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7 11:3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餐饮产业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哪种餐饮模式利润最高
按特色餐饮、快餐、小吃、火锅四种业态测算,三大指标分别是:就利润率而言,特色餐饮8.76%、快餐5.2%、小吃10.4%、火锅9.6%;就年人均劳效而言,特色餐饮20XX元、快餐35985元、小吃59940元、火锅49100元;就企业每平方米营收而言,特色餐饮14437元、快餐13960元、小吃4683元、火锅3743元。
老字号重现发展生机
在接受调查的餐饮企业中,80%的企业开业年限超过3年,50%以上则是具有十年以上的历史,74%的企业为民营。老字号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市场锤炼,重现发展生机,在30强品牌中占10席,老字号跨区域连锁扩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餐饮企业中,已有62%开展了特许经营,并把其视为品牌扩张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餐饮企业人才缺乏
从财务能力来看,企业对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表示担忧。餐饮企业中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占据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最大部分,分别为37%和12%,且均比上一年度有所上涨。从人力资源状况来看,企业一线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缺乏。企业员工流动率依然较高,平均达到了56%,影响了企业服务品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员工结构以40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下为主,大专以上学历员工比例有所增加。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强,有42%的企业年度培训经费占薪资总额的比例超过3%,平均达到3.6%。
越发注重集团化发展
从集团化发展来看,餐饮企业越发重视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并注重中央厨房、种养殖基地和餐饮食品加工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但是在计算机联网管理和餐饮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仍有待提高。
应关注消费者忠诚度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忠诚客户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主要通过会员卡、优惠卡方式实现,但是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调查显示,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消费的人群比例达39%,有预订习惯的消费者比例并不高,平均仅为37%,传统上签单消费的消费者比例已下降至很低。
篇2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旅游业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快速攀升,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产生的连带效应显著,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加发挥资源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形成特色经济;关联辐射功能显著,带动第三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增加外汇收入,是非贸易创汇的重要来源;扩大国内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创造新的市场劳动岗位,可为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旅游引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促进观念更新;提升焦作整体形象,促进传统文化、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的保护和开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生态质量,促进环境保护;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带;确立城市标志物和市树、市花,组织地方的旅游节庆活动,形成独特、鲜明、富有个性的城市旅游形象。暑假期间我对附近市区的旅游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
针对该处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宣传活动,该地周围的环境以及旅游团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态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在的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和城市风貌、都要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并与之相结合,所以这些也要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
第一、我采用取样拍照的方式,对有代表性的地区的环境,景色和人流进行了拍照。
第二、我还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各个景点给游客发放200份问卷。旅游市场调查报告优秀范文。问卷调查题目有10道题目,分别如下:
1、您对此地的了解程度。A比较清楚。B大致了解C、印象模糊D、很不清楚
2、您在景点会选择什么样的住宿地点A、回家睡B、民居C、便宜的旅店D、宾馆酒店
3、您觉得这的旅游消费是否合理A合理B偏低C偏高
5.、您已经或计划去那些景点?(自写)
6、您这次旅游采用何种交通方式?A。步行B、包车C、自驾车D、路边找车
7、您认为这的旅游资源如何?A、丰富B、中等C、一般
8、您认为这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A、山水自然风光B、少数民族特色C、气候条件
9、您对这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管理的认可程度A、开发充分,管理到位B、开发不足,管理到位C、开发充分,管理缺陷D、开发不足,管理缺陷。
10、您认为这的景点缺乏的是哪些方面?A导游服务B景点整体规划及安排C、基础配套设施D、地方特色购物E、文化背景挖掘F其他。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近5年的入境旅游者人数都在1000人次左右,其中多为台湾及港澳的旅游者,海外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很滞后。旅游者在景点的停留时间短,不过夜的旅游者占51%,停留1夜的旅游者占38%,过境观光游的特征十分明显。旅游者在景点的消费少,景区门票、餐饮和住宿占了绝大部分(76%),这表明该地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旅游消费导向,如购物、娱乐等比例过小。旅游者感受的一致性很高,即:对旅游景区质量及导游等景区服务感到满意,对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印象一般,对长途交通(外部交通)条件感到失望。
通过调查还得出,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该市共有2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这些旅行社从表面上看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关系错综复杂。
任何一个旅游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求,所以应该综合分析兴此地旅游产品特性和旅游市场这两个因素,确定旅游产品的目标人群作为长期营销的方向。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部分景区无意中造成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掠夺性经营如过多的停车场和日益宽敞的景区道路及游步道公园化现象严重等,同时在风景区的乱搭乱建现象日趋#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显现,正逐步挤占核心景区。景区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堪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水源面临威胁。旅游资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景区的保护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不能仅局限于内部的精耕细作,部分园区旅游设施已超越限度,对景区的美学价值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此外,我们应该设计自己的旅游精品,推出的为我独有的特色产品,使我们的产品成为面向国内外的名牌产品,这些应该由精选的旅游景点、合理的旅游线路和出色的服务六要素构成。旅游精品应该成为是旅游业形象的集中体现和王牌产品。
篇3
[关键词]农村;调查;综述;底层;陕西
[作者简介]田富强(1972―),男,陕西宝鸡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外事学院教师;(陕西西安710077)池芳春(1973―),女,陕西宝鸡人,宁夏大学农学院草业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宁夏银川750021)田富利(1984―),男,陕西扶风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 (陕西杨陵712100)
农村代表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与家庭组织及社会结构紧密联系,是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中国数千年以农立国,文化积淀多源于此。[1]
一、农村基层民主研究
邓武红博士指出在平民社会日益强大、个人权利不断彰显的语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成为现代乡村文明治理的必然选择。选举主要问题:(一) 贿选普遍存在。黑金扭曲选举结果,使恶人通过合法形式获取农村基层公共权力。运行制度不完善,候选人当选后很难监督制约,,贪污腐化。村民抓住眼前利益,贿选者与受贿者达成合谋。(二)防止基层民主演变成农村宗族势力实现家族利益的工具。对策有:(一)村级财务公开;(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参政意识;尊重个人权利,培育基层民主文化。农村基层民主处在中国场域特有的文化、制度和利益纠葛中,是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矛盾的深层次反映;缺乏整个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基层民主只能是“孤岛政治”。[2]
