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0 01:3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调查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篇1

关于通讯设备的调查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每当看到马路上人们用着不同手机时,我心中便产生了很大的疑惑:为什么大家用的手机都不相同呢?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查阅有关生活的书籍,查看报纸,上网浏览。

2、找出具体研究对象。

3、整理、归纳搜集到的资料。

以下是我整理的研究情况:

主要通讯设备:老人机、智能手机、台式机

通讯设备的相关信息:老人机:只能接电话,智能手机:干任何事,十分方便,台式机:适合家里用。

三、研究结果。

时代变化,手机也变样了,大家喜欢的手机不同,各有各的喜好。

小学生喝可乐调查研究报告1.问题的提出:

我从电视上看到了喝饮料的害处,又想到我也是不折不扣的“可乐迷”,现在牙齿出现了一些症状,我想,小学生喝可乐的伤害有没有。所以,我对此展开了调查。

2.调查方法:

(1) 从网站上了解中小学生喝可乐的害处。

(2) 通过电视的新闻联播上,了解中小学生喝可乐,现在是什么样子。

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的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通过互联网调查

小学生喝可乐的害处

喝可乐多会牙齿受到腐蚀儿童饮可乐有害。可乐中含有咖啡因,1瓶340克的可乐型饮料含有咖啡因50~80毫克。有人做过试验,成年人一次口服咖啡因1克以上,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失眠、眼花、耳鸣。即使1次服用1克以下,由于胃黏膜受到刺激,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中毒症状。 通过电视的新闻联播

小学生喝可乐,现在是什么样子。

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失眠、眼花、耳鸣。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中毒症状。一项研究显示,汽水会加速骨质流失,尤其爱喝可乐的少女,骨折的几率是不喝汽水者的5倍!

4.结论:

喝可乐多会牙齿受到腐蚀儿童饮可乐有害。可乐中含有咖啡因,1瓶340克的可乐型饮料含有咖啡因50~80毫克。有人做过试验,成年人一次口服咖啡因1克以上,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失眠、眼花、耳鸣。即使1次服用1克以下,由于胃黏膜受到刺激,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中毒症状。小儿对咖啡因较成人更敏感,所以不要给孩子喝可乐型饮料。少女谨防骨质疏松。一项研究显示,汽水会加速骨质流失,尤其爱喝可乐的少女,骨折的几率是不喝汽水者的5倍!专家指出,可乐中的磷酸可能是造成易骨折的原因,磷酸对骨质有害,因为磷酸对钙的新陈代谢和骨质有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尽量不要接触可乐,因为我们对可乐很敏感。

关于压岁钱的调查研究报告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枕下的红包也越来越鼓了,那么大家又是如何对待和使用压岁钱的呢,我和朱令仪进行了合作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获得压岁钱的情况,客观地作出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201X年2月18日~20日

三.调查地点:1.家中2.学校3.社区

四.调查对象:20名中小学生

五.调查方法:1.电话采访2.上网查询

六.调查问题:1.你今年获得了多少压岁钱?去年呢?

2.你的压岁钱来源有哪些?请分别说出来源父母、亲戚、长辈、其他各多少?

3.你计划如何消费你的压岁钱?请分别说出你计划在买书、捐款、游玩、其他各多少?

4.你对今年压岁钱的满意度是多少(用百分比表示)

5.你的压岁钱的实际消费是多少?

七.调查过程:我和朱令仪进行了分工调查,每人调查十人。主要是采取电话采访的形式,调查对象主要是同学、朋友和亲戚。我还采取了网络调查的方式。我和朱令仪调查完后再汇总到一起,由我制成表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有些同学的压岁钱还未拿完,有些同学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压岁钱等,但这些困难都被我们一一克服了。

八.调查结果:

(一)这次调查20xx年最少压岁钱为400元,最高为2600元,平均值为1066.11元;20XX年最低为400元,最高为2800元,平均值为1088.89元。

(二)20XX年中学生的压岁钱平均值为882.78元,20XX年压岁钱的平均值为930.56元。 20XX年小学生压岁钱平均值为1650元,20xx年平均值为1425元。

(三)中小学生的压岁钱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亲戚,一般来源于父母的比较少,而且每年的数额较固定。来源于长辈(爷爷辈)的变化较小,但 每年还是有一些波动。

(四) 20xx年中学生的满意度为77.72%,20XX年为76.94%;20xx年小学生的满意度为90%,20XX年为80%。大家20XX年的满意度都高于20xx年。

(五)小学生的压岁钱明显高于中学生,因为中学生已经长大了,家长和亲戚给得也较以前少了,而且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要那么多压岁钱。

(六)大部分小学生的压岁钱都存起来和用来交学费,而中学生的压岁钱则是用来买书、游玩,并且一部分存起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七)只有少数同学的压岁钱没有结余,其他大部分同学都有80%的结余。

(八)50%的同学表示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捐款,30%的同学表示没有考虑过,另外20%的同学坚决不愿意捐款。

九.调查结论:

1.大家的压岁钱数额日益增多,并与自己原本的家庭背景基本相符。这固然体现了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卓有成效。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助长了攀比之风,且压岁钱之间悬殊太大,有些同学还养成了浪费的坏习惯。

2.压岁钱主要来源于亲戚,说明登门拜年的中华传统仍然颇为流行,这点值得我们高兴,但这既增加了亲戚的负担,也增加了我们父母的负担,亲戚给我们压岁钱,父母就要给我们的表兄表妹、堂姐堂弟压岁钱,而且如果亲戚很多的话,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3.大家对自己的压岁钱都比较满意,能拿到压岁钱当然值得高兴。但压岁钱的数额越高,满意度就越高。说明大家高兴的还不是压岁钱带给我们的亲情与感动,而是可以用压岁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4.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岁钱越来越少,说明长辈们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成长,可喜可贺啊!大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为自己压岁钱的减少而伤心难过。

5.大家的压岁钱的使用都比较科学,基本没有浪费的现象,说明大家都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且在压岁钱的使用上,也变得更主动,说明我们已有了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6.将压岁钱拿出来一部分捐款,我们认为是压岁钱使用中比较有意义的事,但有一部分的同学却不愿意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希望这些同学能提高思想觉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十.建议:

