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6 09:1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信息化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办公室:
1.本学期我们将开始着重培养部门干事,发掘每一位干事的个人才能所在,为办公室培养后继人才。作为学生会各项活动的枢纽部门,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包括:各部门会议记录,办公室物品管理,财务管理等。
2.在本学期初,我们会进行学生会全体成员的档案登记工作,以完善的数字化档案规范学生会成员档案。
3.根据学生会以前的档案资料,我们整理出学生会的相关规章制度,包含《学生会章程》《学生会奖惩制度》《学生会部门职责》《学生会办公室值班制度》《办公室财务管理制度》,依据各部门的意见,将做出相应的修改。
4.对各部门每次活动进行考勤,记录,各部门举办活动必须提供相应的活动策划书以及活动总结,并将此列入部门工作的考核范围。此措施也是为更好的建立完善的档案制度。
5.与宣传部合作设计学生会LOGO。并将此LOGO应用于学生会各项文件,证件以及活动中。设计《信息工程系学生会文件统一模版》,以此模版应用于所有学生会文件中,如计划书、策划书等,进而规范学生会文件。
二.外联部:
1.积极与校外社会团体和企业联系合作,为各部门开展活动争取经费赞助,集体按照各部门的工作开展;
2.在院篮球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积极配合生活部做好勤工俭学这一活动,并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
3.在运动会期间做好宣传工作,以吸引更多的商家赞助;加强我系与其他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增进友谊;
4.注意培养、锻炼一批有能力的干事,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三.生活部:
1.在牛奶征订方面,在宿舍变动后,我们继续征订牛奶。同时把送牛奶的工作列为勤工俭学的项目;在天气预报方面,我们仍然会在每天早上挂出小黑板,并努力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及时更新.
2.在卫生方面,由于检查卫生是为了督促同学们搞好卫生,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除每周一检查卫生外,我们还不定期的抽查,并设想使用流动红旗的老办法。另外我们将重新制定卫生标准;
3.在勤工俭学方面,我们将与外联部合作,在周末和节假日为同学提供工作机会;
4.我们还设想与宿管部合作举行“创意大赛”的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5.本学期我们还将举办第二届心理知识竞赛;
四.宿管部:
1.常规工作,周三检查宿舍卫生,本学期我们将会重新制定评分标准;
2.恢复与建工系学生会宿管部合作的“二手市场”;由于毕业班的同学二手物品较多,我部回尽快落实;
3.我们还设想与生活部合作举行“创意大赛”的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体育部:
1.由于种种原因,我部门的干事严重缺乏.为了能使我体育部能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本部门决定在学期开始,具体时间在3月5号前,再次招收一批新干事.壮大我部门的力量.
2.篮球联赛其实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本系内部的篮球联赛.系篮球联赛是我体育部门的常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比赛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目的在于增进各班之间的感情.在比赛中出现的突发时间,将会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罚,具体处罚办法将会在策划书上做具体的规定
3.我系首届运动会,详细见策划书;
六.学习部:
1.与团总支合作,举办辩论赛;
2.成立编辑组,积极向校报校刊投稿;
3.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让同学们更多的接触口语;
七.文艺部:
1.积极组织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各种选拔,确定参赛同学;
2.策划学生会联欢活动,增进各部门的联系;
3.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八.宣传部:
1.及时、保质的出好各部门海报,宣传各部门活动;
2.定期更换橱窗海报;
3.设计学生会LOGO与《信息工程系学生会文件统一模版》;
篇2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优化
1优化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的背景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综合体。会计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整体的会计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运用效率。企业会计信息化是涉及整个企业的,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机制、经营方法都植入信息化元素,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随着国外商品挤占中国市场,国内的商品生产者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过程中,其能否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突破既有的贸易经营的短板,在新形势下尽快转化思路,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为了让我国的经济发展早日实现转型升级,突破经济学意义上的“中等收入陷阱”,也为了让在逆市中的企业找到自己在信息背景下的市场定位,就需要更加规范、更加专业地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革。在这里,企业的审计监督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促进企业本身的长远、全面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有可能会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在会计账本上做手脚,为了一己私利,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在会计信息化深度发展的当下,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流程设置,对于有效杜绝相关情况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的优化思路
2.1严格依法照章办事
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的优化过程当中,要坚持严格依照法律和相关章程办事的原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已经越来越难以暗箱操作了,特别是那些已经上市的大中型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到严格透明,严格依照法律和相关章程办事。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对企业从事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全流程参与者进行一个卓有成效的培训,让不同背景和不同学历的人都能够有相同的机会来接受法治化的相关培训,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员工能够熟知并理解他们在自身工作的过程当中所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相关义务。此外,依法、照章办事,还体现在对于人员的管理上,对于那些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当中出现失误和存在问题的员工一定要予以坚决的清退。企业应该认识到会计部门应该是企业最核心的部门,它一方面承担着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的信息反馈的重任,另一方面为企业的运营提供了现金流。会计系统一旦出现问题,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和影响,因此一定要在人员的管理上体现企业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2.2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除了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管理的相关流程,还要考虑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在进行管理和日常工作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保障企业的核心利益。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中,完善内部的规章制度,对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工作流程进行细化的部署和安排,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企业的核心利益。那个完成这一目标,就要坚持企业会计及管理的几个原则,首先是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的原则;第二是相互制约的原则;第三是内部防范原则。基于企业会计学习管理这三个原则,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实际过程当中,企业一定要对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和企业的相关会计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让企业的员工中明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保守秘密,尊重会计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一定要重视建立惩戒机制,对于违反内部规章制度,触犯企业核心利益的员工要予以坚决的惩罚。这种惩罚的手段一定不要单一,不要单纯地只仅仅对于那些出现问题的员工予以开除,也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在实际运行当中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培养一个成熟的会计一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因此,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对员工的惩戒机制一定要强调人性化,强调柔性,对于那些工作当中不是因为主观原因所犯错误的员工,如果这些错误可以弥补,这应该给员工足够的机会,用柔性化的管理来代替以往的铁血政策,提高企业内部的向心力,提高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
