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01:1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督导评估;调研;学校
根据我市基础教育工作和督导室督导评估要求,要重视农村小学的督导工作,提高村小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因而我校在确保中心校不断提质的同时,加强对村级小学的督导检查工作,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纳入了日常工作中。
现把我校对村级小学的督导评估调研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办学行为基本规范
1.课程计划执行尚好
五所村级小学的课程表,全部按照课程计划编排。有三所学校能够按课程表上课,但也发现少数教师有移用的现象,两所学校实施复式教学,效果还可以。
2.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基本上符合要求
按照规定,小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为6小时,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在实际操作中基本相符,家庭作业量不多,基本符合规定要求,学生课业负担不重。
3.每个班的学生数不多,但是教师工作量较大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教师们身上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大多数教师们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虽然条件艰苦、生活清贫、路途遥远、福利低下,但是对教学工作还是认真负责,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4.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是落实得不是很科学合理
五所学校都有工作计划,校历、值日、值周安排,考勤签到,有备课、改作、业务学习等制度,有会议记录、工作检查记录、资料分类管理。大部分学校能够去认真完成,但也有个别学校,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
5.重视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各个村级小学都能够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五所学校的语、数成绩看,教学效果尚好,基础知识掌握得还可以。在各项抽测及考试中,各个学校对语文数学的教学都很重视,平均成绩都合格,及格率也不错,个别学生还有不及格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教学质量不均衡
从五所村小的语文、数学成绩看,教学效果尚好。但成绩不均衡。有的班级较好,平均分达90.8分,最低的平均分只有68分;学科质量也不均衡,除数学语文外,其他专科的成绩不够理想,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和英语学科,一是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不够重视,二是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配备不够合理
从教师的编制看,如果按规定学生数配备教师,教师一定不够用,那么怎么办?教师兼课,一名教师兼多种学科,这样就使得专科教师短缺,有的教师根本不会上英语课,但学校安排不过来,也只好上,有的教师不会微机,还要给学生上微机课,结果可想而知。
3.教科研活动较少
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条有效的途径。但是这种活动对于村小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从观念上,大多数教师认为搞教研搞科研不是谁都能做好的,把科研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不懂得怎样去做;其次是他们缺少真正能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人;再次是参与活动的机会少,了解的内容少,对教科研工作感到无从下手。
4.办学经费紧缺,硬件配置不全,教学设施简陋
三、采取的措施
1.把教师培训纳入督导检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对村小进行督导评估检查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3.调整步伐,优化教师配置,开展中心校教师送课下乡活动;
4.开展好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改善村小的办学条件,实现资源共享;
6.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促进村小办学行为更为规范。
四、取得的成绩
1.对村级小学的督导评估有了自己的体系,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2.村小教师能够独立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3.在教育局及各级督导检查中,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4.通过督导评估检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了学生的外流和辍学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学龄儿童都能够按时入学就读;
5.教师能够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1.村小班级名额不均衡;
2.村小教师电化教学的能力及信息化办公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3.村小薄弱学科教师的配备需要加强;
4.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有待于提高。
六、发展的方向
篇2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调研目的 调研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调研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实验教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我特地对普田乡五所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2. 调研方法
对学校采用调查实验开出率、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及召开交流会等形式进行调研。
2.1 调查实验开出率。深入班级与学生谈话、检查各班实验目录及进度调查实际实验开出情况。
2.2 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根据该校三至六年级班级数或学生人数确定被抽学生实验的组数,一般每年级2-4组,每组5人,被检查到的学生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参与老师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2.3 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凡担任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是此次检查的对象,具体形式是每年级抽取一名实验教师(担任科学课的行政领导必做)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参与老师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2.4 召开交流会。实验结束,分别组织全校实验教师和相关领导进行交流,反馈实验教学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情况。
3.1.1 实验开出率:各校均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但实验开出率较低,从拟定的实验目录来看,部分学校严重压缩学生分组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或纯粹无实验。
3.1.2 实验完成情况:本次调研活动,共抽查学生80人,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占60%,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占35%,完全不会做的占5%;共抽查教师 18人,能按要求完成实验的占90%,不能完成实验的占10%。
3.1.3 操作技能情况: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严重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高低,部分学校教师相关学科的知识面窄,储备不足,极需提高。具体体现在:
(1)器材选用不当、不足。a《拓印树皮》实验,学生选用铅笔及油性笔效果不佳,换为蜡笔效果会更好;b《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三个烧杯大小不一,食盐、面粉和沙的取量不一,造成实验无法对比;c《观察蚂蚁的身体》实验,无器材控制蚂蚁的活动范围,造成蚂蚁到处乱跑,不便观察;d《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不能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光学实验盒”,自制教具不规范造成实验失败;e《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没准备投影绘图纸,直接在课桌上投影绘图,造成环境污染。
(2)操作不规范。a使用搅拌棒时,严重碰撞烧杯杯壁及杯底,并在没清洗的情况下在多杯混合物中混乱使用;b使用温度计时,不注意液柱是否断开,手心接触红色液泡造成读数不准确;c使用测力计时,对测力计上出现的两类刻度分辨不清,读数方法不正确(俯视或仰视);d使用酒精灯时,用火机点燃;e《溶解的快慢》实验,用凳子脚压碎糖果,不规范。
3.2 原因分析。
3.2.1 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重主轻副”思想的影响,多数领导和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篇3
调研对象:我校全部四年级学生。
调研方式:问卷调查
调研题目:
(1) 教师每天所留作业情况。
A、很多 B、比较多 C、合适 D、很少或不留
(2) 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你都能完成吗?