①压岁钱在我国传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所以不可不给。但各位家长应斟酌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适量的给予压岁钱,以免助长攀比、浪费之风。

②我们已经基本有了使用自己压岁钱的能力,家长不应该再让我们把压岁钱全部上交,在我们的调查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果家长实在不放心,可以给我们一小部分的压岁钱自己使用,培养我们的理财能力。

③大家要把压岁钱当作一种亲情的体现,无论多少,都是心意。不要对压岁钱的数额过分在意,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压岁钱。

篇2

一、养殖业现状

我区的养殖业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技术化服务之路,形成了开平镇的半壁店、欢套的万头猪场;洼里镇以回民村夏庄为主的奶牛养殖小区;郑庄子蛋鸡养殖小区;栗园镇的特种养殖区。同时还推行了品种良种化、服务及时化、执法程序化,开展了1个基地和3个体系建设,即商品、畜、禽的生产基地,执法监测体系、科技推广体系、防疫体系的建设。

全区存栏猪、奶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38875头、12190头、9815只、51.46万只,养殖专业户2621户,每日产生畜禽粪尿等污染物约400吨。

二、存在问题

养殖粗放。我区存栏的部分畜禽为分散饲养,每天的粪尿等污染物随意排放,即不环保也不卫生。

污物处理简单。大部分污物尤其是散养户的粪便等污物都是简单存放,未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防疫条件落后。有很大一部分的养殖场户尤其是散养户动物防疫条件及卫生条件落后,防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硬件设施及规章制度等软件环境不完善,人畜混居,卫生、环保措施不健全。

三、采取措施

积极发展无公害生产。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截至目前,先后有曹庄奶牛养殖小区、恒信赛鸽公棚、立冬食品有限公司、半壁店生猪养殖场及孟凡城猪场5家养殖企业及其加工企业先后通过了省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并全都通过了环评检测,起到了积极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全面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改善养殖环境。鼓励和支持养殖场(户)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规范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强化其软件硬件建设。

推广沼气池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广养殖场建设沼气池,畜禽粪便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浇灌农作物,即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解决了燃料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业肥料污染问题。

强化检测与养殖场环境治理。近年来,加强了养殖场兽药饲料等添加剂的监管,规范了生猪等畜禽屠宰前停止饲喂兽药制度,深入开展产地临栏检疫工作,同时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力度。

积极推广环保清洁生态的养殖项目,做好典型示范。在做好监管的同时,积极推广环保清洁生态的养殖项目,积极推广丰南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丰南区综合种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以项目带动养殖业向环保卫生生态方面发展。

篇3

一、农村网络现状**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xx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xx省xx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

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

篇4

【关键词】媒介素养;免费师范生;研究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传播技术和媒介文化发展迅猛,媒介形式和媒介内容日趋多样化,计算机、手机以及多种移动终端等新媒介成为大学师生获取媒介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和接班人,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一代又一代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如何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寓教于大学课堂内外,设计出适合免费师范生学习和运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有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样本

调查样本为陕西师范大学的2009-2011级免费师范生。本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调查问卷于2012年5月起开始发放,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0份,回收有效问卷429份,问卷回收率94%,问卷有效率为91.28%。其中男生占29.4%,女生占70.6%。本次问卷调查覆盖了陕西师范大学所有师范类年级及专业,且男女比例与现实情况相符,所以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图所示:

访谈从中选取了涵盖汉语言文学、教育技术、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化学、历史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8个专业、3个年级、25人进行个案访谈;专家访谈有3人,1名管理学生工作的学工组辅导员,2名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相关教授。

三、调查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采用关于免费师范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自制半结构式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以单选和多选题为主,另加一道主观题,了解免费师范生对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看法。

问卷分为四个部分:

1、基本信息调查,共7题;

2、媒介接触情况,共15题;

3、选择、解读、利用、判断媒介情况,共22题;

4、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认知情况,共16题。

(二)访谈法

在结束问卷调查法之后,访谈法用作对问卷调查法的补充,以澄清问卷中模糊的问题,对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1、免费师范生个案寻访:通过与免费师范生面对面的直接调查,获得更加生动、直接、具体的信息。以便深入研究分析免费师范生媒介素养现状。

2、相关专家教授专访:与之共同探讨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以及如何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相关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问卷数据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利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媒介对免费师范生学习与生活的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为网络媒介是免费师范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通过对网络媒介的使用目的调查发现,网络媒介已经深刻的影响着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多以娱乐为主。在“使用电脑上网必做的事项(可多选)”的调查中,选择“使用QQ、飞信聊天交流”的占67.4%,选择“浏览当天新闻”的占30.3%,选择“查阅学习资料”的占58.5%,选择“使用微博、博客、QQ空间记录心情”的占32.2%,选择“看电视剧、看电影”的占37.1%,选择“玩魔兽等网络游戏”的占7.7%,选择“查收邮件”的占43.8%,选择“使用淘宝、当当等网站购买东西”占22.4%,选择“无目的打发时间”的占13.5%。

第二,免费师范生接触媒介的现状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媒介接触情况以电脑为主、每天接触时间在1-2小时之间、对传统媒介接触较少。在平时的对媒介的接触情况中, 95.34%的同学喜欢电脑,91.14%的同学会手机,其次有77.16%的同学喜欢书籍。而对传统媒介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使用率仅占52.91%、49.42%、59%。而在“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中,电脑以51%占有率成为免费师范生最常用的媒介,其次是手机,占36%,电视、书籍、报刊杂志占5%、3%、3%、2%。免费师范生对新媒体的接触正适应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第三,免费师范生对媒介内容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在“是否能够运用媒介熟练地工作学习”问题中,选择“非常熟练”的占16.3%,选择“熟练,但还需要学习”的占57.8%,选择“不熟练”的占24.5%,选择“完全不会”的占1.4%。可见绝大多数师范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媒介来工作学习。在对媒介评估能力的调查中,对“你认为大众媒介对你的性格、价值观及待人处世方面的影响程度有多高?”问题的回答中,97.7%的同学选择了有影响。但影响程度有大有小。仅有2.3%的人认为大众媒介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由此表明,免费师范生对媒介的使用能力较强,在对媒介内容的认知方面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能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第四,媒介道德和媒介素养教育缺失严重。

