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3:1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脑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脑技术论文

篇1

一、有利于提高备课的速度

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备课可以摆脱手工书写教案的种种苦恼,避免重复性抄写的简单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和教法。在备课中充分利用电脑字处理软件(如WPS2000、WORD2000等)上的各种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文字输入的速度。常见的做法如下:

1、根据各学科教案的基本格式,利用字处理软件中建立一个模板文件,在模板文件中输入教案中的一些固定的内容(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和字体段落的格式,每次备课时先打开该模板文件,然后即可填上教案中的具体内容。

2、利用电脑字处理软件的词组(包括驻机的和自定义的)、复制、查找、替换和插入等多种功能,输入教案中本学科常用的术语、重复性的文字和图形图象,能明显地提高输入速度。

3、充分利用以往存入电脑的备课资料,在备课时对旧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会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劳动。

4、在利用电脑备课的过程中,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建立有关备课内容的资料库,在备课中直接调用,将为教师的备课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有利于精选习题和试题

选择典型的习题和编制各类试题也是备课中比较繁琐的工作。利用电脑具有信息存贮量大和处理信息速度快的特点,在备课中建立学科习题库,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学中的需求。

学科习题库的建立可以按照知识点内容、能力要求层次和试题难度等有关指标进行分类存贮和管理,在备课时进行快速浏览和选择,从而方便地获得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如果利用电脑中的题库进行各类考试的命题工作,不但会使命题过程质量高速度快,而且还能够轻松地制成清晰美观的试卷。

在建立各学科的习题库时,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个性,构建一个基本的模块体系,具体的试题内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积累和完善。我在建立习题库的主要途径为:一是在教学实践中精选的题目不断输入到习题库系统中,二是在市场上购置的一些优秀的教学习题库软件,三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通过下载或与同行交流获得有关试题。

三、有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现代化

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投影、录音录像和电脑等电教媒体,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和快捷,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利用电脑备课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电教媒体的功能。

投影片是一种运用广泛的电教媒体,而手工制做投影片耗费时间长且效果欠佳。利用电脑技术制作投影片,不但速度快还可以长期保存重复使用,并且能获得手工绘制投影片无法产生的效果。在制作过程中可利用有关软件(如超级解霸5.5)从VCD、录像片中裁取图像素材,或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采集图像素材,再运用图文处理软件(如PhotoExpress3.0、Photoshop5.0)对图形的色彩、亮度、对比度、大小和方向等方面进行修改、调整和编排,利用文字工具添加文字,然后通过彩色喷墨打印机即可打印出精美的投影片。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它对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备课中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frontpage等)制作CAI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输出设备(如大屏幕投影仪、彩电等)或网络课室展现给学生,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课件强大的动态模拟功能和人机对话双向交互的优势,使学科教学的内容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达到传统教学媒体无法实现的效果。教师只有学会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备课,才能利用好信息化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并选用或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CAI教学课件,实现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四、有利于对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和统计

对教学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各种考核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是了解教学效果和掌握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及时而准确地统计有关数据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纸笔加计算器的手工操作方式,不但速度慢错误率高,而且难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准确分析和跟踪对比。利用电脑的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2000、Access2000等)进行学生考试成绩和有关资料的分析统计,不但速度快正确率高,而且可以十分方便地对考试成绩及有关资料的各种数据(如难度系数、区分度、标准差等)进行统计分析,对统计资料的保存、查找和跟踪对比也十分方便,从而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五、有利于备课资料的保存和交流

优秀的备课资料是学校教学中的重要财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备课资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

篇2

目前,服装产业在得益于科技发展的同时,对机器的依赖程度也相对提高,暴露出一些弊端。针对刺绣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的应用而言,电脑绣花的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避免机械地呆板地利用电脑绣花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另外,许多中式服装在设计上缺乏现代感,刺绣题材显得陈旧,缺乏创新,对现代中式服装的推广和发展不利。因此电脑绣花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十分必要。这能使中式服装向现代化、艺术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能使中式服装被更广泛的现代年轻群体所接受;能使中式服装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展现新活力。

二、电脑绣花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

(一)电脑绣花应用的创新

随着刺绣材料、技艺的更新,以及电脑绣花技术的发展,刺绣不断突破着传统的束缚。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刺绣,相对传统中式服装中的刺绣而言,无论在材质选择、图案组成、布局、色彩搭配,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创新。

1.材料应用的创新

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刺绣要素。彩绣的丝线;丝带绣的丝带、缎带;珠绣的珠片、珠管;贴布绣的丝质或棉质的布片都是传统刺绣中的常规材料。而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诞生,刺绣的材质也日趋多样化。其中珠绣材料的种类最丰富,有珍珠、玻璃、金属、塑料、人造宝石以及形状各异的珠子、珠管、珠片和各种材质的树脂片等。材料的创新,使现代刺绣具有现代感和未来感。现代中式服装设计应考虑新型材料的应用。另外,在选择材料时,应具备敏锐的桐察力,将不同材质有效且完美地统一,从而塑造现代中式服装别具一格的风格。

2.色彩搭配的选择

刺绣色彩有很多,传统的刺绣,色彩讲究“新鲜就好看”,色彩以“红、蓝、绿”为主,其次用对比色、互补色等配色,整体喜庆吉祥,通常表现传统的款式和题材。而现代中式服装则注重色彩的现代感和时尚性,讲究整体、统一和协调。由于针对的是年轻现代的消费群体,所以在色彩选择方面以类似色、无彩色为主,色彩搭配趋向柔和、宁静、典雅、和谐。目的就是为了配合相应款式设计,最大限度地塑造个性化、现代化、年轻化的中式服装。