郝晓雁博士指出村民自治存在问题:(一)经营方式转变与管理功能转型不匹配,自治组织运作机制不协调,管理方式滞后;(二)集体经济瓦解与传统资金运作方式破坏,导致村级债务增加,影响自治组织行政效率;(三)经济利益表面化和干部身份多样性,导致自治组织班子涣散,责任心下降;(四)农民参政意识淡漠,村民议事组织松散。对策有:(一)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体系;(二)依照高效、透明原则,完善村民议事和监督规范及办事听证制度。[3]
陈昌洪博士剖析了村民自治存在问题:(一)腐败严重,难以选出为民办事的村官;(二)县乡政府对村民自治指导不力,村两委班子协调困难;(三)村级经济弱小,难以提供村民满意的公共产品。对策是:(一)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基础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和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为核心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大惩治村官腐败力度;(二)县乡党委和政府应加强对村委会的指导,为村民自治创造良好环境;(三)政党主导,政权支持,自治主题,渐进发展:遏制、打击农村社会黑恶势力和财团势力;有效激励村干部;发展农村经济,为村民提供必要公共产品。[4]
二、退耕还林还草研究
程默博士认为退耕还林要充分考虑农户利益,进行管理制度创新:(一)尽快构建退耕还林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二)通过鼓励产权合并实现林权相对集中,提高资产价值特征与产权制度匹配程度;(三)通过政府公共支出政策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结构改善,拓宽退耕农户就业增收空间。公共支出应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农用能源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救济补贴政策到期后生活贫困的退耕还林户,对其进行免费技能培训。[5]
葛文光博士指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农民对政策了解不够;缺乏总体规划,实际退耕面积超过国家任务,补助资金难以满足完善工程需要;验收不及时、不严格;造林技术应用不到位,种苗采用缺乏科学性,不重视林木后期管护;林权证发放不到位;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盲目性;农民对八年后生活不乐观。建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绩观;出台《国家退耕还林总体规划》;保证农民拥有基本农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建立林木管护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尽快发放“林权证”。[6]
三、农村专业组织研究
李双元博士关于陕西关中地区农民专业协会调查的案例为支部推动型、能人带动型和政府推动型:(一)专业协会是农户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的现实选择;(二)作为现行经济环境下农村诱致性制度安排,专业协会与村支部、村委会等强制性制度安排的协调,需要良好的制度实施机制,以促进基层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良性互动;(三)专业协会应先发展后规范。存在问题:(一)协会功能未完全发挥,与农户预期差距较大;(二)设立门槛,有悖国际合作联盟合作原则。[7]
岳佐华博士与李小玉女士指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信用资本,蓄积了人力资本,盘活了市场,促进了特色经济发展。汉中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类型有:龙头企业依托型、能人大户依托型、部门依托型、农民自发型。问题有:(一)1/2的合作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章程,4/5的合作组织未注册;(二)部门依托型合作组织体制和产权不明晰;(三)管理欠规范,信息手段落后;(四)人员素质低,资金不足。[8]
四、农民增收培训研究
张聪群博士指出汉中市农民增收的障碍:(一)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收入下滑;(二)农民缺乏市场信息和经营指导,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三)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四)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和培训率低;农民增收思路不广,收入差距拉大。并提出对策:(一)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二)扶持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消除体制,统筹城乡居民就业;(四)改革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五)多渠道融资,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六)加快农业信息建设,增强农民规避风险、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9]
黄雯博士指出,西安市蓝田县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区域不断扩大、数量质量快速增长趋势:(一)以青壮年和男性为主;(二)素质、技能与收入正相关;(三)自发性为主;(四)长期务工人员比重大;(五)行业分布不均,以餐饮业为主。建议因地制宜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竞争力;出台就业准入法,严格就业准入;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延缓劳动力供给,缓解就业压力。[10]
张藕香博士认为年轻力壮、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力资本型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人力资本流失,阻碍科技知识普及、良种推广、土壤改良、新技术应用和产业结构调整。应进行农业深度开发,消化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11]
五、陕西苹果产业研究
李继翠博士指出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产后商品化处理环节薄弱,标准化程度低;(二)行业协会不成熟,果农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三)技术推广、管理及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四)资金和人才遭遇瓶颈制约。建议:(一)推行标准化管理,发展绿色果业和生态有机果业;(二)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三)加强苹果服务体系建设;(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苹果生产保障体系;(五)创新体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六)实施名牌战略。[12]
宋东风、王恩胡、锋博士指出,陕西白水县苹果发展要推广“四大”关键技术,规范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鼓励科研院所参与,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科技兴果;提高果农种植积极性,促进苹果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市场化。[13]
六、农村医疗教育研究
睢党臣博士指出陕西省洛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宣传力度小,农民参保意识弱;筹资难度大,水平低;报销范围窄,受益面小;组织机构不完善,报销制度不科学。建议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筹资机制;健全监督机制,规范基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强化行业管理,普及卫生知识。[14]
肖湘雄博士指出,运行机制制约了陕北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医疗市场混乱,农民就医困难;(二) 费用居高不下,农民因病返贫;(三)投入不足,缺医少药,乡镇卫生院步履维艰。他建议:(一)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二)纠正专项经费使用和预算外资金财政统筹存在问题;(三)因地因时制宜,探索以农村合作医疗为导向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其作为非营利组织给予扶贫资金支助;(四)有效补助乡村医生。[15]
王朝辉博士指出陕西农村学校经费困难:老校危房增多,新建校债台高筑;拖欠工资和“普九”债务偿还无望;负担转嫁给农民和村集体;县级财政教育包袱沉重。建议制订义务教育投入法,建立以国家、省、市为主,各级财政按比例负担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校舍维护改造建设机制。 [16]
七、水资源与农村金融
王文军博士指出当前陕西安康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一)洪旱灾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生态退化与水污染严重;(二)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适应;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不足,分配不均衡现象严重,供水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三)水电站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严重;旅游业发展与水源地保护存在矛盾。建议:(一)适水发展,提倡节水型产业;(二)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水质和水环境安全;(三)开发非常规水资源,满足用水需求;(四)加强环境质量评价,有效、合理、科学建设水电站;(五)建立有助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权水价制度;(六)协调完善水事决策机制。[17]
