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16:1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体会议的要求,在建设和谐吉林的进程中,以省政府批转的《吉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关于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继续实施“自强就业助残行动(2006—2008年)”二期工程,全面加强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政策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就业服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和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促进更多残疾人就业的同时,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和就业的稳定性。在稳步推进城镇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任务目标

——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五个体系”建设。

——全省新增残疾人就业5,000名。

——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000万元。

——投入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2,000万元,培训残疾人10,00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0%以上。

——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资金2,000万元,扶持4,000名残疾人就业。

——新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2,000个。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结合贯彻国务院即将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条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省的实施办法

——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批转的《关于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吉政办发[2006]28号),指导各市州全部制定出台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

——配合监察部门对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

——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我省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残疾人就业的资金管理办法。

——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省级调剂金,鼓励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更好的开展工作,帮助经济基础薄弱县(市、区)提高服务能力,确保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全面发展。

——协调有关部门修订《吉林省助残奖学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足额投入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扶持工作,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应有作用。

(三)努力提高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水平。

——制定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的规范意见》。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化培训为重点,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针,确定一批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社会培训机构作为残疾人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全面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发挥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作为首批全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重点做好全省服装制作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组织有自谋职业和创业企业愿望的残疾人参加创业能力培训。

——从第三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中选拔部分人员进行集训,参加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继续做好全省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发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基地的作用,逐步扩大规模。

(四)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服务领域。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规范意见》。

——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残疾人就业优惠证》发放使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工作,确保持证残疾人享受扶持政策和相关服务。

——继续积极争取政府出资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残疾人稳定就业。

——组织开展求职登记、能力评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

——积极创建各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安置和带动一批残疾人就业。

——开展残疾人创业带头人评选活动,建立一支残疾人创业带头人队伍,确定和扶持一批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奖励一批残疾人创业典型。

——规范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确保失业登记的残疾人及时领取《失业就业登录证》,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

——制定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通过给予适当补贴等措施,扩大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更多的残疾人受益。

——探索建立庇护性工场,集中安排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

——组织实施“创建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助残创业优质服务”和“盲人按摩妙手兴业”活动。

(五)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现已形成的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全面实现残疾人就业工作信息的网上传输。

——建立和完善各级残疾人就业数据库,实现残疾人求职和用工单位招工信息网上,提高服务效率。

篇2

一、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以就业促进社会比较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重点,着力实现“1139”计划,即建立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个县级创业型城市,实现3个就业率达9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0%以上;当年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具体目标:全市每年将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3.2%以下。力争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2012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篇3

一、城乡统筹就业成效显著

(一)以就业促增收效果明显

截止今年5月底,该县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4%。其中,市外劳务输出3.7万人,今年新增3359人;市内转移、就地就近城镇及非农产业安置就业4.6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年创劳务纯收入8000万元以上。台营镇是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重点乡镇,1998年就开始实施"劳务输出助农奔富路计划"。1998年至*年累计输出劳力7000余人,占全镇总劳力的31%,实现劳务输出年均纯收入1800余万元,占到家庭年均纯收入的40%以上。*年全镇劳务输出总收入为4578万元,人均劳务收入达1850元,占总收入的42.2%,部分农民工打工收入占全年家庭总收入的50—70%。

(二)城乡统筹就业框架基本形成

该县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实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就业政策。把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逐步取消地域、身份、户籍、行业等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限制,打破城乡就业二元化格局。二是统一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全县14个农村乡镇全部建立了统一的劳动保障事务所,基本做到"六到位"。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掌握本地城乡劳动力资源状况和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三是统一就业服务。职业介绍机构实现中心城区有市场、农村镇有劳动力市场网点的框架体系。用人单位招用工和劳动者求职能够得到就地就近服务。城乡劳动者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按照全县统一的服务内容和标准,接受就业服务。城乡各类企业基本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实行用工登记备案。劳动监察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劳动纠纷,依法纠正和查处用人单位侵害职工利益的事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外出务工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得到了全面的组织开展。

二、创新机制,构建城乡统筹就业系统工程

(一)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狠抓责任落实

坚持把长效管理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环节,做到了四个强化: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近年来该县始终把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列入政府"50项管理目标"和"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从今年起,更是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反映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也把城乡统筹就业工作作为当年头等大事来议,县委考核办还将试点工作列入对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并不断加大考核比重。每年年初以任务书、责任状的形式及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量化奖励办法,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实行精神与物质奖励。二是强化资金保障。为夯实城乡统筹就业的经济基础,今年县政府分别从三个途径来拓宽资金来源:财政预算安排。主要是县财政进一步增加相关资金安排,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从土地流转收益和村镇集体经济分红中筹措资金。调整农村扶贫资金等的使用方向,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组织输出。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构建起以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职业介绍所为依托、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市场就业体系。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建成县级劳动力市场交流大厅,*年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次。四是强化部门协调。由县政府牵头,通过建立督导调度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等有关工作制度,在劳动保障、财政、农业、公安、经贸、建设、旅游等部门中间形成一种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分别从创造岗位、提供服务、维护权益等不同角度,共同推动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长效促进机制,狠抓措施落实

