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1 18:4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格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格化管理

篇1

以基层社区和城中村为依托,以单元网格为载体,以标准化管理为目标,整合各种管理资源进社区(村),进网格,重心下移,靠前服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精细化长效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网格划分

根据城区自然地理布局和社区的区域划分,对城市建成区、重点规划控制区域,按照社区管辖的范围界限划定网格,一共划分为12个网格。

按照“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管理”的原则,以及单元网格人口数量、主次干道数量和管理任务轻重,将网格分为A、B、C三类。具体划分:

(一)配置方法

1、实施“六进网格”。将社区干部、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片区民警、城市客运办人员、各单位“门前四包”管理员等统一纳入网格,实施分块管理。六类人员按任务轻重、工作量大小确定进入网格的人员数量。

2、每个网格设置1名网格长,网格长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为该网格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实施、协调、督办等工作。

3、每个网格达到“五有”:有办公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

(二)职责分工

l、社区干部职责。督促辖区单位落实“门前四包”,监管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组织爱国卫生大扫除,负责辖区违法建设的巡查、上报。

2、城管执法队员职责。负责查处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市政工程以及工商行政、环境保护、公安交通等城市管理职责范围内的违法违规行为。负责网格内市政设施的监督管理,对未经许可而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和使用城市排污管网等市政设施的行为进行处罚。

3、环卫工人职责。负责网格责任区内路面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工作。

4、城市客运管理员职责。负责网格范围内的公汽、出租车的管理,严禁责任路段内公汽、出租车乱停乱靠、违章调头,无线路客车进城揽客。

5、片区民警的职责。负责维护网格内治安秩序,支持城管执法队员依法管理,打击暴力抗法行为,保障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

6、临街单位“门前四包”管理员职责。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积极配合城管执法队员、片区民警、社区搞好城市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四、工作标准

(一)A类网格工作标准

1、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标准:流动摊点及时取缔;无乱牵乱挂、乱涂乱画;门店招标牌等设置规范,无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无出店占道经营;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时;临街门店自备垃圾容器符合要求(小型餐饮门店必须自备垃圾桶、废纸篓、潲水桶,冷饮、水果等其它门店必须自备垃圾桶和废纸篓),无随意倾倒垃圾问题;其他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2、规划管理标准:无乱搭乱建,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并按照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理;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3、园林绿化管理标准:行道树上无乱拉、乱挂、乱晾晒;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占用、损坏绿化带、公用绿地和树木的行为;其他违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4、市政管理标准:无占道焊接、洗车、乱堆放;线杆、路灯无乱拉条幅和牌匾;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损坏市政设施和擅自开挖市政道路的行为;其他违反市政道路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5、市场管理标准:无证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得到及时查处、无马路市场。

6、环境保护标准:及时查处商店高音喇叭、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查处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及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行为。

7、交通管理标准:非机动车辆按线摆放整齐有序;及时纠正、查处机动车侵占人行道、慢车道。无公汽、出租车乱停乱靠、违章调头,无线路客车进城揽客。

(二)B类网格工作标准

临街无乱牵乱挂乱晒、乱涂乱画、无乱拉条幅,门店招标牌等设置规范,无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无出店占道经营;临街门店自备垃圾容器,无随意倾倒垃圾现象,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时;无乱搭乱建,违法建设及时查处;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占用、损坏绿化的行为;无占道焊接、洗车、乱堆放;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损坏市政设施和擅自开挖市政道路的行为;及时查处高音喇叭、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查处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及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行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有序,保持道路畅通;无公汽、出租车乱停乱靠、违章调头,无线路客车进城揽客。

(三)C类网格工作标准

无乱搭乱建,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并按照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理;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五、检查考核

(一)制定考核办法。制定出台《县城区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和《县城区“门前四包”管理考核办法》;对网格的检查考核由县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临街单位“门前四包”管理的检查考核由社区负责。

(二)定期开展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公开通报。年终根据每月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排名。对年终综合排名前5名的网格给予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年终综合排名后3名的网格,进行通报批评并处以罚款。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网格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评选,予以通报表彰。对“门前四包”管理工作年终排名前30位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年终排名后5位的单位,提交县文明办取消其年度“文明单位”的申报资格。并与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初审考评由社区负责。

六、实施步骤

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成立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网格化管理分项实施方案,划分管理网格,开展数据普查,建立路籍档案,将网格内所有沿街单位、沿街经营门店的名称、法人代表、联系电话及所属路段、网格及管理人员等信息进行登记、分类,建档立库,组织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篇2

为更好的服务居民,做到准确及时的将居民意见及建议收集、整理、跟踪,以确保民情上传,社区制定本制度:

1、每个网格格员都要准确无误的将居民反映的城管、计生、党群、经济等信息填写在民情日志上。

2、每天对收集上来的各类信息进行认真整理,对当时结办与限期协办的信息分类,及时上报与办事处或其它有关部门及负责人,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3、网格格长负责每天收集上来的信息上传到社区区域网,并监督和跟踪限期协办的事情。

二、社区网管信息反馈制度

1、每个网格格长必须认真记录来自各方面及各部门的投诉,每天汇总,及时处理当天发生的事情。

2、每个网格格长必须记录临时反馈的(电话、文字、口头)信息,每天格长组织检查、汇总、落实。

3、每周各网格格长必须进行一次汇总,了解需要什么,有些什么建议,并作记录。

4、及时收集新的信息、新项目、新的动态,落实到位,及时解决。

5、逐步完善社区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化。

三、社区限时办结制度

1、本社区内可处理的事件,一天内完成;

2、本办事处可处理的事件,两天内处理;

3、需其他单位协助处理的事件,三日内完成。

4、如遇特殊情况,最迟不超过5个工作日完成,如完成不了,由该网格的格长负责催促监督直至事件的消息反馈,并有责任将事件处理的过程分段及时的向反应情况的居民反馈。(告知处理结果)。

5、凡居民群众办理的事项,只要手续完备,符合政策,要立即办结。

四、社区跟踪问效制度

为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构建权责明确,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居民反映的问题有回应。建立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责任到人,社区制定本制度:

1、严格执行社区网格首问责任制,对不能及时正确解答和处理问题的,有居民举报的格长要加强培训教育,写出培训笔记;对全年出现四次以上问题的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2、网格长每日对收集上来的信息汇总、分类,对能当时解答处理的问题要马上给予处理;对需要其它部门协作处理的要在限定的期限内给予准确的答复及处理意见,并有责任跟踪问询。对群众服务和处理意见反应为不满意的年累计四次以上的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3、社区每半年对社区网格居民做网格服务满意度调查。对于80分以下的网格长,给予社区批评教育,写出书面检查。全年两次调查均为80分以下的网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4、社区每周要对各网格的民情日志进行检查,对空岗的要对本网格进行批评。每月对各网格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对于社区共性问题应找上级部门研究解决。杜绝瞒报、漏报、谎报。如产生严重后果的,追究网格长的责任。

