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就业亮点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7 13:5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街道就业亮点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街道就业亮点工作计划

篇1

一、工作成效

1、基本目标超额完成

一是多项并举做好转移剩余劳动力工作。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岗位信息平台及劳务经纪人作用,主动上门服务,使失业的农民工重新就业,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

二是整合资金完善场镇配套设施,乡党委、政府累计筹资40万元,进一步完善集镇街道路。同时,生活垃圾填埋场得到完善,专人定时负责街道清扫,街道整洁、有序,无垃圾,更无污水横流。

三是其他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紧抓城乡户籍改革制度,加大宣传,新增城镇人口2858人;新建房屋面积为0.115万㎡;加大集镇周边环境的绿化,绿化面积达到4500㎡,确保了群众的居住安全,极大地改善了集镇周边环境。

2、产业培育亮点纷呈

一是集中散户形成园区。做好马安1000亩标准柑橘园后期管护,并整合资金完成柑橘园供水设施建设,完成新修抗旱池15口,蓄水2900方,安装管道1050米。在马安社区、佛手村、郎家村柑橘园新植柑橘1000余亩,构成磨刀溪5000余亩的柑橘产业带。

二是发展大户辐射带动。新建马安牛羊养殖小区,建成标准化羊圈2400m,涉及农户52户,投放能繁母羊540只;新发展养羊30只以上农户32户、10只以上106户,发展养牛20头以上农户25户。

三是力推特产全面发展。一是继续打造磨刀溪香菇产业小区,扩大规模,香菇大棚达6800m,发展香菇30万袋;二是继续扩大芝麻种植,发展规模10亩农户58户,共计4900亩;三是种植铁扫帚550亩,启动铁扫帚加工厂的运营。

二、存在的不足

乡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城镇容量不够,集镇向外扩充受地理条件限制,造成城镇化工作的被动;

2、受移民外迁、农民工外出务工、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回乡集镇建房群众意愿不强,集镇新增建房数呈降低趋势。

3、农民意识不高,有待于提高。

三、年工作计划

1、继续发挥就业岗位信息平台和劳务经济人作用,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帮助农民工充分就业。

2、以加大对场镇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发展乡域经济,提升集镇建设规模与档次,逐步增加集镇人口。

篇2

x年,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市局相关处室和全局总体部署,社区办圆满完成了第八届居委会选举、社区工作者、转业士官招考、六型社区创建、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建设、社区工作者培训、“X.X”救灾善后等各项工作。

一、x年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回顾全年,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在局相关科室配合下,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从基础到亮点,从传统到创新都扎扎实实的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认真分析了各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社区建设中部门联动效应低。

社区是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主阵地,社区建设需要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建设,而从当前看,无论六型社区建设还是社区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建设工作,民政部门在社区工作统筹协调的地位还没有形成,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共建意识不强。

(二)社区服务现代化手段不高。

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经过改版、推广和几年的区、街、社区三级的使用,目前各项功能已经很成熟了,在“X.X”全市招募社区志愿者时,显现了强大的网络信息化力量。但是,目前社区服务信息化实用性还不强,在如何将网络服务与社区服务商户进行捆绑,让居民的服务需求通过点击鼠标即可实现方面还差距很大。

(三)新招考的社区工作者归属感逐渐减弱。

社区工作者招考工作每年由我局负责,但人员分配、档案保管、工资发放等后续工作由社工委负责,使得招考社工在社区独立意识强,认同社工委直接负责管理,对民政局的归属感自招考结束后逐渐减弱。针对新招考人员目前没有出台措施、办法将其紧紧吸引和掌控,使得我们在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方面,对新招考人员的管理成为空白。

二、x年重点及创新工作。

x年,社区建设工作将围绕党的“x”和第十二次x市民政会议精神,紧抓机遇,以强化社区自治、增强社区管理效能、打造便民社区服务为重点,在稳步推进基础工作的同时,做好六项重点及创新工作,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一)构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善下属委员会建设。

以社区居委会下属委员会为工作载体,整合人口、就业、社保、卫生、文化以及综治、x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构建跨部门的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延伸六个下属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完善和提高下属委员会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收集反映民意等方面的能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进程,夯实社会服务管理基础。

