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8:3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与信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在医院各项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的互联,有效的实现了医院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医院各个科室对信息数据的需求。在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下,医院各部门彼此之间相互连通,资源共享,加强各科室之间、医患之间的信息交流,对医院整体工作效率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除了上述优点之外,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在没有实施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前,医院中各科室之间的计算机都是相对独立的,某台计算机遇到信息安全问题,不会对其他科室造成影响,但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增加了系统安全隐患,导致医院系统更容易受到攻击与破坏。医院中某一台计算机受到攻击,遭遇信息安全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体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受到威胁,严重情况甚至导致系统瘫痪。目前,常见威胁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的为病毒、恶意攻击、数据窃取等,对医院运行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使医院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影响医院的社会声誉。
2提高医院网络信息安全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
对于医院网络信息系统来说,现阶段主要安全问题指的是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恶意攻击。其中计算机病毒指的是一种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病毒的形式多种多样,给计算机网络带来巨大的威胁。另外,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不容易被发觉。当医院信息系统感染病毒后,计算机运行速度减慢,降低了医院工作效率,严重时造成整个信息系统瘫痪,影响医院各项工作的运转;黑客指的是恶意攻击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的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黑客入侵事件频频发生。当黑客侵入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后,可能窃取相关信息,甚至会对相关数据进行恶意删除与更改,导致医院信息数据丢失,威胁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基于此类安全问题,主要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强化医院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数据加密技术是传统的计算机数据保护技术之一,就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将医院网络信息数据进行从新组合表示,表示形式多为一堆乱码,这样即使入侵者得到加密文件,也根本看不懂文件的内容,防止入侵者对其进行恶意改动。应用数据加密技术,能够确保医院网络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增强了医院信息数据的保密性与可靠性。
2.2强化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在当前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中应用广泛,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其实质就是在多个网络间,通过相关设置,控制网络间的访问,并且能够对用户访问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测。只有在确认用户信息后,才允许进行访问,对于访问信息不能确认的用户不给予放行。利用防火墙技术,能够过滤掉绝大部分非法用户以及引起系统不安全的因素,实现对医院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降低系统受到恶意攻击的可能性。
2.3强化防病毒技术
现阶段,医院网络信息系统防病毒技术主要体现在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面,即在医院中心系统、局域网等上加装防病毒软件。目前较为常用的防病毒软件包括卡巴斯基、诺顿等国外软件以及瑞星、金山毒霸等国内软件。这些防病毒软件不仅可以起到抵御病毒的作用,还可以实现对未知文件的实时检测与查杀。但是计算机病毒更新速度很快,这就需要及时对防病毒软禁进行升级更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补丁也是防病毒技术中重要的一种,能够修补计算机系统漏洞,降低系统受到病毒攻击的可能性。在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中安装漏洞甄别系统,及时发现并提醒补丁下载,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
2.4强化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需要在新网络系统建设初期对其的安全运行进行整体的评估与设计,强化对相关系统的安全评测,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加固系统,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明确安全责任。另外,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不断的提升网络安全系数,完善安全运行机制。最后,要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壮大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力量,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对重要的数据一定要选择一个存储器做好定期备份工作,以避免数据被破坏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补救。
3总结
篇2
1.1社群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现状由于网络传输设备的完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整个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流动呈现出移动化、自主化的特点,导致了信息用户与信息量的突增,同时信息本身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然而,这样的改变并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一方面,虽然有海量的信息,但信息内容的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陷入了“信息过载”的局面;另一方面,信息资源的分布结构不合理,信息挖掘深度不够,大多为原始性信息或二次信息,且主要集中在新闻、电子邮件、聊天、信息查询等[4]。虽然,近年来随着信息增值服务的增加,即增加科技、网上教育、证券交易等专业数据库服务,但由于普及程度低、下载访问受限等问题,并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所有信息资源配置必须以社会信息需求为依据[5]。对于网络信息资源来讲,网络用户是网络市场的需求方,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应以这些用户的需求为导向。随着信息社会化程度的深入,网络用户呈直线上升,并显示出一定的群体性。用户对信息需求的最大目的是用于决策,而社会化群体聚合使得用户在进行决策时更容易受群体的影响,同时由于“信息过载”和信息资源分配不均,用户没法第一时间获得有用的信息,决策就更加困难,因此用户期望在决策时总有某领域的“专家”给予帮助。用户期望信息资源来源具有权威性、信息资源真实有效,这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1.2社群网络中的结构洞社群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的要素分析信息资源配置由信息主体资源、信息本体资源和信息表体资源三部分组成[6],其中信息主体资源(简称主体)包括信息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中介者和利用者。每一个主体由于信息资源配置活动中所进行的信息行为,包括信息传播、信息交流、信息服务等,构成了社互网络。无论是广义的信息资源配置还是狭义的信息资源配置,在配置过程中所形成的社群网络都普遍存在结构洞。当社群网络中的某一结点占据结构洞时,该结点便能同时拥有来自结构洞两边的“异质信息”,利用信息差,将所获信息进行提炼、再加工,再通过合适的信息行为使信息进行分配、流动和重组。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配置没有了计划与市场的严格区分,所以社群网络中结构洞的占据者也更加灵活。例如,有关政府信息资源中,政府是该网络的结构洞的占据者,作为“桥梁”连接公众与真实信息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馆员是该网络的结构洞占据者,结构洞两边的是图书馆资源和用户;在公司公众咨询平台中,咨询平台是结构洞的占据者,成为该网络唯一的中心,连接着网络中其它信息交互结点。在社会化群体交互网络中,每一个结点都是潜在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者,其必要条件是:结点所连的两端或多端存在信息差,即成为结构洞占据者;结点拥有的信息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满足其他结点的需求。而处于社互网络边缘的结点则成为了信息资源配置的接收方。由于网络交互行为的进行,信息资源随配置活动的进行在网络中流动,整个社互网络的结构也在不断改变,随之而来信息资源配置主体及结构洞占据者也可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1.3结构洞对社群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影响根据Burt的观点,结构洞能为其占据者获取“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提供机会,从而比网络中其他位置上的成员更具有竞争优势[7]。信息优势是指占据结构洞的行动者能比别人更早、更多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更及时地把握信息带来的机会;而控制优势是指结构洞能使其占据者居间协调时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而具有的优势。在进行信息资源配置时,占据结构洞的结点有机会接触到两类异质的知识来源,跨越结构洞所获取的知识冗余度很低,从而形成信息优势,也正是这种信息优势才让该结点不断地累积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为配置做好相关资源的准备。同时该结点还可以通过配置的不同方式控制有价值的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而获利,即获得控制优势。结构洞所处的交互网络自身特点也会影响网络中信息资源的配置。对于群体内部交互网络来说,结构洞占据者进行着信息资源的配置,但配置效果和用户需求并不能及时、直接的反馈给结构洞占据者,对其下一次信息配置活动起不到有效促进,这类网络如企业内部网络、数字图书馆等。对于服务性质的交互网络,由于结构洞占据者能够及时收到信息资源配置接收者的反馈信息,从中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时改进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方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类网络如政府服务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等。总的来说,社会化群体交互网络中嵌入结构洞对信息资源的配置利弊共存。一方面,在有主导配置结点存在的网络中,结构洞的存在能提高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在信息资源自动调节的网络中,结构洞的存在有时会阻碍信息资源的配置。