篇3

“以前小船‘抢头’、随意穿越锚地的现象经常发生,现在这样的情况少多了。”南京油运公司徐万清船长讲述了这几个月航行在长江南京段的感受。发生变化的时间是从2011年4月份南京海事局实施网格化管理开始的。据统计,4月份以来,南京海事局在到港签证率提高13%的情况下,险情发生数降低了9成,海巡艇出艇巡航时间减少了23%,纠正违法行为数提高13%,海事执法效率明显提升。

划分网格,科学布阵

所谓海事网格化管理就是依托统一的海事管理和数字化平台,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网格内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一种发现违法和处置违法相互分离的监管形式。

“现在好了,所有的执法行为都能在我们指挥中心监控和调度下完成”,南京海事局副局长宋儒卿说:“网格化管理真正做到了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问题能解决”。

在南京海事局指挥中心的电子监控显示屏上,南京海事局管辖的水域和沿岸陆地被划分成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格子。据宋儒卿副局长介绍,“南京海事局根据辖区特点、危险程度和重要性将管辖水域和陆地部分划分为62个网格,其中水域23个网格,陆地部分39个网格。这些网格被依次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并分别用红、橙、蓝标识。不同等级的网格设置不同的监管要求,配备不同的监管资源,等级越高,监管要求越高,所配备的海事执法资源也越多。当网格内的监管对象等要素或危险程度发生变化时,网格的等级也随之提升或者降低。”

这些网格内的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等情况能够通过VTS、CCTV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一一对应地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的监控显示器上。通过显示器,执法人员能够对网格内所有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每个网格对应的执法人员和海巡艇,能够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网格内的违法行为。

过程跟踪,明晰责任

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南京海事局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网格监视与巡查体系,就是VTS监视船舶动态,CCTV监视通航水域和码头作业状况,海巡艇、执法车、执法人员巡查现场,三者互补互动。在网格化管理中,这三种方式都可以发现船舶违法行为,都可以将船舶违法信息传送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到信息后,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发出指令,并进行过程跟踪。

例如,当现场执法人员发现有船舶超载时,可以通过“海事通”进行录音、录像或拍照取证,并通过“海事通”将信息发送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收到信息后向该网格责任人发出检查提醒,派发任务单。责任人在对超载船舶进行核查后向指挥中心反馈核查和处理情况。同时,任务进度实时记录在办公自动化平台,随时可以调阅和监督。这种模式既提高了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又促进了执法人员自觉自律,主动完成分内工作。同时,还有利于排除执法的人情干扰,提高执法公正性和公信力。

数字监控,高效执法

网格化管理模式另一个显著优势是降低执法成本,集约利用执法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先进技术手段尤其是4S技术(GIS、GPS、AIS、VTS)、“海事通”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动态监控等技术的应用是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础。其中,CCTV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用更为突出。

在大厂海事处的视频监控室,一面墙上分布着9块紧紧相连的显示屏,每块显示屏上有9个视频画面。目前该处CCTV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覆盖辖区主要的8家大型物流企业,能够对40多个码头和绝大部分通航水域实施监控,可以接入视频信号96路,辖区80%的码头和90%的货物吞吐量都能在这里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这些摄像头具有较高的变焦倍数和清晰度,通过操作台的一根控制杆就可以实现角度快速变换。

没有CCTV系统之前,大厂海事处每天都会安排多名执法人员和海巡艇对辖区水域和码头进行巡查,而巡查一遍就要耗费半天的时间。况且巡查仅仅是对航道和码头逐个看一遍,不能形成持续的监管效果。”

现在,通过CCTV视频监控系统,一个人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对辖区进行一次巡查,而且所有的船舶航行、作业过程都有录像,能够回放。这让有限的执法人员从繁重的巡航任务中解脱出来,投入到船舶安全检查和危险品监管等工作。同时,实时监控客观上也对违法人员形成了较强的威慑力。系统使用以来,辖区违法行为数量也大幅减少。

篇4

第二条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指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将管理辖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中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主动发现、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第三条*办法适用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

列入城市网格化管理的部件和事件种类、处置标准及流程,由市建设交通委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制定。

第四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联席会议负责*市城市网格化管理重大问题的议事和决策,定期听取*市城市网格化管理情况的报告。

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数字化管理中心)具体承担协调推进工作。

区县政府负责所辖区域城市网格化管理,应分别设立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受理监督中心和指挥处置中心,具体实施辖区内城市网格化管理。

房地资源、交通、市政、绿化、市容环卫、城管执法、规划、消防、公安、环保、水务、港口、通信、工商、信息、邮政、安监等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发现问题的处置及监管工作。

燃气、自来水、排水、电力、电信、邮政、网络、有线电视、物业公司等承担公共服务的单位,按照职责规定和服务标准、规范,承担相应处置工作。

第五条*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条块联动、资源整合、重心下移、监督制衡为原则。

第六条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各专业网格化管理项目与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资源共享、管理衔接,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第七条市数字化管理中心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市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以及市级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二)负责制定*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技术标准、运行规则;

(三)对*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四)负责*市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和管理;

(五)负责指导*市城市网格化管理队伍相关培训;

(六)加强与市信息委、相关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和沟通。

第八条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受理监督中心(以下简称区监督中心)主要职责为:

(一)组织对单元网格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立案;

(二)受理12319城建热线等相关服务热线转送的市民举报;

(三)负责将立案件传送区县网格化管理指挥处置中心;

(四)负责对处置问题的核查和结案;

(五)负责网格监督员队伍管理、培训和考核;

(六)负责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管理和维护。

第九条网格监督员是受区监督中心派遣的行使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工作人员,由区监督中心统一管辖和指挥,主要职责为:

(一)按时对工作责任网格进行巡查;

(二)对巡查中发现问题收集证据并上报信息;

(三)对处置结果进行核查反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网格监督员开展巡查和收集证据工作。

第十条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指挥处置中心(以下简称区指挥中心)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案件派遣和协调;

(二)对处置工作进行监督、考评;

(三)定期召开与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信息沟通、工作协调会议。

第十一条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负责相关的处置和管理工作,应落实对口机构和人员,主要职责为:

(一)对单元网格内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置;

