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31 08:3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备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备调研报告

篇1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设备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于2011年8月24日—9月7日,分别对**、**、本部**、**、**、**4个主线厂,就设备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将调研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一、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现状

**设备管理的职能机构设在**,主要负责全司设备运行、备件、检修、固定资产投资、资产的调剂处置及水电等业务的管理。现有专职管理人员23人,平均年龄43岁。

从组织构架上看,各子公司、二级厂都设置了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设备管理和点检人员,虽然各单位对设备管理机构职能职责的界定有所差异,但从公司到厂/子公司、车间、班组各个层级的管理网络是健全的,运行是有效的。

2006年以来,随着红、**的相继投产,以及公司为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而实施的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使设备向着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连续化的方向发展,装备水平的提高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仅从资产数量和规模两个指标看,2005年以来,资产数量由8019台(套、幢)增加到17488台(套、幢),增幅达118%,资产规模由60.65亿增加到150.39亿,增幅达148%,设备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在逐步扩大和加深;随着红、**的建成投产,管理区域已从单一地区向跨州市发展,管理难度和复杂性也在加大。

面对挑战,近几年来,设备系统在继续坚持“预防和维修相结合,全面推行设备点检制”等一些经实践证明是有效可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为提高管理效能,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尝试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进行设备综合管理,一些结合实际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设备管理工作开始以专项工作的形式在实际管理中运用实施,比如: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备件定额编制、备件图纸电子化、检修业务功能承包、备件材料功能承包、技措项目的后评价管理等。这些工作的推进,在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以可控、经济的设备运行质量为生产保驾护航取得了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逐年进步,设备运行安全有效。

**近几年的设备运行和备件管理方面的主要指标情况

年    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资产数量

(台、套、幢))

8019

11899

12768

12945

17106

17488

设备利用率(%)

79.31

86.49

83.91

82.71

84.7

86.46

事故故障停机率(‰)

3.11

2.72

2.78

2.52

2.81

2.00

设备事故

11

19

18

9

11

7

备件平均库存(万元)

 

/

/

39712.80

53906.16

50530.04

备件总消耗(万元)

 

/

/

42049.54

56606.01

63005.01

备件周转天数(天)

 

/

/

345

348

293

(说明:备件指标中,2008年4月以前(ERP系统)未含红**的数据)

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2005年以来,在资产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1)事故故障停机率持续下降,设备事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设备利用率逐年上升,有效生产时间增多,设备处于稳定运行的可控状态,为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2)备件平均储备资金逐步控制,2011年8月备件平均储备48167.47万元,较去年同期降低了3353.58万元,备件资金周转天数也降至267天,为公司降成本增效益做出了贡献。

2、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的设备管理水平。

2008年以来,通过星级设备管理体系这一平台,“三大”规程和“四大”标准得到持续有效改进,健全了特种设备、安全环保设施、防雷减灾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了各生产单位/子公司、基层(车间、班组)的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了对生产现场设备跑、冒、滴、漏的治理,使设备运行、检修、备件、固定资产投资及资产处置等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有效,通过备件定额编制、备件图纸电子化等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设备基础数据和技术档案。同时,在开展星级设备管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设备管理队伍培养了人才,一大批年轻的设备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特别突出,为今后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可以说,星级设备管理工作,有效推动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实现设备低故障、低成本和高质量、高效能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支撑,其促进作用得到各单位的一致认可。

目前,此项工作正按PDCA循环的原则,持续不断地优化完善,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整体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及改进。

3、启动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对设备隐患的控制和管理力度。

2010年,以**厂为试点,启动了“设备点检网络化管理”项目。点检管理网络化的建成,进一步梳理和规范了设备点检管理体系,提高了现场点检工作效率,实现了点检记录无纸化,点检结果传输网络化,提高了点检工作实效,有利于设备管理的各个层面及时掌握设备状况,使设备点检工作得以真正落实,为及时消除设备隐患,防止设备事故、故障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拓展了SAP系统PM模块使用的宽度和深度,也为建立健全专职点检员的业绩指标,为指导、检查、评价点检员的工作提供了平台,为深化设备点检制找到了一条新路。这项工作今年继续在**、**及本部其它生产厂推广。

点检工作的加强,使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得到有效控制,以今年上半年为例,**烧结2#主抽风机,棒线厂四作区精轧23#轮箱,都是通过点检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避免了隐患的扩大及事故的发生。

4、设备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加强,方式不断创新,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近几年,在注重设备技术管理的同时,也围绕降成本这一中心,不断加强设备经济管理理念,功能承包、零库存、备件修复“三定”管理等工作的推进,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备件储备资金和备件库存,提升了设备的管理效能:

坚持推行修复“三定”管理(可修复性的判定、修复内容及价格的判定、修复后成果评定),采取正激励手段,修复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备件修复节约金额4875.88万元,2011年上半年备件修复节约金额3425.86万元。

维修工程预决算实施贴近管理,将事后签证变为事中签证,设备检修工程结算引入税收筹划,结合对检修合格施工方的管理,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检修工程费用结算税收实施办法,主要施工单位转入增值税合同签订、检修费用审定等管理程序,仅2010年就创造效益近400余万元。

逐步规范完善了闲置、报废资产管理制度,使管理流程顺畅,职能职责明确,奖惩适当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机制。2004年-2011年8月废旧物资处置变价收入累计达到2.2亿元,取得较好的管理效益。

5、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更规范。

几年来,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建设、调整运行机制来规范项目投资管理、约束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逐步规范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等管理制度,项目建成后的收尾工作进一步加强,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了决策科学、监管有效、效益优先;管理流程顺畅,职能职责明确,奖惩适当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2007年以来,重点组织了昆钢新区185抗震钢生产线,红**填平补齐,**钒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及一些除尘改造、烧结机烟气脱硫、风机水泵变频节能技术,钢渣回收等节能减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0.4亿,现在,**已具备年产870万吨钢的规模,**形成面对东南亚市场的精品**和型材基地,**也将成为提炼标准钒渣、精品**和优质带钢基地。

二、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虽在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降成本提升管理绩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范围和区域的不断拓展,管理精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标准的不断提升,环保考核力度的不断加大,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人员紧缺,特别是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设备管理系统的人员构成状况,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异,对后续生产组织工作是个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

(1)人员紧缺。近几年随着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充实到新生产线、转岗分流和自然减员等因素,导致设备系统人员紧缺。目前设备系统人员共928人,仅占在岗职工人数8.75%,其中设备管理人员:22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15%;设备点检人员414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9%。近期新区投产在即,人员紧缺问题不仅突出表现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方面,操作人员也同样面临紧缺问题。

(2)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目前公司设备系统中近82%处于30—50岁这个阶段,30岁以下年龄段人员不到12%,后备人员储备不足,已出现后继的年轻专业人员储备断层,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如机械、电气、液压、自动化等)、或操作维护专用特殊设备的人员(如行车、磨床、锌层测厚仪等)方面,问题更加突出,部分专业岗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对稳定生产影响很大。

(3)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设备系统人员统计情况看,学历为大本以上的有162人,仅占总人数的23.75%,其中研究生学历仅9人;410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仅占总人数的44.18%,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仅35人,仅占总人数的3.56%,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大型化、高水平装备的管理需要,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分析工作亟待加强。

