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06:3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材料行业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多家东营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辖区内获批进口原油指标总量超过胜利油田年产量,未来原油加工量和整体装置开工负荷率将明显提高。
1 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16年,东营市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461.2亿元、4431.2亿元、182.2亿元、294.4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34.5%、36.1%、22.1%、26.8%。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已形成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中下游配套完善、规模庞大、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格局,壮大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市,2016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万吨/年。
(一)集约效应优势明显。石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及东营区、广饶县境内。通过系列技術、装备、工艺等改造提升,国Ⅴ标准成品油供应全国各地,油田化学品成熟对接胜利油田市场,化工新材料方兴未艾,石化产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2016年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431.2亿元,完成投资317.3亿元,工业用地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2622万元/公顷,单位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9336万元/公顷;加工原油和燃料油4893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9.06%,主要产品成品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9%,居于国内地级市首位;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占到集群销售收入的95%。
(二)创新能力提升强劲。集群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2016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增加,带动了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等的快速增长。整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居于国内地级市石化产业的首位。
(三)资源节约效果明显。强化目标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健全长效机制,全市超额完成了“十二五”下降17%的节能目标任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节能、安全、环保评级和综合评价)工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项指标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两化融合深度契合。集群内石化企业实现了全厂DCS、ERP、SIS系统,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系统法应用,广泛应用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普遍应用了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智能手持终端等,两化融合程度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联合石化协会开展石化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工作,垦利石化、胜星化工、海科集团等3家企业试点成效明显。开展了化工园区(聚集区)智能化改造工作。重点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智能化提升,建成了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集智慧办公、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用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体系。
(五)集群产业配套完善。集群在临港物流、研发孵化、原料储运、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交易平台、生产销售建设等领域配套完善。临港物流。建设了万吨级深水大港——东营港,码头总量达到39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成为涵盖液化品、散杂货、客运、集装箱等多种运输业务的区域性中心港口。油气运管道。已建在用原油管道11条,辖区总长度354公里,本市炼化企业管道供应能力1780万吨;全市建成成品油管道3条,长21公里,成品油外输能力900万吨;建成长输天然气管道7条,辖区总长度265公里,资源供应能力20亿方/年。研发孵化。东营市石化产业辖区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36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要业态,规划并开工建设了东营创新广场等科技孵化设施。交易平台。华东石油交易中心打造集信息交互、线上交易、区域交收、在线金融、智能物流、价格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石油石化产品交易平台。
2 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几点思考
(一)“炼化一体化”是大型石化提质增效的根本方向。“炼化一体化”是集上游炼制到下游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其最大优势是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生产效率高、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依托东营市现有炼油产业基础,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清洁化、园区化”思路,采用“常减压-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的总加工路线,实现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流程,提高装置规模和经济性,依托园区条件集中供应氢气和水电汽风等,生产过程清洁、安环、环保。近期重点是整合炼油企业资源,向烯烃、芳烃领域进行延伸,提高基础石化原料供给能力,同时减少成品油产量。远期重点是对落后炼油产能进行整合置换,通过淘汰东营市部分炼油产能,在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延伸产业链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破解之道。当前,柴汽油的加工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并且随着进口原油市场的开放,利润空间将会逐步压缩。石化产业向化工方向发展已是当前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学习惠州石化、九江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推进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转用化学品项目,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促进东营市化工产业链的增值。
(三)调整优化布局是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东营市北部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加强现有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监管,推进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企业向石化产业基地搬迁,兼顾目前己经形成的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将基地建设与布局优化充分结合,提升化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化工产业与城镇、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实行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化工园区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坚持“五个一体化”的原则,即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实现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化工园区管廊、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要到位,水、电、气(汽)、煤炭等生产物资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并且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维护。设置应急管理中心,统一应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置。
(五)智能工厂建设是打造精品石化企业的有效手段。推动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及应用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激发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石化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变革,全面提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提升,着力打造产品特色鲜明、服务竞争力强、盈利能力水平高的精品石化企业。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近日,由山东省东营市政协牵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科技等部门联合进行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结束,形成了《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总结东营市海洋经济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2012年东营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渔业快速发展,海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服务业逐步提高;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港口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建成了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已获得大批科研成果;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但该市海洋经济也存在着规划体系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海洋经济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六条建议: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构建“三区两带”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功能区,强化海洋功能区划的控制性作用;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发展海洋渔业,优化提升海洋化工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加快推进海洋旅游业。三是坚持科技兴海,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海洋承载能力。五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六是制定配套措施,加大保障力度。
篇2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高职 人居环境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0tjk22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53-02
进入21世纪,城市空气污染和噪音越来越成为城市的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号召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低碳社会的建设中来,因此,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积极开发绿色低碳住宅。作为为房地产企业输送智力资源的高职院校,应该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我院通过对房地产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的反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近两年将《人居环境》课程作为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专业课开设。通过两年的探索,我们教学团队对该课程的建设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本文试图从高职房地产类专业的《人居环境》课程的设置背景,课程总体定位,课程内容选取,课外实训环节设计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1.课程设置背景
