时,关系到公司的资金周转以及公司的经济效益,我们要及时了解购机用户的工程进度,从而加大催款力度,以免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提报《客户到期应收账款明细表》是,要做到及时、准确,让公司领导根据此表针对不同的客户做出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控制风险。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半年来,本人爱岗敬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表现在:第一,银行按揭贷款这方面有些不协调,也许是刚刚接触这方面的业务;第二,加强自身的学习,拓展知识面,努力学习工程机械专业知识,对于同行业的发展以及统筹规划做到心中有数;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做好领导的好助手!
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扬长避短,做一名称职的销售内勤,与企业共成长。
个人销售工作计划3李杰是一家方便面企业的销售经理,自他担任该职务 3 年以来,每年的销售工作计划便成为了他的“必修课”,他的销售计划不仅文笔生动,描述具体,而且还往往理论联系实际,策略与实战并举,数字与表格齐下,很好地指导了他的营销团队,使其按照年度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市场推广工作,在不断修订和检核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引领效果,那么,李经理的年度销售计划是 如何制定的呢?它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分析。
年度销售计划制定的依据,便是过去一年市场形势及市场现状的分析,而李经理 采用的工具便是目前企业经常使用的 SWOT分析法,即企业的优劣势分析以及竞争威胁和存在 的机会,通过 SWOT 分析,李经理可以从中了解市场竞争的格局及态势,并结合企业的缺陷和机会,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使其利用最大化。比如,通过市场分析,李经理很清晰地知道了方便面的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产品(档次)向上走,渠道向下移(通路精耕和深度分销) ,寡头 竞争初露端倪,营销组合策略将成为下一轮竞争的热点等等。
二、营销思路。
营销思路是根据市场分析而做出的指导全年销售计划的“精神”纲领,是营销工作的方向和“灵魂”,也是销售部需要经常灌输和贯彻的营销操作理念。针对这一点,李经理制定了 具体的营销思路,其中涵盖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树立全员营销观念,真正体现“营销生活化,生活营销化”。
2、实施深度分销,树立决战在终端的思想,有计划、有重点地指导经销商
直接运作末端市场。
3、综合利用产品、价格、通路、促销、传播、服务等营销组合策略,形成
强大的营销合力。
4、在市场操作层面,体现“两高一差”,即要坚持“运作差异化,高价位、高促销”的原则,扬长避短,体现独有的操作特色等等。
营销思路的确定,李经理充分结合了企业的实际,不仅翔实、有可操作性,而且还与时俱进,体现了创新的营销精神,因此,在以往的年度 销售计划中,都曾发挥了很好的指引效果。
三、销售目标。
销售目标是一切营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科学、合理的销售目标制定也是年度销售计划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那么,李经理是如何制定销售目标的呢?
1、根据上一年度的销售数额,按照一定增长比例,比如
20%或 30%,确定当前年度的销售数量。
2、销售目标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月度,而且还责任到人,量化到人,并细分到具体市场。
3、权衡销售目标与利润目标的关系,做一个经营型的营销人才,具体表现就是合理产品结构,将产品销售目标具体细分到各层次产品。
比如,李经理根据企业方便面产品 ABC 分类,将产品结构 比例定位在 A(高价、形象利润产品) :B(平价、微利上量产品):C(低价:战略性炮灰产品) =2:3:1,从而更好地控制产品销量和利润的关系。销售目标的确认,使李经理有了冲刺的对象,也使其销售目标的跟踪有了基础,从而有利于销售目标的顺利达成。
四、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是营销战略的战术分解,是顺利实现企业销售目标的有力保障。李经理根据方便面行业的运作形势,结合自己多年的市场运做经验,制定了如下的营销策略:
1、产品
策略,坚持差异化,走特色发展之路,产品进入市场,要充分体现集群特点,发挥产品核心竞争力,形成一个强大的产品组合战斗群,避免单兵作战。
2、价格策略,高质、高价,产品价格向
行业标兵看齐,同时,强调产品运输半径,以 600 公里为限,实行“一套价格体系,两种返利模式”,即价格相同,但返利标准根据距离远近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定价策略。
3、通路策略,创新