A、能按时完成 B、只能完成一半左右
C、完成一少部分 D、不能完成
(3) 教师所留作业内容。
A、书面作业 B、动手操作、实践性作业。C、口头作业。
(4) 教师布置作业的针对性。
A、很强 B、一般 C、较差 D、很差
(5) 老师布置作业难易程度如何。
A、很难 B、适中 C、简单 D、有趣
(6) 你认为最烦的作业。
A、难题 B、抄写作业 C、口头作业 D、操作作业
(7) 你认为作业是。
A、快乐的事 B、为了完成任务 C、快乐与痛苦 D、痛苦的事
(8) 你认为不想完成作业的原因。
A、不会做 B、想玩游戏C、忘完成 D、不喜欢学习
(9) 你父母会辅导你的作业吗。
A、经常辅导 B、较少辅导 C、从不辅导 D、不会辅导
(10) 你完成数学家庭作业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A、10-20分钟 B、30分钟以内、
C、40-60分钟、 D、1个小时以上、
调研结果统计:
(1) "教师每天所留作业情况较多"的占75%。
(2) "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能按时完成"的占94%.
(3) "教师所留作业内容"选"书面作业占92%.
(4) "师布置作业的针对性很强"占85%。
(5) "老师布置作业难易程度如何"选"适中占80%。
(6) "你认为最烦的作业是抄写作业"占80% 。
(7) "你认为作业是为了完成任务"占57%。
(8) "你认为不想完成作业的原因。"选"忘完成"占58%
(9) "你父母会辅导你的作业吗。"选"经常辅导"占51%。
(10) "你完成数学家庭作业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选"30分钟到60分钟"占80%。
调研结果分析:
从上述调查问卷的结果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作业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学生对于作业。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家庭作业负担较重,反复训练的内容较多,形式上也基本不变,且总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教师布置的作业,还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自。在这种单调乏味、呆板机械的作业面前,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容易产生疲劳,久而久之就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
篇4
一、调研组工作情况
调研组对各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学校落实校长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情况,以及组织机构、制度建立、食堂管理、食品采购、安全工作、应急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乡镇对工作情况的介绍,分别深入中学、中心校,抽查了8个村级小学,检查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现场操作,查阅相关档案资料,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
二、乡镇、学校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自全县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启动以来,特别是4月20日全县学生营养餐现场会后,所抽查的务基等6乡镇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实效。
(一)责任落实到位。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分别成立了以乡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领导组,各乡镇中、小学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校长亲自抓,一名副校长具体抓,落实了具体工作管理人员,任务落实,责任明确,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宣传发动到位。各乡镇通过召开乡(镇)、村、组干部会议,学校多次召开教职工会议、班主任工作会议、学生及学生家长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贯彻学习了学校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工作氛围良好。
(三)工作措施到位。为全面推进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务基、黄华等乡镇党委政府及中小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拟订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工作管理制度》、《营养餐工程资金管理与使用制度》、《营养餐留样制度》、《食品采购制度》《食品进货查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为实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6乡镇自黄华现场会后,认真开展了自查整改工作,所有中小学均采取食堂供餐,停止向学生提供成品类食品,提高了食品安全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乡镇各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监督检查、指导不到位。虽然乡镇人民政府与各相关部门签订了责任书,但各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力度仍然不够,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痕迹资料不齐全,档案管理滞后。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档案相对规范,但各村级小学基本没有建立档案,各种资料散乱混放;各学校基本都没有食品安全负责人对食堂的日常监督检查记录。学生营养餐与“一补”两项资金整合后,一些乡镇或村没有完善村民一事一议或乡镇人大主席团审议程序,没有相关痕迹资料。
(三)食堂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村级小学仍然存在食品原料、作料采购未索证索票,进货、出货验收记录不完整(无生产日期及有效期等),部分学校仍未建立进货验收台账;餐具消毒无记录,食品留样不规范(标签无具体时间、菜名)、无记录;对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部分学校没有配备从业人员衣帽,有的配备了没有穿戴,食堂、个人 卫生较差,个别从业人员未进行健康体检;多数学校未办理食堂餐饮经营许可证或到食药局备案。
(四)学校饮用水困难,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学校缺水,比如大兴镇的梨园小学、锅巴小学,核桃小学,溪洛渡望城小学等,有的学校有水但是存在水质安全问题。
(五)部分学校购买蔬菜困难,食谱单一,比如有的学校蔬菜以洋芋酸菜为主,洋芋长时间放置长芽,存在安全隐患。
(六)学校资金困难,食堂硬件设施简陋薄弱,大部分学校食堂都是改建的简易食堂,布局不合理(食堂紧邻厕所、垃圾堆、污水沟),如溪洛渡望城小学食堂属平房,没有抽油烟机和换气设备,工作人员无法承受刺鼻而令人窒息的气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务院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但如果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必将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
(二)加大食堂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排除简易食堂安全隐患。加强食堂设备配置,保障工作需要。
(三)高度重视学校营养餐食品安全工作。乡镇、各相关站所及学校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形成合力,确保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各级领导、各站所工作人员到各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同时,大力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常见病预防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注重档案资料及痕迹管理。要按相关要求建立规范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档案资料,食品安全负责人对学校食堂要认真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并做好学校食堂日常巡查记录,对供货方的相关合法证件、产品质量检测报告、采购食品登记、票据、食品“进货”台账、食堂“出货”登记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应落实专人管理,规范存档。
(五)各级学校要实时动态掌握从业人员(包括健康体检)情况,做好统计,及时上报各乡镇政府和县营养办、食药局,从业人员调整后,必须进行体检和从业知识培训。
篇5
