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31 01:2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报告前言 根据《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之规定,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工业生产活动。其相关行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12大类。
安康位于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汉江由西向东贯穿其中。境内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貌和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蕴育着丰富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年来,各县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纺织和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财政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有效探索农产业加工业发展途径,近期,市工信局组织开展了农产品加工及其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重点产业专题调研,并撰写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二、发展现状 (一)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截止20xx年底,XX市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单位个数为12485户,占全市工业的77.27%;从业人员46632人,占全市工业的43.98%;完成增加值31.8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8.65%;完成总产值88.6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9.02%;实交税金6.2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9.15%;提供劳动者报酬7.7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4.43%;(20xx年XX市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见附表1)。
(二)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截止20xx年底,全市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为109户,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63%;从业人员10877人,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91%;完成增加值19.7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4.43%;完成总产值52.1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98%;实交税金5.1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4.77%;实现利润3.5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1.97%(20xx年XX市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见附表2)。
(三)六大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XX市农产品加工业涉及到统计分类各个行业。20xx年,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纺织和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完成总产值78.62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88.67%,已成为六大重点行业(20xx年XX市全部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见附表3,20xx年XX市规模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见附表4)。
1、农副食品加工业。包括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制糖、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和其它。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7589个,完成总产值36.51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41.17%。
2、食品制造业。包括焙烤食品加工、糕点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调味品制造和其他。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784个,完成总产值9.8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11.12%。
3、饮料制造业。包括酒的制造、软饮料制造和精制茶制造。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954个,完成总产值6.22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7.02%。
4、烟草制品业。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烟草制品业单位数22户,完成总产值8.0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9.09%。
5、纺织业。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纺织业单位数132户,完成总产值8.31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9.37%。
6、医药制造业。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27个,完成总产值9.6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10.89%。
三、主要特点 (一)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据专题调研资料显示,目前,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产业已成为安康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产业(各产业调研报告见附件1-8),其中魔芋和茧丝绸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有相当份额。
(二)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20xx年,全市109户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52.17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58.84%,其中魔东魔芋、江兴医化、雨润集团、新兴米业、安康正大、金福海油脂等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三)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88.67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79%,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52.17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3.50%,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四)产品结构趋向合理
20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涉及统计分类的各个行业,但主要产品只有32种,大都是来自于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并且都属于国家扶持发展的产品,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产品结构不断趋向合理(20xx年XX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见附表5)。
四、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
20xx年,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中,个体经营户为11673户,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数的93.50%,而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仅占6.5%,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仅占0.87%。
(二)产品附加值低
从加工单位看,农产品初加工单位数较多,深加工和精加工较少,增值能力差;从产品品质上看,大多数产品档次低,包装差,产品品质不高;从产品用途上来看,初级原料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低。
(三)基地建设不配套
由于基地建设没有跟上,可供加工的农产品不足,造成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过剩。据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仅食品植物油生产能力过剩近2万吨,茶叶生产能力过剩近100吨。其中,秦东魔芋、江兴医化、金福海油脂等大部分龙头企业都存在着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问题。
(四)共性问题尤为突出
人才短缺、融资困难和发展环境不尽人意等制约瓶颈一直是工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加之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小、底子薄、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建议意见 (一)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根据《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及《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结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际,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措施,大力发展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主导产业,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鼓励和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在规划和建设项目上,实行优先审报,重点倾斜扶持;在企业融资上,积极组织开展银企业合作,解决融资难题;在原料基地建设上,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原料供应,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三)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鼓励农产品加工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生产工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品质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建立科学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篇2
