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09:4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品行业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产品行业调研报告

篇1

在厨房餐桌食品市场里,哪些品类是品牌处女地?哪些品类市场潜力大,最具打造大品牌的潜质呢?

福来“厨房餐桌食品品牌”课题专家组对厨房餐桌上的所有重要食品品类进行了研究,从市场容量、市场集中度及市场机会、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度三个方面,对这些品类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筛选出如下七 类厨房餐桌食品品类,请企业家们重点关注。这七类食品是品牌的处女地,具有做大市场做大品牌潜质。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类:主粮及各类小杂粮

市场容量:

市场机会:

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

1、大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65%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每年大米需求量在2.4亿吨,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是散装米,大米加工企业达7000多家,小包装品牌大米销售量还不到市场销售总量的2%,整个行业呈现“小、散、低”的状况,行业集中度亟待加强。

在市场上,大米品牌初现,但是缺乏领军品牌。金龙鱼大米、福临门大米虽然品牌响亮,但一是刚进入大米行业,立足未稳。二是在品牌上是延伸品牌,专业品牌出现后未必能够坚守住地位。

品牌为数不多,品牌方法欠缺,一些所谓的品牌是"东北大米"、"安徽大米"、"泰国香米"这样的产地品牌,抑或是"优质大米"、"中国大米"这样不着边际的貌似品牌,品牌力不强,品牌含金量不高。

市场开始呼唤品牌大米。 一方面,“毒大米”、“陈化粮”等事件促进消费者对品牌大米的需求增加,对大米的营养、安全更加关注。另一方面,日本“越光”大米以每公斤约99元的天价进入中国,震撼了米业,企业打造优质品牌大米的激情被点燃起来。大米消费追求优质、口感、外观等高品质要素的时代已经到来!

“太空营养米”、"有机米"、"胚芽米"、"富硒米"、"免淘米"等功能型大米兴起,新概念层出不穷,甚至上海出现过包装畸形的天价“瓷器大米。功能可以有,概念可以要,但是占市场最大流通量的、一日三餐需要普通优质大米,最需要注入品牌!有实力的企业尤其要在这个主战场有所作为!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表示,大米行业正在快步追赶其他行业。未来,中国大米行业必将加大整合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大品牌、大市场、大生产之路。食品巨头推出的金龙鱼大米、福临门大米已经开始在市场上角力,大米的品牌时代来临。

2、面粉

面粉与大米一样,市场巨大,我国每年面粉的销售额在1500亿元以上,几乎与我国乳业的规模相当。但市场高度分散,小麦粉加工企业中,年产量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将近一百个。行业品牌非常分散,北京“古船”老大、内蒙“河套”领衔,青岛又变成了“百乐麦”……。区域称霸,群雄并起,没有一个品牌走遍全国,家喻户晓。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城市家庭渐渐放弃了自己买面粉做馒头、擀面条,造成面粉消费与大米有所不同,因此,面粉品牌营销呈以下趋势:

小包装面粉是居民面粉消费的主流。那种“大碗吃面,餐餐擀面”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普通城市家庭每月面粉直接用量5公斤左右,各品牌面粉拓展全国大众消费市场,5公斤及以下规格的小包装面粉应该是首选。

产品用途细分明确。饺子粉、自发粉、全麦粉等各种用途的面粉细分明确,用途清楚。饺子粉成大宗,节庆时节会形成消费高峰。

无数家庭始终保持着包饺子的传统习俗。包饺子的过程,阖家团聚,把团圆包起来,把真情包起来,承载了中国人对幸福、和谐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饺子粉营销细化应该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心。

家庭主妇是面粉的主要购买者,她们对面粉的价格比较敏感,性价比高是家庭主妇买面粉的标准。

商超是大众购买面粉的首选渠道。道理很简单,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吃得放心”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第一要素。商超信誉较好,管理规范,买面粉首先想到商超。

