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室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2 16:3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纪检监察室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统计监审工作
(一)统计监审的组织实施
统计监审工作将严格按照统计监审工作规程,在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法制科会同有关专业科室协同部署,有序实施。
(二)统计监审的时间
从2013年4月份开始至9月底结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统计监审的对象
(1)工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电器有限公司、机电有限公司
(2)房地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置业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服务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4)劳动工资:市中学、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市图书馆
(5)批零住餐:工艺品有限公司、市有限责任公司、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6)建筑业: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建筑有限公司
(四)监审内容
1、统计基础建设情况。包括统计机构设置、统计人员配备和持证上岗、统计普法教育、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统计制度和基础工作情况;
2、统计方法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3、相关统计:工业、贸易、服务业、劳资、房地产、建筑业等相关统计指标数据的质量。
二、统计数据质量查询
为切实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对统计数据异常及相关经济指标不匹配的地区(或单位),进行统计数据质量查询,被查询的单位必须书面答复有关查询事项,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实现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动态监督。
三、协调配合上级部门的统计执法检查
认真协调配合上级部门对本地区的统计执法检查,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检查单位如有重复,及时调整计划。
四、其他有关事项
1、统计监审工作依法履行统计监督检查职能,按照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统一计划,规范操作。由法制科组织协调,提前通知被监审单位,监审结束后由专业监审人员提交统计监审工作报告,并依据监审情况作出统计监审结论和处理建议。
篇2
会计监督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遏制会计造假,维护经济秩序是《会计法》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责。近年来,株洲市以“大监督”理念为指引,认真履行监督职能,逐步构建并完善了“条块分割、纵横联合、查处并重”的会计监督机制,为维护全市财经纪律,促进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是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
会计监督作为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职能能否充分履行,监督效能能否充分发挥,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根本所在。近年来,株洲市财政局党组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积极落实“三个到位”和“五个必须”,为株洲市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的组织保障。一是将财政监督事项纳入局党组例会,定期通过局党组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向领导汇报有关监督检查工作、交办事项和督办监督事项的落实情况。二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全市会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市会计监督工作。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力推进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机制创新是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实施的保障
为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保障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开展,株洲市围绕监督平台、工作机制、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的一些成绩。
一是按照“大监督”理念的要求,努力搭建会计监督检查平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市直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政绩考核,出台了《株洲市直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政纪考核实施细则》,将考核指标细分为非税收入管理、财政支出管理、财政财务管理3大块50多个考核点,对全市90家一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集中考评,评出一定比例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要求其落实整改。通过政绩考核的平台,既调动了预算单位规范管理的积极性,又把各个层次的监督力量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财政监督效率。二是制定了“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处罚”的“三个统一”工作机制。通过“三个统一”有效减少了检查处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障了会计监督的顺利实施。三是建立“条块分割、纵横联合”的会计监督工作机制。即在充分征求被检查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采取单位自查、多部门联合检查、上下级联动检查、群众举报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会计监督网络。2011年经群众举报,株洲市财政监督检查处联合市纪委对株洲市XXX厂进行了“小金库”专项检查,共查出违法违规资金240余万元,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处罚。四是建立会计监督公示公告制度。每年会计监督检查前都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查前公示和查后公告,并上报省监督局,确保了监督的公正、公开。通过公示公告,扩大了会计监督的社会影响,同时对预算单位起到了震慑作用。2011年株洲市共对18家单位进行了查前公示,对存在严重违纪违规现象的2家单位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告。五是建立集体审议制度。对被查单位的定性、处罚,首先由检查组提出初步的意见,财政监督处负责整理与核实,然后交由法规科会签,最后由局领导签发,对重大和复杂问题由集体研究决定,从而保证检查处理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三)找准重点是会计监督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
一是开展针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专业性强、难度大,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收支监督。株洲一方面通过建立报备信息异常约谈机制,督促会计师事务所提高管理水平和执业质量,将会计监督渗透到事前预警和事中监控中。另一方通过查阅底稿、实地调查和延伸检查等多种方式对株洲市近两年新设立、新合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人员和业务变动频繁、报告数量异常、未按规定进行业务报备的会计事务所进行检查。2011年株洲市重点抽查了2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了专题检查调研报告。二是每年选择1-2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检查其是否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和会计法规制度的规定,是否存在挪用专项资金、虚报预算支出、使用假发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障国家资金安全。2011年开展了针对全市重点行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全市抽检36家单位,共查处违规问题金额6435.4万元。三是针对财政监督存在的监督盲区进行检查。由于体制原因以及财政监督自身力量有限的原因,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财政监督的死角,而这些区域往往是问题多发的地方。例如,株洲市本级有各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20余家,成分十分复杂,有的完全是利用行政资源获取丰厚收入的单位,且与主管部门财务关系不清,资产转移随意,脱离了财政监管。为摸清情况,规范管理,2010年株洲市专门组织力量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检查整顿,出台了《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将市级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入纳入财政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统一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效降低了财政风险。
二、当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凸出问题
(一)重罚款轻惩人,导致财政监督职能弱化。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主要通过处理处罚力度和实施效果来体现。长期以来,财政监督形成了对事不对人的惯性模式,多以罚款了事,而直接针对单位责任人的处分则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处理大案要案时,检查人员往往思想包袱较重,致使检查无法深入到底,这也是一些单位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二)处罚依据不够明确。目前财政监督处罚处分的主要依据是《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条例。这些法律条例只是对相关违法行为处罚处分进行了总体上的规定,但面对一些具体问题时,仍然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可对单位处以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个处罚的尺度弹性太大,罚多罚少不好把握。
(三)检查以突击型为主,缺乏有效的常态化监督机制。以往的会计监督检查多以一阵风式的突击检查为主,检查过后相关违纪违规行为又死灰复燃,无法达到“查处一个,治理一片”的效果。从每年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所查处的案件数量和涉及的金额可以看出,常规的突击性检查并不能有效减少相关违规行为。
三、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思路
(一)转变观念,强化监督意识。一方面,作为会计监督牵头者的专职监督机构要强化监督意识,切实履行监督职能,要做到敢于查、善于查、深入查。同时,各业务管理机构要树立监督意识,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维,积极配合并参与会计监督检查。
(二)内外并举,建立会计监督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财政内部,要完善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反馈情况,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对外要加强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提高监督成效。二是加强日常监管。业务管理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各自归口单位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专职监督机构要对业务管理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再监督。三是加强监督成果的利用。把检查成果作为编制和调整部门预算、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制定的依据。同时对检查成果利用情况进行登记,规定检查成果利用单位要在规定期限内反馈利用情况,并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问效。
篇3