(详见附件1:设备系统人员统计表) 

2、维修力量总体薄弱,维修技能下降,维修质量有待提升。

维检中心业务扩张后,维检力量和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骨干人员分流过多而补充不足,熟练技工少,补充人员短期内无法上手,所承担的维修任务和维修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由于技术力量不能有效集中,工作效率下降明显,特别是在中夜班对故障处理时,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时间较以往延长,拖延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已有影响生产组织的情况发生。

3、备件采购质量和采购周期的问题。

这次调研中还反映出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备件采购周期较长,不利于备件库存控制;部分备件虽然采购价格低,但质量差,使用周期短,使用成本高,甚至发生因备件质量导致的设备事故。据统计,2006年以来,因备件质量不良造成的设备事故就有23起,占事故总数的31.5%。因此,今后在备件采购时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性价比。

另外,备件修复管理过程中信息跟踪困难,部分备件外委修复周期过长。功能承包存在以包代管情况,功能承包消耗定额统计工作较为薄弱。

4、设备事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从2005年以来,虽然设备事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由于备件质量原因造成的设备事故占了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维护不周、失修引发的事故也占了一定比例,而且事故集中发生在2006、2007年,特别突出的是**,反映出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因素带来的后续影响;另外重复性事故也时有发生,**厂四烧制粒机2次事故、**2#精炼炉真空断路器击穿2次、1#转炉高速轴断2次,虽然是备件质量原因导致的事故,但也反映出我们在事故管理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反映出满负荷的生产节奏给设备带来的影响,也反映出拼设备现象,如何处理好生产组织与设备管理的关系是今后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实现至关重要的工作。

5、设备老化问题已开始逐步显现。

目前,整个公司设备的制造,投产年限不同,设备的装备技术水平差异较大,设备运行、维护的受控性也有差异。本部大部份生产线已投产近二十年,存在设备老化问题,特别是一些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困难,设备零星事故多;红、**设备也已运行六年,高炉、烧结机、连铸机等设备都面临中修问题。

6、工艺流程、设备档次对投运后的设备运行管理存在较大影响。

目前,昆钢的设计审查只能依靠少量工程技术人员把关,不能完全有效地对设计进行优化,因此有的项目存在设计上的先天不足。EPC总承包模式因时间节约、投资可控,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优势而在公司得到较多推广,但在建设过程中,因总承包**平参差不齐及考虑到其自身利益问题,总承包商存在降低工艺装备的选型档次问题,这也给投运后的设备运行管理带来不良后果。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和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下一步设备工作将继续按照“运行有效、保障有力、系统优化、节能降耗”的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针,从夯实基础管理入手,努力提升设备综合效能,发挥好设备的保障作用。

1、发挥设备能力,实现保产目标

下半年,发挥设备能力,保证生产稳定顺行,是设备管理最重要的任务。为此,需要全司设备系统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设备的点检维护,要将各个层级的点检、巡检工作落实到位,履行好日常点检和维护设备的职能,避免突发性事故。

二是正确操作维护设备,严格遵守制度,重申“清洁、紧固、调整、、防腐、安全”十二字方针,确保设备完好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是精心组织好后几个月的检修工作,确保检修质量和检修效果。

四是按照节点组织好新增产能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产,早日释放投资效益。

2、继续以星级设备管理为平台,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星级设备管理体现了对设备实行全面、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要求。完善的制度体系、程序体系、评价体系和改进体系,将有助于将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地推行下去,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

自2008年开展设备星级管理工作以来,成效有目共睹,但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星级设备管理向更高星级推进时,低星级基础工作保持巩固不够扎实,2010年评定时开具的不符合项及待整改项中,有100项不符合项,135项待整改项。其中一、二星级的不符合项47项占47%,待整改项110项占81.5%。因此,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推进星级设备管理的关系,将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地推行下去,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公司将加大星级设备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希望各单位继续深入开展好星级设备管理工作。

加强巩固一、二、三星级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也是我们做好一切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务必请各生产厂/子公司进一步加强落实好星级设备管理各项工作,真正使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继续做好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坚持强化备件计划源头管理。通过日常管理、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做到“建立计划管理网络、严格计划编审程序、完善计划管理制度、规范计划填报内容”,充分发挥备件计划龙头管理作用,确保计划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提高备件计划命中率。

为规范设备、备件质量检验管理,保证设备、备件采购供应质量,加强设备、备件采购供应流程中“监制、出厂前检验、到货检验、入库前检验、质量跟踪”等工作,减少或杜绝因设备备件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在投入使用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严重损失,各相关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昆钢股〔2009〕204号设备备件质量检验管理办法。

加强备件修复管理。进一步规范备件修复“三定”管理,完成在ERP系统建立备件修复申报(无纸化)管理模式,提高备件修复管理效率。

夯实备件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备件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继续组织备件定额工作,2011年备件定额编制率达80%以上;继续组织备件图纸电子化工作,2011年备件图纸电子化率达50%以上。

与国贸公司共同做好降低单一来源采购工作,抓好备件、材料的技术资料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物料申报管理,为保质采购打好基础。

3、坚定不移地推动点检定修制,并探索和推进操检结合的检修管理模式。

随着公司的继续发展,必然造成人员的进一步分流,检修力量的进一步消弱,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点检定修制,并探索和推进操检结合的检修管理模式。要以点检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通过分步推广设备点检网络化管理,深化设备点检制;要通过点检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梳理和理顺点检管理体系,完善优化点检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进一步明确点检职责,组织好各个层级的点检工作,建立起保障设备的四道防线。

加强岗位日常巡检。由操作工通过听、闻、看,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发现异常和隐患,及时修理,及时排除小故障;对关键、重点设备,班中定时巡检,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操检结合,建立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

组织设备专业联检。利用各种检测仪器,以一定的原则和技术标准为基础,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实时、动态的检查,通过点检网络化管理系统,将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统计,以准确及时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建立指导设备检修的第二层防护线。

专业联合技术诊断。即在日常点检和设备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状态发生变化的设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更深一层的技术检测跟踪分析,建立保障设备的第三层防护线。

设备劣化趋势管理。在已建立的设备状态档案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分析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状态的劣化规律,并将此规律作为进行预知维修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设备的第四层防护线。

3、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提高设备综合效能,为公司增效益做贡献。

设备管理最终要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费用,实现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要树立设备终生价值管理的理念,强调设备在寿命周期中全过程的管理,特别要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清楚明晰地界定项目的范围、工艺装备的选型档次,这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在招标时,除报价是最主要因素外,也要将从业资质等级、工程业绩、组织管理能力、信誉等因素考虑在内,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承包商。要以设备的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为主要参考指标,从设备的选型设计开始,全系统考虑设备终生价值管理。

要利用设备诊断技术,实现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保障设备运行状态稳定。把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作为未来设备管理需完善的工作之一。

要树立以“养”为主的理念,提倡主动维护。生产实践证明,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修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在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对重点设备实行重点监控维护管理,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仪器,要通过磨损检测、振动检测、温度测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倡主动维护,实现控制设备磨损,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目的,从而减少故障维修、事故抢修,不断优化设备维修制度,延长维修周期。