1.1政府对绿色低碳住宅的倡导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标志着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以“低碳”为显著特点的新时代。中国通过政府制定中期减排目标,决心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低碳、环保、节能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建立绿色低碳住宅将是中国房地产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引导来推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节能意识和参与。各级政府出台建设低碳城市的行动纲领和实施意见,明确建设低碳建筑有关规定,从规划设计、施工、装修、验收、物业等各环节,对新、旧建筑提出绿色低碳化建设规定。同时,各级政府实施相关扶持激励政策,加快落后建筑材料的淘汰速度,加大对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扶持力度。
1.2房地产市场对绿色低碳住宅的需求
低碳新材料的应用从表面上看的确是增加了建材成本,但从长远的综合效益上来讲,总成本是下降的,使资源浪费的现象得到缓解。以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为例,购买节能住宅增加成本约20000至30000元,按每平方米每年可节电40千瓦时计算,一年就可以节约数千元左右,这样购房增加成本大约几年就可收回。根据权威调查机构所做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8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购买低碳住宅,由此可见低碳建筑的市场很广阔,普通居民对低碳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也会顺应市场需求,逐渐提高房地产产品的节能环保水平。
1.3低碳住宅技术的使用和普及
“绿色低碳住宅”是一种低碳,环保,节能的居住空间。这类住宅实质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近年来,低碳住宅技术的使用和普及越来越广泛,一方面政府通过合理发展城市规模,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合理布局城市居住用地,创造良好的居住小气候条件,从根本上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住宅设计创新,包括建筑设计如户型结构设计创新、遮阳通风技术,中水利用技术,利用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技术,来补充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这些节能技术的应用为低碳住宅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所以,作为未来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学生们,应该将这类知识作为专业课进行学习和灌输,使他们具备基本的规划和设计节能低碳环保住宅的能力。
2.课程总体定位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我院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将培养具备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房地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的技能,能够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管理业务,以房地产营销与经纪为主要能力,兼具房地产项目开发前期报建与策划、后期物业管理服务方面工作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考取助理房地产策划师、广州市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或物业管理员(三选一)资格证,可胜任房地产开发报建员、楼盘营销策划专员、地产经纪、物业管理员等岗位。通过广泛的调研,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岗位、职业资格、工作任务和所需技能对照表如表一。
表1: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岗位、职业资格、工作任务和所需技能对照表
根据表一对照中各种职业资格对应的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确定了专业技能课的构成,具体课程进程如下。由于各类岗位中均需要具有住宅物业人居环境规划和维护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将《人居环境》课程定位于我院该专业的专业课,用于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体系架构与课程路线如图一。
图1: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体系架构与课程路线
3.课程内容选取
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人居环境》课程中,我们课程团队通过对接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课程与行业(企业)岗位(群),以房地产开发工作过程为主线、典型工作任务为节点,整合、序化和重构《人居环境》课程内容;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改进学生考核与评价指标与方式,促进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课程计划总学时为36学时,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学时数分配如下表。在表二中,我们根据人居环境工作的具体内容,将课程整合为三项基础理论知识和十项工作任务,通过教学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十个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人居环境打造和规划的基本技能。
表2:《人居环境》课程教学进度表
4.课外实训环节设计
对《人居环境》课程的学习不但需要课内分散工作任务的操作实习,还需要课外综合实训的实际运用,课外实训内容主要通过以下综合实训环节来完成。
4.1实训环节一:楼盘人居环境实地调研
4.1.1实训目的
现场指导学生认识居住区的人居系统构成,培养真实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4.1.2实训要求
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实地调研楼盘,分析具体楼盘的人居环境构成。参观楼盘的各项人居系统设计的情况。
4.1.3实训步骤
教师选定调研楼盘,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实地调研企业,参观楼盘的各项人居系统设计的情况。最后提交一份某楼盘人居环境系统情况的调研报告。
4.2实训环节二:楼盘人居环境比较
4.2.1实训目的
使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不同楼盘在打造人居环境时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工作环境中。
4.2.2实训要求
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调研不同楼盘的大气、水、声环境,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热环境、光环境、电磁辐射环境、放射性环境,居住区绿化,居住区气候的改善等的情况,并比较各个楼盘人居环境的优劣。
4.2.3实训步骤
教师选定几个调研楼盘,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实地调研企业,然后按照人居环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分析各个楼盘人居环境的优劣。最后提交一份各楼盘人居环境系统比较的调研报告。
4.3实训环节三:楼盘营销策划(绿色住宅产品设计部分)方案写作
4.3.1实训目的
培养营销策划(绿色住宅产品设计部分)文案写作的能力,培养对楼盘的整体策划和推广的能力。
4.3.2实训要求
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在课下对老师布置的特定楼盘用PPT格式做一个营销策划(绿色住宅产品设计部分)方案,并在课堂上演讲。
4.3.3实训步骤
学生先在课下进行指定楼盘营销策划(产品设计部分)方案写作的准备工作,以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楼盘营销策划方案的讲解和评比,最后提交一份XX楼盘营销策划(产品设计部分)方案。
5.结语
高职房地产类专业设置《人居环境》课程是适应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高职房地产类专业适应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一线房地产开发、经营人才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我们还应不断关注低碳节能技术的发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房地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雨华,宗建伟 人居环境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
[2]李帅,李春郁 运用绿色建筑材料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J].改革与开放,2010(11)。
[3]张斌 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及其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4)。
篇3
1、注重品牌营销
营销战略的制定,包括企业自我分析、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等内容。
(1)市场研究首先要弄清楚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能干什么。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所以我们企业要有发展战略和营销方略,要量力而行,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低估自己,要清醒、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作为建筑企业,我们应当随时关注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动态,到处去调查、探寻。
(2)市场细分营销工作中,要善于细分市场。我们可以把市场按区域细分和按专业细分,对每个细分市场写出调研报告,并形成文字。目前,笔者所在公司正在打营销"三大战役":首先,在四川地区投入人力、物力,借此用来打开川蜀之地的市场;其次,在钢结构制作方面陆续发展,相继在该领域中标;再则,继续拓展陕西以北的市场,因为我们在这块领域里已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出去不再心里发怵,敢于表达和推销自己。这样我们将用四、五年时间,摆兵布阵,争取打破固守一地、岌岌可危的僵局,要努力形成中东西向结合,南北方向呼应的市场格局。
(3)目标市场在营销工作中,要制定目标市场,不能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要一心一意将区域经营与专业经营同步推进。相信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企业一定可以创立更多的区域分公司、并设立一些资质较强的专业品牌公司。做到“人在阵地在”。区域和专业市场形成后,要进一步加强稳固,锁定目标,不要随意变动,并让企业上下皆知,大家共同出谋划策,积极行动起来,俗话说:当家的,头脑一定要清醒。不管别人怎么说,都要坚定不移,无论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若前方战败了,再派人去,坚决占领这个阵地,彻底打开一方市场。
(4)营销体系营销过程中,要建立企业总部--企业分公司--营销经理部--营销人员四级体系,各级有各级的职责,权责要区分开来,不能缺位越权,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环环相扣。尤其是在区域市场,企业的资源不能落到某个人头上,要实现资源共享,团结协作,避免一人变动,整体全乱的不利局面。企业的管理链条应该是越调越顺,不会因某个人的离开而停滞运转。现代企业模型是两头大,中间小。营销工作是开路先锋,至关重要。且营销工作是企业行为,集体行为,非个人行为。如果演变成个人行为,就会有很大风险,企业绝不允许诸侯存在,这并非对谁不信任的问题,而是营销工作性质决定的。
2、强化诚信营销理念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壮大,企业必须维护建设单位的利益,才能换回建设单位对企业的信任,才能开拓市场,赢得长期生存、发展的空间。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贯彻诚信营销,才能树立品牌的市场忠诚度。因此,我们企业实施诚信营销已经是必然要求,既应以诚为本,以利润为标,义利兼顾才是。
