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药师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5 13:5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主管药师岗位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主管药师岗位工作计划

篇1

随着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会做,才能做”,毕业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转化理论知识、熟悉岗位技能、训练应职应岗能力的最终阶段,也是学生接触行业社会,选择就业的第一步,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毕业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校结合药学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

1.1 校企结合度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教学存在2种形式:一种以学校单方面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企业担心实习生干扰正常生产秩序,只安排学生参加包装、仓库管理等简单工作,纯粹应付学校安排的任务,企业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另一种是放任自流状态,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企业往往按照自身的岗位需求安排学生实习,无法完成实习计划的内容,毕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1.2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传统的毕业实践环节设计第五学期以校内实训为主,第六学期以学生找工作为主。学生上岗之前,没有经过企业实地操作,缺乏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实际。现行的实训内容以专业课程需要为主,没有按照企业岗位要求来设置;实习计划又过于细致,企业因岗位限制或生产等方面原因,无法按照实习计划的要求进行实习安排,使得学生只能走马观花,无法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深入了解。

1.3 缺乏应有的指导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等现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地融合,效能不高。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学校不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也无从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企业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教学,往往处于应付状态,较少或不安排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无所适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更缺乏主动性,无法达到既定的实习要求。

2 “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有关内容

“226”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第三学年设计,即将第三学年分成3个阶段:2个月校内教学实训、2个月校外教学实习和6个月生产顶岗实习。通过两个“2”,学校较好地完成对学生学业的指导,达到专业教学的要求;通过一个“6”,学生和企业互相选择,则有利于实现实习教学中的学生主动学习和企业对其有针对性地培养,从而体现了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

第一阶段:在第五学期利用2个月时间在学校模拟实训车间,根据实训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本专业各操作岗位、生产标准作业程序(sop)有初步了解。实训结束后,依托学校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对学生进行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职应岗能力。

第二阶段:根据专业方向,统一安排到相对应的实习基地进行为期2个月的教学实习。在这个环节中,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群对应的原则,制订教学实习计划,并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巡回指导;企业带教老师按照专业实习计划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各岗位进行单元性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与专业相对应的各岗位上进行轮岗实际操作训练,进一步巩固实践操作技能,基本形成应职应岗能力,在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带教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第三阶段:通过举办就业洽谈会等途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选择生产实习单位,进行为期6个月的生产顶岗实习。在这一阶段,学校提供参考性的生产实习大纲作为学校教学的延续,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工作等各方面进行指导;企业通过就业洽谈会,自觉接受具有一定就业意向的学生进行顶岗生产实习,并结合生产计划,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根据本人的求职意向和今后的发展规划,以“准员工”身份自觉在企业进行多岗位的生产实习和岗位训练。

3 “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

3.1 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就业平台

3.1.1 学校投资,建立仿真实训基地 2005年以来,本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投资建成了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生物发酵、中药前处理等实训车间,建立了中药标本馆、分析检测中心、空气净化系统制纯水、蒸馏水系统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车间的设计与运行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模拟真实的生产场景和要求,并将真实生产和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如全仿真的液体制剂实训车间,根据液体制剂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教学需要,强化重点岗位群操作,设置有洗瓶、称量配料、灌封、灭菌印包、灯检和制纯水(蒸馏水)6个重点岗位,可进行小容量注射剂和口服液的实训生产,能同时容纳一个班(约40人)进行实训教学。

3.1.2 不拘一格,拓展实训基地建设 作为学校实训教学基地的补充,通过把企业请进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的方式,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分别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如本校与宁波明贝中药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厂区建成中药炮制实训中心。公司的生产线即为学生实践训练的教学现场,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可操作并完成各道工序;厂区设有80座多媒体教室,同时又可开展课堂理论教学。另外,本校还与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开办“连锁实验药店”,建成“医药物流仓库”。药店和仓库对外是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的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对内则是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学基地,为学校医药营销等有关专业学生提供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由公司和本校共同指派指导教师,按照详细、规范的实习实训方案,承担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

3.1.3 依托行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一直以来,由于在行政上隶属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校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建立了一大批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一方面,利用企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学生教学实习安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也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职工培训、人才需求等方面提供了方便。目前本校已建立教学实习基地93家,基本满足了药学类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3.1.4 自主灵活,搭建校企生沟通平台 在完成对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后,本校充分发挥主体优势,通过“校企实践交流恳谈会”、“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企业进校园宣传周等活动搭建校、企、生沟通平台。本校每年一届的“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已成为浙江省最大规模的医药类人才双向洽谈会,2009年来校招聘岗位和毕业生比例达到了2.5∶1,远超过了毕业生人数。

另外,本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准员工”培养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同时也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创造机会。如本校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海正班”,每年在大一新生中通过双向选择组班,并在学校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减相应课程以符合该企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学年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主要在校内完成,该企业定期选派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对海正班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传输其企业文化和理念等。第三学年的实践教学包括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科目,主要由该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并就地完成,学校派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参与管理。目前“海正班”已举办三届。第一届80名学生有67名在该企业就业,第二届80名学生有77名在该企业就业,第三届70名学生也正在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

3.2 规范管理,加强毕业实践教学的管理

3.2.1 建立管理机制,完善毕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校企互动机制,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为了保障“226”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本校相继制订了《实验实训中心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实习工作规范》、《实习基地管理办法》、《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实习组长职责》、《实习纪律》、《学生实习纪律、安全承诺书》等制度,明确了学校、实习基地、学生的相应责任和权利;通过每年2次实习岗位征询制、学生实习情况反馈制、教学实习工作巡查制、实习单位走访制等工作机制,了解实习单位对实习岗位的需求情况和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情况,并通过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和处理,做到实习基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实时沟通。

3.2.2 调整教学环节,完善实训实习计划内容 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完善的实训实习计划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企业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学校教学、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三元主体的优势所在。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通过实践教学恳谈会邀请企业参与教学环节设计、实训实习内容的讨论,完善了教学环节的设计,制订了合理、符合企业实际、操作性强的实训计划和实习内容。

3.2.3 校企共同合作,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支合格师资队伍,是毕业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的能力。本校积极引进具有药企工作经历的人才来校任教,并出台了《教师进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实施方法》,引导青年教师深入药企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生产、销售、科研和管理,及时了解医药行业最新进展,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在教学实习过程中聘请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教学实习。通过发放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补贴,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方式鼓励企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健全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

篇2

关键词:工学结合;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药品检测的知识与技能,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与安全意识,具备药品质量检测能力与素质。这也是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对《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程改革的依据