2.3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为了帮助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长远发展,优化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流程,就应该着重考虑和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在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应该通过以下两个路径:一是员工的内部培养;二是从学校角度出发,在学校教学阶段,就“订制”那些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需要的人才。在员工内部培养方面,其实应该在内部员工当中选拔具有一定潜力又对会计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的员工,通过企业内部的培训或者帮助员工到其他社会上的相关机构进行深造和学习,来帮助员工增加会计相关知识,培训结束后企业可以安排这些员工进入企业从事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内部选拔的员工已经对企业的实际运行和商业模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这个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企业再对他们进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培训,这样他们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一定能够有更多的心得,对于优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流程,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案。第二个路径是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向学校定制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当中所需要的人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通过与学校的良性沟通和给学生更好的待遇和条件,激励学生在校期间就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内部员工培训的成本,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
2.4加强长远规划的制定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的优化和管理,是为了帮助企业在未来更好地发展。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优化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强调长远规划的制定。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长远规划,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是考虑企业实际运营业务的不断变化,其次掌握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有关技术的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要在商业社会的竞争和发展中获利,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不同领域的商业运营需要采用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流程和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一定要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认知,并且在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优化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的制定方面做好准备。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公司非常有可能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流程和相关技术进行卓有成效的改进和创新,因此企业在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考虑未来企业会计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调整些简化流程预留空间,做出相应的准备。
3结语
信息化背景下优化企业会计工作流程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相关工作的过程当中,国家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企业的经营者也需要改革和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则需要进行更多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程度。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调整,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韩连梅.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的优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7).
[2]何黎阳.针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优化策略[J].时代经贸,2014(3).
[3]仪秀琴,侯铸芳.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优化策略途径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
[4]何祎.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分析[J].财会学习,2015(17).
篇3
关键词:“3S”技术;规划管理 应用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城乡规划”说到底就是对城乡的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以满足城乡可持续发展需求。因此城乡的发展又是动态的、四维的,将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对规划和决策提供及时可靠地数据和信息,是当今城乡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由于卫星遥感数据具有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综合性、可比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其数据具有良好的现势性和动态性,因此在规划的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中逐步的应用起来。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国土规划需求和推动下产生的,并从此在城乡规划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创造条件。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数字城市”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科学的城乡规划信息管理方法和手段。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得到了综合或集成使用,“3S”这三种空间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必将为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地技术支持,必将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动态管控平台,为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保障。
1地理信息技术的含义以及应用特点
地理信息技术又称“3S”技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撑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利用该系统通过对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 、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结果。遥感(简称RS)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物体、区域或者现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取调查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应用的一门技术。遥感技术利用了地物的电磁波特性,即“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所以遥感也可以说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测电磁波识别物体以及物体存在环境条件的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地或准确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经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以便解决复杂的管理或规划问题。
“3G”技术在规划资源的管理中的应用过程,由单一向综合集成发展。遥感技术向高分辨发展,影像的解译由目视――人工交换式――半自动或自动提取信息发展,网络化发展等等,促使规划管理从定性向定量拓展,从静态向动态拓展,从规划单一课题研究向日常管理拓展,从部门走向社会,从管理型走向服务型。