王同志指出,全省发改、财政、统计部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行动迅速、认识到位、措施有力、效果很好。各级各部门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这“三面旗帜”是党心和民心的统一,代表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各项工作的前进方向,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维护好、发展好这“三面旗帜”,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王同志强调,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工作的新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战略,抓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努力促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个较长时期、较大幅度的增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尽力将重大项目挤进国家盘子;进一步完善创业、创新、创优政策措施,激活民间投资;进一步优化环境,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借“梯”发展。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动机制,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要充分发挥财政保运转、保民生的保障功能,更加重视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完善财政激励机制,培育支持新的增长点。要积极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工业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要围绕解决有钱花、花好钱两大根本任务,加强税收征管,全面推行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财政工作水平。要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主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坚持与时俱进精神,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更新统计理念、方法和手段,全面准确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王同志要求,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出色完成,不仅关系到“十一五”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开启,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大局问题。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力冲刺、奋发有为,紧盯目标进度,分解责任措施,抓重点攻难点,加大协调督查力度,千方百计实现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去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认真落实各项既定措施,坚决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要抢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机遇,科学制定一个实事求是、鼓舞人心、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十二五”规划。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强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9-0122-03
纪检监察部门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的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对电力企业中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和监察工作。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可以及时的发现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使电力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 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
1.1 外部环境的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条件的转变,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十七大上,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这一外部环境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改革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这样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成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关键问题。
1.2 改变电力企业发展现状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力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电量的不断需求,要求电力企业必须不断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承担着不同地区的供电任务,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所以,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改革,不仅关系到了当地的发展,也是建设新时期的电力企业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电力企业中不平衡的电力分布、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为了解决电力企业中的问题,加强纪检监察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能促进电力企业在新形势中的迅速发展。
1.3 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
在我国提出反腐倡廉工作之后,虽然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正在不断的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且通过开展了一些列具有显著效果的工作。例如,电力企业中建设党风廉政工资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化解和防控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风险隐患,避免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腐败现象,是电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电力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电力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中,惩罚体系的建设力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一些经营管理干部的依法从严治企观念有待强化,缺乏完善的反腐倡廉管理制度,纪检监察部门不能真正的实现有效的监督,容易出现隐患和问题。
2 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作用
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是落实党的政策和要求,也是电力企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需要,对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管理,重视纪检监察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加强了电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电力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实现了电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了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纪检监察部门,在加强对电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例如,某电力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先对电力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及时的发现了电力企业日常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督促和完善了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根本上实现了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
2.2 强化了电力企业干部队伍的建设
纪检监察工作是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对电力企业中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管,有利于电力企业中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化。电力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主要是通过建立惩防体系和发挥教育职责,实现对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管。纪检监察工作有利于实现电力企业中廉政党风的建设,保证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廉洁自律。而且,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查处,可以对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约束,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对电力企业的管理,让工作人员严格的遵照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履行自身的职责。
3 加强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措施
3.1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实施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发展观,主要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所以,从另一种角度说,科学发展观也可以说是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变化观念。因此,电力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例如,电力企业在实施纪检监察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融入科学发展观,不断的创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构建科学的管控和惩防体系,逐渐的完善管理制度等。这样可以从源头防控电力企业中的腐败贪污现象,发挥电力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促进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3.2 加强电力企业干部队伍的建设
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某电力企业为了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纪检监察队伍,为了保证发挥真正的作用,电力企业让队伍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进行了岗前培训,定期的举办相关的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并且设立了专门的考核制度,保证了纪检监察队伍的专业性,有效的发挥了纪检监察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3 开展电力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
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电力企业中的纪检监察工作中,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可以更好的发挥监管作用,保证纪检监察工作的顺利实施。例如,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可以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过程中,结合生产经营活动,根据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按照实际的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做好相应的效能监察专项检查工作。电力企业在实现过程监督和效能监察之后,可以及时的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从薄弱环节入手,不断的完善经营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流程,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纪检监察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全面了解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慧会.新形势下县级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几
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28(24):239239.