(二)将处置结果及时反馈区指挥中心。

第十二条区监督中心对网格监督员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12319城建热线等相关服务热线转送的市民举报问题,应当及时核实后立案,并转送区指挥中心。

第十三条区指挥中心要根据案件内容,及时派遣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并督促完成处置任务。

对情况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问题,区指挥中心可以指定责任部门或单位,并做好后续协调工作。

第十四条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接到指挥中心派遣案件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置任务,并将处置结果反馈区指挥中心。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置任务的,应及时告知区指挥中心,并说明原因。

第十五条区指挥中心接到处置结果反馈后,应及时传至区监督中心,经网格监督员核查确认后,实施结案。

第十六条遇到特殊情况,应先处置后协调。

发生跨区事件时,相关区应及时上报,市建设交通委应及时协调,必要时可指定由一个区处置。

发生紧急问题时,市建设交通委可根据情况,直接指挥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或专业单位进行处置。

第十七条区指挥中心对辖区内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的处置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并纳入区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对市级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处置情况评价,报市建设交通委。

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对*市城市网格化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报市政府,同时抄送各区县、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

第十八条市和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因工作疏漏和失职,造成问题发现不及时、协调派遣不力,以及系统运行不正常等情况,并影响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依法查处,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部门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网格监督员未按管理规定对责任区域进行巡查,导致重大问题未及时发现的,区监督中心应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九条专业管理部门接到转送案件不及时处置造成后果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查处,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部门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专业单位接到转送案件不及时处置造成后果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二十条对阻挠网格监督员进行巡查和收集证据工作,以及恐吓、威胁、伤害网格监督员的人员,公安部门应及时依法作出处理,直至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市、区县两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处置单位相关经费按照现有经费渠道支出。

第二十二条*办法有关用语的含义:

(一)单元网格,是指按规定的标准,对管理区域进行划分,所形成的边界清晰、大小相当的管理地块,是网格化管理的地理基*单位,若干单元网格构成工作责任网格。一般单元网格面积一万平方米左右。

(二)部件,是指单元网格中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消防环保和房屋土地等与城市运行和管理相关的设施、设备。

(三)事件,是指单元网格中正在发生的影响城市运行和管理秩序、环境的,需要管理部门或专业单位实施管理和处置的行为。

篇5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创建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以强化基础信息管理和执法监督检查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量,创新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责任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依托现有镇乡(街道)行政管理体系和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划分劳动保障监察基础工作管理网络和执法监督责任区域,进一步整合、充实监察协管力量;依托现有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系统,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和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进行信息采集对比和动态监控;通过1年左右的努力,形成覆盖广泛、动态监管的基层劳动保障监察新机制,切实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任务和管理措施

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是指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将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格化监察的人员、职责和任务,实时采集和监控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信息及情况,形成相关用人单位及劳动用工情况数据的一种工作方式。我区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主要措施为:

(一)划分执法监督责任区域。全区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划分出22个一级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以2—5个一级网格为一个监管区域,实行主办监察员制度,具体协调指导责任区域内的网格化管理工作。

(二)建立基础性工作管理网格。每个一级网格内(即每个镇乡、街道)按企业的数量,下设若干个二级网格。每个镇乡(街道)至少设置一个二级网格,用人单位较多的镇乡(街道)可划分为多个网格,2—5个二级网格内落实1名监管人员,人员一般在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中选拔,也可在社区、行政村中确定。在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指导下,协助承担劳动保障基础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1、采集网格内各类用人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下同)的基本情况和劳动用工信息,按统一规定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并做到适时更新;2、宣传贯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指导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3、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事项开展排摸,接受劳动者对有关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投诉,协助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三)建立监察管理信息网络。各镇乡(街道)以现有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系统为基础,结合电子政务建设,统一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电子数据档案,通过实时采集、动态监控、综合运用各项劳动保障信息资源,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

(四)加强网格管理目标考核。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组织推进工作将纳入区委区政府劳动保障工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对于年度内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效果好、工作成效显著的镇乡(街道)给予2—3名工作人员经费补贴,标准为25000元。

三、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扎实推进我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方式创新,充分延伸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努力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劳动保障执法体系,促进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我区和谐劳动关系。

二、总体目标

认真做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争取到*年底,我区基本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通过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促进用人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力市场秩序良好,劳动者就业稳定,劳动关系协调稳定,社会和谐。

三、主要措施

(一)科学划分网格。各镇(开发区)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与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实行网格化层级管理,以各镇(开发区)实际管辖地域确定为10个一级网格,由所在镇(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负责管理;各镇(开发区)可根据各自区域面积、用人单位分布、职工人数等情况,按照每个网格内用人单位不少于200家的要求,将辖区内行政村(社区)进行片区划分确定若干二级网格,并报区劳动保障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二)落实责任人员。按照每个一级网格配备2名以上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每个二级网格确定1名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为责任人及1名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的标准,各镇(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负责人为一级网格调查工作的负责人,负责本网格调查工作的宣传、培训、监督实施等事项;各二级网格责任人员为网格调查员,主要承担本网格用人单位的调查采集任务。

(三)建立局域网系统。通过信息化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的效率和精确度。结合实际开发管理系统,将办公自动化和业务处理有机结合,健全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举报投诉管理、劳动工资监控、劳动争议办案、监察人员管理、用人单位检查、行政处罚电子文档、综合查询、综合系统维护、统计表等功能。规范劳动监察流程,实现从受理举报直至结案的全过程信息网络流转,劳动监察文书的各项数据和调查取证的内容全部存储在系统中,明确办案时限和进度,变事后检查为实时监控,避免监察人员拖沓或者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一些错误,提高办案质量,实现有效监督。

(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充实镇(开发区)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行政村(社区)劳动保障监察协理队伍,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劳动保障监察全覆盖体制。

四、工作职责

区政府设立领导小组(见附件),统筹负责*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区人力资源局为一级执法主体,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受其委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依法行使执法权;各镇(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为处理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基层经办机构。逐步建立“一级执法、二级监管、三级网络”的劳动保障监察新体系。

(一)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负责本区域内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负责划分一级网格,配置网格内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人员;负责指导镇(开发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建立本区域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负责辖区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二)镇(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负责本区域内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工作。负责划分二级网格,配置网格内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负责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采集,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档案;负责对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协调处理投诉举报案件,及时向上级报告劳动违法案件。

五、实施步骤

按照“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及时总结”的原则,分四个阶段完成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