2地理信息技术在规划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3G”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不论是单一方式还是综合、集成应用方式,已经充分地渗透到规划管理的各个方面,促进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2.1基于“3G”技术的规划编制
常规办法是利用遥感技术直接或间接进行野外资料收集、调绘,在将调绘的成果进行内业数字化编辑后导入GIS中或直接在GIS软件平台上数字化到入库;非常规的方法是直接携带计算机到调绘现场,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以遥感影像数据为参照,以GPS为数据源,以GIS为软件平台直接绘出图斑,标注属性,直接完成规划资料调查。与传统的调查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2.2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对控规编制的完善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建设用地出让或划拨的依据。以往规划用CAD绘图,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不能互动,一旦改动,需要重复性操作,增加了工作量。如果以GIS为平台,将部分CAD数据转换成GIS格式,借助GIS计算建筑基底面积,再进一步对现状做统计分析,利用GIS,快速建立三维模型,供规划人员参考。为适应城市的发展,规划要求建立动态的“控规”调整平台,借助GIS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规划部门对规划条件进行评估,实现控规方案的最优化。
建设用地评价是大型规划项目或城市总体规划的规范性业务,主要是确定哪些土地适合城乡建设,或者在空间上进一步划分禁建区、限建区、适宜建设区。借助地理信息技术不仅拓展单一评价方式,还可以拓展不同用途的土地适宜性分析,不同用途的土地分配,不同建设时限的评价、分类,甚至现有用途的调整、旧区在开发的政策分析等。
交通规划中对交通出行的调查也可以使用遥感技术完成。另外对建筑质量、绿化覆盖、生态环境以及建立动态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平台、城乡建设状态监测等领域均可发挥作用。
2.3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和配置有限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各类用地的主要依据。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最终目的是以GIS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使用可视化技术,在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业务流程,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改、实施的自动化管理,结束长期以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的基本上靠人工管理的存储效率低下、信息形式单一、难以保存质量等问题,为城乡规划的动态实施和成果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手段。
3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趋势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成果的完善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相互间的渗透,城乡规划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形成多种形式的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集成化技术系统,为科学研究城乡规划、科学编制城乡规划、政府日常管理城乡规划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保证。
(1)“3G”集成技术的完善推动规划管理的实时性。目前在城市规划中“3G”技术的使用还只是单一或综合利用阶段,一旦真正实现城乡规划与“3G”技术整体的集成,即有机的结合、在线的链接、实时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那么规划科目的现状调查、变化和动态监测布局会得到实时更新。
(2)遥感技术向“三高”发展。即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将革新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动态监测的方法,在城乡规划方面开拓更大尺度上的应用领域。随着有感分类技术的提高,对地物的自动化识别能力的提高,将促进分类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大减少外业和目视解译的工作量。
(3)地理信息系统的完善进一步促进城乡规划管理的现代化。时态GIS的应用可动态管理城乡规划工作的全部业务以及现状、过程、历史图形属性拓扑信息。实现对城乡规划调查、分析、编制、审批、发证等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做到对每个规划建设的项目简析动态实时跟踪管理,有利于为是领导提供科学的规划决策。
篇4
【关键词】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设计
引言
自十八世纪之后,人类就迈入了机器时代,首推的功臣就是瓦特,他于1785年对蒸汽机进行改良,促使着科学技术不断前行,渐渐地自动化技术便应运而生,在工业技术的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解决了减少生产劳动力的问题,为相关的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在如今的电子信息时代自动化技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自动化作为一种高新技术的代表具有重要地位,自动化技术结合多样的技术形式,例如,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感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机器和设备的控制,对机器和设备进行自动调节和检测,对机器的开关进行自动化的控制,自动化的应用可以使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工作,通过这门技术可以使机器处于自动化或者是半自动化的工作状态。
2.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自动化技术具有广泛性,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可以利用到自动化技术提高设计的效率,计算机能够代替人来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对中国的自动化工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自动化技术融合了很多技术,自动化技术的适用性很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工作效率。以往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开发过程主要利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以往的模式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操作,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被损耗,利用比较智能的自动化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自动化可以对机械进行控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就具有了智能化的功效,自动化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帮助很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保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准确率[1]。
3.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
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在计算机中运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使相关程序实现自动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操作和工作效率,对于人力的应用也相对有所减少,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设计者的工作量,通过人力的节省和物力的节省得以实现,对于一些工作可以避免重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操作人员应该对自动化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对产品进行创新。在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实现智能化的功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的产品质量,对相关的程序进行优化处理,由于自动化的应用使得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正处于改革阶段,对设计工序进行完善可以使设计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更好,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自动化技术的功能相比于人脑的功能更加多,人脑完成不了的任务可以通过自动化实现,自动化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使得设计的精准度有所提高,对信息和控制的处理相比于人力要优越[2]。自动化设计还具有如下的重要作用:
3.1实现一体化和机械化