[2] 陈洪.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县级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
作[J].科技与企业,2012,14(16):351-351.
[3] 吴日晶.新形式下如何做好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篇5
关键词:化学剂 管理使用 计划管理 效能监察
化学剂的管理使用在物资管理中十分重要,结合钻井生产实际和物资管理流程数次变化的状况,笔者围绕加强化学剂的使用与管理,进行简要探讨。
一、结合实际,健全制度
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加强化学剂的使用与管理,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物资供应管理规定》《总公司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入库物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质量回访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钻井液制定了《钻井液处理剂计划、采购、使用、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这个规定更全面、更规范,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强化措施,加强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油田及供应处针对化学剂的各项管理规定,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渤海钻井生产特点,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善供应管理体制
一方面按照集中采购、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好各类化学药品监督管理职能;另一方面进一步理顺和完善钻井用化学剂使用管理体制。我们结合泥浆方面专家及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在严格执行油田相关规定的大框架内,为进一步加强管理,保证和满足钻井生产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钻井液处理剂计划、采购、使用、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对进入渤海钻井生产领域的化学剂,首次从产品性能、种类、质量、新产品使用及供应商选择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建立了详细的供应商及产品质量档案,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做到计划有依据、使用有规定、结算有程序,从而为化学剂日常使用实施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
2.严格计划管理
(1)通过效能监察,我们发现以往化学剂原始计划依据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真实反映单井用料计划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制定并出台了化学剂产品计划上报实施细则,即每个井队根据每口井单井预算成本制订合理用料计划,并于每月26日前上报各分公司泥浆站审批通过,再由各分公司泥浆站上报总公司技术科审核批准后转配送中心执行。配送中心依据上报化学剂品种、数量并结合实际库存及时汇总编制下月度物资使用采购计划,并经中心计划汇签通过后上报供应处,从而确保上报的物资采购计划科学、合理、准确、公正。
(2)由于目前化工产品供应商数量较多,并且鱼龙混杂,物资配送中心针对这一情况对所有的供应商进行梳理,挑选出产品质量过硬的厂家,同类产品的供货商控制在两家以内。
(3)为了保障钻井生产,并且将化学剂的库存量控制在储备定额以下,配送中心业务员随时了解库存动态,并要求化学剂入库必须经过两人以上把关,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库存结构。
3.强化配送管理
按照油田统一配送原则,去年初,我们成立了配送专业队伍,主要负责渤海钻井内部生产用物资的二级配送。我们所使用的化学剂产品首先通过供应处一级配送至渤海库,由配送中心根据井队上报的需求计划,二级配送至使用现场,所有配送物资均实施跟班作业,专人负责,务必做到准确、及时、高效,全面保障前线的正常生产。
4.加强质量及库存管理
对配送至渤海库的各类化学剂产品,我们严格执行各项外观检测,并建立库检台账,对没有检验合格的产品决不入库。同时,我们每季度对井队进行一次全面质量回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调整,对上级质检部门抽查出现的不合格产品立即封存、退货,对已造成损失的进行索赔。我们还会同总公司质检部门定期对化学剂产品质量情况进行用户调查,按照末位淘汰制原则,对不合格厂家及其产品及时清理出渤海钻井市场。
5.细化使用管理
在化学剂产品使用方面,我们遵循质优价廉、信誉度高、售后服务完善的企业和产品,对内部改制企业好的产品重点优先考虑的原则。同时严格控制和杜绝直达料使用,除井队遇突发事件如堵漏材料统一由供应处化工科开具“直达料卸到货通知单”,并由专业配送人员配送至现场,否则一律按违规违纪处罚相关责任单位及个人。为进一步细化管理,夯实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资料管理台账,包括《化学剂产品月度入库台账》《化学剂产品月度结算台账》《化学剂产品月度使用统计表》《内部改制企业泥浆材料对比分析表》等。
6.严控财务结算管理
篇6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专项治理为切入点,以查办典型案件为突破口,组织开展创优发展环境“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即:“改革一批体制机制、建设一批制度规范、搭建一批监管平台、治理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促进作风转变,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上下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的创优发展环境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为全面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改革一批体制机制
工作目标:建立规范高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审批、执法管理和行政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工作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执法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
工作措施:(1)由多个科室承担的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土地窗口,由土地评审交易中心定期组织联合审批。推行行政审批路径管理,明确审批标准、审批时限、审批要求等内容,确定审批路径并进行公示,严格按照规定路径审批。(2)执法监察支队牵头搞好内部科室之间的执法协调,实行统一执法。制定年度执法计划,严格按计划执法。制定执法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实现局内部科室之间执法结果资源共享。制定分级执法管理办法,明确执法的层次和范围,严格按权限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教育警示、整改在先,处罚在后。(3)土地评审交易中心负责制定服务标准化制度规范,明确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和工作标准,创建服务标准化示范窗口。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服务,明确人员、事项;开展预约服务,公开预约电话;开展上门服务、延时服务。
(二)建设一批制度规范
工作目标:抓制度建设,促源头治理,抓工作规范,促依法行政。
工作重点:健全完善效能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管理制度。
工作措施:(1)实行行政许可“一口受理”和否定报备制度,把好入口、出口关。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全程代办制等制度。人事科负责制定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对各科室、事业单位的绩效进行考核。(2)法规科负责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的依据、内容、条件、程序和时限;建立审批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监督、责任追究等内容。(3)执法监察支队负责制定年度检查计划,严格按计划进行检查。实行联合年检制度,统一时间,集中年检。实行行政处罚首长责任制。按照《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若干规定》的要求,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
