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范文
时间:2023-03-21 08:5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务公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是明确公开的内容。(1)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要公开。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工作目标及其完成情况;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过程和重要规划的制定过程、相关政策;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重要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和重要物资招标采购情况;救灾救济资金、物资的分配、使用情况;政府投资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招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行政审批项目、程序的执行情况;政府向社会承诺为群众办实事的事项及完成情况;当地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处理情况等。(2)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事项要公开。如学校招生、公务员录用、干部的选拔任用、学校医院收费、价格调整以及司法系统的执法行为等。三是行政许可事项要公开。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条件、标准、程序、期限,都要事先公开;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以外,也应当公开。各部门、各单位除了面向社会实行政务公开外,还要面向本机关公开内部制度建设、工作运作、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干部人事管理情况;干部职工收入分配;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是完善公开的形式。政务公开的方式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注重实效。(1)在群众便于观看的地方设置公开栏;(2)通过召开会议、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予以公开;(3)以行政服务中心、部门服务大厅和便民服务窗口为载体,把审批项目和对外服务的内容相对集中起来,实施“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大厅”办理,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以规范权力运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办事透明度;(4)积极创造条件推行“电子政务”,运用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互联网等进行公开,对县政府制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在永丰网站公开。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各乡镇、各部门成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聘请企事业代表、社会有关方面人士和群众担任特邀监督员,同时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定期对政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民主监督,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视察,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宣传报道推进政务公开的成功经验,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教育,有的还要进行公开曝光。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机关干部推进政务公开的自觉性,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良好氛围,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对政务公开进行监督。各乡镇、各部门设立政务公开监督电话举报信箱,由本单位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管理,对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向群众公布调查处理的结果。
篇2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纳税人的民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强化依法治税,实现公开办税、公正执法、公平税负,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政务公开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组织领导,规范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完善公开制度,推进政务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打造江苏阳光国税,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各级国家税务机关。
第三条深化政务公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依法。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开展政务公开工作。
(二)全面真实。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全面、准确地公开办税事项和行政管理事项。公开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防止和严禁任何弄虚作假行为。
(三)及时便捷。积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因地制宜,及时、方便、快捷地公开相关事项。
(四)注重实效。从实际出发,突出在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涉及纳税人的切身利益、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注重可操作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
(五)便于监督。公开的形式和范围应注重便于群众监督,创新公开载体,拓宽公开渠道,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二章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第四条公开的内容上力求全覆盖。包括对社会和纳税人公开的内容和对系统内公开的内容。
第五条对社会和纳税人公开的内容:
(一)部门职能类。公开内部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岗位职责及权限、税收服务承诺和工作规范、征收管理及税务检查规定等情况。
(二)执法依据类。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国家政策规定。
(三)规划计划类。税收工作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四)行政许可类。税务行政许可的设定、调整和取消情况,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办事条件、受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审批结果,以及税收法律救济等情况。
(五)办税程序类。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条件、方法、步骤等,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等。
(六)其他应公开的事项。
第六条对系统内公开的内容:
(一)人事管理类。干部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公务员录用、人动、教育培训、评先推优等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
(二)财务管理类。公开财务管理制度、单位年度预决算、财务经费收支情况以及财务审计结果等情况。