2社群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流程
信息资源配置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本体资源为纽带、以表体资源为基础[8],沿着一定的配置流程进行资源配置。虽然每个社群网络结构和所交互的信息内容特点不同,但每个有结构洞嵌入的社交群体其信息资源配置流程大体相同,概括提炼出其大致的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社群网络中的结构洞占据者由于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在整个社互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负责信息资源的配置。若网络中的其余结点能在信息资源配置之前提出自己的需求,结构洞占据者就可以根据其信息需求进行资源的精准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但并不是社群网络中的所有结点都能在配置前提出需求,也不能保证所提需求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所以结构洞占据者只能根据其已经表现出来的其他信息行为或者已有的信息资源配置后的反馈进行资源配置。对于结构洞占据者来讲,为了更好的进行信息资源配置也为了稳固自身结构洞占据者的地位,结构洞占据者需要应用到各种信息处理模块,其功能如下:
2.1信息资源搜集结构洞占据者根据信息资源来源的不同进行收集:将网络中海量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同时也从社群成员的信息交流中获取可用于配置的潜在信息资源。这里的信息资源收集同样也包括自身创造出的,还未在社群网络上、网络上进行传播的未加工的初次信息资源。
2.2信息资源存储将所有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通过显性信息的序化,完成信息资源转化中组合化的过程,即对外化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排序、增减、分类、综合等,从而产生新的、更加系统化的信息资源[9],这是结构洞信息资源提供的基础。
2.3用户反馈通过对反馈信息自动或人工的整理,提炼出新的信息,既可以补充成为信息资源收集中,也可以从中挖掘出更多的信息资源价值和用户需求,为下一次的信息资源的准确配置提供依据,也是信息更新的重要途径。对于结构洞占据者一直处于动态变动的社群网络来讲,其信息资源的处理功能模块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更多的体现为一种隐性信息资源显性化后的信息资源配置;同时由于社群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没有法律、道德方面的配置义务约束,结构洞占据者通常情况优先考虑自身利益,从利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一定量的资源配置。
3实例验证
在社群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容易形成结构洞,本文从当下网络社交平台使用量最多的“微信”平台入手,选取其中的一种应用平台及其产生的社群网络来对社群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的结构洞现象进行近一步阐释。微信是腾讯公司为手机终端用户打造的一款免费即时网络通讯产品,于2011年1月推出发展至今,其用户数量已突破6亿,在累计经过40余个版本升级后[10],形成了集多种应用于一体的平台,其中以服务号、订阅号为代表的公众平台社群网络易形成结构洞。微信针对企业和拥有一定量粉丝的个人开通了公众平台,在此平台里有两个侧重点不同应用:服务号与订阅号。服务号针对政府或企业,如利用航空公司的服务号进行航班查询;订阅号则是针对媒体和个人,开通此服务后便可以定时向其粉丝推送相关信息。围绕每一个公众平台而聚集起来的用户群体构成了社群网络,公众平台是这个社群网络的结构洞占据者。信息资源由结构洞占据者发出,借助RSS技术推送给其余各结点,以放射状的形式向外传播,其信息资源配流程如图2所示。用户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求选择所需的公众平台进行订阅,建立交互关系。处于中心位置的结构洞占据者,是所有信息资源唯一的者,也是其余用户信息的唯一接收者,占据着“信息优势”与“控制优势”,从而进行信息资源的配置。由于公众平台是政府和企业进行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平台,为了更及时、准确的进行各种信息行为活动达到信息资源配置的目的,处于中心结点的结构洞占据者还应具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管理、用户需求管理与反馈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块,并借助RSS信息资源精准推送手段,确保信息资源配置的精准、高效。
4结束语
篇3
第一,教育信息的共享性。由于网络信息技术,世界上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可以拿来学习使用借鉴,有利于教育水平批判地提高发展,因此大学生和教育本身通过网络联系起来成为主体的因素构建了一座新的生活中的学校,破除了传统学校教育环境束缚,使教育资源播撒到网络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网上学校、网页、视频、软件等进行远程的教育学习,人们就能随时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教育学习的互动实效性。作为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网络、QQ、电子邮件、视频、教学软件等方式更方便地与教师交流学习,探讨问题,改变了传统课堂单纯的灌输知识,教学效率不高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课时间固定,教学内容过多,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不注意听讲,学习效率不高,造成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实效性较低的现状。网络信息充斥整个社会生活环境,那样学生在上网时就可以随时随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灵活自由的安排学习计划,或者在上网中接触思想品德方面的信息就可能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关于网络信息平台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分析
1.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丰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作为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高校首先应着力建设新的光纤校园网络、多媒体课堂、计算机室、网上图书馆和校园区域无线网络,更要注重网络上思想品德教育资源的丰富,各个院系每位教师都应建立自己特色的网络信息主页,作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引导者“角色,扩大增强网络思想品德教育平台的覆盖面和专业性;其次针对网络上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建立资源库、高校思想品德学习主题网站、官方网站、微博、人人、博客、QQ等网络信息平台,将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时事政治宣传到网络中,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进行提供基础支持和模式的创新。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系统,做好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服务的软件支持,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氛围,增强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吸引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与技术人员更好的研究如何将网络与教育形成合力,开发教学应用软件,提升服务质量、影响力、覆盖范围。教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因素,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调动积极性并进行网络教学方式的培训,深入研究讨论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汇聚形成专业性丰富的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知识,并在学校与教师中应用扩展,学生既可以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行政方针和教学通知,也可以学习到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还可以广泛真实的听取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师教学服务的建议,有利于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构建一种不断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系统。
2.完善网络信息平台上的教育方法,合理引导大学生网络学习交往活动