“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壁不可付拙工。” 教育的振兴,希望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大面积倡导实施,并且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时,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来完成这一教育的使命。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几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以便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准推进深化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着眼点和切入点,重新调整推进思路,促进全校语文教师均衡、协调、和谐地发展,笔者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现状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对象为我校14位专职语文教师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涉及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态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课堂教学中把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几方面内容。
四、调研方法
采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
五、调研结果综合分析
㈠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语文专职教师14人,其中区骨干教师2人,校骨干教师1人,占语文教师的21.14%。师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人,占语文教师的50%。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8人,占57.14%;专科学历5人,占35.71%;中师学历1人,占7.14%。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小学高级职称8,占57.14%;小教一级职称5%,占35.71%;员级1人,占7.14%。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共计??人。
第四:从教龄结构上看:教龄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㈡优势与劣势
根据以上数据及教师平日教学情况分析,我校语文教师的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踏实的工作作风,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追求。具有朴实的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协作能力,教师间关系和睦。年级教研组的凝聚力强,整体形成了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
第二、学历较高、教学功底较扎实。教师92.86%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业务素质。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竞赛、基本功比赛及论文比赛中,1/3教师获奖情况良好。教师整体具有一定的实力与潜力。
第三、教师结构合理,中青年化,这决定了中青年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这批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并不太多的受陈旧的教育方式、理念的影响,能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代沟小,与同事、学生都容易交流。
第四、学科带头人基本功扎实,工作务实,为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14位教师中,三位是我校的教导主任,她们在教师赛课、基本功大赛、论文中成绩较为显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
第五、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材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当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积极和正确与否,关系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调查发现,我校教师对实施的课程改革持欢迎的态度,但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感到满意的老师仅为25%,有60%的教师认为“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忙忙碌碌的现象,进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谈到“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时,有56%的教师认为要“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教师们在不满意目前的教学状况的同时,将自身的专业成长与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由此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态度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
第六、教师思想上有较正确的学生观。在多年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思想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课堂教学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七、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有所改进。教师们基本由片面地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在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时能够通过“在师生的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参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学科教学要求,拟订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式有所改进,大部分教师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师生、生生的互动。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虽有所知,但只是知于表皮,课堂教学的把握显得有些华而不实;而部分教师多年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个性,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比较库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是很强。
教师自身的文化内涵沉淀不够。许多教师出来工作后,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有所忽视,没有给自己的头脑注入新鲜的“血液”,吃“老本”的情况尤为突出。课堂教学的语言的艺术魅力缺少,而教师课堂的教学情感的表达更是我校教师最为薄弱的地方。
教师思想行为上的惰性。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发展者,对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实现师生和课程的共同成长,教师必须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但调查显示,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热情不高,他们更多的是忙于自己平日的教学和作业的批改。一天能抽时间主动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很少。
劣势二:影响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其一表现在“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其二,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对教育方法、策略的适宜性,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个性来引导,教育时机的把握,管和放的度,怎样调动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怎样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怎样处理教材和有效地驾驭课堂等都感到棘手。整体上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第二、教师培训渠道单一。新教材需要教师来驾驭,需要对教师进行实施新课程方面的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角色的转变,懂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识实施新课程过程应注意问题等。由于在职教师进修和提高受到经费、名额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进一步的培训,主要是参加区的通识培训或学校的校本培训。而专业提高的主要方式是学历进修。观摩同事的课堂教学,合作、交流、探究也大多限于年级的学科组之间。教师接受外界的新理念机会少,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技术、转化为方法、转化为应用。新课程的理念在实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落后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制约着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网络式”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使教师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受到了严整的阻碍,久而久之,教师热情减退。