继续推行备件零库存、检修业务、备件材料的功能承包管理,规范和强化功能承包定额统计工作,制定下半年功能承包及零库存实施计划,清理现行功能承包项目并积极推进延续工作。

4、加强设备管理的队伍建设,加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当前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人力资源相对紧张。随着生产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管、用、养、修设备的人才要加紧培养和储备。

各单位在加强人力资源调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技术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是一个长期培养和积累的过程,要注重各岗位后备人员的培养,对具备潜力的人员,要提前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培养和锻炼。我们作为管理部门将组织好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各单位要组织好业务技能培训,完善个人自主学习提高的激励机制。

要加强对先进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研究,可组织国内同行业及各单位设备系统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对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设备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5、根据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思考和研究设备管理工作。

随着新区分公司的成立,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思路,今后**将形成**、**、本部、新区四大生产基地,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设备管理工作如何调整和定位,是我们设备系统必须思考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明确管理层次,明确职能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提升管理效能,为生产保驾护航。

四、体会和建议

通过这次交流、调研,我们较为真实地了解到了**目前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到了设备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更深地认识到,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环节,企业设备改造、更新换代与装备水平升级的速度,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精细化的要求,与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相比,在提倡对设备实行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的同时,更提出不仅要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还要重视它的经济管理,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率。

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通过全员参与来推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要从公司层面把设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要从政策方面加强正向激励机制,既要培养设备方面的领军人才、专家队伍,又要造就能胜任各专业、各岗位工作的一大批操作、维护、管理的能工巧匠。

篇2

一、招投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力设备采购、电力工程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是提高投资项目效益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工程建设中出现腐败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在电力设备采购、基建工程项目推行招投标制度和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过程中问题仍然不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量体裁衣。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招标方式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公开招标亦称无限竞争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凡是具有投标资格的潜在投标人都可参与竞争,招标人可广泛地选择投标人。邀请招标亦称有限竞争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招标单位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对投标项目潜在的投标人事先进行了资格预审,只向符合投标要求的投标厂商发出投标邀请书,故投标厂家数量较公开招标大为减少,给今后的评标定标工作带来便利。目前,从电力设备和工程项目招标情况可以看出,已进行的招标大都为邀请招标,招标单位邀请的对象一般是与本企业有着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以上供货关系的供应厂家,而对我们不熟悉,但产品质量更好、条件更优惠的厂家被排除在邀请之外。更有甚者在招标公告中公开明确一条:曾经在本公司有过工程业绩。最终,除了已经内定的施工单位,其他施工单位均无法参加投标。

二是倾向招标。招标方内定关系比较好的合作单位作为中标单位,招标中,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的招标方在介绍各家投标单位情况时,对内定中标单位进行重点介绍,并要求评委充分考虑,导致最终评标结果内定投标人中标。

三是借鸡下蛋。有些投标单位不具备人员、设备、施工技术等投标条件,而采取由其他具备条件的单位投标付给中标单位“感谢费”的方法骗取招标项目。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工程延期。

四是请人陪标,俗称“围标”。为减小竞争,投标方邀请私交比较好的同行前来投标,并事先将中标意向透露给参与投标的同行,投标中无论谁中标均由邀请方承揽此招标项目。

五是串通中标。招标方与投标方达成默契,在招标时,投标方压低投标报价,以确保中标,签订合同时,再以材料涨价等为由,将原投标报价提高。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为了杜绝“关系标”、“人情标”的现象,防止造成成本虚高和经济问题,我们在电力设备采购和基建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就如何规范招投标行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网上公布招标信息。为了避免目前普遍存在的邀请招标现象过多,使一些产品质量更好、条件更优惠的厂家排除在邀请之外的问题,我们通过委托的中介机构将所有大额招标信息通过中电联网站提前20天进行。同时,严格对投标方的资格预审,制定出资格预审的必要条件。一是根据投标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已掌握的信息对其资格是否满足要条件进行审核。二是根据实际情况赴潜在投标人处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质保体系建立情况、企业规模、设备、生产工艺等。避免投标人提供的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与政府部门颁发证件中的产品电压等级不符、伪造生产许可证和提供的企业规模、设备、生产工艺与实际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三是通过第三方对投标方的资格能力进行审核,即按投标方提供的其产品在电力行业使用表中的信息,向兄弟厂局了解投标人的相关情况,综合上述信息,确定投标人的投标资格。通过这种方法,可事先将不合格的投标人排除在招标之外,减少评标工作量,避免今后可能出现的合同纠纷,确保公司的经济利益。

2.重视评标专家库建设。为便于招投标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使招标过程趋于规范,我们建立了“评标专家库”,通过考核选取具有高级职称或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为专家库成员,今年又由28人扩大到72人。我们要求技术专家应熟悉本专业有关设备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及发展状况;经济专家要熟悉有关法律,有实际商务工作经验。在进行招标前随机从“评标专家库”中选取与本次招标无利害关系的专家作为技术组和商务组成员。同时行使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能,对整个招标过程进行控制。整个招投标过程必须有公司纪委人员全程监督。

3.大小项目均招标。我们规定,凡5000元以上的项目或需采购用品,能招标确定的均要采取招标方法确定,单价小的项目采取打捆的办法招标。比如今年在用电安全宣传活动中,需印制8万册安全用电小册子,厂家报价0.8元一册,经过招标单价下降为0.34元;京津新城电力安装工程中电缆招标通过招标使总借款下降近百万元;公司三个营业厅装修工程原报价均在15万元左右,通过招标,在质量不减的情况下下降5万元,在规范招投标过程的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

4.严格招、评、定三分离。在公开招标的同时,我们注意规范评标过程。评标在招标程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招标单位对经过初选合格,并且愿意参加投标的厂商,按照招标书中阐明的评标原则和方法,对投标人报送的投标书从商务和技术的角度评判投标人的能力,从中选取满足招标要求的供应厂商。规范的评标程序、严格认真的评标过程是保证所有投标人具有相等机遇的基础。实际操作中,我们建立了评委责任制和报告制度,确保每个评委都对其行为和结果负责。主要采用了易操作、公平合理的百分法,由专家对评分内容进行分类,从投标人信誉和业绩、能力、技术条件、报价等方面制定平分标准,各评委独立打分汇总,总分量高者为预中标单位。为确保招标结果真实可信,公司成立了定标领导小组,对评标排序结果进行审定,填写统一规范的招标项目定标记录,定标小组成员在经过审定的定标记录上签字后返