自动化技术就是利用机械操作代替人力操作,对现代社会的人力进行解放,生产企业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使工作流程趋于完善,对于人力成本可以进行节约,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在生活之中也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融入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就必须先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相关原理,例如对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了解,最终可以有效利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一体化和机械化,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功能趋于多样化,相关的设计方案也可以多种多样化[3]。
3.2实现智能控制化
对电子信息进行处理是对岸自信息工程设计的主要工作,电子信息的设计和开发都离不开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过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让机械和设备进行自动化的作业方式,对电子信息工程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在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中应用到自动化技术可以帮助生产企业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企业也可以收集到密度大的具有价值的信息,在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设计之前可以通过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留下恒和步骤更加完整,对设计方案可以提出很多整改建议,如此就可以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智能控制化。
3.3实现精准化
自动化技术是先进的高科技技术,自动化技术具有人工设计不具有的精确化的特性,自动化技术的要求是高标准的,在对信息处理和控制应用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由于融入了自动化技术就可逐步实现精确化,对电子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自动化技术也可以在应用中得以进步。
4.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4.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要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之中就要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数据和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最佳方案。计算机学要巨大的容量来装载相关的数据和图像,设计人员对数据进行计算,对图像进行编辑和处理,为的是能够快速找到这些数据和图像。对于复杂和繁琐的工作自动化都可以代劳,在程序中输入需要的数据仅可以立即得到解决方案,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减少了可能因人工噪声的设计失误[4]。
4.2电路分析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核心是电路分析和计算机控制,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路分析中可以对相关电路进行优化,例如三相电路、电感电路和双口网络的电流电路。对计算机控制技术也有所帮助,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4.3辅助制造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设计结果需要验证,由设计人员完成的设计首先投入到生产之中,然后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验证,如果发现不足及时进行修正,直到设计出的产品符合要求为止,在这个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优化,对辅助制造的应用主要可以表现在将产品的制造和检验融为一体,对电子工程的制造水平具有完善作用。
4.4集成制造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涉及包含多个环节,对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的应用要合理,自动化可以对所有环节进行优化,自动化的集成制造应用可以是所有环节紧密相连,对于所有的信息进行集成管理,缩短设计的时间,自动化技术在集成制造中还可以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使得设计更加方便快捷,对于信息的传递也有所保障,信息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的传达到位,同时对设计的产品质量也有所保证。
5.结论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是比较综合性的技术,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的一体化和机械化,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出一个方向,自动化技术的优势需要合理利用。总之,自动化的应用设计还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投入精力进行研究,为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科技进步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盛奇.浅谈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6,30:6+8.
[2]孟晗.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03:125.
[3]文武.探究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246.
篇5
关键词:通信技术;工作过程;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TN911-4
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如今即将步入4G时代,在网络通信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人性化服务的同时,社会对通信技术领域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市场饱和度的增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通信产业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尤其在无线通信、光通信、移动终端等业务领域尤为明显。中兴、华为等国内知名通信公司,纷纷在西安高新区布点,区内现已聚集的几百家通信企业。急需大批专业的通信产品应用部门的设备管理与维护、通信业务部门的营销、服务、管理及设备维护、通信网络和终端的维护与管理、通信产品测试、销售与售后服务与维修、通信工程公司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现场调试等方面的人才。
如今,我国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已形成了由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此外,还有相关通信专业培训机构的加入也更加丰富了培养机制。各个层次的院校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其培养目标,其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均有所不同,当前按照市场需求;应用型及实践型人才是目前社会最急需的。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出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通信技术人才,相关培养院校应当在其课程体系上依据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1.1 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置原则
对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设置,首先应依据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确定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把工作过程中复杂的工作内容结构化,以学生为主体,以从业者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素质为主要目标和要求,开发实践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进行教学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要求的“职业能力”本质上是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的综合发展,体现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项要素。其课程标准应对相关“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具体描述,同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体现工学结合特征,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掌握。通过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任务,让学生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并能拓展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1]。
1.2 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
对于通信技术专业,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了解到,在通信行业的企业中,有很多岗位非常需要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岗位群分析如表1所示:
主要就业行业(企业) 主要就业岗位(群)
通信运营企业 电信营业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等
通信设备/产品制造企业 测试工程师、维护工程师等
通信工程及代维企业 安装调试工程师、维护工程师等
通信产品流通企业 市场营销工程师、售后工程师等
表1 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