面粉市场尽量有一些品牌在全国冒过头、露过脸,但转瞬即逝。有实力的稳固的全国大品牌还没有形成,面粉老大正虚位以待。

3、小杂粮

大米白面之后是什么?小米、红薯、鲜玉米、绿豆……这是一片品牌的处女地。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小、少、特、杂。一般说来包括的作物有:高粱、谷子、荞麦(甜荞、苦荞)、燕麦(莜麦即裸燕麦)、大麦、糜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豌豆、小扁豆(兵豆)、黑豆等。可以说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外的粮豆作物均属小杂粮。

大与小是相对的,在中国,任何一种产品的产量都是巨大的、市场潜力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中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任何一个“小”市场都不小,都足以展开品牌营销。

上面分析的大宗粮食品类的营销发展水平尚且不高,小杂粮更是较少投入精力财力去提升营销水平,多局限于粗加工和区域化。

现在,小杂粮的市场营销状况开始改观,纷纷借助外脑进行产业升级。比如山西沁州黄小米将产品品牌化、品质化,进军城市市场;深加工小米,研制婴幼儿专用米粉,提升产品价值,开创新品类。再比如,莜面产区的河北张家口北部各县,将外埠人不会做的莜面进行再次深加工,做成莜面方便面,用温开水一泡即食。现在,这个产品已经从坝上(寒冷地区)走到坝下,从县城走向大城市,深受高血糖怕肥胖人士的喜爱。

除了以上说的品类,一些老百性非常爱吃的粮食食品也非常值得做品牌,比如煮着吃的鲜玉米棒子、专门适合烤红薯用的红薯、专门适合炸开花豆的蚕豆等等。

粮食作物品类丰富,各地风俗各异,加工方法多样,可以深挖的价值、可以做大的品类品种实在是太多了。

第二类:水果

市场容量:

市场机会:

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

我国水果,品类众多,品类鲜明,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水果的品牌建设水平非常低,几乎没有水果是以品牌的名义(不是地域名称)行销全国。消费者购买水果,几乎没有指牌购买的,有限的一些水果品牌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水果营销的现状是,优质水果出口,多数水果贱卖。

其实我国几乎各地都有极具特色的水果,品类丰富,品类概念深入人心:新疆哈密瓜、山东烟台苹果、阳信鸭梨、沾化冬枣、广东茂名荔枝、安徽砀山梨、浙江黄岩蜜桔、江西崇义南酸枣、广东徐闻菠萝、广西田东芒果、浙江奉化水蜜桃、陕西周至猕猴桃……这些水果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也极大,号称中国水果第一市茂名,去年水果产值近70亿,北京昌平一个区2008年仅苹果产值一项就高达1.27亿元。但是只见地域影,不见品牌名,真正的水果品牌,实在难寻踪影。这就是巨大的机会!

新疆作为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其哈密瓜声明远扬。哈密瓜在新疆分布范围很广,全疆十三个地区和自治州都有种植。但是,新疆至今没有培养出一个声名远扬的哈密瓜品牌,消费者只知道“新疆哈密瓜”这个地域品牌,却没有一个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令消费者叫得出。

2009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活动,将山东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评估为80.97亿元,位居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水果类首位,价值不可谓低,但是在市场中几乎没有实际的作用。 消费者到哪里去买正宗的山东烟台苹果呢?如何识别正牌真货呢?山东烟台的苹果难道是一个品种,烟台全境所产的苹果全都一样好吗?

消费者对水果品牌有着强烈的需求,他们真切地呼唤那些是真正原产地的、绿色无公害的、每次购买口感品质都一样的好的品牌水果!

目前水果行业整体在品牌建设上非常不成熟:地域名、品类名、品牌名共用,混为一谈,消费者无从辨别;一个品牌罩着当地出产的所有水果品类,比如“天目山水果”品牌下,包含了浙江临安市所出产的柑橘、葡萄、草莓、樱桃、青梅、油桃和西瓜七个品类。这哪里是做品牌,这是有意把消费者的头脑搞乱!所以,水果行业,是品牌的空白区和重灾区,不过,这也正是有眼光的企业家做品牌的大好市场。

水果还可以衍生出许多深加工产品。

河南新郑奥星公司将红枣去核做成口香糖式的枣片,一年卖出3个亿;山东盛德泰将传统水果罐头方便化时尚化,将水果装进了透明的塑料杯,倡导“新鲜水果随身带”,迎来了水果罐头的第二春。

市场无限,因为消费者需求无限,营销者的创造力无限。同样一种产品,换一种深加工方式,就换来无限的发展空间。市场中的问题就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消费者的抱怨就是有识企业创新的商机,世界上不缺少机遇,而是缺少发现机遇的眼睛!