3.纹样布局的创新

纹样布局是决定中式服饰整体风格的要素。传统中式服装几乎都是平面地考虑纹样的布局,常规地把刺绣图案放在人们最易看到的胸、领、门襟等处,从而造成了纹样装饰位置的单一。为了突破这种单一,现代中式服装的纹样布局已开始树立“立体装饰”的观念,即对服装纹样布局时,不仅考虑服装正、背面的效果,还注意侧面在服装中起到承转前后的作用,如:除了在服装的肩部、手臂等部位进行装饰外,还考虑在服装的侧腰、侧臀这些易被忽视的部位进行装饰。传统的、固定的装饰部位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美的追求,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时用逆向思维,可在后背、腰线、肩、肘、臂等非常规位置进行刺绣装饰。

(二)表现手法的创新

常见的刺绣题材主要为:龙凤(图腾类)、牡丹(花卉类)、喜鹊(鸟类)等。这类题材通常较为传统,且该类服装所针对的消费群多为中老年,虽寓意深远,但缺乏创新。而现代中式服装的刺绣图案强调现代感和时尚感。因此,在题材方面,可考虑使用山水、人物、建筑、文字、几何纹样等题材;在表现手法方面,可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刺绣工艺,甚至不同艺术风格的结合应用,从而突破单一刺绣工艺的观感,更好地融入时代气息。

1.画与刺绣相结合

画与刺绣相结合,指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当运用具有艺术感的画做装饰时,将需突出的局部进行刺绣,从而达到丰富面料肌理,增强画面层次感的目的。如高圆圆出席嘎纳电影节颁奖礼所穿的“喜上眉梢”礼服,若将印花图案上的花或鸟进行刺绣,能使画面更具层次感,更加别致。但要注意的是在面料色彩选择上不宜太复杂,以雅致、柔和的色彩为主。另外,在表现山水题材时,由于山水题材在中式服装中应用的表现形式多为水墨山水印花,且发展前景较好。因此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可考虑以刺绣的手法结合电脑山水印花或手绘的手法来表现山水题材,亦虚亦实,在整体和细节上来凸显现代感和艺术表现力。同样在考虑应用人物、建筑、文字、几何纹样等题材时也可结合较为艺术化的手法。如在表现文字题材时,可对文字进行再设计,结合书法艺术,再运用局部或整体刺绣的形式来设计;而对于人物和建筑题材,更多考虑的是抽象化,简约化的艺术处理。此外,要根据各类刺绣手法的效果不同,选择恰当的刺绣针法来表现题材,如银亮的珠片绣或特殊材质的银线可用于表现画面中的亮部,如河流、云雾等。另外,在装饰布局上可在后背、腰线、肩、肘、臂等非常规位置进行设计,并可选择较为新型的刺绣材料,进行点缀,从而使服装在面料肌理上更为丰富。

2.同质同色线绣

所谓同质同色绣,即采用与服装面料相同或颜色相近的纱线进行电脑刺绣。针对现代中式服装设计,在绣花图案的选择上以雅致简约为主,不选用大红大紫、色彩繁杂的传统图案。整体效果追求简约现代,又有中式文化的风韵,符合现代年轻群体的生活理念及审美需求。此类表现手法,在选择面料色彩时,应以类似色、无彩色相搭配为主;在面料材质方面,可以选用较具东方特色的面料,如丝绸、有机棉、麻等天然织物。当然同样可以选择新型材质的纱线、邻近色系的珠线甚至选择绳状绣的丝带或盘带来应用。如在几何纹样题材的表现时,采用邻近色的搭配可使面料图案产生渐变的色彩。由于采用较为淡雅的色彩,再加上面料几何纹样刺绣肌理的立体表现,从而使服装在素雅简约中显得摩登现代,独具吸引力。柔和、素雅的色彩搭配,简约、别致、肌理丰富的面料效果,同质同色线绣将为现代中式服装的设计带来别具一格的现代刺绣风潮。

三、结语

篇3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艺术设计专业 综合素质

论文摘要:要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应从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三部分着手,明确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提高艺术实践的力度。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校来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亟待解决和重新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独特的审美视野、综合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应该是高校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设计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与统一,要求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能适应社会生活、独立思考,并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精神。

一、合理设置课程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学科课程: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

我们知道,设计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起到奠基作用,它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在教学中的先行性与普遍性及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如广告、室内设计、书籍装帧等专业的影响力,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一)对基础课程的设置

让基础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去。例如,素描课程,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内容设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把重点放在空间结构上,动漫专业的学生放在物体造型上。不同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不相同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

(二)对专业课的设置

强化专业特点,化整为零,让学生可以在相对完整的时间段里去体验实务,深入研究,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将知识连贯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重视实习教学,贴近学科前沿,加强实习基地的广泛性、多样性

根据艺术设计市场需求大、更新快、时间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多去了解现代科技设计手段,熟悉传统手法与新型的材料工艺,观察设计家的表述手段,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亲力亲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二、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开放教学,倡导个性表现,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好地促使他们产生创造力,从而达到在教育活动中培育、完善健全人格的目标。