在问及“是否了解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时,有43%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48%的同学选择了“只听过,但不知其含义”。在对自我媒介素养的认知上,对自身媒介素养的缺失程度,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比较严重”的占54.1%,“不很严重”占30.3%,“不严重”占7.7%,“认为不缺失”占0.9%。可见,免费师范生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生疏,对自己的媒介素养不甚满意。可见媒介道德和媒介素养教育缺失严重。

(二)访谈结果分析

1、免费师范生个案寻访。在对免费师范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详细了解到了以下几点信息:(1)在问及对盗版图书、软件、音像制品的看法时,所有的同学表示购买过或使用过盗版,并有40%的受访者表示对盗版持支持态度;36%的受访者表示对盗版产品不排斥;另有24%的受访者表示购买或使用盗版产品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还是有购买或使用经历。盗版产品的低廉价格是促使受访者选择购买或使用的主要因素。(2)关于是否参加过媒介制作,有83%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但参与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以制作PPT为主。其他形式的活动参与较少,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希望尝试参加诸如制作DV、参加摄影比赛、制作flas、制作网页等活动,但没有机会参与或者是自己没有掌握相关技能。

2、相关专家教授专访。通过此次对相关专家教授的专访,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1)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最大障碍是系统知识的缺乏,这可能造成一种畸形的媒介素养。比如某些同学可能对于游戏知识非常丰富,对于媒体技术非常精通,但是对于如何写作,不擅长。(2)未来传媒的自媒体化、社交化、参与性质、可视化、平民化是发展趋势。大学生要利用媒体给我们带来的开放式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媒体知识对自己进行终身教育。

五、对比研究

在对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媒介素养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对非师范生以相同的问卷进行了调查,以形成对比,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一)调查结果

1、媒介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有着相同的影响。通过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情况来说,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相似,无显著差异。

2、对于传统媒介而言,非师范生接触多于师范生。在看报纸和杂志的频率中,非师范生明显多于师范生,一周看一次以上的频率师范生的累积百分比为29.6%,而非师范生为40.1%,即非师范生接触到的传统媒介多于师范生。

3、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手机使用的目的存在明显差异。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中,免费师范生使用百度、谷歌查询信息占49.4%,浏览当日新闻占38.2%,而非师范生在使用百度、谷歌查询信息占56.7%,浏览当日新闻占43.9%,说明非师范生利用新媒体了解时事资料高于免费师范生。

(二)原因分析

1、由于选取的仅只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能够接触到相同的媒介,即拥有相同的媒介环境,因此媒介在同一学校内对师范和非师范生有着相同的影响,所以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形同的媒介环境想受到的影响相同。

2、在数据中发现“对于传统媒介而言,非师范生接触多于师范生”这与预期的“传统媒体接触情况相当”相悖,分析原因发现,在调查过程中,非师范生主要集中在理科,理科比文科约等于6:1(293:52),理科生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学素养,故喜欢读写报纸、书刊。

3、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对信息的检索和关注度不一样主要是因为毕业后找工作,非师范生就更关注一些社会信息和相关的搜索引擎检索。

4、由于学校对相关的媒介素养类教育甚少,由此导致了非师范生和师范生在媒介素养德育和教育方面缺失严重。

六、调查总结

(一)免费师范生媒介素养现状总结

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关于媒介素养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免费师范生:

1、媒介接触的不良现状。从媒介接触的类型、时间和目的来看,免费师范生媒介接触的现状可归纳为:①媒介接触以网络媒介为主,且网络媒介接触时间较长。②对传统媒介的接触时间较少。③接触媒介的目的多以娱乐为主。

2、对媒介影响有较客观的评价,但对媒介内容缺乏客观评价。很大一部分同学认识到媒介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未能科学地评价媒介信息。事实上媒介本身就具有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的功能。

3、对媒介素养相关内容认识模糊。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对“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模糊,甚至有同学闻所未闻。在对自身媒介素养缺失程度的评价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身媒介素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

(二)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校素养教育实践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如下建议来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媒介素养:

1、在全校范围内增开媒介素养教育公选课程。开设适合非新闻专业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使学生深入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接收媒介素养教育。

2、建立有关媒体实验室。锻炼免费师范生媒介技能,使免费师范生掌握媒介使用技巧和媒介制作能力,并能够将媒介熟练地运用于日后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3、组织提高媒介素养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免费师范生参观电视台、广播电台、进行报社实习等,以深入了解媒介基本知识和媒介运作知识。

4、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校方加强对官方微博、学校论坛和学校公共主页等的建设,创建健康文明的舆论环境。

5、推广媒介素养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平台。依托第二课堂,充分发挥校园媒介和学校社团的力量,如校园广播站、学校电视台、相关学生社团等举办校园微电影、多媒体讲课比赛、计算机技能大赛。

参考文献

[1] 吴鹏泽,杜世友.中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2).

[2] 王国燕.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今传媒,2012(01).

[3] 李霞,徐睿.国外媒介素养对我国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5).

[4] 宋娜.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特征与激发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1(09).

[5] 李志杰.关于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8(01).

