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4 14:3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零售市场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零售市场调查报告

篇1

线上线下两种零售渠道经过几年的竞争与发展之后,不同的读者、不同类型的图书均形成了特色化的渠道分布,我国的图书零售分布格局已经基本稳定,渠道多元化的局面开始形成。

渠道选择:线上线下有侧重

数据显示,线上与线下图书零售的类别分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社科类、少儿类和文学类在两个渠道的表现都非常突出,尤其是社科类和少儿类,在实体书店渠道合计码洋比重超过35%,在网上书店渠道合计码洋比重接近50%。但是在实体书店渠道占比达到25%的中小学教辅教材类图书,在网上书店渠道的销售码洋比重仅为7%左右。另外,公务员考试类、成人专业考试、少儿类下属的卡通绘本漫画类等图书,在网上书店渠道的销售比例也略高于实体书店渠道。

由实体书店渠道和网上书店渠道的销售结构比对可以看出,这两个渠道图书销售的主体需求基本类似,只是个别细分类的表现有所差别,而这种差别与实体书店渠道和网上书店渠道购书人群差异及其需求特点有直接关系。相对年轻化的网购人群需求类别,或者受到价格折扣影响较大的类别,往往在网上书店渠道的表现会更为突出。而全民性的销售热点或者综合性销售类别,往往在实体书店渠道的销售占比更高。

细分市场:传记少儿增长快

2014年实体书店渠道图书零售的销售回暖也体现在各个细分类市场当中,绝大多数类别的年度增长率都比上一年度有所提升,这也进一步说明实体书店渠道的销售回升是各个类别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依赖局部类别或者个别热点的拉动。

在各个细分类当中,增长表现最好的类别是传记类和少儿类,这两个分类的年度同比增长率均超过10%;文学类的年度增长率也近10%;教辅教材类和社科类也实现了正向增长。与前两年相比,主要分类的年度增长率均有所提升,文学类、社科类均扭转了前期负增长的局面;生活类和科技类尽管未能实现正向增长,但是这两个类别的同比增长率也已经比上一年度有所改观。

即使从全球范围来看,少儿类图书销售的表现也是非常突出的。根据美国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少儿类图书销售在其监控的全球多个区域表现突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成人阅读。在这一方面,中国市场与全球众多国家市场表现一致。不过对于文学类、传记类等图书的销售,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高于尼尔森公司监控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畅销渠道: 网上书店贡献突出

在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畅销书一直是重要的影响力量。数据显示,2014年实体书店渠道销售开卷前100名畅销书贡献达63.53%;在网上书店渠道当中,该指标进一步达到80.55%。可见,畅销书在网上书店渠道的影响力更加突出。其实,相比于实体书店渠道的多地域、网点众多的特点,网络渠道的图书销售本身就经营者数量来说相对集中。在网上书店销售做爆品的典型营销思路之下,网站流量和实际销售量也更多地聚集在排序靠前的商品当中。众多在展示页面中排名靠后的图书甚至都没有被读者浏览进而产生销售的机会,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网上书店渠道销售的聚集效应。

当进一步对比线上与线下的畅销书类型,会发现其实不管是实体书店渠道还是网上书店渠道,读者购书的消费热点还是非常类似的。少儿、文学、学术等类别仍旧是大众畅销书榜单上的上榜主力,但是在具体的畅销主题和上榜图书方面会稍微存在一些区别。相比之下,少儿文学类、小说类图书在实体书店上榜数量更多,而少儿卡通绘本漫画、经管、育儿等生活书在网上书店更为热销。

篇2

就这类综合指标而言,目前有中外可比性的研究和数据尚不多见。这里主要借助英国 EIU 机构所开发的全球商业排名来衡量不同国家商业环境的质量和吸引力。该排名主要根据从事商业所遇到的各种障碍以及一些原则进行的,这些原则包括:政治和经济环境,政府对市场竞争的政策,税率,劳动力市场以及基础设施等。按照 EIU 的排名,荷兰在全球的商业环境中处于最佳位置,因为该国有健全的政策环境,包括:吸引外商投资和自由的外贸环境等。由于美国的经济预测下滑,使得他的排名处于第二位。EIU 认为东欧未来几年的商业环境会有所改善,这是由于他们开放市场,完善基础设施和持续增长的经济等。中国的商业环境排名为41位。

5.流通效益指标。设置该类指标的目的在于反映流通业生存、发展的状态,反映流通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产出水平。应当选取的指标包括流通实现值、流通业增加值、流通利润率、单位营业面积(平方米)年销售额和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