性地提出分品项、分渠道运作思想,除精耕细作,做好传统通路外,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运力等企业资源,大力度地开拓学校、社区、网吧、团购等一些特殊通路,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 突破。
4、促销策略,在“高价位、高促销”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连环促销”的营销理念,
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促销体现“联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目的是大力度地牵制经销商, 充分利用其资金、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效挤压竞争对手。
二是连环的促销方式至少两 个以上,比如销售累积奖和箱内设奖同时出现,以充分吸引分销商和终端消费者的眼球。
三是促 销品的选择原则求新、求奇、求异,即要要与竞品不同,通过富有吸引力的促销品,实现市场“动 销”,以及促销激活通路、通路激活促销之目的。
5、服务策略,细节决定成败,在“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转”的思路下,在服务细节上狠下工夫。提出了“5S”温情服务承诺,并建立起“贴身式”、“保姆式”的服务观念,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上,务求热情、真诚、一站式等等。通过营销策略的制定,李经理胸有成竹,也为其目标的顺利实现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团队管理。在这个模块,李经理主要锁定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人员规划,即根据年度销
售计划,合理人员配置,制定了人员招聘和培养计划,比如,20__ 年销售目标 5 个亿,公司本 部的营销员队伍要达到 200人,这些人要在什么时间内到位,落实责任人是谁等等,都有一个 具体的规划明细。
2、团队管理,明确提出打造“铁鹰”团队的口号,并根据这个目标,采取了如
下几项措施:
一是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从企业的“典章”、条例这些“母法”,到营销管理制度这些“子法”,都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比如,制定了《营销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及管理规定》《营销人员“三个一”日监控制度》《营销人员市场作业流程》《营销员管理手册》等等。
二是强化培训, 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比如,制定了全年的培训计划,培训分为企业内训和外训两种,内训又分为潜能激发、技能提升、操作实务等。外训则是选派优秀的营销人员到一些大企业或大专 院校、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等等。
三是严格奖惩,建立良好的激励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晋升、破格 提拔、鼓励竞争上岗、评选营销标兵等形式,激发营销人员的内在活力。李经理旨在通过这一系列的团队整合,目地是强化团队合力,真正打造一支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爆发力、威慑力 较强的“铁血团队”。
六、费用预算。李经理所做销售计划的最后一项,就是销售费用的预算。即在销售目标达成后, 企业投入费用的产出比。比如,李经理所在的方便面企业,销售目标 5个亿,其中,工资费用:
500 万,差旅费用:300 万,管理费用:100 万,培训、招待以及其他杂费等费用 100 万,合 计 1000 万元,费用占比2%,通过费用预算,李经理可以合理地进行费用控制和调配,使企业 的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以求企业的资金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从而不偏离市场发展轨道。
李经理在做年度销售计划时,还充分利用了表格这套工具,比如,销售目标的分解、人员规划、培训纲目、费用预算等等,都通过表格的形式予以体现,不仅一目了然,而且还具有对比性、参 照性,使以上内容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年度销售计划的制定,李经理达到了如下目的:
1、明确了企业年度营销计划及其发展方向,
通过营销计划的制定,李经理不仅理清了销售思路,而且还为其具体操作市场指明了方向,实现了年度销售计划从主观型到理性化的转变。
2、实现了数字化、制度化、流程化等等基础性营销管理。
不仅量化了全年的销售目标,而且还 通过销售目标的合理分解, 并细化到人员和月度,为每月营销企划方案的制定做了技术性的支撑。
3、整合了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年度销售计划,确定了新的一年营销执行的模式和手段,
为市场的有效拓展提供了策略支持。