坚持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抓好三项措施:一是加大本地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发展和扶持适合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型企业等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中小型企业,组建社区服务中心和其它商业实体,开发小区保洁、保安、护绿、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有效调控政府援助的公益性岗位资源,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大力开展城乡联动、专场招聘等活动,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必要条件。切实做到了加快经济发展,吸纳一批;扩大种养基地,转移一批;配套城镇建设,新增一批;政府购买岗位,安置一批;组织向外拓展,输出一批;定向技能培训,推荐一批;畅通灵活就业渠道,推进一批;集中市镇财力,保障一批。二是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进一步完善"梯度开发"战略,大力实施"基地输出"模式,提高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程度。该县在实施"基地输出"模式过程中,进一步尝试建立劳务协作区,加强劳动力输出输入两地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沟通和就业管理服务措施的协调,实现输出稳定化、规模化,着力塑造"品牌劳务",提升抚宁劳动力的整体形象,在区域就业市场上站稳脚跟。几年来,通过县、乡两级政府和就业服务部门的科学规划和实地考察,该县相继建立了北戴河、京津、青岛等三个重点外派劳务输出基地,三个基地分别以餐饮服务、服装加工、保安和远洋渔业为主打项目,人员由我方以订单式培训的形式进行输送,年输出量在700人左右。目前,类似"抚宁服务员"、"骊城保安"这样的称谓已经在一些外地就业市场上叫响了。截止*年6月,该县本年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3359人次,累计完成劳务输出37319人次,常年在外务工人数为33960人。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首先,整合现有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经过努力,目前,全县已经整合设立17个培训基地,培训内容覆盖5大类20多个专业,形成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三家机构为龙头,以各镇级培训机构为依托的职业培训教育网络。其次,以"订单式"培训为模版,按照"规范、对路、适用、专业"的要求,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与该县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就业相结合的培训新机制。通过培训机构与劳动力输出服务部门建立"产销一体化"合作机制,切实加强了各类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并在最短时间内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就业成效。今年截至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690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5%以上。

篇4

【关键词】就业,招生,职业教育

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招生就业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招生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因为招生宣传工作有一定的时间性,随着招生任务的下达后,领导班子应高度重视,我们专门成立了联合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二)制定详细的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安排

1、认真分析,充分准备。根据前两年我院所辖县区的招生情况,调整招生效果不明显的县区招生人员,继续把有能力、有责任心、能吃苦的人抽调出来,充实到招生宣传一线,同时制定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

2、领导分片,区域负责。为了便于招生宣传的组织管理,联合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又重新分片,每一位领导负责一个区域。各区域负责人身先士卒、分包区域,与教职工奋战在招生一线,出主意、想办法、鼓舞士气、解决问题。

3、教师包县,责任到人。选派精兵强将,每一个县由2名教师负责,明确招生宣传人员的责任和任务,目标到人。这些人有能力、能吃苦、责任心强、效果良好。

4、巩固老基地,开辟新基地。巩固老的生源基地,开辟新的生源基地。下功夫狠抓重点生源基地建设,与生源基地内基地领导和教师建立长久合作关系。

5、选派学生,协助招生。在招生宣传过程中,我们还选派一批优秀生源地学生协助招生宣传。利用这些学生对地理环境熟悉的优势,起到向导的作用,还介绍了部分毕业班的班主任,起到桥梁的作用,并结合自身向毕业生介绍学院的生活、学习等情况,积极地进行招生宣传。

6、及时沟通,把握政策。在整个招生过程中,及时与招生就业处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把握政策的变化。

(三)建议

1、及时召开招生宣传动员大会,为招生宣传工作打好基础。2、加强各院系网站建设,通过电视、广播、广告等媒体大力宣传。

二、就业工作

(一)就业工作。今年上半年,通过了解市场用人需求,征集广大学生就业意愿,先后联系本市、周边省内、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山东、天津等四十余企事业单位供学生选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三方普遍满意。圆满完成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二)做好在校学生实习工作。今年开学初,招生就业办的同志先对学生进行实习意向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意向,招生就业办在分管院长的带领下,在巩固原有就业基地的基础上,先后对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本市及本省等二十多家企业进行考察。先后安排学生赴奇瑞汽车、航盛电子、常熟阿特斯、常州瑞声、新乡源泉、新乡宏盛、杭州天煌等优秀企业实习。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三、2012年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一)招生工作计划

