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息科技部季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5 11:3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信息科技部季度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记者:为什么说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是特别重要的一环?
徐徽:近年来,风险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主旋律,信息科技风险作为银行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这源于两方面的驱动因素。
一是内在驱动因素。目前信息技术已深入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几乎所有的改革发展任务都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不管是业务的发展,还是管理的提升,都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套支持。但是,信息技术固有的风险,包括信息系统软硬件本身的脆弱性、数据集中导致的风险集中等,是客观存在且难以完全规避的。由于技术原因造成区域性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进而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在国内外都有很多案例。因此,信息技术在促进银行业务发展、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使银行业务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信息科技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关系到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管理活动的稳定,应该得到而且已经得到了所有商业银行的重视。
二是外在驱动因素。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对于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越来越细。银监会2009年3月下发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从IT治理、风险管理策略、信息安全、开发测试和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具体而细致的风险管理要求,对于商业银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范信息技术风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银监会将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纳入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大力开展信息科技风险现场检查,对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髙的标准和要求。监管力度的加大,促使商业银行针对信息技术风险防控制定出更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提髙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在上述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双重要求和驱动下,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安全管理成了各行科技工作的主题。
记者: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科技风险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徐徽:要严控信息科技风险,就要先弄清楚风险的来源,并根据不同来源对症下药。概括来说,信息科技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自然原因导致的风险,包括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这类风险往往很难主动防范,只能被动防御,通过事前建立完善的业务连续性方案和应急预案,事后及时启动应急方案和补救措施来弥补;二是系统风险,是由信息系统相关软硬件的缺陷引起的,包括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老化、系统软件缺陷、应用软件开发测试质量缺陷等,需要通过改善软硬件环境、完善应用软件来防范;三是管理缺陷导致的风险,是由管理制度的缺失或组织架构的制衡机制不完善引起的,需要从IT治理架构和管理机制上弥补管理和制度的空白及漏洞;四是人员违规操作风险,是由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规操作引起的,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操作培训,提髙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其中,后三类风险需要以主动防范为主要安全管理措施,要建立风险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机制。
记者:为保障银行业务的安全,广发行信息科技风险管控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徐徽:严控风险是我行2009年工作的主旋律之一,这也是行长辛迈豪在1月全行工作会议上确立的指导思想,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定位就是“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管控,将信息技术风险纳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2009年全行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优先投入资源、重点保障的工作目标。由此可见我行对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视。
现阶段,根据我行技术和管理的实际情况,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采用“广度优先、逐步提升”的策略,重点在管理、技术、人员等方面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立管理与技术结合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具体说来,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开展信息安全工作。
第一,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纳入我行五年科技战略规划的实施目标。为了提髙信息技术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信息技术对业务战略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支持能力,我行于2008年完成了五年科技战略规划目标和实施路径的制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是科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技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安全工作的中长期目标,定义了信息安全机制建设、信息安全相关系统和管理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实施路径,我行在未来几年内将根据科技规划的实施路径逐步开展信息安全建设,提升信息风险防控能力。
第二,完善信息科技治理,大力开展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基础。以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信息安全管理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部署了髙性能的硬件设备、实现了双机热备份、做好了生产运行风险控制,就算完成了信息科技风险控制的工作。其实不然,因为信息安全不单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只有持续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架构,从组织架构和制度等管理层面采取防范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我行在信息科技治理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认真学习和领会监管机构对信息技术风险控制的要求,吸收借鉴同业经验,将监管要求和同业经验转化为行内工作规范,建立系统完善的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机制,建立了三道防线、三个小组和三项机制。三道防线是明确了信息技术部、合规部、稽核部为主体的信息技术风险三道防线的职能分工;三个小组是成立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小组和支持保障小组,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三项机制是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保障机制、信息技术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信息技术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其次,建立健全信息科技规章制度。为了做好制度建设,我行信息技术部专门制定了《科技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明确了信息科技相关制度制定、修订、废止的流程和审批制度。在管理办法的指引下,切实抓好制度建设,近两年每年制定、修订的制度都在20项以上,形成了总数达到60余个的全行科技规章制度体系。同时加强制度的宣讲、检查、整改机制。对于新建立的制度,制定一项,宣讲一项,检查一项,违章整改一项。再次,加强信息安全队伍建设,提髙员工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髙素质的信息安全管理团队。去年我行在总行各部门和各分行科技部设立了信息安全岗,专门负责组织、落实本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了提髙信息安全岗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我行与广州市信息安全协会共同设计了培训课程,组织总行信息安全岗人员和总行信息技术部相关岗位人员分批参加了信息安全继续教育培训,实现总行信息安全岗满足《广东省公安厅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实施办法》中关于持证上岗的监管要求,今年将实现分行信息安全岗全部持证上岗。我们同时认识到,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不仅是信息安全岗的事情,而且是全体员工的基本任务。因此正在组织编写全员信息安全手册,对于桌面电脑安全、信息保密等基础信息安全知识开展普及教育,届时将人手一册,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遵守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第三,采取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手段防范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首先,持续开展信息科技风险检查、评估、整改这一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工作。一方面认真开展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通过审计发现制度、流程、操作等方面中的风险;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信息技术部的风险自查,每月定期开展总分行数据中心机房现场检查,每季度开展数据库操作、用户管理等髙风险操作的专项检查。根据审计要求和自查结果,严格落实风险整改工作,将整改任务落实到每季度、每月、每周的科技工作计划中。同时逐步扩大风险检查的广度和深度,主动发现并积极防范风险,通过风险整改实现持续改进。其次,严抓四方面的生产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化解机房环境、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的风险;二是建立和完善灾难备份中心,做好业务连续性建设;三是提升运行管理的水平,推进运行流程化和集中化管理,防范操作风险,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四是完善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髙风险防控水平。
记者: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有时会影响效率,您如何看待这两个因素的平衡?