第四、缺少专家的引领。学校的教师发展站不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感觉缺少领头羊,比较茫然。
六、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调研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㈠学校努力为教师的学习成长创造条件
1、搭建多层次的教师成长舞台,展示教师的成长
教师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教师的个性差异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就要求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多层次的舞台,使得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获得成长的快乐。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方案,激励教师的成长
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教师评价方案中,应该注重教师发展性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来激励教师的发展;应该注重多元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评价者应该来自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应该注重情感性的评价——评价要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点学科分数;应该注重互动性的评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是双向的。
3、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学校尽可能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得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化学习提供机会。有了先进的思想指导,有了具有先进理念的专家引领,教师的成长会更有效。
4、优化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促进教师成长
和课程资源一样,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指的是教师学习的内容,具体可指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专家的报告,教育(学)书刊和工作伙伴等。而条件性资源指的是使教师学习成长开展的条件,如学校促进教师学习的条例,教师学习的所需要的设备等。教师学习成长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师的学习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这些资源,教师的学习成长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成长需要优化的资源。
5、给教师提供参与研究的机会。在研究中,教师才能不断总结得失败,提升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才能逐步把自己由 “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向。
㈡教师要通过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提升自己
1、教师要根据自己发展情况,拟定自己近几年的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发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篇6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内容积极的促进者、开发者,要求教师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北京市教委颁发的《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和顺义区教委颁发的《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也明确要求心理教师要把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当作一节研究课来上,并要求每一位心理教师要承担或参与一个研究课题。本调查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摸清我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准确把握当前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这一群体在科研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突出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把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向新水平,顺义区教研中心教科室和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共同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的对象、方法、时间
(一)调查的对象:此次调研的对象是全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群体。
(二)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是顺义教研中心教科室和心理研究室共同设计的问卷,由心理教师基本情况、科研基本能力、影响的外部因素、影响的内部因素四个维度组成:该问卷包括27道题目,具有较科学的信度和维度。利用中小学心理教师专门安排的研修时间作答,共发放问卷57份,并全部回收,有效率达100%。综合各位心理教师问卷情况,由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人员,撰写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研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12年9月26日---9月28日,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顺义区共有中小学74所,全部安排了专兼职心理教师。此次调研活动共有57人参与,参与人数占心理教师总数的77%。
被调查的心理教师性别比为男性10人,占17.5%;女性为47人,占82.5%,男性心理教师明显少于女性心理教师,这与当前顺义区中小学男女教师的比例相当。被调查的教师属于小学的为35人,占61.4%,比例较大;属于初高中的为22人,占38.6%。
从表1可以看出,31―45岁年龄段的老师占到了86%,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数处于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这个年龄段,为推进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科研型心理教育创造了很好的人才条件。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心理教师的学历水平处在一种持续变化过程中,呈现逐渐向高学历发展中,对承担起科学性、研究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4表明,被调查的心理教师有87.7%和5.3%是兼职的心理教师,而只有7%的教师是专职教师,这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科研型教师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表5可以看出,,只有近18%的教师具有一定工作和研究基础。而82.4%的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时间较短,这部分教师缺乏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经验,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的认知,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基础
表6、表7说明,有71.9%心理健康教师身体情况健康、良好,有78.9%的心理教师心态平和,为顺义区中小学很好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师资群体创造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条件。但也有26.3%的教师处在亚健康状态,有21.1%的教师心态不稳定,容易造成师源性伤害。需要引起我们相关部门的重视。
表8可以看出,有80.7%的心理教师能够与同事相处融洽、和谐,发挥出心理教师自身在交往方面的能量。
(二)科研基本能力情况
