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范文

时间:2023-04-11 22:2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媒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媒体

篇1

网站抢了电视的收视率,有啥好一惊一乍的?

大势所趋,对电视台来说,这样的心理准备早已有之,或许不忿的只是这一刻来得太迅猛了些。去年以来的诸多数据证明,网络视频吸引的已不仅仅是80、90后群体,再加上与日俱增的网络、电视大剧同步首播(所谓首播,一旦搬到网上便不再是稀缺资源),都让电视台头痛不已。

目前来看,30万每集的网站购剧费用毕竟还是占极少数。其实,电视台强硬垄断首播市场并非不可实现,价高者胜出,也符合市场规律。不过以年初至今PPlive、迅雷等视频网站圈钱的速度,网络版权费用疯涨的势头,这种垄断能维系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三网融合正积极推进,今年将加快电台电视台数字化,加快有线网络大容量、双向交互升级改造和网络整合,扩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加快无线数字化,全面推广电影数字化。但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种种难题还需假以时日。

回头看,以往人们爱说的是卫视间竞争惨烈,现今恐怕要说电视与网络是冤家对头,而在三网融合实现前的一段过渡时期也许就没有纯电视了,用前阵儿开始流行的一个词汇来说,那叫“融媒体”。

“融媒体”――这概念造得好,唬的人一愣一愣的,以为出了个“神马”新东西。说白了,无非是已经嚷嚷了好几年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相融合”的缩略语。它在百度上的名词解释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不过,作为普通消费者,想必很少有人会真正关心类似新概念的“深奥”涵义。终端所带来的最终感受,才为人们所在意。

我已经很久没有老老实实在电视前看完一部电视剧。网络视频最让我愉悦的一件事儿就是,终于摆脱了电视的“填鸭式”灌输。除了工作所需,在网上看电视剧渐已成习惯,没有没完没了的广告,随时回放、快进,高兴或不高兴都可以在视频页面评论、嘀咕几句。

篇2

【关键词】接地气 区域媒体 融媒体

一、接地气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强调,新闻媒体要“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总书记还对新闻媒体工作者提出要求:“新闻战线的同志也要接地气、深入基层,这样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接地气、深入基层”的要求,为媒体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不少平面媒体自乱阵脚,丢掉了接地气的传统优势,表现为:减少了本土新闻的比重,内容原创性不足;大量使用网络稿件,报道的同质化严重;过分追求信息量,快餐化倾向明显。媒体从业者的行为,亦有许多需要改正之处,比如,部分采编人员习惯于跑会议、拿材料,对党委政府的政策精神、决策部署不能采用老百姓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播,官话、套话较多;在信息资源、信息选择、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仍有“自家说了算”的优越感,居高临下或自娱自乐;简单地将报纸上的新闻报道搬到新媒体平台上,不考虑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新媒体用户的接受心理及阅读习惯。

江苏省靖江市《靖江日报》的直接受众,主要是生活、工作在靖江范围内的人群和对靖江市的资讯、服务感兴趣的人士,他们是《靖江日报》的主要服务对象。可以说,他们既是新闻和资讯的创造者,也是新闻的消费者、经营活动的承接者。因此,摸清他们的需求就非常重要。目前,《靖江日报》的用户中,党政机关干部、文教卫生行业从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城乡社区居民约各占四分之一。他们关心城市发展、创业创新、自身进步、子女成才等方面资讯,因此,《靖江日报》坚持采取“本土新闻+周刊”的版面布局。在本土新闻的采集方面,主动深入受众、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近年来,《靖江日报》先后策划了《记者乡村行》《记者社区行》《记者企业行》等新闻报道,采用故事化、体验式报道方式采写了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作品,受到读者好评;推出《对话骥商》《靖江骄傲》《靖江好人》《创业故事汇》等多个人物报道专栏,报道各个层面的典型人物,其中的优秀报道还结集出版发行,实现了新闻的多次传播,赢得了受众的关注。

在周刊建设上,《靖江日报》围绕健康养生、生活出行、教育成才、地域人文等设置周刊版面,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2016年7月1日起,《靖江日报》实施新一轮改版,再次优化版面布局,增加本土新闻版面比重,增设《面孔》《现场》《热线》《调查》《帮忙》等版面,专刊副刊版面也大量增加了本土题材稿件和本土作者稿件。

二、接地气是县市区域媒体的竞争法宝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媒产业是注意力经济,失去了用户的注意,媒体的生存必然步入困境。当前,用户日益呈现分众化、差异化态势,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也l生了深刻变化。但对地市、县市区域范围内的人群来说,他们对本地发展变革的关心是始终如一的,他们的家乡情怀是不变的。从调查和统计的数据来看,《靖江日报》的用户主要集中在靖江本地,网站的市外用户中有很大比例来自南京、上海、北京、武汉等靖江籍在校大学生、定居人士较多的城市,微信和客户端的用户构成也有这样的情况。这符合用户了解新闻和信息的接近性原则,人们总是更关注与自己地域、心理、利益接近的资讯。

近年来,部分省级晚报、都市报订户数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户分散、需求差异大,省级晚报、都市报难以满足用户的接近性需求。对区域报来说,要谋求发展,就要更好、更快捷地将地方党委政府的声音、改革发展的成就、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举措等,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便捷的途径传递给读者。区域报只有与读者贴得紧,最大程度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守好舆论阵地,赢得注意力和竞争力。

接地气,需要媒体报道读者感兴趣的新闻,采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靖江日报社与读者建立了便捷沟通的机制、无障碍联络平台,定期邀请读者探讨新闻选题、共议报道方式,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迅速接收用户信息、回应用户意见,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距离。在策划重点报道、主题宣传时,尝试采用开放式采访、全程推广的传播方式,通过事件当事人叙述、市民参与采访体验等方法,让当事人、读者和记者一起“生产”新闻,新闻作品变得鲜活生动、富有人情味,吸引了读者自发帮助转发、传播。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从靖江市民需求出发,不断策划推出市民喜爱的活动。比如,靖江日报社连续四年与一个边缘镇联办桃花节并逐步升级为旅游文化节,这个活动踏准了乡镇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节奏,满足了市民寻找本地乡村游景点的需求,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收获了各镇、部门对靖江日报社文化创意产业策划能力的信任。现在,靖江市的工会、妇联和园区、镇等纷纷找到报社,合作打造外宣产品,联办文化活动。