黑龙江省医药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每年对高素质技能型人员新增需求约2000人,为制药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我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是依托具有四十余年历史的校办制药企业——牡丹江温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起来的,是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最早开办的制药类专业。至今,本专业六百余名毕业生大部分已在省内百余家企业就业。在哈药集团等多家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药品质量检测职业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岗位有药物检验、制剂工艺质量监控、质量管理、药品经营与养护和前物料管理等5个岗位。药物检验岗位是本专业的核心岗位,通过分析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检验过程及检验的行业要求,结合职业技能标准,我们确定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我院本专业课程团队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施方案的设计,完成了药品检测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改革理念《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应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通过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的分析流程确定课程内容。以药品的生产过程和检测流程为主线,以典型药品、典型检测方法为载体,依托校内药厂实训基地,在真实药品、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的情境下,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以任务驱动、现场教学为导向,实现教学、工作一体化。

课程改革思路(1)对岗位——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开展广泛的调研,联合多家制药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明确了从事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岗位有药品生产中制剂工艺、质量管理、药品经营与养护管理、前物料管理、药物检验五大岗位,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了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从而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2)依药典——基于药品生产过程与检验流程,按照药品标准构建教学内容。中国药典是药品生产和检测的法定依据,是制药企业检测药品的强制性标准。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依据中国药典。依据药品生产过程,即入厂(原辅料、包装材料)检测——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成品(各剂型药品),设计了原料药质量检测、包装材料质量检测、成品剂型检测3个类别(1个包装材料和10个药品);依据药品检验的基本流程——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验记录与报告三个步骤,设计检验方法。(3)练药检——以单项检测为基础,综合实训作提升,教、学、做整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设计了11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依据典型药品单项检测内容和典型检测方法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学院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完成;4个综合实训项目在校办药厂完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药品质量检测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实现了学校与药厂、课堂与基地、教学与生产的合一。

课程改革的实践

遵循“对岗位、依药典、练药检”的课程建设思路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岗位需求确定学生该“用什么”,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使教、学、用相统一,以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工作过程向教学过程转化。药品质量检测课程根据药品在入厂(原料药、辅料)——中间产品——出厂(成品剂型)的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任务设置3个类型、11个检测项目,根据真实药品检测工作过程中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书的典型工作任务安排20个任务(检测项目)和4个综合全检项目,共108学时。每个教学项目都包含布置任务、查阅资料并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材料准备、检测操作、记录结果并分析、学习效果评价、思考与练习、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等8个方面的内容。

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药检教材经过几年课程改革探索,2009年,我们编写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教材,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首次以模块的方式突出技能训练,设计了三个模块:基本检测能力、专项检测能力和综合实训。教材将药品质量检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按原料药、包装材料、成品制型等质量检测技术要求安排实训任务,最后设计原料药、中间产品、片剂、注射剂4个类型药物的全部检测实训项目,是一部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多家制药企业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探索出了基于“一条主线、两个典型、三个真实”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1)一条主线:以药品的生产过程和检测流程为主线。针对制药企业中原料药、辅料、成品剂型的生产过程中的检测确定教学项目,基于取样、检验、书写检验记录与报告书的药品检测过程序化教学内容。(2)两个典型:以典型药品、典型检测方法为载体,从药品的单项检测过渡到合检测,由简单到复杂,使课程内容与药品质量检测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以片剂、注射剂等9种剂型为典型剂型,以一般杂质检查、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等作为典型检测方法。(3)三个真实:在真实药品、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的情境下,进行现场的药品检测。充分利用拥有校办药厂教学资源的优势,使课堂与基地一体化,实现教学、工作一体化。该教学模式明确了药检岗位的任务、应具备的检测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使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转换角色,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成长为合格的药物检测员。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两个典型:从典型药品切入教学内容,从典型检测方法确定实训任务,从操作标准出发,教学生掌握药品检测的方法和技能;从行业标准出发,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从就业质量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2)现场教学法——三个真实:将全部课程移到专业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使学生置身真实的药检工作环境和真实岗位中,规范实训条件和要求,严格训练操作技术,对真实的药品进行检测。例如,正确取样、多份平行测定、填写药品检验记录和报告等,使教学形式和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规范实用的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药品检验任务,从中产生成就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前校后厂,真岗实做,“学员”成“准员工”利用学院校办企业——牡丹江温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药品检测专业学生全部能在药厂5条生产线实训,能对药厂生产的原料药、注射液、颗粒剂等多种剂型的药品进行检测,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实训过程就是检测过程。学生能切身体会厂风厂纪厂貌、责任和态度,技术与技能同步提升。学生能按照gmp认证要求去生产、操作、检测,边学习,边工作,适岗位、强技能,教师教,师傅带,由“学员”变成“准员工”。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们以网络教学系统为平台,建设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开发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网络课程,包括教学资源、课程标准、自主学习、教学课件、试题库、在线考试系统、教学视频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网上互动、网上练习、辅助学习的虚拟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单项与综合全程考核,德技双修,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我们本着“单项考核要达标,综合考核要精准;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贯始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试相结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融一体”的思路完成课程的考核评价。总成绩包括职业能力考试(50%)、职业素质考核(20%)、结果考试(30%)三个方面。

教师培养机制的建立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水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教育教学改革论坛、课程建设能力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职教理论培训,拓宽教师职教视野,使教师的职教理论水平显著提高。学院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材编写,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科研和专业技术水平。教师累计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四十多篇,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规划教材12部。(2)采取“导师制”、教学竞赛等措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目前,本专业有6人通过考试,获得了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广泛开展课程组内教师听课、评课、上公开课活动;进一步明晰“导师”和青年教师的职责,完善考核方案;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提升药品质量检测与管理能力;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完善顶岗实训的设计和管理充分研讨顶岗实训项目,与校办药厂和校外合作企业有效对接,加大对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力度,使顶岗实训管理与考核更加规范化。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利用课程团队现有技术优势和优越的实训条件,积极与省内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管理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咨询、培训工作,为黑龙江省制药支柱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紧跟企业的生产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白玲玲,姜辉,李伟威.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

篇3

[关键词] 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40.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116-02

The thought and exploration of dru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ZHANG Mingshu, LI Shuhui

(Changchun Medical Junior College, Changchun 130031,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Based 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ed working process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s, the sense of exploration.