(三)搭建一批监管平台
1、深化市直机关联系企业工作
工作目标:实现为企业服务关口前移,主动为企业解忧脱困。
工作重点:(1)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政策。(2)帮助企业办理行政审批手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3)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工作措施:(1)结合实际和业务职能,纪检监察室负责制定年度联系企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2)主要领导亲自到企业调研,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的放矢开展工作。(3)定期与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4)建立联系企业工作台帐,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登记管理,限时帮助解决。(5)严格落实月报告制度。
2、深化发展环境监测点工作
工作目标:全面掌握各县局、分局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情况,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减轻企业负担。
工作重点:(1)通过监测点掌握各县局、分局在行政执法、行政审批、收费等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不依法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态度粗暴、对企业“吃拿卡要报”等问题。(2)征求监测点对改进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组织监测点对各县局、分局优化发展环境情况进行评议。(4)通过监测点加强对各县局、分局行政行为的监督。
工作措施:(1)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电话联系等方式,定期与监测点联系,定向搜集发展环境方面的信息。(2)认真梳理监测信息,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对个性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对情节严重的,立案调查,严肃查处。(3)扩大监测点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吸纳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发展环境监测点。同时,对信息提报不及时、监测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
3、完善电子监察系统运用
工作目标:提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的能力。
工作重点:抓好电子监察系统的完善和运用。
工作措施:(1)行政审批、行政服务事项必须全部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办理。(2)信息中心负责拓展电子监察系统功能,逐步将行政收费、处罚等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管理。(3)严肃查处规避电子监察的行为。
5、加强政务事务公开工作
工作目标:增强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工作重点:严格行政审批公开、行政执法管理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工作措施:(1)土地评审交易中心负责将行政审批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执法监察支队负责将行政执法岗位、职责以及行政处罚程序、收费标准、检查结果等进行公开。办公室负责将有关事业单位的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流程、办事结果、监督渠道等进行公开。(2)纪检监察室加强督促检查,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察等方式,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到位。
(四)治理一批突出问题
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工作重点:治理乱收费和不收费问题、乱执法和不作为问题、乱审批和吃拿卡要报问题、强制企业接受中介服务和加入协会问题、严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等问题。
工作措施:(1)由纪检监察室负责,组织相关科室、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治理的重点,并行成专题调研报告。(2)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专项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分工,集中人员、集中时间进行专项治理。(3)研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上堵塞漏洞,防止问题纠而复发。(4)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工作落实。
(五)查处一批典型案例
工作目标:严厉惩处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
工作重点:重点查处利用职权设租寻租、“吃拿卡要”案件;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效能案件;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件;行政机关、垄断行业转移职能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恶意阻工,干扰、损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案件。
工作措施:(1)拓宽和畅通投诉渠道,探索实行有奖举报制度,深挖案件线索,努力扩大案源。(2)进一步完善投诉案件处理程序,按照投诉受理、案件督办、结果分析、信息反馈四个环节,进一步完善投诉件分流办理制度、转办投诉件督办制度、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和回访制度。(3)整合办案资源,探索实行联合办案制度。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
各县局、分局要召开动员会议,对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和要求,增强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3月底前报市局纪检监察室。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4月至5月)
认真对照本《实施方案》,结合本单位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自查自纠,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机关干部、基层单位、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要本着“深入查问题、重点找原因”的原则,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重点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执行不力、服务水平不高、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等严重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形成书面分析材料和整改方案,5月底前报市局纪检监察室。
(三)整改提高阶段(2012年6月至12月)
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进行分类梳理,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制定整改计划和台账,明确整改进度和期限,限期整改。整改情况于12月底前报市局纪检监察室。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月)