表9表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曾参加过科研培训,说明他们绝大多数愿意接受科研培训,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而35.1%的教师没接受过科研培训,这里固然有个别教师不喜欢接受科研培训,更多的是没有机会接受培训。
表10表明,从培训形式上看,63.1%的教师喜欢和愿意接受专家专题讲座,其次是互动式培训、课题研究的案例分析、与专家一起专题研讨和考察交流,说明心理教师喜欢多种形式的科研培训,特别是在专家引领这一领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科学性这一原则要求,也给我们组织科研培训的同志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表11、表12表明,有43.9%的教师曾写过论文,有26.3%的教师发表过论文,有40.3%的教师获得过市级以上奖励,有24.6%的教师获得过区级奖励,说明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书写论文的研究能力,一些教师甚至研究能力还很强。只有29.8%的教师没写过,这里固然有众多原因,但认为写不好论文的教师占绝大多数。
表13表明,大多数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与能力,可以看出,科研服务教学,科研引领发展已经在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群体中形成共识。
表14 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心理教师没有承担过研究课,固然有各种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对什么是研究课还没弄明白,不知怎么执教这节课,当然还有就是认为承担一节研究课太累,不愿做。建议应加强对教师如何执教一节研究课给与指导和培训。
表15表明,只有3.5%和19.3%的心理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能力很强和较强,而56.1%的老师认为一般,21%的老师认为较弱,看来加强心理教师的科研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表16表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是不同性质的活动,但有密切联系,而只有19.3%的老师认为是同一性质的活动,表明心理教师需要在科研意识领域加强培训。
通过表17可以看出,33.3%的老师认为能够结合,操作也很容易,说明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能够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很好的结合起来,而61.4%的教师有意识结合,但在操作方法上严重缺乏,建议应加强心理教师这个领域的培训。
表18表明,始终和经常将课堂与课题有机的结合大多数课有明确的研究问题只占33.3%,大约三分之二的教师偶尔或不能将课堂与课题有机结合,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今后需要科研部门要多加强对心理教师在这个领域的培训。
表19显示说明,只有26.3%的教师能自主选定一个具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问题,54.4%的教师能自己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但能不能保证是否具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19.3%的教师甚至不能自己选定一个用来研究的问题。建议今后加强心理教师在此领域的培训。
通过表20可以看出,只有28.1%的心理教师能自主地确定好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使研究活动得以在课堂上开展。52.6%的心理教师能找到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但不一定合适。与表19一样,19.3%的心理教师没有别人的指导,不能找到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说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在此领域缺乏指导与培训。
表21表明,28.1%的教师在研究课上,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一些研究方法,来搜集研究资料。而56.1%的教师比较困难。15.8%的教师不知道要选择研究方法,更说不上如何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说明在此领域,心理教师的能力比较欠缺,有待加强。建议科研部门加强培训。
表22表明只有31.6%的心理教师能在研究课上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努力实现某一方面的积极变化,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自身和学生的发展。52.6%心理教师有一定的研究目标意识,但不知如何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实现某一方面的积极变化,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自身和学生的发展。与表21一样,15.8%的心理健康教师几乎没有研究目标意识,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与以往不是研究课的课堂教学一个样。建议科研部门会同心理研究部门加强对心理教师此领域的培训。
表23表明,96.5%的心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方面进行一定的科研培训。
通过表24可以看出,心理教师喜欢专家讲座和考察交流的各占54.4%,其次是喜欢现场分析和实践体验各占47.4%。喜欢互动交流的占45.6%,喜欢说课、听课和评课的占28.1%,而喜欢专题论坛和任务驱动的最少,各占7.1%和5.3%。建议培训部门选择心理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在对57名顺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的开放性问题“您认为制约您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发现依次是科研意识差,重视不够、理论水平低、缺少科研相关知识、动力不足。另一个开放性问题“您认为制约您科研能力发展的外在因素是什”的调查中,发现依次为学校领导不重视科研、学校没有提供科研培训机会、缺乏区级以上的培训、自身兼职太多没有时间从事科研、身边没有形成很好的科研氛围、经费支持不足等。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顺义区中小学心理教师群体在队伍组成方面体现年富力强、心态平和、和同事关系融洽的特点。参加过相关市区级科研培训,在撰写科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承担区级以上研究课等科研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心理学科体系熟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等科研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调查结果还表明,顺义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结合上、在研究课上体现创新性、价值性和科学性方面、在研究课上合理选择研究方法方面、在研究课上自主确定研究问题方面以及制约自身研究能力的内在动力、意识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同时,在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仍面临缺乏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缺乏专家指导、缺乏教育科研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方法、缺乏时间、经费等相关支持等诸多困难。
基于上述调查中的问题,建议相关科研机构配合心理教师培训机构,通过针对性科研培训,来提高心理教师的科研能力。具体措施为:
1.与高校及市区级科研、培训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对心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
根据北京市政府有关文件的精神,借助北师大、首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科院及顺义区教研中心,启动“手拉手工程”,对我区中学、小学、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开展系列科研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科研水平。
2.博采先进地区的科研成功经验
区校两级行政机构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周边的先进的兄弟区县及国内外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情况,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教育科研氛围。
3.发挥科研骨干心理教师的作用,并 选派他们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
有计划的对顺义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和一些重点学校的专职人员进行更高层次的科研培训。送他们参加国家级和市级培训班进行业务深造,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国内及国际知名的科研专家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回来后兼任本区的专业指导教师,引领本区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工作中发挥科研的重要作用。
