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5 18:0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创建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创建工作计划

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生态环保工程,积极发展生态绿色经济,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16年,省级生态县考核6项基本条件和22项建设指标达标,通过省级生态县创建评估。1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巩固创建成果、12个乡镇创成省级生态乡镇,为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奠定基础。

(一)准备阶段(1月28日-3月6日)。组建联合办公室,从统计、住建、城管、水利、农委、经信、卫计、开发区等部门各抽调1人,相关乡镇抽调2人到县创建办集中办公,3月初人员抽调到位。各单位进一步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工作联络员,定期向县创建办报送工作落实和资料收集整理情况。组织生态创建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或邀请专家专题授课,提高创建人员对建设指标的理解能力,掌握创建具体要求,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自查自纠阶段(3月7日-6月__日)。由县创建办牵头,对照省级创建指标,对工程现场、台账资料进行逐项检查。对不达标项目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由相关单位限期整改,确保达到省级技术评估要求。

(三)市级技术评估阶段(7月1日-7月__日)。邀请市环保局对我县创建工作进行评估,并向省环保厅提出推荐意见。

(四)省级技术评估阶段(9月1日-9月30日)。由县政府向省环保厅申请省级技术评估;省环保厅组织明查暗访,通过后,安排专家组进行技术评估,提出整改意见。

篇2

       对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我院党组高度重视。院党组认为,这项工作不仅是关系农村全面发展大事,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能够通过审判工作推动创建进程,是我们法院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院党组结合实际,专门研究制定了我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计划》,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院长杨景明为组长、副院长刘建国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创建工作,并建立了入村调查和定期调度两项工作制度,通过深入镇、村、户调查了解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定期召集相关庭室人员共同研究形势、制定对策、部署工作,增强了创建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确保了工作实效。

       二、深入发动,营造气氛

       根据县〔XX〕34号文件各单位的任务分工,我院在创建工作中负责各类相关案件的审判工作,广泛涉及到立案、刑事、民事、执行等各业务庭室。为充分调动相关庭室及人员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我院在创建工作中的作用,我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一是召开了相关庭室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动员会。4月29日,我院召开了立案、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庭室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的动员会。会上,院党组组织各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县创建工作文件精神,对创建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会后,各庭也都分别以庭务会的形式,组织本单位干警进行了深入学习动员。二是及时下发了我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计划》。使各有关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措施等有关事项,为各单位协调有序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的学习。我院根据创建村镇的法制现状,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涉及农村的法律、法规,力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处理好各类法律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深入地学习发动,进一步提高了相关人员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服务创建、服务农村的意识,为创建工作顺利健康地开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突出重点,措施得力

       在创建工作中,我院按照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要求,结合案件受理情况,以解决创建工作的民事、执行案件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创建工作良好的法律秩序,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一是努力化解纠纷,审理好相关的民事案件。我院紧紧抓住化解矛盾纠纷这一关键,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工作艺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高调解解决案件能力和水平,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及“民转刑”案件和上访案件的发生。其中,特别注重发挥好基层法庭与农村联系紧密的优势,组织基层审判人员积极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掌握社情民意,指导案件审理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5月份以来,我院共审结相关民事案件20件,其中调解结案14件,调解率达到70%,解决涉案标的额12.18万元。二是消灭法律“白条”,抓好相关案件的执行工作。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规范执行程序、执行秩序,并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方法,做到宽严相济,实现法律公正。截止到9月底,我院通过执行和解及采取强制措施,共执结相关案件18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8.78元。三是便民利民,为创建开通“绿色诉讼通道”。在重点抓好民事、执行工作的同时,我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执法理念,把情、理、法有机结合到审判工作中,全面落实省高院司法为民二十八条和市中院司法为民三十六条措施,为创建工作开通“绿色诉讼通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如相关案件全部做到了3日内立案,无一超审限、执限案件,其中民事案件平均审限仅为52天。同时,我院认真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对于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办理诉讼费“缓、减、免”,努力实现“让有理没钱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的承诺。共为困难当事人办理诉讼费减、免、缓案件64件,金额38万余元,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3

一、工作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成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生态区创建工作,每年研究生态建设工作6次以上。(责任单位:各单位)

(二)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生态建设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进行考核。(责任单位:各单位)

(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生态宣传。横幅标语不少于1条,板报或厨窗不少于4期,在区级以上报刊、电视宣传生态每年不少于8次。(责任单位:各单位)

(四)及时上报生态建设信息,每年向局生态办报送信息不少于12条。(责任单位:各单位)

(五)考核指标支撑材料完整,档案管理规范,各种资料齐全。(责任单位:各单位)

(六)制定绿色交通实施方案,推进绿色交通建设。(责任单位:运管处、客总公司)

(七)推广应用新型清洁交通运输工具,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人们购买和使用清洁交通工具。(责任单位:各单位)

(八)负责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做好公路、航道管理范围内的绿色通道建设,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倡导绿色出行。(责任单位:公路站、航道站、局综合计划科)

(九)按照创建全国生态乡镇的序时进度,配合各乡镇整治乡镇道路。(责任单位:公路站)

(十)生态创建特色亮点工作在区级以上得到推广(包括开现场会,在电视等新闻媒体作专题报道,在区级以上工作总结和领导的报告中受到表扬等)。(责任单位:各单位)

(十一)完成区生态办交办的其它工作。(责任单位:各单位)

二、创建步骤

生态区创建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3月20日)。全面启动生态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召开本单位创建动员大会,明确创建工作职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各单位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3月21日-2013年12月31日)。各单位按照创建生态区的要求及任务分工,制定创建计划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创建活动,确保2013年职责范围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区标准。

(三)模拟检查阶段(2014年1月1日-4月30日)。区生态区建设指挥部组织人员对照标准,对我局创建情况进行模拟检查,在区模拟检查前局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四)整改提高阶段(2014年5月1日-2014年8月31日)。各单位根据区模拟检查及局检查情况,及时做好整改提高工作,准备迎接国家考核验收。