三、接地气需要提升融合发展的能力

接地气,光有理念和决心还不行。在融媒体时代,还必须具备综合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融合发展的能力。

《靖江日报》紧跟媒体技术变革潮流,不断加大新媒体建设、投入力度,已经形成了包括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和户外媒体等在内的多平台传播格局,并入驻今日头条等信息平台;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抓住“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这个关键,全力改造新闻采集、加工、流程,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新媒体主攻突发新闻,报纸主攻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新闻,将单一媒体的竞争力转化为全媒体的共同竞争力。2016年4月26日,江苏省消防总队和靖江市委市政府为靖江德桥仓储公司火灾事故中牺牲的烈士朱军军举行追悼会。《靖江日报》事先进行了全媒体的策划,调集12名文字、摄影记者到现场采访,在靖江网、靖江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个平台进行了传播,新媒体仅当天的阅读总量就超过40万,阅读量达到报纸订户数的10倍。

篇3

【关键词】融媒体 电视媒体 传播新思路 分析

随着互联网及其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革新,消费者在接受媒体信息资源的方式上开始日益呈现出碎片化趋势,这种变化加速了媒体之间的融合趋势。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媒体之间的组合形式开始向着立体化、深入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群众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电视媒体的发展开始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与互联网等新型媒体无法分离,而电视媒体要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进行传播新思路的研究。

一、融媒体时代下的电视传播媒介特点

媒体融合这一概念是1978年葛洛庞帝所提出的,人们自此开始从一种融合的角度关心传播形态的发展。现阶段融媒体自互联网的普及态势下更加深入人心,开始受到各个传播媒介的重视。融媒体指的是媒体从一种单一的传播方式转换为一种将媒体介质之间隔断打破的方式,任何的媒体都可以利用融媒体的传播与表现形式,含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媒体融合,进行新闻资源信息的多维度、直观性、多时空传播,实现了网络、电视、报纸与广播等新媒介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所有传播媒介开始趋向于一种自由化与平等化的态势,所有的传播媒介与用户都是融媒体的重要一环,微媒体与自媒体等传播介质形式开始不断出现,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具有平等性与高度参与性。融媒体背景下的电视传播这一媒介也有了一定的更新,呈现出一种电视媒体融合的态势。

数字电视是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发展的重要部分,指的是电视信号的处理、接收与发射等过程中利用数字信号的传播系统或设备,能够实现受众的高段清晰画面形成,通过电视与网络的有效连接,能够实现观众的主动性点播模式,有效突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交互式的网络电视,通过移动宽带的利用,以家庭的电视或者电脑作为其播放的一种终端设备,集多媒体、网络与通信等多种技术为一体,通过互联网宽带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多种交互的数字媒体相关服务。移动电视通过数字相关技术,利用数字信号与地面接收技术实现电视节目的播放,其显著的特点就是接收方式上的移动状态,在时速不超过120公里的交通工具中,依然能够保证信号的清晰与稳定,能够让受众在旅途中获取电视节目,利用网络与手机电视的一种电视播放形式,通过网络的连接,实现随时观看电视节目,为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融媒体这一背景下,电视的传播不再仅仅局限于被动的、单向的信息输出,而应在此背景的驱动下寻求新的发展与突破。

二、融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传播的新思路探索

多元化电视传播媒介,实现电视和新型媒体的融合性传播。在融媒体这一背景下,多种媒介传播形式开始不断融合,推动了电视内容的横向性发展。电视的传播除了“内容为王”这一优势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媒介方式的拓展,实现渠道和内容的双向发展。电视媒体需要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移动技术与数字技术,不断关注并趋同多元化的媒体,不断实现媒介的有效拓展。电视传播还可以在互联网用户中着手,拓展其手机端以及PC端的业务。比如开设电视频道的网络端口,通过引进其他台的优秀节目,实现手机受众的关注,创建并完善手机的TV客户端,做到节目内容的电视宣传和推送传播。

注重电视内容传播的交互性,不断增强用户的参与度。传统的电视媒介是一种单向性的内容传播,用户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电视内容。在融媒体这一时代背景下,用户自身的主动形式更加明显,实现了个人对电视节目的自主性选择,同时也能够实现与节目的实时互动。因此,电视节目的媒体人,应当充分将用户偏好与关注进行收集并研究,时刻关注用户的互动与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收视的评价标准和体系,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实现电视内容的供给完善。如在2016年浙江卫视播出的《奔跑吧兄弟4》第9期节目中,节目组将“撕名牌”这一环节的主动权交予微博的网友,这种互动形式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实现了生产者与受众之间的积极良性互动,是实现电视内容增值的重要手段。

建立一种以版权为基础的电视内容多屏播放路径。融媒体时代下媒介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特征,促使了电视内容的版权相互融合。电视媒体在此背景下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立足自身本质面向网络的纵向性延伸;传统电视及各类网络媒体的一种横向性联合。电视媒体是内容和版权的生产者,而除了电视端的播出与推送之外,网络媒体的多屏化播出也是其重要输出形式,成了对电视端播出内容的推送,还包括网络媒体内容的多屏播放。

近年来,百度、阿里巴巴以及腾讯、新浪等网络大媒体平台,开始注重电视版权内容的引进,以其优质的电视资源吸引互联网的用户,以提高其网络观众的占有率。在这种理念和形式的影响下,版权基础电视内容正在网络客户端上全速发展。比如浙江卫视与各个视频网络平台的合作,将其综艺节目授权到网站中进行播出,网站平台通过购买版权的形式实现内容的播放,有力地提升其影响力,是实现电视和网络平台双赢的重要举措。随着版权市场的不断拓展,版权内容开始在媒体中呈现出其核心地位,传统电视在融媒体这一背景下,更是需要建立一种以版权内容为中心的传播路径。