回招标中介机构,最后由中介机构向中标单位发放中标通知。通过采取上述方法,保证了招投标结果合法、合规、合程序。

三、如何遏制电力招投标中的商业贿赂和不正当交易行为

在电力工程物资采购招投标领域里,极易形成商业贿赂和不正当交易行为,其中作为电力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主体的电力相关部门是整体招投标过程的主角,从最初工程项目和采购需求物资的拟定、工程项目和物资的技术参数确定到采购结果评审再到货物验收环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些重点岗位和重要部门是商业贿赂和不正当交易行为的首要攻击目标。因此,采取有效手段遏制招投标过程中的商业贿赂和不正当交易行为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教育。在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投标行为的同时,要广泛开展反商业贿赂和不正当交易行为的教育活动,把“八荣八耻”教育贯穿到反商业贿赂、不正当交易行为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全过程,使重点岗位人员和各级领导都懂得,知荣辱方能成人,知荣辱才能为官,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反面典型警示和党纪党规教育,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同时,要建章立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和规范相关人员的道德生活。在此基础上,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违德行为,加强对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违主义道德行为的监督检查,严格电力工程建设和招投标行为,把荣辱观融入到每一名员工的内心深处,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全员参与监督是预防招投标过程中商业贿赂和不正当交易行为的的重要手段。遏制招投标过程中商业贿赂和不正当交易行为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司上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协调治理。其中,全员参与和支持,决定着有效预防的兴衰成败。首先,反商业贿赂和不正当交易行为不仅是全体员工的期盼和心声,而且是一个单位员工中传播最快,影响最大的信息,因此,全员参与监督具有高度自发的责任性基础。其次,全员参与监督最具有直接性。员工是公司的主人,公司领导干部或掌握人财物等重要岗位的人员均在员工最广泛、最直接的监督之下,因此,任何利用权力牟取私利的行为都很难逃脱群众的监控视野。第三,员工参与监督其措施更贴近实际,更具超前性。因为员工是企业利益的承担者和受益者。维护企业利益是员工的普遍心理,只要我们能正确引导,就能将这一心理转变为自觉的行为,如果我们能适时增设适当奖励办法,加之广泛的宣传教育形成强大氛围,一旦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员工就一定会及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防止危害结果的扩大化。第四,员工参与监督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对企业领导干部的信用监督,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对领导干部执行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监督;对领导干部在职期间个人财产收入情况和个人行为进行监督;对招投标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等等。通过全员参与监督,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抑制和弱化部分职务犯罪行为的形成,消除犯罪边缘人员的欲望。

三是加强党的领导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有效保障。加强党的领导,首先是发挥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力度,通过党内监督保证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是要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真正实现党政同一地位、各自负责,党委和行政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并充分发挥党委、行政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作用,使招投标活动在党的监督之下并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篇3

一、基本情况

2014年以来,“三省一区”经济增速换挡明显,总体处于低位徘徊。同时,由于改革进程加快,创业热潮显现,就业、社保、收入分配形势整体平稳。

(一)就业基本稳定,创业带动就业趋势显现

截至2014年11月底,辽宁新增就业65.1万人,完成全面计划93%,登记失业率3.4%,低于全年控制目标0.9个百分点。吉林新增就业人数52.39万人,同比下降7.3%,城镇登记失业率3.36%,低于全年控制目标1.14个百分点。内蒙古新增就业26.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03%,登记失业率3.55%,低于全面控制目标0.45个百分点。黑龙江预计到12月底,新增就业72万人,完成年计划120%,城镇登记失业率4.5%,低于全年控制目标0.1个百分点。

同时,各省区不断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创客乐园、云办公等新兴创业就业形态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待遇稳步提升

一是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截至11月底,“三省一区”参保人数分别为1763.3万人、673万人、1086万人和516.07万人,比2013年底分别增加2.0%、2.7%、2.3%和3.9%;二是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稳步增加。2014年,“三省一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月人均分别提高了184元、157元、224元和191元,调整幅度均在10%以上。城乡低保等托底性社保制度水平也稳步提升。

(三)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趋缓

前三季度,“三省一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9元、17147元、16618元和21331元,同比增长9.5%、9.4%、8.9%和9.4%,与2013年全年相比增速分别下降了0.6个、0.8个、1.5个和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纯收入9026元、6920元、6620元和6687元,同比增长12.3%、12%、12.1%和12.6%,与2013年增速基本持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推进,“三省一区”产业结构渐趋改善,但仍不够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8.6∶52.7∶38.7、11.6∶52.8∶35.6、7.4∶40.8∶51.8、9.5∶54∶36.5。二产占比过高、三产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隐性失业等问题影响就业长期平稳和质量提高

一是隐性失业问题可能显性化。部分企业近来一直处于亏损或开工不足状态,为解决人员过剩问题,大多采取了内部转岗、降薪等措施,隐性失业问题在部分行业和领域颇为严重,而在现行失业统计难以体现。

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三省一区”均反映受职业技能和择业观念等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存在用工荒、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现象。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者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就业技能培训层次偏低。受各类技能培训规划整合不到位、补助标准偏低等因素影响,职业技能培训整体水平偏低,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受到制约,难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中级职业技能院校定位不清、资金不足也成为影响高技能人才持续稳定培养的重要因素。

四是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过窄,结余量大,闲置问题较为突出。“三省一区”由于国企占比高,失业人员少,表现尤为突出。在当前企业普遍反映社保缴费负担偏重下,失业保险作用、费率和支出范围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五是创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政府对创业的服务引导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到位,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尚难及时充分解决,部分地区企业注册登记、税务执照办理等手续依然较为复杂。

(三)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

一是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赡养比过高。“三省一区”赡养比分别为2.1∶1、1.7∶1、1.4∶1、1.9∶1,远高于全国3∶1的平均赡养率,且人口老龄化速度还在不断加快。黑龙江反映其退休人员每年以2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持续增大。

二是社保扩面面临较大压力。由于近年来社保持续扩面,大中型企业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小微民营企业扩面难度大,近期扩面对象中即将退休人员占比较高,在职参保人员增速缓慢,扩面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现行养老金调整机制对其制度健康运行造成了较大冲击。“三省一区”普遍反映,现行通过行政方式调整养老金,未充分考虑基金自身平衡和各省实际,原本沉重的养老金支出负担压力更大,缺口进一步增大。

(四)部分地区低收入人群生活受到影响

黑龙江省反映,其13个地市中有4个煤炭和2个森工城市,近年来随着能源枯竭,企业转型,大量工人下岗,相当部分人员陷入贫困,基本生活难以为继。同时,全省除城乡低保对象外,还有部分城乡低收入群体处于低保边缘,生活十分困难。

总的来看,“三省一区”就业、社保和收入分配领域当前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形成的。一是当期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速趋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二是历史原因,主要有国企改革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等;三是制度自身原因,如就业创业机制不健全、社保体系不完善等;四是管理原因,如职业技能培训过于分散,社保监察力度不足等。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着眼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形态变化的现状,也要痛下决心、采取措施,尽快解决历史问题;既要不断完善制度,也要加强监督管理。

三、对策建议

(一)找准自身优势,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工作

“三省一区”应立足自身独特的经济结构、产业特征,挖掘发展潜力。一是发挥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一方面做好能源产品深加工,另一方面拓展非能源领域工业产业链,不断扩大非能源产业在经济中比重。二是依托产区优势,开展农牧产品深加工,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是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时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带动更多就业,释放发展潜力。

(二)综合施策,促进就业增长、提升就业质量

一是做好就业质量监测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隐性失业等问题做好跟踪监测,及时出台应对措施。二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抓住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完善政府引导服务机制,构建创业人、投资人和政府沟通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三是进一步整合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市场需求,统筹各类培训项目,创新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针对性。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四是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带动就业规模的扩大。