(一)准备阶段(*年8月15日前)。积极动员,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制定出台《*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二)启动阶段(*年8-9月份)。做好各网格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的配备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监管职责、工作程序、监督考核等制度,强化指导和培训,提高工作队伍综合素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推进阶段(*年9-10月份)。全面开展网格化信息采集调查工作,认真开展信息调查采集工作,确保真实、准确,减少错漏,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四)总结阶段(*年11月份)。开展验收评比工作,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基本上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是适应监察执法对象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机制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整个劳动保障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各镇(开发区)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组织,认真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部门配合,全力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区人力资源局要牵头抓总,全面负责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区发改经贸局负责提供辖区全部用人单位的基础数据;*工商分局负责提供辖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工商注册情况;区民政局负责提供区域内社团组织注册情况;统计、司法、建设、质监、公安、地税、、工会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要密切配合,协助做好监管工作,全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

篇7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在“数字城市”迅速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新突破。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代表的实践经验表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绩效。网格化城市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集中应用,而且为城市管理理念提供了新的范式。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对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产生背景、概念特征、基本内容、成效与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以促进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1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1.1传统城市管理模式暴露出的弊端迫切需要用新的方法加以解决

我国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调整和变迁,但其弊端一直未能根除,主要体现在:

一是管理机构规模庞大、管理人员繁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

二是管理空间划分不明确。城市管理在总体上应统一,但具体工作应有明确分工。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缺乏统一调度,层次混乱,职责不清,面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或者是多龙治水,或者是无人问津互相扯皮的现象经常发生。

三是管理方式落后,过多地依赖突击管理和运动式管理,结果经常造成管了又乱,乱了再管的局面,浪费了行政资源,降低了管理效果。

四是管理粗放,城市管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均显得被动和滞后,不能做到精确、高效、处理及时。

五是对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效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及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强化机制,对各职能部门的制约和监督流于形式。

这些老大难问题依靠传统方法已无法解决,需要寻求新的方法模式,而网格化就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方式。

1.2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现代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城市的发展与繁荣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从改革开放初到2004年,我国的城市化率由18%上升到42%,平均每年增加近1个百分点,内地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0个,其中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已达94个。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规模膨胀、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地理复杂性提高、各类公共设施庞杂、设备专业化程度高、公共安全隐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控制难度加大、管理问题激增。电话亭、信息亭、停车咪表、造型灯饰、景观雕塑等新型市政设施大量涌现,私搭乱建、无照经营、施工扰民等事件层出不穷,这些新问题都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下落后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面对这些日益增多的城市问题只能是疲于应付,捉襟见肘。因此,改革城市管理模式,采用先进技术,创设新的管理方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1.3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新模式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一方面,信息化发展初见成效。2005年年底,我国政府网站达到11995个,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1%、90.3%、94.9%和77.7%。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政府门户网站日益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稳步推进。以“金盾”、“金税”、“金审”、“金财”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取得新进展。全国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加载12.1亿人口数据。基础传输网形成了以光缆为主要物理媒介,多种传送技术共同构建的大容量、高带宽、高质量的基础网络平台。2005年全年新增光缆线路长度53万km,总长度达到405万km。另一方面,各地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天津市宽带无线微波已覆盖市区,一批重大信息基础功能平台相继投入使用。全市累计上网办公项目350项;武汉市基础信息网络管线建设规模2.5万km,建成了城市地理信息、国土资源信息等一批重要数据库。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电子政务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得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出现成为可能。

2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概念与特征

2.1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概念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一个新兴概念,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几种: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对资源的整合以及协同利用,它基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运用“3S”(RS、GIS、GP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将信息化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中,建设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市、区、专业工作部门和网格监督员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另一种观点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还有观点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以信息化为手段,综合集成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在特定的社区网格内,及时发现并综合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和管理需要的一种创新模式和机制。

以上观点所处角度和概括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基本认识上是一致的。本文认为,所谓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相关的几个概念是: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是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不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信息采集器——城管通:信息采集器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

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是指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控中心、评价中心(即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建立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即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2.2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特征

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相比,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独具特征:有的学者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6大特征:第一,该模式是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第二,网格化管理的监控、反馈和督办功能;第三,可以避免城市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第四,事前预警性管理;第五,该模式是城市管理改革与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方向;第六,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也有学者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5大特征:第一,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第二,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第三,变传统管理为信息化管理;第四,变“小城管”为“大城管”;第五,变偏重管理为监管并重。结合实践考察和理论思考,本文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2.2.1数字化管理

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不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空前紧密,3S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共同奠定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技术基础,即便是处于模式最终端的“城管通”,也凝结了现代数字技术的结晶。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框架内,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地合为一体,实现了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的高度统一,并最终共同为管理实践服务。

2.2.2闭环式管理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效果经常是力度很大,结果很差,其原因之一是管理系统内信息的单向传递,政令频出,但忽视了结果控制,最典型的是一阵风似的运动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控制论上属于典型的开环控制(OpenLoopControl)。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了监管分离的两极城市管理体制,监督中心既负责信号输入,也负责评价结果,对整个管理系统起到全面控制功能,同时,社会公众的意见构成了监督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各个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闭环控制。

2.2.3精细化管理

精细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管理的细化和深化,明确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合理、高效、不断优化的业务流程。精细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要求,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正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将所有城市部件分为6大类56种168339个,每个部件小到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行道树,大到停车场、工地、立交桥、电话亭、公厕,全都有自己的身份代码,每个监督员对自己管理区域内的城市部件的数量、位置、所属社区、管理部门都能脱口而出,新模式下问题处理时间已精确到秒。这充分说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摆脱了传统城市管理粗放、滞后的缺点,向精细化方向不断发展。

2.2.4动态化管理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在信息获取上基本处于静止、被动的状态,往往是在一类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带来恶劣影响之后,城市管理工作才跟上来,因此也就有了所谓的“突击式管理”、“运动式管理”。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有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作为技术支撑,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单元网格内一旦某一城市部件出现问题,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解决,第一时间被反馈,第一时间被检验。城市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实现了准确、及时的动态化管理。

3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

结合各地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包括几点:

3.1管理方法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因此应用了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3.1.1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法

“网格”是指为实现精确、敏捷管理而划分的基本管理单元。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以大体相当于1万m[2]的面积为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各个单元互相连接,形成不规则边界线的网格管理区域;对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共享;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该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在纵向上实现对管理空间的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北京市东城区在实行单元网格管理过程中,根据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区划现状,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按照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整体性等原则,把全区25.38km[2]的范围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从而在空间层次上形成4个递进的、逐渐细化的管理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明确的城市管理责任人。第一个层面是指东城区整个区域,城市管理的责任人是区政府;第二个层面是10个街道,责任人是街道办事处;第三个层面是137个社区、责任人是社区居委会;第四个层面是网格单元、责任人是驻地单位和门前三包负责人。