一、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加快发展的广泛共识
的发展证明,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因此,加快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发展至上、工业优先的理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的创新,形成“跨越赶超上水平”的共识。
(一)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正视差距。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维,善于对照先进找差距。近年来,在思想解放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思想解放程度仍显不够,主要体现在争先创优、创新求变、超常发展的意识不强。对此,我们要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三种意识上下功夫。一是要牢固树立奋发有为的意识。要彻底摆脱基础差、底子薄,难有大作为等思维定势的束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只为发展找理由,不为落后找借口,满腔热情、鼓足劲拼,保证今天的成绩比昨天优、明天的荣誉比今天多,大力弘扬敢于攻坚、善于拼搏的精神,见难不畏难,吃苦不言苦,想方设法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竞争中赢得先机,着力打造“精神区位”新优势,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天地。二是要牢固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不断提升发展标杆,调高发展定位,在更大范围内选择竞争对手,纵向对比超历史,横向对比争进位,真正做到勇往直前,争先创优。三是要牢固树立务实创新的意识。不唱高调,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事,着力探索推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既立足于当前快速度,又着眼于长远大发展,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就是要善于在抢抓机遇的过程中不断减少与先进的差距。当前要着力把握三个方面的机遇:一是政策机遇。“中部崛起”战略、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东部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省委省政府扶持鼓励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县委县政府加快工业园区的一系列举措,为我们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明确思路,科学对接,完善措施,狠抓落实,拓宽发展空间。二是形势机遇。全县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加速推进,为我镇引进投资、扩大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活力,我们要转变观念、超前谋划,狠抓产业招商、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和全民创业,将形势机遇转化为发展现实,增强发展后劲。三是环境机遇。全县上下认真践行“发展为先、企业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开明诚信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业已形成,对外地客商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我们要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魄力和锐气,积极抢抓和充分运用这种环境机遇,并将其转化为招商引资的助推力和经济发展的引擎,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三)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定位目标。思想的解放还必须要有科学的定位,先进的目标来引领。结合镇域经济发展实际、周边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和县委县政府跨越赶超的新要求。唯有自我加压、乘势而上,坚定信心不动摇,锁定目标不放松,才能加快发展不掉队。6月份,从回来后,我们以中心组学习的形式,召开了专题会议,在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在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上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努力完成今年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新目标(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达74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农民人平现金收入增长22%)的基础上,围绕“新兴工业强镇、特色农业富镇与和谐文明新镇”的“三镇”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在经济发展上实现“11151”的奋斗目标,即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培育税收过千万的企业1家以上,过500万的企业1家以上,过百万的企业5家以上,过50万的企业10家以上。今后我们将围绕这个目标谋发展,抓落实,着力扩张经济总量、提升经济效益、加快富民步伐、推进改革开放、创优发展环境,努力把带入经济繁荣、百姓富足、政通人和的发展新阶段。
二、在工业立镇上明确促进发展的工作重点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模式证明,发展经济必先发展工业,并且要理直气壮的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牢坚持以园区为龙头,以硅石、煤炭为主导,以水电、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支撑的新兴工业化格局不动摇,加快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工业发展带动现代农业,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一)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一是以深加工为方向,发展硅石产业。要严格贯彻落实《镇关于硅石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鼓励硅石开采企业调整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特别是要在走硅石资源深加工之路,开发硅砂下游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实现硅石效益的“四级跳”,力争硅石产业年度税收目标实现500万元以上。二是以全面整合为途径,壮大煤炭产业。针对销售市场疲软,关闭任务较重和产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等现状,通过矿矿联合、强强联手、组建行业协会等手段,破解企业资金投入、企业管理、煤炭销售上的瓶颈,使重组企业有资金、有条件调整经营策略,改造落后产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升资源开发水平,放大资源利用效益,着力培育应对市场竞争的后发之势。三是充分发挥境内的水能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水电电站扩能技改工程,培育新的资源性财源。
(二)实施项目带动,加快园区建设。牢固树立抓发展必先抓经济、抓经济必先抓工业、抓工业必先抓项目、抓项目必先抓招商引资的思想,实行专班运作和跟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宜昌西部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4.8亿元的20万吨磷酸一铵项目和中南硅业有限公司5000万支玻璃器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超前谋划好年产300万平方米硅钙板加工项目。同时,立足江北工业园区,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在设施配套和环境优化上予以全力倾斜,全面提升园区功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优势企业、优势资源、要素保障等向园区集聚,千方百计引项目、上项目,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热土,使园区引领新兴工业格局发展的龙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坚持市场导向,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要求,积极顺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发挥资源优势,加强规划引导,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支持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茶叶、桑蚕等农业主导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力推进宜昌禅茗堂茶叶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茶叶深加工项目和鹿苑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有机结合,高起点、大手笔制定鹿苑寺景区发展规划,完善鹿苑寺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茶叶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宽景区发展空间,实现旅游业和观光农业的成功对接,使现代农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在优化环境中营造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我们还必须不断提升和整合软硬环境,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和“磁场”效应,形成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以此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为发展献计出力。