(三)物品及资产管理类。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的立项及结果,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变更及处置等情况。
(四)基建管理类。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等,以及建设工程招投标、基建项目的执行情况、决算情况等。
(五)后勤服务类。公有住房、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公务接待、后勤日常管理等。
(六)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医疗、工资福利、培训、奖励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办理情况。
(七)其他应公开的事项。
第七条下列政务信息可以依法免予向社会公开:
(一)确定为国家秘密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
(二)机关内部研究讨论、审议待定的工作信息;
(三)涉及商业秘密或者纳税人以不公开为条件所提供的信息;
(四)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的信息;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
(六)其它不宜公开的信息。
第三章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形式
第八条公开的范围上力求全方位。要按照有利于群众知情、办事和监督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公开事项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因事制宜、灵活多样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在不同的层次和范围进行公开。
第九条税务公示、公报、公告、函告等,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等媒体,举行新闻会、通报会、听证会、论证会、咨询会、联席会、工作通报会,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环节中的宣传、辅导、受理咨询等服务事项和措施等。
第十条对系统内干部职工公开采取的主要形式有:在内部办公网,召开局办公会、中层干部会、干部职工大会等不同层级会议公布,公文处理系统传递,编印信息简报,内部通报,下发文件等等。
第四章政务公开的主要程序
第十一条严格规范公开的程序。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要按照提出审核、公开和反馈的程序,主动公开政务,并严格限制不公开事项的范围。
第十二条对于应当让纳税人和内部干部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主动公开。
对于不能公开或暂时不能公开的事项,必须说明理由,并报本单位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变更、撤销或终止公开事项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并通过各种载体及时告知公众。
第十三条除公开目录列举的内容外,其他需要公开的内容由向政务公开办公室提出,经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同意后及时。
第十四条公开内容的更新应根据实际情况,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指定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定期维护并及时更新。
第十五条强化政务公开内、外网信息交换,推动公开程序网络化进程。
第四章政务公开的时间和期限
第十六条政务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内容、形式相适应,以不影响办事、决策和取得最佳客观效果为原则,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和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及时公开相结合。
第十七条临时性重要工作或突发性公共事件应依法及时公开。
第十八条除特殊情况外,公开的事项应在生效后5日内予以公开。
第十九条法律、法规、规章对政务公开期限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各级国税机关应根据公开事项执行时限确定公开期限。凡具有相对稳定性或经常性的办税、办事事项应长期公开,阶段性事项定期公开,临时性事项及时公开。
第六章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
第二十一条各级国税机关要把政务公开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二十二条各级国税机关要建立深化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局领导和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监察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有一名同志为办公室成员。
第二十三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
(二)审议本单位政务公开的项目、内容、范围、形式;
(三)检查、指导、督促基层单位开展政务公开工作;
(四)每年对政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分别向同级党组和上级主管部门作出报告;
(五)协调和处理其他涉及政务公开的事宜。
第二十四条政务公开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具体处理政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协调本单位与上级有关部门及下属各单位的关系;
(二)收集回复群众对公开、公示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三)具体检查、考核、促进基层单位政务公开工作;
(四)及时向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汇报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五)每年对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总结,提出下年度的工作计划。
(六)协调和处理其他政务公开工作的事宜。
第七章政务公开的工作制度
第二十五条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党组统一领导,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明确责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各级国税机关主要负责人是政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分管局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要把政务公开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按照省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系统的实际,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政务公开工作体系。
第二十六条建立政务公开评议评价制度。定期组织由特邀监察员、国税干部和纳税人代表等组成的评议小组,通过会议评议、网上评议、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评议。对评议中反映出的问题,应积极改进,认真整改。
第二十七条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审核制度。所有公开的内容必须经过事前审核,准确把握公开的重点、范围、形式和时机等。建立预示制度,对涉及本单位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在决定和办理之前,应事先公开方案和议项,在充分听取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再予以正式公布和实施。
第二十八条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制定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标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评议结果相结合,与评先选优挂钩,作为单位和个人考评、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推行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明确纪律责任、处理依据和标准,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甚至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附则