在教学辅导中,只有重视个性化的教育,强调主观感受,才可能给学生一个开放的,顺其个性任其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始终在一种轻松的氛围内表现自己,感到艺术设计教学活动是一件很自然、很自由、很快乐的事。开放式教学辅导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艺术冲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感受,都能自由地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开放学生的观念,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努力让学生们树立这样的意识:只要我大胆地想、设计,用我的作品表达了我的感受,那就是成功的尝试。

为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形式,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聘请一些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组织学生经常参加一些国际国内的设计比赛,加强和兄弟院校及相关其他专业领域的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具有浓厚设计氛围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大限制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学中,采用自由组合的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为他们创设敢于表现、乐于表现的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组里的每位成员负责一个空间的设计,从最初的方案草图阶段到最后的定稿阶段,全部由小组成员相互商讨完成。无论是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是表达能力、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都能让学生有所提高。

三、正确对待电脑与手绘的关系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设计专业的学生运用电脑进行设计并反映最终设计成果等,电脑技术无疑给传统的设计及其设计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电脑技术是把“双刃剑”

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首先,电脑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使设计作品能综合艺术、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谋求最佳、最完善的视觉效果。如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所设计的迪斯尼音乐厅,在最初传统模型构思的基础上运用电脑虚拟技术来检讨、完善和深化,最终完成传统二维图纸所无法表现的具有戏剧般的形状、动人心弦的建筑设计作品。其次,电脑技术亦使传统的设计观念受到冲击。电脑还是一种能够激发设计创作灵感的发生器,是获取全新的、非传统设计程序和观点基础上的造型形态的有效手段。

然而,如同一切高新技术一样,电脑技术在艺术设计学科中的运用亦存在着众多的负面效应。如电脑技术带来了设计的“异化”,反映在具体的设计中即为重“表现”轻“设计”,设计方案变成了电脑效果图;学生设计时在电脑效果表现上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设计方案构思的时间,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形十分严重。又如,电脑技术其本身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设计思考过程“幻想”的翅膀,国内有位设计师曾说过设计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我对这个观点十分赞同,但电脑技术及其软件其本身的局限和操作者的水平影响了设计构思,扼杀了方案构思过程中的转眼即逝的设计灵感,让使用者不得不放弃方案初始阶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而向电脑“投降”,使设计艺术创作变成简单的工业化“生产”。再如,在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和运用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追求,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也使学生设计素养降低。

(二)手绘效果图能提高创造性

设计徒手草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亦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的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而作为电脑,其保持精确数据概念的特点——点、线、面、形体在屏幕上的明确和肯定的显示,扼杀了方案构思设计阶段设计思维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亦不符合设计初始阶段的设计思维方式及其设计的表达。显而易见,电脑无法替代创造性思维活动。

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内容十分重要。一是发现问题、解析问题;二是对所解决的问题答案进行评价。前一个内容是后一个内容的基础和做好一个设计的前提,亦是目前设计教学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于学生缺乏想象构思和创造的能力,利用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将有效地提高和开拓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国内外的许多优秀设计师和设计大师均精于此道,出色的图示思维亦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高技术的确给设计及设计教学带来了许多帮助,电脑技术带给设计的变革也毋庸置疑。但电脑不是“一切”,它无法替代我们的大脑,无法替代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电脑只能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好帮手。在设计教学中,加强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通过脑—眼—手—图形的有机的、不断的形象化思考和再观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的设计修养,能使设计者产生更多的新构思和新创意。 转贴于

四、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大多停留在手绘表现和计算机表现,而与设计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室教学)十分薄弱,投入明显不足。针对设计艺术教育的本质特点,设计艺术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的成果也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结合实习基地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了解今后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课堂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引入教学计划中,增加了现场教学实习环节,加大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借鉴学科课程设置特点,加大实践课时与教学力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2)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装饰材料与结构工艺、模型制作、家具设计、丝网印刷、建筑与家具测绘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设定学生自学内容,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完成相应设计作业,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工程实施;综合创作训练和毕业设计以工程“实题”真题真做,强化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增加了才干。

(4)建立校内外设计、实验实习基地,在“实战与演练”中完善创新能力。

(5)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创新能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手绘大赛、摄影比赛、广告设计大赛、网页制作等专业竞赛,学校也对教师和学生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政策。

五、加强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劳动素质教育等五个子系统。文化素质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第一,文化素质对思想道德的形成和确立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第二,文化素质对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有密切的关系。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重视身心健康,易于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科学的思维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素质对于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学生学好专业奠定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艺术技能。

加强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主要是指: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科学精神。

(二)专业学习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契合点

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有意识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把与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文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

1. 对性格的塑造

艺术设计的大学生大多20岁左右,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期,专业课对其性格的塑造有一定的帮助。法国美术家罗丹说:“美,就是性格!”艺术设计的多门专业课无不浸润着对完美性格的塑造。

2. 对气质的培养

在艺术设计教学当中,我们常常讲到形式美。所谓形式美,就是体现造型规律的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它能被审美主体所直接感知,并诱发相应的生理、心理反应。它通过主体审美感受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与具有“动力特征”的气质产生“同构”对应,从而使特定气质得到相应的强化。

3. 对人文知识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他们往往对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数学等缺乏兴趣,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在这方面引导他们。在专业课上,老师可以有意提出一些传统的、文化味极浓的选题,让学生在查找与这些选题相关的资料时,吸收这方面的知识。如书籍装帧课可以布置类似于给四大名著作封面设计的作业。同学们在准备当中至少要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大概写的什么内容,有的同学还会找这四大名著评价的文章来读,吃透名著的背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无形中学生的文学修养也提高了。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指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音乐发展的意义,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对音乐制作人的影响,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音乐上的运用,从网络资源共享、网络音乐传播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对于音乐发展的影响。