篇5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身心健康是生活的前提,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问题

劳教人民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接触面比较狭窄和其他社会压力等一些问题,导致我们的劳教人民警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某所78名劳教警察的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以下六个方面:

1、六十多名劳教民警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容易犯困,特别是工作稍长,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即使充分的休息还是会感觉很累,做事经常丢三落四,说话常常出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2、数十名劳教民警感到无缘无故的焦急、紧张和恐惧,莫名其妙的担心,坐立不安。

3、多数劳教民警都有对自己做法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虽然明知道没有必要,但却总是无法摆脱。如总是怀疑自己是否把门锁好、煤气是否关闭,电灯是否熄灭等,常驱使自己反检查才能放心。还有就是反复洗手,虽然已经洗干净,没必要再洗,但控制不了自己,反复地想去做。

4、个别劳教民警只要进入管教区就紧张害怕。如劳教人员生病,个别的民警就会很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传染,虽然医生说不会,但还是会忍不住担心害怕。

5、少数劳教民警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总感觉前途暗淡。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调节和缓解时,心理压力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一些反常行为。因此,重视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减轻其心理压力,对进一步做好劳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造成劳教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工作场所的封闭性

劳教场所大多处于偏僻的地方,劳教警察每天都在高墙内工作,使他们进行反思和交流的机会较少。而劳教所与地方党政机关部门之间联系、联谊等交流活动甚少,加上劳教工作方式的不变性,使他们与社会变化的多样性不相吻合,时间久了,劳教警察与社会的差距在逐渐的拉大,使一些劳教警察产生了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2、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由于劳教警察每天接触的是劳教人员,而劳教人员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过多的直接面对社会的阴暗面,加上劳教警察本身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劳教警察的情绪、性格、心情难免受到不良影响,心理健康状态难免遭到破坏,造成有的劳教警察酗酒、思维混乱、压抑、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遇事易激动、自制力差等各种心理问题。

3、工作职责的繁重性

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虽然比较单一,但是工作职责确异常繁重,一是劳教人民警察长年累月的工作在第一线,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是劳教警察长期面临的工作状态,心理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二是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健全完善,依法、文明、科学管理劳教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责任追究力度逐年加大,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随之加大。三是劳教人民警察长期超负荷工作,但缺少必要的心理辅导与矫治。时间久了,就可能出现忧郁烦闷等倾向。而劳教人民警察情绪的不稳定性,又容易导致劳教人员的不稳定性,最终造成场所安全隐患,危害不容忽视。

4、工作任务的单调性

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是教育改造劳教人员,劳教人员解教一批又一批,而劳教人民警察每天的工作却没有多大变化。一成不变是带班工作,枯燥、单调而重复。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一旦到了心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就容易导致心理疲劳,悲观厌世,对工作、生活没有信心,挫折感强。如果得不到及时地疏导,长年累月,在心理上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在精神上容易造成精神萎靡,甚至精神失常;在工作中容易注意力涣散,丧失警惕和鉴别力,轻则影响身体健康、工作效率,重则影响劳教人员教育改造成效,危及场所安全稳定。

5、工作环境的危险性

为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创造良好平稳的发展环境,劳教场所不断强调安全稳定,一方面,“防逃跑、防非正常死亡、防所内案件、防重大安全事故”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要确保“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改造好”。为此,劳教警察的精神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多进宫、顽危性、流窜、暴力团伙性及吸毒、涉黑等劳教人员的不断增加等,使劳教民警自身安全受到威胁,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紧张、焦虑、惊恐等心理障碍。

四、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就劳教人民警察工作的现状而言,解决其心理问题,我个人认为政府、单位和个人都要采取积极措施,尤其是个人更要有积极的心态。

政府:

1、设立劳教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2009年4月,公安部政治部向全国公安机关发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在公安机关设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全面展开。我们监狱劳教机关可以采取类似措施,在有条件的监狱劳教机关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充分运用网络开展网上服务,逐步建立形成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素质普查、加强心理疏导、强化心理训练、开展心理素质测评、建立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等,为解决劳教人民警察心理问题提供帮助。

单位:

切实解决从优待警问题。

1、加强工作管理制度,杜绝超时超体力劳动,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保证劳教人民警察的休息权利。严格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为职工提供一个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工作环境。

2、加强学习交流,拓宽劳教警察视野。在工作学习中要积极开展学习交流,积极聘请专家教授来所授课,答疑解惑,不断为劳教人民警察充电,使其知识、心理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

3、积极落实职工疗养制度,为劳教人民警察开拓视野,缓解压力提供平台。

4、切实改善监管软硬件设施,加快劳教所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注重技防,加强人防。

5、大力提倡建设和谐型团队、学习型团队,使每一位劳教人民警察都有一个愉悦的心境和氛围,使团队更有凝聚力,更有创造力,更有战斗力。

6、丰富广大劳教人民警察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团队活动,每年可以组织一次野外拓展训练,提高团队意思,也是化解和消除民警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个人:

1、学会认识自己,愉快接纳自己,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随意退却,要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2、要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培养自己宽阔的胸怀。

3、发展兴趣,放松身心。生活情趣往往让人心情舒畅,调节生活节奏,让人从单调紧张的氛围中摆脱出来,走向欢快和轻松。

4、学会放松,听音乐、运动。当你觉得压力很大时,可以先放松一下,转移注意力,听听音乐或去做体育运动,使大脑重新积蓄能量去解决问题。

5、学会倾诉,把自己不开心的事向知心朋友和亲人一吐为快。

篇6

一、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现状。

1、服务范围单一。目前城市公交的服务,说到底还主要停留在司乘人员对乘客的服务上,城市公交的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服务理念还处于服务的初级阶段,只是简单的对司乘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殊不知城市公交的服务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不仅是司乘对乘客的服务,还有乘客对候车环境、线路运行质量、准点率要求等。

2、服务速度缓慢。城市公交乘客投诉居高不下一直是城市公交面临的一大难题,乘客普遍反映城市公交服务质量问题之后,相关部门和企业还没有及时地对乘客的服务要求加以满足。

3、服务监管不力。城市公交普遍都是按照对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对城市公交企业进行管理,但是城市公交有其独特性,许多对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可能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对城市公交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管,但是监管的时候没有相应的依据,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应的授权,导致管理部门在服务质量监管的时候手段单一,不能起到相应的威慑作用。

二、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因素。

1、方便性。指线路网布设的合理性、线网密度的高低、换乘系数的大小、发车频率的高低、站点布置的合理性等。

2、快捷性。指乘客在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出行过程中的出行时间,包括车内时间和车外时间,车内时间主要由运行速度决定,车外时间则与线网布设及站点布设合理与否等因素有关。此外,发车频率、换乘设置及换乘工具的迅速程度也会对城市公交的快捷性产生影响。