4.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开展各种研究活动
篇7
一、目前办学状况
1、校园建筑情况
校园面积17342平方米(约26亩),教学用房2300平方,教辅用房1100平方,餐厅宿舍1160平方,教师宿舍550平方,幼儿园教学用房350平方,200米环形水泥跑道。
2、教师学生情况
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外省市大学生12人,小学生1160人,幼儿290人,现有21个班,一至三年级均达50人,部分班级达60人(无教室可用)。
3、学校办学瓶颈
①教师办公桌、学生课桌凳简陋不足,教师近50人挤于100平方的办公室,办公桌均已使用20余年,其中高矮样式参差不齐,有不少为合并的村小调剂过来;学生课桌缺少近150套。②班级生数超标,无教室可分班,目前教室已严重挤占教辅用房,无阅览室、实验室、美术室、少先队活动室等等,缺少功能室近10口,下学期随着村小部分二年级升至中心小学三年级和外地打工子女转学将面临扩3班,但无一口教室可用。③外省市大学生住宿问题,近三年新分配近20名大学生,现有宿舍、楼梯间、电脑室机房都已经住满,下学期新分配大学生面临住宿难题。④灌河对面响水陈家港化工园一河之隔距离校园太近,排放污染严重影响师生身体健康,不良天气和风向变化严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
二、发展规划设想
1、办学规模
①港镇现有在园幼儿1698人,按此推算中心小学每年新入学学生将达300人以上,其余就近在村小就读(按照布局调整规划下面保留3所完小,两个教学点),中心小学三年后生数将达1800人左右,按照45人一班,中心小学班额为40班,教职工130人。②园区不断发展,企业职工不断增多,外省市打工子女转入就读逐年增加,目前每年转入学生近40人,一个班。
篇8
一、取得成绩
近几年,镇中心初中把中小学法制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强化教育,配备法制副校长,全镇学校法制教育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小学法制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教育效果明显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得到落实。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在组织保证上。层层成立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建立了责权明确的工作制度。其次是体现在工作落实上。镇中心初中把法制教育纳入工作总体规划,同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检查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了法制教育各项任务的较好完成。特别是在文明校园、示范中小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创建验收和中小学“两项常规”检查中,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使法制教育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
(2)学校法制教育得到广泛开展。各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得到了较好的结合。全镇中小学平均每周开设0.5个课时法制教育课,做到了“三有一进”,即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进课表,保证了法制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政治、语文、历史等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使相关课程的法制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二是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得到较好结合。各学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墙报、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举办法制节目,开办法制专栏,宣传法制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
(3)学校法制教育的空间不断拓展。一是向家庭延伸。在法制教育寻求与家庭的沟通上建立了多种渠道。全镇中小学基本都成立了家长学校,有计划地对家长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大多数学校通过家长会及时与家长特别是与“问题生”家长沟通情况,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帮教转化。二是向社会延伸。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配备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在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综治、公安、文化、工商、教育、团委等部门每年都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维护了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效地净化了育人环境,使学校法制教育延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法制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新世纪、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
(1)认识不到位。个别学校特别是村小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疏于管理,致使一部分中小学生主要是一些“问题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影响了学校治安稳定,损害了教育形象。
(2)法制观念淡漠。个别教师法律意识不强,违反师德要求,教师因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学生受教育权、不尊重学生人格,不仅是违背师德要求的错误行为,而且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3)法制教育脱节。我镇目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0%多,约有30%多的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些学生步入社会后,如何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管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落实。
(4)家庭教育片面。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重视文化课教育轻视其他方面教育包括法制教育的倾向,在转变家长这种观念上还要下更大功夫。
(5)社区教育空白。学生课外和假期教育得不到很好组织,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特别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还不尽人意,不健康的书摊、网吧、游戏厅等整治难度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难以得到保证。
三、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放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地位,真正摆正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以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等组织为依托的法制教育工作队伍。要增加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必要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确保法制教育正常化。