1引言

自古以来,技术的革新必然推动生产力的改革,同时也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音乐的制作与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模式,而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传播的全新形式。互联网以完善的功能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换,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各种资源得以共享。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改变。互联网音乐资源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对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计算机对音乐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近代电脑技术的发展,音乐的制作也可以借助电脑来进行。电脑在音乐的制作上有着巨大的潜能。在创作方面,通常都认为只有深厚造诣的作曲家。才可以作曲,其实不然,在高科技时代,运用电脑创作音乐已不是什么幻想了,电脑有很强的修改、仿真功能,对音质的协调、综合能力也很强。另外,在讲究视听新感觉的今天,电脑制作的各类动画,又将音乐这一抽象化的艺术变得十分形象,对于烘托主题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电脑音乐的产生让我们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可以预言,随着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电脑音乐将会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1计算机技术对音乐制作人的影响

目前,电脑和电子技术已经有部分介入了音乐的领域,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电子发声、乐器已经在逐渐取代传统乐器在音乐中的地位。现在的摇滚乐、电声乐队以及大量的电子配乐就是这类产物。电子乐器的音域可控制性和可复制性上的优点突出,它的大量使用,丰富了人们的听觉世界,除去发音方面,电脑技术在音乐效果处理上也可以达到令人瞠目的效果,可以产生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完美听觉效果。由此,电脑所进行的音乐制作,不仅可行,而且是一种趋势。电脑控制的电子发声器,可以产生各种频率、振幅和音色的音响,提供了令人充分满意的声源,可以由特定的程序创造出优美的乐曲,电脑可以对以往音乐家创作名曲进行分析,提取其中要素创作,也可以根据听众人群的特点创作。如可以对听众的生理,心理反馈特点加以解析,创作令人听起来心情舒缓可兴奋的音乐。

(1)电脑音乐制作人必须兼具音乐与电脑两学科的综合知识,艺术修养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深度,电脑音乐虽然与现场有着极大的不同,但它是建立在现场制作的基础上。因此要求电脑音乐制作人有着极为丰富的现场制作经验,这样才能练就自己制作电脑音乐的深厚功底。其次对人体和音乐的感知和接受的生理构造应该全面了解。音乐结构是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和谐的综合,是将单纯的音符通过数学式的严密逻辑在空间与时间上进行组合形式的美妙结构,因此,电脑音乐设计人亦需要具有形象和抽象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联想进行概括和抽象并得到音乐的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2)电脑音乐制作人要通过电脑来制作音乐,就需要高度的电脑方面的造谐,能够较好地利用科技手段与人的生理特性满足不同观众的要求,会利用各种压缩技术,音频技术,创造高质量的音响效果,这就要求制作人可以利用专业的电脑音乐的制作软件极其方便、快捷地进行采音、录制、修改以及绘谱等一系列工作,当脑中想到了一段旋律时,就可以通过电脑的音频输入接口,通过哼唱的方式把这段声音资料存入电脑硬盘内。接着就是要对这段声音信息进行修饰、润色、修改、初步定形。然后通过电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最后通过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从而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音乐作品。如果对此作品不满意,可以把刻有此音乐作品的光盘输入到电脑中再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电脑创作音乐只需轻轻打击键盘,便可进行编辑等一系列的处理。

2.2计算机技术在音乐制作上的运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可否认,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可采用的素材与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众所周知,首先是电子乐的发展使音乐家们可以不再依赖乐器,而是使用先进的创作软件进行创作。著名的软件如Cakewalk,CooI Edii2000等,不但可以通过键盘和鼠标来进行创作,还集成了MIDl接口,可以直接将电子琴等乐器的输出在电脑上转化成乐谱,而多媒体技术更是为作曲家提供了超越以往各种乐器的创作手段。如多媒体技术与软件技术的结合方便地提供了多轨录音、混响、合唱、回声,失真及自动吐音等多种功能与音效,避免了使用昂贵而复杂的数字\模拟式多轨录音机及各种庞杂的效果器,使一套多媒体设备构成一个复杂的音效工作室成为可能。

由电脑及软件结合更是可以演奏出普通乐器演奏家们望尘莫及的音乐,如超快的速度旋律,复杂的变调或变音色效果。这些是普通的乐器无法实现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却可以在后期的合成处理中轻而易举地完成。这极大地丰富了当代电影音乐的表现力,同时也对当代的音乐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那无疑是会缺少竞争力。所以,当代音乐人除了对过去的创作模式熟悉外,更要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才能创作出更先进、更前卫也更有感染力的音乐。这是时代的使然,制作人必须把握时代的气息,了解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喜欢和关注的是什么,要在自己所创作的电影音乐中对这些内容有所体现。

3互联网对音乐的影响

音乐是这个声音世界的一部分,一种基于时间上的声音组织艺术[1]。音乐是感情生活的音调摹写[2]。音乐传播是指音乐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传播媒介来构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桥梁。可以说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萁功能的一种社会行为。由于传播使得音乐从自己到他人,从个人到多人,属于信息的共有化过程,具有交流交换扩散的性质。