第三类:蔬菜

市场容量:

市场机会:

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

国产蔬菜的品牌状况可能比水果还糟糕,蔬菜市场比水果市场更加分散,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品牌意识更加淡漠。有其不可回避的客观原因,比如产业规模太小、过分分散,产品价值低,不易贮运包装等。现在市场中出现的有限的蔬菜品牌,与其说是产品品牌,其实更应该说是企业品牌,一个品牌涵盖该区域或者该企业所出产的所有蔬菜品种。例如长春的五行蔬菜汤,北京的小汤山。

上面的情况正在改善,中国最大的蔬菜产业基地寿光市,注重品牌产品的软硬件建设。目前已建设5个国家级农业放心菜生产基地、10个外贸农业示范基地和500多个农业示范园区。全市被认定的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60万亩,97个品种获得了国家优质农产品基地认定和农产品认证。目前,寿光市有23种优质蔬菜注册了商标。

诚然,蔬菜品牌比起水果品牌,因其保鲜时间短、价值低而贮运成本较高,周转要求快而做起来难度更大,但是,蔬菜有比水果大得多的市场规模,消费者苦于找寻真正的无公害有机蔬菜而对蔬菜品牌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蔬菜做品牌,大有可为。

第四类:冷鲜肉

市场容量:

市场机会:

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

一提起冷鲜肉,大家一定能够想起“双汇”品牌,冷鲜肉品类是双汇创立的,经过强势传播,它已经牢牢占据了品类第一的位置。做不了第一先做第二也不错,市场价值非常巨大,显然,做第二还是有机会的。可惜,现在“双汇”冷鲜肉一家独大,第二品牌袅无踪影,第三就更别提了。

我国肉制品行业前三强双汇、雨润、金锣的加工总量不到我国生猪屠宰总量5%,而美国前3家肉类加工企业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65%,所以我们的行业整合空间非常大,机会非常多。

市场后来者的市场机会还来源于分化,冷鲜肉(猪肉)品牌有双汇,牛肉、羊肉有品牌吗?鸡肉有品牌吗?如果按加工包装类型分,分部位冷鲜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冷冻肉,这些都有品牌吗?如果市场再进一步发展,双汇、雨润、金锣这种品牌生肉熟肉制品共用一个品牌就会遭遇专一品牌的挑战……机会其实明摆着,而且机会很多。市场上不缺少机会,缺少的往往是发现机会的眼睛。

第五类:海鲜水产

市场容量:

市场机会:

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

品牌化发展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对于一直位居农副业出口第一把交椅的水产品行业,同样不例外。

我国海水水产品产量近五千万吨,产值过千亿,仅海参一项,2008年产量达到9万吨,产值已超200亿元。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巨大的产业,却始终保持着粗放型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附加值低、产业结构单一,在长时间内没有一个品牌出现,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近几年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等宏观政策的变化,大量出口型企业开始“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这就使得国内水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促使营销向着品牌化升级。因此,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尤其对于出口型企业,因为其产品往往有品质好但成本高、价格高的特点,如果不会用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拓展利润空间,绝对不可能在竞争中获胜,如果走低成本低价格之路,只会自寻死路。

从消费者来说,产品越来越丰富,选择余地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消费者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消费者不再追求吃得上,转而追求吃得好,吃得安全,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出的时候,消费者有了选择品牌的需求。走水产品产业品质升级和品牌升级之路,是不甘落后的企业家们的必然选择。这个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谁能够率先一步,走在行业的前面,谁将笑到最后。

近几年,在山东、广东、四川、江苏,相继出现了一些水产品牌,但是整体上做品牌的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品牌力不强,品牌力与其它营销力不整合,处在做品牌没看到怎么好,不做品牌似乎也不对的尴尬境地。现在,大连獐子岛、舟山海鲜之都在品牌上初获成功,给了海鲜水产行业以信心。