(五)考核验收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区逐级报请国家环保部对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工作进行调研、考核、验收,各单位做好调研、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生态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为此,局成立生态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单位和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局科技安全科。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并制定实施方案。4月25日前,请各单位将组织机构及实施方案报局科技安全科。

(二)强化目标考核。各单位要建立生态区激励、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层层分解并落实目标责任。局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区建设工作作为各单位年终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创建工作不到位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加大经费投入。为确保生态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加大经费投入,生态区建设投入的经费,在各单位经费预算与列支中要有体现。

篇4

威海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在省生态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下,按照省市长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和《威海*-*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了新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生态市建设已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成为推动市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努力探索,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年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的关键年,生态市建设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威海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中。围绕生态市建设这一中心,*年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生态办作用,加强对生态市建设的指导、督导和考核。在夺取05年创建生态市先进市荣誉称号的基础上,06年我市生态市创建工作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年来,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和生态办先后下发18个文件,12期简报,使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职责、分工、会议制度、生态市建设联络员制度更加明确、更加切实可行。针对06、07两年的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下发了《生态市建设*-*年工作计划》,对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细化和部署。一年来,我们多次筹备召开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布部署生态市建设有关工作,多次召开生态市建设联络员会议,部署生态市建设及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任务,指导各市、区、市直各部门修改制定生态市建设阶段性工作方案,对生态市两年计划、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任务进行全面推进落实。*年7月份会同污控科开展了三市三区市直有关部门等23个单位的生态市建设责任书进行了中期调度检查工作。通过抓督导促创建、抓考核促落实,全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整体快速的推进。

二是集中力量全面发动,积极做好系列生态创建工作。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三市三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市局相关科室站队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开展了生态示范区验收准备工作,通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和不懈努力,于*年6月份申请省环保局组织专家对我市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初审,我们顺利通过了初审并经省环保局推荐至总局申请验收。*年9月,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组对我市中心城市及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考核验收工作,实现生态示范区全市一片红,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是生态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我市建设生态市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成功标志着我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我市*年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2010年全面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进入全国生态市建设第一方阵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次验收工作我们共准备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材料汇编、重点工程汇编、档案资料等400余卷,准备重点工程及现场几十处。

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以来,我们会同各市环保局、市局各分局、全市各镇积极组织做好优美乡镇材料的推荐上报工作,*年6月份制定下发了《关于巩固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成果,加快推动生态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先后共组织全市49个镇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占全市建制镇总数的98%,10月份我市14个镇申报创建第六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材料已报至总局,国家总局于12月15日又批准公示了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市到*年年底共有43个镇被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占全市建制镇总数的87.7%,超额完成了市局年初制定的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要确保达到50%、力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达到80%的工作目标,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局的充分肯定。于7月17日至18日省局《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现场会议》在我市圆满召开。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司助理巡视员李远、省局副局长车纯滨及17市分管局长、生态科长参加了会议,市政府刘茂德副市长亲自到会致辞并陪同会议全过程,国家局、省局领导及与会人员对我市的生态建设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创建工作的经验给予了大力的推广,对威海的生态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还组织全市35个镇镇长进京参加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授牌仪式,组织全市各镇拍摄优美乡镇亮点照片70余幅报送总局的环境科学出版社,对我市优美乡镇和生态市进行宣传,在*年9月份的全市环保工作大会上,市委、市政府代表国家环保总局举行全市35个环境优美乡镇的授牌仪式。

生态县建设稳步推进。在省生态办大力支持下,经过努力,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先后被争取列为全省生态县建设示范县。我们积极发挥生态办宣传引导督促作用,组织三市生态办有关人员赴江苏、浙江等省市考察生态市县建设,两次组织三市生态办有关人员参加省局生态市、县建设培训。*年10月份市生态办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部署生态县验收工作。根据南方创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拟定下发了创建生态县档案编制工作指南,制作了专门的生态县讲义,对三市进行了认真的创建培训。11月8日至10日,组织生态办、生态科工作人员赴三市针对生态县验收准备工作进行指导和研究。经过全市上下各部门、单位的不懈努力,目前三市已进入创建生态县工作于12月6日至12日经省生态办组织省级考核验收组对荣成、文登、乳山创建国家生态市进行为期五天的考核,三市顺利的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市省级考核,并于12月下旬将相关修改完善后的资料按程序上报省局推荐申报国家总局考核验收。这项工作的开展尚属全省首次首批,在全省县级市中我们威海市达到了县级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省级考核一片红。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部门生态创建工作。会同市文明办、市农业局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威海市文明生态村活动的通知》,并制定了《文明生态村的申报程序、验收标准》等文件,全面启动我市*年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全市共评选文明生态村152个,占全市行政村数5.8%,超额完成了任务,为*年生态市、县验收打下基础。配合市旅游局开展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等工作,共推荐申报省级旅游示范区8家。会同市经贸委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推动工作,于*年5月份发了《关于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完成对我市双超(总量超标、浓度超标)、双有(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工业企业即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对我市四家企业以文件公布强制实施清洁生产,会同市经贸委发文公布*年度全市24家重点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发文公布威海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个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10个的名单,这些文件和名单的公布将有力促进威海市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

三是以山东省第二届绿博会为载体和平台,大力宣传威海生态市建设。主持了威海市“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及生态市建设成就展展厅的设计和制作工作,并组织了全市11家工厂企业参加了会展。威海市展厅采用声、光、电的立体音响效果,运用图片展示、文字说明相结合的多种表现手法,突出威海地方特色,营造出和谐、优美、现代时尚的绿色生态城市的氛围,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国家总局、省政府、省环保局的领导亲临展厅参观了绿博会,刘茂德副市长率我市代表团参加了开幕式,参观了绿博会并受了齐鲁电视台的采访,有力地宣传了我市生态市建设,树立了我市生态精品城市的形象。