篇3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一)法律、法规、政策公开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一条和一百零九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3、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法规性文件。
(二)职责公开
1、对本级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3、对国家的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4、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5、对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进行审计监督;
6、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7、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8、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9、除《审计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对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审计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
10、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三)被审计单位的权利、义务公开
1、认为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有要求回避的权利;
2、被审计机关处以财务收支金额百分之五以上,且金额在10万元以上罚款的有关单位;或者被审计机关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的有关人员,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3、在接到审计报告后,有书面表达意见的权利;
4、在接到审计决定后,如不服有申请复议的权利;
5、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有向人民法院的权利;
6、有依照《审计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的义务。
(四)工作程序、时限公开
1、审计机关应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2、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其向审计机关提出的审计报告,应当先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3、审计机关组织听证会,应当在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之前进行。听证程序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进行;
4、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对地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应当先向上级审计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审计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审计复议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内作出审计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审计复议决定的,经审计复议机构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三十日。
(五)服务标准公开
1、讲究时效,不敷衍、不拖拉,工作效率高;
2、处理审计和其他事项不主观臆断,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手续完备,定性准确,客观公正,处理适度。
(六)办事结果公开
1、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
2、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报告及向有关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七)工作纪律公开
1、不准由被审计单位安排住宿。确需在被审计单位住宿的,费用自理,据实支付。
2、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就餐和宴请。确需在被审计单位就餐的,费用自理,据实支付。
3、不准无偿使用被审计单位的交通工具。审计工作必需的交通工具,由审计机关自行解决。确因审计工作需要临时使用被审计单位交通工具时,要据实付费。
4、不准参加被审计单位安排的旅游、娱乐和联欢会等消费活动。
5、不准无偿使用被审计单位的通讯工具和办公用品。
6、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的任何钱、物和各种有价证券等。
7、不准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与审计工作无关的要求。
8、不准在被审计单位报销任何因公因私的费用。
二、政务公开的方式
建立宣传栏、橱窗,制度上墙。通过新闻媒介定期向社会宣传审计法规,宣传审计工作。制作小册子保证审计人员人手一册。
三、工作领导
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各部门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坚持经常地学习和教育,使全体人员明确政务公开的意义,熟悉、掌握政务公开的内容。有关部门定期检查、修订政务公开内容,使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工作责任制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政务公开工作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作出统一部署,具体指导,督促检查,狠抓落实。明确政务公开工作涉及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定期进行考核。
五、监督检查
篇4
一、基本情况
县旅游局年度组织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
(一)组织领导、工作机构、人员配备情况。
1.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成立了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工作小组,一般信息由副局长负责保密审查,重要信息由局长负责保密审查。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修改完善了《县旅游局工作制度》,包括政务公开制度、政府信息报送制度、保密工作制度等,在政府信息公开时填报保密审查表。
(三)政府信息公开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及执行情况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费保障情况。
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年度计划,工作中按计划执行,在开展阶段性工作时重点公开,并保障工作经费。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及时公布和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时编制和公布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二)年度主动公开信息89条。
(三)年度主动公开信息种类主要是最新公开信息、总结计划、公众监督等。
(四)年度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有年县旅游局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重点旅游项目推进情况,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情况,旅游标准化建设情况、旅游购物、翡翠产业发展推进情况、安全生产等。