3、安全性。指在城市公交运行过程中保证乘客的生命不受危险,身体和精神不受伤害,以及携带财物不遭受丢失和损坏。

4、经济性。合理、便宜的票价是城市公交吸引乘客的主要因素,票价的制定既要保证城市公交企业的效益,又要考虑到乘客所能接受的票价高低的该地区的经济水平。

5、舒适性。指乘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在满足了方便性、快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情况下,对服务过程的舒适感知晓度,也就是车厢内的设施和服务是否适应和方便乘客的需要。

三、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问题。

1、重视不够。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对员工起榜样和表率作用,

他们不注重服务质量,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不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即使企业已经制定了服务质量标准,也不会长期为员工们接受和实施。

2、观念落后。公交企业往往把服务质量放在整体观念上去考虑,认为产生服务质量问题原因是由于作业层工作的不到位,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质量控制认为是由专门的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认为服务质量的评估,处理和沟通应由管理部门来完成。

篇7

研组先后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通报,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并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企业界人士和农村,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金融业的现状

(一)**金融业机构建设概况

目前,我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类21家,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4家大型股份(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分行、中国银行**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分行;3家银行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榆阳农村合作银行、神木农村合作银行、府谷农村合作银行;9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长安银行**分行、交通银行**分行、招商银行**分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分行,构成**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本框架。其中法人机构12家(1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法人机构9家。从业人数5064人,营业网点544个,其中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325个,邮政储蓄银行79个,农业银行61个,占营业网点的85.4%;从分县情况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榆阳区、神木、府谷、定边、靖边和横山县,分别为106、60、72、52、48、40个,占营业网点的69.4%。当然全市仍有14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网点,主要分布在靖边、佳县、绥德和子洲县。平均每0.6万人拥有一个银行网点资源;城市网点密度大于农村,农村网点人口覆盖率小于城市。近期,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西安银行等多家银行考察**市场,拟在榆设立分支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队伍将进一步壮大。

根据陕政办发[**]108号和陕金融发[**]1号文件精神,我市积极支持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共16家,已开业经营的有10家,其余6家正计划于年底全部开业。目前正在申报的小额贷款公司有34家,其中已经报省金融办待批的有18家。

**年三季度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4家,152个机构。其中财产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9家。全市县级支公司40个县级营销服务部81个,中国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在乡镇设立了79个保险机构。全市保险从业人员6597人,较年初增加702人。

(二)货币信贷运行情况

**年三季度,全市各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市存款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信贷投放呈现扩张趋势。

1、存款增长再创新高。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47.78亿元,较年初增加260.85亿元,增长29.41%。储蓄存款余额为604.17亿元,较年初增加121.08亿元,全市企业存款余额为329.10亿元,较年初增加98.19亿元。从总量看,全市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活期和活期储蓄)呈上升的趋势,定期存款(包括企业定期和定期储蓄)呈下降的趋势,存款活期化趋势有所加强。9月末,全市活期存款余额为768.17亿元,占全部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的82.31%,定期存款余额为165.10亿元。受经济面逐渐好转影响,居民投资意愿增强,储蓄存款增速出现下降,企业加大生产投入,企业存款持续快速增长。

2、各项贷款增势明显。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651.84亿元,较年初增加183.84亿元,增长39.28%,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1.92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13.25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90.99亿元,较年初增加72.23亿元,增幅22.66%,同比增长13.99个百分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25亿元,较年初增加62.5亿元,增幅48.54%,同比增长13.86个百分点。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同步增长,9月末,全市短期贷款余额为379.40亿元,较年初增加129.70亿元,同比多增74.34亿元,主要是农业贷款增加较多(较年初增加84.46亿元,同比多增38.6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64.79亿元,较年初增加60.08亿元,同比多增35.57亿元。在总量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得到优化。各类金融机构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不断提高信贷投入效率,支持农业生产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使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贷款投向分布看,9月末,工业贷款余额62.66亿元,较年初上升18.52亿元,同比多增11.74亿元,继续加大对煤、电、油、气、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农业贷款余额192.07亿元,较年初增加84.46亿元,同比多增38.62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61.12%,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34.64亿元,较年初增加23.11亿元,同比多增3.57亿元,金融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也在加大。

3、不良贷款持续“双降”。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1.89亿元,较年初减少1.25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1.96%,较年初下降了0.8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4亿元,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的30.6%,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79亿元,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的40.2%。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三农”机构,占全市不良贷款总额的88.22%。从五级分类情况看,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分别为8.19亿元.2.99亿元和0.78亿元,其所占比

率分别为1.35%、0.49%和0.13%。比年初下降0.68、0.17和上升0.02%。

4、经营效益继续攀升。截至6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14.7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盈1.36亿元。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利润7.84亿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利润6.09亿元(其中三家合行的利润占到了全市合作金融机构的78.66%)。利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信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利息收入仍是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上半年99.5%的收入来自贷款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所占份额仍然很少,但较以往有很大起色,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半年的中间业务收入达1.26亿元。

5、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有所提升。自去年市银监分局出台《**银监分局推动小企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以来,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取得各方共识。今年银监分局进一步推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截至6月底,全市发放中型企业贷款118.04亿元,比年初增加13.69亿元,增幅13.12%。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9.5%。全市发放小型企业贷款49.16亿元,比年初增加14.57亿元,增幅42.12%。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8.12%。

6、农户小额贷款的试点推广工作顺利进行。为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缓解广大农村地区贷款难问题,我市加快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年12月我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神木县惠民贷款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还有部分区县,如府谷、横山、榆阳正在积极筹建各自的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农村金融创新开启了良好的局面,对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7、保险业的发展稳步提升。**年前三季度,我市保险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全市保险业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一是保险费收入增幅较快。9月底,全市保险费总收入112667.2万元,其中财产险73039.77万元,寿险39627.43万元。二是保险保障功能明显。9月末,全市保险业为社会提供了851.3亿元的财产风险保障,共为171万人次提供了256亿元的人身保险保障,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36662.92万元,寿险公司赔款与给付支出1062.87万元。三是扩大农村保险市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在农村开办了农村房屋保险、农村各种车辆保险、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小额借款人意外保险、农村干部综合保险、计划生育手术保险、学生平安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红枣种植保险等十几种保险业务,并逐步建立一批“保险示范乡村”,逐步建立农村保险体系和风险防范补偿机制。四是税收贡献逐年提高,截至9月底,全市保险业上缴国家及地方税金5992.58万元,代地税局代收代缴车船税4592万元,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年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支持证券公司提高证券交易量,另一方面积极组建以基金运作方式的能司,积极推动诚司发行企业债券,推动榆天化、神木九江等公司上市工作。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金融需求与金融服务的主要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受农村与城市相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等历史性原因影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完善和健全,不仅体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更体现在农村担保、信用体系不完善,市场发展不充分等软件方面。这些不健全的表现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日益突显,引发诸多矛盾。具体表现在:

(一)需求多样性与金融机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以现代农业、现代农民和现代农村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目前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现状是:一是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撤离县域农村地区,支农功能“边缘化”。二是政策性银行机构职能难以发挥。三是合作金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多种资金需求。目前农村金融阵地基本上是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垄断经营局面,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有限,服务“三农”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需求成长性与资金来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资金增量需求很大。随着农村经济产业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是新农村建设最现实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从目前农村金融现状看,金融供给与资金需求矛盾突出。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供给逐年减少。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实力较弱。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因其历史包袱较重、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对“三农”的支持往往也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县域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遍布于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由于体制原因更是存多贷少,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资金“抽水机”。

(三)需求时代性与金融服务传统性之间的矛盾。从目前金融服务情况看,其服务的传统性与时代性需求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服务品种单一。目前大多数农村金融部门仍然以传统存、贷、汇服务手段为主,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缺少服务品种创新。二是金融产品的适应性较差。首先是贷款期限短,目前涉农银行业机构多沿用传统农业贷款方式发放办法,发放1年期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与农业生产的长周期、季节性的特点不相适应。其次为贷款额度偏小,目前农村从事生产经营的贷款需求通常在5—50万元左右,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正常授信1万元以内,最高授信额度为5万元,与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不相适应。三是信贷交易成本过高。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这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区域垄断定价能力得以增强,农村信贷供给价格不断提高。

(四)需求新生性与金融服务功能落后性之间的矛盾。一是农业产业保险支持空白。农业生产对自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产量风险远大于工业制造业。因此,需要引入农业保险来分散农业风

险。二是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当前,贷款担保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三是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缓慢。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加快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但目前金融对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支持投入很少。四是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缺位。农村劳动力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已成为当前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五)政策的不完善性与农村现实性之间的矛盾。我国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我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8倍,加各种补贴等隐性收入达6倍左右。农民依然是最弱势的群体,农民只有土地和宅基地,而农民土地仍集体所有。**年9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国家为防止耕地流失,对农村宅基地审批使用权管理收紧。同时,针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现在法律规范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受到无形限制。所以,农村土地不流畅,土地流转形式处于自然流转状态,缺乏一些中介、服务、监管体系,导致流转过程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现行政策与农民拥有的土地和宅基地不能作为银行抵押物的现状,致使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缓解。

三、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在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以对新农村建设形成有力的支撑。

(一)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一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涉足甚少,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二是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相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三是政府的涉农资金未能全部存入涉农银行。四是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机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二)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取得贷款难。一是为防范贷款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二是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三是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较短,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四是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载的压力加大。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三)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一是借款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二是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有效需求。三是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四)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一是民间借贷良莠不齐,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二是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时有发生,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远远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三是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资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银监部门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信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吻合,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五)保险业发展不平衡,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一是保险深度和密度与全市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国际上通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达程度最主要的两个标志。9月末,全市保险市场深度为1.12%,保险密度为357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保险深度低了1.06年百分点,保险密度低了110元,同时与我市gdp增速同样存在巨大差异,这就说明我市保险市场挖掘和开拓尚不够充分。二是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产寿险业务都主要集中在榆阳、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区,南部六县的保险业务发展较慢。三是产品开发和拓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名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很多,但是发展的比较单一,险种结构相对集中。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四是社会的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偿机制尚不健全。

(七)银行业机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存在潜在隐患。2007年,**市行业机构案件上升,部分银行机构对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给银行案件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良好的司法环境和社会治安状况、高效的案件侦破能力将成为维护金融安全和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当前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新农村建设一样,同样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加以完善。

(一)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合力作用。一是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支农范围,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推动农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强化其政策支农职责。二是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治理,探索和推行大额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有重点地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三是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开展“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和“订单农业”贷款,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信贷资金的大规模需求。四是明确农村所有金融机构的法宝义务,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户生产经营、民营企业发展、助学和消费。五是实现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循环,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

(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一是政府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过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以农村文化为载体,强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户及农村个体二商户信用信息库,为农村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三是将农村保险体系纳入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框架,积极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在农村设立网点,争取成立地方性的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为农村种养等行业提供保险服务,建立完善的“三农”保险补偿机制。四是建立多主体、多形式的担保机构,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多种担保方法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状况。

(三)增加大额贷款的投放,积极支持农村种养大户、工商户和小企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主体的投资也迅速增加,资金需求规划也大大增加。小额贷款只能满足小农户的简单再生产需求,无法满足扩大再生产需求。而扩大再生产需求受到限制将制约和减缓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村企业、种养大户和个体工商户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引擎,他们有强烈的资金需求,并且资金需求规划较大,但正规金融的信贷规模约束却使得很多企业、种养大户和工商户为了发展生产不得不七拼八凑借钱。而很大一部分不能融入到充分资金的企业或农户则不得不延迟投资、压缩生产规模,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对农村种养大户、工商户和小企业大额贷款的投放,应当成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

篇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经由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中国经济的调整由水桶决定的关键行业的调整变为全国宏观的经济结构的调整,竞争环境日趋完善,居民消费持续低迷,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成功,中国加入世贸已指日可待。面对国内国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的企业该采取何种措施?

在改革开放的20年内,企业在由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粗放的生产管理逐渐向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的经营效益型转化,其中包含企业的改革、改组、改制,涉及企业的管理机制、管理、管理观念等,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这也是企业在面临国内国外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取得生存唯一选择。巨人集团、三株以及爱多集团的倒闭无不深刻的说明这一。中国到了需要进行管理革命和管理救国的时候了!