(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全面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以中心镇、城乡结合部的镇村为重点,加大对乱堆垃圾柴草、乱占道路、乱摆摊点等脏、乱、差现象综合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到2005年底,全市各镇区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以上,目前全市45%的村庄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镇村环境卫生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因地制宜地抓好村镇绿化,先后组织开展了“全民绿化”、“村在绿中”、“绿化先进镇村”等镇村绿化创建活动,重点实施了镇区绿化、河流绿化、园区绿化和庭院绿化等绿化、美化工程,经区的谷家洼村,荣成的凤头村、大山口村,文登的赤金泊村、泽库村,环翠区的戚家夼村,乳山的打磨村等7个村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同时,还在全市积极开展了生态旅游示范区、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生态市(县)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到目前,生态市市长目标责任书确定的9项重点工程已完成了7项,预计*年底9项重点工程可全部完成,投资总额达到6.1亿元。通过一系列工作使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为生态市(县)创建夯实基础。

二是切实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切实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原则,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和验收关,严防污染项目转嫁。截至目前,全市共处罚环境违法企业41家,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28家,取缔污染企业2家,搬迁选址不合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18家,对33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对13家排污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在依法促治的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的审批关和验收关。截至*年底,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1062个,因环境因素据批建设项目33个,对15个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了查处和纠正,全市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了80%,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了8%和1.2%,城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达到了189天,同比增长了39天,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和布局调整,持续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围绕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发展,全市普遍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推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性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淘汰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到目前,已有4家企业被省环保局授予“全省环境友好企业”,4家企业被省环保局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刘公岛景区分别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区域认证,其中:高技区被国家局确定为全国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同时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加快工业布局调整,逐步把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为污染的集中控制打下了基础。围绕“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和生态农业,全市取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达到了6万余公顷。依托千公里海岸线、昆嵛山风景区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持续提高我市生态保护水平,为我市生态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及*年工作打算

篇5

社区半年工作总结

××××年度,我市摘取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绿化模范城市三块金牌,为继续坚持巩固成果,达到绵阳市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在××××年建成文明城区的奋斗目标,根据市、区、办事处创建工作安排,结合辖区实际,建国门社区狠抓落实顺利完成全年创建目标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机构,调整了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完善各项工作责任制。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分管领导、有具体责任人。社区创建常抓不懈,建立社区创建检查及周五大扫除制度,与各驻区单位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考评制度。各单位争创绿色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的观念已树立,形成“领导挂帅、部门实干、人人参与”的局面,社区内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大为改观。

二、措施落实、奖惩逗硬。一是以“绵阳创建文明城市,涪城创建文明城区”为主题,采用社区报栏、各单位黑板、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基本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印发宣传资料余份。通过宣传教育,使社区人民对创建工作知晓率、创建工作的支持率提高,群众对党政机关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都要大大提升。各单位争创文明单位,社区内文明单位覆盖面加大。二是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创建文明城区提供精神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月公民道德宣传月”和×月×日“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市民、五好家庭等创优活动及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创建内容;加强对党员的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引导人们提高文明素质,接受科学思想,培养卫生习惯,树立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努力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活动。三是加大城区综合整治力度,强化城区管理。主要突出居民小区、楼顶楼道的环境整治,坚决禁止“八乱”行为死灰复燃,社区精神文明共建委员会定期对各单位、各小组进行检查评比,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四是围绕坚持治城与育人相结合,不断加大文明城市创建的力度,深入开展“做文明公民、创文明城区”活动,增强人民的文明素质。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区的整个活动中,坚持把整治环境与净化心灵相结合,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融合,认真建设社区的诚信服务,商家的诚信经营,使文化环境优美和谐,生活、生态环境舒适整洁,努力抓好乡镇、街道、社区、各级各部门的教育、文化、服务、环境、治安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创建文明城区工作。五是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实行奖惩逗硬。为使创建工作能层层抓落实,全面推进,平衡发展,各单位、各居民小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查自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好的进行通报表扬,差的进行通报批评。

总的来说,××××年上半年建国门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见到了成绩,但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长抓不懈,不断努力,力争创造更好的成绩

篇6

1 强化三项保障,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推进

围绕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的标准和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为创建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从相关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城区各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或明确了专人负责,构筑了完善的创建工作网络。同时,为明确工作责任,市政府印发了《宜昌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将考核指标逐一细化,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办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局面。

(二)把握标准,完善制度。创建节水型城市,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变革生产关系,形成以经济手段调整为主的节水机制。为此,我们对照考核标准,修订完善了《宜昌市城市节水规划(近期2016-2020,远期2020-2030)》,陆续制订出台了《宜昌市城区计划用水制度》、《宜昌市城市供水、节水统计制度》,以及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在采用国家、省定额的同时,进一步委托编制了《宜昌市城区主要用水行业用水定额》。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水管理体系,使我市节水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加大投入,保障需要。我市加大城市节水工作相关经费投入,每年从水资源费、城维费中统筹安排专项创建经费,用于城市节水宣传、节水技术改造和用水器具更新、节水型企业创建、节水设施建设改造等项目。据统计,2014年投入43125.74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6310.328万元),占财政支出(1874191万元)的比例达23‰(考核指标为1‰);2015年投入35721.4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0513.01万元),占财政支出(2420733万元)的比例为14.75‰。足额的资金投入,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开展创建活动,推动城市节水取得实效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创建工作氛围,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推动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实在成效。

(一)深入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创建活动。节水型企业(单位)是节水型城市的细胞单元。我市坚持按照“突出重点、明确导向”的原则,统一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自2011年起,在全市非居民用水户中广泛组织开展了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等一系列单元载体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有15个单位、13个企业、5个小区和10名个人被授予宜昌市“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 “节水型小区”、“节水达人”称号,宜化等企业(单位)和12个小区被授予省“节水型企业(单位)、“湖北省节水型小区”称号。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我市重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社会创建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联动作用。为促进学校和学生参与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的“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使我市中小学节水水平明显提高,也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增强了节水意识。宜昌市精神文明办公布《宜昌市民文明公约》,号召全体市民节水节电争做文明市民;举办了“文明伴我成长”、“争做文明宜昌人”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这些社会教育创建活动,节约用水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有宜昌特色的节水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三)大力实施节水互动志愿服务活动。宜昌团市委每年组织 “保护母亲河――爱水、节水、护水”主题活动,一大批志愿者成为义务宣传员,在街头、社区、学校向市民和学生宣传节水知识。各区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节水互动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夷陵区志愿者在长江支流黄柏河流域开展了“清洁环境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西陵区开展了探访水源地活动和“关爱自然保护饮用水源地”青年志愿者活动,号召市民投身到节约活动中;点军区动员居民组织用水者协会、用水管水小组,让居民参与水权、水量、水价的监督管理;伍家区开展了“绿色社区、绿色学校”,“节水单位、节水企业”评比表彰活动,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节水互动的积级性。

