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4 06:1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计划

篇1

做好环保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大举措,为社区居民创建一个干净和谐的生活环境,是关注民生、提高社区环境面貌,提升辖区发展空间的重大任务。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21年度社区环保工作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21年度社区环保工作计划范文(一)根据四方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四方区2021年度市、区长环境保护责任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四环委发[2013]2号要求,全面开展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活动,结合我管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活动的目的

通过开展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活动,结合“三项”整治,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为目标,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营造整洁优美生活环境。

二、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活动的主要内容

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活动,在办事处创建“绿色环保社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并设立办公室,负责对全管区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活动进行督促、指导等工作。选出2个社区居委会争创“绿色环保社区”具体创建标准如下。

1、确定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2、环境管理措施切实可行,注重社区生态建设,社区环保工作计划和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健全,并能严格执行。

3、社区人居环境良好,区域环境噪声达到《青岛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应区域划分规定》的标准,无在室外使用高音喇叭的经营性店铺,垃圾分类收集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率高,社区内无违法建筑,无废弃煤池,无生活废水乱排现象。

4、社区居民环境意识较高,有一定的环境文化氛围,经常开展和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社区内设置环境保护宣传栏1-2块,每月更换宣传内容。

5、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树立了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抵制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6、居民对社区环境质量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活动具体时间安排,共分5个阶段

1、制定方案阶段:5月31日前完成。

成立创建活动领导机构,选出创建社区,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报区创建“绿色环保社区”办公室,经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2、组织实施阶段:9月20日前完成。

组织实施工作计划,对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区创建“绿色环保社区”办公室,统一研究解决,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3、自查申请阶段:10月20日前完成。街道办事处自查合格后,向区创建“绿色环保社区”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由区创建“绿色环保社区”办公室组织验收后,将验收合格的“绿色环保社区”上报市“创绿”办公室,并向其提出对创建单位进行命名的申请。

4、检查验收阶段“11月30日前完成。

市“创建”办公室组织专家成立检查组,通过检查档案、现场抽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检查验收。

5、总结表彰阶段:12月30日前完成。

由市“创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创建单位进行命名表彰。

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将纳入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年终考核评比。各社区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加强领导,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创建标准和时间表,使创建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及时进行总结,加强交流,并将创建活动信息及时上报街道创建“绿色环保社区”办公室。

2021年度社区环保工作计划范文(二)2021 年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全国、全省、全市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污染防治,加大执法力度,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现制定2021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良好的创建工作运行机制

创建国家坏境保护模范城市,适宜创业大战,适宜生活居住的社区坏境,是一项重大举措,为此,社区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力度,扎实推进。

(1)、健全工作机构

平安社区始终坚持市委、市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统一领导,全是上下整体推进的原则。社区成立了社区领导牵头,成员包括辖区各单位、个体工商户、各辖区物业,创建国家坏境保护模范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模日常工作;各单位创模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组成了较为健全的工作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各单位工作,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运作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2)、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明晰工作职责,确保创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库尔勒市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将各项考核指标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职能分解到各单位,落实到岗到人,并以创模负责包干到人的形式明确责任主体、任务项目、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从而确保责任落实、工作到位。

(3)、强化考评监督

建立督导督办制度,由建设街道办事处牵头,加强对各单位、各物业辖区、个体工商户巡查、抽查和暗访。为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创建工作成果。根据工作特点,采取实地考察,明检与暗检相结合,暗检为主的方式,分别安年度、季度、月度实施综合考评,考评结果通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小区、个体工商户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二、精心规划社区建设,夯实创模工作基础

我社区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按照建设绿色社区理念,制定设施了《社区生态环境规划》,优化社区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天蓝、地绿、风情”的生态社区格局。

近年来,我社区根据全面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完成社区绿地绿化面积37、6555平方米。

三、深入开展创模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紧紧依靠社会组织和广大社区居民的力量,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式,深入动员社区居民主持创模、参与创模。通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形成强大的创模宣传声势,在社区营造“争当环保模范市民,争创环保模范城市”的强烈社会舆论氛围。 抓住基层社区的特点,树立公众参与意识,把“库尔勒是我家,创模靠大家”和“新库尔勒、新社区、新环境”理念深入到千家万户,建立社区环保监督员、宣传员,使社区居民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良好风尚。

创建绿色社区,需要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为此,平安社区按照《“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和居民环境行为规范。与此同时,他们注重发挥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的作用,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利用节假日开展爱绿护绿和环境整治活动。

(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模宣传活动

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他们还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定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宣传节水、节能、绿化家居等生活小窍门。在小区道路两侧和绿地上,提示居民爱护花草树木的警示牌,时刻提醒居民关注绿色,重视环保。小区内还按垃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设置了不同颜色的垃圾回收桶,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企业和小区内精心设计的园林景点和休闲凉亭,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管理规范、环境优雅,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已经成为社区居民倍加珍爱的美好家园。 号召社区居民共同努力,人人参与,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共建绿色家园。