淡水水产同样也是一片巨大的品牌的处女地,比如阳澄湖大闸蟹,谁能够说出哪个品牌,在哪里买才能买到正宗的?各地有销量巨大品种无数的淡水鱼,有多少说得清是什么品牌,哪里养的,安全不安全呢?所以,淡水水产领域,品牌同样大有可为。

第六类:禽蛋

市场容量:

市场机会:

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蛋鸡生产和鸡蛋消费大国,鸡蛋产量占全球40%左右,每年商品蛋鸡饲养量12亿只左右,2008年全国鸡蛋产量达2045万吨,但是生产规模十分分散,全国约89万个养鸡场,每个养鸡场大多只有几千上万只的养殖规模。

禽蛋行业的现状是,行业洗牌开始,经营模式向大、中型集约化、一体化生产基地和公司扩展;具有基本完善的禽病防控体系,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蛋品,深加工比重增加,初步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和防范体系;不当竞争使产品安全受到威胁,绿色消费的需求、对品牌产品的需求大增;市场整体上供大于需,但是行业整体仍处在单一的价格竞争手段上,掌握品牌竞争手段的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会放量做大。

在禽蛋行业,鸡蛋的品牌营销最为活跃,但是,市场上真正的品牌鸡蛋所占的比例不到3%,近97%的鸡蛋是没有生产日期、没有品牌、没有生产标准的“三无”产品。真正的牢固的全国品牌还没有形成。市场格局如下:

1、咯咯哒在东北,以大连为核心市场,主要市场包括东北和华北,目前已经在华东、华南和中部布局,还没有发展成为强势品牌,销售规模在2个多亿;

2、德清源以北京为核心市场,辐射天津、河北等地,筹划布局华东和华南,销售规模达1.5亿;

3、圣迪乐村以四川为核心市场,重点市场为重庆、武汉、已进入华东、华南和北京等,销售规模达1.7亿;

4、展望以上海为核心市场,重点市场为江苏、浙江,销售规模近1亿;

5、神丹、梅香等蛋品企业,已经建立好了全国网络,生鲜鸡蛋也借网络进入全国,神丹销售达3.2亿(2006年);

对比美国,2008年仅有235家鸡蛋生产企业,其中拥有1百万只以上规模公司63家,蛋鸡总数占全美蛋鸡总数的比例为87%,美国大约30%的鸡蛋消费是深加工产品,品种有:改变营养的鸡蛋:富含维生素,OMEGA3(不含激素),素食鸡蛋,富含叶黄素鸡蛋;有机鸡蛋:以上一项或多项;去壳鸡蛋:冷冻或液态蛋,高温消毒,低胆固醇。可见,从品种到品牌、从规模到技术差距极大,同时也说明潜力极大。

鸡蛋市场的竞争正在从规模、质量、效益的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新产品开发以及产业横向纵向整合竞争的新阶段,消费者的对鸡蛋品牌需求已经初步培养起来。未来,品牌竞争是鸡蛋市场竞争的核心战略,鸡蛋品牌时代已经来临!

除了鸡蛋,其实禽蛋中还有不少重要品类,市场大,消费者众多,也需要打造品牌,应对未来竞争。如咸鸭蛋、松花蛋、五香鹌鹑蛋等等,都是做品牌的大好市场。

第七类:调料、辅料、佐餐食品

市场容量:

市场机会:

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

品牌意识淡薄、市场投入不足,是制约调料、辅料、佐餐食品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这个行业的企业往往认为自己的利润很薄,不愿意花更多的力气对品牌进行包装和营销。川菜走遍全国,可是做川菜离不了的豆瓣酱却没有一个品牌跟上来,做响全国,实在可惜。

实际上,越是这样就越无法做大做强。在这种情况下,谁率先打破心智屏障,勇于变革,走出无钱无力做品牌的怪圈,建立全新的经营模式,引入先进的品牌营销手段,谁就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走在行业的前列,获得超常规发展。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调味品市场近10年来规模已然翻番,到201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元,但是这个市场高度分散,营销手法传统守旧,品牌投入少,说明这个市场大有作为!

