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3 09:5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审计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宁夏人口计生委创新工作机制 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今年以来,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宁夏全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国家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的对接和上线应用,名列西北五省之首,全区已有40.18万流动人口纳入全员人口信息库管理。全员流动人口入库率为96.06%,其中流动育龄妇女入库率98.96%。通过月通报、日常督察、专项检查等形式,提高了县、乡两级系统应用比例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网络通报反馈率、接受率,多次受到时国家人口计生委通报表扬。国家人口计生委2011年上半年全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进展情况通报数据显示,宁夏区、市、县、乡四级用户率率先在全国实现100%应用,信息协查的网络协作率均达到90%以上。
附: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应用和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情况通报(七)、(十三)、(十四)、(十五),多次给予通报表扬。
篇2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213-02
1前言随着医改工作的陆续推进,医院运行模式和内部运行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经营措施不断出新,医疗市场形成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要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此可见,审计作为医改的一项内容,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HIS、LIS、PACS、电子病历、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等陆续上马,各项医疗信息资源库的筹建已日趋完善。但作为医院的内部审计,在医院信息资源的运用上还处于弱势,如何改善内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和经济行为进行客观地鉴证和评价,是目前医院内审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2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方法弊端
2.1医院内审工作的系统性较差
相比较企业而言,医疗卫生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工作的全面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职能界定上,各个医院的规定各不相同,卫生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定,所以不同医院之间的内审范围和内容不尽相同,内审的全面性、完整性就难以保证;在制度建设上,医院内审的工作制度有《审计法》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但缺少相应的内审考核制度和规定,不能形成内审工作的闭环管理系统;在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上,医院往往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对于内控执行不严谨的医院,内审工作的规范性就难以实现。
2.2医院内审工作的执行力不强
医院作为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内部审计执业环境不理想,虽然内审工作越来越得到领导的重视,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会有部分科室和人员不理解、不配合,内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从而导致内审人员的惰性思维和推脱行为,能不审的不审,能推迟的推迟。再有医院内审体系的不规范、不系统、不完善,也会导致内审环节的缩水,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甚至是流于形式。目前医院内审人员的素质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尤其是理论水平、技术技能和分析鉴别能力与当前医院经营管理的要求还不匹配,内部审计的执行意愿和执行能力达不到完全统一。
2.3医院内审工作的效率低、精度差
随着数字化医院的快速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医院业务的各个环节,庞大的医院信息资源库已经形成。但对于大多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运用这一平台,内审工作方法和医院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还没有完全衔接。财务收支不能随时查阅,药品、物资的流入流出无法及时掌握,大型医疗设备运行与效益情况得不到序时、准确地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依赖于财务报表的数据,经营项目及其经济行为的审计大多还是纸质材料的传递,审计的滞后性显而易见。尤其在软件的应用上,目前使用较普遍的还仅仅是基本建设结算审核系统,其他医疗项目的审计软件鲜有开发,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度没有技术保障。
3信息技术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设想
3.1建立医院内部审计信息资源平台
在目前医院数字化建设普及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应该并且极有必要建立信息资源的应用平台,和全院的HIS、LIS、PACS等系统软件相衔接,可以序时地查询医院各项业务收支,与预算进行对比性分析;进行药品、卫生耗材、后勤物资等流入流出的规律性和内控审核,督促物资采购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序性;分析独立核算医疗项目的成本耗用和收益情况,对照论证资料及时查找差距,实现项目管理的事中控制;实时查询各业务科室的工作量及收费情况,分析各个学科的业务发展趋势,为业务科室调整病种结构和收费结构提供相应的数字依据。
3.2开发医院内部审计专业应用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努力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从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上进行改善。目前医院的内审应用软件还比较匮乏,除基本建设工程结算系统外,其他医疗项目及经济业务的审计还停留在传统的内审工作方法上,与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和经营管理要求不相匹配,且审计结果也缺乏客观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内审的效率和精准度,应该考虑陆续开发一系列的医院内部审计应用软件,比如固定资产管理审核系统、库存物资管理审核系统、经营项目招投标管理审核系统、货币资金管理审核系统、往来款项审核系统、后勤托管服务审核系统等,根据审计范围和内容不同,建立相应的内审模式。例如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审计,首先要将合同的重要条款内容进行录入,按类别建立经济合同电子模块,合同签署前与法律法规模块链接,审核经济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实现经济业务的事前审计;合同执行过程中,序时将业务数据输入后与合同质量、进度、价格、数量等进行核对,实现经济业务的事中控制;竣工结算阶段,点击合同的重要条款,对照实际进行业务绩效、时效的综合评价,作为付款结算的基本依据。
3.3探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机核算审计
随着医疗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为了加强医院资金投入的绩效管理,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需要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单机核算审计。将审计信息办公系统与医院HIS、LIS、PACS等对接的同时,探讨医院物流系统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延伸应用,通过实时查询、摊销大型医疗设备的收入、支出,阶段性核算设备的运行成本,分析单台设备的效益情况,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3.4建立医院内部审计预警体系
根据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分析提炼筛选不同项目、不同业务的相应过程控制指标,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医院内部审计预警体系,对医院的经营项目和日常业务实行临界点控制、干预和纠正,促进医院的健康有序运行和发展。
3.5实施医院内部审计考核机制
作为医院的监督、审查、评价机构,内部审计在工作中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也存在风险性。审计过程是否全面、完整,审计依据是否充分,审计结论是否准确,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审计建议是否科学得当,特殊项目是否实行了后续审计等,这些都需要医院的内部审计考核系统来完成,利用信息技术对内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进行综合的鉴证和评价,形成医院内部审计的完整闭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殷生.医院内部审计转型初探[J].中国市场,2012(1).