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运用网络优势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首要应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广泛接触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通过交流互动,汇聚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倪力亚认为,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上网意识;精选内容,组织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双向互动,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教育。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在网上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各方面信息,融合到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进行教育实践,从而解决大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习热情又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教师与学生网上的交流互动,可以掌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促成大学生独特优秀的人格魅力,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好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开展以人为本的自我教育。这样通过教师的网上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结合,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在网上电子课件、影音资料,形成自己的网络教育特色系统,学生既可以预习复习学业内容,又可以与老师在网上交流,讨论中互相学习解答疑问听取建议,与时俱进的完善教学方式改革。
3.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高大学生自我学习教育能力
网络社会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复杂信息,而我国法律和思想道德规范对网络垃圾低俗信息以及上网人言行举止的制度控制还不是很健全,这就需要大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很多在校大学生面对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有多少是能够对他们的学习、社会生活和精神思想产生助力的呢?大部分现状是:大学生被网络虚拟世界的惊奇、花花世界所吸引,主观上对网络信息判断辨别能力不足,很容易被低俗、不健康的信息所捕获,不自觉的做出不文明,甚至违法的事情,一旦思维被腐蚀并养成一种习惯将严重影响自身素质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宣传教育正确的知识,教会学生识别不良信息,引导他们认识分析不良信息所带来的危害和根源并自觉抵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又严于律己的自觉行动,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素质修养。所以教师应该站在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先锋线上,用知识武装头脑,敏锐的预示新生事物的诞生、走向,辨别分析网络信息的优劣,结合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教育能力。
三、结语
篇4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正日益突出显现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探讨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分析了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最后给出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实现技术和防范措施.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管理,密钥安全技术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便利和开放的代名词.然而伴随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也在循环递升,原本网络固有的优越性、开放性和互联性变成了信息安全隐患的便利桥梁.网络安全已变成越来越棘手的问题在此.笔者仅谈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及网络攻击的相关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安全防范技术。
1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指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数据的安全。网络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都要求处于安全状态可见.网络安全至少应包括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两种静态安全是指信息在没有传输和处理的状态下信息内容的秘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动态安全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窃取、遗失和破坏。
2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数达到2.98亿.手机网民数超1亿达1.137亿。
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根据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大陆)病毒造成的主要危害情况:“浏览器配置被修改”是用户提及率最高的选项.达20.9%.其次病毒造成的影响还表现为“数据受损或丢失”18%.“系统使用受限”16.1%.“密码被盗”13.1%.另外“受到病毒非法远程控制”提及率为6.1%“无影响”的只有4.2%。
3安全防范重在管理
在网络安全中.无论从采用的管理模型,还是技术控制,最重要的还是贯彻始终的安全管理管理是多方面的.有信息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的管理等.它的作用也是最关键的.是网络安全防范中的灵魂。
在机构或部门中.各层次人员的责任感.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理解和重视程度,都与网络安全息息相关所以信息安全管理至少需要组织中的所有雇员的参与.此外还需要供应商、顾客或股东的参与和信息安全的专家建议在信息系统设计阶段就将安全要求和控制一体化考虑进去.则成本会更低、效率会更高那么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至少应从下面几个方面人手.再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定管理策略和措施:
①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分工如设立专职的系统管理员.进行定时强化培训.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定时检测等。
2)有了明确的职责分工.还要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是必要的。
③对网络的管理要遵循国家的规章制度.维持网络有条不紊地运行。
④应明确网络信息的分类.按等级采取不同级别的安全保护。
4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
4.1防火墙技术
根据CNCERT/CC调查显示.在各类网络安全技术使用中.防火墙的使用率最高达到76.5%。防火墙的使用比例较高主要是因为它价格比较便宜.易安装.并可在线升级等特点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4.2认证技术
认证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它对开放环境中的各种消息系统的安全有重要作用.认证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①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主人
2)验证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未被窜改、重放或延迟等。
4.3信息加密技术
加密是实现信息存储和传输保密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信息加密的方法有对称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密钥加密.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结合使用.互补长短。
4.4数字水印技术
信息隐藏主要研究如何将某一机密信息秘密隐藏于另一公开的信息中.然后通过公开信息的传输来传递机密信息对信息隐藏而吉.可能的监测者或非法拦截者则难以从公开信息中判断机密信息是否存在.难以截获机密信息.从而能保证机密信息的安全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隐藏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将一些标志性信息直接嵌到多媒体内容中.但不影响原内容的价值和使用.并且不能被人的感觉系统觉察或注意到。
4.5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人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System简称IDS)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中收集信息.再通过这此信息分析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IDS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入侵检测的作用包括威慑、检测、响应、损失情况评估、攻击预测和支持。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篇5
1网络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校德育的最高宗旨在于提高学生具备哲学、政治、道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政治素养,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一批批政治过硬、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的最佳途径。对比传统政治教学模式,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政治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随时能够将全球刚刚发生的最新事件以第一时间传播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音视频、文字以及图片等,让学生更直观、更贴近现实生活,了解、掌握事件背后的政治动向,从而逐步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高校德育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三个途径