3.1网络资源共享模式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传播、综合性传播手段、整合传播模式、多元化传播者以及跨国传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理念。音乐网络传播在传播中除了传播音乐作品外,还传播音乐的创作、演奏、制作技术,传播各种音乐新闻、学术论文、创作思想.以及提供各类音乐软件的共享服务等。这种音乐的传播方式。把每一个人所面对的计算机世界,变成了一个音乐的虚拟大社区。音乐的网络传播,既具有上述传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即即时性、反复性、时差性、主动性、交流性、自由性。由此必然带给人们音乐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并最终使得整个音乐艺术范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给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音乐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相比以往的传播方式。网络音乐具备无限的可重复性,这是电视等其他音乐形式所没有的。网络中的歌曲可以被反复欣赏、下载、复制、传送.网络音乐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互动性,音乐制作和传播的成本也较以往大大降低。

3.2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1)网络传播的高速、广泛和即时性,导致了音乐创作观念的丰富和前瞻性。互联网络为人们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和信息宝库,使得艺术创作可以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迅速获得当今世界不同风格、各种类型的艺术信息和音乐作品。可以说,当今艺术创作者的视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开阔和广博。反过来,音乐艺术作品一旦问世,就有可能随着网络或其他媒体而传遍世界的角落。艺术创作者可以快收到受众的反馈评价,与他们展开双向的交流和艺术观念的碰撞。

(2)网络传播推进了音乐创作的个性化、自由化。网络作为一个自由空间,网络的创作和传播具有极大的自由度,每一个创作者都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艺术激情,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创造并直接进行自由的传播。传播中的人为导向、人为干扰基本消失了。创作者也不必考虑某些组织、个人的肯定和爱好,其个性化创作思想、创作观念得到极大解放,从而创作产生大量不同特色、独具一格的网络原创音乐作品。

(3)创作观念的生活化、娱乐化。作为大众传播的强势媒介,网络传播在引导大众的艺术接受、消费过程中,促进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相互亲近,艺术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精神领地,而成为当代大众可以共享的日常生活对象。这种艺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广泛对话,直接促使音乐创作走向生活化、娱乐化。多数作品以通俗易唱的生活化曲调和趣味幽默、娱乐搞笑的歌词为主,表达的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自娱自乐,展现的是艺术的消费功能和大众娱乐功能。从宏大叙事到日常生活、从心灵审美到感官消费,音乐艺术的创作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3互联网对于音乐传播的作用与价值

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地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构造出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成果,并允许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互联网的运用,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通过互联网,使更多更好的音乐得到最大限度的扩散,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美好的音乐,使音乐创作、表演、接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音乐的发展突飞猛进,促进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杰·卡曼.音乐课[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2]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篇5

一、坚持了政治学习。

本年度里,我坚持和党、校领导保持一致,决不跟任何非法组织、有丝缕联系,维护集体利益,顾全大局。每周坚持周政治学习一次、记笔记一次、写体会一次。本学年里,我共进行政治学习20次,师德师风学习10次,记政治学习笔记7000余字,记师德师风学习笔记5000余字,写学习体会3次共2800多字。

二、业务上不断进取。

本年度里,本人坚持通过各种途径对自身素质进行提高。通过认真的自学,记业务学习笔记共约8000字,听评教师课23节次,讲、听公开课、示范课6节,写论文8篇,写优秀教案2节,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我也加强了对教学周边知识的学习,一是加强了普通话的学习,不仅上课坚持使用,而且在公共场合也努力试用,积极向他人学习,使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二是加强了对电脑技术的学习。虽无师指点,但我通过自学和向有关人员求教,使自己的电脑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已基本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应急问题。对刻录技术也初睨其端。

三、教学上力创新高。

虽然今年的学生是吃别人的“剩饭”,底子薄、基础差、思想不稳、兴趣不高,但我们不叫苦不气馁,立足实际,以心为本,对每一个学生尽职,对每一节尽责。努力熟悉教材、了解学情、钻研教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他该学到的知识。经过努力,在年末的考试中,全班同学基本都考出了应有的水平。另外,本人克服了无教师无经验的困难,积极学习,使自己的电脑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同事间和睦相处。一年来,我和同事能够融洽相处,无任何红脸之事。虽工作中有时会有些想不开,但通过谈心,不愉快都很快烟消云散了。

五、工作上兢兢业业。一年来,未因之而耽误工作一丝一毫。特别是本学期,本人未请过一次假,更未迟到、早退过一次或缺岗一次。本职工作尽心做、临时工作积极做。

篇6

我不会修电脑,但文化比较高,所以经常也有人找我帮各种忙。有人找我学术论文,当我拒绝的时候他竟然要求我帮他找一个来写。我说你自己上网查啊,网站多得要命,不过小心别走到阿森纳的球迷论坛上去就是。对方居然说,这点忙都不帮,你娃不耿直。

还有人找我义务翻译上万字的烂文,我说你去找翻译公司或者外语专业的老师啊,他说,那我不是要给钱吗?此外,更有大量的人找工作、跳槽或更换丈母娘,需要新简历。这帮孙子还非要整个双语简历,结果又找到我了。英文差就别装啊,给你弄个再容光焕发的英文简历,骨子里你还是一郊区果农嘛。

还有人找我帮忙买假文凭。我说,我是在大学教书,但不做这个生意。他说,你认识的人多,路子广,就给办一个嘛。可我认识的人再多,也没有街上到处贴的小纸条多啊一“代办文凭,网上可查,电话XXX”。

最烦的是,还有很多人找我写机关或企业的内部演讲稿,我又不是李开复,难道我们长得很像吗?他们干吗不去找一本《演讲与口才》的合订本来学习,或者上网搜索“励志演说辞大全”?