以佐餐酱为例,一份由国内调研机构的佐餐酱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市场上虽然有老干妈、阿香婆、李锦记等知名品牌,但这还没有一个真正非常强势的品牌,意味着这个市场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调料、辅料和佐餐食品市场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品类极为丰富,绝大多数品类中还没有诞生品牌,比如天然调料有大葱、大蒜、花椒、大料、小茴香、八角、桂皮等等,辅料有黄花、木耳、枸杞、香茹、腐竹等等。二是创新空间很大,新品层出不穷。比如老品类有酱油、食醋、料酒,现在新出了白酱油、凉拌米醋、饺子醋等等,再比如,老品类有大块紫菜、大块榨菜、咸菜疙瘩。现在新创产品有各式即食汤料、各种口味小包装榨菜、多种小包装辣咸口味萝卜条,还有从传统地方口味产生的老干妈辣酱、河南张仲景大厨房有限公司原创研发的仲景香茹酱、各种口味的火锅蘸料等等。

实事求是讲,调查显示,消费者在选择佐餐酱产品时更多的是根据口味和价格,品牌在消费者选购意识中所占的比重不大,需要企业引导和培养。同时,相关企业需要乐观的是,食品品牌,常常是吃出来的品牌!在食品营销上,口味、特色和质量是第一位的,这往往又是竞争对手模仿不了或者难以达到的。因此,好产品一定要坚持做品牌,坚决不可以降成本降品质地去拼价格。只有坚持走品质品牌之路,才能走出低成本低效益的怪圈。

篇2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 贸易壁垒

山东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农产品出口大省,农产品出口约占全国的1/4。农产品的出口事关山东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省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自“十五”期间至2007年,山东农产品出口额从27.9亿美元增加到93.5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连续八年居全国第1位,全省农产品出口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5%以上。

2007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克服了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和退税政策调整影响,面对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年农产品进出口15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出口92.53亿美元,增长14.3%,出口到179个国家和地区,历史上首次突破90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26%;进口66.38亿美元,增长10.3%,占全国农产品进口的16.2%。据山东省外经贸厅资料,到2007年底,山东省出口的农产品已走上165个国家和地区的餐桌,2007年,山东农产品出口拉动全省GDP增长2个百分点,带动了1600多万人就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5%。

一、山东农产品出口的近期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近期出口的特点

优势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省水海产品、蔬菜出口增速放缓。水海产品出口33.4亿美元,同比增长5.1%;蔬菜出口17.7亿美元,增长12.8%;水果及制品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0.1亿美元,增长41.2%。受国际市场粮油及食品价格上涨拉动,花生及制品、肉食品出口摆脱了上年下降状况;花生及制品出口4.2亿美元,增长19%;肉食品出口6.74亿美元,增长6%,但同时受国内猪肉价格上涨影响,出口肉食品中鲜冻猪肉大幅下滑,冻鸡出口大幅增长。水果制品、花生制品、谷物粉制品出口增长速度均高于同类原料出口增速,以上五大优势产品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81.3%。

欧美市场增势强劲,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对日本出口28.5亿美元,下降0.6%,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30.8%,回落4.7个百分点,但仍是全省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对欧盟出口16.4亿美元,增长22%,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17.8%,提高了1.5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9.9亿美元,增长21.4%,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10.7%;对韩国出口9.6亿美元,增长5.4%,增幅回落了10个百分点,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10.4%;对东盟出口8.7亿美元,增长28.2%,增幅提高了4.3个百分点。以上五大市场合计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79%,比上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俄罗斯增幅51.9%,位居第六大市场,阿拉伯酋长国、澳大利亚分别增长31.7%、25.5%,对非洲、拉美增幅分别为22.4%、20.7%,市场多元化趋势加快。

重点出口城市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部分中西部城市出口高速增长。全省10个市农产品出口过亿美元,11个市的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出口额较大的有: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出口基数低的菏泽、莱芜、滨州、淄博、德州增幅均超过40%。

农产品出口队伍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全省3882家企业具有农产品出口业绩,比上年增加272家。其中,出口过百万美元的1447家,比上年增加168家;出口过千万美元的220家企业,比上年增加43家;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由上年的1家增加为2家,即新华锦集团山东锦宜纺织有限公司出口14294万美元,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出口12848万美元。