1、根据国家招生方针、政策及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我院的招生制度和实施细则,实现招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招生宣传措施,确定招生联系人员。2、设计并制作招生宣传展板和各种招生宣传资料。5月中旬,根据总院下达的区域招生计划,汇总收集我院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等材料,设计、制作当年的招生简章和展板等招生资料。3、划分招生区域,任务分配到人。对招生区域进行划分,每个院领导负责一个区域,每一个教职员工负责一个县,根据往年的招生情况确定招生任务,责任落实到人。4、6月初,对参加招生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学习招生政策,明确任务,讲解招生宣传注意事项和宣传要点,使每一个招生人员对我院的政策和专业设置烂熟于胸。5、组织招生人员分三次下去招生宣传。第一次,今年12月份参与招生人员先与招生人电话联系,根据联系情况分别带招生资料到各自负责的区域与招生人见面,宣传明年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要点。第二次,从6月初开始,与招生人电话联系,根据联系情况分别带招生资料到各自负责的区域与招生人见面,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第三次,6月底到7月初,在学生报志愿之前积极与招生人和毕业班班主任联系,到招生区域进行招生宣传,最好能与学生见面,进行直接的招生宣传。

6、招生工作结束后,及时写出详细的招生工作总结,并报告学院领导,为下一年度招生作参考。

篇5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就业服务工作 就业服务理念 学生综合素质 再就业工作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愈发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明确要求“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这一方面说明就业形势具有长期性、严峻性,另一方面表明解决好青年就业问题,不仅是民生保障和改善的重点,更关涉社会的长远发展。就业乃民生之本,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根本上就是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转化铺路搭桥,为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为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共青团作为联系党和政府,以及青年之间最好的纽带和桥梁,在协助党政机关解决青年就业创业问题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就业创业类活动常常面临受众范围小,影响力不广,收效甚微的窘境。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共青团如何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发挥各项载体活动及深入大学生群体的各级团组织,真正落实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

一、树立全程就业服务理念

为了从全局上统筹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好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顶层设计”,共青团要树立新的全程就业服务理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供全程性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将以往一些短期创业就业活动的时间跨度往前延伸至新生教育,往后扩展到大学生毕业之后,建立系统的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就业引导和服务,使就业工作的成效发挥到最大。

首先,成立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专业机构。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与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合作,成立服务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专业指导机构,从大一新生开始,针对学生的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根据学生相应的专业特点和个性需求,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提供组织依托和科学保证。

其次,广泛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活动。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规划理念。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引导大学生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尤其是通过职业规划设计指导,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尽早在社会分工中找到自身的定位。二是运用科学方法帮助大学生制订人生规划。并通过相应的专业机构和数据库帮助大学生分析职业环境,注意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针对不同大学生个人感兴趣的职业领域、职业特性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为大学生找准个人目标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分析测试,从而确定职业范围,锁定职业目标。三是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启发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设计。将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作为贯穿大学生职业设计指导的中间环节,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以知识传授、人格影响和引领锻炼等方式,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规划、管理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指导每个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最后,将就业指导服务与团日活动结合。团日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组织可以利用引导青年思想的先导性,牢牢把握团日活动的主题方向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校共青团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团日活动在就业工作中的服务作用,让其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利用团日活动已经有的丰富的经验改进就业指导的思路和方法,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进行全过程就业教育和指导,与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层次,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二、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急需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既能适应社会需要,又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大学毕业生是未来人才发展的大势所趋。高校共青团应根据时展的需要和高校发展的现状,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为取向努力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路,从而更好地完成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提高社团开放程度

要进一步加大学生社团的建设,高校必须借助社会力量,诸如校企联合等。只有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工作,才能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接触社会,从实践中收获知识。高校共青团应积极为学生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平台,开拓社团之间、社团与社会之间交流的渠道,积极拓展社团活动的社会空间,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接触、交流,锻炼自身多方面的能力。通过交流,学生社团能更好地体现学生自我需求、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三方面的统一。

(二)拓展社团创新途径

社团与社会联系的另一条路径是通过与企业联合,广泛建立校外活动基地,让社团成员有机会了解和接触社会,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社团与企业的这类合作,为学生和企业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参与这类校企联合社团所举办的活动,深入企业内部,全面了解企业文化和业务运作模式,在就业时客观明确地作出职业选择。同时这类校企联合社团也是企业在学校建立的未来人才储备基地,企业通过学生社团可以与学生长期接触,有意识地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

(三)进一步明确创业社团的发展方向

就业创业类社团作为新兴社团对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有积极作用,对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直接促进作用。目前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各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但就业指导中心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毕业生,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的职业指导还有所欠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适时地将这一空缺加以填补,通过对就业创业类社团进行重点扶持,增强这类社团举办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非毕业年级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并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达到促进职业发展的目的。

三、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再就业工作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每年都有部分青年未能顺利就业,如何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管理,使他们尽快转为社会有用之才,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探讨的问题。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群体的再就业工作,是高校打造全程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再就业工作可以从团建基础下手,成立未就业毕业生团总支,建立有效的团组织机构框架。将未就业毕业生团员按其相应的毕业年份分为各个团支部,由各支部对联系未就业学生,统一加以服务。

其次,可以以团建创新为手段,不断探索创新未就业团员服务工作的新方法。从制度建设、工作规范化等方面人手,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管理。根据每年未就业团组织接纳的未就业团员特点,以及社会就业形势,制订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同时定期开展未就业团员指导培训,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未就业工作的新方法,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快找到理想的就业定位。