(二)加快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全覆盖工作。

贯彻落实京民基发【x】X号文件精神,指导乡镇(街道)对新建住宅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特别是x等新型社区,加快居委会组建工作,加强和完善对此类新型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对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最大限度杜绝社区管理的“空白点”。加强对新型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解决“村转居”等新型社区模式,将成为我们今后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

(三)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动驻区单位社区共建。

深度挖掘社区社会组织潜在力量,通过居委会下属委会凝聚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选取相关街道作为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推行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化服务运行机制,使各种社会组织成为推进社区居委会工作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加强驻社区单位社区共建意识,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

(四)加强民政统筹协调地位,深入开展“六型社区”建设。

继续以“六型社区”创建为抓手,提高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水平,全面确立社区建设中民政统筹协调的地位,建立起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核心,民政牵头、各部门积极响应的创建体系,进一步细化创建环节,全力完成X年X个社区创建目标。

(五)探索激励机制,加强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丰富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特别是对新招考社区工作者,探索深造、选拔、推荐等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争优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岗位的吸引力,稳定凝聚社工队伍。以试点形式推行社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兑换”激励方式,在社区兑换优先服务、互助服务、服务交换等奖励,鼓励更多人加入社区志愿者行列。

(六)加快便民利民网点建设,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对接。

充分利用各类惠民政策,积极吸纳高品质服务商加盟,不断扩充社区便民利民网点,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X服务热线,实现社区商业网点与信息网络平台捆绑,力争每个社区实现X个网络点击服务项目,提升社区服务网的效用和居民认可率,真正用活信息网络平台,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

三、保障措施。

一)争取领导重视。对重点工作主动谋划,科学布控,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和重视,为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督促检查。

定期检查督导,及时了解基层工作推进情况和疑难问题,将重点工作建设成效纳入乡镇(街道)民政工作考核指标,促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

以深入贯彻学习x精神为主线,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邀请区电视台、x报等媒体多方位展示社区工作,加强对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宣传,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提升居民参与意识,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篇3

一、思想重视、主题突出,“五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自2月份在全区开展“五服务”活动以来,全区坚持迎难而上,克难奋进,努力打造组织协调更加有力、工作运转更加快捷、解决问题更加有效、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平台,力破发展难题,抢抓发展先机,确保实现了“双过半”目标。一是领导重视,主题突出。各牵头部门和街道园区,深刻认识到服务环境就是发展环境,服务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从转变思想观念、优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举措入手,努力实现为群众、为企业、为基层、为项目、为人才“五服务”新突破。机关相关部门围绕“下沉式”服务,着力提升基层工作水平,积极推行基层政务公开,形成全区上下联动、合力发展的新局面。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巧嫁妙接”为企业引来发展“活水”,针对融资难瓶颈,整合金融机构集聚优势,为银行和企业牵线搭桥,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着力解决了困难企业的资金难题。二是组织严密,狠抓落实。在落实中抓推进,在推动中抓进度,各责任单位分秒必争,利用各种载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实现了“五个确保”:确保服务基层不浮夸、服务企业不松劲、服务项目不脱节、服务群众不言难、服务人才不虚假。以作风建设“三结对”、“双帮扶双提高”、“清洁家园日”和“文明科室”评选等活动为载体,让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促进了机关干部的工作形象转变。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和各街道、各园区以“全程式”服务为中心,围绕项目的引进、落地、建设等一系列中心环节开展跟踪式专题服务,着力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全力推动了华为、中兴三期、润和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三是严格责任,效果明显。区纪检监察机关和作风办以督查为主要手段,加大对十项重点措施的监督和问责力度,机关工委将“五服务”完成情况纳入作风评议的主要内容,开通政风行风热线,“五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部门围绕“贴心式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各项惠民工程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更加方便快捷。