(三)抓紧研究社保重点问题,推进关键领域改革

一是加快研究出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操作性方案。适度平衡各地养老负担,统一缴费标准,降低社保费率,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促进地区之间形成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完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职工养老待遇调整机制。激励更多人多缴费长缴费,实现制度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三是妥善解决社保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历史成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四是研究修订《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其防失业促就业作用,适度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或实行浮动费率制。

(四)立足发展,发挥好就业社保在收入分配中作用

篇4

安全生产管理调研方案目的

广西公司成立时间短,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安全管理基础薄弱,所属各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排此次调研,学习借鉴河南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良好实践和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广西公司和各三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调研

时间

调研

地点

北京、河南公司及所属单位(平顶山发电公司、开封发电公司)

调研

人员

广西公司安环部(2人)、各三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骨干人员(每个单位1人)。

调研

内容

工作内容:

1.审查广西公司安全顶层设计方案

组织各三级单位安全骨干人员到中央研究院与设计院安全管理专家对方案进行初审,并补充完善。

2.学习河南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良好实践

(1)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反事故二十五项措施及技术监督)

(2)安全目视化管理

(3)安全生产门禁系统管理

(4)三基管理

(5)7S创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

(6)班组安全建设示范管理

开封发电公司设备维护班二次班被列为集团公司的安全建设示范班组,对广西公司维护班组安全建设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行程

安排

1.6月19-20日:北京,审查安全顶层设计方案)

2.6月20日:河南公司(郑州)(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

3.6月21日:开封发电公司(开封)(7S创建、班组建设、三基管理)

4.6月22-23日:平顶山发电公司(平顶山)(安全目视化管理、安全生产门禁系统管理)

调研

报告

参与调研的各三级单位分别编写调研报告,并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广西公司安环部负责形成最终调研报告,将学来的良好经验在广西公司范围内进行推广。

篇5

该调研报告得到索丽生副部长和刘宁总工的重视和肯定,要求对调研报告中提出的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标准化、运行管理和优势资源整合利用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研讨落实。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年10月11日,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水利部副部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长鄂竟平出席会议并讲话。鄂竟平副部长强调了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前阶段工程建设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下阶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要求。

会议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主持,水利部总工程师、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宁做总结。项目办公室李坤刚和张建云两位副主任分别向大会做"工程建设管理"和"设计与建设计划"工作报告。

珠江水情测报系统及决策支持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

20*年9月20日,由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咨询中心、水文局编制的《珠江水情测报系统及决策支持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北京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审查。

会议认为,珠江流域的洪涝、风暴潮灾害频繁,随着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域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满足流域的防汛抗旱调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及水环境保护,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会议基本同意加强珠江干支流重点水文站的测验能力建设,开展珠江重点水库报汛站的水情测验设施设备建设和报汛通信组网建设,进行珠江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与有关省(区)等的数据通信网络建设,以及珠江流域决策支持数据中心建设等建设任务,在重点满足流域防汛抗旱需要的基础上,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环境保护等提供服务。

太湖流域防汛通信监测系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年9月19日,太湖局组织召开了"太湖流域防汛通信监测系统工程竣工验收会"。会议听取了太湖流域防汛通信监测系统工程指挥部关于项目建设管理的报告,观看了系统运行演示,查阅了工程档案资料,讨论形成了验收鉴定意见。

会议认为,太湖流域防汛通信监测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工程建设符合设计要求,投资控制合理,工程档案符合归档要求,工程质量合格,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流域防汛和水资源调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好信息化攻坚战稳步推进海委信息化工作

20*年9月20日,海委有关部门的领导听取了信息化项目建设办公室关于目前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以及近期工作安排的汇报。会议对海委下阶段工作做出了明确安排。

汇报认为,海委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正处于攻坚阶段,在今年和*规划前几年,海委信息化要体现出整体成效,要着重做好几大重点信息化工程的整合工作,保证海委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篇6

关键词:调研目标;调研方法;渠道

中图分类号:F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262-02

截止2008年11月中旬,各主要品种下跌高达2000-3000元/吨。由于近两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市场市场出现了几次急剧的涨跌行情,一些钢铁企业由于对市场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采取一些不理智的竞争行为,加速了市场的恶化,而且使自身受损,产品库存增大,资金压力陡增。部分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所以如何认识市场、把握市场的变化趋势,并预先做出判断,这其中企业的市场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大多数钢铁企业都有自己的市场营销调研部门,他们每天定期向营销管理层提供最新的钢铁市场变化、营销分析和一些非经常性的调研报告。但是决策管理层对其提供的信息,常常感到不满意,觉得可供利用的信息太少,而不能利用的信息太多,或者重要的信息来得太迟。使营销决策者很难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往往错失良好的市场时机,失去赢得市场的大好机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钢铁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拥有一支精明、能干的调研队伍,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钢铁市场信息,能使营销决策者超过他的竞争者,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利用他的目标市场,开发出适合钢铁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拓宽营销渠道,占领新市场,以及可以更好地制定履行营销计划。

1 确定钢铁市场调研问题,找准市场调研目标

营销决策层对调研的问题往往是根据市场状况、供求关系和企业自身需要来确定的。经常是市场上热点和难点问题,调研人员根据决策层的意愿确定调研问题,有时也可根据调研人员需要。调研问题确定后,准备决定立项和专题调研,找准市场调研目标。2根据市场调研目标。制定详细地调研计划

市场调研的第二阶段是要求制定一个收集所需信息的最有效计划。作为一名调研者,在设计调研计划时要考虑本企业的成本,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以最少的时间和金钱获取最大效果。调研计划主要对钢铁市场的资料来源、调研方法、调研工具制定详细地调研计划。

2.1 资料来源

调研计划一般要求收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调研人员首先收集第二手资料,通过媒体网络对调研的问题有个初步了解。根据收集的第二手资料和调研问题,分析、判断第二手资料欠缺和准确程度,再决定收集第一手资料。收集第一手资料需要制定一个正式的调研方法,去实地调查。

2.2 调研方法

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大致有两种:实地考察和小组座谈。

2.2.1 实地考察

派调研人员到当地钢材市场收集最新的市场变动情况、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动、社会库存等。与有经验的经销商分析、预测市场变化,采取什么营销策略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等。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和市场调研计划,到当地有实力生产相同或相关钢铁企业调研,交流市场信息,保持友好关系,经过多次交流后决定可否作为市场信息的采集点。

2.2.2 小组座谈

经常有选择性地邀请对钢铁产品有需求、有经验的客户组织起来,召开小组座谈会,分析、讨论钢铁产品价格形势和需求变化、服务方式等,认真听取客户反馈的市场信息、营销策略等。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对谈话记录的研究,可以真实了解客户对钢铁产品的态度和行为,使调研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充实。

2.3 调研工具

钢铁企业营销调研人员在收集所需信息获取资料时,最可选择采用的工具是调查表。营销管理部门组织有丰富经验的调研人员,对本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认真挑选,反复思考,通过书面形式发送给所要调查的单位。通常我们把调查表分为简单式和复杂式。简单式采用选择题型,由被调查者从中选出一个或多个答案,这种题型一般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快捷,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复杂式调查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提出的问题采取逐步深入的方式,有选择题和问答题,这样可以了解更多信息,便于解决问题。