(五)年度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主要采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新闻媒体、宣传栏、96128电话查询及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政府信息
(六)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内部保密审查制度及办理程序。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年度没有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四、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情况
(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机构,落实审查职责,落实审查工作分管领导、负责部门、专人实施。
(二)规范、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与公文运转程序、信息程序结合起来,坚持“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原则,建立政府信息网站登记制度等。
(三)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波密审查工作。
五、咨询处理情况
年度余起受理现场咨询、起电话查询、起阳光政府网络查询,查询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资格考试成绩查询、餐饮业“双百”工程怎么实施、翡翠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等。所有的查询都给予了圆满正确的答复,查询人非常满意。
六、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申诉的情况
本年度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申诉、行政复议和。
七、政府信息公开的费用发生情况
篇5
一、政务诚信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按照新一届政府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正当其时。因为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降低交易成本,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治理社会诚信缺失,促进全社会诚信环境的根本好转。
近年来,中央决策层非常重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多次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党的会议决议,还是国家有关部门的规范性文件,都将诚信分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个部分。应当说,这是按照问题导向对社会诚信所做的分类。虽然这种分类在学理上、周延性上有待商榷(例如社会诚信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司法公信的关系等),但对于促进相关领域诚信缺失的治理或信用体系的建设并无不妥。而且,抓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司法公信,确实有利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整体建设,有利于净化社会诚信环境。
在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务诚信最为关键。将政务诚信置于社会各类诚信之首,不仅昭示着我国政府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引领与担当,而且体现着党和政府“打铁首先自身硬”、“治国先治吏”的理念和决心。
政务诚信首先要求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表里如一,说话算数,有决策必一言九鼎,作承诺则言出必行。简言之,要求我们的人民政府不仅是法治政府,而且是诚信政府。只要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够率先垂范,切实做到政务诚信,就能够带动全社会成员的诚实信用,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政府不仅是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担当者、实践者、受益者,更是设计者、引领者、组织者,政府必须首先做到诚信。可以说,政务诚信能否实现,直接决定着我国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成败。
二、政务诚信的责任主体是我国各级政府机关
所谓政务诚信是指政府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履行法定职责或约定义务的状态。政务诚信的责任主体是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关。政府机关作为具有特定法律地位的公法人,直接承担着我国政务诚信的总体责任。
政府公法人是指基于国家或法律授权,为履行国家管理职能、行使国家权力而设立的政府机关,其宗旨是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和进行公共管理。政府机关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公法人,有义务和责任实现政府政务诚信的目标。
政府机关的廉政勤政、依法行政本是政务诚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民服务、取信于民是政务诚信的基本要求。虽然政府机关的偶然失信不一定会立刻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追究,但一定会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直接的损害,也应该有相关责任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党纪政纪处分。
与社会组织和自然人一样,政府的公信力也靠自己长期的诚信记录予以建立,被自己的失信行为所毁损。构建诚信政府的过程类似于构建一个信誉良好的公司,只是难度、影响、受众更大而已。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的利益多元化,主体层次化,诉求多样化,政府的工作可谓“众口难调调众口”,当然也就难免“一人难顺百人意”。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很难保证全社会所有人都能够对政府的诚信予以认同。但同时,政府也应当相信,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客观公正的。
按照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依法监督政府工作的权利,因此,社会公众理所当然要对政府的业绩及诚信进行考评。考评指标既包括国民经济与社会是否健康发展,又包括政府行政是否依法,但更多的是公民能否安居乐业,工作、学习、生活秩序是否井然。百姓考评政府业绩及诚信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些虽然不专业,但却很务实,即使感性超过了理性也不足为奇。
由此,政府与社会应当达成一个考评政府业绩及诚信的共识,即政府要履行社会公共管理的法定职责,兑现向社会作出的承诺。而社会则有权监督政府工作,制约政府权力,同时支持政府工作,保障政府机制的正常运转。
随着我国社会公众民主与法治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社会管理机制的运行越来越透明,政府能够自由裁量的空间越来越小。从政务诚信入手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不仅体现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而且必将成为我国构建法治政府的改革重点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
三、政务诚信的重点是政务信息的归集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问题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增加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用信息的不对称。所谓征信又称信用信息的归集,是指收集、处理、验证和合法传播主体信用信息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用征信的目的在于调查交易对象是否为有价值的受信主体。例如,商务征信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归集并公开失信行为人的信用信息,让包括失信行为人的交易对象在内的相关主体充分了解,再自行决定是否与其继续交易。商务征信系统的作用在于通过市场信用信息的传导机制,治理市场信用缺失,淘汰失信行为人。