结束语

网络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视新闻的传播媒介开始受到巨大冲击,形成一种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态势,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在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积极实施创新战略,实现传播效果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gaozy789”为你整理了这篇融媒体中心周工作小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开展主题报道

召开采编会议,进一步动员部署《习习春风暖人心》主题报道任务。《伟大历程 磐安记忆》刊发3篇,《红动磐安——磐安百年党史》刊播1期,《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刊播5篇,《初心如磐跟党走》刊发2篇。

二、做优专题专栏

各平动,做好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暨“双创”工作动员会新闻报道,专题片《山里的世界很精彩》在大会上播放。《磐安记忆》系列微纪录片播出1期,点击量超13万人次。

三、完成活动录制

多部室协同配合,完成“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录制工作。第一时间向上级媒体推送稿件,扩大活动影响力。

四、推进项目建设

与音频设备、舞美置景等公司做好对接,广播可视化融媒体直播系统改造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篇5

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融媒体时代得以出现,这在改变传统传媒行业的基础上,为传媒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途径。报纸作为传统传媒行业的基础模式,其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遇到了纸媒发展的最困难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编辑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先进性作用,结合对融媒体模式的了解,来让报纸在融媒体时代下得以发展,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融媒体时代对纸媒的发展影响

从融媒体的发展模式来看,其对于纸媒的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融媒体发展为纸媒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传媒行业的基本模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报纸作为最基础的传媒方式,其如何在信息技术资讯时代得以发展,成为了报纸传媒谋求发展的重要道路。在这种情况下,融媒体的出现为报纸发展提供了机遇,让报纸传媒准确的找到了未来发展方向。虽然,在融媒体当中报纸在传媒行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作用性并没有因此丧失,所以说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报纸传媒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二)纸媒的“救亡之路”

在现代传媒事业发展背景下,纸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甚至一度传出“纸媒已死”的社会舆论,这对于纸媒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不可否认网络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纸媒产生了重大打击,但所谓的“纸媒已死”的言论有些言之过甚,但发展遇阻的窘境确实存在,为了避免真正遇到此种情况的出现,纸媒一直都在寻找着自己的“救亡之路”。在纸媒寻求解困之法时,融媒体的出现,成为了纸媒解困的关键。在融媒体模式下,报纸在传媒行业当中的价值得以充分落实,同时融媒体又赋予了其新的功能和价值,这让报纸实现了“新生”。

3.提升资讯时效性

提升资讯的时效性是融媒体为纸媒带来的重要发展变革。传统模式下,报纸有着固定的派送时间,虽然这个时间并不长,但仍旧会让资讯是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从当前的信息社会发展模式来看,报纸信息的这种滞后性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生活对资讯信息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融媒体的出现解决了信息时效性差的问题。在融媒体当中,互联网媒体的时效性得以充分发挥,纸媒、广播电视传媒的滞后性因此被得以弥补,这让传媒行业工作效率实现了明显的突破。除此之外,在融媒体时代当中,互联网媒体还大大拓宽了信息的来源范围,这为丰富媒体资讯的来源带来了重要支持。

二、融媒体时代下的报纸编辑发展对策

报纸编辑作为纸媒环境下的基础工作者,其想要让纸媒得以长远发展,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尽快适应融媒体的发展模式,为此报纸编辑至少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树立正确的“融媒体”观念

树立正确的“融媒体”观念是对报纸编辑的基本要求。在融媒体发展模式下,报纸需要在传统的髅侥J较率迪止ぷ骼砟睢⒐ぷ髂J降确矫娴拇葱拢以确保自己的服务能够满足融媒体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编辑作为报社当中的基础工作中,其必须要树立起自己的融媒体观念,来提升自己对融媒体和报纸传媒角色转变的认识,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作用,为报纸在融媒体当中的价值体现做出贡献。为此,编辑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专业素质。在此基础上,多阅读一些与融媒体相关的资料,以提高自己对融媒体的认识。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参加一些专题讲座,来提升自己的融媒体观念,为自己的融媒体时代下的工作模式开展打下良好的意识基础。

(二)提升自己的“融媒体”技能

提升自己的“融媒体”技能是报纸编辑实现自己职业价值发挥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报纸编辑所面临的工作种类会有明显增多,为此报纸编辑要在自己的融媒体观念指导下,去不断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以确保自己的职业水平能够满足融媒体发展背景下的报纸传媒需求。在这一环节中,报纸编辑不仅要进一步深化自己现有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要提升自己对广播、电视传媒的了解,并熟练掌握互联网媒体的基本工作模式,确保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够达到融媒体对于纸媒编辑的需求,为更好的实现融媒体所提出的“资源共融、宣传共融和利益共融”发展目标提供基础动力支持。

(三)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融媒体作为一种创新性传媒发展模式,其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以确保融媒体的创新特点能够得以发挥,为当代传媒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报纸编辑作为融媒体发展模式下的基础工作人员,其需要在完成基础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来为纸媒、融媒体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例如,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自媒体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了互联网当中的重要传媒方式,这对于报纸编辑就是一个机遇。其可以在发展本报社自媒体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媒体特点的分析和了解,来进一步提高报社自媒体的功能性,让其能够成为一个报社与群众沟通的平台,真正的实现百姓与报社的零距离沟通,让百姓成为报纸的设计者和新闻爆料者,以此来拉近报纸与百姓之间的关系,为融媒体模式下的报纸传媒发展提供创新途径。

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融媒体时代下的纸媒行业发展研究,是报纸编辑的基本工作内容,也是实现报纸传媒复兴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报纸编辑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在真正的了解融媒体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让自己能够在报纸行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作用,从而让纸媒更好的适应融媒体的发展需求,帮助报纸传媒能够得以健康、长足的发展下去,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向融媒体形态转型已成为必然,当各家媒体在各自体制内酝酿或已经运行着“融媒体”中心机制时,金华的宣传部门想得更远,媒体步子走得更大,那就是从内循环的“融媒体”体系走向外循环的“融媒体”体系,让新媒体更大范围地为党委政府所用。