二、端正态度,对标找差,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虽然全区机关围绕五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机关作风建设,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与基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发展还不平衡,当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个别部门缺乏大局意识,服务的主动性不够,不能贴紧企业和基层,无法及时了解企业和群众的困难。二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一些服务政策停留在口头上,服务方式还比较简单,缺少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改进服务的措施,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三是工作效率不够到位。审批事项多头办理、部门办理事项接口不畅仍然存在,工作缺乏预见性,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还不够。

三、转变作风,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五服务”活动持续开展。

下半年,应对危机、转型升级、推动发展的攻坚任务更加繁重,为全面完成“五服务”各项工作任务,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深化活动效果,紧盯活动目标,狠抓活动措施,顺利实现区委、区政府的全年奋斗目标,着力推动雨花始终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前列。

一是强化制度落实。目前,除小额贷款公司本月挂牌外(因需要省市审批),其余各项目均达到了序时进度。落实10项重点措施既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指示的有力举措,也是扎实推进“五服务”向纵深发展,确保实效的生动实践。要按照10项重点措施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认真研究修订本单位、本部门贯彻落实的方法和举措,及配套的服务内容和措施,及时查漏补缺。必须结合10项重点措施,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举措;进一步细化分解活动内容,以实际效果为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不断拓宽活动的内涵,提升服务的效能,真正推动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篇4

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大会,今天。主要目的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区推进项目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深刻分析工作中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刚才,区发改委、区招商局、区城改办、韦曲街办和郭杜街办的五名负责同志分别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区发改委提出要提高工作效率,并承诺在2个工作日以内完成项目审批手续;区招商局提出要精心策划、包装、推介项目;区城改办提出要在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韦曲街道提出要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机构,一抓到底;郭杜街道提出要在项目遇到困难时,协调人员10分钟内赶到现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电话24小时坚持疏通。同时,通过这些发言,也总体感到同志们分析的问题比较深刻,提出的措施比较可行,对完成今年和“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的信心很足。希望大家将信心转化为行动,贯彻落实好今天的会议精神,真正认识到发展在项目,项目建设的关键在环境、搞好环境的核心是亲力亲为。下面,结合本次会议的要求,再讲几点意见。

一、不时增强抓好项目、扩大投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重大意义

不时深化对区情的认识,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是区委、区政府总结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后提出来的一项适合当前发展实际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如何推动微观经济发展,感觉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一是优化环境,这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最近,区政府出台了很多加快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规范性文件。所以说项目是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社会发展,都必需以项目作为支撑;没有项目这个载体,再好的发展思路和工作设想都是一句空话。投资环境是发展的重要保证,从项目启动实施前的审批手续操持,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服务保证,再到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环境营造,都必需为项目提供一流的服务环境。事实也充分证明,一个区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再好的项目也无法落地实施。所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就是抓加快发展。

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是科学发展的肯定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首先。离开发展,就谈不上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目前来讲,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用良好的投资环境来保证项目顺利落地。近期,区政府在谋划明年和“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没有能够支持加快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特别是个别几个乡街和部门手上没有任何项目。一再强调,没有项目支撑,加快发展、跨越发展都是一句空话。实践证明,那个区县的投资环境好,那个区县引进的项目多,那个区县就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那个区县就能率先聚集资金、技术和人才,那个区县就可以实现率先发展。近几年来,狠抓路、电、气、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就是为了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为项目落地发明良好的投资环境;狠抓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迅速扩大区域经济总量;狠抓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大绿工程项目,就是为了不时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继续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和质量。这些工作都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肯定要求。发展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水平、市场发育水平和经济运行速度的集中体现,其次。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思想理念、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安将全面加快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也将举全区之力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南国际新区建设,这就要求我必需站在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项目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性,工作落实上下狠心、出绝招、下硬茬,努力形成自己的环境优势、服务优势和保障优势,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建成西安投资环境最佳的区域之一,催生、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每年力促一大批项目落地建设,拉动区域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只有这样,才干形成投资洼地,才干形成涌向的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才流”才干真正把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西安大都市主城区。