3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用信息

收集有用信息是钢铁企业市场调研中最重要和最容易出错的一环。在进行市场调研时,被调研者敷衍的态度和不诚实回答,都会使收集的信息不真实,丧失可以利用的价值。我们时常利用借助走访客户,对现有客户进行调查,仔细询问其产品的营销状况、产品价格,以及本公司的服务水平等,达到收集所需信息的目的。对竞争对手的调查,采用同相关行业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把本单位的基本情况、设备、产品、价格等提供给对方,对方把本单位的营销策略、营销网络等提供给自己,得到信息的交流。

同时要十分关注钢铁产品上、下游产品的市场。对上游产品主要收集原、燃料的价格、市场需求和运输成本。对下游产品重点是需求数量、需求种类、市场价格和社会库存。当上游产品价格稳定时,下游产品社会库存相对大时,下游产品的价格就要下降,我们生产的产品价格就要下滑。反之亦然。此外,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国际、国内钢铁市场行情,以及钢铁产品的进出口情况、投资、贸易政策等。

4 根据调研来的各种钢铁信息进行鉴别、分析和判断

市场调研者把调研来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分类,经常把被调研者分为竞争者、潜在竞争者和客户三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把所有竞争者的产品、价格、材质、数量、地区、产量、地区、成本、库存等情况以表格的形式逐一列举出来,同本单位相同或相关产品对比、分析。对上、下游产品每月绘制价格曲线图,直观地表现出价格变化。把客户反映的市场状况,结合调研来的情况,进行鉴别、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剔出不真实的信息。

篇7

[关键词]ACRL2010年调研报告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CUL) 学术型图书馆 发展趋势

[分类号]G250

2010年2~8月期间,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在康奈尔大学图书馆(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CUL)学习,了解了CUL的一些工作。印象较深的是,在今年经费预算减少的情况下CUL为保持甚至更好地提供服务所做出的努力。正值美国学院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ACRL)在6月下旬学术型图书馆2010年十大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之际,针对报告提出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实践和服务工作,并据此提出对我国学术型图书馆发展的一些思考。

1 ACRL调研报告:2010年学术型图书馆十大趋势

ACRL的研究、计划和审查委员会在《学院与研究图书馆新闻》上了“2010年学术型图书馆十大趋势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以文献综述和电子邮件调研的方式完成。该委员会给9812位ACRL成员发出调研邮件,得到的反馈比例约为5%。

如果对调研报告中的十大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可以总结为4方面内容:

・预算压力对图书馆在人力资源、资源建设、自身定义等方面的影响;

・用户对图书馆有更好的期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已经得到扩展,如在知识产权、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同时,图书馆自身也在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图书馆继续受着信息技术的影响。

这个在6月底出炉的报告可以让美国学术型图书馆的近期规划做到有的放矢,因为美国很多大学图书馆的财政年是从每年7月开始的。

2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现状和2015年发展方向

CUL有18个分馆,分布在伊萨卡、纽约市等地。作为美国十大学术型图书馆之一,CUL是学校内学习、教学和科研的很好合作伙伴,这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①CUL提供多种资源,从稀有图书、草稿到网络数字资源,包括800万册印本书,36万册电子书,9.4万册印本和电子期刊等;②在康奈尔,图书馆是促进信息发现和知识收藏的活跃中心,用户通过网络获取电子资源,图书馆提供个人和团体的学习空间;③专业咨询馆员为科研工作、学习和教学提供个性化帮助,如,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如何申请课程等。

CUL目前受到的主要挑战在于“购买力下降,读者要求变高,馆舍空间使用需要转型,大部分馆藏无法被电子馆藏取代”等。同时,学校也对图书馆提出要求,如“改善资源建设投资,探索分馆合并,改善与他馆的资源共享及传递,评估图书馆的各个项目和服务,参与全校重新调整支持教学的IT服务机制”等。据此,CUL提出2015年发展主题是“用减少的资源来重新预想CUL”:在当前经费减少的环境中,CUL也要为教学、科研和学习提供更好服务,继续建立物理空间和虚拟存在之间的更大平衡,同时,减少图书馆数量。文献资源+馆舍空间+馆员技能,结合读者的需求,这些因素将用来重新设想CUL的服务。

3 以CUL为例来解读美国学术型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

3.1 趋势一:用户需求驱动学术型图书馆资源的增长,也将包括新的资源类型

“报告”中提到,预算缩减、用户对电子访问的偏好以及无法续订全部收藏的现状使得美国很多图书馆从“just-in-case”变为“just-in-time”,不再是尽可能地提前订购或收集用户可能需要的资源。用户希望是从图书馆获取全文资源而不是资源发现途径,这些资源包括特殊资料、档案文件、学术成果。在接下去的4~5年虚拟数据分析工具也将在校园中得到应用。

在CUL,不同学科馆员负责不同学科领域的资源建设,且在对口院系中有稳定的用户评价团体,直接在用户需求上建设资源。此外,CUL充分挖掘馆藏,自建有50多个具有当地特色或信息类型特色的数字化数据库。

3.2 趋势二:预算压力下图书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许多图书馆都面临着年度经费削减,馆员很关心预算压力对吸引和保持图书馆工作人员、馆藏建设、图书馆服务以及图书馆创新的影响。随着一些图书馆员的退休,相应岗位会消失,同时馆员延迟退休也相应减少了新馆员的机会。

CUL寻求途径应对经费消减压力:调整馆藏与馆员支出比例,物理图书馆转变为虚拟图书馆,计划把昆虫图书馆合并到其他馆,从按院校分馆理念转向支持跨学科研究的图书馆簇(library cluster),进一步扩大与其他同类机构的合作(如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共建,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合作等),与出版社合作发行数据库,和Google、Amazon合作销售数字化图书。

3.3 趋势三:高等教育持续变革要求图书馆员具有多样化技能

技术变革影响着图书馆的馆藏和使用方式,馆员需要不断扩展技能。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人员到图书馆中工作,同时图书馆也提出新的职业发展计划,图书馆员的学位将改变或者扩展。

在CUL,岗位存在一定的轮换,需要馆员们具有多样化技能。CUL很多工作会议都是公开的。今年5月它组织的培训周给笔者印象较深,包括了30多场报告,涉及各方面工作,甚至包括馆员职业生涯的规划。

3.4 趋势四:对图书馆的评价和问责压力将增加

图书馆需要用数据来证明他们对用户和机构的价值。在当前有限经费资助下,图书馆更需要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找工作、基金申请、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影响。

CUL已经被学校要求“评估图书馆的各个项目和服务、对比它们对读者的价值是否高于文献资源建设的价值”。CUL在2015年规划中也提出,将在了解需求、了解竞争者、寻求伙伴、承担服务重担等方面做出决策。

3.省略)。

3.6 趋势六:移动设备指数增加,新的应用将推动新的服务

手持设备如新款手机、iPad等驱动了用户需求和期望,例如学生希望从手机中使用课程管理系统、图书馆服务;也有更多的图书馆通过短信和移动界面提供参考服务。图书馆员需要创造性地思考如何为用户发展移动服务,这也将牵扯到人员、培训、预算、推广和设备等问题。