高波博士分析了西安郊区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农村金融机构数量锐减,功能萎缩,实力不足;(二)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信用环境不佳。对支持“三农”的影响是:(一)金融机构从农村市场退出,县域资金流失,影响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二)管理体制不活,制约金融服务水平;(三)农村住房产权缺失,影响农民获贷能力和商业银行信贷支持范围。建议多方联动,优化农村金融投资环境;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18]
篇4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旅游业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快速攀升,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产生的连带效应显著,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调查目的
我国“xx”时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目前已经确定,据国家旅游局的公布的信息,就是: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业新增就业50万人,到20xx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xx年,中国就接待1。37亿入境旅游者,占世界旅游总额的8。6%,超过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中国就接待东亚三分之一的国际旅游者。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十大客源国之一,出境旅游达一亿人次,居世界第四位。到20xx年,中国的国内旅游可望达30亿人次。海外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者协调发展,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二、调查内容
针对该处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宣传活动,该地周围的环境以及旅游团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态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在的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和城市风貌、都要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并与之相结合,所以这些也要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
第一、我采用取样拍照的方式,对有代表性的地区的环境,景色和人流进行了拍照。
第二、我还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各个景点给游客发放200份问卷。旅游市场调查报告优秀范文。问卷调查题目有10道题目,分别如下:
1、您对此地的了解程度。A比较清楚。B大致了解C、印象模糊D、很不清楚
2、您在景点会选择什么样的住宿地点A、回家睡B、民居C、便宜的旅店D、宾馆酒店
3、您觉得这的旅游消费是否合理A合理B偏低C偏高
4、您最近一次在此地旅游花费为多少?A50—100B、100—200C、200—500D、500以上
5。、您已经或计划去那些景点?(自写)
6、您这次旅游采用何种交通方式?A。步行B、包车C、自驾车D、路边找车
7、您认为这的旅游资源如何?A、丰富B、中等C、一般
8、您认为这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A、山水自然风光B、少数民族特色C、气候条件
9、您对这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管理的认可程度A、开发充分,管理到位B、开发不足,管理到位C、开发充分,管理缺陷D、开发不足,管理缺陷。
10、您认为这的景点缺乏的是哪些方面?A导游服务B景点整体规划及安排C、基础配套设施D、地方特色购物E、文化背景挖掘F其他。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近5年的入境旅游者人数都在1000人次左右,其中多为台湾及港澳的旅游者,海外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很滞后。旅游者在景点的停留时间短,不过夜的旅游者占51%,停留1夜的旅游者占38%,过境观光游的特征十分明显。旅游者在景点的消费少,景区门票、餐饮和住宿占了绝大部分(76%),这表明该地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旅游消费导向,如购物、娱乐等比例过小。旅游者感受的一致性很高,即:对旅游景区质量及导游等景区服务感到满意,对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印象一般,对长途交通(外部交通)条件感到失望。
通过调查还得出,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该市共有2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这些旅行社从表面上看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关系错综复杂。
任何一个旅游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求,所以应该综合分析兴此地旅游产品特性和旅游市场这两个因素,确定旅游产品的目标人群作为长期营销的方向。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部分景区无意中造成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掠夺性经营如过多的停车场和日益宽敞的景区道路及游步道公园化现象严重等,同时在风景区的乱搭乱建现象日趋#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显现,正逐步挤占核心景区。景区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堪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水源面临威胁。旅游资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景区的保护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不能仅局限于内部的精耕细作,部分园区旅游设施已超越限度,对景区的美学价值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此外,我们应该设计自己的旅游精品,推出的为我独有的特色产品,使我们的产品成为面向国内外的名牌产品,这些应该由精选的旅游景点、合理的旅游线路和出色的服务“六要素”构成。旅游精品应该成为是旅游业形象的集中体现和王牌产品。
五、调查的意义
旅游产业政策缺乏有力的体制保障,旅游景点建设开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各景点规划没有形成层次,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历史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力度较小,开发体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闲置。当前焦作旅游机遇大于挑战,景点硬件设施已能满足需求,亟需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标准,加大在吃、住、行、娱、购这五个方面的开发力度,一方面要打造出焦作的山水品牌、太极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还要借此契机全面提升焦作市旅游文化品位。
篇5
脱口秀《暴走大事件》里的有一个名叫张全蛋的人物,本职工作是手机代工巨头“富土康”的质检员。张全蛋在脱口秀里用一口方言谈论自己的生活和对各种事件的看法,比如他暗恋着4号流水线的李小花,但李小花在和2号流水线的赵铁柱谈恋爱,因此张全蛋对赵铁柱有着强烈的不满。
张全蛋的故事很受欢迎,在现实生活里,像张全蛋这样的蓝领工人(这里指持有农村户籍,离开农村原籍地、在各大中小城市从事中低端的以劳动力支出为主的第二第三产业人群)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根据《2014年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蓝领的规模在2014年达到2.74亿,在第二产业中占比56.8%,主要由工厂蓝领和建筑业蓝领构成;在第三产业中占比42.6%,由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含快递)、住宿餐饮、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构成。
真实世界里的张全蛋们的生活轨迹游走在厂房、宿舍和食堂三点之间、社交关系由老乡和工友组成、越来越年轻化的蓝领群体表现出了对娱乐的诉求,但因为处在适应城市生活节奏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被描述成了“杀马特”,从一个角度来看,张全蛋们背后是一个万亿级等待着被开发的市场。
现阶段社交、招聘、租房是三类最具开发潜力。
社交
生活场景单一是蓝领们生活的一大特点,他们的活动空间在工厂车间、宿舍或出租屋、工厂食堂三地循环。工厂的工作大部分是两班倒、工作时间长,自由活动时间有限,工友的流动性也较大。
更为重要的是,流水线工作的重复性导致蓝领只能认识流水线前后的小伙伴。现实生活中,质检员张全蛋要认识4号流水线的李小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环境限制了蓝领的社交圈扩张,而现有的社交软件,针对的都是城市里的青年或者白领,与蓝领本身的生活关系不大。他们渴望跟自己相同经历、有共同语言、同一个阶层的人交流。想要做蓝领群体的社交,就必须满足这三个需求,简单来说,就是能懂、有共鸣、能交流。
招聘
工厂蓝领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基本上消息都来自于线下,例如:人才市场、线下职介、老乡介绍、工厂门口的告示等,由于非一手资源,也没有网络化,所以在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及时性上非常的差。
可以这样说蓝领招聘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找不到工作,而是缺可靠的消息来源平台。蓝领招聘市场的最好切入口就是从把关招聘信息、帮助职业规划入手。
租房
篇6
Abstract: East and West, Cantonese food is best, which provides the human environment for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y in Guangzhou. It is the cultural soil which Catering Time-honored Brand can be survived. However, it is contrary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verall catering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Due to various problems, Guangzhou Time-honored Brand companies have to go out of business. This paper mad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marketing reflection.