[Key words] Specialized field;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和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药流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改革,这项改革必然对药品经营人才有广泛的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实用型人才,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和专业带头人认真研究和探索课程体系建立的基本规律并付诸实践。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以高职高专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为导引,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研究剖析,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总体思路并付诸实施,从而带动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1 教学计划修订依据及基本思路

遵照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根据2006、2007、2008年企业药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调查的结果,进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定位分析及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技能)分解,最后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知识、能力(技能)与课程设置对照,而构建初步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为:①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基于药品经营管理的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和进行课程开发。②“必须、够用”为度,精简课程,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避免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③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知识要求接轨,利于学生取得双证书和学生后续的发展。④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加大,增设选修课,如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商业应用文写作等。

2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的实施

2.1 提升职高专的教育理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基本上都是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教育不熟悉,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缺乏。所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努力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教师是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能力指导者和组织者。

2.2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社会和岗位需求调研

制订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计划,其总体框架和思路应该来源于企业的岗位需求,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

2.2.1 专业岗位需求调研 为使制订的教学计划能够真正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我们首先在企业、药业公司等学生可能就业的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就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能力、在药品经营管理岗位必须具备的医药知识、企业认为该专业学生最需的职业证书、本专业学生最需要解决的突出知识缺陷以及来自企业的其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制药企业不仅迫切需要具有营销或医药专业知识技能,有过良好培训经历的人才,而且,多数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情况,如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执行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需要对市场敏感并且反应迅速,爱岗敬业,团队意识强,德才兼备的营销管理专才。多数企业认为学生最需要解决的突出知识缺陷是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和人文素养欠缺,这将为设置适合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

2.2.2 召开一线技术骨干访谈会 为使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能够基本符合企业的工作技能岗位要求,我们邀请了不同层次的药品经营管理的骨干,畅谈该专业的就业岗位,岗位的基本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需要哪些基本技能为依托等作为以工作任务为框架课程开发的基础。同时,对完成具体任务时,需要设置哪些工作情境来组织学生学习等相关问题与一线专家们进行了探讨。

2.3 药品经营管理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笔者设置了职业能力(技能)分解表,岗位知识、能力(技能)与课程设置对照表等,将本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列表对照并进行分析,在进行职业岗位的职责分析时,不仅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注意分析非专业的技术能力,特别注意分析职业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以建立适应药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2.4 药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

2.4.1 打破学科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为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在课程设置时采用“必需、够用”为原则,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如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整合为公共关系和社交礼仪,中药学和中医学基础整合为中医药学概论,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整合为药品检验技术,重点讲解在工作实践中最实用的知识;删减了一些课程,如天然药物化学、药品经济学、广告管理教程,在学习药品营销专业知识时适时渗透相关知识。

2.4.2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规划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指导思想。以往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有学科化的痕迹,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力图将专业课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统一。

新的课程体系将药品经营管理分成若干的任务,如药品市场开发、药品零售服务与咨询、药品采购与储存、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等,将常规学科体系下课程如电子商务课程、市场调查有预测、药品经营管理、药品营销技巧、社交商务礼仪、品检验技术、临床药物治疗等,成为相应任务项下的子任务。由教师和药品经营技术骨干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协同创设学习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以实现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这种以药品经营任务为载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体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

2.4.3 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关键能力为除职业技术能力外,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我们在必修课中增设了大学语文课程,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 改革的关键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对学科体系教学计划的颠覆性的改革,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积淀,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反复过程,同时,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点和注意的问题不容忽视。①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注意强调实践,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并不是不要理论,应强调在专业课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时要注意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时有必要适时融入人文课程,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可以适当增加选修课数量,允许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增强课程结构的弹性和可选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和特长。③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的重点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精简课程和课程整合,减少基础课程内容的重复讲授。课程开发是否与企业的工作要求相匹配,主要取决于一线技术骨干的评价。④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践教学基地(群)。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同时考虑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

4 总结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及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教学观念得到转变,学生由专业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专业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为所培养的人才真正为企业所需,实现本专业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OL].(2007-10-17).省略/news_xiangxi.asp?id=279.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药学专业;“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岗位认知实习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出于成本核算等方面的考虑,大多不愿接纳学生实习;由于受到制药企业GMP管理的限制,高职药学专业开展顶岗实习、实施工学交替更难;学校自建实习工厂无疑是解决实习难题的良策,但因投入较大也难以实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失,必然引发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与企业生产需求相脱节的矛盾,进而制约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基于校、企、生“三赢”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新模式。

一、“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的内涵

“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就是将历时半年的集中顶岗实习分散在大学三个学年里进行:大一集中进行企业岗位认知实习;大二以“四支”方式实现工学交替,完成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大三按照若干步骤进行准就业顶岗实习,衔接就业岗位并融通毕业设计。

在大一,学校可安排几天时间让学生集中到相关制药企业开展企业岗位认知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在目前校外顶岗实习很难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前瞻性的措施。在大二,学校可结合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实训的要求,每个学期均有计划地安排两三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综合实训,使考察、实际操作与研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在此基础上,在企业劳动力相对不足的时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适时安排学生开展工学结合,以支援药物生产企业、支援中药材种植农户、支援药材集散地的药材收购、支援社区卫生院和大药房的“四支”方式,巧妙实施学生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中药材种植、收购的季节性很强,农户、药材收购商抢种、抢收时期急需用人,在农忙、春节时期民工大量回家,药物生产企业缺人,在这些时段,学校均可安排学生开展顶岗实习,这种做法一般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而主干课程的教学则可以利用晚自习进行。这种理论学习与生产交替进行的模式,可以达到教学、实习两不误的目的。大三的准就业顶岗实习以大二的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为基础。准就业顶岗实习便于学生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尽快成长为有经验的熟练员工。通过这种方式,实习学生还有可能被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

药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确实很困难,但企业在发展中录用合适的药学专业毕业生同样也很困难,这种“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则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赢”。

二、“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的现实意义

1.缩小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距离

“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将企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企业文化的培养和“企业人”的打造。这一模式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受教育者的身份与“职业人”的身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岗位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真正融入社会,缩小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距离。

2.实现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融通

“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学生结合顶岗实习时岗位工作的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在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相衔接

“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全方位了解社会和企业,增加优先被企业录用的机会。大多数企业提供的是就业式顶岗实习或准就业式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成为学生就业的准备期和过渡期,实习结束后,学生还有可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即使在没有用工需要的企业进行学习式顶岗实习,学生也可借此奠定就业基础。

三、“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的管理

1.顶岗实习企业的选择

优先选择能一次性接纳较多学生实习、设备较先进、管理较规范、用工较迫切、治安较稳定、安全措施较好、信誉良好、待遇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实习企业,这样学生才能在实习中得到最大收获。所选择的顶岗实习企业应该把学生实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配备精良的人员全程参与管理、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明确校企双方职责

将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合作纳入法制轨道,依法维持校企合作的关系。无论是学校安排还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校均要与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训基地协议》和《顶岗实习协议》,将双方的权利、义务、职责以及实习期间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以协议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以防止发生冲突和矛盾,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3.过程管理与监督

“三级四支五步”模式的过程管理可以借助“顶岗实习监控管理系统”来进行。学校在“管理系统”中设立《学生顶岗实习监控管理》栏目,完成对实习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学生通过学校网站登录,可以在该栏目递交实习情况日常登记表、论文资料,与指导教师、同学交流;用人单位也可通过这个平台发布顶岗实习学生阶段性考核评价意见;学校还可通过这个平台随时掌握学生实习的重要数据,发布相关信息。