培育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备课效率高校思政课授课效果取决于授课教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一位优秀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要掌握娴熟的网络信息技术。只有运用娴熟的网络信息技术,条分缕析、删繁就简、把脉清脉络地科学备课,摒除传统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填鸭式教学,才能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有效完成授课计划。从而不但在教学的“学”的层面大大提高授课效果,而且在教学的“教”的层面更加有效地增强备课效率。挖掘网络信息技术潜力,注重情景教学,朝着人机“上下互动”方向努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把高校思政课从传统的死气沉沉中火起来,探索情景教学,最终形成人机“上下互动”的火热场面。为此作为一名有理想、有作为、有责任感的合格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觉并积极地钻研网络信息技术,挖掘其潜力,从课件的设计、外观、文字、图表、动漫、音视频等方方面面精雕细琢,既做到全而不繁又做到简而不漏,最终实现教学情景逼真,人机“上下互动”的良性发展。增强驾驭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我国文化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创新发展。毫无疑问,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因此,我们在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既要汲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继承并发扬光大,还要合理运用和娴熟驾驭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只有兼顾好二者,方能开创我国高校思政教学授课模式的新天地。
3结语
篇6
信息、能源和材料被誉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每天以几何级数增长。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的能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那一部分信息,而非所有的网上信息。具体来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信息社会的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在网络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有用网络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1)网络信息的数量巨大,以海量信息著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网络信息的繁荣,网络信息的数量增幅巨大,可以来谓之海量信息。据统计,自2003年开始,中国网页的规模基本保持翻番增长,2013年网页数量达2250亿个,年增长68.6%,世界上其他语种的网页也是不计其数。海量网络信息经历产生、使用、衰退、消失的生命周期过程,因此如何安全的长期保存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存贮在电子媒介,须借助计算机阅读。
根据文献载体的不同,我们古代就产生了甲骨文、金石文、帛文、竹简、纸书等不同的文献种类。而今随着计算机技术我们产生了机读文献,也就是这些文献必须借助计算机阅读,这些文献也叫做数字文献资源,如果通过网络传播即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在电子媒介,占用的空间很小,我们不能直接阅读网络信息资源,必须借助电脑等先进的设备才能够阅读,因此给网络信息资源的普及阅读带来一定的障碍。
(3)网络信息更新快,淘汰率高。
在因特网上能获得最新的信息,但是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据统计,网络信息资源每年以60%左右的速度递增,很多网页基本上是每天都有更新,随着时间推移很多网页慢慢被淘汰。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网络信息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长期保存有用的网络信息资源以供人们以后利用。
(4)信息存储的介质容易损毁,长期保存难度大。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存贮介质脆弱性和存贮系统的易受攻击性使我们在长期保存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网络信息的存储介质都是磁性的,很容易就遭到损毁,它的保存受到环境、磁场、温度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如何有效的长期保存网络信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另外网络信息资源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还会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以及病毒的侵袭,这也加大了长期保存网络信息资源的难度。网络信息的海量,借助计算机阅读以及动态更新快、存贮介质易损毁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生命的特点和周期,保存好有价值的网络信息以供我们日后使用。
2网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的诠释
我国学者关于信息生命周期、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论述都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索传军认为:“所谓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就是依据不同的信息在不同阶段的价值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以简单、可靠、经济、有效的方式使企业获取信息的最大价值,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总体拥有成本。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创建和使用到归档和处理,它是一种针对信息进行主动管理的过程策略。”他主要强调了要主动管理信息,认为信息生命周期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的管理包括从信息创建和使用到归档和处理整个过程。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研究所所长何嘉荪教授扩大了文件的范围,他认为“广义的文件(Records),指人们在自己的社会活动中直接产生并使用的、一切得到记录的原生信息。因而社会生活中,一切得到载录的信息(不管是载录在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现代载体中或者储存在计算机及其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中,还是记录在纸张以及其他原始物质载体之上的信息),包括图书、报刊、情报、广播信息、电视信息、电影以及个人的信件、笔记、日记等在内,实际上都首先历经了文件的阶段。”1997年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在《电子文件管理指南》中,依据“文件从孕育、生成到存在的过程”,将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概念阶段、形成阶段、维护阶段,(以下简称三个阶段论)。我个人认为,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对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的定义可以推广到整个网络信息资源。我们借鉴《电子文件管理指南》关于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三个阶段论,以此推出网络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也可以分为概念阶段、形成和使用阶段、维护和保存阶段。
2.1网络信息资源概念阶段
指的是构思与设计阶段,即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的研发、设计和安装调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们对与系统相对应的机构内部的信息流和信息处理程序进行分析,挑选与之相适应的数字技术并在系统内应用。为了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上下文关系和结构能够提供关于数字资源形成者及其活动的可靠凭证,也为了保证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够经过挑选存留下来并且在将来能够存取,必须在本阶段对这些资源管理功能和用户需求进行说明、论证,并且以此进行信息系统设计。概念构思阶段实际上是网络信息资源形成的缘起和基础。
2.2网络信息资源形成和使用阶段
指网络信息在上述可靠的数字系统环境中产生的阶段。本阶段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一个能够满足信息利用需求,却不能保证网络信息资源始终能够完整而可靠地被获取的系统,事实上是一个没有价值的系统。在本阶段,网络信息资源将具体形成并作为真正的“网络信息资源”储存起来。我们现实中面对的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就是处于形成和使用阶段。可以说,人人都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也可以制造网络信息资源。
2.3网络信息资源维护和保存阶段