这些孙子全部被我凶狠地拒绝了。奇怪的是,当我拒绝他们时,他们往往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用幽怨的眼神看着我:“怎么会这样?”似乎要榨出我皮毛下的“小”来。有人还写博客说,都说宋石男讲义气,好说话,原来是这种人!

我仔细清点了一下,真正的好兄弟其实很少向我索求可以花钱买到的服务,这么干的一般都是熟人或者朋友的朋友。这种叫“熟人”的物种似乎唯一的爱好就是把你当传说中的雷锋使用。兄弟不会这样,兄弟会为你着想,替你挨刀,促成你搞到女人。

篇7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四个基本任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校教研组要积极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3、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本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篇8

随着各种建筑思潮的推动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设计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数字技术革命。从现代建筑到后现代建筑以及解构建筑,其中都有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在建筑设计师经历绘图方式和思维方式转变的同时,对于数字化预制装配护体系的尝试也在悄然的进行。

1963年,电脑具备了绘图能力,很快就应用到建筑领域,出现了电脑辅助绘图。1964年,克里斯托分·亚历山大就在《形式合成简注》(Notes on the Synthesis of Form)中指出:“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边缘,这种变革能像19世纪机械扩展人的体力一样,使人的思维与创造能力得到同样的扩展……”亚历山大认为,现代建筑设计不再被理解为纯粹的直觉过程,计算机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师的创作能力。他提出,在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际操作方式中,关键的问题是将设计过程理性化和逻辑化。

20实际90年代,电脑的数位影像处理及动画模拟能力有了长足进步,进入电脑辅助设计的繁荣时代,1995年以后,虚拟现实技术渐趋成熟,人们天马星空的想象力在虚拟世界的到实现的同时,改变了对传统空间的认识。进入新世纪后,数字技术不仅成为了一种工具,更成为一种新的设计理论,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影响了建筑设计,改变了传统预制护体系的设计模式。

当代建筑中预制装配式护体系的大量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对于预制装配式外墙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字技术下带来复制的真实性和快捷性以图像复制为例,机械时代的图像是原创的,惟一的,机械复制以图像为中心,复制时将一个真实的对象既复制对象作为一个静止不动的图像画面,虽然这个画面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表达,但是画面本身可以脱离它的媒介而存在,因此可以用其它媒介进行再一次的表现即复制 由于机械复制的损耗,最后的图像画面和原始的图像画面会越来越远,而数字复制以图像为中心的观念逐渐瓦解,所有的图像都是以信息流的方式呈现出来。数字复制实现的是无限的没有损耗的数字复制,能够制造虚拟的真实,从而给预制装配式外墙构件在重复设计带来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例如,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埃伯斯沃德技术学院的新图书馆,墙体是由拓印一系列照片图案的预制混凝土板装配而成,让人不禁想起中世纪的宗教建筑,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他们的印花预制混凝土也直观的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建筑理念。正是他们对混凝土这种传统材料的创造性使用,才创造出了如此别具风格的建筑作品。

2)数字技术下带来重复单元弹性的模数原子时代的工业化和标准化,意味着整齐划一的生产线,统一一律的配置,高效率的批量生产,缺乏个性的产品,那时候的社会提倡模数化生产和标准化单元,因此产生了大量形体和组合极为单调的建筑。当代社会的数字时代将这一切都改变了,由于电脑日益强大的运算功能,模数可以是弹性的,基本形不再那么整齐划一,而是具有弹性变化的模数,原子时代无个性的标准化的批量定做,通过数字化使具有个性化的批量定做成为可能。例如:9.11 事件世界贸易中心纪念碑的设计中,使用基本单元材料非常规整,就是普通的条形板材,搭接方式也颇为简单,就是通过线条的节点连接,在基本元素和组织方式极为简单的情况下,通过这些条形板材的大量重复组合,建成了凌乱的界面,如同数字化的标准单元是 0 和 1,组成了千变万化的信息流。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在数字技术下重复设计存在的广阔的创作空间,无论重复单元是规律的,还是异形的;无论组合方式是规律的还是无规律的,都可以数字化技术产生无限的组合形体。所有的这些在电脑技术下都不再那么困难,数字技术给建筑预制构件带来了强大的表现力与生命力。

3)数字技术下的切割技术带来的预制构件的个性化和精确化,近些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思潮发生了转变,数字技术不在仅仅是建筑设计的辅助工具,同时也在改变建筑施工。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建筑师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创作条件,但是如何建造和施工却成为各国建筑师的难题。世界各国重要的建筑学院与事务所把计数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的最新数码科技包括激光扫描(laser scanning)、激光切割(laser cutting)、快速成形(rapid prototyping,RP)、计算机数值控制(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等新技术的集成作为研究与实验的重要方向。例如在Milgo/Bufkin公司的研究当中,考虑到复杂曲面建筑在经济、效率等方面的建造需求,首先通过数字程序将复杂曲面转化为二维的简单几何面体,然后通过激光切割工具加工建筑材料(不管是天然材料还是合成材料),最后在将加工好的材料进行无缝化的连接,以求最终达到预制化的目的。