(二)是以创模为载体推进环境教育工作落实。

结合库尔勒市环境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开展创建绿色环境学校和创建花园式单位活动。

(三)是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城市为远期目标

创建适宜生活居住、适宜创业发展的社区环境,是社区坚定不移的目标,同时也是社区居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将在建设街道办事处的大力帮助、支持和指导下,一如既往地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为早日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和创建生态城市目标而不懈努力。

2021年度社区环保工作计划范文(三)近来老城区片的环境卫生问题有反弹,为了使居民有一个健康、愉悦的生活环境,就要将卫生意识贯穿到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心中,所以我们居委会专门组织了人员带领大家共同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内容,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内涵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使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二、工作目标

1、搞好环境综合整治。

以“集中治脏,除害灭病,根治陋习”为重点。

2、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

重点开展夏季杀蚊蝇,灭鼠灭蟑活动,防止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卫生做好了,就防止了“病从口入”。

3、建立卫生目标责任制。

整治卫生任务以责任状的形式细化分解给个人,每个人要各司其职、分头负责,抓好落实。

4、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我们继续开展“红袖标”工程,对管辖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区的卫生进行严格管理,做到垃圾收集有序,不乱倒垃圾,不乱泼污水等。

三、工作步骤及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专人管理社区卫生工作,明确责任,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加大保护社区卫生环境意识的宣传。

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和发放传单的形式,对居民进行宣传,为居民提供多种环境卫生知识。增强居民的自我防病意识,充分利用居委会的力量扩大宣传面。

3、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

篇2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2012年3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强力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县建设进程。接下来,曹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就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完成情况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安排讲两点意见:

一、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求实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奖,省政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市政府教育发展先进县称号,全县教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教育综合水平稳步提高。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面启动《**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申报农村省级示范园4所,谋划新建设标准化幼儿园4所,幼儿园入学率达到89 %,在规范化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占86.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和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分别为99%、98.5%,小寺沟中学、洼子店中学、黄土梁子初级中学等农村初中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均衡程度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一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各种指标居全市领先位次。河北蒙中民族交换生由过去的40人增加到80人,交换范围由只与交换扩大到与新疆、黑龙江、吉林三省区一本高校交换,民族教育影响不断扩大。职业、成人教育健康发展。职教中心由校校联合向校企联办、产教结合方向发展,就业率达到 98 %,对口升学率达到97.5 %。乡镇职业成人教育学校围绕县域主导产业,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49期,培训11358人次,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全年续建和新建项目19个,总投资7651万元,新增建筑面积48220平方米。谋划项目8个,争取专项资金3165万元。职教中心综合楼建设如期开工,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局机关内设机构、工作职能、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确认和核定。成立学校安全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财务审计股,强化了管理职能。实施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工程,**一中“扁平化”管理模式,双桥小学“四位一体综合评价”模式在全县推广,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办学单位。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高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县应届考生2894人,高考一本上线273人;二本上线465人;三本上线人数1170人。分别比去年增加60人、83人、88人,各类本科上线人数均创我县高考成绩新纪录。职教中心参加河北省中职技能大赛,获得各类奖项位居全市第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新的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教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学校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教育装备水平还比较低;有的学校管理还比较粗犷,部分校长的管理能力还不强;学前教育还很薄弱,素质教育开展还不够平衡等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全县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按照“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装备现代,质量一流,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做强做优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民族教育特色化进程,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是:

第一,落实**教育发展理念。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前教育抓启蒙,小学教育抓养成,初中教育抓规范,高中教育抓内涵”的**教育发展理念。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切实抓好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

学前教育抓启蒙。我县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仍是薄弱环节,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从现在起,必须牢固树立“尊重儿童成长发展规律,满足儿童成长发展需求,关爱生命、以育为主、呵护天性、维护个性、奠基健康人生”的启蒙教育理念,围绕快乐成长、幸福童年的目标, 抓好情感教育,在孩子幼年期播撒诚实、正直、善良、富有爱心的种子,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抓好健康教育,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安排安全、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导儿童主动、快乐、有创意地生活,培养儿童的责任感。抓好启智教育,调动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审美教育,创设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儿童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热爱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坚决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小学教育抓养成。小学教育要围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这条主线,将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智力发展;养成学生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网络,完善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让学生把在学校培养的良好习惯带回家,得到督促和强化;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督促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要求,积极推进最后一节特色课,从根本上扭转小学教育重成绩轻养成的倾向。