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是彰显区域比较优势的肯定要求。什么是比较优势?一般来讲,再次。比较优势就是一个区域不同于其它区域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优势,以前在雁塔区工作,城六区之间在资源禀赋方面没有太多差异,而与之相比有很多比较优势,所以我常说的特色在山水、魅力在生态。而现代意义上的比较优势是指区域发展的软实力,也就是服务环境,就是区域思想解放的水平、与国际接轨的水平。所以,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无论是对资源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还是增强我软实力,都是最好的载体。要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把的优势彰显出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后发优势为发展强势,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目前,发挥资源禀赋方面还远远不够,提升软实力方面也才刚刚起步,下一步我要加快政务大厅建设,不只使项目单位可以在这里完成所有审批事项的操持,也要为人民群众料理民生事务服务,真正实现“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同时,加快推进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区创建工作,吸引更多的项目入区建设,全力发明务实高效的投资环境,使成为西安最具投资价值的区域。

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是改善民生的肯定要求。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最后。才干在改善民生方面投入更多的财力。因此,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就是区委、区政府实现保民生、促稳定、保增长奋斗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而采取的一项关键性举措,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加强项目建设更是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核心。曾经在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财富,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税源。只有为加快发展聚集更多的财富,才干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共同分享更多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效果。因此,全区上下一定要清醒认识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对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环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继续不时扩大区域经济总量,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发展效果更多的惠及民生。

二、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需要遵循的几个工作原则

必需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包括以基础设施为主的硬环境和以政策、机制、服务为主的软环境。不管是从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来看,第一。还是以加快发展的战略需要来看,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保证。因此,推进各类项目建设的同时,要优先谋划基础设施项目,优先考虑基础设施投入,优先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快以完善“四横六纵”交通主骨架为主的道路建设,提升区域交通环境水平。加快推进大道工程建设,全面打通大都市南北中轴线,为南部地区加快发展发明条件;加强与航天基地沟通,力争尽快启动雁南路南延道路建设,增加对接西安主城区的通道;积极配合市上加快南横线道路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改善中部地区交通环境。二是要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乡村开发建设的投资吸引力。以对接主城区为目标,依照建设大都市的规范,进一步完善乡村路网,提升乡村电力、供气、供热、污水处置等配套水平,高起点规划建设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乡村综合承载功能,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乡村开发建设和产业经营。尤其是要率先实施好西部大道周边区域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该区域加快开发建设和产业加速聚集,形成乡村建设先行区,实现与大都市融合发展。三是要优先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时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实施10个峪口的综合治理工程和潏河、滈河、沣河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彰显区域山水资源优势,增强投资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

必需坚持产业均衡支配的原则。当前,第二。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综合实力不强是与国际化大都市的最大差距,也是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最大挑战。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产业是增强经济实力的最直接的方式和最有效的途径。项目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项目建设必需把合理布局产业、加快发展产业作为主要任务。一是要围绕四大板块重点区域发展,合理支配产业项目,加快打造六个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城南国际新区板块,要以高标准实施新城综合开发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大力引进房地产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大乡村开发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新城核心增长极;以潏河、滈河综合治理为带动,大力引进大型房地产和商贸服务业项目,高起点实施常宁新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常宁新区核心增长极;合作共建区板块,加强与高新区和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作,加快推进通讯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电子通讯、软件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通讯产业园核心增长极;主动衔接航天产业辐射带动,大力发展通信设备、太阳能光伏新材料、航天民用产业等配套产业,依照“一年起好步、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思路,着力打造产业园核心增长极;统筹城乡示范区板块,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项目,杨庄乡建设万亩有机粮食基地,王曲街道、灵沼乡发展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黄良街道发展万亩花卉基地,王莽、大兆街道发展万亩瓜果基地,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增长极;秦岭北麓生态优先区板块,充分发挥秦岭北麓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以“九大农家”为主的农家乐产业,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秦岭北麓休闲旅游带核心增长极。通过产业项目的均衡支配、逐步形成区域分布合理、主导产业鲜明、聚集效应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要坚持抓大不放小,积极发展激进优势产业项目,加快培育中小企业集群。要抢抓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着眼于培育优质可持续税源,积极引进体量不大、税收前景好的大型产业项目,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同时,要结合辖区产业发展基础,主动衔接乡村产业转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扶持服务、制造等激进产业项目,催生一批市场前景好,就业潜力大的民营中小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三是要坚持一、二、三产同步发展,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从目前全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各个区域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差异较大。各乡街要结合自身实际,依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思路,主动包装完成项目,积极吸纳引进项目,全力服务保证项目,加快推动各类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投产生效,促进一、二、三产业发展,不时壮大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区域经济总量,努力实现经济实力的跨越发展。