这个融媒体的思路就是:整合金华当地的声、屏、报、网、端等媒体资源,在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来临时,化平时的互相竞争为团结合作,让各方优势充分发挥,对重大事件实现了最大范围最大力度的宣传与推广,又避免了内耗而产生的资源浪费。

浙报集团金华分社、金华广电总台以及金华日报是金华本地三家主要媒体平台,这三大平台里汇聚了四个广播频率、四个电视频道、三家报纸、三家网站、三个新闻客户端,可以说实现了对金华全市的宣传全覆盖,当这三家大平台为同一个热点事件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上共同发声,可以想象它的传播威力。而事实也证明,这样的一个更大范围的“融媒体平台”建设,已经为2016年的金华“两会”、2017年的金华市党代会、金华“两会”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宣传声势。

二、多媒体整合 直播发挥最大效应

三家主流媒体分别通过“无限金华”(金华广电)、浙江新闻(浙报金华分社)、金华新闻(金华日报)三个客户端、FM104.4金华之声等,音视频同步直播多场直播访谈活动。

每场直播结束后,几个客户端把每场直播整理成文,归纳总结代表委员们讲话的重点,再进行二次传播。浙江新闻客户端还创新报道形式,通过图文和视频结合的方式,以“魔法日报”为由头,两会期间每天播出2-3期,传播广泛。

金华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金华新观察》则对每场直播进行现场全程录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对每一场直播访谈主题结合外景采访,播出多期专题,每天一期进行播出,同时在“无限金华”客户端、相关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播出预告与推送。而FM104.4金华之声则对音频进行精心剪辑,在整个频率中滚动播出,做到收听全覆盖。

据统计,2017市“两会”期间,通过浙江新闻客户端、无限金华客户端、金华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收听收看5场直播的人次超百万。

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的《两会直播间》专栏总阅读人次超20万。

每场直播通过无限金华APP观看的人数有1万人次,通过FM104.4收听人群超过3万。通过金华之声和行风热线官方微信推动的精剪音频点击量过万。在《金广早新闻》播出的融媒体直播间专栏点击量1.3万。在金华之声的官微“两会专题网站”点击量过万。

在金华新闻客户端,《金华两会直播间①:剿灭劣V类,打好攻坚战》视频直播以及图文播报点击量突14.2万,《金华两会现场直播间②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点击量达到11.8万。

三、深度融合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共显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当下,新媒体崛起迅猛,其势咄咄,它们正全方位地挤压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权威性、影响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这样的情势下,扬长避短,坚守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主导地位成了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考验。这方面,浙报集团金华分社、金华广电总台、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通过不断的磨合和沟通,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必须抱团取暖,精诚合作。

1.理念先行,形成共识。

科班学习新闻采访学的大学生学的就是如何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第一时间挖掘到别人挖不到的新闻,刚刚入职的新人一定会被告知,新闻靠抢,遇到好新闻一定不能让。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这样的赶、挖、抢,看成是以一种认真敬业的职业素养,但同时,它也往往成了同行排斥,甚至是相互角力,相互做无谓损耗的现实。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传播方式的不断改变,传统媒体所面临激烈竞争的态势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该如何处理好与友台、友报的关系。很显然,面对强大的新媒体,崭新的受众,要生存,要维护自身的利益,我们只能选择联合作战,只能集各方力量来构筑适应新媒体新形势的格局。继续各自为阵,分散作战,只能被新时代暴击,以致尸骨无存。秉承这样的理念,我们打破成见,拆除藩篱,收拾起精神,共同携手,应对危机。

2.精心谋划,精细实施。

下定决心,三方联袂,要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传播互融”的理念落地,化为实际的步骤和程序,我们依然要做很多工作。从前期的走访调研,定调子,划圈子,到报道方案的策划,最后到精准的实施,我们不知道开了多少次碰头会,磨合,修正,开脑洞,不断聚合积累,最后形成了良好的平台。以2016年金华市两会期间“走在前列、共建金华”大型新闻行动为例,我们采取的是三级媒体联动的机制,在原有金华之声广播联盟的基础上,聚合了省、市、县(市、区)三级媒体资源。该新闻行动除了在金华广电总台的声屏报网端各个媒体平台播出之外,浙江之声、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及永康、义乌、东阳、武义、兰溪、磐安、婺城、金东等各县(市、区)的声屏报网端也同步进行报道,形成了媒体矩阵,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同时,参与新闻行动的 16家媒体集声、屏、报、网、端五大平台,采用了声音、视频、文字等不同的传播介质,根据不同媒体之所长,推出直播、系列报道、访谈等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覆盖了不同的受众群。

3.培育品牌 延展效益。

传统媒体的优势之一,在于有一批具有良好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这些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品牌是传统媒体坚守阵地的桥头堡。在建设金华融媒体平台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们就将其作为一个优秀品牌来设计来实施。一方面,我们加持了最新的传播理念,让先进的思想引领我们前进,另一方面,我们从人员资源配置,技术保障,到节目策划、组织实施各个环节都做到优质精致,从打破新闻节目只求快不求精,只顾眼前不管未来的思维惯性,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做新闻,兢兢业业做品牌。尽管打造融媒体平台的品牌建设为时不长,但是,我们已经尝到了品牌建设的甜头,我们已经开始分享品牌建设的红利。像2016年推出的“走在前列、共建金华”大型新闻行动已经成为一个党委政府宣传主旋律的平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江涛在批示中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各地宣传部门要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宣传。以行业或者产业作为纬度,展开报道。

4.打破常规 优势共享。

在2016年“走在前列,共建金华”大型新闻访谈直播活动中,我们尝试在访谈地点说选择新的路径,除了常规的直播间、会议室访谈之外,我们将访谈地点延伸到乡间地头,工厂车间。这样的变化,绝不仅仅只是访谈地点的转移,而是通过老百姓、企业的扎扎实实的参与,形成共同参与,合作共赢的局面。不但访谈更接底气,更加生动,效果也更加务实。