(1)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主动面向市场,接受甲方、社会和政府的监督;积极开展“转机制、抓管理、注安全、增效益”和“质量兴企”、“质量强企”等活动,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2)建立权责明确的质量责任制,落实质量责任制,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3)加大技术进步力度,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建筑行业先进技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把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与提高质量相结合,不断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4)积极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按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标准及其他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标准,结合企业实际,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推广应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现场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5)要建立和完善鼓励质量改进的激励机制。要制定和完善岗位的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职工调动、提升、晋级、奖励或者处罚的重要依据。
(6)凡事积极及时的与甲方进行沟通,在沟通中体验企业的诚信。
3、营销策略
(1)确立以经营为龙头的市场战略,注重品牌营销。不能再将简单的将产值、利润、市场占有率、施工面积等指标当成战略目标,也不能照搬别的企业的一些东西,盲目跟进,缺乏对其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这些都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甚至于慢慢走向衰落。经过企业营销战略的调整,要确立以经营为龙头,以建筑及土木工程施工为主要产业,以项目总承包为经营方向的市场战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使经营信息覆盖面日益扩大,经营策略和艺术有长足的进步,并努力培养一支高学历、年轻化、事业心强的经营队伍。使企业在建筑市场的份额逐步提高,并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2)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基础管理品牌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被顾客普遍认同和赞赏的,具有深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无形资产。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些企业不注重自己品牌的培养,如在工程中不注重现场管理,忽视安全文明生产工作,对工程质量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工程的优良品率大大降低。这些都会使企业在业主眼中的形象受到一定损害,很难进行二次合作。通过对企业品牌战略的调整,确立“创名牌工程,做明星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过品牌战略调整,实施“大项目战略”,在工程质量上精益求精,在施工速度上创出奇迹,在施工管理上独树一帜,狠抓安全文明工作,创精品工程,树集团形象,争取获得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将企业的品牌战略拓展到省内外。
篇4
【关键词】陈列设计 创新实践环节 校企实践基地
当今我国服装行业、时尚产业以及零售业中,国际品牌纷纷抢占中国市场,日益繁盛的消费活动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纵观名牌卖场店面,除了商品本身,商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都以一种强大的视觉表现力俘获着消费者的内心,刺激着消费的欲望。在当前国内外对陈列设计师需求迫切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艺术类高校设置了服装陈列设计、陈列展示等相关课程,培养陈列设计人才。
一、模块化陈列设计教学内容设置和实践探索
在以往艺术类院校开设的陈列或展示设计课程中,大多是将陈列设计纳入艺术设计这一领域,主要强化学生的设计创意构思和效果图展现。如今,不仅是零售商业和服装企业,也包括了日用家居、快速消费品等各行各业对陈列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以市场需求为目的,以企业人才所需为核心的陈列设计教学课程,依托设计、营销管理等专业平台,对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
首先,课程内容模块化,将陈列设计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即基础理论教学模块、市场调研教学模块、模拟卖场教学模块、创新设计实施模块、校企实践基地模块。五个模块教学内容相互关联、依次递进。基础理论教学模块中,学生掌握陈列设计基础知识后,随之而来的是完成大量的市场调研报告,进入到市场调研教学模块。通过对市场商圈、品牌风格的分析研讨,使学生切实体会商品陈列如何影响行业品牌在市场中的形象和定位。
为了使学生切身感受商业消费氛围,精心设置的模拟卖场教学模块,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互动的陈列实验室进行卖场体验式教学。学生互相扮演消费者和销售服务人员,通过对消费者购物心理活动系列分析,明确了陈列设计对终端卖场的重要性。陈列实验室是以各种陈列展具展架、壁柜、橱窗、顾客通道、休息区、收银服务区,以及人形模特和由校企提供的大量服装服饰商品组成,便于学生学习认知和理解实践操作。
在创新设计实施模块中,以创意设计、创新材料创新工艺为教学要点,要求学生对市场某服装品牌从视觉规划到创意设计,完成最终主题性橱窗设计方案。从草图手稿到最终制作1:10的三维橱窗模型,所有道具设计、商品都缩小到1:10后放置到小橱窗内,几经讨论筛选、完善调整,再对所有即将实施制作的道具进行1:1放样,画出图纸计算用料。学生对所需材料与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后再到建筑材料市场选料,亲自动手施工完成橱窗陈列,可以说,这个模块是针对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是一场“艰辛”的教学实战环节。
经过大量的校内实验和实践教学后,让学生真正走进商场店铺,进行最终的教学环节是陈列设计中最重要的体验课程设置。笔者和一些服装企业、大型零售业达成共识,形成了校企实践基地,同时教师按照商场的需求,带领学生一起为企业品牌进行卖场商品陈列诊断和陈列规划,将实操案例融入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心、脑、手的配合,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体验式教学过程,按照美国课程理论学者古德莱德的理论,任何层次的课程最终只有转化成学生在课堂中实际体验到的课程,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性存在。①
二、实践环节设置对陈列设计课程的有效推动
陈列设计课程与社会企业合作将商场、品牌卖场作为课堂实践的教学基地,加强了多元化的实践内容,延伸了陈列设计课程本身的深度,这也是整个教学模块中分量最重的教学环节。在实践内容设置中,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要具备大量的先期实战经验,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品牌在卖场中的整体形象和实际销售。
学生在指导教师和卖场管理者的统一部署下,在销售现场首先对品牌卖场进行陈列商品色彩诊断、卖场布局合理性诊断、卖场陈列道具设置诊断,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调整措施,形成卖场陈列调整实施方案,提交给卖场管理者进行评估,以确保对该卖场实施调整的正确性。为了不影响店铺正常的销售,通常选择实施的时间在客流相对较少的周一到周三上午,学生以团队的形式,3—4人一组进行,在销售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每个品牌的陈列实践。
校企实践基地教学模块的内容设置对陈列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了推动。学生从企业陈列设计师的角度得到了全面的职业感受,体验了理论到实践的升华,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陈列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在实践中对品牌卖场进行了专业的陈列调整和设计,提升了店铺视觉冲击力,引导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了消费几率,学生也从校企实践基地教学模块的教学中,深深感受专业知识转化成劳动成果后获得的社会认同和成就感。
从课程的理论内容到实践环节的铺设,陈列设计的教学突破了教室、学校的范围,真正达到了与社会之间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互动,并形成了多赢的教学改革之路。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基于实践环节的陈列设计教学效果显著,通过举办“创意橱窗陈列设计”“品牌陈列实践案例”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成果汇报展览,面向企业、社会,以实践成果的直观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同时得到了校内外的高度评价。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程的不断加快,时尚产业服装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社会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性、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急需大量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来推动其有效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笔者形成了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其成为陈列设计本科教学的核心教学重点。创新是成功之源,针对创新实践教学的研究,意义不仅仅在于开发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是确立了以校企实践基地作为教学资源的“创新实践环节”是陈列设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注释:
①吴支奎.论体验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2):8.
参考文献:
[1](韩)金顺九,(韩)李美荣,穆芸.视觉·服装——终端卖场陈列规划[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篇5
一、室内设计职业前景与职业要求
室内设计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家装,工装,橱柜设计等,就业岗位繁多。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住宅业的兴旺和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室内设计人才供不应求,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室内设计人才缺口达到40万人,每年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室内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理想。
一名合格的室内设计师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熟练掌握CAD、3DMAX、PS等制图及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等,有独立创意设计能力。第二,熟悉工程施工工艺、装潢材料预算、现场测量等。第三,有良好的语言沟通、客户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第四,热爱设计工作,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在一项室内设计工程进行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材料,人为等,而室内设计师要做到的就是在无法摆脱制约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利用所学知识,发挥创造力,运用各种设计手段,达到多方面的共同满意。除了一定的表现技能以外,室内设计师的重要素质就是掌握与设计本身有关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构成室内空间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对建筑结构知识的了解,对建筑力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构造技术的熟悉等,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室内设计师接触的较多的是建筑构造和细部装修等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利用构造的基本知识,不断探索如何创造性的实用普通建筑材料,如何迅速发现并熟练的运用新型材料,出色的设计师往往能从艺术的角度来处理结构和构造问题,以出人意表的手段创造出新颖的室内空间。
二、职业视角下的教学模式创新
1.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要求老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以往所学,最大程度的模拟和还原现实场景,要求学生对实际工作中的设计项目有整体性的把握,掌握项目实施的流程,熟悉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完成平面布置方案和明确的设计定位,既要合理满足功能需求,又能规范地绘制出平面图、吊顶平面图、主要空间的立面展开图等。
学生通过参与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可完全掌握一个具体工程所必需的知识。在教学中就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上台,以设计师的身份向大家推介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和其他学生以客户的身份提问题,由设计师给予回答,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推销自己设计作品的能力。在项目进行中会出现许多难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难题的解决,整合各方面的知识,使知识融会贯通。