4、吹响了“铁鹰”团队打造的号角,通过年度销售计划的拟订,确定了“铁鹰”打造计划,为优秀营销团队的快速发展以及创建学习型、顾问型的营销团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个人销售工作计划4我加入电话营销行业已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总的来说,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工作有了显着的进步。虽然跟自己的目标和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前景是好的,心态是正的,信心是饱满的!当然问题也是突出的:
1.技能不过硬,话术还有问题。
发现在跟客户交流的时候,方法不够灵活,心急的时候会有点口吃。
2.工作状态不稳定,比如前两天状态不错的时候跟客户聊得非常好,包括打新单时接通率都会高些。
但礼拜三时状态就很差,拿起电话不知道说些什么。脑子一片浆糊。
3.销售意识不强,往往是聊了很长时间的客户都不清楚我到底是要跟他推销什么。
只是从我这里听消息。
4.过分在乎成败,急躁,把握不好分寸,常常在不恰当的时候推销产品或者啰嗦过多,让客户有所反感。
5.自我要求不强,平时业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来学习提高自己,总体能力素质不够强。
对于这些问题,以下是我做出的下个月电话销售工作计划:
在年度销售工作计划里我主要将客户信息划分为四大类:
1.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稳定与客户关系。
2.现在正在尝试各种工作方法,试图找出一种适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方式。
3.控制自己的情绪与状态,尽量保持状态稳定,保持良好的状态。
4:加强销售意识,加强目的性,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和客户交流,戒急戒躁,从容面对挑战。
5.要有好业绩就得加强业务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采取多样化形式,把学业务与交流技能向结合。
6.和公司其他员工要有良好的沟通,有团队意识,多交流,多探讨,才能不断增长业务技能。
7.自己多总结工作,看看有哪些工作上的失误,及时改正。
个人销售工作计划5200_年,我们将医药销售市场打开新的思路,在保证医药品安全合格的基础上,罗列出以下销售计划和目标。
200_年医药销售工作计划销售70万盒,力争100万盒,需要对市场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对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并进行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要求。
一、目前医药市场分析:
目前在全国基本上进行了点的销售网络建设,但因为零售价格过低,18.00元/盒,平均销售价格在11.74元,共货价格在3—3.60元,相当于19—23扣,部分地区的零售价格在17.10元/盒,因为为新品牌,需要进行大量的开发工作,而折合到单位盒的利润空间过小,造成了商业或业务员不愿意投入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市场拓展.
经过与业务员的大量沟通,业务员缺乏对公司的信赖,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表面简单,实际复杂,加上地区经理的感情及不合适的沟通措辞其他相关因素,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害怕投入后市场进行新的划分、或市场的失控,造成冲货、窜货的发生,不愿意进行市场投入,将变为情感的销售,实际上,因为低利润的原因,这样的情况将可能持续到每个市场的润利润在10000以后才有所改变。
如果强制性的进行市场的划分,因为公司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更没有工资、费用的支持,加上产品的单一、目前利润很少,并没有让业务员形成对公司的依赖、销售代表对公司也没有无忠实度,势必造成市场竞争的混乱,相互的恶意竞争,不仅不能拓展市场,更可能会使市场畏缩。
二、营销手段的分析:所有经营活动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营销模式,而不是所谓的放任自流,凭借商的主观能动性去把握和操作市场,因为产品价格定位、产品用途的定位、同类产品的竞争分析等综合因素的考虑,更不可能期望于业务员替换单盒利润空间大的某个产品,事实上也是如此,与我来公司的前提出的以0tc、以农村市场为目标市场的市场销售定位为主、以会议营销实现网络的组建和管理,迅速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而依据业务员的自觉性来任其发展,公司只能听凭市场的自然发展,失去主动性。
三、公司的支持方面分析:
到目前为止,公司对市场支持工作基本上为0,而所有新产品进行市场开拓期,没有哪个企业没有进行市场的适当投入,因为目前医药市场的相对透明,市场开拓费用的逐步增加,销售代表在考虑风险的同时,更在考虑资金投入的收益和产出比例,如果在相同投入、而产出比例悬殊过大,代表对其的忠实度也过底。而比较成功的企业无疑在新产品进入市场前期进行必要的支持与投入。