最后,在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还要重视人性化的管理,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关怀工程,始终与每位未就业团员密切联系,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帮助未就业毕业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就业工作心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就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性转变已成必然。高校共青团在开展就业创业工作时,应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建立科学的就业创业指导思想,树立全局性的大学生就业服务理念,通过团日活动、学生社团等平台,助推大学生全程性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培养综合素质高、竞争力强的毕业生。同时进一步创新完善未就业学生群体的工作方法,推动学生再就业,真正做到温暖青年团员心灵,让当代青年更好地成长成才,为就业工作和团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张药波,张瑞芳,温锡敏.团组织有效服务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

[3]张莉,雷立钧,郎磊.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

篇6

关键词:校友资源;就业指导;新平台

作者简介:李芳(1977-),女,河北定州人,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助理研究员;张彦军(1972-),男,河北邯郸人,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工程师。(北京10012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129-02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作为学校发展不可忽略的问题,就业问题也一直是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在这一就业机制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双向选择中,考虑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用人单位对于人才选拔的实际需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友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以校友资源为支撑的高校就业服务平台,开发毕业生就业服务新模式,有助于提高毕业生个人综合能力,有助于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情况,有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高效、务实地开展。

一、校友资源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优势特性

校友资源作为高校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在就业服务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涉及范围的广泛性

高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人才进入社会,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在各行各业上创造着自己的成绩。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行业,就使得校友资源具有范围上的广泛性。同时,他们来自高校不同的专业,可以说囊括了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这也使得这一资源具有专业上的广泛性。这两大方面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不管是专业内还是专业外,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思想教育的导向性

校友资源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当前高校学生入学之后,或者说直到面临毕业求职,对就业都不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知。虽然在就业指导课上教师会强调就业择业的重要性以及就业择业的价值观,但是并没有真正实际的例子摆在学生面前,所以他们并不信服。而校友资源恰恰弥补了这样的空缺,校友实实在在的求职经历以及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历,对于学生在思想上对就业的认识将起到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

3.就业信息的专业性

对于毕业之后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校友来说,他们提供的就业信息具有专业性。他们不仅可以提供专业的就业信息,还可以提供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经历、经验。这样,对于本专业内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学到书本以外的、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4.双向选择的诚信性

当前我国就业机制的落脚点是双向选择。双向选择对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诚信问题。校友资源介入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提供,可以有效保证就业单位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由于校友与母校存在特定的“血缘关系”,他们在学弟学妹心中必然具有一定的分量,因此高校应届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就会考虑“到底去不去这家公司,如果违约是不是会给自己的师哥带来麻烦”等问题,这样可以在思想这个层面上保证了毕业生的信誉,实现了双向选择的诚信。

5.就业服务的持续性

校友是高校与社会密切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桥梁和纽带具有持久性和永续性的特点。一方面,那些在社会上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校友,他们有着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社会关系,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高校每年都会有新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他们充实了行业领域的空缺,也增加了校友资源库的人力资源,实现了校友就业服务的持续性。

二、校友资源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校友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品牌效应

在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活动中,用人单位能否选用我们的学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用人单位对高校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在每年的招聘高峰季节,都会有很多单位主动打电话到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询问能否推荐应届毕业生。根据近三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原因90%以上是因为前期到单位的毕业生工作成绩很突出,很受单位欢迎。这其实就是一种校友的品牌效应。从更大的角度说,校友在社会上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种宣传,社会就会认可这样的高校培养出的人才。

2.为高校在校学生树立榜样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指导课上,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会对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就业观念等问题给大家作认真地分析,但是缺少了榜样的作用。在一份对于应届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就业指导课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中,选择“成功就业人士的就业经验”这一选项的人数达到了86.35%。这就充分说明高校毕业生最注重的还是成功人士的就业经验。作为校友,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的成功就业者,他们在面临毕业时的就业择业观、就业去向的选择、择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对本行业领域的认知等等,都是高校毕业生所需要的重要经验。因此,校友资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了榜样和标杆的作用,引导着高校毕业生的价值选择、职业选择,帮助他们增长成功经验。

3.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引导作用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到实践环节。很多高校的毕业主管部门的教师在制定本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计划,尤其是制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虽然结合了一些工作中的经验,但是并没有真正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导致就业指导课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素质也没有明显提高。校友资源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建立校友反馈需求机制,定期邀请校友开展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讨论,有助于帮助高校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提高学校的就业水平。

4.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直接的实习和就业岗位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欠缺的就是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可靠的平台。建立校友参与就业指导的机制有助于实现实习基地的多样化和全覆盖。以校友为纽带,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通过那些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有一定成就的校友的帮助,创造更多更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并且依托校友平台,学生到了实习单位后,实习单位能够给予实习学生真正实战演练的机会,达到真正锻炼的目的。同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校友还能为学校直接提供就业岗位,更好地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三、探索以校友资源为支撑的高校就业服务新平台