必需坚持乡街为主,第三。区街联动的工作原则。近年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项目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本方略和重要举措。一个项目从生成到建成投用,要经历项目收集、包装、推介、评审、落地建设等各个环节,涉及到各部门和乡街。其中最关键的建设环节,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街,承担着保证项目建设环境、推动项目加快建设的重要责任;因此,要依照乡街为主、区街联动的工作要求,把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承担起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抓住项目落地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加强沟通联系,强化服务保证,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矛盾和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如果各乡街连基本的投资环境都保障不了那就是最大的不称职。同时,也希望各项目单位能够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将一些普通的工作交给当地的村集体来干,让当地群众真正受益。

三、提高服务水平,狠抓落实。发明良好的投资环境

区县之间、乡街之间、部门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当前。依靠优惠政策为主的行政优势正在弱化,而通过完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投资软环境已经成为加快发展的新亮点。因此,必需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狠下功夫,狠抓落实,优化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好的环境保证。

区政府分别制定了一个《规定》一个《方法》一个《意见》3个规范性文件,一要落实政策。近期。这就是加强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对项目审批、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行监管等工作机制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各乡街和部门也都进行了职责划分,希望各乡街和有关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把红头文件上的文字变成实实在行动,把一项一项的优惠政策都落在实处,千方百计地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完全根治办事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借机吃拿卡要、等诸多顽疾,二要落实责任。落实责任是提高行政执行力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下决心改变过去工作中存在责任心不强、职责划分不清、大局意识淡薄、行政效能低下等问题。全面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行政服务效能。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认真梳理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切实做到事有人管、活有人干、工作有落实、服务有效率,切实改善投资环境。

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三要落实服务。先为大家解释一下“服务”字面意思。服务”指为他人做事。这与加强项目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工作中“服务”含义是相一致的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都要“主动介入、超前服务”变主动为主动。主动就是积极联络,做好牵线搭桥工作,投资项目的筹建、投产和发展过程中,积极为项目单位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同时,各级各部门要严格依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取消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将针对项目建设必需进行的检查进行有效整合,实行联合检查、集中检查,改变过去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弊端,给项目单位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抓项目建设。各乡街要切实加强辖区内群众的教育和管理,处置好项目开发建设与维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及时协调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努力为项目建设发明良好的环境。

篇5

关于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工作的报告

---李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今天,省、市专家一行莅临商水检查验收商水县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鞭策和极大鼓舞。2017年,经国标委批准商水县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以来,在国标委和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关心支持下,商水县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开展、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现将创建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介绍

树高千尺,源自根植沃土。商水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拥有6000年农耕文明史,素有平原林海、豫东粮仓之美誉,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核心区。全县辖9镇11乡、1个国营农场、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产业集聚区管委会,572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万亩,总人口123万,其中农业人口110万,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

守正出新,行稳方能致远。近年来,随着农业标准化工作不断加强、资源投入逐年增加、管理体制持续完善、技术机构逐步健全、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我县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在体系建设、科技推广、标准实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以高标准粮田、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花卉苗木、畜牧养殖为主的五大特色农业品牌,我县也相继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县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项目完成情况

蹄疾步稳,凝心聚力。我县在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之初就明确了示范县建设的总体目标,从标准覆盖率、农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对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努力完成各项目标。通过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的建设,我县各龙头企业、示范区精准掌握标准化技术,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覆盖县辖区种植(养殖)、加工、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和农业信息服务全过程,全县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生态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全面繁荣,农业综合标准化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稳步提升!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高屋建瓴加强制度保障,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2017年,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商水县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商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市场监管、农业、林业、畜牧、水利、财政、环保等职能单位为成员的商水县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领导小组,同时,我县又成立了由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科技、气象、农机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印发了《商水县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实施方案》、《关于成立商水县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商水县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考核办法》、《商水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商水县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明确了具体实施细则、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并将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四制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确保创建示范县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保证了示范县创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躬身笃行强化服务保障,提质增效推进体系建设。