1.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信技术课程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3.1 通信终端生产与维修
主要有专用工具如手机综测仪等的使用;通信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设备故障诊断;通信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设备检测等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有使用测试仪器等专用仪器与工具的能力、诊断通信终端设备故障的能力、检测通信终端设备的能力以及维修通信终端设备的能力。
1.3.2 通信设备及产品的营销
主要有通信产品咨询;通信产品演示;各部门协调;客户销售等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有掌握通信产品的特点与用途的能力、熟练操作通信产品各项功能的能力、进行良好的计划、沟通的能力以及进行通信产品销售的能力[2]。
1.3.3 程控交换运行维护
主要有本局配置;开局出局配置;设备安装;设备维护;业务管理等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有配置程控交换机的能力、能安装维护程控交换设备的能力、管理程控交换业务的能力和撰写维护报告的能力。
1.3.4 传输设备维护
主要有传输设备工程安装;传输设备工程调试;传输网日常管理;业务配置与网络保护等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有安装调试传输设备的能力、进行传输网日常管理的能力、进行传输业务配置的能力和撰写维护报告的能力。
1.3.5 通信工程监理
主要有通信系统规划;通信设备安装指导;通信线缆铺设指导;监理报告撰写等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有熟悉电信工程实施规范的能力、指导通信设备的安装的能力、撰写工程报告的能力以及进行初步的工程概预算的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置
鉴于以上对于通信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的分析,主要对课程进行两个体系的设置:
2.1 通信技术专业通识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体系开发归纳、总结学生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形成了全面提升学生中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全面锻炼学生身心的通识课程体系。通识课程包括基础应用英语等18门课,通识课程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如图1所示)
图1 通识课程体系设置
2.2 通信技术专业
通信技术专业方向按照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形成了有利于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且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6门专业核心课程和12门专业支撑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3 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化课程的实现与评价
课程实施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以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重视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上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涵盖专业能力要点,更应关注学生对工作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职业素养要点,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点等诸多方面。
图3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4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设置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了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与知识体系,重视校企合作,很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良好对接,能够真正实现为社会培养专业通信技术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青泉.通信类高职新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02)
[2]徐献灵,李靖,李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作者简介:王(1980.12-),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字通信技术,学前教育。
篇6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国际商务礼仪 课改创新
姜大源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表述是这样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与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而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我们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对我院的国际商务礼仪课程进行了解构和重构。改革后的课程与原来课程比较,具有明显的特色和创新。
一、课程教学创新——课程教学与企业工作零距离对接
首先我们请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一起共同开发课程,利用企业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展开课程教学。参与课程开发的有校企合作的外贸公司的外贸经理、外贸业务员等企业专家,我们利用这些外贸公司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来开展教学。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共采用了企业中的三个真实而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重构后的三个项目:项目一是“接待参观展会的东南亚国家商务伙伴”,根据接待工作的过程,我们将项目一的学习内容设计为:展会礼仪-会谈礼仪-中餐宴请礼仪-送别礼仪。项目二是“接待参观工厂的欧美国家商务伙伴”,根据接待工作的过程,我们将项目二的学习内容设计为:接机礼仪-参观工厂礼仪-会谈礼仪-西餐宴请礼仪-送别礼仪。项目三是“接待前来谈判的阿拉伯国家商务伙伴”,根据接待工作的过程,我们将项目三的学习内容设计为:接机礼仪-谈判礼仪-宴请礼仪-馈赠礼仪-送别礼仪。这三个任务从简单到复杂,学生通过完成这三个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这门课程的学习,同时也能较好地完成外贸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其次,我们还引入企业专家参与到我们的课程教学。像商务礼仪形象这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我们就是邀请企业专家来进行讲授。
二、课程考核创新——实行以“素质+能力”考核为中心的、无试卷的项目制考核
考虑到国际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礼仪素质最后体现在行为、举止、仪表以及语言等方面,所以课程采用了以合适的礼仪完成一个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制考核。本课程共包括三个项目的考核,即“接待参观展会的东南亚商务伙伴”项目考核、“接待参观工厂的欧美商务伙伴” 项目考核、“接待前来谈判的阿拉伯国家商务伙伴” 项目考核。每个项目的考核都包括了行为、举止、形象、语言等方面的考核。下表是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项目的考核占课程总评价的25%,三个项目的考核占到课程总评的75%,还有25%是由老师评价的。每个项目的考核包括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互评的实施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选出5名学生代表来对每个同学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评是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在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表现给自己进行打分。下表是项目一“接待参观参会的东南亚商务伙伴”考核自评表和互评表。
三、课程内容创新——增加了与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相关的商务礼仪情景英语对话
该课程分为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这些工作过程都需要相应的情景英语为载体。课程改革后,增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情景英语。在项目一“接待参观参会的东南亚商务伙伴”中,我们就增加了“展会客户接待”“展会业务洽谈”“送别”等情景英语;在项目二中增加了“机场接机”“参观工厂”“西餐宴请”等情景英语;在项目三中,增加了“关于支付方式和交货条件的谈判”“赠送礼物”“预约和拜访老客户”等情景英语。这些情景英语的增加,使得课程的内容更充实,更贴近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也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7
一、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拟定包头市信息化工作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全市信息产业的统计及信息工作,协调解决信息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3、负责对全市信息企业进行协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包头市信息行业及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4、负责信息应用技术的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化、产业化推广工作,协助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地方信息化技术标准及应用标准,并组织实施。