校友资源在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前各高校并没有充分开发校友这一重要的就业服务资源,因此,探索建立校友资源为支撑的高校就业服务新平台,开发校友服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模式,将有效地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1.建立校友资源信息库

当前,很多高校都设有校友会等校友联系机构。但是校友会的功能仅仅在学校举行大型周年庆祝活动时才能得到体现。然而,校友资源是高校重要的信息资源、财富资源、公共关系资源,与当前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因此建立一套与就业指导密切相关的校友资源信息库,有助于帮助学校了解校友所在的行业和领域,以及他们的一些成就,同时利用网络等先进科技建立网上校友联络信息库,让校友之间也可以相互了解,相互联系。校友资源库的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这样在每年的就业高峰期,学校可以直接联系校友,通过他们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岗位资源。

2.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力打造就业服务实践平台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就是要定期将知名校友请进学校,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自己的从业经历;同时要不断将在校学生进行输出,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输送到校友所在用人单位进行实践锻炼。

那些有所成就的知名校友,他们的优秀品质能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他们在自己毕业面临就业与择业问题时,所做出的选择能够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他们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体验能够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将他们请进课堂,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新鲜感,还可以让学生真真实实感受到成功的例子就在身边,就在眼前,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就业意识。

多年的就业指导实践表明:大学生就业实习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习,大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弥补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交流,大学生能更清晰地找准定位,避免盲目择业。因此,在将校友请进课堂的同时,要积极与校友协商,争取在他们所在领域建立毕业生实习平台,将学生放到校友所在的单位实习,给予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实战经验。

3.建立校友就业信息管理平台

在过去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在接到校友的职位信息的同时,也接到了校友的抱怨。很多校友都抱怨说,母校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即使有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也无法传递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针对这一情况,建立专属于校友的就业信息平台,让那些手中有职业岗位又想着为母校的就业工作作出贡献的校友们能够及时将信息,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科学发展。

4.建立高校校友服务就业工作奖励机制

任何的付出都需要回报。校友作为母校的资源财富,不需要学校给予多少物质层面的奖励。但是作为学校,建立适当的奖励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校友更好地为学校的就业工作作出贡献。在学校层面建立校友参与母校就业工作光荣榜和网络宣传栏,对那些为母校就业工作作出贡献的校友们进行宣传表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鼓励,同时也能激励更多的校友为母校作出贡献。

校友资源对学校就业的贡献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对于校友资源的开发程度。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校友这一高校宝贵的资源,建立开发利用的平台和相关的机制,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迈出新台阶,更有利于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聂永江.高校校友就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江苏高教,2007,(1).

篇7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都会对就业工作产生影响,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产业优化升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更加凸显,造成一些新兴行业专业人才、中高级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的行业却出现大批失业人群,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 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三是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以及职业培训不能满足需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劳动者利益诉求发生新的变化,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加大。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矛盾凸显,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就业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进一步明确任务和方向,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的体制机制建设。要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健全促进就业公平的体制机制,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更多用于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

二、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解决好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各级政府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时,要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要根据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目标的要求合理确定经济发展速度,使促进就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部进程,加强对经济增长、就业的统筹协调,把握好两者之间的黄金平衡点,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三、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要全力推动落实国务院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要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

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就业困难人员一般指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要从政策上对这些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特殊帮扶,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转变为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为农业富余劳动力开辟更多的生产和就业门路。完善并落实创业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消除流动就业的制度壁垒,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完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五、以创新引领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健全创业培训体系,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创业政策落实,促进小额担保贷款规范发展,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型城市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更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并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场地支持、工商注册等政策。在推动劳动者自主创业过程中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篇8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就业指导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对于高校来说,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还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我们应把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在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应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创新

要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各专业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就业专题研究。在做好毕业生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与管理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不断充实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专兼职职业指导教师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水平,以职业指导课程为主渠道,以各类实践活动、主题讲座、竞赛活动相辅,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学院领导要重视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启用系部辅导员培养培训计划,将辅导员纳入计划之中,积极推荐考取职业指导师、创新能力指导师资格证书,在政策上对申报就业科研课题、发表就业论文等向辅导员倾斜。同时选聘企业能工巧匠、行业专家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与职业测评。建立一支专、兼、聘一体化,业务精湛,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推进职业指导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进程。同时将专业教师也融入到职业指导队伍中,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点,调整课程结构,明确教师职责,深入推进职业指导课程实践应用。

2.专家讲座与专题报告。

经常邀请校外企业代表、业内专家来院开展职业指导专题讲座和报告会,以他们自身在相关行业、专业的职业发展为例,现身说法,这样可以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为职业指导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3.个体与团体职业测评。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积极引进和使用职业测评系统,并借助职业测评网,采取分专业、班级、小组的方式,由职业指导师和专兼职职业指导人员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的测评,通过测评汇总,职业指导师研讨,掌握每个同学的职业规划方向,为每个同学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最终设计出每个人具体整改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