4.强化准就业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监管

按“摸底及动员――找岗――定岗――督察――总结考评”五个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准就业顶岗实习。

(1)岗位职业定位摸底及宣传动员

宣传动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因此要宣讲学校优势、就业形势以及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规划、管理、任务、要求、考评办法,适时邀请顶岗实习企业领导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端正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态度。同时,学校还要对学生职业意向进行全面摸底,搭建一个企业需求与学生意愿交流的平台,通过单位选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益的结合点,保证后续实习能有效地进行。

(2)找岗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教师挂职锻炼、产学合作、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学校一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确立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二可以立足本地企业寻找顶岗实习岗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三可以瞄准医药产业相对发达地区的企业,满足学生实习、就业的多元需求。

(3)定岗

通过企业招聘、学校推荐、学生自主联系这三种方式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在充分尊重企业和学生愿望的前提下,解决“人岗匹配”的问题。对有明确用工需求的企业,依据企业招聘的人数确定顶岗实习的学生;对学生自主联系的实习岗位,学校要有一定的审批程序,之后学生才能到岗;其他情况,则采取学校推荐的方式安排学生到岗。

(4)督察

成立校企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领导(指导)小组和学生实习自治管理组织,强化督察,加强过程管理。

(5)总结考评

实习期间,学校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座谈小结,让他们交流、探讨实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每年顶岗实习结束后都要要求学生写实习总结,对顶岗实习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此外,还要构建校企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评体系,从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过程考核,对实习期间涌现出的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

四、完善与“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要保证高职药学专业“三级四支五步”模式的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周密组织、巧妙实施。

1.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例会制度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例会制度可以强化校企沟通。每学年召开两次全体委员会议,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的作用,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例会的主要议题包括以下内容:企业专家对实习方案进行指导;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对实施性实习计划进行修订,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认识实习、综合实训、准就业顶岗实习;探讨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和顶岗实习的最佳时机;明确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向;帮助安排专业教师在假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顶岗实习指导能力和学生的实习质量。

2.推行与“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相配套的学籍制度

学生参加学校认可的“四支”活动,可计一定的学分,该学分可存入“学分银行”,总积分达到要求后学生即可获得毕业证书。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四支”活动,实现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也可让学生根据“四支”活动的工作安排自主选择白天或晚上参加集中上课,保证工作、学习两不误。部分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

3.建立注重过程的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注重过程评价、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企业参评相结合的共同评价机制,变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内部评价为内外部相结合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引入企业指导教师参加评价,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岗位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填写“顶岗实习考核表”,并签字确认,加盖单位公章,改变由任课教师一个人评价的局面。在考核方式上,变“单一的书面考试、期末闭卷考试”为“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应用性知识注重程度、操作技能高低为标准的分段多重考核”。校内指导教师参考企业指导教师的“顶岗实习考核表”,结合学生各个顶岗实习环节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在企业岗位的日常实习记录、实习报告、个人实习总结,对学生进行定量评分,各个环节的定量、定性指标得分之和即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按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计分,最终形成“顶岗实习成绩表”。“顶岗实习考核表”和“顶岗实习成绩表”均合格的实习生,方可获得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认定的企业工作经历证书。

参考文献:

[1]吕淑华.浅谈实习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5,(33).

[2]李艳华,郭金耀.半工半读学习制度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15).

[3]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4]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 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篇5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这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首先在企业、医院等学生可能就业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药学相关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立适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1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必须的专业课课程,重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1.2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如从学生入学初安排学生去未来的就业岗位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参观,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1.3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人才应具备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我们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开展贴近实际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岗位、药品检验岗位、药品营销岗位、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岗位等。几年来,为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能够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2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设计实验工作流程,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开始实验过程,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2.2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院校号文件所要求的“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文件精神,我们在实验课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各主干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尽可能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创造仿真工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是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实验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有积极意义。

2.3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几年来,我们针对药学相关专业的就业需求,组织学生进行了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和中药调剂员几个工种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及考试。学生们通过营销实战演练、药品调剂技能训练、药物咨询等药学服务训练,进一步掌握了相应岗位工作的技能,这项工作为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小结

篇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加快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讲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聘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组织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逐步在社区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

二、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高水平临床教师和临床专家承担全科医学教学任务,参与社区卫生人才培训。支持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要成立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系、社区护理学系,将该类学科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整体规划之中。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在向医学类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之中。护理学本、专科专业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和社区实习的配套教材。组织医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见习或实习。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在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对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给予专门研究和重点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培养全科医学师资和学科带头人。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对已经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和由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专业人员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岗位培训。培训结束后,由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并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确保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注意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各省(区、市)都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培训计划,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5、积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工作。要探索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稳妥地推进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承担培训任务。到2010年各省(区、市)都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制度。

6、完善继续教育。进一步明确对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促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使用管理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

7、推进培养能力建设。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教育、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将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师资培养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一批能体现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以及防治结合特点的示范性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发挥其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到2010年在全国每个地级市遴选建设至少1-2个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制一批高质量的适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教育培训教材。

8、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职业道德。要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医德医风教育,使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确立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加强职业技能和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

9、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晋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对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执业。凡符合条件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主治医师资格。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过有针对性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由卫生、中医药、人事部门认定后,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在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与转后年限合并计算。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建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全国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11、完善在社区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社区护理人员的初级任职资格通过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护理学专业考试获得;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中级资格专业中增设面向社区护理的专业;在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的有关政策规定中进一步体现社区护理的要求和特点。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聘用制度

12、实行岗位管理制度。国家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职责范围和任职条件。

13、完善人员聘用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实行择优聘用,合同管理。聘用的各类人员都要签定聘用合同,有法定执业资格要求的岗位,受聘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

14、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加强对受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岗位考核以专业水平、工作绩效和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聘期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

15、探索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完善辞聘、解聘制度。对于符合辞聘、解聘条件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调整其岗位,并对聘用合同作出相应的变更。对不同意调整岗位,或者虽然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无法胜任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与之解除聘用关系。

五、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16、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到艰苦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支持毕业生参加规范化培训,为毕业生在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实习、进修创造条件。

17、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各地要制定配套政策,积极吸引医院中的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满五年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优先参加相应的培训或业务进修。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使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各省(区、市)应采取有效措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人员工资。

18、加强人员和技术交流。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要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他们开展服务提供便利,享受相应待遇。

六、切实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篇7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聘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组织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逐步在社区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