今年金华多家主流媒体的融媒体直播在创新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设立媒体记者和大学生的观察团,在现场与嘉宾和主持人进行交流。这一创新同样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不但打开了主持人、嘉宾的思路,拓展了现场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更是现场的气氛达到了热烈、活跃的程度。

篇7

关键词:融媒体;海南民俗文化;传播路径

一、引言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南部,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份,更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在南海航线中的重要站点。现阶段,海南省作为我国新时代丝绸之路的五个省份之一。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海南省的文化出现了多元化和交互性、融汇性的特点。海南省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是我国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海南省的独特名片。在融媒体背景的影响下,民俗文化的推广已经被打开了新的传播路径,无论是文化推广中的对象还是环境,以及推广渠道和推广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变。然而融媒体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传播路径,就是一个可以尝试的选择,提升海南省形象的同时,还能为文化产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融媒体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传播的优势

(一)实现传播主体多元化

按照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来看,海南省的民俗文化传播方式要依靠政府部门和民间艺术组织,以及民俗文化发展者,这三者在不同角度上维护着民俗文化,推动对外传播。海南省的政府部门主要以文化走出省内为传播路线,民间艺术组织集结了大量的海南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发展者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播过程中。在现实中的推动环节中,三者往往通过共同协作的方式来推动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近几年,海南民俗文化借助不同力量实现了产业发展,并且在传播势头上来看,是不容小觑的。随着互联网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俗文化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和特点,给民俗文化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和直观、良好的表达形式,以及强大的互动性,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等等。而且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受益群众可实现分类,并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活动宣传,提升了民俗文化的普及效果。融媒体还能为人们提供重复观看的功能,延续了民俗文化传播方式的有效性和空间性,最大程度发挥了融媒体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价值,可以说融媒体是一种“病毒式”的宣传、推广路径。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计算机用户转战到了移动终端,再加上智能手机、智能设备不断地改革换代,手机、iPad、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用户在这种移动终端的体验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时效性和新鲜感,活跃度明显提高,网民的数量持续增加。再加上5G的问世,融媒体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信息获取和信息传播的介质,并且有广播、书刊、电视等传统媒介作为支持,无论是信息内容的丰富度还是传播速度,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二)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

在以融媒体为背景的海南民俗文化传播过程中,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人们的信息接收状态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表现出了实时性和任意性。以人人都熟悉的一款软件“微信”为例,这是腾讯公司的主打产品,更是人们日常交流、互动离不开的一项移动终端APP,只要移动终端保持电量和网络,就能在微信上获取各类资源。微信中有一个模块的产品“朋友圈”,更能让好友之间互相分享民俗文化,只要对方拿出手机,就能够查阅到整个好友圈之内的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是现阶段的民俗文化传播突破时间与空间局限性的一种具体表现,更是人们接受实时信息、了解政治新闻、学习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对民俗文化的传播有着明显的价值意义。

(三)提高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效率

融媒体虽然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但是却能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终端逐渐朝着5G靠近,移动时代下人们无论是在舆论导向、信息传播还是生活学习上,都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定义,以跨界、融合的方式重组上新,影响构建了当前时代言论场合的生态格局,超越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代表着融媒体时代已经落地。由于移动的便捷性和时效性,逐渐展现出了微型通信的特征,成为通信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融媒体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值得提起的就是对民俗文化传播效率的推动。在融媒体时代,传播内容不仅追求新颖性和时效性,还强调了短、快、平的特点。很多民俗文化的引爆时间不会超过一天,如果在媒体上经过推广后引爆,还会比以往的50%增加30%左右,五天内即可达到引爆率的88%。由此可见,融媒体的各项形式都在强调民俗文化传播途径的微妙之处,只要内容精致,信息量大,就越容易获得广泛的关注和传播,进而提高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效率。

三、融媒体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传播路径

(一)基于本土文化培育海南民俗文化的内在动力

在海南地区,要想使民族艺术、技艺、民俗文化以及衍生产品引入人文资源,都离不开当地人民的纯手工劳动。以海南地区独有的黎锦为例,这种料子不仅制作过程较难,而且还需要劳动力进行长时间的设计和调整,才能得到最为理想的形态,而且这种劳动付出,往往很难得到同等的经济回报的,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民俗技艺。其次,虽然传承人具有独一无二的民俗技艺,但是缺乏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无法满足现代化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当地的主管部门必须要培育民俗文化的内在动力,为民俗文化、技艺提供传播基金,支持当地的民间组织、博物馆等利用新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帮助基层的技艺传承人,并用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向他们展现,为生产力和劳动力注入新鲜血脉,实现民俗文化和技艺的传承,解决生产消费不对等的问题。只有通过多方位的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才能激发民俗文化的内在动力,让海南民俗文化有序、健康、稳定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二)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化传播技术手段

如果在融媒体背景下对海南的三月三、军坡节等民俗文化进行推广,不仅能让海南省的当地居民为民俗文化自豪,还能使游客和外来人口体验丰富的黎族、苗族传统风俗文化。如果能充分借助融媒体背景塑造新时代的海南民俗文化形象,那么对传承、推广海南民俗文化,促进海南地区的文化发展都是有着至关重要意义的。以海南黎族的民俗节日三月三为例,这个节日可能外地或者北方的朋友没有了解过,或者说有所耳闻,但是不知道具体的内容以及传承的文化是什么。其实这个节日是在海南省非常有纪念意义和传承民俗文化意义的节日,包含了海南省各个地区的黎族文化。根据真实调查能够发现,很多来到海南省旅游的朋友曾经都被这一节日的活跃度所吸引,而且对于海南黎族民俗文化也有所认知,但是又不完全了解。因此,引入先进的现代化民俗文化传播手段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当地的图书馆、民族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不仅要充分展现出传统推广模式的优势,还要融入新的现代化技术来加大宣传。首要目标是把海南民族文化推广到全国,随后的目标则是把海南省的民俗文化推广到国际文化中,甚至还可以朝着申请非遗作为发展方向,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地区的优秀民俗文化,拓展海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播,为海南省带来源源不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当地人民带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可以通过走到现场的直播进行展示,网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视觉和听觉了解海南民俗文化,并对海南民间技艺以及一些衍生的产品形成初步了解。另外,代表文化传播的优秀主播,还可以通过直播积极与网民互动,分享自己亲临现场的体验感,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融媒体背景下的海南民俗文化传播途径,未来几年内,AR和VR技术一定会成为新的传播手段,给人们带来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同时,人们还能在评论区与其他的受众群众交流互动,或者与传播者和民俗文化继承者进行交流,哪怕在千里之外,也能对民俗文化形成深刻的认知和感受,真正了解海南民俗文化的魅力。这种现代化传播技术不仅为海南省民俗文化传播打开了新思路和新路径,还为海南地区的民俗技艺、衍生产品等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空间。