2.案例教学模式
在理论课的教学上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选用真实的室内设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鉴赏,案例材料必须符合教学目的,注重实用性和启发性。案例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手段,重点阐述空间、尺度、界面、材料与技术系统等问题。拿到一个案例,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应该作为主角,而是作为引导者,留心学生在讨论中暴露的问题及闪光点,以及对设计理念的感悟,其次是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一方面评价案例中体现的知识要点和设计特色,另一方面要归纳学生们的综合表现,以及在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教师要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有所提升,可以建立一个海量的案例库,以便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随时调用和调整,同时也要求教师自身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修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方法上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篇6
X月XX日至XX日,XX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到XX市XX区,对XX区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XX家不同类型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专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逐企业、逐类型、逐行业对XX区的主要做法和重点经验进行了挖掘分析,力求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区是我区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XX区委和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实际重塑产业结构,着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工业整体实力,工业转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蹚出了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XXXX年GDP增长仅为X.X%,位列全区第XX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低于全区X.X个百分点。XXXX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两年位居XX区前列;XXXX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这X项指标增幅仍然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X.X、XX.X和XX.X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变化看,一二三产业比重由XXXX年的X:XX:XX调整为目前的X.X:XX:XX.X。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重构和再造,特色冶金、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几大支柱产业优势突显,涉煤产业比重由历史最高峰的XX%以上下降到目前的X.X%;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持续提质增效。与此相关联的一批新技术、新品牌、新业态、新模式纷纷抢滩亮相。
——从内生动力和竞争力看,有研发能力的规上企业XX家,占全部企业的XX%,高新技术企业、XX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由XXXX年的X户和X户增至目前的XX户和XX户;获批院士工作站X个,专家服务基地X个、XX区工程技术中心X家、技术创新中心X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XX家。现有年产值超XX亿元企业XX家,其中XXX亿元以上X家,XX亿元以上X家。
——从发展质量和效益看,以产业链为纽带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XX%,产品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新引进和技改扩建企业亩均产值普遍在XXX万元以上,亩均税收XX万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从XXXX年的X:X.X上升到现在的X:X.X;规上工业企业普遍贷款少,资产负债率低,运行状况好;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XXXX年至XXXX年分别下降X.XX%、X.XX%、X.XX%和X.XX%,硅钙、硅锰合金、离子膜烧碱等产品单耗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双氰胺、活性炭等产业产品单耗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企业消耗低、排放小、效益好与职工就业稳、收入高,政府增税收的良性互动和多赢共赢。
——从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看,拥有国际国内“单打冠军”X家、“隐形冠军”XX家,钢丝绳成为“中华第一绳”服役航母“辽宁舰”和XX长江大桥;ADC发泡剂、双氰胺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XX%和XX%以上;水合肼、硅钙合金、多元合金分别占中国市场份额XX%以上、XX%以上和XX%,成为全国最大硅钙合金生产基地;香精香料、硅基微合金、甲乙基麦芽酚等产品均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明显话语权,形成了一批有基础、有市场、有潜力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企业。
工业转型升级既是破解工业发展难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经济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XX区委和政府认为,XX区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深厚的工业文明、一大批企业家和产业工人队伍,虽困难重重,但优势尚在,在长期艰苦复杂的转型道路上,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脚踏实地,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盯,促进一批小企业逐步做大做强、老企业焕发生机活力,培育一批带动辐射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新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脱胎换骨。调研组认为,XX区近年来工业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转型发展思路上更加务实和精准
一是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宗旨,引导企业聚焦资源循环利用。
构建了“电石-双氰胺-胍盐”“电石-乙炔-PVC树脂”“电石-香精香料、医用消毒剂”等多条产业链,打通了产品与产品间的内部循环、企业与企业间的互补循环、产业与产业间的链式循环,企业实现低成本循环,“三废”排放明显下降,生产要素综合利用率、固废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二是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引擎”和“硬支撑”。对标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支持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技术改造引项目、建项目、干项目。XXXX年以来,共实施工业项目XXX个,总投资XXX亿元。三是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引进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民营XXX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对经营困难、低位运行的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升改造,助推老企业焕发新活力,促成XX,全面提高了环保、安全和自动化生产水平,优化和丰富了产品种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钢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产能得到了巨大释放。四是着力培育壮大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来,XX区先后培育壮大了XX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了XX等一批成长性好、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高占有率的中小企业。
二、在产业延链补链增链上做大文章
“追根溯源”产业链上游项目,“顺藤摸瓜”产业链下游项目,引进多家配链补链企业,努力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谋划推动XX等X个专业产业板块,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推动XX等企业形成产品供给链;依托XX等企业协同配套,形成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依托XX年产X万吨尼纶基材项目,围绕生物原料、化工原料、聚酰胺材料、聚酰制品等产品,打造月桂二酸-尼龙基材-聚酰胺制品上下游联动产业链;依托XX来年产X万吨磷材料项目,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基础原料资源、蒸汽及电力成本优势,建设国内规模最大、国际技术领先的光敏材料产业园;依托XX一期项目,形成X.XX万吨香精香料产能,打造全国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技术领先的香精香料产业园区。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推动产业结构进入空间上集聚、上下游协同、供应链集约的良性轨道,跑出了招商引资良性互动的加速度。
三、在科技创新提升内在动力上下足功夫
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XXXX-XXXX年实施技改项目XXX个,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占全部工业项目投资的XX%;XXXX年实施了XX循环经济产业链等XX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倍,占全部工业投资的XX%。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XX经开区管委会与XX大学共建硅基多云合金博士后科研中心,XX共建研发平台,XX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特种合金中试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依托产业招才引智,引进中科院院士、XX交大教授XX与XX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香精香料及维生素系列产品研究与开发”院士工作站,中科院院士XX及其团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投资XXX万元建设的光敏固化剂中试生产线已正常生产,为大规模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四、在淘汰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上痛下决心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恒心全力落实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坚决摒弃“黑色GDP”。深入开展XX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关停转退”煤炭采掘洗选企业XX多家,削减煤炭产能XXX多万吨,其中彻底关停退出XXX多万吨,XX煤集团停产XXX万吨;对XX区境内XX家硅石矿全部予以关停取缔,倒逼铁合金、碳化硅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双轮驱动,按照“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转型升级提升一批、腾笼换鸟盘活一批、破产清算关停一批”的思路,处置“僵尸企业”XX家,腾退土地XXX余亩;把“散乱污”企业整治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一企一策、分类整治,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XX家。调研中我们看到,通过“僵尸”企业“散乱污”企业处置,为绿色产业发展和新产业引进腾出更多的空间、资源,工业园区环境面貌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
篇7
“降成本”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2016年以来,我省相继出台了3个“降成本”文件,企业有哪些获得感?企业成本高在哪里,“降成本”组合拳又该如何出招?