6.流通组织化程度指标。发展现代化的流通业,需要培育经营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以提高流通效率,取得规模效益。为此,选取、设置了“排名前10家、50家、100家大型零售企业、批发企业的年销售额、利润额分别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的指标,以便比较和了解中国流通企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同时,由于目前在流通领域中,仍然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它们有着自身的优势,能够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潮流。在发达国家,流通组织也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基于此,专门选取、设计了“中小商业企业发展程度”这一指标,以关注中国中小商业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2001年沃尔玛的销售额为2198.12亿美元,家乐福的销售额为622.25亿美元。2001年中国零售企业百强的第一名上海联华的销售额为140.63亿元人民币,约17亿美元,其中零售额为99.62亿元人民币,约合12亿元美元,相比之下,差距悬殊。2001年中国零售企业百强总计销售额为1620亿元人民币,约合196亿美元。美国前100强零售企业占美国全部市场34%,其中仅沃尔玛就占美国市场的6%。 德国五大零售企业的零售额早在1998年就占到德国市场的63%。相比之下,中国2001年零售百强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占沃尔玛的8.91%,市场集中度水平非常之低。

7.流通结构指标。该类指标主要显示构成流通活动诸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经济联系,是国民经济结构在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结构指标主要包括零售业的业态结构、外商投资企业在流通业所占比重和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流通业的状况等等。

(1)零售业的业态构成。在2000年全球零售200强的业态构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超市(95家)、专卖店(90家)、百货店(58家)、大型综合超市(56家)、便利店(38家)和折扣店(38家)。现购自运(Cash & Carry)和DIY作为新兴业态异军突起,汽车零售交易也被列入评选范畴,有5家汽车零售商位列200强。通过合并和收购,许多大零售商向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业态。但是,在200强中有94家公司(占总数的47%)仍然坚持单一的商店模式。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成功的零售企业仍然把绝大部分精力专注于它们原有的商业模式上。

2001年中国零售百强的业态分布可以看出,占据主要地位的业态分别是超市(44家)、大超(42家)、便利店(31家)、餐饮(13家)和仓储店(9家)。家电专业店和连锁药店已有长足发展。但从一些新兴业态的发展来看,如现购自运(Cash & Carry)、DIY、邮购、折扣店等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零售业态的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从2000年美国零售百强的业态构成看,占据市场份额大的业态为超级市场、折扣店、专业店和大卖场,四种业态所占据市场份额分别为:22%、14%、11%和8%,合计超过50%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大型零售企业在稳固自已所经营的主要零售业态市场份额的同时,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要求,积极向其他现代业态扩展或创新,保持一种随时应变的姿态,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新的零售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业态的主导、领先性。而这些情况,恰恰值得中国在推进流通现代化过程中给予较大的关注。

(2)流通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开店的数量越来越多。为此,选取、设置了“外商投资企业在流通企业中的比率”这一指标,以此衡量流通主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不仅关系到中国流通业自身的状况,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自1992年上海八佰伴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成立,到2001年底,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已发展到110家法人企业,252家活动单位,港澳台商投资零售企业 100家法人企业,134家活动单位。

2001年限额以上外商投资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商品零售额,占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的5.29%;占全国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的1.46%。港澳台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的3.27%,占全国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的0.90%。

2001年外资商业商品销售额占中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左右,占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的1.5%,这两种比重,在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为0.8%和1.3%、0.9和1.4%。2001年上海外资商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2%,北京外资商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1%。

目前,外商在中国零售市场所经营的零售业态形式主要为大卖场、仓储式商场和会员店。到2001年底,家乐福已开设了27家店,沃尔玛已开设了19家店,麦德龙已开设了15家店。外商投资的零售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济南、成都、武汉、重庆、天津等大中城市,目前正向东北三省及西部地区的大中城市拓展市场。

在中国获得便利店经营权的只有7―11和OK店,7―11店经营权地域在华南地区,并已经开设了85家分店(主要集中在广东),OK店在我国内地获准开店的数量是300家,经营权地域是我国整个内地。

加入“WTO”,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景,加上各国对中国将成为世界消费品制造中心的预言,从长远看都将刺激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投资建店的积极性。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都宣布将全球采购中心迁到中国,并提出了新一轮在中国开店的宏伟计划。

8.流通业人员素质指标。流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工程,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但长期以来,流通业人员素质偏低,人才储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流通现代化的需要。因此, 需要选取、设置“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流通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大专以上学历者在流通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从业人员每年的职业培训率和再培训率、各类从业人员的人均业绩指标和流通企业经理层、管理层人员的素质指标”等5个一级指标,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以便衡量流通领域人才素质的现状、差距及今后人才培养、教育的重点与方向。