初中教育抓规范。围绕巩固养成教育成果,规范学生行为,推进素质教育这条主线,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校纪校规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实践锻炼,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榜样示范,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科渗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影响学生, 感化、教育学生。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培养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引领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坚决扭转初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高中教育抓内涵。用内涵成就每一所学校,用内涵造就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是高中教育必须追求的目标。**一中要以优质教育对接公众需求,加强“扁平化”管理,以高效课堂赢取质量效益, 保持高考上线率位于全市领先位次,争取全省上游名次。河北蒙中要巩固民族教育成果,构建蒙语教学网络,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特色学校,高水平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职教中心要丰富发展内涵,推进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紧贴市场需求推进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加强教师“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建设,鼓励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研发实训专业设备,切实提升教师产学研、实务操作、技能训练和创业教育指导能力。完善技能竞赛制度,安排技能竞赛和奖励专项经费,主动承接省市技能大赛相关专业比赛任务,为学生成长搭建多种通道,大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突出办学特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客观要求。从现在开始,全县将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总体要求,持续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和评估工作。

要把握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要求:一是体现办学风格的独特性,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二是保持创建过程的稳定性,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稳定的工作机制,不断培育、充实和发展学校特色。三是突出创建经验的示范性,学校特色教育理念、办学经验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在同类学校中得到认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注重创建策略的整体性,特色学校创建离不开特色项目建设,但特色项目不等于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必须着眼于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从办学理念构建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

要搞好创建特色学校的典型带动。一是打造小寺沟中学的中华传统美德,国防教育“双带工程”德育亮点,带动创建一批德育特色学校。二是做大做强河北蒙中木球、旋转秋千等民族体育传统项目,带动创建一批体育特色学校。三是发挥城西小学、城东小学艺术教育优势,带动创建一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是围绕南城区航空城建设、食用菌、设施菜等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小寺沟中心小学、榆树林子中心小学的科技特色,带动创建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五是总结推广黄土梁子初级中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带动创建一批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六是培育双桥小学的国学特色,带动创建一批文化特色学校。

要加强对创建特色学校的领导。局里将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督导室,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创建学校评审认定工作。各校要充分认识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树立特色办学、特色发展意识,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研究制定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要根据方案制定创建工作计划,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尽快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充满活力的育人机制。同时,局里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安排创建工作经费,鼓励和支持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第三,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打造一流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构建一流的管理机制,营造一流的安全环境,配备一流的教育装备,赢得一流的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打造一流的学校领导班子。着力加强校风建设,严格执行工作巡查制度、月工作汇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和年度工作述职考评制度,切实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运行效能。学校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执行力,强化进位意识,做到挑战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弯腰,不达目的不罢休,牢固树立敢于承担、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攻坚意识,雷厉风行、认真负责的执行意识,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进取意识,不断强化“无功即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也是错”的思想认识,求得学校工作的新突破。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结构合理、调优调强”原则,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政治素质硬、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校长队伍。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以身立教、以德治校”主题教育活动,认真执行“十条禁令”,增强教师政策、责任、质量意识。持续开展“优秀园丁”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管理水平,建立教师队伍常态补充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重点,全面启动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教师基本功大奖赛、以校为本的教学设计竞赛等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和全面提升。积极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在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

构建一流的管理机制。着力抓好常规管理。落实《**县中小学常规管理指导纲要》,切实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推广“扁平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着力抓好教学管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实行“讲学稿”、“学案教学”、“有效课堂”、“先学后教、先做后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按照“教研在基层,学科全面覆盖”的原则,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着力抓好学校财务管理,落实校长是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规范义保经费管理和使用,科学编制经费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大对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切实规范学校财务行为。

营造一流的安全环境。持续增加安全投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切实提升物防、技防水平。积极构建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完善局校安办、学校安保处、班级安全委员的纵向管理和县综治委、公安、交警、消防、地震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横向管理网络。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制度建设,完善校园交通、消防、卫生防疫、应急管理、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设施设备管理等制度。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切实做到“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

配备一流的教育装备。利用迎接省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有利时机,对照我省装备标准,坚持“先进、高效、实用”的原则,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及各学科功能教室标准化建设,积极做好中小学图书、体音美及电教器材配备工作,全面实施“班班通”建设工程,提高全县中小学校生机比、联网率。加快城域网建设步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教育管理资源信息系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赢得一流的教学质量。正确处理提高教学质量与推行素质教育的关系,坚决反对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重尖子生、轻学困生的做法;正确处理提高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坚决反对为提高质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搞题海战术,重复作业等人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做法;正确处理提高质量与尊重儿童天性的关系,坚决反对为提高质量忽视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压缩体育、音乐、美术课时等做法,做好各学段教育教学的衔接,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性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

第四,稳步推进均衡发展。用科学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均衡的思路建设学校,用统筹的办法配置资源,用督导评估的手段推动发展,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首要任务。

用科学的思路谋划均衡发展。按照“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现代教育装备、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八个方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教育综合竞争力和教育发展主要指标水平,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公民和人生全程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用均衡的思路建设学校。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化小学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突出改造薄弱学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健全配强专业教室,促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日趋均衡。今年,谋划**一中迁址新建项目,北城区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项目。实施北五十家子、白池沟、茅兰沟、七家岱、金杖子中心小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二中操场改造,小寺沟、黄土梁子、卧龙镇、七沟中心幼儿园,职教中心综合楼项目建设。