一般贸易出口增速高于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回落。一般贸易农产品出口58.9亿美元,增幅17.7%,占农产品出口的63.7%。受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及国内企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水海产品出口低速增长,直接影响了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全年加工贸易出口33.2亿美元,增长8.9%,占35.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3.7亿美元,增长13.3%,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58%,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26.3亿美元,增长29.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近15个百分点,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28.4%;国有企业出口7.7亿美元,下降8.3%,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8.3%。

(二)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分析

1、山东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应对,主动调整和创新

(1)实施标准化生产。即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标准化生产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在过去的几年里,山东企业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007年全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已经达到1700多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农产品出口企业自有蔬菜基地达到110万亩,规模以上禽肉养殖场372家,猪、牛养殖场174家,养兔场16家,水海特色产品养殖场20多个,基本上形成了省、市、县齐抓共建的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局面。

(2)强化农产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应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的需要,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作用,经不懈努力已由原来的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发展到现在的自主创新的竞争模式上来,开辟出一条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高效自主创新之路。目前山东省已有30多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鲁花集团、金锣集团、菱花集团、西王集团、凤祥集团等一批优秀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在发展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科技优势,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山东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已经成为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3)开展产品精深加工。即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对农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储藏、保鲜、分类、包装、营销。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出销售初级产品的狭小圈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帮助企业轻松跨过门槛。如山东泰祥集团出口到日本的虾棒,由于是沾粉后又油炸的混合加工产品,日本口岸的检疫检验部门,对此类产品的抽检率几乎为零。济南一品实业有限公司是在国内率先进人大

蒜深加工领域的企业,现在深加工产品占公司产品的一半以上,公司推出的腌渍蒜米产品受到欧美客商的广泛欢迎。

2、政府积极扶持,大力促进

(1)完善了农产品出口政策体系。2006年9月,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意见》。10月,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成为全国第一部以地方政府名义规范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规章。为从源头上抓管理、过程控制保质量,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近年来山东省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推广“公司+基地”的农产品出口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由种植、养殖基地。山东省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具有较好的基础,目前全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自有蔬菜基地达110万亩,如金乡大蒜、章丘大葱、寿光蔬菜基地等闻名遐迩,同时规模以上禽肉养殖场372家,猪、羊养殖场174家,水产特色养殖场20多个。

(3)山东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把关。山东检验检疫局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加强实验室装备设施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培训,为食品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2006年为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积极开展多残留检测技术攻关,研发了9个多残留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最多能一次性检测多种农药残留251种。与此同时,该局还积极指导企业建立完善了病疫病情控制、残留控制、检验检测、产品追溯及纠偏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自检自控体系。全省981家企业通过HAC-CP官方验证,新建、改建1490家工厂(车间),占目前全省注册登记企业数量的54.4%。积极帮助企业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技术培训,具备基本的药残或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自检自控能力,使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仍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出口产品结构仍不合理,主要是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农产品结构调整总是在数量关系上做文章,市场开发和产销协调工作较为薄弱。因此,农产品结构调整往往偏重于品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虽发展较快,但仍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特新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和劣质品多、高档和优质品少,农业竞争力难以提高,甚至增加了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和经营成本。

(2)出口市场仍然相对较为集中。日本是山东省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国家,占山东农产品出口40%的份额。2004年,山东对其出口12.8亿美元,占山东农产品出口总值的37%,2006年出口日本28.7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35.5%,2007年出口日本28.5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30.8%,有所下降,但仍是山东省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美国、韩国是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国家和地区。上述国家对农产品进口政策的变动对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带来很大风险。

(3)绿色壁垒负面效应不断扩大。以健康、环保为由,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纷纷构筑各种各样的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我国农产品出口也深受其害,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中以2006年欧盟《新食品法》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响最大。2006年6月份,全国对日出口5.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1亿美元,同比下降18%。当月山东省出口2.15亿美元,同比下降7.8%;五大类产品出口全面下滑,肉食品出口同比减少8.5%,蔬菜同比减少12.8%,影响尤为明显。山东省17个市中,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4个出口大市的10个地市出现负增长,其中烟台下降8%,青岛下降11.7%;三资企业也出现罕见的负增长,同比减少7%。