自1999年至今,流通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总数逐年减少的,比重不断下降。因此,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中国流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另外,根据《2002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在城镇流通业(这里指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全部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4%、4.2%和3.7%,明显低于制造业等其他领域。可见中国流通业从业人员的平均素质较低,反映在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仍比较落后,这是流通现代化建设中的最大瓶颈,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9.流通信息化指标。流通领域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流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在这个系统中,需要选取、设置“网上年交易额及其占全社会交易总额的比重、网上购物人数及其占全社会交易人数总额的比重、注册域名企业数及其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网上广告投放量及其在广告总量中所占比重、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及其增长幅度、物流系统标准化(程度)指标”等8个指标来考察流通领域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流通业信息化管理是流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POS机、条形码技术、色码技术、基于PC的MIS、财务管理软件等产品广泛进入零售业。特别是随着商业ERP、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等高端产品不断被越来越多的流通企业所采用,极大拓展了流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围,使大批量、多种类的统一采购和分散销售得以实现,并代替了传统流通业大量手工制单和纸质化的交易结算方式。

目前,中国大中型零售企业中80%不同程度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实行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据统计,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系统开发的前台POS销售时点系统和后台MIS/ERP管理系统,30%左右率先进入了商业自动化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的阶段。信息化的发展给中国连锁零售业带来的绩效是相当可观的。

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仍相差甚远。例如,中国流通企业投在信息系统中的资金只占到其销售额的0.1―0.3%左右,国外一般占到1.2 ―2%;国内流通企业在信息系统中投入的硬件与软件之比一般是5:1,国外一般是1:1或1:1.2;国内流通企业的管理人员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较差;为流通企业开发设计信息系统的商业软件企业发展缓慢,盈利微薄,而且有盈利也大部分靠的是与商业软件集成销售的硬件等等。因此,中国传统流通业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来实现向现代流通业的历史性跨越。

10.流通方式指标。流通方式决定着流通主体的类型与构成,决定着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和商品流通的速度。流通方式的现代化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看,现代化的流通方式主要表现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需要选取、设置这三方面的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

(1)连锁经营的发展程度。资料显示,从1997年至今,中国连锁百强在销售额、店铺数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是逐年提高的,且增幅也逐年上升。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连锁百强销售总额64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00亿元的2%;2000年连锁百强销售总额为980亿元(增长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62亿元(增长6%)的2.9%;2001年连锁百强销售总额为1620亿元(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74亿元(增长11%)的4.3%;到2002年,连锁百强销售总额为2465亿元(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增长8.6%)的6%。

与此同时,连锁百强的销售增幅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而且保持几年的快速增长,同时连锁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加大,说明它们在零售市场中的地位逐步增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和规模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特别是上海和北京,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已分别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和18.2%。

但是,与流通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连锁经营的发展仍较为滞后。比如,美国最大的50家连锁商业企业销售总额在1993年即已达491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零售总额的21.34%。 2001年美国前100强零售企业占美国全部市场34%,其中仅沃尔玛就占美国市场的6%。2001年德国的前十名零售企业零售额占德国市场的84%。相比之下,我国2001年零售百强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这说明我国流通产业集中度较低。因此,在流通现代化建设中,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经营,组建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势在必行。

(2)物流配送的发展程度。首先从第三方物流在物流总额中的比重来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联合的一份关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2001年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2001年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占当年物流总额的2.1%。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达25%,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处于发展初期。

根据《中国物流年鉴2002》提供的资料,2000年美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规模达564亿美元,占当年物流总额的5.6%。在第三方物流市场最发达的欧洲,其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在1999年为422亿美元,占当年全部物流总额的27.4%,预计到2005年这一比重将达30.6%。

(3)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根据赛迪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1999年中国网上购物(不包括个人对个人的拍卖)总交易额为5500万元(相当于660万美元),只占199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018%。而Boston Group 的报告表明1999年美国在线销售达331亿美元,占其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的1.4%。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2001年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称:200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升至93.3亿美元,其中B2B占80%,交易额为74.64亿美元,B2C交易额为18.66亿美元。以此推算,2000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3%。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但发展的势头和空间却相当大。因此,在流通现代化建设中,应正视国内外电子商务现状和差距,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这一现代化的流通方式。

11.流通资本指标。这类指标系统主要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企业投资筹措的主要来源和渠道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为此,需要选取、设置流通企业货款结算周期、流通企业对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利用程度、流通企业自有资金量及其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流通企业赊销量及其在交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流通企业呆坏帐及其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流通企业上市公司数量及其在流通企业总量中和上市公司总量中所占比重等6个一级指标。

以上所选取、设置的一级和二级指标以及所作的中外比较,尽管都十分重要,但还只是初步的,对各个指标及其“前后左右”的逻辑相关性尚需要进一步的归类整合;特别是需要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论证,从中筛选、抽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最便于操作的10-15项指标,以便为分析、评价中国流通现代化提供最紧要的核心指标。

但是,尽管如此,运用以上选取、设置的指标来衡量或从报告中初步进行的中外相关数据分析比较来看,仍然能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基本判断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