四、管理方面分析:
新业务员及绝大部分业务员对公司管理存在较大的怀疑,几乎所有人的感觉是企业没有实力、没有中外合资企业的基本管理流程,甚至彼此感觉缺乏信任、没有安全感。
企业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人力资本的充分发挥、组织行为的绝对统一、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吸引及绝对的凝聚力。
管理的绝对公平和公正、信息反馈的处理速度和能力的机制的健全。而目前公司在管理问题上基本还是凭借主观的臆断而处理问题。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各智能部门的能动性、提高销售代表对企业的依赖性和忠实度,对20__年工作做出如下药品销售工作计划和安排:
一、市场拓展和网络建设:
目前市场基本上实现了布点的完成工作,通过近半年的彼此磨合与考察,对目前所有人员的资性程度应该得到认可,为了绝对回避风险,企业应该确定其管理的主要地位,然后适当
进行必要的诱导和支持,进行市场的拓展和网络建设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北京、天津
下半年销售任务:52800盒、实际回款45600盒 公司铺底 7200盒
2、上海
建议:公司必须进行市场的投入,对上海实行单独的操作模式,实行底薪加提成的薪金制度,作为公司的长线投资市场。
3、重庆
其从事新药推广时间短,地区管理经验不足,但为人勤奋,经济能力弱,可能会扣押业务代表的工资、费用,挫伤业务代表的积极性。根据以往的工作经历,喜欢冲货、窜货。市场要求:必须保证有1000个以上终端,对目前的市场进行必要的摸底,然后要求招聘招商。注意了解货物流向。
下半年销售任务:37200盒 实际回款:30000盒 公司铺底:7200盒
4、黑龙江
5、辽宁
有较长时间的otc操作管理经验,市场熟悉,但辽宁市场混乱,尤其是otc竞争激烈,一般要店促销人员很多,费用过大,需要提醒向农村市场转移。年度销售工作计划的下半年销售任务:36000盒实际回款28800盒 公司铺底7200盒
6、河北
能力强、但缺乏动力
要求开发:石家庄 唐山 秦皇岛、邢台 保定 等9个地区
7、河南
要求开发17个地区中的10个地区
8、湖北
要求下半年继续召开会议,进行农村推广
9、湖南
进行协助招商。
10、广东
要求开发广东21个地区中的15个地区,市场大、扣率低、进店费用高,必须进行必要的支持和让利,可以送其他药品的办法
11、广西
要求开发otc市场,
12、浙江
浙江市场大、扣率低、进店费用高,必须进行必要的支持和让利,可以送其他药品的办法
13、江苏市场大、扣率低、进店费用高,必须进行必要的支持和让利,可以送其他药品的办法
14、安徽
15、福建
报纸招聘
16、江西
报纸招聘
17、山东
确定唯一的总,总负责制度,进行必要的市场协助划分。
18、四川
19、贵州
20、云南
协助招聘
21、陕西
报纸招聘
22、新疆
二、销售工作计划:
篇10
关键词:欧盟;欧洲资格框架;意义
作者简介:李建忠(1959-),男,天津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19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1-0055-04
2007年10月24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关于建立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建议》,11月15日欧洲理事会中教育、青年和文化理事会就建立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草案建议达成政治同意,欧洲理事会认为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旨在用一种共同语言描述资格,因而可增加资格透明度、增进可比性和促进在欧盟教育和培训系统里获得的各种资格的承认。2007年11月26日欧盟委员会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启动实施欧洲资格框架(简称EQF)。欧盟负责教育、培训、文化和语言多样化的委员扬・菲格尔(Ján Figel)指出,欧洲资格框架将作为各成员国资格制度间的转换设计,这将有助于全欧的雇主和教育机构比较和更好地了解个人呈现的资格证书。欧洲资格框架制度的核心是它的八级参照水平,覆盖了从基础到最高级水平资格的范围。欧盟委员会建议各国应到2010年把它们本国的国家资格制度同欧洲资格框架联系起来。到2012年,在欧盟范围内颁发的每个新的资格证书上都应注明相应的欧洲资格框架参照水平。欧洲资格框架带来的对流动和终身学习的益处会使每个欧盟公民都能看得见和摸得着。欧洲资格框架的实施将是欧盟教育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一、政策背景