3.1.2运用城市部件管理法

该方法是指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在勘测和定位标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功能,将全部城市部件分类建立数据库。对每个部件加以编码,标注在相应的单元网格图中。这些编码相当于城市部件的“身份证”,部件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都可以通过其编码在信息平台中查到。上海市卢湾区把区内所有的城市管理对象,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事业、房产、城市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城市建筑等等都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卢湾区请专业部门对城市部件进行了勘探普查、定位标图,按照不同功能,把部件分为5大类84种,建立了多个数据库。其中公用设施类有46种,道路交通类有22种,环卫环保类有6种,园林绿化类有9种,其他设施1种。将每个部件都赋予12位的代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单元网格图中,相当于它的“身份证”。只要输入任意一个代码,都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找到它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的信息。

3.2信息采集工具的广泛应用

信息采集工具广泛应用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及时发现问题、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北京市海淀区将视讯采集技术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工具——安装在某一单元格内的摄像设备采集的信息可实时传送到视频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管理对象的实时监控。城市管理监督员普遍采用的信息采集器是专为快速采集与传递现场信息而研发的专用工具。该工具以手机为原型,装有网格化地图,具备接打电话、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录音上报、地图浏览、单键拨号、数据同步等10项主要功能。被形象地称为“城管通”监督员可以通过“城管通”,对城市部件、事件发生的问题进行拍照、录音,并将有关信息发往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也可以通过“城管通”接受监督中心的指令,对有关城市部件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输。热线电话、互联网等渠道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3组织设计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组织体制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建立两个轴心,实现监管分离。其中一个轴心是指“监督轴心”,“监督轴心”的职责是发现问题、传递问题信息,并对问题解决情况做出评价;另一个轴心是指“调度轴心”,“调度轴心”的职责是接收监督轴心传递的问题信息,继而通过指挥调度解决问题。具体做法上,不同地区略有差异。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对各部门城市管理职能的整合,分别建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前者即“监督轴心”,后者即“调度轴心”。监督中心下设3个中队辖10个分队,每个分队负责一个街道的管理范围。招聘了400多名城市管理监督员,每个监督员负责巡查大约12个网格单元,18万m[2]和1400个城市部件。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是在市政管理委员会基础上建立的,负责指挥、调度、协调与城市管理工作有关的27个专业部门和10个街道办事处的有关单位。两者在空间安排、人员配置上都是截然分开的;北京市海淀区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视频指挥调度中心、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行政事务呼叫中心“三心合一”的组织设计,通过空间合并和功能整合、实现了“监管分离”的同时降低了转换成本。

3.4管理流程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流程再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见图1)。

新的管理流程在各地区实行情况有所不同,但基本可以概括为6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具体程序是:每个单元网格内的监督员、视讯采集设备、责任单位(个人)等作为收集信息的主体,将发现的问题通过一定渠道向监督中心报告。同时监督中心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特别服务电话以及网站等渠道了解社会公众和媒体反映的有关问题。监督中心得到这些信息后,立即进行甄别、立案,并将相关案卷批转到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立即派遣相关的专业部门到现场进行处理,如果是市属部件发生问题,指挥中心则协调市级部门进行处理;专业人员处理完毕后,通过专业部门向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由指挥中心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监督中心;监督中心收到反馈结果后,立即派出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处理结果和现场核查两方面的信息一致后给予结案。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信息平台可以自动生成有关数据资料,作为考核评价有关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

3.5监督评价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依托信息平台,建立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新体系。所谓内部评价,就是按照设计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信息平台自动记录的有关数据资料实时生成评价结果。所谓外部评价,就是对信息平台记录数据不能反映的指标,由有关人员按照要求征求市民和相关方面的意见,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城市管理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监督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以及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驻地单位和门前三包负责人等四级责任主体。各项评价指标均以五级计分法进行测评,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公布。

4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关键技术

4.13S技术

3S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三项技术的缩写。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与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对城市部件管理的“一目了然”,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环境。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以空间为基础的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海上、陆地、空中和空间的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遥感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测电磁波识别物体及物体存在环境条件的技术。遥感能及时提供准确、综合和大范围内进行动态监测的各种资源与环境数据,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城市遥感图像信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可视化。

4.2分布式数据库及分布式计算技术

分布式数据库是由相互关联的数据库组成的系统,它是物理上分散在若干台互相连接着的计算机上,而逻辑上完整统一的数据库。它的物理数据库在地理位置上分布在多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中,对于每一用户来说,他所看到的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模式。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需要用到分布式计算技术。从概念上讲,分布式计算是一种计算方法,在这种算法中,组成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和对象位于已连接到网络上的不同计算机上。用于城市管理的数据位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系统或者数据库中,因此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需要用分布式计算技术来构建异构的分布式数据库。

4.3网格及网格计算技术

互联网把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网格则把各种信息资源连接起来。而网格计算则是把计算机和信息资源都连接起来。在网格计算中,资源是分布的,资源及其提供者也是分布的。在城市的网格化管理中,各种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异构分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网格和网格计算技术对信息处理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4.4构件与构件库技术

构件是被用来构造软件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分,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它可以是被封装的对象类、类树、功能模块、软件构架、分析件、设计模式等。应用构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构件库是把一组功能和结构有联系的一组构件组织在一起形成的有机的系统,可以对组件进行查询、管理、编辑等,类似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有许多结构和功能差异很大的子系统,需要用到不同的数据库和软件系统,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构件和构件库技术的使用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4.5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位子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它们可以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具有易集成、易移植、高可靠、易使用等特点,可分为数据库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基于对象请求中间件和事务处理中间件。中间件技术能够将分布式的、多层的应用系统集成为一个高效的整体,使其更高效、灵活地运转。

4.6地理编码技术

地理编码是基于空间定位技术的一种编码方法,它提供了一种把描述成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转换成可以被用于系统的地理坐标的方式。在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用到许多不同部门和类型的数据,地理编码技术对于这些信息资源的集成和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4.7移动GIS(MGIS)技术

移动GIS系统主要由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信息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简称LBS)和移动终端四个部分组成。移动GIS作为一种服务系统,当用户与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交互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这个模型会动态地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可见,移动GIS具有以下特点:(1)移动性;(2)动态(实时)性;(3)强大的应用服务支持;(4)对位置信息的依赖性;(5)移动终端的多样性。在城市网格化管理中,指挥中心利用移动GIS技术可以随时了解网格管理员的位置信息及工作路线,网格管理员则通过PDA手机可以自动获取自己所处位置周围的基础地理信息。

