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5 07:2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

篇1

医院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一

20xx年全市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x中全会以及省委、xx和xx市委全会精神,根据上级档案部门的工作部署,以贯彻落实省“两办”《实施意见》和xx市“两办”《通知》精神为主线,以坚持“三个走向”为根本要求,以“五档共建”为主抓手,抓基层、夯基础、强法治、重人才,力争为“xx”规划收好官、为“十三五”规划谋好篇,努力开创具有xx特色的档案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省“两办” 《实施意见》和xxx市“两办”《通知》精神

继续深入学习省“两办”《实施意见》以及xx市“两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xx档案工作实际,提出xx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意见方案,提请瑞安市“两办”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档案服务

1、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继续做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x商回归”等档案工作。

2、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收集抗战资料,配合市委宣传部等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工作。

三、全面推进“五档共建”工作

(一)增强法治意识,推进法治档案建设

1、增强档案法治意识。各立档单位要强化档案法治意识,健全档案工作组织网络,确保将本单位档案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依法移交,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建立健全档案政务事中事后监督制度,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的规范运行。

2、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工作。深入镇街(社区、村)、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档案工作业务督查指导,组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推进《档案法》在基层贯彻实施,提升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

3、深入开展档案普法宣传。以《档案法》颁布实施28周年和“6.9国际档案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档案常识和档案普法宣传。

(二)加强馆室共建,推进智慧档案建设

1、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积极配合xx市“馆际一体化”建设。按照档案的利用率、重要程度、破损程度等,制定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进度计划,今年将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100万页。利用新档案大楼建设之机,推进数字档案馆软硬件平台建设,配合xx市局做好xx市“馆际一体化”建设。

2、加快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以省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和xx市级示范数字档案室创建活动为载体,确定今年我市数字档案室创建对象,力争完成10家以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建成数字档案室”的目标。

3、开展档案登记备份、电子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工作。力争基本完成进馆单位的室藏重要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和备份工作。争取把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利用纳入本地信息化项目。

(三)整合档案资源,推进民生档案建设

1、加大档案的接收、征集力度。继续做好镇街、部门到期档案的接收,开展“三重一特”档案征集工作,完善“xx名人”、“xx方言”建档工作,完善“文化大礼堂”建档工作。继续开展瑞安改革开放“口述历史”的采集和建档,名镇名村建档工作。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加强与民间档案文献收藏人员的联系和沟通,做好民间档案文献征集和收藏的登记工作,努力征集散存在民间的珍贵档案资料。

2、加强民生档案指导管理。开展涉民档案调研,加强重点涉民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监督指导,整理、编写《xx市民生档案目录》,推进民生档案资源整合。继续做好劳动人事档案的指导管理工作,加强出生医学证明、学籍、宅基地审批等民生档案的指导管理。

3、加强档案资源共享利用。优先安排民生档案数字化加工,提升查档系统软硬件设备设施功能,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完善档案利用体系,推动档案资源共享利用。

(四)强化安全监管,推进平安档案建设

1、加强档案馆(室)建设。各立档单位应重视档案馆(室)软硬件设备设施建设,加强档案馆(室)制度管理,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2、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做好档案与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保密管理和应急处置,做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完成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相关单位应严格规范数字化加工外包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认真做好“平安xx”建设档案工作考核,加强档案安全监管。

医院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以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入贯彻执行《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8号令》,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档案工作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功能,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及广大教职工服务。

二、工作目标

加强学校档案建设,用好“超星”软件管理系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拓展档案的教育功能、信息功能和服务功能,创建省三星级合格档案室,使学校档案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工作具体分工,既责任到人,又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工作目标。

2、归档文件齐全完整,并按照本校制订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准确划分保管期限。

3、按照常熟市档案局常档〔20XX〕8号《关于印发20XX年度档案执法、业务检查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及早熟悉并掌握“标准”内容,逐条对照,逐项落实,扎扎实实开展好本校的档案工作。

4、严格按照归档文件整理办法操作,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不断推进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现代化。

5.加强业务学习,支持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6.向升级为省二星级、省三星级的档案室学习取经,通过省级验收。

7.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被服务的对象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重点工作安排

1、做好本院20XX年资料的收集工作。贯彻执行新保管期限表( 8号令 ),做好20XX年档案资料的整理、编目、归档工作。7月30日前完成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并上报归档文件整理目录及归档文件整理说明。

2、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加工、整理、编研、开发、利用工作,拓宽档案的信息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力求反映学校特色,努力提高编研质量。继续规范、完善全宗卷及各类汇编。

篇2

(1)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截止目前,勘探设计企业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已经相当完善,普及率较高,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档案管理网站的建设,档案管理网站系统可更好的实现档案资源的服务工作。截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40多项与档案信息化有关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过于陈旧,且标准间内容不一,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很难实现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建设执行。