二、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高水平临床教师和临床专家承担全科医学教学任务,参与社区卫生人才培训。支持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要成立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系、社区护理学系,将该类学科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整体规划之中。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在向医学类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之中。护理学本、专科专业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和社区实习的配套教材。组织医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见习或实习。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在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对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给予专门研究和重点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培养全科医学师资和学科带头人。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对已经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和由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专业人员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岗位培训。培训结束后,由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并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确保在**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注意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各省(区、市)都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培训计划,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5、积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工作。要探索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稳妥地推进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承担培训任务。到**年各省(区、市)都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制度。

6、完善继续教育。进一步明确对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促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使用管理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

7、推进培养能力建设。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教育、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将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师资培养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一批能体现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以及防治结合特点的示范性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发挥其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到**年在全国每个地级市遴选建设至少1-2个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制一批高质量的适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教育培训教材。

8、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职业道德。要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医德医风教育,使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确立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加强职业技能和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

9、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晋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对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执业。凡符合条件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主治医师资格。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过有针对性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由卫生、中医药、人事部门认定后,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在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与转后年限合并计算。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建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全国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11、完善在社区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社区护理人员的初级任职资格通过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护理学专业考试获得;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中级资格专业中增设面向社区护理的专业;在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的有关政策规定中进一步体现社区护理的要求和特点。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聘用制度

12、实行岗位管理制度。国家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职责范围和任职条件。

13、完善人员聘用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实行择优聘用,合同管理。聘用的各类人员都要签定聘用合同,有法定执业资格要求的岗位,受聘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

14、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加强对受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岗位考核以专业水平、工作绩效和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聘期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

15、探索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完善辞聘、解聘制度。对于符合辞聘、解聘条件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调整其岗位,并对聘用合同作出相应的变更。对不同意调整岗位,或者虽然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无法胜任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与之解除聘用关系。

五、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16、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到艰苦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支持毕业生参加规范化培训,为毕业生在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实习、进修创造条件。

17、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各地要制定配套政策,积极吸引医院中的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满五年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优先参加相应的培训或业务进修。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使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各省(区、市)应采取有效措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人员工资。

18、加强人员和技术交流。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要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他们开展服务提供便利,享受相应待遇。

六、切实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较好地调动了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最显著特征。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在我国,校内实践基地承担了在校期间学生大部分实践教学任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实践教学场所。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为场所进行学生实践教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有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药专业等,在广东中医药强省的建设规划中承担着为广东乃至珠三角培养中药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学院紧密围绕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发展战略,大力加强中药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有中药调剂、中药鉴定实训中心、中药前处理车间、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并与广东知名中药生产企业,如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陈李济药厂等合作,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在职业素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上达到一定的要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建设中要融教育、职业、企业、训练等要素为一体,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氛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基地能够为企业、学校、社会提供培训、产学研合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1.职业性原则。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职业定位是高职教育生存的基础,体现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特征,从设备、厂房建筑、管理水准、人员配置和要求、标准化、规范化、安全与质量评价等方面都要模拟或接近职业环境,注重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如:我院中药调剂实训中心,完全模拟药店、医院中药房的布局和要求进行建设,学生在进行中药调剂时按照实际工作进行规范化操作,以达到毕业即能就业,实现“零距离”培养。

2.开放性原则。实训基地在建设时应考虑到所建各种实训场所、仪器设备、师资、人员、各种管理与服务平台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能够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与企业大力开展产学合作,这样既可避免设备的分散重复购置,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又保障设施配备齐全和达到相当规模,实施全面有效的技能、技术训练及素质训导,促进技术交叉,提高研发生产能力。

3.技术性原则。高职教育不仅是以就业为先导的职业教育,同时也是以技术为导向的技术教育,技术性是高职教育内在本质的反映,因此,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必须充分得到体现。

4.服务性原则。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服务于学校、社会。首先,面向学生,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它既能让学生在校内接触并熟练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又能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全真实的环境下,在企业师傅指导下训练,完成实训项目。其次,教师能够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科研、科技攻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提高自身素质。第三,校内外实习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与企业合作办学,为社会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推广新技术和直接完成某些服务项目。在产业合作中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

5.创新性原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创新即为科技创新,它不仅包括前所未有的首创,也包括对原有技术、工艺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开发,即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实践教学基地恰好能够提供这样的场所。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建设过程中要全盘规划,既要着眼于职业场景、职业氛围,也要兼顾实用性、职业工作规律与教学规律的吻合,并将企业管理纳入教学管理中。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容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真实环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模拟生产实际的技能训练,使学生通过校内实训,掌握某种实用技术,毕业后即能上岗,无需培训。真实职业环境就是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地域特征,实训室的设备和设施在类型、功能、技术参数等方面尽量贴近当地企业;教学计划中的各个环节需按照未来工作特点安排;按照当地行业企业对技术与工艺的具体要求设计实训项目;企业第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兼职教师。

2.合理布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布局时要考虑相应企业生产流程、工艺流程、实务流程、技术模块产品特点等。某些技术类别,其职业岗位面对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工艺流程性,一环紧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工艺控制。如一种中药制剂,从中药材选用,到中药材泡制,选用不同粉碎方法、提取方法,最后制成制剂,每个生产环节都在不同实训车间完成,中药泡制、中药制剂生产实训车间均按照GMP要求设计,不同的实训室采用不同的布局,更加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

3.实践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是做好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在实训室的建设中要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自己设计、改造实训设备,这样不仅锻炼教师,也满足了教学需要,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合作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可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素质。在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上,学校应与企业建立完善的与企业管理制度贴近的实践教学计划,以便学校、企业对学生管理,教师、企业师傅对学生指导、考核。学校以“直通车”的方式为企业培养人才,成为企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后备军,使企业受益,一定程度上为学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2.产学结合。科技开发合作是校企合作的深化,企业出题目、资金,学校出技术、人才,学校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基地,利用人才集中、技术集中优势,派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改造项目,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只有实现校企双赢,建立良好的运行模式,才能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3.服务企业。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新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若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保持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高职院校条件与师资能够满足企业在职职工技术与技能水平的提升、职工转岗与再就业的需要。学校开展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既能形成办学类型多样和办学形式灵活的办学格局,赢得广阔的教育市场与发展空间,还能获得企业的扶持,改善学院教学条件。

四、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一)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模式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模式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所不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模式主要有集中管理、分块管理及集中与分块管理相结合的三种模式。集中管理主要是对实践教学的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统一协调,学院实训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教辅、行政相结合的机构承担教学任务。分块管理是实训室按系部、二级学院独立管理,实践教学、实训室建设由系部完成。集中与分块管理是学院与系部或二级学院统一管理实训室。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模式包括以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学校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如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主要采用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全方位的介入,采用订单式培养,如与海王新辰连锁药店、大参林连锁药店合作等,其主要目的是按照企业要求培养所需人才,企业参与并指导教学工作,学生实习期间成为企业准员工,毕业即能上岗就业。

(二)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要素

1.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在实践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首先在学院层面做好统一规划,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其次,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高职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就是要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根据专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安排各个环节的实践教学工作。第三,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计划,抓好实践教学计划的运行和管理。同时,要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严把质量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及考核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四,加强实践教学文件管理,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档案,包括各类文件、实训室建设规划,可行性论证、教材、实训报告、工作计划等。

2.师资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师资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规章制度、检查、考核、评定、继续教育等方式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的素质。

3.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可以通过“导师制”、企业参与、制定规章制度、督促、考核、评定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勤思考,培养学生创业精神,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良好的个人品质。

4.硬件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硬件主要包括实训室建筑、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它是实施教学、培训、科研、生产等必要物质保障。加强硬件管理,责任到人,定期维护保养检修,报废仪器及时更新,使硬件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其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令奇.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功能、原则和途径建设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2005,(18).