ERP作为一种先进的、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管理哲理和管理的方法论是帮助企业完成这一变革的最为有力的武器。但在MRP-II/ERP引进中国的20年里,获得成功的企业少之又少,而且成功的企业又大部分是外资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然而中国的企业90%为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是现在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市场活力和创新主要源泉,中小型企业这一变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兴衰。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ERP在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内才能成功?作为中国经济主体的90%的中小型企业如何才能成功实施ERP项目,完成企业管理革命的转变?一些上ERP项目失败的企业在思考、ERP厂商在思考、为ERP项目提供咨询服务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在思考。99年4月28号,中国机用户杂志在京都饭店举行“99ERP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著名的管理专家、国内外著名的ERP厂商、ERP的用户以及为实施ERP项目提供咨询的管理咨询公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在ERP价值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ERP供应商的参差不齐、实施ERP的企业素质普遍较低、ERP管理咨询公司实施咨询时的方法论的水平不高、连接ERP价值供应链的三方的ERP实施过程没有很好详细设计和实施。尤其是在前面三个环节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解决时,第四个环节:ERP的实施过程,是在ERP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

二、 ERP的供应商

篇9

(河南省医药学校,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通过对三所各具特色的中职学校的充分调研,综合分析,初步勾勒现阶段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全景图;探讨了其深层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形成原因;教改策略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又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基础和支撑,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重任[1-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3]。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教育服务社会的作用核心。在目前注册即可入学的大背景下,中职学校所接纳的是来自义务教育阶段的多层次学生[5-6]。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索分析,可以为探究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河南省医药学校、开封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的全日制中职学生。河南省医药学校专业以药物生产为主,兼有医学护理和医药营销,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男女生比例约为1:4;开封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专业以建筑施工为主,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男女生比例约为3:1;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专业以文化旅游服务和酒店服务为主,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男女生比例约为1:1。

1.2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尽可能贴近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利用中职一线教师的独特优势,开展实地调查和深入学生座谈;在此基础上,按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情况、个人兴趣爱好、上学目的、毕业愿望等70个二级指标,设计出简单、合理、清晰、易答的问卷,分别对具有代表性的医药、建筑、文化旅游等职业学校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按一年级、二年级、“3+2”高职三年级(未升段)学生人数比约7:5:3随机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5份(男生:669人,女生:816人),回收有效率为99.0%。

2 中职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结果统计

2.1 中职学生的家庭状况调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与否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统计结果看: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家庭,独生子女比例不高;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50人;所在家庭极少与中高级官员(处级及以上)和高收入者(年收入30万及以上)交往,只有10.6%的家庭有固定收入,不为家庭收入生计担心;父母平时有学习意愿的不多,喜欢读书看报的只有197人,62.3%一般不与班主任联系。

2.2 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课堂教学的认知调查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精神集中情况、情绪状态和意志力状态等方面来说明和体现。

学习兴趣方面统计结果:中职学生半数以上(56.4%)的总体学习态度不是认真的;72.3%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在意;45.7%的上课打瞌睡的主要原因是对课程不感兴趣和缺乏动力。

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源泉和根本。统计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大多数认为“基础太差,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是造成自己课堂玩手机和专业课打瞌睡的主要原因;只有21%认为课堂教学中,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情况良好;多数认为课堂质量的好坏与教师有关;58.2%对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师讲课的幽默性感兴趣;近半数感觉老师经常讲解课本或讲义,对自己不太好;中职学生认为这些教学方法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模拟法。

2.3 中职学生的专业取向和自我规划调查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学校及专业选择的理想与否,深刻影响着中职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和兴趣。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职学生82.5%初中毕业后选择中职学校,主要原因是想“学习一技之长,拥有技能,不再为家里增加负担”;学校的选择往往取决于父母家人的意见,认为学校的声望和知名度并不重要;31.3%的中职学生认为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过少;半数中职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自我规划,得过且过,每天平均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认为父母是否有钱对自己今后的事业有很大影响。

2.4 中职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学习习惯调查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其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关键阶段,可塑性强,感情丰富,易波动;由于没能实现上高中进而考大学的梦想,普遍存在失落茫然、空虚悲观等负性情绪,缺乏学习信心和热情,自我认知偏差,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主学习等良好行为习惯不足。统计结果显示:近半数中职学生认为成功人士都是有关系的;56.1%课后从不学习,经常会主动复习和预习的只有13.1%;64%认为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好的主要原因是平时努力学习,同时认为阻碍学习成绩提高的最大障碍是基础差;25.1%经常会因睡懒觉而错过吃早饭,只有13.9%从来不会;46.2%愿意前往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

3 中职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前期的课堂观察、学生座谈等调研结果,可以初步勾勒出现阶段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全景图:大多数来自乡镇不富裕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学习阶段受挫经历使其往往不能正视自己,没有明确的自我规划;对学校的认同程度较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整体上不好,是学习上的失落者、倦怠者和行为上的散漫者。

3.1 专业选择盲目,职业认知能力偏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内驱力弱

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因素: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主流看法和评价,并不十分正面。②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一般不会有意识从学生自身考虑其未来规划和职业走向。③学校办校特色不突出,没有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塑造出不可替代的品牌形象。④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失败者”,对专业和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及未来发展前景没有足够的认识,学习缺乏动力。

3.2 对学校和课堂教学认同程度较低,自主学习意识缺失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等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程度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比较低,职业学校仍然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同时,中职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有限,对专业的选择存在很大盲目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力,在校学习期间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4 改善中职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针对中职学生的真实意愿,贯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思想,形成如下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4.1 找准课程定位,形式内容灵活,人人参与创新,成果大家共享

公共基础课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学好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石;专业课是专业基础课的延续,是专业基础课服务的对象,是培养“知识+技能”职业人才的最终落脚点;三者相辅相成,理应群策群力、共同研究、互通有无。可根据课程定位和学科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如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台阶,激发并保持学生兴趣,推行案例教学;又如利用仿真实训等固化操作定向,提高学生设备实训的操作成功率,提升信心,促进学生职业特质的形成,推进工作过程导向学习。

4.2 “以人为本”,激活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提升和发展学生

“以人为本”是教育亘古不变的教育理想与信条,作为负有特殊使命的职业教育也应坚持这一教育理念和根本原则。中职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学生观,坚信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从而热切地、细心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尊重和期望。同时,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失败作科学归因,通过行业技能精英和优秀毕业生的榜样引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帮助他们坚定“劳动创造生活,职业改变未来”的信念;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口,帮助学生正确、全面了解自己,唤起学生自信,激活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 教发〔2014〕6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 国发〔2014〕19号.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中发〔2010〕12号.