(2)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缺少资金投入。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资金投入的建设,目前,多数企业对档案的管理不重视,导致资金投入不到位,难以有效的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我院已将档案管理纳入日常工作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但受到科技资金数额的限制,仍难以实现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3)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

从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可知,我国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与人才的需求是极不平衡的。尤其是档案管理方面,企业忽视档案的重要性或仅仅重视档案专业知识的需求,而忽略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培养,导致在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与维护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勘探设计企业来讲,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过低,虽然可进行基本技能操作,但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与教育;第二,缺乏具有信息化专业只是的档案管理人员,在软件系统的开发、使用与维护过程中,受专业信息知识的限制,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只能寻求技术人员的帮助,不仅浪费时间,同时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4)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完善。

目前,勘探设计企业档案资源的质量与数量都得到很大提高,多样化、多途径成为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特点,档案资源需求也呈现出全面化与丰富化。但是,多数勘探设计企业内部部门间沟通不足,缺乏沟通与协调,无档案信息化合作意识。由于各部门间软件环境不同,导致一次输入的资源难以多次利用,或难以进行转换,这样,必然会出现多次重复性劳动,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

2 勘探设计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完善档案信息化工作体系

只有构建了相应的工作体系,才可以更加顺利地建设档案信息化。具体来讲,要明确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贯彻执行电子文件管理等相关规定,同时,构建电子文件管理机制,以便全程管理电子文件。要结合档案法,赋予档案局相应管理职能,在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部门积极协调,对工作体系进行统一建设。另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也需要适当提升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比重,以便同步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对法规制度等进行完善,规范工作行为,编制档案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和工作任务分解表等,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以及责任单位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强化监督检查和执法。

(二)推进档案数字化和资源共享

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结合这个中心开展其他工作,要将档案数字化和资源共享作为工作重点。首先,逐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按照相应原则,科学编制工作计划,强化监督检查工作,以便顺利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时,在用户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还要构建档案数字化目录,投入相应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各部门协同工作。此外,实行纸质和电子文件双归档制度,并关联并存规定范围内的文本和图形文件,实现档案全文检索。其次,要逐步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结合相关标准,统一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有机融合本系统和办公系统,在网上操作信息的生成、整理和归档全过程。

(三)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手段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目的是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手段;可以提高档案信息远程查阅利用服务能力,结合我国相关规定,科学设定档案公开级别,并构建档案信息资源网上公开评估体系,主管部门以固定形式向指定网站上需要公开的信息,各级档案部门借助链接方式整合相关资源,逐步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网,实现档案信息网上查询。对于部分无法公开于网络上的档案,可以应用政府信息申请公开程序,对使用者身份信息确认之后,提供远程查阅服务,借助于网络检索,相关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地查阅档案。安全建设也需要引起重视,要及时升级各种杀毒软件,应用先进的身份认证和网络监控技术,同时强化访问控制,对标准进行构建,明确规定备份机房和技术条件,保证档案信息安全。

3 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提高档案信息为企业各项建设服务的能力。建设以数字信息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档案馆,加快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并结合企业的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的需要,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构建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科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科技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共享的安全保密机制;引进和开发必要的数据库,以满足企业市政设计人员的研发工作需要。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实现途径

企业档案管理多是采用手工作坊式的操作。各种归档材料从形成、归档、整理、保管到利用都是手工来完成。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使海量纸质档案变革为胶片化、数字化档案,将传统档案馆变革为数字档案馆。为此,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向网络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通过网络、计算机、图文扫描、光盘存储及其他存储模式等先进手段,对数字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档案信息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建设跨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资源共享弥补资源的不足;二是做到馆藏档案数字化和现代文件归档的电子化,建设企业电子文件中心;三是积极探索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政务建设有效衔接的途径,使档案信息资源与企业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实现对接。 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电子档案管理的难处。一方面,现有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企业档案部门也要加强人才结构的调整,有计划地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快实现计算机技术与档案专业技术的融合。

篇3

1.1 认识与机制问题。由于突发性、地域性灾难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许多单位不愿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进行档案数据备份。有的档案馆管理者担心档案的异地备份保管造成本馆馆藏档案特色的损失。此外,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

1.2 宏观性指导规范及理论研究的匮乏。目前,我国对于重要档案的划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对档案的异地备份建设提出统一的规范化建议或标准。各地也只是按照要求自愿结对,互为对方建立档案备份库。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和国外关于这方面研究只笼统提及,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1.3 档案备份及后期管理耗费人力、财力。档案数字化工作要求高,费时费人,一些档案部门不愿意做。国家拨给档案部门的经费有限,仅够应付本部门日常开支,再抽出资金做档案异地备份,档案部门很难承担。