篇9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调研背景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人格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以及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遇到不同性质的社会适应问题。6―11岁的儿童(对应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发展危机,在这一阶段中,他们逐步习得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顺利完成这一任务,他们就会养成和保持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获得勤奋感;如果不能获得而缺乏这些基本能力,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无能,便形成和强化了自卑感。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欢乐或痛苦经验非常大地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度过勤奋-自卑的发展危机,学业的失败甚至会带来人格发展的扭曲甚至变异(张春兴,1996)。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格外有意义。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就“适应”而言,包含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个体,这是“适应”的主体;(2)环境(情境),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其中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过程中环境(情境)的重要部分;(3)改变,这是“适应”的中心环节。现代意义上的“改变”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满足自己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适应性”则指个体在这种使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要求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因此“学习适应”是指学生个体主动调整自身以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包含学生、学习环境与改变三个部分。“学习适应性”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差异很大,有些小学生存在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有超过20%的小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水平低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差;约有20%的小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技术水平低下,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有25%的学生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总体来说有26.71%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低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但在学习适应性某些因素方面存在发展水平低下的情况(戴育红,2009)。这些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为他们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社会适应问题提出了挑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学习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适应水平。
也有研究证明,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也有所不同。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是一所具有50年历史的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校风和独特的教学特点,因此,对丰台第一小学的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构建丰台第一小学学习心理辅导校本课程,首先需要明确本校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调研目的
为给丰台第一小学的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为科学构建丰台第一小学学习心理辅导校本课程提供第一手资料,使本校的学习心理辅导建立在现实需要的基础上,丰台第一小学开展了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本研究以五、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本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而分析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调研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被试采用不记名方式作答,选择与自己最相符合的选项。问卷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五、六年级适用),该量表的折半相关系数为0.71-0.86,重测相关系数为0.75-0.88,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效标,表明有较好的建构效度。因此,此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属标准常模测验。
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基本理论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在不同的年级,学习适应性的标准有所差异。根据年级的差异,“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在测验项目上作了细致的编排,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小学阶段量表分为小学一、二年级用(包括5个内容量表),小学三、四年级用(包括7个内容量表),小学五、六年级用(包括9个内容量表)。在内容量表的基础上又分为4个分量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并编有效度量表,用于检查回答的一致性,以剔除无效问卷。具体是:分量表一(学习态度)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1(学习热情),A2(学习计划),A3(听课方法);分量表二(学习技术)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4(学习技术),A5(读书和记笔记方法),A6(应试方法);分量表三(学习环境)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7(家庭环境),A8(学校环境),A9(朋友关系);分量表四(心身健康)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10(独立性),A11(毅力),A12(心身健康)。每个内容量表10个题目。
测验的评分标准是:在对学习适应性的评定上采取等级制,具体地说就是将测查结果分成5、4、3、2、1五个等级,5为优等,4为中上,3为中等,2为中下,1为差。处于中下和差的都可以归为学习适应不良。
四、调研过程
研究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丰台第一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个班,共计293人。其中五年级4个班级,共151人,均为有效问卷;六年级4个班级,共142人,均为有效问卷。问卷结果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
五、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学习适应性状况的总体水平
经统计分析,接受调查的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见表1。
表2显示,五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处于三等和三等以上的占75.5%,处于三等以下,亦即学习适应不良率占24.5%。六年级学习适应良好率为76.76%,适应不良率为23.24%。
目前已有的研究对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发展水平的评估不太一致,有的研究认为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为“略超中等3”,但也有的研究则认为是“低于中等3水平”,而我校的调查结果表明,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是“略超中等水平”。我们认为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与此学校教育影响、学生家庭教育影响有密切的关系,我校学生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
(二)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的差异 两个年级在AAT各内容量表和分量表上的不良率分别见表3和表4。
在学习适应性9个维度上,五年级学生不良率较高的是学校环境、学习计划和毅力,较低的是听课方法和学习技术;六年级学生不良率较高的是毅力、学习计划和学习热情。在4个分量表上,五、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环境上不良率均最高,在学习技术上不良率均最低。可见,高年级学生对“学习环境”,尤其是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困难较为突出。