构建政务征信系统的目的在于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政府廉政勤政,提升政府依法行政和从事社会管理的水平。具体来说,通过依法归集和公开政府信用信息,评估政府成果,督促政府政务诚信、依法行政,落实我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不同于市场经济中对市场主体的自由淘汰与选择,社会公众必须在对政府公法人地位和公权力认同的基础上,并且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履职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建议。由于政务诚信的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鲜活,既包括制度规范又包括道德规范,最能够反映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综合状态,所以,从政务诚信角度了解政府的工作与业绩。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操作性。
落实政务诚信的主要形式是政府政务信息的公开,包括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只有公开了政府机关作出决策的过程以及执行决策的情况,才能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的业绩和遇到的困难,从而与政府同心同德、共克时艰。政务信息公开是公平和公正的基础,没有公开就没有公平和公正。
目前,我国政务公开的重点应当是行政处罚结果的公开。行政处罚结果是社会公众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热点和焦点,可以直接体现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水平和绩效。行政处罚结果的公开不仅能够为被违法行为侵害的受害人伸张正义,对加害人罚当其过,而且可以对社会起到警示的作用,减少侵害行为的发生,更可以推导出政府行政执法、守法、立法的全过程,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需要强调的是,归集和公开政务诚信信息的主体,不应当是政府自身,而应当是能够代表社会公众的、超脱于政府机关的、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可以是人大,也可以是人大授权的社会机构。应当说,目前我国政府在对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信用信息归集方面极为重视,内部信息数据保存和处理能力很强,行政监察水平很高。然而,这一切都属于政府自身的内部监督或自律,不能取代外部监督。要知道,即使政府具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也只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偶然状态,取代不了常态化的制度规范。
诚然,我国对国家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和严重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很大,在此方面。党内有纪检,行政有监察,人民检察院有反贪局。但是,这些并不专门针对政府的政务诚信问题。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阳奉阴违、欺骗公众等严重政务失信行为,有必要由人大或人大授权的机构予以归集和公开,让社会公众予以监督和批评。
其实,政务公开的制度安排并不复杂,运行成本也不昂贵,问题在于制度设计者能否放弃“为民作主”的“父母官”心态,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理念。
四、政务诚信需要领导干部带头
在政务诚信体系建设中,领导干部的作用不可小觑。“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在政府公法人中,作为行政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干部就是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政府,对内指挥调度,可以说,政府对政务诚信的责任就是领导干部的责任。
政务诚信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诚信,这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上梁不正下梁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领导干部不可能带出诚信的管理团队,不可能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搞好一个地区的政务诚信,光靠一个领导干部是远远不够的,但搞垮一个地区的政务诚信,一个领导干部就绰绰有余。
诚信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素质,直接体现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诚信不仅包括对上级领导的实事求是,对社会公众的真诚老实,还包括对自己职务的尽责尽忠,对遵守党纪国法的身体力行。诚实信用与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恪尽职守等要求一样,都属于领导干部的职业伦理或从政操守,对于那些不讲诚信,连做人的底线都要失守的人,何谈率先垂范的社会良心?
篇6
一、2012年政务公开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进政务公开
为保证政务公开工作规范运行,根据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时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体系,同时确定由市局办公室、市场部两个部门具体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落实等工作。并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企业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
篇7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务公开办的具体指导下,我局以公正便民、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以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和公信力为标准,把搞好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密切干群关系,树立亲民政府形象的重要举措,加强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采取了多种措施,使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局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采取的措施:
1、成立组织。为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局成立了以局长李天祥同志为组长,副局长赵宏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协调、督导工作,为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建立长效机制,奠定了组织基础。
2、制定了工作制度,规范了工作行为。为了配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我局先后制定了12项工作制度,包括一次告知、举报投诉一次查实待岗制度等,并公开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约束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为规范工作行为,提高效率奠定了基础。
3、行政审批程序公开。按照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规定,我局将许可事项的条件、程序、时间和所需资料全部公示上墙,坚持便于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情,利于群众监督为原则,坚持唯条件、不唯成份,公开接受监督,为加快审批提高效率奠定了基础。
4、使用干部公开,创造有为有位、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在干部使用管理上,我局严格遵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条例》规定,在民主推荐、党组研究、公开公示的基础上确定干部,创造了公平公正有为有位,舒心服务的干部使用环境。进一步调动了干部真抓实干的积极性。我局今年新成立食品协调处、食品监察处两个处长使用就是根据以上程序进行的.