5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5.1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北京市东城区自2004年10月24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政府系统本身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达到90%以上,而过去只有30%左右;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问题处理率为90.09%,问题平均处理时间为12.1小时,而过去要1周左右;结案率为89.78%,平均每周处理问题360件左右,而过去每年只能处理五六百件,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上海市长宁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自2006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以来,三个月内有效立案16391件,按时处置结案16249件,处置完成率为99.1%。上海市城建热线平台针对卢湾区的公众投诉量明显下降,2005年11月重复投诉率为零,卢湾区内各条城建热线的投诉量也同比下降50%左右。武汉市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2005年10月18日建成投入试运行,截至2006年4月13日,立案13210件,结案率达80%以上,日均处理事件100余件。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了高效、精确。

5.2有效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一方面,数字化的信息传送方式使得管理成本有效降低,同时,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使得各类损害、危险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解决、从而降低各类城市部件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得组织人员的集约化分工配置成为可能,传统管理模式下,某一区域内不同类别的设施、事件,需要不同专业部门分别派人监督,而在新模式下这些工作可以完全交给一名监督员来完成。专业部门不再承担发现问题、捕获信息的责任,彻底从“监督”工作中解放了出来,降低了人员消耗。北京市东城区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城市管理监督员对万米单元进行不间断巡视,各专业部门的巡查人员相应减少了10%左右,各类费用明显降低;由于问题定位精确、人员分工明确,各专业部门的部件、事件处理成本大大降低。由于城市部件破坏、损伤发现及时,城市部件维修、重置费用等也大大降低。测算结果表明,今后5年内,新模式的运行可以使东城区每年节约城市管理资金4400万元左右,而该区为实施新模式投入的建设资金不到2000万元。

5.3有助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制度缺陷和技术障碍。信息收集传递的及时准确使城市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走出了过去“群众运动式管理”、“突击式管理”的尴尬境地;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方式解决了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等问题,提高了管理主体的活力和效率;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动下的管理工作流程再造,使得城市管理由过去的粗放、被动、分散向高效、敏捷、系统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做出了有益探索。

5.4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民主化水平

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民主是实现政府“善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一大缺陷是公众意见表达渠道不通畅,造成管理者的行为失准,降低了管理效率,甚至损害了公众利益。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一大特点是沟通渠道的双向性,通过“监督轴心”的纽带作用,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加速了信息传递,密切了政群关系。市民的问题能够及时传达给管理者,方便了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同时,市民评价被列为管理者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了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市民参与管理、协助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

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整合现有各类行政资源,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全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以群众的诉求为着力点,按照“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解民忧”的要求,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构建网格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的全覆盖与服务的全方位,进一步提升全镇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综合水平。

二、工作目标:

形成支部(党小组)建立在网格,环境整治在网格,平安创建在网格,计生落实在网格,项目支持在网格,工作落实在网格的工作格局。

三、领导小组

组长:

第一副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督查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的统筹协调及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收集、整理工作进展情况。

四、网格划分和人员安排

按历史地缘、人员居住、管理方便的原则,全镇12个村(社区)重新划分为82个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一名联村领导、一名联网格干部、一名村(社区)干部。同时,各网格应配备党小组长、老协分会长、环境卫生清洁员、义务调解员、妇女小组长等,配合支持网格化管理的实施。

五、服务内容和工作职责

1、党建工作:联系网格干部要指导党小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所有内容,每季度组织党员开展1天“党员政治生活日”活动、“党员义务劳动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日”活动,每半年全面走访1次网格党员,向党员通报镇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以网格的党建提升为龙头,全面带动网格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群众工作:结合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要求,严格践行“一线工作法”,创新群众工作载体和方法,三级网格员走访群众入户率达100%,民情登记本入户记录达100%。完善内务资料,做实承诺事项,做好结对帮扶,关注网格内各家各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3、环境整治:每月组织一次大清洁活动,每季组织一次大评比活动,结合美丽屋场建设和环境整治任务对网格的卫生状况进行评比,逐步实现网格范围内无乱丢乱弃、无乱停乱放、无乱贴乱画等,社区网格落实“门前三包”,村网格落实“庭院三包”,形成干净、整洁、有序的良好面貌。加大巡查违章建筑的力度,实行违章建筑月通报制度。

4、综治维稳:熟悉民情,掌握网格内每家每户情况,定期走访稳控对象,掌握了解重点管理人群动态,掌握矛盾纠纷苗头,调处矛盾纠纷,对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应及时上报并全程参与协助解决,真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工作实。每年组织好网格内综治述职和综治资料发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非法生产经营巡查工作,确保网格范围内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秩序良好。

5、计划生育:加强与村专干及网格内组级指导员的沟通与联系,做好网格内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工作,完成长效节育措施、社会抚养费征收、孕前健康检查、计划生育系列保险等基础工作任务,及时掌握网格内计划外怀孕情况。

6、中心工作和民生事项:如时如质完成网格区承担的养保、医保收缴、殡葬改革、森林防火等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任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组织开展乡间文艺活动,定期走访了解网格内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全力帮助解决好网格内力所能及的民生事项和基础设施建设。

六、严格考核制度(按100分制)

网格管理分党建工作、群众工作、环境整治、综治维稳和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中心工作和民生工作等项目。由各办公室具体负责的事项,如办公室不认真组织实施,网格员不扣分,责任办公室人员每次每项扣10分。具体细节如下:

(一)考核内容

1、党建工作(15分):党小组活动经常,党员走访到位,党员凝聚力强,模范作用经挥好。党小组季度未开展活动,每次扣3分,每出现一例党员违纪违规党员扣1分。党小组参与市镇两级组织的竞赛活动获评先进的,镇级加5分,市级加10分;每出现一名先进党员加1分。

2、群众工作(15分):网格员走访群众入户率达100%,未达到扣2分;民情登记本每月记录不少于13户,全年记录不少于150户,每少一户扣0.2分;群众所反映生产生活中存在的诉求,未落实解决一次扣2分;群众诉求问题未解决造成极坏影响扣10分。被评为市级优秀群众工作站加10分

3、环境整治(15分):镇整治办每月排名检查中,发现成堆垃圾一处扣0.5分,零散垃圾一处扣0.2分,陈年老垃圾一处扣2分,彩带(烂布)围园扣0.2分,乱堆乱放扣0.1分,广告牌(乱贴乱画)发现一处扣0.1分,“三包”责任牌未改酌情扣0.2-1分;市镇检查评分细则的其它问题每处扣0.2分;在市级以上检查过程中发现同样类型情况,在镇扣分基础上翻倍处理,如给镇上造成极坏影响,镇在全市排名最后3名及一票否决项目本项不计分。成功创建屋场一个加10分;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一个加15分;在市检中排名前3名,本项加10分。