数字化建造体系在生产模式上同传统建造体系有了根本上的变化。早在1934年,刘易斯·芒福德在《技术和文明》一书中就已经指出,刚刚过去的机器时代是“旧技术的”、硬质的、“人适应机器的”,而即将到来的机器时代是“新技术的”、软质的、“机器适应人的”;在同一时期,赖特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他在《消失的城市》中说建筑的工业化并不意味式样的标准化,所有的形式皆是机器生产的结果,但不一定相同。当代的数字化建造体系正努力在统一性和唯一性、共性化和个性化、集配式和特殊式之间实现平衡。这是一项颇有诱惑力的模式,在满足批量生产的同时,每个产品都可以成为新式的、非标准化的、定制的和个性的、更优质、更廉价的产品。正如克里斯· 亚伯在2003年所说:“从让消费者适应机械,转而让机械适应消费者”。

虽然数字化建造体系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具体现实性的数字化建筑范畴中,设计依然和建筑的实质存在相联系,不管如何复杂的建筑形体和空间,依然需要遵从最基础的力学原则,解决最基本的建筑的功能性的要求,解决物理的、生理的要求。当然,数字化预制建筑护体系同时也要承担起对新时代的思考和设想。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得到了新的创作方向和不同以往的解决方法,也带来了新的审美的取向,建筑的室内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敞、通透、开放、暧昧,也变得更具有柔性、动感、混沌的特征,迥异于传统。新的具有数字化时代特征的预制建筑护体系将不断的挑战新时代的认知,带来新的不同的形象,让人产生新的体会。

参考文献

1.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9

2. 俞传飞.数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李元荣.数字建筑设计概念与实践——以大连电子深圳总部入口改造设计为例.城市建筑.2010.06

篇9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落实却遇到了信息教育的源少,利用率不高很大的挑战,提出了利用学校、教师学生、硬件资源相结合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学校与教师个人都配备了个人电脑,以微电子技术的使用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由于电脑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历史特别短,所以很多人对于电脑技术的运用还很单一或根本不知道怎么运用。这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很容易造成电脑成了学校家庭的一个摆设或造成利用率不高,造成现代教育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地理教育是一个函括很广的学科,利用网络与地理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地理教育的实施。地理教师怎样运用好网络,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相关的教育技术与利用的作用、范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在很多学校地理学科教育成了一个大的难题。地理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难。

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把地理学科当成一门豆芽课,即使是现在地理已拿入了高考,很多学校出也存在把地理学科当成高考课目当中的一个弱视科目,通常地理教育地位是排在后面的。当然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地理的教育的信息技术的利用(简称地理信息教育)也很难受到重视。

第二,由于地理教育的教员较少,特别是21世纪受到中国电脑知识运用普及教育的人员较少。老教师师有经验、知识的积累,可是在电脑的运用方面普追较为久缺。而新毕业的学生,对于教材、国家的地理教学教纲的把握、学生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训练能力方面又有些实践经验不足。这造成了地理的信息教育方面的优秀的资源不多。如优秀的电脑课件、备课、练习题、探索开放创新案例等的资源不多,除了现在少数的学校搞了网校资源。可这些都是要交费的造成很多学校用不起,也造成很多有硬件资源的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第三,地理信息的教育这是一个边缘的学科,新生的学科是信息教育与传统地理教育交叉形成的,这就在一定程序上造成学校在其认识不够。大多数学校能认识到、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地理教育的是必然趋势,也能进行鼓励学校教师多运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可在这一方面资源怎么用,怎样有效的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配套方面.学校还未统筹方面的安排。导致单个教师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幸苦做出的教学资源却得不到应用。也导致了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做,而把地理信息教育束之高阁。

第四,学校的评价监督机制未改变。大多数学校还是以传统的评价监督机制,如通常以检查手写标准的教案作为教学相关方面的教学的检查。这有其有利的一面,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也导致了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教案的检查而无暇顾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及信息资源的制作(写一个完整的教案3000字,那他需要写一个半小时,这还不包括教师对教案的构思、翻阅资料等方面)更不要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了。

第五,对于信息技术只是手段认识不清。常认为高科技、现代化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包治百病能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而没能认识到中学信息的运用只是一个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识图、识记、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没有改变。结果把地理信息教育搞成了展示课,学生一堂课下来。只看了一堂展示,没有参与到其中。效果差也导致了不愿意采用。

解决措施

第一,要把地理信息教育结合好,学校首先应改革学校的备课检查的评价机制、由书面的形式检查到课堂的听课检查、学生的评课检查。由单纯的知识点检查到多想法子促进学生思维学习的课堂检查中去。由书写备课到灵活的现代备课的检查中去.如电子备课的习题新典型题及创新题题库、课件等教学的检查

第二,学校应对学校的教师组织培训,提高地理教师信息教育的水平、同时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教师地理信息教育的服务、保证教师相应的地理信息教育的资源能够转化,不要出现教师做得多、耗时多但转化得少。

第三,地理信息教育是一个庞大系统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又包括教师怎样呈现给学生.用地理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的任务。所以学校教师应分工合作各发挥已长例如新老教师一起讨论,根据教学大纲、定章节难点重点教学目标学生能力思维发展等。教师分章节的搜索网络教学资源组合,做成相应的在即定的目标下的题库、创新题、教学开放式的探索案例、课件等等。学校地理教师共同享用,从而集少成多、集集体智惹、使资源丰富。即有内容,又能达到好的效果、效率高.资源有针对性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减轻地理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篇10