5、财务收支公开,增加透明度。坚持每半年一次财务收支公开制度,增加各项收入、支出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二、存在问题
由于《行政许可法》刚实施半年时间,时间短,要求严,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行政许可进一步得到规范和提高,但离法律、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新的一年里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篇8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促进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办事效率。推行党务、政务公开的基本目标是努力形成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党务、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只要是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内容,都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重点抓好决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具体抓好四个方面的公开:
㈠局机关关于党务、政务各项重大事项。
㈡审计工作中的大事、实事公开。年度内局机关的重大决策、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项目,干部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㈢国家政策、重要法律、法规的公开。对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重要问题,要将办理情况予以公开。对某些重要事项,要将落实处理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㈣机关内部事务公开。主要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干部人事管理、单位内部财务收支、干部职工福利待遇情况及其他干部职工关心的重要事项的公开。通过公开栏或政务信息网络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公开本单位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及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职责等。
三、党务、政务公开的主要形式
按照“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和多个层次予以公开。一是通过公开栏、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二是通过政府网站、局域网络公开。三是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公开。四是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编发通报、简报等进行公开。
四、党务、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人动情况,局机关对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篇9
一要办好政务中心。加强各级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全程开放式办公和透明化运行,各区(市)县要认真检查所属乡镇便民中心和社区服务站达标情况,今年要做到达标满覆盖,受灾地区也要将此项任务纳入灾后重建项目中同步推进。
二要拓展网上服务。建立完善网上咨询服务、举报投诉、公共信息查询等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审批、网上登记、网上年检、网上收费及在线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行政业务网上办理。
三要完善电子政务。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完善政府职能部门局域网建设,建立在线互动平台,形成外网业务受理和信息反馈、内网事项办理的信息交互机制。对网站上的群众提问要及时处理和反馈,对虚假不实信息,要第一时间消除。
二、进一步推进政务运行公开
一要公开决策过程。健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重大决策公示预告、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听证等制度,完善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回应机制,广泛吸纳群众智慧,引导市民和社会组织有序参与行政决策。
二要公开行政权力。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部门权力清单,优化行政运行流程,在市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大厅和部门门户网站同源公开,规范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和行政裁决等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程序,加快建立覆盖全部行政事项的阳光运行机制。
三要公开政务信息。全面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采取增设政务信息查询点、扩大政府公报覆盖面等多种方式,提高政务信息知晓度。健全专职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公开政府信息作用,尤其对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民生工程等重要政务信息,要及时公布和通报,提高政务信息时效性。
三、进一步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一要落实公开内容。严格按照我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实施办法的规定,组织公共企事业单位编制办事公开目录,尤其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水电气、公交等行业,要全面公开办事项目的依据、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和办理结果等内容。
二要强化制度建设。逐个系统、逐个行业建立办事公开制度,细化操作规程,强化事前依法公开、事中监督检查、事后评议考核长效机制,确保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篇10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后,我乡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方面的知识做了明确的讲解,增强了对《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和贯彻落实《条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为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乡多次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和村长书记会议对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工作进行督促和部署。并根据乡领导班子变动及时调整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的相关人员。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张大武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陈友芬同志和政协联工委主任、组织委员李辉同志担任;监督小组组长由乡人大主席许思忠同志担任。
二、规范内容,突出重点
在政务公开推进过程中,讲求实效,根据我乡的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1、公开内容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落实。今年《条例》的正式实施,为我们政务公开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标准。我乡今年的政务公开内容,是严格按照《条例》第十二条的八个方面来进行的,公开的内容有乡政府机构设置及职能、工作人员岗位及职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计划生育政策、合作医疗、惠农补贴发放等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进行了公开。
2、进一步规范公开形式。将原有的公开内容重新统一规范,并重新做好两面政务公开栏。按公开内容分为固定公开栏和活动公开栏。固定公开栏主要公开我乡基本情况、乡机关示意图、各部门分工及职能、工作人员岗位及职责、半年度各项指标数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活动公开栏则主要对临时的,重大的以及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事项进行公布。
3、广辟公开渠道,努力推行政务公开网络化。除固定的政务公开栏公开外,我乡还采取了多样化的渠道对政务信息进行公开。一是采取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如今年就发放了农业灾害预告、合作医疗保险宣传资料以及惠农补贴发放情况的《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资料,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做到了家喻户晓。二是通过会议和文件公开。对一些只适合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内容,我乡采取了会议和文件的形式公开,防止决策过程中的“领导个人意志”和“暗箱”操作。对村民普遍关心的,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重大决策或措施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定期召开了座谈会,增强了乡政府施政的透明度。三是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政务公开。今年区政府网站的建立,为我们政务公开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板塘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将我乡基本情况以及政务公开资料传上网,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板塘,也为我乡的政务公开开辟新的渠道。
三、严格督查,注重实效
为保证政务公开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乡党委制定了多项监督督查措施。一是检查监督。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织力量采取“听、看、查、访、议’的方法进行督查,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对工作不力,效果差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二是社会监督。设立了举报电话,及时处理有关政务公开方面的来信来访。三是及时查处违法违纪的行为。对公开内容不实或对公开不负责任的,及时进行调查,对违纪者严肃处理以此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