5、配合有关部门负责对包头市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评审。
6、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市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协调和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全市信息工作及各行业信息化专业通信网,并进行行业管理。
7、协调本市行政区域内无线电管理方面的事宜;协调空中资源分配。
8、统一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全市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作。
9、负责全市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工作,协调和指导信息网络安全工作。
10、负责全市企业信息化、农牧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
11、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化宣传、普及教育和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预测、规划、引进、培训等工作。
12、负责有关信息产业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为社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13、负责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14、承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申请将信息办内设科室由4个增设为5个。
1、综合科
职责:负责机关综合管理,处理机关的日常工作;组织制定机关有关管理和工作制度;负责会务组织、文件起草和综合文秘、公文处理、机要、保密、档案、督办、信息、印章管理等工作;负责人事、机构编制、劳资等工作;负责机关宣传、党群、纪检监察、计生、保卫、工青团妇、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其他行政管理、安全生产及后勤保障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2、电子政务科
职责:研究制定全市信息化及信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指导、监督、检查规划、计划的实施;组织制订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及政策、技术标准;负责组织协调全市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负责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组织开展本市信息化的重大调研、软课题研究工作;制定全市电子政务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组织、协调、指导全市政府机关网站建设,负责机关网站建设备案工作;负责对旗县区及各部门信息化的指导协调和考核推进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信息化推进科
职责: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研究制订全市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推进社会信息化工作;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工作;指导农牧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协调和服务;组织信息化项目典型示范和推广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信息产业科
职责:贯彻落实信息产业的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政策,引导和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分析掌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动态并进行指导,维护产业市场秩序,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负责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负责软件企业认定、软件产品登记管理和指导软件协会工作;倍增计划、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信息产业统计和信息工作;负责有关信息产业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协调组织信息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指导电子产品生产基地、软件园建设和招商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篇8
Abstract: It is serious and authoritative to codify the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iz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eeps on putting forward its own standard system on the way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e definition of standard and standardiza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place. Then the reasons for standardization are listed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workflow are discussed. In the end, the suggestions about codify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standard are given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关键词: 标准化;信息化;中国科学院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01-03
0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工作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信息化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有效地运用标准化,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就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建设步伐才能够得以加快;忽视标准化或未恰当地利用标准化,则会出现资源浪费,导致建设受阻[1]。国家提出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24字信息化建设方针,也把“标准”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纷纷建设和推出各自的信息化标准体系。1996年出版的《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以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为主编制,标准体系包括综述、术语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情报文献工作标准五部分[2]。该标准的编制,保障了我国科技信息系统建设、开发顺利进行,为科技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3]。以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编制的《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术语、信息分类编码、中文平台、软件与软件工程等16部分[1]。该标准体系的编纂,对于确定首都信息化标准需求、指明未来发展蓝图和框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其他如地理系统、会计系统、军交运输等行业的标准体系也都从无到有,日趋成熟,为其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科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并积极建设自身的标准体系。在ARP一期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颁布实施了《ARP项目管理规范》等一批标准规范文件。在二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即将的《中科院ARP规范体系》更是从全局整体的高度,囊括了几乎所有ARP工程建设、系统使用等多方面的规范。
1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共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标准化的定义为:“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我国对标准的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4]。标准化的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4]。
由上述定义可见,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在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一旦批准和实施后,将成为“获得最佳秩序”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强调了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协商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共同和重复使用”。