(三)结合文化差异采用科学的传播方式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如何采用科学的传播方式,实现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也是现阶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真实的网络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短视频平台,是当前人们了解民俗文化的主要渠道,将近80%的人们都通过融媒体来获取信息。所以可以通过不同平台的在线观看人数,积累观看用户的大数据,逐渐形成有效的客户群体。大数据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不仅有针对性的特点,还是一种结合文化差异的科学传播方式,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提升海南省的文化魅力。

四、结语

在融媒体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了5G时代,如果海南省的文化部门、民间艺术组织和民俗文化传承人能够充分利用融媒体背景中的现代化推广和传播方式,那么不仅能使本地的民俗文化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还能使民俗文化被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民俗文化发展、传承、保护的同时,为海南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珍.基于融媒体的民俗文化传播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9):50-51.

[2]李婷玉,袁沁,窦川川.浅析融媒体环境下中医香疗文化传播[J].环球市场,2019(34):276.

[3]张武桥,黄永林.移动互联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5(5):145-151.

篇8

强化意识:互联网思维的转变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型媒体如雨后春笋,飞机火车甚至地铁公交节目移动着看,互联网节目点播着看,手机视频浏览着看、下载着玩。主持人的影响力也从演播厅延伸到电视屏幕外的多种媒介:微博的互动、微信的推送、粉丝的管理、用户的维护,都是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义不容辞、需要沉入其中,又要把握分寸的工作内容。

每天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微博账号关注和转发的帖子、“微社区”“微信群聊”等互动平台的发言,都形成了主持人形象的一部分。这种以主持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从客观上要求主持人不再是“演播的工具”,而是节目的“灵魂人物”与“经营主体”。这要求主持人必须首先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自身,与时俱进。在业务上深入到节目运作的方方面面,深度介入节目的策划制作,在广度上开辟各种融媒体渠道。不仅要吸引观众,更要吸纳互联网用户,建立以节目主持人为中心的观众群、微信群、粉丝群、朋友圈,将观众转化为用户,将忠实观众转化为核心用户。由“众”到“人”,是融媒体时代的显著特点,只有转变互联网思维,以真诚、平等、人格化的传播方式、交流方式、互动方式去面对用户,才能赢得“受众”的欢迎和肯定。

参与互动:玩转全媒体游戏

主持人目前面临的职业危机(也是机遇)实质就是传播力、影响力的竞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终端的表现有“三屏”,即手机屏、电视屏和电脑屏;其次,信息的平台表现有“三动”,即移动、运动和互动;再次,传播形态的表现有“三合”,即竞合、整合和融合。多种媒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磨合、在整合中融合,因此,“三屏”、“三动”、“三合”正以无处不在的超便捷方式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屏幕的信息消费革命。对传统电视而言,这种挑战是巨大甚至颠覆性的。在这种形势下,电视主持人要向全媒体融入,关键是要切入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主持人要善于在新的传播游戏中制定游戏规则,做新传播游戏的升级手。数字化引领下的传媒业游戏规则的最大改变在于,内容产业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内容本身,它同时还涵盖了呈现方式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渠道和终端的竞争、品牌的竞争,综合起来就是传播力、影响力的竞争,这是一个包含传播的信息量、传播的速度与精度、信息的覆盖面以及效果的综合竞争。

我们从前出一个节目首先要求内容一定要好,品质一定要高,几个领导、编导满意后播出完事,至于谁在看、多少人看没人管。相比之下互联网更了解用户的需求,不但知道为用户提供什么内容,更可以快速获知用什么方式传递更受欢迎。这种更高的用户黏性,对传统媒体也非常重要,互联网被合理运用就等于有了一个将受众变成用户有效途径。我们要不断拿出游戏,升级游戏规则,召集大伙一块来玩儿。比如:2014年夏天,笔者所在的电视台给长白山国际狩猎场做了一次具有广告效应的专题节目。长白山国际狩猎场是吉林省内唯一的国际狩猎场,总面积30800公顷,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遗存及保存完整的森林生态,是理想的植物王国和动物天堂。这样一处旅游胜地,开放两年后竟然门可罗雀。市政府要求加大宣传力度,起初,我们动用了航拍、名人代言、电影设备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节目播出后收效甚微。虽然拍摄手法、节目质量受到省台同行的称赞,但怎么就没效果呢?后来,我们打破常规,组织主持人现场游玩,摄影师全程跟拍。所有主持人都变成了真人秀的参与者,拍摄过程中人物角色就已经被传到手机微信圈、微博里,节目播出后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期浙江卫视推出《奔跑吧兄弟》节目收视火爆,也是以真人秀的游戏来带动多屏互动下的节目市场,与此案例如出一辙。

引导方向:主持人不做事后“把关人”