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广大用水户节水意识不断增强,完善了节水管理制度,夯实了用水节水基础管理工作,建立了用水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了用水效率,拓展了节水的思路,使节水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单位)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3 补齐建设短板,夯实节水创建工作基础

对标查找差距和不足,结合实际需求,高标准实施了黑臭水体整治、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以及污水处理扩容提标等工程项目,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夯实节水创建工作基础。

(一)综合治理城市水环境。按照《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的要求,我市持续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在彻底根治柏临河和宜昌运河水质、公园化治理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出台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完成了《宜昌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计划(2015年~2020年)》。按照“一河一策”的思路,高标准编制整治工程规划及设计方案,拟于2017年底前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内11处黑臭水体。目前,所有项目已纳入城市建设计划,明确了建设内容、建设主体、资金来源、达标期限等,年内可全面完成项目前期工作。采用系统论、统筹学的观念,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按照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大力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和雨污分流工程。2014年以来,投入28501万元对桥边河土城段、五龙河(五龙二路至江南大道)开展治理,新建花艳污水厂及配套主管网,新建沙湾污水处理厂,启动点军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投入10123万元完成沙湾(白洋港区段)、五峰工业园、南玻项目污水管网工程,新建点军沿河主污水管和三峡机场片区、逢桥路污水管道,迁改临江溪污水管道。投入13378万元对V亭、点军区和西坝城市排水管网和截污排涝工程进行了改造,安排实施了各区排水清淤,对临江溪污水处理厂实行了大修;投入18310万元,改造升级沙河、临江溪污水处理厂,续建沙湾污水处理厂,建设沿江大道大公桥泵站压力出水管,新建点军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实施了城东新区、武汉新华园、长江传媒、中南路箱涵猴王焊丝厂段、V亭先锋路片区、西陵区水患点排水改造等工程;执行城市污水处理“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正在启动点军第二污水处理厂、临江溪污水处理厂和沙河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工程。拟定了长江岸坡及支流综合整治项目计划,积极争取农发行贷款支持;全面整治官庄水库等1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截至目前,城区排水管网达到1100公里,12处沿江排污口得到治理,5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运行负荷率85%,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5%增加到92%。

(二)加快推进两项试点建设。启动《宜昌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修编,计划2016年底通过专家评审,并适时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设。以宜昌新区、各类园区的新建道路为重点,2016年我市地下管廊计划建设16.7公里,其中将军路综合管廊3.97公里,江南二路综合管廊2.76公里、南站路综合管廊4.89公里、牌坊坡路综合管廊5.08公里。将军路综合管廊(江城大道―江南二路)长1.7公里,采用双仓结构,共有电力、弱电、给水、中水(预留)、燃气等管线入廊,断面净面积20.7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施工招投标。其他综合管廊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市政府出台了《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结合市政道路、公园绿地、环境治理、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结合沙河片区、卷桥河片区、城东片区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市政园林景观设施同步建设。去年以来,共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700公顷,求索・众创中心海绵社区已建成,沙河综合整治、卷桥河湿地公园、柏临河湿地公园、秋雨台公园、城市绿道等一批试点项目正加快推进。

(三)探索实施雨水收集利用和中水利用工程。为加快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建设,近年来,我市结合水体整治和各项创建探索实施雨水收集利用和中水利用工程。在节能建筑、大项公益项目建设中同步实施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目前建成及在建较大项目10余个,其中运河公园、求索众创产业园、求索公园等皆为大型示范性工程。为克服我市水资源相对丰富带来中水利用成本往往高于城市公共供水成本这一实际困难,在推动中水利用方面我市立足于切实提高城市中水利用比例和效率,侧重搞好大型中水项目建设。其中华润电力公司利用污水处理尾水作为冷却用水,年中水利用设计规模达492万吨,已建成投产;V亭湿地公园利用污水处理尾水作为生态补水,年中水设计利用规模700万吨,目前项目建设接近尾声;沙河污水厂提标(由一级B提高到一级A)扩容(原有3万吨,新建3万吨)后,尾水应用于沙河水系生态综合治理方案正在拟订中。

4 加强宣传发动,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

强大的全社会节水意识和良好的节水氛围,是对节水工作的有力推动。近几年来,我市始终将日常节水宣传与集中宣传有机结合,坚持长期性,体现多样性,突出针对性开展宣传工作。

(一)L庑传,争取各方面重视支持。宜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召开纪念“世界水日”座谈会,邀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市直涉水部门参加,集中学习、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先后邀请的接待了省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市政协等对全市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情况进了专题调研,汇报节水型社会建设形势,在争取各方面重视支持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集中宣传,提高市民节水意识。全市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大活动,每年制定节水宣传工作计划,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期间,制作节水宣传展板,积极组织各项宣传活动;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期间,在广场、社区、公园、校园等区域开展宣传活动,以展板展览、填写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和节水纪念品等形式为主。2012年以来,累计开展广场、社区节水宣传活动100余场次,出动宣传车辆80余台次,悬挂横幅400多处,设立宣传牌20多处,发宣传资料60000多份,发送短信100万余条,张帖宣传标识3万个,参与群众近20万人次,发放《家庭节水手册》、《学校节水手册》、《水的故事》等各类宣传册15万余册。此外,还在每年的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期间,集中开展节水知识、节水意义的宣传,在主流媒体中对节水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将《用好每滴水 生活会更美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利国惠民》节水公益广告宣传片在城市大型公共场所LED屏滚动播放,起到了较好的节水宣传效果。