(4)企业规模小,行业自律性差,竞争秩序混乱。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队伍膨胀迅速,无序竞争愈演愈烈,严重损害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行业利益。根据人世承诺,我国逐步放开进出口经营权,大量企业加入到农产品出口队伍,我国有农产品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2万家左右,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平均出口值仅为百万美元左右,出口值过千万美元的企业不足3%。大量企业加入到农产品出口队伍,在国际上他们为争夺市场而竞相压价,在国内为抢夺原料而竞相提价,扰乱了农产品的正常出口秩序,损害了农产品出口的行业利益。山东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大多数企业规模仍然偏小,直接影响品牌建设和竞争力的提升。

(5)农产品品牌、营销网络建设滞后,依赖外商销售农产品现象仍很突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由于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不力,缺乏在国际市场知名的农产品品牌,贴牌生产是目前农产品的主要出口方式。同时由于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国际市场的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基本依赖外商销售网络,外商凭借其销售网络在农产品流通上形成“垄断”,这不仅造成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利润微薄,还造成农产品出口受制于外商。

(二)制约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1)人民币不断升值。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幅度不断增大,同时走向缓步上扬的趋势。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比汇改前升值约18.2%,目前人民币继续保持坚挺。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总体利润水平低,人民币升值压缩了出口农产品的利润空间,对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2)生产成本提高。一方面,受石油涨价影响,化肥、农用柴油、地膜等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产品种植、养殖、捕捞、运输等成本提高,带动农产品原料价格上涨。如鲐鱼价格由2004年底的2000元/吨涨到1万元以上;另一方面,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用工紧张,农民工工资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受到很大影响。如烟台龙大集团工人平均工资已经由2002年的500元左右提高到1000元,仅此每年就增加工资支出1亿元以上。

(3)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有增无减。与我国按照WTO要求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相反,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却日趋盛行,各国纷纷以生态环境、动物福利、知识产权、质量标准、社会责任等形式保护本国农业。2006年,日本、韩国和欧盟都实行了新的食品质量安全法规。作为我国第一农产品出口大省的山东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农产品出口压力和困难。

首先,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264种食品中

使用的734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51392个严格的残留限量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苛刻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出口统计显示,2006年5月29日“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后,农产品对日出口全面受挫。“肯定列表制度”成为影响全省农产品出口、特别是对日出口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韩国也从2007年6月开始实施新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范围由现在的4种农产品增加到37种,药残限量成分由132种增加到213种。同时,还要实行“农产品生产履历制度”,要求所有销售的农产品除了要标明产地、生产者及联络方法外,还需详细记载农药和化肥用量、栽培及生产过程等。

另外,欧盟的新食品安全法也对食品生产过程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欧盟不仅要求终端产品符合新的食品安全标准,而且要求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食品生产安全标准。

(4)其他一些突发因素。“纸馅包子”事件和近期的日本“毒饺子”事件引发日本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生怀疑和担心,有的日本公司拒绝中国食品上架,2007年下半年山东农产品出口到日本市场出现下降,对全省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

三、进一步推动山东农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质量安全是农产品的生命线,进一步提升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当前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的有效措施,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切实提高山东省出口农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保证农产品品质行政规范体系的建设和具体实施。《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出台,使之成为全国第一部以地方政府名义规范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规章,从制度上保证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一个动态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的本质要求,就要及时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加大对农药、兽药、饲料和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力度。严格查处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完善奖惩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检自控体系,支持企业进行ISO22000体系认证和HACCP认证,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推广出口农产品良好操作规范。

其次,推动建立区域性农产品检验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前提和基础,以应对“肯定列表制度”为契机,整合全省检测资源,在农产品出口企业相对集中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济宁、临沂等地,建立区域性的农产品检验中心实验室。从山东省检验检疫局的调研报告来看,莱阳、荣成等地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讨联合建立实验室,安丘市政府也在探讨建立蔬菜实验室,以市场化手段建立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心实验室建设可以采取政府投资推动、大企业主导、企业联合、社会第三方建设等多种方式。针对各地名优特出口产品,以企业现有的实验室为依托,分别建立水产品、水果、叶类蔬菜、根茎蔬菜等专业性的检测中心,可以减少企业在实验室方面的重复建设,有效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所需资金可通过企业、政府等多方筹集解决,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扶持资金,同时省财政也可以安排部分资金予以配套扶持。