(一)优化服务环境。一是树立正确导向。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办公会和机关干部会、现场感受等形式,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上树立“发展第一,企业家老大,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的理念,将为企业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着力营造“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任务”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在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派硅石综合开发利用、鹿苑寺旅游开发及茶叶深加工、水电扩能技改、工业园区建设、农村人才基地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项目服务专班,落实专班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实行“领导牵头,目标管理,经费包干,考核奖惩”的管理机制,切实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三是创新推进机制。实行领导、部门联系企业、项目责任制,对引进项目从立项、审批、征地、协调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提供保姆式贴身服务,并形成“周碰情况,月报进度,季度结帐,年底兑现”的工作运行机制,着力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使企业能安心、舒心、放心地在镇投资兴业。
篇3
(一)产业集聚基本情况
目前,在柳江县行政区域内,已经形成2个特征较为明显的产业集聚群,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三工业开发区、基隆综合开发区、新兴工业园,穿山、进德、都龙工业片区。
汽车及零部件业产业。依托柳州市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一汽柳特等中国三大汽车整车厂的城市的优势,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业发展,已集聚了广西柳州运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柳州绰丰柳机内燃机有限公司、柳州柳新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柳州金锻方盛工业有限公司、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专用车、发动机、冲压件、锻件、传动轴、弹簧、线束等为主,拥有近千种产品,产能超过50亿元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主要配套柳州市三大整车厂及柳工,同时也为北汽福田、海南马自达、云南一汽红塔等厂家配套。2007年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到10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增长49.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9.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64亿元,增长33.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9%;上缴税金1.1亿元,增长37.5%;2007年12月,由柳州市鱼峰橡塑料厂与清华大学核能院、广西北航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制的“氟氯醚高性能复合缠绕燃油胶管”通过鉴定,填补了广西汽车配套产品的一项空白。柳州乘龙专用车生产的福狮牌车厢、福狮牌搅拌车,金鸿橡塑公司生产的jh牌发电机橡胶悬挂,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飞牌汽车线束总成等4个产品获广西名牌产品。2008年1-4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9.74亿元,增长61%。全行业预计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左右,增长33%。
机械制造业产业。依托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以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及配件。2007年机械制造业发展到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产值超10亿元1家。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41.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增长72.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9%;上缴税金0.6亿元,增长3.4倍。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0.24亿元,结束了柳江县没有超10亿元企业的历史,标志着柳江中小企业正在朝大型企业目标发展。2008年1-4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6.48亿元,增长74.1%。全行业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左右,增长35%。
二、产业集聚存在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106家企业中,规模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企业40家,仅占37.7%;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优势企业仅有7家,占6.6%;93.4%的企业规模偏小。2007年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值30亿元,仅占柳州市汽车产业总量的7.8%,产业规模偏小。
2、产品结构不合理且技术含量、附加值、配套量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有产品近千种,产能超过50亿元,但结构不合理,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产品多数集中在冲压件、内饰件、线束、橡塑件等大类上,这些产品均为附加值、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少有的轿车制动产品也仅仅是供应制动系统中的执行机构,未能实现系统供应;虽然也为不少整车企业配套,但配套量较少,仅占柳州三大整车厂所需配套量的7%左右,占其余整车企业的配套量就更少。
3、企业技术水平偏低,缺少科技人才。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达到了国内较先进水平的企业少,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落后;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7.39%,4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15家建有技术部或技术科,2家建有技术创新中心,普遍缺少科技人才;仅有7家企业引进技术或对外开展技术合作,其中4家有一定自主研发能力;轿车配套能力低;出口企业少,出口量低。这些都说明,企业的技术水平偏低,自主研发能力更弱。
4、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企业观念陈旧。企业普遍管理水平偏低,生产经营效率不高;仅有10多家创建品牌,且品牌运作能力较差;企业资本运作的层次较低,目前仍没有一户企业上市;由于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有效渠道,部分企业对行业发展状况不够了解,对自身在行业所处位置不清楚,小富则安的思想严重;多数本地企业没有制定“十一五”规划,对汽车产业和自身产品发展方向不明,依然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初期状态。
5、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目前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的带动能力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特别是为总成零部件服务的二、三层次的企业发展不足,如模具、原辅材料供应等,相关服务体系建设不足。
6、缺少公共服务平台。缺少行业组织,缺少第三方研发、试验认证、贸易性实体机构。根据wto规则,政府不能再参与竞争性领域经济活动,政府的职能只能是宏观调控,行业的自律、规划、协调等只能由行业组织来完成。
7、地方融资能力不足。在现阶段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梯度转移中,接受转移地区除了要在土地价格、劳动力、区位等方面占有优势之外,地方融资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而柳江的企业普遍反映融资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受资金制约严重。
三、建议对策
在促进产业集聚工作中,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理念抓好项目、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园区建设。
(一)创新项目机制,增强产业集聚。
加强产业链的研究,高度重视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等产业项目的储备,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全球、全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项目落地,引导现有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拓展产业集聚的空间。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产业,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行业的环保、安全、技术、质量标准,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向社会投资调控政策、投资信息和产业发展趋势,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浪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眼于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把招商引资政策和促进产业集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集聚政府的工业性投入资金,集中扶持产业发展的关键项目。广泛利用民间资本,形成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促进产业集聚。
(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
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产业大企业,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省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三)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据财力给予奖励。鼓励名牌产品企业迅速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区域品牌。以政府引导、中介促进、企业自主结盟为原则,推动企业建立营销联盟,共享营销资源。整合和利用各类会展资源,创立会展品牌,鼓励行业协会统一有序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积极推行现代营销管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篇4