用统筹的办法配置资源。建立经费公平投入并适度倾斜、补充教师优先农村和偏远学校、贫困生应助尽助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机制,让薄弱学校备受关怀,困难学生备受关爱,县域教育协调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学校资源配置日趋均衡。

用督导评估的手段推动均衡发展。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探索建立目标考核与督导评估相结合的督导评估制度,构建具有**特色的督导评估体系,对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出台《**县教育督导评估办法》,通过督导评估定位学校发展层次,持续开展进档升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篇3

一、优化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筑巢引凤,资产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带动云浮市地区的经济和谐发展。反之,恶化的金融生态环境会导致当地企业缺乏竞争力,经济落后。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优化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促进云浮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云浮经济和谐发展

金融是社会经济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云浮为欠发达地区,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欠多,传统的计划经济和根深蒂固的经济观念严重影响云浮的经济发展,优化云浮金融发展无疑是促进云浮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有效措施改善地区金融发展,有助于招商引资,引进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优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促进了云浮经济和谐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云浮金融业整体竞争力

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资金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最终影响着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程度。云浮金融市场不完善,导致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优化云浮金融生态环境,可以培育市场参与主体,促进主体行为的市场化和需求的多元化,增强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市场透明度,从而增强金融对云浮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有利于促进云浮内外企业强势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反馈出当地企业发展的盛衰,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纳大量资金,资产良性循环,扶持中小企业,壮大大型企业,当地企业强势发展,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二、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云浮市金融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省有关经济金融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探索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金融服务效能,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和发展金融产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了金融工作快速发展,为云浮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 云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根据云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9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19亿元,增长5.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218.52亿元,增长26.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5.1%;第三产业增加值151.38亿元,增长6.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4.7%。三次产业结构为24.8:44.4:30.8。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7%,金融业增长5.3%,房地产业增长6.1%。民营经济增加值317.75亿元,增长15.2%。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94.27,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0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32.91亿元,增长10.1%。当年人均GPD达到16117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7%;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4.9%;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5.3%。

2010年、2011年云浮地区生产总值见表1所示:

表1 2011、2010年云浮地区生产总值

指 标 2011年(亿元) 2010年(亿元)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492.09 394.27 14.3

第一产业 122.19 102.06 5.8

第二产业 218.52 159.3 26.1

工业 195.42 141.0 27.3

建筑业 23.11 18.3 16.6

第三产业 151.38 132.91 6.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07 9.77 4.9

批发和零售业 29.96 25.02 7.3

住宿和餐饮业 10.57 9.99 2.7

金融业 8.61 7.26 5.3

房地产业 20.42 19.31 6.1

营利业 32.42 30.79 5.0

非营利业 38.32 35.17 8.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6%,高于上年2.4%。2010-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见表2所示:

表2 2010-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 标 2010年(%) 2011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2 105.6

食 品 105.2 108.6

烟酒及用品 102.2 101.6

衣 着 94.5 94.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8 103.8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2 103.0

交通和通信 100.8 101.1

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4 101.8

居 住 105.4 111.3

(二)云浮市金融发展状况

据云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81.65亿元,比年初增加94.73亿元,增长19.5%;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60.58亿元,比年初增加33.43亿元,增长26.3%;储蓄存款余额达396.41亿元,比年初增加52.5亿元,增长15.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33.17亿元,比年初增加54.83亿元,增长19.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0.97亿元,比年初增加5.49亿元,增长6.4%;中长期贷款余额240.93亿元,比年初增加49.21亿元,增长25.7%。201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86.9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69.53亿元,年均增长18%。信贷支持力度加大,2010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78.34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81.24亿元,年均增长23.5%。存贷比57.16%,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2.49%。银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1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9.62亿元,不良贷款率3.46%,分别比“十五”期末减少17.05亿元和下降24.06%。

(三)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分析

1.银行业的存贷款增长迅速

从云浮市金融发展状况的上述数据进行分析,云浮市银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存款增长迅速。经营效益大幅提高,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扭亏为盈,2010年实现利润6.75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7.39亿元。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发展了新的银行机构,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云浮分行和广东发展银行云浮支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辖内5家联社成功兑付央行票据8.84亿元, 2010年末全市农信社股本总金额达到2.1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85%。

2.政银企合作得到加强和巩固

(1)建立完善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引导、鼓励和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2009年初与四大商业银行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签订5年内共授信566.8亿元的政银战略合作协议,至2010年末共落实签约信贷资金219.04亿元,占授信总额的39.4%,有效地缓解了全市经济建设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紧张的局面,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2)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文件,通过建立项目、企业融资信息数据库,建立信贷支持绿色通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参与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五大百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

3.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初步见成效

(1)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确定了东莞农商行为新兴县新城镇村镇银行主发起银行,并按广东省要求抓好筹建工作;新兴县、云城区小额贷款公司至2010年末贷款余额4786万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共3317万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18笔,总金额8061万元,没有发生违规发放贷款事件。同时,结合实际,争取省金融办特批开设在双转移园区的小额贷款公司。