2 档案异地备份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2.1 提高异地备份的意识。档案工作人员提高认识,用正确心态去看待档案的异地保管。档案管理者应破除“本位”思想,档案安全更重要。档案部门的各级领导要从“汶川大地震”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高度重视异地备份工作,尽快制订本单位档案异地备份工作计划,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建立健全档案馆之间的协调机制,制定规章制度。

2.2 确定需异地备份的重要档案的范围。各地档案馆实施异地备份的档案应包括三类:首先,是本馆拥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且能够突出本馆特色的馆藏档案;其次,是档案馆永久保管档案中被确定为一级保管级别的档案,可能跟第一类有所交叉;最后,是除去一级永久保管档案之外的二、三级永久保管档案。如个别档案馆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技术基础,可考虑对本馆所保存的其他重要档案进行异地备份。

2.3 正确选择异地备份的介质、技术和地点。磁盘是目前档案机构广泛采用的备份载体;缩微胶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满足确保档案信息长久保存的需求,但缩微胶片成本较高,查看起来不方便,可用来备份对安全性要求高但现阶段利用率不高的重要档案。档案机构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备份介质。重要馆藏档案异地备份技术应有多种实现方式,还要根据具体应用情况,酌情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段。

保存备份的异地选择以“相距300公里以上,不属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为宜。但有些已互建备份库的城市未达到上述要求,不能有效保证档案安全。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在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城市的综合因素进行评估,制订切实可行方案,为异地备份保存提供保障。异地备份地点的保管条件应符合文件、档案要求,满足《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的要求,力求适宜的温湿度,做到防磁、防水等,延长备份文件寿命。

2.4 选择好异地备份的形式。异地备份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第一,馆际相互备份。这种方式成本低、安全性高,难度在于合作模式难以长期保持稳定,应特别注重合作单位的沟通,通过签署协议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大多省、市档案馆采用的是此类备份方法。第二,自建或共建档案异地备份基地。优点是可以按照档案馆自身实际情况去设计,建造适合本单位的档案备份基地,管理操作的自由度大,但投资比较大,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建立后的运营和维护十分关键。第三,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可实现实时备份、互为备份,在紧急情况下可保证正常的档案信息服务。第四,利用移动存储技术进行离线或在线备份,投入少,简便易行且机动灵活,方便突况下的转移。

2.5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档案的备份工作。国家档案局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办法,以协调馆际间关于异地备份保管存在的争议,使我国珍贵和重要档案的异地保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篇4

美国于2002年6月25日制定了(本土安全信息法案>,把信息共享提升到法律的层面加以考虑。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和国际图书联合会(IFLA)的不懈努力,信息共享问题不仅局限于图书情报领域,还成为一个外延十分广泛的重要问题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字化的环境正在形成,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多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以传统的印刷型资料为主的收藏载体和以手工服务为主的服务方式,难以适应社会对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传统的藏文文献还有一特殊性,就是藏文文献资料有很大一部分是木刻印刷,没有装订,只宜单页翻阅,这就增加了阅读的困难,容易造成坏损,更不便于借阅和交流。各大寺院收藏的藏文文献绝大部分都是用传统的印刷术印制的,用传统的方式管理,用手工操作方式服务。一方面,他们大量的文献资料无人借阅,长期“束之高阁”,不能发挥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应有的社会效益,加之尘埃笼罩,虫蛀雨淋,自然风化,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体制、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希望阅读、研究这些文献资料的人,又无法借阅,无处借阅,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丰富的藏文文献资源的使用。

就用现代印刷术印制的图书来说,近年来由于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各馆图书购置经费、设备严重匾乏,图书资料很难更新,尤其是基层的图书馆更是这样,几年、十几年看同样的书,是很普遍的现象。加之和其他藏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图书资料的借阅、交流和使用就更加困难,无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发挥不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业中的纽带与桥梁作用,不能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和要求。另一方面,自治区和其他藏区现有的图书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管理,没有建立中国标准目录(CNMARC)藏文格式处理图书馆系统软件,致使文献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与共同不足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各地各个图书馆出现“你有的我也有,我没有的你也没有”的尴尬局面,致使国家财力、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②从观念形态方面来讲,藏族根深蒂固的部落意识,只顾自己和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利益,缺乏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也严重影响了藏文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以自治区为例,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地区已建立自治区级公共图书馆l所,地区级公共图书馆4所,高等院校、研究机关图书馆(室)近10所,各级党校图书馆(室)8所,地区级师范学校、职业中专学校图书馆(室)7所,自治区政府厅、局级机关图书资料室33个,此外还有驻藏、武警部队、各级医院图书资料室20多所,自治区级博物馆1所,自治区级档案馆l所,自治区级群众艺术馆1个,地区群众艺术馆6个,县级文化室48个,乡级文化站200多个,村级文化室500多个,己初步形成复盖全区的群众文化网络。这几年来,随着农村书屋的建设,农牧区基层图书馆、室又有新的发展。