(三)创新方式,扩大社会宣传效果。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扩大宣传范围,主动与《三峡日报》、三峡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开展节水宣传,积极传递节水意识、节水社会行动正能量。2014年来,在《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刊登节水新闻报道16篇。常年组织开展研究探讨水资源节约、利用、保护的学术活动,5项研究成果在《中国水利》、《水政水资源》等杂志上发表。2009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资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小区200多户的门牌印制“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让节水工作深入人心;2013年以来,在公共机构、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共张贴节水标识牌30000个,提醒广大市民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成为广大市民的关注点,节水宣传效果良好。

下一步,我市节水工作将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宜昌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所制定的具体举措,以深入人心的宣传带动城市节水工作,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城市节水工作,以严格规范的管理督促城市节水工作,以切实有效的服务推进城市节水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城市节水工作,进一步充分发挥节约用水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引擎器”作用,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不断谱写城市节水新篇章。

篇7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近期,我们对全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生态县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生态环境治理进程,全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对照生态县指标考核要求,定性指标5项基本条件中已有4项达标,定量指标27小项中已有17小项达标,创建达标率达65.6%。

一是生态建设体系初步形成。在规划体系方面,先后制定了《__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__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和《__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__生态县建设规划》于20__年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认证并已颁布施行,全县14个镇也都制定了环境规划并经县政府批复后实施。在组织体系方面,成立了创建国家生态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生态工业组、生态农业组、生态服务业组、生态环境组、生态文化组等“一办五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各镇、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职能科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镇、部门创建网络和工作机制。在政策体系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意见》、《关于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县政府关于扶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政策意见》,今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县创建、打造“生态__”的工作意见》,从政策上引导和保障了生态县建设。

二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年投入6000多万元实施节能技术改造15项,节约标准煤1.5万吨,万元gdp能耗比20__年下降4%,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同期下降6%以上;淘汰落后设备641台套,关停“三高一低”企业10家,争取节能改造专项资金补助800万元。同时,严格把好环保关口,审批建设项目690个,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132件,依法拒绝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项目10个。大力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工程,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关停小化工企业12家,淘汰落后锅炉40台(套),燃煤机组脱硫率达80%。全县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3家,20家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全年cod、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600吨、120吨,连续两年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三是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去年以来,全县未出现酸雨天气,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达90.5%。县域内大运河、__湖和主要河流基本符合ⅲ类标准,城区生活饮用水源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对全县日供水500吨以上的3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对全县230个行政村地表水和14个镇跨界河流进行全面监测,整治水源安全隐患,确保居民生活安全。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各功能区域要求,状况良好。连续三年在全省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前茅,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

四是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曹甸镇在扬州市首家试点采用了生物接触氧化曝气+水生植物综合处理的方法,去年6月已建成投入运行。今年,积极推进柳堡、望直港和范水三镇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柳堡镇和望直港镇投入200多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已完成设备安装,并进行了设备调试,近期将进行工程调试;柳堡镇正在建设世纪大道管网,望直港镇已铺设污水管网20__米,范水镇投入420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预计本月完成土建工程,污水管网也将招标建设,夏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方案已通过市级评审。垃圾中转站是乡镇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必备条件。目前,柳堡镇垃圾中转站土建工程已过半,望直港镇垃圾中转站用地已解决,范水镇垃圾中转站即将开工建设。同时,三镇公共绿地建设不断加快,柳堡镇的柳堡大道、芦范河绿地基本完工,望直港镇完成5500平方米公共绿地建设,范水镇新增公共绿地7000平方米。

五是生态创建稳步推进。全县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考核2个、建成市级环境优美镇9个,有133个村被命名为省、市、县三级生态村,其中省级生态村(百佳生态村)19个、市级生态村48个、县级生态村66个,生态村覆盖率达57.8%。建成国家级绿色

学校1所、省级绿色学校11所、市级绿色学校39所、县级绿色学校70所,省级绿色社区3家、市级绿色社区9家,省级环境友好企业1家,市级环境友好企业3家。今年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的柳堡、望直港和范水三镇,强势推进硬件设施建设,精心完善软件资料收集,预计在今年12月下旬接受全国环境优美镇考核验收。二、存在不足和问题

对照国家生态县五项基本条件、27小项考核指标,尽管我县已有四项基本条件、17小项考核指标达标,但未达标的都是很具体的量化硬指标,特别是80%的镇创成全国环境优美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环保投入占gdp比重等关键指标,要在20__年顺利达标难度很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设污水处理厂,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生态县创建的最基本条件。目前,除安宜镇、曹甸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外,柳堡镇、望直港镇、范水镇可望年底前建成,其他镇的污水处理厂尚未启动建设;各镇排污管网普遍不够配套,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除安宜镇外,仅有柳堡镇正在建设垃圾中转站,望直港镇和范水镇刚确定建设地点,其他各镇均未建立垃圾中转站,对照生活垃圾“组保洁、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要求,全县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洁队伍组建方面缺乏资金保障。

二是政策扶持有待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的基础,而基础设施建设动辄上百万、上千万,我县及各镇财政相对较薄弱,投入明显不足。尽管今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县创建、打造“生态__”的工作意见》等文件,明确了一些激励政策,但我县的污染防治资金、环保专项资金、环保奖励基金、节能专项资金至今尚未建立,影响了乡镇及中小企业在创建和节能改造方面的积极性,且由于投入不足达不到国家和省扶持门槛,导致申报项目源流失,给向上争取资金带来困难。

三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一方面,尽管20__年完成了市下达的节能任务,但要实现到20__年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67吨标准煤、降低20%的目标难度很大。我县纺织、建材、玻璃、陶瓷、食品等传统行业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空间较小,加之我县正处于工业加速发展期,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存度较高,能源总量势必增大,而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五小”企业难度较大,造成耗能总量难以平衡。另一方面,城区污水产生量远超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能力,而二期工程尚未启动,完成明年减排任务压力较大。同时,节能减排基础管理比较薄弱,县级节能监察机构和减排机构均未建立,影响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