关键词: 广州老字号;餐饮企业;营销反思
Key words: Guangzhou Time-honored Brand;catering enterprises;marketing 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131-03
————————————
作者简介:李立锐(1980-),男,广东梅州人,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品牌与渠道管理、经销商与KA门店管理。
0 引言
中华老字号(China Time-honored Brand)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由此可见,“老字号”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广州,老字号餐饮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同时也是一张城市的“名片”。“食在广州”,广州人爱吃,为广州餐饮业蓬勃发展提供了人文环境,而这正是餐饮老字号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根据广州市文化局2001年组织评定的广州老字号名单,第一批共有27家都属于中华老字号,其中包括陶陶居、北园酒家等,餐饮业占有名额高达8席。
但是,目前广州老字号餐饮企业发展冰火两重天。如莲香楼、陶陶居、广州酒家等老字号利用特色保持强劲生命力,而惠如楼、西园酒家、成珠楼、清平饭店等曾经辉煌一时的广州餐饮老字号经营举步维艰,纷纷歇业。
“老字号”的衰落及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有如在企业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模式上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和色彩的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企业自身对长远发展缺乏一种营销策略与品牌推广的思考。因此,“老字号”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正视自己的市场地位,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科学地制定一套系统的企业营销策略。
1 广州老字号餐饮企业生存的营销之困
广州餐饮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老字号”传统酒楼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中小型特色餐饮店,包括川菜、湘菜等菜系及全球化进程中日韩料理、欧陆西餐厅等的强势发展,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元化。由于竞争力不强,“老字号”不得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文章立足营销与品牌的视角分析广州老字号餐饮企业生存的困境。
1.1 缺乏品牌传播意识与营销组合策略 拥有百年发展经营历史的“老字号”享有得天独厚的品牌文化优势,然而品牌的打造,需要对品牌的持续投入及维护,并致力于形成消费者偏好。许多广州“老字号”企业因其长期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条件下经营,形成了一种“坐商”思维惰性和行为方式,缺乏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的现代经营理念和主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力。广州“老字号”餐饮企业靠老顾客的口碑传播就带来市场效应,缺乏有效的市场细分和定位;企业信息传播主要依靠口碑,致使企业与消费者沟通不足;促销手段单一甚至是根本没有,缺乏增加销售量和营业额的有效手段;而公关的缺失则让更让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逐步下降。
1.2 体制制约下营销网点流失后缺乏新机 “老字号”在历史形成过程中,多居当期的商业黄金地段,随着城市拓张及旧城改造,往往遭遇拆迁之“痛”。不少老字号被迫隐退到缺少商业氛围的偏僻地段,有的甚至“拆”而不“迁”,经营网点流失严重。光绪元年开业的惠如楼是广州历史最老的百年餐饮老字号之一,1995年因地铁建设需要,从中山五路搬迁至三元里广花路。由于失去了原有的地缘、人缘优势,20多年前的三元里属偏僻郊区,当地农民不懂这个酒楼的历史意义,也消费不起。苦撑两年后,不得不关门停业,100多年的历史从此画上句号;广州开业最早、时间长达200余年的成珠茶楼因为道路建设被拆,其招牌在2002年4月9日一场拍卖会上无人竞投,从此销声匿迹。这些老字号企业的国有化性质,使得在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上缺乏有效的奖罚激励,团队成员面对营销平台的改变后,缺乏网点再造的动力与激情,“无所谓”的态度导致老字号招牌空有其名。
1.3 产品生产管理落后及产品线延伸受限 “老字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独有技术,老字号餐饮企业大多靠一两道招牌菜创牌。比如清平饭店的“广州第一鸡——清平鸡”、莲香楼的“鸡仔饼”等便是广府人街头津津乐道的美食,这些招牌产品全为手工操作,靠厨师经验来稳定独特的工艺和口味。无法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师傅带徒弟”方式传授其独有技术,特别在主要技术人员经常被民营企业挖走,主要技术师傅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后继乏人,成为“老字号”餐饮企业面临的困境。由核心人员不稳定带来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让“老字号”失去招牌菜带来的市场优势。同时,企业固守招牌菜,没有研究新菜品的动力和意识,品种单一,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了相当数量顾客的流失。
1.4 销售渠道与平台单一使得市场狭窄 许多广州“老字号”餐饮企业经营者信奉着“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经营理念,部分也是受限于产品无法标准化生产的瓶颈之痛,只能与之相适应地采取直接销售渠道方式,成为单店“坐商”的经营模式。从而使得品牌的暴光率极低,也局限了消费人群。简单来说,想吃到莲香楼的“鸡仔饼”,就不得不花几个小时从广州东边跑到西关。消费的不便利性和消费成本过高,致使市场覆盖面狭窄,不能有效利用更多社会资源为自身服务,也因此形成了企业的市场、消费者信息来源单一,直接导致营销对策的落后。