2017年2月下旬,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省人大财经委与省级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赴衢州市及下属的县市区开展企业“降成本”专项调研。
找到企业“痛点”,方能找准减负重点。调研组一行瞄着企业的“痛点”查,盯着减负的困难找,共调研各类企业133家,其中实地走访企业57家,收集各类意见400多条。
成本偏高问题仍然突出
衢州市2016年为企业降低成本58.09亿元,超额完成减负30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虽然成绩斐然,但是,谈起降成本工作时,很多企业仍觉得“不解渴”。
――用工成本偏高。首先是社保缴费偏高。企业普遍反映,衢州很多地方的企业严格按工资总额缴纳保费,企业感觉与周边地区按平均工资甚至最低工资、员工人数打折上缴的方式相比,负担过重。
如衢州华友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其在桐乡的基地相比,衢州社保费用占职工工资总收入的26.5%,桐乡占22.3%;医疗保险衢州占8%,桐乡占6.5%;工伤保险衢州占3%,桐乡占0.8%;失业保险衢州占1%,桐乡占0.5%,而且桐乡还有40%的社保费用返还,而衢州享受不到这样的政策。
用工成本高还表现在超额缴纳社保费。“很多高薪人才只承担社会平均工资300%的社会保险费,而超过300%的个人部分,需由其所在企业缴纳,企业感到十分不合理。”此外,在职工退休后,企业每年还需缴纳5%的医保费,有的企业如巨化集团退休人员数量大,每年需补缴资金3亿多元,负担十分沉重。
――税费负担偏重。物流、货运、金融和农副产品等行业的一些企业反映,难以取得增值税抵扣专用发票,这给企业抵扣进项税造成一定难度。虽然很多企业在实施“营改增”后税负下降,但有的行业税负不降反升,与“税负普遍下降”的初衷不相符。还有企业反映,财政部门为支持企业发展给予了财政补助,但这笔财政补助还要上缴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用地成本偏高。调研中反映,一是使用税提价快。衢州市土地使用税从2013年的6元/平方米,提高到12元/平方米,3年内翻番,企业明显感到用地压力加大。二是土地使用税不够合理。企业普遍反映,在支付土地出让金后,每年还需再行缴纳土地使用税,虽然合法但不合理。三是用地优惠享受面小。衢州市规定了土地使用税奖励返还政策,但由于对亩产税收有较高的要求,且衢州企业大多为传统企业,能够享受税收减免的企业较少。还有企业提出,技术改造前期投资大,建设和产出周期长,按现行标准很难取得奖励。四是房产税有重复征收的问题。企业反映,目前在征收房产税时要叠加土地费用,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同时房屋每年都在折旧,但房产税还是按原价在计税,认为不够合理。
――用能成本偏高。首先是热能价格高。特种纸行业是衢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对蒸汽需求量大。但蒸汽价格从2016年初的119元/吨左右上涨到170元/吨左右,一些用能大户如维达纸业,年用蒸汽量约2.5万吨,需要多支付1200多万元。特别是在2016年11月份煤价走平的情况下,热能价格还在不断上涨,企业意见很大。
另外,企业反映,供电公司需要收容量费作为“最低消费”,在春节等生产淡季还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电费,不是很合理。另有一些企业反映,电费每10天收一次,加重了企业负担。
――财务成本偏高。这是衢州市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如,商业银行实行名单管理制,对造纸等行业不允许新增贷款,对一些技术先进的造纸行业造成较大影响。小微企业贷款难度仍然很大,贷款利息一般都在基准利率上浮20%―30%。
降成本政府需对自己“动刀”
减轻企业负担,回应企业呼声。
其实,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制定了帮企业降成本的“组合拳”,从制度、财税、金融、社保、流通、能源等6个领域朝着为企业减负这个方向共同发力。
专家们普遍认为,六大举措的重中之重,是降低制度易成本。
“制度易成本,简单说,就是由体制机制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时间和机会等各种成本。”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降低制度性成本不仅关乎企业成本,还直接影响企业发展。
降低制度易成本,简政放权是核心。
在衢州的{研显示,该市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是审批事项取消后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一个典型例子是,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设立奖励制度,而配套政策却出现“脱节”。元立集团反映,其投入巨资建设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及废气回收自发自用电厂项目,企业只要通过认证审批,就能享受国家的减费政策。但2015年5月国务院取消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含电厂)认定”的审批事项,相关优惠政策无法执行。
“国家取消行政审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企业、降低费用,但由于没有配套措施,企业难以继续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影响了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元立集团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同时,政府职能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也亟需改进。一些企业表示,政府专项资金的中期检查,存在政府请专家检查、企业买单现象。“生产许可证分批到期后,专家就分批来评审,吃住行费用全部企业负担。”
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势在必行。
调研发现,衢州的一些中介市场竞争不充分。目前,衢州市只有2家图审机构,企业必须从下属县市跑到衢州市才能办理图审,办理流程多、时间长。一些企业反映,有的中介机构打着政府部门的旗号来进行监测,服务态度很不好。
另外,中介服务收费标准高。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公司反映,中介机构收费一般在3万―10万元左右,公司2015年、2016年各类中介收费分别为135万元和148万元。
有的中介服务不合理。有公司反映,该公司职工一共250多人,其中涉及职业病岗位约40个,每年职业病体检费用为200多元/人,但是企业本来就是医疗药品行业,所有员工每年按要求进行体检,现在40多人又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标准再进行体检,存在重复体检的情况。
调研发现,目前对企业还存在一些隐性的收费项目,加重了企业负担。很多企业反映,从中央到县,每一级都有各种协会,每年缴纳的会费很多,但是对企业实际的帮助却不大。
如,浙江天际互感器有限公司参加了15个协会,共交了8万多元会费。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参加30余个协会,最低的收费2000元,最高的收费5万元,2016年共缴纳各类协会费用20余万元。
“为企业降低成本,从很大程度上说,需要政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参与调研的相关同志表示。
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帮助企业降成本“六大招”,招招直击企业困难,同时也招招直指政府权力。“为企业降低成本,从很大程度上说,也是政府对自己‘动刀’的过程。”李锦说。
应由临时性工作向长效机制深化
“有些费用现在暂时取消,明后年会不会又重新收取?”“企业有了减费政策,还能支撑一阵子,没有政策优惠怎么办?”调研过程中,企业家急切的心声,也折射了对减负工作的殷切希望。
“降成本”组合拳怎样进一步打实?省人大财经委调研组给出了相关建议。
“在政府推动的‘降成本’相关改革中,包括税收、社保收费和部分政府性基金等政策由中央制定,所降的成本往往占大头。从衢州情况看,下降的税务成本占总量的78.7%,下降的融资成本占12.5%。”为此,省人大财经委相关同志表示,省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中央建议,继续加大减税、降息力度,继续深入推进“营改增”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差异性。“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成本构成和问题不同,省里制定政策时要分类指导,切实把降成本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行业实行差异化的政策,避免‘一刀切’。”
精准施策,方能善作善成。省人大财经委的调研报告提出,要围绕当前企业反映强烈的成本偏高领域,出台更精准、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用能方面,继续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电网公司服务,完善收费方式;尽快指导各地完善煤热联动定价机制,动态调整蒸汽价格。
在用工方面,统一全省社保缴费标准,促进公平竞争;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出台优惠奖励政策,促进转型升级;对企业“机器换人”进行财政奖励,降低人工成本。
在融资方面,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还款方式,推广无还本续贷等还款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转贷成本;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涉企收费的清理规范和专项检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率。
在用地方面,针对不同行业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调整机制,扩大土地优惠政策享受范围;鼓励各地利用“三改一拆”土地建设标准厂房。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继续简政放权,做好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后的衔接配套工作;抓紧研究创新事中事后监督方式。
在中介服务方面,全面清理和整合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各类认证、评估、检测、设计等中介服务,进一步降低涉企费用,如质量检验检测费、测试费等的标准;进一步培育壮大中介市场,鼓励良性竞争,推动中介服帐奔浜褪辗选八下降”。
调研中,许多企业家还表示,“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企业减轻费用工作,而要把降负担降成本政策措施置于“三去一降一补”的整体结构中来把握,希望把它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推进。
篇8
常州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于1986年,是常州市科协直属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政策咨询;承担江苏省科技厅院士工作站创建、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国内外专利应用推广技术服务和各类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咨询、保险公估服务等工作。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有效的技术服务工作。