4、综治安全(15分):做好综治安全宣传,资料发放不到位,每少发放一户扣0.1分;排查非法生产工作不到位,每查处一处扣2分;排查“黄、赌、毒”现象不到位,每一处扣2分;走访稳控对象,掌握矛盾纠纷苗头不及时,造成影响的一次扣0.5分,造成发转刑行为的每次扣2分;发现较大矛盾纠纷,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工作不实、上报不及时,扣2分;不全程参与调处每次扣0.5分;出现到集体上访的,发现一次扣2分;出现到长赴省进京上访的,每起分别扣5分、10分、15分;综治安全出现重大不稳定因素,或重点管理人群管理不到的每次造成社会负面反映的每次扣5分;网格内不开展综治委安排的中心工作,每次扣3分。

5、计划生育(15分):网格员协助计生办落实网格内的长效节育措施、社会抚养费征收、孕前健康检查、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四项基础工作。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对符合生育政策的育龄夫妇宣传出缺陷防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叶酸服用等知识。

6、政府中心工作及民生工作(25分):党政政令不通每次扣10分;工作消极、落实不到位扣2分;凡无故旷工者每天扣2分;凡未经领导批准,无故不参加机关组织的各种会议、活动者,每次扣2分;查岗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被市级(本级)督查到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事件者(游戏、上网、股票),每发生一次扣5分;违委政府各项制度和廉政法规现象的酌情节扣分,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的每次扣10分。

发现违章建筑未及时上报每处扣1分;发现野外用火未及时制止造成森林火灾每次扣5分;各类保险收缴,村(社区)未完成任务,影响全局的网格扣2分;项目建设支持不力,引发酌情扣分。

(二)考核方式

1.每月30日前,由党政综合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考核计分表〉见附表),考核表由相关办公室主任和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由党政办汇总上报主要领导。

2.采取日常督查、每月抽查、月考核、年终评优的考核方式,每月不定期对网格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录在案,对评为“先进网格”和“十佳网格”的网格干部给予奖励。网格工作开展情况将与干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竞争上岗上编、村(社区)年终绩效考核和村(社区)干部评先评优挂钩。

2.每季考核排名末位的网格,相关责任人在讲评会议上作表态性发言。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党政领导、联村联组干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妥善安排,确保网格化管理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将加大网格化管理投入力度。

2、强化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及时报道和积极推广网格化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典型经验,特别注重报道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篇9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物流;工艺流;资金流;信息流。

2009年,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是该厂2#机组进行了50多天的首次大修,这意味着要发生大量的大修费用;同时生产经营面临的更大挑战是燃料煤质整体下降,增加了发电成本。针对内部、外部环境的巨大压力,该厂在全厂范围内积极开展节支降耗,进一步强化成本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深化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在全厂范围推行网格化管理,效果良好。

1 网格化管理的“面”管理。

(1)建立指标体系。年初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发电量和利润计划,组织企管和财务部门从煤、油、水、电、运行费用等成本主项,到四项费用、劳保、卫生、教育等成本辅项,全面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与对应科室、车间一对一进行交流,听取意见,直至最终确定承包指标,形成部门、班组、个人和值与值之间的纵横交错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避免出现生产和经营脱节现象,强化生产、技术、安全部门的成本管理和经济运行责任。

(2)建立控制体系。指标分解后,厂里以正式文件下发,并制订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每周召开燃料分析会和经济运行分析会等专题分析会,对本周经营动态进行事中控制。月末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全面总结、评价当月经营效果。对指标完成好的单位及时总结和表扬;对未完成指标的单位及时查找漏洞,帮助整改。使每个经营过程、经济指标的运行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下。

(3)建立奖罚体系。虽然对指标进行了科学、详细的测算,对管理过程加强了控制,但仍难以避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指标无法完成。为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同时,出台了具体的奖罚措施。月度指标当月考核兑现,季度、年度指标按季预兑,年终总兑,从而充分调动全厂干部职工开展节支降耗、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2 网格化管理的“线”管理。

“线”管理即抓好经营活动中的物流、工艺流、资金流、信息流。

(1)物流。在物流的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围绕燃料的采购、运输、验收、存放、配煤、上煤等方面下工夫。在燃料采购上,根据集团公司制订的内部资源产品交易价格政策(动力煤320元/,t低值煤230元/,t中煤110元/t),结合电厂锅炉实际燃烧所需的发热量,制订了相应的采购原则:禁止采购动力煤,大量采购中煤,根据燃烧需要少量采购低值煤。2009年二季度综合采购成本为137·08元/,t比一季度145·41元/t下降了8·33元/t。在燃料运输上,积极与铁运处、行调联系,保证燃料及时、足量到厂。在煤场安装轨道衡加强燃料的计量和验收,每月与铁运处核对磅单,校正误差。配煤过程中,根据2台锅炉对入炉燃料发热量的不同要求,组织不同煤种之间的配比,以满足机组满负荷的需要。上煤环节上,注意控制燃料的粒度和数量,以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在材料及备品配件的采购上,坚持集中采购物资供应处采购,自购物资市场比价采购的原则。

在自购物资上,严格执行采购权、定价权、验收权、监督权“四权分离”原则,努力降低采购成本。2009年二季度采购价格比一季度下降了5·2%。

(2)资金流。资金流是伴随产品产生过程中资金的筹措、投入、使用、增值的过程。加强货币资金预算管理,每月25日前,由各资金使用单位按照燃料、水、运行费用在投入中急需和必须原则上报下月的资金需求计划,上报的资金计划经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战线领导、厂长审批后上报财务科,由财务科汇总后,上报集团公司内部银行审批,根据公司审批资金按比例分配资金,确保生产安全所需资金。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由财务科负责清理,实行客商负责制,财务科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清收,按月考核,季度兑现。严格执行货币资金支出审批程序:计划内的经济业务,须由经办部门负责人确认,财务部门核对认可,财务负责人审批后财务科方能入账;计划外的经济业务,须经办部门负责人确认、主管领导审批、厂长审批、财务负责人审批后,财务科方能入账;及时统计各项成本支出,以保证及时、准确反映经营成果。