在以迅速的技术和经济变革和人口老龄化为特征的欧洲,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必要。不断更新公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对提高欧盟的竞争力和社会聚合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各国的教育机构和当局缺乏交流与合作,个体公民很难在欧洲劳动力市场流动,很难追求真正的终身学习和生活学习,很难通过在各国不同教育机构的学习取得完整的资格。为此,2000年欧洲理事会里斯本会议强调,增加资格透明度和促进终身学习应成为欧盟教育的两个政策重点,以使欧洲的教育和培训系统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和不断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的需要。2002年欧洲理事会巴塞罗那会议要求引进工具保证资格的透明度,使欧洲的教育和培训系统到2010年成为世界教育质量的参照系。2002年欧洲理事会《关于促进终身学习的决定》,要求各成员国加强合作,建立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贯通的桥梁。根据博洛尼亚高等教育进程取得的相关经验,欧盟决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采取类似行动,实行职业教育学分转换系统,以构建欧洲终身学习区。2004年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发表《关于实施2010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联合中期报告,2004年11月15日欧洲理事会《关于加强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合作的结论》,这些文件都进一步强调要开发欧洲资格框架。在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下,2005年5月,欧洲各国负责高等教育的部长在挪威卑尔根召开了会议,会议强调保证欧洲高等教育区框架和欧洲资格框架间互补的重要性。欧盟《2005-2008就业纲要》强调通过明确资格定义和增加资格的透明度,有效承认和认证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保证弹性化学习路径,增加学生和学员流动的机会。2005年3月和2006年3月欧洲理事会布鲁塞尔会议强调实施欧洲资格框架的重要性。强烈的政治意志和政策取向大大推进了建立欧洲资格框架的进程,可以说,欧洲资格框架对实现欧盟增长和就业的目标至关重要。建立欧洲资格框架的主要目的是使欧洲资格框架成为比较各国教育和培训资格的转换设计和中立参照点,加强有关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合作,增强互信。
二、欧盟资格透明度和互认的历程
欧洲的教育系统具有多样性,欧洲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一种重要的资产。欧盟采取了许多重大行动以增加资格透明度,支持资格转换,重视学习结果。提高资格的透明度是将这种多样性转变为一种资产的必要前提条件。欧盟将资格的透明度定义为资格的价值被识别的程度,以及它在劳动力市场、教育和培训领域和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可被比较的程度。可是,欧盟各国教育及培训系统和机构的运行相互隔绝,导致系统间和机构间极大分散化,对学习和工作流动造成诸多障碍。增加资格透明度是学习结果承认和资格承认的必要前提条件。
1985年7月16日欧洲理事会出台368号决议,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可比性制度。在这个决议的基础上,欧洲理事会对19个行业的219种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进行了比较,并将比较的结果公布在《欧盟政报》上。但这项工作属于资源密集型,费财耗力,且缺乏可持续性。因而,在欧洲理事会一级开展的工作对国家和行业一级的利益攸关方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该项工作后来被停止实施。现在的欧洲资格框架重视增加资格的透明度,运用分散化方法,各国间的合作考虑到了欧洲各种教育和职业资格日益复杂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领域,欧盟采取了建立核心资格框架的措施。在1999年博洛尼亚会议和2003年柏林会议达成的协议的基础上,2005年5月欧盟各国负责高等教育的部长在挪威卑尔根会议上就实施核心资格框架达成一致,这包含以学习结果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三级学位资格的描述,在第一级和第二级学位引进学分制,各国负责高等教育的部长还承诺到2010年制定高等教育国家资格框架,强调保证欧洲高等教育区资格框架和欧洲资格框架的互补性的重要性。
2004年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2241号决议,决定实施“资格和能力透明度单一共同体框架”(“欧洲之路”证书),对公民个体在其他国家获得的资格和能力及相关的承认做了具体规定。所有的“欧洲之路”证书文件,特别是“欧洲之路”文凭附件和“欧洲之路”证书附件都将明确地对应于欧洲资格框架某一等级水平。欧洲高等教育学分转换系统(ECTS)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了10多年,正在酝酿的欧洲职业和培训学分转换系统(ECVET)不久也将正式运行。这两个学分转换系统都对拟跨机构和跨境转换资格或资格单位的个体国民提供了直接支持。