作为服务中心主任,洪晓虹充分认识到开展“讲、比”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讲、比”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实施原则,扎实推进“讲比”活动。
围绕“讲、比”活动,洪晓虹组织服务中心建立企业数据库,和企业常年保持紧密联系,随时掌握企业的技术服务需求;同时建立了科研成果和专家数据库,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针对企业的技术服务需求快速提供项目对接服务。通过电子邮件、信函、走访等方式,向企业征集技术需求,通过行业协会和联盟了解行业目前的共性技术需求;通过辖市、区科协了解各辖市、区企业的技术需求;充分利用中心创办的三大专业网站和征集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由于征集技术需求的渠道和方法的多样性,无法保证每项需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收到企业技术需求后,会通过电话回访及实地走访等方式,与企业进一步沟通,在确定技术需求真实存在的基础上,帮助企业重新界定所需求的技术。根据确定的技术需求,选择合适的专家或科研机构,并为他们牵线搭桥,促成双方技术配对成功。根据企业不同的技术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服务,包括举办高层论坛、组织专题报告会、邀请专家来企业指导、组织专题研讨会、组织产学研对接会、组织专项培训、提供检索、汇集专题科技情报资料等。在技术配对成功、项目实施阶段,对技术供需双方进行持续跟进服务,以消除供需双方之间可能出现的误会和隔阂,促使技术服务项目圆满完成。
在明确了上述服务工作方法和内容后,她不辞辛劳地深入基层调研,先后走访了常州市现代农机、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照明、物联网等100家企业,多次组织召开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座谈会,撰写调研报告30多篇,充分了解了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需求。
上联下引当纽带
服务中心承担着联系企业与专家桥梁和纽带重任,洪晓虹主任根据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需要,带领团队成员,依托科协系统的人才优势,积极为企业引荐院士和院士创新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先后为常州市新能源、LED、物联网等企业引荐院士30多名,并为有合作意向的单位组建院士团队。经过努力,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分别与院士及院士团队明确了合作攻关的核心技术和具体课题,签订了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其中7家企业获得江苏省科技厅企业院士工作站项目立项。
例如,常州今创集团在听完中国工程院叶奇蓁院士在“中国常州核电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发展高层论坛”作的“中国核电现状和前景”的专题报告后,迫切希望叶院士在他们集团成立院士工作站。今创集团在行业内有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技术力量也比较雄厚,公司高层对战略发展极为重视,恳请中心与叶院士进行牵线搭桥。中心根据今创集团的行业地位和常州技术发展重点、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等条件,邀请叶院士考查今创集团,和企业管理层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叶院士充分了解今创集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后,同意了企业的请求,达成了合作协议,现在该院士工作站的多项前端研发项目进展顺利。
通过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讲、比”活动的内容,扎实地推进了“讲、比”活动进程。通过活动,不仅为企业引入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尽快使之产业化,为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而且也为企业培养了创新人才,为企业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自主创新活动搭建了平台,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营造环境搭平台
自主创新,服务平台非常重要。洪晓虹带领服务中心团队在科协领导的支持下,积极为企业搭建创新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009年初,组织筹建和成立了常州市核电装备制造业协会,并以此为平台,组织承办了中国(常州)核电装备制造业高层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三大核电集团近20名核电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和咨询指导,组织40多家核电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250名代表参加论坛。
她还积极组织筹建成立了常州市新传感网(物联网)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承办了常州市新传感网报告会,邀请“863”专家、长江学者做了专题报告,介绍当前新传感网产业发展动态和技术难点;市委、市政府研究室、发改委、经贸委、科教城等有关部门和移动、电信、联通运营商等50多家传感网联盟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筹建常州市半导体照明协会过程中,组织、承办了“抢抓新机遇,创新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主题的“中国(常州)半导体照明高层论坛”。参加论坛和交流的共有30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代表近500多人次。
她作为常州市国外专利应用推广工作的负责人,积极筹划、组织召开了“运用专利信息、促进产品升级”辅导会,有近15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的主要负责人、科研人员等近200人参加了辅导会。这项工作的开展,增进了企业对专利知识的了解,拓宽了技术研发的思路,降低了企业的研发经费,缩短了研发周期,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
金桥工程促增效
“金桥工程”是中国科协的品牌工程,是无偿为科研成果的出让方和受让方牵线搭桥的公益性工作,因此,服务中心在这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
洪晓虹作为常州市“金桥工程”办公室负责人,积极搭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组织了多次产学研对接活动,开展了大量“架桥”活动。由于政策引导、宣传到位、服务到家、措施有力、组织得当,这项工作得到了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自2007年来,每年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省、市级金桥工程项目20余项,平均每年有5~6项被列为省级重点金桥工程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使企业新增经济效益71619.8万元。金桥服务工程的公益性,构建了平台的服务基础,成为中心服务延伸的助推剂。
近几年来,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品升级。然而,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为了切实解决这一矛盾,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中心利用科协组织的网络优势,采取独立组织以及会同市科协共同组织,先后30多次举办产学研对接和科技交流活动。包括中科院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常州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上海交大、东北农业大学等在内的上千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参与了活动,促成了近20项技术转让,实现了科技成果在常州的产业化,有效提升了技术受让企业的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提升了科协系统的服务能力社会认可度,中心的服务成为咨询机构的品牌。
篇9
【关键词】 绿色经济区 低碳经济 都市型现代农业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正式纳入国家战略。2010年3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复,将旅顺作为绿色经济区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绿色经济、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高端服务产业。自此,旅顺正式成为省政府命名的绿色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旅顺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42个重点发展区域中唯一一个绿色经济区,旅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与东北腹地相连。烟大火车轮渡、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旅顺新港、环渤海滨海大道、旅顺口与大连中心城区快速通道等项目的建设,使得旅顺拥有“五位一体”交通网络。
2、生态资源优势
旅顺口区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地质公园于一身。拥有四季分明的气候、全省第一的森林覆盖率、长年优良的空气质量。同时,旅顺口区拥有178.5公里的漫长岸线资源和极具特色的海上生态岛链,这构成了旅顺极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资源。
3、历史文化优势
旅顺口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居住。旅顺口区历经了沙俄统治、中日、日俄战争、数十年日本殖民统治,拥有久远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古迹,素有“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之称。
4、人才资源优势
旅顺口区拥有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等多家院校,以及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和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城等高科技园区,这为旅顺口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平台。目前,全区有9家企业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5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37个区级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6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二、旅顺绿色经济区发展现状