2 广州老字号餐饮企业重生的营销之路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的《2012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数据分析来看,2012年广州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08.70亿元,同比增长17.1%,足于说明广州餐饮市场的庞大和强劲发展潜力,这也是“老字号”企业重新起飞的沃土平台。“老字号”见证了广州城市的历史,也创出了独特的经营之道,成为知名“品牌”,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的“含金量”是难以估算的。在清晰自身优劣势基础上,广州老字号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营销与品牌策略,浴火重生。
2.1 依托精准的推广活动拓展品牌文化与宣传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餐饮“老字号”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要把企业的历史文化、产品特色、个等做综合的考虑,围绕着企业深厚的文化积淀建设和更新品牌。
广州市政府早在1999年全国率先提出保护“老字号”,相应出台了对“老字号”实施保护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传承广州历史文化。“老字号”餐饮企业可以依托政策上对文化产业的保护,充分利用“老字号”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藴,把企业打造成让更多海内外旅游者认识和瞭解广州的窗口。在品牌文化宣传上清晰定位,把岭南风情、地方传统特色、美食文化融为一体,以传承作为推广的亮点,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如云香酒楼颇具特色的粤剧表演,北园、南园、泮溪三大园林酒家的岭南园林建筑,便是最具差异化的品牌个性。有效的品牌定位与宣传塑造 “老字号”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外游客的文化差异体验与本地民众、侨胞旅客价值认同的感受。
同时企业应积极透过微博、微信、美食网等建立网络平台,设计与网友互动的网络行销专案,主动影响社会各界消费者。国内最大手机优惠券APP平台——丁丁优惠《2012年度餐饮商户调查报告》显示,餐饮类营销需求缺口巨大,27.5%的商户认为需要更多店面促销活动和网络平台推广方式来营销自我在手机APP平台上推广,一方面可以实现口碑营销,另一方面可以规避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缺点,P2P(点到点)型精准营销得以实现。
2.2 依托标准化的产品管理加大创新产品开发力度
虽然“老字号”的招牌产品已经为消费者所认同,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的需求也会随之变化,所以对产品进行必要的创新是势在必行。这包括对固有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在这方面,同为“中华老字号”的北京全聚德集团做法值得借鉴。其所研发的电炉烤鸭让挂炉烤鸭技艺走向产业化,从小众走向大众,烤制出的烤鸭在品质上完全达到了传统技艺的水准,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全聚德还通过研发创新菜式,大大丰富了全鸭宴的内容。广州“老字号”餐饮企业应该在继承传统粤菜的基础上,迎合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创造合乎各类顾客品味的新产品,推出新派粤菜。同时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标准化的产品管理可以让“老字号”的招牌产品保持稳定的质量与品味,也为企业的连锁性经营及扩大渠道经营提供了可行的基础。
2.3 依托渠道创新的扩充性经营提高品牌覆盖率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落后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连锁经营、特许加盟,走连锁扩张和集团化经营等一系列经营方式的创新正为尚在经营的“老字号”提供了范本。广州“老字号”可以发展连锁经营,还可以以加盟形式与其他企业及个人合作,大力增加商业网点,提高市场覆盖率,使品牌影响规模化。例如2000年公布的27家广州“老字号”中,唯一留存下来的餐饮业广州酒家,能够在老字号餐饮企业的一片偃旗声中坚毅不倒,靠的不止是“广州第一家”的美誉,而是积极寻求持续发展,寻求创新的经营方式,走具有自身特色的连锁经营之路。目前广州酒家在全市范围内分店已达到10多家。
“老字号”餐饮企业要发展多样化复合型的销售渠道,除了由餐饮企业做直接门市销售外,还可通过一些中间商来向消费者销售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比如利用现代网络成立电子商务分公司,消费者可以从网上订购有特色的产品、盆菜和岭南手信、网上定餐,产品外送等渠道形式;与旅行团、政府合作,借城市与文化宣传的势,打造食博会、文化之旅等新的销售渠道;走出广州,有选择性地在主要的城市开设分店等等方式。
2.4 依托现代服务业的管理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高的今天,餐饮业的竞争消费者不仅重视酒店饭菜的质量和特色,更重视在消费过程中享受舒适和便利,获得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和乐趣。就餐厅本身而言,干净的就餐环境、是餐饮产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者客人对餐厅的评价。“老字号”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多年发展沉淀的文化内涵,将餐饮环境布置成具有不同格调、不同品味、不同文化含义的文化场所,这样可以产生特殊语言来逢迎客人的心情。在管理中的每个环节,服务中的每个细节,给客人创造出满意和惊喜,在规范化服务基础上延伸个性化服务。比如建立在当前时尚电子平板电脑上的动感菜谱满足顾客的新奇乐趣;用餐过程中为顾客提供的独特口味产品、体贴式服务可以满足消费者尊贵的心理满足等等。用心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他们能带来良好的市场口碑,并产生“滚雪球效应”。
3 总结
“老字号”是中国的宝贵历史遗产,传统和现代交汇的典范,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许多难得的优势。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粗放型”生产的腐蚀,“老字号”不能看清自身的优势,并逐渐丧失了自己原有的特色,如今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广州餐饮业老字号想在困境中突围,必须通过品牌战略的实施、产品的标准化、服务的质量等方面得以提升。当前,我们从几家饮食业老字号的活跃中看到了一片希望。
参考文献:
[1]霍学亮,姚佳靖,韩丽.《北京市中华老字号企业商标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2]《21世纪人才报》.《百年老店营销经典》.重庆出版社,2002.