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集中评估、考核和验收。各部门单位要将主题实践活动工作总结于2012年1月15日前报报市局纪检监察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分级负责、分工负责、分项负责的要求,落实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动员部署和督促检查,务求抓出成效。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妥善处理好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做好业务工作的关系,把业务工作与创优发展环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篇7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部署、新要求,我们从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人手,撤消现有部门纪检组,由市纪委根据工作需要派出若干纪工委、监察分局,每个纪工委、监察分局负责12―15个市级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受市纪委、市监察局垂直领导。改革工作计划、3年完成,2007年启动试点,市级部门试点面为20%,参加试点的区(市)、县为30%;2008年试点面扩大至60%,2009年全面推行。
变“双重领导”为垂直领导统一管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根据需要,向同级国家机关派驻党的纪检组或纪检员。这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但是,派驻机构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纪委、监察部门与所驻部门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体制。派驻纪检组长在组织和行政管理上要服从于所驻部门党组(委)的领导,而在业务上则要接受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指导,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监督主体隶属于监督客体、监督者受被监督者领导的局面。在双重领导体制下,部门党组、(委)往往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体,派驻机构难免不受其意志的制约和左右,不但增加了监督成本,而且弱化了监督实效。特别是派驻干部的工资关系以及其他后勤保障还保留在所驻机关,当个人利益与部门利益结成“亲密关系”时,甚至可能成为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挡箭牌”,这是某些领导班子集体违规、共同“撞红”的症结所在。双重领导体制不利于派驻机构放手大胆地开展监督,“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派驻机构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够,监督虚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日益显现。而新的垂直领导管理体制,不仅消除了监督者接受被监督者领导所带来的弊端,突出并强化了监督职责,包括对所驻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协助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部门和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职能作用,有利于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部门业务和管理工作之中,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实现监督主体与责任主体的有效分离。在双重领导体制下,相当一部分派驻纪检组长分管着纪检监察业务以外的工作,整日事务缠身,难以集中精力抓监督工作。实施改革后,派出机构不再驻在地联系部门,领导干部不再担任部门党组成员,特别是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经费,干部行政、组织关系和工资福利,以及学习培训、年度考核和奖惩等全部纳入纪委、监察局机关集中统一管理,实现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完全分离。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专司监督职能,主要履行执行督察、行政巡察、协调督导、效能监察、维权执纪、制度防范等工作职责;采取听取工作汇报、参加相关会议、参与相关工作、集体或个别谈话、召开相关会议,以及组织年度巡查、专项督查和专题调研等方式开展工作,并赋予查阅资料、谈话函询、监察建议、绩效评估、督查督办等工作权限。为保证这种领导管理模式在加强外部监督的同时,不削弱内部监督,在部门内设机构中仍保留纪检监察室(处),实现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监督主体的体制进一步减弱,作用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监督措施也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同时,作为责任主体的部门党组(委)和行政主要领导工作有抓手,真正担负起对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面领导责任,“一岗双责”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对派出机构新的领导管理模式能否真正高效、顺畅运行,还需要认真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纪委、监察局与派出机构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派出机构与联系部门党组(委)领导班子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派出机构与联系部门内设纪检、监察机构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派出机构与联系部门干部群众的关系,建立并完善纪委对纪工委管理监督、纪工委对联系部门领导班子及成员有效监督、党员群众对纪检干部实时监督的工作机制和制度。
篇8
关键词 企业纪检 监督责任 四查四单
集F公司纪委针对纪检监察机构协调不够、监督手段单一、创新不足等问题,不断完善“自查、督查、巡查、倒查”工作机制,辅之以问题、整改、制度、培训这“四个清单”,努力打造层层抓落实的大监督体系。
一是坚持在自查上做到上下联动,不“一头热”。在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及专项整治工作中,集团公司树立本部和基层“一盘棋”的意识,同频共振、综合施策开展自查自纠。集团本部职能部门层面,纪委牵头制定了共性化的“问题清单”,本部责任部门结合对子公司、分公司的日常监管,对“问题清单”进行了一对一的细化;并适时开展“应对挑战转作风、主动作为提效能”的效能建设主题活动;重新界定了部门的职责分工,按发展、党建两部分细化、分解了部门整改责任清单;制定并实施了本部作风建设和省委年度考核任务完成情况两项专项考核办法;首次引进“差评”及子、分公司反向考核本部两项考核新机制,将省委对集团的考核结果量化纳入部门的业务考核中,为自查自纠工作注入了“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人人共担”的新气象。子、分公司层面,集团公司依据集团职能部门制定一对一的、个性化的“问题清单”,进一步精准、细化、完善了党委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班子成员承担“一岗双责”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这有效推行了责任清单管理工作。结合新一轮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在直指巡视问题的同时,集团公司将去年自查自纠工作中不到位的问题一并纳入、同步开展整改。