医药工业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休戚相关,是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产业,具有经济效益高,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广阔的特点,被国际上称为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市医药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产值从1998年5千万元增加到20xx年1.2亿元,入库税金从1998年180万元增加到20xx年350万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成为**市经济发展的亮点。
目前,**市医药工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制约生产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这些矛盾,需要我们去作深层次地研究、逐一解决。因此,保持清醒头脑,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帮助和服务力度,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对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医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状
**市医药工业有着30多年的发展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北药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高度重视医药工业的发展。各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在监管中服务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监管,目前,**市的红叶制药有限公司、蓝天制药有限公司和神树阿胶厂3家制药企业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国家政策导向,紧紧抓住宏观调控机遇,投入了资金实施设备和技术更新,都按时限要求通了国家gmp认证,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现拥有片剂、丸剂、栓剂、胶囊剂、颗粒剂、固体胶制剂等个9剂型,103个品种。全市医药工业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7%;二是亏损企业少,3户企业全部盈利;三是经营效益好,产值利税率达10.2%,销售利税率达12.3%;四是资产负债低,资产1.5亿元,负债1.2亿元,资产负债率仅46%;五是带动力强,医药产品的合理流通,促进了全市102家药品经营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药,对北药种植业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市的制药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剂型少、规模小,三家制药企业共有9个剂型,净资产8千万元,产值不超过1.5亿元。二是新“庙子”与旧“菩萨”共处。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各企业都按照gmp的要求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一幢幢花园式的厂房拔地而起,成为全市工业的一个亮点。生产条件迅速改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但是,一些企业对gmp认证是被动的,粉碎、制粒、压片、包衣等旧设备,阻碍了技术创新的进程,没有丢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帽子。国外普遍使用的cip(在位清洗)、sip(在位灭菌)等先进技术,在**市还很少应用。二是现代管理与粗放经营发生冲撞。制药行业属高科技行业,医疗器械集医学、光学、电子、机械等技术于一身,需要现代管理手段。近年来,医药行业采取培训等多种手段,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但是人管人的管理机制、传统的加工技术仍在支撑着企业运转,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经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少数高科技人才与众多缺乏技术的员工形成反差。为了实施gmp和技术创新,各企业都从医、药大学聘用了部分专业人才,或从事革新工艺、或负责现场管理,由于面临陌生的岗位,尚未完全适应企业生产管理;企业内有一定传统生产经验但文化素质不高的员工群体,对新工艺、新技术的认知过程较长,二者没有完全融入、达到默契配合的境界。
二、问题
1、资源利用不足。资源是企业实现效益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资源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市的医药企业在进行gmp改造后,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品种开发速度、市场占有速度和流动资金并未完全跟上,使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浪费。以神树阿胶厂为例,该企业主要从事阿胶、黄明胶、龟板胶、鹿角胶4个品种固体胶生产,在未实施gmp改造前,长期采用人工土办法加工产品,生产能力低下且工艺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改造后,该企业更新了设备,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但由于产品品种单一,市场占有率小,只能以销定产,年生产时间不超过三个月,设备长时间闲置,不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而我们熟知的山东东阿集团,在70年代初企业规模与现在神树阿胶厂接近,但该企业抓住机遇,现如今已经发展为拥有固体胶、颗粒、胶囊、口服液十几个剂型百余个品种,产值和固定资产上亿元的国内明星企业。东阿集团成功经验值得**市医药工业企业学习和借鉴。
2、“拳头”力量不大。拳头产品就像企业的“发动机”,能给企业源源不断的动力。美国的氢溴酸西酞普兰胶囊年销售达30亿美元,西安杨森的吗叮啉单品种年销售在8个亿以上,这些企业都是在拳头产品中受益非浅。我市制药企业的单品种年销售额最高为4600万元,就是红叶制药的产品--康妇消炎栓,其他品种知名度低,市场占有份额小,没有形成“拳头”,尽管如此,对企业和全市经济都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相比之下,差距是明显的,主要是缺乏世界级、国家级的独家品种。
3、创新力度不够。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企 业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创新,可以通过降低成本为企业业务活动提供更大空间,也可以通过产品差异为企业提供竞争力。目前,**市医药工业企业多数只重视营销战略的创新,忽视了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创新能力,没有激发并形成人人创新的饱满热情。
4、研发新药困难。研发一个新药,在发达的欧美国家也要10—15年时间,耗资高达5—8亿美元,中国的药企大多是望而兴叹,都以仿制药品为主,**市医药工业更是如此。1985年以来,我国批准生产的一类新药147个,其中仿制药品占88%。显然,完全从基础开始自主研发,对**市医药工业而言是不现实的。
5、诚信资历不够。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和企业都应当高度重视。但是,**市的部分企业诚信等级不高,还没有建立健全必要的产品质量自我约束机制和问题药品 “招回”机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gmp是自我管理的需要,更没感觉到gmp的“紧箍咒”即将来临。
三、对策
医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是人类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医药消费稳居第二位,我国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在近五成居民生病不看医生的情况下,自行买药治疗,医药开销已成为第三大消费品。由于环境、生活习惯、食品安全等因素,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20xx年全国有5.08亿人次患病,其中13%的被确诊为需要多次服药的慢性病。因此,发展医药产业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市的医药工业应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1、加快剂型开发。患者和医生对药物剂型要求是多方面的,而我国相对落伍,目前只有40多种剂型、4000多个品种,美国是我国的43倍、日本是我国的12.6倍,而**市就更少了。因此,必须支持企业在药品剂型上做文章,抢占商机。一是“拿来主义”。众所周知,药品专利具有时间性,专利届满就失去了独占权。根据《中国医药报》报道:到20xx年,将有35种重要药品和医疗器械专利到期,为非专利药提供了82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二是让药品“变脸”。国家提倡对药品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改进工艺、剂型、包装等等,使疗效确切的老产品换发活力,解决中药见效慢和传统的“粗、大、黑”形象,霍香正气水变成霍香正气液就是成功典范。
2、推进中药现代化。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瑰宝。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中药前景被世人普遍看好。目前,中成药市场份额为每年约160亿美元,但日本占80%、韩国占10%、我国只占5%左右。更遗憾的是,我国每年进口“洋中药”达1亿美元,进口的川贝枇杷膏、红花油等已对我国的同类产品造成巨大压力,禾邦的川贝枇杷糖浆也是受压者之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中成药没有现代化,没有规模化的中药种植、养殖基地,没有通过gap认证,原料质量不稳定。而**市兴安神力药业有限公司的平贝母种植基地已经在全省率先通过了gap认证,桃山参药集团、伸龙无味子基地也准备实施gap认证。目前,**市药材种养植面积达到2万亩,另外还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药材,无疑,资源优势是明显的。要抓住机遇,帮助、引导和支持制药企业争取技改贴息、工业发展基金和农业项目资金,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把医药产业放在“工业反哺农业”中去考虑和实践,实现良性互动,确保原料丰富、质量稳定,为快速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3、打造强势品牌。品牌战略是企业推出产品、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制药行业中,走向成功的品牌彼彼皆是,如“金嗓子喉宝”、“斯达舒”等。**红叶牌康妇消炎栓在国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虽然不是很响,但也有一定名气。在实施品牌战略中,企业一定要在产品品牌设计上赋予“大设计”概念,并统一表达自己产品的品牌内涵。它包括企业形象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品牌精神的人格化设计和广告设计。尽量减少容易导致品牌内涵模糊的单一广告,用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带动整个全市医药工业发展。
篇5
一、基本情况
年下半年共安排工业建设项目58个,占地面积2474亩,其中5个区级工业区落实土地指标共有32个项目,占地面积为1023亩。其中已动工的项目有14个,占总数的41%;正进行施工图设计的项目有15个,占项目总数的46.9%,其中近半数的项目4月份前可开工建设。各工业区项目个数及建设简要情况如下表所示(详细情况见附表)。
注:工业区由于道路规划、动迁的影响,去年落实指标的项目启动较慢,13个项目不计入内.