(2)设立以郁南县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设立了全省首个县级综合性征信中心,解决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信息不对称问题;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实施金融扶贫;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村发展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4.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力显着提高

成立了银行业协会和保险行业协会,加强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行业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与人行云浮中支、银监分局等部门及辖内金融机构的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依法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务和金融违法犯罪活动,提高金融监管和处置能力,辖内金融秩序平稳正常,安全运作。继续做好历史遗留金融风险处置工作,全面完成3家城信社的退出市场工作,历史遗留金融风险已基本解除,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维护了金融“不添乱”的良好氛围。

三、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存在问题

近年来,云浮市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做了大量的工作,启动了社会信用建设工程,进一步促进了云浮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但还远未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了金融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因此,云浮市生态环境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金融产业占GDP比重偏低,金融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金融资源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地方金融机构实力不强,未能有效地使用金融资源,金融发展与云浮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不够充分。

2.区域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金融资源在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个别县(市)存贷比偏低,直接融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仍存在中小企业和“三农”等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3.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法制环境和执法效率。一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云浮市部分地区或多或少的依然存在。在对企业改制、重组的过程中,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过分强调局部和自身利益, 行政占主导地位, 偏离了依法行政的正确轨道, 银行基本上没有“话语权”, 只能被动接受企业改制、重组的结果, 严重侵害了金融企业的合法利益。二是金融执法环境欠佳。执行难和保全难问题困扰着银行债务的执行效果。法院的判决书仅仅停留于纸面上的效力, 银行得到的往往是一纸胜诉的判决书而不是债务人的现金, 银行胜诉率高, 最后执结率偏低, 造成很多债权案件“ 输了官司赔钱, 赢了官司也赔钱”, 这抑制了银行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

4.金融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相对缓慢。金融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金融业务过度依赖信贷中介、证券经纪等传统业务,投资银行、融资租赁、信息咨询等现代金融业务发展不足,对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贡献有待提高,服务社会发展的金融综合功能有待加强。

四、优化云浮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一)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1.以试点为基础,有序推进云浮市信用体系试点市建设。一方面,抓好试点的巩固和提升,重点加强征信中心服务平台建设,总结和推广“勿坦模式”信用村创建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信用环境;继续创新和推广金融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抓好云浮市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创建工作,大力推进信用云浮成长工程,基本建成覆盖市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框架和运行机制。

2.抓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示范点工作。通过探索以规范行政行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中介服务体系、维护金融债权、优化融资结构为主要手段,不断优化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使金融安全得到保障,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最终形成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3.抓好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试点工作。一是加快村镇银行筹建工作步伐。二是继续扩大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使小额贷款公司基本覆盖各区域。同时,根据各区域实际,争取省金融办支持适当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名额,满足市场对小额信贷的需求;支持具备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成本较低、风险可控的方式加入区域和全国支付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二)完善地方金融市场体系

1.进一步推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坚持市场化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明晰产权关系,保持法人地位长期稳定。通过加强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票据兑付后的检测,着重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力度。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改制,抓好农信社股权改造工作。进一步深化农信社产权改革,重点抓好农信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其他农信社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更好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配合省政府做好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省联社云浮办事处行业服务职能,弱化行政管理职能,着力培养农村信用社自律管理能力。

2.建立发展地方担保体系。在整顿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基础上,做好新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工作。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制度,完成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市场监管工作;制定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政策;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提高融资担保能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融资担保领域,开展银行承兑汇票、出口信用证押汇、小企业设备按揭贷款担保、诉讼财产保全担保及转贷服务等融资担保业务。探索建立新型农村贷款担保模式,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合作组织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

3.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是按照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计划进行梯度扶持,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与指导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进程。二是继续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的方式,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短期融资债券,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最后是推动银行机构合作开展银团贷款业务,探索推进支票授信业务试点,开展新型融资租赁业务和产品创新,有效增加对大型项目和重点产业的信贷投入。

4.推动城市间金融资源整合。继续推动城市间金融合的落实,实现粤西金融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构建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区域资金融通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

(三)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1.继续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缓解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紧张的局面;不断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做大做强,确保贷款资金有效进入重点工程建设实体,为政银合作夯实基础。

2.创新融资方式,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是开展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散、补偿机制。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创新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方式,进一步加强信贷投放,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多元化资金需求,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探索财政税务政策引导下的利益激励机制,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工程。引进风险投资资本,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引导资金,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3.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三农”能力。一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全市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建立有效增加农村资金供给的信贷体制和融资机制,通过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网点布局,增强网点服务和辐射功能,加大对偏远地区自助设备的投入和银行卡的推广力度,提高涉农信用卡授信率,促进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引导建立完善县域内银行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且涉农贷款每年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增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有效增加县域信贷投放。三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创新信贷担保方式和增加担保品种,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信贷模式。拓宽农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优质涉农中小企业发行银行间集合票据和债券。