[关键词]3DS Max 室内电脑效果图 课程改革 绘图员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74-02

室内设计效果图是设计师进行室内设计方案和构思表达的重要工具,是设计师向委托方、施工人员说明创作意图的生动、直观的表达方式。它使人们通过画面可以看到未来室内的真实而形象的造型、色彩、质感以及空间环境等最终效果,是目前行业间参加装饰、装修工程投标竞争赢得工程项目的必备手段和形象依据。同时设计效果图对装修施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针对高职高专为行业企业培养一线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加强对《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教学中常见问题

第一,教师缺乏对学习者能力的分析,对初学者提出创意设计的要求,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设计与技术的双重问题,在既定课时内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学生在学习中,一味重视软件工具命令的操作,忽视软件技术在项目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往往只是单一的介绍软件技术和操作过程,而忽略了设计知识在技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第一,对于《室内效果图》课程初学阶段的学生,应以案例教学为主,学生通过临摹掌握熟练的技法,给后续专业课程的设计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一般设置在第3个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特别是通过《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的训练,对室内三维空间效果图的作用、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由于《 3DS Max室内电脑效果图》是用计算机软件来表现的,是完全不同于手绘技法的一个新的工具,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未学习任何专题空间设计的课程,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设计与技术的双重问题。

3DS Max结构庞大复杂,它是适用于工业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专业的一门综合应用软件,软件命令很多,功能参数十分复杂,内容也十分广泛。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讲授全部命令是不可能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门软件时,往往会觉得非常难,所以,在《3DS Max室内电脑效果图》教学中,综合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遴选出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临摹练习,教学内容上以实际绘图中经常使用的命令为主。

根据作图步骤,把这个阶段的课程内容分为:室内空间建模、室内材质表现、VR灯光渲染、PS后期制作四个模块,结合典型案例,通过反复的临摹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室内效果图制作的基本流程;掌握3DS Max在室内设计建模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命令和方法;掌握材质与贴图、灯光、摄像机的设置和调节技巧;掌握VR渲染的参数设置和渲染;掌握效果图后期处理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各个环节的反复训练,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软件技术的教学目的。为后面在项目设计课程中的实践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在《室内效果图》教学的第二个阶段,以项目教学为主,结合室内空间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学生通过学习项目实训能够熟练运用技术手段表达设计效果。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结合设计师实际岗位的工作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职业性、技术性、岗位性的需求,开展项目化教学。

通过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3DS Max软件的基本操作,所以在这个阶段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学生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学生唱“主角”,而教师转为“配角”,教师主要负责分配任务,讲解项目的要求和特点,并按照室内项目设计的工作流程提供项目的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图和手绘效果图。要求学生根据提供内容进行室内效果图制作,也进行效果图制图员的职业岗位角色体验。

在这个阶段,主要把课程分为“家装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两大部分。“家装设计”模块下面又细分为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等项目,“公共空间设计”细分为会议室、包厢、大堂等项目。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并针对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点带面”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项目实训能够掌握专业所需的核心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软件技术,为专业设计服务。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设计艺术在电脑技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强对口化教材的建设。

《室内电脑效果图》不是一门纯粹的软件技术课,它是凭借3DS Max强大的功能,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素描、色彩、形态构成等基础课为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打下美术设计基础;室内透视图画法、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为室内电脑效果图做了良好的铺垫;各专业的专业课需要电脑效果图的熟练技能和表现技法来表达设计理想,同时这些专业课又为电脑效果图课程提供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和理念。现在市场上的专业教材,也基本上都忽视了这个问题。

在室内电脑效果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 1.如何选择正确的建模方法,保证对象简单,比例尺度合理;2.如何真实地表达空间的质感,灵活运用材质和贴图;3.如何正确选择和应用各类灯光,真实地体现室内空间效果图的设计效果。

在这三个教学重点中,空间的比例与尺度、装饰材料应用、照明设计等专业知识无不贯穿始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引导,强调优秀的技术表现离不开扎实的专业基础。所以说,《室内电脑效果图》是一门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课程。想要很好地掌握这门软件技能,需要艺术原则、美学的指导。

现在市场上的专业教材,都是比较注重软件命令的介绍和操作技巧的应用,鲜有对项目设计上的分析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内容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开发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对口教材,在教材里进行拓展知识的链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资源库建设上加强服务学生的建设目标和思路。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设课程基本资源供学生学习和复习,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演示文稿、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课程教材、实训指导书、参考资料等。

通过课程基本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和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师生可在网上交流,可以利用交流平台提问和答疑,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专业技术软件将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视频同步录制,将课程的资源放到网上,供学生反复观看,进行课后复习和练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为“理论—实训—创作一体化”教学提供重要的保障。

2.进行拓展资源建设,如网络课程、优秀设计作品、设计论坛、行业动态、电子杂志等。

通过增加和完善拓展资源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设计交互、体验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列出课程相关网站、网址,供学生点击阅览下载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网络下载相关的设计素材,并通过 “行业企业平台”、“优秀设计作品欣赏”、 “设计大师”等栏目,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使学科前沿信息、行业最新科技成果及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能及时纳入学生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用专业知识指导设计技术,进一步提升设计效果。

综上所述, 《室内电脑效果图》是形成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的主干课程,室内电脑效果图制作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在“效果图绘图员”这个岗位上的适应能力。所以,加强《室内电脑效果图》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是室内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英杰.对室内设计电脑效果图真实感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