   2017年以来,我县以周家口物流市场为依托,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运、市场流通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等各类社会化服务群体,不断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产量预报以及适应我县农业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逐步建立了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多时效、定量化的农业气象监测分析、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估的气象服务标准化体系;不断加大对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跟踪检验和标志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大力推广和提倡使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基固本加强市场监管,凝心聚力提升管理水平。

    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我县不断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严格把控农业投入品,开展农产品市场检查,做好农产品质量监测,有效维护了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公信力,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2017年--2019年,全县共出动检查人员55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检查市场、超市240家,检查获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16家,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570个,样品合格率98.8%。通过检查进一步宣传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规范使用,使生产者、经营者提高了对无公害农产品规范用标重要性的认识,对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持续强化标准编制工作,着力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商水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标准综合体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构建农业标准综合体,制定和相关标准,基本实现了标准覆盖商水主导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为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渔网编织作为我县脱贫攻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覆盖了全县24个乡镇场办的336个企业和加工站点,从业人员达7万人,带动2万名贫困人员就业脱贫,产品占据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可创产值25亿元,但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渔网生产标准,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因此制定渔网产业标准、促进渔网行业实现标准化生产迫在眉睫!我县以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为契机,组织人员积极与省标准院联系沟通,邀请该领域专家多次深入企业一线,实地座谈了解渔网行业的生产工艺、产品特性、产品要求等,编写了生态网笼产品标准,对生态网笼的分类、规格、检验规则以及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并于2018年9月实施,填补了生态网笼技术标准的空白。2018年12月,商水县被授予“中国生态渔网之乡”荣誉称号,这对于我县生态网笼行业优化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我县共组织制定了2个省级地方标准、4个市级地方标准、7个团体标准;编写印刷了《商水县农业标准体系汇编》丛书和《巧媳妇工程产品标准汇编》共计2000套8000本,收录各种标准110余个,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标准制修订任务。

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不断发挥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10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标准化服务推广体系;培育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个、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社75个,带动农民合作社1000余家,新注册家庭农场300余家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了优质粮食、优质林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生猪标准化养殖繁育基地等省级标准化示范区5个,市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全面形成四大标准综合体,认证蔬菜、果品、食用菌、粮食等方面的绿色食品、无公害有机农产品20多个,有效加快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五)大力宣传筑牢人才支撑,强化培训提供科技保障。

2017年以来,我县充分利用商水广播电视台、新商水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普及、宣传工作;通过科技下乡、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等科技活动强化了对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水平;通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化指导,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截至目前,印制各种标准宣传材料十万余份,举办农业标准化知识讲座24次、培训班19次,逐步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标准化、认识标准化、支持标准化、实践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四、创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1)经济效益。通过示范县创建,有效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截至目前,我县新建高标准粮田83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76元,年均增长13.5%;示范种植户年净收入增长60%。全县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90%以上,标准化示范区内的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幅达到10%以上;核心示范区农户生产成本下降47%,年亩净产值达到5000元-8000元,辐射区生产成本下降42%,年亩净产值达7000-9000元。

(2)社会效益。通过示范县创建,我县技术应用覆盖率、标准化入户率、标准化应用率、标准宣传培训率均达到100%,项目辐射区生产环节技术规程应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标准培训率达90%以上。周家口食品有限公司、朗丽食品有限公司、海创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获得省级4A、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普爱饲料有限公司、中农福安粮机有限公司、牧原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等10余家涉农龙头企业分别荣获市长质量奖、县长质量奖。培育了邓城猪蹄、周家口牛肉、李家小磨油、舒庄双黄鸭蛋、香之缘香油、红提葡萄酒,黑色农庄系列、李寨大白菜、郝岗乡辣椒、胡吉镇粉条等“商水县十大特色农副产品”,有效提升了农副产品品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