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德育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8 20:2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师学院德育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技师学院德育工作计划

篇1

一、深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系学生会将紧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工作,增强团的凝聚力。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更好的带动同学们的政治学习热情,做好“学生党支部”的创建工作,发挥党支部和团总支的政治优势,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做好入团、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推优”入党的任务。

二、学生会各部门加强配合,认真负责的完成好日常工作。

各部门紧扣本年度工作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同时浓厚我系的学习风气,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水平:

1.办公室做好例会会议记录,认真评估、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开展,完成好上传下达的任务。对各部门工作情况的反馈,下阶段工作的开展计划及遇到的困难记录在案,使活动能更好的开展,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

2.学习部狠抓学风建设,加强同各班级学习委员的交流,经常性的联系讲座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风气,严格管理使同学们的纪律得到加强。

3.公关策划部加强同校团委、各系学生会的联系,促进我系学生会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不断吸取进步经验。扩大我系知名度。

4.社会实践部要以“创新、开拓”的实干精神,配合校学生会实践部实施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尽心尽力的为同学们迫切渴望实践机会的希望得以实现。

5.宣教部组织好各班级出好班级版报,开展版报评比活动,对外宣传我系的活动成果,并注意加强宣传的规范性。以积极、热情的完成好任务。

6.体育部应组织同学们进行经常性的锻炼,组织开展各项比赛,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

7.文艺部与校、各系的文娱团体加强联系,培养我系文艺骨干,以便开展工作,让活动的丰富多彩,开创我系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8.女生部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女生特点的各项活动,丰富女生生活,深入关心女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向系院有关部门和老师反映女同学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做好本系礼仪队的组织和建设,加强本系对外形象宣传工作。

9.科创部做好例行每月一次的宿舍卫生检查,并监督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做好记录评比结果,强化与校宿管科,自律会的联系,争创更多的“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10.编辑部和记者团负责系报和信息的对外,并且进行一期积极向上的征文。

11.青年志愿者部将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日”、“便民服务”和“市区交通执勤”等活动。

三、强化学生会管理工作

1.调整和完善学生会原有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学生会成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

2.严格执行《体育系学生会成员行为准则及赏罚制度》和《体育系学生会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权责分明,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落实学生会每周一次的主席团例会,两周一次的学生会全体例会制度.

4.各部在举办活动时应做好工作计划及总结,并上报存档.

四、加强工作交流

1.积极配合院团委、院学生会、院社团联合会及各兄弟学生会的各项工作.

篇2

【关键词】高职 学生管理 柔性管理

作为当今高职院校的主力军,90后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他们思想活跃、富有激情,常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同时,优越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他们孤傲、脆弱的性格。从实践来看,刚性管理模式忽视了90后新一代大学生的情感,束缚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相反,柔性管理的人性化不但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多元的思维架构,而且更有利于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柔性管理内涵

高职院校柔性管理提倡将柔性管理尽可能制度化,并不是要摈弃制度,而是通过柔性制度柔化管理,即柔性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仍是学生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高职院校柔性管理要注重学生管理方式、管理机构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学生管理方式要向人性尊重和民主化、参与式管理方向转变,摆脱原有严格管理模式;管理机构的设置强调“精简有效”,提升学生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管理理念注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强化服务意识。

与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柔性管理的实施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再依赖权力这单一渠道,更多依赖大学生群体内心深处激发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关心学生群体的心理过程。同时,学生柔性管理不是通过约束来实现管理而是满足人性的需求,具有激励性。

总之,学生柔性管理是把学生管理目标转化为学生群体自觉行动,采用非强制性手段,通过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在学生心中促生一种说服力。

二、柔性管理与学生管理的耦合关系

(一)本质相同

柔性管理和学生管理在本质上都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以人为本思想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化就是育人为本。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多地给学生以信任、激励和成功欲望。而柔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提倡提高人、尊重人、发展人,从而激发人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以人性化为标志、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

(二)方式相同

柔性管理和学生管理都注重“情感性”。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发挥情感的功能,尊重、关心、爱护大学生,使大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到主动选择者的转变实现学生工作的管理目标,既注重思想交流的过程也关注情感交流的过程。同样,柔性管理通过情感沟通解除管理双方间的心理壁垒,使管理措施容易被双方接纳,从而形成推动组织前进的合理,即通过管理者的心与情管理。

(三)目标相同

柔性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目标都是实现“自我管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大学生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因此,学生管理中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的做法应该摈弃,对他们给予信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力,大胆放手,引导扶持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先进思想实现价值目标,从而有效实施自我控制、实现自我管理,学生管理人员能以最小的管理行为获得最大管理效果。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一)管理模式僵化,缺乏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综合素质较低,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扣分制度等传统管理模式,认为好的管理就是控制学生,不给学生话语权,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比较负责任,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生源质量的下降、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学生管理体系,给教师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二)管理方式重控制轻服务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情感丰富,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学生管理者应找准切入点,发挥情感管理优势,利用学生重情感的特点,提高管理效益。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过程中采取强制、控制等方式,而不是引导、营造氛围指导学生参加活动。这种强制性的管理方式不但起不到良好效果,还可能引起学生逆反情绪。