2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对标准的需求
自从院“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以来,超算、e-Science、ARP系统、科普教育[5]等信息化应用项目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带动中科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我院引领全国科研机构、在国际舞台竞争的重要标志。随着各项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我院信息化工作具有覆盖范围广、工作力度大、应用体系全的特点,在实施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标准的制定,规范和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为:
2.1 用户群庞大、地域跨度广中科院现有80多个研究院所,12个分院,遍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有3.7万专业技术人员和2万余研究生[6]。庞大的组织机构和多样化的用户给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会导致需求风险加大、沟通难度增加、管理实施困难等问题。
2.2 信息化工作周期长、技术复杂正在进行的信息化工作绝大部分都是调用资源多、建设周期长、难度大、技术手段复杂多样的复杂系统,从项目的启动建设,到项目的完成实施,直至正常运转的日常管理维护,都牵扯到各种各样的管理、技术、工程问题。
2.3 应用复杂、规范需求内容庞大由于中科院目前正在进行的信息化项目大多是应用复杂、牵扯面广的复杂系统,覆盖组织、管理、业务流程、技术细节等各个方面,单一局部的制度或规范文件不能对整体推进和应用起到全局的指导和监控作用,需要整套的、全局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的推出。
3标准化工作过程
标准化过程包括了编制、和实施3个子过程[4],其中编制工作是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编制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标准的权威性,不正确的工作方法也会导致编制周期长、返工率高、浪费人力财力的后果。本文主要从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注意问题等三个方面阐述标准化工作的过程。
3.1 组织结构大型系统的标准撰写,靠单个部门或机构一般无法完成,需要多部门合作完成。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配合,需要调用文档、资料等资源,需要大量的调研、座谈、讨论、咨询等活动,需要调查现有的标准、规范、制度等文件。需要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和高效开展,同时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避免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标准化工作可由项目或系统的某位领导统一领导,总抓全局工作,负责协调各种资源,决策重大事项;可设总协调人一职,负责与各部分负责人联系,就标准编写过程的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和决策,制定工作计划,负责工作进度的监控和督促,进行阶段性成果检查;各部分负责人领导自己的团队,制定本团队的工作计划,负责本部分的标准书写工作,按照计划提交阶段成果。
因为标准的编制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档,具有更强的严肃性和正式性,因此在总协调人之外,还应设置标准监查员,负责整体的标准规范性指导、监督和监查工作,制定和领导实施标准培训计划,总体解决标准范围、定位、表述等科学问题,把握和控制最终标准的质量,统一各部分编写要求、编写方法、编写格式等细节性问题。合成负责人领导成员,负责将各部分的稿件统一合并,并按照标准的格式和要求最终形成标准文档。合成组的工作应该在标准监查员和合成负责人的共同领导下完成,并配合和参与监查员组织的培训、监查、统一化等工作,使标准的书写工作自始至终都处在严密的组织和指导、监督之下,各项工作之间不会出现断层和冲突,从组织体系上保证最终标准的质量。
3.2 工作流程标准的书写工作可分为:设计、计划、准备、书写、合成、修改、定稿七个阶段。
3.2.1 设计阶段:设计标准的范围、应用对象,确定标准的模块划分等。
3.2.2 计划阶段:确定各部分工作对应负责部门;对需要招标的部分进行招标,签订合同;召开启动会议,计划需要的各类资源。
3.2.3 准备阶段:查阅参考标准、文献;对标准的定义、性质、书写格式等进行学习和培训;召开协调会议。
3.2.4 书写阶段:各部分独立书写各自负责的标准草稿,接受标准检查员的检查和指导。
3.2.5 合成阶段:由合成组对所有文稿进行合并;对草稿中出现的原作者能修改的问题,返回修改;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备忘记录;对各部分的术语进行统一,对书写格式进行规范,对整个标准的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纳,删除交叉冗余部分。
3.2.6 修改阶段:召开讨论会议,对合成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修改;选择标准使用范围内的典型用户,征求用户意见;召开同行专家评议会,对形成的草稿进行建议和讨论。
3.2.7 定稿阶段: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上交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相应公认机构进行批准,并准备颁布。
3.3 注意问题标准编制是一项技术性强、信息量大、要求高的工作,不恰当的工作方式,不合理的编制流程会阻碍和延缓编制工作的进展,本单位在参与中科院ARP系统标准的编制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总体来说,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3.3.1 标准的“标准”应该先行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两种误解:一、标准就是普通文档的编写,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二、文档的统一、格式修改可以在合成稿件时一步到位,写作过程中无须多虑。这两种想当然的想法,会给标准的编写工作带来巨大的隐患。
标准有别于一般文档的编写,无论从写作目的、文体表达和内容安排等内在要求,还是字体符号、序号标点和图表版式,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在写作之前和写作过程中,如果不进行标准化工作规范的学习,写出的文稿很可能与标准的要求不符,导致返工重写。另外,写作过程中,如果不规定书写的术语、格式等通用模板,而在合成阶段统一完成,“二次加工”的方式看似方便,对最终稿件的质量却是有害的。稿件数量较多时,“二次加工”会加大稿件的错误率,产生很多新的质量隐患。
建议的做法是从项目的开始阶段引入严格的标准要求,将标准的学习、培训、监查等工作提前(如图3)。在准备和书写阶段,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使书写阶段产生的初次稿件就尽量合乎标准的要求,减小合成阶段的压力,提高标准的质量。
3.3.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各部分之间多交流由于大型系统的标准体系比较复杂,各部分之间的边界并不特别清楚,有些部分之间还会有重叠和交叉,再加上编写成员众多,很容易出现遗漏或者重复现象。有时候大家描述的是同一个事情,仅仅角度不同,或者出现频繁的交叉引用。解决的办法,在项目开始时,就尽量清楚地划分各自的内容和边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定期举行讨论会,及时汇报交流各自的内容。再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渠道,使项目成员能够及早发现问题。
标准制定完成,经权威机构批准后,就可以实施了。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在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3.3.2.1 充分听取用户的反馈意见由于系统最终使用者是广大的用户,而标准制定的目的也在于“获得最佳秩序”。大型系统的标准由于过于复杂,很难一步就位,可能会出现问题和瑕疵。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用户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对标准进行修改和更正,同时及时搜集和处理用户在执行标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2.2 动态维护和管理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导致信息化系统日新月异,在使用过程中,某些标准可能会需要调整或变更,调整的部分,将以动态维护的方式,经权威机构批准后再次。同时建立标准的需求驱动机制,适时增加和修改。
4结语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信息化环境,就不可能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更不可能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路甬祥语)。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科院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增强整体科研实力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正确的标准化制定的方法和流程,信息化的道路才会更加通畅和顺利,从而为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1,6-11.
[2]沈玉兰.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第一卷,综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沈玉兰.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和全国文标会着手编制《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使用指南》[J].中国信息导报,1995(11):32-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0000.1-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R].北京:中国科学院.2008:3.