2004年欧洲理事会决议,规定了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定和认证的若干原则,这些原则为加强认证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基础,鼓励各成员国和社会合伙人更为系统地实施认证的方法和制度。以学习结果为基础的欧洲资格框架将会促进对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
在资格互认领域,自1975年以来欧洲理事会了许多有关法定准入职业资格互认的决议。1996年欧洲理事会26号决议,规定对道路托运操作员和道路运输操作员资格在各成员国间互认。2005年9月7日欧洲理事会36号决议,规定在资格准入职业领域实行相互承认的制度。36号决议调整、合并和简化了1975年至1999年间欧盟的关于职业资格相互承认的15个决议。36号决议规定在医生、护士、助产士、牙医、兽医、药剂师、建筑师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业资格领域实行统一的训练标准,各国间自动承认。对于其他资格准入职业,则实行相互承认的制度,例如,在某一成员国有资格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应有资质在另一个成员国执业。目前欧盟各成员国有800多种准入职业。欧洲资格框架和2005年36号决议的区别在于欧洲资格框架是在自愿基础上实施的,对各国不具法律约束力,而36号决议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三、广泛征求意见
2005年7月至12月间,欧盟委员会公布“957号工作人员工作文件”,就欧洲资格框架问题在全欧范围内向各国当局和社会各界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征求意见活动。参加“2010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的32个国家(含欧盟成员国、欧洲经济自由区和入盟候选国家)、欧洲一级和国家一级社会合伙人组织(雇主和工会)、各行业协会及教育培训机构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书面意见,13个参加“博洛尼亚进程”但没参加“2010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的国家也通过“博洛尼亚后续行动工作组”转交了他们的意见。作为欧洲资格框架磋商活动的一部分,2005年9月22-23日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和欧盟委员会在格拉斯哥举行“跨境学习”研讨会,就欧洲资格框架问题进行研讨,会议强力支持建立和实施欧洲资格框架。在汇集了各方的意见后,2006年2月27-28日,欧盟委员会和匈牙利教育部在布达佩斯联合举行了欧洲资格框架的研讨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拟向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提交的欧洲资格框架草案。
四、八级资格水平描述
八级资格水平是欧洲资格框架的核心。每一级资格水平均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是对与该级资格水平相关的学习结果的界定。在欧洲资格框架背景中,知识是指理论的或事实性知识;技能是指认知技能(含运用逻辑的、直觉的和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技能(含动手灵敏性和方法、材料、工具和器具的运用);对能力的描述是就责任和自治而言。资格水平从低到高,共分八级。
在第一级水平,具有基本的普通知识,具有执行简单任务所需的基本技能,能在结构性背景中在直接监督下进行工作或学习。
在第二级水平,具备某一工作或学习领域的基本的事实性知识;具有使用相关信息所需的基本的认知和实用技能,能运用简单的规则和工具执行任务和解决日常问题;能在监督下工作或学习,且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
在第三级水平,具有某一工作或学习领域的事实性知识,能了解原理、过程和一般概念;具有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种认知和实用技能,能选择和运用基本方法、工具、材料和信息来解决问题;对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负有责任感,能使自己的行为适应解决问题的环境。
在第四级水平,具有广阔背景中的某个工作或学习领域的事实性和理论知识;具有在某个工作或学习领域提出具体问题解决方案所需的各种认知和实用技能;能在通常可预测的但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工作或学习环境里行使自我管理,能监督他人的日常工作,对工作或学习活动的评价和改进负有一定的责任。
在第五级水平,具有某一工作或学习领域的全面的、专业的、事实性的理论知识,具有这些知识边界的意识;具有开发抽象性问题创造性解决方案所需的全面的认知和实用技能;能在不可预测的、变化的工作或学习活动环境执行管理和监督。