如CUL两个移动服务的例子:①CULite-图书馆的移动界面,可以搜索图书馆的联合目录、查找图书馆开放时间、管理自己的图书馆账号、给图书馆员打电话发邮件或写短信、搜索有影响力的移动链接,当然,用户首先要拥有iPhone;②We’re on Flickr!-CUL数字化图书馆珍藏的一些图片(这些图片已过了版权期),放到Flickr上,这样,任何用户都可以登陆Flickr来获取这些图片。

3.7 趋势七:不断增加的合作将扩展图书馆在本机构内外的作用

抛开图书馆物理距离,馆员们正在利用Google Does、Wikis等工具来进行合作,合作形式多样化:与教员的合作将把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到课程中,与科研人员一起工作可以访问他们的数据集、项目信息、论文等,与信息技术专家的合作可以建设在线指南和网站的用户友好界面,与其他机构馆员的合作可以改善开源软件、共享资源和订购资料。

HathiTrust共享数字仓储(http://w省略/)和2CUL(http:///)是大范围合作的两个例子,前者开放给全世界的科研机构来共享人类知识的收集、组织、保存、交流。2CUL是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建设的创新关系,由A.Mellon基金会提供38.5万美元的资助,支持两所大学在资源、联合目录、电子资源管理、数字长期保存等方面更广泛集成。如分地域建设南亚馆藏,合购回溯数据,共享网页长期保存技能等。

3.省略/),它由美国NIH资助,为期两年,资助总额1120万美元,共包括有CUL的美国7所大学参与。

3.9 趋势九:信息技术持续推动服务模式和所需技能的改变

云计算、增强和虚拟现实、发现工具、开源软件以及社会网络工具,成为影响学术型图书馆的重要技术变化,这些发展将影响几乎所有的图书馆运行。两个令人兴奋的发展是:“OCLC的web-scale library manage-ment services”以及发现工具,它们提供了多种资源的单一界面,提供更快更好的检索结果。

除信息技术支持的多个研究项目外,CUL正在建立信息技术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在资源建设、保存和长期存储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如改造图书馆网站、建设数字化数据库等。

3.10 趋势十:图书馆的定义将随着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重塑而不断扩展

大多数图书馆的物理馆藏在减少,很多资料被放到了仓库,腾出的地方被用来规划学习和合作空间;增加了支持学术服务的写作、辅导、传媒中心。远程的、在线的培训课程在增加。图书馆员也在扩展图书馆的虚拟呈现,如加入课程管理系统和在线社会网站等。如何转化图书馆物理的和在线的服务价值来支持教学和教育目标,成为一个正面临的挑战。

以上情况在CUL中也存在。CUL正在规划一些图书馆的合并或转变为虚拟图书馆,同时,一些图书馆在调整空间布局,增加更多的学习区域。图书馆员也在努力利用网络来扩展图书馆的影响,如在Facebook上通过个人主页来展示图书馆的工作和服务。

4 对我国学术型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从ACRL调研的十大趋势以及CUL的现状来看,美国学术型图书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目前我国学术型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科研过程的不断变化而带来的挑战,以用户满意为目标、面向知识内容、面向解决方案、面向增值服务、服务内容个性化等特征的知识服务,正成为我国学术型图书馆工作的生长点,知识管理、知识组织、深化学科化服务、提供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拓展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等成为趋势。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与美国学术型图书馆同样的问题:如何用更有效的服务来实现对用户的价值?如何达成图书馆之间的强强联手?如何在服务推广上做更多努力?

参照ACRL报告以及CUL的工作,笔者提出对国内学术型图书馆建设的以下思考:

4.1 建设适应知识过程的知识服务

科研过程已经发生改变,用户提出了围绕科研过程的知识服务需求;同时,科研产生的大量、多类型的成果需要管理。学术性图书馆需要调整服务模式,建设分层次、有规模的知识服务,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设的专业领域知识环境、CUL建设的VIVO,这些虚拟学术交流环境、信息服务空间为用户提供了围绕科研过程或跨领域的综合信息服务,让用户也重新认识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本质。

4.2 提升图书馆员的工作能力

图书馆通过提供对内部信息的知识管理,例如建立机构知识仓储,通过提供最佳实践、案例学习,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习交流活动或在研项目介绍,通过鼓励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术休假,有责任为馆员创造学习途径和知识获取途径,提升馆员的创新工作能力。

4.3 多途径开展图书馆推广

图书馆的科研型工作首先应该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满足上,真正体现出学术型图书馆科研推动服务的能力,据此再利用多种方式来推广图书馆服务,如建立图书馆产品品牌,利用社交网络,设计较完善的服务宣传项目,挖掘特色馆藏举办展览,让用户了解图书馆。

另外,针对CUL在物理空间服务的一些特点,笔者也认为可供国内图书馆参考,如CUL提供面向学生的课程服务、提供大量的学习空间和讨论区域、大数量提供计算机硬件和设备(如用户自我服务的网络打印机、扫描仪,甚至提供笔记本电脑的借用),这些表明,用户在CUL是自我服务,而不是寻找图书馆的服务。

篇8

关键词 《装饰材料》课程 实践 应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装饰材料》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合理的选材、用材的能力,同时对《施工工艺》《室内空间设计》《空间陈设艺术》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从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来看都侧重于理论,但课程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很强、很实用的实际指导作用,仅凭大多数的理论学习和课堂上有限的课时教学很难培养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1《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依靠课堂内大量的理论教学不符合本课程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

《装饰材料》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材料的主要成分、分类、属性、特征、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发展趋势等方面。学生对主观内容可以直接通过理论的学习获取并吸收知识要点,但是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应用范围等方面需要大量的实践,仅依靠大多数高校教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达不到知识面的整体覆盖。高校教师一般教学偏向于学术性,对于制作工艺等实践性的知识点和方法还是有所欠缺,必须借助相关专业领域技术人员的支持与辅助,我们常说“术业有专攻”,实践性还是长期施工和操作设备的技师更专业,如果只是理论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更不要说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特别是对于我校此类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校,应该尤为重视。

1.2课后的训练形式单一,对装饰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经过调研和自我教学总结,《装饰材料》课程的课后训练形式基本以Word文本形式市场调研报告为主。此类的训练形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市场调研中,由于调研人是学生身份,考察常常受阻,阻碍资料的收集与提取,给学生的调研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2)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有很大惰性,不愿意主动去调研和学习,因此调研报告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应付态度明显。

(3)调研报告以文字和图片总结为主,缺少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对装饰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以上是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如果要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积极做出调整或改革。

2树立“三大目标”为人才培养方向,努力做到专业、企业、行业与时俱进

既使本课程得到一定的改革与拓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急需高级技术性人才的缺口。

2.1理论框架与实际施工工艺相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高校教育体系是根完整的教育链条,每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才能力的培养。作为《装饰材料》这门应用性、专业性、拓展性很强的课程,校方应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不断开拓本课程的实际操作材料、工艺、硬件设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材料加工工厂或学习材料的施工工艺,参与制作和操作,掌握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属性、装饰功能和应用范围,特别是要领性的环节,学生必须动手实践,实践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最好方式,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实在课程的具体环节中。