篇2
一、总体目标和工作机制
(一)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我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准确、及时、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速度、结构等状况;完善GDP核算制度,满足GDP分级核算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部门服务业业务统计,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及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工作机制。
1.分工负责制度。由市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协同实施。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统计和所管理行业限额以上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
2.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市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市政府办公室召集市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服务业统计工作。
3.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市级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列入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内容。
二、服务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
(一)服务业统计范围及调查对象。
服务业包括以下15个门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国际组织。
调查对象为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包括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统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财务统计及方法。市统计局根据《浙江省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制度》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负责将调查对象划分为限额以上单位、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两大类;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实施统计调查。
2.业务统计及方法。市级有关部门制定本部门业务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限额以上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实行季报制度。限额以上单位一季度报告期为1至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至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至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到至11月,以及全年1至12月,各县(市、区)及市级部门的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12月25日、次年3月25日前,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限额以下和个体抽样调查建立季报制度。限额以下和个体抽样调查一季度报告期为1至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至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至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至11月,各县(市、区)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12月25日前;2009年二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业务统计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由各部门自行决定,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同时抄报同级统计部门。
(四)组织实施。市统计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制定抽样调查制度,编制数据处理程序和网上直报程序,审核、汇总、评估和全市服务业统计数据。市、县两级统计部门负责提供本地区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名单,指导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限额以上单位财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户的抽样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服务业统计报表。
市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市统一的服务业财务统计网络平台上,组织实施所管理行业的限额以上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做好本部门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市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县(市、区)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辖区内业务统计和限额以上单位财务报表的布置、收集、审核、数据处理和上报,同时向同级统计部门抄报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综合业务统计报表。
(五)工作要求。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
2.做好统计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抽调专业人员充实服务业统计力量,年度财政预算要保证开展调查所需经费,确保服务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3.规范统计基础。统计部门牵头,人事、民政、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体经营户名录库工作。加强统计台账和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做到数出有据,保证源头数据质量。加强统计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4.强化依法统计。要广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营造依法、诚信统计的良好氛围。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附件:市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职责分工
附件
市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职责分工
市统计局:负责全市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和综合协调,建立健全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制度和抽样调查制度,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基础台账建设,检查、评估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工作和数据质量,开展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房地产开发经营及其他有关行业的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日常统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核算服务业增加值,分析、监测全市服务业发展。
市信息办: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软件产业、通信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软件产业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组织全市软件产业、通信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教育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教育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教育行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做好相关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科技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科技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科技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民政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民政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社会福利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市民政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财政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财政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财政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以及财政决算报表和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表。
市建设局:负责做好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变动统计,向统计部门抄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变动统计资料。
市房管局: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统计制度,做好房地产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交通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交通运输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道路运输、水上运输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做好相关业务指导、检查,会同统计部门做好全行业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卫生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卫生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卫生行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市卫生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体育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体育服务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体育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旅游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旅游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旅游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工商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工商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工商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做好企业、个体经营户注册登记库建设,向同级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以及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基本单位名录的登记、变更和注销资料。