(三)管理环境不协调

许多高职院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强化制度管理,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来约束学生,使他们被动的参加各种校园活动,而不是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来引导学生、影响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中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可以影响各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因此,根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特点成立职业性社团,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起到补充作用,利用可以利用的力量,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五、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柔性管理模式建议

(一)构建“矩阵式”学生柔性管理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生源不断变化,学生刚性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现状。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采取柔性管理模式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水平。学生柔性管理理念的推行依赖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协调构建,从形式服务于内容角度来看,“矩阵式”管理模式强调信息共享和融通,更契合于学生柔性管理理念。如图1所示。

在“矩阵式”学生柔性管理模式中,要使柔性管理模式得以系统化运行,学生处应维持其下属独立部门与各院系之间的拥有平衡权利,适当“放权”,鼓励矩阵各成员之间直接接触,协同工作,不但利于提升各成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各成员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和协调;其次,加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将学生工作各种服务作为界面,构建基于学生工作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立“服务”本位的学生管理理念。

(二)理解尊重学生,协调沟通导向学生

利用情感对行为决策的正向引导作用是柔性管理的核心,协调沟通是柔性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应真诚的进行交流、沟通,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增加师生间交流,建立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管理者要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进行感情投资,协调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学生得到应有的理解、尊重、信任,就会把自己置身于管理之中,对管理者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从而乐于服从管理,达到管理的目的。

(三)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管理者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以学生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加大关心力度。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强调的是管理而不是服务,我们应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推出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各种服务和社团活动。比如可以建立学生咨询服务部门,通过这个部门学生可以向指导教师咨询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疑问,寻求帮助;也可以向指导教师提出建议,学生管理者借此了解学生愿望,更好为学生进行全方位服务。

(四)建立学生柔性管理评价体系

我国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大多数为非专业出身的本科生,多数以辅导员岗位作为跳板,很少作为长期职业。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制度尚不成熟,需要加强其专业化水平。首先,要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促进辅导员职业专业化。可以设立辅导员岗位晋升体系,让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动力从事该项工作;其次,为提高学生管理水平,高职院校间建立一定范围内的学生管理者协会组织,通过该平台进行即时交流,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最后建立辅导员考评制度。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制定考核原则、确定考核方法,建立领导、学生、同事全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并根据考核结果记性相应的奖励和岗位晋升依据,通过有效地激励机制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

作为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刚性管理为学生管理工作构建了基本框架,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升华。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两个轮子一起转原则,不断完善刚柔相济的学生管理方法,实现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杨静.对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4(2)

篇3

德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业务水平等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选择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拥有高质量的德育师资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学校首先要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事业感,增强广大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律己意识。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鼓励教师创新,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创新并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二、创新德育内容

1.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

德育内容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着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内容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以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为主要内容,充分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氛围。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作为职业学校德育的特色教育

教师要把专业意识、专业兴趣、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切入点。要在学生“学业、爱业、就业、择业、创业、乐业”上进行引导,让学生看到希望,看到前途,做到生活有榜样,奋斗有目标,学习有动力。要把对专业的认识,专业前途的展望,专业兴趣的培养纳入德育工作计划中,抓住学校德育工作和专业的结合点,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前途,了解本专业的市场需求、工资待遇,了解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剖析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设计,把美好的未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毕业班学生中开展,无论在哪一个年级,这项工作都应当重视和加强。

3.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失败者,作为学校,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和家长的观念,让学生重树信心,点燃希望之火,增强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内在潜能。比如,以所选专业的内涵为内容开展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好、志趣、好奇、求知欲等内在动机;通过毕业生榜样示范,专业前景宣传等措施来展示学生未来的前途、奖酬、发展条件等,激发其学习的利益动机;充分利用学生心理中的社会竞争、集体荣誉、团队期望、角色的价值转换等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其学习动机。

另外,学校要教育学生克服“完人逻辑”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三、创新德育手段和方法

1.加强日常教育管理,改进管理模式

日常教育管理是学校德育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在完成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重新审视过去所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善于运用科学辩证的分析方法去剖析,寻找更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法。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要把德育工作由浅层次治标向深层次治本转变,由单纯的思想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以批评教育为主向以表扬鼓励为主转变。同时,要注意学习和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学校教育转化工作的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3.发挥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追求宣传效果的激励性

学校德育工作保持活力、常抓常新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和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要着重抓好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和校级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建设。

4.构建学生自律机制、增强学生自治能力

建立稳定的机构和制度,把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参与结合起来,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来开展。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重视学生自己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加深认识,增强体验,形成信念,养成习惯。德育不仅是说服、遵从,更应当重在选择、重在自律。

四、优化德育环境

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把净化、优化、美化校园德育环境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同时,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要赋予花草树木、艺术雕塑、文化景点、名人画像、警言语录等环境因素以新的教育内涵,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广大学生能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一种熏陶,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构建德育工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