从整体上看,全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全社会固定产值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32%;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同比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8亿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20600元,均增长14%。
从产业结构上看,旅顺绿色经济区着力构筑“三高一特”的绿色产业体系。
1、支持高端制造业快速升级
以西北部临港新城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船舶、轨道交通、重大装备、特种泵四大优势产业集群。2012年,中远造船、大机车旅顺基地项目进展顺利,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及配套产业纳入大连市十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14亿元。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3.5%。
2、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最重要的增长点
以辽宁大连科技创新园、旅顺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依托,努力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高技术船舶配套产品、高性能多用途屏蔽泵、新材料开发技术及产品、智能化电力电气控制装备、生物种苗繁育技术的发展。目前,中石化研究院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以核电风电、核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科技等一批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3、扶持高端服务业快速成长
优先发展港航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和商贸等重点行业,逐步扩大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2012年,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建设全面推进,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000万吨,旅客吞吐量59.3万人次,旅顺新港7个客滚泊位建成,口岸全面开关运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老城区中心商务区等11个集聚区共实现销售收入36.5亿元,吸纳就业3.4万人;乐购、红星美凯龙等国际知名商业集团陆续入住;开工建设3个五星级酒店,石门山温泉度假酒店主体工程完工;开工建设铁山购物中心,太阳沟文化街综合市场竣工,完成三涧堡等4个商业街区改造工程,消费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业健康发展,渔夫码头、琥珀湾、泛海国际综合旅游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清风小镇、蝶恋花文化穿衣产业园区建设完成,樱花节等节庆活动拉动作用明显,旅游业总收入预计达到11.65亿元,同比增长14.2%。
4、挖掘资源优势,做强以海洋经济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
首先要扶持发展海洋信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前沿产业,推动传统的海洋渔业向远洋捕捞、标准化深海养殖、精深加工出口、休闲渔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的滨海观光旅游业向以邮轮游艇、水上运动、康疗保健、购物娱乐等为特色的海岛、海上休闲度假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涉海新兴产业,努力形成以海洋旅游等服务业为主导,海洋油气化工、海洋物流航运、海洋渔业等为重要支撑的现代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同时,进一步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旅顺绿色经济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区在绿色经济区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全区还没有形成绿色经济区的共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经济区的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够客观、深刻,部分部门和单位工作积极性不够,工作方法、思维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二是规划指导不够。社会管理层面管理体制不畅、部门职责不明,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三是政策扶持不够。支撑绿色经济区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等相关政策及其他行政措施还不健全、不配套。四是科技支撑不够。由于开放时间较短,全区整体科技水平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发展绿色经济的步子不够大。五是务实程度不够。在产业结构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决策、推动工作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对旅顺绿色经济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激励机制
提高对发展绿色经济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观统一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落实责任主体,实行问责制,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规划引导,注重工作实效
2010年以来,旅顺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各级战略部署,结合旅顺实际情况,先后编制了《旅顺口区科学发展规划》《旅顺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旅顺绿色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等总体规划,并且对重点区域作了专项规划,明确了绿色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仍需进一步落实对全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具体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绿色经济区建设落到实处。
3、制定优惠政策,完善约束机制
进一步细化促进绿色经济区发展的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等激励政策。尽快出台鼓励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激励办法,对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重点企业和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落实优惠的价格、收费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对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的统计监测工作。
4、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能力
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按照企业投资、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思路,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引“技”,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装备新、生产工艺先进的项目,推进绿色经济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5、加强宣传引导,转变消费方式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全区上下把绿色、低碳理念,以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使绿色生活、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
【参考文献】
[1] 马静、李培蕾、曹永强: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2(2).
[2] 张秀冰、王剑峰: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建设太原城市后花园――来自娄烦生态经济建设的调研报告[J].前进,2009(7).
[3] 张小刚:绿色经济的发展载体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
篇10
关键词 熔融石英;行业标准研究;制定
中图分类号:TB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15-02
熔融石英是天然石英经高温熔炼,冷却后形成的非晶态(玻璃态)二氧化硅。加工成粉、砂后具有二氧化硅含量高、硬度高、比表面积大、低电导率、吸油量低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及电器封装、光伏、环氧树脂浇注、电光源、医疗、精密铸造、高档电瓷、抛光材料、特种陶瓷填料、特种耐火材料、高档造纸、高档涂料、玻璃原料等行业,也是油漆、涂料等化工行业的理想填充料。
目前,熔融石英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急需制订行业标准为生产、贸易、技术交流、质量监督检查提供依据。
制定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东海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承担。
1 产品调研
1.1 熔融石英的性质
天然石英经高温1700℃-2500℃烧制后,晶体结构被破坏,转化而成的熔融型或无定形石英即为熔融石英。
外观为无色透明,有少部分乳白雾状气泡。纯度比天然结晶型石英更高(SiO2含量高达99%以上,铁,钾,钠,钛等含量低);其原子结构长程无序,通过三维结构交叉链接,具备高使用温度和低热膨胀系数的优良特性,热膨胀率几近为零,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
1.2 生产工艺
将优质硅石原料(SiO2>99%)在电弧炉或电阻炉内熔融,熔融温度为1695℃-1720℃。由于SiO2熔体黏度高,在1900℃时为107 Pa·s,无法用浇铸方法成型,冷却后为玻璃体,可作为烧成制品或不烧制品原料。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生产出不同规格的块、砂、粉等。如:熔融石英粉的生产工艺就是经过物料对撞破碎机、磁选机、整形机、筛选机、气流粉碎机、振动磨,分级机等生产设备,将熔融石英原料经粗破碎、酸洗、球墨、纯水处理、烘干、磁选、整形、分筛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各种规格的粒度的粉状熔融石英。