4.校企互动,作定向拓展训练,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与一些企业或某些单位创建合作关系,开发职业拓展训练课程,主要针对学生挫折容忍力与职业认同感进行拓展式训练。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高强度训练,磨练学生意志。同时可在学校实施拓展项目活动,借助这些拓展项目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5.参与组织好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与创业计划大赛。

高校各级学院要重视就业、职业、创业相关赛事,从选手选拔、指导教师选拔、课题选定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细致的筛选。从政策和资金上提供保障,为课题、选手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诠释。

二、不断深化服务理念,做好毕业生就业咨询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本着“非常责任、非常服务、非常爱心”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采取大举措,打出一套组合拳,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服务工作。

1.以毕业生就业意向为出发点,开展卓有实效的就业服务工作。

要全面掌握毕业生择业方向及就业思想动态,根据毕业生实际情况具体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使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更具针对性。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依据、态度、所需信息等方面,设置问卷、谈话等。

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个体”的发展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

(2)绝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到沿海开放城市工作。

(3)对就业前景的态度,一定比例的毕业生不乐观。

针对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特点和问题,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宣传、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加强对毕业生政策上的指导。

(2)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以就业意向调查为依据,开展卓有实效的就业市场调研,及时搜集、整理、储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业、人数、报酬、要求、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等,供毕业生随时查阅。

(3)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思想、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

(4)借鉴学习其他高校及学院各系的就业指导经验,丰富就业指导的手段,突出个性化服务,建立针对毕业生职业测评和求职技巧等的各项服务内容。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专题讲座和咨询活动。

开展一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和咨询活动,可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应开设毕业生求职系列讲座,邀请重点单位校友与毕业生互动交流,调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邀请政府相关领导、企业界精英及各界专家为学生解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拓宽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就业的实战技能,培养学生简历制作和面试的技能。同时通过网络形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可以通过QQ群和飞信平台等开展就业专题讲座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帮助毕业生分析当年的经济形势对就业影响,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正确定位,调整心态,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开展重点单位推介、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

3.增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高学生择业能力。

应将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建设作为服务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营”“求职加油站”“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就业辅导项目提高学生求职技能和学生职业成熟度。

4.加强就业引导和疏导,鼓励毕业生多角度、全方位就业。

(1)通过职业、专业测评网的测评,指明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两大部分中各个细小测评点的优缺点,帮助学生设定合理就业期望标准,不断提高学生就业与择业能力。

(2)加大力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引导毕业生积极报名各地公务员、“专接本”、“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引导他们继续深造或积极投身服务国家西部建设。

(3)积极实施创业引领工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以在加强思想引领和精神励志的同时,建立由新生研讨课、大学生科研计划和毕业设计组成的全过程覆盖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可以设计实施“创业行动计划”,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同时也要为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创业服务。

5.对困难群体就业重点帮扶。

应对毕业生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帮扶贫困毕业生和心理生理困难毕业生。对这些困难毕业生开展“零距离就业行动计划”,一对一帮扶,重点开展经济补贴、心理疏导、岗位推荐等工作。对心理和生理困难学生以“请专家、重引导、多关心、强信心”的理念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三、提效率、严把关、重服务,做好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工作

在就业手续办理方面,首先在提高工作效率、为毕业生把好关、体现服务的宗旨的基础上,制定详实可操作的毕业生就业方案,制定详细的毕业生离校资格审查程序单,层层盖章才能派发毕业证书与派遣证。为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还应积极为广大毕业生开展省、市人才服务工作。解决毕业生保险、户口等一系列问题。对毕业生毕业资格、协议书签订盖章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制度操作,同时在兼顾毕业生就业手续程序不改变的基础上,通过班级就业信息员整体收集,集中运作的方式,并积极与相关部门提前沟通,做到操作环节通畅,沟通顺畅,手续办理及时准确,避免重复与投诉现象的出现。

总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作中应以人为本,更多地关心毕业生,用更多的鼓励让毕业生树立信心,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帮助毕业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董文强,谭初春,杨志坚,王智江,王莉.构建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篇9

   一、重点工作及成效

   (一)全力做好疫情期间援企稳岗工作

   一是社保“减免缓”落实到位。暂停清收全市企业涉及社保历史欠费。刚性落实企业社保减免政策。二是“真金x”发放到位。向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临时价格补贴等等。三是“线上+线下+跨区域”招聘服务到位。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组织企业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

   (二)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

   市人社局根据x市产业发展定位,多次召集发改、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反复论证并初步形成工作方案,重点从“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机制”“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和“‘新村民’‘新农民’引育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索试验。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多渠道供给机制,全力打造x旅游消费中心,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需求,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创新创业。稳妥有序放开落户限制,完善创业就业人才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相关政策。鼓励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引导规划、建设、文创等设计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建立“岗编适度分离”“双向流动”“县管校(园)用”灵活用人管理机制,探索从根本上打破专技人才“流而不动”的制度缺陷。