和其他藏族地区的藏文文献大量保存在各大寺院和民间私人经堂里,据有人粗略统计,传统印刷的长条藏文典籍约有60万函。在,藏文文献收藏率能达到70一80%左右。③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可见在地区,藏文文献资源的共享已有充分的基础和客观条件,关键是共享技术与信息使用手段落后,使很多珍贵文献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就全国范围来说,自治区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藏医学院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是收藏藏文文献相对较多的单位,他们拥有相当可观的古籍和特色文献资源。但是,这些图书馆很少有借助计算机作为载体的现代检索与借阅工具,大部分图书老化严重,编目方式依靠传统方式,手工操作,不便于借阅和检索,更不能与外单位和别的地区的读者和研究者共享这些资源。网络环境下藏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统一协调的复杂系统,不可能一墩而就,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各子系统进行扎实的理论探讨与深入研究,探讨符合和其他藏区实际的办法,循序渐进。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人类共同的向往,也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由之路。在信息时代,优秀的藏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服务藏学研究,藏区图书馆建设主要应该突出藏文文献特色,并以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和藏学文献网络化发展作为发展方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具有珍贵学术价值的丰富的藏文文献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使之得到认真保护,充分开发,科学利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把藏区之外,祖国其他地方甚至是世界各地另具特色的各种文献资源引入藏区,弥补藏区各图书馆对现代图书、其他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收藏之不足,更好地满足藏区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了解外部世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等的要求。藏族有句谚语:“优质的木材,不能让它烂在树皮底下。”我们不能让藏文文献这一极其“优质的木材”,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腐烂。假若出现这种情况,这不但是藏族文化事业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华文明的重大损失,我们将愧对创造这灿烂辉煌的藏族文化的祖先,成为历史的罪人。

二、建立分散互联的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协作网络模式

和其他藏区的藏文文献资源分布范围很广泛,有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图书馆、寺院图书馆及私人收藏资料室,通过藏文文献的分布情况调研表明,藏文文献、尤其是新版藏文文献基本集中在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图书馆、档案部门四大系统,而大部分珍贵古籍文献则收藏在各大寺院里。因体制、设备、经费、管理等因素的限制,每个图书馆不可能将所有的藏文文献收齐备全,所以,更加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藏文文献数据库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从图书馆整体的发展情况看,应该更多地实现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不仅是图书馆文献的共享,各个图书馆已编好的书目数据、建成的数据库、富有经验的资深馆员等因素都具有共享及利用价值,应该也可以纳入共建、共享范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之间应更多地建立联合编目、数据套录、联机检索等技术合作,这样就可以超越过去那种以馆际互借为主的单一形式。分散互联的图书馆界发展思路是21世纪图书馆网络化发展的方向,更是目前藏文文献资源共享的最好途径,自动化与藏文文献资源网络化息息相关,抛开自动化就无法实现文献网络化,只有使用现代化手段才能把参加网络化的各图书馆藏文文献机构真正联结起来,实现和其他藏区藏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由于分散互联网络的稳定、可靠、安全、快捷、多途径响应等特点,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信息访问模式。因此,我们认为以数据的分别储存、文献资源的分别规划建设、借助网络实现文献信息的多途径检索等为特征的分散式互联网络更为适合目前和其他藏区各图书馆藏文文献资源共享的现状,打破门户之见和行业阻隔的坚冰,每个藏文文献信息中心应对内自成一体,对外互为支援,在友好、团结、平等、互惠互利、共求发展的前提下,形成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

199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筹建了“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吸纳全国图书馆为网员。1999年,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发起,召开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情报所等系统124个图书情报单位共同在北京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倡议书)和(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自治区图书馆参加了协助会议,并签署了这两份重要文件。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全国图书馆界跨系统、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并制定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方针。这一倡议得到与会成员的一致赞成和热烈拥护,在全国也产生了强烈反响,普遍认为这对共建、共享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推动。这对我们藏文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事业更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推动。2001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欧洲少数民族语言计划”,计划在2年内建立基于少数民族语种的资源库①。这件事对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应该有很大的启示。2001年,国家文化部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几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覆盖了文化部直属系统的2675个公共图书馆,390个群众艺术馆,2907个文化馆,42024个文化站,2217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和59312个图书室,基本上覆盖了城乡的群众文化网络。和其他藏区从中受益很大。这些文化设施的建成,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也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为新时代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提供的优质服务,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友谊,增进祖国大家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