1.3 企业调查
江苏省东海县优质石英储藏量占我国60%以上,熔融石英产量占70%以上,周边地区如连云港、新沂、徐州也有生产,此外湖北、黑龙江等省份也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性企业。对以下企业及其主要产品进行了调研:连云港桃盛熔融石英有限公司、中材高新江苏硅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中腾石英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海鑫源石英有限公司、山东枣庄市熔融石英厂、连云港浩宇石英有限公司、东海县斯诺威硅业有限公司、东海县正东石英制品有限公司、连云港鼎龙石英制品有限公司、连云港晶宝熔融石英有限公司、湖北通山欧源石英玻璃有限公司、连云港利思特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江海县三鑫熔融石英厂、黑龙江宝通石英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徐州丰宝矿业有限公司等。
其中连云港桃盛熔融石英有限公司是亚洲熔融石英产量最大的生产企业,产品应用于多晶硅铸锭用的太阳能坩埚、电子、半导体、航空航天、石英玻璃辊、精密铸造、高级耐火材料等领域。
1.4 意见征求
标准制定工作组就产品分类、技术指标体系设计、参数及检验方法的确定等重难点问题,向代表性生产企业、用户、科研与检验机构进行调研,征集不同代表性的120家企业385份样品进行实测和数据统计分析。
2 标准研究与制订
2.1 修改采用ISO3262-15:2000的适用性问题
熔融石英应用涉及20多种领域,细分产品类别更为庞杂。如:电子、电器工业用熔融石英粉分为普通、普通活性、电工级、电工级活性、电子级、电子级活性等类别,30种以上型号。不同应用领域、不同类别的产品对熔融石英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如何在一部标准内既实现产品全覆盖,又便于实际应用,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SJ/T 10675-2002《电子及电子工业用二氧化硅粉》根据产品适用范围细分为8类32种型号。熔融石英应用范围远较其广泛,同时各种新功能、新应用不断出现,在实际生产与应用中,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产品技术指标也是普遍现象,事实上很难采用这种详尽且固定的分类模式。
ISO 3262-15:2000《涂料用填充剂 规范和试验方法 第15部分:透明石英》从厘清所有类别产品所具有的共性质量要求和差异性质量要求入手,设计了由基本要求和限制要求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这种分类方法统一了所有产品系列的基本质量要求,又考虑到产品的多样性和变动性,在差异性质量指标上赋予了企业与客户相对的自主灵活性。
综上,拟采用重新起草法,根据ISO 3262-15:2000的指标分类模式和我国熔融石英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2.2 适用范围
基于2.1的理由,熔融石英标准的适用范围宜宽不宜细,只概化说明应用领域,不详列具体产品名称。例如,无羟基熔融石英应用于光学领域的平凸透镜、OPNQ红外用窗口等,只说光学材料;应用于冶金的连续铸钢设备的浸水式水口等,只说精密铸造;应用于光伏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用的石英坩埚等,只说光伏材料。
故本标准适用范围拟定为:电子及电器封装、光伏、环氧树脂浇注、电光源、光学材料、医疗、精密铸造、高档电瓷、抛光材料、特种耐火材料、高档造纸、玻璃原料、油漆、特种陶瓷填料、涂料填充料等。
2.3 指标的确定
2.3.1 基本要求指标
基本要求中的质量指标应能够表征诸多熔融石英产品共同的、最基本的质量状况。经筛选,二氧化硅含量、晶状石英含量、105℃挥发物、最大烧失量、水溶物、悬浮液pH值等指标纳入基本要求。
其中:
1)二氧化硅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等级。
2)晶状石英含量表征了经熔融工艺处理后,结晶型石英的残留量,是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3)105℃挥发物主要指非结合水分和该温度以下易挥发有机物质,挥发物的含量影响到产品的贮存,作为配合剂使用时是否起团,分散均匀,此外对硫化、塑化等工艺均有影响。
4)烧失量主要指850℃-900℃下,45 min内的吸附水、碳酸盐、有机物、易挥发物质的含量,属非二氧化硅物质,是判断产品纯净程度和工艺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
5)水溶物是指水溶性的酸碱物质,其含量对大多数下游产品如电子产品等有影响。
6)悬浮液pH值表征了产品多种可能的质量信息。例如相当多的下游产品对熔融石英材料的pH值有要求,产品在酸洗工序之后,是否还需要碱化等表面处理,取决于不同下游产品的实际需要;pH过高有时与羟基、钠离子含量超标有关系,后果是产品寿命降低,出现析晶现象。悬浮液pH值大小最直接提供了质量信息,表明了产品的生产工艺和适用范围。其与二氧化硅含量同时作为出厂检验指标。
2.3.2 限制要求指标
为满足不同用途产品特有的功能要求,制定限制要求。限制要求又称差异化要求,指标特点是特定的功能性以及指标值不作强制性规定,由供需方协商确定。
对限制要求的指标值是否赋予固定值,与会专家经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对绝大多数作为最终产品的下游产品来说,无论其是否属于国家强制认证产品,只要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和安全要求即可,对其使用的材料、工艺、配方(常涉及企业的商业核心利益如专利保护等),不作硬性要求。熔融石英作为加工主要原材料、辅料或中间产品,即属于这种情况。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其某一个功能指标指定固定值,适用于所有产品。
经筛选,45 μm筛孔筛余物含量、粒度分布、比表面积、颜色、亮度、水萃取液电阻率、油吸值等指标纳入基本要求。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粒度分布、比表面积指标:
1)粒度分布是粉体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后续产品的质量与性能,所有使用熔融石英材料的产品均对其提出粒度分布要求。
2)比表面积的大小对熔融石英的热学性质、吸附能力、化学稳定性、催化活性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考虑到功能指标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限制要求借鉴了ISO的做法,设定了可由生产商和客户协商后,确定指标并确定参数值的操作空间。
2.4 基本要求中指标参数值的确定
2.4.1 二氧化硅含量
经样本检测,我国熔融石英的二氧化硅含量在99.5%-99.999%之间,超过ISO规定的A级≥99.5%,B级≥99.0%。我国熔融石英已打破美国尤尼明公司的垄断,申请多项国际专利,质量和性能显著提高,产品广泛出口欧美,并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崭露头角。
标准制定参会人员认为,作为基本要求的二氧化硅含量如采用我国的高标准,在树立我国熔融石英品牌美誉度上有正面作用,但众多下游产品对熔融石英的二氧化硅含量要求≥99.0%或≥99.5%即可,自行提高标准要求,一方面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灵活调整产品等级,另一方面使我方在贸易争端上处于不利地位(符合ISO要求,但不符合自我承诺的高标准)。故仍采用ISO分级标准确定的参数值。
2.4.2 晶状石英含量
熔融石英中残留的结晶型石英包括α-石英、β-石英、α-磷石英、β-磷石英、γ-磷石英、α-方石英、β-方石英。
ISO标准仅对石英和方石英含量规定了限值。同时对石英和方石英含量分别规定限值(A级:≤0.5%,B级≤1.0%),若二者同时存在,则其可允许的残留结晶型石英含量高达1%(A级)、2%(B级),如此高的晶态残留显然无法满足下游产品的质量要求。
为此,将ISO中的“石英”和“方石英”指标合并成“晶态石英”,囊括了所有可能的残留晶型。经样本检测,正常工艺生产的熔融石英,其晶态石英含量在0.02%-0.85%之间;下游产品除高性能光学材料等领域个别产品以外(可根据合同另行约定),分级标准参数值设定为A级:≤0.5%,B级≤1.0%是适宜的,即所有晶态物质的残留总含量(各晶型残留含量叠加值)不得超过原ISO规定的单项指标限值。
2.5 检验方法
2.5.1 晶态石英检验方法的确定
原ISO标准试验方法只提供了提示性字样:“X射线衍射”,未提供检验方法号或具体的方法内容。在目前国内可供选择或参考的标准方法中,《转靶多晶体X射线衍射方法通则》(JY/T009-1996),由于转靶方法测量误差大,现已基本不采用;《用X射线衍射法鉴定涂料中结晶颜料和填充剂的试验方法》(ASTMD 3720-1990(2005))已作废;《电子及电器工业用二氧化硅微粉》(SJ/T 10675-2002)中提供的是无定形二氧化硅(即熔融石英)的检测方法,可以据此间接计算出晶态石英含量(二氧化硅含量减去无定形二氧化硅含量),由于不能直接检测,仍不是最优法。
《沉积岩中粘土矿物和常见非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方法》(SY/T 5163-2010)提供了详尽的检测步骤,只需选用相应的晶态标准物质作为标样即可直接应用。
2.5.2 其他
ISO标准中明确了二氧化硅含量、105℃挥发物、最大烧失量、水溶物、悬浮液pH值、45 μm筛孔筛余物含量、粒度分布、比表面积、颜色、亮度、水萃取液电阻率、油吸值等指标的ISO检验标准。在校核其相应采用(idt,eqv,neq)的现行国家标准的适用性后,直接引用。
2.6 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新增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两个章节,加强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保障和监督。其中《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系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3 结束语
通过对生产企业、科研与检测机构、市场等三方充分调研,多次召集全国人工晶体专家和代表性企业与会,以科学、开放、民主的态度平等协商,保证了标准的国内先进性与实用可操作性,较好地完成了行业标准《熔融石英》的制定任务。
参考文献
[1]ISO 3262-15,Extenders for paints-Specifications and methods of test-Part15: Vitreous silica[S].Switzerland:Iso copyright office,2000.
[2]SJ/T 10675-2002电子及电器用二氧化硅粉[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刘智恩.材料科学与工程[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
[4]李全林.前沿领域新材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Moriaki Wakaki,Keiei kudo,Takehisa shibuya,Zhou Huajun.Optical materials manual.[M].Xia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2010.
[6]YB 4076-1991连铸用熔融石英质耐火制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7]张跃.陶瓷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