二、项目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我区“1+5”工业区的项目推进速度较快,实际开工项目数约50%,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对今明两年的工业经济产生较大的作用。但是尚有不少项目没有开工,究其原因,这既有审批手续程序周期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外部因素,从调查情况看,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外部主要因素有:
1、土地“农转用”手续办理速度较慢。目前我区上报市房地局的新建工业项目,大部分尚未获得市房地局的土地正式批文,因此有些项目建设单位,特别是外资企业心存顾虑,觉得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在办理完区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手续后还不愿开工建设。
2、动拆迁已成为项目推进的制约瓶颈。从项目总量上看,动迁“钉子户”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项目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由于其完成动迁时间的不确定性(实际操作中工业项目动迁不鼓励强拆),对具体项目建设进度的影响不容小觑。
3、部分项目选址不属法定的规划范围。去年宏观调控后,我区各工业园区也相应核减了面积,在去年上报的项目中,有2个项目的建设地块不在核减面积后的规划范围内,已被市房地局退回。经去年项目评估协调小组审批、目前正办理手续的30多个项目中,也有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情况。
三、工作建议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国家与市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要以“严格设置准入条件,认真筛选建设项目,合理分配用地面积,尽量缩短建设周期”为工作重心,根据项目质量继续统筹安排我区的工业用地指标,进一步提升我区工业区的整体能级。
1、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确定日常办事机构
要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建议项目评估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按照“批项目、核土地”的原则,对各工业区申报的新引进项目进行评审与筛选,并对评审通过的项目按质量(产业导向、投资强度、土地出让价格、环保评价等)进行排序,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产能耗低的项目实行优先供地,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审批职能部门。项目方可据此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待市房地局土地指标下达后,按排序先后办理用地申报手续;其它需协调处理的难事、急事,各工业区可向日常办事机构提出申请,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处理。
2、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园区配套服务工作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形成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建议成立项目专管员例会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督与管理,并积极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促使项目缩短建设周期。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的意识,帮助工业区解决用电、用水、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难题;对有利于工业区发展的问题,如工业区自建标准厂房项目,可经区项目评估审批领导小组确认,在项目审批环节设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并在财政贴息、贷款及其它相关政策等方面提供特殊支持。
篇6
(一)整体科技开发潜力挖掘不够。以北方新科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型”民营工业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道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逐渐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但近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零。这充分表明,目前,各工业企业还没有充分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整体科技开发潜力有待挖掘。
(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从工业企业产品结构及市场状况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品在新一轮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急待更新换代和产品技术的升级。
(三)科技活动农多工少。近年来,*市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实施科技兴新素质工程,培育了一批“科技兴市素质工程”示范点,建立了一批培训基地,深入扎实地开展大规模农牧民适用技术培训,结合“四区一线”农业产化布局,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但工业企业领域的科技活动相对较为冷清,工业企业科技开发项目少。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对自主创新工作重视不够。20*年-20*年,全市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为数极少,少量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个别大中型企业中,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科技开发人员和经费,没有开展科技开发项目和新产品的研制。
(二)科技研发机构缺乏。大部分企业没有科技研发机构,企业的科研基础条件薄弱。
(三)科研资金投入偏低。当前,大部分企业缺少专利技术,产品科技含量低,效益低,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少。
三、对策措施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产品的开发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同时,对企业新开发的产品减免税收,健全科技企业贷款和信贷担保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激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逐步改善企业科研条件,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篇7
一、确立大方向谋求大发展
主要在发展的要求、意义和模式上进行调研,镇现今正处在大拆迁、大开发的发展转折期,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区建设,努力打造全省第一镇”的目标,成了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奋斗方向。按照“一产变三产,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三个转变”思路,结合我公司“管理镇属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主要工作职责的实际,重点在片区的我镇六个拆迁安置点上做文章。这六片安置点完工入住后,将形成几个总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110万,住户达8000余户的居住群,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物管商机,加上预留的生产生活用地建设后的资产管理,结合其后续产业如市场开发、装修装饰、建筑安装,物流服务等,将在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群。公司在此思路指导下,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现有产业,投资500万元,成立了置业公司,主营物业管理、市场开发、房屋装饰、水电安装、物流服务、国内贸易,是集经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它将为片区开发提供优质服务,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岗位,为集体资产产生更大效益,为创建和谐作出贡献。
二、深入考察、调研掌握一手资料
确立了公司发展的大方向后,公司组织人员深入一线,深入社会,深入市场考察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从南昌的物业管理市场入手,考察了几个相关的有代表性的物业企业,如龙盛黄金港物业公司,万达物业公司等,熟悉其运作管理模式、相应的职责、管理范围、组织结构等。组织精干人员外出考察其他先进的物管企业,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相关产业的运作,为公司今后的正常运作打下基础。对全镇的安置小区的基本情况,镇、各村生产生活用地建设的安排进行了摸底,了解各片区的性质、规模和建设进度,与相关单位进行了接触,共商将来发展大计。
三、落实调研成果细化各项工作
篇8
一、*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工业以没收大田坝、漭水等地的私营炼铁作坊转为国有,没收*豪绅用于伪造“半开”的一台发电机组建立第一个火力发电厂,才有了工业的初创。经过五十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苦苦探索,*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制度不断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以“糖、茶、纸”为主的轻工业和以“硅冶炼、矿产、原煤、建材、电力”为主的重工业体系,为本世纪前二十年确立“工业立县”战略和实施工业连续倍增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糖产业。继*年建成投产日处理甘蔗500吨的湾甸糖厂后、先后建成了*糖厂。目前我县有三户制糖企业,五条制糖生产线,即恒盛糖业有限公司、(柯街糖厂、卡斯糖厂、湾甸糖厂)、康丰糖业公司*勐统糖厂和红庆糖业公司*红庆糖厂,在厂员工1100人,榨季达1600人,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糖6500吨,日产酒精5500升,拥有固定资产近4亿元。带动着全县8个乡镇,2个农场,61个村民委员会,618个村民小组,228*户蔗农,近11万人口种植甘蔗。20*年县内共种植甘蔗达16394亩;
2、茶产业。以*年建立*县红茶精制厂为起点,相继发展创建了*等为主的茶叶品牌以及发展了全县140户小规模茶叶加工初制厂,支撑着全县制茶工业的稳定发展,茶叶生产逐步走上了精加工、规模化生产。
3、纸产业。以*年*县造纸厂的建成投产,开创了我县造纸工业,*年通过资产整合重组,整体出售给*建星纸业公司,20*年生产纸10669吨,实现产值5663万元。另外,我县木材加工业起步较晚,目前尚无规模以上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初加工小规模企业9户,20*年加工木材27227立方米,产值达4152万元。
4、矿产业。以*年*锡矿的采选为切入,相继发展了贞元、盛吉硅冶炼,探索铜、铁、锑、铅、锌等采选工业,为矿冶工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5、煤产业。以*年组建的采煤队开采七甲煤矿为标志,发展成为露天开采的红星煤矿,井下开采的崩龙田、华侨农场等13户煤炭开采工业,20*年开采煤炭36万吨,产值6515万元;
6、建材业。在*年建成投产的年产5000吨*县水泥厂后,相继发展了湾甸水泥厂以及9户建筑砖生产企业,推动了建筑建材业的发展;以1964年建成的河东水电站投产为起步,取代了火力发电厂。
7、电力业。先后建成了新城、河西一级、河西二级、九甲、三八沟、橄榄河、弯弓桥、松山河、岔河、更戛河二、三级水电站,20*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21255kw,年发电量达11192万度。