目前以微软的VisTA为代表的藏文操作系统已经形成,藏文识别技术和检索功能也在深入研究和开发当中;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图书馆方面,已经初步构建了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现在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继续完善并构建各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便形成全国、各地区、各省市直至基层学校的完整保障体系。为了推动这一工作,2002年,成立了“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也是成员馆。成立这个学会的目的,是要推动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事业的开展。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点低,资金少,这一组织目前总体水平距离国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开展的工作也很少。要建设数字化、网络化藏文文献资源图书馆,应有一个中心馆,若干个协作成员馆。不少地区(包括外省图书馆)以前成立过各种图书馆协作网组织,制定了合作章程。但是有些成员馆名义上参加,实际上却不承担义务,协作网组织几年也难得开展一次活动。和其他藏区,由于地域辽阔,基础薄弱,各地区图书馆之间的网络协作更加困难。一些非中心图书馆认为,以某某馆为中心,一开始就有不平等之感。在人们的意识中,“中心”往往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利益冲突,使非中心图书馆对网络建设持消极态度,这也是许多地方图书馆协作网络难以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从目前和其他藏区的情况看,应该着重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要重视联合建设,分工收藏

全国各藏文文献收藏机构普遍经费紧张,正常购书经费都无法保证,各馆分工收藏、联合保障一直难以解决。当前,各图书馆购书经费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分别划拨或者靠社会慈善事业捐赠的,由于经费拨款制度各立门户,各馆的经费使用也只对其主管部门和各自的用户负责,资金难以统一调配,各自只从本单位的需要出发,造成了各单位在文献采购上缺乏宏观规划,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文献重复购置与浪费现象。条块分割的体制也阻碍了各馆的有效合作。自治区图书馆学会的成立,在形式上学会成员图书馆于组织机构层面拉近了关系,在互利的条件下进行了一些资源共享活动,但具体到藏文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实际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没有一个联合建设与分工收藏的可持续性发展规划。

(二)建设藏文文献数据库

网络环境下,实现藏文文献资源共享要建设一个以藏文文献为主的大型数据库。目前,地区各大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收藏机构都没有一个可全面有效利用的数据库;国外一些相关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收藏中心建立了规模比较大的藏文文献资源数据库,但是,因为版权和国内外合作协议问题,目前没有公开使用;国内也有许多研究机构从事藏文文献数字化工作,但目前也均未形成规模效应。2011年8月,教育部CADAL服务中心分中心在大学图书馆成立,负责组织地区高校利用CADA项日建设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并进行特色文献数字化以及与CADAL管理中心的协调工作,建设地区CADAL文献信息扫描加工中心、培训中心和宣传中心。2012年7月,教育部CADAL服务中心分中心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确定了教育部CALis、CADAL项目自治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人选,由大学图书馆作为代表与6个成员馆签订了服务协议,研讨确定了教育部CALis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教育部CADAL服务中心分中心2012一2013年度工作计划。鉴于当前国内外藏文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状况,地区各大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收藏机构可以依托“教育部CADAL藏文文献数字化中心”,全面启动藏文文献整理与数字化加工,最终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藏文文献数字图书馆。

(三)建立完整的藏文图书编目系统

以网络为基础的藏文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其前提是要有一个开放、高效、便捷、准确的完整的藏文文献编目系统。图书馆自动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为了使藏文文献资源得到广泛运用,要充分借鉴CALis的管理经验与系统架构,采取“整体规划,合理分工,联合开发,共建共享”的建设方针,合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四)实现藏文文献馆藏信息资源的网上传递

篇5

区委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档案工作,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总结5年来的档案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表彰档案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决定召开这次全区档案工作暨先进表彰会,旨在推进全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区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和谐××建设。根据会议安排,我对2008年全区档案工作进行总结,对2009年工作提出意见。在此,我代表××区档案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全面完成档案工作目标任务

2008年全区档案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全区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致力科学发展,档案馆建设取得新成效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区档案馆在晋升三星级档案馆基础上,继续以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为重点,一是认真开展档案收集、征集、接收工作,接收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吾来易地扶贫搬迁档案及党委、政府、纪委、财政等机关到期应进馆档案9016卷2513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改善了馆藏结构,同时加大了对民间珍贵档案的收集力度,收集到一批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的珍贵资料,弥补了我馆名人档案的空白;二是加大馆藏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整理和重点档案抢救力度,按标准整理馆藏各乡镇档案15364卷、资料8699册,修裱重点档案4000页,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部分濒危档案寿命;三是切实做好档案信息利用工作。为确保档案信息既全面又安全的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进一步严格档案查借阅手续,建立专用查档介绍信,做到手续不全不提供,有效杜绝失漏泄密现象,全年提供档案利用582人次1923卷36件,为资政决策、工作查考、解决纠纷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经营确权换证起到积极作用。