二是坚持在督查上做到直奔主题,不“一把抓”。坚持抓住年初、年中、年底三个关键节点,切实抓好、落实工作。年初梳理确定督点项时,集团纪委督促本部各部门列出监督检查年度工作计划,要求各子、分公司围绕廉洁风险防控重大风险问题,采取基层申报、上级点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电厂入厂、入炉煤热值差以及海外电厂检修、环保发电设备招标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效能监察,做到“督查奔着廉洁风险路径查,廉洁风险运用督查成果控”。年中边督查边总结,督查对照“整改清单”,以效能监察立项项目为重点,以整改是否行动、问题是否反弹、责任追究是否到位、整改成果是否令职工满意四项指标为督查方向,直指重点问题、重点事项和重点人物开展点穴式再检查。同时对基层好的整改做法和鲜活经验,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题调研、总结提炼,做好顶层设计。目前,竣工项目后评估、市场煤炭招标等一批有份量的监督成果已在集团得到了全面的复制和推广。年底抓考核及问责,集团纪委建立日常跟踪督查、整改台账,运用“四种形态”,划清主次并分类实施考核,对已主动自查整改到位的问题一般不予追究问责,向有关部门传递了“严管就是厚爱”的信号;而对查而不实、纠而不严、整而不治、治而没改的问题,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及时约谈提醒、诫勉谈话,向有关部门传递了“监督不是一阵子”的信号;对以错就错、错上加错、同样的问题出现第二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点考核、从严的问责处理,向有关部门传递了“越往后执纪越严、处分越重”的信号。
三是坚持在巡查上做到注重联动,不“一家忙”。集团公司依据《集团公司巡查工作办法》,结合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省委巡视、省委综合考核三个反馈意见整改及四个专项整治,全面启动对子、分公司全覆盖的内部巡查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扭转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集团纪委出台了“纪检监察室与审计法务部等部门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纪委督促职能部门开展一线监督”的两个办法,重点建立起纪检与审计等部门“双联动”的监督机制,即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相互通报、共享、分析问题线索;通过联合办案,形成“审计带着纪委问题、线索审、纪委带着审计成果查”的工作合力。“双联动”监督机制有效推动了纪检部门的查处手段与审计部门的技术手段的资源整合,目前联动监督已成为集团巡查、实施再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
四是坚持在倒查上做到举一反三,不“一阵风”。首先,倒查问题深层次原因。针对整改工作中重表面、轻剖析的问题,集团纪委牵头责任部门开展了“凡案必分析、凡案必整治、凡案必教育、凡案必回访”的“四个凡必”活动,并借鉴安全管理经验,推行了问题查处“三不放过”:原因不查清、责任不查明不放过;责任未追究、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问题的当事人及其他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其次,倒查制度自身缺陷。针对本部门建章立制工作中“重自我、轻基层”的问题,集团纪委督促职能部门在做好本部门制度修订的同时,认真补齐一线监督和服务基层这块管理短板,综合自查、督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各扫门前雪,梳理拿出子公司、分公司废改立的“制度清单”,并对基层上报的新制度进行把关指导,有效治理了制度建设方面上下脱节、各自为政的管理漏洞。最后,倒查制度执行力。针对制度执行工作中“重制定、轻宣传”的问题,集团纪委年初牵头职能部门制定了各自的“培训清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差异化地开展了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关键岗位员工三个层面的培训。今年以来,集团纪委组织编写了《集团廉洁从业教育辅导读本》《集团纪检监察工作手册》,举办了纪检监察干部全员封闭式集中培训,将培训纳入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内容协同部署、协同落实。“四查四单”内涵的外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扩展,初步形成了沿着“问题清单”自查、拿着整改清单督查、奔着制度清单巡查、对着培训清单倒查的大监督新格局。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能源集团公司)
[作者简介:李洋(1979―),男,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小精.构建国有企业监督检查长效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篇9
一、领导分工
党总支书记、局长同志负责局全面工作。分工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行政管理、执法打假、标准信息、特种设备安全、人事、财务管理、安全生产、依法行政、环境保护、旅游、社会综合治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便民行政许可服务及案审委工作,分管办公室、监察室、标准信息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法制科、稽查队、计量所、衡器所、特种设备协会。
党总支副书记、副局长同志分工食品安全、计量、质量、创卫、宣传教育,分管总工办、综合科、区域监管一区、区域监管二区、区域监管三区、区域监管四区、质检所、标准计量质量协会。
党总支委员同志协助同志分工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精神文明建设、标准信息、特种设备安全、执法打假、社会综合治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助同志分管标准信息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计量所、衡器所。
副主任科员同志协助同志分工便民行政许可服务工作。
工会主席同志分管工会、老干部、人事、、青年、妇女工作。
二、各科所工作职责界定
(一)办公室
1.协助局领导组织协调机关日常管理工作,推进全局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2.负责机关公文处理、综合性文稿的起草和行政档案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机关工作制度;
3.负责机关公务接待、会议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
4.负责本单位行政章、钢印等印鉴的管理、政务公开、信息化、机要保密工作;
5.负责机关办公用品和基础设施使用与管理工作;
6.负责机关后勤保障、车辆管理、环境、安全保卫和值班工作。
7.负责局工作计划调度、重要事项的督办和重点工作目标及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负责办公会议按时间内容进行督查落实,并向局长汇报。
8.组织实施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年度财务收支预算、决算、经费管理、政府采购、综合统计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工作。
9.负责全局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款票据管理工作。
10.负责全局固定资产、基层建设项目经费、会计资料审查和档案管理工作。
对口单位:市局办公室、计财处,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
(二)监察室
协助局领导做好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政风等工作,负责监督检查考核工作。
1.负责局机关及各技术机构的党务和机关建设工作,负责全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负责遵纪守法教育、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工作;
3.承办纪检监查工作,负责受理党员干部、工作人员的控告和申诉;
4.负责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受理行政效能投诉举报,做好纪检监察案件的跟踪回访工作;
5.对三个文明建设和“一切为了质量”质监品牌抓监督落实;
6.负责全局日常行为、党风、政风、行风等方面考勤、考核的工作。
7.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对口单位:市局监察室,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三)总工办
负责全局的宣传工作。
1.负责宣传通讯报道,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2.协调市局总工办,做好项目建设工作。
3.负责全局科技工作。
对口单位:市局办公室、科技处。
(四)综合业务科
负责全市的质量、计量、许可证、认证、名牌等综合管理工作,具体指导区域监管工作、食品安全工作,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产品监督抽查、定检、报告数量和质量的考核,综合业务工作的统计报表。