篇9
因此,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成一期信息化建设的收尾工作
积极调查研究和组织协调,作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订工作,工程招标和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做好实验楼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如此完成建设任务。
二、做好二期信息化方案的制订,工程招标和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根据一期建设经验,继续贯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和“设备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则,认真汇集需求,积极调查研究,做好二期信息化方案的制订,工程招标和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积极开展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培训,推广办公自动化的全面应用
下学期初,协助学校办公室组织开展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培训,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学校的全面应用,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四、贯彻市教委年度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建立我校信息化建设规范
从技术和管理角度考虑,着手建立下列规范:
1.研究制订《湖南科技学院信息编码规范》: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根据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调查研究,借鉴先进学校经验,研究制订《湖南科技学院信息编码标准》,为应用系统建设、数据资源建设和实现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2.研究制订《湖南科技学院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和建设规范》:为了保证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需要全校各部门遵循统一的应用系统开发和建设规范。这是与统一信息编码同样重要的工作。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规范信息化建设工作,避免各自为政,避免应用系统集成困难和信息无法共享。
五、研究制订信息化应用建设规划,科学、有序推进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基础设施是保障,信息化应用是关键。本年度基本完成近期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开始制订应用系统建设规划,逐步推进应用系统的建设和集成,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
六、完善网络中心IDC机房建设,并配合IDC建设,计划本年度完成学校门户网站建设和统一认证系统建设
七、配合新校区建设,完成老校区网络、电话等系统调整和搬迁工作,配合电信完成新校区网络系统的正式运营工作
篇10
林业信息化建设之初,为提高全局职工对林业信息化的认知和了解,使这项从无到有的“新工作”有序开展,保护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将林业信息化办公室挂靠在局科研管理科,指定2名业务骨干负责全局林业信息化工作,各部门确定1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本部门信息的收集和撰写,并将信息报送情况纳入部门年终考核内容,使保护局林业信息化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林业信息化在保护区扎了“根”。
2019年,我们刚接触互联网,林业信息化只是一个抽象名词的时候,保护局领导与时俱进,超前发展,首先认识到门户网站是林业部门与社会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自然保护区工作成效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窗口,更是信息化时代林业宣传的重要阵地。保护区克服经费紧张、无搭建平台的困难,几次前往省林业厅、兄弟单位和社会市场进行考察了解和学习,经过我们2个多月600多天的认真梳理构思和劳作,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门户网站终于建成了,现在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XX保护区的工作动态、工程建设情况尽收眼底。为提高保护区网站质量,先后在2019、2019年根据发展需要对网站进行了两次大的改版,使保护区网站更加科学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提高网站质量、丰富网址内容,2019年5月保护区举办了“XX保护局信息知识培训班”,2019年举办了“2019·魅力XX”摄影大赛,通过多种举措提高网站质量、丰富网站内容。同时,网站的安全也是保护区加强自我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护局及时指定科室及人员专门负责网站维护,设置防火墙、漏洞扫描系统,确保网站安全,对信息的撰写、上传都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使保护区网站信息的报送、上传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把关,确保网站运行的良好环境。
2019年,XX保护局建成了森林防火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这个项目从3月份开始筹建,经过了270多天的奋战于11月份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以保护局机关为中心,覆盖上东山、沙河滩、唐坊滩、八度四个保护站的森林防火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森林资源动态实时监控,大大减轻了我们基层一线职工资源管护的工作强度,使森林资源管理综合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也为更加有效监控森林火灾和动植物资源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保护局组织人员完成了《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保护局林业信息化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建成的视频会议系统与省厅视频会议系统及时链接。经过XX人的共同努力,XX保护局林业信息化工作得到了省林业厅的肯定,12月份,XX保护局被省厅确定为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林业信息化在保护区发了“芽”。
2019年,是林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设年,保护区再接再厉继续做好林业信息化各项工作。完成了《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信息化示范单位建设实施方案》,使保护区林业信息化有了发展的风向标。保护区为提高信息质量,将信息采编报送列入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年终根据信息报送数量、采用率进行排名,进一步促进了各部门信息员采编报送信息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审核责任,坚持“先审核、后”、和“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更加确保了信息的准确真实性。2019年12月,全省林业信息化能力培训班(第二期)在XX保护局成功举办,全省各(市)州林业局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人及信息员共计26人参加了培训。这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是省林业厅对XX保护局工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全省林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
2019年年初,XX保护局机关搬往康乐县城,保护局及时租用移动光纤,将控制中心搬迁至新机关实现了森林资源监控数据不间断。2月份,在兰州召开的“全省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保护区作为林业信息化省级示范单位在会上做了“努力提高林业信息化能力,全面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的典型发言。使我们更加增强了做好、做实林业信息化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更加便捷的将保护区内部通知、及时到每位职工手中,保护区开通了短信平台。为了使职工及时查询工资,便于网上汇款、缴费等各项经济活动开通了网银。与移动公司联系开通了保护区机关的“一卡通”业务,实现了机关门禁卡、考勤卡和消费机的“一卡通”,使机关各项管理更加规范。9月份,保护区根据省级示范建设项目主题,保护区在森林资源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监测内容,在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泥石流等突发事件的上东山、八度、磨沟保护站修建了3处森林火灾预警系统,现已完成土建工程,计划年内将完成系统安装及调试工作。它的建成将使保护区森林资源破坏及突发性森林灾害及时得到预警,为科学处置奠定了基础。10月份,保护区正着手进行林业办公网的建设工作。经统计,近3年,保护区已累计撰写各类信息540多条,上报省林业厅等上级部门信息480多条,中国林业网、中国信息网、XX林业网等网站采用保护区各类信息210多条,通过各类信息的上报和采用为保护区扩大了宣传力度,林业信息化工作在保护区遍地开了“花”。
2019年5月,省林业厅调研组对保护区林业信息化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参观森林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室,听取保护区工作汇报等形式进一步检查和了解了保护区林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和取得的成绩。经调研,保护区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调研组成员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