[2]朱瑾红.浅谈如何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医院资产管理[J].中国市场,2012(44).
[3]辜东利.建设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0(35).
[4]叶群芳.利用内部审计加强内部控制[J].中国市场,2011(4).
篇3
一、清洁生产审计简述
清洁生产审计(CleanerProductionAudit)也称清洁生产审核,是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正在运行的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也是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设备和操作的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掌握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产原因的详尽资料,提出减少有毒和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以及废物产生的备选方案,经过对备选方案的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性分析,选定可供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的分析、评估过程。
清洁生产审计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和工具,也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基础。由于世界各国对清洁生产经常使用不同的术语或表述,清洁生产审计在不同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名称。例如,美国环保局最早针对有害废物的预防,建立推行了废物最小化机会评价,后来将这一技术方法推广为对一般污染物开展的污染预防审计;联合国环境署(UNEP/IEO)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将其称为工业排放物与废物审计。我国自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以来,清洁生产审计一直是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许多清洁生产项目都是首先从清洁生产审计入手,找出污染和浪费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
应当说明的是,清洁生产审计只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便利,但它并不是惟一的方法,对于一些生产过程相对简单明了的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方法显得过于烦琐,没有必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是否需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但是,对超标排放污染物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必须实施强制性的清洁生产审计。
二、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内容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存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因此环境问题不是仅存在于生产环节的终端,而是贯穿于与产品有关的各个阶段,包括从原料的提取和选择、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选择、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而这正是清洁生产的理念之一。清洁生产审计作为推动清洁生产的工具,也需要覆盖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生产的准备过程开始对全过程所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以及生产完工的产品使用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实现污染预防、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标。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一)生产过程中耗用资源的审计
1、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特别是燃煤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危害人类环境的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煤引起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甚至无害的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清洁能源的利用情况,企业开发降低污染或根绝污染的能源替代技术情况及其效果,企业能源的利用效率等。
2、原材料审计。原材料作为加工的对象,一方面原材料毒性大小对生产产品的毒性大小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原材料耗用数量与废物排放数量呈正比关系。原材料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查明企业是否尽量选用对环境无害的原材料,否则,应分析企业所用的原材料毒性或难降解性;查明产出的产品对环境是否有危害及其危害程度;检查企业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原材料及其回收利用程度。
3、工艺技术审计。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水平对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状况有重大影响。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且可以将减污任务分配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减污成本。因此,审计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不断进行工艺技术改造,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检查企业是否开发减污工艺流程,注意是否在生产工艺流程的上游进行污染控制;评价工艺技术改造的实际效果。
4、设备审计。作为技术工艺的具体体现,设备的实用性及其维护、保养情况均会影响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因此,清洁生产审计应对设备的使用、更新、维护、保养情况进行审查。
(二)清洁产品审计
清洁产品,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的产品;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的产品;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易处置降解的产品。清洁产品审计的内容包括:检查企业清洁产品的设计情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高效地利用资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对用户及其用户的环境有不利的影响;产品在废弃后是否会使接纳它的环境受害;企业是否注意回收与利用技术的开发,变有害无用为有益有用;产品的包装物是否对环境有不利的影响,及其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情况。
(三)清洁管理审计
任何管理的缺陷都是产生废弃物的重要原因。审计人员应检查清洁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及其运行的科学性、有效性;检查清洁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核实清洁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检查清洁生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和效果。三、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程序和重点