20*年县委、政府提出工业立县战略以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方针,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树立全县一盘棋的全局思想,依托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壮大、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3.44亿元,同比增29.76%;完成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同比增25.96%;实现税收0.68亿元,同比增11.4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同比增118.6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10%,增2.26%;单位gdp能耗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1.51%。工业经济已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地方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1、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发展滞后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从总体上看,我县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缓慢。二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一缺、二少、三小、四低、五高”的问题突出。“一缺”就是缺乏大中型企业带动。“二少”就是集团企业和骨干企业较少。“三小”就是产业规模小、市场容量小、工业经济比重小。“四低”就是工业化程度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对财政贡献率低。“五高”就是财务费用高、生产成本高、运输成本高、能耗高、劳动强度高。三是资源支撑型企业比例较大。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0%以上的硅矿冶炼、蔗糖生产、木材加工等均属资源型产业,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四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从大的政策背景来看,国家加大了投资增长的宏观调控力度,财政、信贷和土地政策逐步趋紧,致使我县工业项目的争取和工业规模的扩张空间受限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企业规模小,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缺乏贷款抵押前置条件,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另外,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也不健全,不能发挥担保功能,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制约因素
一是能源制约。主要表现在工业项目落地难、生产投资成本较高,电力“瓶颈”制约、生产难以保障;二是加快工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方面的制约。在少数干部群众和企业主中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上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敢发展、不会发展,怕担风险的思想。有的缺乏领导工业经济的知识和本领,发展工业的思路不宽,找不到发展工业切入点和突破口,拿不出发展工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有的发展思路不清,没有把工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统筹考虑,发展工业只停留在会议和号召上,对工业安排部署得多,落实少,实际效果不明显。企业自身投入不足、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不大。三是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制约。企业缺乏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员工素质偏低,企业管理粗放,生产工艺落后。少数企业发展理念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老大”的思想,缺乏沟通协调能力,企业与政府、农户、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只注重利益不思和谐,往往给企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障碍。四是机制体制方面的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协调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头管理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存在着协调难、办事难、办成事就更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在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提高加快工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三、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克服各方面制约因素,必须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工业发展,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扶强龙头,创建品牌,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努力实现20*年至2012年期间工业发展目标,尤其是抓好2009年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努力完成工业总产值15.31亿元,增长15%;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其中利润*万元。工业投资6.3亿元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9%。
为实现我县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克服各方面困难及制约因素,应采取以下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工业发展稳中求快。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把握经济运行趋势,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搞好管理和引导,协调银企关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工业支持力度,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特别要关注开工不足、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畅企业,不仅要关注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也要关注中小企业、亏损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问题早发现,政策早到位,难题早解决。当前,尤其要重视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在困难时期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的作用,积极为企业搭建好投融资平台。
二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带动作用,确保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加快立得硅项目建设,柯街110千伏变电站同步建成投入使用,确保立得硅年内试车生产。完成卡湾一级电站和大勐统河五级电站建设并投入运营,加快卡湾二、三级电站和大勐统河三、四级电站建设。继续抓好卡斯煤矿整合、雄达木业和桦东木业等建设项目。完成湾甸水泥厂技改扩建项目并投入生产,推进建星纸业、红星煤矿等企业技改扩建项目。力争年内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以上。
三要增强环保意识,抓好节能降耗,确保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认真贯彻环保优先方针。严把准入关,一要加大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二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环境综合治理;三要抓住国家扶持政策机遇,加大环保的投入,加快污染治理项目建设,采取切实有效节能降耗措施,加大技术改造措施,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环保节能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单位gdp能耗控制在4%以下。
四要创优环境,搭建平台,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我县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通过市级评审。现在关键是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规划》抓紧上报省政府,同时尽快成立园区管理机构,明确职能职责,调配工作人员,启动整个工业园区建设。严格按照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完成两个片区控制性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园区管理办法,开展园区土地规划调整和收储工作,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搭建招商平台,推进工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五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始终把推动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从政府部门层面,应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开发机构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企业层面来说,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主动对接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二是在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方面下功夫;三是在与世界一流技术合作方面下功夫,特别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硅精深加工上,要逐步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全面落实有关技术开发、技术改造、设备进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确定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实施人才战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加大品牌创新力度。要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切实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等基础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发展培育一批省市级品牌企业,提升一批省级品牌成为国家级品牌。
六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安全和效益同步增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企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重点抓好煤炭行业的专项整治和依法监管的同时,抓好其它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坚持从严治企,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切实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严禁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和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
篇9
一、坚持招商兴工,大力开展工业招商
和县是东向发展县和皖江开发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转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县充分发挥并放大这一优势,创新招商方式,推进“三个转变”,完善“五项机制”,加大落实力度,成立了9个招商团、6个招商分局和3*个招商小分队,常年开展驻外招商。同时,按照“三引三不引”的原则,围绕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成立了化工、造船、泵阀等六个专题招商小组,成功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2*年,全县引进工业项目124个,协引资金73.5亿元,到位资金24.3亿元;引进外资项目1*个,到位资金4583万美元,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二位。