指网络信息产生之后直至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这种划分方法突出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来说极其重要的“设计”和“形成”阶段,这很正确。但是,对此后的网络信息运动,这种划分方法又仅仅只将其概括为“维护”阶段。将网络信息资源划分为概念阶段、形成与使用阶段、维护和保存阶段的方法从总体上说,不是根据网络信息对人们所具有的价值和先后发挥作用的差异进行的,而是根据对网络信息进行的信息资源管理行为先后发生的顺序进行的划分;也可以说,这种划分方法所体现的实际上主要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生命周期。由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推出网络信息生命周期应该是可行的,正如何嘉荪教授所言,“社会生活中,一切得到载录的信息,不管是载录在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现代载体中或者储存在计算机及其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中,还是记录在纸张以及其他原始物质载体之上的信息,实际上都首先历经了文件的阶段。”网络信息生命周期理论为长期保存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探索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策略和对策。网络信息是有生命周期的,它经历了概念阶段、形成和使用阶段、维护和保存阶段,在网络信息资源的这一生命周期运动过程中,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运动,制定出长期保存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策略。
3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策略
3.1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协调机构
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各地区各部门的无序建设,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协调机构。这是一个领导管理全国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权威机构,负责全国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营运,协调网络的运行。它制定网络信息存储、交换、传递的统一代码标准,统一的网络信息安全标准,统一的网络信息术语标准;负责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网络,管理和协调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另外,它还负责建立各地区的区域性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协调机构,这些地区性的机构在它的领导下,进行本地区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国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可成立由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直接领导的跨系统、跨地区、全国性的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统筹建立起国家级、区域(行政大区)级和地区(省、市、自治区)级组成的三级组织领导机构。对全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宏观调控,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实施集中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于合作事业上,在协调引进和分工收藏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长期保存。国家级信息资源领导机构的职能为领导、调控、协调职能,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地方级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能为协作、协调职能,以起到纵向联系、横向协调的作用。
3.2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标准
网络信息的标准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网络信息基础标准、网络信息应用标准、网络信息相关标准、网络信息安全标准、网络信息管理标准、网络信息服务标准和网络信息网络标准。网络信息标准化是网络信息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重视网络信息标准化工作是确保网络信息应用系统与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作以及安全保密的基础。为此,建议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尽早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1)开展网络信息标准体系的研究,网络信息标准体系是我国开展网络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国内外网络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分析研究,提出我国网络信息对标准化的总体需求及未来开展网络信息标准化的框架和标准细目。
(2)制定网络信息业务与服务标准
应尽早开展网络信息业务与服务标准的研制工作,使得我国网络信息的业务与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使我国有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业务和服务标准。统一的网络信息业务和服务标准能够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存贮。
(3)研制网络信息安全标准
应尽早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以确保我国网络信息网络与数据的畅通、安全、以及保密,有利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保密。
(4)制定元数据标准
这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课题,近年来ISO组织、一些研究机构制定了数字资源保存的标准和规范。如PubMedCentral、法国的INIST和德国的PotsdamUniversity等也实施相关项目标准。其中最有影响的标准是开放式归档信息系统(OAIS),它定义了一个资源保存的总体框架。在研究项目通用元数据格式的基础上,了基于OAIS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元数据格式。如BioMedCentral就要求网络信息的元数据信息应该与OAI(OpenArchivesInitiative)相兼容,并将全部网络信息存档在多个公共知识仓库中。这些技术标准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有着借鉴作用。
3.3建立分布式协作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仓储中心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仓储中心,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各行业、各专业图书馆分别保存各自的网络信息资源,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浪费大量经费。建立分布式协作的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仓储中心,既能保存我国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又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和经费浪费。此观念来自寄存图书馆制度,以加拿大EPPP(ElectronicPublicationsPilotProject)为例,加拿大国家图书馆针对电子出版物制定了指导原则,提出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作为数字资源保存中心,明确阐述了国家图书馆可以合法地将一份备份储存在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以利永久保存。一旦资源拥有者因种种原因无法再提供时,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可以公开此数字资源供大众使用。我国也应成立数字资源保存中心,为我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一个新的复杂的问题,国外很多国家如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知识,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研究有着非常有价值的借鉴作用。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问题、技术策略、系统和框架问题及相关法律问题,都要求建立分布式保存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国家图书馆应发挥领导作用。就这一点已成为众多国家的共识。我国也建立全国统一的分布式的数字信息仓储中心,国家图书馆是全国的文献信息中心,建立全国网络信息资源仓储中心应该发挥其龙头作用。
3.4建立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机制
篇7
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况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和南华大学等学校的大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650份,收回问卷617份,回收率94.92%,有效问卷563分,有效率86.61%。
1.问卷调查内容:
(1)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显示,86.4%的学生坦言除上课和日常生活时间外,自己每天的时间全部用于学习;14%的学生除上课时间外每天给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不多于1小时。
(2)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兴趣情况。被调查的学生0.5%的没有兴趣;4.0%的学生有一点兴趣;50.2%的学生有较大的兴趣;45.3%的学生有很大的兴趣。
(3)学生认为网络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的情况。76.0%的学生认为网络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18.7%的学生认为网络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3.6%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还有1.8%的学生认为有反作用。
(4)大学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资源情况。选名师讲座的学生占33.1%;选名师课程视频的学生占20.0%;选案例分析的学生占20.1%;选电子文档与音屏文档的占14.0%;选交流群的学生占12.8%。
2.问卷调查分析:
(1)模型基本分析。从表1中,模型拟合信息,包括仅截距项的情况和最终的模型情况,其中P值为0.006,所以模型比较显著,整体性较好。表2中反映了三个伪回归系数的值,这些值较为一般。但是引入自变量后,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变量具有较好的显著性水平,查找教学资源的途径在5%的水平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影响。其他如年级、性别以及网络对学习的帮助效应也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性影响。