[3]梁可.《品位全聚德》.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篇7
关键词:离岸外包;职住外移;工作外包;国际产业调整
美国高科技咨询机构——ForresterResearch的报告称:“美国服务经济领域在经过了3O多年的持续扩张后,离岸外包将成为美国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效率转变的一种催化剂。”
2004年6月10日,联邦劳工部宣布,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因业务外包而损失的就业机会比例为2.5%。约有2/3的职位流动源自制造业,在第一季度的失业者中,制造业工人占1/4。这是该部门首次对外包所导致的就业机会损失量做出评估。
外包近来在美国引起的争议还远不止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政府、民众和媒体对外包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呢?本文尝试从外包概念的兴起,其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来分析它对美国就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
一、外包概念的兴起与离岸外包的发展
企业总是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其组织的构造和边界。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福特汽车公司所倡导的“垂直一体化”战略所带来的所有权优势、规模效应、对供应链和市场的控制力,随着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而逐渐黯淡。由C.K.Prahalad和Gary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提出的“外包”(Outsourcing)概念在过去的l5年间一跃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趋势。
所谓“外包”,指的是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并借助企业外部的专业机构的资源完成企业内部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的功能或业务,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在于强调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而把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交给外部专业的服务供应商,获得成本和效率优势。
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外包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但它在80年代开始才得以广泛应用,并从无价值增值的辅助(如清洁、保安、餐饮供应),发展到关键的支持和增值(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IT技术、制造、营销、物流),甚至延伸至研究与开发等领域。
伴随着更经济的运输方式的出现,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企业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效率和质量得以显著提高,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此之上建立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市场和企业自身,在网络和一体化组织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使跨国界的离岸外包成为可能。
二、美国外包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就规模而言,外包从一种企业控制成本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业务模式只不过经历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邓百氏公司在(《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称:相比1997年23%的升幅,l998年全球年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中,业务外包的支出上升了27%,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的总支出增加至2350亿美元。米切尔·F·卡伯特联合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发表的《2002年全球外包市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001年全球企业对14.8%的日常运营业务进行了外包;全球外包业务正在以每年l9.6%的速度增长,美国占到了全球外包市场的2/3,其特点和趋势表现为:
1.大公司首当其冲。中小企业紧随其后从主体而言,外包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配合全球化资源配置而采取的经营战略。外包市场的2/3由大公司消费构成,1996年,美国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有25%选择了外包。2000年,年销售额l000~5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也很快加入到外包行列,选择外包的中小企业数量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约25%。外包不是企业能力弱的标志,相反,它为中小企业创造机遇,使其得以利用外包商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效应,配合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位于美国中西部的IT企业就早大公司一步,率先将部分业务外包至印度。
2.离岸外包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从外包活动实施的地域而言,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企业寻求最佳外部资源的可能性,外包突破国界、地域的限制从本土扩展到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据美国葛特纳机构的估计,2004年,有超过80%的美国企业考虑离岸外包美国的IT工作,其中40%的美国企业将完成某些类型的外包,或者从非美国本土的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IT服务。
在制造业,离岸外包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手工制品、纺织品、轻工和化工产品),发展到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如汽车、飞机的重要零部件)。
离岸外包逐渐向价值链的上、下游拓展。为了节约研发成本,规避研发风险,处于价值链前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技术离岸外包逐渐兴起。据美国EIU(The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3年对50多家世界级大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承认,它们在90年代,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技术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外部。外包的技术也从企业的非核心技术、容易购买的成熟技术、标准化技术转变为决定企业未来技术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外包。另外,欧美很多企业将客户服务中心或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转移到了印度,又创造了售后服务外包的可能性,如AT&T就将电话交换中心搬到了印度。
三、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沃尔夫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合作的《减员在美国:现实、起源和后果》中归纳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就业市场:减员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新创造的职位数目长期而言远远高于失去的旧职位数目。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创造的职位达到2400万个,同期失去的旧职位只有800万个。外包所引发的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特别是近来由高技术和服务为主的外包所导致的情况与90年代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一,虽然长期而言新创造的职位仍将远远超过失去的旧职位,然而短期来看,外包在过去几年新创造的职位并不比失去的旧职位多多少。按照美国经济研究机构的估算,2001年l1月,美国经济应开始由低谷回升,而到2003年底,就业机会却减少了大约70多万个,形成了与90年代高增长、高就业率相对应的“失业型复苏”。而且,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失去岗位的员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更为复杂,其间所经历的过渡期必然更为困难。
第二,外包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员工也从外包中获得了利益。制造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美国雇佣了6.5万名员工。仅在新泽西州,索尼公司就雇佣了2000人。全球主要图像公司之一、比利时的AgfaGevaert集团也在美国雇佣了5000人。西班牙TerraLycos公司也在美国雇佣了4l8人,这仅仅是一些例子。拥有微软、IBM等美国IT大厂会员的美国信息技术协会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公司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报告说,去年美国净增加了9万份工作。报告预测,到2008年,公司通过业务外包将在美国创造出317000份新的工作机会。
第三,白领工作蓝领化,美国知识型服务岗位向具有智力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已成定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的调查表明,占全美白领工作l1%的大约140万个工作机会,面临“外包”的威胁。那些无需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且与信息密切相关的工作首当其冲,像电脑编程、软件开发、医嘱转录、会计和税务、技术、建筑绘图、初级法律和投资研究、保险索赔处理等。同样的工作,一个中国工程师每月工资大约为500美,印度为700美元,美国则是4000美元。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的结合,使得美国外包至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机会,从制造业向技术含量提高的软件设计和售后服务发展。虽然劳动力成本同美国达到同一水平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短,但外包使美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际人力资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四,外包带来的岗位流失,从本质上必须依靠自身优势,通过创新制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来解决。ForresterResearch最近的报告预言,在外国设有分公司的美国高科技企业雇用的外国工作人员将从目前的4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30万人。而在未来的12年中,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将把300多万个工作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和菲律宾。另一家咨询机构加特纳资讯科技服务公司的资料表明,300万个工作机会占全美工作机会的2%。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工作机会一旦被外包到国外,几乎再也不可能回到美国国内。多余劳动力转向相应的高增长行业的难度也增加了。因此,通过再培训等方式的继续教育,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同时,必须利用美国企业的优势制造新的就业机会。70年代制造业大举向国外转移引发的反对声浪,就是通过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化解的。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补偿现在在高端制造业和软件开发业务上流失的工作机会。需要指出的是,据美国商务部门统计,目前美国信息技术人才短缺34.6万名,到2008年,缺口还会扩大到130万名。尽管美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但每年毕业的有充分劳动技能的工人还是不足,应当引起美国教育系统的反思。:
篇8
外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该报告介绍,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持续改善市场环境,包括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化程度居全国各省市首位。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投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为外商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外商来粤投资步伐持续加快,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制造业投资继续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明显增多,并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等五大行业。同时,外资构成及其投向也不断优化升级,表现在: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增长较快,法国、荷兰、德国等国家的合同外资增长七成以上;外资大企业、大项目来粤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外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电子信息、医药研究、汽车技术等产业的研发中心也发展迅速;以物流、会展、广告、咨询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开发区、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外商投资也日益踊跃。2006年,广东吸收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45.11亿美元,占全国的20.9%,仍居全国第一。1979至2006年,广东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773.65亿美元,占全国的25.6%。
投资环境有长有短
区域投资环境是一个以创造良好投资场所吸引外商直接或间接投资为中心目标的复杂开放系统,涉及区域发展的方方面面。通常,单靠一个或几个指标往往难以做出正确评判。为此,该报告构建了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等五个子系统在内的投资环境系统,对广东省及国内其他29个省级行政区(因数据不全,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的投资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
广东的投资环境综合得分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明显高于其他27个省级行政区。聚类分析发现,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可分为两大集团。第一集团包括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和辽宁共九个省级行政区,这也是我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第二集团则包括了我国其他21个省、市、区。比较来看,第一集团投资环境平均得分(75.0)与第二集团平均得分(37.6)相差近一倍,说明两集团间投资环境总体差距巨大。同时,第一集团内部因差异较大,又可划分为两个层次。其中,上海、北京与广东同属第一层次(平均得分91.7),又明显优于其他六省市(平均得分65.8)。
资源环境不容乐观。广东在森林覆盖率、废气处理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上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在人均耕地资源、人均水资源量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方面相对较差,尤其是耕地资源相对短缺。2006年,广东省人均耕地面积(0.046亩/人)仅高于云南、上海和北京。而地租低廉曾是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许多地区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广东而言,未来如何平衡和解决耕地保护与吸引外资中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矛盾,无疑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此外,广东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4.9%,在全国亦位居后列。
经济环境开始落后。从经济环境子系统的前六个指标,即劳动力资本要素、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来看,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和辽宁,明显优于我国其他地区。在此九个省级行政区中,广东除在经济规模(与江苏、山东两省相当)、劳动力资本要素(仅次于三个直辖市)上,优势较为明显外;科技水平与浙江相当、略高于江苏,但明显落后于三个直辖市。在其他指标上则表现平平。尤其是在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上明显低于三个直辖市和江、浙两省。原因可能是与广东早期大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相关。这无疑是广东当前经济环境子系统中的“短板”所在。
市场环境表现良好。广东在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较之国内其他省区均具明显优势,这与广东前期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作为我国最早改革开放试点省份而获得的先发优势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广东的市场经济转型较为成功,居全国前列。
基础设施独领。这得益于广东地处沿海,各类交通运输方式及空、海港齐全,加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日渐雄厚,对外联系不断扩大并日趋紧密。由此,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进行交通、港口、邮电通讯和互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劲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其有能力持续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从而使其基础设施不断得以完善。
社会环境方面居后。结合基础数据分析,从生活质量、社会服务、教育、医疗、治安、行政和社会公平等七个方面来看,广东在教育、医疗和社会公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社会公平方面,不仅存在城乡差距大,省域内部的区域差距也非常突出,并呈扩大趋势。事实上,广东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无论在经济增长率、人均GDP、产业结构、投资规模、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外向型经济、市场发育、居民收入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均远落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些经济指标甚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 旅游市场 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We analyzed the tourism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heir travel wish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time and space to select,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organization, travel consumer six aspects, further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marketing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college students' travel market. The paper shows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one of the special main body of the tourism market, but now, the lack of market tourism products targeted. The design of tourism products targeted, multi-channel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of future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market direc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ourism market; targeted
0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情况”汇总表显示,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总量达2922万人(含研究生、普通与成人本专科)。与此同时,近年来大学生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一些产业的消费支柱,其对市场的影响在旅游市场也有所表现。王金枝(2010)认为,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旅游活动中,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其市场的潜力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新亮点。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的一个细分市场,其旅行的习惯、目的、消费及态度等均带有强烈特色,有别于普通的旅行群体。不过,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尚处在初级开发阶段,较少有为其专门设计的定制化产品。有必要对该市场加强认识,以便提供更切合的产品,同时拉动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
1 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
1.1 大学生数量及其旅游意愿
以武汉为例,截至2011年其大学生数量达104万人,是全球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庞大的年轻群体,势必会对旅游市场产生影响。赵剑波等(2007)对武汉主要景区旅行者背景的调查发现,武汉主要景区游客中有50%以上为大学生。中国青年报社青年旅游传播研究院的《2012年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出游意愿强烈,90%以上的调查者都希望外出旅游。
1.2 大学生旅游的影响因素
“问卷星”网上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有90.74%为家庭供给,其中72%的大学生月平均可支出金额<800元,其中43%的大学生愿意在包括旅游在内的娱乐消遣方面支出费用。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4.39%的大学生认为金钱是影响出游最重要的因素,23.62%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出游的主要因素。此外,伙伴、朋友意见也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可供支配金额不足及时间限制,是影响大学生出游的最主要因素。
1.3 大学生旅游的时间与空间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旅游时间呈集中性。60%以上的受访者选择寒暑假出游,认为寒暑假时间充足,有利于长途旅行。2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在校利用课余时间外出短途旅游。值得注意的是,愿意选择在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旅游的不到10%,主要原因是这些时间游览人群多,价格上涨且服务不周。
上述调查显示,大学生偏爱以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为主的水文自然风景区,占总人数的50%以上。选择民族风俗区的占20%左右;繁华城市、海滨城市及红色革命区、高校校园也是比较受欢迎的目的地。在旅行距离上,苟小东等(2008)的研究表明,陕西省大学生旅游目的地以中短距离的省内景点为主,80%的旅游活动在800公里范围以内。