[5]唐艺,马春明,等.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及改善对策分析[J].企业文化,2014,7:240-241.

篇10

学习型机关的提法,源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就其本质而言,是要致力于实现国家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为方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型的终身学习的机关。近年来,区委办公室结合工作实际,从加强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入手,对如何创建学习型机关,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主要做法

1、理清一条思路,明确学习型机关建设的目的

区委办公室是区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区委日常工作运转,代表区委行使重要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是承上启下、联系领导和群众的桥梁;是沟通左右、协调部门关系的纽带;是上传下达、保证区委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形象地说是区委领导的“参谋部”、“智囊团”和“左右手”,其地位重要,作用特殊。大力提高区委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型机关建设这个重要载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把正确的科学理论、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渗透到日常的管理和工作中,使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并以激励为推动手段,以实现人生价值为追求目的,充分调动区委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区委办公室整体工作的提升和发展。

2、倡导一种精神,丰富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

区委办公室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生活清苦,它需要一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人投身其中。我们创建学习型机关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提炼一种既能体现区委办公室共同价值取向,又能树立外在公共形象、具有一定导向、凝聚和激励功能的工作精神来作为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核。**年上半年,我们从区委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出发,结合好班子、好班长、好干部“三好”标准大讨论,在区委办公室内部开展了区委办工作精神大家谈活动,提炼总结出“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积极进娶追求卓越、严谨科学、团结和谐”的区委办公室工作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予以细化,做好六个方面的引导工作,丰富了学习型机关建设内涵,做到了有的放矢,落到实处。一是围绕一个“人”字,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求全体同志坚持党性原则,做好本职工作,又要保护、尊重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突出一个“干”字,坚持真抓实干。办公室是干事业的地方,每个人必须踏踏实实干工作,兢兢业业求发展;三是强调一个“新”字,坚持求新创新。区委办公室各项工作要创新,要有新思想、新理念,每个科室、每个人年年要有新气象、新进步;四是注重一个“绩”字,坚持追求实效。考核使用干部,以工作绩效论英雄。成绩既体现了追求的结果,也印证了追求的过程,实效理应成为评判工作的唯一重要依据;五是贯穿一个“和”字,坚持谦和容人。主任室和全体同志之间始终坚持谦和待人,讲求团结、和谐、协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作的氛围;六是追求一个“上”字,坚持取法乎上。区委办公室要以最高的工作标准、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形成蓬勃向上之气,使各项工作都上新台阶、新水平。

3、健全一套制度,夯实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基础

要使学习型机关建设工作持之以恒,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各项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完善学习制度。按照“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活动”的要求,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利用区委办中心组学习和青年学习小组两个活动载体,定期组织各类学习讲座、报告会、交流会、讨论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学习活动。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首先,支部为每个机关干部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提供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舞台,把平时学习、工作和各类活动成果,存入个人成长档案,作为年度工作考核、评先的重要内容。其次,开展半年一次的科室负责人述职活动和每月一次的科室交流活动,既变工作压力为动力,又沟通了各科室之间的联系。三是规范工作流程。修订完善了区委办公室信息、调研、督查、机要、秘书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四是建立全方位的谈心制度。主任之间、主任与科长、科员之间、科长与科员之间经常开展多形式的谈心活动,及时沟通,增进了解,减少误解,达到理解,形成了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的良好学习和工作氛围。

4、争创一流成绩,体现学习型机关建设的成果

通过学习型机关建设,锻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机关干部队伍。区委办公室每个机关干部的大局意识、中心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以及好学上进的意识都得到进一步增强。在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方党委核心作用,服从、服务于大局,确保了区委政令畅通,塑造了全新的形象,督查、机要等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在为区委谋划大局、调研决策、当好参谋上,在督查落实和综合协调、当好助手上,在打基储优质服务、做好后勤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二、几点思考

1、学习型机关建设必须与机关团队建设相结合

学习型机关是新形势下机关思想理念、管理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是机关领导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变革,是机关组织管理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是机关建设一项奠基工程、创新工程和系统工程。因此,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强调学习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组织和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作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机关内部各类团队建设,应该是符合上述要求的最佳载体。如目前区级机关党工委已经建立的各类学习、文化、娱乐团体,基本涵盖了机关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体现机关建设成果的“窗口”,理应成为学习型机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只有每一个机关干部都树立了团队精神,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在团队之中进行共享,整个机关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呈几何级数的快速增长,体现倍增效应,学习型机关的建设才会充满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此,按照学习型机关的创建等工作要求,我们分别组建了青年学习小组、文明示范岗、机关志愿者(义工)等团队,并积极参与区机关围棋、足球、羽毛球等协会建设,使学习型机关建设呈现一派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欣欣向荣的美好发展景象。

2、学习型机关建设必须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把学习型机关建设与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是学习型机关建设的灵魂和主题。一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模式,容易为各级领导所接受,而负有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管理之责的领导者,是开展机关各项工作的“第一推动力”,只有领导者重视学习型机关建设,带头参与,带头学习,带头推行全新的管理理念,才能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使学习型机关建设更加深入。二是根据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要求,设计构成的学习内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互补性,容易形成比、学、赶、帮、超的互动局面,促使每个机关干部在横向比较中寻找自己的差距,克服自满情绪,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潜心钻研本职业务,最终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三是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调研结合起来,不断去解决当前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容易激发每个机关干部的学习激情、探索热情和工作韧性,是学习型机关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如**年年初,根据区委领导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我们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区委办公室内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终为区委提出实施“六大工程”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