(2)模型参数分析。因此,对于一个认为网络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并且查找教学资源的主要用途是供自学学习使用的大学一年级的女生而言,大都会选择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睡觉等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利用网络方式解决的概率仅为7%,反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而传统的排解心理困扰的方法,如求助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使用概率也不高,仅为31%;但要引起注意的是,仍然有1%的概率会放弃。因此,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解决心理问题的效果日趋显著。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对策
1.建立师生网络互动平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交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育理念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利用网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网络教学互动。部分高校在此方面已经做了积极的探索。如:打开广西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的主页(http://mcxsy.gxu.edu/cn)后,可以看到里面设置了课程特色、课程建设、教学录像、网络课堂、心理咨询、学术交流等一系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内容。广西大学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实现网上教学互动,有效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第二,通过网络QQ、微信、微博的即时聊天和E-mail(电子信箱)发送电子邮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师生互动。这样,学生心理问题和所需知识通过网络可以非常及时、便捷地得到解决。
2.把握学生需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根据大学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资源调查的数据,我们需要建立的网络学习资源主要有如下几种:
(1)建电子文档,以网络文字、符号和图像为主的HTML形式的学习资源。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特点来看,有关定义、概念,心理测验量表等辅导型的学习资源和有关课外心理健康知识等资料型的学习资源都可以使用Web形式来编写。
(2)建立名师课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可在资源库中加入大量的名师网络直播课堂、名师讲座网络视频、音频点播等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和信息。
(3)建立案例库,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浏览和阅读,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进行学习,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学习,从而调解和化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在时空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建立交流群,以QQ、微信、微博、线上老师咨询和BBS论坛方式为平台的信息交流资源。对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学生还可以在线答疑和课程指导性的信息,对全体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控制,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5)建立电子图书、心理电影沙龙、动漫、心理游戏等各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化精品,并且力所能及地创作、推广符合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特点、服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群体的需求,在大学生文化产品供应中发挥积极作用。
3.发挥校园网络文化优势,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产生积极影响。探索和用好校园网络载体,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上建立BBS信息、利用E-mail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创办电子刊物,传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疏导技巧,例如我院创办的《心露》(电子刊)心理杂志和举行各种网络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将图文声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得学生的喜欢。校园网络文化以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觉悟、陶冶情操、构筑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目的,要注重把艺术、时尚、情感元素与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和引导大学生的注意力。
4.精心建设网站,开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天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资源库是一个动态的工程,必须要做到:
第一,要精心制作网站。制作网站包含很多的内容,整体内容的把握、具体页面的设计与制作、图片的筛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动画以及视频录像的创建等等。但要坚持进入该网站操作量较少、方便、快捷的原则,要使新的教学课件、新的电子书籍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源一点就可以查到。
第二,要及时更新学习资源。对于不适合再使用的资源要及时删除与更新,以便提高网站的使用效率。
第三,服务器要定期备份,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完善工作。网络技术有更新快、时效性强的特点,整个数据库的维护也需要大量的投入,不仅仅是财务方面,还有人员的配备和数据库的持续稳定与更新,做好这些相关工作,访问者才可以实时迅速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篇8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教育所需,教师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转变观念,投身于网络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网络思想,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效率,提高学生兴趣,教养学生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也要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想尽办法获得知识的意识。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是的一所重点中学,在区内外享有盛名,校领导在狠抓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的同时,颇有远见地在校园内配置了校园网,使学校成为全区唯一一所配置校园网的中学。作为二中的一名物理教师,我在使用校园网的过程中,深深感到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冲击,下面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对教师和学校中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及校园网来应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并能独立选择和评价信息质量,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将成为老师、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校园网上丰富的资源,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要敢干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更新观念,从过去那种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的单一授课模式中解脱出来,改革教学方式,掌握计算机,了解校园网应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是时代所需,也是工作需要。要想适应现代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行动的动力源泉。
为了更好搞好自己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家里专门买了计算机,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使用,同时学校为了推广使用校园网,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也是每课必听,利用所学,制作一些物理教学软件,大部分是先在家中作好,再复制到办公室计算机上的校园网中,自己上课时调出来,很方便。且也提供给同组的老师使用,别的物理教师也把自己的课件放到校园网中。与同行交流,听取别人意见,不断修改补充,使课件更加完善,这样工作效率倍增。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已经自学了3dmax.2.5、几何画板、AUTHORWARE5.0等制图软件,但其中我比较偏爱3dmax2.5,因为它功能强大,是三维造型,更具使用价值,现在我已经制作了不少课件,如“力的合成”、“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碰撞”、“简谐振动”、“电磁感应”、“光学”......节假日也利用计算机游览INTERNET网,访问一些教育网站,包括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网站:nrcce..com 看一看有什么重要信息;全国的同行们正做什么?也 查看一下网上优秀的物理课件。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所下的功夫是值得的。每当看到学生们津津有味地欣赏自己所做的课件,入神地听老师讲解,学习物理兴趣越来越浓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由衷地感到欣慰。万事开头难,但只要你跨出这一步,前面的路就会很开阔。