在第六级水平,具有某一工作或学习领域的高级知识,包括能深度知晓有关理论和原理;具有解决在某一工作或学习专业化领域里的复杂和不可预测的问题的高级技能,能展示掌握的程度和创新意识;能管理复杂的技术或专业活动或项目,负起在不可预测的工作或学习环境中作出决策的责任,能负起管理个体和团队专业发展的责任。
在第七级水平,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其中有些是某一工作或学习领域的前沿知识,能深刻意识到某一领域的和不同领域间边缘区域的知识问题;具有研究或创新所需的专业化问题解决技能,能开发新知识和方法,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能应对和改变复杂的、不可预测的和需要新战略的工作或学习环境,能负起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而作出贡献的和评价战略执行情况的责任。
在第八级水平,具有某一工作或学习领域最前沿的和各领域间边缘区域的知识;具有解决研究或创新活动重大问题的,拓展和重新定义现有知识或专业实践所需的最先进的、最专业的技能、技术和方法;能展示学术权威性、创新能力、自治能力和专业品质及在工作或学习前沿领域开发新思想或新方法的持续责任感。
五、资格框架实施的共同原则和程序
为保证资格框架的顺利实施,欧盟“2010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要求各成员国在质量保障、认证、指导和关键能力方面加强合作。
(一)质量保障原则。实施欧洲资格框架需要加强质量保障制度建设,质量保障应遵循以下原则:质量保障应是教育和培训机构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办学机构、有关课程计划和办学机构实施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定期评估;执行质量保障的外部监测团体或机构应对有关办学机构进行定期检查;质量保障应包括背景、投入、过程和产出维度,同时重视产出和学习结果;有明确的和可测量的目标和标准;实施方案应包括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必要的资源保障;统一的评价方法,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有反馈机制和改进的措施;公布评价结果;加强国际、国家和地区层面的质量保障措施的协调,保证定期开展检查、标准的一致性、各国和行业间的协同和系统分析;质量保障应是不同教育和培训水平和系统的一个合作过程,要注重各成员国内和整个共同体所有有关的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在欧盟一级的质量保障标准应成为各国评价的参照点;倡导伙伴学习,取长补短。
(二)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问题。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建立有关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制度,这使个人在正规教育系统之外通过学习而取得资格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2004年5月欧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的欧洲共同原则的决定》,要求各国加强经验交流,增进各教育系统间的可比性,提高总体质量和可信性。欧洲共同原则包括:1.个人权利。鉴定和认证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原则上应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应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尊重个人的隐私和权利。2.利益攸关方的义务。利益攸关方应依据他们的权利、责任和能力,建立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定和认证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利益攸关方应向个人提供指导、咨询和有关认证的程序和方式方面的信息。3.信心和信任。鉴定和认证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过程、程序和标准应公正和透明,通过质量保障机制予以保证。4.可信性和合法性。保证相关利益攸关方的均衡参与,避免任何利益冲突。实施评价的人的专业能力应予保证。
(三)关键能力问题。关键能力在欧洲资格框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构成因素。欧盟认定了以下8种关键能力:1.母语交流能力;2.外语交流能力;3.数学、科学和技术能力;4.信息技术能力;5.学会学习的能力;6.人际交流和公民能力;7.创业能力;8.文化表现能力。这其中的部分关键能力如学会学习的能力、人际交流和公民能力、创业能力和文化表现能力已整合进共同参照水平和欧洲资格框架表述中,成为资格内涵的重要因素。其他关键能力将写入国家和行业资格框架里。
六、欧洲资格框架的主要作用