   (三)产业功能园区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

   持续推进产业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三个产业园区沟通对接,重点就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和薪酬管理等配套制度建设定期进行交流。推行市场化、企业化的选人用人模式,指导、联系各产业功能区就创新用人机制方面研究提出工作建议。下一步将协调监督指导三个产业功能区完成自主设岗、全员竞聘、自主招聘、继续推行员额内人员薪酬制度总额管理、健全考核机制工作。

   (四)协同推进成渝两地人社事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树立人社事业协同发展理念,打造成渝人社事业协同发展品牌,为两地实现经济社会同发展、共进步、更繁荣,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支撑,系统梳理汇总协同合作项目xx项。前期已与x市x区、大足县多次联系,拟近期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分别从开展人才互联招聘合作、建立人才互补交流机制、共享人才引育培养平台、拓宽技能人才提升合作、促进公共服务协同共享、加强就业创业活动共享、推动农民工权益保障合作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促进就业创业

   常态建立重大投资促进项目用工联动机制,深化跨区域人力资源合作,突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深入实施优秀人才回引,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力度。牵头做好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工作。

   (二)推进人力资源协同

   深入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作和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拓宽人才招引服务通道,推进人才评价体系创新,深化国企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工作。

   (三)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贯彻落实被征地农民参保政策,稳妥推进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养老保险待遇兑现工作,做好社保扶贫工作。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隐患监测,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工作,妥善化解劳动争议案件,积极创建xA级x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区(市)县。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推进产业功能区人事制度改革,探索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新模式,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做好镇(街道)合并事业人员划转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编外聘用人员管理。

公司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工作要求,人力资源部将紧紧围绕公司整体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计划,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为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特制定本计划。

   一、端正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人力资源工作新局面

   20xx年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认清形势,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在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公司制定的20xx年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认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员工招聘、培训、晋升和绩效考核工作的制定与实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人力资源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制定20xx年工作目标,确保人力资源工作有序开展

   为确保人力资源工作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发挥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20xx年人力资源部将紧紧围绕“x[x]1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建立和完善公司组织架构

   20xx年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公司“二五”规划和*年发展目标合理建立和完善公司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将结合旭旺公司实际情况和人员结构状况来合理设置,并根据总经理室的要求增加和减少部门设立,作到每个部门都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为组织架构的建立是开展人力资源工作的根本基础。

   2、根据组织架构设置编制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书

   20xx年公司将对各部门各岗位编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书,来明确和细化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以此来考核和确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部门目标责任状,来激发和约束每个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年终将根据目标责任状实际完成状况进行年终考核。岗位责任制将公布上墙,接受各部门的监督和公司内部考核。

   3、根据公司发展要求认真作好员工的招聘工作

   20xx年是公司的发展之年,规范之年,人力资源部将根据总部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好公司人力资源的招聘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加大公司的品牌和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来组织和实施人员招聘工作,继续实施门店组织实施,人力资源部把关的招聘流程来加大招聘力度。认真细致的考察每个应聘人员的调查了解工作,确保每一个新进人员在公司都能称职的完成公司的任务。引进和吸收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公司。

   4、切实做好新进员工的培训和跟踪考核工作

   20xx年人力资源部将对每个员工,每个管理人员认真组织和落实和新进人员的培训和跟踪考核工作。*年我们将根据员工整体状况和公司实际情况,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着重加强课长一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课长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然后再采取岗前培训和在职“一带一”的培训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员工的整体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力资源部将对每个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跟踪考核,并将其培训情况和表现情况建档备案。为公司储备人才收集第一手资料。

   同时,将选拔优秀管理人才和优秀员工外派参观学习,通过此种参观学习培训,让他们看到其他同行的优点,找出自身的差距,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

   5、建立和健全我们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公司全年工作目标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实施办法,完善绩效考核流程和内容,并根据各店实际情况将绩效考核表制定后下发到门店。

   绩效考核流程: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分解考核指标———落实绩效考核实施情况—————编制工资报表—————年终绩效考核总结————兑现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主要是通过销售业绩与员工工资相挂钩,来提高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打破平均主义,切实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实现“三个不一样”。使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工资都充分拉开距离。

   6、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培养和储备优秀管理人才

   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状况,不断培养和储备各类优秀管理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20xx年人力资源部将重点加强课长和店长的招聘和储备,通过各种渠道来引进和挖掘人才,对有管理能力和营运能力的人才将大力的吸收,对现有的优秀员工也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并积极和一些人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他们来寻求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公司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新上任人力资源经理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熟悉了解 (为期一个月)

   1.了解公司战略目标﹐部门工作目标及公司高层对本部门的要求(包括对本岗位的期望值)。

   2.熟悉公司环境(特别是员工住宿方面﹐员工的日子好过领导的日子才能好过。)