1.4 大学生旅游的心理动力
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其旅游心理也十分丰富,追求理想、寻求刺激、探新求异、放松压力等都是其心理动力。旅游的产品的选择即是个人偏好的决策过程,而个人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性及生活习惯。满足自身兴趣爱好及开阔视野是大学旅游心理动力之一。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越来越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其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对自身利益、权利的关心日益增强。大学生们追求时尚并善于生活,希望通过旅游改善生活状态,显现自我价值。在“享受生活、追求时尚、表现自我”的消费价值观驱动下选择旅游产品,也是大学生旅游心理动力。
1.5 大学生旅游的组织方式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在旅游组织方式上,70%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14.9%的大学生选择旅行社。苟小东等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旅游组织方式呈现出与同学朋友结伴出游为主的小群体出游特征。大学生寻求自主和独立,是这一方式受青睐的主要原因。在选择出游同伴时,要好的朋友、家人、同学、独自一人及恋人分占调查的前五位。
1.6 大学生旅游的消费
调查显示,大学生旅游花费中,用于住宿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门票、交通、餐饮。消费意愿上,餐饮美食的意愿最大,门票和交通意愿较低。餐饮和住宿属于弹性消费,消费区间大,且直接影响旅行感受。门票与交通消费是硬性消费,属于公共服务性消费。
2 大学生旅游产品营销
2.1 大学生旅游的营销方式
李晓东等(2007)指出,虽然大学生旅游条件充分,但大学生旅游市场却打开困难。上述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表明,大学生旅游越来越偏重自主性和多元化。因此,多元化的营销方式联合运用更有利于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现代网络便捷、信息量大,逐渐成为多元营销的有效信息、宣传与选择载体。大学生旅游结算方面,大学生消费开支一般都是量力而行。在集体活动中“AA”制是最受欢迎的形式。 现金与“刷卡”是结算的主要方式。此外,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会给大学生带来满足感和实惠感,合理的产品设计与薄利多销的售卖形式也会吸引更加庞大的大学生市场。利用有效的宣传平台、合适的结算方式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营销,更易实现市场双赢。
2.2 大学生旅游的营销产品举例
音乐活动、户外野营、聚餐烧烤、选秀比赛等形式逐渐成为大学生普遍参与的项目。将以上方式综合起来并配以明确的主题,会对大学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例如,开展特色的“大学生户外帐篷音乐节”就可以将上述所有的吸引要素集合在一体。音乐节地点可依托现有的旅游景区,如植物园、森林公园等。宣传营销上要针对学生的接触面,采用进校园宣传的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利用露营、聚餐、音乐、选秀等要素,将在校大学生的参与性调动起来。
3 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拓宽渠道加大宣传与促销,丰富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来源及选择概率。调查表明,大学生旅行信息的来源以亲朋好友介绍和网络搜索为主,其次是报刊广告、旅行社咨询等,且普遍对广告、传单等不信任。由此看出旅游设计者所做的宣传针对性较差,没有起到吸引消费者的作用。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抓住大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推介。可以利用大学校园的宣传优势,与大学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推出适合的旅游产品。
(2)针对大学生消费水平偏低,设计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大学生大都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旅游的支出基本是生活费或兼职所得,偏向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旅游路线。目前的旅游产品,多数是针对所有市场主体进行设计,针对大学生而设计的旅游产品相对缺乏。因此,需要在充分了解大学生消费水平、旅行心理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符合大学生出行的旅游产品。
(3)合理布置旅行时间,做好大学生旅游的安全工作。大学生主要的空闲时间在周末及寒暑假,合理布置旅游计划,能有效地减少时间成本。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别的旅游群体,在旅行决策时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再加上年轻人自由、求新的个性,以及旅行途中交通安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时有安全事故发生。针对大学生旅游的安全,应由旅游组织者、大学生本人、政府、社会和学校多方努力,共同营造安全的大学生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EB/OL]..
[2] 王金枝.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认识与开发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2):84-87.
[3] 刘春, 刘苏衡. 武汉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J], 甘肃科技, 2011.27 (14):160-163.
[4] 楚天金报. 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104 万跃居全国第一[EB/OL] .,2008-12-04.
[5] 赵剑波等.用旅行费用法评估东湖风景区的旅行价值[J].知识经济,2008(4):56.
[6] 许晔, 齐征. 2012 年全国大学旅游意向调查报告出炉[N]. 中国青年报,2013-1-4(11).
篇10
关键词:海南;会展业;发展策略
近年来,努力发展会展经济,以会兴市,以展兴市,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腾飞的首选之路。
一、发展会展业的效用分析
会展业,以其融合了旅游、会议、展览、广告、装饰、通信、房地产,甚至吃、住、行等一系列产业而备受重视,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会展活动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其强劲的经济带动功能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
会展业属于高收入、高盈利的产业,其利润率大约在20%-25%以上,会展活动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会展活动的门票收入、参会参展费收入、场馆展台和会展设备的租金、会展服务收入、广告收入等。按一般规律,办展单位的摊位费、广告费比门票收入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会展经济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诸如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旅游、贸易、金融、通信等。2007年,全世界会议代表所订的机票占全球机票销售量的50%左右;1999年《财富》论坛在上海召开,短短几天时间,酒店收入就超过1亿元。会展业带动的经济效益有时不是用倍数就可以简单衡量的。据专家估计,发达国家和地区会展产业的带动系数为1:9,即会展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同时这个系数还在逐年增加。这样高的产业关联度使得会展业成为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增加城市就业机会
据统计,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欧洲16个最大的场馆为35.2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经济与产业研究基金会(2000)研究,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59328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77026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99500人。
(四)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的建设。
为了举办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德国政府拨款70亿马克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1999年在我国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218公顷的场馆群及相关投资总计高达216亿元,使昆明的城市建设步伐至少提前了10年。
(五)产生巨大的社会文化效应。
会展活动无形中对主办地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免费宣传,可以提升主办地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我国举办的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展示了我国的崭新面貌,使与会客人看到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一点可能比任何经济收益都要重要。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外商在华投资的增加,与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有着重要关系,
二、海南会展业发展现状
海南会展业起步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会展业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繁荣海南经济的又一生力军。 在博鳌亚洲论坛等著名国际会议、活动的带动下,海南基本形成了海口、三亚、
博鳌三分海南会展市场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带动旅游业兴旺和相关产业发展。海南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0%和21.2%。外国游客在连续几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达59.31万人次,同比增长27.36%;旅游外汇收入达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3%。根据省贸促会的《海南会展经济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以来海南会议接待人数超过150万人次,收入超过5亿元,2008年全省各种会展活动达9000多场次,收入约5.6亿元。展会从2002年的8个展会,发展到2008年的53个展会,其展会数量和规模平均每年以近30%的速度发展,且展会收入规模虽然仅数千万元,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总体规模不大的特点。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海南会展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统计显示,2008年海南的会展收入只占GDP的0.5%左右。海南会展经济目前已经到一个发展的关口,规模、人才、信息等问题制约着会展业的发展,亟需谋求突破。
三、海南会展业发展的SWOT 分析
这里的SWOT分析,主要是S(Strength):优势分析、W(Weakness):劣势分析、O(Opportunity):机遇分析、T(Threats):威胁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南地处中国最南部,近临港澳,遥望台湾,对内背依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对外与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西太平洋环形带经济圈相邻,位于日本至新加坡的中部,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非洲、欧洲的海上必经通道,也是国际海运的必经之道,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的港口业,物流业。 同时,也为海南会展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国际、国内客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