篇9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众多资源中的核心资源,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薪酬管理也是公司员工最为关注的内容。它不仅仅是对员工的付出给予认可和肯定,更是战略规划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和企业价值体系得以完善的强有力支持。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而核心中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本文以YB公司为例,对公司薪酬管理现状进行介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公司实际,提出薪酬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二、薪酬管理及其原则、目标

1.薪酬管理的概念。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员工所付出的劳动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水平做出决策。作为一种持续的过程,企业要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还要结合自身战略目标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同时对薪酬系统进行不断完善。

2.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所需的技能,使得员工高效率的工作,创造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薪酬要发挥基本的激励作用,薪酬管理就必须要达到三个基本目标,即为公平、效率、合法。

第一,保证在区域、行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便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第二,对员工态度、业绩和工作能力的认可,让员工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得到企业相应的回报;第三,通过薪酬激励,将企业与员工利益捆绑,众志成城,谋求员工与企业共成长。

3.薪酬设计的原则。一般来说,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的首要原则,也是设计薪酬方案和实施薪酬管理的首要原则。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即薪酬制度开始实施后,所体现的薪酬水平与工作性质、工作质量和员工所付出的努力的客观公平性;(2)竞争性原则:竞争性是指在人才市场上和社会上,企业的薪酬水平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其他人员来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3)激励性原则:激励性是指在企业内部各类、各级岗位职务的薪酬水平上,适当拉开差距,秉承多劳多得的原则。激励性主要强调将员工的报酬与个人业绩挂钩,根据绩效水平的高低来对薪酬进行调整;(4)经济性原则:企业在提高薪酬水平的同时还应考虑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的大小,要遵循经济性原则,把人力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5)战略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企业的战略需求,通过薪酬制度体现企业的战略;另一方面把实现企业战略转化为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进行员工的薪酬激励实现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

三、YB公司薪酬管理现状

YB公司是一家经营化学药制剂、医疗器械、中成药、疫苗、计生用品、生物制品等各大门类医药类产品的医药批发公司,经营涵盖了全部常用剂型,品种规格达6000多个。公司现有仓储面积16000多平方米,及用于储存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冷库100多立方米,办公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公司拥有员工300多人,其中药学及药学相关专业的人员168人,占公司全体员工总数80%以上;执业药师5名,主管药师3名,药师16名,是一支非常专业化的员工团队。同时,公司按GSP规范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药品检验体系与质量控制,深得客户和监督管理部门的好评。

1.薪酬设计思路。为激发员工活力,促使员工共同分享YB公司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把员工每月的薪资与公司经营效益挂钩,即员工薪资根据每月销售毛率、销售回款等总额乘以一定的比例计发。

2.薪酬结构。薪酬结构按照公司岗位类型划分为两类:行政岗和业务岗。

行政岗每月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工龄工资+其他福利津贴

业务岗每月工资=岗位工资+提成+工龄工资+其他福利津贴

岗位工资:根据岗位工作的要求,完成基本工作的最低收入,不同的岗位基本工资不同。同时,岗位工资根据绩效考核划分为三级:初级、中级、高级,每一个等级所对应的岗位工资不一样,以每月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评判。

效益金:将年度总任务划分到各非业务部门的各岗位,按实现金额的大小乘以一定的比率进行计发。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任务和计发比率在年初已经制定。

提成:业务部门的业务考核指标,在总任务目标的指导下,各业务岗位的销售额和回款额考核。销售额和回款额目标都划分为不同的区间等级,达到相应等级则提取相应比例的提成。

工龄工资:为增强员工忠诚度而设的工资组成部分。工?g工资统一标准为50元/年。

其他福利津贴:企业为员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办理各项社会保险、餐费补贴等。

3.工资调整。(1)整体调整:是否对薪酬进行整体调整,需要结合企业年度实现的经济效益及外部行业市场工资水平变化而定,每年最多只可调整一次;(2)岗位变动调整:若因工作需要进行部门间借调,则会设计工资调整,借调确认后,以员工借调岗位工资为准;若因工作表现差而调整岗位,则以人力资源部和部门经理商量讨论后的工资为准;(3)非岗位变动调整:原则上岗位不发生变化或工作性质上没发生变化的,工资是不予以调整的。如有特殊原因需调整的,以人力资源部发布的为准。

四、YB公司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薪酬制度与企业战略管理脱节。YB公司薪酬体系自2009年变动后,一直未做调整。2012年年底在有几个骨干员工连续离职的情况下才对整个薪酬体系进行了局部调整,也仅仅只是满足部分岗位人员的需要,没有从企业内部战略实施的角度去规划薪酬工作。只是对薪酬管理表面上的修复,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更不用说能够与战略管理契合。公司员工也逐步认识到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不足,致使他们都在观望和等待外部出现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会主动离职,公司的弊端也越积越深。即便如此,但鉴于家族企业的特殊性,公司行政总监和几任人力资源经理都不敢打破现有的管理体系。

2.薪酬结构不完善、奖惩不明确。公司非业务部门,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基本是以岗位工资和效益金两个构成部分进行均分。公司经营以业务驱动为主导,各个部门都应该以支持业务流程为主而开展工作,但是,对于行政、人力、财务、质管等非业务部门,他们不直接参与业务工作,在业务推进中无法发挥能动性,将其工资与公司业绩进行深度关联,对这些部门而言相对不公平。同时,根据查看2016年10月、11月的工资表,几乎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的效益金都不一样。问及当事岗位人员,他们自己也算不清楚。另外公司制定了大量的奖惩制度但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因此奖惩问题有很大的人为因素,随意性很强。这体现在对奖励方面显得态度消极,而对于违反公司相关制度的惩罚却异常积极。