(3)工艺流。在锅炉—汽机—发电—供电生产工艺流程上,重点突出经济运行管理。①加强锅炉燃烧调整,降低排烟温度及飞灰含碳量。②加强汽机动态调整,提高真空度,保证回热系统的投入率,从而提高给水温度,以小指标考核为平台,量化各项经济指标及机组运行参数,使主蒸汽参数及其他运行参数压红线运行,从而提高机组热效率。③在发电环节上,强化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设置发电红旗值,充分调动各值人员积极性,从而提高机组负荷率。④在供电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峰段多发低谷消缺,同时加强用电管理,采用避峰多上煤、多制粉、多制水等措施,提高供电的含金量。在抓好工艺流上经济运行的同时,还强调了安全运行,认真开展了系统性安全评价和治理活动。通过系统性安全评价和治理活动,对系统存在的隐患制订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并逐项实施,保证系统安全可靠。

(4)信息流。信息流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在生产经营中注重信息采集,主要包括:①购进的燃煤产地、生产数量、煤质变化、水分、发热量以及来厂化验情况;②生产运营中各种运行参数变化情况;③财务经营中各种指标完成情况等。每月按时召开各项专题分析会和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通报上1个月份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安排布置下1个月份生产经营主要工作。管理人员将采集到的各种数据按管理结构层层传递;统计人员按管理结构层层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利用OA办公系统反馈到各单位、部门指导生产经营。

3 网格化管理的“点”管理。

“点”管理即抓好物流、工艺流、资金流、信息流中的关键环节。

(1)燃料物流中的配比环节。电厂采购来的煤种多种多样,有十一矿的低值煤,也有八洗、七洗、田庄的品质不同的中煤,它们之间发热量、灰分、水分等参数各不相同。如何使其合理掺配,从而满足锅炉燃烧需求至关重要。为此,化水车间及时对来煤进行化验,提供准确的发热量报告;燃运车间克服场地狭小的困难,将不同发热量的燃料分堆存放,上煤时根据不同的发热量计算配比,尽可能满足锅炉设计入炉燃料发热量的要求。避免入炉燃料发热量过高,造成燃料浪费;也避免入炉燃料发热量过低,造成机组无法满负荷发电。加强燃料配比环节设备检修工作的前瞻性,加强易损备品备件管理,满足生产需要。加大燃料效能监察工作力度,出台了节煤、节水、节电管理办法,并进行了考核。通过加强配煤管理,克服了煤质太差、耗煤量增加等困难,有效地控制了燃料成本。

(2)工艺流中的安全环节。严格执行厂部制订的安全管理“五个到位”实施细则,对发生事故、造成隐患的责任人,将根据《坑口电厂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和《坑口电厂重大安全隐患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从严追究。组织开展“三零”(零违章、零差错、零事故)班组创建活动;强力推行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和准军事化管理,进一步规范职工岗位行为,提高执行力,创建具有该厂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安全质量达标活动,制订详细的考核标准,重点抓好现场跑、冒、滴、漏;认真落实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认真做好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培训,提升职工安全意识,打造本质安全人,创建本质安全岗,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3)资金流中的资金支出环节。要做到“四审四看”:一审支付申请,看申请是否有理有据、是否有计划;二审支付审批,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审支付复核,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四审支付办理,看货币资金支付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加强二级核算管理工作,做好二级核算员培训,逐步达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效果。上半年未出现资金违规支出现象,实现了资金安全。

(4)信息流中的信息反馈环节。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通报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将生产经营中的各类数据信息上网传输公布,对各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促使各部门查找漏洞和不足,并及时改进工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及时,压减各类非生产经营性支出,以提高办公效率,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篇10

关键词:网格化;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7-0033-02

作为对网格技术的一种拓展,基于网格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格思想,将需要管理的对象根据预定的标准将其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网格单元,以不同网格单元之间的协调机制和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实现不同网格单元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交流过程,完成各种组织资源的共享和分配,从而最终达到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大幅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经过数年的发展,在网格化管理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很多研究人员都开始将该管理理论运用到学校,特别是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

网格化管理的技术基础,就在于需要通过信息化、网格化等途径来实现管理过程的精准化,借助于网格化管理的思想,可以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管理,使得资源得到更科学的分配与利用。基于网格化管理思想,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大幅推动多个主体之间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最终达到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快速响应和及时决策。

1 高校实验室网格化管理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各种类型实验室的管理中,很多高校还主要采用基于学院层级的二级管理体制,学校主要负责全校的实验室统筹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的指导下,各个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主要由学院来完成,而其他事宜,比如设备采购、教学管理、实验制度确定等也主要依托学院来完成。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难以有效实现全校实验室资源的高度共享,所有实验室的规范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就需要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

为了能够针对学校的现有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进行解决,有效发挥在校学生在实验室教学中的作用,就需要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支持。而在基于网格化的管理理念中,其特点则正好可以解决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上的问题。

2 网格化管理模式中的网格结构

在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中,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其根本就是要将整个学校的所有实验资源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网格,然后在各种保障机制的支持下,实现对所有实验室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这里,各种配套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网格化所需要的信息管理平台、教师队伍建设、各种制度建设等,能够有效提升全校的实验室资源整合层次和深度。

在对各个高校的实验资源进行网格化划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各个高校的需求和办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方式。通常,最常用的划分方法就是将整个高校的实验资源作为一级网格来对待,然后,在一级网格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校内各个学校的专业划分情况,划分出二级网格;然后,在二级网格的基础上,在通过更加细化的划分得到三级网格,具体的划分方式如图1中所示。以多个不同的网格单元为基础,可以构成矩阵式的管理框架,本级网格向上级网格负责。同时,在本级网格之间,还设计了必要的沟通机制,这样,就可以保证各种信息的畅通。

从图1中可以发现,在一级网格中,主要为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处,并作为总体的管理部门而存在,主要负责对整个学校所有实验室资源的统筹规划与日常管理等;在二级网格中,则主要负责对各个学院的实验教学工作进行组织,通常都是由不同院系的实验室主任或者实验教师来担任管理员,而管理员则可以利用专门设计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与一级网格之间的业务联系和交流;在三级网格中,其具体的划分过程需要基于实验室来进行,本级的实验室管理员主要承担各个实验室的环境维护、设备管理等日常事务性的工作。采用这种网格划分的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明晰不同级别之间的责任,实现全校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 网格化管理的机制

具体到作者所在的某高校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已经发展成为所在省份的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在2年前开始将网格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应用到各个实验室的管理实践和具体应用中,通过制定优越的政策来吸引和鼓励优秀大学生进入到实验中心,构建起相应的管工实验中心原型化信息平台,让优秀的学生助理参与到网格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渐完善为基础,为实验室网格化管理的成功推行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在高校的实验室资源管理中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就需要将各个网格的管理具体到专人,从而使得这种管理模式需要更多的人员来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