中学物理教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探索自然科学的能力,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培养21世纪人才尤为重要。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世界,不懂网络将寸步难行,更会束缚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有懂得网络才会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自己成功的机会。因此在利用校园网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渗透一些简单的网络思想,培养他们的网络意识,这不仅是出于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考虑,也是为让学生更有效地使用校园网打下基础。我有时在讲课过程中有意识说一下课件的制作过程,如何从校园网中调出来用的,也讲一讲校园网的构件和使用,学生们往往对这些都很感兴趣,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正是学生真正参与进你的教学过程的表现,有的同学下了课后跃跃欲试,都想亲手试一试,亲自操作一遍,但出于保护设备的目的,我一般不让他们随便动,但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旺盛的求知欲,教师理应是给予表扬和肯定的。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花较多时间写板书,特别是上课时写例题、画图用的时间较多。如在高三年级讲“滑块与小车相对滑动”专题时,得画许多物体运动过程示意图,找位置关系,教师累,学生也觉得繁杂,但如果相对滑动过程用计算机课件演示的话,过程就很清楚,只需将课前制作的文本、公式、图片等资料显示出来就行,且可以通过各种控制器,使过程缓慢演示,反应慢的同学也可以反复看,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接受起来很轻松。特别是针对难以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物理概念、模型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十分直观形象地解释、演示出来,被学生充分理解,做到难点突出,达到理想的教学较果。如:“力的合成”、“干涉、衍射”......。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物理现象、过程,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如: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简谐振动”这一节时,往往感到吃力,似乎听懂了,但一做题尽出错,原因是振动问题综合性强,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变化快、变量多、较难掌握。通过演示“简谐振动”课件后,使振动过程放大、放慢,学生们得以仔细观察多个量的变化,而且在课件中不同鲜艳色彩的箭头把各个的大小、方向、变化都显示出来,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明显感觉到讲起来轻松,学生听起来也轻松,课后的测验,成绩远远地优于前几届学生。
尤其是在复习课中,多媒体课件的较果更加明显,它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在短时间内系统地重复彼此有关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如在复习“圆周运动”过程中,可把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卫星运动及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可以讨论小球脱离轨道的条件及各种圆周运动问题中的最值问题。复习“碰撞”问题时,可以用课件来演示各种碰撞,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使物理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
要想通过校园网上好物理多媒体课,备课是基本环节,备课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授课的成败,传统的备课方式,围绕着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书形成教案,基本上是文字工作。将计算机技术带入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时,备课观念需要更新。首先,你得合理科学地组织教材,相关的知识要尽可能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体系,知识要联贯,思维性要强,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规律上。同时由于大量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图、文、声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以书面处理文字的工作明显减少,伴随而来的是了解计算机、网络、平台、链接、端口......等内容。要对校园网中资料库的东西了如指掌,现有的尽量不要自己重复再制作,尽可能从资料库中调用,尤其是练习题,课前选好后,可直接调用。备课过程中更多的是思考、设计课件应用和制作脚本,以最佳的表现形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传递信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过程中注意力不应全放在机器上,而置学生于不顾,因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该停就停,该慢就慢,改变过去那种对学生主体地位不够重视的状况。
如何听好多媒体课,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养成了学生听教师讲,一字不漏记笔记的习惯,这些对于容量大,思维性强的多媒体课来说,是不适应的,我想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课前要预习,明白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难点心中有数,这样听课会顺利些。
2 观看课件时尽量少记笔记,多动脑,积极思考,时刻注意把自己预习掌握与所播放
课件相联系,思维要跟上教师。一般教师会留时间让学生作记录的。
3 注意力要集中,不受环境、灯光、某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的影响。
篇9
关键词:人防指挥 计算机网络 信息安全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防指挥网络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存在于人防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将会引起人防泄密事件和网络被攻击事件的发生,更会严重影响到作为高科技作战辅助手段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防信息化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甚至会成为人防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死穴”,直接影响人民防空战争行动。分析现阶段人防的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对当前人防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建设和发展及把握未来战争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现阶段人防计算机网络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问题
(1)长期存在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现代病毒可以借助文件、由文件、网页等诸多力式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和蔓延,它们具有自启动功能,“常常”潜入系统核心与内存,为所欲为。计算机经常受感染,它们就会利用被控制的计算机为平台,破坏数据信息,毁损硬件设备,阻塞整个网络的正常信息传输,甚至造成整个人防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中断和系统瘫痪。
(2)人防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安全可靠性低。隐私及人防信息存储在网络系统内,很容易被搜集而造成泄密。这些资料在传输过程中,由于要经过许多外节点,且难以查证,在任何中介节点均可能被读取或恶意修改,包括数据修改、重发和假冒。
(3)存在来自网络外部、内部攻击的潜在威胁。网络无防备的电脑很容易受到局域网外部的入侵,修改硬盘数据,种下木马等。入侵者会有选择地破坏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或伪装为合法用户进入网络并占用人量资源,修改网络数据、窃取、破译机密信息、破坏软件执行,在中间站点拦截和读取绝密信息等。在网络内部,则会有些非法用户冒用合法用户的口令以合法身份登录网站后,查看机密信息,修改信息内容及破坏应用系统的运行。
2.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对安全领域的投入和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而且安全上出了问题,又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补救,有的甚至是采取关闭网络、禁止使用的消极手段,根本问题依然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2 网络安全技术对策
(1)建立人防网络的权限控制模块。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可以根据访问权限将用户分为3种类型:特殊用户(系统管理员);一般用户,系统管理员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分配操作权限;审计用户,负责网络的安全控制与资源使用情况的审计。
(2)建立网络服务器安全设置模块。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包括设置口令锁定服务器控制台;设置服务器登录时间限制、非法访问者检测和关闭的时间间隔;安装非法防问设备等。安装非法防问装置最有效的设施是安装防火墙。它是一个用以阻止网络中非法用户访问某个网络的屏障,也是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目前的防火墙有3种类型:一是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的防火墙;二是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的防火墙;三是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的防火墙。流行的软件有:金山毒霸、KV3000+、瑞星、KILL等。