四是创建资源有待整合。我县生态县创建起步虽然较早,但受县镇财政制约,创建进度不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缺乏长效管理;一些镇和部门认为创建工作要求较高,强调客观原因,创新不够,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各部门创建职能虽然明确,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交流有待加强,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配套,部门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合力效应不够明显,尤其是在多元投入机制和科学综合决策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

三、下一步打算

到20__年创成国家生态县,既是市政府对我县创建工作的硬性要求,也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做好明年生态县创建各项工作,直接影响到全县创建目标能否如期实现。20__年,着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目标管理,进一步提高创建组织程度。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县目标,进一步深化各镇、各有关部门对创建工作的认识,细化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和进度要求,建立创建工作报告制、会商制和督查制,定期研究环境优美镇建设的重要事项,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一着不让地抓好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要将环境优美镇创建工作列入对各镇、各有关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并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单列生态创建考核内容,加大条线考核分值比重,由县创建指挥部负责考核,定期通报,以考核促创建,推动环境优美镇创建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2、坚持创新思路,进一步拓展多元投入渠道。推进生态县创建,关键在投入,难点在资金。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县设立的500万元生态县创建专项资金,重点要投向乡镇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和环境优美镇、生态村的创建扶持,并形成相对应的以奖代补机制,调动乡镇创建积极性。各镇要克服困难筹集资金,设立环境优美镇创建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创建支出和重点项目的实施。二要积极向上争取。县环保、水利、建设、农林等部门要按照创建工作计划,同步集中使用各类创建资金,并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帮助包装项目,向上申报专项,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扶持政策,着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收集、中转及无害化处理体系等环境设施项目建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任务。三要引导社会参与。要以改革的思路,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机制,以bot、bt等方式广泛吸引外地资本和社会资金,鼓励和支持外地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坚持攻坚克难,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环境优美镇是生态县创建的硬骨头,也是生态县验收的硬指标。对照目前的创建差距,明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加快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各镇要结合本镇实际需求,确定合适的污水处理模式和污水处理量,科学选址,专业规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和调试。20__年,夏集、黄塍、西安丰和泾河等4个镇要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要加快建设进度,按计划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二要加快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明年要建成覆盖全县的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各镇要建立健全垃圾转运保洁队伍,完善垃圾转运设施,添置足够数量的垃圾箱或垃圾桶,有条件的镇、村要实行垃圾分装。曹甸、夏集、黄塍、西安丰和泾河等5个镇明年要建成垃圾中转站。三要加快推进农村改厕。推广建设水冲式、三格式厕所,在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各村普及率达50%的基础上,各镇要重点建设改厕示范村2-3个,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四要加快镇容镇貌建设。抓紧修编集镇建设规划,合理划定集镇功能区,加强集镇管理和环境治理。推进集镇公厕和排水、排污管网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公共绿地,提高集镇建成区主要道路绿化率,不断完善集镇公共设施。

4、坚持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一要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程。要扶持以协鑫电厂为龙头的秸秆回收加工点建设,在全县各镇设立秸秆回收点,现场打包收购。县农机部门要鼓励推广打包机的使用,农林部门要加强秸杆还田及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沼气工程建设。同时,要加大禁烧检查力度,由县环保、农林、农机等部门分片区包干监管,杜绝成片露天焚烧秸秆。二

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创建落实

为使生态文明机关创建顺利进行,我院成立了以党组书记、检察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宣传及督导检查。将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纳入我院《2015年度工作计划》及《贯彻落实高检院<2014―2018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中,建立了生态文明机关创建的长效机制。拟定《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创建生态文明机关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将生态文明机关创建的五大项44小项工作细化分解到各部门,由部门负责人具体抓好落实,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具体。为使全院干部职工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院党组采取全院大会的形式对生态文明机关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同时,建立了《车辆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两房”空调使用暂行规定》、《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等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创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调查与分析机制》、《生态文明机关创建经费保障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督管理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强化宣传教育,践行低碳行为

一是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就贵阳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知晓情况、参与我院创建贵阳市生态文明机关情况及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增强干部职工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去。二是由全院干部职工组建我院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队伍并举办“美丽南明、从我做起”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整治“脏乱差”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文明交通”和不文明行为劝道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美丽南明 从我做起”环境清洁志愿服务。三是坚持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干部职工对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气候变化科学理论的学习,共开展了培训活动5次,道德讲堂4次,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同时,我院生态保护检察局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生态文明相关理论文章及创建经验,并在多家市级以上媒体刊发。四是制定《办公用品使用管理制度》,要求各部门节约使用办公用品,努力降低消耗,纸张原则上应双面利用,充分发挥各种办公用品的最大使用效率。制定《节能减排制度》、《两房空调使用暂行管理规定》、《水电工岗位职责》等,分别对减少用能设备的浪费进行了规定。落实网络办公应用,实现信息、网上公文流转、电子邮件、法律法规查询,现在各类通知、文件、信息简报等,都在网上进行传输、,推进无纸化办公。开展植树等碳中和活动,并组织志愿者开展节能宣传活动,积极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情,始终保持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完善基础建设,维护信息平台

一是充分利用每个楼层的LED显示屏、生态文明知识手册、内网平台向干部职工宣传生态文明相关知识,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各支部定期组织支部党员在读书屋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传;二是在我院官方网站上开设生态文明建设专栏,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对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设施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完好率达100%;同时,干部职工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平台,取得市级以上计算机培训资格认证的人员达80%。