市人事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人事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机关和事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向同级统计局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以及机关和事业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登记、变更和撤消资料。
市质监局:做好法人代码库建设,及时向同级统计局提供赋予法人代码的单位名录的登记、变更和注销资料。
市邮政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邮政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邮政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市邮政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报送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篇3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飕飕冷风、2009年小幅回暖之后,2010年的食品行业再次经历了机遇挑战的洗礼。2010年的食品行业,用“跌宕起伏”来概括并不贴切的,“有惊无险”似乎才能说明现状。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凸显出行业发展的“艰难和不容易”,但随着政府部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事件均已销声匿迹,我们的食品行业又一次从逆境中走出。
对于2010年的食品行业,我们可以用四大关键词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历经“诚信”带来的压力,政府及企业们纷纷希望通过“追溯”和“第三方认证”来对食品的安全质量进行把控,并通过“法规标准”的密集出台以完成对行业的监督规范,这些都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蓝图,使我们坚信希望就在眼前。
站在2010年岁末回望,本刊特对2010年度的关键词进行盘点,以期勾勒出清晰的行业发展脉络,为业界同仁提供参考。
诚信体系建设
最近,“围脖”上流行一段话:早上起床,吃根地沟油炸的油条,切两个苏丹红咸鸭蛋,冲一杯三聚牛奶。中午,在食堂要一个注水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碗翻新陈大米饭。下班,菜场来条避孕药鱼、再开一瓶甲醇酒,吃一个硫磺馒头。这看似略带夸张的网络调侃语,不仅透露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失望无奈,更主要的是它反映出个别食品企业诚信的缺失。
回顾2010年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新闻事件,“食品安全门”事件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使国人刚刚恢复的信心大打折扣。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安全事件的发生,虽然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反应出的还是我们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我国食品资深专家周德翼也认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约束和社会诚信缺失双重约束的结果。中国的资源约束本身决定中国必须使用高风险的、“集约”生产技术,而诚信的缺失则使得安全食品的生产成为不可能。中国的食品数量安全的保障是以牺牲质量安全为前提的,如果中国彻底销毁所有的不安全食品,中国将没有食品可供使用。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履行承诺,承担社会责任是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的标志,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为此,工信部于2010年三季度,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认监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15部门(单位)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形成协同指导和推动诚信体系建设落实的工作机制。并且在加快健全相关规章、工作标准和制度,依法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立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的基础上,加紧研究建立全国统 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实现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等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并做好地方、行业协会相应诚信信息平台的对接。
同时,为进步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工信部已会同发展委等部委率先在黑龙江省的乳制品行业和河南省肉类加工行业启动了试点工作,目前该项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此项工作的带动下,食品企业已认识到建立食品诚信体系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以促进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食品追溯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凸现,各国政府和组织相继出台7--系列控制体系,如BRC和GMP等,以此加强对食品的管理。由于上述体系只能完成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管控,因此如果从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安全管理来说,食品追溯便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欧美国家均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而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仍需不断地对其调整,健全。此同时,由于现阶段,我国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是多头监管、分段监管,基本上是农业部门管种植和养殖,质监部门管生产和加工,工商部、_管流通领域,而卫生部门则管消费,环节环节之间松散的结构使得食品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传递链接,所以,除了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之外,采用科技手段对食品安全进行追踪管理,将整个过程中质量安全有关的信息记录下来,建立食品可追溯制度,实现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农业部为了进一步推进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提高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质量效益,依据《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力珐(试行)》等制度,组织制定了《2010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计划》,并组织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面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蔬菜》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加工信息全程记录,在提高产品透明度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条辨别产品真伪的有效途径,对于控制食品质量安全、推进整个食品行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方认证
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而第三方认证是指具有公信力之认证机构对被认证之公司是否合法存在的认证,以及该认证申请人是否属于并符合认证机构之相关规范要求的查证。第三方认证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多益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消除不稳定性并拓展市场机遇,而且定期评估的过程还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忠诚度和积极性,获得和维持认证的过程还有助于确保企业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同时,第三方认证还有助于企业向合作方和消费者证明自身始终处于一种良性的运行状态。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和外经贸部门推出系列办法,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和质量认证。
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出口量值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看到个中蕴藏着的巨大的商机,于是纷纷来到我国设立认证公司及办事处机构。目前,它们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向沿海城市延伸。从北到南,已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温州、厦门、深圳、广州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主要包括瑞士s@s、德国TOV、英国NTERTEK、法国BVQI美国uL等,它们是现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独立第三方产品安全测试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权威认证机构。这些公司也是在我国主要的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都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由于这些第三方认证机构把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通过严谨的检测认证服务,传递给更多的中国企业,因此也为中国企业扩大出口和提高竞争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法规标准
法规标准的出台对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有关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推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现行有关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和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的现状,2010年国家有关部委继续加大治理,整顿的力度,接连出台了多项行业新规及标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生乳》(GBl9301-2010)等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机构仪器装备标准《食品安全国标制(修)订项目管理规定》、《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及《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0版)》等相关政策法规、检测标准相继。
这些规定及标准,进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强化了各方责任,加大了违法惩处力度,为保让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及技术依据。
后记
- 上一篇: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计划
- 下一篇:信息技术五年级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