   3.认识各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及工作相关同事。

   4.安排时间与各模块负责人员沟通了解其工作的开展情况(注意运用友善的方式)。

   5.了解和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人力盘点及查看年度人力规划)。

   A) 各项人事事务的办理流程。

   B) 人才引进及普通职位招聘渠道的建立情况。

   C) 用人、留人政策及具体做法。

   D) 教育培训系统的建立及实施状况。

   E) 人力资源基础及增值建设情况(薪酬﹑绩效﹑员工关系)。

   F) 各项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和落实情况。

   G) 企业文化建设及宣传情况。

   注意﹕ 一个“空降兵”进入新企业,最常见做法也都是设法尽快取得业绩,以便得到雇主的肯定。这也是合乎常理的。毕竞每企业都它固有的企业文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有缺陷是必然的,要进入工作状态,其次,再慢慢的改变现状,或许,你认为不规范的,恰恰是适合企业的因为中国的特色太多了。

   先了解需求,寻找不足与缺陷,再择之以立。我个人认为让自己尽快融入该文化中并得到同事的认可与支持更为重要。永远不要忘记“HR”是服务性部门,要想在这个企业存活下来,就得让人家感觉到你是在协助、服务他们的人/部门。所以在取得必要的资讯后,在工作开展中,不要一味地站在部门角度去开展工作,而是结合需求有选择地步步进入。记住,更不要否认前任所做的一切,多肯定,再完善。

   了解每个人的品性﹐特别是老板,老板之所以能做老板,他的很多见解自然能高远,有时我们自己只能看到问题点,看不到问题的复杂背景。记住,背景非常的重要。

   第二阶段诊断和分析 (为期一个月)

   1.对第一阶段掌握情况进行整理并分类诊断分析。

   2.评估各模块、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存在不足的具体情况)。

   3.找出关键急需改善的“制约环节”与当时人沟通﹐征求他人意见再结合自身观点拟定“改善实施方案”。

   4.“方案实施”﹕开会确定责任人﹑时间期限﹑所需支持资源→实施→检查→改善→反馈。 注意﹕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人文关怀等处世哲学。

   第三阶段 制定正日常工作方法 (为期一个月)

   1.依据第二阶段工作寻找解决问题、缺口和达到迅速提升的突破点。

   2.逐项制订整改、完善措施和实施方案。

   3.将措施、方案转化为可执行、易执行的具体工作计划。

   4.规划本部门工作职能、人员分工、人力配置重新统一布署部门工作,将工作计划分工落实

   5.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进度和准确性进行跟踪、督导(推行4R执行系统模式)。

   第四阶段 固化工作方法与技巧不断PDCA改善(长期持续)

   1.人事人事,先做人后做事

   2.达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就应该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来解决和指导问题

   3.工作模式固化下来了﹐带队伍要注重两个方面﹕

   A、解决问题能力 摆平就是水平

篇10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优化创业环境,激活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为指导,以提高就业率、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就业服务和加强社区建设为主线,以城市社区、街道为创建单位,以帮助城镇新增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为重点,切实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街道活动。

总体要求

(一)辖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达到较高的比例,城镇新增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得以消除。

(二)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目标任务得到全面完成,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环境宽松,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三)要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组织在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四)全街“充分就业社区”达到百分之百。

主要标准

(一)、充分就业街道

1、年度有活动开展方案,年中要开展目查、互查活动,创建活动有总结。

2、全面完成区下达的各项就业创业年度目标,活动开展方案切实可行,活动开展卓有成效。

3、所属社区100%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4、所属行政村要设立专职或兼职劳动保障信息员,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延伸到村。

5、加强对所属劳务型服务公司管理,全年实现零投诉。

(二)充分就业社区

1、年度有活动开展方案,创建活动材料齐全,有创建活动总结。

2、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

3、城镇登记失业率≦3.5%。

4、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90%以上实现就业。

5、“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穗定一户。

6、街道(乡镇)下达的各项就业创业年度目标均能100%完成。

7、按《充分就业社区考核细则》打分,分值在80分以上。

充分就业社区考核细则和具体打分办法见附件。

评审办法

(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社区,按充分就业社区主要标准考核自查,达到标准的,可自愿申报,街道对社区创建情况进行初审,区劳动保障局评估审定后报市劳动保障部门验收。

(二)已创建成功的充分就业社区,区劳动保障局组织考核,按全区充分就业社区数5%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同时区劳动保障局对创建成功的充分就业社区进行抽查考评,对考评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撤消“充分就业社区”称号。

1、充分就业社区主要标准里,1-7项指标,有一项达不到要求的。

2、因工作失误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等,造成不良影响的。

具体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是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效载体。各社区要积极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科学的大力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

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见附件),研究部署工作,提出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社区同时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故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有序开展。

三是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根据年初工作目标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各社区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创建,全面达标。

总体要求:2013年全街“充分就业社区”达到百分之百,银河社区必须通过市“充分就业社区”考核验收,确保实现充分就业街道。2013年9月中旬,各社区开展自查、互查。已创建成功的充分就业社区补缺补差,力求工作做的更细更完善;2013年9月底,街道开展普查和补差,使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做的更细更扎实;2013年10-11月迎接市申报充分就业社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