四、开展综合治理,打造优美环境

一是我院从2013年至今,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工作纪律严明,无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内部治安状况良好;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活动;无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二是健全完善了卫生管理、清扫、检查、评比制度,实行机关环境卫生集中清扫和科室卫生自扫相结合的机制,通过“劝烟禁烟”、加强巡查、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等方式,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卫生安全的办公环境。三是加大外部环境整治改造力度,我院自有绿化面积达3100平方米,包括大楼外环境花园、三楼平台花园、七楼平台花园三大区域,同时聘请专人对公共区域的植物、草坪、树木进行修整,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在走廊、大厅摆放绿色植物,悬挂名家书画,时刻保持内外环境优美整洁、秩序井然。

篇9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指导思想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依据城市环境机理与功能,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努力把*建设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生态型的国家园林城市。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根据我市创建工作进程安排和市域自然地理条件及现有基础和客观条件,确定*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为:到20*年实现创建浙江省园林城市目标,力争到20*年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

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主要任务

根据创建浙江省园林城市的具体要求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结合*创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20*年至20*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主要任务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绿地合

理增长的保障。要结合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充分采用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植物地带性风貌特色,高标准修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全市建成区内的山体林地向城市公园过渡,指导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确保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

(二)加强城市绿地建设

1、多管齐下,增加城市绿量。城区每年要新增人均公共

绿地1.5平方米、新增其他绿地50万平方米。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租地造绿等途径,保持城市各项园林绿化指标逐年增长,到20*年实现绿地率从现在的25.1%增加到28%,绿化覆盖率从现在的29.2%增加到33%,到20*年两项指标分别达到35%和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城市道路绿地率达到20%,新建居住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市区建有一条以上园林景观路,道路绿地率达到40%。

2、全民参与,拓展绿色空间。以每年三月份的“植树节”为依托,广泛发动,全民参与,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方位拓展城市绿色空间。重视绿地建设中的乔、灌、草合理配置,提高绿地覆盖率与绿视率。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等立体绿化,力争每个新建居民区有一个小游园或组团绿地。全面开展居民阳台、屋顶、庭院、室内绿化美化活动,力争达到家家户户有花。结合创建“园林式小区”、“花园式单位”等活动,推动城区绿化建设,力争在20*年实现园林小区和园林单位均占60%以上。对在建的各类房地产工程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绿化配套标准。对已建的、在建的各类绿化不达标的房地产工程,实行绿化易地补偿制度,收取绿化易地补偿费,用于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和绿化基地,提高生产绿地面积和绿化苗木自给率。

3、讲究特色,提升绿化品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增绿是基础,上水平、出精品是重点。在绿化工程和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潜力,充分利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花卉增加城市的色彩,充分利用空中优势进行有层次、有厚度、有美感的垂直绿化,根据物种色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合理搭配乔灌花草增加美感等。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特色,打造城市绿化的个性品牌。在绿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建筑小品、城市雕塑作为重要内容,与*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赋予绿地建设人性化的内容,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绿化精品,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要加快中心区公园绿地建设、新区主次干道绿化和新区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

(三)加强城市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要以“重在保护,合理开发”为指导方针,进一步规范城市景观管理,尽可能保留原有历史脉络和风貌。要严格保护城市古树名木,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做好古树名木的复壮、病虫害防治工作,发挥古树名木的良好景观特征。同时,要开展街容街貌的综合整治,对城区的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候车等实施规范管理,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山、水、海等自然资源优势,搞好城市大环境

绿化,营造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四季有花、风光优美的生态城市。根据*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强城市防护绿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改善城市生态、缓解热岛效应、美化河道环境的作用。城市新建建筑要按照国家标准,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使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加强城市山体植被保护,开展林相改造,提高阔叶林、次生林比例,增强山林季相。在抓好环境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治理力度,运用疏浚清淤、污水截留等综合手段,使河水开始变清、河岸开始变绿、环境开始变美。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要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城市的总体功能和承载水平。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加大力度搞好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交通、照明、供水等基础市政工程建设,力争到20*年污水处理率达到5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60%以上,道路机械清扫率达到20%,市区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部署

(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8月-12月)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本阶段要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方式积极做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的宣传报道,广泛动员,形成共识;同时,成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制定方案,作出具体的工作部署并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

(二)创建工作实施阶段(20*年1月-20*年11月)

根据我市实际,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各单位按照分解的目标、任务,成立领导班子,制定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创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定期公布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本阶段主要分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阶段(20*年1月-20*年5月)

按照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进行各项绿化建设,在20*年5月底之前完成省级园林城市的申报工作,力争同年拿到省级园林城市的荣誉称号。

2、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阶段(20*年5月-11月)

在完成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基础上,20*年11月正式向省建设厅书面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经省建设厅初评合格后,向国家建设部申报验收。

(三)自查整改阶段(20*年12月-20*年3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进一步查漏补缺。对软、硬件建设进行一次全面查验,并充分利用最后一个绿化季节,进一步植绿、补绿,增加绿化面积,确保建成区各项绿化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四)迎接考评阶段(20*年5月)

考核鉴定包括资料考核和现场考核,该阶段主要是做好迎接考评的一切准备,确保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创建园林城市的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齐抓共建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是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更是一项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造福工程。各乡镇、各部门必须从*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性、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

(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离不开市民的支持与参与,要积极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城市绿化的法规政策,使创建工作成为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使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电话,开展明查暗访,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严格质量标准,抓好软硬件建设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各项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执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监督。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必须广泛征求意见,开展群众性评议。对市区范围内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单独绿化工程、园林小品、园林绿化工程等建设项目,应认真抓好规划审查关、质量检查关、验收考核关。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创建园林城市的各类软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根据有关规则,制定并完善我市园林绿化行业规章与制度。强化规划控制和绿地保护,经常性地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已建的各类公共绿地、风景旅游绿地、道路交通绿地、滨河防护绿地和单位绿地、小区绿地,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区块划分,落实养护责任,确保栽种一片,成活一片,绿化美化一片。

篇10

2009年,*街道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生态区和创建市一星级卫生街道的目标,立足街道实际,巩固创卫成果,完善城市卫生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以“创建*市一星级卫生街道”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群众卫活动,创建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根据甬爱卫[20*]17号文件精神和甬东爱卫[20*]19号通知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市一星级卫生街道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中提升”,总结和发扬创卫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努力推进“服务强区”战略和东部新城开发建设。