4.营造、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1)大力推进信用云浮成长工程。在已建立征信中心的基础上,加快中心运营制度建设,突出信用披露、信用征集、信用使用、信用管理、个人隐私权保护等重点;规范政府部门行业之间的信用信息体系和信用体系,鼓励扩大信用产品使用范围,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全面推广“勿坦模式信用村”创建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创评标准程序,健全诚实守信的激励机制、违约失信的约束机制;加大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力度,培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尚,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层治理基础,推进农村党建和农村经济发展,为金融构建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生态环境。

(2)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一要不断完善“一行一局”(即人行、银监分局)的监管体 制,建立健全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强化综合监管,形成良性互动,严控交叉性风险。二要坚持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强化金融监管手段,提高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的效率,增强行业监管的系统性、连续性。三要继续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和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应急机制和防控预案,增强化解系统性风险和处理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四要发挥各类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主体作用,加强内控管理,特别是建立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防范金融风险定期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各类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五要完善金融调控监管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两局一行”(即金融工作局、银监分局、人行)新型地方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协调机制。六要发挥金融行业协会的规范自律作用,增强行业自律、规范执业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秩序稳定。

(3)建立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地方政府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导作用,督促各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金融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的评价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各金融机构对支持本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贡献,继续实施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推动金融产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光、刘 姣,“广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实证研究”,《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2009年第3期。

2. 蔡勇,“江门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时代经贸》,2007年第85期。

3. 韩素国、王增春,“欠发达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及优化———以赞皇县为例“,《经济管理》,2012年第5期。

4. 李宝岩、邱玉兴、徐 丽,“齐齐哈尔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理论观察》,2007年第1期。

篇4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54.2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5.1亿元,同比增长31.2%。当年新增规模企业22户,累计已达264户。产值超亿元企业105户,其中超10亿元企业7户。

2、工业投资完成情况:2011年,全县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总量突破百亿关口,达到139.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6.8%;完成技术改造投资94亿元,同比增长52.6%。

3、节能降耗完成情况:根据市统计局反馈前三季度我县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9.42%,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0.43%,预计全年可以超额完成市下达的4%节能目标任务。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努力增强机关自身建设。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继续开展经委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制定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党员认真填写了承诺书,认真开展领导点评和“万名党员行,真情暖民心”活动,整个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扎实有效。精心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委班子成员深入企业和职工家里,开展面对面和零距离沟通交流,做到在一线“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加强党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党务公开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形成规范、务实、长效的工作格局。二是狠抓了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各级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在涉及财务开支、人事任免、发展党员等重大问题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体讨论决定。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优秀干部,不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按照新的“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机关各科室主要职责和负责人,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按照关于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编制了本单位权力清单和职权运行流程图,认真开展了岗位、个人、部门的廉政风险排查,重点查找了岗位职责、流程、制度机制方面的风险,切实找准了有关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内容;针对查找出来的各类廉政风险,积极制定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体系建设,发挥制度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强了机关办公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办公室用电、卫生、活动场所管理和机关公务用车、招待等管理,努力营造文明高效的机关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政务公开、机关档案、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