媒体人强调把关,由此衍生“把关人”。“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把关人”具化成编辑、编校、编导、导演等具体的工作角色,传统意义的把关可以说是“马后炮”。融媒体时代的把关人不能事后把关,为把关而不报必将失去时效性,把关缺失而瞒报后患无穷。今天全媒体传播时空的障碍完全消失,在不同的节点上信息几乎是瞬间就到眼前,网络传播信息的迅捷性和无障碍性,使得无数个传播主体浮现出来,无数个信息点面向世界开放,每天的成千上万条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一些不良的帖子也混在其中混淆了受众的视听,面对海量信息把关人往往是力不从心,不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一事当前网络媒体只做预告吊足胃口;正在发生的只报事件抢抓时效;借势权威全盘托出再报结果。把关没有把握我们就引导。

除了民生类节目,其他节目类型也需要把关引导,电视谈话节目通过嘉宾、主持人、观众之间的多向传播,能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产生思想的争鸣和碰撞,从而增强节目的可视性,以吸引观众的眼球。“把关人”即“引导人”,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控制者。在电视节目的传播群体中,主持人是唯一固定的,嘉宾和现场观众都是流动的。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时先是引言人,中间再是串联人,结尾又是总结人,全程节奏是控制人。

央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早在《实话实说》的一期节目(《遛鸟》)中,问及一位大爷:为什么要把鸟养在笼子里?大爷回答:因为这样鸟能够叫早儿。崔永元:怎么像是在养鸡?随即采访另一位大爷。整个节目没有尴尬,没有“把关人”的说教,而是循循善诱让养鸟嘉宾自己承认把鸟关在笼子里是自私的,应该还给鸟儿蓝天。好节目无需刻板把关控制,有自信的“引导人”会引出无限的思维空间。一样的道理,在网络上,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更需要时时把握好方向,在新媒体上的表现也需要时时积极正向的把关和引导。

素质培养:做融媒体游戏中的全能手

过去,主持人和播音员是两个不同的工种,笔者所在电视台的第一代主持人多数是从播音员转行过来的,但是大多离不开稿件,对编辑串词有依赖,他们通常置身于节目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甘于做节目编导的学舌鹦鹉,有的主持人根本没有再创作的功底甚至“神不守舍”,把自己完全置身于稿件或串词的表情达意之外。以下是在节目主持和节目编审过程中一些主持人出现的笑话:

A、因标点导致的语义错误――“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读成了“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

B、因编辑常识性错误――“本台消息,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市总工会给予下岗职工特困户一次性补助”。因为“性补助”打在第二页误读为:“市总工会给予下岗职工特困户一次、性补助”。

C、一期法制节目:有句话是:宪法不是法律一产生就有的。由于“宪法不是法律”在上页,“一产生就有的”在下页,此君读为:宪法不是法律(停顿),一产生就有的”。

D、因缺乏文学知识导致的错误――有一次给酒店客户录广告,客户的文字太潦草,有一句:“九月公蟹腿,十月母蟹香。”虽不解其意,亦深情录完。客户听完道,应该是:“九月公蟹肥!”

如果在今天融媒体时代还会出现如此低级的的错误,作为主流媒体的老大将会被众多小弟像放烟花一样瞬间传播,贻笑大方。因而,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提高职业素养,更要树立更高的职业发展方向。长远来说,由纯粹的节目主持人向兼有广告创收的节目主持人、向新媒体环境下能够全盘统筹具有领导功能的主持人转变,不仅是个人的职业规划趋势,还是电视这个传统媒体发展的立足点之一。实践证明:主持人需具有善于细分受众群寻找受众需求的本事,能根据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明确主攻方向开设类型节目;也要能够运用新技术并在实际操作中熟练使用新技术,在多媒体中取长补短;他们也可以是节目的营销能手,采取自创传播营销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营销传播。向西方的电视节目采用“主持人中心制”学习,一个好的主持人,完全可以从内容采集、主持录制、剪辑、上载、播出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全程参与节目的制作过程,成为一档节目的关键人物。

端正心态:随时接受评判

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依赖镜头塑造形象,有声语言、态势语言是主持人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而在融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还须同时操控多个媒体界面:在微博中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在微信中以网络对话的方式呈现,甚至有些网络节目中采用了实时在线视频播出,主持人的形象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传播与塑造,有点像一台电脑的“中心处理器”立于节目的“掌门人”地位。当然,这种能力的加强,也预示着随时要接受观众或粉丝、用户的即时评判。谁来评判?那当然是市场。主持人及节目的品牌形象如何,市场评判是最终结果。那么,如何从容地接受评判?

篇9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是QQ、微博、微信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而传统媒体明显与这种传播方式不相符合,不能很快地使得信息进行流通,只有与新兴媒体的快速融合,才能加快传统文化信息的流通速度,进而使得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承与转化。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交融地过程中,首先,要改变传统文化的传播理念,不仅仅只是为了传播而传播,要以更加真实地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的传播。各类媒体要切实负责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理念进行客观、详细、负责的解读,使得更多的人能通过媒体来了解到传统文化。其次,利用新型媒体传播信息的快捷性优势来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转化。传统的媒体,大多数借助报刊、书籍等进行文化传播,要先对其内容进行写稿、编辑、修订、印刷等过程,慢而不可听,图像也大多不可视,妨碍了信息的流通速度。而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的新媒体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网络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出去,可以让受众即时获得第一手资料。传统媒体应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有效发挥媒体的即时性,更快地将信息传播出去。

二、在媒体交融中积极拓宽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外来思想在不断充斥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接受外国先进的、简易的思想文化,这使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危机。但是,传统文化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绝不能失传,也不能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媒体等的发展而失去本根,改变基因,只能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拓宽传统文化的流通渠道。如今,正处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借助此趋势,来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化。媒体是一块肥沃的土地,首先,要紧紧把握住媒体发展的方向,从以往的借助个人博客、个人贴吧、节目来传播传统文化的发展,而转变到现在流行的微博、微信、QQ等,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来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更新。其次,各种媒体应借助网络,多开展一些宣传传统文化的节目。例如,可借助传统的文化节日来开展一些文艺节目,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其中。再次,媒体应多推广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例如,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比赛、中秋节举办制作月饼比赛等,对比赛中的优秀者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传承传统文化活动中去。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更多的人更加全面的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只有借助媒体的力量,拓宽传统文化的流通渠道,才能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三、利用媒体打造传统文化的专属品牌