3.缺乏员工需求分析,绩效考核对薪酬的关联错位。公司在激励管理中没有深入了解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公司对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和内勤人员采用的是统一的岗位工资核算方式,从根本上就忽略了岗位的差异和员工实际的需求。无论是业务类岗位还是非业务类岗位,岗位工资都采用三级制,对于岗位工作所进行的绩效考核得分决定岗位工资的等级。非业务类岗位的效益金则由公司月度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决定,业务类岗位的提成则由个人业绩决定。简言之,绩效考核决定的是员工的岗位工资而并非绩效工资。这对于非业务类岗位不公平,但是对于销售岗位员工而言,他们几乎就不将岗位工资放在眼里边,加上一些老业务员的固定客户群定期下单,这一制度不仅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还由于绩效考核的其他问题给许多员工带来不满情绪。

五、YB公司薪酬管理改良

1.薪酬体系调整的总体思路。(1)完善管理机构、职责以及权限。①建立薪酬管理委员会,作为薪资管理集体决策机构,负责薪资政策的组织拟订和修订;职位评价的组织管理、员工晋升;薪酬整体水平方案的制定、审批;其他需要公司整体协商决策的相关事项;人员组成:总经理、部门经理、员工代表若干名;②建立专业技能评定工作小组,负责对不同职位等级评定;人员组成:部门经理、技术骨干和HR部门,或者根据需要组成。

(2)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建立基于员工职业多向发展的宽带薪酬体系:人事结合是薪酬决定的依据,以岗位为基础,以个人能力为导向,把岗位划分为不同等级水平,按照员工实际职务、岗位能力确定薪酬,结合绩效量化考核,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2.薪酬结构。在职务等级的基础上,设定基于宽带薪酬的基本工资。即一个职务等级有多个岗位工资水平,即等级区间。(1)确定公司的职务等级。

(3)薪酬结构。员工的月工资由基本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和附加工资构成。

薪酬计算公式为:

每月工资=基本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附加工资

①基本工资:每个月固定给员工发放,与企业经营状况无挂钩。基本工资主要取决于当前的岗位性质和内容。

②工龄工资:工龄工资统一标准为50元/年/月,上不封顶。

③绩效工资:同步实行宽带绩效。即一个岗位有多个绩效等级。具体根据员工的年度表现来确定其绩效等级。

对于具体的月度绩效工资,则分为业务类和非业务类。

对于业务类岗位,实行绩效量化工资。例如:业务员的销售提成和回款提成,拣货员的搬运、拣货件数提成等。

对于非业务类岗位:设定岗位的绩效工资总额,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调整,如某岗位绩效工资为2000元,绩效得分为95分,则其当月实际绩效工资为2000×0.95=1900元。

篇10

1、提出各个学期课程设置、课时计划、方案,经校长审定后组织落实

2、编排各个学期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各种教学活动表。

3、做好教材、资料的订购与发行。

4、指导各级部各学科备课组工作。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组织好各类公开课。

5、组织好各类考务活动。

6、管理好学生学籍,做好学生的转学、休学、退学工作。

7、抓好实验室建设、图书阅览室的工作。

8、组织教师文化业务进修活动,注重培养青年教师。

9、负责教师的业务考核工作,管理业务档案。

10、协调各级部教学工作、抓好音体美的教学。

11、搞好办公室的卫生工作。

12、教务处副主任协助主任按时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政教处主任职责

1、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制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计划,组织政教处工作人员及班主任实施落实。

2、协助校长领导班主任工作,审查班主任工作计划,定期布置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督促、考核、评定,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和经验交流,并做好总结工作,组织安排好班会、校会活动。

3、负责纪律、卫生的检查评比,做好卫生室的管理工作。

4、负责管理对学生的奖惩。组织好对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先进集体的评选和表扬,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执行纪律处分。

5、负责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配合团委指导学生会的工作。

6、配合教务处做好毕业生工作。

7、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和家长代表座谈会,定期向校长汇报学生情况和班主任工作情况。

8、搞好办公室卫生工作。

9、副主任协助主任按时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总务处主任职责

1、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对总务处所属人员实施聘任、安排、分配。

2、制定总务处工作计划和管理体制。

3、管理校产,负责学校基建、维修和校产保管,对校产要登记造册,定期检查。

4、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勤俭办学,增收节支,定期审核,公布帐目。

5、采购教学设备与办公用品,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6、解决师生生活问题。

7、负责学校绿化、美化、净化。搞好校容校貌建设,及时进行水电设备的维修与水电费的收缴。

8、搞好办公室卫生工作。

9、副主任协助主任按时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校长办公室主任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按照校领导指示及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各项工作。

2、组织拟订学校工作计划、决议、工作报告、规章制度,审核学校上报、下发的文件,草拟并向全校发布通告、通知。

3、负责全校性行政、党务会的安排组织工作,会前准备好议题的有关文件、资料,提供会议要点和内容,督促检查各部门招待会议的情况,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4、负责学校重大问题的归口报告,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协调各处室等职能部门,组织完成需要由几个部门共同筹办的综合性工作。

5、负责学校公文的收发、传递、批转、管理及归档工作,将收到的公文进行拆封、分类、编号登记,送主管领导审批,转发到有关部门处理。

6、掌握并正确使用学校印鉴,校长名章,负责审定各行政部门印章的刻制,并对用印进行监督。

7、负责做好接待、车辆管理及日常服务工作,接待上级和兄弟单位领导同志的参观、访问,做好来信、来访答复。

8、负责职员的考核工作、管理好学校人事档案、文件档案及综合统计工作。

9、搞好办公室卫生工作。

10、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教科室主任职责

1、制定学校的学期、学年以及中长期的教学研究计划,提出教育科学研究的日程和实施方案。

2、在校长和市教科所的领导下,注意收集教学信息,总结教学经验,推广教学科研成果。3、指导教研组长工作,预测教研方向,提出教研课题,促进学校的教学效率。

4、组织各课题组的教科研课题的研讨和各类专题讲座。

5、负责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帮助教师总结教学成果,负责教学论文的征集、评选工作。

6、组织教师参加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听课、观摩教学及评析课和各类竞赛。

7、负责教师科研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教科室规章制度。

8、办好《教与学》报,使其成为全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9、搞好办公室卫生工作。

10、副主任协助主任按时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报帐员岗位职责

1、负责编制学校的财务预算收支计划工作,搞好每月、每季及年终的预决算工作。

2、负责学校会计的日常工作,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正确处理帐务。

3、负责财务报表(含基建帐户财务),及时向校长报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和提出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

4、负责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包括各种帐簿、报表、计划报批文件、使用完的收据发票等)。