(三)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结果表明,在学习热情和学习计划方面,五年级学生明显优于六年级学生,而在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毅力、身心健康几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就年级差异而言,我校六年级学生更需要在学习热情和学习计划方面加强干预。 (四)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五年级女生在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心身健康方面显著优于男生,而在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学习技术、学校环境、毅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六年级女生在学习热情、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方面显著优于男生,而在学习计划、学习技术、学校环境、毅力和心身健康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我校五、六年级的女生在学习热情、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方面要显著好于男生,而在学习计划、学习技术、学校环境、毅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就性别来说,男生应是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教育干预的重点对象,尤其是在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心身健康方面。
六、启示与建议 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基本类型
学习适应问题是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之一,本研究把学习适应分为身心健康、环境适应、学习动力适应和学习方法适应四个基本方面,综合调查结果与相关教师的访谈,把我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环境适应不良。具体表现为在学生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消极因素,人际关系需要改善,或者不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这在我校平时接受的个体咨询辅导中也有体现。
2.学习策略欠佳。一些学生欠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比如听讲、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应试、记忆等。
3.学习动力不足。这类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学习的独立性、毅力在他们身上表现也较弱。
4.身心健康有待加强。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在平时的个体咨询中我们也发现,这类学生总会感到没劲儿,头晕脑胀,做事拖拉。 重视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
从总体上看,我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还应该进一步提高。有一些教师会认为,学生学习适应性是一个自然而然提高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适应学习生活,或者只是重视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培养,但是从总体上看,每个年级都有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又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此调查研究更表明,高年级学生还存在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教师需要把学习适应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不得忽视。 团体心理辅导要有年级差异、性别差异
本研究是为我校进行学习心理团体辅导做准备的,本研究发现,总体来看,我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适应不良,需要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男生、女生也有一定的差异,在进行团体辅导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差异,使团体辅导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加强个体学习心理辅导
篇10
——小学生减负调研报告
按照区教育局“不忘初心”主题教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十月初我对学校减负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我国小学生的“减负”成效却不明显。“减负”问题历来都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与难点,其现状和发展关乎着小学生群体的切身利益。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一) 调查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1.深入到一学年,调研零起点教学情况。主要是通过听课、看教案、看进度、看学生作业,检查老师是否尊重学生发展规律,零起点教学。
2.每学年抽取一个班检查学生作业,调研各班作业量、难易程度和老师批改情况。
3.召开学生和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课外兴趣班、课内作业情况。
4.随机听课,了解课堂改革情况。
5.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减负情况。
(二)调查对象:学生、老师、家长
三、调查结果
(一)作业方面
1.由于各种原因,小学低年级仍布置有课外书面作业。
2.学生的作业均以书面作业为主,少有实践性的作业。
3.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教辅资料和作业比较依赖,但作业又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
(二)评价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占了较大的比重。
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教师语言不够丰富,针对性不强。
(三)观念问题。
家长的观念。就减负工作而言,家长、老师、学校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家长的观念急需转变。
教师的观念。有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家长,由于攀比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依然存在有应试方面的陈旧观念。
课改问题。
落实问题。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改是否落实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我们的课程改革,大多停留在表面,在落实的问题上还需要努力。
信心问题。我们也在尝试着落实课程改革,但由于较多老师对课改没有信心,担心课改影响学生成绩,对课改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及抓学生的考试分数。
四、对策与建议
1.建立课业负担控制制度。
建立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制度。根据“十项规定”要求,从课程计划、在校时间、违规补课、布置作业、课外活动、考试、教辅、竞赛、评价等方面制定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制度。
建立学生课业负担公示制度。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课程安排、作息时间、学生作业量、课外活动时间、教辅资料的使用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向家长发放《学生减负提质告家长书》。
2.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制度。
语数学科的评价。一至六年级只组织期末考试,由学校组织命题和实施。
非语数学科评价。根据学科性质,由任教学科组或年级组组织考查,考查可以安排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也可以在学期本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特长的评价。学校建立学生特长展示和评价方案,通过提供展示的平台,如组织比赛活动、学生风采展示等将学生特长评价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习惯养成的评价。由红领巾监督岗和学生校长助理,根据学生一日常规要求进行量化,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来给学生习惯养成评定等级。
3.改革教师考核制度。
改革班主任评价制度。针对现行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加大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评价力度。
增设学生家长满意奖。每学期至少了解各班50%以上的学生家长对学科教师、班主任等方面工作的满意度,并纳入考核。
增设家校联系奖。通过建立制度,要求班主任或语数教师每学期至少和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或家访一次。以此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的情况,做好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以打造家校共同体,形成减负的共识和合力。
减少考试分数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