一个事物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唯有如此,才能可感可视,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鲜明而美好的形象,而传统文化的发展亦是如此。如今,媒体的功地位日显重要,传统文化须打破以往的封闭式发展,利用自己独有的文化品牌,借风使力,因利乘便,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其实传统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地域的阻碍,使得传统文化信息的流通受阻,使得传统文化难以打造出自己的专属品牌。所以,媒体应采取合理的经营模式来打造传统文化的专属品牌。媒体在传承文化的活动当中,应运用新兴的技术来宣传传统文化思想,以此来获得更多人的接受、认可。只有使得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打造传统文化的专属品牌,进而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现在,大多数人都比较注重精神消费,很乐意为文化标志买单。所以,传统文化要想永久流传,就必须不断维护自己的品牌,并对品牌进行授权,使其真正形成一种资产。例如,完全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地区的产品进行包装,对这些产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后再借助媒体的力量,将这些蕴意深厚的文化产品销售出去,以此来打造出属于传统文化的品牌。文化产品如能赢得更多人的信赖,那么它就会拥有更多的顾客,其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自然也就诞生了。再如,一些广播电台,他们可以与一些网络客户进行合作,以此来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空间,进而运用网络来开拓自己的传统文化品牌。由此,不但使得文化产品得以销售,还可以确保传统文化得以永久传承。

四、媒体应抓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潮流

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可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这些观念逐渐被一些新的思想观念所取代。就拿传统节日七夕节来说,大多年轻的人更倾向于过2月14的情人节,而将传统的7月7日情人所节忽略。还有如圣诞节之类的节日,以前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哪有这些节日,而如今这些外国的节日却大受中国人的喜爱,更有甚者将本国的传统节日抛之脑后。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传统文化的发展受阻,所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融之际,要使得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媒体就应该抓住文化的发展潮流。即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不能使得传统文化遗失。这就要求媒体在宣扬文化时,要紧紧坚守以传统文化为中心。例如,电视台在做节目时,应邀请一些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人士来参加,以此来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后,媒体应扩大宣传范围。媒体工作者就可以将这些节目视频传到各个网站,通过此方式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而对于外来文化则要以谨慎地态度去选择,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还要注重收集民意,看大多数是否乐意接受外来文化,而后媒体再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是否需要宣扬此文化。虽然媒体是一个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但它必须要适时更新一些旧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其自身不落伍、不被抛弃,进而才能获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前景。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潮流。

五、媒体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传承传统文化

篇10

一、成立防汛指挥领导小组

1.为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成立了融媒体中心防汛指挥领导小组。

3.防汛办公室职责

负责传达上级防汛文件、指示。安排防汛期间的值班与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严格汛期对值班人员的查岗制度、搞好防汛期间的车辆调配,搜集有关汛情信息并及时报告组长和各个有关部门,做好汛情记录和按时向防汛指挥部报告,协助组长搞好汛期抢险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

4.融媒体中心防汛抢险救援队

5.防汛抢险队职责

抢险队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在汛期要时刻提高警惕,严阵以待,做到快速反应、快速集结、迅速出发。

(1)发生洪涝险情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正常生产,并立即组织人力及车辆疏导排水畅通。

(2)汛期随时对防汛设施进行检查,发现威胁防洪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消除。

(3)发生洪涝灾害时负责组织抢救物资,排除洪涝威胁,紧急恢复正常生产,同时,抢险队员要绝对服从指挥,按时、按质完成防讯抢险任务及突发险情的抢险任务。

二、防汛工作职责和要求

(1)防汛阶段,领导小组成员在办公室轮流值班,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不间断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随时接受上级防汛指挥部门的命令,随时听从值班领导的调遣,确保上传下达、政令联络畅通。对出现的险情,要迅速组织抢险救助,对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要及时上报,全力抢救,妥善处理。

(2)融媒体中心防汛领导小组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配足抢险救灾物资设备、车辆和人员。要统筹安排,做好救灾抢险物资的储备、准备工作,同时将及时对防汛物资进行补充更新,保证满足防汛工作需要。

(3)根据往年汛情,重点防范区域有中波发射塔区、调频电视塔区,防止雨水过大、过急冲刷塔基地脚,形成大的冲沟,损坏设施基础,造成重大事故。重要部位中波发射机房、广播电视发射机房、供配电机房等设施。这些地段水位高于安全水位后要及时排水,做好导水排水工作。

(4)要做好抢险救援物资的准备工作,做到物资筹备齐全、供应及时,雨衣、雨靴、手电、铁锹等工具备齐到位,一旦发生汛情,抢险救援工具能够迅速有效地投入使用,同时要保证车辆设备工作正常,不影响防汛抢险救援工作。

(5)要加强监测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当出现连续暴雨天气时,应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三、确保值班值宿到位

汛期做好防汛值班工作,严格落实报汛制度。24小时有专人值班,保证二十四小时通讯畅通,遇有汛情,及时报告情况并做好值班记录。

防汛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值班时间,及时处理值班期间的一切事项,遇有上级下达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向防汛小组汇报,完成防汛小组交办的任务;值班期间要经常查询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做到:一查人员在岗情况,二查现场防汛准备情况,三查路段积水情况,四查积水排放情况,五查降雨量情况。人员在岗、施工现场防汛准备情况为每日必查内容,并做好记录;按时交接班,做好交接班工作记录,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值班者,应在接班前安排接替人员,不得无故不到,造成空岗,漏岗。

四、基层台站汛期安排

1.各基层台站,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防汛抢险队伍,成立防汛抢险救援小组,准备好抢险物资,保障汛期相关设施安全正常运行,防汛抢险救援小组名单上报安监办备案。

2.各基层台站负责人,对所分工区域开展防汛安全检查,查出的隐患要立即整改,难以整改的,上报防汛指挥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加强发射场区检查,注意排水工作,防止洪涝对塔基的影响及铁塔联电造成大事故及人员伤亡。

3.基层领导小组成员要履行好各自职责,对工作失职的责任人将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