(二)着力协调发展,机关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2008年是档案工作“六项工程”验收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档案六项工程建设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档案部门加强指导力度,各单位继续按照《××区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千方百计克服人财物等困难,坚持标准不放松,在管理体制、设施设备、业务建设、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全面推进机关档案管理,去年又有14个机关、8个乡镇、21个村委会社区实现了星级管理,目前全区共54个机关、4个事业、18个乡镇、38个村社区综合档案室通过星级验收,分别占总数的96.4%,80%,100%,13%,顺利完成了各项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2008年10月在市政府对各县区“七项工程”建设实施情况专项检查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标志着我区档案工作管理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三)奋力解放思想,档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008年结合全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组织档案职工紧紧围绕创新服务开展讨论,集思广益,为档案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民生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与新农办协调,在新农办的支持下,结合新农村试点建设,采用在金鸡乡搞试点、开现场会等形式推进新农村家庭档案建设,共建9个新农村试点档案1708户2585盒,使农户家庭中重要证件、珍贵材料等得到集中有效的管理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民主管理、乡风文明”起到积极作用。二是为林改工作服务。全力配合区林改办做好林改档案工作,针对林改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组织各阶段培训,并组成林改档案督察组深入各乡镇、村检查林改档案资料,确保齐全完整,为老百姓存史留证。三是为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服务。积极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补换发证档案整理移交工作,认真开展调研,确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培训,统一标准、规范业务、实地指导,历经半年艰苦奋战,4102卷档案顺利接收进馆。四是强力推动农户家庭建档。以“档案六项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整乡推进”为抓手,深入瓦房乡19个行政村对村级档案实行规范整理的同时帮助其近5000农户建立起家庭档案,深受广大农户好评。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档案现代化管理又有新进展

为全面提高档案对社会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档案馆局域网建设,加强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立共建目录数据166146条,建立馆藏档案全文数据库41152页,进一步推进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速度,为档案资源共享、向全社会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努力法制建设,依法治档能力明显增强

档案部门始终将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贯彻《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档案干部学习档案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修定的《云南省档案条例》,做到人手一册,借《云南省档案条例》实施一周年之机,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制发手机短信,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人员培养,争取开展档案行政执检查,推动全区依法治档进程。

2008年,在全体档案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全区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推进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但档案工作距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单位档案经费投入不足,开展档案工作所必须的设施设备特别是电脑、扫描仪等或老化或欠缺,阻碍了工作的发展;二是办公条件紧张,区档案馆已经饱和、部分单位无专门档案室,无法依法接收、收集应进馆(室)档案,影响了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三是档案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档案工作缺乏连续性,影响了档案工作持续快速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在下一步工作中解决。

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进全区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项事业发展都存在着诸多困难的一年,也是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一年,档案部门将继续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档案业务部门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提升档案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的能力,加快档案事业自身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再战,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国家档案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新形式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建设“两个体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区档案工作实际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监管。要在做好常规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新期待,把那些与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所有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档案通通纳入民生档案工作的视野,列入归档和进馆范围,纳入档案资源体系,科学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保证该类档案应归尽归,齐全完整,抓牢抓实民生档案工作的基础;二是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建设。继续推进村委会、社区星级档案室建设,健全完善村级档案管理体制,形成有人管有人做的工作格局。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让档案有装处有房住,确保档案安全存放。建立档案工作制度,严格依法按时归档案,严格档案整理标准,杜绝档案材料乱堆乱放,随意损毁现象,确保反映基层建设的一手原始资料齐全完整;三是加强家庭建档工作。认真总结瓦渡、瓦房整乡推进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们了解家庭档案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档案在解决山林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村庄的重要作用,争取各乡镇、有关部门的支持,发挥社区、村(居)委会基层组织作用,为有建档需要和建档条件的家庭提供建档指导,积极推进家庭建档,使这件利国利民、造福人民群众的好事成为广大百姓的自觉自愿,把档案服务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创新利用服务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人民群众了解与己有关档案的可查阅范围、查阅方法、查阅地点及时间等,加快建立和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更多的方便。

(二)以强化服务为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一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根据区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档案部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方案、研究工作办法、加强指导,将档案贯穿于新农村建设过程,各乡镇档案人员要提前介入,及时将新农村建设各种资料收集整理与乡镇其它档案一起保管、一起利用。