欧洲资格框架被视为是个“元框架”(meta-framework),它可使国家和行业的资格框架同其他的资格框架联系起来。欧洲资格框架可促进资格的转换和承认,并能提高资格的透明度,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参与终身学习的利益攸关方的互信,是减少跨国工作学习障碍,更好地利用个体现有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必要前提条件。欧洲资格框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可为学习结果和能力水平设立共同参照点(common reference points),简化教育和培训举办者和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可涵盖国家和行业一级现存的各种各类资格证书,能区分不同等级水平的资格证书。2.将作为一种转换设计(translation device),对学习结果进行定位和比较,这不仅在欧洲层面,而且在国家、地区和行业一级都是极为重要的。3.将作为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的共同参照。4.将为行业资格开发提供参照,实施共同参照水平和资格水平描述可使利益攸关方加强各种资格间的相互衔接、协同和联系。5.将成为在欧洲、国家和行业一级推动终身学习发展的动力,将支持2002年制定的欧洲教育和培训系统的后续行动计划和共同目标的实施。欧洲资格框架与决策者及国家和行业一级教育培训机构具有直接相关性,通过实施学分转换和累积系统、欧洲之路证书和柏拉图学习机会信息平台(数据库搜索引擎)等共同工具和手段也会与个体国民具有相关性。这表明欧洲资格框架是个多目标、多功能框架。
但欧洲资格框架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具有下列具体的功能:1.不会替代现有的国家一级和行业一级资格证书框架。它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定位,不应被理解为国家或行业资格证书框架的“总和”或“代表性平均”。2.不会对某一资格证书和学习路径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和表述,这是国家或行业资格证书框架的任务,有关国家当局和教育机构将继续行使管理和认证资格证书的职责。3.不会包含定义新资格的过程或向潜在用户表述各种资格证书,这也是国家和行业资格框架的任务。4.不会对具体资格直接进行与其它资格的或法定的工资标准的等值界定或比较。
七、欧洲资格框架的意义
欧洲资格框架的建立和实施将对促进欧洲融合、建设欧洲人力资源强区和构建欧洲终身学习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负责教育、培训、文化和青年事务的欧盟委员扬・菲格尔在谈到欧洲资格框架的意义时说:“当欧洲人民从一个国家流动到另一个国家去学习或工作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遇到障碍。当他们从本国的教育系统的一部分转到另一部分,例如从职业教育转到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时候,他们有时也遇到障碍。欧洲资格框架将使欧洲各国间的不同资格更易识别,进而促进和增加学习或工作的流动。欧盟鼓励各成员国开发国家资格框架,使人们已取得的学习更为容易地获得学分,这将会促进终身学习。”
欧洲资格框架的建立和实施有着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有助于减少各国制度性体制性障碍,促进各国间工作和学习的流动,加快欧洲文化、社会和教育融合的进程。2.将大大推进欧洲终身学习的进程,进一步推动资格和能力透明度单一共同体框架(“欧洲之路”证书)、“欧洲高等教育学分转换系统”、“欧洲职业和培训学分转换系统”、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和“柏拉图学习机会信息平台”等共同工具的实施,构建学习型社会。3.增进各国间互信和合作,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博洛尼亚进程”和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哥本哈根进程”深度发展。4.促进各国间和教育系统间的资格的转换和使用,提高雇主对劳动力市场上的资格证书的性质、内容和相关性的判断和鉴别能力,使教育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 Towards a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 Brussels, 8.7.2005, SEC(2005) 957.
[2]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Implementing the Community Lisbon Programme Proposal for a Re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 Brussels, 5.9.2006, COM(2006) 479 final, 2006/0163 (COD).
- 上一篇: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
- 下一篇: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