5、负责管理财务印章和印鉴,并按用途使用。

6、负责学校勤工俭学收入的审计工作。

7、积极配合稽核组及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审核工作。

8、负责学校行政出纳的日常工作,根据领导及有关人员已审签的合法凭证及时办理资金的收付、转帐、结算业务。

9、负责按规定审验报销单据,做好学校采购物品价格的监督工作。正确编制记帐凭证。

10、根据安全规定做好现金的存、取工作,保管好现金、及时清理逾期借款。

11、负责差旅费报销,工资发放,代扣水电费、电视收视费和政策性代扣资金。

12、负责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的报表、上报、支取工作。

1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档案管理员的职责

1、负责收集整理学校人事档案、工资档案、综合档案、图片资料等档案材料。

2、负责学校大事记、重大活动资料、规章制度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3、负责档案资料的分类编号、目录索引、保密保管工作。

4、负责档案的登记,查阅等各项工作,查阅档案资料必须经过有关领导批准,不得随意查阅、更不得将有关资料带走。

5、督促各处室将活动资料及时归档,防止出现档案资料空缺。

6、保持档案资料的清洁卫生和档案工具的维修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务处职员岗位职责

1、负责全校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安排,以及作息时间表和其它各种表册的编制工作。

2、做好新生的注册与学籍建档,整理,保存好学生档案,落实好学生的转入,转出等事宜。

3、负责全校教师和学生的课本、教参、教辅的订购、分发、留存与核算。

4、负责教师、教学的各种材料的收集整理、统计汇总、归档保存,管理好教学档案。

5、收集管理校级以上(含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验报告、数据资料、课题组会议记录、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等与科研课题有关的资料。

7、统计教师工作量。

8、完成招生考试、市(县)统考、月考、期中、期末、学科竞赛等各类考试考务工作的安排准备、布置。

9、负责教师的公事、私事、请假或病休请假的记录,并在教务主任的指导下安排调课、代课。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化学实验员的岗位职责

1、熟悉仪器、药品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及时保养维修,保证开齐开全必修和选修实验。

2、做好仪器药品的入库、造册、登记、陈列及清点工作,做好仪器药品的保管工作。

3、做好仪器、药品的防火、防潮、防腐等安全工作,保管好化学实验准备室、实验室的水、电以及有毒有害药品。

4、接到实验单后,及时认真的准备好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及课外活动小组实验,不经任课教师同意不得使用代用药品。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实验的改革。

5、根据学科特点需要及实验室仪器、药品的使用情况及时向领导提出购进建议。

6、按时清扫卫生,保持门窗明亮、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合理。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图书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1、认真验收书、报、刊,保证及时准确编号,上架,做到书目和帐目相等。

2、按时开放图书阅览室。3、保证室内洁净、桌凳(椅)整齐,公物完好。

4、阅览课维持好阅览秩序,做好活动课学生阅览室及自修室的值班工作。

5、做好旧期刊的装订与积累工作,保证师生及办公资料的查阅,做好破损书刊的下架修补与归架工作。

6、认真履行期刊的外借手续,督促外借书刊按时归还。

7、非开放时间做好其他的馆务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物理实验员的岗位职责

1、熟悉仪器的分类、型号、性能、用途并做到及时保养维修,保证开齐开全必修和选修实验。

2、做好仪器药品的入库、陈列、造册登记及清点工作,做好仪器药品的保管工作。

3、接到实验单后,及时认真的准备好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及课外活动小组实验。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实验的改革。

4、做好仪器、药品的防火、防潮、防腐等安全工作,保管好物理实验准备室、实验室的水、电。

5、根据实验仪器使用情况及时向领导提出购进建议,提倡自己动手制作和改进实验仪器和装置。。

6、按时清扫卫生,保持门窗明亮、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合理。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物资保管员岗位职责

1、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办公、生活、维修等物品)的保管、发放、管理工作。

2、负责建立、记好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维修物品的出入库帐。

3、随时掌握库存情况,每月编报购进计划。

4、负责办理对购进物资的入库手续。

5、参与学校资产的维修维护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校产管理员岗位职责

1、负责学校资产的管理工作。

2、负责校产的建帐、建档及存档工作,负责组织检查校产管理使用情况。

3、年度初指定校产管理计划,年度结束编制新增校产汇总表,及时归集校产档案资料。

4、组织部门管理员管好,用好校产。

5、在师生中组织宣传爱护校产活动,搞好校产管理。

6、参与班级目标管理相关内容考核,对损坏公物和赔偿情况及时通报。

7、负责组织对校产的维修维护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办公室职员岗位职责

1、整理学校的有关文字材料,起草文稿。负责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阅、归档、保管、借阅、清退等各项工作。

2、协助领导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准备工作。

3、负责学校大事记、信息书记及整理工作。

4、负责学校党政文件、材料的打印及文印工作。

5、协助做好新闻报道及宣传工作。

6、做好学校的接待工作。

7、负责党总支校长室、会议室、接待室、办公室的管理、提水及卫生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政教处职员的岗位职责

1、具体组织各种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负责编制、分类和回收纪律检查、卫生检查、班晨会检查等各种表格,做好记录,准确统计,及时公布,做好各班级的量化考核评定工作。

3、建立健全学生德育工作档案,登记德育工作的检查,考核、奖惩等情况。

4、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好各种文体活动。

5、协助班主任进行优秀学生的评选及事迹的推广工作,并做好相应的档案管理。

6、管理好学生的成长档案。

7、负责每周的升旗仪式的准备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务处主任职责

1、提出各个学期课程设置、课时计划、方案,经校长审定后组织落实

2、编排各个学期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各种教学活动表。

3、做好教材、资料的订购与发行。

4、指导各级部各学科备课组工作。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组织好各类公开课。

5、组织好各类考务活动。

6、管理好学生学籍,做好学生的转学、休学、退学工作。

7、抓好实验室建设、图书阅览室的工作。

8、组织教师文化业务进修活动,注重培养青年教师。

9、负责教师的业务考核工作,管理业务档案。

10、协调各级部教学工作、抓好音体美的教学。

11、搞好办公室的卫生工作。

12、教务处副主任协助主任按时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各教研组设教研组长一人,由校长办公会讨论,教务处任命。教研组长的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带领全组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德育大纲》,端正教育思想,认真执行学校计划,拟草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指导备课组及教师制定计划。

2、每学期开学阶段,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与要求,组织教师讨论、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具体实施,期末认真做好教研工作总结。

3、支持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相互听课等活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4、协助教务处、教科研室安排本学科教师的教学教研任务,检查、评价本组教师的教学质量。有计划地了解掌握本组教师的教学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有关教师进行必要的工作指导,要组织对本组教师全面听课,一学期内至少听每个教师一节课。

5紧密结合本学科特点,组织本组教师积极探索、努力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6、组织本学科各年级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提出指导性意见。

7、组织本组教师指导本学科课外活动和学科竟赛活动。

8、组织好本组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