(3)建立档案信息加密制度。保密性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利用密码信息对加密数据进行处理,防止数据非法泄漏。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保密信息的收集、处理、使用、传输同时,也增加了泄密的可能性。因此对要传输的信息和存储在各种介质上的数据按密级进行加密是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之一。
(4)建立网络智能型日志系统。日志系统具有综合性数据记录功能和自动分类检索能力。在该系统中,日志将记录自某用户登录时起,到其退出系统时止,这所执行的所有操作,包括登录失败操作,对数据库的操作及系统功能的使用。日志所记录的内容有执行某操作的用户和执行操作的机器IP地址 、操作类型、操作对象及操作执行时间等,以备日后审计核查之用。
(5)建立完善的备份及恢复机制。为了防止存储设备的异常损坏,可采用由热插拔SCSI硬盘所组成的磁盘容错阵列,以RAID5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热备份。同时,建立强大的数据库触发器和恢复重要数据的操作以及更新任务,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使重要数据均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3 网络安全管理对策
(1)强化思想教育、加强制度落实是网络安全管理上作的基础。搞好人防网络安全管理上,首要认真学习有关法规文件和安全教材,增强人防指挥网络安全保密观念,增长网络安全保密知识,提高网络保密素质,改善网络安全保密环境。还可以通过举办信息安全技术培训、举办网上信息战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信息安全领域没有“和平期”的观念,在每个人的大脑中筑起人防网络信息安全的“防火墙”。
(2)制定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应包括领导和专业人员。按照不同任务进行确立各自的职责。根据人防的特点制定系列的规章制度。并规定指挥系统计算机不得随意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不得打开陌生邮件,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理等等。
(3)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加强计算机网络指挥人员的培训,使网络指挥人员熟练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正确的指挥和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保证人防的网络信息安全性。
总之,只有在技术层上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方案,提高人员人防职工的保密观念和责任心,加强业务、技术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保护己有网络系统安全手段,才能保证人防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占据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殷伟,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3):34-35.
篇10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原则与方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就是要用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给多样混杂的网络思潮以正确价值指引,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思潮与精神家园,为网络化生存方式与发展方式中全体人民团结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方法论探索
1、对话方式。一是“理论自觉体系”建构中的对话。马克思指出:“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自觉体系”建构中要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和互动的方式,实现反省和超越自身的“理论自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臻科学与完善。“理论自觉体系”建构中的对话包括:与经典对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对话;与国外理论及其新发展对话;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话;与西方国家建设经验和人类共同文明成果对话等。通过不断地沟通、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发挥整合其他文化价值的强大力量;二是“信念教育体系”建构中的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构建网络受众信念体系的过程,必然“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包括多样价值环境中对人世的探求、对人世活动的理想与价值追求的对话;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追寻中的对话;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公共性价值渴望和呼唤中的对话;对人的尊严和主体性高扬中的对话;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人的终极关怀问题进行反思中的对话。通过对话的方式建构网络文化中为网络受众所广泛接纳的科学信念体系。
2、阵地文化建构方式。阵地文化建构的第一步是阵地资料管理,它是指网上意识形态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具有强大的存储、检索和互动功能的信息与传播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体系通过专业网站、网页、栏目或消息报道等形式链接到网络上,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阵地资料的建设与管理。阵地资料管理目的在于形成强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阵地文化”,并以之为出发点实现对其他文化价值形态的整合与引领。
3、“网语体系”运用方式。马克思说:人们“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网络语言出现与兴起,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巨大冲击与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直面“话语权”挑战,一方面要把握网络语言的规律与趋势,对个性张扬的网络语言以科学有效的引领与规范;另一方面又要汲取与借鉴网络语言的积极因素,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己的“网语体系”,使其有效融入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之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支撑体系与保障机制
(一)经济基础支撑。马克思说过:“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和人们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必然造成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复杂利益关系、多样思想文化中占居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归根结底要通过它所代表和反映的经济基础来支撑。
(二)价值事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主观的观念形态,是建立在与之相对应的客观的价值事实基础上的。在多样价值并存的网络时代,要让广大网络受众选择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必须在客观层面上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条件,让广大网络受众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事实。为此,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根本上扩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基础,进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多样文化中的整合力与引领作用。
(三)理论共识支撑。1、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内核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自身具有高度同一性,展现其在网络文化多样价值中的严密性、科学性与先进性,发挥出整合其他价值的强大逻辑力量;2、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体结构看,社会生活不同领域意识形态具有共识性。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等领域保持意识形态的共识性;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保持意识形态的同一性。这是支撑和保障网络文化多样价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地位与引领作用的多样力量。
(四)政策机制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网络文化,还离不开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进步以及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不可或缺的外在情境。此外,还必须健全和完善网络信息传播与管理机制,一方面,完善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和控制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强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政策扶持,支持党和国家宣传舆论部门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开发、利用网络宣传的优势,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家园、弘扬社会正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