2.2授课与行业市场考察同步进行学习,以“专业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为目标

对于市场调研存在的问题,作为学院或者相关负责教师可以与企业或者品牌销售店面提前取得沟通,商家和学生形成很好的交流,能够让学生在装饰材料店面中多接触、了解新兴材料或者产品,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思维,积极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装饰手法,培养出适合装饰公司、企业的材料研发部门等岗位大批量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做到专业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

2.3通过专业技师在实践操作和材料施工中的辅助教学,以“优化课程设计与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课程的设计除理论讲授之外,应该多加入一些实践操作的环节和课时安排,专门设置实训室或工作室。由于多数的高校教师更偏重学术性,在设备的操作或者材料施工方面比较薄弱,可引进兼职技师进行辅教学,使材料的实际应用方面要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训练,同时采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分离考核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与企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行业接轨。

《装饰材料》课程应该注重装饰材料的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因为学习装饰材料根本目的就是更准确更合理在装饰、装修工程中运用,体现出材料的价值和高品质的环境效果,因此实际应用很重要。在装饰材料店面考察和深入加工工厂进行实际操作学习体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特色,同时起到拓宽知识面,提高兴趣点,加强实践能力的作用,为培养高校应用型和多方向的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篇9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既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加强对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是保证粮食符合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建立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抽查、监测制度。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检查粮食的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收购、储存活动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

根据目前现状,县(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最基层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对粮食质量进行抽查监测的直接执行者,也就是说,监测把关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是否到位,县(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监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必要的经济投入。

粮食质量监测内容虽然较多,但比较容易,对仪器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然而对原粮卫生监测所包涵的内容较广,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收获期的粮食(原粮)进行农药污染监测;二是对收获、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三是对原粮储存过程中用于防、治虫、霉熏蒸剂残留的监测;四是对其他化学物品对原粮污染的监测。要对粮食(原粮)进行以上内容的监测,就必须要有很专业的检测技术、性能可靠的检测设备和工作认真负责的专业检测人员,这些对目前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的确是一大难题。就本人了解,目前xx地区各县(市)能开展这项工作的粮食局确实很少,原计划经济时期功能齐全并为粮食质量、卫生监测做出贡献的县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在粮改时先后被撤掉,检测人员也先后被裁减掉,即使保留下来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人员减少而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本人认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赋予的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的职能,就必须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尽快落实“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规定

根据《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十八条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法律、行政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履行粮食质量、卫生监管与服务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使命,是做好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的基础。()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本人认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必须尽快落实《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十八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恢复或加强县(市)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要用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的技术力量来开展这项工作。

二、必须配备相应的监测人员

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检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就质量检测而言,既有物理检测,也有化学检测;既有常规检测,也有专项检测;既有原粮检测,也有成品粮检测。特别是原粮卫生检测、农残检测、微生物毒素检测、薰蒸剂残留检测的技术性较强,其中专有名词多达上千个,检验项目多达近千种。因此没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不断充实和培训检化验技术人员,充分调动粮油检测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检测人员的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培训粮油检测人员,以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把粮食检测工作引向科学、便捷、准确的方向,并使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充分吸收引进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粮食检测的科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三、必须添置相应的监测设备

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必须凭借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必需要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标准检测方法等进行取样、检测;因此,为确保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就必需要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应用最新标准,添置最新检测设备。目前,各县(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没有专职检测机构,更谈不上拥有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因此,建立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化验设施、设备,及时更新旧的仪器设备,配齐检测需要的各类化学试剂、药品应是当务之急。

四、必须落实相应监测经费

篇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81号)、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80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83-01

一、假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加强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有效拓展课堂教育提供时间保障。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引导在校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由于假期社会实践的时间较长,多为一个半月,具有时间优势,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体验社会和拓展课堂内容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2.加强假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化。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主动要求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假期社会实践可以从时间上保障学生更好更细致地深入社会,触摸最具体的社会基层问题,进而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社会,增长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更快更准确地完成社会角色的定位和转换,这是其他类型社会实践所不具备的优势。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后学生应尽快完成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化,而假期社会实践可以有效促进角色的顺利转变,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假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这种角色的转化,使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和升华。

3.加强假期社会实践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用型人才如果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个人的发展机会将更多,对社会的贡献将更大,这是社会发展对管理人才专业化的社会要求,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大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提高管理能力的机会。假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参与持续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的行为,可以全面锻炼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能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假期社会实践中,参与的学生需要负责部分管理工作,参与实习单位或者部门的分配工作任务、安排工作进程、检查工作质量、与实践单位沟通与联系等,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同时,一些假期社会实践小组的工作任务本身就含有管理的成分,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管理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诸多经验。

二、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假期社会实践的活跃程度不高。假期社会实践教学作为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设置的初衷是希望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但在实施过程中,明显出现了学生参与人数有限、活跃程度不高的现象。同时,由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导致部分学生对活动认识不够,主动参与意识不高,存在虚假参与和不参与的情况,使活动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出来。

2.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缺乏连续性。假期社会实践因教师、领导、能力、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没有形成稳定的状况。目前,假期社会实践存在较多的自由状况,导致实践活动不能以系列活动的状况出现,不能真正配合专业教学计划的进度,使教学与实践出现相脱离的状况,实践活动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较为明显。

3.假期社会实践存在“重形式而轻效果”的现象。假期社会实践一般是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内容,组织学生根据专业学习情况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一项课外拓展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的前期组织任务比较复杂,实践中的调研任务的安排比较细致,实践后的总结任务比较繁重。同时还涉及实践场地的安排、实践经费的筹集、实践时间的协调等问题。因此,必须在暑期社会实践前做好充分的动员、组织和协调工作。曾有报道指出,几乎所有的社会实践小组都随身携带相机等拍照设备,到实践地后先做的不是调研,而是拍照留念。最后调研报告的形成多是通过文献查阅所得,内容缺乏实践材料的论证,而最终评定的参照标准也是调研报告,所以使得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成了走形式。

4.假期社会实践的调研结果可操作性不高。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学校组织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带着既定调研课题进行的活动。调研前应由专业教师进行调研指导。大部分学校都有规范的调研活动的计划和流程,并对调研材料的收集和调研报告的撰写有标准要求,但对调研框架的设计和调研内容的组织缺乏相对专业的指导,导致学生调研报告的撰写结果过于理论化,实践可操作性较差。同时,对调研结果考核的标准也不完善,使得学生对调研报告内容的组织不明确,进而导致调研材料过于形式化,不能很好地解决调研中出现的实践问题。

三、探索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思路

1.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效化管理。结合专业所学积极拓展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除了可供平时的专业教学实习之用外,还可以将其拓展为假期社会实践的基地,建立长期的实践合作关系,为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提供稳定的场地。这种稳定的实践关系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在满足学校教学需求的同时,提升企业的专业水平。

2.把假期社会实践纳入专业的教学体系,实现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假期社会实践是结合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精心设置的,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假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深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大学生课堂理论知识。在假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应将其纳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和管理中,并科学地规划和引导,实现假期社会实践设置的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