二、创建抓手

(一)以加强领导为抓手,建立健全爱卫(创建)组织网络。

1、为确保创建工作有效顺利进行,街道成立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导辖区社区(单位)建立健全爱卫(创建)机构、健康教育、除四害网络,及时调整、补充人员,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街道还设立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各社区(单位)也要根据实际落实相应创建活动经费。

2、召开全街道创建工作动员会,强调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部署创建步骤和任务。各社区(单位)领导班子要及时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创建工作的各项标准,及时查漏补缺。

3、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创建期间要及时加强对整个辖区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督查协调,建立及时发现、快速整改的运作机制,使街道创建工作做到不出空档、不脱节、不出疏漏。

(二)以大力宣传为抓手,全面营造创建氛围。

1、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在宣传工作上坚持以巩固创卫长效管理为立足点,将有关创建卫生星级街道的目的、意义纳入年度重点宣教计划,完善创建的宣传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民参与,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2、认真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宣传。一是通过培训、聘请和社区志愿者报名等途径,建立起一支以卫生专干、医生、卫生管理人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通过他们经常为社区居民作健康教育讲座和宣传,不断扩大健教的广度。二是寓教于乐,开展形式多样的健教活动。以社区(单位)为平台,以提高市民卫生意识、养成健康行为等新理念为重点,以各种文体活动、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爱卫月、世界无烟日等活动,开展各类特色的健教活动。三是结合疾病防治工作,做好居民的疾病防治教育,组织居民观看健康教育录像,举办卫生知识竞赛等。

(三)以市场化、专业化消杀为抓手,开辟除“四害”新路子。

1、认真贯彻《*市除四害工作管理规定》,加强对辖区除四害工作的监督检查,从上而下设立除四害工作监督员。对有物业管理或市场化保洁的社区,由物业公司或专业保洁公司负责专门消杀。

2、针对除“四害”工作在辖区单位发展不平衡和“五小”行业难落实的难题。经调查摸底,街道拟拨专项资金,采取经费包干议标,引进专业消杀机构,对街道辖区相对集中的居民区(单位)及95%的“五小”行业店进行专业标准化消杀。

(四)以市场化保洁为抓手,确保外来人员聚集地环境卫生有保障。

撤村建居社区作为外来流动人员的聚集区是创建卫生星级街道的重点区域,在江南社区成功引入专业机构推行市场化保洁的基础上,今年引入另一家专业机构对明一社区也推行市场化保洁。

(五)以和谐物居促进会为抓手,积极发动民间组织、城管义工等志愿者参与创建。

充分发挥和谐物居促进会功能,形成居民、物业和居委会三位一体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同时,各个社区要对责任区域的卫生死角定期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以物业公司为主,社区居干、墙门组长为骨干,城管义工等社区志愿者广泛参与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

(六)以巩固创卫成果为抓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1、各社区(单位)要结合创建“卫生街道”和爱卫活动月等活动,对所辖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及时清除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死角,杜绝垃圾死角的产生。

2、充分发挥物业公司在城市卫生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和社区卫生专干的检查督促职能。街道将按照职能每月1-2次对各社区进行城管卫生工作指标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物业公司解决。

三、创建步骤

(一)创建启动阶段(5月)。街道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创建经费,召开创建动员大会,排摸重点难点。各社区(单位)要完善创建组织网络、落实创建经费,排摸辖区重点难点问题。

(二)创建实施阶段(5-7月)。全街道辖区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创建活动,并根据创建内容具体实施。

(三)查漏补缺阶段(8月)。认真对照创建标准,针对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四)创建迎检阶段(9-12月)。继续查漏补缺,并准备台帐资料、创建总结等做好迎检工作。

四、创建内容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各社区、企事业单位在5月底制定出2009年度创建工作计划,社区、物业公司要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网络和健教网络(5月完成),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每月1-2次)要有记录,要创新爱卫(卫生管理)机制、社区每月开展不同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

2、各社区要根据每日检查登记建立卫生问题投诉制度(按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操作)。

(二)健康教育卫生宣传

各社区、单位要有年度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计划(5月底完成),并根据工作重点和各社区特点每月开展活动一次,并有更换健教宣传专栏的台帐资料。

(三)市容环境卫生

1、各社区在5月底完成辖区内与经营户的市容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做到“七无”,物业公司要加强对小区道路16小时的动态保洁(清卫工要穿有标志的服装),对生活垃圾要确实做到日产日消,并保持果壳箱等垃圾窨器密闭,设施完好,物业公司要定期清洗消杀(每周不少于2次),周边无暴露垃圾和蝇蛆,垃圾袋装率要达到100%。

2、各物业公司要针对季节的特点,重点做好绿化带、草坪的养护,在5月底前对小区内的绿化进行一次修补种,并做到绿化带内无鼠迹、鼠洞,确实做到绿化带内无杂物,小区周边无明显垃圾。

(四)除害防病

各社区、单位在5月底设立除四害工作监督员,并落实除四害专项经费,建立除四害工作监督、检查(登记)制度,特别是各单位要抓紧对除四害设施的巩固,各种设施完好(鼠屋、纱门纱窗),并落实好四害监督记录(必须有二项达标)(6月中旬完成)。

(五)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卫生

各社区要积极配合区卫生监督所对辖区“五小”行业的督促、报告。

(六)社区、单位卫生

各社区要落实好“卫生每日检查登记簿”制度,在5月底完成小区内无堆积杂物,无违章饲养家禽、无无证养狗养鸽、无乱堆点和跨门营业整治,街道在6月中旬指导督促相关社区、单位积极开展创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计划(措施、活动),并认真落实好有关台帐资料的整理。

五、创建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是巩固创卫成果,把民生问题解决在基层的重要载体。对此,机关各科室、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全面发动。各社区、单位要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载体,开展创建星级卫生街道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重点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员的宣传,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号召广大市民群众和外来流动人员提高卫生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