(二)做好经济运行各项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提高预警预测水平。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把握全县经济运行的变化趋势和突出矛盾,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并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坚持在每月月底对全县重点工业乡镇和开发园区生产情况进行跟踪调度,督促各单位对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的序时进度,确保完成生产计划;搭建重点企业监测平台,选取2010年度产值前50户重点企业作为重点监测企业,密切关注其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做好市场引导、信息咨询、上下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做好对重点产业和工业园区的调研工作。强化对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原材料、出口、资金等动态情况。围绕运行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取食品和农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工等行业近20多家企业开展专题调研,为工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保证企业平稳增长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加强与各乡镇、开发区及有关重点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根据市政府的具体要求,按照我县争取目标数提出了工业生产年度目标任务,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重点企业;及时把握和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县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坚持工业经济月度预测和汇总分析制度。三是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对“121”项目、省技术改造“百千工程”项目投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扶持。一是项目申报工作加速推进。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根据市经信委的要求,2011年度,我委按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新建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两化”融合示范等五大类共编制项目52项;组织21个项目进入省“百千工程”亿元以上项目库。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用足用活相关扶持政策,协助项目企业申报各类扶持资金,2011年,全县共计36家项目企业获得市固定资产投资奖补631.35万元;9家项目企业获得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奖励164万元;积极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5家企业获得市级生产审核奖励共计50万元;兑现市出台的增产增销政策扶持,全年累计为企业发放奖励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县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县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市新产品申报工作继续推进,积极组织二电厂、四方磷复肥等企业参加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认真开展企业融资。一是多次召开全县企业融资协调会,要求各商业银行在按照管理程序的前提下,贷款企业的总融资成本标准平均控制在国家基准贷款利率上浮20%以内;二是出台了《县小型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办法》,扶持县内小型工业企业发展。2011年,各银行为县中小企业提供担保4.4亿元。五是建立全县机械行业协会。组织县内近60家会员企业法人建立机械行业协会,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协调会员企业技术上互相支持、产品上互相补充、发展上共同繁荣,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推动全县机械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四)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一是加强领导,逐项分解节能目标。印发了《关于分解下达2011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通知》,对全县节能任务进行了目标分解,将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节能工作局面。二是加快升级,推进节能项目实施。以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今年我县组织实施了联合发电有限公司锅炉节能技术改造等5个重点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7652.27万元。项目实施后年节能9.7万吨标煤,节水46.61万吨,综合利用废弃物5000吨。三是重点监测,加强企业用能管理。对我县5家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设立了能源岗位,五家重点耗能企业2011年节能目标任务是2100吨标煤,实际完成节能量12100.73吨标准煤,完成年计划的576.23%,超目标完成量10000.73吨标煤。另外对全县34家年综合能耗达1000吨标准煤的企业,分解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累计节能4694吨标准煤,根据月用电量按月对这些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监测、跟踪,动态分析企业耗能月度变化,做好能源消费统计、管理工作。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月用电监测制度,调研全县重点耗能行业,特别是建材、造纸等重点耗能企业发展情况,预测企业能耗变化情况。组织开展了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能效对标工作,对全县纺织、造纸等企业开展了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检查,配合省、市节能监测中心对福达中板和真心食品进行了节能监测。四是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把推行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审核作为实现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重要措施和有力抓手,根据市下达我县年度清洁生产任务,3月份对这7家企业进行了部署,目前已有5家企业已实施结束,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另外2家也已实施完毕,等待市级验收。认真落实各级合同能源管理要求,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在聚龙水泥、福达中板和联合发电三家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4个,总投资3569.27万元,均已实施完毕。五是加大淘汰,积极提升产业升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实施了聚龙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2台2.2×7米球磨机淘汰工作,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4万吨,已于10月上旬淘汰结束;加大造纸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今年底拟淘汰7户造纸万吨以下造纸生产线15条,建龙纸业已于今年4月份关闭,宏图彩印正在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嘉富特纸业也开展了技改项目前期工作。六是加强项目申报、积极争取资金。以项目为载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组织申报了聚龙水泥节能技改项目和锦泰糖业燃煤锅炉改造等4个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申请加入市“双千工程”项目库;积极组织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等2个项目申报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45万元;积极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5家企业获得市级生产审核奖励共计50万元。七是加大调控,电力消费有序平稳。成立了县有序用电工作领导小组和电能保护办公室,制定并印发了《有序用电工作预案》,于6月底对配电网情况进行了一次清查清理,从根本上增强园区电力保障能力,对清理出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正逐步予以整改。

(五)全面开展“两化融合”工作。一是积极编制规划方案。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融入市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我委立足我县实际,组织专人编制《县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3)》、《县2011年两化融合工作计划》,为我县两化融合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工作重点。二是积极与中国电信分公司合作开展“数字企业”建设活动。按照省、市经信委要求,5月份,我委与中国电信分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万家数字企业”建设活动的通知》(东经办〔2011〕37号),“七个一数字企业”(一条光纤内外网通道、一个企业门户(语音门户和门户网站)、一套综合管理工具、一套数据直报系统、一个企业视频监控平台、一套网上培训系统、一套电子商务系统等“七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数字企业”建设模式)建设正式启动;随后会同中国电信分公司举办第一场“万家数字企业巡展会.站”,邀请近50家企业参与,全力推动“数字企业”建设工作。截止2011年年底,共建设“数字企业”55家。三是组织企业申报两化融合项目。成功组织协助海源机械有限公司申报市“双千工程”两化融合项目;成功组织协助海源机械、真心食品等两个项目进入省投资导向计划库;组织协助万润、东华建材等公司申报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项目。四是积极组织申报省、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成功组织协助真心食品、万润食品、海源机械等3家企业申报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成功组织协助海源机械申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六)大力推进企业改制工作。一是改制工作。深入到原双白矿、衡器厂、电子仪器厂、汽配厂、轧钢厂、煤气用具厂等6家企业,摸清企业资产、人员等情况,制定相关标准,测算改制成本、发放补偿金和各类职工历史拖欠款。截止2011年年底,该6家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至此,县经委系统25家原县属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已基本完成。二是移交工作。在借助县磷矿移交经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9月份启动了县城区域内的原纺织厂、仪表厂、印刷厂等13家已改制企业的移交工作;11月份,又启动了原钢厂、水泥厂等剩余11家已改制企业的移交工作。12月27日,对原仪表厂、印刷厂等12家已改制企业办理了移交手续。截止2011年底,已完成原县磷矿、仪表厂等13家改制企业的移交工作,剩余12家改制企业也已完成移交摸底填表等工作,待所在乡镇社区进户抽查后就可办理移交手续。三是国有工矿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办理好磷矿棚户区的房屋产权证,剩余住房和门面房已移交至合部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县五金配件厂、塑料十厂两个城市棚户区在完成拆迁任务后,已配合店埠镇做好与住户的设计沟通工作目前店埠镇正在建设恢复楼工程;县建材二厂棚户区前期筹备工作已完成,10月中旬开工建设,涉及合马路扩建的40户住房和厂办公楼已全部拆迁结束;县机械厂、离合器厂、仪表厂、东纺社区四个棚户区已向县政府汇报规划意见。2012年度,原化肥厂、汽配厂等国有工矿棚户区改建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审,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四是国有资产处置等工作。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和依法处置的要求,对燃具厂、汽配厂、异型轧钢厂、建材二厂、纺织厂建安公司等5家企业的设备废铁等资产进行处置,经县产权交易中心审核后报市招标办,将上网公示予以拍卖。为支持循环经济铁路专用线建设,已完成原双白矿专用线移交和部分职工住房及围墙的拆除工作。此外,积极做好原纺织厂生活区住户的水电分离的请示和协调工作;配合做好改制企业的文明创建等工作。