清洁生产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组成内容,主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施,通常由专家或者企业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技术规程进行。考虑到清洁生产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不同行业所适用的清洁生产审计方法会有所不同。根据国外清洁生产审计方法,结合我国清洁生产审计的实践,可以将整个审计过程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7个步骤或阶段,即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备选方案产生与筛选、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以及持续清洁生产等7个阶段。
(一)筹划和组织
筹划与组织是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准备与策划阶段,这一阶段关系到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排除清洁生产审计的障碍。为使企业全部人员了解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意义,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清洁生产的宣传工作,通过厂报、板报、有关会议、印制宣传材料等方式,组织工段、班、组长学习清洁生产知识,鼓励全厂员工填写合理化建议表,调动全厂职工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组建清洁生产审计小组,推选审计组长、选择审计组成员、明确审计任务。审计小组的成员数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全时制成员由3到5人组成,应具备的条件是:(1)具备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知识或工作经验;(2)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新技术信息;(3)熟悉企业的废弃物产生、冶理和管理情况以及国家和地区环保法规和政策等;(4)具有宣传、组织工作能力和经验。三是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进度安排、预期效果等。
(二)预评估
预评估是清洁生产审计的初始阶段,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点。主要任务是调查工艺中最明显的废物和废物流失点;耗能和耗水最多的环节和数量;原料的输入和产出;物料管理的状况;生产品、成品率、损失率;设备的维护和清洗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制定清洁生产目标,初步提出实施无/低费方案并实施。同时对已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进行现场考察。现场考察的主要内容有:厂貌、原料的购置和贮存、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的利用与维护、产品的性质与销售、环境污染的控制等。二是确定审计重点。确定审计重点的原则是:该审计重点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方法可采用权重总和法,该法主要依据各备选审计重点在各因素中所占的权重总和来确定。一般应考虑6个因素:(1)物耗、能耗大的生产单元;(2)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较大,超标严重的环节;(3)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环节;(4)易出废品的环节;(5)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影响大的环节,及生产工艺落后的老大难部位;(6)事故、维修多的部位,以及难操作且易造成生产波动的部位。
(三)评估
该阶段主要是对已确定的审计重点进行物料、能量、废物等的输入、输出定量测算,对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全面进行评估。寻找原材料、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运行与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物料、能源损失和污染排放的原因。主要有五项工作:一是准备审计重点资料,包括收集资料、编制审计重点的工艺流程图、编制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和功能说明表、编制工艺设备流程图。二是实测输入输出物流。三是建立物料平衡。包括进行预平衡测算、编制物料平衡图、阐述物料平衡结果。四是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包括原辅料及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五是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四)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本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评估阶段的结果,对产生的各种方案进行筛选归类,推荐可实施的多个中/高费方案,对前阶段无/低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核定和总结,并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并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
(五)可行性分析
在无/低费方案实施的基础上,对推荐的中/高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对筛选出来的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环境、经济评估,并分析对比各方案的可行性,推荐可供实施的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方案进行技术、环境、方案确定后,对于一些无费或少费、容易实施的方案,应立即付诸实施。一般情况下,管理类、包装类方案较易得到实施,对于投资大、回收期长的方案应作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进行市场调查,包括调查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需求、确定方案的技术途径。二是进行技术评估。主要分析其技术先进程度、技术指标、所需要的技术培训及在本行业中推广的价值等。三是进行环境评估。主要分析污染物种类和量的变化及可能削减的环境保护治理费用等。四是进行经济评估,主要评估其投资支出、运行费用、效益、投资渠道、投资分配等。包括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经济评估方法、经济评估指标及其计算、经济评估准则。五是推荐可实施方案。
(六)方案实施
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分两步:第一步是实施投资费用较少或无投资费用、收效明显、容易实施的方案。此类方案的实施应贯彻边审计边实施的原则,它们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使企业迅速受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信心。第二步是实施投资较大,投资期较长,涉及面较广的方案。这些方案可能有:改变原料、工艺的方案,更新关键设备、提高产品档次的方案、关键车间或工段的搬迁等。实施这类方案的一般步骤为:一是筹措资金,组织方案实施。方案实施的资金来源可能有:企业自筹、环保投资贷款、世行贷款、发行债券或股票等,应对这些资金的数量和有效使用时间作详细分析,并据以列出方案实施的时间安排,确定各实施阶段的资金额,明确各实施阶段中企业内的主管部门及其责任。二是汇总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的成果。三是验证已实施的中/高费方案的成果。技术评价、环境评价、经济评价、综合评价。四是分析总结已实施方案对企业的影响,分析方案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汇总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比各项单位产品指标、宣传清洁生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