二、坚持项目兴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项目立县”,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紧抓不放,强力推进。建立了“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对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指挥部、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强力推进。建立项目协调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实行重点项目全程服务机制,2*万以上工业项目一律由行政服务中心代办各项手续。成立项目跟踪落实督察组,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督查,定期通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对2*家重点骨干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县负责人联系和县直部门帮办制度,推进了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2*年,全县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6个,完成投资2*.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53.6%。卡森户外家具、利华陶瓷、江标钢构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盘景水泥、星诺化工、楚江造船等一批亿元项目开工建设。
三、坚持资源兴工,大力推进资源型、节约型工业发展
坚持以资源对接资本,推进矿产、*岸线、农产品等优势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资本优势和经济优势。
大力发展水泥建材业。总投资4.5亿元的乌江水泥一期工程日产15*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二期工程日产45*吨水泥生产线即将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4条日产45*吨水泥生产线的盘景水泥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一期工程两条线于今年9月和12月正式投产,二期工程明年启动建设。2-3年后,全县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1*万吨以上。
加快发展采掘业。目前,总投资1*亿元的雍镇磁铁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2个主矿井投入使用,下半年启动年产16*万吨氧化球团项目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实现产值9.5亿元、税收1.8亿元以上。
积极推进岸线资源开发。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成立了岸线资源管理领导组,编制了《*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设置了投资规模、税收贡献等七个方面项目条件,促进了岸线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目前,由省港航建设集团投资36亿元的郑蒲港暨物流基地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列为“十一五”重点港口建设规划,一期工程投入6亿元,年内启动港口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5亿元的船舶制造基地项目,已有楚江、中洋、中润3家亿元以上造船企业落地建设,总投资9.7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8亿元,一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4*万载重吨,实现产值27.1亿元、税收1.2亿元。青岛欧美等3家造船项目近期落户建设。
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财政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大力扶持华安、金城、象牙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围绕蔬菜、肉鸭、生猪等产业化发展,引进了上海鑫博、衡源,南京绿源缘、金东海,巢湖嘉谊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规划建设了占地3万亩的农业产业园,深圳柒号食品蔬菜深加工、苏州南环桥集团生猪养殖及肉加工项目即将启动建设。香泉湖禽业工业园一期投入1.5亿元,正在建设。2*年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2*家,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分别占全县26.3%和28.9%。香泉湖禽业产值突破5亿元,成为全省产业链条最长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与此同时,该县加强节能减排,严格执行新上工业项目环评前置审批制度,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推进节约型工业发展。2*年,全县关闭矿山企业8家、关停“五小”(小造船、小港口、小选沙、小选矿、小铸造)项目16个、停产整顿污染企业4家,38个外来工业项目因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被拒之门外。
四、坚持技改兴工,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坚持“三个一批”,加大企业改制、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植力度,增强了工业发展活力。
一是企业改制盘活一批。完成了576家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改制后,通过资本嫁接、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一批老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宏晶集团金刚石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华星化工成为全省最大的农药生产基地,进入全国农药生产企业1*强。2*年,两企业在全市率先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年华星公司挂牌上市,2*年产值突破1*亿元,是改制前的8.6倍。阀门、水泵两企业改制后,产生了裂变效益。2*6年,丹麦AVK阀门公司变“租”为“投”,投资2亿元在乌江工业园建立了亚洲地区最大的阀门制造基地,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经投产,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三联泵业实施“退城进郊”战略,2*年投资1.85亿元在开发区建设新厂,一期工程3.8万平方米主体厂房于今年6月份建成投产,二期3万平方米厂房于明年底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税收25*万元。2*年,AVK阀门公司实现进出口1*万美元,是改制前的6.8倍;三联泵业实现税收1112万元,是改制前的7.2倍。两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泵阀产业快速发展。2*年,全县泵阀企业发展到15家,实现增加值1.2亿元,占全县的13.5%,泵阀产业集群雏形初显。
二是科技创新壮大一批。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每年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万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实行引进人才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目前,全县8*%以上规模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了研发机构,建立了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库,华星化工建立了全市首个博士后工作站,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品牌战略,2*年全县拥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9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7个、省名牌产品8个。推进企业技术进步,2*年全县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5*个,完成投资1*.2亿元,实现新产品产值7.1亿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年实现工业品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增长1*%,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第一位。
三是政策扶植培育一批。大力实施企业提升工程,制定出台了工业发展2*条,把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在税收、土地、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促进了企业上台阶、上规模。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4*万元,2*年,县财政为36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6554.7万元。加强政企、银企对接与合作,制定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惩办法,调动了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2*6年以来,共举办银企对接会6次,落实企业和项目贷款14.8亿元。同时,鼓励并引导5*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对接与合作,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技术,推动其装备上水平、效益上台阶、管理上层次、产品上档次。
五、坚持创业兴工,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和县民间资本雄厚,有着很好的创业条件和基础。该县始终把全民创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和中小企业促进工程,着力引导农民走出田头,跑市场、搞流通、当经纪人,鼓励干部走出机关,办企业、创事业、当老板,推动个私业主走出小作坊,办大企业、干大事业、当大老板,催生了一批民营骨干企业。2*年,全县新增民营企业154家。具体工作中,坚持“四个结合”:一是与企业改制相结合,推进民营资本与国有(集体)相融合;二是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采取引进外来的、壮大现有的、扶持新办的、鼓励民营的等办法,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农”字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产业化民营企业;三是与“凤还巢”工程相结合,通过降低门槛,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四是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每年投入5亿元,着力实施小城镇建设“五个一”工程,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六、坚持园区兴工,大力推进工业集聚发展
近年来,该县按照集中、集群、集聚的“三集”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先行、体制先行、建设先行,变平均发力为五指合拢,形成拳头,统一规划建设了“一区两园两基地”,县里主抓开发区、精细化工基地和*岸线开发三大载体建设,各镇主抓工业集中区建设,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约了土地资源,推进了组团发展,增强了产业聚集效应。截止2*年,“一区两园两基地”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9.8亿元,建成面积12.1平方公里,落地项目122个,完成投资26.5亿元。开发区“654321”工程稳步推进,建成面积2.4平方公里,落地项目45个。省精细化工基地建成面积2.2平方公里,11条生产线投入生产。船舶工业制造基地8家造船企业全面开工建设。沈巷、乌江工业园区建成面积4.1平方公里,入园项目67个。历阳、善厚等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历阳食品加工、西埠麻油、香泉禽鸭、白桥食品、姥桥蔬菜加工等特色工业集中区发展迅速。2*年底,7个工业集中区累计建成面积3.1平方公里,入园项目62个,建成投产43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镇域经济发展。2*年,全县1*个镇财政总收入均超千万元,其中历阳、沈巷、乌江等5个镇超5*万元。
篇10
一、工业发展情况
区划调整以来,我区立足新的区情,围绕“一主两翼”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以赴推进园区建设,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集中精力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发展呈现出园区扩张、产业延伸、企业集聚的发展态势。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区工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总体影响不大,大部分企业都能不停产、不减员,甚至一些企业在危机中抢抓机遇,逆势上扬,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主要特点有:
一是发展速度加快,支撑作用有所发挥。20__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6.8亿元,实现增加值4.63亿元,分别是20__年的8.4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70.2%和50%。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72.2%。工业的加速崛起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由20__年的1.5%提高到20__年的19.3%;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__年的3.5%提高到20__年的24%,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有所发挥。
二是规模企业数量增加,发展势头较好。20__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2家,比20__年增加34家,并呈逐年增加态势。20__年产值超3000万元的企业有24家,其中超亿元企业2家。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企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产值增速超30%的企业有22家,其中安徽盈创、华兴纤维、时菱化工、金良友麻油等一批企业产值增速都在100%以上。
三是集群化趋势明显,特色逐步显现。各类企业加速向园区集中,初步形成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产业集群,集聚了全区80%以上的工业企业。20__年四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1.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9.5%。特别是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大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成效明显,已成为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和模范园区。20__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4000亩,入园企业39家,投产企业12家,积聚了凯美特气体、__飞凯、长江玻璃、鑫富药业、精益精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
四是工业投资逐年增长,后劲得到增强。20__年完成工业投资9.07亿元,是20__年的12.9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比20__年提高24.1个百分点。四年内开工项目61个,新上技改项目33个,投产企业45个。__凯美特、长江玻璃、时菱化工等项目建成投产,今年以来又有污水处理厂、__飞凯等企业建成试投产,精益精化工、鑫富药业、邦龙化工等一批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即将建成投产。与此同时,投资近亿美元的李长荣mma和投资38亿元的上海杰事杰工程塑料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工业项目的加快推进、工业平台的加速构筑,积蓄了大观工业崛起的后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近年来工业发展较快,势头较好,但与支撑大观崛起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工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总体实力不强。20__年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9.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税收4918万元,仅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4%。尽管这两项份额分别比20__年提高了12.5和21.5个百分点,但与工业经济的地位和支撑大观发展的要求都不相适应。
二是企业规模较小。20__年全区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就有14家,多数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尚处在起步和成长阶段,缺乏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管理水平不高。不少企业存在家族式管理,制约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致使企业缺乏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管理粗放式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致使企业长期处于低素质扩张的起始阶段。
四是金融危机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在加深。随着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逐渐加深,工业增速同比回落,整体效益下滑,主要工业品产量下降,产品销售困难,企业订单减少,流动资金不足,制约企业的现实困难和潜在风险加大。
三、振兴工业的目标和对策
未来几年,是我区奠定崛起基础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客观分析大观的发展基础、产业现状和区位特点,要实现奋力崛起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突出工业,强化工业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依靠资源整合、园区支撑、项目带动和科技进步,做大做强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快速提升大观的工业化水平。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0%以上,在全市三个城区中总量领先、增速率先,迈入全省发展工业先进区行列。
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机遇,优化产业结构。这次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从沿海地区倒闭的企业来看,有受国外需求锐减影响因素所致,但更多的是一些传统的生产企业,即使没有危机的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企业也将陆续被淘汰。危机是一个强制性的优胜劣汰过程,对科技含量较低行业来说是一种“倒逼机制",迫使企业转型升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调结构,抓升级,用低成本的资金、低成本的原材料、低成本的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要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是围绕资源、产业链和环境承载能力,瞄准全国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瞄准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登门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实效。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量资金正在寻找新的投资地点和项目,我区要利用产业链和园区平台,加强宣传和推介,使我区成为投资的新目标市场,着力引进一批战略型和产业龙头型项目。二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产业升级。把改制企业看成发展工业的重要资源,按照“因企制宜,能工则工”思路,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工业资源。通过机制重塑、要素重组、资源整合,形成一批产值过亿、税收超千万元的规模工业企业。三要通过引导企业加强技改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支持和帮助企业企业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引导企业在经济低潮时坚定发展信心,抓住机遇,加强基础建设投资,新上技改项目,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含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到来时实现大提升、大发展。
二、加强投资,壮大规模总量。尽管近几年来,我区工业 发展较快,连年跃上新台阶,但由于基数较小、规模不大,总量还不能与省内先进县区比,在全区整体经济增长中还没有达到期望的贡献率。振兴工业就必须扩张总量。一要提高工业投资比重。要研究制定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向工业集中,确保今后五年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60%以上,确保每年新开工超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个以上,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3个。当前要着力抓好鑫富药业、精益精化工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二要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大观区作为全市工业振兴的重要战场,辖区内聚集了__石化、安徽华茂、安徽曙光等大企业,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工业不可多得的资源,是别的地区没有的比较优势,特别是随着__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围绕上下游发展配套产业拥有广阔的空间。我们应当积极作为,加强联系和协作,争取配套,努力取得配套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片的良好效果。三是鼓励和引导全民创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加快实施“凤还巢”工程,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撑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形成创业热潮。四是引导优势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受冲击较大,大企业受冲击较小,好的企业还能逆势上扬,稳中求进。当前国内外的一些公司为了渡过难关,纷纷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地区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经过多年的经营锤炼和市场洗礼,我区有些企业已经具备了扩大规模、再上台阶的基础。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兼并重组,实施低成本扩张,多渠道壮大工业经济基础。
三、培优扶强,提升综合实力。在扩张总量的同时,要抓住关键的少数,大力实施“三项工程”,提升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一是扶优扶强工程。按照“抓大放小,扶强带弱”的思路,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企业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帮助企业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指导跨越式发展。要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并在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倾斜,集中精力做强一批。鼓励企业创立品牌,开展各类认证,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二是企业家培训工程。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造就一个优秀的企业,甚至能够引领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我们要把企业家看作最为宝贵的资源,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整体提高。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团队,推动企业在新的水平上加快发展。三是科技创新工程。扩大科技和人才基金规模,制定支持企业引进人才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嫁接新工艺,提升装备水平。介绍和引导企业与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协作,通过联合开发、难题招标、专利买断等形式,在企业中建设一批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让基地。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名牌”工程,打造拳头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