二是服务于林改工作。要把林改档案工作当作服务于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配合各级林改办,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按照《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乡镇、村、组林改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移交工作,为全区林改顺利验收扎实工作。

三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进一步转换观念,克服档案传统方式,转变档案工作后时性为现在进行时,利用档案工作“手脚长”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特点,变事后管理为事前参与,及时介入辖区内各项经济建设和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重大事件、国有和非公企业,切实抓好婚姻户籍、医疗保险、房产土地痕迹管理,把档案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使档案信息既及时、齐全、有现实价值,又有效的围绕党委、政府大局服务。

四是服务于阳光政府建设。档案部门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在国家档案馆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的规定和云南省建立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要求,抓住时机积极争取在区档案馆建立“××区政府公开信息查询中心”,充分发挥档案部门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推进政府工作透明度,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各档案人员要主动配合做好本地、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抓好各项业务工作

抓好信息化建设。要把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服务方式的战略举措来抓,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有关方针政策,在档案数目录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实施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档案馆要完成馆藏95%的文件目录和5万页全文数据库建立,各综合档案室要从今年起开始全文数据库建立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与应用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探索电子文件管理等工作,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抓好档案馆建设。根据省档案局开展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的有关要求,创造条件,积极准备,以评估和测评为动力,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完成对馆藏乡镇3800卷不规范档案系统整理,开展5千页重点档案抢救和政府全宗档案开放、短期档案的鉴定销毁、珍贵档案资料的收集、征集工作,继续做好现行公开文件收集和利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门的支持将档案馆新建纳入计划,改善全区档案安全保管条件。

抓好机关档案工作。各机关综合档案室分管领导要重视和关心档案工作,经常过问,将档案工作纳入本门工作计划与其它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保障开展工作所需经费,进一步改善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各档案人员要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根据档案工作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星级建设成果,认真做好年度归档,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全文数字化工作。

抓好档案安全工作。安全保管是档案工作重中之重,全区档案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或无专人管理、或无专用库房、或无专门设施设备。去年汶川大地震给予了我们许多警示,如何加强档案安全保管确保国家宝贵资源不受损失,是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首要责任。今年档案馆、各综合档案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并认真执行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实行库房专人管理,要结合实际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档案工作抗击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紧急情况的能力,对所能设想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到来时怎样抢救、保护档案做好准备,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按预案办事,加强必须的安全保管设备设施建设,从制度上、人员上、基础建设上确保档案安全。

抓好队伍建设。有一支稳定、务实、能力强、作风正的队伍,是确保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区档案馆人员难流动和综合档案室人员流动大的特点,一是认真组织档案局馆职工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政治思想素质、扎实工作作风、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档案工作宣传,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保证专兼职档案人员相对稳定,加强各种方式的档案业务培训,使档案人员及时掌握档案业务知识、专业技术,提高工作水平,保障档案工作连续性。

(四)以法制建设做保障,推进依法治档进程

篇6

【关键词】博物馆 图书情报 信息化 工作管理

博物馆通过陈列的文物、图片的展示等方式对传统艺术、文化进行传播,人们可以通过对博物馆的观赏来补习国民文化、寄托信仰或者是抚慰自身的情感。博物馆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人们可以在浓厚的文化气氛中尽情地放松,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在如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如何更好的管理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出博物馆传承文化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对博物馆图书资料以及档案的管理也是博物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将高科技与图书资源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博物馆内图书情报进行信息化的工作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文博视野日渐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博物馆图书资料以及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图书情报管理面对的困境

(一)人们对图书情报管理持有的价值观较为滞后。

虽然到来的知识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价值性,但是从整体来看,人们并没有更为深入细致地对图书情报管理进行认识,并且对其所起到的传递功能不够重视。所以,一方面对于图书情报的管理经常是投资的较少、配置不多,这样就会使图书情报资源管理缺少一定的资源力量;而另一方面,在对图书情报进行管理时忽视了将其进行个性化和信息化管理的价值理念。而作为博物馆中级的馆员不仅没能将博物馆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没能使管理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限制了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优势和功能的发挥。

(二)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呈现多样化。

图书情报系统是面向公众的一个服务平台,所以它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群,也正因为如此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建立一个能够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图书情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目前重点考虑的事情。就目前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局部性,没能将其优势尽情地发挥出来的同时也没有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机制。除此之外,单一的信息检索用户界面不能体现用户者的个性化。

(三)缺少统一化、标准化的图书情报服务机构。在对图书情报进行管理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服务标准,地区与地区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衔接。对图书情报文献资源也不能进行有效地整合,降低了对文献进行检阅的效率以及在对图书情报服务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时,政府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规划政策。除此之外,针对图书情报资源的建设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二、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的功能和特点