1.组织贯彻实施质量、计量、认证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负责对全市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拟定全市质量工作发展规划,组织推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推进实施名牌战略,参与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
2.负责对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和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进行监督,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食品安全认证企业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3.编制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并由稽查队、各区域监管工作站实施,并及时公布检查情况。安排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工作。
4.组织开展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
5.负责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组织全市量值传递,企业计量标准器考核工作,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管理工作,计量器具制造、修理许可证的管理工作。
6.规范社会公证计量服务机构、指导企业开展计量工作,建立计量管理体系和计量确认工作。
7.负责推进金质区域监管信息系统和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
8.指导节能服务队,服务于全市重点用能企业,促进节能降耗。
9.负责骨干企业直通车服务的协调、考核等工作。
对口部门:市局质量管理处、食品监督处、监督与法制处、计量管理处、认证管理处,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
(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
负责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指导区域监管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巡查工作。
1.负责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的监督监察和有关环节的开工审批工作。
2.负责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由锅检所或特检所配合。
3.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
4.负责特种设备使用证发放和注册工作。
5.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对口单位:市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六)法制科
1.承担局案审委的日常工作,负责立案案件的初审、行政复议应诉、案卷的审查归档、管理及法律文书的发放,作好听证、案审委会议记录。
2.负责全局行政执法人员的日常管理,统计报表工作。
3.负责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的宣贯和法律咨询,落实上级部署的执法工作任务。
4.负责全局“明确工作职责、打造工作流程”工作。
对口单位:市局监督与法制处、市政府法制办、依法治市办。
(七)稽查队
负责全局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
1.受理和查处管理科室转交的企业质量技术监督违法行为。
2.负责农资、“家电下乡”产品、建材、重点食品、棉絮品的执法及打假工作,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执法检查,加大特种设备执法办案力度。
3.负责流通领域计量、生产许可证、代码条码、特种设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
4.负责并牵头办理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各类专项打假和综合整治工作、外单位移交案件的查处。
5.受理12365举报投诉,转稽查队办理,并督查办理情况。
6.负责上级业务部门和市局监督与法制处、市稽查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对口部门:稽查局、监督与法制处。
(八)区域监管机构
1.区域划分
⑴区域监管一区工作站:
⑵区域监管二区工作站:
⑶区域监管三区工作站:
⑷区域监管四区工作站:
2.业务范围:区域内的质量监督管理、计量监督管理、标准化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质量认证、QS认证、3C认证管理咨询等工作;负责生产企业的执法打假工作;负责本区域内质量技术监督牵头工作,业务上受局综合科、特监科、法制科、标准信息科指导。
3.工作职责:
⑴监管。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全面履行对监管区内质量、计量等方面的综合监管工作。
⑵执法。对监管区内质量技术监督违法行为进行巡查并依法查处
⑶宣传。负责为辖区监管对象宣传与质监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提供,业务宣传和咨询服务,协助培训企业相关业务及监管区内协管员培训工作。
⑷严格执行市质监局和市人民政府下达的产品质量定检计划,按规定抽取样品,送质检所检验或现场检验。
⑸档案管理。查清监管区监管对象的基本信息,建立档案和台帐,并结合巡查记录借助计算机对档案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九)标准信息科
1.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监督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制修订及备案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2.组织指导全市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并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负责新产品引进技术和重大项目标准化审查工作。
3.产品标准查询。由客户提品标准号或产品标准名称,予以确认并配发。
4.标准制修订技术咨询服务,除食品企业标准外的登记备案,标准的确认。
5.办理组织机构代码(IC)卡,代码年检,办理商品条码。
6.食品标签审查备案。
7.积极开展联盟标准工作。
对口部门:市局标准化处、信息所,市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
(十)质检所
1.负责各区域监管机构抽取的样品及稽查队抽取的样品的检验,检验结果及时反馈。
2.负责全市机械、建材、化工等产品的现场质量定期检验,区域监管机构根据计划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行政执法及管理机关的委托检验,提供各项检验技术咨询服务。
4.大力拓展完善质量检验能力,拓宽检验服务领域,实施全项检验,争取更多的质量检验项目取得省质监局计量认证和审查验收资质。
5.开展新产品的型式检验。
6.负责分析定期检验信息,及时汇总反馈至各区域工作站及综合科,确保检验检测产品在限期限时间内完成,保证检验报告科学、客观、公正。
7.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独立开拓检验检测业务。
对口部门:市局食品处、纤检所、质量处、质检所。
(十一)计量所
1.负责全市范围的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和依法管理计量器具检定、校准、修理工作。
2.负责全市除在用衡器的强检计量器具的登记备案年审工作。
3.负责计量器具台帐建立和档案管理。
4.负责定量包装商品、予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验工作。
5.负责全市的加油机检定,加油站计量认可工作。
对口部门:市局计量处、计量所。
(十二)衡器所
1.负责全市地秤、电子秤、台案秤的检定、维修、安装工作。
2.负责称重计量的公证、仲裁和纠纷调解。
3.负责全市集贸市场、较大商店、超市在用衡器强检计量器具的登记备案年审工作。
篇10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问题及对策
检务督察是指检务督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和规定对被督察对象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章守纪、检容检风等方面进行的监督检查和督促落实。但从目前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的现状来看,检务督察工作还不科学、不成熟、不统一,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的缺位性。当前,基层检察院执法办案任务艰巨繁重,“案多人少”矛盾日益加剧,为完成好各项执法办案任务,把更多的精力、人力和物力投放在执法办案工作上,把检务督察工作作为一般常规性的工作来抓,没有认识到开展检务督察工作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性,导致对检务督察工作重视不够,制约了检察督察工作的开展。