(七)扎实做好其他重点工作。一是工作。2011年,我委共受理上级交办件58件,交办件同比下降17.1%;其中省局交办件2件,“市长信箱”5件,市民直通车9件,市长热线27件,县局交办25件,均已按时办结,办结率100%。共接待来委访61批,计405人次,其中书面答复22件,当面解释处理39件,办结率100%。全部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是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截至12月31日实现担保余额7106万元,占年计划的104.5%,同比增长29.93%,全年实现担保余额6800万元,累计实现担保余额20521万元。通过担保贷款受保企业全年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4960万元,新增利税4778万元,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317人。三是小额贷款担保工作。2011年11月份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新增担保资金270万元,担保资金累计达500万元。截至2011年12月底共发放担保贷款802万元,办理贷款担保259笔,带动就业502人。应回收贷款567万元,已回收555万元,全年担保贷款回收率为97.9%。同时积极协调与合作银行的关系,增加担保额度,担保比例由原来的1:3扩大到1:4,使有限的担保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全年争取政府贴息达43.3万元,切实为创业人员减轻了经济负担,有力促进了我县再就业工作。四是工会工作。发放2011年春节送温暖资金490250元,共有3277名困难职工获得救助;春节前夕陪同领导干部登门看望53户职工生活困难;组织职工参与“中国好人榜”、“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投票和县第四届千人万米长跑活动;督促所属单位做好计划生育专项情况工作。五、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计划,全面坚强本部门安全生产的各项日常工作,建立完善系统安全生产资料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六、文明创建工作。认真组织申报文明单位复查工作,并获“县2009-2010年度文明单位”称号;扎实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针对不同的环境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对原印刷厂宿舍院内“水泥路”进行水泥铺设、二轻局宿舍院内的菜地进行全面的铲除等,多管齐下,督查到位,确保集中整治不留死角,真正做到“洁、齐、美、亮”。

三、2012年工作安排

(一)发展工业主体,着力促使企业做大做强。选择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有一定成长潜力、带动力较强的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扩大投资和市场开拓,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努力打造工业企业和项目投资的“娘家”。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好项目就是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服务第一”的思想,坚持以企业工作为中心,把“企业满意不满意、企业拥护不拥护、企业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机关工作和效能建设的标准,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努力把经委建设成工业企业的“娘家”。二是继续做好工业投资工作。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对“121”项目、省2012年技术改造“百千工程”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监测和分析。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市企业技术中心。三是抓好亿元企业建设,关注市高成长性企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摸排出符合申报要求的重点企业。鼓励做大做强,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增量扩张、产业延伸,尽快培植一批实力雄厚、产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力争2012年全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0家。四是抓好新增规模企业的入统工作,从年初开始高度重视新增入统的项目和企业,积极摸排有望成长为规模企业的项目,做好跟踪和服务,使其尽快成为规模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五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加强与重点企业的联系沟通,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为企业上市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对重点园区和乡镇的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例会制和目标任务完成序时调度会制度,全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搞好服务。加强经济运行有效调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向,加大经济运行监测力度,继续完善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控,继续完善50户重点企业月度快报工作机制,加强与经济强镇、重点企业联系和沟通,根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来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新动向、新趋势。及时掌握、反映和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企业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围绕目标进行调度,及时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园区和重点规模企业,使全县工业战线迅速将精力统一到“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上来。继续实行工业经济发展考评制度,完善考评机制,起到“以考核促发展”的良好效果,确保各乡镇、园区、各企业对年初制订的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位。

(三)加强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大力推进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进度,做好重点耗能企业的用能监测、管理工作,推动以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设备改造。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继续做好对全县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进行月度监测。加强电力需求管理,,坚决压缩“两高”行业和落后产能用电。

(四)推动两化融合深入实施,提高企业竞争力

新培育至少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以及1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争取至少1个两化融合项目进入市“双千工程”项目库。力争完成20家以上“数字企业”建设任务。继续完善机械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尝试启动其它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积极协助县经济开发区向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标准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