(一)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功能

通常来说,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决定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具备的功能,其功能能够帮助博物馆完成各种的任务和活动。其功能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点: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编藏、提供相关的服务、促进学术文化的交流以及对研究推广资讯进行服务。同时还作为资讯中心,要对博物馆的资源定期进行整合,通过图书资料工作,除了可以对博物馆的内资源进行推广和利用以外,在推广教育、传递资讯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

首先,博物馆和普通的图书馆一样都可以对读者提供一定的间接服务。读者可以运用博物馆提供的相关功能对博物馆中的资料文献进行借阅,以此对学术信息进行更详细的学习与研究。但服务的对象是较为单一的,只服务于特定的群体。但是和普通的公共图书馆还有一定不同的就是博物馆可以对读者提供直接的服务,而博物馆内陈列的藏品就是其服务的对象也是博物馆图书资料之所以存在的目的所在,与此同时也就意在说明了博物馆图书资料具有封闭性、专业性等特点。

其次,随着网络上电子文献的逐渐增多,博物馆中文献信息资源将由多个部分组成。除了传统的印刷型,还有机读型、网络型的,这就说明博物馆图书文献具有多样性。其中对文献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的应属机读型的文献信息,因此,它一定会成为博物馆收藏文献信息资料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服务功能具有多样性。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除了有助于学术的研究以外还对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活跃其他业务工作等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内容

可以将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采购、保管和借阅。

(一)图书资料的采购

博物馆藏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在馆藏中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一定的时期内要对文献进行征集和搜集,以保证其文献能够与时俱进,得到不断地充实。其次,要及时的掌握相关书籍的信息,做好预订的工作。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情报,特别要注意和自身工作的博物馆相关的信息都要进行搜集,然后进行汇总整理为相关的专业人员提供便利的参考和服务。最后,要学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获取想要的资料。对于珍贵的、稀缺的资料或书刊是博物馆必不可少的,可以对此采取复印、摘抄或照相等方法来获得。从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博物馆中有 多出的复本,可以将其和其他需要其资料的单位进行调剂或交换。

(二)图书资料的保管

只要是收集来的图书资料,对于博物馆来说都是具有长久的收藏价值的,可以供人们长久使用。也正是因为这样保管好图书资料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保护条例以外,还应该做好以下这些:对采购来的图书资料首先要及时地进行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对于稀少珍贵的图书资料不仅不出借而且要做特定的安排与保管,并且定期进行清点;对图书资料要进行全面的保护。一方面要保护图书资料不受火、尘、潮、虫等的破坏,另一方面图书资料有所损坏时要及时对其进行修补、装订。

(三)图书资料的借阅

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业务,服务于读者。博物馆的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和场地,对读者们热情主动地提供服务。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1)从各个部门的需求出发,通过对提供的资料以及目录的了解,以此作为参考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2)设立资料室和阅览室。一个是为读者提供资料,一个是为读者提供适宜学习的环境。(3)主动地将不同的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给读者,保证借阅的程序简单、方便又正规。(4)与其他相关的单位加强联系,做到信息勤交流、情报勤沟通。

四、科学管理博物馆图书资料

博物馆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管理博物馆图书资料是一个急切地问题。在对其资料进行管理时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重:

(一)更新旧有观念,规范已有制度

一方面,在观念上要进行更新。要正确、深刻地认识到对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所起到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作为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要转变旧有的观念,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理念,把工作做好、做实。另一方面,要针对图书资料建立健全相关的规范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于读者阅览、借阅,而且可以使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减轻馆员的工作量。

(二)完善体系,加强服务

对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目录体系加以完善,可以发挥出馆藏文献资源的最大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在原有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检索图书的途径,不断加强和完善对读者的服务。

(三)创造有利条件,实行开架阅览

对博物馆图书资料实行开架阅览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也是提高其图书资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对博物馆图书资料实行开架阅览。这样可以使长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好书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拓宽读者的视野,为读者阅览提供便利。

(四)加快网络服务,促进管理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向数字化转型。如今计算机检索已经代替了手工检索,博物馆图书馆室已经逐渐采用现代化的检索服务方式。为了方便读者更快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避免出现对目录漏查的情况,我们应加快网络服务以此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如今,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观念,作为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知识水平,与博物馆事业一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欧群. 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构建的思考[J]. 图书馆. 2010(01)

[2]邓伟珍. 信息网络技术下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3]倪宝华. 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3)

[4]叶继元.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未来五年重点研究领域与选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解读[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01)

[5]梁宇红. 博物馆内图书情报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研究[J]. 价值工程. 2012(12)

[6]侯俊生.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服务模式探讨[J]. 黑龙江档案. 2012(01)

[7]《图书情报工作》2008年第1―12期篇名索引[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