(二)机构设置的缺失性。当前,大多数基层检察院成立了检务督察委员会,设立了检务督察办公室。但实际上在基层检察院,由于行政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检务督察机构只是一个临时性机构,没有得到编委部门的认可,通常由监察室或者政工部门或者办公室兼职运行,督察人员一身兼数职,长期处于人少事多、被动应战的状态,造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督察人员配备状况极不适应,增加了检务督察工作的困难。
(三)制度建设的空泛性。目前,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条例》,大多数基层检察院只是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以及各省市县院自行制定的实施办法等开展检务督察工作,使检务督察工作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况且这些办法,大部分是搬套上级规定,督察制度过于原则笼统,就事论事性制度多,程序性制度少,定性规定多,定量规定少,造成实际操作上的障碍。
(四)督察活动的肤浅性。目前,大多数基层检察院大量的检务督察活动仅仅停留在对检容风纪、办案安全、“一案三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会风会纪和节假日值班、车辆和枪支、警械的管理使用情况等方面,而在检察业务、检察队伍、检务保障等方面开展检务督察活动较少,即使有也多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就事论事的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督察效果。
二、加强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全面提高思想认识。 基层检察院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检务督察制度规定的学习教育,提高检察人员的思想认识,使检察人员充分认识到:检务督察制度是检察机关内部的一种监督模式,是健全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检务督察工作的实质是检察机关自我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利用内部力量进行的自我约束,根本目的是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防止和减少检察人员发生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开展检务督察工作是强化检察队伍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严肃工作纪律、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健全检务督察机构。基层检察院要成立专门的督察机构,落实人员、制度、物质装备,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检务督察队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⑴在一般情况下,基层检察院应成立检务督察委员会,下设检务督察办公室,挂靠在监察室,由纪检组长担任督察长,政工、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督察长,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并兼职督察人员,检务督察办公室另设2——3名专职督察员,作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检务督察工作,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⑵在不能设置机构的特殊情况下,基层检察院应整合监察督察资源,形成监察督察合力,在纪检监察部门补充力量,设置1——2名专职检务督察员,负责检务督察日常工作。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基层检察院应建立“四位一体”的高效检务督察运行机制,成立由检察长或纪检组长直接领导的“检务督察中心”,配备专职督察人员——4名,从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中选配兼职督察人员4——6名,下设检察业务、检察队伍、检务保障三个督察组,专门负责检务督察工作。这种“四位一体”检务督察工作机制,既符合精干、高效原则,又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有利于发挥专职纪检人员和兼职业务骨干、行政管理人员的各自优势和检务督察机构的“美容师”、“啄木鸟”作用,实现全方位、多视角的检务督察。
(三)完善检务督察制度。基层检察院要建立一种涵盖“检察业务、检察队伍、检务保障”的检务督察制度。
1、要构建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要研究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科学规范、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检察督察工作办法》,明确检务督察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检务督察机构、人员和职责、检务督察的事项、方式和要求、检务督察的权限和处理等,制作规范的检务督察专用格式文书、表格和证件,建立健全检务督察工作档案,为规范检务督察工作提供合法有效的制度保障。
2、要构建有效的连续督导机制。检务督察工作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检务督察部门每年要制定全年工作计划,每半年要有考核评比,每季度要有研究、分析和总结,每月要有督察情况汇报、通报,每周要有督察安排,实现检务督察工作的连续性。
3、要构建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要坚持“从严”的督察方针,对检察人员存在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要严格督察,不留死角,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决不能姑息迁就、包庇护短,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内部消化,对督察结果要严格按照奖惩规定兑现,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实行一票否决。
(四)改进检务督察方式。基层检察院要改进检务督察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延伸督察触角,扩大督察范围,实现整体覆盖,使检务督察工作走上常态化、规范化、信息化轨道。
1、要突出督察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的突出问题进行督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对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决议决定以及依法履职等情况的督察,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确保令行禁止、检令畅通。⑵对落实执法基本规范、遵守办案程序和办案纪律、落实办案安全防范措施和冻结扣押涉案款物规定等情况的督察,坚决防止刑讯逼供和涉案人员自杀、脱逃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⑶对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情况的督察,坚决纠正对来访群众冷硬横推的问题;对公诉人员出庭情况的督察,坚决纠正着装不规范、行为不端正的问题。⑷对警用装备管理使用情况的督察,坚决纠正和防止滥用枪支械具、公车私用、酒后驾车、无证驾车等问题。⑸对遵守检容风纪、落实“八项规定”、公务接待、“三重一大”事项、执行党纪检纪规定等情况的督察,坚决纠正和防止在公共场所损害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形象等问题。
2、要尝试建立特殊督察员制度,增强督察工作的透明度。要从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人民监督员中聘请特殊督察员,参与检务督察活动。要应用先进的督察方式,建立检务督察信息平台,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检务督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