(二)完善多层次的农产品出口政策促进体系

首先,构建和完善政策促进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促进农产品出口的精神,借鉴国外支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农产品出口政策促进体系,探索建立扩大农产品出口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机制。在出口基地建设、生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海外注册或认证、品牌建设、出口信用保险、反倾销应诉等方面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其次,强化各项扶持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有关职能部门要确保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农产品收购专用发票制度,国税部门要不断完善有关措施,解决企业异地收购尤其是跨省收购时增值税无法抵扣的难题。

(三)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首先,要大力发展有较大需求的新兴产业。根据高端市场需求变化,在继续发挥水产品、蔬菜、畜产品、水果等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花卉、种子、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出口格局。

其次,鼓励传统优势产品生产企业发挥产业优势。加强产品开发力度,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发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产品出口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引导企业规模化经营,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四)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

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是农产品出口的依托,发展产业化经营重点在于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因此建议尽快出台山东省鼓励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吸附作用,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进行企业扩张,延长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企业综合素质。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到海外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或贸易营销机构。山东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良好的基础,烟台龙大集团、潍坊得利斯集团、邹平西王集团等都是全国著名的企业。

(五)支持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自主品牌是扩大出口的有力武器,有利于老客户的维持和新市场的开发,积极推动农产品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为主转变。重点抓大型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支持他们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展国外商标注册和产品质量认证,争创中国名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管理制度,强化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品牌价值。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努力形成地区品牌。组织开展山东名牌农产品认证工作,以加强对企业品牌建设的引导。

(六)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首先,继续维持挖掘重点市场。日本、欧盟、美国等市场是农产品出口的高端市场,价位高、市场规模大,应继续保持,同时还要继续挖掘其市场潜力,进一步提高山东农产品在重点市场的占有率。在其境内设立专门的优势农产品促进机构,加强营销力度,打造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强对省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备的监控体系,努力做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加强双边农业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出口竞争力。建立对国外农产品标准和法规跟踪系统,如针对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市场需

求的变化,引导企业及时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减少生鲜类、地表类农产品的出口,加大熟制品、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强产品的深度开发。

其次,积极发展南亚、中东、拉美、独联体等新兴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开拓方式,突出专业性和针对性,每年初由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并当年的新市场开拓规划,从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营销策划、产品展示与推介等多个方面进行推进。设立新兴市场开拓专项资金对企业进行扶持,引导企业关注新市场,提高市场开发积极性,不断拓宽出口渠道,避免企业对单一市场的过分依赖。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国际著名专业食品展,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著名展会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展览活动,提升山东烟台果蔬会、寿光国际果蔬博览会的档次和水平。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跨国采购,及时了解国外客户需求和海外市场信息。

(七)进一步加强农业利用外资力度

外商投资企业对促进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农业利用外资力度,优化农业利用外资结构,实现农业利用外资方式、引资渠道来源、引资主体以及外资使用方向的多元化,提高农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借助农产品跨国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市场渠道提高全省企业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外商特别是日商了解本国的管理和市场信息的优势,及时掌握进口国政府对进口商品检测要求的新动向和国外客户消费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利用外商的影响力,向进口国反映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要求,对进口国实施不合理贸易管制措施施加压力。通过吸引外资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实现农产品生产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山东省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八)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业务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宣传

首先,建立行业协会,加大行业规范建设。借鉴大蒜、兔肉等出口协会建设经验,选择水产品、禽肉、蔬菜、水果、花生等重点出口产品,建立健全出口商品行业协会,实行企业自主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尽量避免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带来的弊端。支持协会制定、推广出口农产品质量标准,通过认证方式在出口企业中推广,并在主要出口市场进行重点宣传推介。鼓励协会加强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原产地标记的注册、管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